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
专题 02 文学类文本阅读(解析版)
专项训练题一
计划时间:15 分钟 题量:3 题 满分:14 分
实际用时: 测试人: 得分:
(2020 届高三八校第一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3 题。
最后的救赎
王小东
今日要闻:“公元 3018 年 3 月 18 日,由于太阳能量持续衰减,地球将进一步变冷;科技界将年度
科学突破奖授予国家天文台天体物理团队,该团队证实了平行宇宙的存在……”
丁烈盯着新闻显示墙的眼睛猛然跳动了一下,当他听到“平行宇宙”时,脸色立即凝重起来。他用
手捋了捋满脸的络腮胡须,陷入沉思。
隔离室里依旧阴冷,和二十五年前一样。二十五年前的丁烈只有十岁。
丁烈所处的这个时代正被某种“确定性”所掌控,凡事都遵循“数字分解定律”,即万物皆可用数
字进行量化处理。举个例子:你喜欢吃糖吗?那便是一种编号为“01010011-----”的信息体验。人们只需 2 / 17
要在冰冷的触摸屏上输入一串同样冰冷的数字,再将感觉连接器与身体连接,便可享受一种甜度可调的甜
蜜。在这个万物可量化为感官输入的世界里,你并不需要一颗真正的糖!更为可怕的是,随着科技的飞速
进步,人似乎更像是一部运行精密的机器,情感都量化为一串串字符,人们已经基本丧失了自身的情感输
出功能。
丁烈却同其他人不同。父亲从丁烈懂事开始,便不允许他使用情感连接器。父子俩一直保持着犹如
一千年前原始人般的情感体验,父亲称之为“情感反刍”。
丁烈很怀念那个时候,每次进行“情感反刍”的时候,父亲都会用充满慈爱的声音说:“小子,让
我们开始吧!”
人在如今的世界里被划分为两类:守卫者和背叛者。守卫者坚定执行不与外部宇宙联系的准则,目
的是保卫地球居住者的权益;背叛者则反其道行之,千方百计与外部宇宙联络,据说也是为了保护地球居
住者权益。当年只有十岁的丁烈被划分到了背叛者行列,从贴上背叛者标签的那一刻起,他便再没有杌会
离开隔离室了,这一切皆因他的父亲丁向东。可是,父亲深邃又坚定的眼神一直深驻在他心底,他知道,
父亲绝对不是所谓的背叛者,相反,父亲一定是一个担负着重大使命的“先行者”。因此,在他看来,隔离
室并不那么冰冷,远离数字割裂的世界,他才感觉自己是活着的。
国家天文台射电望远镜中心,外太空信号湮灭装置接收到的一串陌生数字,让天体物理组总工程师
王建达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恐惧和愤怒。
经过拥有超级计算能力的“银河号”计算机破译,陌生数字信息的内容为:平行宇宙存在,太阳能
量衰减导致的地球能源危机,解决途径只能是在另一维度的 A 级字宙中找到一个正在发育的类太阳系,然
后通过特定的能量通道实现人类整体迁移。
很快,信号湮灭装置又收到第二份数字信息:特定能量通道开启的关键是,要在地球上找到一
种与 A 级宇宙契合的纯粹连续能量波动,实现互通。请找到一个叫丁烈的人!
王建达很困惑,与 A 级宇宙契合的连续能量波动?这个世界所有的能量状态都是数字化且不连续
的,怎么会有连续的能量波动?一定是丁烈这个叛逃者在搞鬼!
最后的数字信息只有短短几个字:“小子,让我们开始吧!”
二十五年来,丁烈第一次走出隔离室。外面的天气尤其寒冷,丁烈不由得竖起衣领来御寒。 3 / 17
王建达手里正拿着一份背叛者档案:丁向东,男,国家宇航中心资深飞行员,公元 2993 年,驾驶
“探索号”宇宙飞船逃离地球,留下的最后信息是:我要为人类寻找一个新的家园!
国家天文台主控大厅中心一片死寂,按目前情况预计,地球的温度将在三年后降至极值。那时,等
待人类的结局只有一个——毁灭!由于平行宇宙存在,信息发送者肯定来自平行宇宙的另一级。如果按信
息中心的方式进行人类迁移,那今天参与决策的人将毫无疑问成为背叛者。
经历挣扎,最终选择进行平行宇宙间的跃迁!
一切都按照既定程序运行,主控大厅的电子屏幕上,出现了两个巨大的能量环,两级宇宙间真正意
义上的连通终于开始了!
一切很顺利。到了最为关键的能量通道开启环节!丁烈深邃的眼窝露出温和的光芒。搭接在丁烈头
部的示波器有节律地抖动起来,丁烈站在能量发生器的电子显示屏前,脑海里出现了刚才王建达传送给他
的信息内容:“小子,让我们开始吧!”他不由得会心一笑。
他强烈地感受到了遥远的宇宙深处父亲的存在,鼻子一酸,眼睛也湿润了。随后,示波器同步信号
发生器发出了一串美妙的连续波信号!脑电波!是脑电波!A 级宇宙另一端竟然也有和丁烈发出的脑电波
完全契合的纯粹连续能量波动!
原来,人类自发的情感波动,才是开启平行宇宙间能量通道的钥匙!
到达 A 级宇宙的人类,眼前出现的景象正如千年前地球上曾出现的情景:草是青绿色的,天是蔚蓝
的,人们的笑脸是真切的。
是的,人类最终抛弃了一个冷冰冰的数字世界,在最后关头完成了自我救赎。
丁向东慈爱地望向丁烈,依然用他那充满磁性的嗓音说:“小子,让我们开始吧!”
父子俩紧紧地拥抱在一起,久久不愿分开……(选自《天池》2019 年第 5 期,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 .小说以两则新闻开头,前一则为故事设置一个末日来临的背景,渲染紧张氛围,引起读者兴趣;
后一则又为危机解决埋下伏笔,可谓匠心独运。
B .小说善于运用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丁烈“脸色立即凝重起来”“用手捋了捋满脸的络腮胡须”, 4 / 17
就表现出了他听到“平行宇宙”时内心的变化。
C .小说用插叙的方式描绘了当时的数字世界,例如体验甜味并不需要吃糖,只需输入代码再让身体
和连接器连接,这带给读者一种神奇的感受。
D .小说中前面的父子间“情感反刍”的情节,与后面人类的情感波动开启能量通道拯救了全人类的
情节,在结构上前后照应,显示出章法的严密。
【答案】 C
【解析】(这不是“插叙”,而是举当时一个例子。)
2 .小说对丁向东着墨不多,但人物形象鲜明,请谈谈本文是如何具体塑造他的形象的。( 5 分)
【答案】①语言描写。小说多次出现丁向东充满慈爱的声音:“小子,让我们开始吧!”,他亲昵地称呼儿
子为“小子”,表现丁向东对儿子深沉的爱的形象。
②侧面衬托。小说表现丁烈对父亲的思念,对父亲事业的理解,对父亲人品的信任,这些都从侧
面衬托了丁向东忠于人类、思想具有前瞻性的形象。
③对比。小说将为了拯救人类而“叛逃”的丁向东与保守封闭的“守护者”王建达形成鲜明的对
比,侧面表现出了丁向东勇于担责、敢于创新的形象。(答出一点得 2 分,满分 6 分,如果没有解释举例
要适当扣分,其它言之成理的答案亦可酌情给分。)
【解析】 这道题考查的是鉴赏人物形象的方法,提示语是“如何”这个词,分析题是至关重要的,只有
分析好题干,才会有的放矢,塑造人物形象有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
3 .作家哲夫认为:“科幻小说不仅是幻想,也不仅是人类对于征服自然的想象,更需要对科学本身的反思,
对人类发展的反思。”请结合文本,从“反思”的角度探究小说的主题。( 6 分)
【答案】①反思科技本身。人类过度依赖科技,丧失了基本的情感输出能力,终日生活在一个自己制造的
冰冷的数字世界,而太阳能衰减带来地球急剧变冷,使人类将面临被冻死的结局。
②反思人类情感。丁向东一直对儿子进行“情感反刍”;将人类从绝境中救出靠的也是古老的情感,
人类的新家园是一个有蓝天绿草的真实世界,人与人之间应具有真实的情感。
③反思人类发展。守卫者坚决不与外部宇宙联系,并禁锢背叛者;背叛者冲破禁锢找寻人类新家 5 / 17
园,完成救赎;人类要拥有美好未来就必须要探索外部世界,不能保守,自我封闭。
【解析】这是一道挖掘主题的探究题,只要是针对情节的描述能够自圆其说就可以。(答出一点得 2 分,
满分 6 分,其它言之成理的答案亦可酌情给分。)
专项训练题 二
计划时间:15 分钟 题量:3 题 满分:14 分
实际用时: 测试人: 得分:
(广东省三校 2020 届高三第一次联考)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1~3 题。
除 夕
刘以鬯
云很低,像肮脏的棉花团,淡淡的灰色,摆出待变的形态。然后,淡灰于不知不觉间转成昏暗。大雪
将降。这样的天气是很冷的。他身上那件棉袍已穿了七八年,不可能给他太多的温暖。要不是在城里喝过
几杯酒,就不能用倔强去遏止震颤。郊外缺乏除夕应有的热闹,疏落的爆竹声,使沉寂显得更加沉寂。这
一带的小路多碎石。他无意将踢石当作游戏,却欲借此宣泄蟠结在心头的悒郁。几个月前,死神攫去他的
儿子。他原是一个喜欢喝酒的人,现在喝得更多,举腿踢空时,身子跌倒在地。他不想立即站起。他的理
智尚未完全浸在酒里,思想像一潭死水,偶有枯叶掉落,也会漾开波纹。他眼前的景物出现蓦然的转变,
荒郊变成梦境:依旧是亭台楼阁,依旧是雕梁画栋,依旧是树木山石,依旧是游廊幽篁。他甚至见到那对
石狮子了……他发现自己已身处于一个大庭院中。他一向喜欢这地方:辉煌的灯烛照得所有的陈设更具豪
华感,连门神对联都已换上新的了。这是三十晚上。小厮们早已将上屋打扫干净,悬挂上祖宗的遗像。这
里,路灯高照。这里,香烟缭绕。有人掷骰子。有人放爆竹。到处弥漫着除夕独有的气氛。这种气氛,具
有振奋作用,像酒。人们显然已喝过酒了,每个人的脸颊都是红通通的。
…………
一阵狂风,将屋里的烛光全部吹熄。来自黑暗的,复归黑暗。眼前的一切消失于瞬息间。连说一声
“再见”的时间也没有,四周黑沉沉。
依旧是除夕,两种不同的心情。 6 / 17
落雨了,当他跌跌撞撞朝前行走时,蓦地刮起一阵狂风,雨雪泼洒在他的脸上。袜子湿了,冷冰冰的
感觉使他浑身鸡皮疙瘩尽起。他自言自语:“不会迷失路途吧。”
前面忽然出现灯光。
这灯光从木窗的罅隙间射出来。在黑暗中,一盏昏黄不明的油灯也能控制一切,他想。醉意未消,仍
能记得他的妻子此刻正坐在油灯旁边等他回去吃饭。
“我回来啦!”他嚷。木门启开。他的妻子疾步走出来,屋里的灯光,在风中跳跃不已。自从孩子死去
后,这个女人就不再发笑。她脸上的表情一直好像在哭,只是泪水总不掉下来。“这是除夕,我为你煮了一
锅饭。”语调是如此之低,显示她的健康正在迅速衰退。
火盆里烧的是潮湿的树枝,青色的烟霭弥漫在这狭小的茅屋里,熏得他猛烈咳呛,脖颈上有血管凸起。
炉灰被门缝中挤进来的北风吹起。那半明不灭的油盏,阴沉沉的,使泥墙涂了一层阴惨的淡黄。就在这些
薄薄的泥墙上,居然挂着几幅屏条与对联。都是他自己的手迹,并非用作装饰,而是随时准备拿进城去换
钱的——当他想喝酒的时候。明天是新年,明天没有人买画,他想。“吃吧。”声音来自右方,转过脸去观
看,他的妻子没精打采地坐在那只粗糙的小方桌边,低着头,像倦极欲睡的猫。
雪落在屋顶上,原不会发出什么声音。此刻,他却听到了沙沙的雪声。这地方的宁静,有时候就是这
样的可怕。那种结局太悲惨,他想。每一次想到那结局时,心烦意乱。那种结局太悲惨。他想。他的手,
下意识地捉揉着那条长长的辫子。那辫子,像绳索般缠绕着他的脖颈。他想到死亡。当他想到死亡时,连
青山不改的说法也失去可靠性。骤然间,生命似已离他而去。这种感觉不易找到解释;不过,每次产生这
种感觉时,心中的愁闷就会减去不少。“不能有这样的结局!”声音有如刀子划破沉寂。木架上有一叠文稿。
他抽出底下的一部分,投入火盆,熊熊的火舌乱舐空间。他烤手取暖。他将思想烧掉。他将感情烧掉。他
将眼泪烧掉。他将哀愁烧掉。他笑。这笑容并不代表喜悦。他的妻子将文稿从他手中夺过去,他将文稿从
妻子手中夺过来。“为什么?”她问。他将她推倒在地。这个题材只有在他笔下才能获得生命。现在,他将
这个生命杀戮了。“不能有这样的结局!”他笑。但笑声不能阻止北风的来侵。门与窗咯咯咯、咯咯咯地响
起来。这是除夕,久久听不到一声爆竹。
他手里仍有一叠文稿,一页继一页投入火盆,看火舌怎样舞蹈。那不幸的结局被火焚去时,他产生释
然的感觉。他将剩下的文稿全都投入盆内。起先,火盆仿佛被这过重的负担压熄了,没有火焰,只有青烟
往上升。稍过些时,刺鼻的青烟转变为滚滚的浓烟,虽浓,却常常被熊熊的火焰划破。火焰企图突破浓烟
的重围。火与烟进入交战状态。火焰占了上风,像螺旋般地往上卷,往上卷,往上卷……他笑了。浓烟消 7 / 17
散。火焰像一朵盛开的花。他纵声大笑。火焰逐渐转小,像不敢穷追的胜利者带着骄傲撤退。黑色的灰烬
到处飞舞。
他作画的兴趣已激起。他倔强地将白纸铺在桌面,拿起画笔,将抑郁宣泄在白纸上。然后他的视线模
糊了,一些好像见过的东西,忽然乱作一团。摇摇头。那些乱七八糟的思念蓦地消失,一若山风吹散浓雾。
他笑了。用笔蘸了墨,将他的灵感写在白纸上。然后他的视线又模糊了。这一次,有如向空间寻找什么;
结果什么也没有找到。他固执地要实现一个愿望,必须保持理智清醒。当他画成那幅画时,仿佛有人在他
背上推了一下。手臂往桌面一压,半边面孔枕在手臂上。他是一个胖子,血压太高。在追寻存在的价值时,
跌入永恒。他已离开人世,像倦鸟悄然飞入树林。他的妻子从后边走出来,以为他睡着了。望望画纸,原
来画的是一块石头,没有题诗,未盖图章,左侧下端署着三个字:曹雪芹。(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小说开篇将灰色的云喻作“肮脏的棉花团”,既表明了雨雪将至,也给全文奠定了凄凉悲怆的感情基调。
B.几个月前儿子的死亡使得主人公喜欢上了喝酒,他和妻子长时间沉浸在痛苦中,只能借酒浇愁,度日如
年。
C.“除夕”这一时间节点巧妙地串联起了主人公的回忆与现实,梦中的繁华和现实的破败形成鲜明的对比。
D.小说句式灵活多变,用词典雅含蓄,描写极富画面感,带有诗歌般的韵律韵味,体现了作者的美学追求。
【答案】(3 分)B
【解析】(根据原文“几个月前,死神攫去他的儿子。他原是一个喜欢喝酒的人;现在喝得更多”可知,“几
个月前儿子的死亡”是主人公嗜酒的原因,而非喜欢喝酒的原因。)
2、请结合文本概括并简要分析主人公的心理变化过程。(5 分)
【答案】 ①悲伤落魄。除夕的晚上,主人公(曹雪芹)借酒浇愁,悲伤落魄。 ② 暂时愉悦。醉酒状态,
他梦回故去岁月,内心愉悦。 ③ 沉痛至极。回到家,面对多病悒郁的妻子和破败穷窘的生活,更加压抑沉
痛,以致怒而烧稿,来表达对人生的控诉。(没有概括具体心理变化的要扣 1 分,一点 2 分,三点 6 分)
【解析】这是考查概括分析的能力,抓住故事的情节,自然就从情节的发展中流露出主人公的心理变化。
3、本文主要由作者的想象构成,但读完全文,我们似乎又亲历了伟大文豪曹雪芹的临终时刻。请结合全文,
从小说“虚构”与“真实”的角度简析本文的基本特征。(6 分) 8 / 17
【答案】 ①小说中的主人公是曹雪芹,他是《红楼梦》的作者,是真实存在的人物,虚构的故事情节建立
在真实人物曹雪芹的人生经历之上,使小说更加真实可信。 ② 作者虚构了曹雪芹去世前的醉酒、焚稿等
一系列情节,并生动地再现了他的内心世界,对《红楼梦》及曹雪芹的命运做出了生动的解读,表达了作
者对曹雪芹命运的同情和哀叹,丰富了读者的审美体验。 ③本文创设一系列虚构的情节并注入真实人物
曹雪芹的生活历程中,艺术地带领读者深切地感受曹雪芹所生活的时代,虚构与真实相互依存,提升了小
说的艺术价值。(一点 2 分,三点 6 分。答案言之成理,皆可酌情给分)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就是小说的故事情节,因为构思、情节安排等角度去答题。
专项训练题 三
计划时间:15 分钟 题量:3 题 满分:14 分
实际用时: 测试人: 得分:
(百校联盟 2019 届 TOP20- 12 月联考全国Ⅰ卷)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4 分)
流放地狱
[美]艾萨克·阿西莫夫
“现在,太空旅行早就司空见惯,”道林有板有眼地说,“可在此之前,俄国人通常把罪犯流放到西伯
利亚,法国人把罪犯流放到魔岛①,英国人则把他们流放到澳大利亚。”
他仔细地观察着棋盘,手中拿着的“相”在落子之前略微犹豫了一下。
棋盘对面坐着的是帕金森。他心不在焉地打量着棋子的布局。而道林的情况更糟,正是他编制了此案
的电脑诉讼程序。
帕金森更喜欢编制案件的辩护程序,这是他的工作。
他说:“你的意思是说,流放是自古以来就有的刑罚,不能算残酷。”
“不,流放这种刑罚特别残酷,但自古有之。这种刑罚具有极大的威慑作用。”
道林终于放下了手中的“相”,但没有抬起头来。帕金森也不得不走了一步。
他抬头,看着周围的一切。这儿的一切设施都是根据人的需要安装的,清新的空气,柔和的光线,四季 9 / 17
如春的气温,随时随地可供品味的纯净水——这种安全的环境是专为人类设计的,使人类生活在人造的舒
适“摇篮”中。
帕金森说 :“也许,你曾想过让我来编制一个反对流放这种刑罚的程序吧?”
“为什么?这不可能对判决产生任何影响!”
“我不是指这个案件,道林。我是指一个普遍适用的程序。这对未来的案件可能会产生影响 , 以后的刑
罚可减至死刑。”
“让那些破坏设备的人服死刑?你是在做梦吧!’
“破坏设备完全是出于一个人一时的无名怒火。谋杀是故意的,这毫无疑问。但没有人会故意去破坏
设备。”
“这没有关系,没有任何关系。在这类案件中,有没有犯罪意图并不重要。这你是知道的。”
“但犯罪意图至少是量刑应该考虑的因素。这是我的观点。”
帕金森把“兵”向前走了一步,以保护“马”。道林看着棋盘思考了一会儿。“你是想吃‘后’,帕金森。
我不会让你得逞的。你等着瞧吧!’他一边思考下一步棋 ,一边说 ,“现在不是原始时代 , 帕金森。我
们的世界已人满为患,容不得一点小小的失误。即使像破坏空气浓度调节器这样的小事,也会影响很多人的
生活。”
“我对此并没有异议——但你看来对此持有异议。 ”
“不!你知道,当詹金斯用激光束切断场空间翘曲线②时,我和其他人一样也差点丢了性命。我只是认为,
流放不是恰当的惩罚!”
他用手指敲打着棋盘,以强调他的看法。此时,道林拿起了“后”:“试一下,不是正式走这—步。”他嘴
里嘟哝着。
道林眼睛扫视着棋盘,“帕金森,你错了。流放是恰当的惩罚。你知道,一旦发生故障 , 我们全都会完
蛋,不管发生故障的原因是什么.对这类行为,我们要求给予最严厉的惩罚。”
“是的,是这样。没有人会愿意去死的。”
“但他们更不愿意被流放到我们天上的那个星球上去。好了,我走了,该轮到你走了。”道林把“后”往 10 / 17
右挪了一步。
灯光一闪,帕金森立即站了起来:“程序运行结束了,计算机马上要宣布判决了。”
道林抬头看了看,一副不慌不忙的神态,计算机会给出什么判决,应该是没有疑问的 , 棋子留下来不
要动,听完判决后我们继续走。”
詹金斯看上去憔悴了,但面无表情。那天, 一阵无名怒火攫住了他,就随手抓起一块扇形齿板丢向无动
力的暗区,齿板砸伤了一个工作人员。自那时起,他自己肯定知道犯下了滔天大罪,必将面临最严厉的刑罚 。
法官按了一下电脑的键盘,电脑宣读了判决,声音温和自然:“根据国家法律、相关的犯罪事实和有关的
先例,作出判决如下:安东尼·詹金斯犯有破坏设备罪,处以极刑。”
法庭中只有 6 个人,但全国的人都通过电视听到了这一判决。
电脑继续用法律规定的措辞宣告:将被告从法庭直接押送至最近的航天港,乘第一艘飞船离开本星球终
身流放。”
詹金斯似乎心里一沉,但他一言不发。
那是一个陌生的世界,人们无情无义,凶狠残暴:那是一个环境极端恶劣的世界,白天酷热难当,夜晚寒
冷彻骨;那时一个可怕的世界,天空蓝得耀眼,大地更是绿得刺眼,空气中尘土呼啸飞扬,大海上排排浊浪滔天。
还有那儿的重力,那很强、很强、很强的重力,永生永世地拖着你!
不管什么理由,竟然要把人逐出这月球上舒适宜人的家园,流放到天上的那个地狱——地球!试问,谁能
经受这样的恐惧啊? (有删节)
[注] 空间场翘曲线:科幻小说中,想象空间重叠形成翘曲,则宇宙飞船飞行的速度能快于光速。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 )
A.小说开篇就说太空旅行早就司空见惯,渲染了小说的科幻色彩,接着又谈到俄国、英国对罪犯的流放刑罚,
拉近了小说和现实社会的距离。
B.“有板有眼”在这类案件中,有没有犯罪意图并不重要”等描写,表现了道林作为电脑诉讼程序编制员所
具有的认真、铁面、冷峻的特点。
C.帕金森说“我只是认为,流放不是恰当的惩罚”,他坚持自己的看法,认为詹金斯破坏设备,危害极大,给 11 / 17
以流放的刑罚太轻,应判处死刑。
D.小说中月球和地球的景象对比鲜明,和现在人们的一般认知形成反差,结尾“试问,谁能经受这样的恐
惧啊”更给人当头棒喝,发人深省。
【答案】C
【解析 】“ 给以流放的刑罚太轻“错误, 帕金森认 为地球环境恶劣, 判处流放地球的 刑罚比判处死刑
残忍 。(3 分 )
2、小说以“流放地狱”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 5 分 )
【答案】① “地狱¨是指惨遭破坏后的池球,“ 流放”是指对人的刑罚,暗示了流放地球已成为最遥要的
处罚形式。(没有解释词语的含意只给 1 分)②以 “ 流放地狱”揭示地球被破坏程度的严重,突出了环保
主题。③“流放地狱”,使用了比喻于法,给人触目惊心的感觉,能够吸引读者,引发读者思考。(没回答
修辞手法也可以给全分)④以“流放地狱”为题,设置了悬念,易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直到结尾才揭开谜
底,令人生畏的地狱,竟然是地球,题目与结尾的反差给人以强烈的神击与震撼。(没回答“悬念”的扣分)
(每点 2 分,答出一点即可 )
【解析】解答此题、要从含义、对表现主题的作用,表达效果这几个方面着手。结合文意,要知道“地狱”
指什么,正确理解“流放地狱”这一刑罚,明白这个题目突出主题的作用。对于表达效果,要从修辞效果、
读者阅读效果上思考。
3、小说写棋盘博弈这一情节,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 分)
【答案】.①棋盘博弈的过程介绍了背景,使情节发展自然,不突兀,便于读者理解文章,把握小说脉络。②棋
盘博奔的过程是围绕詹金斯刑罚不同观点交锋的过程,可以更好地表现环境问题的重要及对人类错误行为
的批判③棋盘博这一情节,塑造了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强了文章可读性。(每点 2 分)
【解析】对棋盘博弈这一情节的作用的把握,要从理解这一情节的内容及主题、人物形象上的作用考虑。
正是棋盘博弈这一情节告诉了我们所写事件的时代背景、社会状况,给读者阅读文章带来极大方便。棋盘
博弈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多有可圈可点之处,而通过人物对话透露的信息量对于更好地理解作者思想更是不
容忽视。
专项训练题四 12 / 17
计划时间:15 分钟 题量:3 题 满分:14 分
实际用时: 测试人: 得分:
(2018 哈尔滨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 3 题。
难舍的礼物
刘文艳
①随着时光的推移、年龄的增长,随着阅历的增加、生活的丰富,属于自己的东西越来越多。许多东
西留之无用,弃之可惜;也有许多东西留之有用,但用处不大,却难以摆脱牵挂之念,甚至是为物所累,
疲于整理,使生活变得很不轻松。
②女儿工作在外地,今年春节回家,与我一起探讨人与物的关系。她的话耐人寻味:“我们在与物建
立关系时要十分慎重,因为人是有感情的,一旦与物建立了所属关系,便难以割舍,难以割舍的东西越多
就越累。因此当你要割断与物的关系时,一定要毅然决然,否则就根本割舍不掉,割舍不掉就为物所累。”
我很赞同她的观点。于是她帮我收拾出许多衣物、书籍和一些积攒起来的生活用品,并确定哪些送与何人,
捐赠何处。因为有了与物品割断联系的理念,我也毫不犹豫地支持女儿的清理行动。
③但也有例外。有两件东西已经被女儿理所当然地清理出去了,我却又把它们捡了回来。这两件东西
不是什么贵重物品,也不是稀有之物,就是两双拖鞋。然而在我看来,这两双拖鞋的意义却非同一般。那
是我一位非常要好的同学亲手做的,鞋面是用钩针钩织出来的,里面的一针一线都饱含着深深的感情。这
是一份难以割舍的情意,难以用物质的价值来衡量。
④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在辽宁北票二中读书。当时我与班里的一位女同学非常要好,她也是我最为欣
赏的同学之一。她学习成绩好,经常在班里名到前茅。她还多才多艺,会唱歌,会识谱,舞蹈也有造诣。
她对我也十分亲近。
⑤当然,我们俩十分要好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着差不多的家庭背景,当时我们都是农村户口。
高中毕业时,城市户口的同学都分配了工作,只有我和她两个女生没分配工作,因为是农村户口,毕北就
回村参加生产劳动了。但与她比起来我是幸运的。我在村 里参加了半年劳动,就被选为代课教师,后来又
被选为公社广播员兼编辑,三年后又被调入北票县妇联、县委办公室工作。可她却没有我这么顺利,她怀
着一颗火热的心回到村里,却一直没有机会展现才华、发挥作用。她曾想去当一名民办老师,尽管她很优 13 / 17
秀,可没能如愿,一直在生产队做农活。她和其他青年农民一起去参加了全县统一组织的修水库工程,在
那里找到了一个兼做宣传工作的角色,才能才得到了一些施展。可是修完水库之后,又不得不回到生产队
继续从事农业生产,面朝黄土背朝天。后来她出嫁了。经人介绍嫁给了一个在土产公司工作的赶着马车拉
土特产品的“车老板”,人很厚道,也很体贴。我曾经去过她的家里,三间平房,东西两个屋是土炕,中间
的屋是锅台,很是俭朴。我真的为她惋惜。她却没有那么悲观,也没有什么抱怨,反而生活得乐观、坦然。
⑥有一年春天,我出差去朝阳,一些中学同学赶来相聚,她也带着女儿来了。当时她正在为女儿愁眉
不展。后来因为工作忙,和她联系的也少了,听说她终于当上了民办教师。又过了几年,我突然接到她的
电话,说她的女儿不仅病治好了,而且已经考上了省城的大学。我真的为她高兴,也很敬佩她的意志和能
力。又过了四年,孩子要大学毕业了,我又接到她的电话,说孩子已经经过笔试、面试纳入了留校任教的
名单,近期还要进行最后一次考核。她说,不谦虚地说,女儿各方西都很优秀,但还是想请你找学校有关
方面关注一下。我知道她很不容易,于是找到在大学工作的一个朋友,请她帮助了解一下情况。朋友回话
说,这个孩子确实很优秀,但是不知什么原因没有被录用,现在名单已经定了,不能再改了。过了一段时
间,她来电话说,女儿找了一个多月也没找到适合的工作,希望我能再帮帮忙。我也很为她着急,当时答
应了。过了些日子,我介绍她女儿参加了一个国有文化企业电脑维修人员的招聘,孩子很顺利通过笔试、
面试,以较高的成绩被录取。尽管这份工作每个月只有一千元工资,可她女儿还是很珍惜,很高兴地去了。
一个月后,这个孩子拿到了第一个月的工资,买了水果来看我,很自豪地说,阿姨我开工资了,这回我能
供妹妹上学了 ! 我听了有些惊诧,这点儿钱还能供妹妹上学 ? 她却说:“我一个月给妹妹六百元钱,妈
妈、爸爸就不用再给她生活费了。爸爸妈妈供我们姐妹俩上学挺不容易的,这回也不用那么辛苦了 ! ”我
问,你的生活费只有四百元够用吗 ? 她说,够了,我中午吃饭不花钱,住宿也不用花钱,四百元一个月足
够用了 ! 那一刻,我真觉得这个孩子非常不容易,也很懂事。
⑦那年秋天,我的这位同学来了我这里。她说,孩子有了一个很好的工作,非常感谢你,特意赶来看
看你。说着,从一个大的旅行袋里拿出两个小布袋,边拿边说,“也没有什么好东西给你带,这是我家新磨
的高梁米,这是新小米。”接着,从旅行袋里拿出一个 用塑料薄膜封好的玻璃瓶,“这是我自己做的酱,是
用黄豆做的,非常好吃。”我一一接过,连连说,这都是绿色食品,是好东西,谢谢,谢谢 ! 她又从袋子
底下拿出个纸包,打开,是两双色彩鲜艳的拖鞋,“这两双拖鞋是我自己做的。”我接过来仔细地看着,这
两双鞋做得真是很精细:用麻绳和布做的鞋底,钩针钩织的鞋面,一个是网络状用丝线勾织成的,一个是
毛片状用毛线编织成的,一双粉红色,一双火红色,很是喜庆。我十分高兴地收下了这两双鞋。我知道,
这两双鞋是她精心设计的,也是她一针一针钩织成的,不知用了多少夜晚啊。 14 / 17
⑧现在虽然旧了,可还是觉得非常亲切。穿着它们,除了感觉到浓浓的情意外,也提醒着自己,要珍惜生
活,懂得知足,为社会的公平正义多尽一份责任。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 .这两双拖鞋意义非同一般,是因为这是相识多年的女同学亲手做的送给自己的,承载了很多情谊。
B .文章结尾再一次强调了拖鞋的珍贵,照应了标题,并且以一段感悟表现了作者的社会责任感,升华了文
章主题。
C .女同学上学时非常出色,但毕业后过得并不是很好,就是因为“我”对她的遭遇充满同情,所以常常帮
助她。
D .作者借用两双原本要扔掉的拖鞋,引出了女同学的人生故事,讲述了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待的美好故事。
【答案】C
【解析】 “但毕业后过得并不是很好,就是因为“我”对她的遭遇充满同情,所以常常帮助她”,这个
只是“我”常常帮助她的原因之一。
2 .这篇文章在结构上很有特色,先抑后扬,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5 分)
【答案】 文章开篇绕道而行,从抒发人生的感悟起笔,说人不应受物所累,自己支持女儿去弃旧物行动。
这是抑。(2 分)但对被扔掉的两双拖鞋,“我”又恋恋不舍地捡了回来,接下来围绕这两双拖鞋,讲述了
一段情感故事,凸显了这两双拖鞋承载的精神重量。这是扬。(2 分)先抑后扬,对比之间突出了这份礼物
的珍贵,令读者印象深刻,也使主旨更加鲜明。(2 分) (如果没有具体情节的概括或者是概括的不够准确
要适当扣除总分的 1 分)
【解析】抓住题干的关键词---先抑后扬,明确指出什么情节表现出来“抑”和“扬”,并简要分析这种结
构安排上的好处,特别是对于主题的效果。
3 .有人认为第⑤段与“礼物”关联不大,没有多大作用,应该删除。你是否同意 ? 为什么 ? ( 6 分)
【答案】不同意删除。内容上:通过回忆毕业后的经历,表现两人深厚的友谊,表现“她”知足乐观的性
格。(2 分)结构上:写“她”的人生遭遇,为下文“她”的家庭困境愁眉不展作铺垫。(2 分)主题上:为
文章“要珍情生活,懂得知足,为社会的公平正义多尽一份责任”这一主题服务。(2 分)(如果回答“同
意删除”,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5 / 17
专项训练题五
计划时间:15 分钟 题量:3 题 满分:14 分
实际用时: 测试人: 得分:
(2018 高三上沈阳第一次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田埂上的野花芳草
李汉荣
那天,我独自到郊外田野游逛,时值初夏,油菜正在结籽,小麦开始灌浆,田埂上花草繁密,清香扑
鼻。一丛丛、一团团、一簇簇,它们全神贯注地沉浸于自己的小小心事,酝酿着田园诗意,精心构思着代
代相传的古老乡土艺术。一些性急的野花已捧出了成熟的小果果,我采了几样放进嘴里,有的纯甜味,有
的微甜带涩,有的不甜只涩,有的很苦涩。我当然不能理怨它们不可口,压根儿它们开花结果就不是为了
我吃。它们是为了延续自己的生命而保存种子。他们自私吗?不,一点也不自私,它们没有丝毫的私心,也
许它们本来无心,若说有心,那也是草木之心,草木之心者,天地之心也。它们延续了自己的生命,也就
延续了土地的春天,同时也就延续了蝴蝶的舞蹈事业和蜜蜂的酿造事业,延续了鸟儿们飞翔和歌唱的事业。
这样,其实也就延续了田园的美景,延续了人类的审美体验。
在公元前的周朝和春秋时代,我们的先人在原野一边耕种,一边吟唱,顺手拈来,脱口而出,就把身
边手头的植物作为赋比兴的素材,唱进了风雅颂,在《诗经》三百余篇诗里,保存着上古植物的芬芳、露
水和摇曳的身姿。沿着诗的线索,沿着田园的阡陌,一路走来了陶渊明、孟浩然、王维、杨万里....拥在
他们身边脚下,摇曳在他们视线里的,都是这些朴素的野花芳草。兴许,他们还曾一次次俯下身子,爱怜
地抚摸过它们,有时,就坐在地上,长久地凝视着它们,为它们纯真的容颜、纯真的美,而久久沉浸,在
这种单纯的沉漫里,他们触摸到了天地的空灵之心,也发现了自己的诗人之心。于是,他们捧出一首首饱含
情感之露和灵思之美的诗,献给自然,献给原野,献给这些美好的植物,其实是献给了从大地上一茬茬走过
的岁月,献给了一代代人类之心。
我看着阡陌上可爱的植物们,内心里涌起了很深很浓的感情,对这些野花芳草们充满了由衷尊敬。它
们从远古一路走来,万古千秋,它们小心地保管着怀里的种子,小心捧着手里的露水;万古千秋,它们没有
将内心的秘密丢失,没有将手中的宝石打碎。它们完好地保存了大地的景色,维护着田园的诗意。它们是 16 / 17
大自然的忠诚卫道士,是田园诗的坚贞传人。即使时间走到现代,文明已经离不开钢筋塑料水泥,它们断
然拒绝向非诗的生活方式投降,在僵硬的逻辑之外,依旧坚持着 溫 婉的情思和纯真的古典品质。瞧,此刻,
我身旁这些花草,它们手中捧着的,仍是《诗经》里的露水,仍是陶渊明的种子,仍是孟浩然的气息。我
就想,我们手里也曾有过不少好东西,但是,一路上被我们有意无意地丢失了、掉碎了多少?
我长久地望着这些温柔的植物们,想起那些关于地球毁灭、动植物灭绝的不详预言和恐怖电影,想起
我们充满忧患和灾变的地球生态环境,内心里产生了深深的忧郁和恐惧,对“灭绝”则是十万八千个不愿
意!不说别的,就凭眼前这些温存、美好的植物,这些从上古时代启程,揣着《诗经》的露水,沿着唐诗和
宋词的纵横阡陌,一路千辛万苦走来的野花芳草,这个世界就不该灭绝,而应该千秋万世延续。是的,我
们必须将纯真之美坚持下去,将自然之诗捍卫到底。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我听见,在南山之南,在田园远处,亲爱的陶渊明大哥,正向我招手、吟
啸....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第一段写我品尝了一些野果,味道各不相同,这引发了我对这些植物生命意义的感叹,并引起了下文对
田园文化的思索。
B.从《诗经》到陶渊明,再到盛唐的山水田园派,中国诗歌里始终摇曳着朴素的植物的身姿,它们触发了
诗人的情感和灵思。
C.本文写了我深爱的田埂上的野花芳草,又描写了充满忧患和灾变的地球生态环境,形成对比,引发人们
反思,深化主题。
D.结尾的“亲爱的陶渊明大哥”一句看似调侃,其实作者是借此表达对纯真之美和自然之诗亲近、认同以
及坚守的态度。
【答案】(3 分)C
【解析】(没有描写“充满忧患和灾变的地球生态环境”。)
2、野花芳草们被“由衷尊敬”的原因主要有哪两个方面?请概括并结合全文简要分析。(5 分)’
【答案】(5 分)①自然(环境、物质等)方面:完好地保存了种子,保存了大地的景色,延续了田园的美
景。(2 分,概括 1 分,分析 1 分。) 17 / 17
②文化(人文、精神、文明等)方面:被历代诗人吟咏过,饱含着情感灵思,为我们保存并坚守着温婉的
情思和纯真的古典品质。(3 分,概括 1 分,分析 2 分。)
【解析】有概括意识,但不够精炼的,两处概括共得 1 分。)关键是要抓住“自然(环境、物质等)方面”
“文化(人文、精神、文明等)方面”这样的采分点就好。
3.这篇散文充满诗意,请结合全文加以赏析。(6 分)
【答案】①作者用词优美、典雅,且多用修辞,语言生动形象,有诗一般的意境和美感。
(从用词或修辞某一方面作答,也可得 2 分。)
②作者从野花芳草写到中国的田园诗,使得文章的描写对象具有浓浓的诗意。
(从描写对象或内容角度回答均可得 2 分。)
③作者写野花芳草重在抒情,细腻、充沛、有感染力,文章有诗一般的抒情性。
(从表达方式角度作答给 2 分,如果从文章主旨、思想角度作答也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