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江苏高考名师猜题卷-语文 06
一、语言文字运用(12 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是开门还是关门?是共创繁荣还是 ?答案不言自明。没有谁能抽离时
代而 ,也没有谁不被时代气质所涵养。中国企业顺应了全球化背景下的世界发展大势,势必获得
更多的正向回馈。一批批中国企业在国内 ,也积极走出国门,为世界经济做出应有贡献,就是
最好的佐证。
A.顾影自怜 独善其身 风生水起 B.孤芳自赏 踽踽独行 风生水起
C.孤芳自赏 踽踽独行 风行水上 D.顾影自怜 独善其身 风行水上
1.B【解题思路】顾影自怜:望着自己的影子,自己怜惜自己,形容孤独失意的样子。也指自我欣赏。
孤芳自赏:自命清高了,自我欣赏。根据语境,第一空的词语应与“共创繁荣”构成相反关系,“孤芳自赏”
含有仅有自己、没有他人的意思,正好可与“共创繁荣”构成相反关系,故应用“孤芳自赏”。踽踽独行:
指孤孤单单,一个人行走。形容孤独无亲。独善其身:意思是做不上官,就搞好自身的修养。现在也指只
顾自己,缺乏集体精神。语境强调的是不能脱离与时代的联系自己谋求发展,故应用“踽踽独行”。风生水
起:风从水面吹过,水面掀起波澜。形容事情做得有生气,蓬勃兴旺。风行水上:像风从水上经过,比喻
自然流畅,不矫揉造作。语境强调的是中国企业在中国的发展良好,故应用“风生水起”。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咖 啡 因 有 无 其 他 的 保 健 功 能 , 吸 引 了 科 学 家 们 的 目 光 。 这 类 研 究 很
多, 。 , 。 。 , 。
①比如有的老人饭后会因为低血压而出现晕眩
②帕金森氏症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病
③总体而言,有一些研究显示了“没准有效”
④有调查显示咖啡因对降低其发生风险相当有效
⑤如果喝一杯含有咖啡因的饮料,就可能减轻这种症状
⑥所谓“含咖啡因的饮料”,除了咖啡之外,茶或者可可也可以
A.①④⑤②⑥③ B.①⑤③⑥②④
C.③①⑤⑥②④ D.③②④①⑤⑥2.C 【解题思路】横线前的句子提出“有无”其他的保健功能,而横线及其后的内容都围绕“有”展
开阐述的,③句承接前面的“有无”,又领起后面的“有”,故③应排在第一空。③句领起两层内容,分别
说明咖啡因对“晕眩”患者和“帕金森氏症”患者的治疗作用,①句的“比如”说明①应紧跟③之后。①⑤说的是
“晕眩”患者,⑥句是针对⑤句中的“含有咖啡因的饮料”说的,应紧接⑤之后, ②④连同横线后的句子说
的是“帕金森氏症”患者。故正确排序为③①⑤⑥②④。
3.下列对联适宜所贴之处,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 分)
①栈曲有云皆献瑞 房幽无地不生香
②融通三教儒释道 汇聚一壶色味香
③身离曲水精神爽 步上瑶池气象新
④刘伶借问谁家好 李白还言此处香
A.①浴室 ②酒店 ③旅店 ④茶馆 B.①浴室 ②茶馆 ③旅店 ④酒店
C.①旅店 ②酒店 ③浴室 ④茶馆 D.①旅店 ②茶馆 ③浴室 ④酒店
3.D【解题思路】①联中“栈”,本义是存储货物或供旅客住宿的地方,就是“客栈”。 “瑞”,玉制的
符信,引申为吉祥。“旅店”要求僻静安宁,联语中“曲”“幽”二字正合此意。②联中“色味香”当指茶,
而非酒。③联中“曲水”语出《兰亭集序》,意为弯曲的水道,“瑶池”则为传说中王母娘娘所居之处,联
语以“水”“池”代指浴室。④联中刘伶嗜酒如命,李白爱饮酒作诗,有《将进酒》名篇。
4.下列选项中,对漫画寓意的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3 分)
A.人生当有凌云志。 B.约束也有保护功。
C.人各有志不强求。
D.全是速度惹祸端。
4.B【解题思路】漫画由两只风筝组成,上面一只直冲云霄,而牵引它的风筝线拉得很紧;下面一只向
下坠落,而牵引它的风筝线已经断了。有所约束能在天空翱翔,无所约束会坠落在地,这说明“约束”对
飞翔起到了保护作用,故选 B。坠落的风筝并不一定没有凌云志,而是因为没有了“约束”,故 A 项不当。
两只风筝的成功与否在于有无“约束”,而不在于有无志向,故 C 项不当。漫画没有显示两者速度上的差异,
故 D 项不当。
二.文言文阅读(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8 题
徐灵胎先生传
袁枚
乾隆二十五年,文华殿大学士蒋文恪公串病,天子访海内名医,大司寇秦公首荐吴江徐灵胎。天子召
入都,命视蒋公疾。先生奏疾不可治。上嘉其朴诚,欲留在京师效力。先生乞归田里,上许之。后二十年,
上以中贵人有疾,再召入都。先生已有七十九岁,自知衰矣,未必生还,乃率其子爔载楄柎付以行,果至
都三日而卒。天子惋惜之,赐帑金,命爔扶榇以归。呜呼!先生以吴下一诸生,两蒙圣天子蒲轮之徵,巡抚
司道到门速驾,闻都皆惊且羡,以为希世之荣。余,旧史也,与先生有抚尘之好,急思采其奇方异术,奋
笔书之,以垂医鉴而活苍生,仓猝不可得。今秋访爔於吴江,得其《自述》《纪略》,又访诸吴人之能道先
生者,为之立传。
先生名大椿,字灵胎,晚自号洄溪老人。先生生有异禀,聪强过人。凡星经、地志、九宫、音律,以
至舞刀夺槊、勾卒嬴越之法,靡不宣究,而尤长於医。每视人疾,穿穴膏肓,能呼肺腑与之作语。其用药
也,神施鬼设,斩关夺隘,如周亚夫之军从天而下。诸岐黄家目憆心骇,帖帖折服,而卒莫测其所以然。
先生长身广颡,音声如钟,白须伟然,一望而知为奇男子。少时留心经济之学,於东南水利尤所洞悉。
乾隆二十七年,江浙大水,苏抚欲开震泽七十二港,以泄太湖下流。先生争之曰:“误矣!震泽七十二港,
非太湖之下流也。惟近城十余港,乃入江故道,此真下流所当开浚者。其余五十余港,长二百余里,两岸
室庐坟墓万计。欲大开,费既重而伤民实多;且恐湖泥倒灌,旋开旋塞。此乃民间自浚之河,非当官应办
之河也。”苏抚以其言入奏,天子是之,遂赋工属役,民不扰而工已竣。
先生隐於洄溪,矮屋百椽。有画眉泉,小桥流水,松竹铺纷。登楼则太湖奇峰鳞罗布列,先生啸傲其
间。所著有《难经经释》《医学源流》等书,凡六种。其中釽㓢利弊,剖析经络,将古今医书存其是,指其
非,久行於世。
(选自《小仓山房文集》)
5.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上嘉其朴诚 朴:朴素
B.以垂医鉴而活苍生 垂:流传
C.靡不宣究 宣:普遍
D.少时留心经济之学 经济:经世济民
5.A【解题思路】朴:淳朴,质朴。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徐灵胎医术高明,名声远扬,曾经两次受到圣上专车的征聘,巡抚大人登门迎请。
B.徐灵胎兴趣广泛,他对天文、地理、算术、音乐、武术、历史等领域都有所研究。
C.徐灵胎施用药物神奇,众医家极为佩服,但始终没有人猜度出他这样治疗的原因。
D.徐灵胎为人洒脱,有隐士风度,面对太湖而居,常在小桥流水的环境中呼啸歌吟。
6.B【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概括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解题思路】文章未提及对历史的研究。文中“舞刀夺槊、勾卒嬴越之法”,“舞刀夺槊,犹言舞刀弄枪,
指善于武术,而“勾卒嬴越”,是作战布阵法之一。 嬴越之法,指秦国、越国的攻战之法。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苏抚以其言入奏,天子是之,遂赋工属役,民不扰而工已竣。
(2)其中釽㓢利弊,剖析经络,将古今医书存其是,指其非,久行於世。
7.(1)江苏巡抚把他的意见上奏给朝廷,皇帝认为他所言正确,于是将工程交付下属的役吏办理,百
姓生活没受到影响而工程已经完毕。
(2)书中截取好的,剔除弊端,分析来龙去脉,将古今的医书保存那正确的,指出那错误的。这些书
长久在社会上流传。
【解题思路】(1)关键词“入奏”(上奏给朝廷)、“赋”(交给)、“属役”(下属的役吏)各 1 分,句子
大意 2 分。(2)关键词“釽㓢”(剔除)、“经络”(来龙去脉)各 1 分,“久行於世”定语后置句 1 分,句子
大意 2 分。
8.对于“苏抚欲开震泽七十二港”的做法,徐灵胎的具体意见和理由是什么?(4 分)
8 参考答案】具体意见:官方只开浚靠近县城的十余港,剩余五十余港民间自浚。(2 分)理由:其余五十余港不是入江故道,为乃民间自浚之河;全部开凿费用大,伤民太多,且湖泥可能会倒灌,难以进行。
(2 分)
【解题思路】由原文中“惟近城十余港,乃入江故道,此真下流所当开浚者”可知,徐灵胎认为不应
“开浚”七十二港,只应开浚“近城十余港”,据此可有“具体意见”的答案。据“入江故道”“费既重而
伤民实多”“且恐湖泥倒灌,旋开旋塞”“此乃民间自浚之河,非当官应辨之河也”等内容,可有“理由”
的内容。
【参考译文】
乾隆二十五年(公元 1760 年),文华殿大学士蒋文恪生病,乾隆皇帝求海内名医,大司寇秦公首先推
荐吴江的徐灵胎。乾隆皇帝召他到京师,叫他诊视蒋公的疾病。徐先生奏告疾病不能治疗。皇帝嘉奖他敦
厚诚实,想留他在京师效劳。先生请求归故乡,皇帝批准他的请求。二十年后,皇帝因中贵人有病,第二
次征召他到京师。先生已经七十九岁,自己知道衰老了,不一定能活着回家,于是带领他的儿子徐燨装载
灵床上路。果真到京师三天就死去。乾隆皇帝对他的死很可惜,赏赐皇库的金帛,叫徐燨扶棺回乡。啊!
先生凭吴江一书生的身份,两次受到圣上专车的征聘,巡抚大人登门迎请。听到的人都惊奇且羡慕,认为
是世上少有的荣誉。我是旧史官,跟徐先生有深厚的友情,迫切想采集他的奇方异术,挥笔书写,以便传
下医鉴而救助百姓,匆忙之间不能实现。今年秋天到吴江咨询徐燨,得到先生的《自述》、《纪略》,又向能
道说先生事迹的吴江人咨询,给他立传。
先生名叫大椿,字灵胎,晚年自号洄溪老人。先生天生有特殊的禀赋,博闻强记超过常人。凡是天文、
地理、算术、音乐、直到舞刀弄枪、布阵攻战的兵法,无不广泛研究,而对医学更加擅长。每当诊视人们
的疾病,可以透视膏肓,能够呼唤肺腑跟他讲话。他施用药物,像鬼神一样施药设方,攻克关口夺取要隘,
好比周亚夫的军队从天而降。众医家两眼发呆,心里惊骇,安顺敬服。但是始终没有人猜度出他这样治疗
的原因。
先生身材修长,额头宽阔,声音像洪钟,白须有气派,一看就知道是个不平凡的男子汉。少年时留意
治国济民的学问,对东南一带的水利更是透彻了解。乾隆二十七年江浙两省发大水。江苏巡抚要开震泽七
十二条河道,来疏泄太湖的下游。先生争辩说:“错啦!震泽县的七十二条河道,不是太湖的下游。只近
城十余河道,乃是入江的故道,这才是应当开凿疏浚的河道。其余五十多条河道,长有二百多里,两岸民
房、坟墓数以万计。如果要大力开凿,费用既大又伤民太多;而且恐怕湖泥会倒灌,会边开凿边淤塞。而
且这应该是民间自己疏浚的河港,不是官府应当开凿的河港。”江苏巡抚把他的意见上奏给朝廷,皇帝认为
他所言正确。于是将(开河)工程交付下属的役吏办理,百姓生活没受到影响而工程已经完毕。
先生隐居在洄溪,居在百椽子房屋。附近有画眉泉,小桥流水,青松翠竹铺陈缤纷。登楼就可看到太
湖边各山峰像鱼鳞一样罗列分布,先生在这境界中呼啸歌吟。著作有《难经经释》和《医学源流》等书,
共六种。书中截取好的,剔除弊端,分析来龙去脉,将古今的医书保存那正确的,指出那错误的。这些书
长久在社会上流传。
三、古诗词鉴赏(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9—10 题。
登江中孤屿赠白云先生王迥①
孟浩然 悠悠清江水,水落沙屿出。
回潭石下深,绿筱岸傍密。
鲛人②潜不见,渔父歌自逸。
忆与君别时,泛舟如昨日。
夕阳开晚照,中坐兴非一。
南望鹿门山,归来恨如失。
【注】 ①江中孤屿:涧南园附近汉江中的一个小岛。王迥:号白云先生,家住襄阳鹿门山,是孟浩然
的好友,两人关系相当密切。②鲛人:传说中的海底怪人。
9.试从表达技巧和表达效果两个方面对“鲛人潜不见,渔父歌自逸”一联作简要赏析。(6 分)
9.【答案】传说中的鲛人,潜伏在水中;江上的渔父唱着歌儿,怡然自得。(1 分)从水底到水面,从
虚无到实有,(1)将传说中的鲛人和江上的渔父交织在一起,(1 分)多角度地表现汉江的神奇美丽,(1 分)
既写游汉江值乐,(1 分)同时也为后文回忆与王迥泛舟作铺垫。(1 分)
10.全诗行文流畅,浑然一体,试从结构上予以分析。(5 分)
10.【答案】先描写汉江泛舟和登江中孤屿,再回忆与王迥游江和登江中孤屿,最后抒写诗人对王迥的
思念。(3 分)以游汉江开始,归家作结,中间插入游汉江的回忆。(2 分)
【诗歌鉴赏】
前六句描写汉江泛舟和登江中孤屿。开头两句写潮水退后,清悠悠的汉水中,小岛显得更加突兀。接
着诗人将汉江、汉江两岸的景色、传说中的鲛人、江上的渔父交织在一起,多角度地表现汉江的神奇美丽,
既写游汉江,也为后文回忆与王迥泛舟作铺垫。中间四句回忆与王迥游汉江和登江中孤屿。在夕阳的晚照
中,坐在孤屿上,兴致勃勃。作者只以“夕阳”一句景语,“中坐”一句情语,就将两人一起游览的情景清
晰地展现在眼前。最后两句写因为思念王迥,遥望王迥住的鹿门山;回到家中,仍然怅然若失。
四、名句名篇默写(8 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________________ 。(庄子《逍遥游》)(2)乘骐骥以驰骋兮,_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
(3) ________________,势拔五岳掩赤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4)________________,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杜牧《阿房宫赋》)
(5)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
(6)__________________,衣冠简朴古风存。《游山西村》(陆游)
(7)志士仁人,__________________,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8)_______________,自知者明。(《老子》)
11.(1)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2)来吾道夫先路 (3)天姥连天向天横 (4)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5)赢得生前身后名 (6)箫鼓追随春社近 (7)无求生以害仁 (8)知人者智
五、现代文阅读(一)(15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2-14 题
出警(节选)
弋舟
上了车,我才知道这是要把老奎送到养老院去。地方是老郭找的,离得也不算远,还在我们派出所的
辖区里。这家养老院是私营的,规模不小,据说条件不错,住进去并不容易,有的老人已经排了两年的队。
天知道老郭是怎么搞定的。我想这事儿,怕是不会像让两根烟那么轻而易举。这就是我师父。他除了跟老
奎长得像点儿,俩人之间既不沾亲又不带故。再说了,他已经退休了,自己还在跟喉癌死磕。
两个老头都不说话。我偶尔回头,看到坐在后排的他们,居然手拉着手。两只满是老年斑的手彼此扣着,
像盘根错节的枯树根咬合在一起。车里有一股老年人身上特有的怪味儿。这气味还带着颜色,青灰,又泛
着点儿苔藓长着毛的墨绿。没错,你也可以说那就是死亡的味道。
到了地方,老奎却不想进去了。老郭也不劝他,让我跟他在院门口等着,自己蹒跚着进去找人办手续。
老奎的包袱扔在地上,他一屁股坐了上去,从口袋里拿出只铝烟盒。这只铝烟盒我太熟悉了,是老郭的,
现在竟然到了他的手里。铝烟盒里装着烟丝,估计不够他抽几回的。也就是说,用这只铝烟盒来装烟丝,
实用性不大。它更像是个装饰品或者是纪念物。不知为什么,我还觉得拿在老奎手里,它也像是个女人用
的粉饼盒。尽管它也算不上太讲究,但是对于老奎来说,还是精致了点儿。
他开始卷烟。我跟他说这家养老院有多好。我的话他压根没往耳朵里进。他抽着烟,眼睛空洞地望出去,
像是曾经望着滔滔的江水。最后我还是忍不住又问了那个问题。它挺困扰我的,我当时想的是,我要是再
不问一下,可能就永远不会得到答案了。我装作漫不经心地问老奎:为啥要在一把年纪了的时候想到来自首?老奎不搭理我,抽他的烟,望他的水。问完我才明白,其实我也没那么想得到个答案。这世界上说不
清的东西太多了,而有答案的东西却太少。
“就是孤单么,想跟人说话。”冷不丁,老奎来了这么一句。
我听见了。但当时像没听见一样。随后我才意识到,“孤单”这个说法,我压根就没跟他挂上过钩。这
个词不该在他老奎的词库里。我认为有些情感是他无从觉醒到的。哪怕它们已经实实在在地攫紧了他的心,
疯狂地荼毒他。就好比如果他真的被“孤单”所煎熬,恐怕他也只会本能地有所不适而已。那情形完全是
生理上的,在他,可能就像是嗅到了一股令人反胃的恶臭。他没法将之上升为一种情感。所以,我以为听
见了另外一个人说话。
他还是不看我。但我没看错的话,他的眼角有混浊的老泪。你见过人的眼泪像洗过抹布的脏水吗?当时
我就见识了。他还能流出脏水一样的眼泪,这算是上帝对他的一个优待。你知道,动物们只能干瞪着眼睛
默默承受。不过这可不像一辈子都让上帝头疼的那个老恶棍。他敢杀人,敢卖闺女,敢当钉子户,可是不
敢承受老了的“孤单”。
他坐在那儿,整个人蜷缩着,像是被人扔出去时还揉成了团的废纸,你要是想重新弄平整,得用熨斗使
劲熨才行。报纸卷出的烟卷都快烧到他指头上了。有一阵,我甚至动念,是不是想办法帮他把闺女给找回
来。但这念头立刻打消了。还是算了吧。有什么好说的呢?你要是也被自己的亲爹卖过一回,你就会明白我
的意思。
“从上海回来,咋就觉得屋里更空了。”他说,“我都后悔为啥非要那么大的房子,不如回监狱去待着。”
那房子并不大,一居室而已,凑合着住倒是够了,可已经放不下一个老混蛋的“孤单”。这玩意儿好像
有体量,而且呈弥漫状,随物赋形,无孔不入,能把整个世界都塞得满满当当的。
老郭在院子里朝我们招手。我把老奎拎起来,还替他拎起了包袱。这两样都不重,轻飘飘的。我师父老
郭站在不远处。几个统一穿着橘红色马甲的老人在窗口探头探脑。条件再好,在我眼里,这里也是生老病
死的所在,是荒凉之地。但你无能为力。可能最后我也得把我妈送进来。可能最后我自己也得被人送进来。
我们向老郭走过去,我突然觉得我师父也是轻飘飘的,大概也已经瘦到了能被我一只手就拎起来的地步。
时值仲秋,天高云淡,但那一刻,我的感觉并不比待在六十年未遇的酷暑中好受多少。那是浩渺的炽灼跟
微茫的薄凉交织在一起的滋味。
(有删改)
12.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我”既是“出警”活动的参与者,又是见证人,小说从“我”的视角展开叙事,借助“我”的观察和
思考,有力地凸显了师傅老郭的形象。
B.老奎敢杀人,敢卖闺女,敢当钉子户,还无事生非,以主动自首来制造事端,是一个十足的老混蛋,即
便如此,他也有常人的情感,懂得“孤单”。
C.小说最后用“荒凉”“薄凉”等词语描写在养老院的感觉,照应上文“死亡的味道”的描写,肯定人性
和人的价值,凸显小说人文关怀的思想。
D.小说巧用对比手法,既有横向对比,又有纵向对比,前者如“我”和老郭思想差距上的对比,后者如老
奎做尽坏事和害怕孤单的对比。12.B 【解题思路】关于“还无事生非,以主动自首来制造事端”的分析不当。从老奎的回话“就是
孤单么,想跟人说话”可以看出,老奎自首是害怕孤单,希望到牢里跟人说话,而不是“无事生非”“制造
事端”。
13.铝烟盒这一细节在小说中有哪些作用?请作简要说明。(6 分)
13 .①老郭的铝烟盒成了老奎的“至宝”,说明老郭和老奎关系非同一般,体现了老郭对老奎的照顾;②
这只铝烟盒只能装烟丝,实用性不大,只有装饰或纪念作用,老奎却将它带在身边,说明老奎对与老郭的
友谊的重视,和他老恶棍的形象形成鲜明的对比;③对老奎珍爱铝烟盒的描写引出下文对老奎内心孤单的
描述。
【解题思路】小说中细节描写的作用,一般可从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表达主题等方面考虑。
烟盒本是老郭的,现在到了老奎手上,体现了老郭对老奎的照顾。老奎连女儿都敢卖,却把并无多大使用
价值的烟盒当宝贝,说明他在意的是老郭对他的情意。对老奎珍爱铝烟盒的描写也引出了下文对老奎内心
孤单的描述。
14.小说刻画了老郭这个人物有哪些社会意义?试作探究。(6 分)
14.①老郭已经退休,又身患喉癌,但依然参加“出警”,“老郭”形象可以鼓励人们爱岗敬业,做好本
职工作;②老郭与老奎情如兄弟,是基于老人与老人之间的理解和尊重,“老郭”形象蕴含着人文关怀、人
道主义等思想;③老奎是十足的混蛋,坐牢被释放以后依然得到老郭的关怀,是对以老郭为代表的公职人
员的赞扬。④塑造“老郭”这一形象,意在倡导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主张。(每点 2 分)
【解题思路】探究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首先要把握形象本身的特征,然后联系社会现实阐述其意义。
“老郭”这一形象,具有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职业道德和人文关怀,据此可以分析出答案的前两点。老
奎是十足的混蛋,坐牢是应有的惩罚,但是坐牢被释放以后依然能得到以老郭为代表的公职人员的关怀,
这是对以老郭为代表的公职人员的赞扬。塑造“老郭”这一形象,也意在倡导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
主张。
六、现代文阅读(二)(12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5-17 题。
军师吴用和梁山聚义
作为军师,吴用最显著的政治事功首先体现为“智取生辰纲”“劫法场”“智取大名府”等武力行为的事先谋划,这彰显出吴用有兵家的气质。除此而外,他使用言辞创造扭转政治局势的能力则得到了特别的
强调。在调停刘唐、雷横之争,鼓励阮氏三兄弟入伙,激发林冲火并王伦等事件中,吴用的表现都让人联
想到战国的纵横策士。无论是兵家还是纵横家,最终都可以归结为“战国气”。“战国气”不同于“春秋气”,
对大义和仁德缺少本质的体认。
吴用式的人物在中国政治史上比比皆是。如果将《水浒传》中的江湖视为整个中国政治史的缩影,那
么吴用也就成了中国知识人政治家的缩影。在这之前,《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则是这方面的代表。吴用
外号“加亮”则反映出《水浒传》作者希望用吴用这一角色与诸葛亮进行对比。
诸葛亮的重要形象,本质上是由历史所赋予的。早在唐肃宗元年,姜子牙被追封为武成王,以张良、
孙武、吴起、韩信、诸葛亮、李靖、李绩等人配享①,这确立了如后“演义”作者对“军师”进行想象的历
史谱系。诸葛亮被层累的官方奉祀和民间叙事逐渐确定为中国智慧德性的集中象征,是臣道、师道和通天
智慧的代名词,“军师”因他而成为历朝小说叙事中不可或缺的角色。相比之下,比起高尚忠义的“神人”
诸葛亮,一边教书一边在墙上挂着铜链的江湖好汉吴用,则是一个彻底的政治人。在吴用那里并没有江湖
政治目标之外的更高追求,比起诸葛亮来说,他更加是后世因命运而身处险恶江湖的知识人最宜师法的对
象。
虽然和诸葛亮同是文士形象,但吴用手里持的是铜链而非鹅毛扇。吴用的许多行为都是为达目的而不
择手段的,如为赚朱仝上山而令李逵杀死小衙内之类的事情,承担了历史赋予的道德形象的诸葛亮绝对做
不出来。如果不对吴用的残酷手段进行掩饰,那么《水浒传》当中蕴藏的政治现实主义将会对公众造成负
面影响。《水浒传》的确是要道说江湖的险恶残酷,同时传授相关的可怕政治经验。但是,后世对其进行评
点和戏曲影视改编的艺术家,则必然会出于道德动机对这些经验进行美化处理。这也凸显了历代民间知识
人扬美隐恶的敏感意识。对权谋家进行道德、主流化的包装,这样一种图像的叙事伦理会减小吴用这一类
人物事迹上可能带来的道德破坏性,反过来刺激广大群众对这种美好政治的向往,并刻意提示江湖当中的
“军师”身份与以诸葛亮为代表的正统儒家政治人格的可能联系。
由《三国演义》到《水浒》由诸葛亮的德智兼备到吴用的有智无德,这种现象的实质性转变,实则体
现出了理想政治和现实政治之间的巨大张力。
(节选自 2019 年第 7 期《读书》)
【注】①配享:贤人或有功于国家文化的人,附祀于庙,同受祭飨。
15.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吴用谋划了“智取生辰纲”“劫法场”“智取大名府”等一系列武力行为,彰显出他兵家的气质和军
师的才能。
B.吴用善于使言辞来扭转政治局势,如调停六塘、雷横之争,鼓励阮氏三兄弟入伙,激发林冲火并王
伦等。
C.吴用外号“加亮”,在军事才能方面不比诸葛亮逊色,《水浒传》作者希望用吴用这一角色与诸葛亮
进行对比。
D.吴用之前一边教书,一边在墙上挂着铜链习武,这表明他是彻底的政治人,有着江湖政治目标的追
求。15.C 【解题思路】C 项“在军事才能方面不比诸葛亮逊色”理解不当,文章只说“反映出《水浒传》
作者希望用吴用这一角色与诸葛亮进行对比”,没有逊色与否的具体比较。
16.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吴用和战国的纵横策士一样,多了些“战国气”,少了些“春秋气”,对大义和仁德缺少本质的体认。
B.诸葛亮早在唐肃宗元年就受到祭祀,从那时候起,“军师”就成为历朝小说叙事中不可或缺的角色。
C.吴用手段残酷,这是政治现实主义的体现,身处险恶江湖的知识人,师法吴用更能帮助自己实现目
标。
D.残酷源于权谋需要,通过对权谋家进行道德、主流化的包装来减少吴用这一类人物可能带来的道德
破坏性。
16.B 【解题思路】B 项“从那时候起”分析不当。原文有“诸葛亮被层累的官方奉祀和民间叙事逐渐
确定为中国智慧德性的集中象征”句,说明诸葛亮形象的确立是有一个过程的,不能断定“军师”成为历
朝小说叙事中不可或缺的角色,事件就在唐肃宗元年。
17.结合文本,请简要归纳吴用和诸葛亮这两个人物形象的异同。(6 分)
17.同:①身份相同,二人都是军师,都是文士形象,有极高的智慧;(1 分)②社会属性相同,二人
都是中国社会知识人政治家的代表。(2 分)异:①性格不同,诸葛亮德智兼备,而吴用有智无德;(1 分)②
追求不同,诸葛亮既追求现实的政治目标,又追求儒家的政治人格,而吴用只追求江湖政治目标。(2 分)
【解题思路】关于“同”,首先要抓住“军师”“文士”“智慧”等词语,可从“身份”的角度分析;然
后再根据“中国知识人政治家的缩影”等语句,可从“社会属性”的角度分析。关于“异”,首先根据文末
的“由诸葛亮的德智兼备到吴用的有智无德”,可从“性格”的角度概括答案;再结合“在吴用那里并没有
江湖政治目标之外的更高追求”等语句,可从“追求”的角度概括答案。
七、现代文阅读(三)(12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18-20 题。
材料一
智慧城市是以物联网为基础,通过物联化、互联化、智能化方式,让城市中各个功能彼此协调运作,
以智慧技术高度集成、智慧产业高端发展、智慧服务高效便民为主要特征的城市发展新模式。智慧城市是
数字城市的升级版,是未来城市的高级形态。智慧城市以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3S(RS 遥感、GPS 全球定位系统、GIS 地理信息系统)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致力于城市发展的智慧化,使城市具有智慧感
知、反应、调控的能力,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建设智慧城市,首先要推进数字化,使我们生活的世界
可以通过数字表述出来;继而通过互联网将数字化的城市部件传输连接起来,实现网络化,如电子商务、
电子政务等;再在网络传输的基础上实现局部智能反应与调控,如智能收费、智能交通、智能工厂等;最
后实现万物互联,城市各部分功能在人类智慧的驱使下优化运行,基本建成智慧城市。
(摘编自《智慧城市的特征和“痛点”》)
材料二
作为数字化时代技术创新与应用的领先者,中国在城市建设方面也立足数字化平台的部署与应用,实
现了长足的进步。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由技术驱动,主要以政府单个条线的信息化建
设和应用为主要模式,并不注重数据的横向打通和交换共享,这是智慧城市 1.0 时代。而后以集合多行业、
多需求、数据融合共享为代表的场景式应用逐渐成为驱动智慧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典型的场景式应用为
“互联网+”政务,智慧城市进入以平台化为特征的 2.0 时代。海量的政务类数据、社会类数据被实时汇聚、
共享在线计算,从而衍生出新的需求和解决方案,智慧城市进入智能化的 3.0 时代。
(摘自网上相关信息)
材料三
我国智慧城市 PPP 合同年限数量及金额(单位:个,亿元)
(选自《十张图认识智慧城市 PPP 建设现状》)
材料四
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中国的城镇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就智慧城市建设而言,还面临
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智慧城市建设在实践中面临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一是“有产无智”。一些地方的
智慧城市建设成为企业兜售设备的“竞标场”,加上产业发展冲动,盲目上马智慧城市项目,导致后续投
资乏力、管理滞后、资源浪费,必将由于信息技术设备更新换代速度快,最终可能只是购买了一批过时的
设备和终端产品。二是“有智无慧”。一些地方的智慧城市建设局限在智能管控领域,既忽略了多部门联
动的系统性,也忽略了政府与社会的协同性,不同部门的数据系统互不联通,存在“数据隔离”问题。三是“有慧无惠”。一些地方的智慧城市建设既与城市居民的需求脱节,又缺乏城市居民的参与,没有真正
服务于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摘编自《智慧城市建设须注重可持续和包容性》)
1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智慧城市是城市发展新模式,以物联网为基础,通过物联化、互联化、智能化的方式实现城市中各
功能的彼此协调运作。
B.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从项目合同看,10 年、11 年项目数量最多,且数量相同,15 年投资金额最多,
达 190.47 亿元。
C.建设智慧城市首先要用数字把我们生活的世界表述出来,继而实现网络化以及局部智能反应与调控,
最后实现万物互联。
D.中国智慧城市的建设领先世界,举世瞩目,经由智慧城市 1.0 时代、智慧城市 2.0 时代,现已进入
智慧城市 3.0 时代。
18.D 【解题思路】“中国智慧城市的建设领先世界,举世瞩目”偷换概念,于文无据。材料二中说的
是“作为数字化时代技术创新与应用的领先者”,领先知的是“技术创新与应用”,而不是智慧城市的建设。
材料四中“中国的城镇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指的是“城镇化建设”,也不是智慧城市的建设。
19.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智慧城市具有智慧感知、反应、调控等能力,它的发展一般需要经历数字化、网络化、局部智能化、
万物互联四个阶段。
B.智慧城市发展的三个时代各有特点,1.0 时代的核心是信息化,2.0 时代的核心是平台化,3.0 时代
的核心是智能化。
C.智慧城市建立在数字城市的基础上,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致力于城市发展的智慧化,是未来
城市发展的必然方向。
D.从总体上来看,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项目数量和投资金额呈下降趋势,这反映出相关部门建设智慧
城市的热情在降低。
19.D 【解题思路】材料三是就智慧城市 PPP 合同年限所作的调查和统计,反映的是合同时间及投入情
况,而不是逐年投入情况。D 项论断不符合图表实际。
20.根据材料四,就智慧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几条合理化的建议。(6 分)
八、作文(70 分)20.①建立责任追究机制,加强立项的科学性,落实责任制,追究责任人,以便从根本上杜绝“有产无
智”现象的发生;②建立智慧城市建设管理机构,协调部门与部门、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促进不同部
门的数据系统互相联通;③建立报告制度和监督机制,管理机构要定期向社会报告智慧城市建设的相关情
况,不断向先进地区学习,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改进工作。
【解题思路】作答本题,首先要明确存在问题的具体内容,然后思考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何在,在此
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针对“有产无智”,可从追究责任的角度考虑;针对“有智无慧”,可从建立协调
管理机构的角度考虑;针对“有慧无惠”,可从建立报告制度和监督机制的角度考虑。
八、作文(70 分)
21.根据下面的这首小诗,选取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诗歌除外,文体不限。
三月晦日偶题
秦观
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21.【题目解读】这是一首哲理诗。“三月晦日”,即暮春三月的最后一天,过了这天,意味着时令进入
夏季。春去的伤感,对于情感敏锐的人而言,不言而喻。但这首诗,却反其道而行之,写出了新意。“节物
相催”,是自然规律,非人力所能为。因为新陈代谢,是自然运行的铁的规律。但那些“痴心儿女”却想
“挽留春”,不欲让春归去。这样写足了人们对春将逝去时的怅惘之感,为诗的后两句翻出新意,做了充分
的铺垫。后两句,如异峰突起,醒人耳目:繁华似锦的春天归去,没有什么值得留恋的。那“阴阴”的“夏
木”同样“可人”,诗人的乐观、豪放、豁达,跃然纸上!
诗意在说理,指出了对春天的逝去的两种不同看法,强调应该顺其自然。推而广之,诗人也是在阐述
自己的处世观:人生处在不断地转换之中,好的可以变坏,祸福相倚;因此,当你失去了什么时,不要过
分抱憾,要正视现实,知足常乐。春天有春天令人留恋的地方,夏天也有夏天使人合意的所在;顺境有顺
境的快乐,逆境何尝不可磨炼人,使人步入顺境。
【立意引导】
1.顺其自然,尊重规律;2.遵循法则,无为而治;3.顺应潮流,与时俱进;4.勇于推陈出新,开创新
局面;5.不要留恋完成式,英雄更中进行时……
附加题
一、阅读材料,完成 22~24 题。(10 分)
褐夫少以时文发名于远近,凡所作,贾人随购而刊之,故天下皆称褐夫之时文,而不知此非褐夫之文
也。其载笔墨以游四方,喜述旧闻,记山水之胜而以传序说请者亦时时应焉故世复称其古文,是集所载是也。而亦非褐夫之文也。褐夫之文,盖至今藏其胸中而未得一出焉。夫立言者,不朽之末也,而其道尤难。
褐夫之年长矣,其胸中之书,继自今而不出,则时不赡矣。必待身之无所累而为之,则果有其时耶?
(《南山集序》方苞)
22.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划线部分断句。(限 4 处)(4 分)
22.记山水之胜/而以传序说请者/亦时时应焉/故世复称其古文/是集所载是也
23.方苞为“桐城派”奠基人,他与 ▲ 、 ▲ 被尊为“桐城三祖”。(2 分)
23.刘大櫆 姚鼐
24.根据材料,用自己的话概括褐夫“胸中之书,继自今而不出”的原因。(4 分)
24. 立言之道是不朽事业中最难的一项;想要等到身心都毫无烦扰时写作。
【参考译文】
褐夫年轻时凭时文在远近扬名,所有的文章,商人随即买来并刊印,所以天下的人都称颂褐夫的时文,
但不知道这不是能真正表现他胸中的时文。他带着笔墨游历四方,喜欢记述以前的一些事情,描述山水美
景,并对那些请求作传写序的人,也时时答应,所以世人又称颂他的古文,这《南山集》中所收录的就是
这些。但也不是真正能体现他胸中的古文。褐夫的文章,大概到现在还留在胸中还没写出一篇。立言是人
不朽事中的最末等事,但立言之道又尤其难。褐夫的年纪大了,他胸中的文章,到现在都没写出来,那么
时间就不多了。一定要等到身心都毫无烦忧时来写作,那么果真有那时间吗?所以我为《南山集》作序并
且为褐夫忧虑的心情更加急切了。
二、名著阅读题(15 分)
25.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红楼梦》中,宝钗扑蝶至亭中,听到小红和坠儿在谈闺房私话,她装出一副正找黛玉的样子,结
果小红和坠儿便误会黛玉偷听了她们的谈话。
B《茶馆》中,庞太监和康六的冲突揭露了流氓恶霸仗势欺人的黑暗本质,而庞太监和秦二爷的冲突,
则表明了维新派与守旧派不可调和的矛盾。
C. 《风波》描写的是张勋复辟事件在江南水乡引发的一场小风波,其中的九斤老太是阻挡社会变革
的反动情绪的代表,一代不如一代是她的口头禅。D.《老人与海》里,老人桑地亚哥出海捕鱼,捕到一条大鱼,正准备回来,遇到了鲨鱼的袭击。在小
说里,鲨鱼和大海一样都是邪恶力量的象征。
E.《欧也妮·葛朗台》里,老葛朗台经常一到关键时刻就假装口吃和耳聋,莫名其妙地兜圈子,企图
教对手不耐烦,好让他们忘掉他们自己的观点。
25.CD 【解析】 C 项“九斤老太代表了阻挡社会变革的反动情绪”分析不当,九斤老太对变革有一些
牢骚,说她“阻挡社会变革”“反动”言过其实。D 项中,大海是人生竞技场的象征,言其实邪恶力量,分
析不当。
26.简答题(10 分)
(1)东吴为要回荆州,宴请关羽,准备“就筵闯杀之”,关羽单刀赴会,全身而退。请具体说说关羽是
如何脱身的。(5 分)
答:
(1)预先准备了快船十只、水军五百藏于江上,随时准备接应;带周仓及八个关西大汉做护卫;席间
谈笑自若、据理力争;借斥周仓之机离席并暗示招来接应人马;挟持鲁肃做人质。(5 分)
(2)《家》中对高老太爷临终表现描写:他看见觉慧走近,便睁大眼睛注意地看他,渐渐地脸上露出了
笑容,虽然这个笑容是无力的,而且给人以凄惨的印象;与此同时,在觉慧眼中,现在的祖父显得非常衰
弱,可怜,不再是那个威严可怕的高老太爷了。(5 分)
高老太爷是封建家长,专制威严,临终前却“脸上露出了笑容”,怎样理解这一情节?
答:
(2)高老太爷临终向觉慧露出笑容,显得衰弱、可怜,表现了他面对强大新生力量的幻灭感和没落感;
同时他也有亲情未泯的一面,使之在一定程度上呈现了人物性格的矛盾性和立体性。(5 分)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 分)
辛亥革命前的士大夫的子弟,也有一些维新主义的老新党,革命主义的英雄,富国强兵的幻想家。他
们之中,客观上领导了民权主义的群众革命运动的人,也并不是没有,而且似乎也做了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鲁迅也是士大夫阶级的子弟,也是早期的民权主义的革命党人。西方战神强奸了东方文明的公主,这
是世界史上的大事变,这种强奸的结果,中国的旧社会急遽的崩溃解体,这样,出现了华侨式的商业资本,
出现了市侩化的绅董,也产生了现代式的小资产阶级的智识阶层。文明商人和维新绅董之间的区别,只在
于绅董希望满清的第二次中兴,用康梁去继承曾左李的事业,而商人的意识代表(也是士大夫),却想到了
另外一条出路:自己来做专权的诸葛亮,而叫四万万阿斗做名义上的主人。在这种根本倾向之下,当时的
思想界,多多少少都早已埋伏着复古和反动的种子,要想恢复什么“固有文化”。独有现代式的小资产阶级
知识阶层的萌芽,能够用对于科学文明的坚决信仰,来反对这种复古和反动的预兆。鲁迅和当时的早期革
命家,同样背着士大夫阶级和宗法社会的过去。但是,他不但很早就研究过自然科学和当时科学上的最高
发展阶级,而且他和农民群众有比较巩固的联系。他的士大夫家庭的败落,使他在儿童时代混进了野孩子
的群里,呼吸着小百姓的空气。他能够真正斩断“过去”的葛藤,深刻地憎恶天神和贵族的宫殿,他从来
没有摆过诸葛亮的臭架子。他从绅士阶级出来,他深刻地感觉到一切种种士大夫的卑劣,丑恶和虚伪。他
诅咒自己的过去,他竭力的要肃清这个肮脏的旧茅厕。
(摘自瞿秋白《鲁迅杂感选集序言》)
27.解释“西方战神强奸了东方文明的公主”的含义,并简要归纳它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变化。(答案不
超过 30 个字)(4 分)
27.意思:西方列强侵略中国。(2 分)变化:旧社会急遽崩溃解体;(1 分),引起新的阶级分化。(1 分)
【解题思路】这句话是比喻说法,根据“这是世界史上的大事变”以及“这种强奸的结果”,可以推断是
喻指西方列强侵略中国。根据“中国的旧社会急遽的崩溃解体”,可以得出“变化”的第 1 点内容;根据其
后的“出现”和“产生”可以归纳出“阶级分化”,得出“变化” 的第 2 点内容。
28.鲁迅与当时的文明商人、维新绅董有哪些根本的不同?(5 分)
28.①鲁迅要彻底推翻旧社会,而文明商人和维新绅董则要恢复“固有文化”;(2 分)②鲁迅诅咒士大
夫阶级,密切联系人民群众;而文明商人自视高明,取代原来的士大夫阶级,高高在上,愚弄人民群众;
维新绅董则希望满清第二次中兴,用康有为、梁启超去继承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的事业。(3 分)
【解题思路】作答本题,要将对文明商人和维新绅董的论述和对鲁迅的论述进行对比,然后进行归纳。
如将“埋伏着复古和反动的种子,要想恢复什么‘固有文化’”和“他竭力的要肃清这个肮脏的旧茅厕”对
比,可有答案的第 1 点内容;将“文明商人和维新绅董之间的区别”的具体内容和“他从来没有摆过诸葛
亮的臭架子”“他诅咒自己的过去”等,可有答案的第 2 点内容。
29.鲁迅原来也是士大夫的子弟,他为什么能够背叛士大夫阶级?(6 分)
29.①时局变化,复古和反动势力强奸民迫使鲁迅用科学文明的信仰进行反击;②鲁迅很早就研究过
自然科学和当时科学上的最高发展阶级;③鲁迅出生在败落的士大夫家庭,深刻地感觉到士大夫阶级的卑
劣,丑恶和虚伪;④士大夫家庭的败落,使他在儿童时代就保持了与底层的社会联系。(三点即可,每点 2
分。)
【解题思路】作答本题,要抓住关键语句,结合上下文进行综合考虑。例如,抓住“能够用对于科学文
明的坚决信仰,来反对这种复古和反动的预兆”,结合上文的“中国的旧社会急遽的崩溃解体”,可有答案
①;抓住“他不但很早就研究过自然科学和当时科学上的最高发展阶级”,可有答案②;抓住“他的士大夫
家庭的败落”,结合“他深刻地感觉到一切种种士大夫的卑劣,丑恶和虚伪”,可有答案③,抓住“他的士大夫家庭的败落”,结合“呼吸着小百姓的空气”,可有答案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