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江苏高考名师猜题卷-语文 05
一、语言文字运用(12 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旧中国是怎样的情景,我们无法 地去感知那个时代,读前人的书籍多少也会有些体会。现代
化绝非 的事情,指望经过几个早晚的努力就在我们面前树起现代化的 大楼,那是不切实际的
幻想。尽管还有许多现实问题亟待解决,但是新中国的成就不可抹杀的。
A.设身处地 一挥而就 擎天 B.身临其境 一挥而就 摩天
C.设身处地 一蹴而就 擎天 D.身临其境 一蹴而就 摩天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站在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的立场,茅先生专门对“忠王不忠”论这个曾经影响很大、很权威的观点进
行了辨析, 。 , , 。 , ,但也是一家之言,让人耳目一新,
颇受启发。
①茅先生对“忠王不忠”论的全新解释反映了他的人道主义精神和理论认识
②虽然存在一些值得商榷之处
③对太平天国后期的重要将领李秀成的晚节作出了全新的评价
④茅先生认为“忠王不忠”论在理论上和思辨方法上都是肤浅的
⑤没有弄清楚“忠”的概念
⑥没有具体分析李秀成的行动和思想的实质
A.④②①⑤⑥③ B.③②①④⑤⑥ C.③④⑤⑥①② D.③①⑥⑤④②
3.下列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 )(3 分)
A.今天能够聆听诸位先贤的高论,茅塞顿开,获益匪浅,我辈终身难忘。
B.兹介绍我处卞富林同志前来贵公司参加账目互审活动,请予接洽为荷。C.人生已老,年华易逝,祝愿老人家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D.三年同窗,情同手足,如今分别在即,特此相赠小照一张,敬请笑纳!
4.对下列寿联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卓尔经纶传渭水;飘然风致赴香山。
②甲子重新新甲子;春秋几度度春秋。
③庭帷长驻三春景;海屋平分百岁筹。
④愿效嵩呼歌大寿;还随莱舞祝期颐。
A.①60 岁 ②70 岁 ③80 岁 ④100 岁
B.①70 岁 ②60 岁 ③100 岁 ④90 岁
C.①80 岁 ②60 岁 ③50 岁 ④90 岁
D.①60 岁 ②70 岁 ③50 岁 ④100 岁
二.文言文阅读(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8 题
九江府同知汪君传
袁枚
君讳沂,字鲁滨,号少斋,世居休宁四都之汪村。初举学业,念赠公錄贸迁吴闽,缧然只身,乃投笔
以从。凡所料简,操其奇赢,驵侩奔赴,若鱼龙之趋大壑。赠公奇之,叹曰:“以汝才,移之治民报国,
不亦善乎!”引用惯例担任九江府同知,代理临江府知县。
这时,奉新、安义两县的民众争一小洲的归属,前任官员不能决段,公文累积如山,上级用文件的形
式指令他办理。他刚去调查,人中禽兽的奸民纠集上千人,突然蜂拥而来,希望以此来威胁他。汪君说:
“今天才调查,还没有分出曲直,你们这样狂妄是想作乱吗?”命令差役捆绑其中的头目,戴上枷索示众。
众人语塞说不出话,顿时解散了。汪君拿着弓尺,亲自踏上他们的宗庙进行丈量,作出区分。没有偏袒,双方都畏惧服从。
德化县芦屯羼杂,界址不清,军民互控。君钩考欺隐,晓以片言,案以立定。峡江萧某身亡,族人涎
产争继,狱讼数年不决。君为处分,安其遗孤。大府闻之喜曰:“非盘错不显利器,我固知数大事非汪某
不能办,今果然矣。”具疏请实授,适丁母忧。服阕,不起。
有惜君才劝再出者,君曰:“孔子称‘惟孝友于兄弟,是亦为政’,保必腰金紫,摇干旌,然后以为光
荣哉?”于是,凡乡邻疾苦,田亩匽潴,悉引为己任。厚村有路为休、歙通衢,山溜冲啮,砂砾堙郁,春
夏之交,行者岌岌。君筑石堤百余丈,靡金钱千缗,工捷且固。
君生有至性,友爱尤笃。诸昆先后凋谢,晚年季弟洪又疾笃。君在吴,闻信驰归,已不及视含殓。凄
逖伤怀,以致成疾。殁时,神明不乱,训两子如平时,教以行仁履礼。
《南史》有言,山林之士能伏而不能出,功名之人知进而不知退,性各有所偏也。惟宏通硕士,能审
时度己而出处皆宜。汪君槃槃大才,治民获上,方有无穷之闻,乃禄养事终,逌然远引,家居二十余年,
章闻扬和,感孚远迩,明道若昧,进道若退。若而人者,真古豪哉!
(选自《袁枚散文选集》)
5.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君甫往勘 甫:亲自
B.族人涎产争继 涎:贪羡
C.靡金钱千缗 靡:花费
D.友爱尤笃 笃:敦厚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汪沂起初准备走读书应试的道路,后来经商,赠公认为他是奇才,推荐他做了九江府同知。
B.汪沂在平定百姓争地的暴乱场面时临危不乱,处置得当,很快解决了前任未能解决的难题。
C.汪沂服丧期满后不再去做官,回到家乡,以乡邻疾苦和需要为己任,做了许多实事和好事。
D.汪沂在青年时期是一位精明的商人,中年时期是一位清官能吏,晚年时期是一位忠厚长者。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非盘错不显利器,我固知数大事非汪某不能办,今果然矣。
(2)孔子称‘惟孝友于兄弟,是亦为政’,保必腰金紫,摇干旌,然后以为光荣哉?
8.根据文意,怎样的人才能称得上“古豪”?(4 分)
三、古诗词鉴赏(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9—10 题。
风入松
吴文英
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①瘗②花铭。楼前绿暗分携③路,一丝柳,一寸柔情。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
梦啼莺。
西园日日扫林亭,依旧赏新晴。黄蜂④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惆怅双鸳⑤不到,幽阶一夜苔
生。
【注释】①愁草:草,起草,拟写。愁草,没有心情写。②瘗(yì):埋葬。③分携:分手,分别。④
黄蜂:此指蜜蜂。⑤双鸳:绣有鸳鸯的女子鞋子。
9.上阙意象集中,情景交融,试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说明。(6 分)
10.俞陛称“黄蜂”二句为幽想妙辞,试加赏析。(5 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 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________________ ,则芥为之舟。(庄子《逍遥游》)
(2)纷吾既有此内美兮,_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 (3) ________________,拔剑四顾心茫然。(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4)________________,大珠小珠落玉盘。(白居易《琵琶行》)
(5)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_______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
(6)人知从太守游而乐,__________________。(欧阳修《醉翁亭记》)
(7)见贤思齐焉,__________________。(《论语》)
(8)独学而无友,_______________。 (《礼记》)
五、现代文阅读(一)(15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2-14 题
减法(节选)
格致
现在,学校与家之间的距离是 4 公里,由 1.5 公里乡村土路和 2.5 公里火车道组成。6 年前我的学校
距家不足 30 米。它位于屯子的中心,使每个孩子上学的距离大致上相等。那是一所小学校,房子比民房大
约一倍。一年级在东侧的房间里,二年级在西侧的房间里,中间的小房间是两位老师的办公室。
上下课是用电铃来呼喊的,不是一段铁轨挂在树上,然后由一个老头去敲。这说明我童年的生活环境
已被现代文明所侵染,电线已同我的幼年生活扭结在一起。有电就有灯,有了灯,我们的教室就不会太昏
暗。我基本上是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开始读书识字的。
我认真观察过那个房檐下的电铃,在它静止的时候,在它大叫的时候。它接近一个乐器。一个手掌大
的圆面,一个小铁锤。铁锤敲击它的侧面而不是正面。按下电钮,小锤就以肉眼无法追赶的速度开始原地
踏步。每一步都踏响了,每一个响声还没来得及站起就被后面的声响扑倒了。它们一个连着一个,扭成一
团,连成一片。其实,它的原理同树枝上挂一块铁,再用铁锤去敲是一样的,只是人力拉大了声音间的距
离,给了每一个声音伸展和生长的空间。电铃的声音是那些独立、悠长的声音的有序码放,电使之方向一
致,大小相等。金属的悠长的余音在这里是多余的,像懒洋洋的哈欠,它被修减掉了。电将散落的、处于
无政府状态的懒散又悠长的声音很好地组织了起来、管理了起来,电说,向右看齐,齐步——跑!
我在明亮的教室里,在切去尾音的规范的电铃声里开始了读书时代。我的同学有 27 名。2 年级读完的
时候,我们就从这所离家很近的学校毕业了。3 年级要到距家 750 米的小学接着读。学校在两个自然屯子的
中间,这两个自然屯是一个行政大队,相距 1.5 公里。学校把 1.5 公里从中间断开,形成两个 750 米的上
学之路。两个屯子的孩子相向而行,各自走过 750 米,然后在一个操场里混淆。但据我们的目测和步测,
学校距另一个屯子要近至少 200 米。学校的四周是一望无际的水稻田,1500 米的中心点不难找到,那么,这 200 米的误差是有意的。据我的分析,这与我的父亲有关。两个屯子合成一个行政大队,父亲是大队书
记,也就是那里的最高行政长官。最高行政长官完全可以决定小学校的位置,也可以决定学校离自己的孩
子是远还是近。最后,父亲使新建的学校离自己的孩子远了 200 米。原因有二:1、另一个屯子大,孩子多。
2、大队委员会的其他成员都来自那个村子,他们对父亲有敌意,敌视的原因仅仅是父亲的姓氏。父亲小心
谨慎,力争不给他们留出攻击自己的余地。于是,我向前多走的 200 米,就是父亲在权利上有意后退的距
离。
走过这条暗藏着政治的上学之路,我开始了三年级。我的同学是 25 名。有两名男生没有升入三年级,
没有走上这条比另一侧远 200 米的上学之路。他们是因为严重的智障,与远出的 200 米无关。一个叫海,
生得眉目清秀,头发还是非洲人似的小卷。他经过了两年学习,掌握了 1+2=3,但 2+1=?他有时算对,有
时算错,至于 3-1=?,他就从来没算对过一次;另一名叫彦,他的问题在文字上。他上课坐得最直,眼睛
睁得最大,写字用的力气最多,但他写的字,一眼看上去,基本上不是汉字,比汉字的笔画要少一些。因
为笔画少导致他写的字没能围成方块。他的字比别人的笔画重,笔画黑,划入纸的纤维,像是石刻。他手
里的笔画,都是些不老实的家伙,不用力把它们嵌进纸里,它们就会到处乱跑。他机智地抓住了一横,急
忙按进纸里,又抓住了一撇,再按下去。他无暇考虑这些笔画的准确位置,只能像抓鱼一样,匆匆丢到竹
篓里。他被这些横竖撇捺搞得很累,其状不比他父亲犁地轻松。我们不认识他写的字,我们包括老师认为
那都是错字。
他们两个不上学了,不知是被迫还是自愿。那 750 米又 200 米的上学道路上的景色他们没有看到:路
两旁新栽的杨树,比我的胳臂粗不了多少。它们被春风刮得东倒西歪。叶子打着紧紧的卷,等着风的力量
把自己吹开。这些小树的生命从父亲组织召开的一个会议上开始,它们稚嫩的根须从会议的决定移植到泥
土里。父亲栽树,在毁林开荒的年代,在植树不算政绩的年代。
12.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写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以“减法”为标题,将农村教育比作数学中的“减法”运算,形象地展现了失学儿童像“被减
数”一样从受教育的“总和”里被减去的情形。
B.文章以“路”为线索,采用倒叙的方法,先介绍“现在”的上学之路,再写 6 年前的路,上三年级
时候的路,通过对路的描写展现了求学的艰辛。
C.文章叙述冷静,描写真切生动,作者很少直抒胸臆,而是将自己的感情熔铸在冷静的叙述和描写中,
这种含而不露的写法为文章增加了艺术张力。
D.文章结尾写到路两旁新栽的杨树,照应前文有关上学之路的记叙,展现农村的田园风光,借杨树被
春风刮得东倒西歪,抒发了对失学儿童的同情。
13.请从表达技巧和思想内涵两个方面对画线句子进行赏析。(6 分)
按下电钮,小锤就以肉眼无法追赶的速度开始原地踏步。每一步都踏响了,每一个响声还没来得及
站起就被后面的声响扑倒了。它们一个连着一个,扭成一团,连成一片。14.本文表达了怎样的主题?请结合文本内容试作探究。(6 分)
六、现代文阅读(二)(12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5-17 题。
华夏文明起源和繁荣发展的重要见证
刘 基
中华民族是多元的,华夏文明是多源的。有关伏羲的神话、传世资料与考古发现的互证为探索华夏文
明起源提供了重要线索。伏羲是“人文始祖”,由于有丰富的远古神话和文献记载,伏羲文化作为华夏文明
的根文化之说已得到广泛的认可,但仍缺乏考古学上的证据。近年来,甘肃境内有关伏羲文化的神话传说
资料和传世文献资料不但得到进一步的梳理,且得到了考古学上的支持。
《周易》《左传》《管子》《战国策》等先秦资料最早提到伏羲,将他视为远古传说中的英雄人物。司马
迁写《史记》虽两次提到伏羲,但仍以《五帝本纪》开篇。可见,司马迁依然视伏羲为神话人物。西汉纬
书《遁甲开山图》有“伏羲生成纪,徙治陈仓”、“仇池山四绝孤立,太昊之治,伏羲生处”的记载,第一
次将伏羲的出生地界定在成纪与仇池山一带。晋皇甫谧《帝王世纪》详细考证了三皇五帝的世袭和活动区
域,将成纪定在今甘肃东部天水一带。至今,天水一带仍有卦台山(伏羲台)等遗存。
东汉以来,伏羲的历史人物身份逐渐得到认可。班固《汉书·古今人表》将伏羲列为上上圣人,居炎
帝神农、黄帝轩辕之前。梁刘昭注补《后汉书志》引《帝王世纪》所记,肯定了伏羲生地成纪在天水之说。
此后,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等地理著作都认定这一说法。唐代司马贞《三皇
本纪》、南宋罗泌《路史》、清代马骕《绎史》全面梳理相关史料,从而使伏羲的事迹更加清晰和系统。北
宋太平兴国初年,天水一带就有了伏羲庙和祭祀伏羲的记载。1347 年,元朝在今天水市西关创建伏羲庙。1516
年,明王朝颁布诏令,将秦州(天水)伏羲庙正式确定为人文始祖祭祀地。目前,天水还保留国内规模最
大的伏羲庙。
研究表明,伏羲氏是渔猎时代的代表,相当于新石器时代早中期。1958 年,天水附近发现了大地湾文
化遗址。大地湾文化历史年代为距今 8000 年—5000 年,大体与伏羲生活的时代相符。在大地湾及其附近的
文化遗址中,不但出土了大量的骨针、纺轮、骨镞、刀、斧等生产生活工具,而且创造了最早的旱作农业
标本、宫殿遗迹、文字符号和彩陶等六项考古之最。这些发现使伏羲编织网罟教人以渔猎、留火种兴庖厨
等生产生活贡献以及作易、作八卦、创嫁娶之礼等众多文化贡献得到了考古学上的印证,受到了考古学界
的广泛关注。上世纪 80 年代以来,夏鼐“中国新石器文化七大区域”、张光直“八个相互作用圈”、苏秉琦
“六个文化区”等著名论断中都将甘青地区古文化或大地湾文化定为重要内容。
20 世纪 40 年代,徐旭生在《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中认为,华夏族的发祥地在陕甘黄土高原一带。目
前,有关伏羲的远古传说、历史文献记载及考古发掘结果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重合及内容上的对接,不但为
伏羲活动区域定于甘肃之说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证据,更为探索华夏文明起源提供了重要线索。 15.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伏羲文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源头之一,丰富的远古神话传说和传世文献是重要的佐证,而且 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相关考古成果更进一步支持了这一观点。
B.伏羲在司马迁笔下是神话人物,作为真实历史人物被载入正史始于班固,在《汉书》中伏羲被列为
上上圣人,由此确立了伏羲在中华民族史上的崇高地位。
C.早在北宋太平兴国初年,天水一代就有了祭祀伏羲的活动,明王朝正式下诏将伏羲确定为人文始祖
进行祭祀,由此将祭祀伏羲活动从民间上升到国家层面。
D.伏羲是新石器时代早中期出现的杰出人物,是渔猎时代的代表,生活在距今 8000 年—5000 年前,大
地湾文化遗址的发掘再现了这一时代先民的生活场景。
1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伏羲出生地的界定和确认是一个历史过程,西汉纬书《遁甲开山图》的作者,晋代皇甫谧、梁代
刘昭、北魏郦道元等人都做了开创性研究,功不可没。
B.在大地湾及附近的文化遗址发现了最早的旱作农业标本、工业遗址、文化符号和彩陶,这些考古成
果印证了伏羲作易、做八卦、定嫁娶之礼等文化贡献。
C.研究表明,伏羲多项文化贡献推动了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向前发展,为我国人类早期社会摆脱蒙昧跨
入文明阶段作出了重大贡献,开创了中华文明的先河。
D.甘肃天水一带的考古发掘在伏羲文化研究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它与有关伏羲的远古传说和历史文献
记载互相印证,为探索华夏文明的起源提供了重要线索。
17.伏羲对中华民族作出过哪些重要贡献,这些贡献在中华文明史上有何意义?
七、现代文阅读(三)(12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18-20 题。
晚年的张贤亮
舒乙
张贤亮突然走了。想起大前年曾和他在银川相见,一切都好好的,怎么这么快就没了,不禁欷歔。
和张贤亮相识已整整三十年。中国现代文学馆成立的时候,他也到场。当天在万寿寺西路的后罩楼的
大殿里举行隆重的开馆典礼,巴金先生主持,老中青作家欢聚一堂。张贤亮当时不满五十,风华正茂,短
篇小说《灵与肉》和根据它改编的电影《牧马人》双双得奖,紧接着《绿化树》又获中篇小说奖,名声大
振。当天他穿了一件时髦西装上衣,配一条牛仔裤,风流倜傥。那时还不讲究请歌星来助兴,开馆典礼后,
大殿内音乐响起,人们翩翩起舞。张贤亮带头下场,跳一种类似迪斯科的现代舞,非常时尚,给大家留下
了很深的印象。以后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在全国政协开会时,我和他同是文艺组的政协委员,分在一个组开会,交往更密切。他在会间休息时曾邀我去咖啡厅喝咖啡闲谈,而且小声宣告,由他买单,当时喝咖啡
刚开始流行,给人一种印象,他是一位紧跟时代的弄潮儿。由银川到北京来开会,他居然是乘坐自己的小
卧车让司机把他送来,那个时候还没有那么多高速公路可走,他有意无意地在显示他已是一位私营企业的
大老板。
2011 年八月我曾有宁夏之游,在银川去看望了张贤亮。这时,张贤亮的镇北堡西部影城已是一个有十
八年创业历史的成熟企业,每天游人如织,一般的日子也有一万人入场,门票价格为六十元,并宣告很快
要提到八十元,这样,每天的门票收入也在六十万元以上,利润率是 50%,年利润轻而易举也能达到千万元
以上。他说宁夏人忠厚老实,是非常理想的交易对象,只要有一个好点子就能赚大钱。他界定他的企业是“智
力企业”,从一开始的“出卖荒凉”,以极少的投入换回丰厚的收入,靠的是点子多和点子好。明清两代
此地的财主建了两座土堡,用以防盗,相当于两座小城,后来荒废。张贤亮突发奇想,用自己的稿费将他
买下来,建成一座中式的迪斯尼乐园,将全国各地特别是西北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表演类和工艺
技巧类的,全部搞来,每天歌舞升平,宛如办庙会和过大年。偌大的西北荒原,充当拍电影的外景本来就
是一大亮点,于是引来了包括《牧马人》《黄土地》《红高粱》《红河谷》等影片的著名导演到这里来取
景,终成大气候。
张贤亮前半生生活经历非常坎坷,但他生性直率,是个很天真的人,像个大孩子,非常可爱。在全国
政协小组讨论会上,他发起言来,滔滔不绝,越讲越来劲,越讲越兴奋,忘了时间,动辄就是一两个小时,
形同个人包场。大家非但不反感,反而挺喜欢,都洗耳恭听,下来还要纷纷向外组的委员介绍:“张贤亮
今天又包场了,讲得很有趣,也很有见解。”只有王蒙委员、冯骥才委员往往钻他的空子,专挑他的错,
拿他个别的谬误调侃他,开他的玩笑,拿他开涮。在这种时候,只见他非但不生气,也不反驳,反而也跟
着大家一起哈哈大笑。他是个开朗的人,在逆境中他曾饱受伤害,但亏得乐观而挺过来,活了下来。
张贤亮身上继承了浓郁的中国知识分子的士大夫气,在二十二年劳改期间他由头到尾读过五遍马克思
的《资本论》,修得一身正果,有很深的马克思理论功底,而且,他始终有救国富民的抱负,一有机会便
要高谈阔论一番,甚至在他的小说如在《绿化树》中,也要让笔下的人物大谈经济法则,大讲社会变革的
基本规律。其实,他写的就是他自己。他在生活中就是一个爱谈政治的人,热衷参政议政,爱提建议,很
像解放前的沈从文。这又是他的天真可爱的一个突显的特征。
感谢张贤亮,他让中国当代文坛多了一名闯将。他的作品,他立下的轰轰烈烈的伟业都会长久保存下
去。张贤亮,大家会记住你,一个体面的绅士,一个狂热的理想主义者,一个华丽的变身人,一个永不停
步的畅想家,一个可爱的大男孩。
(选自 2014 年 10 月《文汇报》)
18 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张贤亮有过二十二年的劳改生活,他在文学和经商方面的巨大成就是在最后几十年实现的,所以作
者以“晚年的张贤亮”为题,写了这篇悼念文章。
B.文章采用“总—分—总”结构,先写张贤亮逝世,总领全文,再从弄潮儿、儒商和性格可爱三方面
写晚年张贤亮的形象,最后总述,表达怀念之情。
C.张贤亮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典型,追求真理,在劳改期间不忘读《资本论》,而这样的阅读终于使他修
成正果,即在文学和经商领域取得惊人的成就。D.文章采用第三人称,将对张贤亮的深深敬爱之情融会在客观冷静叙述之中,行文至最后突然改用第
二人称,感情喷薄而出,恰到好处。
1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
A.作者十分敬重张贤亮,但是不为尊者讳,照样写他的缺点,如写他坐自己的小卧车让司机把他送到
北京来开会,就暴露了张贤亮财大气粗的一面。
B.张贤亮说“宁夏人忠厚老实,是非常理想的交易对象”,这话虽有奸诈之嫌,却是商场的事实,张贤
亮实话实说,足以说明他是一个可爱的大男孩。
C.文章标题为“晚年张贤亮”,却写到在狱中读《资本论》的情况,意在展现张贤亮的思想特征和救国
富民的抱负,间接交代了晚年经商的思想根源。
D.文章取材精当,写中国现代文学馆成立,只写张贤亮跳舞一事,便于突出张贤亮的多才多艺,他不
但能写小说,也会跳舞,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20、张贤亮认为“出卖荒凉”是一个好点子,这个点子好在哪些地方,请结合文本试作分析。(6 分)
八、作文(70 分)
21.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
不限。
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于光也,不亦难乎?(庄子·逍遥游)
我爱这样的灯光。几盏灯甚或一盏灯的微光固然不能照彻黑暗,可是它也会给寒夜里一些不眠的人带
来一点勇气,一点温暖。(巴金 《灯》)
附加题
一、阅读材料,完成 22~24 题。(10 分)
凡诗之所谓风者,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也。惟《周南》
《召南》,亲被文王之化以成德,而人皆有以得其性情之正,故其发于言者,乐而不过于淫,
哀而不及于伤,是以二篇独为风诗之正经。自《郡》而下则其国之治乱不同人之贤否亦异其所
感而发者有邪正是非之不齐而所谓先王之风者,于此焉变矣。
(节选自朱熹《诗集传序》)22.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 5 处)(4 分)
23.《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 、 三个部分是(2 分)
24.请用自己的话简述《周南》《召南》的特点及形成原因。(4 分)
二、名著阅读题(15 分)
25.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贾宝玉曾两次入学,先因想和秦钟厮守而主动入学,贾政嘲讽了他,后来贾政亲自送他
入家塾,并严厉训导宝玉要研习八股文章。(《红楼梦》)
B.庞太监和康六的冲突揭露了流氓恶霸仗势欺人的黑暗本质,而庞太监和秦二爷的冲突,
则表明了维新派与守旧派不可调和的矛盾。(《茶馆》)
C.张勋复辟事件在江南水乡引发的一场小风波,其中的九斤老太是阻挡社会变革的反动情
绪的代表,一代不如一代是她的口头禅。(《风波》)
D.老人桑地亚哥出海捕鱼,捕到一条大鱼,正准备回来,遇到了鲨鱼的袭击。在小说里,
鲨鱼和大海一样都是邪恶力量的象征。(《老人与海》)
E.老葛朗台经常一到关键时刻就假装口吃和耳聋,莫名其妙地兜圈子,企图教对手不耐烦,
好让他们忘掉他们自己的观点。(《欧也妮·葛朗台》)
26.简答题(10 分)
(1)东吴为要回荆州,宴请关羽,准备“就筵闯杀之”,关羽单刀赴会,全身而退。请具体
说说关羽是如何脱身的。(5 分)
(2)《家》中对高老太爷临终表现描写:他看见觉慧走近,便睁大眼睛注意地看他,渐渐地
脸上露出了笑容,虽然这个笑容是无力的,而且给人以凄惨的印象;与此同时,在觉慧眼中,
现在的祖父显得非常衰弱,可怜,不再是那个威严可怕的高老太爷了。(5 分)
高老太爷是封建家长,专制威严,临终前却“脸上露出了笑容”,怎样理解这一情节?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 分)阅读材料,完成 27-29 题。
我老觉得,我们现在的阅读很像是投食模式。一到周末或月底的进食时间,流水线一样的
资讯平台就开始推送了,详尽的内容简介、写作特色、章节摘要、专家评说,切成很小的碎块、
撒好了提神的调料和悦目的花边,排列整齐地进入到我们各自所趴着的笼子里。投食而来的那
些书单,挤挨挨地进入视线,爱恋的感觉就此稀薄了,似已没了起初的忠贞和虔诚,因它们不
是我日思夜盼、苦苦求索而来的,甚至可能是并不需要的、伴有轻微质疑的。当然,是可以看
的,足可以翻上大半天,直看得挺胸凸肚,可随后只消半个黄昏,就饿了,加倍的饿,空洞到
极点的饿。我饿着。我羞耻于这种饿。这怨不得别人的,为什么会在大丰大收、供给丰沛到过
剩的背景下如此之饿?是我的无能,是我自个儿丧失了觅食和追求的能力,去荆棘、去莽原、
去冰雪中捕食的能力,从被抛弃的垃圾堆里、从加锁的门背后、从被打包变卖的废品中,翻找
到那些破旧、残缺、没了用处、味淡如水的,但真正适配自己的东西。我只能吃大路货,叼起
降落到眼跟前的发亮玩意儿,哼哼唧唧地表示津津有味,以大合唱、团体操的标配方式来阅读、
思考、发声。每次看到书单和排行榜,看到几乎像课堂作业般整齐的赞美式反馈,我总升腾起
一阵迷雾般的焦虑,我不知道我能否有勇气立即站起身、跑出去,趁着肢体与脑力尚未完全绵
软,离开这无需任何心力的富足之地,跃入旷野,跃入干涸,激活被干扰和驯化过的视觉与嗅
觉,恢复那种挑剔但准确的灵敏,重新长出野蛮有力的肌肉……最终,在视线尽头的大地深处,
在被忽略被冷落的地方,在依稀可辨的光线中,遭遇到我一直寻找和渴求的那本书。
(选自南报网《投食下的阅读饥饿》)
27.文中所说的“切成很小的碎块”,具体指什么情况?(4 分)
28.作者说“我饿着”是何意思?为什么又说“我羞耻于这种饿”?(5 分)
29.请分条阐述“投食下的阅读”的危害。(6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