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2019届高三考前演练(二)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解析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湖南省长沙市2019届高三考前演练(二)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解析版)

ID:424530

大小:60.5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9 年考前演练(二)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第Ⅰ卷(选择题共 140 分) 一、选择题 1.战国后期,荀子访问秦国归来,称赞秦国官吏“肃然”“恭敬”“敦敬”“衷信”可谓“古之吏也”;称 赞秦国士大夫“出于其门,入于公门,出于公门,归于其家”,可谓“古之士大夫也”。这一良好的吏治, 主要因为秦国 A. 遵循古礼 B. 推行德政 C. 体制创新 D. 人才荟萃 【答案】C 【解析】 【详解】荀子认为秦国官吏、士大夫有古代之风,但并不能说明秦国遵循古礼,故排除 A 项;战国后期,秦 国经过商鞅变法奉行的是法家思想,而非德政,故排除 B 项;商鞅变法对秦国做了一系列的改革,从而实现 了富国强兵,所以秦国良好的吏治源于秦国体制的创新,故选 C 项;人才荟萃是秦国体制创新的结果,而不 是秦国吏治良好的原因,故排除 D 项。 【点睛】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旧制度被彻底废除,经济得到了发展,秦国逐渐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 的国家,为后来秦王朝统一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汉代以后,在财产继承方面的长、幼、嫡、庶之别已趋淡化。《大清律例》规定,“分析家财田产,不问 妻、妾、婢生,止以子数均分”。这种财产继承规则 A. 反映出诸子家庭权利平等 B. 有利于小农经济的长期延续 C. 表明封建纲常伦理的崩坏 D. 实现了社会阶层的垂直流动 【答案】B 【解析】 【详解】家庭诸子在财产继承方面趋向平等并不代表他们的家庭权利已经平等,故排除 A 项;家庭诸子在 财产继承方面趋向平等,有利于他们平等继承家产,分门别户,从而增加小农家庭数量,有利于小农经济 长期延续,故选 B 项;财产继承规则的变化不能说明封建伦理纲常的崩坏,故排除 C 项;继承财产不代表继承人实现了阶层的变化,不能表明社会阶层的垂直流动,故排除 D 项。 【点睛】中国古代虽然在财产继承方面淡化了长、幼、嫡、庶,但这只是经济发展变化的结果,宗法伦理 关系在国家政治、家庭血缘方面依然具有重要的影响。 3.《史记》中没有记载董仲舒参与朝廷重大事务集议决策的事,但《汉书》和《后汉书》对此却有记载。这 表明 A. 司马迁对董仲舒的评价更客观 B. 《汉书》《后汉书》的记载更准确 C. 汉武帝时期儒士参政成为常态 D. 儒学地位上升影响了史学家的写作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史记》成书于汉武帝时期,当时儒学思想的正统地位开始确立,所以尚未引起足 够的重视,而《汉书》成书于东汉时期,《后汉书》成书于南朝宋时期,此时儒学及董仲舒的地位得到极大 的提升,因此记载了董仲舒参与朝廷重大事务集议决策的事迹,这表明儒学地位上升影响了史学家的写作, 故 D 选项正确。A 选项错误,依据材料无法得出《汉书》和《后汉书》对董仲舒的记载是虚构,司马迁对 董仲舒的评价更客观;B 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儒家地位变化对史学家写作的影响,与是否记载准确无 关;C 选项错误,三部史书都记载了汉武帝时期的历史,但《汉书》和《后汉书》却记载了董仲舒参与朝 廷重大事务集议决策的事,这与汉武帝时期儒士参政是否成为常态无关。因此正确答案为 D 选项。 4.《旧唐书》和《新唐书》皆记载房玄龄为进士出身,且可推算出房玄龄为隋文帝开皇年间进士。但大量可 考的史料都明确记载,隋炀帝始建进士科。由此可知 A. 史料考证的复杂性 B. 房玄龄的进士身份不可信 C. 正史记述更具权威 D. 进士科创建时间无法判定 【答案】A 【解析】 【详解】《旧唐书》《新唐书》和大量可考的史料,对进士科创立的时间说法不一,这增加了史料考证的难度, 使史料考证变得非常复杂,故 A 正确。由“《旧唐书》《新唐书》皆记载房玄龄为进士出身”“但大量可考 的史料都明确记载,隋炀帝始建进士科”,可知材料并没有说明哪个记载更准确,所以无法确认房玄龄进士身 份的真伪,故 B 错误。正史是指以纪传体为编撰体例的史书,《旧唐书》《新唐书》都是正史,正史由于著作人 阶级、立场的不同,往往有作者主观感情在里面,不一定更具有权威性,故 C 错误。不同史料对进士科创建的时间可能会有不同记载,但并不代表进士科创建的时间无法判定,故 D 项错误。 5.清末、民国时期,星期制获得普遍推行。同时,一些人以盲目西化为由主张取缔星期制,一些人试图用十 日一休的“旬日”古制取代星期制,一些人通过诉诸历史证明这一习俗在中国“古已有之”。这反映出 A. 西学东渐促成思想自由多元 B. 大众舆论制约社会治理成效 C. 国人具有文化民族主义心态 D. 新式生活排斥中国传统文化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 知识点是西学东渐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根据材料可知,星期制在中国推行后,国人对 星期制有着一定的抵制态度,有人主张取缔星期制;有人主张用中国古制“旬日”代替星期制;还有人认 为这一制度在中国早已存在,从国人对星期制的态度可以看出,当时国人具有文化民族主义的心态,故 C 选项正确;材料体现了国人抵制由西方传入中国的星期制,没有体现国内思想的自由多元的问题,故 A 选 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大众舆论对社会治理的影响,故 B 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星期制不是对中国文化的 排斥,而是中国对西方文化的借鉴,故 D 选项错误。 6.据统计,1899—1918 年,中国国内出现了多篇《共产党宣言》的译文,译者主要采用片译、段译和摘译 等方式进行翻译;翻译的内容也被夹杂在社会进化论、改良主义、三民主义等社会思潮中传播。这一现象 说明当时 A 文学革命方兴未艾 B. 阶级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 C. 新民主主义革命思想兴起 D. 国人尚未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可知,1899-1919 年间中国思想界没有单独、完整的介绍和传播马克思主义,说明当时国 人还没有对马克思主义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因此D 选项正确。A 选项错误,依据所学可知,文学革命始于 1917 年,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与当时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情况无关;B 选项错 误,材料体现的是当时马克思主义并未引起社会重视,没有得到广泛深入的宣传,不能说明当时阶级矛盾 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C 选项错误,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于 1919 年五四运动之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正 确答案为 D 选项。 的 .7.新中国成立前,由于为数众多的旧产婆采用落后的接生办法,造成了严重的产妇和婴儿死亡问题。1955 年,中国农村通过训练和改造旧产婆,实行新的接生法,儿童的成活率明显提高的景象。这说明当时 A. 优生节育已经成为国家战略 B. 农村妇女乐于接受新生事物 C. 科学扫盲推动社会改造深入 D. 党和政府工作重心仍在农村 【答案】C 【解析】 优生节育已经成为国家战略是在新时期,故 A 项错误;材料只反映了新的接生法,不能得出农村妇女乐于 接受新生事物,故 B 项错误;根据材料“采用落后的接生办法,造成了严重的产妇和婴儿死亡问题”“实 行新的接生法,儿童的成活率明显提高的景象”可得出科学扫盲推动社会改造深入,故 C 项正确;七届二 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工作重心由农村向城市转移,故 D 项错误。 8.对于“大跃进”,苏联开始热情支持和赞扬,后来逐渐冷静下来。对于人民公社,苏联从一开始就表现出 怀疑的态度,并一直保持沉默。由于担心中国的做法对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产生影响,苏共二十一大间接地 对中共提出批评。这可以从侧面反映出当时 A. 苏联反对中国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B. 苏联不希望斯大林模式弊端再次在中国上演 C. 苏联担心中国名为“超英赶美”实为赶超苏联 D. 中国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社会大大刺激了苏联 【答案】C 【解析】 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国家手苏联影响普遍采用的经济模式,苏联并没有完全摆脱斯大林模式, A、B 不正确;“大跃进”名为超英赶美实则赶超苏联,所以苏联对中国态度转为“怀疑”“批评”,故C 正 确;D 不符合史实。 9.古代雅典城邦任何法令的出台,首先需要某一公民发起政治倡议、提出议案,然后由议事会和主席团召集 会议、筹备事项、主持公民大会进行讨论,最终由公民大会作出决定。这反映了古代雅典 A. 公民参政议政态度积极 B. 法律注重保护平民权益 C. 司法审判程序严格规范 D. 民主运作方式公开透明 【答案】D【解析】 【详解】古代雅典法令出台的整个过程都有公民参与和监督,并最终由公民大会决议并作出决定,这反映 了古代雅典民主运作方式的公开透明,故 D 项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法令出台程序的公开透明,并未表 明公民参政议政的真实态度,故 A 不符合题意。雅典法律保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并非保护平民的利益,故 B 不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法令出台程序的公开透明,与司法审判无关,故 C 不符合题意。 10.西方学者认为美国宪法 基础是霍布斯哲学和加尔文教。因为“它认定人类的天然状态是战争,俗人的 心智与上帝相抵触”。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美国制宪者 A. 主张“人性本恶” B. 以宗教理论为基础 C. 崇尚战争与暴力 D. 力图重建专制权力 【答案】A 【解析】 从材料“它认定人类的天然状态是战争,俗人的心智与上帝相抵触”可以看出美国制宪者认为“人性本 恶”,故A 项正确。美国宪法以启蒙思想为基础,故 B 项错误。C 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根据所学可知,美国 宪法通过分权制衡的方式来避免专制确保民主,故 D 项错误。 11.有学者指出,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了保护民族经济、与外资作斗争和建立独立自主工业技术体系的发 展道路,而晚清政府走的则是自由贸易、在国内市场“稍分洋商之利”和依附于西方列强的发展道路。这 最终决定了两国在甲午战争中截然不同的命运。该学者认为国家命运取决于 A. 发展战略观的选择 B. 所处社会形态 差异 C. 国际大环境的优劣 D. 对外经济联系的强弱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意可知,中日两国在发展民族经济上采取了不同的发展策略和方式,由此造成两国在甲午 中日战争中的不同命运,故选 A 项;日本在明治维新前也处于封建社会,遭受外来列强侵略,与中国社会形 态类似,故排除 B 项;中日两国所处的国际社会大环境是相同的,没有根本性差距,故排除 C 项;该学者的观 点中没有涉及两国对外经济联系的内容,故排除 D 项。 12.从 20 世纪 60 年代起,一系列原料生产国和出口国组织建立了起来。这些组织的建立 A. 造成了发展中国家的资源紧缺 的 的B. 打破了垄断资本对世界资源的控制 C. 导致了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D. 实现了世界各地区之间的优势互补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在国际合作中,发展中国家为发达国家生产和提供原料,全球经济仍由 少数发达国家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和意志所左右。因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具有技术和资本优势,得以支配 全球分工,掠夺发展中国家的自然资源,获得高额利润。因此一系列原料生产国和出口国组织建立了起来, 反对发达国家垄断资本的剥削和控制,打破了垄断资本对世界资源的控制,因此 B 选项正确。A 选项错误, 这些组织的建立限制了发达国家的资源进口,造成了发达国家的资源短缺,没有造成发展中国家的资源紧 缺;C 选项错误,依据所学可知,虽然 60 年代后一系列原料生产国和出口国组织建立了起来,但当今国际 经济秩序仍以发达国家为主导,国际经济新秩序尚未建立;D 选项错误,依据所学可知,这些国际组织是为 了打破垄断资本对世界资源的控制,限制发达国家的资源进口,不能实现世界各地区之间的优势互补。故 正确答案为 B 选项。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160 分) (一)必做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43 年,上海被开辟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取代广州成为全国的对外贸易中心,其进出口贸 易值约占全国的 50%左右,上海开埠后,江苏逐渐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的广大市场,这大大刺激了江苏农村 副业的发展和农副产品的出口。据海关统计资料,1896-1937 年,江苏地区通过苏州海关、镇江海关、金陵 海关出口的土货总值为 4 亿 8 千万关平两,其中出口值最高年份为民国 8 年,达到 30348130 关平两。 ——《近代对外贸易与江苏省农村产业结构的变动》 材料二在前工业化时代,英国政府的对外贸易政策是一种保护性的商业贸易政策,譬如禁止进口印度 的棉织品,禁止技术输出和采取保护性的粮食政策,产生了一定的积极效果。拿破仑战争结束后,英国已 经开始逐步减少对市场的干涉和监督,粮食贸易一直以来都是立法者重点关注的对象,此时也变得自由开 放了。但政府并没有显示完全放手的意思,政策的选择仍决定于现实的需求,英国的平均关税水平,在 19 世纪年代仍高速净进口价值的三分之一 ——《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的对外贸易与贸易政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1843-1937 年江苏省的经济变动,并分析变动原因,结合材料二和 所学知识说明江苏省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工业革命前后对外贸易政策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拿破仑战争结束后”英国减少贸易干涉的有利条件。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面对当今中美贸易争端,我国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答案】(1)变动:江苏省的经济结构发生变化,自然经济逐渐瓦解,农业商品化程度提高,卷入资本主 义世界市场。 原因:鸦片战争后,上海开埠,商品市场扩大;西方掠夺工业发展的资源、原料的推动;受一战的影响。 地位:附庸地位(或成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领地)。 (2)变化:由重商主义政策变化到自由主义政策(保护性的商业政策变化到减少干涉、自由开放) 条件:经济上,英国率先工业革命、生产技术,经济实力强大,成为世界工厂。政治上,打败法国,在欧 洲和世界,削弱了竞争对手;经济思想上,自由贸易政策被政府一定程度接受,国际上逐步建立了资本主 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以自由主义为原则,以最惠国待遇为内容的《国际经济交流准则》建立。 (3)市场开放和现实需求相结合;发展核心经济实力才能在贸易中处于有利位置;保护本国和民族工业利 益,维护国家利益;坚持中国特色的贸易政策,走互利共赢的道路。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 1843-1937 年江苏省的经济变动和英国工业革命前后对外贸易政策的变化,主要考查学 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联系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1)1843-1937 年江苏省的经济变动,可以根据材料中的“这大大刺激了江苏农村副业的发展和农副产品的 出口”等信息,并联系所学从经济结构变化和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来回答。其变动原因应当根据材料 中的时间信息“1843 年”“民国 8 年”,并联系所学从鸦片战争和一战的影响来回答。江苏省在世界贸易中的 地位应当联系所学中国当时在世界市场中的地位来回答。 (2)英国工业革命前后对外贸易政策的变化,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在前工业化时代,英国政府的对外贸易 政策是一种保护性的商业贸易政策”“拿破仑战争结束后,英国已经开始逐步减少对市场的干涉和监督,粮食 贸易一直以来都是立法者重点关注的对象,此时也变得自由开放了”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拿破仑战争 结束后”英国减少贸易干涉的有利条件,应当联系所学,从经济上的工业革命、政治上打败法国、经济思 想上的自由贸易政策等方面来回答。 (3)面对当今中美贸易争端,我国应当注意的问题,可以根据材料信息并联系所学,从发挥市场作用、发 展核心竞争力、维护国家利益和互利共赢等方面来回答。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秦汉帝国(公元前 221—公元 220 年) 秦朝实行郡县制秦朝统一文字秦朝修长城防御匈奴,秦汉 长期同匈奴作战秦朝修建以咸阳为中心通往全国各地的驰道 秦汉法律细密,涉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秦汉时期丝绸、漆器以 及冶铁技术等领先世界汉朝出现农书《氾胜之书》 汉朝开通海上和陆上丝绸之路秦朝焚书坑儒,汉朝确立儒家思 想为正统思想 第 一 帝 国 时 代 罗马帝国(公元前 27—公元 476 年) 在新征服地区设立行省,权力向君王和将军集中 在不列颠修长城抵御外族入侵,罗马长期抵抗外族侵略修建以 罗马城为中心通往帝国各地的硬面公路法律由公民法向万民 法转变,法律体系日趋完备玻璃工艺、银器、铸币和采矿技术 先进科鲁美拉写就名著《论农业》 海外贸易发达确定基督教为国教 ——摘编自胡孝文等主编《秦汉与罗马:帝国时代的倒影》等 从上表中提取秦汉帝国与罗马帝国的相关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第一帝国时代”的特征进行阐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答案】示例一特征:古代帝国依靠周密的制度维持统治 阐述:东西方帝国为了维护帝国的统一与安全,它们在制度方面进行了周密的设计,如在行政制度上,秦 汉时期的郡县制和罗马的行省制度,都保证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辖;同时在法律制度方面,秦汉时期严 密的法律制度和罗马帝国完备的的法律体系,都有效协调帝国内部矛盾,稳定统治秩序。 综上所述,周密完善的制度设计是维系东西方帝国统治的重要条件之一。 示例二特征:古代帝国都重视公共工程的兴修 阐述:秦汉和罗马帝国为了有效控制扩大了的疆域,都重视公共工程的兴修。秦汉和罗马都修筑了通往帝 国四面八方的道路,方便了帝国的信息与军队等及时到达帝国边界;除此之外,两者都修筑长城等防御工 事,维护帝国的统一。 综上所述,重大公共工程的兴修既是第一帝国时东西帝国实力的体现,也维护了帝国的统治。 【解析】 本题据上表“秦汉、罗马帝国”相关政治、经济、文化史实,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中提取秦汉与罗马帝国的相关历史信息对“第一帝国时代”的特征拟出论题进行探讨。例如:古代帝国依靠周密的制度维持统 治。再从秦汉时期的郡县制和罗马的行省制度、秦汉时期严密的法律制度和罗马帝国完备的法律体系等方 面进行论述。注意史论结合,逻辑清晰即可。 (二)选做题 15.【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南宋初年,十万宋军驻屯川陕前线,军需供应仰赖四川。赵开受命总领四川财赋,针对官营酒 业一直存在的贪污腐败、收益低微和民营酒业的偷税漏税等问题,于 1129 年改革酒法,实行隔槽酒法。废 除原来的国家专卖和扑买制(即官方采用自由投标的方式,将官属酒坊的承包经营权交付于出价最高的 人),改由官府设立隔槽酿酒坊,由政府提供酒曲和工具,听由酿户输米自行酿酒。隔槽酿酒坊之外的酿卖 皆为非法,严令禁止。政府只按酿户输米之多少收税(其他环节不再收税),酿酒的数量,并无限额。官方 只需提供酿酒场所,不用追加投资,不需要提供原料和人手,任何人只要纳钱就可以在官方的组织下,利 用官方的隔槽等设备进行酿造。隔槽酒法首先在成都府路推行,而后推广至四川全境。 1137 年,四川财政岁入中,酒税一项独占近 1/5,号称四川财政第一支柱。它有力地支撑着川陕的抗 金斗争。赵开酒法后因实行摊派、强制的生产方式,“民不堪之”,被扑买制取代。 ——据杨倩描《赵开酒法述评》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赵开酒法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赵开酒法改革的影响。 【答案】(1)加强生产监控;管理方式简化;税种减少;先试点后推广。 (2)扩大了经营酿酒业人员的范围,促进了酿酒业的发展;减少了官酿官卖时期的政府支出和经营风险; 增加了财政收入,支援了南宋的抗金斗争。但是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民营酒业的发展;后期摊派、强制的做 法,加重了民众的负担。 【解析】 【详解】(1)根据“改由官府设立隔槽酿酒坊,由政府提供酒曲和工具,听由酿户输米自行酿酒”、“政府 只按酿户输米之多少收税(其他环节不再收税),酿酒的数量,并无限额。官方只需提供酿酒场所,不用追 加投资,不需要提供原料和人手”、“隔槽酒法首先在成都府路推行,而后推广至四川全境”、“四川财政 岁入中,酒税一项独占近 1/5,号称四川财政第一支柱”可知赵开酒法改革加强了政府对酿酒生产的监控, 管理方式简化,税种减少,但财政收入增加,并且是先试点,后推广。 (2)赵开的酒法改革促进了四川酿酒业的发展,减少了政府支出和经营风险,增加了财政收入,支援了抗 金斗争。但是根据“赵开酒法后因实行摊派、强制的生产方式,‘民不堪之’,被扑买制取代”可知,赵开 的酒法改革虽然有利于官营酿酒业发展,但不利于民营酿酒业发展,而且后期的摊派、强制做法也加重了 民众负担。16.【历史选修 3: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32 年 5 月法国议会选举中上台的“左翼联盟”拿不出行之有效的方法对付危机,加之在国际 事务方面,胡佛的延缓偿付欠款法案以及赔款的取消,都在法国引起了强烈的不满。在这种形势下,法国 的法西斯组织纷纷出现。1934 年初,法国报界彼露了白俄侨民斯塔维斯基搞金融投机的丑闻,涉及大批政 界要人、警察和司法部门的头目 1200 多人。“火十字团”等法西斯组织利用这一丑闻事件阴谋夺权。面对 法西斯势力的日益猖獗,法国左翼政党空前团结,组成了以社会党人勃鲁姆为总理的第一届人民阵线政府, 勃鲁姆政府促使法国雇主协会和法国总工会达成了《马提翁协议》,规定工人有权利与资本家进行集体谈判, 协调矛盾;勃鲁姆政府还加强了对法兰西银行的控制,对严重缺少资金的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法国通过了 公认带薪休假制度、每周 40 小时工作制法案。人民阵线政府对法西斯主义进行了有效的抵制,从而避免了 法国成为“下一个德国”。 ——据齐世荣等主编《世界史》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法西斯势力猖獗的历史背景。 (2)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上述材料中法国左翼政党的做法。 【答案】(1)背景:受经济危机的冲击;“左翼联盟”无力解决危机;对美国胡佛政府在国际事务方面的 做法不满;政府丑闻事件的影响。 (2)措施:组建人民阵线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通过立法调节劳资关系,改善劳动者的工作条件和福 利待遇。 【解析】 (1)本题根据材料“左翼联盟”拿不出行之有效的方法对付危机,加之在国际事务方面,胡佛的延缓偿付 欠款法案以及赔款的取消,都在法国引起了强烈的不满”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经济危机;“左翼联盟” 无力解决危机;对美国胡佛政府在国际事务方面的做法不满;政府丑闻事件的影响等方面分析法国法西斯 势力猖獗的背景。 (2)本题根据材料“组成了以社会党人勃鲁姆为总理的第一届人民阵线政府……达成了《马提翁协议》, 规定工人有权利与资本家进行集体谈判,协调矛盾;勃鲁姆政府还加强了对法兰西银行的控制,对严重缺 少资金的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法国通过了公认带薪休假制度、每周 40 小时工作制法案”并结合所学知识即 可从组建人民阵线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通过立法调节劳资关系,改善劳动者的工作条件和福利待遇 等方面概括左翼政党为避免法国成为“下一个德国”而采取的措施。 17.【历史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康熙对西方自然科学怀有浓厚的兴趣,向西方传教士学习代数、几何、测量、天文、机械、解剖学等科学知识,组织编纂了一批科学书籍,并制造购置了大批科学仪器。有学者指出,“康熙帝过于追 求个人兴趣,传教士在宫廷进的内容完全是以皇帝的兴趣为转移,因此他始终对西学缺乏系统的了解,经 常在朝臣面前卖弄自己的博学,借以加强他的君主权威,有时还要故意出几道天文、测算方面的题目考难 臣下。”而那个时代,世界近代史上的第一次科技革命已经完成,彼得大帝在 1717 年出访法国时了解了皇 家科学家院的情况,回国后积极仿效。1724 年,他宣布成立彼得堡科学院,该院初时,多聘西欧科学家来 任院士,后来由本国成长的科学家逐渐取代。彼得大帝留下的科学院成为后来俄国科学事业发展的大本营, 康熙帝留下的是如意馆,还又迅速拆除了与世界科学仅有一线可通的桥板。 ——摘编自闫大伟《论康熙的西学观》 (1)根据材料,指出与彼得大帝相比,康熙学习西学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康熙学习西学的作用。 【答案】(1)特点:通过传教士学习西方科学知识;对西方科技缺乏系统了解;具有专制色彩;没有建立 长期稳定的科研机构去培养科技人才。 (2)作用:推动中西文化交流;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进步;进一步强化了封 建皇权。 【解析】 【详解】(1)根据材料“向西方传教士学习……”“因此他始终对西学缺乏系统的了解”“借以加强他的君主权 威”等信息从康熙学习的系统性、学习的根本目的、学习的方法等角度概括。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影响从学习西方对中西方交流 影响、对中国科技本身的进步影响、对加强 皇权维护统治的影响、对社会进步的影响等方面回答。 的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