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届高三 10 月份月考试题
地理
本试题卷共 10 页,44 题。全卷满分 100 分,考试用时 90 分钟。
第Ⅰ卷
一、单选题:本题共 40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我国某地一同学每天早晨在上学路上,习惯性地观察天空中的大阳。下图示意该同学在
两个不同日期的 7:30(北京时间)经过 P 点时,所看到的太阳在天空中的 a、b 位置,图中
M、N 代表南北方向,PQ 垂于 MN。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 该同学所处的省区可能是
A. 甘肃 B. 上海市 C. 新疆 D. 吉林
2. 该同学看到太阳位于 a 位置上升到 b 位置期间可能是
A. 6 月到 7 月 B. 9 月到 10 月 C. 2 月到 3 月 D.3 月到 4 月
3. 如果该同学看到太阳又由 b 位置降到 a 位置时,当地
A. 昼短夜长 B. 昼渐短 C. 正午影子渐短 D. 日出东南
【答案】1. A 2. D 3. B
【解析】
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
【1 题详解】
结合图示资料,图示为该同学在两个不同日期,北京时间 7 : 30 经过 P 点时,所看到的太阳
在天空中的 a、b 位置,图中 M、N 代表南北方向,PQ 垂于 MN。a 位置时,日出正东方向,P地的地方时是 6 点,经度每 15°,时间相差 1 小时,该同学所处的省区经度是 97.5°E,可
能是甘肃, A 对。上海市、重庆市经度在 100°以东, B、D 错。新疆的经度主要在 95°E 以
西,C 错。故选 A。
【2 题详解】
该同学看到太阳位于 a 位置上升到 b 位置期间,该地日出地方时从 6 点变成 6 点前,说明昼
长夜短,昼长在增加,应是春分后的日期,可能是 3 月到 4 月,D 对。6 月到 7 月昼长先增后
减,A 错。9 月到 10 月 昼长在减小,B 错。2 月到 3 月日出地方时在 6 点后, C 错。故选 D。
【3 题详解】
如果该同学看到太阳又由 b 位置降到 a 位置时,说明当地日出地方时由 6 点前变为 6 点,由
昼长夜短变成昼夜等长,昼长在缩短,B 对,A 错。直射点南移,正午太阳高度变小,影子渐
长,C 错。此时段直射点在北半球,日出由东北方向变成正东方向,D 错。故选 B。
自秦代以来,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春雨惊春清谷天”是春季的六个节
气。谷雨前后是牡丹盛开的时节,民谚便有“谷雨三朝看牡丹”的说法。地处鲁西南的菏泽
市(35°N,115°E)有“牡丹之乡”的美称。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菏泽牡丹最佳观赏时节期间,当地
A. 昼短夜长 B. 日出东南方向
C. 正午日影渐短 D. 夜长逐渐变长
5. 谷雨节气,菏泽市的正午太阳高度角约为
A. 55° B. 63°
C. 78.5° D. 90°
【答案】4. C 5. B
【解析】
【4 题详解】
“春雨惊春清谷天”包含春季的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六个节气,春季是 3、
4、5 月,谷雨前后是牡丹盛开的时节,谷雨前后是 4 月 19 日-21 日之间,此时太阳直射点位
于北半球且向北运动,菏泽昼长夜短,A 错误;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除极昼极夜地区
外,全球太阳东北出、西北落,B 错误;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向北运动,菏泽市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正午日影渐短,C 正确;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向北运动,北半
球昼长逐渐变长,夜长逐渐变短,D 错误。故选 C。
【5 题详解】
太阳直射点大体每月移动 8°,谷雨前后是 4 月 19 日-21 日之间,太阳大约直射 8°N,菏泽
市(35°N,115°E)的正午太阳高度 H=90°-(35°-8°)= 63°,B 正确,ACD 错误。故选
B。
【点睛】24 节气示意图
下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东半球图。此刻,曲线 MN 上各点太阳高度为 0°,MN 与 EP 相交于 N
点;该季节,北美大陆等温线向南凸出。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6. 由图文信息可知
A. M 位于 N 的西北方向
B. 悉尼正值少雨的季节
C. 此季节是南极考察的最佳时期
D. 这一天甲地日出时刻早于乙地
7. 图示时刻
A. 东经 10°各地处于夜
B. 澳大利亚与巴西不在同一日C. 全球属于夜的范围大于昼
D. 地球位于公转轨道远日点附近
【答案】6. C 7. B
【解析】
试题分析:
【6 题详解】
图示以南极为中心的半球图,自转方向是顺时针由西向东,M 位于 N 的东北,A 错;该季节为
北半球的冬季,说明南极圈以南出现极昼,是南极科考的最佳时期,N 出现极昼,M 昼夜平分,
B 错、C 正确;甲乙在同一条经线上,越靠近南极日出越早,D 错。选 C 正确。
【7 题详解】
南极圈以南出现极昼,东经 10°各地并不完全处于夜,A 错;MN 是晨线,N 所在经线是 0:
00,是新一天的开始,所以澳大利亚与英国不在同一日,B 正确;全球属于夜的范围等于昼,
C 错;此日是 12 月 22 日,地球位于公转轨道靠近近日点的地方,D 错。选 B 正确。
【考点定位】考查日照图判读。
【名师点晴】本题主要考查日照图判读。日照图最关键的先要确定地球自转,已知是东半球
图,再根据图示大陆信息可判断是南半球图,可画出自转方向;以此可确定,曲线 MN 是晨线;
MN 与 EP 相交于 N 点,即 N 是晨昏线与极圈的切点,南极圈以南出现极昼。
南极为极昼期,则 MN 为晨线,N 的地方时为 0 点;图示为东半球,推知 N 所在经线经度是 40°E。
此时地球上有极昼极夜,每一条经线上都有昼和夜;地球上的两条日界线为 180°经线和
40°E,所以澳大利亚与巴西不在同一日;地球上每时每刻昼和夜范围均相同;此时为冬至日
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近日点附近。
天津王先生的家是一个高层建筑的二楼,令他苦恼的是因为南楼遮挡,寒冬的正午直到 1
月 16 日阳光才能照射进阳台;朋友李先生家的顶楼阳台则没有这样的烦恼,但为了更好地采
光晾晒衣服,李先生家的伸缩式晾衣架的高度在不同季节绳索距离楼顶的高度还是要调一调。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8. 王先生家的阳台正午时分每年大约有多长时间没有阳光射入?( )
A. 18 天 B. 36 天
C. 25 天 D. 50 天
9. 与上海的同等情况相比较,李先生家正午时悬挂晾衣架的绳索长度( )
A. 冬季长,夏季短
B. 冬季长,夏季长
C. 冬季短,夏季长
D. 冬季短,夏季短
【答案】8. D 9. D
【解析】
【8 题详解】
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南楼产生的影子越长,北楼被遮挡的时间越长。由材料分析可知,王
先生家在冬季的正午直到 1 月 16 号阳光才能照射进阳台,根据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可知,
12 月 22 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之后逐渐变大,由此推算,1 月 16
日距离 12 月 22 日相差 24 日,因此在 12 月 22 日之前的 24 天内,也没有阳光照到阳台,即
一共 48 天左右,结合选项,D 正确,故选 D。
【9 题详解】
上海的纬度较天津的低,因此冬季和夏季的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大,楼顶的影子较长,遮光面
积较大,所以在晾晒衣物时,相同情况高度晾衣杆的高度可以低一点,绳索则需要长一点,
因此,天津李先生家正午时悬挂晾衣架的绳索长度较短,据此分析选 D 正确。故选 D。下沉式温室大棚是温室内地面下沉一定深度的一种大棚。
下图为某地一处下沉式温室大棚的景观设施。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0. 棚顶主要采用玻璃材质能够
A. 增强太阳辐射 B. 减轻棚顶重量 C. 提高光利用率 D. 加速积雪
融化
11. 该大棚设施在我国使用过程中,主要缺点
A. 光照不足 B. 热量易散失 C. 水源不足 D. 土壤肥力
低
【答案】10. C 11. A
【解析】
本题考查农业区位因素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农业区位因素的改造。相比其他材料,玻璃材质更过明,透光性好,更有利于光线
射入,由于光线射入之后,被地面吸收,地面辐射的热量却难以透射出去,从而提高了光利
用率,C 正确;玻璃材料只是有利于光线射入,但无法增强太阳辐射,A 错误;玻璃松质的棚
项较重,并不能减轻棚顶重量,故排除 B 项;影响积雪融化的因素主要是温度,玻璃材质并
未改变温度,故不能加速积雪融化,排除 D 项。故本题选 C。
【11 题详解】
下沉式大棚的主体位于地下,其作物区也位于地下。地下受四面土体的阻挡,太阳光照时间
短,容易出现采光不足的问题,A 项正确;该大棚的主体位于地下气温低时,四周的土体会释
放热量补偿大棚内的热量损失,保温作用强,B 项错误;根据上题可知,该大棚所在地土壤含
水量高,不存在水源不足的问题,C 项错误;大棚对土壤肥力的影响不大,D 项错误。故本题
选 A。洱海位于云南省大理市,是中国七大淡水湖之一. 洱海四面环山,位于山谷盆地中,独特的
地理条件使洱海地区形成湖陆风和山谷风叠加的局地环流.
读洱海地区某时刻沿 25°36′N 上空的等温面示意图和洱海地区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
12. 图中洱海上空等温面的凹凸现象应该出现在
A. 冬季晚上 B. 夏季晚上 C. 冬季白天 D. 夏季白天
13. 该时刻甲地吹
A. 东北风 B. 东南风 C. 西北风 D. 西南风
14. 洱海的存在使周边地区
A. 气温日较差变大 B. 风频变大,山风增强
C. 气温年较差变大 D. 点苍山东坡夜雨减少
【答案】12. A 13. D 14.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湖陆热力性质差异及其影响。
【12 题详解】
读左图可知,近地面气温较低,应是冬季;湖区气温高于周围地区,冬季的夜晚由于湖泊降
温慢,温度高于周围地区。综上分析,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A。
【13 题详解】
读图分析,湖泊气温高于周边地区,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区,风从湖岸吹向湖面。
甲地水平气压梯度力自南向北指向湖区。加上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影响,风向向右
偏形成西南风。综上分析,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D。
【14 题详解】结合材料分析,洱海的水热容量大于周边陆地,可以调节气候,使得周边地区日较差、年较
差变小,故 A、C 错误;受湖陆风的影响,白天风从洱海吹向陆地,晚上风从陆地吹向洱海;
受山谷风的影响,白天风从洱海吹向点苍山,晚上风从点苍山吹向洱海。湖陆风和山谷风在
昼夜风向一致,故洱海的存在使周边地区风频变大,山风增强,故 B 正确;东坡可阻挡夜间
洱海水汽,降水增多,故 D 错误。综上分析,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B。
我国即将建立第五座南极考察站——位于罗斯海海滨的新建站(位置见下图)。2017 年 11
月 8 日,我国南极考察队搭乘“雪龙”号极地考察船,从上海出发,大致沿最近线路前往新
建站,途中在克赖斯特彻奇港短暂停靠得到补给后,继续南行,于 12 月 7 日成功抵达新建站,
开始了为期四个月的考察和数据收集。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5. 推测克赖斯特彻奇港可能位于
A. 新西兰 B. 南非 C. 智利 D. 阿根廷
16.“雪龙”号比原计划晚了近四天时间才抵达目的地,分析其原因,途中最不可能遇到的是
A. 浮冰重重 B. 狂风不止
C. 巨浪滔天 D. 方向迷失
17. 一位考察队员在日记中写道:“……顶着寒风在户外开展调查,一不小心就工作到了‘深
夜’却毫无察觉,这样的苦恼持续了好一段时间……该“苦恼”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A. 季节差异 B. 昼夜长短
C. 时差现象 D. 气候恶劣
【答案】15. A 16. D 17. B
【解析】
本题考查求学生对材料阅读和分析能力,要求学生能从材料中较快的获得有用的地理信息。【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航线的判断,根据在地球上两点之间的最短航线指过两点的大圆的分弧段。从上海
出发,走最短航线到南极点,沿经线走即可,到建站最可能过新西兰。 故选 A。
【16 题详解】
南极地区的气候寒令,受极地东风的影响,多大风天气以及巨浪;在南半球夏季时进行科考,
温度较高,海冰融化,因此海面有浮冰;“雪龙”号具有先进的导航、定位、自动驾驶系统,
不会方向迷失。故选 D。
【17 题详解】
根据材料“12 月 7 日成功抵达新建站”,此时南半球为夏季,昼长夜短,极地地区会出现极昼
现象,进而容易出现持续工作到深夜还不知道的情况,故选 B。
读世界局部地区图,完成下列各题。
18. 图中 P 地降水量较南北两侧多的原因是
①受海洋气流影响较大 ②受西北季风影响大 ③位于山地的迎风坡 ④距海洋较近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19. 造成 M、N 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有
A. 地形、纬度、大气环流 B. 地形、洋流、纬度
C. 洋流、纬度、大气环流 D. 洋流、地形、大气环流
20. 图中 T 处为沙漠,而 S 处降水更少却没有形成沙漠,其原因是 S 处
A. 距海近,地下水水位高 B. 位于自流盆地,地下水丰富
C. 有河流流经,农业发达 D. 对自然植被的保护力度大
【答案】18. C 19. A 20. C
【解析】【18 题详解】
根据图中经纬度信息可知,图示区域位于南亚地区,区域降水主要来自西南印度洋上,以西
南季风的形式影响该区域。P 地位于印度西南部,地势较高,海洋水汽受到地形抬升作用,形
成地形雨,降水较其南北两侧丰富,据此选 C。
【19 题详解】
MN 两地降水迥异,分别形成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该现象既因二者的纬度不同、大
气环流不同,也与二者的地形差异有关。N 地受大陆气团影响大,N 地受海洋、西南季风影响
大,N 地地势低,位于西南季风的背风坡,M 地地势高,位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地形雨丰富。
据此选 A。
【20 题详解】
图中显示,T 处为沙漠,S 处虽然降水更少但有印度河及其支流等河流流经,农业发达,所以
没有形成沙漠,S 处降水少,地下水水位不高,地下水不丰富;地表植被少,历史上对自然植
被的破坏很大。据此分析选 C。
从 10 世纪末至今,全球气候总的变化趋势在变暖。下图示意某地 7 月 7°C 等温线近百年来
空间分布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1. 图示季节,①地的气候特征是
A. 温和多雨 B. 温和少雨
C. 炎热干燥 D. 高温多雨
22. ②地等温线弯曲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 纬度位置 B. 大气环流C. 洋流 D. 海陆位置
23. 全球变暖对①地造成 影响可能是
A. 制冷能耗减少 B. 草原变成荒漠
C. 作物熟制改变 D. 海岸线向东移
【答案】21. A 22. C 23. D
【解析】
本题考查气候的分布和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21 题详解】
从 10 世纪末至今,全球气候总的变化趋势在变暖,7 月 7℃等温线向高纬移动,故图示地区
为南半球,①地位于 30°-40°S 的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7 月为南半球的冬季,温和多
雨。故选 A。
【22 题详解】
30°-40°S 的大陆西岸,受寒流影响,故等温线向低纬凸出,C 正确。与纬度和大气环流无
关,AB 错误。受海陆位置影响,冬季海上等温线向高纬凸出,D 错误。故选 C。
【23 题详解】
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①地海岸线向东移,D 正确。制冷能耗增多,A 错误。该地为亚热带常
绿硬叶林,B 错误。作物熟制影响小,C 错误。故选 D。
图为 2019 年 4 月 8 日 14 时我国局部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4. 控制图中降水的主要天气系统是
A. 低压槽 B. 高压脊 C. 冷锋 D. 暖锋
的25. 此时乙地风向为
A. 东北风 B. 东南风 C. 西北风 D. 西南风
26. 未来银川的天气变化是
A. 气温降低 B. 气压降低
C. 连续性降水 D. 风力减小
27. 图中最不利于 PM2.5 污染物扩散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答案】24. C 25. B 26. A 27. A
【解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有风向的画法、常见的天气系统及其对天气的影响等,试题难度较
易。
【24 题详解】
据图中信息可知,我国内蒙古西部地区受到冷高压控制,冷空气向东南方向推进,在银川附
近形成冷锋,而图中阴影部分位于冷锋 锋后,出现降水天气。故选 C。
【25 题详解】
从图中可知,乙地东面气压高,西面气压低,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由高气压流向低气
压,乙地在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形成东南风。故选 B。
【26 题详解】
据以上分析可知,冷锋过境后,气温继续下降,气压上升,风力增强,A 正确;而连续性降水
一般为暖锋过境时产生的天状况。故选 A。
【27 题详解】
结合图中等压线判断,甲地位于高压中心,盛行下沉气流,会导致空气的对流不旺盛,不利
于污染物的扩散,而乙地位于低压槽上,冷暖气团交界处,风力较大,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丙地为低压中心,盛行上升气流,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丁地等压线较密集风力较大,有利
于污染物的扩散。综上本题选择 A。
大湖效应是指冷空气遇到大面积未结冰的水面(通常是湖泊),从中得到水蒸汽和热能,
然后在向风的湖岸形成降水的现象。受大湖效应影响,2014 年美国部分地区遭受罕见的暴风
雪。
的下面图为某次暴风雪形成过程示意图和某区域地图。回答下列各题。
28. 此次暴风雪
A. 能加剧地壳运动和变质作用 B. 直接减少全球干湿、冷热差异
C. 与旱灾属于同一种灾害类型 D. 对海陆交通运输造成严重破坏
29. 上图中出现降雪量最大月份和地点可能是
A. 1 月,甲地 B. 4 月,乙地
C. 9 月,丙地 D. 11 月,丁地
【答案】28. C 29. D
【解析】
【28 题详解】
结合材料分析暴风雪和干旱都是由于降水异常导致 ,都属于气象灾害,故 C 项正确;地壳
运动和变质作用都属于内力作用,暴风雪对地表的塑造为外力作用,故 A 项错误;此次暴风
雪只会对美国部分地区的干湿、冷热造成一定影响,对全球干湿、冷热差异影响不大,故 B
项错误;读图可知,此次暴风雪发生在陆地上,对海上交通无影响,故 D 项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 C。
【29 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此次暴风雪应发生在气温较低的秋冬季节,且受大湖效应越
显著的地点降雪量最大。图示地区(美国五大湖地区)冬季,来自北冰洋的冷空气南下,途
径五大湖时增湿,空气水汽量增加,在湖泊的南部向风岸(丁地)形成降水,故位于大湖南
侧的地区降雪量应最大,图中丁地受湖面增湿较为显著,且位于山脉迎风坡,受地形抬升影
响降雪量更大,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D。
2019 年 8 月 7 日第 9 号台风“利奇马”抵达浙江东南部,并正以每小时 15 公里的速度往
西北方向移动,到 8 月 14 日一路北上到达冀辽,对我国多省市地区居民生产、生活造成严重
的影响。下表为 1949-2018 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生成台风个数(单位:个)统计表。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0. 与“利奇马”向西北方向移动登陆联系最密切的是
A. 低纬东北信风推动 B. 赤道低气压带吸引
C. 副热带高气压带推动 D. 副极地低气压带吸引
31.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秋季超强台风个数多于夏季,其主要原因是
A. 低纬海区海水温度较高 B. 地表摩擦力减小
C. 副热带高压增强 D. 副热带高压减弱
【答案】30. C 31. A
【解析】
30 题详解】
低纬东北信风推动、赤道低气压带吸引应该使台风往南移动,而不是西北方向,AB 不对;台
风位置在副热带高气压带西侧,受到高压脊往外呈顺时针方向气流的推动,使台风向着亚洲
低压的方向运动,C 对;夏秋季节,陆地形成低压,海洋上保留为高原中心,因此副极地低气
压带势力弱,对台风的影响很小,D 不对。故选 C。
【31 题详解】
台风是气流急剧上升的热带气旋,其形成需要较高的温度,夏季向秋季过渡时,太阳直射点
从北向南移动造成南部海水温度偏高,因此台风势力更强大,A 对;台风形成于海洋面上,夏
季与秋季下垫面差别不大,摩擦力相差不大,B 不对;副热带高压影响台风移动路径,而不是
台风强弱,CD 不对。故选 A。
【点睛】台风形成的条件:①需要较高的海水温度:一般台风只生成在水温 26℃以上的广阔
洋面上;②要有一定的地转偏向力,地转偏向力随地理纬度的降低而减小,在赤道地区为零,
这就是纬度低于 5°海洋上没有台风生成的原因。③大量的水汽供应。急剧上升的水汽凝结放
热,加热下面的水汽,形成源源不断的热量来源。
【下图表示某河流水文测站春夏秋冬四季气温、降水量和径流分配状况。读下图,完成下列各
题。
32. 该河流可能分布在 ( )
A. 恒河流域 B. 尼罗河流域 C. 长江流域 D. 亚马孙河
流域
33. 该地河流的主要补给形式是 ( )
A. 枳雪融水补给 B. 雨水补给 C. 地下水补给 D. 湖泊水补
给
34. 该地河流的径流量最低的月份出现在 ( )
A. 1 月 B. 2 月 C. 11 月 D. 12 月
【答案】32. C 33. B 34. A
【解析】
试题分析:
【32 题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该河流流域内降水集中在夏季,气温季节变化明显,且最冷月均温大于 0 ℃,
可知该河流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该河流可能分布在长江流域,C 对。恒河流域属于热带
季风气候,A 错。尼罗河流域以热带气候类型为主,河口地区属于地中海气候,B 错。亚马孙
河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D 错。
【33 题详解】
结合前面分析,该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以大气降水为主,河流的主要补给形式是雨水补
给,B 对。其它形式不占主要地位,A、C、D 错。
【34 题详解】读图,图中上面的柱状图表示该地的降水量月份分布情况,下面的柱状图表示河流径流分配
状况。读图可知其径流量最低的月份出现在 1 月,A 对。
【考点定位】不同区域气候特征差异,河流的主要补给形式,读图能力。
幼发拉底河 89℅的流量来自上游。底格里斯河流经巴格达后,所挟带的泥沙绝大部分不
能到达波斯湾。下图为两河流域大型水坝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35. 幼发拉底河的汛期主要集中在
A. 春夏季 B. 夏秋季
C. 秋冬季 D. 冬春季
36. 底格里斯河流经巴格达后,所挟带的泥沙绝大部分不能到达波斯湾的主要原因是
A. 水库拦截 B. 气候干旱
C. 地势平坦 D. 下渗严重
37. 巴格达附近大型水坝分布密集 主要影响因素是
A. 水量需求 B. 水能蕴藏
C. 航运需求 D. 筑坝技术
【答案】35. D 36. C 37. A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水资源的补给及合理利用,意在考查学生获取图文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
力,总体难度不大。
【35 题详解】
的读图可知,幼发拉底河主要位于热带沙漠气候区,上游地区位于北纬 30°-40°附近,冬季受
西风影响,产生部分降水,部分为季节性积雪,等到春天气温回升,积雪融化,所以幼发拉
底河汛期在冬春季节,故选 D。
【36 题详解】
底格里斯河流经巴格达后,下游地区几乎没有水库修建,A 错。气候干旱及下渗严重是河流流
量小的原因,与泥沙携带泥沙能力无关,而下游地区地势平坦,导致流速降低,泥沙在河道
沉积,所以大部分泥沙不能到达波斯湾,故选 C。
【37 题详解】
巴格达附近水库密集主要是沿岸地区城市及人口分布密集,需水量大,A 对。水能资源一般蕴
藏在中游落差大的河段,巴格达位于下游地区,落差较小,B 错。修建大量水库不利于航运,
C 错。筑坝技术不会影响水库密度,D 错。故选 A。
【点睛】1.河流补给类型的分析
(1)大气降水为河流的最主要补给形式,根据不同气候区降水的季节差异,河流的径流年变化
存在以下三种形式:①全年径流量较为稳定:热带雨林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②夏季为汛期,
冬季为枯水期:(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季风和热带草原气候区;③冬季为汛期,夏季为枯水
期:地中海气候区。
(2)冰川融水补给的多少主要受气温高低的影响,径流高峰出现在夏季;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
的河流(河段)的径流量季节变化较大而年际变化较小。
2.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当河流水位高于湖面或潜水面时,河流水补给湖泊或地下潜水;当河流水位低于湖面或潜水
面时,湖泊水或潜水则补给河流。河流沿岸湖泊对河流径流还起着调蓄作用,在洪水期蓄积
部分洪水,可以延缓、削减河流洪峰。人工湖泊——水库更是可以起到人工拦蓄洪水,并按
人们的需要来调节河川径流变化的作用。
某河发源于美国内陆高山,河流上游河段受季节性融雪和大气降水补给,7 月后主要受降
水补给,降水多为暴雨。该河段流量和含沙量年内变化大,但河面宽度变化不明显,下图示
意该河段典型河流断面不同时间的水体形态。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8. 该河段河面宽度变化不明显,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①河水流量
②地壳运动
③沿岸地貌
④两岸岩性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39. 该断面 4~6 月河水深度持续增加,原因有
①河水流量持续增加
②气温升高,降水量持续增加
③流速持续加快,侵蚀河床
④水量增加,含沙量减小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40. 据图判读该河段流量最大的时间是
A. 5 月 B. 6 月 C. 7 月 D. 8 月
【答案】38. C 39. A 40. B
【解析】
【38 题详解】
读该河段典型河流断面不同时间的水体形态图可知,该河段河面宽度变化不明显,河岸直立,
河床较深,说明可能是地壳抬升,河流下切作用明显所致;两侧河岸形态接近一致,说明两
岸侵蚀差异小,河床岩性相同。河水流量对宽度影响不大,①错误,②③④正确,C 正确,ABD
错误。故选 C。
【39 题详解】
4-6 月该断面河水深度的变化特征可通过读“该河段典型河流断面不同时间的水体形态图”得
出,4-6 月该断面河水深度增加。原因分析需结合材料“河流上游河段受季节性融雪和大气降水补给”,4-6 月气温回升,该河流融雪补给为主,随着气温上升,融雪补给量增大,流量持
续增长,水位上升;图中还可反映出 4-6 月河底不断加深,说明河底泥沙沉积少,侵蚀加强,
河水含沙量大,且流速持续加快,河床侵蚀增强,导致河底不断加深。①②③正确,④错误,A
正确,BCD 错误。故选 A。
【40 题详解】
图中 6 月 3 日河流断面深度最大,说明此时段河水最深,水量最大,流量最大,因此该河段
流量最大的时间是 6 月,B 正确,ACD 错误。故选 B。
第Ⅱ卷
二、必答题(30 分)
41.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下图示意我国新疆某地区地形状况及风向频率,甲地有大片的绿洲,每年大风日数约 160
天左右,年平均风速达到 6.2 米/秒,是我国最早进行风能开发的区域。
(1)结合热力环流的原理,分析甲、乙之间夏季盛行西北风的原因。
(2)从地形特征的角度,分析甲地多大风的主要原因。
(3)从资源的角度,说明甲地大力发展风电的原因。
【答案】(1)甲地以绿洲分布为主,乙地以沙漠分布为主,由于沙漠的热容量较绿洲小,夏
季增温较绿洲快,在乙地附近形成热低压(或在甲地附近形成高压),即甲地(海平面)气压
高于乙地,风从甲地吹向乙地。
(2)甲地位于两山之间的谷地,且谷地为西北—东南走向。盛行的西(北)风(或答“与谷
地走向一致的气流”)受狭管效应的影响,速度在谷地加快,导致风大。
(3)甲地风能资源丰富;风能清洁、可再生。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热力环流原理的应用、风力强盛的原因及能源资源的开发。
【详解】(1)本题考查热力环流的原因:冷热不均是形成热力环流的根本原因,地表受热较
少的地方,气流冷却下降,形成高压,在近地面形成从高压吹向低压的风。图中甲、乙两地
的下垫面不同,二者分别为绿洲和沙漠,夏季受热状况不同,造成二者的气压差异,从而形
成从甲吹向乙的西北风。
(2)本题考查影响风力大小的因素,从距离风源地的远近,地形、风力本身的大小、摩擦力
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从甲地向东和向西海拔高度增加,因此该地为谷地,呈西北-东南走向;
该地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靠近冬季风源地,西北风强劲,加之狭管效应的影响,风速在谷
地加快,导致此地多大风。
(3)本题考查工业的区位因素,该地风力发电的条件可从风能资源、地价、开发历史、市场、
资金、技术等方面回答,结合材料信息判断,该地风能资源丰富;且风能资源是可再生资源,
对环境污染小;可利用土地多等。
4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南美洲秘鲁国及周边地图材料二秘鲁首都利马全年干旱少雨,以“无雨之城”闻名世界。的的喀喀湖是世界上海
拔最高的大型淡水湖,位于山间高原,湖区周围高山环绕,峰顶常年积雪,湖面海拔达 3821
米,面积约为 8300 平方千米,平均水深 140-180 米。有 25 条河流流入的的喀喀湖,只有一
条德萨瓜德罗河从湖中流出到另一内陆咸水湖波波湖,的的喀喀湖处于内陆而不咸,海拔高
而不冻。
(1)分析利马成为“无雨之城”的主要原因。
(2)简要说明的的喀喀湖处于内陆而不咸,海拔高而不冻的主要原因。
(3)比较图中①、②两处流水作用的主要差异并简析其原因。
【答案】(1)常年盛行离岸的东南信风;沿海强大的秘鲁寒流,降温减湿;东部安第斯山脉
阻挡来自大西洋的水汽。
(2)处于内陆而不咸的原因:四周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丰富;湖面面积大,水量大;湖泊有河
流流出,湖水不断更新。海拔高而不冻的原因:地处低纬度地区,水温较高;周围群山环抱,
阻挡冷空气侵入。
(3)①以侵蚀(或搬运)作用为主;原因: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落差大,流速快。②以堆
积作用为主;原因:地形以平原为主,流速缓慢。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降水的影响因素、的的喀喀湖终年不冻的原因、流水作用等知识点。同时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详解】(1)从图中可以看出利马位于低纬度大陆西岸,该处盛行东南信风,风从陆地吹向
海洋,加上其东部为高大的安第斯山脉,阻挡了东部大西洋水汽的达到,因此水汽含量很少。
西部海洋上的秘鲁寒流降温减湿作用也是该地降水稀少的原因之一。
(2)影响湖泊性质的主要是湖泊水量的收入与支出;影响湖泊结冰的主要是温度高低;的的
喀喀湖地处安第斯山区,四周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丰富;湖面面积大,入湖水量大,湖水通过
一条河流流出带走了部分盐份,湖泊为淡水;湖泊地处低纬度地区,周围群山环抱,阻挡冷
空气侵入,水温较高;加之湖泊面积大、水量大,不易结冻。
(3)流水作用包含侵蚀、搬运、沉积等。上游、落差大的地方侵蚀显著,流速慢、地势平缓
的下游地区乙沉积作用为主。据此结合图示可知,①以侵蚀、搬运作用为主。原因:地形以
山区、丘陵为主,落差大,流速快;②以沉积作用为主 。原因:地形以平原为主,流速慢。
三、选考题:10 分(请同学们在 43、44 题中选做 1 题,并把答题卡上的选做标记上涂黑。)
43.【地理——选修 3:旅游地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安仁古镇位于成都市大邑县境内,地处成都平原西部,距成都市区 39 千米,距大邑县城
8.5 千米。古镇内现有保存完好的民国时期公馆 27 座、现代博物馆 30 余座,在全国同类小镇
中首屈一指,素有“中国博物馆小镇”之称。近年来,安仁古镇开展了以博物馆为特色的观
光旅游,游客人数逐年增加,但同时也存在游客很少留宿古镇的现象。
简述游客在安仁古镇很少留宿的主要原因,并为当地吸引游客留宿古镇提出合理建议。
【答案】主要原因:安仁古镇离成都市区(和大邑县城)近,大部分游客在观光旅游结束容
易返回市区(县城)。古镇旅游主要以参观博物馆和公馆为主,旅游项目相对单一,游客选择
余地较少。
合理建议:挖掘古镇现有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建立各类文创基地,)开展深度体验
游。充分利用古镇周边自然环境,拓展农家乐等乡村休闲体验游。改善古镇旅游环境,提高
旅游服务质量与水平等。【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旅游开发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难度不
大。
【详解】由材料“安仁古镇位于成都市大邑县境内,地处成都平原西部,距成都市区 39 千米,
距大邑县城 8.5 千米。”可知,安仁古镇距离城市和县城较近,所以大部分游客很少在安仁
古镇留宿。“古镇内现有保存完好的民国时期公馆 27 座、现代博物馆 30 余座”游览项目单
一,需要耗费时间短,所以很少游客留宿。要想提高游客留宿数量要从当地拓展旅游项目角
度分析,挖掘古镇现有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开展深度体验游。充分利用古镇周边自
然环境,拓展农家乐等乡村休闲体验游。改善古镇旅游环境,提高旅游服务质量与水平等,
以延长游览时间,促进游客留宿。
【点睛】安仁古镇留宿客人较少的原因主要结合材料,从地理位置及旅游景观的集群状况分
析,而促进措施主要结合出现留宿游客较少的原因有针对性的分析。
44.【选修 6:环境保护】
在斯匹次卑尔根岛(位置见下图)一座山体的 120 米深处,建有世界种子库(通过约 100 米长的
隧道进入),存有近 100 万包人类栽培的主要植物的种子样本,以预防自然灾害、战争、气候
变化等因素导致的物种消失风险。该种子库建在自然状态下可以保持种子样本安全达百年以
上。说明世界种子库选址的有利条件,以及在全球变暖趋势下可能遭遇的环境风险。
【答案】有利条件:该岛位于北极圈内(冰原地区),终年严寒(冰冻);处于北冰洋中,人
类活动影响小。
可能遭遇的环境风险:随着全球变暖,(在极端高温天气下)该岛上的冰雪(永冻层)融化
(2 分),融水可能渗入进出种子库的隧道,威胁种子库安全。
【解析】
世界种子库选址的有利条件应从其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等方面分析。据图可知,该岛纬度位
置较高,地处北极圈内,气候寒冷,拥有永久冻土地带,有利于种子保存;且这里地理位置
偏远,可远离各种外在威胁,受人类活动影响小。全球变暖致使永久冻土融化,这意味着就
有部分水从隧道入口流入,则会威胁种子库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