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江苏南京市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0届江苏南京市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ID:423411

大小:105.5 KB

页数:25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0 届江苏省南师附中高三下学期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 2020.03.19 语文 I 一、选择题 1.依次填入下面语段中各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各省市“异地高考”方案纷纷出炉。在北京和广东,考试资格将与外来人员管理制度和打工者的积分 挂钩。方案一出台,很多打工者大感失望。随迁子女的高考资格需要与父母的居住证捆绑,不少网友认为 这对于解决异地高考的核心问题不过是 ▲ ,相关专家表示,不同地域教育承载压力不同,改革自 然不可能 ▲ ,更不可能 ▲ ,应允许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A. 扬汤止沸 并驾齐驱 一蹴而就 B. 隔靴搔痒 齐头并进 一挥而就 C. 隔靴搔痒 并驾齐驱 一挥而就 D. 扬汤止沸 齐头并进 一蹴而就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应首先明确成语的意思, 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扬汤止沸:指把锅里开着的水舀起来再倒回去,使它凉下来不沸腾。比喻办法不 彻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隔靴搔痒:指隔着靴子挠痒痒。比喻说话写文章没有抓住主题和要点,不 中肯,不贴切。或比喻做事没有抓住关键,不解决问题,徒劳无功。材料中强调的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 题,应选用“扬汤止沸”。齐头并进:不分先后地一齐前进或同时进行。并驾齐驱:比喻彼此的力量或才能 不分高下或地位相当。一蹴而就: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完成。结合后文“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 程”可确定应选“齐头并进”。一挥而就:形容才思敏捷,一动笔就写成。一蹴而就:比喻事情轻而易举, 一下子就成功。材料中指的是“异地高考”方案,应选用“一蹴而就”。故选D 项。 【点睛】本题考查近义成语辨析的能力。成语的测试重点是:感情色彩的误用,望文生义,适用对象弄错, 双重含义的成语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语境或逻辑错误。本题以选词填空的形式考查成语的使用能力,解答 的基本原则是同中求异,具体方法:从色彩方面辨析,包括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两方面;从词的意义方面 辨析,包括词义的范围大小、词义的侧重点、词义的轻重、词义的具体与概括等方面;从运用上辨析,包 括习惯搭配、词性和句法功能、适用的对象等。 2.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美国在与中国的经贸交往中获得了广泛、巨大的经济利益,分享了中国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成果。B. 《见字如面》节目中,那些家书载着一段段动人的故事重返人们身边,我们仿佛真的通过那些文字、话 语与我们相隔遥远的人见面了。 C. 综艺节目《中华百家姓》用姓氏作纽带,以亲情和地缘的家族文化为载体,激活了全体华人对中华民族 和中华文化的共同情感。 D. 针对“三农”问题,全国政协组织专题调研组与全国 13 个产粮大省的政协联合调研,提出了稳定粮食 生产、增加农民收入、拉动农村消费的建议。 【答案】B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答题时从结构和内容 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错例,找到错误。题中 B 项,介词残缺,在“与”和“我们”中间加“跟”。故选 B。 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鲁迅对我们民族来说,不是一个一般的文人,一个简单的作家。 , , , 。 , , 你看英国到现在有什么事,大家还是会读莎士比亚的著作,不断吸取一些新的东西。 ①放眼全世界来看 ②他的思想不但具有原创性 ③比如说英国的莎士比亚 ④而且具有这个民族精神的源泉性 ⑤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这样极少数的作家 ⑥莎士比亚是超越一般的戏剧家的 A. ①⑤③⑥②④ B. ①⑤②④③⑥ C. ②④①⑤③⑥ D. ②④③⑥①⑤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方式,如本题就是有语境的 排序题,然后根据语境把握语段的中心话题,并根据前后的语境来确定前后句,再根据句子中的关联词、 代词等确定小句子之间的关系。这段文字出自《钱理群:鲁迅是具有民族精神源泉性的作家》,语段主要是 说作家对于民族的意义,全语段分两层。①⑤②④是第一层是说鲁迅这样的作家不简单,③⑥是第二层说 莎士比亚及其作品至今仍受英国人的高度敬仰,这就可以把六个句子分为两个部分;从后面的语境来看, “你看英国到现在有什么事……”,可见前面应是说英国的莎士比亚,这就说明③⑥应放在最后,这就排除 AD 两项;再看前面的语境,前面说“鲁迅对我们民族来说,不是一个一般的文人,一个简单的作家”,这是 说鲁迅对我们民族的价值,应该是鲁迅的价值所在,①不可能是第一句,排除 B 项。 故选 C。 【点睛】排序题中的标志性语言有: ①互相呼应关联词语:复句中的分句与分句之间有并列、转折、递进、选择、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 若注意不到这一特点,将破坏分句问的逻辑联系,并造成结构混乱、语序不当,从而影响句意的连贯。②暗示性词语:换句话说、同时、与此同时、与此相反、反过来说、首先、其次、再次、先前、后来、过 去、现在、将来、总之、综上所述、由此看来、诸如此类、所谓、例如…… ③能串联文意的指代性词语、副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 ④重复出现的关键词语等。 4.下面是作家迟子建参与讨论“现实主义”创作时的一段叙述,对此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我曾去煤矿采访过,所以在写作以煤矿为背景的《世界上所有的夜晚》时,落笔就不慌张。为了创作《额 尔古纳河右岸》,我追踪放养驯鹿的鄂温克部落一直到人迹罕至的大兴安岭深处,体味他们的生活,倾听他 们原生态的歌声。写作《群山之巅》时,我更是调动了多年的生活储备,否则,我小说中的龙盏镇就没有 生机,无法建构。 A. 好作品都与现实密不可分。 B. 写作绝不能离开现实的生活。 C. 现实主义就是写真实的生活,不能虚构。 D. 现实生活是作家创作现实主义作品的源泉。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现实主义就是写真实 生活”错误,是对生活的表现。对生活的艺术加工。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陆抗传 抗字幼节,孙策外孙也。(陆)逊卒时,年二十,拜建武校尉。永安三年,假节,孙皓即位,加镇军大 将军,领益州牧。 抗闻都下政令多阙,忧深虑远。乃上疏曰:“臣闻德均则众者胜寡,力侔则安者制危,盖六国所以兼 并于强秦,西楚所以北面于汉高也。今敌跨制九服,非徒关右之地。割据九州,岂但鸿沟以西而已。国家外 无连国之援,内非西楚之强,庶政陵迟,黎民未乂。而议者所恃,徒以长川峻山,此乃守国之末事,非智 者之所先也。臣每虑此,常中夜抚枕,临餐忘食。” 凤皇元年,西陵督步阐据城以叛,遣使降晋。抗闻之,令将军左奕等径赴西陵。敕军营更筑严围,自 赤谿至故市,内以围阐,外以御寇,昼夜催切,众甚苦之。诸将咸谏曰:“今及三军之锐,亟以攻阐,比 晋救至,阐必可拔。何事于围,而以弊士民之力乎?”抗曰:“此城处势既固,粮谷又足,且所缮修备御之 具,皆抗所宿规。今反身攻之,既非可卒克,且北救必至,至而无备,表里受难,何以御之?”诸将咸欲 攻阐,抗每不许。宜都太守雷谭言至恳切,抗欲服众,听令一攻。攻果无利,围备始合。 晋车騎将军羊祜率师向江陵,诸将咸以抗不宜上。抗曰:“江陵城固兵足,无所忧患。如使西陵盘结, 则南山群夷皆当扰动,则所忧虑,难可而竟也。吾宁弃江陵而赴西陵,况江陵牢固乎?”初,江陵平衍, 道路通利,抗敕江陵督张咸作大堰遏水,以绝寇叛。祜欲因所遏水,浮船运粮,扬声将破堰以通步军。抗 的闻,使咸亟破之。祜至当阳。闻堰败,乃改船以车运,大费损功力。 晋巴东监军徐胤率水军诣建平,荆州刺史杨肇至西陵。抗令张咸固守其城;公安督孙遵巡南岸御祜; 水军督留虑、镇西将军朱琬拒胤;身率三军,凭围对肇。将军朱乔、营都督俞赞亡诣肇。抗曰:“赞军中 旧吏,知吾虚实者,吾常虑夷兵素不简练,若敌攻围,必先此处。”即夜易夷民,皆以旧将充之。明日, 肇果攻故夷兵处,抗命旋军击之,矢石雨下,肇众伤死者相属。肇计屈夜遁。抗欲追之,而虑阐畜力伺间, 兵不足分,于是但鸣鼓戒众,若将追者。肇众凶惧,悉解甲挺走,抗使轻兵跟之,肇大破败,祜等皆引军 还。抗遂陷西陵城,诛夷阐族及其大将吏,自此以下,所请赦者数万口。修治城围,东还乐乡,貌无矜色, 谦讣如常,故得将士欢心。 评曰:刘备天下称雄,一世所惮,陆逊春秋方壮,威名未着,摧而克之,罔不如志。予既奇逊之谋略, 又叹权之识才,所以济大事也。及逊忠诚恳至,忧国亡身,庶几社稷之臣矣。抗贞亮筹干,咸有父风,奕 世载美,具体而徵,可谓克构者哉! 5.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领益州牧 领:兼任 B. 力侔则安者制危 侔 :弱小 C. 黎民未乂 乂:安定 D. 谦冲如常 冲:谦虚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陆抗具有他父亲的风范。他受到孙皓的赏识,被加授为镇军大将军。他优虑国事,上 疏劝谏,常夜不能 寐。 B. 诸将都想急于攻打步阐,陆抗总是不答允。宜都太守雷谭要求极为恳切,将领们听从 他的命令去攻打一 次,进攻果然不利。 C. 晋车骑将军羊祜率领军队向江陵进发。陆抗宁可放弃江陵,也要奔赴西陵,因为江陵 城固兵足,没有什 么可忧虑的。 D. 营都督俞赞逃跑投降杨肇,他深知陆抗军中的虚实底细。于是陆抗撤换了素质不高的 夷兵,给杨肇以出 其不意的一击。 7.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议者所恃,徒以长川峻山,此乃守国之末事,非智者之所先也。 (2)抗遂陷西陵城,诛夷阐族及其大将吏,自此以下,所请赦者数万口。 8. 文中陆抗认为能征服天下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请根据第二段内容概括。 【答案】5. B 6. B 7. (1)而议论国事者所依恃的条件,只不过大江高山,这不过是守卫国家最次的条件,不是明智之人首要考虑的事情。 (2)陆抗于是攻占西陵城,诛杀步阐全家及其部下首要的将吏,自将军以下,请求赦免的人有几万。 8. 高尚的品德,众多的百姓,强盛的国力,社会的安定。 【解析】 【5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 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 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 B 项,“侔”,结合句意国力相等,则安定之国制服混乱之国分析,“弱小”错误。应该译为相等,齐等。 故选 B。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 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 观点。 B 项,“宜都太守雷谭要求极为恳切,将领们听从他的命令去攻打一次”错误。结合“宜都太守雷谭言至 恳切,抗欲服众,听令一攻”分析,“宜都太守雷谭言至恳切,抗欲服众”才“听任一攻”。 故选 B。 【7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 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 保留、省略。 (1)“恃”,依恃;“徒”,只不过,只是;“此”,代词,这;“乃”,表判断,是;“之”,助词,的;“末 事”,最次的条件;“智者”,明智之人;“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2)“遂”,连词,于是; “陷”,攻陷、攻占;“诛”,诛杀;“此”,代词,指将军;“赦”,赦免。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 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 合概括回答问题。题干问的是“文中陆抗认为能征服天下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请根据第二段内容概括”,立 足文本第二节内容分析概括。结合“臣闻德均则众者胜寡,力侔则安者制危,盖六国所以兼并于强秦,西 楚所以北面于汉高也”分析,为臣听说君主德行相等,而民众多者胜过民众少者,国力相等,则安定之国 制服混乱之国,这大概是六国所以被强秦兼并,西楚所以为汉高祖打败的原因罢。陆抗认为能征服天下的主要原因有高尚的品德,众多的百姓,强盛的国力,社会的安定。 【点睛】翻译文言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学会语法分析推断。梳理主干,划分成分,落实语法功能。 将句子主干梳理好,可以帮助我们理清句子成分,从而判断词性、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等现象,以达到准 确翻译的目的。(2)组词造句推断词义。文言文中很多单音节实词的含义在现代汉语中由一个双音词来表 示。在由单音节向双音节转换的过程中,又多以同义合并或反义合并或反义并列为构词特征。据此,我们 可使用组词方式猜读难懂词义。(3)相似语言结构推断。古汉语讲究语言的工整对仗。文言文中整句较多, 骈偶常见。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出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相对的特点,据其一可 推知其他。(4)语境分析推断。翻译既要联系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又要联系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 境。 参考译文: 陆抗传陆抗,字幼节,是孙策的外孙。陆逊死时,陆抗二十岁,被任命为建武校尉永安三年(260),被 授假节职权。孙皓即位,加授陆抗镇军大将军,兼任益州牧。 陆抗听说朝廷政令多有失误之处,深为忧虑,于是上疏说:“为臣听说君主德行相等,而民众多者胜 过民众少者,国力相等,则安定之国制服混乱之国,这大概是六国所以被强秦兼并,西楚所以为汉高祖打 败的原因罢。如今敌国跨据四方,并非只有关右之地;割据九州,岂只鸿沟以西的土地而已。我国外无盟国 可援,内无西楚那样强大,政务缺乏生气,百姓不得安定,而议论国事者所依恃的条件,只不过大江高山, 围隔着我国的疆域,这不过是守卫国家最次的条件,不是明智之人首要考虑的事情。臣下常常追忆战国各 国存亡的迹象,近观刘汉王朝灭亡的征兆,考证典籍,应验实事,深夜抚枕不能入睡,面对饭菜忘记进餐。 凤凰元年(272),西陵督步阐占据城池发动叛乱,派人前往晋国投降。陆抗听到这一消息,当日部署各 军,命令将军左奕、吾彦、蔡贡等直接挺进西陵,下令各军军营再加修坚固的围墙,自赤溪到故市,对内 则围困步阐,对外则防止敌军,陆抗日夜催促督责,如同敌军已经来到,全军将士甚感困苦。诸将都劝谏 陆抗说:“现在以三军精锐,急速进攻步阐,等到晋军救援前来,步阐一定已被攻克。何必劳累修筑围墙, 让士兵和百姓困苦不堪呢?”陆抗说:“这座城池城墙坚固地势险要,城内粮草充裕,而且所修缮的防御工 事和配置的防御器械,都是我以前详细规划安排的。现在我们反过来去攻打,既不能很快攻克,且北方救 兵一定要赶来,敌人来后我们没有防备,则里外受敌,以什么抵抗他们呢?”诸将都想急于攻打步阐,陆抗 总是不答允。宜都太守雷谭要求极为恳切,陆抗为了使众将信服,便听任他们去攻打一次。进攻果然不利, 防御围墙由是得以完工。 晋车骑将军羊祜率军前向江陵进发,诸将都认为陆抗不宜率军西上,陆抗说:“江陵城池坚固兵力充 足,没有什么担忧的。假如敌人攻占江陵,也一定防守不住,我们所受损失很小。但如果让西陵与敌人联 结起来,则南山诸族夷人都将骚动扰乱,则我忧虑的事情,就不是一下子说得清楚的。我宁愿放弃江陵而 奔赴西陵,何况江陵十分牢固!”当初,江陵地势平旷,道路通便,陆抗下令江陵督张咸修造一道大堰拦水,浸没平原中心,借以阻止敌人进攻和内部叛乱。羊祜想利用大堰蓄的水域,浮船运粮,扬言要毁掉大堰让 步兵通行。陆抗听说,让张咸当即毁掉大堰羊祜至当阳,听说大堰已毁,乃改船运为车运,耗费了大量的 时间和精力。 晋国巴东监军徐胤率水军前至建平,荆州刺史杨肇前至西陵。陆抗命令张咸固守江陵,公安督孙遵巡 视长江南岸抵御羊祜,水军督留虑、镇西将军朱琬抵御徐胤,陆抗亲自统率三军,凭借军营围墙对抗杨肇。 吴国将军朱齐、营都督俞赞逃跑投降杨肇。陆抗说:“俞赞是我军中的老办事人员,知道我方虚实底细的 人,我常担心夷兵素不精练,如果敌人攻围,必定先从夷兵防守处下手。”当夜就撤换夷兵,全用吴军老 将替代设防。次日,杨肇果然进攻原先夷兵的防守处,陆抗下令守军反击,箭石如雨下,杨肇兵卒死伤累 累。杨肇到达西陵后一个多月,无计可施而连夜逃遁。陆抗打算追击他,又担心步阐积蓄全力伺机出兵进 击吴军要害之处,兵力不够分配,于是告诫将士,只击鼓作出要追击的样子。杨肇的军队颇为恐惧,全都 抛盔弃甲争相逃命,陆抗派轻装的部队随后追赶,杨肇被打得大败,羊祜等都率军撤走。陆抗于是攻占西 陵城,诛杀步阐全家及其部下首要的将吏,自将军以下,请求赦免的人有几万。陆抗修治西陵城墙和防御 工事,还军东归乐乡,脸上毫无骄矜之色,谦逊如常,所以深得将士衷心拥戴。 刘备称雄天下,为世人所害怕。陆逊年轻力壮,还没有什么威名,刘备想打败他,往往是不得志,不 能够成功。世人奇于陆逊的谋略,又感叹孙权的识才之能,所以才能成大事。而陆逊忠心之至,担忧国家 而为国殉身,是社稷之臣也。陆抗忠贞诚信有谋略才干,完全具有父辈的风范,世世代代称誉他,认为他 具备父亲的才干而稍小而已,可说是能完成前辈事业的人啊!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聚蚊谣① 刘禹锡 沉沉夏夜兰堂开,飞蚊伺暗声如雷。 嘈然歘起初骇听,殷殷若自南山来。 喧腾鼓舞喜昏黑,昧者不分聪者惑。 露华滴沥月上天,利觜②迎人看不得。 我躯七尺尔如芒,我孤尔众能我伤。 天生有时不可遏,为尔设幄潜匡床。 清商一来秋日晓,羞尔微形饲丹鸟③。 【注】①唐元和年间,王叔文政治集团失败,刘禹锡受到牵连,被贬谪朗州。②利觜:尖利的嘴。③丹鸟: 萤火虫的异名。 9. 诗歌前八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结合相关内容分析“蚊子”这一形象。10. 请结合全诗,分析诗歌最后两句的表达效果。 【答案】9. ①用蚊子比喻腐朽官僚。②“伺暗”、“喜昏黑”,表现其偷偷摸摸、鬼鬼祟祟的阴贼本性。③“嘈 然歘起”,刻画其特别善于聚众起哄,造谣惑众的特点。④“利觜迎人”,表现其心地歹毒的特性。 10. ①“清商一来秋日晓”与前文“沉沉夏夜闲堂开”相照应;②“羞尔微形饲丹鸟”与上面对“飞蚊”的 赫赫威势的描写形成对比,突出了“飞蚊”的可悲、可耻的下场;③用词精巧,情感强烈,“清商一来”“羞 尔微形”等,强烈表现出诗人对“飞蚊”的鄙视以及乐观豪爽的精神气度。 【解析】 【9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鉴赏诗歌中事物形象的能力,首先,熟记特定物象的象征意义,对于诗中出现的草木花 果、鸟兽虫鱼以及月露风云等物象,要注意沉淀其中的特定含义和文化内涵;其次,关注色调色彩,如, 时令色彩、冷暖色调;再者,解读表达技巧,把握事物形象;最后,还需要结合事物的外形、内心世界、 品质、感情等。 本题,要求结合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结合相关内容分析“蚊子”这一形象。首先,它们的重要特点是都不 敢正大光明地活动,只有在“沉沉夏夜”中,才“喧腾鼓舞”,“伺暗” 而动。其次,它们特别善于聚众起 哄,“嘈然欷起”,其声“殷殷若自南山来”,好像从南山传来的隆隆的雷声。这里用雷声来比喻“飞蚊” 聚集的鸣叫之声,虽带夸张,但却非常形象。第三,它们都心地歹毒,在花滴露珠、月色初上的朦胧中, 乘人不备,利嘴相加,给人以突然伤害。这三种特性,既是“飞蚊”的特点,也是朝中那些腐朽官僚的特 点,他们为了迫害正直的人,也像“飞蚊”那样,暗中活动,造谣惑众,纠集起来,乘机给人以致命的中 伤。诗人抓住他们与“飞蚊”的共通处,进行比喻,使他们的本性更加鲜明突出,极为清楚地暴露在读者 面前,这就比直接写他们生动得多,有力得多。 【10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诗句的赏析能力,赏析诗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结构上,比如,铺垫、承上启下、前 后照应等;二是表现手法,比如,比喻、夸张、对比等;三是从炼字的角度来分析,比如动词、形容词、 色彩词等。 本题,最后两句说,等到秋天一来,你们这些小小的蚊子,都要去喂萤火虫了。前一句与“沉沉夏夜闲堂 开”相照应,夏去秋来,这是季节推移,谁也无法更改,暗示出蚊子的必然灭亡。后一句与上面对“飞蚊” 的赫赫威势的描写,也恰成对比,那不可一世,“利嘴迎人”、“能我伤” 的蚊子,这时都要被吃掉了。通 过这样照应、对比,不仅使全诗显得严谨、完整,而且也突出了“飞蚊”的可悲、可耻的下场。“秋日晓” 三字,以清秋丽日的美景,烘托出诗人政治家的乐观情怀;“羞”字,又进一步表现出诗人对“飞蚊”的 鄙视。 【点睛】分析鉴赏诗词中事物形象的方法 1.熟记特定物象的象征意义,在阅读古典诗歌时,对于诗中出现的草木花果、鸟兽虫鱼以及月露风云等物象,要注意沉淀其中的特定含义和文化内涵。这样,才能分析事 物的象征意义。2.关注色调色彩,辨析物象特征:关注时令色彩,古典诗词中,不同季节的景物往往带有 诗人不同的感情色彩,早春的事物是欣欣向荣的,流露出的多半是喜悦,暮春则是感伤、惋惜和留恋,秋 冬则是凄清、肃杀和悲凉。同时,把握作品的基调底色,捕捉形象的典型特征,找到景与情的结合点,有 助于体味诗歌独特而深邃的意境。关注冷暖色调,古诗中所写物象有冷暖之分。暖色调物象流露出的作者 情感往往是喜悦和欢快,冷色调物象流露出的作者情感往往是忧郁和愁绪。3.解读表达技巧,把握事物形 象,诗歌的传情达意,往往还要借助一定的艺术手法,如比喻、拟人、借代、双关、衬托等修辞手法及托 物言志、借景抒情等表现手法。了解诗歌这方面的特色,有助于对事物形象的把握。4.明确解题关键点, 把握事物形象特点,鉴赏物象需要从物人一体的角度来把握事物的特点,如外形、内心世界、品质、感情 等。 四、句子默写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无以至千里。 (《劝学》孟子) (2)皇览揆余初度兮,_____________。(《离骚》屈原) (3)_____________,此亦飞之至也。 (《逍遥游》庄子) (4)总角之宴,_____________。 (《诗经·氓》) (5)_____________,连月不开。 (《岳阳楼记》范仲淹) (6)北定中原,_____________,攘除奸凶。 (《出师表》诸葛亮) (7)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_____________,善道也。(《孟子》) (8)_____________?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论语》) 【答案】 (1). 故不积跬步 (2). 肇赐余以嘉名 (3). 翱翔蓬蒿之间 (4). 言笑晏晏 (5). 若夫 霪雨霏霏 (6). 庶竭驽钝 (7). 守约而施博者 (8). 为人谋而不忠乎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本题属于直接性默写,要求学生平时要注意记 忆、积累。在做题时首先要读懂题干,明确要求。其次要镇定作答,规范写字。此题要注意的易错字有: 跬、肇、蒿、晏、霪、驽。 【点睛】名句默写题,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 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 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 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 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我要这辆车 老舍 祥子决定去拉车,就拉车去了。租了辆破车,他先练练腿。 第一天没拉着什么钱。第二天的生意不错,可是躺了两天,他的脚脖子肿得象两条瓠子似的,再也抬 不起来。他忍受着,不管是怎样的疼痛。他知道这是拉车必须经过的一关。 脚好了之后,他敢跑了。这使他非常地痛快,因为没有什么可怕的了:地名他很熟习,即使有时候绕 点远,也没大关系,好在自己有的是力气。等主顾时多留神,少争胜。在僻静的地点,可以从容的讲价。 有时候不肯要价,只说声:“坐上吧,瞧着给!”他的样子是那么诚实,脸上是那么简单可爱,人们好象 只好信任他。车拉到终点了,人们问道,“哟,这么偏的地,都认识呀?”他不说话,就憨厚地那么一笑。 两三个星期的工夫,他把腿溜出来了。他晓得自己的跑法很好看。跑法是车夫的能力与资格的证据。 那撇着脚,象一对蒲扇在地上扇乎的,无疑是刚由乡间上来的新手。那头低得很深,双脚蹭地,跑和走的 速度差不多,而颇有跑的表示的,是那些五十岁以上的老者们。那经验十足而没什么力气的却另有一种方 法:胸向内含,度数很深;腿抬得很高;一走一探头;这样,他们就带出跑得很用力的样子,而在事实上 一点也不比别人快;他们仗着“作派”去维持自己的尊严。祥子当然决不采取这几种姿态。他的腿长步大, 腰里非常稳,跑起来没有多少响声,步步都有些伸缩;车把不动,使座儿觉到安全舒服。说站住,不论在 跑得多么快的时候,大脚在地上轻蹭两蹭,就站住了;他的力气似乎能达到车的各部分。脊背微俯,双手 松松拢住车把,他活动、利落、准确;看不出急促而跑得很快,快而没有危险。就是在拉包车的里面,这 也得算很名贵的。 他重租了新车。看着这辆车,弓子软、铜活地道、雨布大帘、双灯、细脖大铜喇叭,心想值一百出头。 只要有一百块钱,就能弄一辆车!猛然一想,一天要是能剩一角的话,一百元就是一千天,一千天! 但是,他下了决心,一千天,一万天也好,他得买车!他想好了,去拉包车。遇上交际多、饭局多的 主儿,平均一月有上十来个饭局,他就可以白落两三块的车饭钱。加上他每月再省出个块儿八角的,也许 是三头五块的,一年就能剩起五六十块!这样,他的希望就近便多了。他不吃烟,不喝酒,不赌钱,没有 任何嗜好,没有家庭的累赘,只要他自己肯咬牙,事儿就没有个不成的。他对自己起下了誓,一年半的工 夫,他——祥子——非买上自己的车不可!是现打的,不要旧车。 他真拉上了包月。可是,事实并不完全帮助希望。不错,他确是咬了牙,但是到了一年半他并没还上 那个愿。包车确是拉上了,而且谨慎小心地看着事情;不幸,世上的事并不是面儿的。他自管小心他的, 东家并不因此就不辞他;不定是三两个月,还是十天八天,吹了!他得另去找事。自然,他得一边儿找事,还得一边儿拉散座;骑马找马,他不能闲起来。 整整的三年,他凑足了一百块钱!他不能再等了。原来的计划是买辆最完全最新式最可心的车,现在 只好按着一百块钱说了。不能再等;万一出点什么事再丢失几块呢!恰巧有辆刚打好的车(定作而没钱取 货的)跟他所期望的车差不甚多;本来值一百多,可是因为定钱放弃了,车铺愿意少要一点。祥子的脸通 红,手哆嗦着,拍出九十六块钱来:“我要这辆车!”铺主打算挤到个整数,说了不知道多少话,把他的 车拉出去又拉进来,支开棚子,又放下,按按喇叭,每一个动作都伴着一大串最好的形容词;最后还在钢 轮条上踢了两脚,“听听声儿吧,铃铛似的!拉去吧,你就是把车拉碎了,要是钢条软了一根,你拿回来, 把它摔在我脸上!一百块,少一分咱们吹!” 祥子把钱又数了一遍:“我要这辆车,九十六!”铺主知道是遇见了一个心眼的人,看看钱,看看祥 子,叹了口气:“交个朋友,车算你的了;保六个月,除非你把大箱碰碎,我都白给修理;保单,拿着!” 祥子的手哆嗦得更厉害了,揣起保单,拉起车,几乎要哭出来。拉到个僻静地方,他坐在新脚垫儿上, 细细端详自己的车,看着车把上的发亮的黄铜喇叭,在漆板上试着照照自己的脸!他忽然想起来,今年是 二十二岁。因为父母死得早,他忘了生日是在哪一天。自从到城里来,他没过一次生日。 好吧,今天买上了新车,就算是生日吧,人的也是车的! (节选自《骆驼祥子》,标题为编者所加,有删改) 12. 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头用“两条瓠子”来比喻祥子脚脖子肿胀的情形,反映了拉车起始阶段的艰难,语言富有生活气 息。 B. 文中“等主顾时多留神,少争胜”“在僻静的地点,可以从容的讲价”等细节,表明祥子已经初步摸索 到了招揽生意的技巧。 C. 文中详细地列举新手、老者们、经验十足而没什么力气的人拉车的跑法,主要目的是展示了作者对拉车 行当的熟悉程度。 D. 卖车的铺主在卖车时的动作、语言描写,非常精彩,既表现了他对自己货品的自信,也体现他察言观色, 善于做买卖的特点。 13. 请简要概括文中祥子这一人物形象。 14. 请探究“好吧,今天买上了新车,就算是生日吧,人的也是车的!”的丰富意蕴。 【答案】12. C 13. 出生贫苦,洁身自好、吃苦耐劳、善于思考(谨慎小心、遇事有心眼)、有上进心 (有追求)的劳动者。 14. 用车来作为对自己的礼物,是对自己付出的肯定;把当天当作车的生日,表明对新车的爱惜,对拉车行 当的热爱;人车一起过生日,对自己城里生活的满意,也包含着对未来的期望。 【解析】【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本内容及艺术特色分析鉴赏的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 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 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对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 的”“一项”,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C 项,“作者对拉车行当的熟悉程度”错误,原文“那撇着脚,象一对蒲扇在地上扇乎的,无疑是刚由乡 间上来的新手。那头低得很深,双脚蹭地,跑和走的速度差不多,而颇有跑的表示的,是那些五十岁以上 的老者们。那经验十足而没什么力气的却另有一种方法:胸向内含,度数很深;腿抬得很高;一走一探头; 这样,他们就带出跑得很用力的样子,而在事实上一点也不比别人快;他们仗着‘作派’去维持自己的尊 严。祥子当然决不采取这几种姿态。他的腿长步大,腰里非常稳,跑起来没有多少响声,步步都有些伸缩; 车把不动,使座儿觉到安全舒服。说站住,不论在跑得多么快的时候,大脚在地上轻蹭两蹭,就站住了; 他的力气似乎能达到车的各部分。脊背微俯,双手松松拢住车把,他活动、利落、准确;看不出急促而跑 得很快,快而没有危险。就是在拉包车的里面,这也得算很名贵的”,应该是通过对比,凸显了祥子对拉车 方法用心程度之高。 故选 C。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作答时先在文中找出和人物相关的描写、叙述、议论等,然后选择能概括 人物形象的词汇组织答案,可先用一到两个四字短语概括人物形象,再结合文本进行分析。解答此题,可 先从文中筛选出与祥子这一人物相关的描写、评价性的语句,提取相关的故事情节,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 概括。可以先给祥子的身份定位,下层劳动人民。原文“他忽然想起来,今年是二十二岁。因为父母死得 早,他忘了生日是在哪一天”,可以看出他出生贫苦;“这使他非常地痛快,因为没有什么可怕的了:地名 他很熟习,即使有时候绕点远,也没大关系,好在自己有的是力气。等主顾时多留神,少争胜。在僻静的 地点,可以从容的讲价。有时候不肯要价,只说声:‘坐上吧,瞧着给!’他的样子是那么诚实,脸上是 那么简单可爱,人们好象只好信任他。车拉到终点了,人们问道,‘哟,这么偏的地,都认识呀?’他不 说话,就憨厚地那么一笑”,可以看出他吃苦耐劳;“但是,他下了决心,一千天,一万天也好,他得买车! 他想好了,去拉包车。遇上交际多、饭局多的主儿,平均一月有上十来个饭局,他就可以白落两三块的车 饭钱。加上他每月再省出个块儿八角的,也许是三头五块的,一年就能剩起五六十块!这样,他的希望就 近便多了。他不吃烟,不喝酒,不赌钱,没有任何嗜好,没有家庭的累赘,只要他自己肯咬牙,事儿就没 有个不成的”,可以看出他洁身自好、善于思考、有上进心。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探究句子的丰富意蕴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抓住句子的关键词语,理解句子包含的表面意思和深层意思,再看对人物、情节、主旨的作用。从文中的表述可知,“因为父母死得早,他忘了生日是在 哪一天”,而所谓的生日就是一个人获得生命的日子,祥子通过苦干奋斗终于拥有了自己的车子,这也正是 他新人生的开始,以“生日”表现他的新生,表现自己幸福生活的开始;可以把人与车的生日算在一块, 表明了祥子把车当作自己生命的一部分,表明他爱车的程度,他想通过自己的奋斗,摆脱贫困,过上像样 的生活,表现了他对有车后的幸福生活的向往之情。 【点睛】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可从以下角度入手: 1.借助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和心理等描写来分析人物; 2.借助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来剖析人物; 3.借助作者对人物的直接评价或作品中其他人物的间接评价来理解人物; 4.借助故事情节来把握人物。 阅读下面的作品。 莫让“流量崇拜”助长审丑之风 晁 星 ⑴热剧《延禧攻略》刚创下超 150 亿次的惊人网播量,独播平台爱奇艺却宣布要退出“流量大赛”: 正式关闭显示前台播放量。一家流量巨头“向流量开炮”,在舆论场掀起了不小波澜,有人赞其魄力,也有 人追问,为什么? ⑵时下,“流量”俨然是互联网圈的高频词,代表着点击量的它,时时被用来佐证某作品或某平台的 传播力和影响力。从大众传播的发展历程看,如何将受众注意力量化,并为行业交易、评判、管理等提供 数字化依据,一直是业界探索的重要课题。从发行量到收视率,再到点击量、上座率,随着传播技术步入 互联网时代,原本粗放宏观的审视维度,已经能够精确到每一篇文章、每一条视频、每一部电影。某种意 义上,流量的诞生,是技术进步的结果。 ⑶流量指标并非没有意义,但对于精神文化产品来说,流量却不是唯一的衡量标准,甚至可能不是主 要的标准。流量一定程度上可以测度传播量,但它衡量不出凝结在信息流之上的观念、思想,衡量不出内 容的好坏和传播的社会效果,而这些恰恰才是精神文化产品最重要的价值所在。一部好的作品成风化人, 甚至能够在几代人的心灵深处留下温暖烙印,影响社会的价值取向。这样的力量,远非一时半刻几个点击 数字所能言清道明。 ⑷流量没有原罪,但一味追逐流量,甚至“唯量是图”,将之作为内容创作的唯一驱动,就会陷入“流 量陷阱”,助长社会的审丑之风,将公序良俗、世道人心抛到一边。那些耸人听闻、低趣恶俗的东西,往往 因为契合众人的猎奇心理与认知偏见而广为流布。麻省理工学院传播实验室的一项研究很直观地反映了这 一点:在社交媒体上,假新闻的传播速度是真新闻的 6 倍,被转发几率也高出 70%。这种传播的扭曲,成了 某些人的生财之道乃至作恶工具。要么夸大其词、剑走偏锋,要么颠倒黑白、煽动对立,且不说全然不顾内容真假,有时甚至还专门挖掘、消费丑行。于是乎,赚点击、博眼球的追逐赛逐渐演变成“炫丑”大赛, 恶不恶心不要紧,要紧的是能不能红。若任由此风滋长,必然败坏社会的价值判断。 ⑸传播量固然值得关注,但更重要的是到底传播了什么。分贝再高,嘘声终究是嘘声;流量再大,糟 粕依然难成精品。无论自媒体作者的个人产出,还是聚合平台上的热门内容,它们不仅有“经济价值”属 性,更有“社会价值”属性。追着热点写爆款、挤破脑袋拼出位,这样的内容生产者越多,生产的产品越 多,反而越令人担忧。芜杂、低俗、虚假信息满天飞,“劣币驱逐良币”的氛围一旦形成,人人都将是受 害者。 ⑹此番过去“挟流量以令诸侯”的大平台率先倒戈,也许不乏为“刷量”数据造假现象倒逼的原因, 但也说明“唯流量”已经成为各方不能承受之重,走到了必须反思的节点。尊重真实而非热炒虚假,理性 向上而非低趣恶俗,让精神文化产品的判断标准摆脱流量绑架,与内容品质和社会效果正相关,应当成为 所有平台也是整个社会努力的方向。 15. 下列关于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互联网时代,“流量”与点击量、上座率密切相关,以此来佐证精神文化产品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是技 术进步的结果。 B. 精神文化产品最重要的价值在于作品的内容及其观念、思想,在于作品传播的社会效果,这不是流量所 能衡量出来的。 C.如果传播的内容只重视“经济价值属性”而忽视“社会价值属性”,作品难以成为精品,传播量越大,反 越令人担忧。 D. 爱奇艺宣布要退出“流量大赛”不仅是因为“刷量”数据造假,更是因为已经认识到用“流量”作为衡 量标准的不足。 16.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⑴段以爱奇艺平台正式关闭显示前台播放量为由头,引出关于“流量”的话题。 B. 第⑵段从大众传播的发展历程的角度指出“流量”作为衡量指标是技术进步的结果。 C. 第⑷段引用麻省理工学院传播实验室的一项研究,数据翔实,增强了说服力和权威性。 D. 第⑹段指出精神文化产品的努力方向必须尊重真实,理性向上,完全脱离流量指标。 17. 追逐流量会带来哪些社会弊端?请结合全文内容分析。 【答案】15. A 16. D 17. (1)为刷量而出现数据造假现象。(2)衡量不出精神文化产品的重要价值。(3)败坏社会价值判断, 助长社会审丑之风。 【解析】 15 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意和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 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本题 A 项,“以此来佐证精神文化产品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是技术进步的结果”错误,原文是说“某种意 义上,流量的诞生,是技术进步的结果”。“流量”不能作为佐证精神文化产品的传播力和影响力的唯一标 准。 故选 A。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 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 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 证的方法。 本题中,D 项,“完全脱离流量指标”有误,应为“摆脱流量绑架”。 故选 D。 【17 题详解】 此题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考生要浏览材料、圈出相关内容,然后进行整合概括。 本题要求是“追逐流量会带来哪些社会弊端?请结合全文内容分析”,由“此番过去‘挟流量以令诸侯’的 大平台率先倒戈,也许不乏为‘刷量’数据造假现象倒逼的原因,但也说明‘唯流量’已经成为各方不能 承受之重,走到了必须反思的节点”可知,一味追逐流量会出现数据造假现象;由“流量……衡量不出凝 结在信息流之上的观念、思想,衡量不出内容的好坏和传播的社会效果,而这些恰恰才是精神文化产品最 重要的价值所在”可知,一味追逐流量会衡量不出精神文化产品的重要价值;由“一味追逐流量……就会 陷入‘流量陷阱’,助长社会的审丑之风,将公序良俗、世道人心抛到一边……”可知,一味追逐流量会败 坏社会价值判断,助长社会审丑之风。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 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 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 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 “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 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港珠澳大桥被称为“现代世界新七大奇迹”之一,大桥全长 55 公里,是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集桥、岛、隧于一体,创造了沉管隧道“最长、最大跨径、最大埋深、最大体量”的 世界纪录,涵盖了当今世界岛隧桥多项尖端科技,是当今世界最具挑战性的工程之一。杭州湾大桥主体工 程设计使用寿命 100 年,而根据香港的标准,港珠澳大桥的设计使用寿命是 120 年,可抗 8 级地震,能抗 16 级台风。大桥的主航道位置采用隧道形式,并修建两个人工岛提供桥隧转换设施,确保不影响海轮前往广 州和深圳港口主航道的通行来往。 (摘编自农文兴《让港珠澳大桥承载起“车同轨”历史意义》,《北斗看见》2018-10-25) 材料二: 400 多项新专利,7 项世界之最,整体设计和关键技术全部自主研发,科研创新可谓港珠澳大桥建设中 的题中之义。在这一大国重器的背后,不光有千千万万建设者的汗水,更有不少为其提供强有力科技支撑 的团队。 不久前,横亘在伶仃洋面上的大桥经受了强台风“山竹”的考验,不但主体桥梁、海底隧道、人工岛, 就连桥面上护栏、路灯都安然无恙,再次刷新了中国制造的水平。在这一成就的背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 系教授李克非团队对于长期耐久性设计的攻关贡献良多。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反复论证,李克非和他的团队 的设计成果凝结为港珠澳工程混凝土构件的耐久性质量控制指标。 “世纪工程的完工,超级难题的解决,是千千万万的人努力的结果。”李克非表示。在大桥设计和建 造的 14 年当中,共有 21 家企事业单位,以及清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同济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东南 大学、南京大学、长安大学、中山大学等 8 所高等院校,在包括水文、气象、地质、地震、测绘、环境等 各方面展开了 51 项专题研究。 (摘编自《港珠澳大桥背后的科技支撑》,光明网 2018-10-24) 材料三: 港珠澳大桥主桥为三座大跨度钢结构斜拉桥,每座主桥均有独特的艺术构思。其中青州航道桥塔顶结 型撑吸收“中国结”文化元素,将最初的直角、直线造型“曲线化”,使桥塔显得纤巧灵动、精致优雅。江 海直达船航道桥主塔塔冠造型取自“白海豚”元素,与海豚保护区的海洋文化相结合。九洲航道桥主塔造 型取自“风帆”,寓意“扬帆起航”,与江海直达船航道塔身形成序列化造型效果,桥塔整体造型优美、亲 和力强,具有强烈的地标韵味。 (摘编自陈儒发《港珠澳大桥总体设计及关键技术》) 材料四: 港珠澳大桥在“一国两制”之下探索、创造的诸多理念和模式,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范本,无 疑也具有强信心、聚共识的作用。 香港旅游发展局主席林建岳表示,广深港高铁、港珠澳大桥开通,粤港澳大湾区一小时旅游圈已经形 成。澳门旅游学院院长黄竹君表示,澳门要发展成为世界旅游休闲中心,港珠澳大桥通车将有力拉动澳门相关产业发展。前香港太古集团董事局主席史乐山则说,港珠澳大桥让他“看见了珠三角西部”和更远的 南宁、昆明、成都。 这是一座圆梦桥、同心桥、自信桥、复兴桥。 (摘编自《一桥越沧海——写在港珠澳大桥开通之际》,新华网 2018-10-23) 1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从大桥的长度、创造的世界纪录、涵盖的尖端科技、设计标准等方面,说明了港珠澳大桥被称为 奇迹的原因。 B. 材料二介绍了港珠澳大桥背后的科技支撑,着重强调了团队合作在大桥设计和建造的过程中所起的重要 作用。 C. 材料三从艺术构思的角度,介绍了大桥设计方面的文化、环保理念,以及纤巧灵动、精致优雅的造型特 点。 D. 材料四对港珠澳大桥进行了宏观的评价,并引用了三人的论述说明港珠澳大桥具有强信心、聚共识的作 用。 19.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港珠澳大桥作为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采取桥、岛、隧结构,大桥的主航道建设了最大体量的沉管隧道, 保证了海上交通的便利。 B.港珠澳大桥的设计标准是能抗 16 级台风。不久前横亘在伶仃洋面上的大桥经受了强台风“山竹”的考验, 再次刷新了中国制造的水平。 C. 港珠澳大桥主桥为三座大跨度钢结构斜拉桥,三座主桥的主塔分别以“中国结”“白海豚”“风帆”的 造型,显示了独特的艺术构思。 D. 前香港太古集团董事局主席史乐山认为,港珠澳大桥意义重大,可以起到连接珠三角西部,甚至起到沟 通南宁、昆明、成都的作用。 20.港珠澳大桥的建成意义重大,请结合以上材料谈谈对材料四“这是一座圆梦桥、同心桥、自信桥、复兴 桥”的理解。 【答案】18. C 19. C 20. ①港珠澳大桥在“一国两制”之下探索、创造了诸多理念和模式,凝聚了中华民族的强国之梦。②港珠 澳大桥是经千万人的合作、三地共同修建的同心桥。③港珠澳大桥是我国自主研发,创造了多项世界纪录, 彰显了中国核心技术,体现了中国自信。④港珠澳大桥促进经济发展,推动国家走上复兴之路。 【解析】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 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本题选不正确的一项。 C 项,“环保理念”无中生有;“纤巧灵动、精致优雅的造型特点”只是青州航道桥塔的特点,不是整座 大桥的特点。原文说“港珠澳大桥主桥为三座大跨度钢结构斜拉桥,每座主桥均有独特的艺术构思”,并未 提到“环保理念”;“其中青州航道桥塔顶结型撑吸收‘中国结’文化元素,将最初的直角、直线造型‘曲 线化’,使桥塔显得纤巧灵动、精致优雅”,可见“纤巧灵动、精致优雅的造型特点”只是青州航道桥塔的 特点。 故选 C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如本题问的是“对材 料的棚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本题选不正确的一 项。 C 项,“‘中国结’造型”说法错误。原文是“其中青州航道桥塔顶结型撑吸收‘中国结’文化元素,将 最初的直角、直线造型‘曲线化’,使桥塔显得纤巧灵动、精致优雅”,可见青州航道桥塔顶只是吸收了“中 国结”的文化元素,并不是设计成“中国结”造型。 故选 C。 【2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重要句子含义的理解以及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理解句子中的关键词的 含义,筛选信息时要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再进行整合概括。题目是港珠澳大桥的建成意义重 大,请结合以上材料谈谈对材料四“这是一座圆梦桥、同心桥、自信桥、复兴桥”的理解。 句子中的关键词是“圆梦”“同心”“自信”和“复兴”,要从材料中筛选出能体现这四个词语含义的句子 进行概括。 结合材料四“港珠澳大桥在‘一国两制’之下探索、创造的诸多理念和模式,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 范本,无疑也具有强信心、聚共识的作用”,可概括出“港珠澳大桥在‘一国两制’之下探索、创造的诸多 理念和模式,凝聚了中华民族的强国之梦”;结合材料一“大桥全长55 公里,是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 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可概括出“港珠澳大桥是经千万人的合作、三地共同修建的同心桥”;结合材料 二“400 多项新专利,7 项世界之最,整体设计和关键技术全部自主研发,科研创新可谓港珠澳大桥建设中 的题中之义”可概括出“港珠澳大桥是我国自主研发,创造了多项世界纪录,彰显了中国核心技术,体现 了中国自信”;结合材料四第二段“香港旅游发展局主席林建岳表示,广深港高铁、港珠澳大桥开通,粤港 澳大湾区一小时旅游圈已经形成……港珠澳大桥让他‘看见了珠三角西部’和更远的南宁、昆明、成都”可概 。括出“港珠澳大桥促进经济发展,推动国家走上复兴之路”。 【点睛】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第一步: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要把握文本基本事实,确定不同文本陈述的 角度,分析主体对象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第二步:通读材料,关注细节。整体感知是略读(或粗读) 就能完成的任务,而挖掘文本的细节需要精读(细读)。第三步:明确主旨,辨清关系。由于非连续性文本 的内在逻辑关系不是很紧密,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确定文本的主旨,分辨材料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 系。 六.写作 21.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生活中,人们往往在意他人的看法,然而,有时我们要做成一件事,又应该不要太在意他人的看法。 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不要在意他人的看法 人的一生中,做过太多的事情,有些是出于本意,但大多都相反。总会受这样那样的环境影响而做出违 心之事,或是被他人的意见所左右而改变自己的初衷,事后常常叹惋。 其实,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想法与判断能力,为何如此在意他人的看法?在混杂的社会 中,很难保持本心,很少有不被淤泥污染的植物,大家互相影响,渐渐的,这成了所谓的“潮流”,成了所 谓的“进步”,于是大家随着这些浪潮被拍打在了沙滩上,这时,无知的他们还在喊着“落后就会被淘汰” 而被卷入洪流中。 但,总有那么一些金子是沉积下来的,比如:陶渊明。这个令无数学者,无数官员倾佩的名字。有些 人说他逃避现实,不够坚毅,但在我看来,并非如此。“少无世俗韵,性本爱丘山”,归隐于田并不是他逃 避现实的一种方式,而是他自己的本心,他不在意他人的讥笑与嘲讽,只是决心做好自己,顺着心意。所 以他在那时是那样的不合群,世俗生活对他来说原本就是极其煎熬的,故“退隐”是他最好的诀择,“衣 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好一个“但使愿无违”,诠释了他的人生。或许,有些人只适合闲钓明月清风, 而有些人则适合在官场中坚守自己的信念。 又如,屈原。这个浪漫主义诗人。他峨冠博带,形销骨立,长发蓬乱如草,却毫无颓志,宁可怀沙赴 死,也要坚守内心的信念,手扶着腰间的长剑,行吟泽畔。他像一只仙鹤一般卓尔不群。在那满朝的谄媚 与排挤中,安然不顾个人安危,尽心尽力规劝楚王。他只是个爱国者,所做的一切都只是为了这个国家, 在被流放后,他依然不在意他人的看法和自己的处境,想方设法地唤醒这个即将被灭亡的国家。在国破的 那一刻,他依然没有听他人的意见,没有在意他人的看法,坚持了自己那颗赤胆忠心,毅然投江。可以说, 他这一生所做之事尽出其本心,毫无所违。他因此为后人所称道,他的《离骚》也像他的本心一般,流芳 千古。 但丁有一名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确实是这样的,亦像陶潜与屈原那样,不违背自己的本心。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的写作能力。考生要注意本题属于材料作文的写作,材料作文写作重在根据对 材料的理解,寻找写作立意的角度。根据对材料的理解,材料中说的是“在意他人的看法”和“不在意他 人的看法”的辩证逻辑关系。根据以上对材料的理解过于看重别人的看法,容易导致人们的失败,所以要 在二者之间找准一个度。根据以上理解考生可以有如下的立意:不要过于在意别人的看法、适当的重视别 人的看法、要有自己的主见、成功就在于合理利用好别人和自己。以上角度都可以是考生写作立意的角度, 在写作的时候考生要注意充分结合自身和社会现实,挖掘社会中的深刻的内含,只有这样作文才能写的深 刻,才能符合考试中作文的要求。 【点睛】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 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 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 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 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 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 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比如本则作文,根据材料看,作文供料的关键词有:在意他人的看法、不要太 在意他人的看法、谈谈你的思考。考生根据材料中的关键词句进行立意,在写作的时候要注意充分结合自 身对材料的理解,深入挖掘社会中的现象。这样才能符合考场作文内容深刻的要求。 语文 II 2020.03.19 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州之庸问于郁离子曰:“云 山 出 也 而 山 以 之 灵 烟 火 出 也 而 火 以 之 畜 不 亦 异 哉?”郁离子曰:“善哉问。夫人之用智者亦犹是也。夫智人出也,善用之,犹山之云出也;不善用之, 犹火之出烟也。韩非囚秦,晁错死汉,烟出火也。”(选自刘伯温《郁离子》) 22. 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 4 处) 23. 文中韩非是战国时期 家创始人,他的老师是儒家代表人物 。 24. 根据材料,概括郁离子的“用智”观点。 【答案】22. 云出山也/而山以之灵/烟火出也/而火以之畜/不亦异哉/ 23. 法 荀子 24. 善用之,即要善于使用人才。 【解析】【22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可依据句首、句中、句末语气词,名词,修辞,句式等特点进行断句。原文: 云出山也,而山以之灵;烟火出也,而火以之畜,不亦异哉?本题可以利用两个“也”字来判断,然后利 用句式的对仗来断句。 【2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积累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平时注意分类积累识记,特别是名家名著。韩 非,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被尊称为韩非子或韩子,著有《韩非子》一书。他是儒学大师 荀子的学生。 【2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主旨的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理解文本的含义,抓住能表现作者观点的句子进 行分析概括。本文能体现郁离子的“用智”观点的句子是“夫智人出也,善用之,犹山之云出也;不善用 之,犹火之出烟也”,意思是那些有才智的人出现了“善于使用他,就像山里出现的云;不善于使用他,就 像火中出现的烟”。据此可概括出郁离子的“用智”观点:善用之,即要善于使用人才。 【点睛】断句首先要通读全段,了解段落大意;然后逐句分析,寻找断点的标志词,常见如下:①句首语 气词“其、盖、唯、盍、夫”等;②句末语气词“矣、耶、焉、兮、耳、而已”等;③句首关联词,如 “苟”“纵”“是故”“纵使”“然则”等;④句首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既而”“俄而”等;⑤ 序数词,如“一、二、三”等。根据修辞技巧断句(比喻、排比、重复、对偶等);根据特殊句式、固定格 式断句,如:“……者……也”、“非……则(必、即)……”、“如(奈、若)……何”等。再联系上下 文进行整理断句。 25.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A. 觉新在旧家庭中是个暮气沉沉的大少爷,与觉慧等年轻人在一起时,他又是一个渴望新生活的青年。他 是封建制度的继承者,也是破坏者。 B. 为了改良社会,改变国民劣根性,鲁迅作品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目的是为了揭出病 苦,引起疗救的注意,他在《呐喊》中塑造了阿 Q、闰土、孔乙己等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C. 王熙凤是《红楼梦》中塑造的非常成功的形象,她贪婪、凶狠、狡诈,“毒设相思局”中她设计害死试 图调戏她的贾瑞;她还假意笼络尤二姐,最后借刀杀人。在这个人身上,寄予了作者对她的谴责之意。 D.《欧也妮•葛朗台》中 欧也妮先将自己的积蓄全部送给查理,后来将母亲的遗产全部给了父亲。她从来 不把黄金放在心上。查理的归来使充满温情和善良的欧也妮重新获得了幸福。 E. 《老人与海》里的“硬汉子”桑提亚哥,好不容易捕到了一条大马林鱼,在返航途中却被鲨鱼啃光;但 他凭着勇气和智慧,在艰苦的环境里实现了生命价值。 【答案】AD 的【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识记文学名著的主要内容、叙述文学名著的故事情节的能力。本题以选 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解答时,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然后结合平时积累进行思考、解答。回答此题,要 根据平时对课外著作阅读的记忆,根据题目要求简明扼要地回答。A 项,“破坏者”应为“受害者”。D 项, “查理的归来使充满温情和善良的欧也妮重新获得了幸福”有误。对欧也妮来说,生命中的唯一希望是期 待中的爱情。为了爱情,她毫不犹豫地拿出自己全部积蓄,资助恋人查理到海外去谋生;为了爱情,她勇 敢地反抗父亲,不为他的淫威所屈服。为了爱情,她苦苦等待多年,终日思念、牵挂远在万里之外的恋人。 但是,无私的爱换回的却是无情的背弃。在海外发了财回来的查理贪慕名利,抛弃了欧也妮,想娶一位贵 族的女儿为妻。遭受巨大打击的欧也妮独自承受痛苦,而且以德报怨,依然宽容地对待查理,并拿出巨款 替查理还清了父债,成全了他与贵族小姐的婚事。故选 AD。 【点睛】从近两年考查的情况来看,选择题往往在十一部名著中考查五部,一部编写成一个选择项;而简 答题则是在选择题之外的三部名著中选择两部考查,这一块是考查重点。方法上:一要积累名著中表现的 作品思想意义,熟悉名著中重要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二要理清名著中的故事情节,积累名著中重 要人物的主要情节,读懂小说关键细节的价值。三要重视作品中经典语言片段并理解其深刻含义,积累名 著中体现作者倾向的内容。四要重视作品中人物的身份、经历、教养、气质等的刻画,积累名著中艺术技 巧高超的内容。 26.简答题 (1)《红楼梦》第七十九回黛玉道:“原稿在那里?倒要细细的看看。长篇大论,不知说的是什么。只听见 中间两句什么‘红绡帐里,公子情深;黄土陇中,女儿命薄’,这一联意思却好。”其中“女儿命薄”表现 在哪些地方? (2)《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温酒斩华雄""千里走单骑""单刀赴会"等,哪个故事最能表现"武圣"兼" 义圣"的关公形象?为什么? 【答案】(1)十岁被卖入贾府;因抄检大观园被逐出贾府;年纪轻轻被屈而亡。 (2)"过五关斩六将",勇武过人,体现其"武";拒绝曹操高官厚禄诱惑,千里寻兄(刘备),体现其"义"。 【解析】 【详解】(1)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概括文学名著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 题“其中‘女儿命薄’表现在哪些地方”,然后要分析“女儿”是谁,再回顾其“命薄”的表现。“红绡帐 里,公子情深;黄土陇中,女儿命薄”,是《红楼梦》第七十八回“老学士闲征姽婳词,痴公子杜撰芙蓉诔” 中主人公贾宝玉祭奠心爱的丫鬟晴雯时创作的一篇祭文《芙蓉女儿诔》中的句子,由此可知“女儿”是指 晴雯,再回顾晴雯的“命薄”经历即可,晴雯在十岁被卖入贾府,后来王夫人进园子看见她打骂小丫鬟, 觉得她不合世家教养,再加上王善保家的等小人进谗,王夫人在她病得“四五日水米不曾沾牙”的情况下,从炕上拉下来,硬给撵了出去(放出去),最后被屈而亡。考生根据这些内容概括即可。 (2)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概括文学名著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三国 演义》中‘桃园三结义’‘温酒斩华雄’‘千里走单骑’‘单刀赴会’等,哪个故事最能表现‘武圣’兼‘义 圣’的关公形象?为什么”,然后回顾题干中的四个事件,再看哪个最能表现“武”“义”的特点。“桃园 三结义”,东汉末年,朝政腐败,再加上连年灾荒,人民生活非常困苦,刘备有意拯救百姓,张飞、关羽又 愿与刘备共同干一番事业,三人情投意合,选定张飞庄后一桃园,此时正值桃花盛开,景色美丽,张飞准 备了青牛白马,作为祭品,焚香礼拜,宣誓完毕;三个人按年岁认了兄弟,刘备年长做了大哥,关羽第二, 张飞最小做了弟弟。“温酒斩华雄”,十八路诸侯前去讨伐董卓,董卓派华雄为先锋。华雄凶悍,先后斩了 几员诸侯的大将。眼看快杀至诸侯大营前,盟主袁绍问谁敢去迎敌,关羽主动请缨,当时他只是个马弓手, 众人不屑,只有曹操看好关羽,端酒为关羽壮行,关羽没喝,提刀便出,不一会提着华雄人头回来,其酒 尚温。“千里走单骑”,关羽虽然投降曹操,但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当他得知自己大哥刘备的消息后,就不 辞而别,由于关羽的离开没有得到曹操的手谕,因此曹操的部下们一路上层层拦阻,但关羽凭借一己之力, 过了五个关隘,斩曹操六员大将,东岭关杀孔秀;洛阳城杀韩福;汜水关杀卞喜;过荥阳时杀王植;过黄河 渡口时杀秦琪;在张飞占的古城外杀蔡阳,最终和刘备相会。“单刀赴会”,刘备占领四川之后,东吴要求 刘备归还荆州,关羽没有答应。鲁肃决心乘关羽来赴会之时杀死他,关羽胆大心细,只身来赴宴会,宴会 上,鲁肃见关羽威风凛凛,竟不敢加害于他,关羽假装醉了,拽着鲁肃送他到江边,鲁肃只好眼睁睁看着 关羽离开。明确了这些内容之后,再答题就容易多了。 二.材料概括分析题 阅读文段,完成各题 世间有许多读书人,他们读书似乎于他们的精神无补,反而读成呆子,读成迂腐可笑之人。读书用脑 子,装书用箱子。脑子给了读书人,是让读书人读书时能举一反三,能很强健地去扩大知识的。箱子便只 能如数装书。有些人读一辈子书,读到终了,不过是只书箱子而已。读书拒绝媚俗,忌讳雷同,读书一雷 同,也就什么都雷同了。聪明人读书,会独辟蹊径、另谋生路。到别人不常进入的领域去淘别人不淘的书, 就会得到别人得不到的知识,就会发出别样的声音。这个道理简单得如同走别人不曾走的路,就会发现别 人发现不了的风景一般。选书要选得很有个性,而读法与理解也要有个性。同样一篇文章,在他们眼里, 却有另一番天地,另一番气象,另一番精神。不在乎别人对那篇文章的唠叨,不在乎专家权威对那篇文章 的断评,而按自己的心思去读,按自己的直觉去读,甚至按自己的奇思怪想去读,读得津津有味,读得出 神入化。书海浩淼,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一个人面对那么多的书,他要有充分的自主意识、驾驭意识。知 识欺人,比世上任何恶人欺人还甚,一个没有自主意识的人,早晚会沦为知识的奴隶。而无驾驭意识,知 识不过是一堆毫无用处的石头,它既不能助你前进,也不能使你增加财富。知识只有在那些有自主意识、 。驾驭意识的读书人那里,才具有使人升华的力量。只有那样的读书人,也才会有畅游知识海洋的莫大快感。 一个好的读书人,读到最后会有那样一个境界:知识犹如漫山遍野的石头,他来了,只轻轻一挥鞭子,那 些石头便忽然地受到了点化,变成了充满活力的雪白的羊群,在天空下欢快地奔腾起来。 (选自曹文轩《个性化阅读》有删改) 27. 解释文中画线的“书箱子”的含义 28. 根据文义概括怎样才能做到个性化阅读? 29. 结合选文,谈一谈你对文末画线的“那样一个境界”内涵的理解。 【答案】27. 比喻读书不动脑子,不能举一反三,使知识扩大的书呆子 28. 拒绝媚俗,忌讳雷同,独辟蹊径,另谋生路;选书、读法、理解都要有个性;要有充分的自主意识和驾 驭意识。 29. 能驾驭所积累的知识,成为知识的主人,自主畅游知识的海洋;能点石成金,使知识升华,创造出个性 化的别样风景。 【解析】 【27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可以根据就近性的原则,运用“同义互解” 的方法解答。根据文中“脑子给了读书人,是让读书人读书时能举一反三,能很强健地去扩大知识的;箱 子便只能如数装书”可知,读书人读书的效果区别就在于“举一反三、扩大知识”和“装书”,而“书箱子” 便是对那些读死书、不知举一反三,不能通过读书扩大知识的读书人的讽刺。据此组织答案即可。 【28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信息的筛选能力。解答时,应结合文章关键内容概括作答。整段文字从四 个层次讲述如何读书,可以提取这些观点句,“读书拒绝媚俗,忌讳雷同,读书一雷同,也就什么都雷同 了”“会独辟蹊径、另谋生路”“选书要选得很有个性,而读法与理解也要有个性”“一个人面对那么多 的书,他要有充分的自主意识、驾驭意识”,根据这些句子提取关键词组织答案即可。 【29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时,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联系所在语句的上下 文进行分析。由“那个境界”后的冒号可知,后面的文字就是对它的解释,同时要结合上文“无驾驭意识, 知识不过是一堆毫无用处的石头······知识只有在那些有自主意识、驾驭意识的读书人那里,才具 有使人升华的力量”,有助于理解“那个境界”的含义。作者把知识比喻成漫山遍野的石头,“只轻轻一挥 鞭子”可以看出读书者的从容以及对知识的驾驭能力;石头可以变成“充满活力的雪白的羊群”,知识在读 书者的理解和掌控下,竟然完全变幻成另一幅场景,这是对那些有自主意识的读书者的赞叹,在知识的引 领下,他们可以获得巨大的能量。据此组织答案即可。【点睛】解答内容概括题,一定要切实提高审题能力,必须首先最大程度明确题目究竟问的是什么;同时, 应该习惯于在读文章时即把全文每个自然段前面标序号,然后以题目所要问的问题为准,逐个段落排除。 这样可以保证最大程度的笼住答案。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