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届安徽省定远中学高三文综历史下学期线上试题
2020.4.1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九章算术》系统总结了战国、秦、汉时期的数学成就,其中《均输章》第 27 题为“今有
人持米出三关,外关三而取一,中关五而取一,内关七而取一,余米五斗。问本持米几何?”
答曰:“十斗九升八分之三。”该材料实质上反映了这一时期
A. 赋税征收以实物为主 B. 闭关政策下农民负担较重
C. 各关口税率不尽相同 D. 政府推行抑商政策
25.唐中宗任命品级较低的豆卢钦望为尚书省长官,故意不加“同三品”的头衔,观察他的反
应。豆卢钦望果然徘徊在宰相集体议事的政事堂外而不敢进入。后来加了“平章军国重事”
衔,豆卢钦望才真正参议政事。材料主要表明,三省六部制
A.提高了唐朝中央的行政效率 B.降低了三省长官的行政级别
C.是行政权力高度集中的表现 D.使官僚机构形成完整的体系
26.明末清初在江南地区流行的善书,其内容多劝诫乡绅“不搀搭低银”、商贾“当银钱足其
等色”及大众“不行使低假银”等。这些善书的流行反映了当时江南地区
A.传统义利观受到冲击 B.白银大量外流
C.农业生产未受到重视 D.市民阶层兴起
27.公元前 367 年,罗马设立最高裁判官,由他们发布具有法律作用的告示,以告示拟就的办
案原则指导司法实践,以规范补充和提高市民法。所有的告示都是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最终
自成体系,被称之为最高裁判官法。据此可知,最高裁判官法
A.取代了市民法的法律内容 B.有助于推动罗马法的发展
C.导致罗马司法实践的混乱 D.保留了罗马习惯法的陋习
28.19 世纪末的湖南维新派要求全盘移植西方的民主制度;另一方面,他们又在各种学堂、学
会、刊物上极力推崇孔教。在其《时务学堂学约》中专列“传教”一项,说“今设学之意,
以宗法孔子为主义”。这反映了
A.维新派在思想和实践上的错位 B.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复杂性
C.维新志士以大众传媒开启民智 D.强化儒家传统学说是维新派的宗旨
29.魏源与贺长龄于道光初年辑《皇朝经世文编》,全书 120 卷中,《礼政》(记述传统治国思
想)占 16 卷;光绪十四年葛士凌辑《续编》,全书 120 卷中,《礼政》仅占 12 卷。这一变化反
映了清末
A.儒家思想已经失去主流地位 B.西方加快了对中国的文化侵略
C.民主思想成为人们关注焦点 D.人们的思想观念逐渐发生变化
30.孙中山主张“共产主义是民生的理想,民生主义是共产的实行,所以两种主义没有什么
分别,要分别的还是在方法。这种把以后涨高的地价收归众人公有的办法,才是国民党所主
张的平均地权,才是民生主义。”这表明孙中山的民生主义
A.主要目的是防止贫富差距过大 B.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认识一致
C.尝试寻找中国式发展资本主义的模式 D.通过平均财富来保障民众生活
31.据记载,1935-1942 年间,陕西共设立大小新式工厂 150 余家,平均每年建厂 19 个,资本
在 10 万元以上的有 59 家,100 万元以上的有 13 家,资本总额 5202 元,为民国前期资本总额
的 28 倍。这表明抗战时期
A..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突出 B.抗日根据地经济建设效果明显
C.西部地区近代化取得成就 D.政府加大中西问题发展投入32.美国历史学家罗伯兹说:“16 世纪早期,一场深重的危机令西方基督教世界大为震动。
它永久性地破坏了旧有的中世纪信仰统一,加快了王权的整合。”这段话所指的历史事件是
A.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展开 B.新航路促进基督教传播
C.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兴起 D.英国发生清教革命运动
33.18 世纪初,荷兰每年还有大约 200 艘船开往圣彼得堡,50 年后则减少到原来的 2/3,
到 1795 年只剩下 1 艘,而同年英国有 500 艘商船开往圣彼得堡。此状况可折射出
A.俄国进口商品结构变化 B.荷兰造船业日益衰落
C.英荷对外贸易争夺激烈 D.欧洲商业霸权的转移
34.英国制度规定:任何阁员不能投票反对政府的政策,否则,他必须辞职或被解职;任何
阁员不能发言反对,也不能不明确支持内阁的政策;每个阁员必须准备为所有的政策负政治
责任。可见英国内阁制度
A.极大限制阁员的个人自由 B.要求阁员政治上互相信任
C.保证了国王名义上的治权 D.能有效减少立法上的失误
35.1875 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中有一条极富争议的规定:“总统的每一命令须给部长副
署方能有效”。有学者据此判断,总统的职权徒有虚名;但也有学者反对称,部长副署权实际
上不能阻止总统意志的执行,它只是一个纠错机制。反对者的合理依据应是
A.部长地位过低导致无法与总统抗衡 B.第三共和国宪法依然保留封建残余
C.宪法规定总统拥有最高人事任免权 D.君主派的实力在当时的政坛占上风
二、非选择题:(41 题 25 分,42 题 12 分,45 题 15 分,共计 52 分)
41.(25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庄园是英国中世纪的基层组织。12 世纪,随着工商业经济发展,城市的创建和复兴
活动,不少农奴逃离庄园进入城市。农奴还常利用领主法庭及国王法庭等进行合法斗争。1200
年英国王室法令明确规定,如果农奴在城里住满一年零一天,就获得自由身份。“城市的空气
让人自由”,成为当时流行谚语。但对于大多数村民而言,他们的生计是与耕地、牧场联系在
一起的,很难一走了之。13 世纪末兴起的货币地租是关键性变革。此后劳役折算为货币,农
奴实际上成为领主的承租人,与自由佃农已没什么区别。1348—1354 年发生的黑死病,英国
人口下降三分之一,越来越多的农奴要求摆脱庄园,发起了群众抵抗,14 世纪末英国农奴制
全面崩溃,英国社会逐渐形成一个富裕农民阶层。此后经过宗教改革和圈地运动,英国逐渐
确立土地私有制和大租佃制的经营模式。到 1750 年英国被誉为“欧洲的粮仓”。
——摘编自候建新《资本主义起源新论》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当中国农民家庭棉手工业开始受到洋布洋纱的冲击时,即引起人们的
注意。1846 年,包世臣就说:“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
闻已无纱可纺,松(江)太(仓)布市削减大半”。从非产棉区到产棉区,洋纱洋布的市场逐
渐扩大。随着自然经济解体,大量失业人口只能涌向本已紧张的土地之上:失去副业的农民
无力支付高额地租,乡村的租佃关系变得异常紧张。部分人口流入城市,推动城市畸形繁荣,
但作为消费型城市,工业产业并不发达,其结果是大部分人只能过着寄生虫般的闲人生活,
或者沉迷于追逐权力;传统士人讲究叶落归根,而现代大学学到的东西常常是来自西方的知
识,当学生毕业回到乡村后无人与他讲话,没有人理解他,也就不再回乡。乡村流失的不仅
是金钱,更是人才。
——摘编自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费孝通《中国士绅》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的原因。(8 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英国相比,中国自然经济解体过程的特点。(5
分)
(3)结合上述材料,分别说明中英两国自然经济解体带来的不同影响。(12 分)
42.(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古代货币演变概括表
时间 概况
商周 以贝壳作为主要货币使用,出现青铜材质货币
春秋战国 楚国地区使用蚁鼻钱、黄河流域多用布币、齐燕地区使用刀币和三晋两周地区使用环
钱、秦国地区使用圆形方孔钱
秦 黄金为上币,铜钱为半两钱,重如其文。而珠玉龟贝银锡之属为器饰宝藏,不为币
汉 主要有三种:半两、三铢、五铢
唐 主要使用开元通宝,钱帛并行
宋 以铜钱为主,出现铁钱和纸币
元 纸币成为基本流通货币,铜钱已不占有主要的地位,白银的流通量占有相当比例
明 大力推行纸币——大明宝钞,后来改为钱钞兼用。嘉靖后,白银成为法定货币(以称
量货币非铸币存在)
清 大额交易以白银为主,小额交易往往用钱,外来银元多有流通。清末开始铸造银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两条有关中国古代货币演变的结论,并予以说明。(要求:结
论明确;史论结合;罗辑严密)
45.[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 分)
材料 庚子之役后,清政府宣布推行新政,由张之洞主稿,张謇等绅商参与拟稿润色,刘坤
一领衔上奏的《江楚会奏变法三折》成为清末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其中明确指出:“无农以
为之本,则工无所施,商无所运,今日欲图本富,首在修农政。”1901 年,张謇创办了通海垦
牧公司。经十年努力,各堤之内“栖人有屋,待客有堂,储物有仓,种蔬有圃;佃有庐舍,
商有廛市,行有涂渠,若成一小世界矣。”此后,在 20 世纪初的 20 多年中,江苏北部荒无人
烟的沿海滩涂先后出现了大小几十家农垦公司。1910 年,参加南洋劝业会的各省工商界人士,
召开全国农务联合会成立大会,到会者千余人,大会拟定了章程草案,推举张謇为会长,并
决定设立总事务所于南京,另分设南北两事务所于武昌和保定。1910 年,通海垦牧公司开办
了一所初等农业实业学堂,称“乾区乙级农学校”。 张謇注重在普通农民中推广农业科技,
以使潜在的生产力能够转变为现实的的生产力。为此他一方面倡导“审风土人情,编纂适用
之教科书,以教育其子弟”,并曾为多本普及农业知识的书籍作序,如 1904 年作《普通农学
浅说序》,1910 年作《农学通释序》。
—————摘编自徐静玉《张謇与清末农业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謇推动清末农业改革的背景。(9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謇农业改革的影响。(6 分)2020 届安徽省定远中学高三文综历史下学期线上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4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
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D 25.C 26.A 27.C 28.B 29.D 30.C 31.C 32.C 33.D 34.B 35.D
二、非选择题:(33 题 25 分,34 题 12 分,35 题 15 分,共计 52 分)
25、【答案】(1)原因:商品经济发展和城市复苏;欧洲多元法律体系提供保障;
农奴的不懈斗争;货币地租的推动黑死病的影响;宗教改革和圈地运动的影响(每
点 2 分,任答 4 点得 8 分)
(2)特点:主要受西方侵略所致;纺织分离,耕织分离;带有地域性和不平衡性
(5 分)
(3)影响:中国:乡村人地关系和租佃关系紧张;乡村人才和财富流失严重;城
市畸形繁荣,城乡差距不断拉大。(6 分)
英国:推动了农村经济不断发展;改变了乡村阶级结构;推动封建制度的瓦解;
推动英国由由农业国向工业国发展。(6 分)
26.(12 分)
结论一: 中国古代货币体系经历了三次演变,先后形成了铜币时期,纸币时期和
白银货币时期。(2 分)
说明:春秋以后,铜币逐渐成为我国主要货币;宋代,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纸
币出现,宋元明三个时期,政府都发行过纸币。新航路开辟后,大量白银流入中
国,明朝中后期,白银成为了合法货币,中国货币体系进入白银时代。(4 分)
结论二:古代货币经历了杂乱到统一的发展过程。(2 分)
说明: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纷争导致货币形态多样而复杂;秦统一后,统一了货
币,圆形方孔的重量钱成为标准形态;唐朝进而发展为宝文钱,影响深远,成为
以后各朝铜币铸造的典范。(4 分)
27、【答案:】(1)挽救民族危机;西方农业科技的传入;“实业救国”思想的影
响;清末“新政“的推动;”“重农”的历史传统;“戊戌变法”的影响(每点 2
分,任答五点 9 分)
(2)推动农业近代化;加强了各省农会联系;有利于中国农村资产阶级的产生;
有利于农作物的改良和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增加农业生产量;有利于促进近
代工商业的发展(每点 2 分,任答 3 点得 6 分)
28、(1)特点:工业文明扩展;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中国开始近代化。(6
分)
(2)评析:推动了美国废奴运动的进展和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完善;推动了中国外
交近代化,有助于改善中国国际环境和国家形象;体现出个人责任感和正义感;
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掠夺。(9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