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2020届(2017级)高三第二次诊断考试语文试卷
加入VIP免费下载

四川省成都市2020届(2017级)高三第二次诊断考试语文试卷

ID:424913

大小:35.67 KB

页数:16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成都市 2017 级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诊断性检测 语 文 本试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籍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 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 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宋以前的中国和宋以后的中国有一个不同,那就是从“贵族一士族”社会,变成了平民 社会。 在宋代以前,虽然中国人经常抱怨“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但事实是确实贵族有种。 高门大户往往能传递几百年,底层百姓也永远安于被剥削的命运。除了起兵造反,或者疆场 立功,一个人很难突破玻璃天花板,从底层社会爬到上层社会。直至唐代,门阀观念的影响 仍然十分严重。而到了宋代,这一切变了。“贫富无定势”“富儿更替做”(宋代谚语)。下 层社会的人也可以通过个人奋斗,在短时期内改变自己的命运,即所谓“朝为田舍郎,暮登 天子堂”,火箭式升入最高层,“骤得富贵”。 富家大族的传递因此变得极为困难,更为常见的情况是“富不过三代”“朝廷无世臣无百 年之家”。阶层之间不再有明显界限。郑樵说:“自五季以来,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 阅,故其书散佚而其学不传。”(《通志·氏族略》)下层文化和上层文化开始融合,开创了 中国文化的新境界。 这一切发生的第一个原因,是从中唐到五代一百多年的战乱,使得整个社会天翻地覆, 那些从汉代传到唐代的相沿几百年的世家大族在这个空前的乱世中,终于被毁灭了。特别是 五代的极度混乱,如同一个炒锅一样,将社会各个阶层颠簸出原来的轨道,上下颠倒,贫富 易位。无数个积累了几百年建起的藏书楼被一把火烧掉,相守了无数世代的大家族分崩离析, 原来养尊处优的士族们或死或逃或成为乞丐奴仆,士族阶层连同他们创造的士族文化在整体 上被毁灭了,社会成了一锅原子粥。第二个更主要的原因,就是科举制的成熟。虽然科举发明于隋,实行于唐,但科举在隋唐 两代都没能成为入仕的最主要途径。况且隋唐两代教育并不普及,只有上层社会才能获得较 好的教育环境,因此中举者也都是士族,因此,唐代基本还是一个半世袭的士族社会。 而到了宋代,科举制才真正成为入仕的最主要渠道。宋朝皇帝们的制度设计,是使全社 会通过文字而不是刀枪进行竞争。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将其他功名利禄之途关闭,只留下 科举这一扇门。他们不仅废除了唐代由当朝显贵公荐举人的惯例,而且打破了唐代科举考试 的门第限制,让所有人都能走进考场。在宋代,只要不是残疾之人,皆可应举,甚至以屠牛 为业者,也能赴试。对于那些拿不起路费的穷人家孩子,国家还给他们应试补贴。 从上古到中古,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一直是由国家严格控制的,即使是最开明的唐代也 是如此。然而有唐到宋,国家对民众生活的控制显著松弛,宋太祖于乾德三年颁布诏令废除 夜禁,里坊制也名存实亡。宋代城镇里面基本可以随处开设商铺,因此出现了现代意义上的 商业街,小商贩也可在各处叫卖,城市景观较以前大变。《清明上河图》就是里坊制消亡以 后城市面貌的反映。 这些现象都显示,从唐到宋,中国社会出现了一个巨大的进步:由等级森严、阶层固化的 不自由的社会,向一个更自由、更平等因而也更合理的社会转变。 (选编自张宏杰《中国国民性演变历程·平民的盛世:宋代》) 1.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代以前的老百姓想要进入上层社会,只能选择起兵造反或是疆场立功的道路。 B.从中唐开始的战乱最终导致传承多代的世家分崩离析,士族文化在整体上被毁灭。 C,在宋代,社会上下阶层之间的界限不再明显,主要体现在科举、婚姻等诸多方面。 D.宋代的平民社会比“贵族一士族”社会更自由和平等,这是中国社会的巨大进步。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用大量篇幅论述了宋代成为平民社会的两个原因:长期战乱和科举制成熟。 B.文章将唐宋两代科举进行了比较,突出了宋代科举是人仕最主要的制度性渠道。 C.文中引用宋代的谚语,是为了证明在宋代社会,门阀观念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 D.文中“原子粥”的比喻形象地说明了士族和士族文化整体毁灭后的社会混乱局面。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富不过三代”是说富贵家族传家不超过三代,其财富都转移到了平民手中。 B.里坊制有利于国家对城市的管制,体现了国家对城市平民生活的严格控制。 C.宋代重视科举教育,不提倡武力,因此宋代的城市比唐代更自由、更繁荣。 D.宋代以前包括唐朝都是属于世袭的贵族社会,宋以后才真正进人了平民社会。(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 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它具 有如下一些特点:一是突发性。突发性指事件的时间、地点、方式、程度等情况,都难以准 确把握;对事件起因、规模、事态变化等,也不能事先确定。二是复杂性,主要指造成原因 复杂。有自然因素造成的,如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引发的公共卫生事件;有人为因素造成 的,如战争引发的公共卫生事件。三是传播的广泛性,某些传染病可能毫无国界地广泛传播。 (摘编自《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构成要素和主要特征探讨》) 材料二 作为非典疫情最为严重的地区,当时的中国在疫情防治中暴露出诸多问题。一方面,部 分地方政府对疫情隐瞒不报。另一方面,当时国内比较缺乏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制 度、应急设施。对于非典一类的新发传染病,彼时并无任何应急预案作为指导依据。而且, 许多医院没有足够的隔离设施,交叉感染严重。这些都使得疫情难以在初期得到有效控制。 SARS 之后, 政府加大了对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的决心和行动。政策方面, 2003 年国 家公布施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此后又出台了一系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 预案”,从国家到乡镇逐步形成了相对完整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医疗救治方面, 各地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包括设立专门的传染病医院,扩大医疗救治 队伍等。此外,中央还主导建立了一套信息通报体系,保证疫情信息快速透明地传播。这一 系列建设使我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明显提升。 (摘编自《非典十六年之后,中国的防疫体系都有哪些进展?》) 材料三 2009 年,全球爆发甲型 H1N1 流感疫情,我国政府对此高度重视,迅速组织联防联 控,并坚持公开透明地公布疫情信息,使公众能够了解疫情,做好防控。此外,政府还 联合科研机构进行疫苗的研发和生产,仅 87 天,就研制生产出全球首支获得生产批号的 H1N1 甲流疫苗。 2014 年,西非爆发埃博拉疫情,中国政府积极应援非洲,同时采取国内疫情防范措施, 取得了“零感染,零输入”的可喜成绩。这次疫情抗击还成为我国首次在卫生应急领域走出 国门的成功案例。事实上,自非典后,我国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机制已多次经受住考验,并在实战中 不断完善。国家卫计委卫生应急办主任许树强曾表示,中国经过非典疫情、汶川地震和埃博 拉疫情等重要阶段的洗礼,应急能力已大大提升,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摘编自《抗击甲流:中国在行动》) 材料四 新冠肺炎疫情汹涌袭来,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能力的一次重大考验。面对疫情,党中央总 揽全局,对抗击疫情作出指示,指明方向。各级党委政府按照中央决策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 众,全面加强防疫工作,把落实工作抓实抓细。此外,在疫情面前,我国还坚持防控工作全 国一盘棋,联防联控,“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创造了十天十夜建成火神山医院的奇迹。 我国一系列措施有效地防控了疫情蔓延,国际社会对此普遍给予肯定。世卫组织总干事 谭德塞表示,“中方行动快速有力,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世所罕见,我们对此表示高度赞 赏。” (摘编自《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信心来自哪里》) 4.下列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通常突然发生,人们事先难以准确把握某次事件发生的时间、方式、 成因等情况,因此在应对时就往往会束手无策。 B.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成因复杂,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战争等人为因素都可能引发公 共卫生事件,从而对公众健康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 C.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影响范围广,某些传染病毒可能会无国界扩散,这需要各国共同应 对,国际合作抗击埃博拉疫情就是其中的典型案例。 D.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应坚持公开透明地公布疫情信息,这有利于把握该突发公 共卫生事件的规模、事态发展等信息,做好防控。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应对非典时,我国存在着部分地方政府瞒报疫情信息、缺乏新型传染病应急预案和应 急设施等问题,这使得疫情难以在初期得到有效控制。 B.2009 年我国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力的防控措施抗击甲型 H1N1 流感疫情,还成功研制 生产了 H1N1 甲流疫苗,取得了抗击疫情的胜利。 C.正是因为经历了非典疫情、汶川地震和非洲埃博拉疫情三个重要阶段的洗礼,我国的 应急能力才能够大大提升,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D.世界卫生组织对我国有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赞赏,这体现出国际社会对我国疫情防 控的肯定,也侧面显示出我国防控疫情能力的提升。6.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这样一次重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我国为什么能快速有效地进行防控? 请结合材料概括并分析。(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7~9 题。 丢失的脚步 王开岭 大,正让城市削掉双足,脚步日渐枯萎。点与点之间的遥远,让我们望而却步,不得不 折叠起双足,换之以轮胎和轨道。现代人的日常身份,不再是“行人”,而是“乘客”。 北京城,已套上了第 6 个大呼拉圈,且环距越来越大。 没人再敢把城市当棋秤、视自己为棋子了。城市的态势只能用涟漪来形容,且是巨石 “扑嗵”激起的那种。面对急剧的放扩,没人敢吹嘘熟悉每一条波纹了,连的士司机都像片 警那样,专挑熟悉的“片”跑。 由于太大,任何人都只能消费极小一部分,无法从整体上参与它、拥有它。 这是一盘谁也下不完的棋。人只能在上面流浪,胡乱移动。某种意义上,已无真正的 “北京人”“上海人”“广州人”。无边无际、日夜更新的城市,所有人都变成了它的陌生 客。据说,法国学者皮埃尔·卡蓝默访问了几座中国城市后感叹:“它们太大了,每一次进 入我都忍不住发抖。” 在无界的大面前,脚力是渺小的,所有的腿都会恐惧、自卑、抽搐。 由于“脚”和“历程”之间的逻辑驰散了,“人生脚步”一词,正丧失其象征性。城市 无法用脚来丈量,人生也不再用脚来记录。我的办公室同事,人均每日乘车 3 小时,那是一 种天天出差的感觉。一家伙恶狠狠道:“天天三小时!三小时!他妈的……” 是的,我们最有效的生命时间,虚掷在了路上。 而且,这是纯物理、纯机械的“赶路”,绝无精神活动和审美可能:堵、挤、抢、操、刮 擦、焦灼、噪音、污染……整个一皱眉和不断骂娘的过程。 我一直深以为—— 美好的地方一定是养脚的地方。诗意的城市应该是漫步的城市。 在一座美好之城里,道路系统应在细节上处处体现对行人的体恤,人行道应享有特殊的荣 誉和尊严。那天,我要到马路对面去,一个外地来的朋友正拼命挥手,可附近既无天桥亦无路口,我 想了半天,也不知如何跨越几十米天蜇,最后招了辆车,到一桥底再绕回来,跋涉了几公里, 才和朋友握上手,真可谓咫尺天涯。 丹尼贝尔说:城市不仅是一个地方,更是一种心理状态,一种生活方式的象征。 选择一座城市,就是投奔一种生活。 规划一座城市,就是设计一种生活。 柳永有过一篇《望海潮》,写宋朝杭州市景:“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读罢,我真有股冲动,恨不得即刻动身,奔赴那座伟大的城池。那样的户外,你想不挪 步都难,会觉得呆屋里是犯罪,走得太急也是犯罪。 不可否认,长安街乃京城最伟大的街。但真正对漫步发出邀请的是胡同。其一砖一木都 有体温,元素鲜活、细节密集,最具酵母气息和微生物色彩,所遇之人也有趣……重要的是, 你能与它对话,一副门礅、春联,一棵槐树和一窝喜鹊,一丛墙头草或一只流浪猫,都是一 个有趣的信息体。而长安街,你就没法交流,它根本不打算和你平等。那些威风凛凛的建筑 体,阴郁僵冷,拒绝握手,拒绝攀谈,只接受瞻仰、服从。 胡同街区的枯萎、市井活性的夭折、“步行街”的出世,皆意味着漫步文化渐行渐远。 “这样的城市非常乏味,它显示的是技术能量,没有灵魂。”皮埃尔·卡蓝默说。 给双足一块有力量的落点吧。 脚,是要用来走路的。否则,从肉体到精神皆有“失足”感。 那年,崔永元拉一帮人去搞“新长征”,红旗飘飘,走了趟物非人非的老路。央视栏目 做了期纪录片,讲这群好事者如何折磨自己,如何痛并快乐着。还发明了个词:“精神足 疗”。在我看来,不过是一帮废足已久、萎靡不振的现代人做了次“足底按摩”罢了。 据说疗效不错,很多脚激动得热泪盈眶。足底穴位那么多,通着那么多的经络和神经元, 不治百病才怪呢。 (有删改)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作者引用法国学者皮埃尔·卡蓝默访问中国城市后发出的“忍不住发抖”的感慨,表达了 自己对城市不断扩建、无边无际的否定。 B.作者从“同事的抱怨”“和朋友咫尺无法相聚”等生活琐事人手,反思城市发展带来的问 题,由表及里,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思考。 C.文章善用修辞,语言生动形象,如“巨石激起的涟漪”比喻了城市猛烈扩张的态势;“威 风凛凛”形容出长安街建筑的高大和傲慢。D.对所谓的“精神足疗”法,作者认为其精神价值实际上相当有限,不过是一帮废足已久、 萎靡不振的现代人为自己所做的“足底按摩”。 8.综合全文,作者认为“丢失的脚步”是怎样造成的?(6 分) 9.文中倒数第三段画线句中“失足”加上引号有什么作用?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萧望之字长倩,东海兰陵人也。好学,治《齐诗》,京师诸儒称述焉。是时,大将军霍光 秉政,长史丙吉荐儒生王仲翁与望之等数人,皆召见。吏民当见者,露索”去刀兵,两吏挟 持。望之独不肯听,自引出阁。光闻之,告吏勿持。望之说光曰将军以功德辅幼主致于洽平 是以天下之士延颈企踵争愿自效今士见者皆先露索挟持恐非周公相成王躬吐握之礼致白屋之 意于是光独不除用望之。三岁间,仲翁至光禄大夫,望之以射策甲科为郎。仲翁谓望之曰: “不肯录录,反抱关为?”望之曰:“各从其志。”地节三年夏,京师雨雹,望之因是上疏, 口陈灾异之意,以为:“今陛下思政求贤,然而善祥未臻,是大臣任政,一姓擅势之所致也。 唯明主躬万机,举贤材,与参政谋,令公卿大臣朝见奏事。如是则奸邪塞,私权废矣。”天 子拜望之为谒者。时上思进贤良,多上书言便宜,辄下望之问状,所白处奏皆可。宣帝察望 之经明持重,论议有余,材任宰相,欲详试其政事,以为左冯翊。后为太傅。及宣帝寝疾, 选大臣可属者,拜望之为前将军光禄勋,受遗诏辅政。中书令弘恭、石显久典枢机,与车骑 将军史高为表里,论议常独持故事,不从望之等。望之以为中书政本,宜以贤明之选,数荐 名儒茂才以备谏官。恭、显告望之等谋欲罢车骑将军状,欲以专擅权势。望之对曰:“外戚 在位多奢淫,欲以匡正国家,非为邪也。”后数月,天子方倚欲以为丞相,会望之子伋上书 讼望之前事,事下有司,复奏:“望之前所坐明白,无谱诉者。而教子上书,失大臣体,不 敬,请逮捕。”弘恭、石显等知望之素高节,不讪辱,因令太常急发执金吾车骑驰围其第。 望之仰天叹曰:“吾尝备位将相,年逾六十矣,老入牢狱,苟求生活,不亦鄙乎!”竟饮鸠自 杀。天子闻之惊,为之涕泣,哀恸左右。 (节选自《汉书·萧望之传第四十八》,有删改) 注:①露索:露出身体被人搜查。 10.下列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望之说光曰/将军以功德辅/幼主致于洽平/是以天下之士延颈企踵/争愿自效/今士见者皆先 露索挟持/恐非周公相成王躬吐握之礼/致白屋之意/ B.望之说光曰/将军以功德辅幼主/致于洽平/是以天下之士延颈/企踵争愿自效/今士见者皆先 露索挟持/恐非周公相成王躬吐握之礼/致白屋之意/ C.望之说光曰/将军以功德辅幼主/致于洽平/是以天下之士延颈企踵/争愿自效/今士见者皆先 露索挟持/恐非周公相成王躬吐握之礼/致白屋之意/ D.望之说光曰/将军以功德辅幼主/致于洽平/是以天下之士延颈企踵/争愿自效/今士见者皆先 露索/挟持恐非周公相成王躬吐握之礼/致白屋之意/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齐诗》为汉代传习的《诗经》四家诗之一,另外三家分别是《鲁诗》韩诗》毛诗》。 B.射策是汉代选士之法,主试者将问题写在策上,受试人选取作答。中甲科者可为郎中。 C.左冯翊,既是官名,也是管辖的政区名,汉代与京兆尹、右扶风一起合称为“三辅”。 D.茂才在文中的含义与科举考试时的“秀才”相同,都指优秀人才,明清则用来称呼举 人。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萧望之心直口快,反受霍光冷遇。他被丙吉推荐给大将军霍光,但不肯接受脱衣搜身 的规矩并批评霍光未能礼贤下士,故不为霍光看重。 B.萧望之直言进谏,获得皇帝重用。趁有天灾异象,他向宣帝建议举用贤才参与政事, 废除一姓专权;宣帝多次听取他的意见并逐步重用他。 C.萧望之受诏辅政,做事高瞻远瞩。他在宣帝病重时辅佐朝政,认为中书地位极为重要, 多次推荐人才做谏官,希望制约中书把政的局面。 D.萧望之不善计谋,被逼自杀身亡。弘恭、石显诬告他专权揽政,后又诬陷他儿子对朝 廷不敬;他不愿受辱偷生,就喝毒酒自杀以示清白。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时上思进贤良,多上书言便宜,辄下望之问状。 (2)及宣帝寝疾,选大臣可属者,拜望之为前将军光禄勋,受遗诏辅政。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4~15 题。 花犯·苔梅① 王沂孙② 古婵娟③,苍鬟素屬,盈盈瞰流水。断魂十里。叹绀缕飘零,难系离思。故山岁晚谁 堪寄。琅玕④聊自倚。谩记我、绿蓑冲雪,孤舟寒浪里。 三花两蕊破蒙茸,依依似有恨,明珠轻委。云卧稳,蓝衣正护春憔悴。罗浮梦⑤半蟾 挂晓,幺凤冷、山中人乍起。又唤取、玉奴⑥归去,余香空翠被。 注:①范成大《梅谱》云:“古梅……又有苔须,垂于枝间,或长数寸,风至绿丝飘飘 可玩。”②王沂孙,宋末元初词人。本词当作于德佑二年三月宋奉表降元、临安失守后。③ 婵娟:形态美好。④琅玕:翠竹。⑤罗浮句:罗浮梦,梅花梦。半蟾,弯月。幺风,状 如凤凰而小,故称幺凤。⑥玉奴:南朝齐东昏侯妃潘氏小字玉儿,齐亡后义不受辱而死。 14.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前三句描写苔梅苍古清奇的美好形态,苔须如发衬其素色雪容,流水清澈映其盈盈清 姿。 B.词人暮年遭家国丧乱,见苔须飘零更觉孤寂,不禁忆起寒浪孤舟,身披绿蓑寻梅的情 景。 C.“云卧”表梅之高洁,“蓝衣”写苔丝的形状,“护春憔悴”的悲吟中透露出感伤的心 境。 D.词人从梦中醒来,残月挂空天色欲晓,一片清冷空寂;但花去香留,又觉得心里有所 安慰。 15.有人评价王沂孙的词“托物寄意,运意高远”,请赏析“三花两蕊破蒙茸,依依似有恨, 明珠轻委”这几句的精妙之处。(6 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离骚》中,屈原高唱“ , ”,以莲之高洁象征自己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 会不改初心。 (2)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中,写自己听完弹奏后情不自禁,极度悲伤凄切的两句是:“ , ” (3)《醉翁亭记》中,欧阳修以“ , ”两句,写出山间春夏两季不同的 美景,抒发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蜀绣又名“川绣”,诞生于民风 的巴蜀大地,是在丝绸或其他织物上采用蚕丝线 绣出花纹图案的中国传统工艺。其用料 ,针法严谨,线条流畅,与湘绣、粤绣、苏 绣合称为中国四大名绣。蜀绣历史悠久,起源于商代,成熟于汉代,东晋以来与蜀锦并 称“蜀中瑰宝”。蜀绣最初主要流行于民间,至清朝中叶以后,逐渐形成行业,仅在成 都九龙巷、科甲巷一带就有八九十家。蜀绣的这一时期,品种繁多,构图疏朗,色彩淡 雅,针脚平齐,代表了历史上蜀绣制作的最高工艺水平。 但是近年来,曾经 的蜀绣,其发展已严重滞后,与号称“百万绣工”的苏绣相距 甚远。蜀绣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理应得到保护和传承。如何有效保护和传承蜀绣?在理 念上,既要继承传统工艺的精髓,又要融入现代设计的元素,( ),创造出符合现代 人审美需求的蜀绣精品。在传承上,应创新蜀绣教育模式,构建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具 有实用性的高素质、高技艺专业人才。为此,蜀绣学院落户“蜀绣之乡”——郫都区安 靖街道。该学院将与高校、蜀绣技能大师联合办学,让蜀绣事业 、兴旺发达。 17.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纯朴 讲究 盛极一时 青出于蓝 B.淳朴 讲究 盛极一时 后继有人 C.淳朴 考究 风靡一时 后继有人 D.纯朴 考究 风靡一时 青出于蓝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这一时期的蜀绣,品种繁多,构图疏朗,色彩淡雅,针脚平齐,代表了历史上蜀绣制 作的最高工艺水平。 B.蜀绣的这一时期,品种繁多,构图疏朗,色彩淡雅,针脚平齐,代表了历史上蜀绣制作 工艺的最高水平。 C.蜀绣在这一时期,品种繁多,构图疏朗,色彩淡雅,针脚平齐,代表了历史上蜀绣制作 的最高工艺水平。 D.这一时期的蜀绣,品种繁多,构图疏朗,色彩淡雅,针脚平齐,代表了历史上蜀绣制作 工艺的最高水平。 19.下列填人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这种将时尚与传统相结合的方式使绣工与时俱进的理念得以体现 B.这种将传统与时尚相结合的方式使绣工与时俱进的理念得以体现 C.这种将传统与时尚相结合的方式能体现绣工与时俱进的理念D.绣工将传统与时尚相结合的方式,影响他们理念的与时俱进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密,每处不超过 12 个字。(6 分) 沙尘天气,是指大风将地面尘土、沙粒卷入空中,使空气混浊且能见度低的一种灾害性 天气现象。_ ① _?首先沙尘源为沙尘天气提供了物质基础。同时与气候密切相关:当气候干 燥,降水较少,土壤表层干燥疏松时,如果有大风刮过,就会将松散的土壤中的大量沙尘卷 入空中,形成沙尘天气。此外, ② _。人为过度放牧、滥伐森林,工矿交通建设尤其是人 为过度垦荒破坏地面植被,导致沙化土地面积不断扩大,沙尘天气多发。面对沙尘天气,③。 日常多吃一些清肺去火的食物,比如梨、银耳、百合等。外出时要戴口罩,用纱巾蒙住头, 以免沙尘侵害眼睛和呼吸道而造成损伤,家中要根据天气情况及时关闭门窗,必要时可用胶 条对门窗进行密封,这些最基本的防护措施能减少沙尘天气对我们的侵害。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完成题目。(5 分) 材料一 四川省政府 18 日发布通知,批准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黑水县、壤塘县、阿坝县,甘孜藏 族自治州雅江县、炉霍县、色达县等 16 个藏区县退出贫困县序列;加上此前已经退出贫困序 列的 16 个藏区县,至此,总人口 217 万,藏族人口 160 万左右的四川藏区实现全域脱贫摘帽。 四川藏区是我国第二大藏区,包含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和凉山彝族自治州 木里藏族自治县 32 个贫困县,2013 年底有 2063 个贫困村、36 万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 20.1%。到 2019 年底,32 个贫困县全部摘掉“贫困”帽子、2063 个贫困村退出,贫困人口减 少到 0.24 万人,贫困发生率降至 0.1%。 材料二 贫困,是物质的贫乏,但归根结底是知识和技能的缺乏。受教育水平较低和思想观念落 后是导致四川藏区群众生活贫困的重要因素,要做好藏区的扶贫工作,关键是要做好藏区教 育工作。四川始终坚持把“发展藏区教育,提高人口素质”作为实现藏区治愚治穷的根本之 策。为阻断藏区贫困代际传递,四川实施“一村一幼”计划,着力提高藏族幼儿普通话水平、 夯实义务教育基础。同时,创新推进民族地区 15 年免费教育和藏区“9+3”免费职业教育, 抓好“控辍保学”工作、确保所有适龄儿童少年都能到校读书。 (1)请提取材料一的内容要点,概括为一句话新闻,不超过 18 个字。(3 分) (2)请根据材料二的内容,在下面横线处补上恰当的语句,使之与其前句构成整句(2 分)。 治贫先治愚, 。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2020 年春节,新冠肺炎疫情席卷神州,全国人民投入战斗。这场战“疫”中,医务 工作者冲锋在前,获得了大家的支持与尊重。与此同时,无数普通人都在为战胜病毒而 默默努力:快递小哥坚守岗位,为保障物资供应四处奔忙;环卫工人清扫消毒,搭建起 一道阻挡病毒的防护墙;社区保安日夜值守,全心投入疫情防控和维护社会稳定工作; 志愿者同样没有缺席,“逆行”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各个角落……这些未在病房的普 通劳动者也值得我们尊敬。 请从上述“普通劳动者”中选择一个对象,以青年学生的身份给他们写一封慰问信, 表达我们的感激与敬意。 要求:结合材料,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 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成都市2017级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诊断性检测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1.(3分) A(绝对化。) 2.(3分) A(“长期战乱”应为“长期战乱导致士族及士族文化毁灭”,宋代成为平 民社会的原因,还包括国家对百姓和城市管控的放松。) 3.(3分) B(A,“其财富都转移到了平民手中”推断错误;C,强加因果;D,唐只是半世 袭的士族社会) 4.(3分) A(“就往往会束手无策”错误。) 5.(3分) C(“正是因为经历了……,我国的应急能力才能够提升”说法有误。) 6.(6分) ①政府方面:态度重视,党中央总揽全局,各级政府组织落实,确保能迅速组 织联防联控。②应急体系建设方面:非典后,我国在应急政策、医疗救治体系、信息通 报、疫苗研制等方面加强建设,不断完善,为快速有效防控提供了政策、设施等方面的 保障。③民众方面:全国人民团结一致,相互支援,积极应对,保证了各项措施能快速有 效地开展落实。(每点2分,共6分,意思相近即可) 7.(3分) A(“表达了自己对城市不断扩建、无边无际的否定”分析错误。) 8.(6分) ①城市不断扩大,点与点之间越发遥远,人不得不放弃步行而借助交通工具 (2分);②城市规划与建设,忽视体恤行人的细节,让人无法养足,无法漫步;(2分)③街 道缺乏趣味与温情,道路缺乏有力量的落点,失去了漫步或行走的价值。(每点2分,意 思相近即可) 9.(6分) 第一问:引号表示有特殊含义,“失足”在此特指“失去双脚”,有“失 落”“失去支撑”的含义(2分)。第二问:本句强调路对于有意义的行走的价值(2分)。 如果双足缺乏有力量的落点,亦即所走的道路没有价值,那么不但肉体会退化(1分);精 神也无法通过行走而找到依托(1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10.(3分) C11.(3分) D(“秀才”在汉代是察举人才的科目,与后代科举考试的“秀才”含义 并不相同) 12.(3分) D(“不善计谋”不妥;是诬陷萧望之对朝廷不敬,而不是诬陷他儿子对朝 廷不敬。) 13.(10分) (1)(5分) 当时皇帝希望提拔贤良之士,很多人都上书陈述利国利民的策略,皇帝总是 (把这些事)交待给萧望之,(让他去)了解情况。(“便宜”“下”“状”各1分,大意2 分。便宜:利于治国、合乎时宜的办法或建议。下:交待。状:情况,情形。) (2)(5分) 等到宣帝病重,选择可以托付后事的大臣,任命萧望之担任前将军光禄 勋,(让他)接受遗诏辅佐政事。(“寝疾”“属”“拜”各1分,“大臣可属者”定语后 置句的翻译1分,大意2分。寝疾:卧病,病重。属:嘱托,委托,交付。拜:任命、授予官 职。) 14.(3分) D(“玉奴归去,余香空翠被”着眼于“空”字,表达的是怅然若失的凄怆 心境。) 15.(6分) 这几句既是状物,也是抒怀,具有双关性。(2分)先用“破”字生动形象 地写出了小梅三两朵残蕊呈现在苔须间的鲜明的视觉效果(1分);后用“明珠轻委”一 语双关,既写出了梅花在苔须间的明艳(1分),也象征山河蒙尘如明珠暗投,借此寄寓亡 国之恨与兴亡之叹,意蕴深远(2分)。(意思相近即可) 16.(6分) (1)制芰荷以为衣兮 集芙蓉以为裳 (2)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司 马青衫湿 (3)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每空1分,凡有错字、别字、漏字,该空 不得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3分) C(纯朴:单纯、纯洁,没有杂质、杂念;淳朴:敦厚,质朴。讲究:指注重, 力求完美,一般用在日常生活中;考究:指通过严谨的考证或者查询,表现出来的重视与 讲究,一般用在工艺、用料等方面。盛极一时:形容一时特别兴盛或流行,多作谓语;风 靡一时:形容一个事物在一个时期非常盛行,多作谓语或定语。青出于蓝:比喻学生超过 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后继有人:有人接续前头的人所从事的事业。) 18.(3分) D(原句有两处语病:一是“这一时期”与“代表 水平”搭配不当,二是 “蜀绣制作的最高工艺水平”语序不当。“这一时期的蜀绣”比“蜀绣在这一时期”能更好地与下文协调,同“代表”构成主谓关系。A 项语序不当,B 项搭配不当,C 项语 序不当。) 19.(3分) C(根据语境和下文句式“创造出 ”可判断 C 项衔接最恰当。AB 两项与 下文“创造出……”语意不连贯,D 项因果倒置。) 20.(6分) 它是如何形成的呢 其形成还有人为原因(因素) 我们要注意(重 视)保养防护(每处2分,语意相近即可) 21.(5分) (1)2019年底四川藏区全部脱贫/2019年底四川藏区32个贫 困县全部脱贫(“2019年底”1分,“四川藏区”1分,“全部脱贫”1分)(2)扶 贫先扶教/扶贫必扶智(内容1分,结构1分) 四、写作(60 分) 说明: (一)基础等级评分,“题意”项主要看选择角度是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涉及的范围。 选择角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的属于“符合题意”。与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沾边 的套作,在第三等及以下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二)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可根据“特征”4项16点中若干突出点按等评分。 1.深刻: 透过现象深入本质 揭示事物内在的关系 观点具有启发性 2.丰富: 材料丰富 论据充足 形象丰满 意境深远 3.有文采: 用词贴切 句式灵活 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文句有表现力 4.有创意: 见解新颖 材料新鲜 构思新巧 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 有个性特征 (三)不足字数,每少50个字扣1分;每1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缺落款(上下款) 的,标点错误多的,酌情扣分。 (四)属于套作的,适当扣分;抄袭的,“基础等级”在第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 给分。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