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全国高考名师猜题卷 04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中国艺术与西方艺术是两个背景支撑下的艺术现象,两种哲学背景,两种美学背景。欧洲的绘画非常好,
中国艺术的传统绝对不止是元明清以来的传统,在这之前的汉、魏、六朝,以及这之前的先秦,先秦之前
的青铜时代、石器时代,艺术都非常的纯朴沉厚。那时候,人是把艺术与生存放在了一起,艺术上功利色
彩不多,仅仅是为了美的需要。人类最初的审美追求就是“天地恢宏,宇宙无限”,体现了这么一种精神,
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博大深厚是传统艺术最本质的精神特征。由于博大深厚才产生出了天人合一,天人
合一的宇宙观是中国艺术的基本观念。由于这种天人合一观把天地万物作为有生命的景致,到宋人提出“格
物穷理”,由“格物穷理”到“物我两忘”,把人完全带入到了大自然中。
中国艺术与西方艺术是两个背景支撑下的艺术现象,两种哲学背景,两种美学背景。欧洲的绘画非常好,
它是一个高峰,中国绘画也是一个高峰,但是这两个高峰只能远远的看着,要想融合起来非常困难。如果
要融合,双方都要从山上走下来,走到山谷才能见面,山谷又是浅层次的东西。这个谷底现象是东西方文
化交流面临的普遍现象。中国的方块字对于外国人来说太难了。一个汉字就是一个世界,就是一首诗。中
国的汉字和艺术结下了最早的关系,中国汉字的象形是中国艺术最早的发端。西方则没有方块字的概念,
它是由拼音组成的,因而也就没有字可以象形的概念。汉字本身有很多微妙的意义,这种微妙的意义构成
了汉字最本质的东西。汉字组成了诗,但是中国的诗是很难翻译成英文的,比如“关关雎鸠”怎么翻?《诗
经》翻成散文大打折扣。这也是艺术的不可解读性的一个方面,所以阐释学是二十一世纪必须要解决的问
题。
二十世纪在认识论上有一个大误区,就是以经济状况推断文化状况,以经济价值观判断文化价值观。因
此欧美文化中心论就成为外国人看待文化的参照系。老外常常用唐人街的标准来推断中国文化以为中国到
处都是敬财神,拜关公的烟火,到处都是崇金尚银的饰物,到处都是行画,对中国的认识非常肤浅。现在
我们有些人价值判断体系西方化了,把欧洲的文化判断标准搬到中国来。这肯定是不行的,于中西文化交
流毫无益处。中国文化是一个庞大的系统,独立于欧美文化体系之外的又一个体系。中国的文化观、哲学
观引导中国艺术的发展,形成中国艺术从认识论到方法论的一整套创作的规律,中国画形成了从哲学到技
法的一整套完整的系统,这个系统本身有自己的发展规律,其发展的动力就是传统文化的精神。我们不能
推翻和再造,但是我们可以推动它、发展它,用我们新的知识不断地将其补充和完善。我今天没有讲技法,但是希望大家能从认识论的高度来看待技法,认识多了自然会解决技法的问题,认识论决定方法论。眼高
手才能高,眼高手低是讲不通的,眼低了手不可能高。
——摘自《在北大听讲座》(新世界出版社 2002 年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先秦之前的艺术纯朴沉厚,与生存结合一起,它仅仅是为了美的需要,没有功利色彩,体现为“天地
恢宏,宇宙无限”的艺术追求。
B.中国艺术与西方艺术是两种艺术现象,是两种哲学背景和美学背景支撑的高峰,它们互相独立,只能
远远的看着,难以融合起来。
C. 中国的方块字是一种象形文字,不同于西方的拼音文字,它是中国艺术最早的发端,可以独字成诗,
这也正是汉字最本质的东西。
D.中国文化独立于欧美文化体系,中国画形成了从哲学到技法的一整套完整的系统,这个系统只能不断
补充和完善,不能推翻和再造。
【答案】D
【解析】A 项,过于绝对,“没有功利色彩”与文意不符,原文是“艺术上功利色彩不多”。B 项,偷换概
念,原文为“欧洲的绘画非常好,它是一个高峰,中国绘画也是一个高峰”,“高峰”是就绘画而言的,
不是说的中国艺术与西方艺术。C 项,曲解文意,原文“一个汉字……就是一首诗”强调汉字意思的微妙,
不是“独字成诗”的意思;同时。原文为“这种微妙的意义构成了汉字最本质的东西”,构成汉字最本质
的东西的是汉字的“微妙的意义”,不是“独字成诗”。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第一段叙述清东陵的雕刻不如明代的事实,意在说明清代艺术品与以前相比差距甚远,中国艺术的
传统绝对不止是元明清以来的传统。
B.第二段运用“高峰”“山谷”“谷底”等比喻,意在说明只有站在高处才能理解东西方的艺术,站
在低处只能作浅层次的交流。
C.第二段段末举“《诗经》翻成散文大打折扣”的例子,旨在说明汉字有微妙的意义和艺术的不可解
读性,进而说明阐释学的重要。
D.第三段先批评价值判断体系西方化的错误,再阐释对待中国文化应有的态度,最后交代本次演讲只
讲认识论而未讲方法论的原因。
【答案】B【解析】B 项曲解文意,原文为“这两个高峰只能远远的看着,要想融合起来非常困难”,说明不能登上
“高峰”观看中国艺术与西方艺术。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以天人合一宇宙观为基本观念的中国艺术,把艺术与生存放在了一起,人们视天地万物为有生命的景
致,这种观点突出了美的需要。
B.东西方文化只能在浅层次上交流,因为中国的方块字对于外国人来说太难了,西方没有方块字的概念,
也就没有字可以象形的概念。
C.在经济建设领域,我们可以借鉴西方的某些手段,但是不能用经济状况来推断文化状况,也不能以
经济价值观来判断文化价值观。
D.认识论决定方法论,中国的文化观、哲学观引导中国艺术的发展,从认识论的高度来看待技法,认
识多了自然会解决技法的问题。
【答案】B
【解析】B 项强拉因果,东西方文化只能在浅层次上交流,原因是两者的哲学背景和美学背景,不是文字问
题。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4-6 题。
材料一
近些年来,山东泰山脚下的洼里村陆续走出 18 位博士硕士。当下,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教育资源失衡,
让“出身越差,上的学校越差,找的工作越差”的“下沉螺旋”成为一种坚硬的现实。尽管如此,洼里村
却凭借重视教育的文化传承以及对“知识改变命运”笃定的价值认同,在教育竞争中交出了一份打破公众
刻板印象的答卷。在一个盛行符号互动的时代里,洼里村被贴上“状元村”的标签并被围观和议论,折射
出百姓对社会流动的渴望尤其是平民家庭“争上游”的希冀。对于农家子弟而言,通过读书来改变命运尽
管充满艰辛与悲苦,却可以点亮人生的希望之灯。“状元村”的这些农家子弟通过考学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但没有改变“状元村”的命运,“状元村”五百多年历史留下的乡土文化、恋土情结,在城市文明的冲击之
下显得越来越式微,被称为“空心村”。
(摘自《培养出 18 位博士硕士的“状元村”,改变不了自己的命运》)
材料二
家乡的父母乡亲们或许不懂,孩子在城里的工作到底是干啥的、有啥用。但对于他们自己而言,在求
学和工作中,不断发现自我价值、不断挖掘自身潜能,这就是读书带给他们的人生蜕变。对此,没有人有资格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去批评他们对故乡的“无能为力”。在情感上,他们有改变故乡的愿望,他们或
许比任何人都希望自己能“出把力”,但这并不是他们的必尽的责任和义务。他们在城市里贡献着自己的
专业技能,同样,“乡村振兴”也应该由专业的人来完成——是建立更集约更高效的现代农业;是更多高
新技术的企业去深耕农村这片沃土;是用高速信息传播和开放的市场,把农产品纳入“大流通”;是用更
好的待遇和更广的前景去吸引“新农民”。这些“农事”对村里走出的“状元们”来说,并非所长,也贡
献不了太多。但他们在城市里扎根,却给了乡村发展的一种信心和力量:努力与知识,可以改变命运——
不只是个人的,也可以是整个贫困人群的。
(摘自《培养 18 位硕博的“状元村”,该靠“状元”来振兴吗?》)
材料三
几年来,经摸底调查和委员会评审认定,先后有 4 批传统村落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18 年 12
月 10 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调查推荐名录发布,共有 2646 个村落拟入选。但是,记者走访湖南部分传
统村落了解到,在传统村落保护和开发的实际工资中仍然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有些地方通过商业运作搞
旅游开发,要么将原建筑拆了建新,要么统一“穿衣戴帽”,往往“一刀切”、简单化,胡乱抄袭一通,导
致“徽派风”“民国风”等泛滥,在“保护”中造成破坏。祁阳县龙溪村被列入首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村中有座占地 50 亩的湘南民居特色宅院,挂有三块“国字号”招牌:“中国传统村落”“全国文物保护单
位”“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三块牌子分属不同部门。当地干部告诉记者,看似三块牌子能带来三重保障,
“但每个部门都自有一套规划,保护和修复时,动了这里不能动那里,反倒成了三重障碍。”
(摘自《传统村落:不管消失,乱管迷失》)
4.下列对洼里村走出 18 位博士硕士的社会意义的分析,不当的一项是(3 分)
A.改变了这些农家子弟的命运,同事实说明读书可以点亮人生的希望之灯。
B.打破了社会公众的刻板印象:出身越差,上的学校越差,找的工作越差。
C.折射出普通百姓对社会流动的渴望,尤其是平民家庭“争上游”的希冀。
D.给乡村发展信心和力量:努力与知识能改变个人及整个贫困人群的命运。
【答案】C
【解析】C 项在文中原句为:“……洼里村被贴上‘状元村’的标签并被围观和议论,折射出……。”这就
是说,“折射”句是针对“被贴上‘状元村’的标签并被围观和议论”而言的,不是对“洼里村走出 18 位
博士硕士”所作的论断。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从洼里村的情况来看,农村学子考上博士、硕士而不愿返回农村,这是传统村庄式微,甚至出现“空心村”的重要原因。
B.农村学子应当在求学和工作中不断发现自我价值、不断挖掘自身潜能,而并不一定要放弃所学的专
业,返回农村工作。
C.对于农村学子而言,改变故乡不是他们必尽的责任和义务,不能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去批评他们对
故乡的“无能为力”。
D.振兴农村是艰巨的工程,建立集约高效的现代农业,让更多高新技术的企业深耕农村这片沃土,应
由专业的人来完成。
【答案】A
【解析】A 项在文中原句为:“‘状元村’的这些农家子弟通过考学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但没有改变‘状元
村’的命运……在城市文明的冲击之下显得越来越式微,被称为‘空心村’”。这里说的是“状元村”的这
些农家子弟通过考学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却没有改变“状元村”的命运,并没有说他们就是出现“空心村”
的重要原因。
6.请结合材料,分析如何才能做好传统村落保护工作。(6 分)
【答案】①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不搞一刀切;②落实主体责任,多部门联动协调,改变各自为政、相
互掣肘的状态;③增强村落自身“造血”功能,吸引人员回流返乡,解决“空心村”问题。
【解析】作答本题,首先要明确存在问题的具体内容,然后思考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何在,在此基础上提
出相应的对策。针对“保护”中造成破坏,可从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的角度进行考虑;针对每个部门都自
有一套规划,可从落实主体责任、多部门联动协调的角度进行考虑;而针对“空心村”,可从增强村落自身
“造血”功能、吸引人员回流返乡的角度进行考虑。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树王(节选)
阿城
队长宣布要烧山了,嘱咐大家严密注意着,不要让自己的草房生出意外。
太阳将要落山,大家都出来站在草房前。队长和几个老职工点了火把,沿山脚跑动着,隔一丈点一下。
不一刻,山脚就连成一条火线,劈劈啪啪的声音传过来。忽然风起了,我扭头一望,太阳沉下山峰,只留
亮亮的天际。风一起,山脚的火便振奋起来,急急地向山上跑。山下的火越大,山头便愈黑。树都静静立
着,让人替它们着急。队长和几个人围山跑了一圈回来,喘着气站下看火。火更大了,轰轰的,地皮抖起来,草房上的草刷
刷地响。突然一声巨响,随着嘶嘶的哨音,火扭作一团,又猛地散开。大家看时,火中一棵大树腾空而起,
飞到半空,带起万千火星,折一个筋斗,又落下来,溅起无数火把,大一些的落下来,小一些的仍旧上升,
百十丈处,翻腾良久,缓缓飘下。
我忽然心中一动,回头向肖疙瘩的草房望去,远远见到肖疙瘩一家人蹲在房前。我想了想,就向肖疙
瘩的草房走去。场上此时也映得如同白昼,红红的令人疑心烫脚。我慢慢走到肖疙瘩一家人面前,他们谁
也不看我,都静静地望着山上。我止住步,仰头望望天空。天空已成红紫,火星如流星般穿梭着。
忽然六爪尖声叫起来:“呀!麂子!麂子!”我急忙向火中用眼搜寻,便见如同白昼的山顶,极小的
一只麂子箭一般冲来冲去,时时腾跃起来,在半空中划一道弧,刚一落地,又扭身箭一样地跑。火将山顶
渐渐围满,麂子终于不动了,慢慢跪了前腿,头垂下去。大家屏住气,最后看一眼那麂子。不料那生灵突
然将身耸起,头昂得与脖子成一竖直线,又慢慢将前腿抬起,后腿支在地上,还没待大家明白,便箭一样
向大火冲去,蹚起一串火星,又高高地一跃,侧身掉进火里,不再出现。大火霎时封了山顶,两边的火撞
在一起,腾起几百丈高,须仰视才能看得全貌。那火的顶端,舔着通红的天底。我这才明白,我从未真正
见过火,也未见过毁灭,更不知新生。
山上是彻底地沸腾了。数万棵大树在火焰中离开大地,升向天空。正以为它们要飞去,却又缓缓飘下
来,在空中互相撞击着,断裂开,于是再升起来,升得更高,再飘下来,再升上去,升上去,升上去。热
气四面逼来,我的头发忽地一下立起,却不敢用手扶它们,生怕它们脆而且碎掉,散到空中去。山如烫伤
一般,发出各种怪叫,一个宇宙都惊慌起来。
忽然,震耳的轰鸣中,我分明听见有人的话语:“冷。冷啊。回去吧。”看时,六爪的母亲慢慢扶着
肖疙瘩,肖疙瘩一只手扶着六爪,三个人缓缓向自己的草房里去了。我急忙也过去搀扶肖疙瘩。手摸上去,
肖疙瘩的肋下急急地抖着,硬硬软软,似千斤重,忽又轻不及两,令人恍惚。
肖疙瘩在搀扶下,进到屋里,慢慢躺到床上。外面大火的红光透过竹笆的缝隙,抖动着在肖疙瘩的身
上爬来爬去。我将肖疙瘩的手放上床,打得碎石头的手掌散着指头,粉一样无力,烫烫的如一段热炭。
这之后,肖疙瘩便一病不起。我每日去看他,日见其枯缩。原来十分强悍而沉默的一个汉子,现在沉
默依旧,强悍却渐渐消失。我连连劝他不要因为一棵树而想不开。他慢慢地点头,一双失了焦点的眼睛对
着草顶,不知究竟在想什么。
半月后,一天六爪来叫我,我随了六爪到他家,一进门,见肖疙瘩斜起上身靠在床上,不觉心中一喜,
说:“呀!老肖,好多了吗?”肖疙瘩扬起手指,示意我坐在床边。肖疙瘩仍旧枯缩,极慢地说,没有喉
音:“我求你一件事,你必要答应我。”我赶紧点头。肖疙瘩停一停,又说:“我有一个战友,现在四川,在部队上残废了,回家生活苦得很,这自然是我对不住他。我每月寄十五元给他,月月不敢怠慢。现在我
不行了——”我心下明白,急忙说:“老肖,你不要着急,我有钱,先寄给他——”肖疙瘩不动,半天才
有力气再说:“不是要你寄钱。我的女人与娃儿不识字,我不行了,要写一封书信给他,说我最后还是对
不起他,请他原谅我先走了——”我呆了,心紧紧一缩,说不出话。肖疙瘩叫六爪过来,让他从箱里取出
一个信封,黄皮纸,中间一个红框格,上面有四川的地址。我仔细收好,点点头,说:“老肖,你放心,
我误不了事。”转头一看,不禁惊得发不出声来。
肖疙瘩头歪向一边,静静地斜垂着,上唇平平的,下唇掉下来,露出几点牙齿。我慌了,去扶,手是冰
凉的……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写为了开辟生产空间而放火烧山的故事,鞭打了人与天争、肆掠自然的暴行,启示人们要敬畏
自然,敬畏生命,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B.放火烧山时,人们在狂欢,只有肖疙瘩静静地望着山上,见了“我”也不说话,因为此刻他明白,
人类肆虐自然必将遭到自然的惩罚。
C.小说的情节安排独具匠心,先写树王的死,再写麂子的死,最后写肖疙瘩的死,以点代面,从植物
到动物到人,都没能逃脱这场灾难。
D.细节描写精彩动人,写火烧麂子,通过一连串的动作,把麂子痛苦挣扎的情形刻画得惟妙惟肖,突
出了场景的惨烈,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答案】B
【解析】 B 项“因为此刻他明白,人类肆虐自然必将遭到自然的惩罚”分析不当,文中看不出肖疙瘩有这
样的认识,任意拔高。
8.小说中的“我”有哪些作用?结合节选部分的内容加以说明。(6 分)
【答案】①“我”是放火烧山的见证者,以第一人称讲述,情境显得更为真切,缩小了与读者的距离缩小
了;②“我”是故事中的角色,是主角肖疙瘩所信任的人,“我”便于串连情节,组织故事;③“我”是整
个事件的亲历者和参与者,“我”便于抒情议论,表达情感倾向,显化主题。
【解析】小说中的“我”一般为次要人物,次要人物在小说中主要有:衬托主要人物;牵线搭桥,推动情
节;渲染气氛,奠定感情色彩的基调;画龙点睛,揭示小说主题。而小说中的“我”又是一个特殊的次要
人物,其他人物的态度和行动,都是从“我”的眼里看到的,对其他人物的感受和评述,也都是从“我”
的角度表达的。在“我”身上,寄托着作家的褒贬爱憎、喜怒哀乐。根据以上知识要点,结合小说具体内
容进行阐述即可。9.文中写道:“我这才明白,我从未真正见过火,也未见过毁灭,更不知新生。”这句话有什么深刻的涵义,
试作探究。(6 分)
【答案】字面意思是,自己并不真正理解火,不知道火能带来毁灭,更不知道怎样的毁灭之后才能有新生。
实际意指,真正的火不受驯养,人力无法控制;人为的火,即盲目的热情和愚蠢无知,具有强大的毁灭力
量,并不是创造新世界的手段。
【解析】作答本题,要抓住“从未真正见过火”“毁灭”和“新生”等词语,进行阐发。“从未真正见过”
是说“火”之大,真正的火不受驯养,人力无法控制。“毁灭”是指人为之“火”,即盲目的热情和愚蠢无
知具有强大的毁灭力量。联想到“凤凰涅槃”,毁灭是为了新生,但是盲目和无知的热情之火绝不是创造新
世界的手段。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初,成王少时,病,周公乃自揃其蚤沈之河,以祝於神曰:“王少未有识,奸神命者乃旦也。”亦藏其
策於府。成王病有瘳。及成王用事,人或谮周公,周公奔楚。成王发府,见周公祷书,乃泣,反周公。周
公归,恐成王壮,治有所淫佚,乃作《多士》,作《毋逸》。《毋逸》称:“为人父母,为业至长久,子孙骄
奢忘之,以亡其家,为人子可不慎乎!故昔在殷王中宗,严恭敬畏天命,自度治民,震惧不敢荒宁,故中
宗飨国七十五年。其在高宗,久劳于外,为与小人,作其继位,乃有亮,三年不言,言乃欢,不敢荒宁,
密靖殷国,至于小大无怨,故高宗飨国五十五年。其在祖甲,不义惟王,久为小人于外,知小人之依,能
保施小民,不悔鳏寡,故祖甲飨国三十三年。”《多士》称曰:“自汤至于帝乙,无不率祀明德,帝无不配
天者。在今后嗣王纣,诞淫厥佚,不顾天及民之从也。其民皆可诛。”“文王日中昃不暇食,飨国五十年。”
作此以诫成王。成王在丰,天下已安,周之官政未次序,于是周公作《周官》,官别其宜。作《立政》,便
百姓。百姓说。周公卒后,秋未获,暴风雷雨禾尽偃大木尽拔周国大恐成王与大夫朝服以开金縢书王乃得
周公所自以为功代武王之说。二公及王乃问史百执事,史百执事曰:“信有,昔周公命我勿敢言。”成王执
书以泣,曰:“自今后其无穆卜乎!昔周公勤劳王家,惟予幼人弗及知。今天动威以彰周公之德,惟朕小
子其迎,我国家礼亦宜之。”王出郊,天乃雨,反风,禾尽起。二公命国人,凡大木所偃,尽起而筑之。岁
则大孰。于是成王乃命鲁得郊祭文王。鲁有天子礼乐者,以褒周公之德也。
(节选自《史记·鲁周公世家》)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秋未获/暴风雷/雨禾尽偃/大木尽拔/周国大恐/成王与大夫朝服/以开金縢书/王乃得周公/所自以为功代武王之说
B.秋未获暴风/雷雨禾尽偃/大木尽拔/周国大恐/成王与大夫朝服以开/金縢书/王乃得周公所自以为功代
武王之说
C.秋未获/暴风雷雨/禾尽偃/大木尽拔/周国大恐/成王与大夫朝服/以开金縢书/王乃得周公所自以为功
代武王之说
D.秋未获/暴风雷雨/禾尽偃/大木尽拔/周国大恐/成王与大夫朝服以开/金縢书/王乃得周公/所自以为功
代武王之说
【答案】C
【解析】“秋未获”,即秋天的庄稼还没有收获,其后必须断开。“暴风雷雨”即风暴雷霆,
其后必须断开。“以开金縢书”是“朝服”的目的,必须在“朝服”后断开。“得……之说”
是完整的动宾关系,其间不可断开。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3分)
A.文王、成王都是庙号,庙号是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里奉祀时追尊的名号。
B.飨国,享有国家。飨,用酒食招待客人,泛指请人受用;也有祭祀之意。
C.执事,从事工作,主管其事,也指有职守之人或官员,供役使者或仆从。
D.郊祭,古代于郊外祭祀天地,于庙中祭祀先人,文中“郊祭”包括庙祭。
【答案】A
【解析】文王、成王是谥号,不是庙号。谥号是人死之后,用一两个字对其一生所做的概括性的评价,算
是盖棺定论。像文、武、明、睿、康、景、庄、宣、懿都是褒谥,厉、灵、炀都是恶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心怀社稷,绝无他念。周公暗中祈祷,愿以己身代武王去死;成王幼时有病,周公剪下自己的指甲
沉入河中,向神祝告,言称自己冒犯神命。
B.思虑深远,教诲恳切。周公担心成王年轻,为政荒淫放荡,就写《多士》和《毋逸》,用,讲述用
历史上的正反事例,用以教诲成王力戒骄奢。
C.订立规矩,安定天下。当时天下初定,官职制度尚未安排得当,周公特地写《周官》,划定百官职
责。写《立政》,以便利利百姓,百姓欢悦。
D.位同文王,享受公祭。成王尊重周公,把周公葬于毕邑,伴随文王,并在全国像祭祀文王一样公祭
周公,鲁国可以享有周天子一样的礼乐。
【答案】C【解析】“享受公祭”概括不当。文中原句为“于是成王乃命鲁得郊祭文王”,意为成王特淮鲁国可以行郊
外祭天和庙祭文王之礼,不是说“在全国像祭祀文王一样公祭周公”。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为人父母,为业至长久,子孙骄奢忘之,以亡其家,为人子可不慎乎!。
(2)今天动威以彰周公之德,惟朕小子其迎,我国家礼亦宜之。
【答案】(1)做父母的,经历很长久的时间创业成功,他的子孙骄奢淫佚忘记了祖先的困苦,以致毁败了
家业,做儿子的能不谨慎吗?
(2)现在上天发威来彰明周公的德行,现在还是让我来设祭迎接他神灵,这也符合我们国家的礼仪。
【解析】(1)得分点:“为业”,创业;“至”,很,相当;“忘之”, 忘记了祖先的困苦;“以”,以致;
家,家业;语句通顺。(2)得分点:“天”,上天;“威以彰”,发威来彰明;“惟”,用于句首,不译;
“朕小子”,我;“迎”,迎接(他的神灵);“我国家礼亦宜之”,即亦宜我国家礼;语句通顺。
【参考译文】
当初,成王幼小时,有病了,周公就剪下自己的指甲沉入河中,向神祝告说:“王年幼没有主张,冒
犯神命的是旦。”也把那祝告册文藏于秘府,成王病果然痊愈。到成王临朝后,有人说周公坏话,周公逃亡
到楚国。成王打开秘府,发现周公当年的祈祷册文,感动得泪流满面,即迎回周公。周公归国后,怕成王
年轻,为政荒淫放荡,就写了《多士》、《毋逸》。《毋逸》说:“做父母者,经历长久时期创业成功,其子
孙骄奢淫佚忘记了祖先的困苦,毁败了家业,做儿子的能不谨慎吗?因此过去殷王中宗,庄重恭敬地畏惧
天命,治民时严以律己,竞竞业业不敢荒废事业自图逸乐,所以中宗拥有国家七十五年之久。殷之高宗,
久在民间劳碌,与小民共同生活,他即位后居丧,三年不言语,一旦说话就得到臣民拥戴,不敢荒淫逸乐,
使殷国家安定,小民大臣均无怨言,所以高宗拥有国家五十五年。殷王祖甲,觉得自己并非长子,为王不
宜,因此长时间逃避于民间,深知人民需要,他安定国家、施惠于民,不悔慢鳏寡孤独之人,所以祖甲拥
有国家三十三年。”《多士》说:“自汤至帝乙,殷代诸王无不遵循礼制去祭祀,勉力向德,都能上配天命。
后来到殷纣时,大为荒淫逸乐,不顾天意民心,万民都认为他该杀。”“周文王每天日头偏西还顾不上吃饭,
拥有国家五十年。”周公写了这些用来告诫成王。成王居于丰京,当时天下虽已安定,但周朝的官职制度尚
未安排得当,于是周公写了《周官》,划定百官职责。写了《立政》,以利百姓,百姓欢悦。周公在丰京患
病,临终时说:“一定要把我埋葬在成周,以表明我不敢离开成王。”周公死后,成王也谦让,最后把周公
葬于毕邑,伴随文王,来表示成王不敢以周公为臣。周公去世那年秋后,庄稼尚未收割,一场暴风雷霆,
禾稼倒伏,大树连根拔起。王都的人十分害怕。成王和众大夫穿好朝服打开金縢之书,看到周公愿以己身
代武王去死的册文。太公、召公和成王于是问史官和有关人员,他们说:“确有此事,但过去周公命令我们不许说出去。”成王手执册文而泣,说:“今后不要在笃行占卜了!过去周公为王室辛劳,但我年幼不理
解。现在上天发威来彰明周公之德,现在还是让我来设祭迎接他神灵,这也符合我们国家的礼仪。”成王于
是举行郊天之礼,果真天下雨,风向反转,倒伏之禾全部立起。太公、召公命国人,凡倒下的大树都扶起
培实土基。当年大丰收。于是成王特准鲁国可以行郊外祭天和庙祭文王之礼。鲁国所以有周天子一样的礼
乐,是因为褒奖周公的德行啊。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14-15 题。
登江中孤屿赠白云先生王迥
孟浩然
悠悠清江水,水落沙屿出。
回潭石下深,绿筱岸傍密。
鲛人潜不见,渔父歌自逸。
忆与君别时,泛舟如昨日。
夕阳开晚照,中坐兴非一。
南望鹿门山,归来恨如失。
【注释】鲛人:传说中的海底怪人。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本诗结构上以游汉江开始,以归家作结,中间插入一次游汉江的回忆,全诗浑然一体,一气呵成。
B.“悠悠”二句写潮水退后清悠悠的汉水中小岛显得更加突出,以“水落沙屿出”暗示“登江中孤屿”。
B.“夕阳”二句再现往昔二人游览的情景,前句为景语,后句为情语,“兴非一”即诗兴非一,兴致无
穷。
D.“南望”二句抒写对王迥的思念:回到家中,不禁遥望鹿门山,恨少人理解,不被重用,心中怅然
若失。
【答案】D
【解析】D 项,“恨少人理解,不被重用”分析不当。诗句中“恨”就是遗憾之情,就是怅然若失的情绪。
15.试从表达技巧和表达效果两个方面对“鲛人潜不见,渔父歌自逸”一联作简要赏析。(6 分)
【答案】传说中的鲛人,潜伏在水中;江上的渔父唱着歌儿,怡然自得。(1 分)从水底到水面,从虚无到
实有,(1)将传说中的鲛人和江上的渔父交织在一起,(1 分)多角度地表现汉江的神奇美丽,(1 分)既写
游汉江之乐,(1 分)同时也为后文回忆与王迥泛舟作铺垫。(1 分)【解析】表达技巧可从水底与水面、虚无与实有等角度进行分析,表达效果可从多角度表现的神奇美丽,
游汉江的愉悦,以及为下文回忆作铺垫作铺垫等角度进行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韩愈《师说》发出这样的慨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久”字写出了当时
耻师现象已成陋习,“难”字则写出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
(2)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用“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13 个字刻画了周瑜
从容娴雅、沉着应战、指挥若定的儒将风度形象。
(3)苏洵在《六国论》中借古讽今,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又在六国下矣”告诫北
宋统治者,要汲取历史教训,不要走六国灭亡的老路。
【答案】(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2)羽扇纶巾 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3)苟
以天下之大 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没有谁能抽离时代而踽踽独行,也没有谁不被时代气质所 。“国家一定要更开放,开放才有未
来”。任正非是改革开放的见证者,也是改革开放的参与者。改革开放塑造了中国企业家的气质,中国企业
家也在不断“刷新”改革开放的风貌。任正非身上体现出的开放气度,折射了中国改革开放年代的总体精
神气质,( )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是打开国门还是关闭大门?是共创繁荣还是 ?答案不言自明。华为和
中国企业,顺应了全球化背景下的世界发展,契合了历史发展潮流,势必获得了更多的正向回馈。中国企
业是善于学习的企业,中华民族是善于学习的民族。葆有这样的大局观和胸怀,我们就不会陷入局部发展
利益的窠臼;秉持这种精神气质奋力前行,我们就能取得更为 的成就。世界十大互联网企业,中
国占据四席;一批批中国企业在国内 ,也积极走出国门,为世界经济做出应有贡献,就是最好的
佐证。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涵养 顾影自怜 丰沛 风生水起 B.涵盖 顾影自怜 丰沛 风行水上
C.涵养 孤芳自赏 丰饶 风行水上 D.涵盖 孤芳自赏 丰饶 风生水起
【答案】C
【解析】涵养:滋润养育。涵盖:包容、覆盖。时代气质可以滋润养育,不存在包容、覆盖关系。顾影自怜:回头看看自己的影子,怜惜起自己来。形容孤独失意的样子,也指自我欣赏。孤芳自赏:把自己比做
仅有的香花而自我欣赏,比喻自命清高。虽然两词都有自我欣赏的意思,但“孤芳自赏”含有仅有自己、
没有他人的意思,正好可与“共创繁荣”构成相反关系,而“顾影自怜”无此意,不好与“共创繁荣”构
成明显的相反关系。丰沛:(雨水)充足。丰饶:丰裕富饶。“丰沛”形容雨水充足,不可用来形容“成
就”。风生水起:意思是风从水面吹过,水面掀起波澜。形容事情做得有生气,蓬勃兴旺。现在比喻事情做
的特别好,一定的时间里就发展得特别快,能迅速壮大起来。风行水上:像风从水上经过,比喻自然流畅,
不矫揉造作。“风行水上”与语境相去甚远。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这种精神气质,是中国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中国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精神支撑。
B.这种精神气质,是中国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精神支撑,也是中国发展的内在动力。
C.中国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精神支撑和中国发展的内在动力都来源于这种精神气质。
D.中国发展的内在动力和中国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精神支撑都来源于这种精神气质。
【答案】B
【解析】文中括号前的句子以“精神气质”结束,后续句以“这种精神气质”开头,可以构成顶针,而顶
针句最为连贯,故此排除 C、D 两项。由企业到发展壮大到国家发展,意涵有效而大,逻辑合理,故此可以
排除 A、D。
19.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以华为为代表的中国企业,顺应了全球化背景下的世界发展大势,契合了历史发展潮流,势必获得更
多的正向回馈。
B.华为和中国企业,顺应了全球化背景下的世界发展大势,契合了历史发展潮流,势必获得了更多的正
向回馈。
C.以华为为代表的中国企业,顺应了全球化背景下的世界发展,契合了历史发展潮流,势必将获得更多
的正向回馈。
D.华为和中国企业,顺应了全球化背景下的世界发展,契合了历史发展潮流,势必将获得更多的正向回
馈。
【答案】A
【解析】“华为”属于“中国企业”,不能并列使用。“顺应”与“发展”搭配不当,与“大势”搭配恰当。
“势必”与“将”重复,“势必”为将来时态,“了”为过去时态,不可同时使用。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
过 12 个字。(5 分)
发腐在路上。让我感到惊讶的不是这些贪官的贪婪,① 。人活着有多种需求,
② ,这比有多少钱重要。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主张,③ ,但要理智
地追求,如果为了追求眼前的快乐而不顾自己的人生安全,那就是不理智,就是愚昧。
【答案】①而是他们的愚昧 ②安全是生命的基本需求 ③人应该追求快乐
【解析】①处,根据前面的“不是”可知,此处当为“而是”,又根据下文“就是愚昧”可知,“而是”
的内容当为贪官的“愚昧”。②处当是后文“这”所指代的内容,从前文可知,“这”应当是一种“需求”,
从后文看,这种需求应当为“安全”,因此此处可以为“安全是生命的基本需求”。 ③处内容从下文的“但”
可知,应当是对追求快乐的肯定,可以为“人应当追求快乐”。
21.把下面一段话的主要意思压缩成一段话,不超过 60 个字。(5 分)
大家觉得 AlphAGo 围棋下得这么厉害,但不知道它怎么会这么厉害的。聂卫平不知道,柯洁不
知道,谷歌工程师也不知道。王维嘉博士却想到,会不会存在一种我们既无法感受也无法表达的知
识呢?他开始研究,在《暗知识:机器认知如何颠覆商业和社会》一书中提出了暗知识的概念。所谓暗知
识,就是今天机器发现的知识,我们既没法感受也没法表达,它揭开了人类认识的盲区。
【答案】人们不知道 AlphAGo 为什么会这么厉害,王维嘉由此展开研究,提出了暗知识概念,即既无
法感受也无法表达的知识,揭开了人类认识的盲区。
【解析】材料共四句话,有三个要点。地一二两句话是王维嘉研究的出发点,第三句话是研究结果,第
四句话揭示研究成果的内涵及意义。根据这三个要点进行归纳即可,归纳是要注意两点,一是字数,
二是语句连贯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 分)
老字号,是中国商业文明发展的标志,是中国城市文明发展的图腾。老字号品牌蕴涵着几代人的智慧
和心血,散发着久远的独特味道,是沉甸甸的“金字招牌”,不仅是对其顶尖技艺、祖传秘方、独特风味、
卓越品质的肯定与保留,也是对传统的商业文化、诚实守信的经营思想和信誉口碑的保护和延续。然而,
随着时代的变迁,不少老字号优势逐渐褪去,有的甚至处在生死存亡的边缘。全国现存 1000 多家中华老字
号企业,只有 10%运营健康,约 20%长期亏损面临破产。河北省 27 家中华老字号企业,经营效益较好的仅
有两三家。
老字号曾经是市场上耀眼的明星,缘何部分老字号滑落?作为年轻一代的你,你对老字号有着怎样的体验和思考?请综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
于 800 字。
【思路点拨】
材料由老字号过去的辉煌和现在的滑落两部分构成,文章可以吃老字号的传统文化意义和如何在新形
式下谋生存、谋发展两个方向上展开,写作范围相当广泛。
可以谈老字号的传统优势。如质量信念,不少老字号有特殊的工艺,严格的质量控制方法,长期坚守
着某种质量信念。或诚信文化,老字号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沃土之中,在经营中形成良好的诚实守
信的传统,成为老字号赖以生存的文化精髓。或难以复制的核心竞争力,具有独特的产品配方、技术、手
艺,最大限度地防范核心技艺的扩散,构筑起了企业无法超越的竞争壁垒。
可以谈老字号的劣势。如,生产不规范,传统工艺不能与现代技术对接,缺乏具体量性标准和严格规
范;目标客群和客层过于狭小、集中;规模小,前店后厂,不能产生规模效应;创新不足,不能随着消费
水平和消费方式的变化而变化;传播手段落后,多数老字号的商誉是靠口碑传播的,缺少主动传播意识和
现代传播手段等等。
可以分析制约老字号发展的瓶颈所在。如文化上的保守性,倚老卖老,进取性不足,不愿否定自己学
习他人。或技术上的局限性,师傅带徒弟,没有现代技术开发体系,有不少工艺技术已经过时。或经营上
的狭隘性,经营范围太窄,没有产业升级;经营半径太短,区域市场狭小,只有本土化,没有国际化。
可以谈老字号如何振兴。如进行产权改革,制度再造,为老字号注入发展活力;老字号自身要增强自
我造血功能,自己拯救自己,在文化上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实行全面创新,实现向现代品牌的成功转换;
要本着“尊古不泥古,创新不离宗”的精神,与时俱进,顺应时代要求;要有独特性、人文性、兼容性和
可执行性;要体现对人类的终极关怀,震撼人的内心深处,拉近品牌与人类情感的距离;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