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备战高考历史选择题提分秘籍
推理推断类选择题
特点题型
推理推断类选择题即根据已知的若干条件,通过逻辑思维将相关的信息加以整合,得出符合所给标
准的结论的选择题。这类选择题设问常用的方式是“据此可知”“由此可知”“据此可见”“由此可见”“推知”“这一
论断”“材料认为”“作者认为”等。从近几年高考试题看,强调论从史出,从历史材料中得出结论的推理推断
类选择题呈增加趋势。
解题秘籍
推理推断类选择题可采用推演法,即通过必要的推理来确定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推理时要掌握正确
的指导思想,如历史规律、逻辑关系、基本原理等。因此,在平时要注意归纳历史现象、总结历史规律并
掌握运用。
典型例题
1.(2018·全国新课标卷Ⅰ文综·25)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表 2 所示。
表 2 “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唐朝藩镇基本情况表
藩镇类型 数量(个) 官员任免 赋税供纳 兵额与功能
河朔型 7 藩镇自擅 不上供 拥重兵以自立
中原型 8 朝廷任命 少上供 驻重兵防骄藩
边疆型 17 朝廷任命 少上供 驻重兵守边疆
东南型 9 朝廷任命 上供 驻兵少防盗贼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2
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 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
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 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
【解析】D 根据材料可知“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中原型、边疆型与东南型的藩镇中的官员都由朝廷任命,上
供或少上供,说明这些藩镇承认唐朝中央政府的统治;除河朔型藩镇外,其他类型藩镇在防御地方割据、
守卫边疆、维护社会治安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有利于延续唐朝的统治,故 D 项正确;材料中大部分
藩镇上缴赋税,且朝廷财政收入并不依赖藩镇,还有其他财政收入,故 A 项错误;材料未反映藩镇之间攻
伐情况,故 B 项错误;材料中河朔型藩镇掌握了官员任免权、财政权和军权,拥兵自重,威胁到中央权威,
故 C 项错误。
2.(2018·全国新课标卷Ⅰ文综·32)古代雅典的梭伦在诗中写道:“作恶的人每每致富,而好人往往贫穷;但是,
我们不愿意把我们的道德和他们的财富交换,因为道德是永远存在的,而财富每天在更换主人。”据此可知,
梭伦
A.反对奴隶制度 B.主张权利平等 C.抨击贫富差别 D.具有人文精神
【解析】D 根据材料“我们不愿意把我们的道德和他们的财富交换,因为道德是永远存在的”可知梭伦更注重
人的道德而非外在的财富,体现出他的人文精神,故 D 项正确;材料只提及梭伦对道德与财富的认识,且
梭伦改革保留了奴隶制度,故 A 项错误;材料主要讨论道德与财富,且梭伦改革推行财产等级制,财产越
多者等级越高,权利越大,故 B 项错误;梭伦反对以不正当手段致富,也支持合乎道德的财富创造,材料
中梭伦只是抨击导致贫富差别的不道德手段;梭伦改革实行财产等级制度,实际上承认贫富差别,故 C 项
错误。
3.(2018·全国新课标卷Ⅰ文综·34)传统观点认为,英国成为工业革命发源地,是因为英国最早具备了技术、
市场等经济条件;后来有研究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又有学者提出,煤铁
资源丰富、易于开采等自然条件是其重要因素。据此可知,关于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发生的认识
A.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观点 B.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
C.缺少对欧洲其他国家的观察 D.后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
【解析】B 材料中有关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研究有经济因素、政治因素、自然因素多个视角,对工业3
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认识越来越多元化,体现了随着研究视角的不断拓展,认识逐渐趋于全面,故 B 项
正确;材料分别从经济、政治、自然条件多个角度说明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都有一定的合理
性,故 A 项错误;研究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自然要把重心放在英国方面,对欧洲其他国家的
观察是次要因素,且材料中的多个因素都是相对于欧洲其他国家而言的,故 C 项错误;后期学者的研究只
是研究视角的不同,无法判断哪一观点更可信,故 D 项错误。
4.(2018·全国新课标卷Ⅱ文综·32)罗马共和国时期,平民和贵族展开了长达两个世纪的斗争,斗争的成就主
要体现为其间所颁布的一系列法律。恩格斯曾评论说:“氏族贵族和平民不久便完全溶化在国家中了。”这一
长期斗争的结果是
A.贵族的特权被取消 B.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
C.公民与贵族法律上平等 D.自由民获得相同的权利
【解析】C 材料表明平民与贵族长期斗争的主要成就即是系列法律的颁布,而恩格斯所言“氏族贵族和平民
不久便完全溶化在国家中了”指的是平民在法律上获得与贵族平等的地位,故C项正确;罗马共和国早期的
法律渊源主要是习惯法,此期贵族垄断了立法、司法大权(即贵族的特权),司法权又操纵于贵族,任其解
释,大行司法专横;而以《十二铜表法》为代表的系列法律的制定,使贵族特权受到一定限制,而不是被
取消,故A项错误;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于6世纪的罗马帝国时期(《民法大全》颁布),故B项错误;罗马
共和国时期法律(公民法)主要适用于罗马公民,而自由民(奴隶以外的公民、公民家人、外邦人)获得
公民权是在罗马帝国时期(212 年,罗马帝国皇帝发布公民权敕令,授予帝国境内全体自由民以公民权),
自此万民法成为通行于帝国境内所有自由民的法律,故D项错误。
5.(2018·全国新课标卷Ⅲ文综·24)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这些铁器不少
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见图 7。据此可知,战国以前4
图 7
A.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 B.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
C.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 D.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
【解析】D 从图片中可以看出铁器实物的分布主要是在黄河流域,而长江中下游地区和新疆地区也有小部
分集中分布,当时的黄河流域是主要的农耕区和经济重心所在,因此铁器在黄河流域的分布较其他地区更
加广泛,可见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故 D 项正确;材料反映了当时铁器的少数分布区域,大部分
地区还没有铁器分布,且铁器实物并非就是铁制农具,故 A 项错误;人类最早所发现的铁是陨铁,新疆是
目前国内公认的最大陨石富集区。材料仅表明新疆地区出现铁器实物,但不能推断新疆与中原地区联系密
切,故 B 项错误;材料中反映的铁器实物并没有广泛分布,且无法证实铁器为当地冶炼生产,因此无法印
证冶铁技术已相当普及,故 C 项错误。
6.(2018·全国新课标卷Ⅲ文综·32)公元前 5 世纪,雅典公民获得更多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公民的成功“依赖
于在大型公共集会上谈话、论辩与说服的能力”。据此可知,在当时雅典
A.公民必须能言善辩 B.参政议政十分活跃
C.民主政治出现危机 D.内乱引发思想纷争
【解析】B 公元前 5 世纪,雅典民主政治处于黄金时期。材料反映雅典公民通过谈话、论辩和说服等方式参
与政事讨论,由此可见雅典公民积极参政议政,故 B 项正确;材料表明公民具有谈话、论辩和说服能力更
容易成功,而非强调能言善辩是所有公民必备的能力,故 A 项错误;公元前 5 世纪,雅典民主政治处于黄
金时期,材料反映出雅典公民参政议政,恰恰是雅典民主政治鼎盛的体现,没有出现民主政治的危机,故 C
项错误;材料强调雅典公民的参政意识较强,通过“谈话、论辩与说服”表达自己的想法,而非内乱引发思想
纷争,故 D 项错误。
7.(2018·全国新课标卷Ⅲ文综·34) 表 3 1929~1931 年美国部分行业工人周工资变化表(单位:%)
时间
类别
1929~1930 年 1930~1931 年5
烟煤业 -12.3 -19.1
金属矿业 -6.6 -18.3
制造业 -7.2 -11.3
据表 3 可知,当时美国
A.最低工资标准失效 B.产业结构迅速调整
C.经济危机不断加深 D.政府财政支出锐减
【解析】C 材料反映了 1929 年经济危机爆发到 1931 年美国部分行业工人周工资持续下降,说明经济危机不
断加深,故 C 项正确;美国工人最低工资标准是在 1933 年罗斯福新政中实行的,故 A 项错误;材料只反映
出美国部分行业工人周工资的下降幅度,未涉及产业结构调整,故 B 项错误;工人工资的高低与私营企业
主有关,与政府财政支出无必然联系,故 D 项错误。
8.(2017·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25)表 1 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
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 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
C.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 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
【解析】C 材料反映了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行政区的变化情况。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由高
祖时 15 郡到文帝时 24 郡,再到景帝时 68 郡国,最后到武帝时 108 郡国,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增
多,这表明王国势力不断被削弱,中央集权逐步加强,中央政府更有能力和实力解决边患危机,故 C
项正确;材料反映了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逐渐增多,说明诸侯王国与朝廷的矛盾得到了有效
解决,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缩小,故 A 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地方行政体制的变化,而非中央行政体6
制, 故 B 项错误;汉武帝时期中央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越来越多,而王国控制的区域相应越来越小,
故 D 项错误。
9.(2017·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26) 表 2
表 2 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 B.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
C.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 D.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
【解析】C 根据材料“与薛举大战于泾州,我师败绩”“薛举寇泾州……不利而旋”“刘文静(唐朝将领)及薛
举战于泾州,败绩”“薛举寇泾州……诸将为举所败”可知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故 C 项正确;根据材
料“唐武德元年”(武德系唐高祖年号)可知此时李世民尚未称帝,故 A 项错误;根据材料“秦王世民为西讨
元帅……刘文静(唐朝将领)及薛举战于泾州”可知泾州战役的主帅是李世民并非刘文静,故 B 项错误;材
料“太宗有疾,诸将为举所败”只能说明李世民患病对战役失败有一定影响,但不足以说明李世民患病导致战
役失败,故 D 项错误。
10.(2017·全国新课标卷Ⅱ文综·27)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中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
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
A.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 B.皇帝权力日趋衰落
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 D.宦官掌握决策权力
【解析】A 明代太监文化素质提高,是服务于秉笔太监“批红”的政治需要,有助于形成内阁与司礼监双轨辅
政制,表明中枢机制发生了重要演变,故 A 项正确;明朝废除丞相,由皇帝直接管理国家政事,多数情况
下,内阁和司礼监都受制于皇帝,皇权绝未削弱,故 B 项错误;皇帝重用宦官参政是为了牵制内阁,内阁
仍是权力中枢,内阁议政功能没有丧失,故 C 项错误;明中期以后虽太监乱政,但大多数时期皇帝和内阁7
执掌决策权,司礼监掌“批红”,且王瑾、魏忠贤等少数权奸只是少数,其最后结局都是被革除,故 D 项错
误。
11.(2017·全国新课标卷Ⅱ文综·31)1977 年,我国各大专院校录取新生 27.3 万人,至 1988 年高校在校生总规
模达 206 万人,2001 年增长至 719 万人。在此期间,高等职业教育和各种形式的成人高等教育的入学人数
也有很大增长。由此可知
A.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得到了解决 B.高等教育实现了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C.人才选拔制度的改革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 D.恢复统一高考制度促进了高等教育的普及
【解析】C 1978 年中国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迅速,对各类人才产生了巨大需求,而人才的培养依托于教
育尤其是高等教育。材料反映自 1977 年高考恢复以来,各类高等教育人数都出现大幅增长,这说明人才选
拔制度的改革适应了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故 C 项正确;材料只表明各类高等教育人数的增加,
未涉及各类人才的专业培养和需求问题,故 A 项错误;材料只表明高等教育人数增长,未提及与生产劳动
的关系,故 B 项错误;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迅速发展,急需各类人才,这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发展。高考
一般指高等教育入学考试;高等教育的普及,就是提高毛入学率;恢复统一高考制度与高等教育的普及没
有必然的联系,且当前我国只是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故 D 项错误。
12.(2017·全国新课标卷Ⅱ文综·35)20 世纪 70 年代至今,《赫鲁晓夫回忆录》多次出版,并被翻译成多种语
言。因其内容的复杂性,不同年代版本的内容均有所不同。由此可知,此回忆录作为一种史料
A.能够准确记述作者的事迹 B.比相关研究著作的可信度更高
C.版本越新越接近历史真相 D.反映出时代对历史叙述的影响
【解析】D 根据材料“不同年代版本的内容均有所不同”可知受政治环境影响,时代对历史叙述有一定的影响,
故 D 项正确;回忆录虽是亲闻、亲见、亲历的第一手资料,也会因作者时间久,记忆不清或个人利害得失,
出现有意无意的疏漏、讹误,不一定能够准确记述作者的事迹,故 A 项错误;同样作为历史资料,回忆录
和相关研究著作各有优劣,可相互印证,不能直接断定可信度的高低,故 B 项错误;根据材料“因其内容的
复杂性,不同年代版本的内容均有所不同”可知不同版本对内容会有所取舍或修改,但并非版本越新,越接
近历史真相,故 C 项错误。8
13.(2017·全国新课标卷Ⅲ文综·35)20 世纪 70 年代初,美国联邦政府机构臃肿,财政支出庞大。总统尼克松
在咨文中呼吁,应当“使权力和资源开始从华盛顿流回到州和地方,更重要的是回到全体人民手中。我
们要使各州和地方担负更多的责任,我们将同他们分享收入”。由此可知,美国联邦政府试图
A.消除国家干预经济的弊端 B.将权力下放到州政府
C.扩大福利政策的覆盖范围 D.恢复自由放任的传统
【解析】A 根据“20 世纪 70 年代初,美国联邦政府机构臃肿,财政支出庞大”并结合所学可知美国自二战后
推行的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不利影响凸显,因此提出“使权力和资源开始从华盛顿
流回到州和地方”,试图减少联邦对经济的干预,故 A 项正确;尼克松声称把权力下放到州和地方,主要是
为了解决财政不足的问题,权力下放只是减少国家干预经济的一种手段,而非目的,故 B 项错误;材料中
虽提到“是回到全体人民手中”,但这是为了解决政府的财政危机,况且此时联邦政府“财政支出庞大”,扩大
福利政策的覆盖范围会加重联邦政府财政负担,故 C 项错误;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在不同程度上干预经济,
美国联邦政府只是减少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并不是恢复自由放任传统,故 D 项错误。
高考真题:
1. (2018·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25)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表 2 所示。
表 2 “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唐朝藩镇基本情况表
藩镇类型 数量(个) 官员任免 赋税供纳 兵额与功能
河朔型 7 藩镇自擅 不上供 拥重兵以自立
中原型 8 朝廷任命 少上供 驻重兵防骄藩
边疆型 17 朝廷任命 少上供 驻重兵守边疆
东南型 9 朝廷任命 上供 驻兵少防盗贼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 )
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 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
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 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9
2.(2018·江苏高考·3)有学者认为,唐代前期中央各级行政机关以及地方诸道州府,行政上皆承受于尚书省。
“有事皆申尚书省取裁闻奏,不能径奏君相;诏令制敕亦必先下尚书省详定,然后下百司。”由此可见,
尚书省( )
A.剥夺中书与门下省的权力 B.拥有起草诏令制敕的职权
C.阻隔皇帝与各州府的联系 D.成为全国行政运行的枢纽
3.(2017·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25)
表 1
皇帝纪年 公元纪年 郡级政区
汉高帝十二年 前 195 年 15 郡
汉文帝十六年 前 164 年 24 郡
汉景帝中六年 前 144 年 68 郡、国
汉武帝元封五年 前 106 年 108 郡、国
表 1 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 )
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 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
C.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 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
4.(2015·广东文综·13)针对皇帝频频越过中书省直接向六部官员下达诏令的现象,有朝臣说:“事不出中书,
是为乱政。”由此可知,该朝臣( )
A.反对中央集权 B.主张建立内阁
C.主张加强相权 D.反对三省六部制
5.(2012·广东文综·14)有人这样评论当时的政治制度:如果宰相制尚未废除,宰相就会用古代圣人贤君的德
行来劝谏君主,君主就不会肆无忌惮。据此可知,他主张( )10
A.限制君权 B.削弱相权
C.实行君主立宪制 D.废除三省六部制
6.(2019·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27)乾隆时江南地主“所居在城或他州异县,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苏州甚至
出现“土著安业者田不满百亩,余皆佃农也。上田半归于郡城之富户”。由此可知,当时江南( )
A.土地所有权变更极为频繁 B.农业生产利润微不足道
C.个体农耕为主要生产形式 D.农业中商品化生产普遍
7.(2017·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26)
表 1
土地规模(亩) 户数 户数比例
20 以下 24 17.3%
20~130 103 74.1%
131~300 10 7.2%
300 以上 2 1.4%
小计 139 100%
表 1 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当时该地( )
A.自耕农经济盛行 B.土地集中现象突出
C.均田制破坏严重 D.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8.(2013·全国新课标卷Ⅱ文综·25)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
并”。据此可知宋代( )
A.中央集权弱化 B.流民问题严重 C.土地兼并缓和 D.自耕小农衰退11
9.(2017·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26)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唐中期,北
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
据此可知,唐中期( )
A.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 B.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
C.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 D.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
10. (2018·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24)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这些铁器不
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见图 7。据此可知,战国以前( )
图 7
A.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 B.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
C.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 D.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
11.(2019·天津高考·2)明朝嘉靖年间,山西武城县县令鉴于该县“集日寡而旷多”,每逢集日,便组织“歌舞
剧戏之徒,各呈其技于耍街”,结果“众且观且市,远近毕至,喧声沸腾……粟米丝麻布帛,禽而鸡鹜,
兽而牛羊,食而鱼肉果菰,与夫南北水陆之产,可以供民生所需者,错然填街溢巷”。从史料可知,当
时武城县( )
A.农村集市贸易从无到有 B.文化与商业结合活跃经济
C.居民日常文化活动丰富 D.乡村城镇化发展比较迅速
12.(2019·江苏高考·4)宋时,太平州当涂县黄池镇“商贾所聚,市井贸易,稍稍繁盛。州县官凡有需索,皆
取办于一镇之内”。据此可知( )12
A.商税成为政府收入主要来源 B.城市商业活动打破时空限制
C.政府积极扶持市镇经济发展 D.宋代市镇经济已经相当发达
13.(2012·全国新课标卷文综·26)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
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大抵
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据此可知( )
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了农业的衰退 B.工商业的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
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 D.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
14.(2014·重庆文综·2)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远至今中亚阿姆河流域,受到渴望与汉通使往来的大宛等国
的欢迎。其间,汉设置河西四郡,打通了与西域的直接交通。张骞在出使过程中所获得的信息对打开
丝绸之路和建立中国与西方的联系起到了关键作用。据此可知,张骞出使西域的功绩是( )
A.开辟了沟通中西的丝绸之路 B.建立了汉朝与西方的联系
C.确立了汉朝对西域的管辖权 D.开启了中国与中亚的交往
15.(2014·海南单科·1)有先秦思想家认为,“君上之于民也,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据此可知这位
思想家强调( )
A.君主无为而治 B.强化血缘等级 C.推行礼乐仁政 D.实行严刑峻法
16.(2016·江苏单科·5)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位狂狷之士:他剃光头发留着长须,“儒帽裹僧头”,穿着亦僧亦
儒的怪异服装;他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由此可见,李贽( )
A.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 B.认可明代妇女地位的变化
C.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 D.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
17.(2019·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26)唐代之前,荆楚民间存在一种祈求丰收的“牵钩之戏”,至唐代称作“拔
河”,广为流传。唐玄宗《观拔河俗戏》诗云:“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
多……预期年岁稔,先此乐时和。”据此可知,在唐代( )13
A.江南文化成为主流 B.耕战结合观念深入人心
C.阳刚与力量受到推崇 D.诗歌以描写宫廷生活为主
18.(2014·四川文综·3)太史公曰:“相如虽多虚辞滥说,然其要归引之节俭,此与《诗》之风谏何异?”据此
可知,司马迁认为司马相如作赋( )
A.重视吸取西汉败亡的教训 B.旨在批判当时的奢靡世风
C.创作形式与《诗经》一致 D.注意克服文辞铺张的弊病
19.(2017·海南高考·5)图 1 是我国出土的古代杂剧砖雕图案。据此可知,元杂剧( )
A.已经有明确的角色分工 B.演变为后来的京剧
C.以歌舞为主要艺术形式 D.基本取材于宫廷生活
20.(2018·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32)公元前 5 世纪,雅典公民获得更多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公民的成功“依
赖于在大型公共集会上谈话、论辩与说服的能力”。据此可知,在当时雅典( )
A.公民必须能言善辩 B.参政议政十分活跃
C.民主政治出现危机 D.内乱引发思想纷争
21.(2017·海南高考·14)公元前 427 年,希腊小邦密提林背叛了雅典,投靠斯巴达。雅典民情激愤,公民大
会迅速作出决议,将密提林成年男子全部处死,妇女儿童罚作奴隶。第二天,民众情绪趋于平静,公
民大会撤销了原决议。据此可知,在古代( )
A.希腊小邦缺乏政治自主权 B.公民决定雅典城邦重大决策14
C.大邦争霸阻碍了希腊统一 D.雅典公民大会有时违背民意
22.(2016·江苏单科·14)雅典将领阿里斯蒂德被公民大会陶片放逐后,仅过了两年多就被召回,因为波斯大
军入侵,需要他参与作战。打败波斯后,他得以重新任职,而指挥战争获得胜利的功臣地米斯托克利
却被陶片放逐。由此可见( )
A.多数人的意愿未必代表公平正义 B.陶片放逐法是对将领去留的表决
C.直接民主导致了雅典的派系纷争 D.主权在民容易导致城邦内部混乱
23.(2014·全国新课标卷Ⅱ文综·32)罗马共和国早期,当罗马遭受外族进攻时,平民曾多次将自己组织的队
伍撤离罗马,拒绝作战,迫使贵族在政治上做出让步。《十二铜表法》的制定就是这种斗争的成果之一。
可见当时( )
A.贵族逐步丧失制定法律的主导地位 B.平民采取有效方式争取自身权益
C.贵族让步在法制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D.平民与贵族的政治诉求日趋一致
24.(2018·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32)古代雅典的梭伦在诗中写道:“作恶的人每每致富,而好人往往贫穷;但
是,我们不愿意把我们的道德和他们的财富交换,因为道德是永远存在的,而财富每天在更换主人。”
据此可知,梭伦( )
A.反对奴隶制度 B.主张权利平等 C.抨击贫富差别 D.具有人文精神
25.(2019·江苏高考·15)美国学者约翰·梅里曼认为,古罗马诗人维吉尔长篇史诗《埃涅阿斯纪》的主人公埃
涅阿斯是罗马公民理想人格的典范,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对此进行神学解读,他们将埃涅阿斯的旅程诠
释成基督徒的灵魂之旅。由此可见,人文主义者( )
A.推崇罗马神权统治 B.利用宗教表达诉求
C.否定天主教会教义 D.主张灵魂自我救赎
26.(2014·江苏单科·13)“佛罗伦萨人文主义派甚至采取更惊人的步骤,他们反对对财富的谴责,并且创立这
样一种学说:在上帝眼中,贫穷并不是显示品德的惟一方法。”由此可见,人文主义者( )15
A.鄙视贫穷 B.认为财富即道德
C.揶揄上帝 D.反对安于清贫的说教
27.(2016·海南单科·11)英国天主教神甫威廉·廷得尔因希望英国教徒可以自由阅读《圣经》而将其翻译成英
文,结果于 1524 年被控有异端嫌疑,被迫流亡。由此可知,他( )
A.维护教皇权威 B.主张圣像崇拜 C.倡导信仰自由 D.支持宗教改革
28.(2015·广东文综·19)一位哥伦比亚学者在“纪念美洲发现——两个世界文明汇合 500 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
上说,“黄金和白银的作用只是使两个大陆之间的距离更加遥远了”。由此可知( )
A.该学者关注殖民掠夺的后果 B.“两个大陆”指的是美洲和非洲
C.黄金和白银阻碍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D.该会议讨论的是英国人登陆美洲的意义
29.(2017·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33) 表 3
英国国民总收入变化表
年份 约 1770 约 1790~1793 约 1830~1835
数额(百万英镑) 140 175 360
英国工人实际工资变化表(即按实际购买力计算的工资,1851 年为 100。)
年份 1755 1797 1835
指数 42.74 42.48 78.69
综合表 3 可知,在工业革命期间,英国( )
A.工人实际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 B.经济快速发展依赖于廉价的劳动力
C.工人生活整体上没有改善 D.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30.(2016·海南单科·13)据研究,从 1760 年到 1850 年间,英国棉纺厂使用的原棉数量由 200 万磅增加到
3.66 亿磅,增长了 180 多倍。据此可知,这一时期英国( )16
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始建立 B.工场手工业进入鼎盛时期
C.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世界市场 D.农业中的商品化生产迅速发展
31.(2015·海南单科·11)下表为 1800~1900 年欧洲和中国在世界制造业产量中所占份额(%)
1800 1830 1860 1880 1900
欧洲 28.0 34.1 53.6 62.0 63.0
中国 33.3 29.8 19.7 12.5 6.2
据此可知( )
A.传统手工业在中国越来越占据优势 B.中国所占份额减少缘于制造业衰退
C.工厂的出现加速了欧洲工业化发展 D.工业化是欧洲超越中国的主要原因
32.(2015·四川文综·10)英国工业革命接近完成之际,卡莱尔在《文明的忧思》中发出感叹:“当整个国家仅
仅只在乎金钱和被金钱所主宰的时候,再下一步便不是踏在地上,而是悬在深不见底的深渊上空。”可
见,卡莱尔注意到了英国( )
A.煤矿大量开采导致土地塌陷 B.工业革命中社会财富急增
C.经济发展与人文精神的对立 D.工业革命中人文精神缺失
33.(2019·江苏高考·16)1787 年,美国制宪会议经过长达四个月的激烈辩论,通过了联邦宪法,各州批准宪
法情况见下图。据此可知,当时的美国( ) 17
A.联邦体制确立经历艰难历程 B.各州的矛盾和分歧已经消除
C.南方与北方处于对立的状态 D.邦联政治体制尚未正式建立
34.(2018·海南高考·18)1874 年美国选举之后,民主党控制了众议院,立即开始搜集关于执政的共和党腐败
的资料,总统格兰特的许多内阁成员因此被迫辞职。由此可知,当时美国( )
A.总统享有的权力受到限制 B.两党秉持不同阶级立场
C.议会开始成为权力的中心 D.两党制体现了制衡原则
35.(2013·四川文综·9)1925 年,美国田纳西州的中学教师斯科普斯因在课堂上讲授达尔文进化论而被判有
罪。该州还立法禁止教师传授任何有违背圣经上帝造人教导的学说。此法在该州一直适用到 1967 年。
据此可知( )
A.1967 年后美国开始接受进化论 B.斯科普斯言论违背美国的宗教信仰自由
C.进化论冲击了美国的基督教信仰 D.田纳西州的立法行为违反了美国宪法
36.(2018·海南高考·7)1853 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正式建立了县试、省试、京试三级考试制度。考试
科目以诗、文为主,试题不取自“四书五经”,而出自太平天国颁布的诏令。由此可知,太平天国( )
A.否定程朱理学的统治地位 B.照搬明清科举制度
C.用传统文化排除外来思想 D.获得士人广泛支持18
37.(2011·广东文综·16)图 5 所示为乡村知识分子 1913 年的一则日记(部分),由此可见( )
A.作者不认同辛亥革命 B.作者主张全面学习西方
C.当时乡村社会习俗没有变化 D.当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38.(2013·海南单科·14)武昌起义后全国有 15 省先后宣布独立,各省先后担任最高军政长官(都督)者背景不
尽相同,其中新军将领 13 人,革命党 5 人,咨议局议长 3 人,巡抚 3 人,布政使 1 人,提督 1 人,督
练公所总参议 1 人。据此可知辛亥革命( )
A.具有广泛社会基础 B.具有明显的妥协性
C.属于资产阶级革命 D.属于自上而下的革命
39.(2012·广东文综·15)图 5 为某时期的招贴画,从中可知( ) 19
A.作者反对袁世凯独裁卖国 B.作者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五四运动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D.国民党重新阐释了三民主义
40.(2014·四川文综·6)《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军阀、官僚、地主、豪绅、资本家、富农、
僧侣及一切剥削人的人和反革命分子,是没有选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自由的权利的。”据此可知,
《宪法大纲》( )
A.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迅速发展 B.全面贯彻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C.一定程度脱离了中国革命的实际 D.消除了俄国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41.(2016·江苏单科·7)1884 年刊行的直隶《玉田县志》载:“洋舶互市……我之需于彼者,至不可胜数,饮
食日用曰洋货者,殆不啻十之五。”又据光绪《雄县乡土志》:“亚谷城村,居民多以熬硝或以硫黄蘸促
灯为业,自火柴行,而此业渐歇。”综合这些材料,可知这一时期( )
A.经营洋货和新产品的店铺增多 B.中国传统的手工业遭到沉重打击
C.洋货的销售在口岸遭到了抵制 D.外来技术的传入促进手工业发展
42.(2014·江苏单科·7)在 20 世纪 20 年代浙江上虞县的下管村,“生产上它是一个农业社会,……下管人除
粮食和菜蔬肉类等还能自给自足,并有毛竹和茶叶等山货可以外销外,日常生活的工业品,几乎全是
外来的‘洋货’。……除了制造和修理农具和家具的一些手工业外,家庭纺织业等已被淘汰殆尽。”据此20
可知,近代以来下管村自然经济瓦解的征象是( )
A.毛竹和茶叶等山货的外销 B.农具等制造业和修理业的存在
C.粮食和菜蔬肉类等的生产 D.纺织和部分土产加工业的淘汰
43.(2016·新课标全国Ⅲ卷文综·30)图 4 是 1932 年出产的一款火柴上的图案。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
A.民族火柴工业举步维艰 B.新的营销方式得到采用
C.开始兴起实业救国思潮 D.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44.(2017·江苏高考·11)据统计,1948 年外国在华投资总额约 31.97 亿美元,其中美国 14.10 亿美元,占
总量 44.10%,英国 15 亿美元,占总量 34.88%,其他国家 6.72 亿美元,占总量 21.02%。由此可
见( )
A.英国的国际地位正在迅速地提高 B.日本在投资总额中占有相当比例
C.外国资本已完全掌控中国的经济命脉 D.美国在外国对华投资中处于优势地位
45.(2019·海南高考·7)1863 年,有官员上奏清廷:“闻日本近遣幼童分往俄美两国,学习制造船炮、铅药及
一切军器之法,期以十年而回……学习制造船炮等法,我国家亦宜行之。”据此可知,该官员( )
A.主张清政府开放通商口岸 B.认为西方长技值得学习
C.敦促清政府学习日本政体 D.意识到洋务运动的局限
46.(2012·广东文综·22)有学者说:“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
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但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据此可知21
该学者( )
A.赞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B.客观评价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认为斯大林模式有合理之处 D.否认赫鲁晓夫改革的必要性
47. (2018·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34)
表 3 1929~1931 年美国部分行业工人周工资变化表(单位:%)
时间
类别
1929~1930 年 1930~1931 年
烟煤业 -12.3 -19.1
金属矿业 -6.6 -18.3
制造业 -7.2 -11.3
据表 3 可知,当时美国( )
A.最低工资标准失效 B.产业结构迅速调整
C.经济危机不断加深 D.政府财政支出锐减
48.(2014·江苏单科·16)《美国自由的故事》写道:美国人遇到了“两套对立的自由概念的体系”,一种是“为
私营企业”自由服务;另一种是以“一种对财富平等的分享”为基础的“社会化的自由”。事实表明,大多
数美国人在 1936 年时都接受了这样的观点:自由必须包含由政府保证的经济安全。由此可知( )
A.罗斯福新政体现了第一种关于“自由”的观念
B.罗斯福新政体现了“另一种”关于“自由”的观念
C.大多数美国人认为政府应当保障公民的政治自由
D.大多数美国人认为“自由代表着从物质的无保障中得到解放”
49.(2017·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35)20 世纪 70 年代初,美国联邦政府机构臃肿,财政支出庞大。总统尼克22
松在咨文中呼吁,应当“使权力和资源开始从华盛顿流回到州和地方,更重要的是回到全体人民手中。
我们要使各州和地方担负更多的责任,我们将同他们分享收入”。由此可知,美国联邦政府试图( )
A.消除国家干预经济的弊端 B.将权力下放到州政府
C.扩大福利政策的覆盖范围 D.恢复自由放任的传统
50.(2018·江苏高考·19)20 世纪 60 年代末,在世界贸易总额中,西欧国家仅欧共体六国所占比例就超过
39%,美国同期从 1957 年的 9%下降到 15.1%。在世界工业生产中,1951 年至 1970 年,西欧所占比
例由 8%升至 28.6%,美国同期则由 48.6%降至 37.8%。据此可知,西欧经济的发展( )
A.促进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B.强化了欧洲为主导的世界格局
C.缓和了西欧国家与美国的矛盾 D.推动了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演进
51.(2018·江苏高考·20)西方学者弗里德曼认为,全球化包括不可阻挡的市场一体化,民族国家发展和科技
进步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同时全球化也会使某些国家遭到不公正对待并远远落在后面,从而在这些
国家出现强烈的反作用。由此可知,该学者( )
A.指出了全球化带来的利弊 B.批评现存的反全球化思潮
C.强调了全球化的消极作用 D.提出了应对全球化的策略
52.(2009·广东单科·12)《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规定:“边区各少数民族,在居住集中地区得划定民族区,
组织民族自治政权,在不与省宪抵触的原则下,得订立自治法规。”由此可知( )
A.陕甘宁边区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建立的民族自治区
B.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前已经有了民族自治的设想
C.新中国颁布的第一部具有宪法性质的法律是《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
D.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根据《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实行的
53.(2017·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31)1990 年,一份提交中央的报告说,理论上的凯恩斯主义和实践中的罗斯
福新政,实际上是把计划用作国家干预的一种手段,从那时候起,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23
制优化的普遍趋势。据此可知,该报告的主旨是( )
A.肯定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 B.阐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必要
C.主张摆脱传统经济模式的束缚 D.剖析西方经济体制的实质
54.(2015·安徽文综·18)联合国大会关于“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议案表决通过后,美国驻联合国首
席代表布什感叹:“任何人都不能回避这样一个事实——虽然这可能是令人不快的,刚刚投票的结果实
际上确实代表着绝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的看法。”由此可见( )
A.西方的“冷战”政策彻底破产 B.中美两国关系已经实现了正常化
C.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反对美国 D.国际社会需要中国发挥应有作用
55.(2014·海南单科·17)十月革命后,孙中山一面强调“以俄为师”,一面强调“不可学俄人之焦头烂额也”。
据此可知孙中山主张( )
A.借鉴代议制度,摒弃党国体制 B.发展私人资本,预防国家资本垄断
C.学习苏俄革命精神,不采用苏维埃制度 D.推动土地革命,实现“耕者有其田”
56.(2017·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31)1977 年,我国各大专院校录取新生 27.3 万人,至 1988 年高校在校生
总规模达 206 万人,2001 年增长至 719 万人。在此期间,高等职业教育和各种形式的成人高等教育的
入学人数也有很大增长。由此可知( )
A.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得到了解决
B.高等教育实现了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C.人才选拔制度的改革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
D.恢复统一高考制度促进了高等教育的普及
57.(2015·重庆文综·5)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主张:“操兵之道,不独执械走阵于场肆,而后谓之操;虽闲居
坐睡嬉戏,亦操也……兵虽静处闾阎(街巷),然亦谓之操,乃真操也。” 可见戚继光更强调士兵的( )
A.队形操练 B.武艺训练 C.阵法演练 D.习惯养成24
58.(2018·江苏高考·11)20 世纪 50 年代后期,北京市向知识分子发放“高脑油”(高级脑力劳动者补助油)关于
发放的时间和定量,有以下记述:
发放时间 每人每月定量 出处
1954 年 7 月开始 1.5 斤 北京市档案馆票证展览中的文字介绍
未予说明 1 斤 《北京粮食工作》
1957 年 11 月 17 日开始 1.5 斤 《中国商业四十年》
1957 年 12 月 1 日之前 1 斤
1957 年 12 月 1 日之后 1.5 斤
北京市档案馆藏《北京市食油供应办法》文件
据此可知,关于“高脑油”的发放( )
A.展览的文字介绍真实可靠 B.两部经济著作的记述完全一致
C.馆藏的原始文件更为可信 D.现有史料无法证明其是否实行
59.(2015·福建文综·13)图 7 是《说文解字》列出的“历”“史”二字的篆书。许慎解释道,“历”者,过也,传
也。“史”者,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据此可知,“历史”的原意是指( )
A.过去发生的一切事件 B.过去事实的文字记载
C.记录过往事物的书籍 D.代代相传的文化形式
60.(2017·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35)20 世纪 70 年代至今,《赫鲁晓夫回忆录》多次出版,并被翻译成多种语
言。因其内容的复杂性,不同年代版本的内容均有所不同。由此可知,此回忆录作为一种史料( )
A.能够准确记述作者的事迹 B.比相关研究著作的可信度更高25
C.版本越新越接近历史真相 D.反映出时代对历史叙述的影响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不向朝廷上贡或少上供的藩镇数量虽多,但朝廷的财政收入并不依赖藩镇,并且东
南型的藩镇仍向朝廷上贡,藩镇无法控制朝廷财政收入,故 A 项错误;材料主要讲述各藩镇与中央之
间的关系,无法反映藩镇之间攻伐不已,故 B 项错误;根据表格可知河朔型藩镇掌握了官员任免权、
财权和军权,拥兵自立,不利于中央集权,故 C 项错误;根据表格可知“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大部
分藩镇的官员任免权在朝廷手中,除河朔型藩镇外,其他几种藩镇在防御地方割据势力、守卫边疆、
维护社会治安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有利于延续唐朝的统治,故 D 项正确。
2.【答案】D 【解析】唐朝中央的三省中书、门下和尚书,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三省相互牵制和
监督,材料中“行政上皆承受于尚书省”只是负责执行,故 A 项错误;中书省起草诏令,而“行政上皆承
受于尚书省”,故 B 项错误;材料中“申尚书省取裁闻奏”“诏令制敕亦必先下尚书省详定,然后下百司”
表明尚书省负责执行,是上传下达而非阻隔,故 C 项错误;行政运行的枢纽,与材料中“中央各级行政
机关以及地方诸道州府,行政上皆承受于尚书省”相符,故 D 项正确。
3.【答案】C 【解析】汉景帝时,因削藩而引起七国之乱,使诸侯王国与朝廷间的矛盾空前激化,七国之
乱的平定加强了中央集权,此后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进一步解决王国问题,所以汉景帝以后诸侯王与
朝廷矛盾并不是渐趋激化,故 A 项错误;表中涉及的郡国属于地方行政机构,而非中央行政体制,故
B 项错误;汉武帝通过推恩令等措施,进一步削弱王国势力,使直接管辖的郡国迅速增多,中央集权更
加巩固,为解决边患问题奠定基础和解除后顾之忧,故 C 项正确;汉武帝时直辖的郡级政区越来越多,
结合汉武帝的集权措施,可知王国控制的区域越来越小,故 D 项错误。
4.【答案】C 【解析】材料没有涉及到中央政府对地方的管理与控制,故 A 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内阁
制度出现在明朝,明朝建国之初,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由皇帝亲自管理六部,不可能出现“皇帝频频
越过中书省直接向六部官员下达诏令的现象”,故 B 项错误;依据材料中“事不出中书,是为乱政”信息
可知,该朝臣认为皇帝频频越过中书省直接向六部官员下达诏令是“乱政”,他希望用中书省来牵制皇帝,
即加强相权,故 C 项正确;该朝臣主张加强中书省的权力,材料没有体现出他反对三省六部制,故 D
项错误。26
5.【答案】A 【解析】题干所述的是相权与皇权的问题,题干中的“如果宰相制度尚未废除”的假设是其“君
主就不会肆无忌惮”的前提,说明事实上是宰相制度被废除,削弱了相权,君权加强。因此,他的主张
应是限制君权,B 项排除;CD 项无从反映。
6.【答案】C 【解析】“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土著安业者田不满百亩,余皆佃农也”可看出个体租佃经营
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形式,故选 C 项;“所居在城或他州异县,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不涉及土地所有权
的变迁,排除 A 项;“土著安业者田不满百亩,余皆佃农也。上田半归于郡城之富户”没有涉及农业生
产的利润问题,而佃农的普遍,客观上说明地主有利可图或者说明利润丰厚,排除 B 项;“所居在城或
他州异县,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苏州甚至出现“土著安业者田不满百亩,余皆佃农也。上田半归于郡
城之富户”这里的信息没有说明农产品的动向问题,不能说明商品化的程度,排除 D 项。
7.【答案】A 【解析】根据表 1 可知拥有 20—130 亩土地的自耕农户数比例达到 74.1%,说明会当时该地
自耕农经济盛行,故 A 项正确;拥有 300 亩以上土地的地主仅有 2 家,而拥有 20—130 亩土地的自耕
农有 103 家,说明当时该地土地集中现象并不严重,故 B 项错误;唐朝中期实行“两税法”后均田制瓦
解,此时为唐朝后期,均田制已经瓦解,并且材料无法判断当地是否实行均田制,故 C 项错误;仅凭
拥有不同土地规模的户数及所占比例无法判断农业生产效率是否提高,故 D 项错误。
8.【答案】D 【解析】宋太祖曾经说过:“富室连我阡陌,为国守财耳”,有鉴于此,宋代采取了“不抑兼并”
的措施,其后果必然是导致土地兼并严重,从而导致租佃关系盛行,自耕农经济衰退。据此判断,D
项符合题意,C 项表述错误;宋代中央集权空前强化,A 项表述错误,材料未涉及流民问题,排除 B
项。
9.【答案】C 【解析】据材料“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推知,北朝时,
南茶已在北方出现,而不是唐代才开始北运,故 A 项错误;材料涉及的仅是喝茶习俗在北方的影响,
不能得出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故 B 项错误;由“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到北方城市
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可以看出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在上升,故 C 项正确;
材料只是提及北方城市中有很多南方的饮食习俗,无法体现经济水平的高低,更无法作出南北方的比
较,故 D 项错误。
10.【答案】D 【解析】材料铁器实物并非就是铁制农具,故 A 项错误;图中新疆地区出现铁器实物,但
不能推断它与中原地区铁器实物的关系,故 B 项错误;图中铁器实物并没有广泛分布,可见冶铁技术27
还未普及,故 C 项错误;当时的经济重心在黄河流域,因此图中黄河流域分布较其他地区更加广泛,
可见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故 D 项正确。
11.【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中“组织‘歌舞剧戏之徒,各呈其技于耍街'”,出现了“众且观且市,远近毕
至,喧声沸腾”现象,并且在集市上“粟米丝麻布帛,禽而鸡鹜,兽而牛羊,食而鱼肉果菰,与夫南北水
陆之产,可以供民生所需者,错然填街溢巷”,表现了商业的繁荣景象,据此可知,在明朝嘉靖年间,
武城县的集市出现了文化和商业相结合进而活跃了经济现象,故选 B 项;根据题干中“集日寡而旷多”,
表明山西武城县原来就有农村集市,只不过不太活跃,排除 A 项;根据题干可知,武城县县令为了改
善农村集市的冷清现象而采取了活跃文化措施,不能表明当时居民文化活动的丰富,排除 C 项;乡村
城镇化一般表现为常住人口的增多、城镇规模的扩大、各种服务质量的提升等,而题干仅是提及了其
集市的繁荣现象,排除 D 项。
12.【答案】D 【解析】“商贾所聚,市井贸易,稍稍繁盛。州县官凡有需索,皆取办于一镇之内”表明宋朝
市镇经济发达,故 D 项正确;宋朝商税成为政府收入重要来源,政府收入主要来源是农业税,故 A 项
错误;材料的内容是太平州当涂县黄池镇的经济发展,没有涉及城市商业活动打破时空限制,故 B 项
错误;“州县官凡有需索,皆取办于一镇之内”指的是市镇经济能够满足政府需求,没有体现政府积极扶
持市镇经济发展,故 C 项错误。
13.【答案】B 【解析】材料仅显示了农业从业人员减少,但并不能看出农业衰退,故 A 项错误;手工业和
商业的发展最终导致社会结构发生变化,故 B 项正确;材料没有显示贫富分配不均,故 C 项错误;无
业游民增加为谋食者,是工商业发展的现象而不是原因,故 D 项错误。
14.【答案】D 【解析】题干强调的是张骞在出使过程中所获得的信息对打开丝绸之路和建立中国与西方的
联系起到了关键作用,而不是张骞开辟了丝绸之路,建立了汉朝与西方的联系,与材料信息不符,故
A.B 项错误;C 项是在汉宣帝时期,设立西域都护府,故 C 项错误;“张骞出使西域,远至今中亚阿姆
河流域”“打通了与西域的直接交通”,而西域大体就是现在的中亚,因此张骞出使西域开启了中国与中
亚的交往,故 D 项正确。
15.【答案】D 【解析】材料显示的是君主集权,不是君主无为而治,故 A 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及血缘
等级关系,故 B 项错误;材料中“有难则用其死”说明君主不是推行“礼乐仁政”,故 C 项错误;材料中“君
上之于民也 ”说明君主集权,“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说明对人民统治的严苛,属于法家思想,28
故 D 项正确。
16.【答案】C 【解析】材料“狂狷之士”“儒帽裹僧头”主要体现李贽是一个离经叛道的人,他穿着亦僧亦儒
的怪异服装,无法说明他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故 A 项错误;材料“却收女弟子”只能说明李贽的
说法与其他人不一样,不能就此说明明代妇女地位发生变化,故 B 项错误;材料“儒帽裹僧头”“他讲学
传道,却收女弟子”表明批判传统礼教,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故 C 项正确;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
自由是道家的思想,材料中只是讲述李贽的狂妄不羁,没有提及他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故 D 项
错误。
17.【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可知唐代推崇
阳刚与力量的社会风尚,故选 C 项;材料仅涉及拔河渊源于荆楚民间,无法得出江南文化成为主流的
结论,排除 A 项;材料主要讲拔河活动不是战争,排除 B 项;材料“荆楚民间”说明不是以宫廷生活为
主,排除 D 项。
18.【答案】B 【解析】司马迁、司马相如均为西汉人,其生前西汉未败亡,且材料并未指明相如赋所述主
题为王朝败亡,故 A 项错误;据材料司马相如赋“其要归引之节俭”,且“此与《诗》之风谏何异?”也
即在这个方面与《诗经》相同,联系《诗经》中对社会黑暗腐败的批判,可推知他们都提倡节俭,反
对奢靡,故 B 项正确;从创作形式上看,赋形式铺排华丽,散文韵文并用,而《诗经》以四言为主,
较为平实,故 C 项错误;据材料“相如虽多虚辞滥说”可知司马相如未克服文辞铺张的弊病,故 D 项错
误。
19.【答案】A 【解析】图片中每个人物都有特定的服饰,扮演不同的角色,可见元杂剧已经有明确的角色
分工,故 A 项正确;京剧主要是由汉剧和徽剧融合而来,与元杂剧无关,故 B 项错误;一人主唱、曲
牌联套体的戏曲音乐,成为元杂剧的核心艺术形式,故 C 项错误;元杂剧取材于现实生活,不局限于
宫廷生活,故 D 项错误。
20.【答案】B 【解析】材料中“公民的成功”,即领导城邦需要“谈话、论辩与说服的能力”,能言善辩不是
所有公民必备的能力,故 A 项错误;材料公民在“雅典公民获得更多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侧面反映
出当时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参政议政十分活跃,故 B 项正确;材料中只是反映雅典公民的参政议政,
没有出现民主政治下权力的滥用,与民主政治的危机无关,故 C 项错误;“谈话、论辩”的雅典民主政
治决策的方式,与内乱、思想纷争无关,故 D 项错误。29
21.【答案】B 【解析】材料中希腊小邦密提林选择投靠斯巴达,说明希腊小邦拥有政治自主权,故 A 项错
误;材料中“公民大会迅速作出决议”“公民大会撤销了原决议”,表明雅典公民通过公民大会作出城邦重
大事务的决策,故 B 项正确;材料中讲述的是大邦雅典对小邦密提林背叛的态度,与大邦争霸无关,
故 C 项错误;雅典实行直接民主制,公民大会的决策体现了大部分民众的意愿,而且材料中从作出决
策到撤销决议都并没有违背民意,故 D 项错误。
22.【答案】A 【解析】雅典公民利用代表多数人意志的“陶片放逐法”将功臣地米斯托克利放逐的现象反映
了直接民主下,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很可能会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的史实,
故 A 项正确;“陶片放逐法”是针对某些别有企图的野心家,保障雅典民主政治,不是对将领去留的表
决,故 B 项错误;题干材料主要提及直接民主会导致多数人的暴政,说明多数人的意愿未必代表公平
正义,但没有涉及到导致雅典的派系纷争,故 C 项错误;材料讲述“陶片放逐法”体现主权在民没错,
只是讲述“陶片放逐法”无法真正体现公平正义,没有体现导致城邦内部混乱,故 D 项错误。
23.【答案】B 【解析】结合罗马法的实质可知是罗马法维护奴隶主利益的,故 A 项错误;结合题意可知,
平民采取有效措施而不是用暴力抗争的方式争取自身利益,故 B 项正确;结合题干和史实可知法制的
发展是顺应社会需求而变化的,“决定作用”过于绝对,故 C 项错误;结合史实可知平民与贵族有着不
同的利益,故 D 项错误。
24.【答案】D 【解析】材料只是提及道德与财富,并未体现梭伦反对奴隶制度,且梭伦反对的是债奴制而
并非整个奴隶制度,故 A 项错误;材料主要讨论道德与财富,并未体现权利平等,且结合所学可知梭
伦推行财产等级制,并不主张权利平等,故 B 项错误;梭伦提出贫富差别并非为了抨击它,其意在强
调道德比财富更重要,故 C 项错误;根据“我们不愿意把我们的道德和他们的财富交换,因为道德是永
远存在的”可知梭伦更注重人的道德而非外在的财富,说明他具有人文精神,故 D 项正确。
25.【答案】B 【解析】“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对此进行神学解读,他们将埃涅阿斯的旅程诠释成基督徒的灵
魂之旅”表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利用宗教表达诉求,故 B 项正确;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
是反对罗马神权统治,故 A 项错误;否定天主教会教义是宗教改革的内容,不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内
容,故 C 项错误;主张灵魂自我救赎是宗教改革的内容,不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内容,故 D 项错误。
26.【答案】D 【解析】根据“在上帝眼中,贫穷并不是显示品德的惟一方法”,可见并没有鄙视贫穷的含义,
故 A 项错误;结合“他们反对对财富的谴责”和“贫穷并不是显示品德的惟一方法”,说明财富不等同于30
道德,但可以作为显示品德的方法,故 B 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嘲弄上帝的内容,故 C 项错误;佛罗伦
萨地区商品经济发达,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较快,反映在人们思想中必然要革除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旧
观念,因此他们反对安于清贫的说教,故 D 项正确。
27.【答案】D 【解析】由“希望英国教徒可以自由阅读《圣经》”可知,他反对教皇单独解释《圣经》,故 A
项错误;四五世纪时,圣像崇拜完成了对文化程度较低的一般民众的宗教教育,这对于基督教的广泛
传播功不可没,到 7 世纪时,圣像已经普遍进入普通教堂和一般信徒家中,十字架、福音书、圣物和
圣像等组成了一个象征体系,把以神有关的东西神圣化,与自由阅读的作法不符,故 B 项错误;题中
只是谈到能自由阅读圣经,是对信仰的强化,故 C 项错误;由“自由阅读《圣经》”,主张自己亲自与
上帝沟通,与宗教改革的精神相符,故 D 项正确。
28.【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美洲新大陆的发现加强了“两个世界文明汇合”,也给殖民地带来深
重的灾难,加剧了美洲殖民地和欧洲的差距,因而“黄金和白银的作用只是使两个大陆之间的距离更加
遥远了”,故 A 项正确;“两个大陆”指的是美洲和欧洲,故 B 项错误;黄金和白银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
成,而不是阻碍,故 C 项错误;最早发现美洲新大陆的是西班牙王室支持的哥伦布船队,该议会讨论
的应该是西班牙人登录美洲的意义,故 D 项错误。
29.【答案】D 【解析】依据表中的英国国民总收入和工人实际工资的数据变化分析,可以看出英国工人实
际工资的增长赶不上国民总收入的增长,且 1755—1797 年甚至没有增长,所以工人实际收入与经济发
展并不同步增长,故 A 项错误;表中涉及的数据变化是在英国工业革命期间,工人使用机器生产,经
济快速发展主要依赖于生产工具的改进,不是依赖于廉价的劳动力,故 B 项错误;工人工资在
1797—1835 年有较大幅度增长,说明工人生活在一定时期内有明显改善,故 C 项错误;对比表中英国
国民总收入和工人实际工资的数据变化,可知工人工资水平提高速度赶不上国民总收入增加速度,说
明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故 D 项正确。
30.【答案】C 【解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始于新航路开辟后的手工工场中,与时间 1760 不符,故 A 项
错误;英国从 18 世纪后期开始了工业革命,并在 19 世纪中期完成,工场手工业已被取代,故 B 项错
误;题中“棉纺厂使用的原棉数量由 200 万磅增加到 3.66 亿磅,增长了 180 多倍”可见英国国内已经无
法满足原料的需求,不得不依靠海外,故 C 项正确;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农业商品化也相应地完
成,与“迅速发展”不符,故 D 项错误。31
31.【答案】D 【解析】随着列强的侵略,中国的小农经济开始解体,因此传统手工业在中国越来越占据优
势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故 A 项错误;中国所占份额减少主要在于欧洲工业革命后,制造业迅速发展,
而非中国制造业衰退,故 B 项错误;工厂的出现是工业化发展的表现,不是推动欧洲工业化发展的原
因,故 C 项错误;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1800~1900 年欧洲和中国在世界制造业产量中所占份额欧洲明显
多于中国,这主要是因为欧洲完成了工业革命,故 D 项正确。
32.【答案】D 【解析】煤矿大量开采导致土地塌陷的说法与题干所要表达的思想毫无关系,故 A 项错误;
题干中卡莱尔所发出的感叹并不是要描述社会财富激增的社会现象,而是想表达社会财富急增之后对
社会所产生的影响有哪些,故 B 项错误;题干并不能表现出经济发展与人文精神之间的对立现象,故 C
项错误;根据题干中卡莱尔所提到的“整个国家……悬在深不见底的深渊上空”这句话可知其想表达出国
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人文精神却逐渐缺失的观点,故 D 项正确。
33.【答案】A 【解析】“1787 年,美国制宪会议经过长达四个月的激烈辩论,通过了联邦宪法”可知体现的
是在宪法确立过程中矛盾和分歧较大,这也说明联邦体制经历艰难历程,故 A 项正确;各州的矛盾和
分歧无法消除,因而后来爆发了南北战争,故 B 项错误;美国 1787 年宪法协调了南方与北方的矛盾,
故 C 项错误;邦联政治体制在美国独立后就正式建立,故 D 项错误。
34.【答案】D 【解析】据材料“立即开始搜集关于执政的共和党腐败的资料”,可得出内阁成员是因为腐败
而被迫辞职,与总统享有的权力受到限制无关,故 A 项错误;两党都是资产阶级政党,秉持相同的阶
级立场,故 B 项错误;当时美国实行三权分立原则,议会并非权力的中心,故 C 项错误;据材料“民主
党控制了众议院,立即开始搜集关于执政的共和党腐败的资料”,可得出当时美国民主党利用控制的众
议院制衡共和党,两党制体现了制衡原则,故 D 项正确。
35.【答案】C 【解析】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运用能力。据美国 1878 年宪法规定:各邦(州)在不违反联邦宪
法下,可以制定本邦(州)的法律。田纳西州 1967 年才开始接受进化论,不意味着整个美国才开始接受,
也不能表明其立法违反了美国宪法,A.D 两项的表述错误,排除。斯科普斯言论符合而不是违背体现
自由启蒙思想的美国联邦宪法,B 项错误。田纳西州无论对斯科普斯因的判罚,还是最后的接受,都体
现了进化论对美国基督教信仰的冲击。故正确答案是 C。
36.【答案】A 【解析】据材料“试题不取自‘四书五经’”,可得出太平天国否定程朱理学的统治地位,故 A
项正确;据材料“试题不取自‘四书五经’”,可得出没有照搬明清科举制度,故 B 项错误;据材料“试题32
不取自‘四书五经’”,可得出太平天国否定儒家传统文化,故 C 项错误;材料只反映出太平天国考试制
度内容的变化,没有体现出士人对此的态度,故 D 项错误。
37.【答案】A 【解析】解题的关键在于扣住日记中的关键词“大清宣统五年,正月初三”、“变乱”等入手,
可以年影射出该乡村知识分子的立场守旧,对辛亥革命持否定态度,故 A 项符合题意;材料中虽然涉
及社会生活的变化,但不足以表明作者主张全面学习西方以及当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故排除
B.D;同时材料真实反映民国初年社会习俗的变化,故排除 C。故选 A。
38.【答案】B 【解析】考查数据分析,全国有 15 个省,其中革命党只有 5 人,旧军阀和立宪派很多,体
现革命具有很强的妥协性,所以选 D。辛亥革命没有广泛的社会基础,排除 A。辛亥革命属于资产阶
级革命,但材料无法体现,排除 C。辛亥革命是自下而上的革命,排除 D。
39.【答案】D 【解析】本题解题关键在通过图片信息的获取,并结合所学知识,把握时间信息与历史阶段
特征。从图片中的 “民众的力量、中国国民党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政治部印行、联合起来打倒军阀及一
切帝国主义”等信息反映的是国民大革命时期的北代战争的历史现象。ABC项的与题干时间信息不一致,
排除。孙中山重新阐释了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并提出三大政策等,D 项正确。
40.【答案】C 【解析】国民革命运动开始于 1924 年国共合作,结束于 1927 年国共合作的破裂,而《中华
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由 1931 年中华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通过,时间错位,故 A 项错误;党的民
主革命纲领其目标是反帝反封建,并不反对资产阶级,而《宪法大纲》中剥夺“资本家、富农”的政治权
利,同民主革命纲领是不符的,故 B 项错误;资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属于进步的革命力量,《宪法大纲》
中剥夺“资本家、富农”的政治权利,说明其含有理想化因子,一定程度脱离实际,故 C 项正确;江西
瑞金时期,党的领导人很多还是从莫斯科回国者,因而此时苏联对中国革命影响刚还较大,故 D 项错
误。
41.【答案】B 【解析】材料“饮食日用曰洋货者,殆不啻十之五”表明对洋货的需求,并没有说店铺增多,
故 A 项错误;材料 “亚谷城村,居民多以熬硝或以硫黄蘸促灯为业,自火柴行,而此业渐歇。”表明由
于受到洋货的冲击,中国农村传统经营的产业遭到破坏,故 B 项正确;材料“饮食日用曰洋货者,殆不
啻十之五”表明洋货的销售并没有遭到抵制,故 C 项错误;材料“亚谷城村,居民多以熬硝或以硫黄蘸
促灯为业,自火柴行,而此业渐歇。”表明传统手工业遭到破坏,没有促进手工业发展,故 D 项错误。33
42.【答案】D 【解析】毛竹和茶叶等山货的外销表明该地区当时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故 A 项错误;
农具等制造业和修理业的存在表明维持小农经济的手工业没有消失,故 B 项错误;“粮食和菜蔬肉类等
还能自给自足”表明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特征,故 C 项错误;“家庭纺织业等已被淘汰殆尽”,“日常生
活的工业品,几乎全是外来的‘洋货’”表明自然经济中自给自足的局面被打破,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故 D
项正确。
43.【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 1927—1936 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较快,图案上也没有体现火柴工业
举步维艰的信息,故 A 项错误;辛亥革命以来的提倡国货运动就已经采用了这种营销方式,因此不是
新的营销方式,故 B 项错误;甲午战争后实业救国思潮开始兴起,与题干时间不符,故 C 项错误;根
据材料时间“1932 年”可知此时九一八事变已经发生,再结合图案“抗敌”、“挽回利权”等文字可知是反对
日本侵占我国东北三省,因而推动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故 D 项正确。
44.【答案】D 【解析】1948 年外国在华投资中,美国投资总额超过了英国,表明英国的国际地位的下降,1
故 A 项错误;1948 年外国在华投资总额中,英美两国约占 80%,日本在投资总额中所占比例不详,故
B 项错误;外国资本已完全掌控中国的经济命脉是指外国资本控制中国的工业、金融等行业与材料的内
容 1948 年外国在华投资总额各国的比例不符,故 C 项错误;美国在华投资总额占总量的 44.10%,表
明美国在外国对华投资中处于优势地位,故 D 项正确。
45.【答案】B 【解析】材料“学习制造船炮等法,我国家亦宜行之”说明他认为西方长技值得学习,故选 B
项;材料主张学习西方技术不是开放通商口岸,排除 A 项;材料是学习技术不是政体,排除 C 项;材
料主张学习西方技术与洋务派一脉相承,排除 D 项。
46.【答案】C 【解析】关键信息:苏联、早早送上工业化大道、但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1924 年苏联成立,
AB 项排除;从题干中的“早早送上工业化大道”可知,所述的斯大林模式,因此排除 D 项;而“但毕竟
达到了上西方国家国目标”反映了学者予以了斯大林模式一定的肯定,认为有其合理之处,C 项正确。
47.【答案】C 【解析】美国工人最低工资标准是在 1933 年罗斯福新政中订立的,不符合时间限制,故 A
项错误;材料只反映出美国部分行业工人周工资变化,与产业结构的调整无关,故 B 项错误;材料反
映出美国部分行业工人周工资不断下降,劳资矛盾加剧,经济危机不断加深,故 C 项正确;材料只反
映出美国部分行业工人周工资变化,与政府财政支出的变化无关,故 D 项错误。34
48.【答案】D 【解析】罗斯福新政保护了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体现了“为私营企业”自由服务,但不
能解释“自由必须包含由政府保证的经济安全”,故 A 项错误;罗斯福新政中有缓和劳资矛盾的举措以
及用立法的形式确立了现代国家福利制度,体现了以“一种对财富平等的分享”为基础的“社会化的自
由”,同样但不能解释“自由必须包含由政府保证的经济安全”,故 B 项错误;“自由必须包含由政府保
证的经济安全”是从经济角度对自由的认识,没有涉及到政治方面,故 C 项错误;“自由必须包含由政
府保证的经济安全”凸显了政府的干预,融合了“两套对立的自由概念的体系”,“自由代表着从物质的无
保障中得到解放”同样强调了政府干预的重要性,两句话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故 D 项正确。
49.【答案】A 【解析】根据“20 世纪 70 年代初,美国联邦政府机构臃肿,财政支出庞大”并结合所学可知
美国自二战后推行的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不利影响凸显,因此提出“使权力和
资源开始从华盛顿流回到州和地方”,试图减少联邦对经济的干预,故 A 项正确;尼克松声称把权力下
放到州和地方,主要是为了解决财政不足的问题,权力下放只是减少国家干预经济的一种手段,而非
目的,故 B 项错误;材料中虽提到“是回到全体人民手中”,但这是为了解决政府的财政危机,况且此
时联邦政府“财政支出庞大”,扩大福利政策的覆盖范围会加重联邦政府财政负担,故 C 项错误;战后
资本主义国家在不同程度上干预经济,美国联邦政府只是减少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并不是恢复自由
放任传统,故 D 项错误。
50.【答案】D 【解析】1945 年,根据《布雷顿森林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成立,
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建立起来了,这就是布雷顿森林体系,与材料中“20 世纪 60 年代末”
不符,故 A 项错误;二战后,西欧衰落,美苏两极格局取代了长期以来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政治格局,
世界经济格局以美国为主导而非欧洲,故 B 项错误;材料中“1951 年至 1970 年,西欧所占比例由 8%
升至 28.6%”,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西欧国家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并
不是缓和矛盾,故 C 项错误;1967 年欧共体成立后,欧共体国家在一系列重大国际问题上采取了共同
政策,对外尽量“用一个声音说话”,进一步加强了政治上的联合,推动了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故 D
项正确。
51.【答案】A 【解析】材料中“民族国家发展和科技进步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是利,材料中“民族国家发
展和科技进步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是弊,故 A 项正确;批评反全球化思潮与材料中“同时全球化也会
使某些国家遭到不公正对待并远远落在后面”的客观现实不符,故 B 项错误;材料中该学者是辩证看待,
并不是单纯强调消极作用,故 C 项错误;材料中是辩证看待全球化,并没有涉及应对策略,故 D 项错35
误。
52.【答案】B 【解析】陕甘宁边区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以后,原陕甘革命根据地根据国共两党的协议
于 1937 年 9 月建立的,不是 1949 年 10 月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新中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依据是
《共同纲领》和 1954 年宪法以及 1984 年通过的《民族区域自治法》,因此 A.C.D 三项表述都是错误的,
早在陕甘宁边区时期,部分地区就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说明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前已经有了民族自
治的设想。
53.【答案】C 【解析】据材料“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可知,作者是要肯定
“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模式,而非国家干预的发展模式,故 A 项错误;1990 年,浦东的开发开放,使
中国的对外开放进入到一个新阶段,说明此前中国已融入经济全球化,且题干材料主要强调的是经济
体制改革,故 B 项错误;中国传统经济模式是完全的计划经济,“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
优化的普遍趋势”肯定了市场的作用,实际上是主张摆脱传统经济模式的束缚,故 C 项正确;西方经济
体制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材料涉及的是计划和市场发展经济的手段,没有涉及所有制,故 D
项错误。
54.【答案】D 【解析】“冷战”由西方发起,旨在通过非武装手段对抗、遏制共产主义的发展,中国恢复联
合国合法席位不能表明西方针对中国乃至于其他社会主国家的敌对行动全部失败,故 A 项错误;中美
关系正常化实现的标志是 1979 年中美正式建交,故 B 项错误;材料只能表明在是否恢复中国合法席位
的问题上,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反对美国观点,不能据此断章取义说“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反对美国”,
故 C 项错误;“‘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议案表决通过”、“投票的结果……代表着绝大多数联合
国会员国的看法”等关键信息说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认可新中国的地位和发挥的作用,故 D 项正确。
55.【答案】C 【解析】材料显示是向俄国学习,不是“摒弃党国体制”,故 A 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及“私
人资本”的信息,故 B 项错误;依据材料中“以俄为师”“不可学俄人之焦头烂额也”说明孙中山主张有选
择的学习苏俄,故 C 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反映“耕者有其田”信息,故 D 项错误。
56.【答案】C 【解析】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得到了解决与事实不符,随着历史的演变,时代的更新,科
学技术等不断发达,对人才的要求亦越来越高,故 A 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 1997—2001 年高等学校在
校人数的变化,没有体现与生产劳动的结合,故 B 项错误;高校在校生规模的扩大是经济社会发展的
结果和要求,说明人才选拔制度的改革适应了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故 C 项正确;恢复高考制度只是36
推动了高等教育的发展,谈不上普及,依据教育部发布的《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报告》,预计到 2019 年,
中国将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故 D 项错误。
57.【答案】D 【解析】队形操练是军事训练的一个方面,与材料无关,故 A 项错误;武艺训练,材料无
从体现,故 B 项错误;材料“操兵之道,不独执械走阵于场肆,而后谓之操”可知阵法演练仅仅是戚继
光军事训练的一个方面,故 C 项错误;材料“操兵之道,不独执械走阵于场肆,而后谓之操;虽闲居坐
睡嬉戏,亦操也……兵虽静处闾阎(街巷),然亦谓之操,乃真操也。”可看出戚继光强调军事练兵不仅
是在规定训练时间内,而且即使是在士兵闲居坐睡嬉戏时、街巷独处时也力求内化日常操练,因而是
一种习惯的养成,故 D 项正确。
58.【答案】C 【解析】要确定史料是否真实可靠,要有多种史料相互印证,展览的文字介绍中的“发放的
时间和定量”与其他三个材料不符,因而并不是一定真实可靠,故 A 项错误;材料中“1 斤”“1.5 斤”不
一致,因此记述不完全一致,故 B 项错误;材料中“档案馆藏《北京市食油供应办法》文件”相比其它
史料,它属于第一手史料,更为可信,故 C 项正确;材料中“北京市向知识分子发放高脑油”可证明,
有争议的是“发放的时间和定量”,故 D 项错误。
59.【答案】B 【解析】过去发生的一切事件只符合材料“‘历’者,过也,传也”的意思,属于片面性理解,
故 A 项错误;“‘历’者,过也,传也”是指过去的事实,而“‘史’者,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意
思是撰史者应该客观记载历史事实,结合两者“历史”的原意是指过去事实的文字记载,故 B 项正确;“历
史”的原意是对过去事实的文字记载,不是只限定在书籍上,故 C 项错误;代代相传的文化形式不能反
映“‘历’”与“‘史’”两者结合的本意,即对过去事物的记载,故 D 项错误。
60.【答案】D 【解析】回忆录虽是亲闻、亲见、亲历的第一手资料,也会因作者时间久,记忆不清或个人
利害得失,出现有意无意的疏漏、讹误,不一定能够准确记述作者的事迹,故 A 项错误;同样作为历
史资料,回忆录和相关研究著作各有优劣,可相互印证,不能直接断定可信度的高低,故 B 项错误;
据材料“因其内容的复杂性,不同年代版本的内容均有所不同”可知,不同版本对内容会有所取舍或修改,
但并非版本越新越接近历史真相,故 C 项错误;据材料“不同年代版本的内容均有所不同”可知,受政
治环境影响,时代对历史叙述有一定的影晌,故 D 项正确。
模拟题演练:37
1.(2020·河南、、漯河中学、四校 3 月线上联合考试·26)韦伯在《儒教和道教》
一书中谈到古代中国社会具有中央集权的权利高度集中与地方政治控制的脆弱涣散两重性。而权威对
社会的渗透能力很难得到完整兑现,中央权利只能控制到县一级。作者认为,地方政治控制“脆弱涣散”
的主要原因是( )
A.官僚体制的腐败 B.农民起义对皇权的反抗
C.皇帝对地方长官的猜忌 D.中央权威对社会渗透能力有限
2.(2020·贵州“阳光校园·空中黔课”3 月线上阶段检测·1)白狄鲜虞氏所建的中山国处于赵、燕、魏之间。在
河北平山中山 1 号墓出土的三篇铜器铭文中有大讲忠、孝、仁、义、礼、信的内容。在中山王方壶铭
文中也“古之圣王务在得贤,其次得民。故辞礼敬则贤人至,宠爱深则贤人亲,籍敛中则庶民附”的记录。
由此可知( )
A.鲜虞氏将儒家思想作为治国指导思想 B.反映出礼乐制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
C.体现了中山国文化对华夏文化的认同 D.战国时期已经实现了高度的民族融合
3.(2020·山西吕梁一模·2)《浅议中国政治制度对城市行政管理的影响》一文中写道:“……在这样的制度框
架下官员对下管理地方事务,对上服从或者等待调遣,很多建设环节仅限于政府强大的纵向行政运作
体系中……”由此可见郡县制下的城市管理模式( )
A.不利于公众力量的积极参与 B.有利于民生问题的有效解决
C.有助于城市建设的科学规划 D.官员疏于政务贪污腐败成风
4.(2019·吉林吉林一模·3)钱穆先生说,“始皇既卒.天下解体,怨望日甚。封建之残念,战国之余影,尚留
存于人民之脑际。于是戍卒一呼,山东响应,为古代封建政体作反动,而秦遂以亡。”作者认为秦灭亡
的原因是( )
A.用人不当,政治腐败 B.统治残虐,民心思变
C.强推郡县,地方离心 D.刑法严苛,文化专制
5.(2016·江苏南通、扬州、泰州二模·2)“至于秦以一皇帝高出乎公、卿、守、令百僚之上,固若王室益尊,38
异乎前轨,然亦事势推迁所必至,非秦君臣处心积虑欲为此以便专制也。秦廷有集议之制,……君臣
集议,犹与春秋列国贵族世卿之世略似。……亦非一君权专制独伸之象。”材料认为秦朝政治制度( )
A.强化了君主个人独裁 B.顺应了时代的趋势要求
C.承继先秦的分封制度 D.削弱了三公九卿的权力
6.(2020·“超级全能生”浙江 3 月高考选考联考 B·4)秦朝实行御史监郡制度,由中央的御史大夫派出御史到
郡监督,与郡守、尉并列,还兼有领兵、举官和开渠等行政大权。汉文帝时一度派遣丞相史刺州,监
察郡守和监御史,属临时性质,有事始出而事毕即还。汉武帝于“元封五年初置刺史部十三州”,创立了
刺史制度。可见,刺史制度的创立是监察制度不断完善的结果,其主要表现在( )
A.监察权力逐渐分散 B.刺史直接参与地方政治
C.政治决策封闭性日趋明显 D.监察身份、职责和区域相对固定
7.(2020·山西吕梁一模·3)建炎二年戊申科考,考生胡铨指责高宗的策问“听于天而不听于民”,文辞激越,
剀切直陈,又说“臣而不言,是负陛下;使臣言不从,是陛下负臣”,最后也不用“昧死”等词,便以“臣
谨对”结束了对策。这种把矛头直指当朝皇帝的,在殿试卷并不多见。而高宗不仅不恼怒,反视为奇文,
欲擢胡为状元。由此可见( )
A.科举制并非都培养奴才 B.宋代统治者具有民主风范
C.当时的监察制度非常完善 D.士大夫具有独立的人格
8.(2020·安徽六安省示范高中高三 1 月教学质量检测·25)元朔二年,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后,将自己非常信任
的侄子刘庆封为六安王。2006 年从六安双墩汉墓刘庆棺椁里出土的陪葬品有:六安王印以及大量的兵
器、金银、稻谷等,由此可见六安王刘庆( )
A.掌管重兵,为七国之乱埋下隐患 B.受汉武帝重用,参与中朝
C.成为地方割据势力,威胁中央 D.地位显赫,身份尊贵
9.(2020·广东茂名一模·25)到(汉)武帝,令诸侯得以其地,分封自己的子弟,在平和的手腕中,把“众建诸
侯而少其力”一语,彻底实行了,封建政体反动的余波,至此才算解决。作者认为这种做法( )39
A.违背了历史潮流 B.确立了思想统一
C.削弱了中央集权 D.有利于社会稳定
10.(2020·广东深圳一模·26)有学者检录宋代史料,从中搜罗出有关动物保护的诏令共 57 篇(表 1)由此可知
当时( )
动物保护诏令颁布时间分布(表 1)
季节 春 夏 秋 冬
时间(月)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诏令(篇) 6 10 2 5 6 4 0 12 2 3 4 3
合计(篇) 33 24
A.建立了完备的动物保护奖惩机制 B.生产活动注重时节和万物生长的规律
C.禁止猎杀一切珍禽奇兽驴骡驼马 D.官员和百姓具有高度的动物保护意识
11.(2020·福建龙岩一模·26)南宋初年,政府加强农业管理,清理土地,规范赋税,出现了土地赋税造册制
度。明朝建立后清丈土地,核定天下田赋,其数额记入《黄册》即户口册中,其后进一步将全国的土
地详细登记,编制成《鱼鳞图册》。可见明代( )
A.开始实行以资产为标准的税制 B.土地清理与户籍管理相分离
C.基于土地的赋税管理逐步规范 D.赋税种类由繁多到逐渐减少
12.(2020·福建厦门一模·26)
表 1 关中各州府客户占当地总户数的比值及全国的平均值(%)
关中诸州府
雍州 乾州 同州 华州 耀州 邠州 凤翔州
全国平均 40
北宋初期 43 19 18 41 24 29 33 42
北宋后期 (京兆府)29 13 15 24 10 26 31-34
注:北宋的客户即佃农
据表 1 可知,北宋时期关中地区( )
A.自耕农经济占据一定优势 B.土地兼并现象较为突出
C.商品经济的发展严重滞后 D.农业生产效率逐步提高
13.(2020·内蒙古乌兰察高三 1 月调研·25)据历史记载,汉代的大地产有些是自己经营的田庄,这往往是集
农、林、牧、渔、园艺、手工业为体的生产组织,但更多的大地产是分配给佃农耕种的,地主只向农
民收取地租,而不是组织生产,地租率一般为产量的一半。由此可见,汉代的大地产的存在( )
A.缓解了土地兼并问题 B.突出体现了自然经济特色
C.冲击了重农抑商政策 D.助推了自耕农阶层的分化
14.(2020·安徽皖江名校联盟高三第五次联考·26)据统计,宋朝的长安工商店业有二百二十行,临安有四百
一十四行。在农村则出现了一些专业户,宋代官私文献记载中常有:茶园户、桔园户、花户、药户、
漆户、糖箱户、水砚户、磨户、焙户、酒户等专业户。据此可知,在宋代( )
A.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 B.城乡商品经济发展趋势显著
C.区域经济具有专业化特色 D.城乡间的分工协作已常态化
15.(2020·江苏镇苏北四市一模·2)“(汉惠帝时)复弛商贾之律,然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至“孝文皇帝
临天下,通关梁,不异远方”,同时,“弛山泽之禁”,“纵民得铸钱、冶铁、煮盐”。于是出现了“富商大
贾周游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的繁荣景象。由此可见,这时期( )
A.商人政治地位逐渐提高 B.重商政策推动经济繁荣
C.政府放弃盐铁官营制度 D.国家干预促进商业发展41
16.(2020·河南六市重点高中 3 月联合检测·25)下表是汉代有关名田(占有土地)规定的记载。据此可知,这
些规定( )
内容 出处
汉武帝时,令贾人有市籍及家属,皆无得名田以便农,
一人有市籍,则身及家内皆不得有田,犯令者没入田货
《汉书·食货志》
贾人皆不得名田、为吏,犯者以律论 《汉书·哀帝纪》
A.利于维护小农经济稳定 B.严厉地打击了商业违法行为
C.有效地抑制了土地兼并 D.严格限制了商业规模的扩大
17.(2020·贵州“阳光校园·空中黔课”3 月线上阶段检测·6)下表是《东印度公司英国船只对华贸易表》。据表
可知当时( )
东印度公司英国船只对华贸易表(1664—1753 年)(单位:只)
时间 厦门 舟山 广州 澳门
康熙 3 年一康熙 61 年 22 14 50 15
雍正元年一雍正 13 年 1 0 138 10
乾隆元年一乾隆 18 年 0 1 178 10
总计 23 14 156 15
A.广州逐渐成为对外贸易中心 B.政府不断放松对外贸易管理
C.沿海地区丧失了贸易自主权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尚未出现
18.(2019·山东临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17)“到了孔子的时代,儒者不仅懂得外在的仪礼的种种规则,而且更
加重视阐发它所表现的思想和观念,以及这些思想观念对于社会秩序的意义。”由此可见( )
A.儒学是一种关于秩序的学问 B.儒学成为社会的正统思想42
C.儒家思想是礼制的理论阐释 D.儒学适应了当时社会现实
19.(2020·山东济宁一模·2)战国时代,中国的名家讲求辨别名实异同,注重文字的意义和逻辑关系,强调论
辩技巧。由此可见,名家与雅典智者学派的相同点在于( )
A.忽视评价事物的客观标准 B.有统一的政治追求
C.普遍忽视民众的政治需求 D.仅契合贵族的需要
20.(2020·河南六市重点高中 3 月联合检测·24)先秦时期,儒家学者极力宣扬得众、爱众和济众思想,如孔
子说“宽则得众”(《论语·尧曰》)、孟子说“与众乐乐”(《孟子·梁惠王下》)由此可知,先秦儒学( )
A.适应了封建统治需要 B.以批判法家刑罚为宗旨
C.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 D.极力宣扬“兼爱”思想
21.(2020·福建漳州高三毕业班第二次高考适应性测试·26)朱熹认为:“格物致知,便是要知得分明。诚意、
正心、修身,便是要行得分明。若是格物致知有所未尽,便是知得这明德未分明”;王阳明主张:“人须
在事上磨炼做功夫乃有益,若只好静,遇事便乱,终无长进”。据此可知,二者( )
A.都主张加强自身修养 B.都强调经世致用
C.求理途径上相互矛盾 D.都提倡“灭人欲”
22.(2020·福建福州高三毕业班适应性练习·27)陆九渊、王阳明相信人心就是理的根源,也是道德法则的根
源。他们提出“心即是理”,相信自己的内在价值更胜于外在权威。据此可知,陆王“心学”( )
A.摆脱儒学思想束缚 B.彰显人的自我意识
C.维护纲常伦理道德 D.批判君主专制统治
23.(2020·全国高考冲刺压轴卷·27)顾炎武说:“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
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据此可知,顾炎武的思想( )
A.受反君主专制民主思想的影响 B.说明儒家思想受到严厉批判
C.彻底改变知识分子的价值取向 D.有利于探讨和解决现实问题43
24.(2019·安徽淮南二模·25)《黄帝内经》认为人的身、心、行共同构成了生命,三者整合才能使人和谐发
展。“德”管的就是心,(医者)身心不合,无以“扶正祛邪”。材料认为《黄帝内经》( )
A.蕴含了朴素的唯物论思想 B.强调了中医医德的重要性
C.代表了中医理论的最高水平 D.奠定了传统中医学理论基础
25.(2020·高考考前演练一·25)下图为唐代主要诗人分布图,据图可知( )
A.儒学复兴运动不断扩大 B.历史传统影响文化发展
C.南方地区经济发展缓慢 D.文化重心北移趋势明显
26.(2020·广东广州番禺区 3 月线上调研·32)雅典的建筑吸引了一大批建筑家、雕刻家来到雅典;它的内部
兴起渊源于雅典的戏剧;它的议事会、陪审法庭和公民大会成为说话的艺术即雄辩术的广阔用武之地。
据此可知,当时希腊( )
A.不受束缚的思想自由 B.民主政治宽松的环境
C.宗教信仰观念的淡化 D.人文主义个性的影响
27.(2020·福建泉州一模·32)公元前 5 世纪中期,雅典确立了不法申诉制度,公民可以就现行立法是否违反
民主制度问题向陪审法庭申诉,严惩提出法案的人,当时没有律师,陪审员判案的根据是原告和被告
申辩,在开庭前也不做调查核实。据此可知,当时雅典( )44
A.民主政治出现危机 B.司法审判缺乏民主程序
C.法律条文形同虚设 D.公民崇尚知识与演说
28.(2020·河南、、漯河中学、四校 3 月线上联合考试·33)城市的生活与农村
不同,市民脱离了土地,逐渐形成了与传统的价值观念相抵触的心理状态。他们……主张宗教宽容,
因为不敢和异教徒接触,必然会失去可观的利润;重视理性,因为对行情、国情不作冷静、理智的分
析就会遭受破产;崇拜财富,因为财富给他们带来了荣誉和地位。据材料可知( )
A.理性思想的发展推动资本主义发展 B.启蒙思想是对市民思想的提炼和升华
C.工业革命后城市化进程加快 D.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人文主义的发展
29.(2020·金太阳 3 月联合考试·32)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认为趋乐避苦是一切动物的本能,哲学的目的在
于使人过快乐的生活,快乐就是至善。聪明智慧的职责就是选择明智生活的快乐,这就需要人们掌握
知识、锻造智慧、运用理性。由此可知,伊壁鸠鲁( )
A.具有人文情怀 B.主张快乐至上 C.反对奴隶制度 D.捍卫思想自由
30.(2020·广东韶关一模·32)古希腊哲学家曾把“和谐”视为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和人生的一种美德,这反映
了其对于宇宙万物统一现象的把握和对道德完善、社会平等的理想状态的追求。由此可见其思想( )
A.深受中国传统儒学的影响 B.赞扬人的力量和人的美德
C.体现了探讨社会的历史观 D.孕育着近代西方科学精神
31.(2020·福建莆田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24)
表 1
考古 结论
陶寺文化中期城墙均被晚期遗址所叠压或打破。 出现过“平城墙”的行为
壕沟里有大量陶寺文化晚期堆积的建筑垃圾,建筑可能为陶寺 出现过“废宫殿”的行为 45
文化中期。
一垃圾灰沟中出土 40-50 个被肢解的散乱人骨。 许多颅骨有钝器劈啄痕迹
陶寺文化晚期的大型建筑基址,位于中期文化的祭祀区。 出现过“毁宗庙”的行为
表 1 是唐尧帝都——山西襄汾陶寺遗址考古新发现。据此可知( )
A.历史文献比考古发现更真实可信 B.历史记载必须经过考古发现证实
C.考古发现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 D.考古与文献形成证据链印证历史
32.(2020·、东、辽宁省实验一模·33)文艺复兴时期,人们高呼“个性解放”“人的自
由”,提出人要摆脱“神学”的束缚,人可以达到一切他想达到的目的;到启蒙运动时期,在理性的指导
下,人们更是提出了“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自由被认定为是一种自然权利,是天赋人权。由此可
见( )
A.启蒙运动强调对社会权利的追求 B.天赋人权的思想由来已久
C.文艺复兴时期“人文精神”开始出现 D.自由是要求摆脱“神学”的束缚
33.(2020·广东深圳一模·33)英国技术专利制度起源于 12 世纪。纺织业作为英国经济的排头兵和科学技术的
应用集中领域,出现了很多发明专利和具有代表性的新型纺织设备。1700 年到 1800 年期间,英国纺织
业的发明数量如图 8 所示。由此可知( )
1700~1800 年纺织业发明数量 46
图 8
A.自然科学理论促进了纺织业的发明和革新 B.18 世纪英国是唯一确立了专利制度的国家
C.专利制度保障了英国工业革命的持续发展 D.专利制度建立是英国国力强盛的根本原因
34.(2020·金太阳 3 月联合考试·33)英国作家斯威夫特(1667—1745)发表了《格列佛游记》。书中的格列佛游
历小人国、大人国、贤马国,发现马能良好地治理国家,而被称为耶胡的人却丑陋自私。据此可知,
《格列佛游记》( )
A.体现了现实主义写作风格 B.揭露了工业革命对人性的摧残
C.控诉了封建制度的腐朽与落后 D.反映出作者对社会的不满
35.(2020·天舟文化全国高三质量检测·33)从 1867 年至 1884 年,英国进行了第二、第三次选举制度改革,
使大多数成年男子拥有了普选权;1885 年又对国会选举中的议席分配进行了改革,使选区的分配更趋
合理、完善。据此可知( )
A.英国大多数公民拥有选举权 B.欧美国家人民普遍享有了选举权
C.英国君主立宪制已正式确立 D.资产阶级代议制得到进一步发展
36.(2019·河南焦作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16)虽然马克思在 1848 年发表《共产党宣言》时,就把马克思主
义的主要观点理论阐述明白,但他仍把后来的时间全部用在了证明自己思想分析的准确性上,花费毕
生的精力和心血写出了浩繁卷帙的《资本论》。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 )47
A.建立在持续不断的理性思考之上 B.强调无产阶级自身的解放
C.继承了人类——切优秀的文化遗产 D.主张用暴力打碎国家机器
37.(2019·安徽淮南二模·28)1895 年 5 月 7 日《申报》说“以堂堂中国,土地之广,军饷之充,人民之众,
以视日本区区一岛国,过之奚啻十倍。苟能坚持战议,虽彼战屡胜,我战屡败,然两军相见,败者固
多丧失,胜者亦不能毫无损伤。相持既久,兵饷俱穷,俯首请成当出于日本。”作者认为( )
A.国人对中日国情认识出现偏差 B.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是历史必然
C.坚持持久抗战就能取得战争胜利 D.国人缺乏反省沉浸天朝上国梦境
38.(2020·福建泉州一模·29)1912 年 2 月 12 日,清政府颁布《清帝逊位诏书》,“……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
织临时共和政府,与民军协商统一办法,总期人民安堵,海宇义安,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
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据此可知,清帝退位( )
A.宣告了清末新政的结束 B.推动了中华民国的成立
C.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 D.导致了革命果实被窃取
39.(2020·新疆一模·9)辛亥革命前,孙中山对中国民主进程进行过合理的设计,准备分三期逐步完成。后来
“见让位于袁(世凯),便另订《临时约法》,集权于责任内阁,限制总统权力,且要袁立行宪政。”由此
可见,《临时约法》( )
A.为限制袁世凯而制订 B.有悖于民主共和精神
C.坚持了基本立法原则 D.实现了民主宪致目标
40.(2020·河北高三新时代 NT 抗疫联考Ⅱ·30)1934 年,川陕省工农银行铜元票三串文券,正面印有“土地归
农民”,“政权归苏维埃”口号。背面印有“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坚决保卫赤区”口号和列宁像。由
此可见,这一时期( )
A.“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得以践行 B.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正走向高潮
C.“农村包围城市”成为全党共识 D.农民的政治主体地位得到广泛认可48
41.(2020·、东、辽宁省实验一模·30)1936 年关东军司令部责成伪满政府建设丰满水
电站。次年,水力电气建设局于长春成立,并由日本水电建筑权威专家本间德雄对坝址的选定、厂房
的配置、土地的布局等方面进行合理的规划。由此可知,日本修建丰满水电站的根本目的是( )
A.对华实行长期殖民统治 B.掠夺东北水利资源
C.为日提供战争战略物资 D.加速东北经济建设
42.(2020·全国高考冲刺压轴卷·30)1939 年 1 月,毛泽东在为《八路军军政杂志》撰写《发刊词》时
明确肯定:“八路军的这些成绩从何而来?由于上级领导的正确,由于指战员的英勇,由于人民的拥护,
由于友军的协助,这四者是八路军所以获得成绩的原因。其中友军的协助是明显的……”据此可知,毛
泽东( )
A.强调了国共两党在抗战初期已经实现全方位合作 B.肯定了国民党正面抵抗客观上支持中共敌后战场
C.认为抗日战争时期的敌后战场始终是抗战主战场 D.旨在突出国际社会对中国抗日战争做出卓越贡献
43.(2020·福建泉州一模·28)
表 3 近代早期苏州上层绅商的产业及收入分布情况
姓名 田产及收入 商业资本及收入 近代企业投资
尤先甲
祖传田产6、7千亩,
年收租约 5 万元。
同仁和绸缎庄资本 2 万
元,年销售额约 6 万元。
投资苏经苏纶丝、纱两厂,新老股各
占 20 股以上,最低资本额白银 2600
两。
张履谦
祖传田产4、5千亩,
年收租约 3 万元。
保裕典资本 2 万元,年营
业额 9 万元,年收典息约
1.5 万元。
与尤先甲有相同的股份和资本额,但
在任该两厂经理期间垫款甚多。
杭祖良 购置田产约数百亩。
杭禄富记纱缎庄,资本约
2 万元。
苏省铁路股东,苏经、苏纶厂少量股
本。
据此可知,表 3 的现象( )49
A.直接导致民族工业长期萧条 B.折射中国民族工业的特殊性
C.导致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受阻 D.取决于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44.(2019·河南焦作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5)下表为中国近代前期不同类型企业工人人数情况统计表。由此
可见,当时中国( )
企业类型 工人人数
外商企业 34000 人
洋务军事工业 9000 至 10810 人(江南制造总局一厂有工人 2000 人)
洋务民用工业 5500 至 6000 人
洋务采矿业 16000 至 20000 人
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27250 人(厂均 100 人)
A.传统自然经济已经完全解体 B.洋务经济占据经济主导地位
C.近代企业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D.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迅速
45.(2020·广东深圳一模·29)1914—1922 年,外资在华企业平均利润 27%左右。1920 年在华外资企业共有 7375
家,比 1913 年增长了近一倍,外资企业总资本相当于华资产业资本的 2.3 倍。由此可知当时( )
A.外资主导中国经济发展 B.实业救国思潮已经过时
C.民族资本发展受到挤压 D.民族工业获得快速发展
46.(2020·福建漳州高三毕业班第二次高考适应性测试·29)1869 年美国人丁韪良在担任京师同文馆总教习时,
曾增设了具有近代意义的体育课程。他在《同文馆记》中记述:“同文馆学生不愿意习体育,认为有失
尊严,他们只能慢慢地踱方步。中国学生是没有粗野游戏的,如足球、棒球等类。”由此可见,当时中
国( )
A.竞技体育活动项目极其稀少 B.体育项目以传统娱乐生产为主50
C.传统观念制约近代体育教育 D.竞技体育成为广大民众的向往
47.(2020·福建漳州高三毕业班第二次高考适应性测试·28)《海国图志》在刊行六十卷之后,魏源将其增补
到百卷,增补情况如表 3 所示。
表 3
内容
筹海
篇
地图
各国
地志
夷情
备采
西洋
器械
地球
天文
表
国地
总论
筹海
总论
增补卷数 1 1 25 1 4 5 1 1 1
总卷数 2 2 66 3 12 5 3 3 4
据此可知,魏源( )
A.主要精通世界地理知识 B.拥有居安思危的家国情怀
C.希望国人深入了解西方 D.带有明显的政治意识倾向
48.(2019·浙江首届学考分离猜题卷·6)1876 年,刘锡鸿作为首位中国外交官,和洋务派官僚郭嵩焘一道被
派往英国。事后,刘锡鸿在奏折中称:“火车实西洋利器,而断非中国所能仿行也。”可见,刘锡鸿( )
A.对西方的认识有所加深 B.倡导“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C.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D.未摆脱传统的华夷观念束缚
49.(2020·安徽淮北一模·13)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写道:“吾见夫青年其年龄,而老年其身体者十之
五焉;青年其年龄或身体,而老年其脑神经者十之九焉……循斯现象,于人身则必死,于社会则必亡。”
据此可知,他( )
A.强调思想解放以身体改造为基础 B.指出中国急需开展体育教育
C.认为中国国民身体素质普遍低下 D.鼓励青年学习西方先进科技
50.(2017·贵州毕节一模·29)“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51
芒。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
次真正进入大学的学术殿堂。”材料认为新文化运动( )
A.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 B.继承并发展传统文化的优秀成分
C.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 D.混淆通俗文学与高雅文学的界限
51.(2020·河北高三新时代 NT 抗疫联考Ⅰ·34)有学者指出,新经济政策是一种政策转变,它要求用粮食税
代替余粮收集制,运用国家资本主义,以与资本主义结盟的策略代替单纯的计划和行政划拨手段。由
此可见,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 )
A.建立独立完整的重工业体系 B.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C.强化国家对社会经济的干预 D.向社会主义的迂回过渡
52.(2020·、东、辽宁省实验一模·34)20 世纪上半叶的某一时期,苏联平均每公顷土
地每日需要的劳动者数量从 15 人下降到 9.4 人,而同期各地城市规模却大幅度增长,例如莫斯科人
口从 212 万增加到 413 万人。由此可知当时( )
A.新经济政策带动市场活跃 B.反法西斯战争的人力调整
C.农业集体化生产效率提高 D.工业化建设改变人口布局
53.(2020·安徽淮北一模·22)如表为 1932 年苏联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在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统计。据此可知苏
联( )
1928—1929 年 五年计划规定的指标 1932 年
工业中 79.5 92.4 99.5
农业中 1.8 14.7 76.1
零售商品流转额中 75 91 100
国民收入中 44 66.3 93 52
A.社会主义建设急躁冒进 B.各经济部门之间实现基本平衡
C.斯大林模式已基本确立 D.提前完成了一五计划各项目标
54.(2020·河南高三全国Ⅰ卷高考能力提升一·34)二战后初期,为了向世界展示自己的文化魅力,美国在纽
约建立了林肯表演艺术中心。它采用现代主义建筑的自由风格,目的是向全球人们宣传美国的自由观,
以此来抵御社会主义文化的侵袭并展示美国文化的纯熟,以增强美国在全球的感召力和影响力。由此
可见( )
A.“冷战”思维影响美国城市建设 B.美国重视对外文化艺术交流
C.美国尚未处于世界霸主地位 D.现代主义风格影响城市开发
55.(2019·安徽皖江名校联盟第二次联考·23)某学者指出,古巴导弹危机之所以最终能够和平解决,在一定
程度上是因为美苏领导人秘密达成了所谓“导弹交易”,即双方同意撤走各自部署在土耳其和古巴的导弹,
并不是美国军事优势促使苏联做出让步。由此可见,当时( )
A.苏联政府率先进行了妥协退让 B.美国政府采取了强硬立场
C.美苏处于势均力敌的战略态势 D.美苏双方均可以威胁对方
56.(2020·广西玉林、柳州二模·34)与以往反对全球化力量来自民间社会不同,近年来英美等国的政府力量
成为反全球化力量的主力,如 2016 年英国公投脱欧成功,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退出 TPP、巴黎气候变
化协定及奉行“美国优先”的策略等现象,引发了国际社会高度警觉。由此可见( )
A.全球化发展受保护主义掣肘 B.英美是经济全球化主导者
C.逆全球化逐渐变为世界潮流 D.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
57.(2020·“超级全能生”浙江 3 月高考选考联考 B·13)1949 年 9 月,在国旗、国歌等协商座谈会上,徐悲鸿
提议用《义勇军进行曲》代国歌,得到了梁思成、周恩来等人的赞同。但郭沫若、田汉等针对歌词中“中
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等词句,认为不符现况,应当修改。张奚若、黄炎培等提出反对意见。最后
毛泽东和周恩来赞同“安不忘危”的思想,决定不做修改。由此可见( )
A.人民民主、共同协商的精神得到充分的体现53
B.《义勇军进行曲》正式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
D.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任务还未完成
58.(2016·山东菏泽二模·30)浙江大学陈剩勇教授指出,中国是一个政府主导型国家,引入和倡导协商民主,
建构公共协商机制,通过各方平等自由的对话讨论和协商的过程,达到利益表达、利益协商和利益实
现,应是当前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首选价值。材料认为( )
A.新中国民主政治逐渐与时俱进 B.政治协商制度独具中国特色
C.中国政府在积极推进协商民主 D.政治协商制度适合中国国情
59.(2019·四川乐山一模·32)下表为我国“一五”计划期间,苏联援建的 156 个大型建设项目的分布情况。
地区 东北地区 华北地区 华中、华东地区 西南、西北地区
项目数 57 26 24 49
由此可见,“一五”计划( )
A.片面强调发展重工业 B.工业体系全面建立
C.完全照搬苏联的经验 D.工业布局得到调整
60.(2020·金太阳 3 月联合考试·31)1979 年 6 月 25 日,《人民日报》第四版刊登了四川宁江机床厂的一则广
告,广告称宁江机床厂既可以供应机床,又可以按用户需求加工零件,还可以承接短期培训。据此可
知,这一广告( )
A.反映出国企改革进程的开始 B.消除了工业发展地缘限制
C.表明单一所有制结构已被突破 D.突破了传统经济体制的桎梏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据材料“权威对社会的渗透能力很难得到完整兑现,中央权利只能控制到县一级”,54
可知古代社会对地方的控制涣散在于中央未能建立基层的有效控制,故选 D 项;题干问的是主要原因,
官僚腐败的现象可能存在,但并不是主要原因,排除 A 项;材料说的是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与农民起
义和皇权无关,排除 B 项;皇帝对地方长官猜忌确实存在,但并不是主要原因,排除 C 项。
2.【答案】C 【解析】题干中所提及的“中山国”是少数民族白狄鲜虞氏所建,再结合题干“在河北平山中山
1 号墓出土的三篇铜器铭文中有大讲忠、孝、仁、义、礼、信的内容”、“在中山王方壶铭文中也‘古之
圣王务在得贤,其次得民。故辞礼敬则贤人至,宠爱深则贤人亲,籍敛中则庶民附'的记录”等内容可知,
华夏文化中“忠、孝、仁、义、礼、信”、“圣王务在得贤,其次得民”等内容已经被中山国所接受,这体
现出中山国文化对华夏文化的认同,故选 C 项;虽然“在河北平山中山 1 号墓出土的三篇铜器铭文中有
大讲忠、孝、仁、义、礼、信的内容”但是不能据此扩大推论为中山国的治国思想是儒家思想,排除 A
项;题干中所涉及的“忠、孝、仁、义、礼、信”、“得贤”、“得民”等属于儒家思想范畴,不属于礼乐制
度范畴,排除 B 项;题干内容仅是表明中山国接受了华夏文化中“忠、孝、仁、义、礼、信”、“圣王务
在得贤,其次得民”等内容,这不是民族融合的表现,排除 D 项。
3.【答案】A 【解析】材料“仅限于政府强大的纵向行政运作体系中”,民众是被管理者而非参与者,不利
于公众力量的积极参与,故选 A 项;材料民众并非城市管理的参与者,不利于民生问题的解决,排除 B
项;材料民众并非城市管理的参与者,不利于城市建设的科学规划,排除 C 项;材料民众并非城市管
理的参与者,不利于整顿吏治,排除 D 项。
4.【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提到“封建之残念,战国之余影”说明旧制度并没有随着秦朝的灭亡而退出
人们的观念。秦在推行郡县时,采取强制,并未完全使地方从心理上接受集权国家的意识形态,消除
分封的地方认同,故选 C 项;用人不当,政治腐败,不能算是封建残念,排除 A 项;统治残虐不属于
封建政体,排除 B 项;刑法严苛,文化专制属于思想文化角度,和封邦建国体制无关,排除 D 项。
5.【答案】B 【解析】强化了君主个人独裁与材料中“亦非一君权专制独伸之象”不符,故 A 项错误;材料
中“亦事势推迁所必至”表明顺应了时代,故 B 项正确;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分封制度与
材料中“秦以一皇帝高出乎公、卿、守、令百僚之上”不符,故 C 项错误;削弱与材料中“秦廷有集议之
制,……君臣集议”不符,故 D 项错误。
6.【答案】D 【解析】由题干可知,刺史制度由御史监郡制度演变而来,此时的监督职责是监督郡,汉代
的刺史制度是秦代御史监郡制度的继承与完善,故选 D 项;题干中刺史的权力相对集中,主要是监察55
郡守和监御史,排除 A 项;刺史负责监察,不是行政官员,不直接参与地方政治,排除 B 项;题干提
及的是监察制度不断完善,是开放性的体现,排除 C 项。
7.【答案】A 【解析】材料考生在殿试卷敢于批评时政,矛头直指当朝皇帝,而且皇帝“反视为奇文,欲擢
胡为状元”,这说明了科举制并非都培养绝对服从的奴才,故选 A 项;科举制就是皇权专制的产物,B
项说法有违史实,排除 B 项;科举制是选官制度,而不是监察制度,排除 C 项;材料中的胡铨仅是个
例,不能反映整个士大夫的情况,排除 D 项。
8.【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内容可知,六安王刘庆的陪葬品有“六安王印以及大量的兵器、金银、稻谷
等”,可知其身份比较尊贵,地位也比较显赫,故选 D 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七国之乱”发生在汉景
帝时期,而题干所述现象出现于汉武帝时期,排除 A 项;根据题干内容可知,刘庆是被汉武帝分封到
地方上的,不属于中央决策部门,不能参与中朝,排除 B 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七国之乱以后,汉
武帝通过“推恩令”,王国问题已基本解决,排除 C 项。
9.【答案】D 【解析】材料强调汉武帝的“推恩令”通过“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削弱了诸侯王的实力,加强
了中央集权,使“封建政体反动的余波,至此才算解决”,有利于社会稳定,故选 D 项;材料“至此才算
解决”可见作者对推恩令是肯定态度,排除 A 项;汉武帝采取董仲舒建议,开展“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才确立了汉武帝时期的思想统一,材料与之无关,排除 B 项;“推恩令”通过“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削
弱了诸侯王的实力,加强了中央集权,排除 C 项。
10.【答案】B 【解析】据表 1 数据可知,宋代动物保护诏令春夏季多于秋冬季,而春夏季正值动植物繁殖、
生长的高峰期,由此说明当时生产活动注重时节和万物生长的规律,故选 B 项;材料只提及宋代动物
保护诏令的颁布时间分布,并未提及保护措施,无法体现建立了完备的动物保护奖惩机制,排除 A 项;
材料也未提及动物保护的种类,无法得知是否禁止猎杀一切珍禽奇兽驴骡驼马,排除 C 项;动物保护
诏令的颁布是政府行为,无法体现百姓是否具有高度的动物保护意识,排除 D 项。
11.【答案】C 【解析】“清理土地,规范赋税,出现了土地赋税造册制度。明朝建立后清丈土地,核定天
下田赋,其数额记入《黄册》即户口册中”可见明代在土地管理上比过去更加规范,故选 C 项;“以资
产为标准的税制”始于唐代,排除 A 项;“核定天下田赋,其数额记入《黄册》即户口册中,其后进一
步将全国的土地详细登记,编制成《鱼鳞图册》”可见土地和户籍绑的更紧,排除 B 项;“明朝建立后
清丈土地,核定天下田赋,其数额记入《黄册》即户口册中”产未涉及税种的多寡,排除 D 项。56
12.【答案】A 【解析】根据图表信息可知北宋时期关中地区佃农的比重为 20%左右,土地租佃制相对较少,
自耕农经济占据一定优势,故选 A 项;根据图表信息可知北宋时期关中地区佃农的比重为 20%左右,
土地租佃制相对较少,土地兼并现象较少,排除 B 项;材料涉及的是农业,未涉及商业,排除 C 项;
材料涉及的是农业经营方式,未涉及生产技术提高,排除 D 项。
13.【答案】B 【解析】据材料中“田庄,这往往是集农、林、牧、渔、园艺、手工业为体的生产组织”说明
田庄以传统的农耕经济为主,据材料“更多的大地产是分配给佃农耕种的,地主只向农民收取地租,而
不是组织生产”说明庄园经济属于租佃关系,以实物地租为主仍属传统的农耕经济,其特点是自给自足,
故选 B 项;田庄经济发展是土地兼并严重的结果不是缓解,排除 A 项;并未冲击重农抑商政策,排除 C
项;自耕农有一份土地能够自立,而不是失去土地靠租种地主土地为生的佃农,影响自耕农分化的原
因有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和徭役的主要承担者,因此受国家的盘剥较重,另外自身的规模小往往无力抵
挡自然灾害的侵袭,再加上土地兼并的盛行,排除 D 项。
14.【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内容可知,宋朝时期,城市中的工商业比较发达,农村中则出现了一些专
业户,如“茶园户、桔园户、花户、药户、漆户、糖箱户、水砚户、磨户、焙户、酒户等”说明宋朝时期
的商品经济得到了比较快的发展,故选 B 项;题干中的“长安”就属于北方的城市,并且题干中所述及
的“茶园户、桔园户、花户、药户、漆户、糖箱户、水砚户、磨户、焙户、酒户”等专业户,也没有具体
指出其具体位置,排除 A 项;题干中所述及的“茶园户、桔园户、花户、药户、漆户、糖箱户、水砚户、
磨户、焙户、酒户”等专业户并不属于区域经济,排除 C 项;题干内容仅是述及宋朝时期的城市中出现
了诸多“行”以及农村中出现“茶园户、桔园户、花户、药户、漆户、糖箱户、水砚户、磨户、焙户、酒
户”等专业户,但并没有涉及他们之间的“分工协作”,排除 D 项。
15.【答案】D 【解析】材料中惠帝“复弛商贾之律”,文帝“通关梁……弛山泽之禁……纵民得”体现国家放
松对商业的抑制,故选 D 项;材料可见商人经济地位提高,但政治地位没有反映提高,排除 A 项;据
材料可知惠帝和文帝是放松对商业的控制,排除 B 项;材料体现放松对商业的控制,但没有“放弃”,
排除 C 项。
16.【答案】A 【解析】据材料可知,商人有专门的户籍,不能拥有土地、为吏,防止商人占有大量的土地,
有利于维护小农经济的稳定,故选 A 项;禁止商人购买土地,不等于禁止商人进行其他活动,不能说
打击了商业违法行为,排除 B 项;土地私有制及土地买卖是土地兼并产生的根源,上述规定无法有效57
抑制土地兼并,排除 C 项;材料中的规定虽限制了商业资本向土地方面流动,但仍可以向其他方面流
动,因而不能限制商业规模的扩大,排除 D 项。
17.【答案】A 【解析】题干中所述及的时间段是 1664 年到 1753 年,即鸦片战争前夕,通过题干表格内容
可知,在该时间段中,东印度公司来广州贸易的船只呈现绝对增长态势,据此可以推知,在鸦片战争
之前,广州逐渐成为清政府对外贸易的中心,故选 A 项;通过题干表格中东印度公司来厦门、舟山、
澳门贸易船只的数量逐渐减少,说明清政府对外贸易管理的加强,而不是放松,排除 B 项;根据所学
知识可知,在《南京条约》签订之后,沿海地区的贸易自主权才开始丧失,排除 C 项;资本主义世界
市场在 16 世纪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就已经开始出现雏形,排除 D 项。
18.【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而且更加重视阐发它所表现的思想和观念,以及这些思想观念对于社会
秩序的意义”可知儒学是一种关于秩序的学问,故选 A 项;汉代儒学成为社会的正统思想,与材料所述
时间“孔子的时代”不符,排除 B 项;根据材料“而且更加重视阐发它所表现的思想和观念,以及这些思
想观念对于社会秩序的意义”可知儒学关注社会秩序,而非“理论阐释”,排除 C 项;春秋时期诸侯争霸,
儒学不适应当时社会现实,排除 D 项。
19.【答案】A 【解析】据材料可知,战国时期的名家注重文字和逻辑关系,强调论辩技巧,善于语言分析,
这与智者学派注重实利,以逻辑方法作为辩论的工具,辩论方式倾向于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有共同之
处,都忽视评价事物的客观标准,故选 A 项;名家作为一个学派,并非有着共同的政治思想或经济主
张,而仅仅在于他们都以“名”作为研究对象,并以此与其他学派相区别;智者没有统一的组织,政治态
度也不尽相同,并不是一个独立的派别,排除 B 项;智者学派对青年进行修辞、论辩和演说等知识技
能的训练,教授参政治国、处理公共事务的本领,排除 C 项;名家与雅典智者学派都不是贵族阶层的
代表,他们的思想主张并非仅契合贵族的需要,排除 D 项。
20.【答案】C 【解析】先秦儒学极力宣扬得众、爱众和济众思想,意思是统治者要善待百姓,这有利于缓
和统治者与民众之间的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故选 C 项;先秦儒学在诸国争霸和社会变革的时代并未
受到太多重视,汉武帝之后儒学才成为正统思想,变成封建统治的理论工具,排除 A 项;材料强调先
秦儒家对广大民众的关爱之情,没有涉及对法家刑罚的批判,排除 B 项;“兼爱”是墨家的思想,排除 D
项。
21.【答案】A 【解析】据材料“若是格物致知有所未尽,便是知得这明德未分明”“人须在事上磨炼做功夫58
乃有益,若只好静,遇事便乱,终无长进”,可知朱熹重视人的德行,王阳明主张人要得到磨练,两者
都重视修身养性,故选 A 项;经世致用是明清之际思想家的主张,排除 B 项;材料提到的是朱熹和王
阳明求理的目的而不是途径,排除 C 项;材料说的是人要注重自身修养,而“灭人欲”指人要克制本性
中带有贪婪、自私、虚伪、淫荡等不好的私欲,前后不符,排除 D 项。
22.【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内容可知,陆王心学特别强调人内心的价值判断,即“相信自己的内在价
值更胜于外在权威”,这就彰显了人的自我意识,故选 B 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陆王心学是对传统儒
家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属于儒学的范畴,而不会摆脱儒学的思想束缚,排除 A 项;陆王心学主张维护
封建纲常伦理道德,但题干着重论述其“心”的作用,而不是其目的,排除 C 项;陆王心学主张“发明本
心”,向内心去寻找“理”,即维护封建伦理纲常,继而维护封建专制制度,而不是批判君主专制,排除 D
项。
23.【答案】D 【解析】据材料“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
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可知顾炎武经世致用的思想有利于探讨和解决现实问题,故选 D 项;黄宗羲
提出反君主专制民主思想,与材料涉及主旨“经世致用”无关,排除 A 项;顾炎武经世致用的思想说明
宋明理学思想受到严厉批判,排除 B 项;“彻底改变”说法绝对化,排除 C 项。
24.【答案】B 【解析】由材料“‘德’管的就是心,(医者)身心不合,无以‘扶正祛邪’”,可知《黄帝内经》强
调医者的医德,故选 B 项;材料仅体现《黄帝内经》强调身、心、行三者整合及对医德的重视,未探
究万物的本源,因而没有蕴含唯物论思想,排除 A 项;《黄帝内经》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但并不
一定能代表中医理论的最高水平,且中医学的发展应是不断与时俱进的,排除 C 项;《黄帝内经》奠
定了传统中医学理论基础,但材料内容与此无关,排除 D 项。
25.【答案】B 【解析】根据图片信息可知唐代诗人主要分布在北方,主要原因是唐朝的政治经济中心在北
方,历史传统影响文化发展,故选 B 项;儒学复兴运动的核心是复兴儒学,与诗人主要地域分布无关,
排除 A 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代南方地区经济发展迅速,排除 C 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代文
化重心南移趋势明显,排除 D 项。
26.【答案】B 【解析】雅典建筑“内部兴起渊源于雅典的戏剧”,而雅典戏剧的繁荣得益于宽松的民主政治
环境,且“议事会、陪审法庭和公民大会”都是民主机构,它们成为“雄辩术的广阔用武之地”说明民主政
治环境的宽松,故选 B 项;材料强调的是民主政治对雅典建筑的影响,与思想自由无关,排除 A 项;59
宗教信仰观念的淡化是通过人们对宗教的态度表现出来的,材料信息与此无关,排除 C 项;人文主义
个性强调的是个人的价值,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 D 项。
27.【答案】D 【解析】申辩是陪审员判案的依据,这对原被告双方的知识水平与演说能力要求较高,从侧
面说明当时的雅典公民重视个人素养的提升,故选 D 项;公元前 5 世纪中期的雅典民主制度正处在鼎
盛时期,排除 A 项;不法申诉制度在开庭前不做调查核实并不等同于当时雅典的司法审判缺乏相应的
民主程序,属于以偏概全,排除 B 项;“公民可以就现行立法是否违反民主制度问题向陪审法庭申诉,
严惩提出法案的人”说明雅典注重防范公民滥用立法权,重视法律建设,排除 C 项。
28.【答案】D 【解析】据材料“主张宗教宽容”“重视理性”“崇拜财富”,可知文艺复兴时期追求现世幸福,
宣扬人性解放的人文主义精神,故选 D 项;材料所指的主要是文艺复兴时期,理性是启蒙运动的核心,
排除 A 项;人文主义是对市民思想的提炼和升华而非启蒙思想,排除 B 项;工业革命开始于 18 世纪后
半期,排除 C 项。
29.【答案】A 【解析】“哲学的目的在于使人过快乐的生活,快乐就是至善”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意识,是朴
素的人文思想,故选 A 项;“需要人们掌握知识、锻造智慧、运用理性”这才是最终的目的,获得知识
和理性,排除 B 项;“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认为趋乐避苦是一切动物的本能,哲学的目的在于使人过
快乐的生活”这里的“人”不包括奴隶,排除 C 项;“需要人们掌握知识、锻造智慧、运用理性”这里体现
了鼓励人们学习知识,无法体现思想的自由,排除 D 项。
30.【答案】C 【解析】“万物统一”“社会平等”体现的是对自然界和社会秩序的探讨,故选 C 项;古希腊的
“和谐”思想根植于本国久远的历史传统,材料未体现其受中国传统儒学的影响,排除 A 项;“和谐”思
想是对社会秩序的探讨,与个人力量及道德无关,排除 B 项;近代西方科学精神以数学理性主义和试
验主义为特征,“和谐”思想并无这两方面内涵,排除 D 项。
31.【答案】C 【解析】据表 1 可知,考古新发现推动了史学结论的更新,故选 C 项;历史文献比考古发现
更真实可信,表述不恰当,排除 A 项;历史记载必须经过考古发现证实,表述过于绝对,排除 B 项;
材料没有体现考古与文献印证,排除 D 项。
32.【答案】A 【解析】从文艺复兴时期人们提出要摆脱“神学”的束缚,实现“个性解放”“人的自由”,到启
蒙运动时期提出“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认为自由是一种自然权利,是天赋人权可知,启蒙运动更60
强调对社会权利的追求,故选 A 项;天赋人权是 17、18 世纪荷兰的格老秀斯、斯宾诺莎,英国的霍布
斯、洛克,法国的伏尔泰、狄德罗、卢梭提出来和传播的,并非由来已久,排除 B 项;西方的“人文精
神”起源于古希腊的智者学派等,排除 C 项;自由不仅仅是要求摆脱“神学”的束缚,在启蒙运动时期其
内涵得到进一步丰富,排除 D 项。
33.【答案】C 【解析】从图 8 可以看出,1760 年左右,英国纺织业的发明数量开始明显上升,专利总数也
曲线上升,说明专利制度促进了纺织业的发明创造,而这个时间正是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的时间,纺织
业又是工业革命的领头产业,因此反映专利制度保障了英国工业革命的持续发展,故选 C 项;材料强
调的是专利制度对纺织业的促进作用,而非自然科学,排除 A 项;材料并未提及 18 世纪其他国家的专
利制度的确立情况,无法得出英国是当时唯一确立了专利制度的国家的结论,排除 B 项;决定一个国
家国力强盛与否的根本原因是其经济的发展,并非制度因素,排除 D 项。
34.【答案】D 【解析】“马能良好地治理国家,而被称为耶胡的人却丑陋自私”这是对当时社会的一种批判,
故选 D 项;“现实主义”是指资本主义社会确立之后出现的对资本主义社会不公平现实的批判文学流派,
排除 A 项;1667—1745 没有工业革命的历史,排除 B 项;“发现马能良好地治理国家,而被称为耶胡
的人却丑陋自私”这种对比只能笼统地表达他的不满,但无法确定批判其落后或腐朽,排除 C 项。
35.【答案】D 【解析】1689 年英国颁布《权利法案》建立了君主立宪制,确立了议会主权至上的原则,1721
年,责任内阁制形成,标志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发展,1832 年议会改革,标志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最终确
立,而第二、三次议会改革则标志资产阶级代议制的进一步发展,故选 D 项;20 世纪初英国妇女才获
得普选权,排除 A 项;英国公民普遍享有选举权是 20 世纪初,美国直到 1965 年才普遍享有选举权,
排除 B 项;1688 年英国光荣革命后第二年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而题干反映的是 19 世
纪中后期的议会改革,排除 C 项。
36.【答案】A 【解析】从材料中“他仍把后来的时间全部用在了证明自己思想分析的准确性上,花费毕生
的精力和心血写出了浩繁卷帙的《资本论》”,可知材料反映了马克思主义是在马克思不断思考证明的
基础上逐渐形成的,故选 A 项;强调无产阶级自身的解放是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赋予无产阶级
的使命,与材料中“他仍把后来的时间全部用在了证明自己思想分析的准确性上,花费毕生的精力和心
血写出了浩繁卷帙的《资本论》”不符,排除 B 项;材料仅体现了马克思完善思想理论,形成马克思主
义,没有体现马克思主义与其他人类优秀成果之间的关系,排除 C 项;主张用暴力打碎国家机器是马61
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阐述的无产阶级完成推翻资产阶级革命的方式,与材料中马克思完善自己思
想理论不符,排除 D 项。
37.【答案】C 【解析】由材料“苟能坚持战议,虽彼战屡胜,我战屡败,然两军相见,败者固多丧失,胜
者亦不能毫无损伤。相持既久,兵饷俱穷,俯首请成当出于日本”,可知作者认为甲午中日战争中日本
作为一岛国无法应对长久作战,中国若能坚持抗战将能取得战争胜利,故选 C 项;由材料“以堂堂中国,
土地之广,军饷之充,人民之众,以视日本区区一岛国,过之奚啻十倍”,可知作者以中日国情的分析
符合实际情况,排除 A 项;材料中作者认为若中国长久抗战能取得战争胜利,说明甲午中日战争中国
战败不是必然的,排除 B 项;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彻底打破中国天朝上国迷梦,D 项不符合史实,
排除 D 项。
38.【答案】C 【解析】《清帝逊位诏书》以和平方式实现了政权的转移,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民族分裂,维
护了国家的统一,故选 C 项;材料未涉及清末新政,排除 A 项;在清帝退位之前的 1912 年元旦中华民
国即已建立,排除 B 项;1912 年 3 月 10 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标志着辛亥革命胜
利果实被袁世凯篡夺,而非清帝退位,排除 D 项。
39.【答案】A 【解析】材料“集权于责任内阁,限制总统权力”,说明《临时约法》为限制袁世凯而制订,
故选 A 项;《临时约法》为限制袁世凯而制订,符合民主共和精神,排除 B 项;《临时约法》改总统
制为责任内阁制,不符合法治精神,排除 C 项;《临时约法》后来被袁世凯废除,没有实现民主宪致
的目标,排除 D 项。
40.【答案】A 【解析】“土地归农民”“政权归苏维埃”“坚决保卫赤区”,说明“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在川陕地
区得到实践,故选 A 项;1934 年国民党集中兵力对红军进行“围剿”,新民主主义革命处于低潮阶段,
排除 B 项;1934 年党内对于中国革命的道路仍有分歧,排除 C 项;南京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
级的利益,并不认同农民的政治主体地位,排除 D 项。
41.【答案】A 【解析】根据“1936 年”“关东军司令部”“责成”“伪满政府”等关键词,以及由日本专家全权负
责丰满水电站的各项事务可知,日本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和保证对伪满洲国的长期殖民统治,故选 A
项;掠夺东北水利资源是直接目的,排除 B 项;建设水电站并不能直接为日提供战争战略物资,排除 C
项;加速东北经济建设不是根本目的,排除 D 项。62
42.【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其中友军的协助是明显的……”可知此时旨在突出国民党正面战场客观上
支持中共敌后战场,故选 B 项;“全方位”说法绝对化,排除 A 项;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敌后战场
是抗战主战场,排除 C 项;根据材料“由于上级领导的正确,由于指战员的英勇,由于人民的拥护,由
于友军的协助,这四者是八路军所以获得成绩的原因”可知此时旨在突出全民族抗战对中国抗日战争做
出卓越贡献,排除 D 项。
43.【答案】B 【解析】上层绅商既从事封建性土地经营与传统商业,又投资近代企业,且前者收入占比较
高,说明早期的民族资本家受传统经济观念影响较重,一定程度上折射了中国民族工业的特殊性,故
选 B 项;“直接导致”说法欠妥,排除 A 项;上层绅商投资近代企业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而非“受
阻”,排除 C 项;“取决于”一词说法太绝对,排除 D 项。
44.【答案】C 【解析】从材料中近代不同企业类型的工人数量,可以看出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规模较小,洋
务军事工业规模大,但数量不多,洋务民用工业人数最少,外商企业相对工人数量最多,可知近代中
国各类型企业发展程度差异大,具有不平衡性,故选 C 项;近代中国自然经济虽然逐渐瓦解,但始终
没有完全解体,排除 A 项;近代中国虽然出现了各种近代化企业,但自然经济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排
除 B 项;材料仅体现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与其他类型企业工人数量的对比,没有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自
身发展历程的介绍,不能表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速度快慢,排除 D 项。
45.【答案】C 【解析】据材料“外资企业总资本相当于华资产业资本的 2.3 倍”可知,外资企业增长迅速,
资本数量上占明显优势,民族资本发展必然受到挤压,故选 C 项;近代中国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近代工业无论外资还是民族资本都占比很少,并不能由外资企业数量上的优势推断出外资主导中国经
济发展,排除 A 项;当时,实业救国思潮正逐渐流行,并未过时,排除 B 项;材料强调的是外资企业
的快速发展,虽然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出现“短暂的春天”,但材料信息与此无关,排除 D 项。
46.【答案】C 【解析】据材料“同文馆学生不愿意习体育,认为有失尊严”,可知 “中体西用”思想制约了
近代体育教育的发展,故选 C 项;极其稀少说法过于绝对,排除 A 项;材料体现的是学生对近代体育
的态度,不涉及传统娱乐生产,排除 B 项;材料体现的是学生抵制学习体育而不是向往,排除 D 项。
47.【答案】C 【解析】据表 3 可知魏源增补的内容主要是各国地志,还包括地图、西洋器械等方面,目的
是尽可能地向国人介绍世界各国的情况,故选 C 项;魏源只是增补了各国地志等内容,并不能说明精
通世界地理知识,排除 A 项;该书是鸦片战争后魏源撰写的,中国战败,居安思危用词不当,排除 B63
项;魏源仍属于地主阶级抵抗派,主张学习科技,排除 D 项。
48.【答案】D 【解析】由题干可知,刘锡鸿认为“中国不能仿行西方的器物”,表明其鄙视西方文明,未能
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而反对洋务派修筑铁路,故选 D 项;刘锡鸿反对洋务派修建铁路,阻挡中国近
代化,没有认识到西方富强的原因,排除 A 项;“师夷长技”与“火车实西洋利器,而断非中国所能仿行
也”相悖,排除 B 项;刘锡鸿反对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更不可能主张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排除 C 项。
49.【答案】D 【解析】由材料“吾见夫青年其年龄,而老年其身体者十之五焉;青年其年龄或身体,而老
年其脑神经者十之九焉……循斯现象,于人身则必死,于社会则必亡”可知青年人对社会有重大责任,
但其思想却极其陈腐,完全不符合人们对青年人的期待,所以陈独秀鼓励青年人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
故 D 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提及身体改造,排除 A 项;新文化运动时期倡导对青年人的思想教育而非体
育教育,排除 B 项;“普遍低下”表述过于绝对,排除 C 项
50.【答案】B 【解析】根据“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大学的
学术殿堂”可知作者认为新文化运动并非崇尚现代文化,故 A 项错误;根据“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
传统重现光芒”可知新文化运动继承并发展传统文化的优秀成分,故 B 项正确;材料肯定了新文化运动
对白话小说和民间文学的推动作用,未涉及文言文,故 C 项错误;白话小说和民间文学/作为传统文化
的一部分被新文化运动继承发展,与其是通俗还是高雅无关,故 D 项错误。
51.【答案】D 【解析】“运用国家资本主义,以与资本主义结盟的策略代替单纯的计划和行政划拨手段”由
于经济命脉掌握在国家手中,没有改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因此是一种建设社会主义的方法,故选 D
项;“新经济政策是一种政策转变,它要求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没有提到重工业的建设,排除 A
项;“与资本主义结盟的策略代替单纯的计划和行政划拨手段”说明会恢复一部分资本主义的管理方法,
排除 B 项;“与资本主义结盟的策略代替单纯的计划和行政划拨手段”可以理解为消弱国家对经济的过
分干预,排除 C 项。
52.【答案】D 【解析】根据苏联平均每公顷土地每日需要的劳动者数量大幅度下降,而“各地城市规模却
大幅度增长”可知,苏联的工业化建设不但使农业生产对劳动力的需求降低,而且推动了工业城市的快
速发展,最终改变了农村与城市的人口布局,故选 D 项;新经济政策虽然恢复了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
但无法带动城市人口大规模增长,排除 A 项;反法西斯战争不能实现农村人口降低的同时,实现城市
规模的扩大,排除 B 项;农业集体化主要在农业领域开展,不会影响城市规模,排除 C 项。64
53.【答案】A 【解析】由材料信息农业所占的比例 1928 年只占 1.8.五年计划的指标也只有 14.7.而到 1932
年却达到了 76.1,反映了经济建设中追求速度和数量的急躁冒进,故选 A 项;“基本平衡”不符合苏联
经济发展史实,排除 B 项;斯大林模式建立于 1937 年,排除 C 项;材料强调的是一五计划规定的完成
时间,不能得出提前完成的结论,排除 D 项。
54.【答案】A 【解析】“目的是向全球人们宣传美国的自由观,以此来抵御社会主义文化的侵袭并展示美
国文化的纯熟”属于冷战思维,故选 A 项;“国在纽约建立了林肯表演艺术中心”主要在美国国内,没有
体现交流,排除 B 项;“二战后初期”美国已经确立资本主义世界霸主,排除 C 项;“向世界展示自己的
文化魅力,美国在纽约建立了林肯表演艺术中心。它采用现代主义建筑的自由风格”主要是向世界展示,
而没有体现对纽约的变化,排除 D 项。
55.【答案】C 【解析】由材料“并不是美国军事优势促使苏联做出让步”可知,古巴导弹危机能够以和平方
式解决和美苏双方的妥协有关,并不是苏联单方或率先妥协退让,这反映出美苏双方势均力敌的战略
态势,故选 C 项;率先妥协退让与史实不符,排除 A 项;材料强调美苏两国的势均力敌,而非美国单
方面的立场,排除 B 项;材料强调美苏双方势均力敌的态势而非彼此间的威胁,排除 D 项。
56.【答案】A 【解析】根据“近年来英美等国的政府力量成为反全球化力量的主力”“奉行‘美国优先’的策略”
等信息可知,英美等国实行保护主义政策,妨碍了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和气候的全球治理等全球化趋势,
故选 A 项;发达国家是经济全球化主导,但不仅指英美两国,排除 B 项;经济全球化仍然是当今世界
经济发展的潮流,排除 C 项;题干反映的是全球化趋势受到了英美等国政府力量的阻挠,不特指经济
全球化趋势,排除 D 项。
57.【答案】A 【解析】题干提及对“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等词句,众多大家持不同意见,经过反复
商讨,歌词保持原貌,体现了民主协商的特点,故选 A 项;1982 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届第五次
会议正式定为国歌,排除 B 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是在 1954 年,排
除 C 项;“毛泽东和周恩来赞同‘安不忘危’的思想,决定不做修改”,不修改的原因在于“安不忘危”,与
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任务是否完成无关,排除 D 项。
58.【答案】D 【解析】材料只提到“引入和倡导协商民主,建构公共协商机制”,并没有涉及政治协商制度
的发展情况,体现不出民主政治逐渐与时俱进没有涉及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故 A 项错误;根据材料中“中
国是一个政府主导型国家,引入和倡导协商民主,建构公共协商机制,”说明协商制度是我国引入的,65
不具中国特色,故 B 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建构公共协商机制,通过各方平等自由的对话讨论和协商的
过程,达到利益表达、利益协商和利益实现,应是当前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首选价值”说明协商制度符
合中国的国情,没有体现出政府对协商制度的推动,故 C 项错误,D 项正确。
59.【答案】D 【解析】我国“一五”计划期间,苏联援建的 156 个大型建设项目在东北、华北、华中、华东、
西南、西北都有分布,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近代工业布局不均衡局面,故选 D 项;一五计划是优先发展
重工业不是片面,排除 A 项;一五计划只是初步改变落后局面,不能叫体现全面,排除 B 项;借鉴苏
联经验,排除 C 项。
60.【答案】D 【解析】“宁江机床厂既可以供应机床,又可以按用户需求加工零件,还可以承接短期培训”
这是对传统做法的一种突破,故选 D 项;“国企改革进程的开始”于 1984 年,排除 A 项;“宁江机床厂
既可以供应机床,又可以按用户需求加工零件,还可以承接短期培训”无法体现区域对其的优势或劣势,
与地域无关,排除 B 项;“宁江机床厂既可以供应机床,又可以按用户需求加工零件,还可以承接短期
培训”这只是经营方式的调整,没有所有制的变动,排除 C 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