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届高三第十一次考试
文综历史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 140 分)
本卷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 目要求的。
1.史书记载,(春秋时期)宋宣公临终前把王位传给了自己的弟弟(后来的宋穆公)。他曾说:“父死子继,
兄死弟及,天下通义也。”后来宋穆公投桃报李,传位给宋宣公之子与夷,甚至说出传子是“弃德不让……
岂曰能贤”的话。这反映出
A. 儒家思想已经成为治国理念 B. 宗法血缘观念扩展至宋国
C. 传统王位继承规则受到冲击 D. 礼乐制的约束功能被削弱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宜公、宋穆公没有按照宗法制的原则实行嫡长子继承制,而是将王位传给
自己的弟弟或侄子,反映出到春秋时期传统王位继承制受到了冲击,C 选项正确。春秋时期,儒家思想不
是诸侯的治国理念,传位给弟弟、侄子,仍然是家天下,并不是此时宗法血缘观念才扩展到宋国,宋国诸
侯的继承观念变化不能说明礼乐制度的约束功能受到削弱,ABD 三项错误。
2.学者王刚指出,伴随秦汉间政治的展开,汉初宰相开始从“主事”走向“主臣”,在抛弃事务主义及文牍
主义的过程中,通过“主臣”建设健全官僚团队,达到“百姓亲附”的目的,从而日渐疏离秦政精神。据
此可知,汉初宰相的这一转变有利于
A. 巩固君主至高无上的地位
B. 提高官僚队伍的文化水平
C. 健全关注民生的官僚集团
D. 践行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汉初宰相疏离秦政精神,“抛弃事务主义及文牍主义”,通过“建设健全官僚团队”,追求“百
姓亲附”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努力有利于官僚集团的发展和落实民本思想,C 项正确;材料中
官僚集团建设的目的是使“百姓亲附”,A 项不符合题意;抛弃“文牍主义”和“主臣”建设,侧重的是官
员的办事能力,不是文化水平,B 项错误;汉初宰相要达到“百姓亲附”,不是与民休息,D 项不符合题意。
3.据《唐六典》记载,唐代的正式公文有 15 种。其中皇帝的专用文种有由皇帝亲自处理的,如册封之制书;
有奏请皇帝批准后由宰相处理的,如敕旨;也有由宰相独立处理的,如堂帖;还有由翰林院处理的,如批
答。这体现了唐代
A. 中枢决策机构行政效率较高 B. 国家政务分工明确
C. 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有所缓和 D. 文官集团权力上升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唐六典》记载,唐朝对各种正式公文有了明确分类和处理规范,可知唐代中央决策机构处
理公文的标准化和程序化,能大大提高行政效率,A 选项正确。材料无关国家“政务”分工,也没有相关“皇
权”和“相权”争夺矛盾的信息,更不是“文官权利地位”的上升,BCD 三个选项错误。
4.明代初期实行了严格的户籍制度,人们不得随意改动户籍,不得擅自流动,外出百里之外时必须有官府发
给的“路引”(通行证)。明代中期以后,政府允许流动人口在当地入户占籍。这一变化反映了
A. 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B. 流民问题得到解决
C. 户籍管理制度松弛 D. 国家人口数量激增
【答案】A
【解析】
【详解】从明初不得擅自改动户籍到明中期以后,允许流动人口在当地入户占籍,反映出国家适应社会经
济发展的需要,进行了制度调整,A 选项正确;国家对户籍制度的调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流民问题,B 选
项错误;允许流动人口在当地入户占籍不能说明户籍管理制度松弛,C 项错误;政府允许流动人口在当地入
户占籍,不能说明人口数量的激增,D 选项错误。
5.1914 年 5 月,青年学者章士钊在日本创刊《甲寅杂志》,主要阐扬民主宪政,以期促进国人对于近代政治
的认识;6 月,留美学生出版《科学》杂志,主要介绍科学技艺,以期促进国人对于近代科学的认识。这说
明当时
A. 知识分子对于救亡道路存在分歧 B. 新青年思想顺应时代潮流
C. 留学生成为新思想萌发的主群体 D. 民主与科学观念广泛传播
【答案】B
【解析】
【详解】通过材料可以看出,中国青年一方面宣传民主政治,一方面宣传近代科学,这符合中华民国建立
后提倡民主科学时代潮流,故 B 符合题意;由材料“以期促进国人对于近代政治的认识”“以期促进国人
对于近代科学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分子的宣传都起到解放思想的作用,不是救亡道路的分歧,A 不符
合题意;新思想萌发于鸦片战争后,C 不符合题意;民主与科学观念广泛传播是在 1915 年起的新文化运动
时期,D 不符合题意。故选 B。
6.如表是南京国民政府关于国旗的规定。这些规定旨在
1928 年《党国旗使用条例草
案》
除对悬旗、降半旗、旗帜收藏和折叠等项有详细规定,还禁止党旗、国旗作
为商标、装饰,禁止在上面涂写,更不许侮辱损毁
1934 年新修订的《党旗国旗
制造使用条例》
添加各级党部会同警察机关指导纠正旗帜使用的规定
1935 年《制售党国旗商店管
理办法》
增加制售旗帜商店须经政府核准的规定
A. 动员民众参与抗战 B. 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C. 塑造民众的意识形态 D. 维护国家的统一安定
【答案】C
【解析】
【详解】国旗是国家的象征,它通过一定的样式、色彩和图案反映一个国家政治特色和历史文化传统。表
格中体现的是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对“党旗国旗制造使用”的规字,“从材料中的“禁止党旗、国旗作为商
标、装饰,禁止在上面涂写,更不许侮辱损毁”等信息可以得出,这是在通过维护党和国家的形象来塑造
民众的意识形态,故 C 符合题意;全面抗战于 1937 年爆发,且国民政府执行的是片面抗战路线,忽视发动
群众,故 A 不符合题意。BD 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BD 不符合题意。故选 C。
7.1939 年边区参议会成立,这既是一个有广泛代表性的民意机关,又是一个最高权力机关。人民通过参议
会行使选举权,参议会的选举以直接的无记名投票方式,凡赞成民主抗日的不分民族、阶级、党派、性别
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边区参议会
A. 实行直接民主强调人民主权 B. 促进了全民族抗战的实现
C. 为新中国政权建设提供借鉴 D. 具有社会主义政权的性质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在边区通过无记名选举,建立参议会,实行民主政治和
议行合一的做法,为新中国政权建设提供了借鉴,C 项正确;参议会代表各阶层人民管理边区是代议制,属
于间接民主,A 项错误;早在边区参议会成立两年之前,1937 年特别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成立后,全民族
抗战已经实现,B 项错误;边区参议会包括各阶级各党派,是一个新民主主义性质的政权,不是社会主义政
权,D 项错误。
8.学者王加华说,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随着乡村工业大发展,工业时间日益取代农事时间成为民众年度时
间生活的轴心,相应阳历历法体系、钟点时间亦日益在民众中普及开来,守时、时间就是金钱等观念在民
众头脑中逐步建立起来,这归根于
A 民众时间观念转变 B. 民众生活习惯转变
C. 经济结构的变动 D. 民众观念的西方化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农村中阳历历法体系、钟点时间日益在民众中普及,守
时、时间就是金钱等观念在民众头脑中逐步建立,这归根于乡村工业的大发展,即乡村经济结构的变动,
故 C 正确;民众时间观念、生活习惯转变是材料反映的现象,不是原因,故 AB 错误;材料体现不出民众
观念的西方化,故 D 错误。
9.《雅典 胜利》中写到:多达两万名雅典公民,可以拿到国家发放的不同形式的津贴。约占雅典公民人口
的 1/2,甚至更多。这有利于
A. 改变雅典公民参政的政治结构 B. 提高雅典公民的文化素质
C. 实现雅典公民政治地位的平等 D. 消除雅典公民之间的矛盾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信息是,伯利克里的津贴制度促使“约占雅典公民人口的 1/2,甚至更多”的公民积极参政,
这就使大量平民参与到政权中来,从而有利于改变雅典公民参政的政治结构,故 A 正确;津贴制度和雅典
公民的文化素质无关,故 B 错误;这一制度不能实现雅典公民政治地位的平等,故 C 错误;这也无法消除
雅典公民之间的矛盾,故 D 错误。
10.17 世纪中期至 18 世纪,欧洲著名 科学机构有巴黎科学院、英国皇家学会、意大利佛罗伦萨的丙芒托
学院和德国柏林学院等。它们旨在“把先前分散孤立的科学家集合起来,以便在科学研究中相互帮助,并
且使不论是政治或者商业势力都感到科学的实际重要性。”这些机构的成立
A. 配合了欧洲的政治革命
B. 有利于人们思想的解放
C. 推动了实验科学的产生
D. 影响了工业革命的进展
【答案】B
【解析】
根据“把先前分散孤立的科学家集合起来,以便在科学研究中相互帮助,并且使不论是政治或者商业势力
.
的
的
都感到科学的实际重要性”,表明欧洲著名的科学机构的建立目的在于促进科学发展,使人们认识到科学的
实际重要性,科学的发展,有利于人们思想的解放,B 正确;启蒙思想促进欧洲的政治革命,A 错误;文艺
复兴后期伟大科学家伽利略他是近代实验科学的先驱,C 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18 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开
展,D 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
11.1787 年美国宪法原文中并没有使用“奴隶”或“奴隶制”这样的词,凡是涉及奴隶的地方,宪法使用“所
有其他人口““服劳役的人”“现在某些州存在这样的人口”。但是,宪法中又有“五分之三条款”“逃奴
条款”和“奴隶贸易条款”,这些条款
A. 旨在消除南北方的矛盾 B. 宣扬了美国优先的思想
C. 说明宪法条文 倾向性 D. 默认了奴隶制的合法性
【答案】D
【解析】
【详解】1787 年美国宪法中虽然“奴隶”或“奴隶制”这样的词,但是却有“五分之三条款”“逃奴条款”
和“奴隶贸易条款”。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些条款实际上默认了奴隶制的合法性,故D 正确;1787 年宪
法不是为了消除南北方的矛盾,故 A 错误;材料和美国优先的思想没有关系,故 B 错误;这些条款体现的
是对奴隶制度模糊性,不能体现出倾向性,故 C 错误。
12.在英国传统福利制度下,中央政府统一规定福利保障的覆盖范围、水平及项目。20 世纪 90 年代,布莱
尔政府强调福利既是每个人的权利也是每个人的责任,强调个人自我保障,建设国家、社会、企业、个人
的责任机制。据此可知,布莱尔政府
A. 极大提高了民众的福利待遇 B. 使社会保障实施形式多元化
C. 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D. 清除了福利国家存在的弊端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中布莱尔政府强调,福利是国家、社会、企业和个人多方面的责任,结合所学可知,布
莱尔政府使社会保障形式朝着多元化方向转变,B 选项正确。材料无关“提高”公民福利待遇的信息,20
世纪 90 年代英国正减少政府干预经济,加强政府对经济宏观调控的说法错误,排除 AC 项。实施福利保障
的多元化并不能清除福利国家的弊端,D 选项错误。
第Ⅱ卷(非选择题 )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 13、14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 15--17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13.公共卫生是指与公众有关的卫生问题。主要是指通过社会共同努力 、改善公共环境卫生、公共食品卫生、
公共饮水卫生、灌输个人卫生知识、促进医事发展以及对传染病的防治。公共卫生问题与人类社会相始终,
的
反映时代的发展水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按照布罗代尔的研究,在前近代时期,欧洲城市,公共卫生情况大同小异,人们一般通过排放
污水管道处理污水(主要是雨水),通过清洁工处理固体垃圾。直到 18 世纪,巴黎、伦敦的河畔依然成为人
们自由大小便的场所;城内街道无清扫街道章程,是以各街道泥淖拉杂,堆积甚多;饮水也成问题因为居
民什么东西都往河里扔。糟糕的卫生状况导致疾病尤其是传染病极易流行。
19 世纪前后,欧洲城市近代公共卫生事业空前发展起来。伦敦 、巴黎等城市大型排污系统的建设、自
来水的使用、室内抽水马桶的使用、对食品卫生的管理,使城市公共卫生得到很大改善。19 世纪中叶细菌
学和寄生虫学的建立,使人们开始对传染病的积极预防。公共卫生法规的制定,使得这些城市率先实现公
共卫生事业近代化。
材料二 19 世纪中叶,中国近代公共卫生事业才逐渐酝酿、开展。这方面,传教士倡其先声,他们从
母国和故乡的经验出发,呼吁中国改善卫生环境。中国出使人员有感于中国与欧美城市公共卫生的巨大差
距 ,开始发出改善公共卫生的议论。志刚在《初使泰西记》中,记载了西方自来水生产过程, 称之为“激
水机”。中国早期改良派思想家,也对改善公共卫生问题发表许多真知灼见。郑观应对西方城市垃圾处理称
道不已。
近代中国,以上海为代表的 25 个租界,城市公共卫生事业的近代化也领先全国。以上海为例,租界已
经建立了相对完善的近代公共卫生系统。而上海华界将租界的一套移植过去,并在食品检疫、预防流行病
等方面与租界合作。
——以上材料根据何小莲《论中国公共卫生事业近代化之滥觞》整理、改编
(1)根据材料一概括,相比于前近代时期,19 世纪欧洲公共卫生事业进步的表现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说
明欧洲公共卫生事业近代化的条件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近代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特点。结合中国近代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背景分析说
明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意义。
【答案】(1)表现:由初级排污设施到大型排污系统;由引用自然水到自来水;由卫生状况糟糕到有系统
健全的公共卫生机制。条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工业革命的开展,提供物质条件;民主政治的逐渐建立
提供制度保障;科技文化的进步;资产阶级、市民对文明生活的追求;社会文明的程度不断提高。
(2)特点:起步晚;受西方文明或外来影响;地区发展不平衡,租界更先进;发展总体缓慢。背景:鸦片
战争后,中国受到西方侵略;西方文明逐渐传入中国;社会经济进步尤其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思
想观念、文化水平的进步,都有利于近代公共事业的发展。意义:有利于防治疾病、健全体魄;有利于城
市管理水平的提高;有利于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有利于增强民族自信心;有利于中国近代化。
【解析】
【详解】(1)表现:根据“人们一般通过排放污水管道处理污水”“ 伦敦 、巴黎等城市大型排污系统的建
设”得出由初级排污设施到大型排污系统;根据“自来水的使用”得出由引用自然水到自来水;根据“糟
糕的卫生状况导致疾病尤其是传染病极易流行”“ 欧洲城市近代公共卫生事业空前发展起来”得出由卫生
状况糟糕到有系统健全的公共卫生机制。条件:根据“19 世纪前后”,结合所学,可从工业革命的开展、民
主政治的逐渐建立提供制度保障、科技文化的进步、社会文明的程度不断提高等方面分析总结。
(2)特点:根据“19世纪中叶,中国近代公共卫生事业才逐渐酝酿、开展”得出起步晚;根据“传教士倡
其先声”得出受西方文明或外来影响;根据“以上海为代表的 25 个租界,城市公共卫生事业的近代化也领
先全国”得出地区发展不平衡,租界更先进。背景:根据材料和所学,可从西方侵略、西方文明逐渐传入
中国、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思想观念、文化水平的进步等方面总结回答。意义:可从防治疾病、健
全体魄、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促进中国近代化等角度分析总结。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 世纪,在迄今的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最充分地展示了具有内在统一性的世界历史运动,基本
上完成了地域性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
一、20 世纪是科学技术不断取得革命性突破的时代,由此带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
二、20 世纪是世界体系经历裂变和重组、向全球统一的世界市场过渡的时代,奠定了经济全球化的基
础结构
三、20 世纪是民族解放运动席卷全球的时代,殖民帝国的崩溃和殖民体系的瓦解以及在此基础上现代
民族国家的普遍建立,为世界体系的政治结构奠定了具有普遍性的单元形态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前言》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
分,表述清晰。)
【答案】示例:观点:王斯德认为“20 世纪基本上完成了地域性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此观点是正确的
论证:地域性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之所以能够在 20 世纪基本完成,主要是由于 20 世纪的世界在政治、
经济、科技等方面出现了巨大的突破。
首先,20 世纪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尤其在二战后,殖民体系瓦解、现代民族国家普遍建立,自主选择发
展道路成为全球现代化必要的政治途径。其次,20 世纪随着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
特别在冷战结束后,世界市场机制得到普遍认同,经济全球化逐渐出现高潮,世界经济日益成为紧密联系
的~个整体。再者,20 世纪初,现代物理学理论的创立,推动了现代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为工业文明的
扩展提供技术支撑。
同时,科技发展推动全球性的资本、劳动力等要素的流动,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
结论:政治、经济、科技 发展最终使世界各区域联系成一个互相依存、不可分割的整体。我们应该推动
不同社会制度互容、不同文化文明互鉴、不同发展模式互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的
【解析】
【详解】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并从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拟定具体的论题,再
调动所学知识加以论述。材料内容主要从科技革命和生产力发展、经历裂变和重组及向全球统一的世界市
场过渡、殖民体系的瓦解和现代民族国家的普遍建立等角度论述了 20 世纪世界,答题时可以选择肯定王斯
德“20 世纪基本上完成了地域性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的角度,结合所学20 世纪世界在政治、经济、科
技等方面出现的巨大突破分析回答,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请考生从给出的 3 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注意:所做题目必须与答题卡上所标注的题目一致。
如果多做,则每学科按所做的第一题给分。
15.材料 1950 年,政务院财经委员会发出《关于退休人员处理办法的通知》,标志着国家开始承担职
工退休养老保障事务的职责。1986 年,中央明确提出要造应新形势需要改革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同年公布
《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明确国家将对劳动合同制工人的退休养老实行社会统筹。1995 年 3
月发出《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以此确立了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
新模式。在统账结合的养老保险模式下,除国家基本养老保险外,企业与职工按一定比例承担缴纳养老保
险金。民政部门在 1991 年选择部分地区开展建立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试点。1992 年,须发了《县
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确立了以“个人交费为主,集体补助为辅,政府给于政策扶持”为基本原
则并实行基金积累的个人帐户模式。到 1998 年底,全国已有 31 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 8000 多万农村人
口参加了养老保险。
——摘编自黃爱明《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经验与借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20 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 20 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意义。
【答案】(1)特点:逐步推行,渐进改革;法律法规保障;形成多层次养老保险体制;保障范围扩大。
(2)意义:改变了原有不合理的养老保险制度;提高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和生活水平;有利于深化经济体
制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解析】
【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中“1950 年,政务院财经委员会发出《关于退休人员处理办法的通知》”,“1986
年,中央……公布《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1995 年 3 月发出《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
险制度改革的通知》,以此确立了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新模式”,“1992 年,须发了《县
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1991 年选择部分地区开展建立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试点”,
“1998 年底,全国已有 31 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 8000 多万农村人口参加了养老保险”等信息,从主体、
形式、过程、内容和结果等方面,概括 20 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特点。
(2)意义:根据材料中“1986 年,中央明确提出要造应新形势需要改革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行基金
积累的个人帐户模式”,“到 1998 年底,全国已有 31 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 8000 多万农村人口参加了
养老保险”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制度进步、民生幸福、国家发展和社会主义优越性发挥等方面,分
析说明 20 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意义。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9 年 4 月 1 日,根据联共(布)中央宣传鼓动部的安排与部署,苏联作家协会拟定了加强反
美宣传的草案。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第一,保证文艺作品的出版,创作剧本、电彩脚本和小说来
揭露美国生活方式。第二,从 1949 年到 1950 年,出版 10 到 15 本有苏联采购委员会、贸易代表处、塔斯
社等机构的工作人员,以及到过美国的文化活动家、工程师所撰写的旨在揭霉美国生活方式与展现劳动人
民贫穷状况的纪实著作。第三,准备出版系列文集,包括《美国生活方式》、《俄罗斯进步活动家论美国》、
《进步美国人反对战争贩子》等。第四,苏联作家出版社准备出版反美题材的剧本《注定要失败的阴谋》、
《冷战》等。第五,准备再版如下书籍:《战后西欧》、《在日美国人》等。
另外,“美国之音”等境外广播电台针对苏联的“恶毒”宣传报道,引起了联共(布)中央宣传鼓动
部的高度重视。1949 年 6 月 28 日,中央宣传鼓动部向马林科夫呈送一份报告,该报告指出,要加快无短波
收音机的生产速度并增加产量,1949 年生产 11 万台,1950 年要生产 40 万台,以作为与境外反苏广播斗争
的工具。
——赵玉明《文化冷战与冷战初期的苏联反美宣传》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文化冷战”的特点。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文化冷战”的影响。
【答案】(1)特点:政治动员;宣传形式多样:目的性强;利用大众传媒等多种手段;软较量和软竞争等。
(2)影响:固化了意识形态及文化层面的对抗;加剧了“冷战”;增加了苏联与美国间民众的敌对情绪。
(言之有理亦可得分)
【解析】
【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信息“根据联共(布)中央宣传鼓动部的安排与部署,苏联作家协会拟定
了加强反美宣传的草案”得出:政治动员;依据材料信息“保证文艺作品的出版,创作剧本、电彩脚本和
小说来揭露美国生活方式”得出:宣传形式多样、利用大众传媒等多种手段、目的性强;依据材料信息“要
加快无短波收音机的生产速度并增加产量,1949 年生产 11 万台,1950 年要生产 40 万台,以作为与境外反
苏广播斗争的工具”得出:软较量和软竞争。
(2)“影响”,依据所学知识从固化了意识形态及文化层面的对抗、加剧了“冷战”、增加了苏联与美国间
民众的敌对情绪等角度分析。
17.材料 温启祥,我国著名的导航技术专家,中国无线电导航事业的创始人之一,一生工作勤奋,追
求知识,曾被评为全国工业劳动模范。抗战期间温启祥受进步书籍和进步思想影响,拥护党的抗日主张,
利用其无线电工场负责人的有利条件及所掌握的无线电技术,支持祖国的抗战事业。上海解放后,他主持
修配和赶制了 500 瓦报话机、750 瓦长波归航机和 100 瓦短波发射机,使沪、宁、杭的防空通信系统初具规
模,又为前线指挥部提供了通信导航设备,使当时的华东空军机场与福建前线对偷袭的敌机有了防护能力,
为解放舟山群岛做出重大贡献。建国后,温启祥参加了“全国十二年科学发展规划”会议,以严格的科学
精神和严密的科研作风,先后开展了航空近程导航系统,飞机着陆引导系统,中程与远程无线电导航系统,
以及卫星导航、组合导航和超长波大功率山谷通信天线系统的研究开发工作,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晚年,
他先后主持或参与《电子工业名词辞典》等有关无线电导航部分的编撰或编审。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著名科学家温启祥的主要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温启祥等科学家体现的时代精神。
【答案】(1)活动:
利用掌握的无线电技术支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作出而献;
参加新中国的科技规划,推动新中国科技的发展;积极参加航空、卫星导航、无线电等技术的研究,为新
中国国防科技事业作出贡献;注重技术文献的编撰与研究,推动了祖国科技事业的进步。
(2)时代精神:热爱祖国、追求进步的家国情怀;注重探索、追求科学的执着精神;严谨严密,善于思考的
科学精神;勤奋务实,敬业爱岗的工作态度。
【解析】
【详解】(1)据材料“利用其无线电工场负责人的有利条件及所掌握的无线电技术,支持祖国的抗战事
业。”、“建国后,温启祥参加了‘全国十二年科学发展规划’会议”、“先后开展了航空近程导航系统,
飞机着陆引导系统,中程与远程无线电导航系统,以及卫星导航、组合导航和超长波大功率山谷通信天线
系统的研究开发工作”、“他先后主持或参与《电子工业名词辞典》等有关无线电导航部分的编撰或编审”
加以归纳即可。
(2)从温启祥的人生经历和对科学国家的热爱与奉献的角度归纳时代精神,即热爱祖国、追求进步的家国
情怀;注重探索、追求科学的执着精神;严谨严密,善于思考的科学精神;勤奋务实,敬业爱岗的工作态
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