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重庆市中考历史模拟试卷(3)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15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1 分)如图是唐代吴道子所画的《先师孔子行教图》,该画像( )
A.是研究孔子讲学的直接证据
B.真实再现了孔子行教的场景
C.表达了后人对孔子的崇敬与缅怀
D.反映了唐代文化注重严谨慎行
2.(1 分)汉初的封国有王、候两级。王国名义上受朝廷节制,但皇权不能施行于王国所
属的郡县。候国建制与县相当,直属朝廷。由此可见,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加强中
央集权主要针对( )
A.王国 B.侯国 C.郡 D.县
3.(1 分)构建示意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如图所示小涵同学的学习笔记,其中括号
内的内容应是( )
A.雕版印刷术 B.造纸术 C.活字印刷术 D.突火枪
4.(1 分)“丝绸之路”包括“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下列介绍“丝绸之
路”的篇章设计中,不恰当的是( )
A.人物篇﹣﹣张骞、玄奘、郑和B.物品篇﹣﹣丝绸、瓷器、葡萄
C.朝代篇﹣﹣商朝、唐朝、明朝
D.文化篇﹣﹣音乐、舞蹈、佛法
5.(1 分)探究历史的因果关系,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历史事件与结果之间因果
联系对应错误的是( )
A.文景之治﹣﹣为唐朝鼎盛局面的出现奠定基础
B.台湾府的设置﹣﹣巩固了我国的东南边疆
C.凡尔登战役﹣﹣德国丧失战争主动权
D.戈尔巴乔夫改革﹣﹣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崩溃
6.(1 分)如今在重庆长寿区的“女怀清台”是秦始皇为了表彰一位明叫巴清的女工商业
家而修筑的。巴清在手工业方面的主要贡献是( )
A.善于制瓷 B.发展丹砂 C.精于酿酒 D.栽培树木
7.(1 分)历史漫画往往以幽默夸张的笔法描绘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并赋之以深刻的寓
意,从而揭示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的本质特征。如图漫画出现的背景是( )
A.《南京条约》签订之后 B.《北京条约》签订之后
C.《马关条约》签订之后 D.《辛丑条约》签订之后
8.(1 分)如图是中国棉纺织业布机数(1912﹣1921 年)和机制面粉业年产量(1913﹣1921
年)柱状图。该图反映了( )A.列强加大对中国的商品倾销
B.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开始起步
C.中国重工业获得了初步发展
D.民族工业获得快速发展良机
9.(1 分)历史图片是一个时代特征的反映。如图所示历史事件标志着( )
A.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
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C.新中国的诞生
D.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
10.(1 分)如图是小明同学在历史课堂上对某一历史事件做的学习笔记,下列主题最符合
笔记内容的是( )
A.“一五”计划 B.三大改造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国有企业改革
11.(1 分)在研究历史的过程中,由于立场不同,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也会产生差异。
如果站在美洲土著居民立场上,对哥伦布及其发现美洲新大陆进行评价,其观点最有可
能是( )
A.英雄,促进了文明的融合
B.强盗,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C.英雄,传播了欧洲的文明
D.强盗,掠夺了亚洲的财富
12.(1 分)史料的类型多种多样,价值各有不同。在下列探究“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的标志的史料中,可信度最高的是( )
A.英国首相丘吉尔的二战回忆录
B.关于二战的电影《最长的一天》
C.长篇小说中关于德国闪电战的描述
D.当时拍摄的德国通过华沙街头的照片
13.(1 分)如图所示是九年级某同学整理的历史课学习笔记要点。由此判断他学习的是世
界贸易组织的( )
A.背景 B.性质 C.职能 D.作用
14.(1 分)当今中国很多知名汽车企业与世界汽车集团合资,例如:北汽集团与现代、奔
驰等,上汽集团与大众、通用等。这些现象出现的背景是( )A.公私合营经济出现 B.工厂制度的确立
C.经济全球化的推进 D.垄断组织的形成
15.(1 分)在历史学习中,我们应学会区分历史史实和历史结论。下列各项中,属于历史
结论的是( )
A.拜占庭帝国是希腊罗马文明的继承者和保存者
B.明朝降将吴三桂与清军联合夹击李自成的军队
C.1923 年 6 月中国共产党正式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D.二战后一些新独立的民族国家发起了不结盟运动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5 分)
16.(5 分)英国哲学家培根提出了“中国的三大发明即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改变了整个
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的论断。然而,同其在西方的爆炸性影响比较起来,这三大发明对
中国却没有什么影响。中国的文明根深蒂固,中国的帝国组织渗透甚广,决不允许这些
发明破坏传统的制度与习俗。于是,印刷术用于传播古老的观念,而不是新思想;火药
加固了皇帝的统治,而不是正在出现的诸民族群主的地位;指南针除郑和用于远航外,
并不像西方人那样用于世界范围的探险、贸易和帝国的建立。这一重大差别的根由可以
在新的西方文明的独特性﹣﹣多元化,适应性强,摆脱了束缚欧亚大陆其他所有文明的
传统枷锁中找到。西方文明最终形成一种西方主宰全球的推动力。结果,极为稳定而又
保守的中国社会,被西方势不可挡的扩张主义弄的四分五裂。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涂“A”;违背了以上材料所的意思,请涂“B”;
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涂“C”。
(1)中国古代的三大发明对西方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
(2)指南针在中国用于贸易和帝国的建立 。
(3)西方对三大发明的利用不同于中国的原因在于它新文明的多元化 。(4)中国的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了中国近代的落后 。
(5)西方的新文明不仅给西方也给全球带来了历史性的转变 。
三、填图题(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5 分)
17.(2 分)观察如图,完成下列要求。
(1)请在图中相应位置填出图例名称。
(2)画出国民党军设置的四道封锁线。
18.(3 分)(1)观察如图,请将下列战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卡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斯大林格勒战役 B.诺曼底登陆
(2)据图指出,第二战场开辟后同盟国军队为消灭德国法西斯进行了怎样的战略配合?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13 分)
19.(7 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文艺正是激励人民发动大众最有力的武器……自抗战展开以来……因中心都市
的沦陷,出版条件的困难,文艺人的流亡四散,虽一方产生了大量新型的报告、通信等
文艺作品,且因抗战的内容,使新文艺消失了过去与大众间的隔阂,但在一切文化部们
的对比上,文艺的基本阵营显得寂寞了一点。我们感到文艺抗战工作的重大,散处四方
的文艺工作者有集中团结,共同参加民族解放伟业的必要。
﹣﹣摘自《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发起旨趣》(l938 年)
材料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后,国民党对日寇由不抵抗转变为抵抗,对共产党由剿
灭转变为联合。国民党正面战场和共产党敌后战场的相互支持、相互配合,极大地鼓舞
了全民族的抗战热情。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展的结果,使全国各阶级、阶层、党派、集
团、各族人民包括广大华侨都团结起来,广泛团结了中间阶级、阶层、民主党派、各界
人士。
﹣﹣摘编自张守四、王黎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抗战胜利的重要法宝》
材料三:1938 年希特勒在慕尼黑会见了英、法领导人,他们抛弃了这个不太重要的民主
国家(捷克斯洛伐克),试图绥靖希特勒以避免战争。……在战争年代中,西方列强和
苏联不得不结成统一战线,以对付不共戴天的敌人的威胁,就在希特勒入侵苏联的那一
天,丘吉尔宣布:“苏联的危险就是我们的危险,也是美国的危险,正如苏联人为保家
而战的事业是全世界自由的人们和自由的民族的事业一样。”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建立抗日文化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2)根据材料二,指出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关系并概括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分析英国面对德国的侵略行为在态度上有何转变?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结成统一战线”的事件是什么?(4)综合以上材料,你得到什么启示。
20.(6 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唐朝都城长安,居住着成千上万的“胡人”,有外交使者,也有商人、僧人、
学生,到处都是“胡音”“胡服”“胡妆”“胡乐”“胡舞”。上层妇女相当开放,流
行胡服,即边疆少数民族和外国人的服饰,也有带着面罩的,但不像现在伊斯兰妇女的
面罩一样遮得那么紧。留存的绘画、雕塑、器物中也大量出现胡人现象。长安实际上是
个国际大都会。
﹣﹣﹣摘自宁可《隋唐五代漫谈》
材料二:对于新中国而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朝鲜战争消
耗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新中国的周边面临安全环境恶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适
用于社会制度相同或不同的国家,适用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它能
容纳不同的时代内容…
﹣﹣﹣摘编自孙天旭《浅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当下中国外交的意义》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唐朝文化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形成这个特点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该原则的内容
。
(3)综合上述材料,你对国家之间的交往有何建议?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12 分)
21.(6 分)城市是国家发展的缩影,城市建筑彰显了时代特征并承载着历史文化。
(1)唐都长安的建筑布局和城市规划独具特色。根据图一分析:长安城的布局体现了唐
朝怎样的时代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当时居住在“外国使节聚居区”内的日本使节
有何专业称呼?(2)随着经济的发展,隋唐时期重庆一批新的城市成长起来。图二所示的市镇在布局上
呈现出怎样的特点?这一遗址的发现为我们研究隋唐时期重庆城市的发展有何作用?
(3)上海这一历史名城,推动了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又一次发展变化。结合图三用史实说
明:20 世纪 90 年代的上海是如何推动中国发展进程的?
22.(6 分)中国在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一部分先进的中国人也开始
了近代化的探索。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观察上面有关洋务运动的三幅图片,结合所学知识
,简要概括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2)新文化运动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宣扬的核心内容是什么?中国近代化在
政治上的体现是什么?
(3)依据当时的中国国情,你认为影响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020 年重庆市中考历史模拟试卷(3)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15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1 分)如图是唐代吴道子所画的《先师孔子行教图》,该画像( )
A.是研究孔子讲学的直接证据
B.真实再现了孔子行教的场景
C.表达了后人对孔子的崇敬与缅怀
D.反映了唐代文化注重严谨慎行
【分析】本题考查孔子,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孔子生活在春秋晚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我国古代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
先师孔子行教图》表达了后人对孔子的崇敬与缅怀。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孔子,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1 分)汉初的封国有王、候两级。王国名义上受朝廷节制,但皇权不能施行于王国所
属的郡县。候国建制与县相当,直属朝廷。由此可见,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加强中
央集权主要针对( )
A.王国 B.侯国 C.郡 D.县【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汉武帝颁布的“推恩令”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为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接受主父偃建议,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
弟,建立较小的侯国,推恩令的实行,削弱了诸侯国的实力,解决了王国问题。据“汉
初的封国有王、候两级。王国名义上受朝廷节制,但皇权不能施行于王国所属的郡县。
候国建制与县相当,直属朝廷。”可见,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主要针
对王国。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汉武帝推进
大一统的措施的相关史实。
3.(1 分)构建示意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如图所示小涵同学的学习笔记,其中括号
内的内容应是( )
A.雕版印刷术 B.造纸术 C.活字印刷术 D.突火枪
【分析】本题考查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的知识。考查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解答】宋元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中国的活字
印刷术比欧洲早四百多年。 故在北宋时期毕昇发明的是活字印刷术。
故选:C。
【点评】注意识记中国古代科技方面的成就。
4.(1 分)“丝绸之路”包括“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下列介绍“丝绸之
路”的篇章设计中,不恰当的是( )
A.人物篇﹣﹣张骞、玄奘、郑和
B.物品篇﹣﹣丝绸、瓷器、葡萄
C.朝代篇﹣﹣商朝、唐朝、明朝D.文化篇﹣﹣音乐、舞蹈、佛法
【分析】本题以“丝绸之路”的篇章设计为切入点,考查丝绸之路。
【解答】“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开创于西汉,兴盛于唐朝、明朝,与商
朝没有关系。因此 C 朝代篇设计不恰当。
故选:C。
【点评】本题以丝绸之路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5.(1 分)探究历史的因果关系,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历史事件与结果之间因果
联系对应错误的是( )
A.文景之治﹣﹣为唐朝鼎盛局面的出现奠定基础
B.台湾府的设置﹣﹣巩固了我国的东南边疆
C.凡尔登战役﹣﹣德国丧失战争主动权
D.戈尔巴乔夫改革﹣﹣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崩溃
【分析】本题考查文景之治,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文景之治出现在西汉,不是唐朝。故对应错误的是文景之治﹣﹣为唐朝鼎盛局
面的出现奠定基础。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文景之治,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6.(1 分)如今在重庆长寿区的“女怀清台”是秦始皇为了表彰一位明叫巴清的女工商业
家而修筑的。巴清在手工业方面的主要贡献是( )
A.善于制瓷 B.发展丹砂 C.精于酿酒 D.栽培树木
【分析】本题以如今在重庆长寿区的“女怀清台”是秦始皇为了表彰一位明叫巴清的女
工商业家而修筑的为依托,考查巴清在手工业方面的主要贡献。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秦朝时,江州东部有位名叫清的女工商业家,死后人们为其修筑了一座名为“
女怀清台”的纪念台,主要是为了表彰她在发展丹砂开采业上的功绩。C 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巴清在手工业方面
的主要贡献的相关知识。
7.(1 分)历史漫画往往以幽默夸张的笔法描绘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并赋之以深刻的寓
意,从而揭示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的本质特征。如图漫画出现的背景是( )
A.《南京条约》签订之后 B.《北京条约》签订之后
C.《马关条约》签订之后 D.《辛丑条约》签订之后
【分析】本题以一幅历史漫画为切入点,考查《马关条约》的相关知识。
【解答】漫画反映的历史内容是列强在中国划分各自势力范围,企图瓜分中国。1895 年
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清政府同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在《马关条约》的刺激下列
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19 世纪末中国面临的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豆剖的严重危机。
故选:C。
【点评】注意对漫画的解读,识记《马关条约》的相关知识。
8.(1 分)如图是中国棉纺织业布机数(1912﹣1921 年)和机制面粉业年产量(1913﹣1921
年)柱状图。该图反映了( )A.列强加大对中国的商品倾销
B.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开始起步
C.中国重工业获得了初步发展
D.民族工业获得快速发展良机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据所学知识可知,1911 年辛亥革命的成功,冲击了封建制度,促进了中国民族
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海外华侨竞相投资国内近代企业。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4﹣﹣
1918 年),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中国民族工业得到
了一个发展机会,进入“黄金时代”。据中国棉纺织业布机数(1912﹣1921 年)和机制
面粉业年产量(1913﹣1921 年)柱状图及所学知识可知,该图反映了民族工业获得快速
发展良机。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
识记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的相关史实。
9.(1 分)历史图片是一个时代特征的反映。如图所示历史事件标志着( )
A.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
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C.新中国的诞生
D.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
【分析】本题以“历史图片是一个时代特征的反映。”为切入点,以开国大典的图片为
背景材料,考查了新中国成立的相关知识。
【解答】结合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如图所示历史事件标志着新中国的诞生。1949 年
10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伟大胜利,中华人
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历史的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
辱历史,标志着中国人民受奴役受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已经过去,真正成为独立
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C 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考查了新中国成立的相关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0.(1 分)如图是小明同学在历史课堂上对某一历史事件做的学习笔记,下列主题最符合
笔记内容的是( )
A.“一五”计划 B.三大改造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国有企业改革
【分析】本题以“小明同学在历史课堂上对某一历史事件做的学习笔记,”为切入点,
考查了一五计划相关知识。
【解答】根据材料信息“1953﹣1957、主要成就长春第一汽车制造、武汉长江大桥”结
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的是一五计划。一五计划的主要成就:1953 年底,鞍山钢铁公
司大型轧刚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1956 年,中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解放牌汽车;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
试飞机;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交通方面取得的成
就:1957 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同时修建了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
故选:A。
【点评】考查了一五计划相关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1.(1 分)在研究历史的过程中,由于立场不同,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也会产生差异。
如果站在美洲土著居民立场上,对哥伦布及其发现美洲新大陆进行评价,其观点最有可
能是( )
A.英雄,促进了文明的融合
B.强盗,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C.英雄,传播了欧洲的文明
D.强盗,掠夺了亚洲的财富
【分析】本题以站在美洲土著居民立场上,对哥伦布和发现美洲新大陆进行评价为切入
点,考查新航路开辟。
【解答】新航路的开辟把世界各个地区连在了一起,打破了以往世界各个地区相互隔绝
和孤立发展的局面。欧洲殖民者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对亚洲、非洲、美洲展开了数百年
的殖民掠夺,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给亚洲、非洲、美洲人民带来灾难。
因此站在美洲土著居民立场上,对哥伦布和发现美洲新大陆进行评价是强盗,带来深重
的灾难。
故选:B。
【点评】本题以新航路开辟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12.(1 分)史料的类型多种多样,价值各有不同。在下列探究“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的标志的史料中,可信度最高的是( )
A.英国首相丘吉尔的二战回忆录B.关于二战的电影《最长的一天》
C.长篇小说中关于德国闪电战的描述
D.当时拍摄的德国通过华沙街头的照片
【分析】本题以史料的类型多种多样,价值各有不同为依托,考查史料的可信度。注意
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探究“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的史料中,可信度最高的是当时拍摄
的德国通过华沙街头的照片;当时拍摄的德国通过华沙街头的照片是第一手资料,没有
经过加工,没有掺杂个人观点。A 掺杂了个人观点,BC 经过了艺术加工。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史料的可信度的相
关知识。
13.(1 分)如图所示是九年级某同学整理的历史课学习笔记要点。由此判断他学习的是世
界贸易组织的( )
A.背景 B.性质 C.职能 D.作用
【分析】本题以九年级某同学整理的历史课学习笔记要点为切入点,考查世界贸易组织
的相关知识点。
【解答】分析学习笔记要点可知,建立世贸组织的设想是在 1944 年 7 月举行的布雷顿森
林会议上提出的,当时设想在成立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同时,成立一个国际
性贸易组织,从而使它们成为二次大战后左右世界经济的“货币﹣金融﹣贸易”三位一
体的机构,A 选项符合题意。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世界贸易组织
的相关史实。
14.(1 分)当今中国很多知名汽车企业与世界汽车集团合资,例如:北汽集团与现代、奔
驰等,上汽集团与大众、通用等。这些现象出现的背景是( )
A.公私合营经济出现 B.工厂制度的确立
C.经济全球化的推进 D.垄断组织的形成
【分析】本题以当今中国很多知名汽车企业与世界汽车集团合资为切入点,考查经济全
球化影响的相关知识点。
【解答】依据题干材料可知,反映的是世界各国的汽车品牌与中国汽车企业各种形式的
合资,体现了跨国公司对中国汽车企业的影响,即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故 C 项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经济全球化影
响的相关史实。
15.(1 分)在历史学习中,我们应学会区分历史史实和历史结论。下列各项中,属于历史
结论的是( )
A.拜占庭帝国是希腊罗马文明的继承者和保存者
B.明朝降将吴三桂与清军联合夹击李自成的军队
C.1923 年 6 月中国共产党正式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D.二战后一些新独立的民族国家发起了不结盟运动
【分析】本题考查了史实与结论的区别。史实是纯对历史事件的表述,而结论是对历史
事件的评论观点。
【解答】史实是纯对历史事件的表述,而结论是对历史事件的评论观点。BCD 都属于纯表述,而拜占庭帝国是希腊罗马文明的继承者和保存者属于评论观点。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史实与结论的区别。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5 分)
16.(5 分)英国哲学家培根提出了“中国的三大发明即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改变了整个
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的论断。然而,同其在西方的爆炸性影响比较起来,这三大发明对
中国却没有什么影响。中国的文明根深蒂固,中国的帝国组织渗透甚广,决不允许这些
发明破坏传统的制度与习俗。于是,印刷术用于传播古老的观念,而不是新思想;火药
加固了皇帝的统治,而不是正在出现的诸民族群主的地位;指南针除郑和用于远航外,
并不像西方人那样用于世界范围的探险、贸易和帝国的建立。这一重大差别的根由可以
在新的西方文明的独特性﹣﹣多元化,适应性强,摆脱了束缚欧亚大陆其他所有文明的
传统枷锁中找到。西方文明最终形成一种西方主宰全球的推动力。结果,极为稳定而又
保守的中国社会,被西方势不可挡的扩张主义弄的四分五裂。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涂“A”;违背了以上材料所的意思,请涂“B”;
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涂“C”。
(1)中国古代的三大发明对西方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A 。
(2)指南针在中国用于贸易和帝国的建立 B 。
(3)西方对三大发明的利用不同于中国的原因在于它新文明的多元化 A 。
(4)中国的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了中国近代的落后 A 。
(5)西方的新文明不仅给西方也给全球带来了历史性的转变 C 。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在中国与欧洲的不同应用及影响。
【解答】(1)材料中有说明中国的三大发明在西方的爆炸性影响,故中国古代的三大发
明对西方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这个结论从材料中得出的。(2)材料中说指南针除郑和用于远航外,并不像西方人那样用于世界范围的探险、贸易
和帝国的建立,故指南针在中国用于贸易和帝国的建立,这个结论违背了以上材料的意
思。
(3)材料中说明了这一重大差别的根由可以在新的西方文明的独特性﹣﹣多元化,适应
性强,故西方对三大发明的利用不同于中国的原因在于它新文明的多元化,这个结论是
从材料中得出的。
(4)材料中说极为稳定而又保守的中国社会,被西方势不可挡的扩张主义弄的四分五裂
,这里的保守即当时当时中国推行的闭关锁国政策,故中国的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了中国
近代的落后,这个结论从材料中得出的。
(5)西方的新文明不仅给西方也给全球带来了历史性的转变这个在材料中没有提及。
故答案为:
(1)A。
(2)B。
(3)A。
(4)A。
(5)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注意,对所有结论的推断,都必须以材料为依据,不能凭借
自身知识储备推断。
三、填图题(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5 分)
17.(2 分)观察如图,完成下列要求。(1)请在图中相应位置填出图例名称。
(2)画出国民党军设置的四道封锁线。
【分析】本题以图片为依托,考查红军长征前期的状况。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1)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中相应位置灰色部分是革命根据地所在地
;因而图例名称是革命根据地。
(2)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3 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被迫进行战略
转移。1934 年 10 月,中央红军离开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一路上敌人围追堵截,红军
拼死英勇冲杀,冲过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后,红军人员损失过半。1935 年 1 月,
在贵州遵义会议召开,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
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在云南省境内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
包围圈。在四川境内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1935 年 10 月红一方面
军即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在陕西吴起镇会师;1936 年,三大主力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
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
故答案为:
(1)(2)【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的红军长征相关知
识。
18.(3 分)(1)观察如图,请将下列战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卡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斯大林格勒战役 B.诺曼底登陆
(2)据图指出,第二战场开辟后同盟国军队为消灭德国法西斯进行了怎样的战略配合?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史实。重点识记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
登陆的相关史实。1944 年 6 月 6 日,美英等同盟国军队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
第二战场。苏军也在东线对德军发动更加猛烈的进攻,盟军开始两面夹击德军,加速了
德国法西斯的灭亡。
【解答】(1)1942 年 7 月,德军开始集中力量进攻斯大林格勒。举世闻名的斯大林格勒会战由此开始。1943 年 2 月,斯大林格勒会战以苏军的胜利宣告结束。从此,苏军开始
了全线反攻。这次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关键性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不仅是苏德
战场根本转折的开始,而且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1944 年 6 月 6 日,美英等
同盟国军队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苏军也在东线对德军发动更加猛
烈的进攻,盟军开始两面夹击德军,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故左框填 B;右框填 A。
(2)观察题干图片可知,第二战场开辟后同盟国军队为消灭德国法西斯,对德国进行东
西夹击。
故答案为:
(1)
(2)对德国进行东西夹击。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
识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史实。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13 分)
19.(7 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文艺正是激励人民发动大众最有力的武器……自抗战展开以来……因中心都市
的沦陷,出版条件的困难,文艺人的流亡四散,虽一方产生了大量新型的报告、通信等
文艺作品,且因抗战的内容,使新文艺消失了过去与大众间的隔阂,但在一切文化部们
的对比上,文艺的基本阵营显得寂寞了一点。我们感到文艺抗战工作的重大,散处四方的文艺工作者有集中团结,共同参加民族解放伟业的必要。
﹣﹣摘自《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发起旨趣》(l938 年)
材料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后,国民党对日寇由不抵抗转变为抵抗,对共产党由剿
灭转变为联合。国民党正面战场和共产党敌后战场的相互支持、相互配合,极大地鼓舞
了全民族的抗战热情。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展的结果,使全国各阶级、阶层、党派、集
团、各族人民包括广大华侨都团结起来,广泛团结了中间阶级、阶层、民主党派、各界
人士。
﹣﹣摘编自张守四、王黎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抗战胜利的重要法宝》
材料三:1938 年希特勒在慕尼黑会见了英、法领导人,他们抛弃了这个不太重要的民主
国家(捷克斯洛伐克),试图绥靖希特勒以避免战争。……在战争年代中,西方列强和
苏联不得不结成统一战线,以对付不共戴天的敌人的威胁,就在希特勒入侵苏联的那一
天,丘吉尔宣布:“苏联的危险就是我们的危险,也是美国的危险,正如苏联人为保家
而战的事业是全世界自由的人们和自由的民族的事业一样。”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建立抗日文化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2)根据材料二,指出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关系并概括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分析英国面对德国的侵略行为在态度上有何转变?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结成统一战线”的事件是什么?
(4)综合以上材料,你得到什么启示。
【分析】本题以三则文字材料为切入点,考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国际反法西斯同
盟的形成。
【解答】(1)由“文艺正是激励人民发动大众最有力的武器……自抗战展开以来……因
中心都市的沦陷,出版条件的困难,文艺人的流亡四散,虽一方产生了大量新型的报告、通信等文艺作品,且因抗战的内容,使新文艺消失了过去与大众间的隔阂,但在文化部
们的对比上,文艺的基本阵营显得寂寞了一点。我们感到文艺抗战工作的重大,散处四
方的文艺工作者有集中团结,共同参加民族解放伟业的必要”可以看出,建立抗日文化
统一战线的必要性是抗战的内容,使新文艺消失了过去与大众间的隔阂,散处四方的文
艺工作者有集中团结,共同参加民族解放伟业的必要。
(2)由“国民党正面战场和共产党敌后战场的相互支持、相互配合,极大地鼓舞了全民
族的抗战热情。”可以看出,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关系是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由“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展的结果,使全国各阶级、阶层、党派、集团、各族人民包括广大
华侨都团结起来,广泛团结了中间阶级、阶层、民主党派、各界人士”可以看出,抗日
民族统一战线的作用是实现了全民族的抗战。
(3)由材料三可以看出,英国面对德国的侵略行为在态度上的转变是由绥靖政策转为抵
抗。1942 年 1 月 1 日,美、英、苏、中等 26 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成。
(4)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团结就是力量;正义必将战胜邪恶。
故答案为:
(1)抗战的内容,使新文艺消失了过去与大众间的隔阂;散处四方的文艺工作者有集中
团结,共同参加民族解放伟业的必要。
(2)关系:相互支持、相互配合;作用:实现了全民族的抗战。
(3)转变:由绥靖政策转为抵抗;《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4)团结就是力量;正义必将战胜邪恶。
【点评】本题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为背景,考查学生分
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20.(6 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唐朝都城长安,居住着成千上万的“胡人”,有外交使者,也有商人、僧人、
学生,到处都是“胡音”“胡服”“胡妆”“胡乐”“胡舞”。上层妇女相当开放,流行胡服,即边疆少数民族和外国人的服饰,也有带着面罩的,但不像现在伊斯兰妇女的
面罩一样遮得那么紧。留存的绘画、雕塑、器物中也大量出现胡人现象。长安实际上是
个国际大都会。
﹣﹣﹣摘自宁可《隋唐五代漫谈》
材料二:对于新中国而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朝鲜战争消
耗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新中国的周边面临安全环境恶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适
用于社会制度相同或不同的国家,适用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它能
容纳不同的时代内容…
﹣﹣﹣摘编自孙天旭《浅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当下中国外交的意义》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唐朝文化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形成这个特点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该原则的内容
。
(3)综合上述材料,你对国家之间的交往有何建议?
【分析】本题考查唐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1)据材料一“在唐朝都城长安,居住着成千上万的‘胡人’,有外交使者,
也有商人、僧人、学生,到处都是‘胡音’胡服’‘胡妆’‘胡乐’‘胡舞’.上层妇
女相当开放,流行胡服,即边疆少数民族和外国人的服饰,也有带着面罩的,但不像现
在伊斯兰妇女的面罩一样遮得那么紧。留存的绘画、雕塑、器物中也大量出现胡人现象。
长安实际上是个国际大都会”可知,唐朝文化的特点是对外开放、兼收并蓄、双向交流。
唐朝文化特点形成的原因是国家繁荣昌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繁荣和唐文化吸收了中外
文化的优秀传统。
(2)据材料二“对于新中国而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朝鲜
战争消耗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新中国的周边面临安全环境恶化…和平共处五项
原则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或不同的国家,适用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它能容纳不同的时代内容…”可知,新中国成立之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首先与中
国建立了外交关系,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实行外交孤立,中国积极发展同邻近国
家的关系。1954 年 6 月,周恩来总理应邀访问了印度和缅甸,并分别同两国总理发表声
明,共同倡导以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
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
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3)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要加强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人民之间的联系
,增进相互了解,加深彼此的友谊等等。
故答案为:
(1)对外开放、兼收并蓄、双向交流;国家繁荣昌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繁荣和唐文化
吸收了中外文化的优秀传统。
(2)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实行外交孤立政策,新中国积极同邻国和新兴的民族独
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3)要加强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人民之间的联系,增进相互了解,加深彼此的友谊等等
。
【点评】本题考查唐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知道北宋前期期四川地区
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12 分)
21.(6 分)城市是国家发展的缩影,城市建筑彰显了时代特征并承载着历史文化。
(1)唐都长安的建筑布局和城市规划独具特色。根据图一分析:长安城的布局体现了唐
朝怎样的时代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当时居住在“外国使节聚居区”内的日本使节
有何专业称呼?(2)随着经济的发展,隋唐时期重庆一批新的城市成长起来。图二所示的市镇在布局上
呈现出怎样的特点?这一遗址的发现为我们研究隋唐时期重庆城市的发展有何作用?
(3)上海这一历史名城,推动了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又一次发展变化。结合图三用史实说
明:20 世纪 90 年代的上海是如何推动中国发展进程的?
【分析】本题以“城市是国家发展的缩影,城市建筑彰显了时代特征并承载着历史文化。
”为切入点,考查了唐都长安、重庆城镇、上海改革开放等相关知识点。
【解答】(1)根据图一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长安城既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国际
性大都市。长安城的布局特点,市坊分开。 长安城商业活动的特点:商业区与居民区
分开;商业活动有时间限制等。边疆各族和外国商旅云集,店铺林立,繁华异常。唐朝
长安城的布局体现了唐朝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特征。当时居住在“外国使节聚居区”内的
日本使节被称为遣唐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派到唐朝来的使节叫遣唐使;他们把
唐朝先进的制度、文字、文化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随着经济的发展,隋唐时期重庆一批新的城市成长起来。根据图二结合所学知识可
知,所示的市镇在布局上呈现出市坊分开特点。通过这一遗址的发现,我们可以知道隋
唐时期重庆城市商业区与居民区分开;商业活动有时间限制等特点,能更准确的了解和
研究重庆的历史。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0 年,上海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浦东的开发,极大地推动
了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有利于吸收侨资、外资和引进先进科学技术
和管理经验,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故答案为:(1)繁荣与开放;遣唐使。
(2)市坊分开特点。通过这一遗址的发现,我们可以知道隋唐时期重庆城市商业区与居
民区分开;商业活动有时间限制等特点,能更准确的了解和研究重庆的历史。
(3)1990 年,上海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浦东的开发,极大地推动了长江三角洲和整个
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有利于吸收侨资、外资和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力地
推动了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点评】考查了唐都长安、重庆城镇、上海改革开放等相关知识点,注意史料的研读,
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22.(6 分)中国在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一部分先进的中国人也开始
了近代化的探索。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观察上面有关洋务运动的三幅图片,结合所学知识
,简要概括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2)新文化运动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宣扬的核心内容是什么?中国近代化在
政治上的体现是什么?
(3)依据当时的中国国情,你认为影响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分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1)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兴办军事
工业,筹建了安庆军械所等军事工业;筹建了北洋水师;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兴办
了民用工业,如轮船招商局。
(2)新文化运动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宣扬的核心内容是民主和科学,中国近
代化在政治上的体现是学习西方的制度。(3)依据当时的中国国情,我认为影响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主要原因是帝国主义列强入侵
,本国封建势力的阻挠。
故答案为:
(1)创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筹划海防或建设新式海军。
(2)核心内容:民主和科学;体现:学习西方的制度。
(3)帝国主义列强入侵,本国封建势力的阻挠。
【点评】本题考查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
握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