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2019-2020学年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调研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山西2019-2020学年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调研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ID:423401

大小:102 KB

页数:22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0 年 3 月山西省高三适应性调研考试 语文 一、 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乡土文学是“五四”新文学革命以来,中国文学收获最丰的领城。自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鲁迅、沈从 文,到 40 年代的赵树理、孙犁,再到六七十年代的柳青,以至 80 年代以后的汪曾祺、莫言……众多乡土 小说家为文学史贡献了一大批经典作品,形成了具有浓郁地城风情和民族特色的乡土小说创作流派。 而上世纪 90 年代以来,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作为乡土文学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和反映对象的 乡村开始逐步萎缩。相应地,乡土文学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文学源于生活,当现实生活层面的“乡 土中国”日益转变为“城市中国”,乡土文学的末日是不是会随之而来?对此许多人是深表忧虑的、甚至直 接给出了“乡土文学消失成必然”的断语。但我以为不必过虑,城市化并不会必然带来乡土文学的消亡。 首先,对于城市化进程加快、乡土空间趋于萎缩的问题应理性看待。乡土中国的转型并不能随着乡变 镇、县改市就一劳永逸地解决。住进楼房、“被市民化”后的农民,离真正从思想意识上“市民化”还有 相当长的路要走。事实上,农民的思想意识和生活习惯还会保留甚至影响到数代以后。乡土小说赖以存在 的乡土空间的萎缩程度,可能并不像数字所显示的那样悲观。 这种情况也可以从创作者一方得到佐证。许多写乡土小说的作家都自称是“农民”,沈从文一直以“乡 下人”自居,即便在进城多年,做了北大数授后也是如此。莫言也说自己的创作是“作为农民的写作”…… 这类说法往往容易受到一些质疑,因为进地多年的他们早已远离农民生活,不再熟悉现实中的农民和乡村。 “作为农民的写作”是个伪命题,这种质疑或许会有一定道理。但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些来自乡土的“新 城市人”要想完全摆脱乡土的灌注,彻底告别农民式的思维方式和观念意识,却也的确不是短时间内就能 完成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乡土作家强调自己的写作是“作为农民的写作”,又不完全是矫情或虚 饰。 其次,即便现实的乡土空间越来越狭小,也不意味着乡土文学就一定会走向衰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 加快,乡土空间越来越成为一种稀缺资源,乡土经验也越来越成为对城市人来说充满陌生化的经验。新兴 的城市正在变得千城一面,不可避免地给人们带来审美疲劳。于是,在外出旅游时,越来越多的人会将与 自然更加接近的乡村作为旅游目的地。村寨游成为旅游新宠,体验农家乐也正在成为一种新的时尚……我 们有理由相信,作为乡土世界虚拟文本的乡土文学也会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它会伴随着城市人对乡土的怀 旧和对一种乡村生活方式的追求,而长久地存在下去。 现实层面也在对“城镇化”发展的单一路向进行一些补充或修正。于是“乡村振兴”成为“城镇化”之外的另一条道路。“让乡村成为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是实 现乡村振兴的题中应有之义。” 在乡土正日渐成为一种稀缺资源、成为现代人旅游新宠和不旧对象的时代语境中,我们有理由相信, 乡土文学不会衰落和消亡。不但如此,乡土中国向城市中国的转型还可能会为乡土文学带来新的希望和发 展契机。不过,在此过程中,乡土文学本身的转型恐怕也是无可避免的。只要通过自身的不断调整来适应 变化中的现代人的乡土想象和审美需求乡土文学必能找到源头活水,重新焕发出生机。 ——(摘编自史建国《乡村振兴与乡土文学的未来》)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鲁迅、沈从文、孙犁、汪曾祺等作家都创作过乡土文学作品,都创立过乡土小说创作流派。 B. 乡村是乡土文学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因而中国的城市化给乡土文学的发展带来了冲击。 C. 有些乡里作家不想告别农民式的观念意识,依然强调自己的写作是“作为农民的写作”。 D. 伴随着城市人对乡土的怀旧和对乡村生活方式的追求,乡土文学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针对“乡土文学消失成必然”的断语提出不同看法,并加以逐层论证,层析清晰。 B. 文章从作家的观念意识和乡土所处时代语境等方面,来论证乡土文学不会衰落和消亡。 C. 文章以沈从文、莫言为例,直接论证乡土文学的创作不会随着乡土空间的变小而走向衰落。 D. 文章末段总结全文,归纳出乡土文学不会消亡的缘由,并提出乡土文学重焕生机的条件。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乡土小说创作流派的形成,使乡土文学成为“五四”新文学革命以来中国文学收获最丰的领域。 B. 农村的“城市化”、农民的“市民化"乃至乡土作家的农民心态和思维方式的改变都需要较长过程。 C. “乡村振兴”让乡村成为生态宜居家园,让居民记得住乡愁,是对“城镇化”发展的有效补充或修正。 D. 乡土文学并非封闭的乡土文学,这-题材的文学类型,总是直接或间接应对着现代文明的挑战。 【答案】1. B 2. C 3. A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 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 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关于原文内容的 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 A 项,“都创立过乡土小说创作流派”错,原文第 1 段末句是说乡土文学是现代文学史上的一大流派。 C 项,“不想告别农民式 观念意识”错,而是“彻底告别农民式的思维方式和观念意识,却也的确不是短 时间内就能完成的”。 的 的D 项,“乡土文学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错,信息来自原文第 5 段“不意味着乡土文学就一定会走向衰落... 而长久地存在下去”。“不一定走向衰落”“长久地存在下去”与“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表意不同。 故选 B。 【2 题详解】 本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 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C 项,直接论证的是来自乡土的“新城市人”要想完全摆脱乡土的灌注,彻底告别农民式的思维方式和观念 意识,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完成的。 故选 C。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并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 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 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 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 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A 项,强加关系,中国乡土小说创作流派的形成只是乡土文学成为“五四”新文学革命以来中国文学收获最 丰的领域的一种表现。 故选 A。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所谓人脸识别,关系到“生物识别信息”的安全问题。传统意义上的个人信息,更多指电话号码、身 份证号码、个人住址等物理信息,但未来意义上的个人信息,有可能是指人脸、角膜、指纹等这些生物信 息。生物信息的最大特点在于,它能远距离发生作用,而无需直接接触。这意味着,政府、公司等机构和 个人可能未经当事人同意甚至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读取并搜集其数据。在许多欧美国家,目前对人脸识 别技术的担忧,远远压倒了对技术收益的乐观预期。而在我们这里。似乎许多公司陷入了技术狂欢中,只 想要收益,看不见责任。 技术是一柄双刃剑。今天我们并不拒绝人脸识别带来的便捷实用,但也不得不追问的是,这些生物信 息会不会被过度地收集保存?一些企业有没有合理使用信息的自律性、自觉性?就笔者个人观察来看,情 势似乎并不乐观。人脸识别在各行各业已经出现了规模效应,除了支付行业外,人脸识别进校园等都被“发明”出来了,甚至看个新闻 APP 也索要人脸权限。仔细想想,我们的人脸信息或许是交出去了,但它们会 得到用心保护吗?经验告诉我们,有相当数量的互联网公司只顾及流量,却不顾用户安全,只顾及体验, 却不顾隐私保护。 (摘编自扶青《对刷脸支付保持审慎态度》,有删改) 材料二: 自然人的姓名、手机号码、邮箱账号、银行账号等个人信息比较容易进行更改,但是,个人生物识别 信息要更改则非常困难。比如,要改变一个人的脸部特征,只能进行整容(即便整容,脸部大部分特征仍会 被机器识别)。至于指纹、掌纹、虹膜、基因信息等生物识别信息,被更改的可能性更低。这意味着个人生 物识别信息一旦被非法收集、泄露或者被非法买卖,不仅会对自然人的人身财产安全产生威胁或现实损害, 而且无法以像更换手机号码、修改银行密码等方式来预防后续损害的发生。 从更宏观的角度来说,如果这些信息被大规模收集并提供给敌对势力,会对国家安全产生严重危害。 故此,个人生物识别信息即便是被合法收集的,对其也要采取极其高度的注意义务加以保管,以防止被泄 露或被非法处理。 除了唯一性,个人生物识别信息中的人脸信息还有一个特殊点,即对该信息的收集可以在不经过自然 人主动配合的情形下进行。据报道,在伦敦生活,二天会被摄像头拍下 70 次。此时,网络安全法等法律规 定的告知同意原则实际上难以落实。这就要求法律对于哪些组织或者个人在哪些场合可以收集人脸等生物 识别信息作出明确规定。 (摘编自程啸《加强个人生物识别信息法律保护》,有删改) 材料三: 旷视科技研究院研究人员范浩强介绍,就生物识别来说,目前常见的应用有指纹识别、人脸识别、虹 膜识别等。 虹膜识别,目前主要见于部分高端智能手机的虹膜识别解锁。相较于指纹识别,虹膜识别技术通过人 体独一无二的眼睛虹膜特征来识别身份,虹膜识别的准确性是各种生物识别中较高的,但相较于其他生物 识别技术,虹膜识别硬件造价高,识别过程需配合,大范围推广较为困难,镜头可能产生图像畸变而使可 靠性降低。 “综合来看,人脸识别是目前生物识别领域安全性较高的,当然也并非万无一失,想要实现人脸识别 安全、规模化落地需要技术水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逐步完善。”范浩强表示。 人工智能行业资深人士孙立斌认为,生物特征识别迅猛发展,不同模态的生物特征有其自身的特性, 抗伪造能力也不同。若要更高级别抗击假体攻击的风险,可以采取多模态融合的识别方式,例如步态和人 脸一体化识别,能够大幅度增加伪造数据的难度,提升识别系统的安全性。 (摘编自《科技日报》,有删改)4. 下列对有关生物识别信息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生物识别信息是指采集于人体的人脸、指纹等生物信息。 B. 人脸信息的一大特点是能远距离发生作用,而无需直接接触。 C. 生物识别信息被更改的可能性要远低于电话号码等物理信息。 D. 虹膜识别的准确性较高,因为它的图像获取和模式匹配均需要高技术。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目前在未经当事人同意甚至完全不知的情况下,人脸信息就可被读取获得,这令许多欧美国家对人脸识 别技术非常担忧。 B. 人脸与人体的其他生物特征(指纹、虹膜等)一样与生俱来,它的唯一性和不易被复制的特性为身份鉴别 提供了必要的前提。 C. 生物识别信息难以更改,这使其在被非法收集泄露或者被非法买卖后,当事者受到现实损害后无法预防 后续损害的发生。 D. 不同模态的生物特征有其自身特性,而虹膜识别的图像获取和模式匹配都相对不便,实现大规模商用还 有许多技术难关需要攻克。 6. 如何解决“生物识别信息”的安全问题?请联系全文简要概述。 【答案】4. D 5. C 6. ①顾客对刷脸支付等生物识别信息的使用要保持审慎态度。②企业减少对用户隐私的收集,加强对用户 数据的保护,树立良好的价值观。③政府要有完善的规范和标准,对于哪些组织或者个人在哪些场合可以 收集人脸等生物识别信息作出明确规定。④提升技术水平,将用户信息可能遭受的外部侵害进行隔绝。⑤ 采取多模态融合的识别方式,以便更高级别抗击假体攻击的风险。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对 有关生物识别信息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 断。 D 项,“虹膜识别的准确性较高,因为它的图像获取和模式匹配均需要高技术”,无中生有,原文并未提及 虹膜识别的图像获取和模式匹配均需要高技术。 故选 D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 。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 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 C 项,“生物识别信息难以更改,这使其在被非法收集泄露或者被非法买卖后,当事者受到现实损害后无 法预防后续损害的发生”说法不准确,原文是说“这意味着个人生物识别信息一旦被非法收集、泄露或者 被非法买卖,不仅会对自然人的人身财产安全产生威胁或现实损害,而且无法以像更换手机号码、修改银 行密码等方式来预防后续损害的发生”,不是不可预防,而是不可以像更换手机号码、修改银行密码等方式 来预防。 故选 C。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这是一道信息筛选的题目,答题时要注意审清题干,然后锁定区域,概括 文意作答,此题是综合筛选的题目,要立足原文。 如何解决“生物识别信息”的安全问题,需要结合三则材料,概括三则材料的关键信息,分不同的主体来 找对策。从顾客角度:对刷脸支付等生物识别信息的使用要保持审慎态度。从企业角度:减少对用户隐私 的收集,加强对用户数据的保护,树立良好的价值观。从政府角度:要有完善的规范和标准,对于哪些组 织或者个人在哪些场合可以收集人脸等生物识别信息作出明确规定。从技术水平角度:将用户信息可能遭 受的外部侵害进行隔绝。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杨妈 凌叔华 高太太一瞧来上工的杨妈满身穿得利落干净,相貌诚实,心里便很高兴,她笑道:“得做的活儿,都是 零零碎碎的杂事,自然不会怎样闲空,可也累不坏人,你没有什么做不来吧?” “做得来!”杨妈黄瘦的脸上陪着笑说,“有一件事,我得先给您提明白,就是在一个月里,可以不 可以让我出去走一天?” “你要有一天回家瞧瞧是不是?” “不是,我们家里早就没有人了。”她依旧笑着回话,“为了我的孩子。” “哦,一个月出去看一次儿子 “唉,太太,看得见就好了”她苦笑看说,“我是出去找他呵。丢了他已经一年零两个月了。” “怎样丢了的?” “都是我瞎起了要强的念头,积攒了几个钱,就硬要他上学念书,才念了几个月就不肯念,他说还不 如去当兵,只叫他的学伴传一句话。”“你不知他住哪里,他也没往家通过信吗?” “唉,连住处都没给我一个。” 说完了这些话,杨妈穿上围裙一样样的按着吩咐做起来。 一晚,高先生写完了明天在大学讲的讲义,钟已响过一点,他走过院子,看见杨妈低首缝纫的影子又 印在纸窗上。第二天杨妈在洗衣服,太太说:“杨妈,你不要想我们不让你晚上做活儿是有什么意思啊!我 们看见你身子不大强,恐怕你会熬坏了。” “我应当早就跟太太提明!晚上做的衣服是给我家孩子做的,您看一天比一天冷起来,兵营里听说还 没有派棉袄下来,有时弄不出钱还许不派了,可怜,那孩子走时只穿一身单裤褂,那时还是刚过端午节的 第二天……” 过了几个月,一天清早杨妈又告了假挟着个包袱上街去了。下午太太坐在房里打编物,忽然望见院子 外有个三十多岁乡下打扮的女人,说是杨妈的亲戚。 “你是杨妈堂妹吧。杨妈乡里还有什么亲人没有?她的儿子怎样,有出息没有?” “唉,别提了!念过一年书,给学塾的先生赶出来了,后来送去杂货铺子做学徒,人家起先不肯收, 姐姐央了多时才答应了。” “在铺子当学徒也很好了。” “唉,这孩子哪做得了学徒呢,不到两个月,说是受气病了,他妈只好接他出来,过了些时姐姐在城 里替他找了一处学塾,把他送了去,正经的过不了三个月,就跑掉了。” “他是跑去当兵,杨妈说的。” “他走的前一天跑到妈那里诉冤,说先生罚他跪了半天,还骂他许多话,他立志不念书了,他要去当 兵,当了兵,一下运气来,发起来也很容易,那时叫先生瞧瞧他有没有出息。姐姐好说好劝哄了半天送他 回学塾去,第三天学塾来人说他逃走,就四处求人给找,都没有消息有人说好像瞧见他跟着招兵的走了。” “他多大了,待他妈怎样?” “去年十九岁了,按说也不算小!还是不懂事,见了妈,说不到三句话就是要钱,妈有时给慢了些, 他就瞪了眼。” 次日午后,想起昨天的话,太太道:“昨天看你回来不言不语的,还是没消息吧?” “唉,”杨妈叹口气回道,“他也许要给我一个信,没有法子捎来。” “怎会没法子呢,他自己也认识字又不用求人写,再说现在哪里都有邮政局,花几分钱就可以捎一个 信了。不是我调唆你,我看你儿子不像会想起你来吧。” 晚饭后太太和先生说起杨妈的事来。 第二天高先生托了几处朋友再托朋友查去年端阳节后几日招兵的花名簿,再查他有无分发到外边等情。 一日正吃过晚饭,忽然有个生客说是来报信的。过了一会儿,高先生从客厅回来,太太迎着打听是什么人。 “是来报杨妈儿子消息的。”高先生答,“这人去年是在于司令部下做过排长的,据他说他管的是去 年夏天新招的兵,里头倒有一个清河县籍名叫杨文中十八九岁的小伙计。后来听说于司令带着兵一边打一 边退到甘肃了。” “甘肃是个什么地方,可以坐火车去吗?” “哪里有火车,好几千里呢,若起旱路走,一年半载都未必走得到以之 “那么,真是不告诉杨妈好了。”太太说着忽然听见轻轻开月声,不禁叫道,“唉呀,方才她也许在 套间房里收拾东西,不知听见了没有!” “隔着这样厚一堵墙,听不清楚吧。她若打听你,你同她打岔儿说没有消息算了。” 第二天早上太太起来了喊杨妈打水,厨子上来道:“昨晚出去了,就挟着一个包袱,好像包着棉衣服的 样子。” “若是真去,可不是玩的,就是年轻汉子也不容易,何况是个老婆子!” 说到无可奈何,只有希望杨妈不是像他们所猜想的去甘肃,过些时就会回来,可是一天一月的过了去。 杨妈到底也没有回来。 (摘编自 1929 年《新月》,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以婉约的笔锋,从相貌神态、言行举止细致入微地描写了杨妈,其中“黄瘦”的外貌真实地体现出 杨妈生活的贫困和劳作的繁重。 B. 高太太追问杨妈,说她的儿子根本没有想起来杨妈,不是为了斥责杨妈,而是替杨妈打抱不平,体现出 高太太对杨妈儿子的做法的反对。 C. 小说故事曲折多姿、引人人胜,人物对话很平实,人物形象能够绘影绘神地体现在他们各自的言行举止 当中,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D. 小说把高家夫妇和杨妈作为不同阶层的人物对立来写,用他们各自不同的地位、际遇写他们既有相通而 又有不同的思想感情,感人至深。 8. 杨妈的堂妹叙述的内容在小说情节结构和情感表达方面有什么具体作用?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 9. 你是否赞同杨妈对儿子杨文中的做法?请结合材料说说你的理由。 【答案】7. D 8. (1)情节结构方面:①交代杨妈儿子不懂事的过去,解答读者对杨妈找儿子的疑问;②通 过对杨妈儿子事情的叙述,让读者明晓杨妈生活的艰辛;③通过杨妈的堂妹对杨妈的介绍,引出下文高先 生和高太太对杨妈的关注。(2)情感表达方面:①通过杨妈的堂妹对杨文中的态度,表现对杨文中的厌恶和 批评思想;②通过介绍杨妈对待儿子的态度,表达对杨妈的同情;③引发读者对杨妈行为的思考。 9. 示例一:不赞同。①太过溺爱,没有批评教育。杨文中在私塾念书被赶出来;杨妈央求别人让杨文中去做学徒,没两个月怕受气接回来;后来,杨妈把儿子送到城里读书,没有三个月就跑去当兵。这个过程中, 杨妈没有批评教有儿孙只是想办法给儿子安排学习的机会。这种过份的溺爱,不但不会帮到孩子,而且会 使孩子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更加经不起风雨,不利于孩子的成长。②没有自我,一心只为儿子。杨妈活着 就是为了儿子,在城里做仆人时每月都要出去一天漫无目的地寻找儿子:干了一-天活,夜里还要为儿子做 棉衣;听说儿子在甘肃,就步行想到甘肃去。这些都体现了杨妈一心为了儿子,把这当成了自己生存的唯 一意义。 示例二:赞同。①给儿子学习机会,希望儿子有美好的未来。虽然儿子在乡下的私塾被赶出来,但杨妈还是 为儿子找到杂货铺让他去当学徒,后来又在城里为儿子找到一个学塾学习。杨妈十分贫穷,但为了儿子的 前途,想尽办法给儿子学习的机会。这种不惜一切,全力抓好下一代的教育的举动,对当今具有现实意义。 ②不惜任何代价,要找到当兵的儿子。在城里当佣人的目的就是想在城里找到儿子;担心儿子穿不暖,晚 上为儿子做棉衣;听说儿子在甘肃,就步行想到甘肃去。这些都体现了杨妈一心为了儿子,要尽作为母亲 的责任。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综合和鉴赏评价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 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 选择要求,如本题“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 项”,立足考查“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D 项,“小说把高家夫妇和杨妈作为不同阶层的人物对立来写”说法不准确,小说并为将高家夫妇和杨妈 作为不同阶层的人物对立来写,高家夫妇充满同情心,善待杨妈,小说并未突出阶层的差异。 故选 D。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把握设题语段的内容,分析 其在内容上的作用,然后再结合该语段在文中的位置分析其与上下文之间的关联。 在情节结构方面:①交代杨妈儿子不懂事的过去,解答读者对杨妈找儿子的疑问;②通过对杨妈儿子事情 的叙述,让读者明晓杨妈生活的艰辛;③通过杨妈的堂妹对杨妈的介绍,引出下文高先生和高太太对杨妈 的关注。在情感表达方面:①通过杨妈的堂妹对杨文中的态度,表现对杨文中的厌恶和批评思想;②通过 介绍杨妈对待儿子的态度,表达对杨妈的同情;③引发读者对杨妈行为的思考。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 生活体验作答。解题思路是:首先亮明观点,而后结合小说具体内容分析,言之成理,言之有据;最后结合自己的生活感悟表达自己的体会,注意不要脱离小说的内涵而凭空想象。无论认为好还是不好,可以从 以下角度进行分析:①对内容结构的影响;②对人物形象塑造的影响;③对主题表达的影响;④对作品感 染力的影响等。无论赞同与否,都要有理有据,言之成理。 本题中,若不赞同,可从杨妈太过于溺爱,没有批评教育,一心只为儿子,失去了自我等角度来回答;若 赞同,可从杨妈无条件付出都是为了给儿子学习机会,为了寻找到儿子,从母爱的伟大这一角度来分析。 【点睛】小说文本阅读是文学类文本阅读的一种常考样式。阅读文本时要紧紧围绕“三要素一主旨”进行 圈点勾画。通过对标题、开头、结尾、意蕴深刻处以及自己认为重要的段落和语句的圈点勾画,初步把握 小说情节,初步认识人物形象,初步概括小说主题,为快速而准确地答题作准备。小说试题的命制往往围 绕“三要素一主旨”进行,答题时要弄清各题考查的考点,然后根据考点所指向的小说三要素及主旨答题。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贺娄子干,字万寿,本代人也。周武帝时,释褐司水上士。大象初,进爵为伯。及尉迟迥作乱,子干 与宇文司录从韦孝宽讨之。遇贼围怀州,子干与宇文述筹击破之。高祖大悦,手书曰:“公受命诛讨,应机 荡涤,闻以嗟赞,不易可言。”其后每战先登,及破邺城,与崔弘度逐迥至楼上。进位上开府,封武川县 公,邑三千户。开皇元年,进爵巨鹿郡公。其年:吐谷浑寇凉州,子干以行军总管从上柱国元谐击之,功最 优,诏褒美。高祖虑边塞未安,即令子干镇凉到。明年突厥寇兰州子干率众拒之至可洛峐山与贼相遇贼众 甚盛子于阻川为营贼军不得水数日人马甚隐敝纵击大破之其年,突厥复犯塞,以行军总管从窦荣定击之。 子干别路破贼,斩首千馀级,高祖嘉之,遣通事舍人曾威赍优诏劳勉之。子干请入朝,诏令驰驿奉见。高 祖以陇西频被寇掠,甚患之。彼俗不设村坞,敕子干勒民为堡,营田积谷,以备不虞。子干上书曰:“陇右 之民以畜牧为事,若更屯聚,弥不获安。只可严谨斥候,岂容集人聚畜?请要路之所,加其防守。但使镇 戍连接,烽候相望,民虽散居,必谓无虑。”高祖从之。俄而虏寇岷、洮二州,子干勒兵赴之,贼闻而遁 去。高祖以子干晓习边事,授榆关总管十镇诸军事。岁馀,拜云州刺史,甚为虏所惮。后数年,突厥雍虞 闾遣使请降,并献羊马。诏以子干为行军总管,出西北道应接之。还拜云州总管,以突厥所献马百匹、羊 千口以赐之。母忧去职。朝廷以榆关重镇,非子干不可,寻起复视事。十四年,以病卒官,时年六十。高 祖伤惜者久之,賻缣千匹,米麦千斛,赠怀、魏等四州刺史,谥曰怀。 (节选自《隋书·贺娄子干传》,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明年/突厥寇兰州/子干率众/拒之至可洛峐山/与贼相遇/贼众共盛/子千阻川为营/贼军不得水/数日人马 甚敝/纵击大/破之/ B. 明年/突厥寇兰州/子干率众拒之/至可洛峐山与贼相遇/贼众甚盛/子干阻川为营/贼军不得水数日/人马甚敝/纵击大/破之/ C. 明年/突厥寇兰州/子干率众拒之至可洛峐山/与贼相遇/贼众甚盛/子干阻川为营/贼军不得水/数日人马 甚敝/纵击/大破之/ D. 明年/突厥寇兰州/子干率众拒之/至可洛峐山/与贼相遇/贼众甚盛/子干阻川为营/贼军不得水数日/人马 甚敝/纵击/大破之/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释褐,新进士在太学行释褐礼,脱去布衣换穿官服,后喻始任官职或进士的及第授官。 B. 吐谷浑,少数民族,西晋时在首领吐谷浑率领下自辽东西徙,至其孙以此为国名。 C. 斥候,也作“斥堠”,古代侦察敌情的哨兵。“斥”,侦查;“堠”,侦察敌情的建筑物。 D. 起复,古时退休或被革职的官员复出以及官员服父母丧三年期满后应召赴任官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贺娄子干身先士卒,皇帝褒扬。贺娄子干与宇文司录一起击败围困怀州的尉迟迥,并且每次作战都首先 登城,皇帝很高兴,后来在保护凉州时,随从元谐抗击敌人,功劳最大,皇上褒奖。 B. 贺娄子干擅长边事,戍边多年。皇帝担心边地不平安,就任命贺娄子干镇守凉州;后来,高祖因贺娄子 干通晓边地的事情,授任他为榆关总管十镇诸军事;其后一直持续很多年守边。 C. 贺娄子干敢说真话,看法全面。贺娄子干在皇帝对陇西有担忧时上书说,陇右的百姓以放牧为生,只要 在重要路口加强防备,镇守之所相连接,烽火能相望,百姓散居也没什么可担心的。 D. 贺娄子干勇猛果敢,敌人惧怕。在敌人侵犯岷州、洮州时,贺娄子干率领军队赶到,贼人望风而逃;在 担任云州刺史时,特别让敌寇心惊胆战;没几年,突厥的雍虞闾派人来请求投降。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手书日:“公受命诛讨,应机荡涤,闻以嗟赞,不易可言。” (2)彼俗不设村坞,敕子干勒民 堡,营田积谷,以备不虞。 【答案】10. D 11. D 12. A 13. (1)(高祖)亲自写信说:“你接受命令讨伐反贼,顺应时机消灭贼寇,我听到消息十分欣喜,但不知道如 何称赞。” (2)那里的风俗不设村子,高祖命令贺娄子干率领百姓筑城堡,经营农事,积累粮食,以防备意外的事情发 生。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 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 为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 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划线句的翻译是:第二年,突厥进犯 兰州,子干率部抵抗,到了可洛赅山,与突厥军相遇。贼人很多,子干守河流以为军营,突厥军几天喝不 到水,人马很疲惫,子干纵兵进击,大破突厥军。“率众拒之”意思是率领众人抵抗,中间不宜断开,排 除 AC;“至可洛峐山”, 可洛峐山是地名,后面要断开,排除 B。 故选 D。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学文化知识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根据平时的积累,并结 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对比选项,确定答案。需要注意的是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 是较为知名的作家作品、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D 项,说法不准确,起复,古时官员服父母丧守期未满即应召赴任官职,明清时专指服父母丧期满后重新 复出做官,也指官员被革职后复出 故选 D。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 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 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A 项,原文中说“高祖大悦,手书曰:‘公受命诛讨,应机荡涤,闻以嗟赞,不易可言。’其后每战先登”, 可见是高祖很高兴,写书信夸了子干,其后子干每次都先登城。 故选 A。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 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 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 (1)手书:亲自写信;荡涤:消灭(贼寇);不易可言:不知道如何称赞(不知道该说什么)。(2)彼:指 示代词,那;敕:命令;不虞:意外的事情。 参考译文: 贺娄子干字万寿,本是代地人。随西魏南迁,世代居住关右。祖父贺娄道成,任西魏侍中、太子太傅。 父亲贺娄景贤,任右卫大将军。子干小时以骁勇出名。周武帝时,他开始作官,任司水上士,被称为强干 。有才。累次升迁,到任小司水。因他勤劳,封为思安县子爵。不久授他使持节、仪同大将军。大象初年, 兼任军器监,继而授为秦州刺史,晋爵位为伯爵。到尉迟迥造反作乱时,贺娄子干与宇文司录随从韦孝宽 讨伐叛军。遇上贼人包围了怀州,子干与宇文述等人打败了叛军。高祖很高兴,亲自写信说:“叛贼尉迟 迥,胆敢派遣叛军,作乱于怀州。你受命诛讨,应运荡涤反贼,我听此喜讯,赞赏不已,欣喜之情,不可 言喻。大丈夫富贵的日子,正在今天。望你善建功名,以不辜负朝廷的希望。”子干此后每次作战,必先 登城。到打破邺城时,与崔弘度追赶尉迟迥到楼上。子干升任上开府,封为武川县公,食邑三千户。另以 思安县伯爵的爵位,封他的儿子贺娄皎。开皇元年(581),子干晋爵位为巨鹿郡公。这年,吐谷浑进犯凉州, 子干以行军总管身份随上柱国元谐打击吐谷浑,子干功劳最大,皇上下诏书褒奖。高祖担心边塞不安,就 令子干镇守凉州。第二年,突厥进犯兰州,子干率部抵抗,到了可洛赅山,与突厥军相遇。贼人很多,子 干守河流以为军营,突厥军几天喝不到水,人马很疲惫,子干纵兵进击,大破突厥军。朝廷于是策授子干 为上大将军,说:“啊呀呀!你听我的命令。只有你才能贤明,意志坚毅果敢,你当武将,功绩我有所耳 闻。往年那些凶丑不安宁,屡屡惊动疆场。你开拓疆土,平定乱军,功劳很大。因此根据奖赏典册,增加 你的车服,提高你的官阶。去执行我的命令吧,你恭敬地接受这光荣的典册,能不谨慎谦虚吗?”调他当 营建新都的副监,不久授他为工部尚书。这年,突厥人又进犯边塞,他以行军总管身份,随窦荣定反击他 们。子干从另一条路打败突厥军,斩首一千多级。高祖嘉奖他,派通事舍人曹威送去诏书,慰劳、勉励他。 子干请求入朝,有诏让他沿驿道来见。这时吐谷浑又进犯边疆,西方多遭其害。皇上命子干去讨伐。子干 沿驿道到了黄河以北,调发了五个州的兵卒,到吐谷浑国去抢掠,杀了他们的男女一万多人,二十天后回 还。高祖因陇西频频被侵犯抢掠,很担扰。那里的风俗不设村子,高祖命令子干率领百姓筑城堡,修田地, 积赞粮食,以防备不测。子干上书说:“这里凶寇侵扰,我荡灭他们的日子,不是早晨就是晚上,请圣上 不要担扰。现在我在这里,需要见机行事,不能完全按诏书办事。而且陇右、河北,地广人少,边境未安 宁,不可能广泛地种田。我看屯田的地方,收获少而花费多,白花人力,最后还是被入侵者糟塌。屯田诸 事,请都废除。但陇右百姓以放牧为生,如再聚居,他们会更加不安。只能严密侦探,岂容他们聚集人马? 请让我在重要路口,加强防备。只要镇守之所相连接,烽火能够相望,百姓虽然散居,也没什么可担心 的。”高祖听了他的。不久,胡人侵犯岷州、洮州二州,子干统兵赶去,贼人闻讯逃走。高祖因子干通晓 边疆的事情,授他榆关总管十镇诸军事。过了一年多,授他云州刺史,很为胡人惧怕。几年后,突厥的雍 闾派人来请求投降,并献羊马。有诏以子干为行军总管,出西北道接应他。回来后,授子干为云州总管, 把突厥人所贡献的马百匹、羊千只赐给他,于是下诏书说:“自从你把守北大门,那里风尘不惊。突厥所 贡献的羊马,还是赐给你。”因母丧离职。朝廷因榆关是重镇,非子干镇守不可,不久就要他出来管事。 开皇十四年(594),子干因病在任上去世,时年六十岁。高祖伤心叹惜很久,赐他缣采千匹,米麦千斛,追 赠他为怀州、魏州等四州刺史。谥号叫“怀”。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 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 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 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田园乐(二首) 王维 其四 萋萋芳草春绿,落落长松夏寒。 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 其五 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 一瓢颜回陋巷,五柳先生对门。 14.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萋萋”“落落”使用叠词,不仅表现了春草的茂盛和青松的高直,而且韵律和谐。 B. “绿”用赏心悦目的颜色、“寒”用诗人的舒适感受来表现诗人生活在此间的愉悦。 C. “山”是远处的山峰,因山下有“远村”;“孤烟”衬托出人,写此处人烟稀少。 D. “独树”“孤烟"相对.“高原”“远村”比邻,营造出孤寂冷清、高远深邃的意境。 15.“牛羊自归村巷”和“一瓢颜回陋巷”两句分别通过“巷”体现了描写对象怎样的特点?表达了诗人怎 样的情感? 【答案】14. D 15. ①其四,“巷”是村里的小巷,诗句通过牛羊自己回到小巷,体现村庄的和平和安宁, 表达了诗人闲适恬淡的情感。②其五,用典,“巷” 是颜回居住的小巷,诗句通过颜回身居陋巷不改其志, 表达诗人对颜回安贫乐道的敬仰,对归隐的追求。 【解析】 【14 题详解】 本题综合考查学生对诗词的鉴赏评价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 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 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 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提要求选出“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D 项,“孤寂冷清”的意境说法有误,结合全诗来看,清静的天地中,有颜回、陶潜那样的雅兴,多么恬适安闲、自由自在,并无孤寂冷清之感。 故选 D。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鉴赏作者思想感情,可借助于“三看三抓法” 答题,即看标题、看作者、看注释;抓诗眼(或词眼)、抓主旨、抓意象特征。组织答案时,要用能够准确 表现作者情感特点和情感基调的词语来概括作者的思想感情。平时要积累一些常见的诗歌情感规范用语。 两首诗中的“巷”表达的内容和情感各不相同,其四中的“巷”是村里的小巷,诗句通过牛羊自己回到小 巷,体现村庄的和平和安宁,表达了诗人闲适恬淡的情感。其五中的“巷”,用典,“巷”是颜回居住的小 巷,诗句通过颜回身居陋巷不改其志,表达诗人对颜回安贫乐道的敬仰,对归隐的追求。 【点睛】诗歌鉴赏考查范围很广,既有形象的鉴赏,如人物、景物、事物,也有语言的赏析,如炼字、炼 句、诗眼、语言风格,还有表达技巧的鉴赏,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也有诗歌内容的理解, 如背景、题材、作者等。常见的设题误区主要有一下几个:意象意境分析不当,基础知识运用错误,词句 解说曲解原意,主题情感分析不当,手法分析张冠李戴等等。解答此类题目,读懂诗歌是关键,要关注标 题、作者、注释以及关键词等;审清题目要求,细读选项划出要点,即切分关键信息,最后正选排除巧妙 用。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 容之盛 (2)李商隐《锦瑟》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华年往事”如梦般凄迷、如杜鹃啼 春般伤感。 (3)范仲淹《岳阳楼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古仁人不管身处朝廷还是远离君 王,都有心怀天下的博大胸襟。 【答案】 (1). (1)舳舻千里 旌旗蔽空 (2). (2)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3). (3)居 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 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 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 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 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舳舻、 旌、蔽。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新媒体时代,海量的信息唾手可得,虽不乏有价值的内容,但也存在内容同质化、虚假化、空洞化、 观点偏颇等诸多问题,而且信息过量导致____________的时间成本过高。如今越来越多的平台提倡优质内 容的生产和创作,如腾讯提出的“知识官计划”,其实就是对标优质内容的创作,进行内容生产者的发掘和 培育,这和传统出版领城对具有畅销潜质的作者进行开发____________。可见,无论阅读的形态如何发展 ____________, 优质内容永远都是稀缺资源,正可谓内容为王。 在碎片化时代,不仅优质内容要有一定的认知价值、教育价值、审美价值,还应体现为阅读内容、呈 现形式以及阅读时间的完美结合,进而匹配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阅读习惯。正如知识付费的应运而生,本 身解决的就是内容的获取和效率问题。 碎片化阅读所获得的知识大多是零散的信息点,____________,无法系统化,难以构建起提升自我的 知识体系。所以,除了提高自身对优质内容的筛选和鉴别能力,( ),从而不断完善和更新自身的知识 结构。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甄别 别无二致 演化 分崩离析 B. 甄别 平分秋色 演变 分崩离析 C. 甄选 别无二致 演变 支离破碎 D. 甄选 平分秋色 演化 支离破碎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不仅优质内容要有一定的教育价值、认知价值、审美价值,还应体现为阅读内容、呈现形式以及阅读时 间的完美结合,从而匹配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阅读习惯。 B.优质内容不仅要有一定的认知价值、教育价值、审美价值.还应体现为阅读内容、呈现形式以及阅读时间 的完美结合,从而匹配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阅读习惯。 C. 优质内容不仅要有一定的认知价值、教育价值、审美价值,还应表现为阅读内容、呈现形式以及阅读时 间的完美结合,进而匹配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阅读习惯。 D. 不仅优质内容要有一定的认知价值、教育价值、审美价值,还应体现为阅读内容、呈现形式及其阅读时 间的完美结合,进而匹配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阅读习惯。 19.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自己的知识库还须借助有效的知识管理工具去建立B. 自己的知识库还须建立,这需要借助有效的知识管理工具 C. 还须建立属于自己的知识库,这需要借助有效的知识管理工具 D. 还须借助有效的知识管理工具,建立属于自己的知识库 【答案】17. C 18. B 19. D 【解析】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关键是掌握相关成语的意思,正确辨别他 们的感情色彩、修饰对象、使用范围等。解答时联系上下文,从词语与语境的语意关系、搭配关系等方面 筛选,再运用排除法排除不符合句意的选项。 第一空,甄选:审查选定。甄别:审查辨别(优劣、真伪);考核鉴定(能力、品质等)。此处强调选择过量信 息中的有价值的信息,应用“甄选”。 第二空,别无二致:没有两样;没有区别。平分秋色:双方各占一半。此处强调二者没有区别而不是平分, 应用“别无二致”。 第三空,两词都指发生变化。“演变” 既可用于自然界的发展变化,也可用于人类社会中的变化。“演化” 多用于自然界的发展变化。此处指阅读形态的变化,应用“演变”。 第四空,支离破碎:形容事物零散破碎,不成整体。分崩离析:崩塌解体,四分五裂。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 瓦解。此处陈述对象为“信息”,且为了与下文“系统化”相照应,宜用“支离破碎”。 故选 C。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先要熟悉常见的病句类型及其特点,要特别注意 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的语病;然后采用语感审读、句子紧缩、逻辑分析等方法找到 病句的病因;最后“对症下药”,根据语病修改病句,注意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 原句有两大病因,一是“不仅”语序不当,应放在“优质内容”后;二是“进而”表递进,用在这里不合 逻辑,应改为“从而”,表示结果。 A 项,“不仅”语序不当;“教育价值、认知价值”语序不当,应先“认知”后“教育”。C 项,“表现” 与“完美结合”不搭配;“进而”不合逻辑。 D 项,“不仅”语序不当;搭配不当,“及其”应改为“以及”或“和”;“进而”不合逻辑。 故选 B。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 提示。本题命题者在题干所给的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要求选出“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干扰性,难度适中。 以“自己的知识库”开头,就改变了原句的主语,致使前后不连贯,据此,排除 A、B 两项。D 项,以“建 立属于自己的知识库”结尾,与后文“从而不断完善……的衔接更连贯,因为如此就把动作和其结果紧密 连接在了一起。 故选 D。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8 个字。 传统的普及最广的识别手段是密码,但在高科技时代,密码的安全性在变弱,使用起来也挺麻烦。于是, 以指纹识别、“刷脸”、声纹识别为代表的自动识别技术,由于_①___,刚一出现便很快进入了多个领域。 需要指出的是,即便出现再多识别技术,_②___。因为任何识别技术不仅是为采购方服务的,还将与广大 用户有关。从指级、人脸识别技术之前的应用情况来看,至少在保障用户选择权和安全权益等方面还有较 大提升空间。声纹识别技术应用市场有多大,既取决于应用方是否尊重和保护用户相关权益,_③___,2019 年 10 月,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金融科技产品认证目录(第一批)》中包括声纹识别系统,在此基础上,还 需要更高层级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包括声纹在内的识别技术应用。 【答案】 (1). ①在安全性、便利性等方面拥有诸多优点 (2). ②也得尊重和保障用户的相关权益 (3). ③也取决于法律是否规范识别技术应用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补写句子”是综合考点和能 力的考查,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 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制。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来源文本。具体说,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 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去提炼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补写正确。所补写句子与上下文关系:或引 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词语从文本中来”“引领、总结、衔接”这两层意思一综 合起来,我们会发现答案已呼之欲出,而且答案几乎是唯一的。 ①处所填内容应与前文“密码的安全性在变弱,使用起来也挺麻烦”的内容相反。 ②处与前文的“即使”相搭配,应以“也”开头;与后文的“至少在保障用户选择权和安全权益等方面还 有较大提升空间”相照应,可得出答案“也得尊重和保障用户的相关权益”。 ③处根据前文的关联词语“既”可知,该句应该以“又”或者“也“作为关联词开头,前文提到了“既取 决于应用方是否尊重和保护用户相关权益”后文提到了“还需要更高层级的法律法规”,故此句应该填入“也 取决于法律是否规范识别技术应用”。 21.下面的图一、图二分别是四川博物院、故宫博物院的徽标,请从构图要素和寓意两个角度解说两个徽标 的相同点。要求:字数不超过 90。【答案】构图要素:①表明博物院名称。图一是“四川”,图二是“宫”。②整体构成古代器物。图一是鼎, 图二是(官)印。寓意:体现博物院是典藏历史的地方。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进行图文转换的能力,图文转换的题目主要有解析徽标、解说题片、描述图片、分 析统计图表和漫画等,此题属于会徽解析题,首先认真观察徽标,指出所有构图要素,然后结合题干介绍, 解说徽标寓意。 本题中两个徽标都是博物院的徽标,图一是一个鼎的形状,由汉字“四川”抽象而成;图二是一个印章的 形状,由汉字“宫”抽象而成。鼎和官印都是历史文物,所以,两个徽标的寓意一致,都体现了博物院是 典藏历史的地方。 四、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古语云:“国有难,操戈披甲;人有危、众士争先。”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我们看到:被口罩勒破脸颊、 被汗水和药水浸伤双手的医疗卫生工作者,与时间赛跑,同病魔较量;双眼布满血丝、浑身水泥砂浆来不 及洗净的建筑工人,不舍昼夜,用十天时间建成火神山医院;不怕寒风刺骨、不怕风霜雨雪,投身城乡社 区一线疫情防控工作的防控人员,坚守城市入口、小区门口、村庄路……这正是:沧海横流共克时艰,绘 就人生本色;疫情肆虐矢志向前,彰显时代风采。 面对这些,你有何感悟?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范文: 致敬“逆行者”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中国人回家团圆的脚步,或许我们都未想过那远在天边的疫情会迅速波及 中国;未曾想到零三年发生的灾难会如此相似的“重蹈覆辙”;未曾想到我们正在亲身经历这场突如其来的 磨难;也未曾想到当我们居家不曾踏出半步时,有多少“逆行者”正在拼命拯救肺炎病人的生命…… 古人云: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泱泱中华,源远流长,行业繁多,惟相、医并论。白衣天使,德才兼 备,不计个人得失,以拯救生命为己任。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面对疫情,“逆行者”们不计个人安危,迎难而上;他们仁心仁术, 大爱无疆;他们驰援武汉,义不容辞;他们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斩断是非根。听着那一声声远离武汉的忠告,却有一批批写好请愿书的医生和护士逆流而上。他们不是伟人,他们没有 惊天动地的成就,但是他们用平凡的双手救死扶伤用自己的生命寻找更多人的生命线,他们用自己作为赌 注,只为照亮患者的人生! 80 多岁的钟南山院士仍奋斗在前线,更有许许多多年轻的医生和护士在与病魔作斗争。医生们的脸上 被口罩弄出的深深勒痕;没有定时的饭点,累了只能躺在地上稍微休息一会儿的医护人员;为了照顾病人 能更方便而甘愿变成光头的女医生;还有不少被病魔感染而去世的年轻医生……他们,怎能不叫人心疼? 不畏疫情,面对疫情,我们要致敬“逆行者”。他们为我们真的付出了很多很多。哪有什么岁月静好, 只不过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罢了。 生命是脆弱的,只需要一些微生物就可以摧残。生命又是顽强的,在灾难面前,没有人说放弃! 没有人 当逃兵!人们众志成城,以信念为铠甲。以双手为利刃,让残酷无情的病毒无处遁形,让绝望的心溢满温 暖。病毒漫天又何妨,只要人间充满爱,心里依旧暖,温情一样可以醉满人间! 在防控救援中,我们再一次见证了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壮举,作为有担当有理想的热血青年, 怎不热泪盈眶? 驰骋疆场三百回,舍身战“疫”终不悔!病毒虽是无情物,人间大爱却是花!你我他,醉繁花,携手 共进护大家!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 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对于名言警句、诗句、歌词等材料,审题时要 善于全面准确,提炼观点的原则有两个,一是要做到准确,并力求新颖,离材料中心最近的是最佳观点; 二是力争所选观点要有话可说、有例可证、有理可议。 【审题】这则材料列举了奋斗在抗战一线的医疗工作者、建筑工人、防疫人员等,引用了古语“国有难, 操戈披甲;人有危、众士争先”。学生可以歌颂抗疫英雄的精神,可以谈自己青春的奋斗,可以论述人间大 爱。 【立意】1.疫情之下,彰显人心 2.国家有难,匹夫有责 3.疫情当前,责任在肩 4.武汉加油,防控疫情我们心连心 5.不负韶华,让青春在疫情中闪耀 6.疫情在前,重任在肩,我们在行动 【结构】本文以排比句开篇,引出“逆行者”,记叙“逆行者”们仁心仁术,大爱无疆,驰援武汉,义不容 辞。列举填写请愿书的医生和护士,80 多岁的钟南山院士,光头女医生;累瘫的医护人员等。接着说正因有人间大爱,所以虽有病毒,但是我们不会绝望。以“驰骋疆场三百回,舍身战‘疫’终不悔!病毒虽是 无情物,人间大爱却是花!你我他,醉繁花,携手共进护大家”结尾,铿锵有力。 【素材】抗击疫情的感人小故事 1.一个 95 后的护士名叫李慧,响应医院应征参与一线工作,从除夕坚守工作到现在,这是她给医护部发来 的一段话: 到现在我的家里人不知道我在干嘛,如有不幸,捐献我的遗体做研究攻破病毒,请大家也不要告诉我父母, 唯一的要求请妥善安排我的家人。我虽然工作能力不强,但是关键时刻不会做逃兵。 来自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内科四病区的护士佘莎,今年 24 岁,报名请战前往武汉加入救援工作,但是第一 批选派的是重症监护室和呼吸科的护士,小姑娘又再次请战加入第二批医疗队。 她给出的理由是: (1)我年龄小,如果不幸被感染了,我恢复的肯定会比年长的护士老师快; (2)我没有谈恋爱,也没有结婚 (3)我和其他护士不一样,我是汶川人 一句:我是汶川人。让看到的人热泪盈眶,这种大爱相传的同胞情,只有中国人才能理解。 这些医疗救护队的天使们,很多只是父母眼中的孩子,他们或许跟我们身边的弟弟妹妹,或者哥哥姐姐的 年龄相仿,看着他们稚嫩的脸庞,再想想他们的勇气和一颗大爱之心,让人既心疼又感动。 2. 做一朵“先锋梅”,迎风傲雪挺“疫”线,用奋斗书写“初心”华章。“我将尽我所能,和病毒做对抗, 定能战必胜!”95 后护士郭佳萌剪去长发,“断发出征”抗“疫”一线。她曾是温室的“雏菊”,却在寒冬 时节“逆向生长”,穿上了“白装”,就成了“寒梅”。“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面对疫情防 控的关键时刻,广大党员干部要有“我先上”的觉悟和“我要上”的决心,勇当先锋、争作表率,坚决果 断投身到战“疫”第一线,做一朵“先锋梅”,傲雪迎霜、不畏严寒,任凭“雪虐风饕”也毫不退缩。广大 党员干部要坚持冲锋在防“疫”最前沿,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做好联防联控,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 做一朵“战斗梅”,攻坚克难战“疫”线,用无畏描绘“担当”画卷。湖南衡山县东湖镇医生宋英杰,年仅 28 岁,连续多日奋战在防“疫”一线,因劳累过度,离我们而去。他也是父母的心头肉,却在重要关头挺 身而出,披上了“盔甲”,就成了“战士”。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面对疫情防控处于胶着对垒的 状态,广大党员干部要有“粉身碎骨浑不怕”的魄力、无惧“零落成泥碾作尘”的勇气,在关键时刻逆流 而上、向险而行,深入防“疫”一线“主战场”,做一朵“战斗梅”,以无畏之姿、勇挑重担,以无惧之态、 战斗在第一线;坚决做到守土担责、守土有责、守土尽责,集中精力把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环节都做到位, 筑牢疫情防控的严密防线,坚决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3.做一朵“守护梅”,尽心尽力守“疫”线,用坚守奏响“为民”乐章。哪里有疫情、哪里有群众,哪里就 有党员干部的身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决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主动深入一线战“疫”,加强科学防“疫”宣传,消除群众疑虑,坚定群众信 心;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加固群防群控的严密防线,严防死守,使群众放心;及时提供生活必需品,解决 群众实际困难,让群众安心。广大党员干部要时刻把群众放在心上,做一朵“守护梅”,尽心尽力坚守在防“疫” 一线,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共同战“疫”,守护在群众身边,让群众的心静下来、暖起来。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