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华安一中、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福建华安一中、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ID:424583

大小:94.64 KB

页数:21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华安一中、 2019—2020 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三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90 分钟 总分:100 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30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左传》载:“周公……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尚书·大传》又载:周公摄政,一年救 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作礼乐”。上述材料说明 A. 取代周天子巩固了统冶西周的统治 B. 西周形成了王国与邦国并存的多元政治格局 C. 周完成了从政权巩固到制度建设的过程 D. 西周完成了从分权政治到集权政治的转变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周朝初年的政治特征。分析材料信息及结合所学可见,材料反映了周公一方面进一 步推广分封制,另一方面平定叛乱、设立政治、礼乐制度,反映了西周从政权巩固到制度建 设的过程,故 C 项正确。材料仅突出了周公辅政的作用,且西周并没有建立集权政治,故 A、 D 错误;B 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排除。 点睛:解题时要注意题目的时间信息“封建亲戚,以藩屏周”,从中确定出材料反映的时间是 西周初年;在先秦时期没有形成中央集权。 2.战国时期,墨家后学将孔子塑造成乱贼形象,《庄子》将孔子描绘成道家的代言人,《韩非 子》将孔子法家化,《孟子》《荀子》则将孔子的思想和形象夸说得愈加伟大,使他由君子变 成儒家圣人。这一现象表明 A. 孔子不只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B. 儒道法三家思想已完全合流 C. 墨家思想和儒家思想相对立 D. 孔子思想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中的现象是战国时期,孔子失去其本然形象。孔子被不同学派丑化、尊崇或美 化,说明孔子的思想与各派思想的某些主张相矛盾或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一致性,这正表明孔 子思想的丰富性和复杂性,故 D 项正确;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而非其他学派的创始人,故 A 项错误;儒法道三家思想在战国时期还没有完全合流,法家和道家尊崇孔子只能说明孔 子的某些主张与法家和道家的主张具有某种程度上的一致性,故 B 项错误;墨家批判孔子只 能说明孔子的某些主张与墨家思想相对立,不等同于儒墨两家思想相对立,故 C 项错误。 【点睛】解题关键是对孔子被不同派别丑化、尊崇等现象的理解,说明孔子学说的丰富性和 复杂性。 3.《汉书》、《后汉书》及主要汉碑中现在所能找到的西汉“孝廉”之中,能确定出身的一共 184 人,其中出身于官员贵族之家的 128 人,出身于地方豪强大地主之家的 11 人。这一情况说明 当时 A. 察举制不能有效选拔人才 B. 官位基本被上层社会垄断 C. 贵族政治进一步得到加强 D. 中央与地方矛盾日趋尖锐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汉朝的选官制度是察举制,依据是“孝廉”,根据“能确定出身的一共 184 人,其中出身于官员贵族之家的 128 人,出身于地方豪强大地主之家的 11 人”,说明推荐人 才,总是以名门大族为先,七成以上官员是高门大户人家,官位基本被上层社会垄断,故 B 正确;察举制打破了血缘关系的限制,有利于选拔人才,A 表述太绝对,错误;材料反映官位 基本被上层社会垄断,并非依据血缘世袭的贵族政治,C 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人才的选拔问题, 与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没有直接联系,排除 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能确定出身的一共 184 人,其中出身于官员贵族之家的 128 人,出身于地方豪强大地主之家的 11 人”,紧扣关键信息并联系察举制的影响分析解答。 4. “从理论上讲,秦汉以后的皇帝跟西周和西周之前的王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不是天下的共 主而是独主,是国家所有人惟一的君主。”材料中“共主”到“独主”的变化反映了 A. 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转变 B. 集体统治到个体统治的转变 C. 诸侯割据到国家统一的实现 D. 地方分权到中央集权的建立【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周王是天下的“共主”,但 各个诸侯国有较大的自主权,权力世袭,体现了贵族政治的特征。秦汉以后实行中央集权制、 郡县制,中央到地方的官员全部由皇帝任免,他们必须绝对服从皇帝的命令,皇帝成为天下 的“独主”,体现了官僚政治的特征,所以这一变化反映了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转变,因此 A 选项正确。B 选项错误,西周不是集体统治而是诸侯和天子共治;C 选项错误,材料主要体 现的是政治体制的变化而不是从分裂到统一的变化;D 选项错误,地方分权和中央集权仅涉及 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不是对这一变化最准确的描述。故正确答案为 A 选项。 5.黍和稷为同一类作物,黏性的叫黍,不黏的称稷。商代甲骨文中黍字出现 300 多次稷字出 现 40 次;周代《诗经》中提到谷物最多的也是黍和稷,分别达到 28 次和 10 次。由此,较为 合理的判断是 A. 黍和稷是商周时期非常重要的粮食作物 B. 甲骨文是研究精耕细作农业的重要资料 C. 《诗经》记载次数减少反映了井田制衰败 D. 古代中国是世界上农业产生最早的地区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材料“甲骨文中黍字出现 300 多次稷字出现 40 次”“《诗经》中提到谷物最多 也是黍和稷,分别达到 28 次和 10 次”可知,黍和稷是商周时期非常重要的粮食作物,故才 会被反复提及,A 项符合题意。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而甲骨文为商朝文 字,故 B 项说法错误,排除;井田制是周朝创立的土地制度,故相较于于甲骨文的记述,《诗 经》的记载次数减少不能反映井田制的衰败,排除 C;中国并不是最早产生农业的地区,D 项 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 【点睛】本题在解题的过程中,学生要对选项中出现的名词与程度词仔细地进行甄别,注意 名词的时效性。 6.西汉文景时期的《淮南子》认为法能诛杀不孝的人,但不能使人人成为孔子曾子;法能处 罚窃盗者,但不能使人人拥有伯夷那样高尚的道德。由此可见,在当时 的A. 先秦儒学的教化作用备受质疑 B. 法家治国学说被统治者所摒弃 C. 学术文化融合的趋势日益明显 D. 儒家学说成为王朝的正统思想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中《淮南子》的观点可知,汉初认为法律有一定作用,但是并不能通过法 治提高人的道德水平,可见其主张德治和法治并举,体现了学术文化融合趋势,C 正确;材料 中认为通过法治不能使每个人成为孔子和曾子,可见其对于先秦儒学的教化作用持肯定态度, A 排除;材料认为法治有一定作用,排除 B;汉武帝时期儒家成为正统思想,材料时间是汉景 帝时期,排除 D。 【点睛】解题关键是从解读出材料主旨信息,即认为光依赖法治不能达到社会和谐,应当法 治和德治并举。 7.敦煌出土的唐宋诗有云:“贫儿二亩地,干枯十树桑。桑下种粟麦,四时供父娘。”“妇 即客春持,夫即客扶犁。黄昏到家里,无米复无柴。男女空饿肚,状似一食斋。”这反映 A. 中国北方常受饥谨的威胁 B. 耕作技术没有革命性进步 C. 中国农村耕者无其田的现象 D. 耕织结构下农户贫困的情状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唐宋时期农民的生活状况。根据材料“黄昏到家里,无米复无柴。男 女空饿肚,状似一食斋”,可得知耕织结构下农户贫困的情状,故 D 项正确。A 项材料敦煌无 法完全体现“北方”,故 A 项排除;B 项唐朝出现了曲辕犁,耕作技术有了革命性的进步,故 B 项排除;C 项耕者无田现象与“贫儿二亩地”符合,故 C 项排除。 8.研究表明,明代大商人的资本一般为白银数十万两,多者上百万两。到清代中期,大商人 的资本一般在一百万两以上,甚至多达千万两。这表明清代中期 A. 商人的地位发生根本性改变B. 重农抑商政策明显松弛 C. 商业活动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D. 白银开始成为流通货币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清代中期的商人资本规模动辄百万两甚至千万两,这主要和商品经 济发展导致商业规模扩大有关,C 选项符合题意。中国古代社会商人地位一直很低,A 选项排 除。重农抑商政策贯穿于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并没有明显松弛的现象,B 选项排除。明中叶后, 白银开始在流通中占主导地位,但是与材料无关,材料强调的是商业规模的扩大,D 选项排除。 9.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在封建时代,本来有很多家庭有他们世袭的特权……。 但从秦汉以后,封建制度早已推翻。单只皇室一家是世袭的,除却皇帝可以把皇位传给他儿 子外,政府里便没有第二个职位,第二个家庭,可以照样承袭”。这一变化反映出 A. 分封制度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B. 宗法制度和宗法观念不复存在 C. 从贵族政治转变为官僚政治 D. 家国一体的观念开始出现 【答案】C 【解析】 【详解】从材料“但从秦汉以后,封建制度早已推翻”可知郡县制形成,表明从贵族政治转 变为官僚政治,故答案为 C。材料与分封制无关,主要是皇帝家族内 宗法关系,A 错误。材 料强调先秦到秦汉世袭制度和宗法制度的变化,B 错误。家国一体的观念开始出现于夏启继位, 开始了“禹传子,家天下”,与材料内容时间不符,D 错误。 10.中国古代,女性往往被排斥在社会生活之外,女性只有单一的家庭角色定位,在家中扮好 “贤妻”、“良母”的角色,相夫教子。这种社会现象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A. 宗法制影响 B. 小农经济盛行 C. 儒家思想宣传 D. 社会分工存在 的【答案】B 【解析】 中国古代小农经济以种植业为主,妇女从事的家庭手工业是种植业的副业,所以妇女社会地 位低下,故选 B;A 是政治根源,C 是思想根源,不符合题意,排除;社会分工没有揭示家庭 地位的关系,排除 D。 11.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 200 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 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 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中内在的原因在于 A. “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压制 B. 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 C. 由于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 D. 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 【答案】A 【解析】 【详解】明中期至清前期 200 余年间,中国经济有巨大发展,然而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和“闭 关锁国”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和社会的转型,故 A 正确;根据所学可知,棉花、 茶叶等经济作物的推广种植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因此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 发展表述有误,B 错误;根据“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可知,鸦片战争前,白银是大 量流入中国的,C 错误;根据“在明后期至清前期 200 余年间”可知,材料反映的时间是鸦片 战争前,而英国 1840 年完成工业革命,所以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的商品输出不是导致经济 基础没有革命性变化的原因,并且 D 不是内部原因,排除。 12.如图反映了我国古代不同封建王朝官员上朝的礼仪,实际上代表了君臣关系的变化。其反 映的实质问题是A. 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B. 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C. 封建政治制度日趋衰落 D. 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依据所学可知,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主要包含两对矛盾:一是君权与相 权之间的矛盾,其发展趋势是君权逐步加强,相权逐步削弱直至被废除;二是中央与地方之 间的矛盾,趋势是中央权力逐渐加强,地方完全听命于中央。题干中的图示反映的是君权与 相权之间矛盾的演变趋势,其实质是封建政治制度日趋衰落。故答案为 C 项。A 项与材料反映 的君臣关系不符,排除;图示并非只反映明朝内阁制度,排除 B 项;图示并非只反映三省六 部制,排除 D 项。 点睛:秦朝三公九卿制下丞相权力相对过大。西汉武帝时形成内外朝制度,以此削弱相权, 加强君权。隋唐时完善三省六部制,用分割相权的办法来加强皇权,提高行政效率。北宋宋 太祖通过分割军权、财权乃至行政权的办法来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元代中书省是最高行政 机构,六部归入中书省,相权重新加强。明太祖废除丞相,权分六部,设置殿阁大学士协助 处理政务;明成祖时设立内阁,为皇帝提供顾问。清朝康熙帝时设立南书房,加强皇权;雍 正帝时设立军机处,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 13.《大明会典》载:“凡军、民、医、匠、阴阳诸色户,许各以原报抄籍为定,不许妄行变 乱,违者治罪,仍从原籍。”还规定:“若诈冒脱免,避重就轻者,杖八十。其官司妄准脱 免及变乱叛籍者,罪同。”明朝此规定意在 A. 变革元朝的户籍制度B. 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 C. 规范户籍登记与管理 D. 严格限制人身自由 【答案】C 【解析】 材料“凡军、民、医、匠、阴阳诸色户,许各以原报抄籍为定,不许妄行变乱,违者治罪, 仍从原籍”表明明代严格户籍管理,旨在规范户籍登记和管理,C 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元 朝的户籍制度问题,A 不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尊卑等级,B 不正确;材料只是强调规范户籍制 度,不能体现严格控制人身自由,D 不正确。 14.《中国经济制度史论》中说:“中国传统手工业各大部门都曾有过工场雇佣工人操作生产 的记载,唯独棉纺织业没有任何手工工场的确切报道。”古代社会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是 A. 传统观念影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B. 历代政府都禁止棉花的私营 C. 外来棉纺织品的竞争力强 D. 家庭作坊对规模生产的阻碍 【答案】D 【解析】 由材料关键信息“棉纺织业没有任何手工工场的确切报道”,说明材料体现的即是中国传统棉 纺织业,由于与小农经济相结合(“男耕女织”),带有顽固性特征,导致棉纺织业中没有出 现雇佣关系,故 D 正确;材料论述的不是观念问题,是经济模式影响,故 A 错误;B 中“历代 政府禁止”没有历史依据;外来棉纺织业是鸦片战争之后,故 C 项错误。 15.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序言中说:“其实中国历史上以往一切制度传统,只要已经 沿袭到一百两百年的,也何尝不与当时人事相配合。又何尝是专出于一二人之私心,全可用 专制黑暗四字来抹杀?”作者主要强调传统制度 A. 建设的延续性 B. 存在的合理性 C. 创新的曲折性D. 产生的必要性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中“也何尝不与当时人事相配合”“又何尝是专出于一二人之私心”“用 专制黑暗四字来抹杀”结合所学知识,解读材料核心意思: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时间长,不 能一味的抹杀、贬低,言外之意是:其存在也是有一定价值的,即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根据 所学可知,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为社会经济的 繁荣和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政治保障等。故答案为 B 项。AC 项,材料强调的是不能“用专制黑 暗四字来抹杀”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未涉及建设的延续性、创新的曲折性,排除;D 项, 材料信息不是强调传统制度产生的必要性而是强调其存在的合理性,排除。 16.18 世纪欧洲通过传教士、外交使节、贸易往来与中国保持着密切联系,但中欧之间的交流 并不对称。欧洲对中国的了解远远超过中国对西方的了解程度,西方人士对中国的政治制度、 经济发展、科技水平、军事实力都进行了评估。这一现象表明 A. 中欧之间的实力差距扩大 B. 中欧之间交流不对称 C. 西方为向中国扩张作准备 D. 中国“天朝上国”观念严重 【答案】C 【解析】 【详解】西方对中国的政治、经济、科技特别是军事进行评估的目的显然是要为扩张做准备, 故选 C 项;西方对中国的了解和评估并不能说明中欧实力差距扩大,排除 A 项;西方对中国 了解详细并不能说明双方交流不对称,主要是中国进行闭关锁国,对西方了解不充分,排除 B 项;材料并不能反映中国“天朝上国”观念严重,排除 D 项。 17.《资政新篇》中说:“凡于往来言语文书,可称照会交好、通和、亲爱等意,其余万方来 朝、四夷宾服、及夷狄戎蛮鬼子,一切轻污之字皆不必说也。”这表明 A. 太平天国取得了与西方列强平等的地位 B. 《资政新篇》解决了外交问题 C. 太平天国的外交政策赢得了列强支持D. 洪仁玕具备了初步 近代外交理念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凡于往来言语文书,可称照会交好、通和、亲爱等意”等信息可知体现 的是洪仁玕抛弃了所谓天朝上国的观念,主张平等的与各国进行交往,具备了初步的近代外 交理念,D 选项符合题意。平等地位与事实不符,A 选项排除。《资政新篇》解决了外交问题 说法太绝对,B 选项排除。列强支持的是清政府,C 选项排除。 18.关于辛亥革命与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关系,毛泽东指出:“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还应该 把党成立以前的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材料研究一下。不然,就不能明了历史的发展。”以 下说法最能够揭示两大历史事件关联的是 A. 促进了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 B. 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C. 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 D. 进行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斗争 【答案】A 【解析】 【详解】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壮大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力量,为中国共 产党的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故答案为 A 项。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不是封建制度,排除 B 项;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辛亥革命没有关系, 排除 C 项;辛亥革命没有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斗争,排除 D 项。 19.对下面的历史漫画表达的主旨理解正确的是 注:图中文字为“西方科学技术”“注射器” A. 西方科学技术能彻底治愈画中人的病症 B. 学习西方尚处于学习“器物”的层次上 的C. 已经认识到只靠西方科学技术不能救国 D. 清政府腐败激化社会矛盾引发农民起义 【答案】B 【解析】 漫画显示清朝官员使用“西方科学技术”给自己注射,显然这种方法不能治愈,比喻洋务运 动只学习西方技术,无法救治病入膏肓的清朝,故 B 正确;A 与漫画意思相反;C 中已经认识 说法错误;D 与漫画意思不符合。 20.一部小说有这样的情节:“(外国)公使认为现任的山东巡抚人很好,不像他的前任府台, 老是同我们敌国人作对。自从现任接受之后,我们的铁轨已经放长了好几百里,还肯把潍县 城外一块地方借给我们的军队做操场。”这部小说可能以哪个事件作为历史背景 A. 中英签订《南京条约》之后 B. 中德签订胶州湾租借条约 C. 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之后 D. 日俄战争结束的几年之后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还肯把潍县城外一块地方借给我们的军队做操场”和所学知识可知,潍县属 于山东,中德签订胶州湾租借条约,使德国获得在潍坊驻军的特权,故 B 正确;《南京条约》 没有涉及山东,排除 A;CD 没有涉及山东问题,排除。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还肯把潍县城外一块地方借给我们的军队做操场”,结合所 学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的史实分析解答。 21.在遵义会议上,毛泽东主张先解决军事路线,只批判临时中央在军事路线上的错误,没有 提政治上的错误,相反还在决议中对这个时期的政治路线,说了几句肯定的话。其主要目的 是 A. 维护中共政治路线的严肃性 B. 彻底粉碎“左”倾机会主义 C. 独立自主地解决党内的分歧 D. 最大限度地避免党内的分裂【答案】D 【解析】 遵义会议是长征途中面临敌人围追堵截的背景下开的,“只批判临时中央在军事路线上的错 误”是为了解决最该解决的军事问题,而防止过多讨论其他问题,影响党内的团结,最终影 响到长征,故选 D;ABC 均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22.1941 年初,罗斯福认为对日本最有效的牵制是继续援助中国,因此派遣高级顾问来华,帮 助国民政府解决经济困难;8 月,美国派出军事代表团来主管援华租借物资事宜,并承担沟通 双方高层军事的任务。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中国抗战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 B. 反法西斯同盟建立推动了美国对华的援助 C. 美国以此来减轻在太平洋战场的压力 D. 这些做法有助于增强中国抗战胜利的信念 【答案】D 【解析】 根据题干“派遣高级顾问来华,帮助国民政府解决经济困难”“派出军事代表团来主管援华 租借物质事宜,并承担沟通双方高层军事的任务”可知美国援助中国的做法,极大鼓舞了中 国人民抗战的信心,有助于增强中国抗战胜利的信念,D 项正确。题干信息强调美国援助中国 抗战,而没有涉及中国抗战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排除 A。1942 年反法西斯同盟建立, 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 B。太平洋战争于 1941 年 12 爆发,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 C。综上所 述,本题正确答案选 D。 23.据统计,1933 年在闽西革命根据地上杭县才溪镇,上才溪男青年共 544 名,其中参加红军 的就有 485 人,下才溪男青年共 756 名,参加红军的有 526 人。材料反映了 A. 下才溪青年的人数要多于上才溪 B. 闽西民众革命热情比其他地区高 C. 才溪地区青年的革命积极性高涨 D. 共产党主要招收男青年加入红军 【答案】C 【解析】【详解】材料“上才溪男青年共 544 名,其中参加红军的就有 485 人,下才溪男青年共 756 名,参加红军的有 526 人”说明才溪镇青年参加红军人数非常多,积极性很高,故 C 正确; 材料只反映了男青年数量,不是总人数,故 A 错误;材料未体现其他地区的参军人数,故 B 错误;材料未体现女青年,不能得出“共产党主要招收男青年加入红军”的结论,故 D 错误。 24.1918 年 8 月,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偶像破坏论》一文,文中指出:“其实君主也 是一种偶像,他本身没有什么神圣出奇的作用,全靠人迷信他,尊崇他,才能够号令全国。” 他呼吁:“破坏偶像!破坏虚伪的偶像!吾人信仰,当以真实的合理的为标准。”该言论在 当时 A. 动摇了封建的君主专制统治 B. 启发民众探寻社会真理 C. 标志新文化运动向纵深发展 D. 开创了民主革命新阶段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破坏偶像!破坏虚伪的偶像!吾人信仰,当以真实的合理的为标准。” 可知陈独秀主张破坏偶像,确立以真实合理为标准的信仰。该言论在当时启发民众探寻社会 真理。故答案为 B 项;戊戌变法尝试建立君主立宪制,动摇了封建的君主专制统治,排除 A 项;马克思主义传入标志新文化运动向纵深发展,排除 C 项;五四运动开创了民主革命新阶 段,排除 D 项。 【点睛】本题属于解读类选择题。其备考启示如下:其一,精准简约提炼材料核心信息是前 提;其二,据此推导其原因或影响是关键。 25. 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1930 年 5 月)刊载:“以为不要城市工人而用农村包围城市 可以取得胜利,这无论在理论上与事实上都是行不通的。假使没有城市做领导,则任何乡村 都是不能‘联合起来’的。”这说明当时中共( ) A. 坚持以城市斗争为中心的革命道路 B. 走以农村为中心的革命道路失败了 C. 还没有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 D. 内部仍存在革命道路选择的分歧【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为不要城市工人而用农村包围城市可以取得胜利,这无论在理论上与事实上 都是行不通的”可知当时中共内部仍然有对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怀疑,主张城市中心论,说 明内部还存在有革命道路选择的分歧,故选 D 项;材料反映了对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怀疑, 但当时的中共实际上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道路,故排除 A 项;B 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故 排除;根据“1930 年”可知没有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的说法是错误的,故排除 C 项。 26.古代希腊禁止妇女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但有为妇女专设的运动会,城邦也很重视女子体 育教育。这说明,古希腊 A. 奥运会缺乏公平竞争的体育精神 B. 妇女与男子拥有同样的政治权利 C. 奥运会导致城邦内部的阶级分裂 D. 妇女有权参与城邦社会文化生活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中“禁止妇女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但有为妇女专设的运动会,城邦也很重视 女子体育教育”说明,古希腊妇女有权参加城邦社会文化生活,故答案为 D 项;城邦的妇女 不享有公民权,不能参与城邦的政治事务,而本城邦的成年男子是有公民权的。B 项排除。A 项,根据所学可知,不管是禁止妇女参加的奥运会还是专为妇女所设的运动会,都具备公平 竞争的体育精神,排除;C 项,材料反映的是古希腊男女不平等,未涉及阶级分裂,排除。 27.公元前 5 世纪,雅典公民获得更多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公民的成功“依赖于在大型公共 集会上谈话、论辩与说服的能力”。据此可知,在当时雅典 A. 公民必须能言善辩 B. 参政议政十分活跃 C. 民主政治出现危机 D. 内乱引发思想纷争 【答案】B 【解析】由材料“雅典公民获得更多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公民的成功‘依赖于在大型公共集会上谈 话、论辩与说服的能力’”可知,当时雅典公民热衷于参政议政,B 符合题意;A 是材料现象; 公元前 5 世纪雅典民主政治处于“黄金时期”,C 说法不正确;材料反映的是雅典公民的参政 意识较强,而不是思想纷争,D 不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雅典民主政治的相关内容的掌握。解答该题要求学生注意材料时间信 息“公元前 5 世纪”的雅典的社会状况,结合雅典民主政治的背景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28.民主选举是古代雅典政治的特色。为确保参政机会均等,有些职位甚至通过抽签产生但对 于三列桨战舰舰长和许多公共文化活动主管等职位,则指定由最富有阶层的人轮流担任,且 自己负担全部费用,雅典的这些举措 A. 引发了贫富之间的对立 B. 说明其文化事业不发达 C. 有助于社会及政治稳定 D. 实现了绝对平等的理念 【答案】C 【解析】 材料“为确保参政机会均等,有些职位甚至通过抽签产生”有利于实现雅典公民内部的平等, 使人人都可以参政议政,材料“但对于三列桨战舰舰长和许多公共文化活动主管等职位,则 指定由最富有阶层的人轮流担任,且自己负担全部费用”有利于发挥富人的作用,减轻贫民 负担,据此可知,雅典的这些举措有利于社会及政治稳定,故 C 项正确;A 项根据材料无法得 出,排除;题干涉及的是雅典民主选举,并没有体现文化事业不发达,排除 B;雅典民主选举 体现了相对平等而非绝对平等,排除 D。故选 C。 29.罗马法虽然是与交换还不太发达的社会状态相适应的,但是它仍能阐明在进行交换过程中 法人的各种规定,因而能成为工业社会的法的先声。这表明,罗马法 A. 代表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 B. 脱离当时社会发展的状况 C. 合乎世界各国的司法现状 D. 体现商品经济的基本要求 【答案】D【解析】 罗马法“仍能阐明在进行交换过程中法人的各种规定”,说明罗马法规范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体现了商品经济的基本要求,故 D 项正确;罗马法代表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故 A 项错误;罗 马法“是与交换还不太发达的社会状态相适应的”,故 B 项错误;C 项错在“世界各国”。 30.雅典和罗马是西方古典文明的杰出代表,对后来西方的历史和文化影响深远,二者都有 A. 皇帝制度 B. 完备法典 C. 司法陪审制 D. 陶片放逐法 【答案】C 【解析】 司法陪审制最早出现于奴隶制的雅典和罗马时代,并且古罗马的陪审制度类似于雅典,所以 二者都有司法陪审制,选 C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雅典没有皇帝,也没有皇帝制度,选项 A 不符合题意,排除;罗马有完备的法典雅典没有,选项 B 不符合题意,排除;雅典有陶片放 逐法罗马没有,选项 D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C。 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 3 小题,31 题 16 分,32 题 12 分,33 题 12 分,共 40 分)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时期,以五霸为首的“尊王攘夷”不断促成周边蛮夷戎狄的同化,西周时 期楚国自称蛮夷,至春秋后期则以华夏自居。至战国末年诸雄已经将领土东北拓展至朝鲜半 岛北部,北面抵达阴山一带,西面至甘肃境内,南至四川、广西、广东等地。目睹了周天子 天下共主地位逐步丧失的诸侯国君,深切地意识到战争中新增长的土地继续授予卿大夫的后 果,一种新的政治制度在此时逐渐萌生。 ——摘自韩茂莉著《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 材料二 由于山川形便原则是促成地方割据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从秦代一开始,统治 者便有意识地采用了犬牙交错的原则与之相抗衡。隋唐时期之所以强调山川形便原则,是因 为隋郡,尤其是唐州比秦郡小了许多,也不可能造成割据。但即使这样,犬牙交错原则在隋 唐也没有完全被放弃。元明清时期,这一原则更发展得淋漓尽致。 汉武帝元封五年置十三刺史部,9 部在北,4 部在南。西晋前期 19 州,南 7 北 12。至唐贞观元年,分全国为 10 道,正好 5 道在南,5 道在北。北宋元丰时期 23 路,南方占 14 路而 北方只有 9 路。明清时期南北方省区基本是二比一。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 材料三 清朝皇帝十分注重《大清一统志》的编撰,康熙帝对编撰总裁官说:“惟是疆 域错纷,幅员辽阔……其间风气群分,民情类别,不有缀录,何以周知?”但康熙朝中国尚 未完全统一,故康熙《大清一统志》难称完备。乾隆二十九年(1764 年),新疆完全归属中央 政府管辖,乾隆《大清一统志》开始纂修,但纰漏、错讹较多。1811 年(嘉庆年间)三修《大 清一统志》,至 1842 年完成。三修版《大清一统志》与前两版的最大区别是增加边疆地区内 容和划界内容,如规定新疆管辖“东至喀尔喀瀚海,及甘肃界……”等等。 ——摘编自于逢春《论中国疆域最终奠定的时空坐标》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各诸侯国的发展为统一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古代行政区划设置的依据有哪些,并简要分析其作用。 (3)根据材料三,指出清朝君主重视编撰《大清一统志》的背景和编纂《大清一统志》的重 要作用。 【答案】(1)诸侯国间的文化碰撞交流,逐步形成共同的文化认知;各国拓展疆土,为统一 后的帝国疆域奠定版图;各国变法加剧宗法分封制的土崩瓦解、集权趋势的加强,推动着在 全国范围内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各地经济的发展,地区间经济联系的加强,为统一提供物 质基础;争霸兼并战争实现了区域性的局部统一。 (2)依据:山川形便;犬牙交错;依经济和人口变化不断调整。 作用:以政治目的为主,加强中央集权,遏制地方割据;适应了农耕经济稳定发展的需要; 促进统一国家的发展。 (3)背景:清朝初年面临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艰巨任务。 作用:确定国家的疆域版图;了解各地的风土民情;厘清边疆地区的行政隶属关系。 【解析】 【详解】(1)据材料一“春秋时期,以五霸为首的“尊王攘夷”不断促成周边蛮夷戎狄的同 化,西周时期楚国自称蛮夷,至春秋后期则以华夏自居”可知,诸侯国间的文化碰撞交流, 逐步形成共同的文化认知;据材料“至战国末年诸雄已经将领土东北拓展至朝鲜半岛北部, 北面抵达阴山一带,西面至甘肃境内,南至四川、广西、广东等地。”可知,各国拓展疆土, 为统一后的帝国疆域奠定版图;结合所学可知,各国变法加剧宗法分封制的土崩瓦解、集权 趋势的加强,推动着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结合所学可知,随着生产力发展,地区间经济联系的加强,为统一提供物质基础;各国的争霸战争,实现了区域性的局部统一,为大统一奠 定基础。 (2)依据:据材料“由于山川形便原则是促成地方割据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从秦代一开始, 统治者便有意识地采用了犬牙交错的原则与之相抗衡”可知,利用山川形便;犬牙交错;据 材料“汉武帝元封五年置十三刺史部,9 部在北,4 部在南。西晋前期 19 州,南 7 北 12。…… 北宋元丰时期 23 路,南方占 14 路而北方只有 9 路。明清时期南北方省区基本是二比一。” 可知,随着经济重心的变化,行政区划设置也在不断调整。 作用:据所学可知,地方行政区划设置也在不断调整,是以政治目的为主,加强中央集权, 遏制地方割据;同时也适应了农耕经济稳定发展的需要;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 (3)背景:据材料“惟是疆域错纷,幅员辽阔……其间风气群分,民情类别,不有缀录,何 以周知”可知,幅员辽阔,百姓风俗多样;据材料“康熙朝中国尚未完全统一,故康熙《大 清一统志》难称完备。乾隆二十九年(1764 年),新疆完全归属中央政府管辖,乾隆《大清一 统志》开始纂修,但纰漏、错讹较多。1811 年(嘉庆年间)三修《大清一统志》,至 1842 年 完成。”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清初面临着多种矛盾如西方侵略者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满洲 贵族与其他民族的矛盾;地方割据与中央政府的矛盾。因此清朝初年面临巩固统一多民族国 家的艰巨任务。 作用:据材料“三修版《大清一统志》与前两版的最大区别是增加边疆地区内容和划界内容, 如规定新疆管辖东至喀尔喀瀚海,及甘肃界……等等。”可知,确定国家的疆域版图;了解 各地的风土民情;厘清边疆地区的行政隶属关系。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46 年开始有两艘外轮在香港、广州间从事运输业务。1862 年美国旗昌洋行出 资 100 万两在上海创办了“旗昌轮船公司”。19 世纪 70 年代出现了“中国内江外海之利,几 为洋人占尽”的严峻局面 ——《早期中国轮船航运业的崛起》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历史现象出现 原因,并指出它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材料二 1876 年发生了一个巨大的转折,上海轮船招商局并购美商旗昌的轮船公司。 这样,招商局的船就从头一年 11 只 11854 吨,猛増一倍多达到轮船 29 只,并使各通商 口岸进出中外轮船对比数从 0 增加到 36.7:63.3 以后国家涉江浮海之货船,更是半皆招商局 旗帜。輿论给了很高的评价,说这是千百年来创见之事,近代商战第一捷。 的(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商战第一捷”的历史意义。 材料三 1895 年,浙江宁波绅商最先创か了对外海商轮局和永安商轮局。得以航行沿海 和内河。此后,福建、广东、广西、上海、苏州、杭州、镇江、潮北、湖南以及山东、天津 吉林等地商轮公司或轮船局相继开办,据统计,1895—1900 年间,各地先后开业的小轮胎运 输业约 100 家,加上原来的一些商轮企业,除去中途停业者外,到 1900 年继续营业的约有 80 家,轮船约有 440 艘,总吨数约 10000 余吨 ——《中国近代航运业之演进》 (3)依据材料三,概括甲午战后我国航运业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发展原因。 【答案】(1)原因:西方列强完成工业革命,发动侵华战争,通过签订不平等条约取得航运 特权。 影响:便于列强掠夺原料、倾销商品;冲击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阻碍了近代中国经济的 发展。 (2)打破了列强对中国航运的垄断局面;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列强经济实力的扩张;有利于近 代中国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3)特点:商轮公司或轮船局创办的地域范围不断扩大;船厂及轮船数量增加。 原因: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实业救国热潮的推动。 【解析】 【详解】(1)原因:据材料一时间 19 世纪中期可知,西方列强完成工业革命,并发动旨在倾 销商品和掠夺原料为目的的两次战争,通过签订不平等条约取得航运特权。 影响:据材料“1846 年开始有两艘外轮在香港、广州间从事运输业务”可知,外轮在中国沿 海的运输,便于列强掠夺原料、倾销商品;冲击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据材料“中国内江 外海之利,几为洋人占尽”的严峻局面可知,洋人垄断了中国内外航运,阻碍了民族资本主 义的发展,阻碍了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 (2)据材料“……并使各通商口岸进出中外轮船对比数从 0 增加到 36.7:63.3 以后国家涉 江浮海之货船,更是半皆招商局旗帜。”可知,1876 年上海轮船招商局并购美商旗昌的轮船 公司,打破了列强对中国航运的垄断局面;这是中国与西方列强争夺市场的胜利,一定程度 上抑制了列强经济实力的扩张;结合所学可知,中国航运业的发展,有利于近代中国民族经 济的发展和中国近代化。 (3)特点:据材料“1895 年,浙江宁波绅商最先创か了对外海商轮局和永安商轮局。得以航行沿海和内河。此后,福建、广东……天津吉林等地商轮公司或轮船局相继开办”可知,商 轮公司或轮船局创办的地域范围不断扩大;据材料“据统计,1895—1900 年间,各地先后开 业的小轮胎运输业约 100 家,……,到 1900 年继续营业的约有 80 家,轮船约有 440 艘,总 吨数约 10000 余吨”可知,甲午战后,船厂及轮船数量增加。 原因:夲问可从甲午战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来回答。如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 制;实业救国热潮的推动等。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海昏侯刘贺,汉武帝刘彻孙子。刘贺继承父位,被立为昌邑王。曾经当过二十七 天的皇帝,宣帝时降封为海昏侯,移居豫章郡(今南昌)。 自 2011 年开始考古发掘至今,地处江西南昌的海昏侯墓,已经出土了 2 万多件文物。大 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是金丝玉剑、马蹄金、金饼、麒麟金等;二是 10 余吨五铢钱、青铜 器、漆木器等。其中漆木器纹饰精美,数量繁多;三是编钟、编磬、排箫、笙和乐俑等;四 是孔子屏风(描绘有孔子画像)成堆的简牍等;五是雁鱼灯、虫草、铜火锅和酿酒所用的蒸 馏器等。参与此次考古发掘的专家组如此评价这座大墓:“如此完整的西汉列侯等级墓葬, 在中国考古学史上属首次发现,对于研究西汉列侯政治、经济等情况价值巨大。从目前来看, 海昏侯墓已经基本达到了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所要求的标准。” ——引自新浪财经《海昏侯墓:穿越 2000 年的石破天惊》 结合中国古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材料中提取一个细节,指出它反映的中国古代重大历史 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文物细节及历史现象,对该历史现象 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答案】示例:细节:海昏侯墓出土孔子屏风。 历史现象:汉代儒学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概述和评价:汉武帝时期,董仲舒吸收道家、法家、阴阳家的学说改造后的新儒学适应了西 汉政府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的政治需要,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措施,确立儒 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这种现象的出现,一方面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国家和稳定社会秩序,带动了民间积极向学的风 气,有利于文化的发展和传播,对中华民族共同心理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但另一方面结束 。了各学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扼制了学术的自由发展,造成文化专制;不利于科技文 明的进步。 【解析】 【详解】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首先根据题目要求“从上述材料中提取一个细 节”如“海昏侯墓出土孔子屏风”,然后结合汉代主流思想的变化分析其历史现象,其次,结 合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一分为二地对该现象进行评价。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