广东云浮市2020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最新)

ID:423067

大小:219.74 KB

页数:15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云浮市 2020 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 试卷说明: 1.本试卷共 8 页,22 小题,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学校、姓名、考生号、班别、座号填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 上。 3.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选择题务必使用 2B 铅笔填涂),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必须写在答题 纸的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修正带或涂改液。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 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小题。 《论语》开篇《学而》中提出“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此句“弟”通“悌”,指出了孝与悌 是为人的根本。“本立而道生”,生生不息的人道,其根源在于孝悌。孟子则进一步提出“尧舜之道, 孝悌而已矣”。从人伦关系和人伦次序来说,“孝”一般是子女对父母的孝顺孝敬,指的是上下两代人 的纵向人伦关系,“悌”指的则是兄弟姐妹间的横向人伦关系,“一纵一横”所形成的“十字形”的人 伦构造,无疑是中国人伦关系的重要构造,悌文化在其中的作用与重要性,具体体现为三个“有利于”: 其一,有利于个人的修养成才:悌作为对兄长的敬爱,与孝具有天然的联系性。将对兄长的敬顺扩 大至父母便成了孝。同时,维持兄弟姐妹关系的和睦本身也是孝的一个方面,“兄弟睦,孝在中”。义 与悌更是紧密联系。“义之实,从兄是也。”义为行事得宜,分寸得当之意。幼弟对长兄的得当行为正 反映了义的内容和要求。孝悌作为个人修养的核心,做好它,仁义礼智便能顺其自然,唾手可得,故孟 子说“尧舜之道,孝悌者也”。 其二,有利于家庭的和睦与团结:悌对于“先生为兄,后生为弟”的强调,在家庭内部确立了普遍 认同的同辈兄长核心和井然秩序。弟弟要时刻为兄长考虑,日常中尊敬顺从兄长。兄姐要用“友”回报 “悌”,关心爱护弟妹。在孝悌思想的指导下,古人崇尚同居共财,甚者有十世同居,几千人吃一口大 锅饭,而不闻争吵之声。即便兄弟成年后分家,悌友的思想也为财产划分添上了温情脉脉的色彩。分家 之后各支仍旧相互扶持,荣辱与共,兄姐弟姐之间的悌德成为家庭家族的凝聚力与向心力的重要因素。 其三,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悌德明确长幼秩序,强调长幼两者各守其道,各安其分。与强调父子关 系的孝相结合,培养出每个人的伦序意识与伦理关切,“孝以事君,弟以事长,示民不贰也”。用悌道 来侍奉尊长,在法治不健全和政权不下乡的社会中,孝、悌思想很好地维护了社会秩序和政局稳定。 今天,随着人口流动速度的加快,传统的熟人社会逐渐被陌生人社会所取代。悌道的“四海之内皆 兄弟”为现代的人际交往提供了良好的思路,以一颗友好善意的心来面对所有熟人和陌生人,在此基础 上建立融洽的社会关系。如今社会上出现的许多人情冷淡的现象,正是因为对陌生人缺乏兄弟般的热情, 而习惯用冰冷的利益衡量人际间的关系所致。将悌道贯彻于社会中,不仅能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更能 推动社会更好的进步与创新。 当然,我们需要正确辨别与对待悌道,在重视与弘扬悌道的重要价值与作用的同时,也不能走向极 端。兄弟姐妹之间的悌道,只是人伦关系之一,不能是占据人的存在的全部或主导层面的人伦关系。 ——摘自丁成际《悌之道》(《光明日报》2020 年 3 月 21 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子女对父母的孝和兄弟姐妹间的悌“一纵一横”地组成了中国的人伦关系。 B. 悌对于“先生为兄,后生为弟”的强调,确立了兄长核心,使兄弟相互扶持,荣辱与共。 C. 在当今社会中,用悌道来侍奉尊长,孝、悌思想很好地维护了社会秩序和政局稳定。 D. 以“四海之内皆兄弟”的悌道面对所有熟人和陌生人,在此基础上能建立融洽社会关系。2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文章开篇以《论语》和孟子的话说明了“悌文化”在中国传统社会伦理中的重要地位。 B. 文章采用层层递进的思路结构,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悌文化在中国人伦关系中的重要作用。 C. 文章联系社会人情冷淡的反面现实,论证了悌文化为现代的人际交往提供了良好的思路的观点。 D. 在论述悌文化的作用与重要性的同时,文章也指出在弘扬悌道时也不能走向极端,具有辩证的思维。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兄弟睦,孝在中”,对兄长的敬顺扩大至父母便成了孝,因此,“悌”与“孝”联系紧密。 B. 孝悌作为个人修养的核心,只要做好了孝悌,就能顺其自然地做到仁义礼智。 C. 今天,传统的熟人社会逐渐被陌生人社会所取代,“悌”的对象也应该由兄弟姐妹扩大到陌生人。 D. 因为悌道只是人伦关系中的一部分,如果我们在弘扬悌道时走向极端,效果会适得其反。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2004 年中国就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垃圾生产国。目前全国生活垃圾年产量为 4 亿吨左右,并以大约 每年 8%的速度递增。 垃圾在不分类的情况下,往往只有两种处理方式,填埋和焚烧。然而,填埋浪费土地资源,产生有 害渗滤液,存在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的隐患;焚烧会产生有害的灰渣和气体。那些未经安全处理的垃圾, 兜兜转转,甚至可能回到我们的身体内。美国 CNN 做过一个调查,追踪 8 名志愿者的一周饮食,在他们 体内发现了几乎所有的塑料类型。当我们还在为站在食物链最顶端而沾沾自喜的时候,殊不知,链条的 底端早已一片疮痍。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所以,垃圾分类,不仅是分类,更是在自救。有 分类,才可能更好地无害化处理。 最近,网络上嘲笑上海强推垃圾分类的段子铺天盖地,因为对很多人来说,垃圾分类的最大影响就 是自己的生活变得不那么便捷了。其实早在 2000 年,北京、上海、南京等城市就被确定为全国首批 8 个 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但 19 年过去了,收效甚微。看来,垃圾分类绝非只是“政府重视,资金到位” 就能快速达成的。 (摘编自新浪微博 2019 年 8 月 21 日《垃圾分类,刻不容缓》) 材料二 1962 年,林恩(Lynn W.R.)提出废弃物综合管理理念,其中垃圾管理的“金字塔”优先度层级已 被全世界广泛接受。2017 年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简易处理比例为 2.3%,卫生填埋处理比例为 55.9%,焚 烧处理比例为 39.3%,生物处理比例为 2.5%。 (摘编自《垃圾处理与利用的“金字塔”层级》,《科学世界》2019 年第 9 期) 材料三 垃圾生命周期管理的策略依次为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尤以减量化为优先。减量化要求从产品 的设计、生产过程中就要考虑产品废弃后可能带来的环境影响,例如通过减少材料用量、降低重量和缩 小体积等一系列手段减少产品废弃后的生活垃圾产量。在产品的消费过程中推进可持续消费模式,通过 缩减不必要的消费、减少不必要的包装以及尽可能重复利用产品等策略,减少消费过程产生的生活垃圾。 生活垃圾处理要坚持大力推进资源化,尽可能回收资源和能量,例如从电子废弃物中提炼金、银、铜等 金属资源,废弃塑料进行再生和建材化处置,有机垃圾进行堆肥和厌氧发酵等生物处理回收有机肥和生3 物燃气,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等。对于最终无法资源化的生活垃圾要进行安全的填埋处置,实现生活垃圾 的无害化。 (摘编自杨建新《生活垃圾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科学世界》2019 年第 9 期) 材料四 垃圾随意抛掷意味着社会文明还没起步;能够集中堆放,可认定社会文明的开始;如果进行分类处 理,就算融入现代文明;只有精细化管理,该国家和地区方能进入先进社会行列。 德国是世界上垃圾分类回收做得最好的国家之一,其垃圾循环利用率达 65%左右。其城市垃圾分类实 施开始于 1904 年,至今累计出台与垃圾管理相关的法律 800 余项、行政管理条例近 5000 条。从前端收 集到末端处理,德国实现了全覆盖和全方位垃圾管理。配有专门的环境警察,每天展开专项巡逻,每周 抽查各居民区的垃圾分类情况。 日本人认为“资源使用不当是垃圾,垃圾利用恰当是资源”,所以日本的垃圾分类环保教育从幼儿 园开始,小学四五年级还专门开设了垃圾分类的课程。日本每户家庭的墙上都贴有两张时刻表——《电 车时刻表》和《垃圾回收时间表》;每个社区都有垃圾分类的咨询电话;政府编有详细的《垃圾分类手 册》。如果乱丢垃圾,很可能被处以 5 年以下有期徒刑,最高罚款可达 1000 万日元。 (摘编自汪中求《垃圾分类背后的真相》,《企业管理杂志》2019 年 7 月) 4.依据前三则材料,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垃圾管理的“金字塔”优先度层级中,“减量化”在最顶端,具有最高综合效益;“简易处置”处于 最底层,对环境影响也最大。 B.依据林恩的废弃物综合管理理念,目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约 95%都采用卫生填埋和焚烧的处理方式, 已基本实现“无害化”。 C.“减量化”意味着先从源头减量,在产品设计、生产时就要考虑可能带来的环境影响,后续消费过程 中也要尽量减少垃圾的产生。 D.我们要坚持大力推行生活垃圾处理“资源化”,对其中可以成为资源的部分尽可能地提取、回收、再 生、利用,变废为宝,循环使用。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垃圾生产国,垃圾处理方式和分类意识还处于落后阶段,因而推行垃圾分类管理 是一件迫在眉睫的大事。 B.“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是说垃圾造成的环境问题,每个人都脱不了干系,所以参与垃圾 分类管理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 C.日本人认为“资源使用不当是垃圾,垃圾利用恰当是资源”,由此可见,垃圾和资源可以相互转化, 不存在无法资源化的垃圾。 D.垃圾处理的水平反映了社会文明程度,对垃圾进行精细化管理,是国家和地区进入社会先进行列的前 提。 6.结合材料四,说说我国推行垃圾精细化管理还需在哪些方面加以改进。(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7-9 题。 1935 年的羊 徐建宏 找到学校,老旺看见曹老师正在巴掌大的操场上给学生们布置下午上山打柴的事. 冬天的太阳光把曹 老师的脸照得暖洋洋的。 山里太穷,孩子们读不起书,只能隔三差五地到山上打些柴,然后到镇上卖了弄点钱,老旺看到自己的 孩子狗娃也在中间。 等学生散了,老旺急忙把曹老师拉到一边,哆哆嗦嗦地从破棉袄里掏出一个布包,大概是午后的太阳 光显出了力量,曹老师注意到老旺的额上微微出了点汁老旺说:“曹老师你看看这里面写的啥?”曹老师疑 感地打开布包,从里面露出一张缺角的纸条。由于年深月久,纸条已经清黄不堪,上面不规则地分布着一些 细洞。曹老师展开纸条,只见上面写着: 借条4 兹借到瓦村元富家羊 20 只,俟革命成功后以两倍奉还,此据。 红军指挥员叶×× 1935 年 10 月 25 日 曹老师抬头看看老旺,此刻老旺的眼睛像两把钳子钳住了他,曹老师说:“老旺,这东西你从哪儿找到 的?” “俺家的一个破墙洞里。”老旺急切地说,“上面写了些啥?”曹老师莞尔一笑说:“那元富是你家什 么人?” “俺爷爷哪”老旺说,额上的细汗已经变成了颗粒。 “老旺,恭喜你啊,”曹老师一巴掌拍在老旺的肩上说,“你家发财了。 消息从这天午后开始像花朵一样开遍了整个瓦村,到黄昏时老旺家的院子里已挤满了人没有谁对老 旺怀里的 40 只羊持怀疑态度。整个瓦村似乎隐隐听到了从 1935 年传来的羊叫声瓦村虽然偏僻,但历史 上也是个弹痕累累的地方。离村不到一里,马蜂窝似的弹坑足以印证瓦村昔日的荣光,应该说,这张借条对 老旺的确太重要了,它的重要性甚至超出了我们想象的范围,老旺一家六口人,妻子长年捧着一只酱黑的 药罐,加上自己腿脚不灵便,儿子狗娃一狗娃二还是因为曹老师才读上书的,靠着几只咩咩叫的羊养家糊 口,生活的艰难可想而知。 这天夜里,瓦村的所有家庭都在斑驳的泥墙上寻找历史的破洞 1935 年的羊叫声弥漫了整个瓦村。 根据曹老师的指点,老旺第二天一大早就翻山越岭到镇上去了。曹老师关于纸条的一些看法,在镇政 府的办公室里得到了证实。一个干部模样的人打着手势对老旺说, 这张借条非同一般,我们一定要认真核 查,尤其是首长的签字,需经专家鉴定老旺听了这番话,心里像冬天的风一阵松一阵的,这时候恰巧镇长进 来,镇长把老旺请到自己的办公室,还给老旺了杯茉莉花茶,这使老旺在茉莉花的清香中毫不犹豫地把那 张借条留在了镇长那儿。 冬去春来,日子的流云在漫长而煎熬的等待中随风而逝,老旺日复一日地把羊群赶到山坡上,看处山 梁上腾起的黄尘,也看曹老师带着狗娃他们上山打柴的情景老旺的心里酸了又湿,涩了又酸,据村里人说, 曹老师的父亲是个烈士遗孤,战争年代被寄养在瓦村,后来曹老师是从遥远的大城市来到瓦村教书的,几 十年的青春在黄尘古道中悄无声息地献给了瓦村,老旺记得,几十年间曹老师才回过五次家。 后来的消息是曹老师从镇上带回来的。那天曹老师和几个学生挑着柴火到镇上去卖,归路上顺便去了 趟镇长办公室。镇长答复说,经多方鉴定,现在已经确认了那张借条, 首长的答字也真实无说,再过几天县 里就会派人把折合的 1 万块钱送到瓦村去,镇长的叙述让曹老师喜出望外,以致在走出办公室时老师一脚 踩空把脚崴了。 县里派人在镇长的陪同下来到瓦村是在几天以后,那是个今人难忘的日子,整个瓦村到处尘土飞扬, 人们看到腿残又老实巴交的老旺从县里同志的手里接过一个大红包, 那鲜艳的色彩在灿烂的阳光下让人 热血沸腾,这个中午,我们的农民兄弟老旺像一颗挂在秋天树上的红柿子引人注日。1935 年的羊叫声又一 次回荡在瓦村的天空。 第二天,老旺找到学校时天刚蒙蒙亮,曹老师扶着墙壁出来开门。看到一脸土色的老旺,曹老师开玩 笑说:“老旺,你的脸是不是被钱烧了?” 老旺站在门口,从门外进来的光线照出曾老师房间里的摆设简陋又寒酸,灶上的白烟袅袅散开。老旺 迟疑了一下,从怀里掏出一个纸包塞到曹老师手上说:“俺想了整整一宿,这 2000 块钱就送给学校吧,往后 你和孩子们不要再上山打柴了。” 曹老师张了张嘴,一时无从说起。 老旺然一笑说:“狗娃这几年全靠了你才念上书的,还有俺们家……你的恩情俺们忘不了,留下的那 几干块钱,够俺们还债和添些羊啥的了。”老旺慈厚的笑脸在逆光中灿烂而令人心动。 曹老师凝视着老旺一瘸一拐地走入晚春的早上,眼前一片模糊——他仿佛看到了有许多可爱的羊簇 拥在老旺身后,老旺就像站在洁白的云彩上,在他耳边,1935 年的羊叫声如水而来。 7.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小说多次写到曹老师领着学生打柴的场景,表现了瓦村的偏僻贫穷,塑造了曹老师为了瓦村的教育和明5 天,几十年如一日,热心执著、无私献的形象。 B.“老旺在茉莉花的清香中毫不犹豫地把那张借条留在了镇长那儿”,这既展现老旺这个农民淳朴善良的 性格特征,更为了表现百姓对政府毫无保留的信任。 C.“看到一脸土色的老旺”,这里的神态描写说明老旺一夜无眠,终于做出捐款决定,这样的处理使得老旺 这个形象前后矛盾,但也体现了艺术的真实性。 D.小说构思精心而又巧妙,大多情况下,作者在表现老旺时用的是曹老师的视角,在表现曹老师时用的是 老旺的视角,视角的变换使人物塑造更富立体感。 8.小说中那张缺角的“借条”对小说的叙事起到怎样的作用?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 分) 9. 有人认为小说的主要人物是老旺,但作者却花了不少笔墨来写曹老师,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这样处理 的用意。(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郑当时者,字庄,陈人也。以任侠自喜,脱张羽于厄,声闻梁、楚之间。孝景时,为太子舍人。每 五日洗沐①,常置驿马长安诸郊,存诸故人,请谢宾客,夜以继日,至其明旦,常恐不遍。庄好黄、老 之言,其慕长者如恐不见。年少官薄,然其游知交皆其大父行,天下有名之士也。武帝立,稍迁为鲁中 尉、济南太守、江都相,至九卿为右内史。以武安侯、魏其时议,谪秩为詹事,迁为大农令。庄为太史, 诫门下:“客至,无贵贱无留门者。”执宾主之礼,以其贵下人。庄廉,又不治其产业,仰奉赐以给诸 公。然其馈遗人,不过算器食。每朝,候上之间,说未尝不言天下之长者。其推毂士及官属丞史,诚有 味其言之也,常引以为贤于己。与官属言,未尝名吏,若恐伤之。闻人之善言,进之上,惟恐后。山东 士诸公以此翕然②称郑庄。然郑庄在朝,常趋和承意,不敢甚引当否。及晚节,汉征匈奴,招四夷,天 下费多,财用益匮。庄任人宾客为大农僦③人,多逋负。司马安为淮阳太守,发其事。庄以此陷罪,赎 为庶人。顷之,守长史。上以为老,以庄为汝南太守。数岁,以官卒。郑庄始列为九卿,中废,家贫, 宾客益落。及居郡,卒后家无余赀财。庄兄弟子孙以庄故,至二千石六七人焉。 太史公曰:夫以郑之贤有势则宾客十倍无势则否况众人乎下邽翟公有言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及废 门外可设雀罗翟公复为廷尉宾客欲往翟公乃大署其门曰“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 一贵一贱,交情乃见。”郑亦云,悲夫! (节选自《史记·汲郑列传》) [注]①洗沐,假期,犹今星期日。②翕然,形容言论、行为一致。③僦,运送。 10.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夫以郑之贤/有势则宾客十倍/无势则否/况众人乎/下邽翟公有言/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及废/门外 可设雀罗/翟公复为廷尉/宾客欲往/翟公乃大署其门曰/ B.夫以郑之贤/有势则宾客十倍/无势则否/况众人乎/下邽翟公/有言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及废/门 外可设雀罗/翟公复为廷尉/宾客欲往/翟公乃大署其门曰/ C.夫以郑之贤/有势则宾客十倍/无势则否/况众人乎/下邽翟公有言/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及废门/外 可设雀罗/翟公复为廷尉/宾客欲往翟公/乃大署其门曰/ 6 D.夫以郑之贤/有势则宾客十倍/无势则否/况众人乎/下邽翟公/有言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及废/门 外可设雀罗/翟公复为廷尉/宾客欲往/翟公乃大署其门曰/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字,十八岁成年加冠时起的,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称字是出于礼 貌和尊敬。 B.武帝,指武皇帝的意思,也就是说这个皇帝在生前取得的成就是武功。开疆扩土,发动战争,如汉武 帝。 C.山东,地理区域名,最早始于战国时期,主要指函谷关以东的黄河流域,有时也泛指战国时期秦国以 外的六国领土。 D.太守,是秦朝至汉朝时期对郡守的尊称。汉景帝更名为太守,为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历代沿置不改。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郑庄热衷交朋结友。每逢休假日常常在长安郊外各交通要道备置马匹,拜谢宾朋,往往通宵达旦。 B.郑庄推荐贤士能人。每次上朝,向皇上称赞天下年高望重的人,并推荐贤士和属下的丞史。 C.郑庄喜好黄老之说。受其影响,在朝廷议事时,常常随声附和,迎合皇上意旨,从不随便说是论非。 D.郑庄生活清廉节俭。平时完全依靠俸禄和赏赐来结交朋友,虽官至九卿,死后家里没有剩余的财物。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庄廉,又不治其产业,仰奉赐以给诸公。然其馈遗人,不过算器食。 (2)与官属言,未尝名吏,若恐伤之。闻人之善言,进之上,惟恐后。 (二)古代诗歌阅读(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题。 寻西山隐者不遇 唐代:丘为 绝顶一茅茨,直上三十里。 扣关无僮仆,窥室唯案几。 若非巾柴车,应是钓秋水。 差池不相见,黾勉空仰止。 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 及兹契幽绝,自足荡心耳。 虽无宾主意,颇得清净理。 兴尽方下山,何必待之子。 注释:①黾勉:勉力,尽力。 ②仰止:仰望,仰慕。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诗以“寻西山隐者不遇”为题,到山中专程去寻访隐者,是出于对这位隐者的友情或景仰,而竟然 “不遇”,作者由此抒发了自己的无限失望、惆怅之情。 B. 开首两句写隐者独居于深山绝顶之上的“一茅茨”之中,离山下有“三十里”之遥。这两句似在叙事, 但实际上意在写这位隐者的远离尘嚣之心,兼写寻访者的不惮艰劳、殷勤远访之意。 C. “若非巾柴车,应是钓秋水。”这两句是写寻访者停在户前的踟蹰想象之词:主人既然不在,到哪儿 去了呢?若不是乘着柴车出游,必是临渊垂钓去了吧?这里不是正面去写隐逸之士闲适雅趣的生活,而 是借寻访者的推断写出,比直接对隐者的生活做铺排描写反觉灵活有致。 D.“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及兹契幽绝,自足荡心耳。虽无宾主意,颇得清净理”,由访人而变成 问景,由失望而变得满足,由景仰隐者,而变成自己来领略隐者的情趣和生活,表明了作者是一位胸怀7 旷达,习静喜幽,任性所之的高雅之士。 15、本诗最后两句“兴尽方下山,何必待之子。”很有深意,请赏析这两句的精妙之处。(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 (本题共 1 小题, 6 分) 16.补写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6 分) (1)在《鱼我所欲也》一文中,表明在“生”和“义”无法同时兼顾的情况下应该采取的正确态度 的句子是 , 。 (2)古人云: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但是一个人不坚持肯定是不会成功的。《荀子·劝学》 中 , 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 3) 《 离 骚 》 中 屈 原 表 明 即 使 没 有 人 了 解 自 己 也 无 所 谓 , 只 要 自 己 内 心 美 好 就 可 以 的 句 子 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的垃圾总量也在不断加大。部分城市在 市郊露天堆放垃圾,对大气、土壤、水的环境造成污染。大量餐厨垃圾与其他垃圾混合填理或焚烧,产 生有毒物质,威胁着居民健康,这种现象正在向农村地区 _____。 垃圾分类作为垃圾处理的前端环节,其作用早已得到世界的公认。分类收集不仅能大幅度减少垃圾 给环境带来的污染,节约垃圾无害化处理费用,更能使资源得到_______利用。有人将垃圾称为“放错了 地方的资源”。据保守估计,我国城市每年丢弃的可回收垃圾价值在 300 亿元左右。但我国的垃圾分类 工作一直难以有效推进,相关调查显示,约四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垃圾分类效果不明显或完全没有效果。 有人说:“我辛辛苦苦分了类,环卫车辆却混在一起运走了,分类还有什么意义?”这种现象可以 说是 ________,垃圾分类处理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各个环节必须配套衔接,才能高效运行。(   ) 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会影响垃圾分类制度的实施效果;而分类的目标和途径不十分清晰, 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又影响前端居民分类的积极性。不按要求扔垃圾,并不只是“把资源放 错了地方”而已,实际上,那就是随意丢弃污染物、危害环境的行为。垃圾分类是我们作为“污染者” 的基本责任,_______。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曼延 重复 层出不穷 责无旁贷 B.漫延 重复 屡见不鲜 责无旁贷 C.曼延 反复 屡见不鲜 义不容辞 D.漫延 反复 层出不穷 义不容辞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分类投放是居民的责任,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是政府的责任。 B.居民的责任是分类投放,政府的责任是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 C.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是政府的责任,分类投放是居民的责任。 D.政府的责任是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居民的责任是分类投放。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我国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的总量也在不断加大。部分城市在市 郊露天堆放垃圾,对大气、土壤、水的环境造成污染。 B.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的垃圾总量也在不断加大。部分城市在市 郊露天堆放垃圾,对大气、土壤、水的环境造成污染。 8 C.我国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的垃圾总量也在不断加大。部分城市在市 郊露天堆放垃圾,对大气、土壤、水的环境造成污染。 D.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的总量也在不断加大。部分城市在市 郊露天堆放垃圾,对大气、土壤、水的环境造成污染。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 过 15 个字。(6 分) 一直以来,科学家们把遗忘看作是记忆的一个小故障。然而,过去 10 年里,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 ① ,而更像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我们的大脑在不停地主动遗忘。那么,如果遗忘机制是主动发生的, 它在什么情况下会启动呢?通过对人类在睡眠中的监测,科学家发现, ② 。目前关于在睡眠中 遗忘机制的启动主要有两种观点, ③ 。日本学者发现一种仅在 REM 期(快速眼动期)激活的一 类神经元可以分泌一种“黑色素聚集激素”的物质,黑色素聚集激素神经元的激活在促进 REM 期睡眠的 同时,显著抑制海马神经元活性,导致遗忘。另一种是与突触重整来达到突触稳态有关。 21.请选好角度评价下面的一则新闻,要求观点鲜明,理由充分,不超过 100 字。(5 分) 《珠城晚报》4 月 4 日报道 从今日开始,珠城市正式通过网络、报刊等媒体曝光行人闯红灯者。首 批曝光的共有 96 人,都是 3 月份被警方在市区主干道路口查处的闯红灯者。交管部门介绍,曝光还将不 定期发布。有人提出,闯红灯者被批评后还要被曝光是不是过于严厉了。交管部门认为,曝光可以使闯 红灯者受到教育,以后不再犯类似错误。被曝光者感到“很震惊”,认为这会给他们带来无法预计的影 响。社会各界对此事反应不一,而交管部门则认为曝光不侵权。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①评改试卷时,常常会听到任教数理化等科目的老师向语文老师抱怨:“学生连题目都读不懂!审题 不会‘咬文嚼字’怎么会做题? ” 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中流砥柱钟南山院士近日与大家分享学习体会:“学好语文最关键,学好语文 才能对事情进行分析,进行综合和总结。” ③最近,由武汉发布的 32 张抗疫感恩海报获得了无数点赞。“下个烟花三月,一同登楼望春风”“八 闽来助,江城有福”……32 处美景,配上 32 句各具特色的美言,让人觉得美好又充满希望。 ④外交部发言人耿爽回应美方诋毁中方的抗疫努力:“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此话为孟子所言,意 为做事不成功,就要从自身找原因。大批网友纷纷赞其“驳得好”的同时也感慨:“不学一点国学知识, 中国话你都听不懂!” 学生小陈经常在班上宣扬语文学习无用论,作为小陈的同学,读了上述材料,你对语文 学习有何感想?请你写一篇驳论文来反驳小陈。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切合身份,贴合情境;符合文体特征;不要 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云浮市 2020 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 9 参考答案 1. D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 C。 (A.第一段第四句“从人伦关系和人伦次序来说,“孝”一般是子女对父母的孝顺孝敬,指的是上下两 代人的纵向人伦关系,“悌”指的则是兄弟姐妹间的横向人伦关系,“一纵一横”所形成的“十字形” 的人伦构造,无疑是中国人伦关系的重要构造,”,此处说“组成了中国的人伦关系”,范围扩大。B. 第三段第三四句“悌友的思想也为财产划分添上了温情脉脉的色彩。分家之后各支仍旧相互扶持,荣辱 与共,”范围缩小。C.第四段最后一句“在法治不健全和政权不下乡的社会中,孝、悌思想很好地维护 了社会秩序和政局稳定。”范围扩大。) 2. B 本题考查考生的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能力层级 C。 (文章采用的是并列式的思路结构,从个人、家庭、社会三方面论述了悌文化在中国人伦关系中的重要 作用。) 3. B 本题考查考生的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 C。 (“只要……就”将“孝悌”变成了做到仁义礼智的唯一条件,绝对化。) 4.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 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 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本题选“依据前三则材料,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B 项中说目前我国城市“已基本实现 ‘无害化’”理解有误。材料三中说“垃圾生命周期管理的策略依次为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尤以 减量化为优先”“生活垃圾处理要坚持大力推进资源化,尽可能回收资源和能量”“最终无法资源化的 生活垃圾要进行安全的填埋处置,实现生活垃圾的无害化”,我国目前只是将大量的生活垃圾进行初步 的“卫生填埋和焚烧”,根据林恩的废弃物综合管理理念还未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把未然当成已然, 故选 B。 5.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如 本题问的是“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内容,进 行比对分析。本题 C 项不正确,“日本人认为‘资源使用不当是垃圾,垃圾利用恰当是资源’”不能得 出“不存在无法资源化的垃圾”的结论。而且材料三中说“对于最终无法资源化的生活垃圾要进行安全 的填埋处置,实现生活垃圾的无害化”,由此可知是存在无法资源化的垃圾的。故选 C。 6.答:(1)政府重视立法,严格执法;(2)社区积极参与,重视指导; (3)学校重视宣传,开设课程;(4)民众自觉进行垃圾分类。(每条 2 分,任意 3 条,即可满 分)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然后 根据题干要求锁定答题区间,梳理层次关系,再把握关键语句,具体辨别,从而抓住主要信息。作答时 要具备一定的抽象分析和归纳概括能力。 本题要求“结合材料四,说说我国推行垃圾精细化管理还需在哪些方面加以改进”。根据题干提示 可知答案涉及内容在材料四中。材料四中二三自然段介绍了德国和日本的垃圾精细化管理举措,抓住关 键句“德国……累计出台与垃圾管理相关的法律 800 余项、行政管理条例近 5000 条。……德国实现了全 覆盖和全方位垃圾管理。配有专门的环境警察,每天……,每周……”“日本的垃圾分类环保教育从幼 儿园开始……日本每户家庭……每个社区……如果乱丢垃圾,……”进行概括,即可整理出答案。 7.C 【考点分析】围绕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来命制,分析人物形象仍是考查重点。 【答题思路】:C项,“这样的处理使得老旺这个形象前后矛盾”错,于文无据,本文中老旺的形象前后 不矛盾。 8. 【考点分析】:主要考查分析表现手法,要求分析人物形象、景物描写所使用的具体手法,文章的线 索,小说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等。 【参考答案】:作为文章线索,小说围绕着这张借条来叙述故事,使小说情节集中凝练,结构清晰; 联接小说时空,小说借助这张借条,将历史与现在巧妙的联接起来,拓展了小说的深度与广度;交汇明暗线 索,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明线是老旺与曹老师,暗线是他们的祖辈父辈的奉献牺牲,一张借条,将两代人 高贵而明亮的精神世界连接在一起。 【赋分建议】:作用:答“围绕借条来来叙述故事”1 分;答“使小说情节集中凝,结构清晰”给 1 分。10 简要分析:巧妙连接历史时间 1 分;拓展小说深度广度 1 分;明暗两条线索 1 分;祖辈父辈的精神品质 1 分。 9. 【考点分析】:探究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要求从人物、主题、情节等方面探究小说体 现的人生价值和时代意义等。 【参考答案】:串联小说情节,小说用曹老师来穿针引线,推动情节的发展;衬托(烘托)主要人物,小说通 过曹老师的视角来塑造老旺这个人物形象,而老旺之所以决定捐款,也是因为受到曹老师精神的感召;拓 展小说主题,曹老师作为革命烈士遗孤的后代, 放弃大城市的生活,将青春奉献给瓦村,这个形象丰富了小 说的主题。 【赋分建议】主要从三点各 2 分来赋分:1、故事情节的作用是塑造人物;2、人物精神品质相互影响; 3、主题思想与价值观。 10. A(标点:夫以郑之贤,有势则宾客十倍,无势则否,况众人乎!下邽翟公有言,始翟公为廷尉,宾 客阗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翟公复为廷尉,宾客欲往,翟公乃大署其门曰:)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正确理解相关语句,在语意把握的基础上,充分利 用标志,如作主语、宾语的名词、代词,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句间连词以及并列、排比结构等。 并且能通过选项的比对,排除错项,选定正确项。划线句子的大意是:凭郑庄的贤良,有权势时宾客多 得以十为倍数计算,没有权势时情况就相反,况且是一般人呢!下邽县翟公有这样的话,当初翟公担任 廷尉时,宾客盈门;到免官时,门外冷清得可以张罗捕雀。翟公又任廷尉,宾客想再去,翟公就在门上 写上大字幅说。句中,“下邽翟公有言”这是完整一句话,后一句“为廷尉”的主语为“翟公”,故排 除 B.D 两项。“宾客欲往”是省略句,省略宾语“翟公住所”,“乃大署其门曰”一句省略了主语“翟 公”,排除 C 项。分析可知,A 项断句正确。故选 A。 11.A(字是男子 20 岁行冠礼时起)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理解识记能力。文化常识的积累有助 于解读文言文,文化常识一般包括官职、宗教礼仪、服饰、年龄称谓、有特殊意义的专有名词等,学习 过程中注意准确积累。A 项错误,“字”,男子 20 岁行冠礼时起。 12.C(前后无因果关系) 【解析】此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 的能力。命题主要着眼于与主要人物相关的事件、言行等。选项设计特点多是先概括人物某方面的品质、 特点,再结合材料中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印证。此类题要求考生在全面理解文言的基础上,找到选项在 文中的信息区域仔细比对。选项设错,包括信息错位(具体事件在时间、地点、人物、原因、方式的错 误)、翻译错误、无中生有等多种情况。C 项,“郑庄好黄老之说”和他在朝廷议事时没有主见,随声附 和,迎合皇上意旨等内容不构成因果关系,故选 C。 13.(1)郑庄为人廉洁,又不置办自己的财产,依靠俸禄和赏赐来供给那些年长的友人。可是他馈赠给 他人的礼物,不过是竹器盛着的食物。(“治”“仰”“馈遗”各 1 分,句子大意 2 分。共 5 分) (2)(郑庄)跟长官部属讲话,从不直呼他们的名字,好像生怕伤害了他们。听到别人的高见,就向 皇上说,惟恐迟误了。(“名”“进”“进于上”各 1 分,句子大意 2 分。共 5 分)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 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明确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 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本题还要注意以下关键词和特殊句式的翻译: (1) 治,置办;仰,依靠;馈遗,偏义复词,赠送。 (2)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叫、称呼;进,推荐、献给;“与官属言”是省略句,承前省,主语是 “郑庄”;“进之上,惟恐后”是省略句和倒装句,应为“于上(进之),惟恐(于人)后” 。 【参考译文】 郑当时,字庄,陈县人。以仗义行侠为自豪,他把梁孝王的大将张羽从危难中解救出来,名声在梁、 楚一带传扬。孝景帝时做了太子舍人。每逢五天一次的休假日,他常常在长安郊外各交通要道备置马匹, 问候那些老朋友,邀请拜谢宾朋,夜以继日,通宵达旦,还常常担心有所疏漏。郑庄喜好黄帝、老子的 学说,他仰羡慕年长有德行的人,惟恐见不到人家。郑庄年轻时官位卑微,但是他的交游的知己好友, 都是祖父一辈的人,是全国有名的人士。汉汉武帝刘彻即位,郑庄逐渐升任为鲁国中尉、济南郡大守、 江都国相,一直到九卿中的右内史。由于在武安侯田蚡、魏其侯窦婴时的廷议中出言不当,降为詹事,11 后又升为大农令。郑庄任太史时,告诫下属说:“只要客人来,不论贵贱都不要让人在门外等候。”他 执行主人敬待客人的礼节,凭自己尊贵的身份谦恭地对待客人。郑庄为人廉洁,又不置办自己的财产, 依靠俸禄和赏赐来供给那些年长的友人。可是他馈赠给他人的礼物,不过是竹器盛着的食物。每次上朝, 遇到有向皇上进言的机会,他说的都是称赞天下年高望重的人。他推荐士人和属下的丞史,称道起他们 来确实津津有味,经常称赞他们比自己贤能。跟长官部属讲话,从不直呼他们的名字,好像生怕伤害了 他们。听到别人的高见,就向皇上说,惟恐迟误了。崤山以东的士人和一些年长的人都异口同声地称赞 郑庄。郑庄被派去视察黄河决口,自己请求给五天时间整理行装。皇上说:“我听说‘郑庄出行,一千里 也不带粮食’,现在请求整理行装是为什么呢?”然而郑庄在朝廷上,经常附合逢迎皇上的意旨,不敢明 确表示对错。到了晚年,汉朝征讨匈奴,招抚四方外族,全国耗费甚多,财力物力日渐匮乏。郑庄保举 的人及其宾客,有替大农令承办运输的,亏欠款项很多。司马安任淮阳太守,揭发了这件事。郑庄因此 构成罪责,出钱赎罪后降为平民百姓。不久,在丞相府暂时担任长史。皇上认为他年老,让他担任汝南 太守。几年后,在官任上去世。郑庄当初位列九卿,中途被罢官,家道贫穷,宾客越发零落。到做了郡 守,死后家里没有剩余的财物。郑庄的兄弟子孙因为郑庄的缘故,官至二千石的有六、七人。 太史公说:凭郑庄的贤良,有权势时宾客多得以十为倍数计算,没有权势时情况就相反,况且是一 般人呢!下邽县翟公有这样的话,当初翟公担任廷尉时,宾客盈门;到免官时,门外冷清得可以张罗捕 雀。翟公又任廷尉,宾客想再去,翟公就在门上写上大字幅说:“一个死了一个活着,才知交情的深浅。 一个贫穷一个富裕,才知结交的实态。一个尊贵一个卑贱,交情才会显现。”郑庄也是这样啊,真是悲 哀啊! 14、A 解析:“作者由此抒发了自己的无限失望、惆怅之情。”理解错误。这首诗虽写“不遇”,却偏 偏把隐者的生活和性格表现得历历在目;却又借题“不遇”,而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自己的幽情雅趣和旷 达的胸怀,似乎比相遇了更有收获,更为心满意足。 【点睛】诗歌选择题考查范围很广,既有形象的鉴赏,如人物、景物、事物,也有语言的赏析,如 炼字、炼句、诗眼、语言风格,还有表达技巧的鉴赏,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也有诗歌内 容的理解,如背景、题材、作者等。常见的设题误区主要有以下几个:意象意境分析不当,基础知识运 用错误,词句解说曲解原意,主题情感分析不当,手法分析张冠李戴等等。解答此类题目,读懂诗歌是 关键,要关注标题、作者、注释以及关键词等;审清题目要求,细读选项划出要点,即切分关键信息, 最后正选排除巧妙用。) 15、①“兴尽方下山,何必待之子”,玩到兴尽就满意地下山去,何必非要和这位隐者相聚(2 分)。暗 用了著名的晋王子猷雪夜访戴的故事。(1 分)②诗人采用这一典故,来自抒旷怀。访友而意不在友,在 于满足自己的佳趣雅兴,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自己的幽情雅趣和旷达的胸怀。(3 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回答本题,要在读懂诗歌大意的基础上,调 动知识储备,判断出用典的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分析用典的作用。 用典,也叫用事,使事,是古代诗人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它指的是对前人语句、 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的引用。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 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引 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使用典故可以使诗歌的内 容更加丰富,委婉含蓄地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其形式一般有:直引前人语句;点化前人语句;引用神 话传说;引用历史故事。 晋王子猷雪夜访戴的故事出于《世说新语·任诞篇》,记王子猷居山阴,逢雪夜,忽忆起隐居在剡溪 的好友戴安道,便立时登舟往访,经夜始至,及至门口又即便返回,人问其故,王子猷回答说:“吾本 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16、(1)二者不可得兼 ,舍生而取义者也。 (2)锲而舍之 朽木不折 。 (3)不吾知其亦已兮 苟余情其信芳。 17、B 【解析】曼延,连绵不断的意思,描述的是一种线性的扩展。漫延,原意指水满溢而向周围扩散, 可泛指事物向四周扩散。根据语境“漫延”合适。“反复”指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多指不同的事物12 或动作的重复。“重复”着重于相同的事物或动作又重作一次。语境强调“再一次利用”,“重复”合 适。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屡见不鲜,常常见到,并不新奇。语境强调这种现象很常 见,“屡见不鲜”合适。责无旁贷,意思是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多用于指自己应当做的不可推 卸的事,强调的是“责任”。义不容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前者是强调责任,后者是道义,前者是不 能推脱的,而后者则是自己感觉道义上不能不这样做。语境强调“责任”,“责无旁贷”合适。 【点睛】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 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18.A 【解析】根据话题一致的原则,结合前后文,确定选填句子的主语应是“垃圾分类”的内容。再 根据后文的照应关系,先讲“分类投放”再讲“分类的目标、途径、处理”,选填句子应先说“分类投 放”,再说“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这样句意衔接更紧密。综合考虑,选 A 最恰当。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 中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虚词的运用,明确句 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 19、D【解析】通读画线句可知,第一个分句的主语是“加快和提高”,陈述不完整就更换了主语,存在 “中途易辙”的语病,选项 A 和 C,介词“随着”位置不当,依然存在“中途易辙”的语病。“生活的垃 圾总量”搭配有误,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应为“生活垃圾的总量”。综上,D 修改恰当。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命题者从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 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 型。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 错误一般可以分为两类,凡是违反语法结构规律的叫语法错误,违反客观事理的句子叫逻辑错误。解题 时先确定逻辑类病句,再按照成分分析法排除语法类病句,常见的逻辑错误类病句有语序不当、结构混 乱、不合逻辑等。 20、【解析】答案:①记忆的丧失并不是被动的过程,②人在睡眠中会“主动遗忘”,③一种是与黑色素聚 集激素有关。语段介绍了与遗忘相关的知识。第一处根据“而更像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我们的大脑在不 停地主动遗忘”推断,应该是“记忆的丧失并不是被动的过程”;第二处根据“通过对人类在睡眠中的 监测”、“在睡眠中遗忘机制的启动主要有两种观点”推断,应该是“人在睡眠中会‘主动遗忘’”; 第三处根据“两种观点”、“另一种是与突触重整来达到突触稳态有关”、“日本学者发现一种仅在 REM 期(快速眼动期)激活的一类神经元可以分泌一种……”推断,应该是“一种是与黑色素聚集激素有 关”。(每空 2 分,符合大意即可得分) 【点睛】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语言表达简明、连贯、 得体”中“简明”即语言表达要“简要”“明白”使人能明白无误地理解不会产生歧义。“连贯”是指 语言表达时要注意句与句之间的组合与衔接,做到话题一致,句序合理,衔接自然,符合逻辑。“得体” 指能够根据语境恰当地使用语言,符合语境的要求。 21、【解析】:新闻短评应在简要概括新闻事实的基础上分层阐明理由。 答案示例①:交管部门曝光闯红灯者具有正面意义,这种做法很好。这样做可以起到教育本人的作用, 也能给其他路人以警示。交管部门执法,只要合理、合法.采取灵活的方式是无可厚非的。 答案示例②:交管部门曝光闯红灯者,这种做法值得商榷。这种做法的法律依据不足,一定程度上可能 会侵犯公众的隐私权。同时,因部分市民文明素质尚有待提升,这种做法难以从根本上杜绝此类现象。 (事件概括 2 分,评论 3 分)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筛选概括信息和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鲜明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 第一,我们要读懂新闻。通过阅读,我们要了解:①新闻报道了什么事件;②事件是因为什么而发生的, 相关背景如何;③文段中指出的事件发生过程中的突出细节是 什么;④事件造成的后果是什么;⑤事件的 本质是什么,透过事件的表面现象,我们看到了什么社会问题。通过这样的梳理,我们就可以把新闻的 脉络理清楚。第二,选好点评的角度,切中要害,点到位。针对新闻,我们要抓住主体,抓住要害,抓 住事件的本质(透过现象到本质),准确提炼观点。第三,点评要精当、独到,要鞭辟入里,要层次分 明。这样我们才能做到力求新颖、独到,做到生动形象、文采丰富、言简意赅、干净利落,才能使人耳13 目一新,切忌陈旧、老套、死板。材料主要讲“珠城市正式通过网络、报刊等媒体曝光行人闯红灯者”, 围绕“交管部门曝光闯红灯者”的利弊角度点评即可,如这样做可以起到教育本人的作用,也能给其他 路人以警示;给人以无形的压力,促使大家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等。也可以认为这种做法值得商榷,如一 定程度上可能会侵犯公众的隐私权等。 22、作文分析 一、关于题意理解:作文题目由材料、引导语和写作要求三部分构成。 (一)关于材料理解 材料由四则体现语文学习重要性的材料组成,第一则为日常生活材料,第二到第四则为时事材料。语文 核心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四则材料分别突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语言建构 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理解与传承。 第一则材料强调学习语文可以提高学习能力。引用的是生活中关于语文学习的一种普遍现象,通过老师 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忧心,体现语文学习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能力的重要,即语文学习要求掌握的听说读写的能 力,是学习其他学科知识的前提,只有学会正确有效运用祖国语言,才能有效进行其他学科的学习。 第二则材料强调学习语文可以提升思维能力。引用钟南山院士对语文学习的态度:学好语文才能对事情 进行分析,进行综合和总结。体现语文学习的思维发展与提升的能力,即语文学习可以让学生获得逻辑思维、 辩证思维等思维能力,; 第三则材料强调学习语文可以提高审美能力。通过武汉32 幅海报上各具特色的感恩美言给人带来的美的 享受与力量,体现语文的审美鉴赏与创造功能,即语文学习可以掌握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方法。 第四则材料强调学习语文可以传承传统文化。材料引用外交官耿爽完美运用国学精华进行外交活动的事 例,由网友的感慨明确学习语文的重要性,即语文学习可以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提升中国的文 化自信。 四则材料各有侧重,指向明确,阅读上不设难度,内容为日常生活和时事,能有效引起学生的共鸣,引 发学生的感触与思考。 (二)关于情境、任务的理解 题目(情境及 任务要求) 项目分解 项目具体体现 1.写作情境与背景 小陈同学经常在班上宣扬语文学习无用论, 2.谁在写(写作者身份) 作为小陈的同学的“你” 3.写给谁 小陈 4.写什么 反驳小陈语文学习无用观点,明确自己的观点。 5.写作立足点 四则材料体现的不同角度的语文学习重要性 6.写作目的、价值 反驳、分析、评价、批判性思维、自我教育 小陈同学 经常在班上宣 扬语文学习无 用论,作为小 陈的同学,请 你根据上述四 则材料,写一 篇驳论文来反 驳小陈。 7.写作体裁 驳论文14 (三)关于写作要求 注意两方面: 1、“结合材料,自选角度”:学生进行驳论时,需结合材料的指向,但不要求四个指向全部涉及。 2、“符合文体特征”,就是要求考生对文体认知体现,有文体感。 驳论文是高中语文教学中写作议论文常见的论证文体。这种文体一般是先指出对方看法、观点的错误, 然后或直接批驳(驳论点),或间接批驳(驳论据、驳论证);继而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因此,虽然 任务要求是写篇驳论文,但是,也要驳、立结合。针对需要反驳 的对方的错误看法、论点,往往要针锋相 对地提出自己的正确论点,以便彻底驳倒对方。这个作文题目的驳论,是对小陈的语文学习无用论进行辩 驳。那就必须反驳小陈的观点,不能认同其观点。 二、“符合题意”的层级判断 三、关于“分等评分” (一)基础等级 基础等级的评分,以题意、内容、文体、语言等为重点,全面衡量。内容项与表达项的评分应在 相同或相邻的等级内,不得跨等评分。 (二)发展等级 分解 1 分解 2 分解 3 任务 明确反驳小陈语文学习 无用论 驳立结合:反驳观点、观点内在隐含 的论证(观点背后的逻辑);确立自 己的观点,并进行论证 写作文体: 驳论文 一类上 20-19 明确反驳,紧紧围绕观点 内容,紧密结合材料 反驳理由充分,逻辑性强;立论观点明 确,论证充分 符合 一类中 18 明确反驳,围绕观点内容, 结合材料 反驳理由充分,有逻辑性;立论观点较 明确,论证较充分 符合 一类上 17-16 明确反驳,能围绕观点内 容,能结合材料 反驳理由较充分,较有逻辑性;立论 观点较较明确,论证较充分 符合 二类上 15-14 围绕材料,有反驳,能结 合材料 反驳理由较充分,逻辑性一般;立论观 点较明确,论证较充分 较符合 二类中 13 有反驳,涉及观点内容及 材料 反驳理由简单,逻辑简单;立论观点不 太明确,论证不太充分 基本符合 二类下 12-11 较有反驳,局部涉及观点 内容及材料 反驳理由单一,逻辑性;立论观点不 明确,论证不充分 部分符合 三类 10-6 没有反驳,偶尔涉及观点 内容及材料 自说自话,偶有反驳 不符合 四类 5-0 没有涉及 自说自话,不涉及反驳 完全不符合15 发展等级的几个项目专门为体现作文中的亮点而设计,依次有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意,只 要有若干点突出就可以按等评分,其给分与内容和表达的给分一般来说是相应的。脱离内容的 “有文采”,不给高分。 四、其他 (一)标题与错别字扣分:缺标题扣 2 分;不足字数,每少 50 个字扣 1 分;每 1 个错别字扣 1 分,重复不计;标点错误多的,酌情扣分。 (二)字数扣分 1.400 字以上的文章,按评分标准评分,扣字数分。(少 50 个字扣 1 分) 2. 400字以下的文章,2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3. 200字以下的文章,1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4. 只写标题或一两句话的,给1分或2分,不评0分。 5. 完全空白的,评0分;与题目完全无关,如抄前面试卷文章内容的,给0分。 6. 调侃考试、评卷老师的,可以打0分。 (三)关于套作与抄袭判定 套作就是把预先准备好的作文材料、作文全文生硬地套用到考试作文题上。判定为套作,在四等 内打分,不予发展等级评分。不应将套作的判定扩大化。 判定为抄袭要有依据。被抄袭的考卷, “基础等级”在第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附:全国卷高考作文等级评价标准 高考作文等级评分标准 一等(20~16 分) 二等(15~11 分) 三等(10~6 分) 四等 (5~0 分) 内容 20 分 符合题意 中 心突出 内容 充实 思想健 康 感情真挚 符合题意 主题 明确 内容较充 实 思想健康 感 情真实 基本符合题意 中 心基本明确 内容 单薄 思想基本健 康 感情基本真实 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 确 内容不当 思想不 健康 感情虚假 基 础 等级 表达 20 分 符 合 文 体 要 求 结构严谨 语言流畅 字 迹工整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完整 语言 通顺 字迹清楚 基本符合文体要 求 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基本通顺 字 迹基本清楚 不符合文体要求 结 构混乱 语言不通顺 语病多 字迹潦草难 辨 发 展 等级 特征 20 分 深刻 丰富 有文采 有 创意 较深刻 较丰 富 较有文采 较有创意 略显深刻 略显丰 富 略显文采 略显 创意 个别语句有深意 个 别例子较好 个别语 句较精彩 个别地方 有深意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