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 2020 年 7 月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
化学仿真模拟卷 07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Li 7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Al 27Si 28 S 32 Cl 35.5
K 39 Ca 40 Mn 55 Fe 56 Cu 64 I 127 Ba 137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 下列属于不能直接与水反应的酸性氧化物的是
A. SiO2 B. CO2 C. CaO D. H2SO4
答案:A
解析:酸性氧化物指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A(二氧化硅)和 B(CO2)均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生成硅酸钠、碳酸钠和水,是酸性氧化物,但是 B(CO2)还能溶于水生成碳酸,而 A(二氧化硅)不能溶
于水,故 A 正确; C.氧化钙和碱不反应,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是碱性氧化物,故错误;D.是属于酸。
2.配制 250mL 1.0mol/L 的氯化钠溶液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A 为圆底烧瓶;B 为容量瓶;C 为漏斗;D 为分液漏斗,配制 250mL 1.0mol/L 的氯化钠溶液需
要用到的仪器是容量瓶,其余都不需要。故选 B。
3. 下列物质属于有机物的电解质的是
A. 蔗糖 B. NH3 C. CH3COOH D. HCl
答案:C
解析: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通常包括酸碱盐和氧化物水等物质。A.蔗
糖是非电解质,故错误;B.氨气是非电解质,故错误;C.醋酸是电解质,故正确;D.铁是 HCl 属于无机物
的电解质。故选 C。
4. 下列化石燃料的炼制和加工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石油的分馏 B. 石油的裂解 C. 煤的液化 D. 煤的干馏
答案:A
解析:A、石油分馏的过程中是利用了石油中各成分沸点的不同,分离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
理变化,选项 A 正确;B、石油的裂解得到低分子量的烷烃和烯烃,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 B
错误;C、煤的液化需要高温,肯定会发生裂化等复杂的化学变化,选项 C 错误;D、煤的干馏是指煤在隔
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生成煤焦油、焦炭、焦炉煤气等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选项 D 错误。答案选 A。5.下列物质的类别与所含官能团都正确的是( )
A. 酚 —OH B. 羧酸 —COOH
C. 醛 —CHO D.CH3—O—CH3 酮
答案:B
解析: —OH 未直接与苯环相连, 属于醇,A 项错误; 属于羧酸,官
能团为—COOH,B 项正确; 属于酯,官能团为酯基( ),C 项错误;
CH3—O—CH3 属于醚,官能团为 ,D 项错误。
6. 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 -CHO 的电子式:
B. 聚丙烯的结构简式:
C. 1-丁烯的键线式:
D. 丙烷分子的比例模型为:
答案:C
解析:A.—CHO 的电子式未将氧原子的未成键电子表示出来,故 A 错误;B.甲基是支链,不能表
示在主链中,故 B 错误;C.1—丁烯的键线式: ,故 C 正确;D. 是丙烷分子的球棍模
型,不是其比例模型,故 D 错误。故选 C。
7.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C-12 原子是指质子数和中子数都是 6 的核素
B. 35Cl 与 37Cl 互为同位素,两者核外电子排布相同
C. N3 与 N2 互为同素异形体
D. CH3OH 与 CHOCH3 互为同系物
答案:C
解析:A. 原子中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C−12 原子是指质子数和中子数都是 6 的碳原子,A 正确;
B. 35Cl 与 37Cl 互为同位素,二者的核外电子数相同,所以核外电子排布相同,B 正确;C. 同素异形体是同一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N3 与 N2 互为同素异形体, C 错误;D. CH3OH 属于醇类,H3COCH3 属于醚类,
二者官能团不同,不是同系物, D 正确。答案选 C.
8.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常温下浓硫酸可贮存在铁罐中 B. 钠单质可应用于电光源领域
C. 碳酸钠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 D. CO2 可用于制备全降解塑料
答案:C
解析:A.常温下铁在浓硫酸中钝化,所以常温下浓硫酸可以贮存在铁罐中,故正确;B.钠的焰色反应为
黄色,透雾能力强,可以做高压钠灯,故正确;C.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为碳酸氢钠,故错误;D.二氧化碳制备
全降解塑料,减少污染,故正确。故选 C。
9.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这类物质通常称为碱性氧化物
B. 在人类研究物质的微观结构的过程中,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三种不同层次的
观测仪器先后得到了使用
C. 汤姆生发现原子中存在电子,从而提出了“葡萄干面包式”原子结构模型
D. 元素周期律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随元素核电荷数的递增呈现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答案:A
解析:A、碱性氧化物是只能与酸反应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物质不一定
是碱性氧化物,如氧化铝,是两性氧化物,故 A 错误;B.光学显微镜距离直接观察原子和分子实在太遥远
了,而电子显微镜虽然比光学显微镜前进了一大步,但是距离直接观察原子和分子还有一段距离。20 世纪 80
年代初发展起来的扫描隧道显微镜是使人们能够直接观察和研究物质微观结构的新型显微镜,故 B 正确;
C、汤姆生发现电子后,最早提出了葡萄干蛋糕模型,现在科学家普遍认为电子云模型能更好地解释我们观
察到的有关电子的现象,故 C 正确;D.元素周期律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随着元素核电荷数的递增发生
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故 D 正确;故选 A。
1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一定条件下,苯能与液溴反应得到溴苯,反应类型为加成反应
B. 正丁烷与异丁烷的一氯取代物都只有两种,它们的沸点都相同
C. 乙炔在空气中不易完全燃绕,燃烧时冒浓烟
D. 乙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容液褪色,说明乙烯有漂白性
答案:A
解析:A. 苯和溴反应为取代反应,故错误;C. 乙炔的含碳量高,所以燃烧时冒黑烟,故正确;B.正丁
烷和异丁烷结构不同,沸点不同,故错误;D.乙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说明乙烯具有还原性,故
错误。故选 A。
1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PH 试纸在检测气体时必须先湿润B. 容量瓶用蒸馏水洗涤后须烘干才能使用
C. 用苯萃取溴水中的溴时,溴的苯溶液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
D. 蒸馏完毕后,先停止通冷凝水,再停止加热
答案:A
解析:A、气体只有溶于水才能显示酸碱性,比如氨气需要先与水反应生成一水合氨,一水合氨再电离
出氢氧根离子,氯化氢也只有溶于水才能发生电离,故 PH 试纸必须先湿润,A 正确;B、容量瓶中有水对
实验没有影响,故 B 错误;C、苯的密度比水小,在上层,应该从分液漏斗的上口放出,故 C 错误;D、蒸
馏完毕后,应先停止加热,待烧瓶中溶液冷却后,再停止通冷凝水,因为在停止加热之后体系内温度依然
很高,还会有少量蒸气溢出,如果停止了通水,那么蒸气可能引起冷凝管炸裂,故 D 错误。故选 A。
1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SO2 是引起酸雨的主耍原因之一 B. 高压钠灯常用于道路的照明
C. 工业上用饱和石灰水制备漂白粉 D. 金属镁常用来制造信号弹和焰火
答案:C
解析:A. SO2 是引起酸雨的主耍原因之一,A 正确;B. 高压钠灯透雾能力强,常用于道路的照明,B
正确;C. 工业上用石灰乳制备漂白粉,C 错误;D. 金属镁燃烧发光,常用来制造信号弹和焰火,D 正确,
答案选 C。
13. 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氨水中通入少量 SO2: SO2+NH3·H2O= NH4++HSO3-
B. 钠和水反应:Na+H2O==Na++OH-+H2↑
C. 碳酸钙与稀硝酸反应:CaCO3+2H+=Ca2++H2O+CO2↑
D. FeI2 溶液中通入过量 Cl2: 2Fe2++2I-+ 2Cl2== 2Fe3++I2+ 4Cl-
答案:C
解析:A、氨水中通入少量 SO2,应该生成亚硫酸铵,故 A 错误;B、原子不守恒,故 B 错误;D、
FeI2 溶液中通入过量 Cl2,那么 Fe2+和 I-都反应完全,则方程式中 Fe2+和 I-应该是 1:2,故 D 错误。故选 C。
14. 有机化学在日常生活应用广泛,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相同条件下,正丁烷、新戊烷、异戊烷的沸点依次增大
B. 苯与甲苯互为同系物,均能使 KMnO4 酸性溶液褪色
C. 甲苯和 Cl2 光照下的反应与乙醇和乙酸的反应属于同一类型的反应
D. 有芳香气味的 C9H18O2 在酸性条件下加热可水解产生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两种有机物,则符合此条
件的 C9H18O2 的结构有 16 种
答案:B
解析:(1)有机物分子中含碳原子数越多,沸点越高,同分异构体中支链越多,沸点越低,所以相同
条件下,正丁烷、新戊烷、异戊烷的沸点依次增大,正确;B、苯不能使高锰酸钾褪色,甲苯中,由于苯环
对甲基的影响,使甲基变得活泼,能被高锰酸钾氧化,使高锰酸钾褪色,错误;C、甲苯和 Cl2 光照下发生取代反应,乙醇和乙酸的发生酯化反应,酯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都是取代反应,正确;D、根据题干芳香
气味的 C9H18O2 在酸性条件下加热可水解产生相对分子质量相同醇和酸,因此酸比醇少一个 C 原子,说明
水解后得到的羧酸含有 4 个 C 原子,而得到的醇含有 5 个 C 原子.
含有 4 个 C 原子的羧酸有 2 种同分异构体:CH3CH2CH2COOH,CH3CH(CH3)COOH.
含有 5 个 C 原子的醇的有 8 种同分异构体:CH3CH2CH2CH2CH2OH,CH 3CH2CH2CH(OH)CH 3,
CH3CH2CH(OH)CH2CH3,CH3CH2CH(CH3)CH2OH,CH3CH2C(OH)(CH3)CH3,CH3CH(OH)CH
(CH3)CH3,CH2(OH)CH2CH(CH3)CH3,CH3C(CH3)2CH2OH,所以有机物甲的同分异构体数目有
2×8=16,正确。
15.聚维酮碘的水溶液是一种常见的碘伏类缓释消毒剂,聚维酮通过氢键与 HI3 形成聚维酮碘,其结构
表示如下:
(图中虚线表示氢键)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聚维酮的单体是
B.聚维酮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水解反应
C.聚维酮碘是一种水溶性物质
D. 聚维酮分子由(m+n)个单体聚合而成
答案: D
解析: A 项,根据结构分析,可得聚维酮的单体是 ;B 项,聚维酮含有肽键,在一定条件下能
发生水解反应;C 项,聚维酮碘存在氢键,能够溶于水;D 项,聚维酮分子左侧包括 2m 个链节,故其由(2m
+n)个单体聚合而成。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F、HCl、HBr、HI 的热稳定性依次减弱,沸点却依次升高
B.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一定含离子键;金属与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C.NCl3 分子中所有的原子均为 8 电子稳定结构
D.NaHSO4 晶体中阴、阳离子的个数比是 1∶2 且熔化时破坏的是离子键和共价键
答案:C
解析:A 项,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则 HF、HCl、HBr、HI 的热稳定性依次减弱;而相
对分子质量大的沸点高,但 HF 分子之间含氢键,则沸点为 HF、HI、HBr、HCl 依次减弱,错误;B 项,熔
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一定含离子键,属于离子化合物,而金属与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可能为共价化合物,如氯化铝,错误;C 项,NCl3 分子中 N 元素的族序数+成键数=8,则分子中所有的原子均为 8 电
子稳定结构,正确;D 项,NaHSO4 晶体中及熔化状态下电离,均存在钠离子和硫酸氢根离子,阴、阳离子
个数比为 1∶1,熔化只破坏离子键,错误。
17.醋酸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 CH3COOH H++CH3COO-,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表示向 CH3COOH 溶液中逐步加入 CH3COONa 固体后,溶液 pH 的变化
B.图乙表示向 CH3COOH 溶液中加水时溶液的导电性变化,则 CH3COOH 溶液的 pH:a>b
C.醋酸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关系满足:c(H+)=c(OH-)+c(CH3COO-)
D.向 0.10mol·L-1 的 CH3COOH 溶液中加水稀释,溶液中 c(OH-)减小
答案:C
解析:向 CH3COOH 溶液中逐步加入 CH3COONa 固体,c(CH3COO-)增大,抑制醋酸的电离,溶液的 pH
增大,A 项错误;溶液的导电性与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的浓度和离子所带的电荷量有关,若醋酸溶液的
导电性越强,则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越大,pH 越小,故 CH3COOH 溶液的 pH:a<b,B 项错误;根据电荷
守恒,可得醋酸溶液中 c(H+)=c(OH-)+c(CH3COO-),C 项正确;加水稀释醋酸溶液,醋酸的电离程度增
大,但 c(H+)减小,而稀释时温度不变,Kw 不变,根据 Kw=c(H+)·c(OH-),则 c(OH-)增大,D 项错误。
18.某学习小组的同学查阅相关资料知氧化性:Cr2O2-7 >Fe3+,设计了盐桥式的原电池,如图所示。
盐桥中装有琼脂与饱和 K2SO4 溶液。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甲烧杯的溶液中发生氧化反应
B.乙烧杯中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2Cr3++7H2O-6e-===Cr2O2-7 +14H+
C.外电路的电流方向为从 a 到 b
D.电池工作时,盐桥中的 SO 2-4 移向乙烧杯
答案:A
解析: A 项,甲烧杯中发生的反应为 Fe2+-e-===Fe3+,为氧化反应,正确;B 项,乙烧杯中发生还
原反应,得到电子,错误;C 项,a 极为负极,b 极为正极,外电路的电流由 b→a,错误;D 项,SO 2-4 向
负极移动,即移向甲烧杯,错误。
19.为了得到比较纯净的物质,下列使用的方法恰当的是( )
A.向 Na2CO3 饱和溶液中,通入过量的 CO2 后,在加压、加热的条件下,蒸发得 NaHCO3 晶体
B.加热蒸发 AlCl3 饱和溶液得纯净的 AlCl3 晶体C.向 FeBr2 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氯水,加热蒸发得 FeCl3 晶体
D.向 FeCl3 溶液里加入足量的 NaOH 溶液,经过滤、洗涤沉淀,再充分灼烧得 Fe2O3
答案:D
解析:A 不正确,因为 NaHCO3 加热要分解;B、C 项也不正确,因为 AlCl3 与 FeCl3 在加热蒸发的情
况下水解生成的 HCl 易挥发,水解趋于完全,分别发生下列反应:Al3++3H2OAl(OH)3+3H+,2Al(OH)3
=====
△
Al2O3+3H2O,Fe3++3H2OFe(OH)3+3H+,2Fe(OH)3 =====
△
Fe2O3+3H2O。
20.设 N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L0.2mol·L-1 亚硫酸钠溶液中 H2SO3、HSO-3 、SO 2-3 的总数为 0.2NA
B.标准状况下,等物质的量的 C2H4 和 CH4 所含的氢原子数均为 4NA
C.向含 1molFeI2 的溶液中通入等物质的量的 Cl2,转移的电子数为 NA
D.100g9.8%的硫酸与磷酸的混合溶液中含氧原子数为 0.4NA
答案:A
解析: 根据物料守恒,1L0.2mol·L - 1 亚硫酸钠溶液中 H2SO3 、HSO -3 、SO 2-3 的总物质的量为
1L×0.2mol·L-1=0.2mol,其含硫微粒总数为 0.2NA,故 A 正确;标准状况下,等物质的量的 C2H4 和 CH4 所
含的氢原子数相等,因两者的物质的量不一定是 1mol,则不一定均为 4NA,故 B 错误;向含 1molFeI2 的溶
液中通入等物质的量的 Cl2,1molCl2 全部被还原为 Cl-,则转移的电子数为 2NA,故 C 错误;100g9.8%的硫
酸与磷酸的混合溶液中含有硫酸和磷酸的总质量为 9.8g,物质的量总和为 0.1mol,酸中含有氧原子数为
0.4NA,但水中也有氧原子,则总氧原子数大于 0.4NA,故 D 错误。
21.向某密闭容器中充入 1molX 与 2molY 发生反应:X(g)+2Y(g)aZ(g) ΔH<0,达到平衡后,改
变某一条件(温度或容器体积),X 的平衡转化率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2 B.A 点的反应速率:v 正(X)=1
3v 逆(Z)
C.T2>T1 D.用 Y 表示 A、B 两点的反应速率:v(A)>v(B)
答案:B
解析:改变压强,X 的平衡转化率不变,说明反应前后气体化学计量数之和相等,所以 a=3,此反应
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X 的平衡转化率减小,故 T1>T2,所以 v(B)>v(A)。
22.根据能量变化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状态 1 是液态,则状态 3 一定是气态
B.状态 3 是液态,则状态 4 一定是气态
C.A(状态 2)+B(g)===C(状态 3)+D(g)ΔH=(d-a)kJ·mol-1
D.断裂 1molC(状态 3)和 1molD(g)中的化学键需要吸收的能量为(e-d)kJ
答案:C
解析:A(状态 1)+B(g)的总能量低于 C(状态 3)+D(g)的总能量,为吸热反应,若状态 1 为液态,状态 3
可能为气态,也可能为液态,故 A 错误;C(状态 3)+D(g)的总能量高于 C(状态 4)+D(g)的总能量,若状态 3
为液态,则状态 4 为液态或固态,故 B 错误;A(状态 2)+B(g)===C(状态 3)+D(g),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
成物的总能量,为吸热反应,则吸收的能量为(d-a)kJ,故 C 正确;未标明 C 的状态,C 不一定为气态,则
吸收的总能量不全是断键消耗的,还可能包含其他状态转化为气态所吸收的能量,故 D 错误。
23.25 ℃时,向一定浓度的 Na2X 溶液中滴入盐酸,溶液的 pH 与离子浓度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已知:H2X 是二元弱酸,Y 表示 c(X2-)
c(HX-)或c(HX-)
c(H2X) ,pY=-lgY。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曲线 n 表示 pH 与 p c(HX-)
c(H2X) 的变化关系
B.Ka2(H2X)=1.0×10-10.3
C.NaHX 溶液中 c(H+)>c(OH-)
D.当溶液呈中性时,c(Na+)=c(HX-)+2c(X2-)+c(Cl-)
答案:C
解析:H2X 为二元弱酸,以第一步电离为主,则 Ka1(H2X)>Ka2(H2X),则 pH 相同时 c(X2-)
c(HX-)<c(HX-)
c(H2X) ,
pY=-lgY,则 p c(X2-)
c(HX-)>pc(HX-)
c(H2X) ,则 m、n 分别表示 pH 与 pc(X2-)
c(HX-)、p c(HX-)
c(H2X) 的变化关系。则根据分析
可知,n 表示 pH 与 pc(HX-)
c(H2X) 的变化关系,故 A 不符合题意;M 点 pH=9.3,c(H+)=10-9.3mol·L-1,pc(X2-)
c(HX-)=-lg c(X2-)
c(HX-)=1,则 c(X2-)
c(HX-)=0.1,所以 Ka2(H2X)= c(X2-)
c(HX-)×c(H+)=10-9.3×0.1=1.0×10-10.3,故 B 不符合
题意;根据 B 可知 HX-的电离平衡常数为 1.0×10-10.3;曲线 n 表示 pH 与 p c(HX-)
c(H2X) 的变化关系,N 点 pH=
7.4,pc(HX-)
c(H2X) =-lgc(HX-)
c(H2X) =-1,c(HX-)
c(H2X) =10,所以 HX-的水解平衡常数 Kh=c(H2X)·c(OH-)
c(HX-) = 1
10×10-14
10-7.4=
1.0×10-7.6>1.0×10-10.3,说明 HX-的水解程度大于其电离程度,则 NaHX 溶液呈碱性,c(H+)<c(OH-),
故 C 符合题意;当溶液呈中性时,c(H+)=c(OH-),根据电荷守恒可知:c(Na+)=c(HX-)+2c(X2-)+c(Cl-),
故 D 不符合题意。
24.粗制的 CuSO4·5H2O 晶体中含有 Fe2+。提纯时,为了除去 Fe2+,常加入少量 H2O2,然后再加入少
量碱至溶液 pH=4,即可以除去 Fe3+而不损失硫酸铜。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溶解 CuSO4·5H2O 晶体时要加入少量稀 H2SO4
B.加入 H2O2 除去 Fe2+的离子方程式为 2Fe2++H2O2+4OH-===2Fe(OH)3↓
C.由于 CuSO4 的催化作用,会使部分 H2O2 分解而损失
D.调溶液 pH=4 的依据是当 pH=4 时 Fe3+沉淀完全,而 Cu2+还未开始沉淀
答案:B
解析:CuSO4·5H2O 晶体溶解后 Cu2+会发生水解生成 Cu(OH)2 和 H2SO4,所以溶解时加入少量的稀硫
酸可抑制 Cu2+的水解,A 正确;因为氧化 Fe2+时,溶液为强酸性,在强酸性条件下,不可能大量存在 OH
-,B 错误;Cu2+对过氧化氢的分解具有催化作用,所以使部分过氧化氢损失,C 正确;因为该操作的目的
是除去 Fe3+且硫酸铜不损失,所以调节溶液的 pH=4,应是 Fe3+完全沉淀而 Cu2+还未开始沉淀,D 正确。
25.在 N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0.5 mol/L 的某澄清溶液中,还可能含有如下离子:K+、Mg2+、Ba2+、NO
-3 、CO2-3 、SO2-4 ,取 100 mL 该溶液进行如下实验(气体体积在标准状况下测定):
Ⅰ.向该溶液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在标准状况下放出 0.56 L 气体(不考虑气体溶解)
Ⅱ.向Ⅰ中所得的滤液中滴加足量 BaCl2 溶被产生白色沉淀 23.3 g;除 Na+以外,溶液中离子判断正确的
是( )
A.只存在的离子是 CO2-3 、SO2-4
B.一定存在的离子是 CO2-3 、SO2-4 、K+,其中 K+浓度≥2 mol/L
C.一定存在的离子是 CO2-3 、SO2-4 、NO-3 ,其中 NO -3 浓度为 0.2 mol/L
D.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是 Mg2+、Ba2+,不能确定是否含有 K+、NO-3
答案:B
解析:100 mL N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0.5 mol/L 的溶液中 Na+的物质的量是 0.05 mol;向该溶液中加入
足量稀盐酸,在标准状况下放出 0.56 L 气体,说明含有 CO2-3 ,且物质的量是 0.025 mol,进一步推出不可
能有 Mg2+、Ba2+;向Ⅰ中所得的滤液中滴加足量 BaCl2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23.3 g,说明含有 SO2-4 ,且物质
的量是 0.1 mol,根据电荷守恒,溶液中一定有 K+,可能有 NO-3 ,若不含 NO-3 ,则 K+的物质的量是 0.2
mol,若含有 NO-3 ,则 K+的物质的量大于 0.2 mol,所以 K+浓度≥2 mol/L,故 B 正确。非选择题部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50 分)
26. (4 分)M、W、X、Y、Z 为中学常见的单质或化合物,其相互转化关系如图甲所示:
(1)若 M 为短周期金属单质,W、X 均为含 M 元素的盐,且 W 溶液的 pH<7。请指出 Y 物质的类别:
________;并写出 W 溶液 pH>7 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 M 是淡黄色化合物,常温下 Y 是无色气体;X 中含有的阴、阳离子均为 10 电子粒子,则 X 中
所含化学键的类型是______________;将一定量的气体 Y 通入 2LX 的溶液中,向所得溶液中边逐滴加入稀
盐酸,边振荡至过量,产生的气体与盐酸物质的量的关系如图乙(忽略气体的溶解和氯化氢的挥发)。a 点溶
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碱(强碱) AlO-2 +2H2OAl(OH)3+OH-
(2)共价键、离子键 c(Na+)>c(Cl-)>c(HCO-3 )>c(OH-)>c(H+)>c(CO2-3 )
解析:(1)据题意可知 M 元素可形成酸根离子,则 M 应为 Al,则 W 为 AlO-2 ,X 为 Al3+,故 Y 为碱;
则 W 溶液 pH>7,是因为 AlO -2 发生水解,其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为 AlO-2 +2H2OAl(OH)3+OH-;反应③
的离子方程式为 Al3++4OH-===AlO-2 +2H2O。(2)M 是淡黄色化合物,常见的淡黄色固体化合物是 Na2O2
和溴化银,常温下 Y 是无色气体,M 能和 Y 反应,所以 M 是 Na2O2,Y 是二氧化碳,Na2O2 和二氧化碳反
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W 和 Z 反应生成 X,X 中含有的阴、阳离子均为 10 电子粒子,X 能和二氧化碳反应
生成 W,所以 W 是碳酸钠,X 是 NaOH,Z 是强碱[如 Ca(OH)2、Ba(OH)2]。故 X 中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
分析图乙,n(HCl)为 3~5mol 时的反应为 HCO-3 +H+===CO2↑+H2O,此时消耗盐酸 2mol,O~3mol 时肯
定发生反应 CO2-3 +H+===HCO-3 ,该反应应消耗 2molHCl,而此时消耗 3molHCl,则肯定含有 NaOH,反
应至 a 点溶液为 NaHCO3,溶液呈碱性,离子浓度大小:c(Na+)>c(Cl-)>c(HCO-3 )>c(OH-)>c(H+)>c(CO2-3 )。
(3)(2)中 Y 为 CO2,通入 Ba(OH)2 中生成 BaCO3 沉淀,将该沉淀放入 BaCl2 溶液中,由于温度不变,故 BaCO3
的 Ksp 不变,组成 BaCO3 的阴离子浓度为 c(CO2-3 )=8.1 × 10-9
0.1 mol·L-1=8.1×10-8mol·L-1。
27.(4 分)有一包铁粉和铜粉混合均匀的粉末样品,为确定其组成,某同学将不同质量的该样品分别
与 40 mL 1 mol·L-1 的 FeCl3 溶液反应,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忽略反应前后溶液体积的微小变化)。
实验序号 ① ② ③ ④
m(粉末样品)/g 0.90 1.80 3.60 7.20
m(反应后剩余固体)/g 0 0.64 2.48 6.08
计算:
(1)样品中铁和铜的物质的量之比 n(Fe)∶n(Cu)=______________。
(2)实验②的滤液中 c(Fe2+)=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1 (2). 1.375 mol·L-1
解析:(1)铁的还原性强于铜,所以 Fe3+先和铁发生反应:Fe+2Fe3+===3Fe2+,反应后 Fe3+有剩余,再与铜发生反应:Cu+2Fe3+===2Fe2++Cu2+,所以剩余的固体是铜或铁和铜,从第②组数据,可以得出
FeCl3 溶液全部参与反应,40 mL 1 mol·L-1FeCl3 溶液能溶解金属质量 1.80 g-0.64 g=1.16 g,大于第①组溶
解的金属质量,故第①组金属完全反应、FeCl3 有剩余;第②组实验中 FeCl3 溶液全部参与反应,其物质的
量=0.04 L×1 mol·L-1=0.04 mol,假设只发生 Fe+2Fe3+===3Fe2+,参加反应 Fe 的物质的量为 0.02 mol,
则溶解的 Fe 的质量为 0.02 mol×56 g·mol-1=1.12 g<1.16 g,所以同时也有一部分 Cu 溶解,所以剩余的固
体全部为 Cu,氯化铁不足;设参加反应的铁是 x mol,铜是 y mol,则 56x+64y=1.80-0.64=1.16、2x+2y
=0.04,解得 x=0.015,y=0.005,即 1.80 g 样品中铁是 0.015 mol,质量是 0.84 g,则铜是 1.80 g-0.84 g=
0.96 g,物质的量是 0.015 mol,因此样品中铁和铜的物质的量之比 n(Fe)∶n(Cu)=1∶1。(2)根据(1)中分析可
知实验②的滤液中亚铁离子的物质的量是 0.015 mol×3+0.005 mol×2=0.055 mol,所以 c(Fe2+)=0.055
mol÷0.04 L=1.375 mol·L-1。
28.(10 分)
Ⅰ.电镀工业中往往产生大量的有毒废水,必须严格处理后才可以排放。某种高浓度有毒的含 A 离子(阴
离子)废水在排放前的处理过程如下:
已知:9.0 g 沉淀 D 在氧气中灼烧后,产生 8.0 g 黑色固体,生成的气体通过足量澄清石灰水时,产生
10.0 g 白色沉淀,最后得到的混合气体除去氧气后,还剩余标况下密度为 1.25 g·L-1 的气体 1.12 L。
(1)沉淀 D 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
(2)写出沉淀 D 在氧气中灼烧发生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滤液 C 中还含有微量的 A 离子,通过反应②,可将其转化为对环境无害的物质,试用离子方程式表
示该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制取氯酸钾和氯水。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为使浓盐酸全部反应完,需加入过量的 MnO2 固体
B.为研究饱和氯水的酸性,用干燥的 pH 试纸来测定饱和氯水的 pH 值
C.测定氯水中的氯元素含量,设计实验方案为:加热 15.0mL 饱和氯水试样,用排饱和食盐水来测定产生气体的体积
D.若对调 B 和 C 装置的位置,可以提高 B 中氯酸钾的纯度
(2)锥形瓶 D 中的 NaOH 溶液改用过量的亚硫酸钠溶液代替,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尾气吸收后溶液中含
有 SO42-。_____。
答案:Ⅰ.(1)CuCN(写成 CuNC 也算对)
(2)2CuCN+3O2 =====
△
2CuO+2CO2+N2
(3)2CN-+5ClO-+2H+===5Cl-+2CO2↑+N2↑+H2O
Ⅱ.(1). D (2). 取少量尾气吸收后的溶液,加入足量稀盐酸,再加入少量 BaCl2 溶液,若出现白色
沉淀,则证明该溶液中含有 SO42-
解析:Ⅰ.(1)根据流程图,沉淀 D 中含有 Cu 元素,8.0 g 黑色固体为 0.1 mol CuO,含有 Cu 6.4 g;生
成的气体通过足量澄清石灰水,产生 10.0 g 白色沉淀,说明白色沉淀是碳酸钙,含有 0.1 mol CO2,C 的质
量为 1.2 g;剩余气体的密度为 1.25 g·L-1,说明相对分子质量为 1.25×22.4=28,结合题意应该为 N2,N2 的
体积为 1.12 L,物质的量为 0.05 mol,含有 N 1.4 g,因为 6.4 g+1.2 g+1.4 g=9.0 g,表示沉淀中只有这三
种元素,且物质的量为 1∶1∶1,因此沉淀 D 的化学式为 CuCN。
(2)根据(1)的分析,CuCN 在氧气中灼烧生成了 CuO、CO2 和 N2。反应的方程式为 2CuCN+3O2 =====
△
2CuO+2CO2+N2。
(3)沉淀 D 的化学式为 CuCN,说明 A 离子为 CN-,NaClO 溶液具有氧化性,将 CN-氧化生成 CO2 和
N2,本身被还原为氯化钠。
Ⅱ.(1)随着反应进行,浓盐酸逐渐变稀,将停止与 MnO2 反应,故盐酸不可能全部反应,A 项错误;
pH 试纸可被氯水漂白,从而无法测量,故 B 错误;氯水中存在反应 Cl2 + H2O HCl + HClO,只测定
产生气体的体积无法得到准确的氯元素含量,故 C 错误;对调 B 和 C 装置的位置,C 可以先吸收氯气中混
有的氯化氢气体,减少氯化钾的含量,故可提高 B 中氯酸钾的纯度,D 项正确。
(2)检验硫酸根应加入盐酸酸化氯化钡溶液,观察是否有白色沉淀,故本题答案为:取少量尾气吸收
后的溶液,加入足量稀盐酸,再加入少量 BaCl2 溶液,若出现白色沉淀,则证明该溶液中含有 SO42-。
29.(10 分)对烟道气中的 SO2 进行回收再利用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通常可以用 CO 还原法
和 Na2SO3 溶液吸收法。
(1)一定条件下,由 SO 2 和 CO 反应生成 S 和 CO2 的能量变化如图甲所示,每生成 16 g S(s),该反应
(填“放出”或“吸收”)的热量为 。 (2) 在绝热恒容的密闭容器中, 进行反应:2CO(g)+SO 2(g) S(s)+2CO2(g),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
为 。对此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混合气体密度保持不变,则已达平衡状态
B.从反应开始到平衡,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保持不变
C.达平衡后若再充入一定量 CO2,平衡常数保持不变
D.分离出 S,正、逆反应速率均保持不变
(3)向 2 L 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 2 mol CO 和 1 mol SO2,分别进行 a、b、c 三组实验。在不同条件下
发生反应:2CO(g)+SO2(g) S(s)+2CO2(g),反应体系总压强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乙所示,则实验 a 从反应开
始至平衡时,反应速率 v(SO2)= 。
常温下,用 300 mL 1.0 mol·L -1Na2SO3 溶液吸收 SO2 的过程中,溶液 pH 随吸收 SO2 物质的量的变化曲线
如图丙所示。
(4)1.0 mol·L-1 Na2SO3 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5)若用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下列溶液分别吸收 SO2,则理论上吸收量最多的是 。
A.NH3·H2O B.Na2S
C.Na2CO3 D.FeCl3
答案:(1)放出 135 kJ (2)K= AD
(3) 6.25×10-3 mol·L-1·min-1 (4)c(Na+)>c(S )>c(OH-)>c(HS )>c(H+) (5)B
解 析 : (1) 根 据 题 图 甲 可 知 , 该 反 应 为 放 热 反 应 , 热 化 学 方 程 式 为 SO2(g)+2CO(g) S(s)+2CO2(g)
ΔH=-(679-409) kJ·mol-1=-270 kJ·mol-1,则每生成 16 g S(s),该反应放出的热量为 135 kJ。(2)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表达式为 K= 。该反应体系中有非气体物质,因此混合气体密度为变量,则混合气体密度保持不变
时可以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A 项正确;该反应在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相等,因此容器内气体压强为变量,
故从反应开始到平衡,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会发生变化,B 项错误;达到平衡后若再充入一定量 CO2,则平衡向逆
反应方向移动,由(1)知,该反应的逆反应为吸热反应,且该容器为绝热容器,故重新达到平衡时的温度小于原平
衡的温度,而平衡常数与温度有关,故平衡常数会发生变化,C 项错误;S 为固体,分离出 S,正、逆反应速率均保
持不变,D 项正确。(3)由题图乙知,a、b 组实验的起始压强、平衡压强均相同,所以两组实验最终达到的是等
效平衡,故温度关系为 a=b,另外 b 组实验先达到平衡,说明该组实验中加入了催化剂;起始时 a、c 组实验均是
向恒温恒容容器中通入 2 mol CO 和 1 mol SO2,但由题图乙知,c 组实验的起始压强大于 a 组实验,故 c 组实验
温度高,故 a=bc(S )>c(OH-)>c(HS )>c(H+)。(5)用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题述溶液吸收 SO2,
根 据 NH3·H2O+SO2 NH4HSO3 、 2Na2S+ 5SO2+2H2O 4NaHSO3+3S↓ 、 Na2CO3+2SO2+H2O
2NaHSO3+CO2↑、2Fe3++SO2+2H2O 2Fe2++S +4H+,可知 Na2S 溶液吸收 SO2 最多。
30.(10 分)实验室以 2丁醇( )为原料制备 2氯丁烷( ),实验装置如下图
所示(夹持、加热装置略去未画),相关数据见下表:
物质 熔点/℃ 沸点/℃
2丁醇 -114.7 99.5
2氯丁烷 -131.3 68.2
以下是实验步骤:
步骤 1:在圆底烧瓶内放入无水 ZnCl2 和 12mol·L-1 浓盐酸,充分溶解、冷却,再加入 2丁醇,加热一
段时间。
步骤 2:将反应混合物移至蒸馏装置内,蒸馏并收集 115℃以下馏分。
步骤 3:从馏分中分离出有机相,依次用蒸馏水、5%NaOH 溶液、蒸馏水洗涤,再加入 CaCl2 固体,放
置一段时间后过滤。
步骤 4:滤液经进一步精制得产品。
(1)加入烧瓶的物质中,有一种是催化剂,该物质是____________。
(2)反应装置中冷凝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烧杯内所盛液体可以是________。
(3)用 NaOH 溶液洗涤时操作要迅速,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次用蒸馏水洗涤的目
的是________。
(4)步骤 4 精制过程中不需使用的仪器是________(填字母)。a.布氏漏斗 b.抽滤瓶
c.蒸馏烧瓶 d.冷凝管
答案:(1)无水 ZnCl2
(2)冷凝回流,提高原料利用率 水(或者碱液)
(3)防止 2氯丁烷水解,减少 2氯丁烷挥发 除去残留的 NaOH
(4)ab
解析:(1)醇和盐酸加热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卤代烃,加入烧瓶的物质中,无水氯化锌是催化剂。
(2)球形冷凝管是用来回流挥发出的 2丁醇和 2氯丁烷;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极易溶于水,吸收需要防倒
吸,倒扣在烧杯中的漏斗可以起到防倒吸的作用,烧杯中液体为水或氢氧化钠溶液。
(3)卤代烃在强碱溶液中发生水解生成醇,二氯丁烷沸点低易挥发,用 NaOH 溶液洗涤时要迅速,其原
因是防止 2氯丁烷水解,减少 2氯丁烷挥发,第二次用蒸馏水洗涤是除去其中的氢氧化钠溶液。
(4)滤液经进一步精制得产品,精制的操作为蒸馏,需要蒸馏烧瓶、冷凝管,不需要抽滤,所以不需要
布氏漏斗、抽滤瓶。
31.(12 分) 1.(2019·高三检测)有机物 Y( )是一种治疗心血管和高血压的药物,某
研究小组以甲苯、乙烯等物质为主要原料,通过以下路线合成:
已知:RX+NaCN―→RCN ――→H2O/H+
RCOOH
请回答:
(1)写出化合物 H 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
A.反应①的试剂与条件为 Cl2/光照
B.化合物 E 能发生银镜反应C.化合物 G→Y 的转化过程中,涉及的反应类型有取代反应、加成反应
D.Y 的分子式为 C11H13NCl
(3)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芳香族化合物 M 是 B 的同分异构体,M 含有二个六元环,则 M 可能的结构有________。
(5)已知一个碳原子上连有两个羟基是不稳定的,会脱水转化为羰基。试写出由 C 的一种同分异构体制
备合成 的线路图。
. 。
答案:(1)
(2)BCD
(3)
(4)
(5)
解析:甲苯发生反应①生成 A,A 和 NaCN 反应后再水解生成 B,B 发生取代反应生成 C,结合 C 的结
构简式 可知,A 的结构简式为 ,B 的结构简式为 ,根据 D 和 G
结构简式知,D 和 F 发生取代反应④生成 G,且是 F 的氨基中的 H 原子和 D 中的 Cl 原子发生取代反应,比较 G 和 X 的结构简式,可推出 H 的结构简式为 ,H 发生取代反应生成 X,X 发生取代
反应生成 Y,以此解答。
(1)H 和 五 氯 化 磷 发 生 取 代 反 应 生 成 X , 则 根 据 X 的 结 构 简 式 可 知 化 合 物 H 的 结 构 简 式 为
;
(2)A.根据 C 的结构简式可知反应①是甲基上的氢原子被取代,因此试剂与条件为 Cl2/光照,A 正确;
B.化合物 E 是环氧乙烷,不是乙醛的同分异构体,不能发生银镜反应,B 错误;C.从 G→Y 的转化过程中,
设计到的反应类型有还原反应、取代反应,C 错误;D.Y 的分子式为 C11H14NCl,D 错误。
(3)反应④是氯原子被取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B 的结构简式为 ,芳香族化合物 M 是 B 的同分异构体,M 含有二个六元环,则符
合条件的有机物结构简式为:
;
(5)制备 ,应先合成对苯二甲酸和对苯二甲
醇,可选用 C( )的同分异构体 为原料, 水解可生成 ,分别氧
化和还原可生成对苯二甲酸、对苯二甲醇,其合成流程图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