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突破(六) 信息及拓展题
|针对训练|
角度 1 信息提取类
1.
图 T6-2
[2018·重庆]已知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 T6-2 所示,但不知它们分别对应的哪条曲线。
根据以下信息:
(Ⅰ)甲和乙不可能配制成相同浓度的饱和溶液;
(Ⅱ)甲和丙中有一种物质,其接近饱和的溶液可通过升温达到饱和;
(Ⅲ)将 t2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 t1 ℃,乙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丙。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曲线 Y 代表丙
B.曲线 X 代表乙
C.t2 ℃时,分别将 X、Y 的饱和溶液降温至 t1 ℃,X 析出的晶体一定比 Y 多
D.t2 ℃时,等质量的甲、乙、丙饱和溶液中,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小
2.[2019·益阳]材料一:人通过食物获得的蛋白质在胃肠道里与水反应,生成氨基酸。氨基酸的种类很多,如乙
氨酸(C2H5O2N)、丙氨酸(X)、丁氨酸(C4H9O2N)、戊氨酸(C5H11O2N)等。
材料二:乙氨酸的化学式也可写成 NH2CH2COOH。乙氨酸的某些性质与醋酸类似,如都能与 NaOH 溶液反应。已知
醋酸与 NaOH 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H3COOH+NaOH CH3COONa+H2O。
(1)根据材料一,推测出丙氨酸的化学式 X 为 。
(2)根据材料二,写出乙氨酸与 NaOH 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2019·山西]
港珠澳大桥
港珠澳大桥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它是采用桥、岛、隧结合的方案进行建造的。全长约为 55 km,海中主
体工程长 29.6 km。使用寿命约 120 年,可抗 12 级台风和 8 级地震。这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标准最高、挑
战性最强的交通集群工程。大桥钢索、桥面和桥墩等均使用了大量金属材料。钢筋混凝土沉管隧道是港珠澳大桥的控制性工程,为满足通航要求,沉管管底深埋于海面以下最深处可达 44.5 m,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深埋
沉管隧道工程。隧道内不仅可通车,还可餐饮、休闲和加油等。承载沉管隧道的海床由坚硬的花岗岩(主要成
分是二氧化硅)、云母(主要含二氧化硅、氧化铝等)等多种矿物组成。
阅读上述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金属材料在被制成桥上的钢索和钢板时体现了金属的 性。
(2)沉管在海洋环境中应具备的特性是 、 。
(3)海床矿物中含有的一种物质的化学式是 ,它属于化合物分类中的 。
(4)沉管隧道内的加油站应张贴的安全标志是 (写一个),目的是 。
角度 2 信息迁移类
4.[2019·金华]某品牌加酶洗衣粉使用方法中提示:用温水浸泡。某科学兴趣小组对该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与
水温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每次实验所选的衣料、奶渍的量、洗衣粉的用量和用水量均相同。在不同水温条件
下,测得这种加酶洗衣粉除去衣服上奶渍所需的时间,实际结果如下表所示。
水温/℃ 30 40 50 60 70 80
除去奶渍所
需的时间/s
28 12 6 4 12 17
根据表中有关数据判断,能正确表示温度对该酶催化效率影响的图像是 ( )
图 T6-3
5.[2019·台州]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原料 CO2 还是 H2O 呢?科学家鲁宾和卡门曾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在
实验中他们利用 18O 作为标记物,制备了三份相同浓度的碳酸氢盐溶液,三份溶液的碳酸氢盐和水都含有不同
的 18O 百分比,将小球藻放入这三种溶液中并光照,然后分析产生的氧,得出结论: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来自水。
资料:
Ⅰ.中子数为 8 的氧原子可用 16O 来表示,18O 是表示中子数为 10 的氧原子;自然界的氧气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
为 1.43 kg·m-3,其中 16O 占 99.76%(可视为 100%)。
Ⅱ.碳酸氢盐给小球藻的光合作用提供全部的 CO2,而且不产生水。
Ⅲ.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气体具有相同的分子数。
(1)16O、标记物 18O 都属于氧元素,其位置大致在元素周期表的 方。
(2)图 T6-4 所示是三个实验中,在水、碳酸氢盐、氧气各物质中 18O 所占氧元素的比例,请根据实验过程和结论,
在虚线框内完成第三个实验的碳酸氢盐和氧气中 18O 百分比的条形图。图 T6-4
(3)鲁宾和卡门通过测生成氧气的密度来确定氧气中 18O 含量。若有一瓶氧气,只含 18O 和 16O,且个数比为
1∶1,结合材料,计算在标准状况下该瓶氧气的密度为 kg·m-3(保留两位小数)。
6.[2018·重庆](1)不同实验对反应速率有不同要求。某同学探究 CO2 制取实验,按要求答题。
限选控制反应速率的方法:
①反应物的浓度 ②反应物的状态
限选试剂:
A.稀盐酸 B.浓盐酸 C.块状石灰石
D.碳酸钠溶液 E.粉末状石灰石
填写下表并回答相关问题。
实验名称
控制速率
的方法
所选用的
最佳试剂
灭火器反应原理 ① 和 D
CO2 的实验室制法 A 和 C
写出灭火器反应原理的化学方程式: 。
图 T6-5
(2)已知:CO2 和 SO2 既有相似性,又有差异性。
实验一:水槽中滴入紫色石蕊,将收集满两种气体的试管同时倒立于其中,片刻后实验现象如图 T6-5 所示,说明
相同条件下的溶解性:SO2 (填“>”或“ 红
实验二:生成白色固体和黄色固体
[解析](1)为了提高灭火的效率,灭火器中发生反应的速率要快,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要多。反应物的浓度越大,
反应速率越快,且生成的气体越多,所以灭火器中的反应物应用浓盐酸和碳酸钠溶液。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
体,为控制反应速率,可以控制反应物的接触面积的大小(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物的浓度。浓盐酸和碳酸钠溶
液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2HCl 2NaCl+CO2↑+H2O。(2)实验一:由图
中实验现象可知,二氧化硫气体溶解的比二氧化碳气体多,证明相同条件下的溶解性是二氧化硫大于二氧化碳;
二氧化硫溶于水生成亚硫酸,亚硫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为红色。实验二:镁条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氧化镁
和碳,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具有相似性,因此,镁条在二氧化硫中燃烧的生成物是氧化镁和硫单质,
氧化镁是白色固体,硫单质是黄色固体,所以,反应现象是剧烈燃烧,生成白色固体和黄色固体。
角度 3
7.(1)氯化钙(或氯化钡)
(2)有气泡产生 2H2O2 2H2O+O2↑
[猜想假设]OH-和 CO2-3
[实验结论]二
[反思交流]对比实验,证明 CO2-3 对过氧化氢分解反应不具有催化作用
[解析]探究一:(1)向样品溶液中加入氯化钙或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证明溶液中含有碳酸根离子,因为
碳酸根离子和钙离子(或钡离子)能结合生成不溶于水的碳酸钙(或碳酸钡)沉淀。(2)样品溶液中含有过氧化氢,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分解为水和氧气,所以实验现象是产生气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 2O2
2H2O+O2↑。探究二:[猜想假设]过氧碳酸钠溶液中含有 Na+、OH-、CO2-3 、H2O2、H2O,由题干信息可知,Na+对过氧
化氢分解不具有催化作用,则对过氧化氢分解起催化作用的微粒除猜想一、二外,还有就是 OH-和 CO2-3 对过氧化
氢分解都起催化作用。[实验结论]由实验数据分析可知,CO2-3 对过氧化氢分解不起催化作用,即猜想一和猜想三
错误;OH-对过氧化氢分解起催化作用,即猜想二正确。[反思交流]实验 2、3 中溶液的 pH 相同,即 OH-的浓度也
相同,水中的溶解氧含量相同,但实验 2 中还含有 CO2-3 ,说明 CO2-3 对过氧化氢分解不起催化作用。8.C 9.B
10.①②④⑤⑥
11.(1)气球大小没有改变 CaO 和水反应放热,使装置内压强变大 氢氧化钠
(2)c 防止通入的气体把洗气液体压出滴壶
[解析](1)向 a 中加入一定量水后,锥形瓶中空气被排出,会看到气球胀大,一段时间内观察到气球大小不改变,
则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2)洗气装置必须让气体与溶液充分接触,所以气体应从 c 端进入;如果液体装满,通
入的气体产生的压强会把洗气液体压出滴壶。
12.(1)使烧瓶内的压强小于外部大气压
(2)①验证氯化氢易溶于水
②NaOH+HCl NaCl+H2O
A 溶液进入烧瓶后,逐渐由红色变为无色
13.(1)1 (2)红磷燃烧放热,集气瓶中温度升高,气体体积增大,导致压强增大
[解析](1)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大约占总体积的1
5,红磷燃烧消耗集气瓶中的氧气生成固体五氧化二磷,燃烧结束,
冷却至室温后,打开止水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进入瓶中水的体积等于燃烧消耗氧气的体积,图中 t2℃为
室温,最终集气瓶中液面大约上升至刻度 1 处。(2)图中AB 段气体压强增大,原因是红磷燃烧放热,使集气瓶中
温度升高,气体体积增大,压强增大。
14.(1)放热
(2)管口向下移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
发出尖锐的爆鸣声
(3)2Na+2H2O 2NaOH+H2↑
(4)Fe(OH)3 减小
[解析](1)由图甲可以看出,钠与水反应过程中,溶液温度升高,即该反应为放热反应。(2)检验氢气纯度的操作
是:用拇指堵住集满气体的试管口,管口向下移近火焰,移开拇指,若发出轻微的“噗”声,说明氢气已纯净;若
发出尖锐的爆鸣声,说明氢气不纯。(3)由上述分析可知,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为 2Na+2H2O 2NaOH+H2↑。(4)金属钠投入氯化铁溶液时,钠首先与水反应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钠,生成的
氢氧化钠立即和氯化铁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和氯化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2Na+2H2O
2NaOH+H2↑,3NaOH+FeCl3 Fe(OH)3↓+3NaCl。在上述反应过程中,反应前为氯化铁溶液,反应后所得为
氯化钠溶液,由两个反应方程式可列如下关系式:
6Na~3H2~2Fe(OH)3
138 6 214即对反应前的溶液来说,每反应 138 份质量的钠(增加量),将会生成 6 份质量的氢气和 214 份质量的 Fe(OH)3(减
少量),由于增加量小于减少量,故溶液质量将减小。
15.(1)2H2O2 2H2O+O2↑
(2)0.01
(3)0.3
(4)不相关 正比
(5)ABC
[解析](1)容器内压强增大,是因为过氧化氢分解生成了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 2H2O+O2↑。(2)
根据图甲可发现,实验条件下,30 s内催化分解8 mL溶质质量分数为3%的双氧水,MnO 2的最小用量为0.01 g。(3)
根据图乙可发现,0.1 g MnO2 至少能快速催化分解 10 mL 3%的双氧水,10 mL 3%双氧水中过氧化氢的质量为 1
g·mL-1×10 mL×3%=0.3 g。(4)根据图甲与图乙可发现,MnO2 的用量总体上与 O2 产量不相关;根据图乙还可发
现,该实验中,O2 产量总体上与双氧水用量成正比。(5)如果反应容器的气密性不好,称量 MnO2 质量不准确,量
取双氧水体积不准确,都能够影响实验所测数据的精确度。
16.(1)2NaOH +CO2 Na2CO3+H2O
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大,吸收二氧化碳多,而饱和澄清石灰水浓度低,吸收二氧化碳少(或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在
水中的溶解度差异较大,氢氧化钠易溶,氢氧化钙微溶等,合理即可)
(2)振荡烧瓶(合理即可) 冷却(或降温等,合理即可)
(3)①③
[解析](1)气体被吸收,使密闭装置中的压强减小,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大,吸收二氧化碳多,压强减小明显,而氢
氧化钙微溶,饱和石灰水浓度低,吸收二氧化碳少。(2)振荡烧瓶,可以让气体与水充分接触混合;加压降温可以
增大气体的溶解度。(3)因为二氧化碳气体可溶于水,所以曲线 3 无法证明 CO2 能与水发生反应;曲线 2 没有给
出实验现象,所以无法说明检验 CO2 可用饱和澄清石灰水;曲线 1 压强变化大,所以②④结论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