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2020年高三下学期模拟模拟预测卷(一)语文试题
加入VIP免费下载

浙江2020年高三下学期模拟模拟预测卷(一)语文试题

ID:423453

大小:70.87 KB

页数:14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0 年浙江省高三下学期模拟模拟预测卷(一) 语文试题 命题人: 审核人: 本试卷共 8 页,24 小题,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 2B 铅 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语言文字应用(共 20 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据说在恺撒被刺杀的前夜,当时人们曾经注意到,有一颗硕大的流星陨(yǔn)落在西北方向,而西北 方向正是恺撒当时的府邸所在,于是当时有不少流言,认为恺撒即将遭到不测。 B.无论生活在省内或省外,中原作家都会把脚下这片熟悉的土地上的人民的生活当作创作源泉,从中 汲(jī)取写作灵感,再现中原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 C.试想,如果他们为一时之誉而急躁,那就不会有《离骚》《红楼梦》等光照千秋的扛(káng)鼎之作了。 古往今来,那些留得住的精品力作,哪一个不是远离浮躁、讴心沥血铸就的! D.改革创新电信普遍服务补偿(chánɡ)机制,支持农村偏远地区宽带建设,是补上公共产品和服务“短 板”、带动有效投资、促进城乡协同发展的重要举错。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3 题。 苏轼在文学上春风得意,但仕途多舛。[甲]王安石变法之时,他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和独立人格,站在保 守派司马光一边。他被贬到外地做官。数年后司马光派执政,按说苏轼可以鹞子翻身了。可他依然故我, 又不赞同全盘否定王安石。后来,司马光派失势,苏轼却被认定为司马光派,被一贬再贬,直贬到遥远的 海南岛。好在苏轼也只是被一贬再贬,而没有削职为民,更没有被杀。[乙]官小了,俸禄低了,但温饱还是 有保证的。 苏轼无论被贬到哪里,都留下了优秀的篇章。在山东密州,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被称为中秋节的绝唱。在黄州、在琼州,也都风流倜傥有遗篇,“门大要容千骑入,堂深不觉百男欢”的楹联 就说明了他的生活状态。[丙]在黄州的六、七年间,虽然也流露出“人生如梦”的低迷,但主旋律乐观向上, 倾注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他每到一处,都“入乡随俗”地享受当地的特产。苏轼,无论多么颠沛漂泊,都保持 着一种好心情,乐观、潇洒、豁达地生活着。 2.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失势 B.脍炙人口 C.风流倜傥 D.享受 3.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甲 B.乙             C.丙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 分) A.在立法上强调加重刑法,并不必然提升对违法犯罪行为的威慑效果,在特定条件下甚至还起着相反 的作用。 B.社会中的每一个公民是否能自觉维护公共道德,遵守文明规范,是社会维持长治久安和谐发展的内 在保障。 C.动物园的选址和建设要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国家相关法规出发,既要有利于动物生存,也要保证游 客安全。 D.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既能吸引海归人才回国创业,又能激发全社会创新潜能,还能支持本土人才勇 攀高峰。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 超过 15 个字。(3 分) 古代“书”和“信”是有区别的:“书”指信件;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汉乐府诗《孔雀东南飞》 中 “ 自 可 断 来 信 ” 中 的 “ 信 ” , 就 是 说 媒 的 使 者 。 书 信 在 长 期 写 作 的 过 程 中 ,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上下款的称呼怎么写,开头结尾的致敬祝颂之词怎么写,如何写抬头, 哪 里 有 空 格 等 。 上 款 写 受 书 人 , 下 款 写 作 书 人 , 为 明 清 以 来 常 见 的 格 式 ; 但 汉 魏 六 朝 的 书 札 ,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报任安书》的开头“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少卿足下”就是这样。 6.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2)题。(6 分) 甲:我特别想读些经典著作,但现实是时间太紧,只能利用学习间隙翻翻杂志,一次还只能看几篇, 一点儿都不过瘾。 乙:看看杂志也挺好的,不占用大块的时间,读一篇可以,读两篇也可以,想停就停,多方便啊!还 可以积累作文素材呢! 丙:我呢,更想读一些作文指导类的书籍,尤其是优秀作文选那种。花费时间不多,效果比看杂志要 好。(1)根据材料,概括高三学生课外阅读的两个特点。(每点不超过 4 个字)(2 分) __________  __________ (2)针对材料所反映的现象,写一段评论性文字。不超过 80 个字。(4 分) 答:                                                                                                                   二、现代文阅读(共 30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10 分) 材料一: 庙会的季节性特征,主要是指庙会的时间界限非常鲜明。庙会一般集中在春季,农历正、二、三月最 多,尤其是正月庙会最为繁密。这是由黄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气候特点所决定的,因为春耕季节在整个农 业生产发展中是非常重要的,我国北方农村的耕作以春天为始居多,庙会就自然成为耕作的准备。由于特 殊的社会历史因素使带有神秘色彩的庙会祭祀活动在春天繁盛,人们的愿望和担忧等心理因素,在庙会中 化为具体的形式。庙会在初一和十五前后为最多,最长的如淮阳人祖庙会,从农历二月初二到三月初三, 为期长达一个月。较短的只有一天,一般的庙会在三天左右。另外,庙会的日期还以著名历史人物、传说 人物的生日、忌日为高潮。一般来说,夏收、秋收季节没有庙会,即使有,也只是小型的一天就结束的“小 满会”之类的庙会。这种季节性体现出庙会与农耕联系的特点。 (摘编自高有鹏《狂欢季节——庙会中的信仰与生活》) 材料二: (资料来源于张萍《明清陕西庙会市场研究》) 【注】 以上统计为清末民初澄城县一年中 61 个村镇举办的 198 天的定期庙会统计。 材料三: 庙会中使用的各种服装、道具等象征物品反映的对“官方符号系统”的嘲弄,是庙会狂欢精神的一大表现。 这种借神灵之力以反传统的做法,在城隍庙会中体现得更为明显。在城隍出巡的队伍行列中,往往开始都 是銮驾仪仗、三班六房的书吏衙役,然后才是各种杂耍舞队。前面有铜锣开道,扮演者高举“回避”“肃静”大牌,还有旌旗伞盖,完全模仿现实中地方官员的排场。在福建的神道出巡活动中,如果省城隍路遇瘟部尚 书,城隍的神位要停在路边,尚书的神位则在路中央,代表城隍的香头要趋前三叩,表示接驾来迟,罪该 万死,请求恕罪。代表尚书的香头则挺胸凸肚,抚慰告诫一番。这种做法突破了传统的等级限制,人们扮 演着现实生活中距离极为遥远的角色;另一方面又体现出他们不能超越或反抗这种“官方符号系统”,而只是 在“应用”,并不是在摧毁。正如克劳克所说,这些东西“有时允许被用来对文化的既定秩序进行挑战,但通 常其结果则是维护这一既定秩序”。 (摘自赵世瑜《狂欢与日常:明清以来的庙会与民间社会》) 材料四: 来自原始宗教的庙会的狂欢精神在进入文明社会之后,经历了世俗化或从“娱神”到“娱人”的变化,在这 一变化中,庙会狂欢的调节器作用十分明显:远古社会宰牲以谢神,变成庙会游神期间的大吃大喝,满足 久违了的食欲需要;原始的歌舞仪式和群众狂欢,变成后代的各种集体娱乐形式,以满足压抑已久的声色 本能;伦理道德对男女、服饰、举止、交往的诸多限制,也在宗教信仰的借口下被冲破……可以说,在文 明社会的大背景下,理性活动,特别是被扭曲了的理性活动,需要非理性的活动加以调节,非理性的形式 中可以潜涵着一种理性的目的。如果辩证地看,中国传统社会中的“理性”约束其实很大程度上倒是非理性的, 甚至是非“人性”的,而表现形式上的非理性行为倒有很大的理性意义。 (来源同材料三) 7.下列对材料中有关“庙会狂欢”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庙会的狂欢精神就是指在庙会中使用象征物品对“官方符号系统”进行嘲弄。 B.城隍庙会的狂欢活动既应用了“官方符号系统”,又突破该系统的等级限制。 C.经历了世俗化后,庙会狂欢开始发挥调节器的作用,满足人们压抑已久的欲望。 D.庙会的狂欢精神经历了世俗化的转变,冲破文明社会的各种限制,足见其非理性。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庙会主要在初一和十五前后举办,期限长短不一,高潮通常发生在著名历史人物和传说人物的生日 或忌日。 B.清末民初澄城县 2 月至 4 月高频率地举办庙会,反映了农业社会人们一直以来的对于耕种的祈愿, 或者说担忧。 C.城隍出巡的队伍行列完全模仿现实中地方官员的排场,是庙会活动对现实“官方符号系统”讽刺的一 种表现。 D.人们在世俗化的庙会活动中大吃大喝、集体娱乐,借“娱神”的名义实现“娱人”的目的,使压抑已久 的理性诉求得以满足。 9.当今社会哪些活动具有庙会式狂欢精神?请举一例,并简要分析。(4 分) 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3 题。(20 分) 歧 途 艾 玛 ①“爸爸,你能写一只小灰兔的故事吗?它不是我们看到的小灰兔的样子,它像我这么高,有和我一样 的黑头发,像我一样会说话。” ②这是儿子五岁时候对他说的话。 ③很多年以后,他还记得那一刻的情景。儿子悄悄推开门,眨巴着一双大眼睛,安静地注视着专心写 作的父亲。 ④“好吧,”为了尽快打发走孩子,他应付着答道,“等我写完这本书,我就给你写一个小灰兔的故 事。” ⑤他是个作家,一直过着极其窘迫的生活。四十岁那年,时来运转,他的一本只印了两千册的小说突 然被某个电视剧导演看中了,他得到了一笔数目相当可观的钱。这笔钱在城市里花不了多少年,在乡下, 却可以让人们过上许多年衣食无忧的生活。于是,作家向他年轻的女友求婚,带她到了一个偏僻的小山村, 靠自己的双手让一座破败的小院焕然一新。到了晚上,作家就到书房写作,妻子在书房旁边的房间做针线, 偶尔,作家会把自己刚写的小说念给她听。 ⑥第二年春天,妻子诞下了一个白白胖胖的小男孩,孩子长得很漂亮,就是有点儿唇裂,但这只会让 他们更加爱他。在孩子六个月大的时候,夫妻俩带他到市里的大医院做了修复手术。这孩子近乎完美,从 会走路起,就开始帮妈妈干活了。而且,这孩子也像作家的妻子一样,对作家的写作怀有神圣的敬意,从 不无缘无故跑到他的书房打扰他。孩子稍大一点儿后,坐在妈妈的膝头听作家读小说,如果故事很悲惨, 他会把脸埋在妈妈的怀里哭泣。大部分的时候,听完小说的最后一句,他会安静地站起来,叹一口气后默 默走掉。 ⑦“爸爸,你能写一个小灰兔的故事吗?它像我这么高,有和我一样的黑头发,像我一样会说话。” ⑧孩子七岁的那年,又对他说了这番话。 ⑨“好吧。”他停止敲击键盘,微笑着对孩子说道,“等我把手上这本书写完,我就给你写一个小灰兔的 故事吧。” ⑩很快三十年过去了,他还是没有给孩子写那个小灰兔的故事。因为他一直有“手上这本书”要写。 ⑪三十年后,他停止了写作,坐在轮椅上度日,虽然时日无多,但拿来回忆往事却绰绰有余。他发现 自己比过去更能将往事看分明:孩子当年的修复手术很成功,但后来,还是进行了很长时间的说话练习。 那句“爸爸,你能写一只小灰兔的故事吗?”一定是儿子经过了许多的练习才郑重其事地走进他的书房来对他 说的。这孩子跟许多人一样,也有着冥冥中被安排好的一生……先是小学,上完小学后,接着是中学,孩 子开始住校了。周末回来,他在书房写他那总也写不完的书,孩子在自己的房间内写作业。作家竟然不记 得后来他到底有没有再将自己刚写的小说念给孩子和妻子听。再后来,孩子念完一所不好不坏的大学,留 在城市工作。十多年来,换过许多的工作,都不尽如人意。现在,年近四十的他,在一家工厂做着仓库管 理员的工作。每天按时上班、下班,一周休两天,月底领工钱。像其他人家的孩子一样,不管过得怎么样,每到年底,他都会回家来陪他们过春节。但每一年,回到他们身边的那个人,似乎都与那个站在他的书桌 边要求他写一个小灰兔的孩子不相干……那可是他唯一的孩子! ⑫作家下定决心,要写一个小灰兔的故事。离春节还有一个月,作家决定在儿子回到家里之前,把这 故事写完。 ⑬窗外白雪茫茫,一片寂寥,有什么东西能在冬天出得来?他从网上买了一大堆孩子看的书。他想, 他总能找到一个故事适合小灰兔。他读到了很多很多的故事,有的属于一只狐狸,有的属于一只大灰狼, 有的属于一只小蚂蚁……总之,各种各样的故事。起初作家读到一个有趣的故事时,他会控制不住地想, 不妨拿来一用。要知道,他是个作家,这样的事他并不陌生。有句谚语怎么说来着?如果纸会脸红,那么 世界上大部分的书都会是红色的。但这一次,作家却没法这样干了,因为他意识到小灰兔应该有小灰兔的 故事,他坐在电脑前,手指一碰到键盘,故事就从他的指尖流了出来。这是前所未有的事。写完后,作家 激动得流下了眼泪,原来写作是一件如此幸福的事情!作家也为自己感到遗憾,遗憾自己竟然到了人生的 暮年才发现这一点。 ⑭在作家写下的故事中,调皮的小灰兔很喜欢街市的热闹,化作一个书生,游荡在人间。尽管老灰兔 把人类的残酷都告诉了它,它还是怀着真爱与一个美丽的少女日夜厮守。结局不出老灰兔的意料,这只误 入歧途的小灰兔还是被那负心的女人抛弃了。 ⑮作家想到这是写给儿子的故事,马上又过春节了,得把结局弄得喜庆些。可是他很快发现自己竟然 无能为力,故事似乎知道自己要去哪里。 ⑯很快,春节到了。小山沟对面的农家燃放鞭炮的夜晚,在城里做仓库管理员的儿子回到了家。他依 然是个仓库管理员的样子,也还是跟从前一样沉默,只是背比先前佝偻了些,头上还多了几根白发。 ⑰作家赶紧把自己写好的故事打印好拿了出来。一家三口围坐在书房里温暖的炉火边后,作家开始把 小灰兔的故事读给妻子和儿子听。他的妻子早就对他的故事没有任何反应了,但他的儿子非常惊讶。起初, 他搓着双手,安静地听着,后来,他的嘴唇开始哆嗦,有了一些浅浅皱纹的脸涨得通红,简直比炉火的红 光还要红呢。故事读完后,作家的儿子把脸埋在作家不能动弹的腿上,抽泣起来。作家的儿子对作家说:“爸 爸,谢谢你……” (选自《小说月报》2015 年第一期,有删改) 10.简析加点词在文中的含义。(6 分) (1)大部分的时候,听完小说的最后一句,他会安静地站起来,叹一口气后默默走掉。 答:                                                                           (2)可是他很快发现自己竟然无能为力,故事似乎知道自己要去哪里。 答:                                                                           11.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4 分) 答:                                                                          12.第⑬段画横线部分详写作家创作小灰兔的故事的过程,有何作用?(4 分) 答:                                                                           13.请结合全文,探究题目“歧途”的多重意蕴。(6 分) 答:                                                                           三、古代诗文阅读(40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18 题。(20 分) 录鬼簿序 [元]钟嗣成 贤愚寿夭,死生祸福之理,固兼乎气数而言,圣贤未尝不论也。盖阴阳之诎伸,即人鬼之生死。人而 知夫生死之道,顺受其正,又岂有岩墙、桎梏之厄哉?虽然人之生斯世也但以已死者为鬼而不知未死者亦 鬼也酒罂饭囊或醉或梦块然泥土者则其人与已死之鬼何异此固未暇论也其或稍知义理,口发善言,而于学 问之道,甘于暴弃,临终之后,漠然无闻,则又不若块然之鬼为愈也。予尝见未死之鬼吊已死之鬼,未之 思也,特一间耳。独不知天地开辟,亘古及今,自有不死之鬼在。何则?圣贤之君臣,忠孝之士子,小善 大功,著在方册者,日月炳焕,山川流峙,及乎千万劫无穷已,是则虽鬼而不鬼者也。 余因暇日,缅怀古人,门第卑微,职位不振,高才博艺,俱有可录。岁月弥久,湮没无闻,遂传其本 末,吊以乐章;复以前乎此者,叙其姓名,述其所作,冀乎初学之士,刻意词章,使冰寒于水,青胜于蓝, 则有幸矣。名之曰“录鬼簿”。嗟乎!余亦鬼也。使已死未死之鬼,得以传远,余又何幸焉!若夫高尚之士, 性理之学,以为得罪于圣门者,吾党且噉蛤蜊[注],别与知味者道。 至顺元年,龙集庚午月建甲申二十二日辛未,古汴钟继先自序。 【注】 噉:吃。蛤蜊:蚌类,肉可食。据《南史·王融传》记,王融自恃盛名,有相遇而不识融者, 融愤而自诩太阳,光耀天下无人不知。其人听后答之以“不知许事,且食蛤蜊”。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盖阴阳之诎伸,即人鬼之生死   诎:通“屈”,收缩 B.则又不若块然之鬼为愈也 愈:越,更加 C.遂传其本末,吊以乐章 本末:事迹 D.冀乎初学之士,刻意词章 冀:希望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 分) A.{人而知夫生死之道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B.{则其人与已死之鬼何异 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 C.{余因暇日,缅怀古人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D.{吾党且噉蛤蜊 且勇者不必死节16.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钟嗣成将自己的著作命名为“录鬼簿”,是希望通过介绍“块然之鬼”“已死之鬼”及“不死之鬼”的作品, 以有益后学,促进戏曲创作的发展。 B.本文语言幽默风趣,辛辣犀利。既讽刺了醉生梦死之人浑浑噩噩的生活状态,又揭示了空口白话、 学问浅薄之士名随身灭、生而速朽的事实。 C.作者借鬼写人,热情讴歌了那些地位卑微却才能出众的剧作家们,表达了自己的生死观、审美观和 不以贫富贵贱、地位高下看人的人文思想。 D.序文结尾处巧用典故,用调侃的语气说明自己的观点可能会“得罪于圣门”,但将淡然以对,表明了 作者对自己重视戏曲文学的观点的自信。 17.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3 分) 虽 然 人 之 生 斯 世 也 但 以 已 死 者 为 鬼 而 不 知 未 死 者 亦 鬼 也 酒 罂 饭 囊 或 醉 或 梦 块 然 泥 土 者 则 其 人 与 已 死 之 鬼 何 异 此 固 未 暇 论 也 1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未之思也,特一间耳。(4 分) 译文:                                                                          (2)使已死未死之鬼,得以传远,余又何幸焉!(4 分) 译文: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9~20 题。(8 分) 相 见 欢[注] 李 煜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注】 此词作于公元 975 年,南唐灭亡,李煜被俘北上,囚禁在汴京(今河南开封)两年多。 19.“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一句,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2 分) 20.赏析“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两句。(6 分) 答: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21~22 题。(6 分) 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论语·先 进》)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述而》)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论语·子罕》) 21.第一则材料中“升堂”“入室”的意思分别是什么?(2 分) ①升堂:                                       ②入室:                                       22.根据第二、三则材料,谈谈你对孔子“学”的理解。(4 分) 答:                                                                                                                                                        (四)古诗文默写。(6 分) 2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 3 小题) (1)其声呜呜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可怪也欤!(韩愈《师说》) (3)蚓无爪牙之利,________________,上食埃土,________________,用心一也。(荀子《劝学》) (4)青山隔送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实甫《长亭送别》) (5)________________,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_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并 诗》) 四、作文(60 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重庆某小学举行“民俗文化代代传,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学校专门从乡下买回两头猪,请来村民 讲述年猪习俗;同时还有专业的传统杀猪匠,当场宰杀年猪后,由科学老师为学生讲解年猪的身体结构。 此事引发了广大网友的热议。对上述材料,你有何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2020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 语文·模拟预测卷(一) 答案解析: 一、语言文字应用(共 20 分) 1.A 解析:选 A。B.汲(jí)取;C.扛(gāng)鼎,“讴心沥血”应为“呕心沥血”;D.“举错”应为“举措”。 2.D 解析:选 D。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享受:生命在存活过程中,通过身体器 官、思想意识的作用,使生命自身产生愉悦、美好的一种体验与感觉,既可以指物质上也可以指精神上得 到满足,其后面多接泛指的内容,不跟具体事物,如享受生活;享用:使用某种东西而得到物质上或精神 上的满足。“特产”应该是被“享用”。故选 D 项。 3.C 解析:选 C。相邻或相近的两个数字连用表示概数,中间不用顿号。 4.A 解析:选 A。B.两面对一面,“是否能”谈到的是正反两面的情况,“是……的保障”讲的是正面的 情况,显然搭配不当。C.句式杂糅。“根据……出发”应当改为“根据……”或“从……出发”。D.语序不当,根 据逻辑关系应该由部分到整体,由内到外,应调整为“既能支持本土人才勇攀高峰,又能吸引海归人才回国 创业,还能激发全社会创新潜能”。 5.解析:段意:分析古代“书”和“信”的区别。①上句“‘书’指信件”,此处应解释“信”,根据后句“就是 说媒的使者”,应是“信指使者”;②后句“如上下款的称呼怎么写,开头结尾的致敬祝颂之词怎么写,如何 写抬头,哪里有空格等”举例说明本句,此处应是“逐渐形成了一套固定的格式”;③“但”与上句“上款写受书 人,下款写作书人,为明清以来常见的格式”构成转折,后句“《报任安书》的开头”举例说明本句,应是“却 先写作书人,后列受书人”。 答案:①信指使者 ②逐渐形成了一套固定的格式 ③却先写作书人,后列受书人 6.(1)碎片化 功利性 (2)(示例 1)碎片化和功利性使得学生阅读范围十分狭窄,缺乏深度思考,不利于文化知识的积累,也无 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进而影响整体学习能力的提升。 (示例 2)当下高三学生的课外阅读存在着明显的碎片化、应试化倾向,主要原因是学习时间紧和考试压 力大。要解决这个问题,单靠语文老师很难奏效,需要一系列配套的改革措施。 二、现代文阅读(共 30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10 分) 7.解析:选 B。A 项,以偏概全,材料三中说的是“庙会中使用的各种服装、道具等象征物品反映的对 ‘官方符号系统’的嘲弄,是庙会狂欢精神的一大表现”,强调的是“庙会狂欢精神的一大表现”。C 项,“经历 了世俗化后,庙会狂欢开始发挥调节器的作用”错误,材料四中说的是“经历了世俗化或从‘娱神’到‘娱人’的 变化,在这一变化中,庙会狂欢的调节器作用十分明显”,由此可知,经历的变化包括“世俗化”或“从‘娱神’ 到‘娱人’的变化”,同时文中说的是“调节器作用十分明显”,并非“开始”。D 项,“冲破文明社会的各种限制, 足见其非理性”错误,材料四中说的是“庙会狂欢的调节器作用十分明显”“非理性的形式中可以潜涵着一种理性的目的”,只是“调节”,并非“冲破”,并且庙会狂欢潜涵着理性的目的。故选 B。 8.解析:选 D。D 项,“借‘娱神’的名义实现‘娱人’的目的,使压抑已久的理性诉求得以满足”错误,从 材料四来看,文中说的是“从‘娱神’到‘娱人’的变化”“在文明社会的大背景下,理性活动,特别是被扭曲了的 理性活动,需要非理性的活动加以调节,非理性的形式中可以潜涵着一种理性的目的”,由此可知,“庙会活 动中大吃大喝、集体娱乐”只是非理性的活动,而其中潜涵着的是理性的目的,并非借助“娱神”的名义来实 现“娱人”的目的。故选 D。 9.①狂欢节、选秀节目、足球赛、“双十一”购物节等活动。 ②示例 1:“双十一”购物节,人们疯狂购物,甚至透支消费,颠覆了传统“精打细算过日子”的消费理念。 它又是调节器:较多的购物折扣,释放了平日被压抑的购物欲,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物质需求。 示例 2:当下,不少人热衷于“抖音”等短视频社交软件,这就具有狂欢精神:各种人、各种视频、各种 评价充斥其间,似乎充满了非理性的“狂欢”;背后却潜涵着追求个性、自由、平等的理性目的。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3 题。(20 分) 10.(1)作家的儿子为没有听到期望的小灰兔的故事而失望。 (2)作家发现自己不能像以前那样轻易地机械套作,只能尊重创作规律。 11.运用问句,语气恳切,充满期待。形象地描绘出自己想象中小灰兔的样子,充满童趣。 12.(1)从内容上看:①点明作家以往的写作多为模仿复制,缺乏原创;②表明作家改变的决心,写出 作家由真实写作而体验到的幸福感。(2)从结构上看:为下文做铺垫,作家的儿子听了小灰兔的故事后感动 得抽泣的结尾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13.①作家故事中的老灰兔认为小灰兔不顾自己的劝告走上了歧途,此歧途并非真正的歧途。②作家 在写作上的歧途,告诫写作者如果一味模仿、复制、抄袭,将终身平庸。③作家在处理亲子关系上的歧途, 告诫家长应多关注孩子成长中的心理需求,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三、古代诗文阅读(40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18 题。(20 分) 14.解析:选 B。愈:较好,出色。 15.解析:选 B。均为指示代词,这、那。A 项,连词,表假设,假如/连词,表转折,然而、却。C 项,介词,趁着/介词,通过。D 项,副词,暂且/连词,况且。 16.解析:选 A。“块然之鬼”错,文中无此说。 17.虽然/人之生斯世也/但以已死者为鬼/而不知未死者亦鬼也/酒罂饭囊/或醉或梦/块然泥土者/则其人 与已死之鬼何异/此固未暇论也 18.(1)(我)没有想到这两者之间,仅有一点点差别。 (2)能让已死和未死之鬼,得以长远地流传下去,我又是何等的荣幸啊! [参考译文]世人贤明愚钝、长寿短命以及生死祸福的缘由,本来是关联着命运一起说的,圣贤之人也未尝不如此。 阴阳二气的消长交替,就是表现为人鬼的生死变化。假如人能了解生死的基本规律,顺其自然地承受生死 的正常法则,又怎么会陷入处于高墙之内、身受镣铐拘囚的困厄之境呢?尽管如此,人活在当世,只知已 经死去的人是鬼,而不知没有死的某些人也是鬼呢。那些酒囊饭袋,醉生梦死,像泥石土块一样无知无觉, 那他们与死去的鬼又有什么差别?对这类人固然无空闲多加论议。至于另一类人,他们也多少知道些道理, 嘴里总说些所谓的道理,但是,对于做学问的路数,却甘心自暴自弃,死了以后,默默无闻,这类人,那 么并不比那无知无觉的糊涂鬼更好些。我曾见过未死的活鬼挽吊已亡的死鬼,(我)没有想到这两者之间,仅 有一点点差别。世人岂不知,开天辟地以来,自古及今,自有不死的鬼存在于天地之间。为什么这么说? 圣哲贤明的君臣,忠孝双全的儒生,他们的小小善行、大大功德,只要名标史册的,便像日月灿烂辉煌闪 耀于天、河流奔腾、大山耸峙于地那样,达到千秋万代无穷无尽地长存的地步,这就是虽做了鬼而不称其 为鬼的人吧。 现在我凭借空暇的时日,追想怀念一些古人,他们门第卑微,职位不高,但他们多才多艺,都有许多 足可录存的成就。只怕时间一久便湮没无闻,于是,就传写他们的生平,以曲文加以挽吊。再把先于此前 的戏剧家,也记述他们的姓名,录其作品,希望那些初学的人,多多留意他们的辞章,倘若得以如“冰寒于 水”“青胜于蓝”那样(后代超越前代)的话,那就十分荣幸了。拙著名为“录鬼簿”。唉,我也是一个人间之鬼啊。 能让已死和未死之鬼,得以长远地流传下去,我又是何等的荣幸啊!对于高尚之士和理性之学来说,我这 样做是一定会得罪于孔圣人门下的。(有什么办法呢?人各有所好,)我们还是大吃蛤蜊肉,另与知道个中滋 味的人津津乐道吧。 至顺元年,岁在甲申庚午,七月二十二日,汴梁钟嗣成(字继先)自序。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9~20 题。(8 分) 19.满腹忧愁和悲愤 20.解析:从“花谢了”可看出此时是一片残春景象,“太匆匆”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伤感。 答案:写出林花凋谢后的残春景象;“太匆匆”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易逝的伤感。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21~22 题。(6 分) 21.①比喻学问已有所成就。②比喻学问、技艺已得其奥妙。 22.①“学”的内容,不仅指政治道德,也指技能实践。②“学”的态度,要保持精进之心,循序渐进, 坚持不懈,自觉自愿,不要自我满足,否则将前功尽弃。③“学”的目的,在“道”和“艺”中,偏重对“道”的追 求,强调自我道德完善。 (四)古诗文默写。(6 分) 2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 3 小题) 23.(1)如怨如慕 如泣如诉 (2)君子不齿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3)筋骨之强 下饮黄泉 (4)疏林不做美 淡烟暮霭相遮蔽 (5)闲云潭影日悠悠 槛外长江空自流 四、作文(60 分)24.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要求写作文: 24.[写作指导] 从所给材料来看,这是一篇时事类材料作文;从具体要求来看,这是一篇任务驱动型 材料作文。在立意上,可以从赞成、反对和不太赞同三个角度展开。从赞成的角度看:现在传统民俗文化 正在渐渐地消失,该小学的教育活动在保护并弘扬民俗文化的同时普及了自然知识,值得肯定。据此可立 意为“要引导人们树立传统民俗文化的保护意识”“民俗文化教育和自然知识普及教育的融合”等。从反对的角 度看:弘扬民俗文化的教育初衷是好的,但教育形式不对,让小学生观看暴力血腥的“杀年猪”,对小学生成 长不利。据此可立意为“保护传统民俗文化要采取合理的形式”“直观的教育方式不应宣扬暴力、血腥”等。从 不太赞同的角度看:学校的教育方式虽然不太妥当,但小学生如果连杀猪场面都不能看,他们以后很可能 难以面对复杂的现实社会。据此可立意为“合理的人生教育是什么”“如何给学生以良好的生活教育”等。注意, 要求是“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要就事论事,缘事析理,切勿写成一般的话题作文。 [例文] 看“杀年猪”的教育方式有何不可 某小学举行现场观看“杀年猪”的民俗活动及自然生理知识普及活动,虽然引发了不小的争论,但我认为, 其背后的重要导向作用和积极意义不容忽视。因此,我要问,这种教育方式有何不可? “杀年猪”民俗教育活动旨在重新审视民俗文化。“杀年猪”本是汉族和少数民族的传统年俗。民谣“小孩 小孩你别哭,进了腊月就杀猪”“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月就是年”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盼望杀年猪吃 肉的快乐心情。过去,孩子们眼巴巴地盼着过年,能饱餐一顿猪肉,分享大人们一年好收成的喜悦。如今, 杀猪习俗被规模化养殖与宰杀流水线替代,学生们每天吃着猪肉,却不懂猪肉是怎么来的,更不明白先辈 们“杀年猪”的文化意义。因此,这场看“杀年猪”活动,对于重拾别有风味的童趣,传承散发泥土芳香的民俗 文化,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再者,这场活动除了让小学生看懂杀年猪中的民俗文化外,还能借“杀猪”说人生,让学生从中得到更多 的教益。熟悉了年猪的身体结构后,老师可向学生讲述“庖丁解牛”的故事,让孩子们懂得世上事物纷繁复杂, 只要反复实践,掌握了它的规律,就能做到“目无全猪”“游刃有余”“得心应手”“迎刃而解”。也可穿插讲述“曾 子杀猪”的故事,教育孩子们诚信是多么可贵的品质,做人要一诺千金,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言必信,行 必果。因此,这场活动不仅仅是民俗文化教育和科学生理教育,还是人生哲理教育和价值观教育。 除此之外,还可以给学生传授“生活即教育”的观念和生态文明观念。此类“宰杀”方式在生活中很常见, 充满了实践性和直观性,践行了“生活即教育”的观念,可以激发学生的现实生活意识。虽然这样的教育方式 看起来有点残酷,但对学生能直面生活,懂得生活将非常有益。不过,这种宰杀方式的残忍与血腥,也是 不争的事实,可借此讲述电击杀猪法的好处,让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的人文气息,即宰杀动物时,可以 减少动物在死亡过程中的痛苦,给动物以人道主义关怀;让学生知道我们尊重动物的生命,也就是尊重人 类自己的生命,这是生态文明的要义。 因此,我们不能仅看到这种教育方式表面的血腥与学生的接受能力的不匹配,而应重点关注其背后的 重要导向作用和积极意义:它带给我们对传统民俗文化和传统学校教育更多的思考和启迪。从这点上说, 是值得我们称道和点赞的。 [点评] 本文中心明确,思路清晰,见解深刻,说理深入透彻。作为一篇时评文章,开头能在概述材料的基 础上,明确提出自己的观点,可谓开门见山。主体部分能由浅入深地分析、挖掘观看“杀年猪”活动的民俗意 义、教育意义和观念引导,足见作者的思维深度;三个原因层层深入,使得文章结构清晰而严谨,足见作 者思路的清晰性;在分析说理的过程中,能够从民俗、教育和社会发展、文明进步等不同角度加以展开说理,足见作者的论证水平,使文章更具时效性,更符合时评文的特征。结论部分在总结上文的基础上,再 次点明事件和中心,使得文章开阖有度,首尾照应。文章整体上就事论事,缘事析理,符合时评文的文体 要求,值得学习借鉴。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