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 学年高三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
文综历史试题
说明:
1.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 1 至 6 页,第Ⅱ卷第 6 至 12
页
2.选择题答案涂在答题卡上,非选择题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和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3.考试时间 150 分钟,总分 300 分。
第 1 卷 (选择题 共 140 分)
一.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4.从血缘意义上说,受到祭祀的祖先应是本族群的直系先祖。然而春秋后,人们在祭祀祖先时,祖
先已不单纯具有血缘上的意义。如出身于“夷狄”地区的舜与文王,因为他们的观念和行为合乎“中
国”的规范,也成为公认的圣人,受到祭祀。这一变化
A.反映了宗法制遭到破坏 B.推动礼乐制度的世俗化
C.加速王权与族权的分离 D.有助于华夏民族的发展
25.《荀子·王霸》曰:“岁终奉其成功,以效于君,当则可,不当则废。”商鞅之法推行“战斩一
首者,赐爵一级,欲为官者五十石官。”这表明战国时期
A.官僚政治已出现 B.实用人才得到重用
C.社会流动性加快 D.兼并战争作用明显
26.西汉惠帝“复弛商贾之律”,鼓励盐铁民间生产。东汉和帝下诏“罢盐铁之禁,纵民煮铸,入税
县官如故事”,终东汉之世,一直允许私人生产和销售盐铁。这反映出汉代
A.逐步放弃抑商政策 B.通过行政手段促进工商业发展
C.盐铁自由经营形成 D.工商业者地位得到根本性转变
27.清朝康熙帝积极尊尧舜之道,行孔孟圣学,黄宗羲没有“戎狄豺狼”的种族对立观念,而是认识
到“今日能用士,而能行中国之道,则中国之主也”。这反映出
A.清初的思想界出现了一些民主的气氛 B.黄宗羲对清初君主的统治表示了认可
C.清初统治者注重先秦儒家思想的传承 D.黄宗羲要求限制君权的思想得以实践
28.太平天国运动之初,曾国藩指出:“今春既交,粤盗益复猖獗,西尽泗镇,东侵平梧,二千里中,
几无一尺净土。推寻本原,何尝不以有司虐用其民,鱼肉日久,激而不复反顾? 盖太吏之泄泄(闲缺)
于上,而一切废置不问者非一朝夕之故矣。”据此可知,曾国藩认为太天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是( )
A.自然灾害频仍 B.社会治安混乱
C.土地兼并严重 D.官吏贪暴腐败
29.1875—1878 年的“丁戊奇荒”,造成 1000 余万人饿死,2000 余万灾民逃荒。郑观应在上海募捐
的同时提出构建符合近代中国国情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的主张,以官绅合力,以工代赈等多元化方式
筹资,设立慈善机构,对灾民实施“教养兼施”。据材料可知
A.当时中国社会备荒机制不健全 B.郑观应最早提出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C.清政府救灾与防灾措施较完备 D.清政府借鉴西方慈善文化并已施行
30.新文化运动期间,钱玄同提出了“废孔学、废汉文、灭道教”等过激主张,陈独秀对此虽表理解
但并不予支持,并公开声明:“像钱先生这种用石条压驼背的医法,本志同人多半是不大赞成的。”这反映出当时陈独秀
A.继续维护儒家学说统治地位 B.理性批判中国传统文化
C.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改造社会 D.有选择地吸收西方文明
31.1977 年 7 月邓小平复职后,相继接见了美籍华裔生物学家牛满江、数学家陈省身以及三位华裔
诺贝尔奖得者丁肇中、李政道、杨振宁;1978 年 7 月他又热情接见了由美国总统科学顾问弗兰克·普
雷斯率领最高规格的科学家代表团。这些反映出
A.科技领域成为我国走向开放的先导 B.中美正式建交有利于科技间交流
C.改革开放推动了中美各领域的交往 D.科技界交流加速消除了中美间分歧
32.古代奥林匹克赛会始于公元前 776 年,每四年举办一次,共举办了上千年。当时地中海沿岸的希
腊各城邦都派出他们最好的运动员到奥林匹亚城,进行速度、力量和技巧等方面的比赛。据此可知,
奥林匹克赛会
A.使希腊成为统一的政治实体 B.强化了希腊人的集体认同感
C.加剧了希腊各城邦间的矛盾 D.加强了古希腊与世界的联系
33.《共产党宣言》中写道:“资产阶级用来推翻了封建制度的那个武器,现在却对准资产阶级自己
了”,“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同时它还造就了将运用这武器来反对它自己的人
——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以上论述
A.肯定了资本主义的积极作用 B.指出工业革命促进了自由主义发展
C.宣告了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 D.揭示生产力发展必将引发社会变革
34.有学者认为:“到 19 世纪中叶,……大量数字说明工业革命造成的贫富距离在拉大,财富的分
配极不合理。社会的人文纽带被工业化完全拧断。英国人花了好长时间才意识到,贫困不是客观规律,
而是工业革命的失误。”对材料最准确的理解是
A.社会文明进步应注重社会整体均衡发展 B.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贫富差距扩大
C.工业革命使西方国家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D.工业革命的全部目标在于发展现代经济
35.1871 年,达尔文在《人类的由来》中安排了人类与整个动物生活有关的证据,断定“如果有谁
不愿意像野蛮人那样把自然界的各种现象看作是支离破碎的,那他就不再能相信人类是一个单独的创
造行为的成果”。达尔文旨在
A.否定神创造世纪的理论 B.论证自然选择法则的科学性
C.强调生物界各物种的联系 D.反映了生物学取得显著成就
41.(25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9 年经济大危机使各国进出口大幅萎缩。1930 年 6 月,美国国会通过了《霍利—斯穆特关税
法案》,提高了 890 种商品的进口税率。该法案引发了一场世界性的关税大战,法案一经实施即有 33
个国家提出抗议,7 个国家采取报复措施。到 1931 年底,欧洲各国进口税比 1929 年提高 60%—100%,
关税混战彻底动摇了资本主义世界自由贸易体制。
——摘编自高德步《世界经济史》
材料二
1952 年中国成立对外贸易部,统一管理对外贸易,按经营商品实行分工,下设 15 个对外贸易专
业进出口公司。各级外贸公司的盈利一律上缴中央财政,亏损亦由中央财政负担;国家制定对外贸易
的指令性计划,一切外贸活动必须按照指令性计划进行。
1984 年中国政府正式推行贸易改革,简政放权,减少中央对贸易的集权控制。到 1985 年,只有
约 100 种产品根据指令性计划出口。另外,有约 100 种产品根据指导性计划出口,国家只下达这些产
品的总出口指标,其余产品全由市场决定。各省市和部委逐步被批准建立自己的外贸公司,广东和福建还享受一些特殊的外贸政策。1988 年开始推行承包责任制,生产企业和外贸公司独立经营,自负
盈亏。
——摘编自赵志芳《中国工业化的历史变迁与对外贸易政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20 世纪 30 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关税战的目的和影响。(10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政府在建国初期与 20 世纪 80 年代外贸体制的差异及原
因。(15 分)
42.(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此画作于 1912 年 4 月 20 日,题为《atwork on the great picture》,收录此画者为此画
注释:孙中山先生正心手相应注其全神于丹青颜曰“神州”其中一重要人物名曰“社会主义”下图意
味深长使后之读革命史者阅之感慨神往。
——据《一千九百十二年中国历史插画五十式幅》
注:图中画板下的英文单词为 celestial utopia(乌托邦天堂)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试阐述该漫画的内涵并加以论述。
45.(15 分)【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晚清之际,西方列强携海上之势东来,撞开中华国门,凯觑南海诸地,激起了晚清政府有识
之士的海权意识。1902 年,在清政府阻止日本对东沙群岛的谋夺行为后,两广总督张人骏派广东水
师提督李准前往东、西沙群岛巡视勘察,“并伤海防总办刘冠雄,在该岛东沙岛设立旗台,派水师驻
守。
1910 年分别设立“筹办西沙岛事务办”“管理东沙岛委员会”,同时增派驻守人员。政府派水师
不断巡视洋面,1909 年张人骏再派广东水师提督李准等巡视西沙群岛,对该群岛进行深入调查。李
准等率领 170 余人乘伏波、深航、广金三艘军舰,6 月 5 日到达西沙群岛。他们先后巡视了伏波、甘
泉等 14 岛,对其地理地形、物产资源、有无泉水等情况逐一考察,军舰每到一处皆勒石命名、鸣炮
。升旗,重申中国主权。在这次巡视中,随船的测绘委员和海军测绘学堂学生绘制了西沙群岛总图和西
沙各岛的分图,并对部分岛礁以官方名义重新命名,废除西方殖民者所起的岛礁名称,沿用渔民对一
些岛礁的传统命名。这些举动使国际社会普遍承认西沙群岛为中国领土,各国航海之书都称其为中国
领土。1907 年两广总督张人骏与日本交涉东沙岛时,他搜集到许多有关东沙群岛属于中国的历史文
献和图籍,如王之春的《国朝柔远记》等,让日本人哑口无言,只好承认东沙岛是中国领土。晚清政
府维护南海权益之举,是与当时对国际法中有关领土主权的认识分不开的。
——摘编自郭渊《晚清政府的海洋主张与对南海权益的维护》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政府维护南海权益的措施。(8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政府维护南海权益的历史意义。(7 分)
46.(15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二战后,德国多位总统和总理,在承认德国发动侵略战争的国家责任上,基本立场是一致
的。日本政坛极少数有识之士曾明确承认日本在二战中发动侵略战争,但却遭到日本右翼势力攻击,
或被现任首相否定。对欧洲国际军事法庭的“纽伦堡审判”,德国政坛高端官员至今未发表否定审判
结果、为纳粹战犯开脱罪责的言论,还制定了禁止为纳粹战犯和侵略战争翻案的法律。1953 年 8 月,
日本通过《对战争犯罪受刑者赦免的决议》,陆续释放在东京审判中被判处监禁、仍服刑的 13 名甲级
战犯以及其他战犯。此后又给予东条英机等 7 名甲级战犯,以“公务死亡”的抚恤待遇,将东条英机
等 7 名甲级战犯牌位安置于靖国神社内,奉为日本的“靖国之神”“昭和殉国者”予以纪念。1985
年 5 月 8 日德国总统魏茨泽克发表演讲:“5 月 8 日是解放之日,我们大家从纳粹独裁统治下解放出
来。”据此德国将二战纳粹德国投降日设为德国“解放日”,每年予以纪念。反观日本对二战的纪念,
日本将其投降的 1945 年 8 月 15 日,称为“终战日”,而不称为“投降日”,德国较客观地书写二战史,
向国民进行二战史教育,还与波兰、法国等国家建立联合编写历史教科书的机制。日本右翼势力篡改
历史教科书是其歪曲事实的一贯伎俩。
——摘编自马海伟等《德日对待二战的不同态度及原因剖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日两国对待二战的不同态度。(7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日两国对待二战态度不同的原因。(8 分)
47.(15 分)【历史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玄奖(602-664 年),唐代僧人,于贞观元年一人西行,十余年中,行程五万里,历经艰辛,
到达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求取真经。前后十七年学遍了当时大小乘各种学说,带回国 600 多部经论,
与其弟子共翻译佛经 1300 多卷,与鸡摩罗什、真谛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由他口授而成的《大
唐西域记》,记述了他西游亲身经历的 110 个国家及传闻的 28 个国家的山川、地邑、物产、习俗等,
成为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典籍。
鉴真(688-763 年),唐代僧人,深明佛学,50 余岁时,受日本邀请,决心东渡。他排除千难万
险,历时 12 年,经 6 次努力,最终到达日本。鉴真是我国第一位到日本开创佛教律宗的大师,他弘
扬佛法,传律授戒,纠正日本佛经中的错漏,是日本佛教走上正轨,便利了政府对佛教的控制。鉴真
熟识医术,传播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留有《鉴上人秘方》一卷,因此,被誉为“日本汉方医药
之祖’,鉴真本人也是书法名家,其“请经书贴”被誉为日本国宝。此外,在建筑、雕塑、艺术乃至
日常生活等方面,鉴真东渡对日本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摘编自袁行需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玄奘和鉴真远行的背景。(6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玄奘和鉴真贡献的异同。(9 分)历史参考答案
24.D
【解析】从“出身于“夷狄”地区的舜与文王,因为他们的观念和行为合乎‘中国’的规范,也成
为公认的圣人,受到祭祀”说明了“夷狄”地区的舜与文王也成为了“中国”的祖先,促进了民族
融合,有助于华夏民族的发展,故 D 项正确;宗法制遭到破坏主要体现为嫡长子继承制到破
坏,材料中没有体现,故 A 项错误;礼乐制度的世俗化是指“礼”教与“乐”教与人们的日常生
活密切相关,材料中没有体现,故 B 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族权”与“王权”的关系,故 C
项错误。
25.A
【解析】从材料“岁终奉其成功,以效于君”“战斩一首者,赐爵一级,欲为官者五十石官。”中
可以看出,战国时期选官标准发生变化,不是按照血缘关系,而是按照才能和军功,这表明
战国时期官僚政治已经出现,故 A 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选官标准的变化,没有体现出实用
人才得到重视,故 B 项排除;材料反映的是选官制度变化,没有涉及到社会的流动,故 C 项
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到兼并战争,故 D 项排除。
【点睛】“岁终奉其成功,以效于君”“战斩一首者,赐爵一级,欲为官者五十石官。”是解题的
关键。
26.B
【解析】从西汉惠帝鼓励盐铁民间生产,东汉一直允许私人生产和销售盐铁可知 B 项正确;“放
弃抑商政策”、“ 盐铁自由经营” 、“工商业者地位得到根本性转变”三个说法均与汉代史实不
符,ACD 三项错误。
27.B
【解析】康熙帝儒学治国让黄宗羲觉得他能“行中国之道,是中国之主”,可知 B 项正确;黄
宗羲认可康熙的行为,与思想界的“民主”无关, A 项不符合题意;“统治者”行孔孟圣学,不
能说明其注重的是“思想传承”,C 项错误;材料中既没有黄宗羲的“限制君权”思想,也没有康
熙帝对这种思想的实践,D 项错误。
【点睛】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推崇儒学,体现了社会转型时期的思想界承古又萌新的特点。
28.D
【解析】本题的解题关键词语是“推寻本原,何尝不以有司虐用其民,鱼肉日久,激而不复反
顾? ”意思是说农民起义是因为官吏长时间鱼肉百姓,所以 D 项是正确项。自然灾害频仍材料
无从体现,故 A 项错误;材料强调官吏本身的不作为造成民众参加太平天国运动,社会治安
混乱是其表现,故 B 项错误;土地兼并严重材料无从体现,故 C 项错误。
29.A
【解析】从材料“1875—1878 年的‘丁戊奇荒’,造成 1000 余万人饿死,2000 余万灾民逃荒”中
可以分析出,“丁戊奇荒”造成了社会大的灾荒,这说明当时清政府的社会备荒制度不完善,救
灾和防灾措施不完善,故 A 项正确,C 项错误;B 项说法错误,错在“最早”;D 项说法错误,
错在“已施行”。
点睛:材料“1875—1878 年的‘丁戊奇荒’,造成 1000 余万人饿死,2000 余万灾民逃荒”是解题
关键信息;从中分析出答案。
30.B
【解析】据材料针对钱玄同提出了“废孔学、废汉文、灭道教”等过激主张,陈独秀对此虽表理
解但并不予支持,这表明陈独秀肯定钱玄同反封建的热情,但认为“废孔学、废汉文、灭道教”
的主张过激,因此可以判断,陈独秀对传统文化理性批判,B 正确;据所学可知,在新文化运
动期间,陈独秀宣传民主、科学,提倡新道德,这与当时儒家学说是不一致的,A 错误;据材料没有体现马克思主义学说,C 错误;材料说的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没有涉及对西方文明的态
度,D 错误。
31.A
【解析】邓小平复出后首先在科技教育领域中采取了一系列新措施,包括会见美籍华裔科学
家和美目科学家代表团等,事实上表明科技领域已成为我国走向对外开放的先导,A 项符合题
意;中美正式建交于 1979 年,时间不符,B 项不符合题意;1978 年 12 月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时间不符,C 项不符合题意;中美间分歧不会因为科技界交流而消
除,故 D 不符合题意。
32.B
【解析】古希腊由若干城邦国家组成,并非统一的政治实体,排除 A;奥林匹克赛会可以增进
希腊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缓解希腊各城邦间的矛盾,强化了希腊人的集体认同感,排除 C,
选 B;因为参与奥林匹克赛会的主要是地中海沿岸的希腊各城邦,参与范围狭小,不能说加强
了古希腊与世界的联系,排除 D。
33.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制度战胜了封建制度,
工业革命进一步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资本主义的弊端也暴露出来了,资本主义的生产
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因此在材料中说“它还造就了将运用这武器来反对他自己的敌人——
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从而资本主义国家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故 D 选
项正确;材料内容揭示了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而“同时它还造就了将运用这武器来反对他
自己的敌人——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可推知材料体现了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的问题而不是
肯定资本主义的积极作用,故 A 选项错误;自由主义指的是追求保护个人思想自由的社会、
以法律限制政府对权力的运用、保障自由贸易的观念、支持私人企业的市场经济,材料内容
没有体现自由主义内容,故 B 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体现了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会带动
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必将引发社会变革,没有提到工人阶级的
历史使命,故 C 选项错误。
34.A
【解析】从材料中的“英国人花了好长时间才意识到,贫困不是客观规律,而是工业革命的失
误”来看,英国人认识到工业革命带来的贫富分化现象是不正常的,即社会文明进步应当注重
社会整体均衡发展。故答案为 A 项。材料反映的是英国人对贫富分化现象严重的反思,排除 B
项;材料没有反映工业革命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排除 C 项;材料反映的是英国人认识到贫
富分化是工业革命的失误,即认为工业革命应推动社会整体均衡发展,排除 D 项。
35.A
【解析】据材料信息“不能再相信人类是一个单独的创造行为的成果”可知,达尔文的进化论学
说否定了神创论,故 A 项正确;材料未涉及自然选择法则,故 B 项错误;达尔文的论断并非
强调生物界各物种的联系,故 C 项错误;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也不能说明生物学取得显著成
就,故 D 项错误。
41.42、【答案】内涵:本图反映了中华民国成立以后,孙中山先生希望通过“民生主义”建设民国,
构建一个理想的乌托邦。(3 分)
阐述:①1905 年,同盟会建立,孙中山先生提出三民主义思想。其中民生主义是指社会
革命,其内容是“平均地权”“核定地价、上涨归公”。②孙中山吸收了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后出现
社会问题的经验教训,提出社会革命与政治革命并重,在民国建立后用民生主义来指导民国
建设、发展民生,希望“毕其功于一役”。③但民生主义没有反映农民对土地的迫切愿望,无
法满足农民对土地的要求,资产阶级的革命纲领没能改变中国近代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
国人民的悲惨命运,无法完成民族独立和富强的革命任务(9 分)
【解析】
作为论证题型,解题时首先要明确要求,即“阐述该漫画的内涵”并对其进行评述。通过阅读,
可根据材料孙中山绘制的“神州”蓝图,及其中一重要人物 “社会主义”和“意味深长使后之读革
命史者阅之感慨神往”等信息,结合所学找到中心问题:这幅图中关注的是中华民国成立后的
国家建设和孙中山的民生主义理念。然后在解答时注意开门见山地阐述主题,也就是图片的
内涵。接下来结合所学知识,对 1912 年的民生主义进行解读和评价,从题目所要求的“述”,
进而对这一观点的产生、本质和作用进行辩证的“论”。在回答时需要注意按要求分步骤书写,
从内涵、概念到其因果利弊,论从史出,逻辑清晰,用词准确。
45.【答案】(1)主张:设置机构,实行行政管辖;军事巡视,表明主权;寻找历史证据,强
化主权归属;绘制地图,重新命名,强化国人海权意识。
(2)历史意义:收回部分国家主权;有利于外交的近代化;为后世维护国家主权提供历史依
据。
【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中“派广东水师提督李准前往东、西沙群岛巡视勘察……”可概括为实行
军事巡视,表明主权;“1909、1910 年分别设立“筹办西沙岛事务办”“管理东沙岛委员会”,同
时增派驻守人员”体现晚清政府设立机构,实行行政管辖;根据“随船的测绘委员和海军测绘学
堂学生绘制了西沙群岛总图和西沙各岛的分图,并对部分岛礁以官方名义重新命名”概括为绘
制地图、重新命名,强化国人海权意识;“搜集到许多有关东沙群岛属于中国的历史文献和图
籍……”体现了寻找历史证据,强化主权归属。第(2)问,可以从对当时和长远两个角度分析
历史意义。首先有利于收回部分国家主权;从材料中“晚清政府维护南海权益之举,是与当时
对国际法中有关领土主权的认识分不开的”可见,有利于外交的近代化;从长远角度来看,可
以为后世维护国家主权提供历史依据。
【点睛】近几年全国新课标卷的改革题一般都由两问组成。第(1)问基本上都是归纳改革的措
施,第(2)问大都是分析改革的作用、影响。归纳措施时主要从材料中提取关键信息作答,分析影
响时一定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
46.【答案】(1)态度:在承担战争责任方面:德国承认发动侵略战争的责任,日本右翼势力回避战争的侵略性;在对待军事法庭的审判方面:德国肯定并维护军事法庭的审判结果,日
本否定审判结果并挑战审判的公正性,包庇战犯;在反思战争历史方面:德国树立了正确的
二战历史观,日本不能正面承认二战的非正义性;在编写历史教科书方面:德国能够客观记
录历史,日本歪曲事实,篡改教科书。
(2)原因:德国:欧洲国际军事法庭对德国主演战犯进行了依法审判,彻底根除了军国主义
势力,进行了彻底的“非纳粹化”民主改造。
日本: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未追究日本头号战犯天皇的罪责,未彻底根除了军国主义传统;战
后美国的单独占领导致对日本改造不彻底;由于美苏争霸的需要,美国逐渐扶持纵容日本右
翼势力。
【解析】
第(1)问,“德日两国对待二战的不同态度”,比较类题目,首先确定比较项,通过材料信息。
可以从在承担战争责任方面、对待军事法庭的审判方面、在反思战争历史方面、在编写历史
教科书方面等方面进行对比。
第(2)问,分析德日对待二战态度不同的原因,可以从国际、国内两个角度分析。国内主要
是两个国家战后的改革结果以及两国的历史传统;国际因素特别是考虑战后美苏两极格局的
影响和军事法庭审判结果的影响。
【点睛】原因类解析题在新课标高考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做到角度全面。
重大历史事件往往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外交等角度分析,有时还需要从国际角度
分析。
47.【答案】(1)背景:唐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强大国力;政治、经济、文化相对领先;佛教
盛行;对外交往频繁;海陆丝绸之路发达;二位僧人对佛法的追求。
(2)不同点:玄奘推动了印度佛教文化在中国的传播;鉴真是将佛教文化从中国传向日本;
玄奘的贡献重在翻译佛经,鉴真的贡献在于纠正错误以及传播中华文化。
相同点:两人都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扩大了中华文明的影响力。
【解析】
第(1)问,概括两人远行的背景,两人都为佛法的传播者,都生活在唐朝,可以从当时唐朝
的政治、经济国力、思想局面、对外政策、交通等客观条件和两人主观因素等角度概括。第
(2)问,两人贡献的不同,可以从两人传播佛法的方向、传播方式等对比。相同点,可以从
两人都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扩大了中华文明的影响力方面分析。
【点睛】选做题的答题要求一般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这就要求考生既要从材料中
搜寻要点,又要结合教材知识和考生个人储备的知识。最低要求是把材料中的要点概括全面,保
证得分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