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共 29 页)
2020 年贵州省铜仁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三)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21 分)
1.(3 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诡谲(jué) 要塞(sài) 瞭望(liáo) 重峦叠嶂(zhàng)
B.涟漪(yī) 星宿(xiù) 譬喻(bì) 阳奉阴违(wéi)
C.襁褓(qiǎng) 拘泥(ní) 亘古(gèn) 气冲斗牛(dǒu)
D.贮藏(chú) 周济(jì) 宽宥(yòu) 俶而远逝(shù)
2.(3 分)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伶俐 雾霭 雕粱画栋 盘球卧龙
B.困厄 惺忪 和言悦色 迫不及待
C.褴褛 斡旋 饥肠漉漉 恪尽职守
D.告罄 藻饰 岸芷汀兰 莫衷一是
3.(3 分)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不法分子利用微博、微信等平台实施诈骗,花样百出,令人叹为观止,防不胜防。
B.眼前的一切都被浓浓的大雾笼罩着,混沌一片,扑朔迷离,什么都看不清。
C.双方代表经过几轮艰辛的谈判,一拍即合,签署了这份来之不易的合作协议。
D.姑妈是一个宽宏大量的人,难道还会在我们这群小孩子身上计较不成?
4.(3 分)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畅销读物能否成为经典作品,关键在于它具备能经受时间考验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B.为了提高大家阅读的兴趣,我校文学社开展了一系列的名著阅读和主题诗歌朗诵。
C.昆明市博物馆举办非遗体验活动,旨在让人们领略传统文化魅力,增强文化自信。
D.昆明市正在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处理、分类收集、分类运输的垃圾处理系统。
5.(3 分)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小小一把座椅,安放在哪,怎么安放,如何满足游客需求,如何让座椅和环境浑然一
体,考验着景区管理人员的智慧。
B.一部七、八分钟的中国风短片《包宝宝》,获得了第 91 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动画短
片奖。
C.孟郊诗云:“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三春”就是指长达三个月的春季。
D.邀请名家开讲打造《读书沙龙》,组织歌手演出打造《民谣季》,举办儿童画展打造第 2 页(共 29 页)
《艺术空间》……暑假期间这家书店开展的系列活动,成为了县城的一道文化风景。
6.(3 分)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人们在生活中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过重的负荷会让人疲惫不堪。
②只有卸下自己身上过重的负担,将压力释放,才能享受生活中的诗意。
③在美妙的意境中,人们不仅能感受到艺术的美,而且还能感悟到人生的哲理。
④在喧嚣匆忙的世界里,我们也需要凡事留有余地,需要给生活留白。
⑤中国画中常常留出大大小小的、各式各样的空白,显示出丰富而美妙的意境。
⑥留白,是中国画的一种布局。它既是一种艺术的美,又是一种人生的智慧。
A.③⑤④①②⑥ B.④⑤③①②⑥ C.⑥⑤③④②① D.⑥⑤③④①②
7.(3 分)下面对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部闪耀着崇高的理想主义光芒的长篇小说,作品成功塑造
了保尔•柯察金这一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的光辉形象。作者是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
。
B.朱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
《背影》《欧游杂记》《你我》等。
C.中国“酒”文化中,“射”是宴饮时的一种游戏;“觥”是酒杯;“筹”是酒筹,宴
会上行令或游戏时饮酒计数的筹码;“白”是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
D.《皇帝的新装》选自《安徒生童话和故事选》。安徒生,丹麦作家。代表作有童话《
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丑小鸭》等。
二、阅读
8.(15 分)阅读《醉翁亭记》,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醉翁亭记
欧阳修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
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
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
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
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第 3 页(共 29 页)
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
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
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
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
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
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环滁皆山也 环:环绕
B.佳木秀而繁阴 秀:茂盛
C.觥筹交错 觥:酒杯
D.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乐:快乐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水落而石出者 潭西南而望
B.杂然而前陈者 然后能自反也
C.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战于长勺
D.酿泉为酒 不足为外人道也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篇文辞优美的山水游记,通过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四个画面,展现了
太守与民同乐的美好场景。
B.本文与《岳阳楼记》《小石潭记》都属于游记,都借山水之景凸显了作者政治失意、
仕途坎坷的内心抑郁和苦闷。
C.第②段“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采用对偶手法,描写了山间变幻多姿的早
晚景物,两幅画面对比鲜明。
D.本文除第①段外,每段开头都用领起词语引出下文。从“若夫”到“至于”到“已
而”,展开了从景物到游乐到归来的一幅幅画卷。第 4 页(共 29 页)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9.(6 分)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部分。
(1) ,星河欲转千帆舞。(李清照《渔家傲》)
(2)日暮乡关何处是? 。(崔颢《黄鹤楼》)
(3) ,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4) ,半竿斜日旧关城。(纳兰性德《浣溪沙》)
(5)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6)在《岳阳楼记》中作者引用一个成语来形容事物、景象多种多样,壮丽美观。这个
成语是 。
10.(6 分)阅读下面的古诗,按要求答题。
行路难(其一)
李 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最后两句诗中的“ ”和“ ”富有动感,充满气势,充分表达了作者
的乐观、自信和对理想的执著追求。
(2)诗句“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请简
要分析。
11.(6 分)综合学习实践。
汉字是世界上最具诗情画意的文字。某学校开展“珍爱汉字,传承文化”语文综合实践
活动,请你参加。
(1)【说文解字】请观察下面三个与“止”相关的金文字形的变化,参照解说填写表格
。第 5 页(共 29 页)
金文 见形辨义
止 单个脚趾的造型,表示停留的意思。
走 脚趾造型上有一个甩开臂膀、快速前进的人形,表示跑的意思。
奔 ①
(2)【文字应用】学校将于 5 月 20 日上午 9 点,在报告厅组织习字社全体成员参加“
汉字听写大赛”。下面是小强拟写的通知,在内容和格式上各有一处错误,请你修改。
通知
珍爱汉字,传承文化。学校定于 5 月 20 日上午 9 点,举行“汉字听写大赛”,
希望习字社全体成员准时参加。
2019 年 5 月 15 日
某学校团委
错误一: 。
错误二: 。
(3)请你从活动策划者的角度,为本次“汉字听写大赛”设计一则宣传标语。
三、阅读(36 分)
12.(18 分)阅读短文,回答下列各题。
不求甚解
马南邨
①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实也不尽然。我们虽然不必提
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②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他在《五柳先生传》这篇短文中写道:“好读书,
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人们往往只抓住他说的前一句话,而丢了他说的
后一句话,因此,就对陶渊明的读书态度很不满意,这是何苦来呢?他说的前后两句话第 6 页(共 29 页)
紧紧相连,交互阐明,意思非常清楚。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
完全不应该对他滥加粗暴的不讲道理的非议。
③应该承认,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如果根本不读书或者不喜欢读书,那
么,无论说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就都毫无意义了。因为不读书就不了解什么知识,不
喜欢读也就不能用心去了解书中的道理。一定要好读书,这才有起码的发言权。真正把
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慢慢了解书中的道理。一下子想完全读懂所有的
书,特别是完全读懂重要的经典著作,那除了狂妄自大的人以外,谁也不敢这样自信。
而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对于这一点,陶渊明尤其有独到的见解。所以,他每每遇
到真正会意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都忘记吃了。
④这样说来,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
了。可见这不求甚解四字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诫学者不要骄傲
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得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
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
贯通,了解大意。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体会。
⑤列宁就曾经多次批评普列汉诺夫,说他自以为熟读马克思的著作,而实际上对马克思
的著作却做了许多曲解。我们今天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著作,也应该抱虚心的态
度,切不可以为都读得懂,其实不懂的地方还多得很哩!要想把经典著作读透,懂得其
中的真理,并且正确地用来指导我们的工作,还必须不断努力学习。要学习得好,就不
能死读,而必须活读,就是说,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须理解经典著作
的精神实质。
⑥在这一方面,古人的确有许多成功的经验。诸葛亮就是这样读书的。据王粲的《英雄
记钞》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
独观其大略”。看来诸葛亮比徐庶等人确实要高明得多,因为观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识
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
⑦当然,这也不是说,读书可以马马虎虎,很不认真。绝对不应该这样。观其大略同样
需要认真读书,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为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
⑧宋代理学家陆象山的语录中说:“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这也
是不因小失大的意思。所谓未晓处且放过,与不求甚解的提法很相似。放过是暂时的,
最后仍然会了解它的意思。
⑨经验证明,有许多书看一遍两遍还不懂得,读三遍四遍就懂得了;或者一本书读了前第 7 页(共 29 页)
面有许多不懂的地方,读到后面才豁然贯通;有的书昨天看不懂,过些日子再看才懂得;
也有的似乎已经看懂了,其实不大懂,后来有了一些实际知识,才真正懂得它的意思。
因此,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1)请简要概括选文的主要观点。
(2)阅读第④段,概括“不求甚解”的两层含义。
(3)第⑥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4)本文指出“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
结合链接内容和自己平时的读书习惯,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链接一:为学读书,须具耐心,细意去领会,切不可粗心。去尽皮,方见肉;去
尽肉,方见骨;去尽骨,方见髓。
链接二:大抵观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
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
﹣朱熹《童蒙须知》
13.(18 分)阅读短文,回答下列各题。
告别繁琐的安检程序
太赫兹波因其独特性能被称为天生的反恐“专家”,由此研发而成的人体安检仪
也解决了生活中的一个难题:告别繁琐的安检程序,不仅更安全、高效,而且更可靠。
此前,这种核心技术一直被少数国家垄断,中国的科技团队用 3 年时间打破技术壁垒,
还升级、拓展了其应用,实现追赶与超越。
想象一下,在人流拥挤的车站或是演唱会安检入口,不再需要停下来接受人工检
查,只需走过一个看上去普普通通的通道,就能被探知身上是否携带了金属、陶瓷、粉
末、液体、胶体等各类违禁品,从而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大大提升通行效率。这样的高
科技场景看似遥远,其实已在一些重要公共安全领域实现,未来将逐步应用到更广泛的
范围。这就是太赫兹人体安检仪发挥的强大效用。
太赫兹波具有高分辨性、强穿透性、安全性、物质鉴别性等特性。太赫兹技术之
所以引起科学界的广泛关注,是由于太赫兹波在电磁波谱上所处的特殊位置决定了它与
其他频率的电磁波相比,具有很多独特的性质。
“太赫兹波与微波相比,具有高分辨性,成像分辨率更高;与可见光相比,具有穿透性,
可以轻易穿透人的衣物;与 X 光相比,具有安全性,不会破坏生物组织,适合应用于安第 8 页(共 29 页)
检和医学成像领域;同时它还具有物质鉴别性,可以很好地用于鉴别毒品、爆炸物等违
禁品。”专家说。
因此,太赫兹波可谓是天生的反恐和安检“专家”。许多爆炸物及其相关成分和
毒品在太赫兹波段都有指纹谱,可使其在机场、车站、码头等人口密集区提供安检预警。
现有金属安检门和手持金属探测器等设备无法识别陶瓷刀具、3D 打印枪支、塑胶炸药等
新型作案工具或武器,但这些材料在太赫兹波段具有一定的吸收性,可以利用被动太赫
兹成像技术,即利用人体自身发出的太赫兹波有效地对隐藏在衣服下的违禁品进行成像
鉴别,同时还能保证对人体没有任何辐射,因此在安检和反恐领域受到各国高度重视。
近年来,太赫兹波越来越受到关注,已被国际科技界公认为是高科技领域的必争
之地,其研究和应用对于未来军事作战与国家安全将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甚至被评为“
改变未来世界的十大技术”之一。
专家认为,太赫兹技术是一门极具活力的前沿科技,其应用非常广泛。随着科学
技术的不断发展,太赫兹技术领域的新理论、新现象、新方法和新应用层出不穷。例如,
发展在室温下工作的超高灵敏度太赫兹探测器,对推进太赫兹技术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但必须通过运用新材料、研发新技术予以突破。
在科研人员眼里,太赫兹技术称得上是一门能改变生活的黑科技,也是一把解锁
人类未来世界的钥匙,研究它的特性、优势,一步步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专家强调,太赫兹人体安检仪的诞生就是太赫兹技术在安检领域应用的成功典范
,而太赫兹技术在未来通信、生物医学、太空探测、无损检测等方面的应用也正在不断
突破,将在基础科学、国民经济和国家安全的许多领域发挥重大作用,影响和改变人类
的生活。
(选自《人民日报,原文有删改)
(1)“太赫兹波”具有哪些独特的性质?
(2)第五段加点词“一定”能否删去?为什么?
(3)从选文来看,推进太赫兹技术的应用需要哪些条件?
(4)选文中画横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5)太赫兹波除了文中的安检之外,在未来的生活中它还会发挥怎样的作用呢?根据选
文相关内容,合理想象出一个例子。
四、写作(60 分)第 9 页(共 29 页)
14.(60 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生活中总有很多遇见,世间万物都是遇见。与自然遇见,也许就是一次诗意的旅
程;与书籍遇见,也许就是一次心智的陶冶;与他人遇见,也许就是一次心灵的碰撞。
当温暖遇见了寒冷,便有了雨;当春天遇见了冬天,便有了岁月;当梅花遇见了寒冬,
便有了生命的绽放……总有一次遇见,会让我们难以忘怀。
请以“遇见你,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写出自己的真切体验和独特感受。②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③
不少于 600 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县名)、校名和人名。⑤不得套作,不得
抄袭。第 10 页(共 29 页)
2020 年贵州省铜仁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三)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21 分)
1.(3 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诡谲(jué) 要塞(sài) 瞭望(liáo) 重峦叠嶂(zhàng)
B.涟漪(yī) 星宿(xiù) 譬喻(bì) 阳奉阴违(wéi)
C.襁褓(qiǎng) 拘泥(ní) 亘古(gèn) 气冲斗牛(dǒu)
D.贮藏(chú) 周济(jì) 宽宥(yòu) 俶而远逝(shù)
【分析】本道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字的读音掌握程度,解答本题首先要拿准注音字的读音,
特别是多音字。拼读时要结合语境和注音字所在词的词义。需要学生在平时多读课文,
养成熟练的语感,注意读音,多积累词语,多读课下注释,多查字典等工具书。
【解答】A.正确;
B.有误,“譬喻”中的“譬”应读作“pì”;
C.有误,“拘泥”中的“泥”应读作“nì”;
D.有误,“贮藏”中的“贮”应读作“zhù”;“俶尔远逝”中的“俶”应读作“chù”
;
故选:A。
【点评】中考常考查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同音字,易误读字,而字音多而杂,不
是一两节课就能解决的,要树立长期积累的意识。
2.(3 分)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伶俐 雾霭 雕粱画栋 盘球卧龙
B.困厄 惺忪 和言悦色 迫不及待
C.褴褛 斡旋 饥肠漉漉 恪尽职守
D.告罄 藻饰 岸芷汀兰 莫衷一是
【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辨识能力。所选词语均属于生活中常用的而又极易出错
的词语,这些有的是同音错别字,有的是形近错别字。解答此题,要注意平时正确练写,
尤其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区别与书写。
【解答】A.有误,“雕粱画栋”应为“雕梁画栋”;“盘球卧龙”应为“盘虬卧龙”;第 11 页(共 29 页)
B.有误,“和言悦色”应为“和颜悦色”;
C.有误,“饥肠漉漉”应为“饥肠辘辘”;
D.正确。
故选:D。
【点评】解答此题,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对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同音字和形近
字;同时还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区别字的用法。
3.(3 分)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不法分子利用微博、微信等平台实施诈骗,花样百出,令人叹为观止,防不胜防。
B.眼前的一切都被浓浓的大雾笼罩着,混沌一片,扑朔迷离,什么都看不清。
C.双方代表经过几轮艰辛的谈判,一拍即合,签署了这份来之不易的合作协议。
D.姑妈是一个宽宏大量的人,难道还会在我们这群小孩子身上计较不成?
【分析】此题考查学生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解答此题,平时要有大量的成语积累,还
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确定正确选
项。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
境不符等。
【解答】A.有误,叹为观止: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用来形容诈骗不恰当,
用错了对象;
B.有误,扑朔迷离:形容事情错综复杂,难以辨别清楚。用来形容看不清不恰当,用错
了对象;
C.有误,一拍即合:一打拍子就合于乐曲的节奏。比喻困情意相投或有利害关系,一下
子就说到一起或结合在一起。词义和“经过几轮艰辛的谈判”矛盾;
D.正确。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辨清词语的感情色彩,还要结
合语境分析其运用是否恰当。
4.(3 分)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畅销读物能否成为经典作品,关键在于它具备能经受时间考验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B.为了提高大家阅读的兴趣,我校文学社开展了一系列的名著阅读和主题诗歌朗诵。
C.昆明市博物馆举办非遗体验活动,旨在让人们领略传统文化魅力,增强文化自信。
D.昆明市正在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处理、分类收集、分类运输的垃圾处理系统。第 12 页(共 29 页)
【分析】本题重点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问题,我们首先要了解几种常见
的病句类型,掌握修改病句的基本方法,然后结合句子进行辨析。尤其要注意否定词误
用这种病句,结合句意,然后分析其修改方法。
【解答】A.有误;两面对一面,在“具备”前面加“是否”。
B.有误;成分残缺,在“诗歌朗诵”后面加“活动”。
C.正确。
D.有误;语序不当,应将“分类处理”调至“分类运输”的后面。
故选:C。
【点评】了解常见病句的类型及修改方法是最基本的策略。常见病因有搭配不当,用词
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句式杂糅、前后矛盾不合事理、重复多余等。
5.(3 分)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小小一把座椅,安放在哪,怎么安放,如何满足游客需求,如何让座椅和环境浑然一
体,考验着景区管理人员的智慧。
B.一部七、八分钟的中国风短片《包宝宝》,获得了第 91 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动画短
片奖。
C.孟郊诗云:“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三春”就是指长达三个月的春季。
D.邀请名家开讲打造《读书沙龙》,组织歌手演出打造《民谣季》,举办儿童画展打造
《艺术空间》……暑假期间这家书店开展的系列活动,成为了县城的一道文化风景。
【分析】此题考查标点符号使用正误的辨析。解答此题,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用心
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书写过程中也要做到尽可能正确的使用标点符号。另外对于一些
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要加以积累。
【解答】A.全部正确;
B.有误,“七、八分”表示概数去掉顿号;
C.有误,引用的诗句,去掉冒号;
D.有误,“读书沙龙,民谣季和艺术空间”都是栏目,而不是书籍,所以把书名号改成
双引号。
故选:A。
【点评】解答此题,注意熟记分号、冒号、引号、括号、叹号、问号的用法,重点注意
句子中分层时逗号、顿号、分号的综合运用,以及引号和冒号的综合应用。还要根据语
句关系判断标点运用是否正确。第 13 页(共 29 页)
6.(3 分)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人们在生活中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过重的负荷会让人疲惫不堪。
②只有卸下自己身上过重的负担,将压力释放,才能享受生活中的诗意。
③在美妙的意境中,人们不仅能感受到艺术的美,而且还能感悟到人生的哲理。
④在喧嚣匆忙的世界里,我们也需要凡事留有余地,需要给生活留白。
⑤中国画中常常留出大大小小的、各式各样的空白,显示出丰富而美妙的意境。
⑥留白,是中国画的一种布局。它既是一种艺术的美,又是一种人生的智慧。
A.③⑤④①②⑥ B.④⑤③①②⑥ C.⑥⑤③④②① D.⑥⑤③④①②
【分析】此题考查句子的排序。解答此题需要细读文段,仔细回答。
【解答】阅读文段可知,此题是从“绘画中的留白”写到“生活中的留白”。⑥句首先
指出“留白”,引出下文,故置于首位。⑤③句举出绘画作品中“留白”的作用和意义
。③句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从绘画到人生。④句紧跟上句,写出人生中“生活留白的
意义”。①②两句具有明显的逻辑关系,②句提出观点,对文段进行总结。所以正确顺
序应为:⑥⑤③④①②。
故选:D。
【点评】解答语句排序型试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每一个语句,把握语句特点,明确体裁。
其次,要注意句子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本文段很鲜明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注意③句
的过渡信息。
7.(3 分)下面对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部闪耀着崇高的理想主义光芒的长篇小说,作品成功塑造
了保尔•柯察金这一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的光辉形象。作者是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
。
B.朱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
《背影》《欧游杂记》《你我》等。
C.中国“酒”文化中,“射”是宴饮时的一种游戏;“觥”是酒杯;“筹”是酒筹,宴
会上行令或游戏时饮酒计数的筹码;“白”是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
D.《皇帝的新装》选自《安徒生童话和故事选》。安徒生,丹麦作家。代表作有童话《
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丑小鸭》等。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
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第 14 页(共 29 页)
等。
【解答】A.有误,“苏联”的说法有误,作者是前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
BCD.正确。
故选:A。
【点评】解答此类问题,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朝代、国
籍等必须熟记。
二、阅读
8.(15 分)阅读《醉翁亭记》,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醉翁亭记
欧阳修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
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
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
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
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
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
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
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
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
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
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D
A.环滁皆山也 环:环绕
B.佳木秀而繁阴 秀:茂盛第 15 页(共 29 页)
C.觥筹交错 觥:酒杯
D.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乐:快乐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C
A.水落而石出者 潭西南而望
B.杂然而前陈者 然后能自反也
C.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战于长勺
D.酿泉为酒 不足为外人道也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B
A.这篇文辞优美的山水游记,通过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四个画面,展现了
太守与民同乐的美好场景。
B.本文与《岳阳楼记》《小石潭记》都属于游记,都借山水之景凸显了作者政治失意、
仕途坎坷的内心抑郁和苦闷。
C.第②段“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采用对偶手法,描写了山间变幻多姿的早
晚景物,两幅画面对比鲜明。
D.本文除第①段外,每段开头都用领起词语引出下文。从“若夫”到“至于”到“已
而”,展开了从景物到游乐到归来的一幅幅画卷。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分析】参考译文:
环绕滁州的都是山。那西南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一眼望去树木茂盛,
又幽深又秀丽的,那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看到流水从
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那是酿泉。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有一座亭子
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和尚智
仙。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
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号“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
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至于太阳的升起,山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
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中的朝暮。野花开了,有一股清第 16 页(共 29 页)
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风高霜洁,天高气爽,水落石出,
这就是山中的四季。清晨前往,黄昏归来,四季的风光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来去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招呼,后面的答
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到溪
边钓鱼,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用酿泉造酒,泉水清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横七竖八
地摆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主办的宴席。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射的中了,下
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宾客们。一个脸色
苍老的老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林,
鸟儿到处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
道人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
啊。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太守
是谁呢?是庐陵欧阳修吧。
【解答】(1)本题考查词语释义。
ABC.正确。
D.有误,句意:却不知道太守把他们的快乐当成快乐。乐,以……为乐。
故选:D
(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表示顺承,不译\表示修饰,不译。
B.……的样子\这样。
C.在\在。
D.成为\对。
故选:C
(3)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和主旨的理解。
ACD.正确。
B.有误,本文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而并不是“政治失意、仕途坎坷的内心
抑郁和苦闷”。
故选:B
(4)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第 17 页(共 29 页)
达句顺。
①重点字词:之,的;乐,乐趣;得,领会;寓,寄托。句意: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
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②重点字词:述,记述;以,用;也,判断句式的标志。句意: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
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事的人,就是太守。
答案:
(1)D
(2)C
(3)B
(4)①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②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事的人,就是太守。
【点评】文言语句翻译的具体方法:1、增,即对省略部分要增补出来。例如,有时候句
中常常省略主语、谓语、宾语、介词等情况;2、删,即对无实在意义(表语气、停顿等
)的文言虚词删去不译; 3、留,即对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人名、时间、专用名词等)
保留不译; 4、变,即对与现代汉语习惯不同的句子采用意译;5、调:就是有一些文言
句子古今语序不同,翻译时必须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把其中某些成分的位置调整
过来。文言文中比较常见的是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宾语前置等,这样的文言句子在翻
译时必须调整过来。
9.(6 分)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部分。
(1) 天接云涛连晓雾 ,星河欲转千帆舞。(李清照《渔家傲》)
(2)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
(3)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4) 一抹晚烟荒戍垒 ,半竿斜日旧关城。(纳兰性德《浣溪沙》)
(5)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 。(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
(6)在《岳阳楼记》中作者引用一个成语来形容事物、景象多种多样,壮丽美观。这个
成语是 气象万千 。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
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成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
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第 18 页(共 29 页)
【解答】答案:
(1)天接云涛连晓雾(注意“涛”的书写)
(2)烟波江上使人愁
(3)念天地之悠悠(注意“悠”的书写)
(4)一抹晚烟荒戍垒(注意“戍”的书写)
(5)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
(6)气象万千
【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
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10.(6 分)阅读下面的古诗,按要求答题。
行路难(其一)
李 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最后两句诗中的“ 破 ”和“ 挂 ”富有动感,充满气势,充分表达了作者的
乐观、自信和对理想的执著追求。
(2)诗句“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请简
要分析。
【分析】《行路难》李白原作三首,这是第一首,作于天宝三年(744),李白遭受谗毁
而被排挤出长安时写的。诗中抒写了他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愤
激情绪;但仍盼有一天会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他对人生前途的乐观豪迈气概,充满第 19 页(共 29 页)
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
【解答】(1)本题考查诗歌语言的把握。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意思: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 高高
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破”“挂”富有动感、充满气势,充分表达了作者的
乐观、自信和对理想的执著追求。
(2)本题考查的是对诗人情感的把握。
这一句诗中的运用的典故是吕尚,九十岁在磻溪钓鱼,得遇文王;伊尹,在受汤聘前曾
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诗人引用了最后得到了重用的吕尚和伊尹的典故,也是希望
自己能像他们一样得到统治阶级的重视和任用,能够施展自己的才华和抱负。据此整理
作答即可。
答案:
(1)破、挂。
(2)“像姜尚垂钓碧溪,闲待东山再起,又像伊尹做梦,乘船经过日边。”诗人借用姜
尚和伊尹的典故,表达了自己希望得到统治阶级的重视和任用,施展才华和抱负的思想
感情。
译文:
金杯里装的名酒,每斗要价十千;玉盘中盛的精美菜肴,收费万钱。胸中郁闷啊,我停
杯投箸吃不下;拔剑环顾四周,我心里委实茫然。想渡黄河,冰雪堵塞了这条大川;要
登太行,莽莽的风雪早已封山。像吕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伊尹乘舟梦日,受聘在
商汤身边。何等艰难!何等艰难!歧路纷杂,真正的大道究竟在哪边?相信总有一天,
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
【点评】如何鉴赏诗歌:一要知人论世。读懂一首诗,首先要了解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
作家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二要把握形象。诗是通过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
抒发感情,阅读、鉴赏诗歌就要通过认真分析、品味,理解和把握这种形象。三要理解
情感。感情是诗歌的生命和灵魂,只有很好地体会诗人在诗中的感情和基调,才能准确
理解诗歌的主旨。
11.(6 分)综合学习实践。
汉字是世界上最具诗情画意的文字。某学校开展“珍爱汉字,传承文化”语文综合实践
活动,请你参加。
(1)【说文解字】请观察下面三个与“止”相关的金文字形的变化,参照解说填写表格第 20 页(共 29 页)
。
金文 见形辨义
止 单个脚趾的造型,表示停留的意思。
走 脚趾造型上有一个甩开臂膀、快速前进的人形,表示跑的意思。
奔 ① 快速前行的人形下方有多个脚趾造型,表示跑的速度很
快。
(2)【文字应用】学校将于 5 月 20 日上午 9 点,在报告厅组织习字社全体成员参加“
汉字听写大赛”。下面是小强拟写的通知,在内容和格式上各有一处错误,请你修改。
通知
珍爱汉字,传承文化。学校定于 5 月 20 日上午 9 点,举行“汉字听写大赛”,
希望习字社全体成员准时参加。
2019 年 5 月 15 日
某学校团委
错误一: 地点不明,应改为“学校定于 5 月 20 日上午 9 点在学校报告厅” 。
错误二: 署名和日期互换位置,应该是先署名后日期 。
(3)请你从活动策划者的角度,为本次“汉字听写大赛”设计一则宣传标语。
【分析】(1)本题考查汉字赏析。一个“人”下面一个“止”,是“走”,表示跑的意
思,那么,一个“人”下面三个“止”时,表示的就是跑的速度很快了。
(2)本题考查应用文修改。从内容上来看,通知中并没有出现具体的比赛地点,应改为
“学校定于 5 月 20 日上午 9 点在学校报告厅”。从格式上来看,右下角的落款处应署名
在上,日期在下。
(3)本题考查拟写宣传语,为某个活动拟写宣传语,所拟写的宣传语一定要主题突出,
语意简洁明了,有号召性和鼓动性,一般多采用对偶的修辞。本题可拟写为:说普通话,
迎四方宾客;用规范字,显华夏文明。
【解答】答案:第 21 页(共 29 页)
(1)快速前行的人形下方有多个脚趾造型,表示跑的速度很快。
(2)错误一:地点不明,应改为“学校定于 5 月 20 日上午 9 点在学校报告厅”。
错误二:署名和日期互换位置,应该是先署名后日期。
(3)说普通话,迎四方宾客;用规范字,显华夏文明。
【点评】综合读写即给出一段材料(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大家熟悉的),考查学生的审
题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皆在培养学生综合读写、独立思考和
创新能力。简单地说,综合读写就是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
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
达自己的见解。
三、阅读(36 分)
12.(18 分)阅读短文,回答下列各题。
不求甚解
马南邨
①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实也不尽然。我们虽然不必提
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②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他在《五柳先生传》这篇短文中写道:“好读书,
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人们往往只抓住他说的前一句话,而丢了他说的
后一句话,因此,就对陶渊明的读书态度很不满意,这是何苦来呢?他说的前后两句话
紧紧相连,交互阐明,意思非常清楚。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
完全不应该对他滥加粗暴的不讲道理的非议。
③应该承认,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如果根本不读书或者不喜欢读书,那
么,无论说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就都毫无意义了。因为不读书就不了解什么知识,不
喜欢读也就不能用心去了解书中的道理。一定要好读书,这才有起码的发言权。真正把
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慢慢了解书中的道理。一下子想完全读懂所有的
书,特别是完全读懂重要的经典著作,那除了狂妄自大的人以外,谁也不敢这样自信。
而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对于这一点,陶渊明尤其有独到的见解。所以,他每每遇
到真正会意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都忘记吃了。
④这样说来,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
了。可见这不求甚解四字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诫学者不要骄傲第 22 页(共 29 页)
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得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
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
贯通,了解大意。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体会。
⑤列宁就曾经多次批评普列汉诺夫,说他自以为熟读马克思的著作,而实际上对马克思
的著作却做了许多曲解。我们今天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著作,也应该抱虚心的态
度,切不可以为都读得懂,其实不懂的地方还多得很哩!要想把经典著作读透,懂得其
中的真理,并且正确地用来指导我们的工作,还必须不断努力学习。要学习得好,就不
能死读,而必须活读,就是说,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须理解经典著作
的精神实质。
⑥在这一方面,古人的确有许多成功的经验。诸葛亮就是这样读书的。据王粲的《英雄
记钞》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
独观其大略”。看来诸葛亮比徐庶等人确实要高明得多,因为观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识
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
⑦当然,这也不是说,读书可以马马虎虎,很不认真。绝对不应该这样。观其大略同样
需要认真读书,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为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
⑧宋代理学家陆象山的语录中说:“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这也
是不因小失大的意思。所谓未晓处且放过,与不求甚解的提法很相似。放过是暂时的,
最后仍然会了解它的意思。
⑨经验证明,有许多书看一遍两遍还不懂得,读三遍四遍就懂得了;或者一本书读了前
面有许多不懂的地方,读到后面才豁然贯通;有的书昨天看不懂,过些日子再看才懂得;
也有的似乎已经看懂了,其实不大懂,后来有了一些实际知识,才真正懂得它的意思。
因此,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1)请简要概括选文的主要观点。
(2)阅读第④段,概括“不求甚解”的两层含义。
(3)第⑥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4)本文指出“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
结合链接内容和自己平时的读书习惯,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链接一:为学读书,须具耐心,细意去领会,切不可粗心。去尽皮,方见肉;去
尽肉,方见骨;去尽骨,方见髓。
链接二:大抵观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第 23 页(共 29 页)
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
﹣朱熹《童蒙须知》
【分析】文章开头两段提出论点:不求甚解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
然后具体运用道理论证、举例论证进行具体阐述“不求甚解”的内涵,最后强调书要反
复读。
【解答】(1)本题考查文章观点的概括。概括文章观点,即提炼文章中心论点,要根据
具体的文章,看全文是围绕哪句话来论述的。有时候论点就是题目,也有可能出现在开
头一段,还有可能是出现在结尾,要通读全文,仔细分析。本文的论点在第二段“这是
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再结合前文,就可以概括出论点:不求甚
解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
(2)本题考查论证内容的理解和筛选,根据原文“不求甚解目的在于劝戒学者不要骄傲
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到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
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可以理解为读书要虚心不要骄傲;“此外,还告诉我们读
书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是说读书要前后贯通,了解大
意。据此概括解答,意思对即可。
(3)本题考查论证方法的及其作用的分析。解答此类题需要正确辨别论证方法,然后根
据各种论证方法的答题格式,具体分析,进行解答。第⑥段举了诸葛亮等人的例子,是
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而将诸葛亮与徐庶等人进行对比,所以运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
法,接着利用论证方法的作用答题模式进行解答即可。
(4)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内涵的能力,有一定的开放性。作答时先理解句子在文
中的意思“按‘不求甚解’的精神,读经典著作关键在于领悟其精神实质,不能寻章摘
句”;再结合两则材料进行分析,注意材料中的一些关键词句:“细意去领会”、“大
抵观书须先熟读”、“继以精思”。
答案:
(1)不求甚解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
(2)读书的态度,要虚心不要骄傲自负(虚心的读书态度);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
点,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3)举例论证法、道理论证法。举诸葛亮读书的例子,意在说明读书的方法是“观其大
略”,就是理解其精神实质。这样使要讲的道理更具体,更具说服力;引王粲的文字作
道理论证,有力地证明诸葛亮就是“观其大略”读书的,更具权威性和说服力。第 24 页(共 29 页)
(4)按“不求甚解”的精神,读经典著作关键在于领悟其精神实质,不能寻章摘句;要
想做到这一点,先要完整读书,全面理解;然后熟读精思,层层深入。
【点评】常用论证方法及作用:
1、举例论证:举……(概括事例:人物+事件)证明了……(如有分论点,写它证明的
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更让人信服。
2、道理论证:论证了……的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增强文章说服力。
3、引用论证:如果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
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答题格式:通过引用……,证明……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或更有趣味性,吸
引读者往下读)
4、对比论证: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
5、比喻论证:将……比作……,证明了……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更加
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13.(18 分)阅读短文,回答下列各题。
告别繁琐的安检程序
太赫兹波因其独特性能被称为天生的反恐“专家”,由此研发而成的人体安检仪
也解决了生活中的一个难题:告别繁琐的安检程序,不仅更安全、高效,而且更可靠。
此前,这种核心技术一直被少数国家垄断,中国的科技团队用 3 年时间打破技术壁垒,
还升级、拓展了其应用,实现追赶与超越。
想象一下,在人流拥挤的车站或是演唱会安检入口,不再需要停下来接受人工检
查,只需走过一个看上去普普通通的通道,就能被探知身上是否携带了金属、陶瓷、粉
末、液体、胶体等各类违禁品,从而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大大提升通行效率。这样的高
科技场景看似遥远,其实已在一些重要公共安全领域实现,未来将逐步应用到更广泛的
范围。这就是太赫兹人体安检仪发挥的强大效用。
太赫兹波具有高分辨性、强穿透性、安全性、物质鉴别性等特性。太赫兹技术之
所以引起科学界的广泛关注,是由于太赫兹波在电磁波谱上所处的特殊位置决定了它与
其他频率的电磁波相比,具有很多独特的性质。
“太赫兹波与微波相比,具有高分辨性,成像分辨率更高;与可见光相比,具有穿透性,
可以轻易穿透人的衣物;与 X 光相比,具有安全性,不会破坏生物组织,适合应用于安第 25 页(共 29 页)
检和医学成像领域;同时它还具有物质鉴别性,可以很好地用于鉴别毒品、爆炸物等违
禁品。”专家说。
因此,太赫兹波可谓是天生的反恐和安检“专家”。许多爆炸物及其相关成分和
毒品在太赫兹波段都有指纹谱,可使其在机场、车站、码头等人口密集区提供安检预警。
现有金属安检门和手持金属探测器等设备无法识别陶瓷刀具、3D 打印枪支、塑胶炸药等
新型作案工具或武器,但这些材料在太赫兹波段具有一定的吸收性,可以利用被动太赫
兹成像技术,即利用人体自身发出的太赫兹波有效地对隐藏在衣服下的违禁品进行成像
鉴别,同时还能保证对人体没有任何辐射,因此在安检和反恐领域受到各国高度重视。
近年来,太赫兹波越来越受到关注,已被国际科技界公认为是高科技领域的必争
之地,其研究和应用对于未来军事作战与国家安全将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甚至被评为“
改变未来世界的十大技术”之一。
专家认为,太赫兹技术是一门极具活力的前沿科技,其应用非常广泛。随着科学
技术的不断发展,太赫兹技术领域的新理论、新现象、新方法和新应用层出不穷。例如,
发展在室温下工作的超高灵敏度太赫兹探测器,对推进太赫兹技术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但必须通过运用新材料、研发新技术予以突破。
在科研人员眼里,太赫兹技术称得上是一门能改变生活的黑科技,也是一把解锁
人类未来世界的钥匙,研究它的特性、优势,一步步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专家强调,太赫兹人体安检仪的诞生就是太赫兹技术在安检领域应用的成功典范
,而太赫兹技术在未来通信、生物医学、太空探测、无损检测等方面的应用也正在不断
突破,将在基础科学、国民经济和国家安全的许多领域发挥重大作用,影响和改变人类
的生活。
(选自《人民日报,原文有删改)
(1)“太赫兹波”具有哪些独特的性质?
(2)第五段加点词“一定”能否删去?为什么?
(3)从选文来看,推进太赫兹技术的应用需要哪些条件?
(4)选文中画横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5)太赫兹波除了文中的安检之外,在未来的生活中它还会发挥怎样的作用呢?根据选
文相关内容,合理想象出一个例子。
【分析】文章开篇就引出“太赫兹波”这一事物,并点明由此研发而成的人体安检仪将第 26 页(共 29 页)
使我们告别繁琐的安检程序。随后文章运用引用说明,介绍了太赫兹波所具有的高分辨
性、强穿透性、安全性、物质鉴别性等特性。提出太赫兹波可谓是天生的反恐和安检“
专家”,并且被国际科技界公认为是高科技领域的必争之地。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说明太赫兹技术以后将被用到更广阔的领域。最终得出结论太赫兹波会影响和改变人类
的生活。
【解答】(1)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文章第③总体说明了太赫兹波的特性,第④
段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分别与“微波”“可见光”“X 光”等相比,说明了其具有“
高分辨性、强穿透性、安全性、物质鉴别性”的特性。
(2)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特点。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表态“不能去掉”。其次解释
词语的含义并说明在语境中的意思,“一定”起限制的作用,表示肯定。然后说明删去
后的效果,最后写明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性。
(3)本题考查提取归纳相关信息。根据题目,首先找到“推进太赫兹技术应用”的段落
,确定在倒数第三段,从“对推进太赫兹技术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但必须通过运用新材
料、研发新技术予以突破”这句话可以提取出信息。
(4)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根据
文字信息来判断,根据文段内容从说明了事物什么特征,说明什么问题方面来表达其作
用。文中“因此,太赫兹波可谓是天生的反恐和安检‘专家’”,可知,这里把“太赫
兹波”比作了“专家”,是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是说明更形象、生动。
(5)本题考查补充说明例子。解答此题,首先确定文段要说明的对象是什么,根据题干
可知,需要补充的是“太赫兹波在未来的生活中它还会发挥的作用还有哪些方面”,而
且题干表明,可以“想像”,而章最后一段也有所提示“太赫兹技术在未来通信、生物
医学、太空探测、无损检测等方面的应用也正在不断突破”,所以我们的想像可以依据
这几个方面展开,比如:人体病灶的探查,及时确定病情,及时治疗等。
答案:
(1)高分辨性、强穿透性、安全性、物质鉴别性。
(2)不能删。“一定”起限制作用,表明“太赫兹波段”对陶瓷刀具、3D 打印枪支、
塑胶炸药等新型作案工具或武器有一些吸收性,但不是完全有吸收性,体现了说明文语
言的科学准确的特点。删后变得过于绝对,这与事实不符合。
(3)必须通过运用新材料、研发新技术予以突破。
(4)这句话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太赫兹波”说成“专家”,生动形象且亲切第 27 页(共 29 页)
可人地说明了太赫兹波的功能强大,优势突出,能够轻松应对安检和反恐工作,增强文
章的趣味性,便于读者理解。
(5)示例一:人体病灶的探查,及时确定病情,及时治疗,挽救更多患者的生命。示例
二:无线传输技术,更安全,更流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
【点评】信息筛选题答题技巧:解答这种信息筛选与整合题,通常的做法是:提取综合,
重组输出。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步骤:(1)从文中准确而迅速地捕捉、筛选、提取出所需
的信息;(2)合理地概括信息;(3)按照一定的要求加工信息。在提取信息过程中要
注意,有时如果文段中是几层并列的内容,就需要把几个意思联结,归纳出一个主要意
思;如果文段中有结构类似的词语、短语或者句子,那么这些往往是所要找的几个要点。
其次还可以抓住关键的标志词寻找要点,如“除了”“还有”“另外”等。
四、写作(60 分)
14.(60 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生活中总有很多遇见,世间万物都是遇见。与自然遇见,也许就是一次诗意的旅
程;与书籍遇见,也许就是一次心智的陶冶;与他人遇见,也许就是一次心灵的碰撞。
当温暖遇见了寒冷,便有了雨;当春天遇见了冬天,便有了岁月;当梅花遇见了寒冬,
便有了生命的绽放……总有一次遇见,会让我们难以忘怀。
请以“遇见你, 真好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写出自己的真切体验和独特感受。②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③
不少于 600 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县名)、校名和人名。⑤不得套作,不得
抄袭。
【分析】这道半命题作文,可自由发挥的空间很大。“遇见你, ”,这
个题目所写内容非常广泛。如何确定写作对象,不妨采用追问的方式来帮助选材布篇。
从“遇见”的对象来说,如果写人,可以是熟悉的人,也可以是陌生人,甚至是历史人
物、名著人物等;如果写物或景,则特别要强调一种缘分或是一种结果,如陶渊明遇见
菊花,凡•高遇到向日葵,牛顿遇到落地的苹果,都可入题。此外,考生再进一步追问,
遇见的不仅可以是具体可感的人、物、景,还可以遇见“某种感受、某种领悟”,如“
遇见幸福”“遇见青春”等,这也要求考生对生活要有自己的思考和认识,能表达出独
特的感悟和情怀。标题出的空白处,要填入“遇见你”的感受,如“遇见你,真好”“
遇见你,真幸福”“遇见你,真温暖”“遇见你,我好感动”“遇见你,我真幸运”等
等。第 28 页(共 29 页)
文体方面,虽说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但写作时考生一定要注意各种文体的特点。
这道题目比较适合写成叙述性散文和议论性散文,围绕“遇见”这一主题展开叙述,写
清楚“遇见什么”和“遇见带来的感受”。其中细节刻画显得尤其重要,在细致的叙述
或描写基础上,表达出自己深刻的人生感悟。
【解答】
遇见你,真好
一次又一次,我几乎要忘掉你,但一次又一次,你让我铭记于心。
﹣﹣题记
第一次遇见你,是在一个小雪飘零的清晨,世间万物都被轻轻地笼上了一层洁白。
小巷中静静的,正快步走路的我被一阵清新的香气所吸引,我不由得放慢了脚步,向四
处环望,寻找你的踪迹。你长在一堵土墙的后面,娇小的你像小孩一样顽皮地伸出了脑
袋。花已经开满了枝头,不时地随风摇曳着。青白如瓷的花瓣上被匀匀地涂抹上了一层
雪,花蕊悄悄地探出了头,仿佛不愿打破这下雪清晨的宁静。远远看去,还真是隐没在
了雪中。若不是有着淡淡的香气,恐怕也难寻觅到你的踪迹。离近了,轻轻弹去你身上
的雪,靠近鼻子一闻,香气便更加浓郁。你不像牡丹花那么浓烈,不像玫瑰花那么激情,
不像桃花那么甜蜜,更不像紫罗兰那么忧郁,而是清澈如溪,没有丝毫的杂质,如雪,
如冰,似有似无,缥缈得就像蓬莱的仙境。那是一种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我在心里想
着,然后慢慢地离去,却在心里与你有了一个约定。
但,世事总是出人意料。因为学业的关系,几年都没有再见到你……
再一次见到你,是在一个大雪飞舞的黄昏,大地银装素裹,轻轻踩上去,还有“咯
吱咯吱”的声音。我撑着伞,特意赶过来找你。小巷依旧宁静,可不管我怎么找,都寻
不到你的踪迹。但我坚信你会在这里,因为我记着那约定,也闻到了那似有似无的香气。
终于,我在土墙的另一角找到了你。但可能是因为你妨碍了人们出行,被砍去了一枝,
花也自然没有了。我轻轻地叹了一口气,正准备转身离去时,一点瓷色映入了我的眼帘。
那是一个花骨朵,一个缀在残枝上的花骨朵。花瓣已轻轻地张开了小口,顽强地,不肯
放弃作为一朵花的骄傲。一时间,我惊愕了。把伞放到地上,我仔细地与你对视着,暖
流流到了我的心里。一时间,“生命”二字不停地在我脑中萦绕。
我轻轻地撑起伞,加快了步伐,向前走去……
【点评】题目看似平淡无奇,但仔细回味全文,“我”与一株梅花树,经历了时间的牵绊,
经过了“相遇﹣﹣分离﹣﹣寻觅﹣﹣重逢”的漫长过程,终于完成了彼此的约定,真实可信第 29 页(共 29 页)
又引人回味。而文章最出彩的部分莫过于结尾。作者看到残枝上的花骨朵,没有直接去抒发
对生命的感慨,反而以“加快了步伐,向前走去……”收束,给读者留下了无穷想象的同时
,也增加了文章的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