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届高三模拟考试试卷
语 文
(满分 16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020.1
一、 语言文字运用(12 分)
1.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
冯其庸________、艰难跋涉的身影时刻________在人们心间。他晚年秉持玄奘法师“虽
万劫而不灭求学求真”之心,十赴西域,________玄奘取经东归之路,这是震撼了学术文化
界的一件盛事。
A. 栉风沐雨 缭绕 考察 B. 披星戴月 萦绕 考证
C. 栉风沐雨 萦绕 考察 D. 披星戴月 缭绕 考证
2. 将下列句子排列成一段话,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一个人对故乡的怀念,总是和那些与自己过去生活有密切关系的人、事、物联结在一起。
________因此这株寒梅也自然成了“我”的思乡之情的集中寄托。
① 故乡的亲朋故旧、山川景物、风土人情,都值得怀念。
② 所谓“乡思”,完全是一种“形象思维”,浮现在思乡者脑海中的,都是一个个具体的
形象或画面。
③ 它可能蕴含着当年家居生活亲切有趣的情事。
④ 但引起亲切怀想的,有时往往是一些看来很平常、很细小的情事,这窗前的寒梅便是
一例。
⑤ 因此,这株寒梅,就不再是一般的自然物,而成了故乡的一种象征。
⑥ 它已经被诗化、典型化了。
A. ②①④⑥⑤③ B. ②①④③⑤⑥ C. ①④②③⑤⑥ D. ①④②⑥⑤③
3. 下列句子与先秦诸子学说对应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① 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② 不以智累心,不以私累己;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于赏罚。
③ 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傲贱,诈不欺愚。
④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A. ①道家 ②法家 ③墨家 ④儒家 B. ①道家 ②墨家 ③法家 ④儒家
C. ①墨家 ②儒家 ③道家 ④法家 D. ①墨家 ②道家 ③儒家 ④法家
4. 对下面一则寓言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驴子见狼,假装腿上受伤,对狼说:“我脚上有刺,请你拔去了,免得你吃我时舌头被
刺。”狼想想很有道理,于是专心寻刺,结果驴子一脚踢伤了它逃走了。狼叹口气说:“天派
我做送命的屠夫,何苦充治病的医生呢!”
A. 对做好事而不得好报现象的批评。 B. 学会宽容,给人弃恶从善的机会。
C. 同情对手,损害的是自己的利益。 D. 讽刺以善为幌子去干坏事的行径。
二、 文言文阅读(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 5~8 题。
张公①神道碑铭
全祖望
世祖②章皇帝之下江南也,浙东拒命,虽一岁遽定,而山海之间,告警者尚累年。
乙未,成功③贻书于公,谋大举。江督郎廷佐以书招公,公峻词拒之。明年五月,成功会公于天台,悉师以行,游军至于鄞之东鄙。师次崇沙。公曰:“崇沙,江海之门户也,有
悬洲可守,不若先定之,以为老营,倘有疏虞,进退可依也。”不听,而公请以所部为前军,
向瓜洲。时大兵于金、焦间以铁锁横江,所谓滚江龙者也。谭家洲岸皆西洋大炮雷鍧,而公
孤军出入其间。成功遣水师提督罗蕴章以所部助公,又令善泅水者断滚江龙,相约滚江龙既
断,则公即进踞上流,夺其木城,以夹击之。滚江龙虽断,然舟多应炮而没,不得前。公登
舵楼焚香祝天,飞火夹船而堕,遂以十七舟竟渡。明日,成功始至。城中出战不利,提督管
效忠走,攻城克之。议师所向,成功欲直趋江宁,公请先取镇江,成功恐江宁之来援也。公
曰:“吾但以偏师水道薄观音门,彼将自守不暇,何援之为?”六月二十七日,成功来告镇
江之捷,公兼程昼夜进,次日抵观音门,而致书成功,请以步卒陆行赴白下。时,江督郎廷
佐惧甚,不意成功卒以水道来,大兵之征黔者凯旋,闻信倍道而至,请同守城,于是严备已
具。七月初四日,成功水师方至。次日,公所遣别将以芜湖降书至,成功谓芜湖为江楚所往
来之道,请公往扼之。公颇以成功年少恃勇为忧,欲留军中,与之共下江宁而后发,辞之不
得,乃至芜湖。
初,公贻成功书,以师老易生他变,宜遣诸将,分取句容、丹阳诸城邑。成功以累捷,
又闻江北如破竹,谓城可旦夕下,但命八十三营牵连立屯。前锋将余新锐而轻,士卒樵苏四
出,营垒一空。(梁)化凤谍知之,以轻骑袭破前屯,擒新以去,成功仓卒移帐。质明,军灶
未就,大兵倾城而出,诸营瓦解。成功之良将甘辉亦以马踬被禽,死之。军遂大溃。
公之闻信也,以为虽败,未必遽登舟,虽登舟,未必遽扬帆,虽扬帆,亦必入镇江,以
图再举,故弹压列城,秘不使诸将知。而更贻成功书,以为胜负兵家之常,乞益百艘以相助。
不知成功并撤镇江之师,竟入海。
(据四部丛刊本《鲒琦亭集》,有删改)
【注】① 张公:张煌言,抗清英雄。② 世祖:指清世祖顺治皇帝。③ 成功:郑成功,
明末清初军事家,抗清名将。
5.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浙东拒命 拒命:抗命
B. 师次崇沙 次:驻扎
C. 闻信倍道而至 倍道:背道
D. 公颇以成功年少恃勇为忧 恃:倚仗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清廷江督郎廷佐曾经修书试图招降张煌言,遭到了张煌言的严词拒绝。
B. 在镇江江面的横江铁索和西洋炮台成为了张煌言攻取瓜州的最大障碍。
C. 郑成功在张煌言的建议下,沿江逆流而上,打下了镇江、南京、芜湖。
D. 兵败后,张煌言认为郑成功会退守镇江,不料郑成功直接退回了海上。
7.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 吾但以偏师水道薄观音门,彼将自守不暇,何援之为?(5 分)
(2) (梁)化凤谍知之,以轻骑袭破前屯,擒新以去,成功仓卒移帐。(5 分)
____
8. 根据全文,请简要概括郑成功最终兵败的原因。(4 分)
____
三、 古诗词鉴赏(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第 9~10 题。
风入松·归鞍尚欲小徘徊宋·刘克庄
归鞍尚欲小徘徊。逆境难排。人言酒是消忧物,奈病余孤负金罍。萧瑟捣衣时候,凄凉
鼓缶①情怀。
远林摇落晚风哀,野店犹开。多情惟是灯前影,伴此翁同去同来。逆旅主人相问,今回
老似前回。
【注】鼓缶:战国时庄周之妻死,庄周鼓缶而歌。
9. 请结合词的上阕分析作者忧愁的原因。(5 分)
____
10. 作者是怎样表达愁苦寂寞的?请结合下阕作简要分析。(6 分)
____
四、各句名篇默写(8 分)
11.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________________,夕揽洲之宿莽。(屈原《离骚》)
(2) 吾尝终日而思矣,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3) 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 闻道有先后,________________,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5) 银瓶乍破水浆迸,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6)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__________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
(7) ________________,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论语·子罕》)
(8) 鉴前世之兴衰,________________。(司马光《资治通鉴》)
五、 现代文阅读(一)(1 5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 12~14 题。
接 会 啊
田 夫
正月初八职工都上班了,但农民却都闲着,农民的年还远远没有过完。这不,鞭炮声刚
消停点,锣鼓声又响起来。太阳还没冒红,邻村二组就有动静。老秦就把刚点着的烟掐灭,
说:“快放桌子吧。”好在,老婆已把饭做中。平常老婆都不会晚起,何况今天。
吃饭时,锣鼓声似乎更急了。老婆往嘴里扒拉饭就有点匆忙。往实了说,老秦也没往日
那么淡定。但他还是反过来劝说老婆:“甭那么忙,秧歌队得过一会儿进村。他们敲锣打鼓
是往一块儿聚人呢,还得化妆,绑高跷腿子……”老婆停下嘴,说:“你忘记前年了?”
前年,也是正月初八。是五组的会先进的村。头一天晚上老秦在别人家打麻将,你说一
点刺激不带那是骗人。不过真不大。这晚老秦还是赢了点。谁赢了都会高兴,老秦回到家这
高兴劲儿……这一天,两口子睡过了头,被五组的秧歌队堵了被窝子!
那天,本来是沉脸人的老秦笑得比哭还难看。也难怪,现在的秧歌队都用汽车拉着,航
空兵似的,自天而降。
“要是不从咱家开始就好了。”
“那怎么可能?”老秦说。
历年都这样,不管哪个组秧歌队进村,都先给村中的老秦拜年。然后再去村东头,按街
巷一家家打场。当然得是事先接了喜帖的。接喜帖的家要准备茶水、烟、糖和赏钱。老秦当
然更不能例外,不仅准备那些东西,他的赏钱还要比别人多。当然,秧歌队先来给他拜年,
跟赏钱多少没关系。
就冲这开年“头一个”,就显出了我老秦的与众不同,我老秦该这样。他们应该这样待我老秦。
老秦这样想,乡亲们更这样想。假若不这样想,假若不是老秦,换了别人:秧歌队先进
村中给某个人打场,然后再去村头挨家轮,不给骂出来才怪!
老秦还有更自豪的呢。去年,一下两个组的秧歌队同时进村涌进他的院子:哈,别说舞
龙,人都盛不下。一向沉稳老辣的老秦都有点乱方寸,给他拜年的人太多啦。七嘴八舌头的,
他都听不清他们都说些啥拜年话。后来一声哨响,锣鼓声停,秧歌队的人后闪围起圆场,场
中间只剩了穿着小红袄、叼着口哨的会首熊二爷:只见熊二爷抬起左手一把抹去胡子上的鼻
涕,右手举起小彩旗;随着唢呐响起,熊二爷亮开嗓门唱:
锣鼓响、鞭炮鸣
秦府挂着红灯笼
红灯笼、红对联、红挂钱
秦员外陇[注]的日子好红火
二组秧歌队来拜年……
秧歌队走出好远了,院里只剩下他和老婆。看着满地的爆竹屑,老秦耳边还回响着熊二
爷的声音。老婆说:“这个老熊头到谁家也是这句话,只是把姓改了。”老秦说:“这个你
不懂,秧歌是老辈子留下来的,跟着留下来的还有那些老称呼,这叫文化。”其实老秦很得
意“员外”这个称呼,他觉得用在他身上是最恰当的。至于别人,那都是虚的。
匆匆吃罢早饭,两口子把过年脱了的新衣再穿上,然后忙活起来。老婆把一只擦得铮亮
的高腿桌子搬到房檐下,然后往桌子上放茶壶、茶杯、糖果盘……老秦却挥起大扫帚扫本来
很干净的院子。看他扬场似的,老婆赶紧喊他:“你轻点,别尽顾你自个!”老秦干脆就不
扫了,开始到仓房拿鞭炮。
鞭炮是必须到院外放的。等秧歌队快到时一齐点燃。老秦出来了,院外已经像往年那样
等了许多人。这些人都是来老秦家看秧歌表演的,因为秧歌队会先来老秦家。当然老秦有啥
需要帮忙的吩咐一下就是。比方放鞭炮,只要老秦一声令下,那七八个捻就被一齐点燃了,
因为这些人的嘴里都叼着烟。
人们帮老秦把一万头的鞭挂到树枝上时,锣鼓声也近了。
于是人们说:“快了,快了!”有的人都把烟火对准了炮捻。老秦却赶紧招呼他们:“先
别乱来。”
老秦觉得锣鼓声有点不对劲:看样子秧歌队今年不是“空降”我家门口,是村头了。这
也好,扭着进村,来到我家,也让村民少些难堪——嗯?不对呢,听声音不像是直奔我家的
样子!村头一家鞭炮响了,夹带着冲天的礼炮,秧歌队从那里开始的。
快傍晌时,秧歌队才轮到老秦家,先是秧歌进院,接着高跷进院,最后是龙进院。龙在
老秦的院里耍的时间最长,而且舞得最精彩。一声哨响,锣鼓声停,秧歌队的人后闪围起圆
场,场中间只剩了穿着小红袄、叼着口哨的会首熊二爷;只见熊二爷抬起左手一把抹去胡子
上的鼻涕,右手举起小彩旗;随着唢呐响起,熊二爷亮开嗓门唱:
锣鼓响、鞭炮鸣
秦府挂着红灯笼
红灯笼、红对联、红挂钱
村主任的日子好红火
二组秧歌队来拜年……
老秦老婆扒着老秦的耳朵说:“这老熊头到底是把词改了。”
老秦刚要说啥,锣鼓声骤然响起,而且越来越大,老秦竟感觉像洪流涌动!
(选自《十月》1984 年第 6 期,有删改)
【注】员外:古时指正员以外的官员。12.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小说插叙前两年接会的情景,使叙事紧凑、凝练,同时也为今年接会发生的变化做了
铺垫,增强了小说表达上的张力。
B. 老熊头称老秦为“员外”,老秦妻子对此表示质疑,但老秦并不反对这个称呼,这从
侧面表现了他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尊重。
C. 今年接会前,匆匆吃罢早饭的老秦“挥起大扫帚扫本来很干净的院子”,说明他认为
今年秧歌队依然会第一个到他家来拜年。
D. 小说两次对熊二爷“穿着小红袄”“举起小彩旗“抹鼻涕”等着装、动作等的描写,
意在以他的不变来反衬他思想上的变化。
13. 根据全文简要概括“秧歌队”发生的变化。(6 分)
____
14. 请探究小说结尾“锣鼓声”的意蕴。(6 分)
____
六、 现代文阅读(二)(12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 15~17 题。
从“青天”到“神探”
张 璇
“公案小说”是源于唐代传奇、宋元话本,在明万历年间正式形成并盛行于明清两代的
一种中国古典文学形式。《大唐狄公案》是荷兰外交官、汉学家高罗佩模仿中国古代公案小说
形式,以狄仁杰为主角的一系列作品。
高罗佩的《大唐狄公案》在中国公案小说的“壳”中蕴含着西方侦探小说的“核”,让狄
仁杰从中国传统公案小说中平反冤案的“青天”演变成明察秋毫的“神探”,将中国古代公案
小说成功转型为西方现代侦探小说。
《龙图公案》,成书于明代万历年间,共一百篇,每篇讲述一个故事,以包拯这一中心人
物贯穿全篇,主旨是歌颂包公断案的神奇与公正,大部分故事都是由后人根据民间传说或虚
构创作的。作为中国第一部公案小说专集,《龙图公案》对后世公案有深远影响,清代就有人
模仿它的形式,创作出了《狄公案》等一系列“公案小说”。
高罗佩的《大唐狄公案》中,也有一些案件或关键情节是根据《龙图公案》中的一些故
事进行的再创作,其中的代表是《扯画轴》。
《扯画轴》讲述某知府倪守谦去世后,长子和幼子争夺遗产的故事。由于长子倪善继和
幼子倪善述年龄悬殊,为了避免倪善继抢夺幼弟分得的遗产,倪守谦在遗嘱中将家产全数留
予长子,只留给小妾幼子一间旧屋和一卷画轴,并吩咐他们,若以后长子不善待幼弟,“可待
廉明官司,将此画轴去告之”。倪守谦去世后,倪善继果然霸占了全部家产,全然不顾弟弟。
于是倪善述母子手持画轴,请求包拯为他们主持公道。包拯通过仔细分析画轴图案里的信息,
推测出倪守谦的真实用意,扯开画轴找出了真正的遗嘱,还倪家幼子一个公道。当倪善述要
按照遗言给予包拯一千两黄金作为酬谢时,包拯却婉言谢绝。
《扯画轴》这个故事赞颂了包拯的公正清廉,情节较为曲折且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然
而,以今人的眼光来看,这个故事显得过于简单。高罗佩则以这个故事为内核,将这个仅仅
一千五百多字的故事扩展为长达十三万多字的小说《迷宫案》。
在《迷宫案》中,高罗佩直接引用了《扯画轴》中倪家兄弟争夺遗产的故事。《扯画轴》
对包拯人物形象的塑造突出的是包拯的“世事洞明”。包拯是基于人情的猜测找到了倪守谦真
正的遗嘱;而在《迷宫案》中狄仁杰是通过画轴上的痕迹,分析出里面的遗嘱被人调换过,并根据画面上的隐藏信息,推理出真正遗嘱藏在他生前所造的迷宫内。
《扯画轴》中倪家兄弟争夺家产的故事属于民事案件,高罗佩在《迷宫案》中则将其改
造成刑事案件,狄仁杰所要做的,不仅仅是“秉公执法”,还需要“查明真相”。然而,仅是
偷换遗嘱的案件,对于侦探小说而言还是过于简单,因此,《迷宫案》中倪守谦生前将另一份
遗嘱藏于自己打造的迷宫里,并在画卷中留下暗示信息。狄仁杰对迷宫的破解则沿用了西方
侦探小说中常见的“密室推理”元素,从这一点来看,《迷宫案》亦是齐聚中国古代公案小说
和西方现代侦探小说精髓之产物。
高罗佩参考长篇章回体公案小说中官员同时忙于勘查多个案件的模式,在“遗产争夺案”
之外,又增加了“丁虎国被害案”和“白兰失踪案”。三起案件看似独立,但彼此之间却有着
某些不为人知的关联,三起案件的侦破交替进行,并行不紊,破案经过一环套一环,极大地
丰富了《迷宫案》这部小说的内容。相比“一作一案”的大部分西方侦探小说,《迷宫案》在
案件数和内涵方面也更胜一筹。
(有删改)
15.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公案小说,它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一种,由唐传奇和宋元话本公案类演义而成,盛行于
明清。
B. 《龙图公案》是成书于明代万历年间的公案小说集,包拯作为这些小说的核心人物贯
穿全篇。
C. 《迷宫案》中,倪守谦在画轴里的遗嘱被他的长子调换过,但真正的遗嘱其实并不在
画轴里。
D. 《迷宫案》中,狄仁杰使用类似西方“密室推理”的方法,破解了倪守谦遗留在画卷
上的谜题。
16.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大唐狄公案》的案件故事取材于公案小说,融合了西方侦探小说中的逻辑推理,将
中国古代公案小说成功转化成了西方现代侦探小说。
B. 《扯画轴》这个公案故事对包拯人物形象的塑造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妥善处理倪家
财产纠纷的公正和拒绝接受酬谢的清廉。
C. 《龙图公案》里的包拯断案往往是基于人情的推断,而不是依靠严密的推理,这使得
《龙图公案》不如《大唐狄公案》具有可读性。
D. 《迷宫案》作为一部侦探小说,由于使用了中国传统章回公案小说的“壳”,在某些
方面实现了对大部分西方侦探小说的超越。
17. 高罗佩在《迷宫案》的写作中,对《扯画轴》的故事作了哪几方面的重塑?请简要
概括。(6 分)
____
七、 现代文阅读(三)(1 2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 18~20 题。
回旋加速器
李开周
现在科技发达,人造金刚石的成功率不断提升,人们渐渐可以付得起成本,请专业机构
为自己制造一些有纪念意义的金刚石成品。人造金刚石当然是用碳做原料。技术上讲,凡是
含碳的物质,都能拿来合成金刚石。基本工艺流程,无非是先在无氧环境下加热原料,提取
纯碳,再以高温高压改变碳原子的空间排列,让它们五个、五个地结合,形成一个个坚固的
正四面体。而传说中的点石成金可是要把一种元素变成另一种元素的,现代人类拥有这项技术吗?
答案是肯定的,不过需要借助极其高级、极其昂贵、极其复杂的特种设备,例如巨型的回旋
加速器。
在解释回旋加速器之前,先说说元素改变的科学原理。
我们知道,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取决于外层电子,而元素的种类则完全取决于质子数量。
如果把 12 个质子的镁原子核一分为二,得到两个较小的原子核,每个核各有 6 个质子,这样
就把镁元素变成了碳元素。或者靠超强外力将 1 个质子射向镁原子核,该质子射穿壁垒,跟
原有的 12 个质子合在一起,那就得到 13 个质子的铝原子核,将镁元素变成了铝元素。
问题是,我们怎样才能击穿原子核的壁垒?现在能做到这一点的人类武器,只能是高能
粒子加速器,包括大型回旋加速器和强子对撞机之类的超级高科技设备。
回旋加速器可以用电磁场不断给带电粒子加速,让它越转越快,经过多次加速,得到很
高的能量,进而击穿原子壁垒。打一个不严格的比方:回旋加速器好比公园里的旋转木马,
坐在木马上的孩子好比带电粒子,一个力大无比的家长跑过去推。该家长站在木马旁,猛推
一把,木马缓缓转动一圈。等他的孩子转回来,他再推一把,使木马逐渐加速。孩子每转过
来一次,他就再施加一个推力。如此反复下去,只要家长的推力超过木马的阻力,木马就会
越转越快,直到最后把孩子从木马上甩出去。
我们现在看到的元素周期表,100 号之后的那些元素,基本上都是通过回旋加速器这样
的强大设备为质子、电子或者中子不断加速,让它们撞击某些旧有的元素,从而合成出来的
新元素。理论上讲,用高能粒子轰击水银的放射性同位素,可以使 80 个质子的汞失去 1 个质
子,变成 79 个质子的金。
现在国内某些大医院拥有小型的回旋加速器,通常从国外进口,报价百万美金。这类小
型加速器只能生成医用的放射性同位素,例如碳 14、磷 32、而不能改变原子核内的质子数量。
至于能合成新元素的大型加速器,它们的造价基本上属于国家机密。以我国规划建设的大型
强子对撞机为例,仅仅前期项目就要拿出数百亿的工程预算。
就算你手头有一台能够合成新元素的加速器,就凭现在的技术条件,也合成不出大块的
金子。因为加速器每次只能加速极微量的粒子,经过好几年的不断试错,最终合成出极微量
的重元素或者超重元素。微量到什么地步呢?肉眼几乎看不到。核化学家用氦离子轰击锔,
能造出第 98 号元素锎,大家知道锎现在的售价有多高吗?每克 10 亿美元!为啥会这么贵?
正是因为合成成本太高,能合成的量太少。耗费几亿美元的成本,去合成几克的黄金,傻子
才愿意。
(有删改)
18. 下列对文中“回旋加速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回旋加速器利用电磁场不断给带电粒子加速,多次加速使之得到很高的能量,进而击
穿原子壁垒。
B. 大型回旋加速器属于高能粒子加速器的一种,用途相似的加速器还有强子对撞机这类
高科技设备。
C. 位于元素周期表 100 号之后的元素,基本上是通过让它们加速撞击旧有元素而合成出
来的新元素。
D. 目前国内某些大医院拥有的小型回旋加速器,通常从国外进口,它的造价比大型加速
器要低很多。
19.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人造金刚石盼基本工艺流程是先提取纯碳,然后改变碳原子的空间排列,从而获取人
造金刚石。
B. 元素的种类完全取决于质子数量,要改变一种元素的种类,就需要改变其原子核内的质子数。
C. 医用回旋加速器主要用来制造医用放射性同位素,例如碳 14、磷 32,是不能用来制
造新元素的。
D. 我国耗资数百亿建设大型强子对撞机,这项工程使得我国跻身核化学大国行列,因此
意义非凡。
20. 请你结合全文,简述对“点石成金”的认识。(6 分)
____
八、 作文(70 分)
21. 阅读下面的才料,根据要求完成作文。
再多的马车加在一起,也得不到一列火车。
请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2020 届高三模拟考试试卷
语文附加题
(满分 40 分,考试时间 30 分钟)
一、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22~24 题。(10 分)
22.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划线部分断句。(限 5 处) (5 分)
昔人编诗,以开元、大历初为盛唐,刘长卿开元,至德间人,列之中唐,殊不解其故。
细阅其集,始知之,刘有古调,有新声。盛唐人无不高凝整浑,随州短章,始收敛气力, 归
于自然,首尾一气,宛若面语。其后遂流为张籍一派。益事流走景不越于目前情不逾于人我
无复高足阔步包括宇宙综揽人物之意。虽孟襄阳诗,亦有因语真而意近,以机圆而体轻者,
然不佻不纤。随州始有作态之意,实溽暑中之一叶落也。
——贺裳《载酒园诗话》
23. 孟襄阳是指唐朝诗人________(人名)。(1 分)
24. 根据材料,用自己的话概括刘长卿“列为中唐”的原因。(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名著阅读题。(15 分)
25. 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 )
A.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他一生中最后的两个精彩表演是授计姜维用
自己的木像吓退司马懿,以及留下锦囊妙计除去叛将魏延。
B. 《边城》中,祖父决意多做点事,等他把人渡完再回家吃饭。这反映了翠翠和祖父相
依为命,家境贫寒,祖父想多挣点钱来维持生计的现实。
C. 《老人与海》中,大海象征着世界和人生,大马林鱼象征着人想要达到的目标,而鲨
鱼则代表着充斥于人类社会中的邪恶势力。
D. 《哈姆菜特》中笼罩着复仇的情绪:哈姆莱特为被谋杀的父亲复仇,雷欧提斯为被人
设计陷害的父亲复仇,福丁布拉斯为在战场上比武丧生的父亲复仇。
E. 《风波》中,七斤愚昧麻木、驯服盲从,是当时中国农民的典型。而赵七爷无政治主
见,报复心重,是陈腐守旧的封建顽固派的代表。
26. 简答题。(10 分)
(1) 《红楼梦》中“慕雅女雅集苦吟诗”一回写“香菱学诗”。 请结合相关情节,简要
概括香菱学诗之“苦”的表现。(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阿 Q 正传》里阿 Q“革命”的具体意图是什么?请简要概括。(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材料概括分析题(15 分)
阅读材料,完成第 27~29 题。
禅对诗的渗透,可以从两方面看:一方面是以禅入诗,另一方面是以禅喻诗。……对于
诗,禅家的工具并不是都有用,诗家只是挑自己需要的。这可以化简些,说只是“诗作”和
“作诗”两个方面有某种性通之处。
诗所写是创造的意境,用来满足诸多渴想而难于在现实中获得的欲求。意境各式各样,其中一类是淡远,或说有出世间意,与祥境相似,而没有禅那样决绝。分别还是在于情的性
质以及有无。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意境超凡,可是其中还蕴涵着对于闲适
生活的淡淡的甚至不淡淡的爱。云峰志璿禅师“不知谁住原西寺,每日钟声送夕阳”也是意
境超凡,但心境是随缘兼看破,不是恋恋。有淡淡的爱是“似祥境”,随缘而不恋恋是“真禅
境”。似非真、可是无妨虽不能之而心向往之,以求越靠近,超凡的味道越浓。求味道浓,有
若有意若无意的,如王维的有些诗作就是。时代靠后,有意的成分增加,终于形成诗论,如
严羽的《沧浪诗话》就是。
再说“妙悟”,也是诗家和禅家有相通之处。“池塘生春草”,好,何以好,如何好,不可
说。“师姑元是女人作”,所悟之境为何,也是不可说。不可说,作,只好相信文章本天成,
妙手偶得之;欣赏,只好付之偶然,期待忽而相视而笑,莫逆于心。总之,都是尽日觅不得,
有时还自来的事,与学习数学,加减乘除,循序渐进,所知明确,功到必成的情况迥然不同。
无明确的法,而仍要作,仍要欣赏,只好乞援于无法之法,就是所谓“妙”。超凡,两家有类
似的希求,妙悟,两家有同样的甘苦,于是,说是物以类聚也好,说是同病相怜也好,诗和
禅就携起手来。由结果看,自然是诗家讨了便宜,就是借用禅家的修路工具,开了通往淡泊
清空的一条路。
——张中行 《禅外说禅·禅的影响》
27. 诗歌和禅都讲究意境的“超凡”,它们的区别是什么? (5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 文中说诗禅两家对“妙悟”有同样的“甘苦”,其中“甘”“苦”各指什么? (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 诗家为什么要借禅说诗? (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20 届高三模拟考试试卷(苏州)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 C 2. B 3. A 4. D 5. C 6. C
7. (1) 我只要带领边路军队从水路进逼观音门,对方的将领守卫自己尚且没有空闲,怎
么援助他们?(“以偏师”“水道”“薄”“自守不暇”“何援之为”各 1 分)
(2) 梁化凤打探知道了这个消息,率领轻骑兵突击攻破前方营垒,活捉了余新而去,郑
成功仓促转移军队。(“谍”“以”“擒”“移帐”、句意各 1 分)
8. ① 缺乏谋略;② 刚愎自用;③ 轻敌松懈、麻痹大意;④ 意志薄弱;⑤ 年少恃勇;⑥
瞻前顾后,贻误战机(每点 1 分,答满 4 分为止)
9. 仕途失意(身处逆境)(2 分);体弱多病(且不能借酒销愁)(2 分);妻子去世(1 分)。
10. ① 作者借秋叶凋零、秋风萧飒的凄凉之景,写出内心愁思。② 作者写唯有灯影多
情,陪伴自己,表达孤独之感。③ 作者借旅店主人的语言,从侧面写出诗人迅速衰老的现状,
表现了诗人精神上的痛苦。(每点 2 分)
11. (1) 朝搴阰之木兰兮 (2)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3)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4) 术业
有专攻 (5) 铁骑突出刀枪鸣 (6)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7) 后生可畏 (8) 考当今之得失
12. B
13. 秧歌队交通工具的变化、给村民拜年顺序的变化、会首拜年唱词的变化。(每点 2 分)
14. 体现了当地农民思想上的变化,并突出新风尚的影响会越来越大;暗示了老秦思想
上将会有新的变化;预示了改革开放时代中国农村社会正在形成的新风尚、新气象。(每点 2
分。符合文本的情感,言之成理即可)
15. D 16. C
17. ①主角形象的转变,由公正清廉的官员转变为明察秋毫的侦探。②丰富了案件内容,
由简单的民事案件转变为复杂的刑事案件。③增加了支线情节,由单一的故事情节转变为三
案并行的长篇。(每点 2 分)
18. C 19. D
20. ① “点石成金”的技术已为人类掌握;② “点石成金”需要极其高级、昂贵、复杂
的特种设备;③ 凭现有的技术和设备,还无法合成大块的金子。(每点 2 分)
【参考译文】
清世祖顺治皇帝攻打江南地区,浙东抗命,虽然一年时间就被平定了,但是各地的反抗
持续了一年多。
乙未年,郑成功给张煌言送来书信,商量发兵抗清。江督郎廷佐用书信招降张煌言,张
煌言严词拒绝。第二年五月,郑成功在天台和张煌言会面,全数军队都出发,行进到鄞州东
边边界。军队驻扎在崇沙。张煌言说:“崇沙是大江入海的门户,有沙州可以戍守,不如先
把它攻打下来,作为大本营,如果未来有什么疏于防范的情况,就有个后退的依靠。”(郑成
功)不接受这个意见,张煌言请求率领自己的军队为先锋,向瓜洲进军。当时,清军在金山、
焦山之间用铁锁链横在江面上,就是所说的“滚江龙”。谭家洲岸上都是西洋大炮如雷声般轰
鸣,而张煌言的孤军深入其中,郑成功派遣水师提督罗蕴章带领自己的部队援助张煌言,又
让善于泅水的士兵切断“滚江龙”,约定“滚江龙”切断以后,张煌言就进军占据上游,夺下
木城,来夹击清军。“滚江龙”虽然被切断,但是战船很多被炮击中而沉没,大军不能前进。
张煌言登上舵楼焚香向天祝祷,炮火(从两边轰炸而来)夹着(中间行进的)战船落下(船侥幸没
有被轰炸到),于是凭借十七条战船最终渡过了(这条封锁线)。第二天,郑成功的军队才抵达。木城失守,提督管效忠逃跑,张煌言攻破了木城。(郑成功和张煌言)讨论军队后续的作战方
向,郑成功想要直接奔赴南京,而张煌言请求先攻下镇江,郑成功担心南京的军队来支援,
张煌言说:“我只要带领边路军队从水路进逼观音门,对方的将领守卫自己尚且没有空闲,
怎么援助他们?”六月二十七日,郑成功告诉他镇江之战得胜,张煌言日夜赶路进军,第二
天就抵达了观音门,写信给郑成功,请求(郑成功)带领步兵从陆路行进赶赴南京,当时江督
郎廷佐非常害怕,没想到郑成功最终是从水路打来的,(此时)征讨贵州的清军获胜归来,听
闻了(南京被攻打的)这个消息,加速赶路到达,请求共同守卫南京城,于是严密的防守已经
具备。七月初四,郑成功认为芜湖是江楚来往的要道,请张煌言去扼守。张煌言把郑成功太
年轻倚仗自己的勇武(这个性格)作为忧虑,想要留在南京军中,和郑成功一起打下南京后再
出发,但是推辞不被允许,于是到了芜湖。
起初,张煌言给郑成功写信,认为军队一直驻扎在一个地方,容易产生其他变故,应该
派遣各路将领,分别夺取句容、丹阳各个城池。郑成功因为连续打胜仗,又听闻江北形势一
片大好,认为南京城可以很快攻下,(所以)只命令八十三个营垒连在一起驻扎。前锋将领余
新年轻气盛,士兵四向跑出营垒砍柴割草,营垒全空了。梁化凤打探知道了这个消息,率领
轻骑兵突击攻破前方营垒,活捉了余新而去,郑成功仓促转移军队。天刚亮的时候,军队饭
还没做好,清兵大军全数出击,(郑成功)各个营垒都被攻破,郑成功的优秀将领甘辉也因为
马被绊倒被活捉,因为这个而死。(郑成功)军队于是大败。
张煌言听闻了这个消息,认为(郑成功)虽然失败,但是未必会登船;就算登船,也未必
会立刻扬帆逃跑;就算逃跑,肯定会先撤退到镇江,再图谋反击,所以把这个消息隐瞒下来,
不让各路将领知道,又送信给郑成功,认为胜败是打仗的常事,又另外求一百艘战船来帮助
他。没想到郑成功一并撤离了镇江的军队,最后全数直接逃到了海上。2020 届高三模拟考试试卷(苏州)
语文附加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2. 益事流走/景不越于目前/情不逾于人我/无复高足阔步/包括宇宙/综揽人物之意
23. 孟浩然
24. 语言平易浅近自然;题材狭窄,局限于“小我”情怀;缺少豪气和魄力,失之纤弱
做作。(每点 2 分,得满 4 分为止)
25. BD
26. (1) ① 苦读(香菱在黛玉指导下诵读了王维、杜甫、李白等名家的几百首诗作);②
苦思(香菱用心品味诗作,创作时茶饭不思、坐卧不定);③ 苦练(香菱三易其稿,终于创作出
了一首新巧而有意趣的诗歌) (每点 2 分)
(2) 阿 Q 认为革命就是获得权力(提升自己的地位);抢东西(获得物质、财富);获取女人。
(答对一点得 1 分,两点得 3 分,三点得 4 分) (社会地位;生计问题;传宗接代)
27. 诗和禅讲究淡远、出世间意,但诗没有禅那样决绝(2 分);诗中饱含或淡或浓的情感,
似禅境。禅则讲究随缘看破,是真禅境。(似禅,真禅) (3 分)
28. 甘,都有不可说的好处;苦,欣赏是付诸偶然的,创作是无法可循的。(4 分)
29. 诗和禅在意境上有共同的追求;诗和禅在妙悟上有相通之处;诗可借助禅家工具来
开通一条淡泊清新之路。(每点 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