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深圳市普通高中高三年级第二次线上测试(有详细答案解析及评分细则)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0年深圳市普通高中高三年级第二次线上测试(有详细答案解析及评分细则)

ID:425758

大小:50.76 KB

页数:16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 2020 年深圳市普通高中高三年级第二次线上测试 语 文 2020.4.11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答案填写或涂写方式,请按照学校使用的考试平台所需具体要求作答。 3.非选择题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写在非答题区域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纸质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按照学校的具体要求提交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在论辩说理中,很少有人能直接说服对立一方。这并不表示他论证乏力,而是因为,一般来说,论 辩式说理起到的是强化自己一方、而非软化对立一方的作用。因此,对立的双方就有可能在辩论中越说 越僵。 极端的越说越僵,这种情况在说理文化良好的社会中较少发生。这是因为辩论者在辩论中,理是说 给“第三方”听的,而不是说给对立方听的。以第三方为说服对象,并由此来确定说理的主要构成要素, 这便是英国哲学家图尔敏对公共说理的一大贡献。在图尔敏之前,对说理结构的理解和分析是以形式逻 辑为着眼点的。图尔敏提出的说理分析模式却着眼于听众,具体而言,是那些立场中立、具有独立思考 和判断能力的第三方听众。例如,在法庭上,有争执的双方各自陈述自己的立场和理由,同时还就对方 陈述中的具体环节和细节提出质疑。各方这么做是为了说服中立的第三方——法官或陪审员。 图尔敏论证模式包括主张、保证、论据、支持、语气和反驳等要素。它具有两个基本的认知特征: 第一,说理中所有的主张、理由、中介保证、理由的理由、对保证的支持等等,都是可以由对方诘问和 质疑的,说理一方必须为此做好准备。第二,决定说理一方是否有理的是中立的第三方(法官和陪审 员),不是自己一方或反对一方的“粉丝”。在这两点上,图尔敏模式都不相同于形式逻辑论证。 形式逻辑的论证是以说理结构为准的,对于说理的具体听众以及他们的疑问并不关注。然而,这些 恰恰是图尔敏论证模式所关心的。例如,打篮球的人个子都很高,张三打篮球,所以他个子一定很高。 从形式逻辑的论证来看,这个说法是可靠的。但是,实际上张三个子不一定很高。为什么呢?因为这个 论证的大前提(打篮球的人个子都很高)本身并不可靠。 图尔敏论证模式要求辩论者在说理时,要站在第三方的立场仔细检查自己论证的每一个部分,并尽 量事先估计到对立一方可能提出的反对理由。法庭上,法官和陪审员是典型的第三方听众。而在公共说理中,第三方是公众。公众往往并不像法官和陪审员那样拥有裁决的权威,公众所起的第三方作用是形 成舆论。公众越是具备理性思考的素养,他们的舆论机制就会对争论说理的双方提出越高的文明礼仪要 求。谁在争论中穷凶极恶、出口伤人,不管说得多么头头是道,在第三方眼里都是不值得尊敬与信任的 人。 总之,在公共辩论和争论中,避免对立双方越说越僵的机制是普遍具有教养的公众所发出的舆论。 他们以理性、客观和冷静的第三方身份来进行仲裁,而不是像情绪化的“粉丝”那样狂热地崇拜和偏袒 一方。粉丝以“哄客”(起哄,唯恐天下不乱的人)的面目出现,习惯于用暴力的话语来表现自己的立 场。在哄客成群的地方,论争者失去了必不可少的第三方听众,双方直接顶牛,越说越僵,最终变成仇 寇。 (摘编自徐贲《到底谁有理,问问“第三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论辩说理者常常强化自己一方而忽略软化对方,容易导致双方越说越僵。 B.公共说理的一方,应陈述立场和理由并质疑对方,以获得更多民众支持。 C.相比图尔敏论证模式,形式逻辑对说理对象不够重视,因此说服力较弱。 D.从说理结构上看来很可靠的形式逻辑,在公共说理中不一定能说服他人。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逐层深入,从为何向第三方说理、如何向第三方说理等层面展开论证。 B.文章将图尔敏论证模式与形式逻辑进行比较,以说明该模式的优势与特点。 C.文章将法庭上的法官与作为第三方的公众比较,以强调后者同等重要的地位。 D.文章举粉丝起哄的例子,从反面论证了在公共说理中第三方听众的必要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学会从对方和第三方的角度完善自己的论证,可以大大提高公共说理的效果。 B.公共说理的结果是否公正取决于第三方是否具有中立立场、不偏袒任何一方。 C.在好的公共说理中,说理双方在陈述观点、质疑对方方面应拥有均等的权利。 D.建设说理文化良好的社会,有赖于培养具有教养、积极参与公共事务的国民。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小题。 材料一:深圳是最早实施生活垃圾分类的城市之一,2000 年就启动了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形成了较为完备的 规范标准体系。但深圳垃圾处理设施仍长期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难以满足垃圾处理需求。纵观世界上 垃圾分类做得好的国家和地区,严格的法律罚则与执法行为都是“标配”。例如,美国制定多部法规, 形成了相对成熟、完备的法律支撑体系。在美国某些城市,乱丢垃圾者不仅可能被处以罚款,还可能被 判社区服务甚至入狱。法律先行,也是深圳强制推行垃圾分类的必然选择。 近日,《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经市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并将于 2020 年 5 月 1 日起 实施。深圳市民垃圾分类由此将步入法治时代,由“倡议分类”变为“强制分类”。《条例》改变当前 垃圾处理费随水费征收的模式,将垃圾费与垃圾产生量直接挂钩,逐步建立分类计价、计量收费的生活 垃圾处理收费制度。《条例》还充分吸收了北京、上海等地的先进经验做法,并根据我市实际情况进行 了创新和优化。比如,创设了家庭厨余垃圾拆袋投放制度、生活垃圾定时定点投放制度、住宅区楼层撤 桶制度以及设立“垃圾减量日”等等。 (摘编自深圳特区报评论员《立法先行,护航“垃圾强制分 类”》) 材料二: 二十多年来,“垃圾分类”一直在倡导,极少被践行,这是垃圾分类工作面临的真实困境。如今, 北京、上海等超大城市先后就生活垃圾管理进行修法或立法,通过督促引导,强化全流程分类、严格执 法监管,让更多人行动起来。“立法强制”或将成破解垃圾分类难题之关键。 超大城市先行先试,或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则是因为超大城市本身面临着较繁重的垃圾处理问题, “垃圾围城”已经成为绕不过去的槛,超大城市已然没有多少时间再等着靠倡导出效果了,必须要出立 竿见影的实招硬招。 二则,超大城市往往都自带流量与话题。在这些城市强制推行垃圾分类,容易形成全民关注与讨论, 近期上海垃圾强制分类就成了网络热议话题。 垃圾分类要求在源头上科学立法,既要听取民众的意见,也可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做法,同时做好 法规实施的配套细则,如处罚、惩处措施等。还要进一步做好相关知识技能的宣传与普及,并为民众践 行垃圾分类创造尽可能便利的条件。 (摘编自夏熊飞《垃圾分类进入“强制时代”》) 材料三: 日本垃圾分类的历史是法制不断完善的过程。从 1900 年的《污物清扫法》到 2000 年的《循环性社 会形成推进基本法》,法律经过了多次修订。日本政府认为,为解决废弃物回收问题,需要摆脱“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和大量废弃型”的经济社 会,建设环境负荷小的“循环型社会”。日本相关法律要求减少废弃物的产生,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 并规定了减少产生、再利用、再生利用、回收热量、适当处理等的优先顺序,从而实现了减少原料、重 新利用、物品回收的法制化。 日本的垃圾分类从娃娃抓起。日本小学四五年级就专门开设了有关垃圾分类的课程,日常生活中一 些未按规定分类的垃圾会被拍照,在学校作为反面教材使用。 德国的垃圾分类回收体系全球领先。其垃圾循环利用率为 65%左右,包装行业可达到 80%。在德国垃 圾回收利用的整个链条中,有两个关键环节起到重要作用:一是如何教育民众自觉进行垃圾分类,二是 分类回收的垃圾如何进行专业处理再利用。 自 20 世纪初,德国就开始实施城市垃圾分类收集。从最初的垃圾不分类,至眼下的 5 类生活垃圾, 德国循序渐进式的垃圾分类回收教育工作实施了近百年。从幼儿园起,德国小朋友就要培养垃圾分类丢 弃的习惯。到了小学,垃圾分类是课本内容,学校会系统性教导学生垃圾分类知识及其对保护生态环境 的重要性等,培养学生垃圾分类的意识。 (摘编自《突破垃圾分类难点有哪些国际经验可借鉴?》) 4.下列关于垃圾分类的信息,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深圳的生活垃圾分类开展得较早,但在《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通过、实施之前,是 以倡导鼓励为主,以刚性的法律约束为辅。 B.垃圾分类做得好的国家在“立法强制”方面都做得比较好,既有相对成熟、完备的法律支撑体 系,也有严格的法律罚则与执法行为。 C.超大城市亟须以“立法强制”来破解垃圾分类难题,是因为垃圾处理设施已难以满足垃圾处理 需求,而之前的“倡议分类”没有见到效果。 D.日本政府在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过程中,不断完善法制,建成了环境负荷小的“循环型社会”, 实现了减少原料、重新利用、物品回收的法制化。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深圳市一方面通过经济手段引导居民参与垃圾减量和分类,另一方面以具有地方特色的法规督 促人们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B.超大城市更容易形成对垃圾分类的广泛关注与热烈讨论,中小城市缺少这方面的优势,因而开 展垃圾强制分类的时机还不成熟。 C.最早推广垃圾分类的日、德等国家一个世纪以前就已经开展垃圾分类的教育工作,教育孩子从 小培养垃圾分类的习惯、提高垃圾分类的自觉性。 D.德国的垃圾分类回收体系能全球领先,有两个重要的原因:德国垃圾分类教育卓有成效,其专 业处理再利用技术也比较先进。 6.你所在的学校准备实施垃圾分类工作,面向全校征求建议。请结合材料,写出你的建议。(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失灯影 张 炜 直到现在,古登州一带还有一个村子叫“灯影”。但这个村子是否就是过去那个得而复失的地方, 人们还说不准。近一二百年来的变化之速,真可以说是沧海桑田,从古登州府置往西直到屺砪岛、三山 岛,现在都成了人烟最稠密的地区。而不足一百年前这里只是荒野,二百年前则是莽莽苍苍的林子。 那时候这里的人走夜路,如果到了荒凉地方,最喜欢也是最害怕的,就是前边遥远处出现一处闪烁 的灯影。有人就在挨近了荒郊的一点儿光亮时,才发现这是一处瓜棚,柱子上挂了一盏灯笼,有人坐在 灯影里,问他话只字不答,赶路人忍不住拍拍他的肩膀,这人一回头把赶路人吓个半死。原来黑影里坐 的是一头老狼,刚刚吃了一个人,正坐在那里舔嘴巴呢。类似的警示故事很多,一半是口耳相传的野趣, 一半是当时的真实经历。时过境迁,现在这一带入夜常常是灯火辉煌,早就没有黑夜中星星点点的光亮 了。现在所忧虑的只是太热闹了,是人气过盛,除了人什么都没有了。 就在这样的村落里,曾有一位顽皮少年,他像大多数野孩子一样好奇,聪明却不喜读书,愿意冒险, 越是家长禁止的事情越是要尝试一番。他多次在夜间独自一人跑到野外,总想遇到一两桩怪事。有一次 他真的在野外瓜棚那儿见到了悬挂的灯笼,也真的发现了垂头反坐的人。就像传说中那样,他伸手往那 人后背一拍,结果却大失所望:转回头来的是一个上年纪的看瓜人。对方看清了是个孩子,立刻叫出了 他的小名。这使他觉得实在无趣。离开瓜棚又往更深的林子里走,这在一般人是绝对不敢的,因为一旦 迷路麻烦就大了。 经过了多次冒险,这个孩子胆子更大了。有一次他不知走了多远,感觉就快听到海浪声了,前面还 是黑漆漆一片林子。突然他看到了树隙里有一两点灯影在闪烁,心上立刻怦怦乱跳,有不可抑制的兴奋涌出来。随着往前,那灯影竟扩大开来,渐渐显出了街道的形状,原来是一个藏在林子深处的小小村庄! 这一下他就放开步子往里闯了。 进了小村,马上有些比他还小的孩子围上来看,一个个毛头毛脑分外好奇,问他是从哪里来的、叫 什么等等。他们告诉他这个小小的村子叫“灯影”。他和他们玩儿得高兴,又跳又叫,玩儿捉迷藏之类, 累了就随他们进小茅屋吃各种果子。他从来没见过这么多野果,一大堆摆满了桌子。这些野果甜得很, 结果他一口气吃得肚子都圆了。左右小孩子有男有女,扯上他的手跑到街上,还让他去一个地方打秋千, 看另一些有奇才异能的孩子在大树梢上蹿跳。他惊得合不上嘴,因为这是从来没有见过的。午夜过了, 村里的老人扯着他的手,让另几个孩子把他送出林子,叮嘱他对谁也不要告诉这个灯影,要不就来不成 了。 他心里揣了个秘密,到后来每隔几天就到林子深处找这个小村子。他走熟了路,为了不再迷失,就 在沿途做了一些记号。这个叫灯影的小村成了他的乐园。他在这儿有吃不完的好东西,比如果子、野蜜; 还有看不完的趣事,比如连年迈的白发婆婆高兴了也会扔下拐杖,灵活无比地翻起跟头或跃上树梢。他 把自己村里才有的一些玩儿法教给他们,比如踢毽子等等。这个小村从老人到小孩都喜欢他。 这样过了半年,让小孩子愁闷的事情发生了,这就是家里人要送他去很远的一个镇子上学,那里有 一户亲戚。这是不能逃脱的事,他只好找一个夜晚到灯影告别了。小村的人也舍不得他,都说你只要不 忘路,过多久来都行,这儿会一直等着你。 这个孩子上了外地的学堂,中间只回过一两次村子,也去灯影欢聚过一次。又是几年过去,他长大 了,聪明过人,没费劲儿就考中了功名。上任后忙于应酬,一连多年后才有空回了一趟老家。因为身在 官场,一时忘了灯影,可是一回村子就想起了它,于是就打听起这个村子。村里人摇头,从老到少竟没 有一个人知道附近还有这么个村庄。他觉得奇怪极了。 这天,他实在忍不住,就脱了官服,按照小时候牢牢记住的路径往林子深处来了。他料定一定会找 得到,因为一个村子既然落成了,哪能轻易挪动呢?可惜他花了大半天时间,直到天黑,把记忆中的那 一带找了个遍,就是没有小村的影子。就在他失望至极往回走的路上,也许是有什么在怜惜他吧,一抬 头竟看见了影影绰绰的光亮。他嘴里说着“就是这儿了”,赶紧奔了过去,到了近前只见一个老人坐在 那儿吸烟。他当时并没想别的,没觉得一个老人坐在荒野里吸烟有多么不正常,只脱口问:灯影在哪儿? 老人把烟嘴抽出来,说:它还在原来的地方。他说:那怪了,我怎么就是找不见哪?老人说:灯影 的人厌弃官人,躲着你。他惊讶说:怪了,我脱了官服啊。老人哼了一声说:这也没用,灯影的人鼻子 尖,他们远远一嗅就知道了。 (有删节)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开篇有意把从前的“灯影村”与现在的“灯影村”、从前的“灯影”闪烁与现在的灯火辉煌放 在一起来写,流露出失落与惆怅。 B.警示故事中的“灯影”令人畏惧,少年见到“灯影”却压抑不住兴奋,这种勇于冒险的性格和 异乎常人的兴致帮助他发现了灯影村。 C.“垂头反坐”的看瓜人与后面“坐在荒野里吸烟”的老人都只是次要角色,却都起到渲染故事 的神秘气氛、推动情节向前发展的作用。 D.《失灯影》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都讲述了关于“迷失”的故事,与武陵人背弃约定不同, 少年背弃了自我而最终失去了灯影村。 8.张炜善于把故事讲得曲折有致,请简析《失灯影》情节的多次转折。(6 分) 9.《失灯影》体现了张炜小说既厚实又轻灵的艺术风格,请结合文本分析。(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叶秀发,字茂叔,金华人。秀发师事吕祖谦、唐仲友,极深性理之学,以余力为文,辄擢庆元丙辰 进士第。弟子慕之,从其学者岁至数百人。初授福州长溪簿,丁父忧而归。服除,转庆元府学教授。秩 满关升循从政郎、建宁府政和令。丁母忧。服阕,调安庆府桐城丞金人犯蕲黄二州桐城为邻壤万目睽睽 不相保骑兵将迫家人号泣求避 秀发叱之曰:“此正臣子竭力致身之日,苟先去之,如一邑百姓何?” 修城浚濠,日为备御计。会金人使谍者至,秀发擒之,亟斩于城门以徇。金人计沮不得近,邑赖以完。 事定,制阃忌其功不自己出,上其擅斩非法,降迪功郎,知徽州休宁县。俄以前事论夺。秀发退居余十 年,无一毫觖望①意,独愤李诚之之死,上书颂于朝。初,诚之守蕲,蕲陷,一城士卒皆战死无降者, 诚之亦望阙再拜,拔剑自刭。议者不录其忠,反咎其不能全人,故秀发不平而讼之。言辞朗烈,闻者嗟 叹。史弥远当国,人有自桐城来者,弥远以秀发事为问,其人历言抚绥安定之详,且谓:“某等得保首 领至今,皆叶桐城之赐,不然,已无桐城久矣。”弥远颔之,从容问参知政事宣缯,其言同。弥远叹曰: “几失贤矣!”高沙三十六湖,水高而田下,堤防不固,则千里一壑,民且无稼。秀发建石埭以疏水势, 潴泄有恒,无干溢之病。寻转承议郎,疾作上书,乞致仕,特升朝奉郎。已而,疾甚,力劾去贪墨。吏 人劝其何自苦如此,秀发曰:“不可,吾死后,彼必残吾民以逞。”同列来问疾,整襟对坐,拳拳唯究心边事,无他言。其忠义出于天性,至死不变。庚寅九月卒,年七十。卒之日,唯遗书籍数箧,弊衣一 袭,至无以为敛。 (节选自宋濂《文宪集》卷十) [注]①觖(jué)望:不满意。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调安庆府桐城丞/金人犯蕲黄二州/桐城为邻壤/万目睽睽不相保/骑兵将迫/家人号泣求避/ B.调安庆府桐城/丞金人犯蕲黄二州/桐城为邻/壤万目睽睽不相保/骑兵将迫/家人号泣求避/ C.调安庆府桐城丞/金人犯蕲黄二州/桐城为邻/壤万目睽睽/不相保/骑兵将迫家人/号泣求避/ D.调安庆府桐城丞/金人犯蕲黄二州/桐城为邻壤/万目睽睽不相保/骑兵将迫家人/号泣求避/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阃,指城郭门槛;制阃代指统兵在外的将军。文中指被叶秀发顶替的桐城城防官员。 B.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望阙”指朝向朝廷所在的方向跪拜行礼。 C.桐城,代称叶秀发,因其时任安庆府桐城丞一职而称;文中其它“桐城”均无此义。 D.庚寅,干支之一。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共配成六十组,用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叶秀发才高学深,父母去世回乡守孝。叶秀发学问文章都很有名,吸引众多青年慕名求教;叶 秀发中第后,做官任职中遭逢父母丧事而回乡居丧,以尽孝道。 B.叶秀发忠义多智,确保桐城不失敌手。叶秀发在金兵迫近桐城时积极主动,每天精心谋划防御 策略;抓获金人间谍斩首示众,破除金人计划而使桐城得保全。 C.叶秀发正直贤德,时人感佩多加称赞。叶秀发对于自己蒙冤革职退居在家并不在意,却敢于为 同僚李诚之上书鸣冤;史弥远详细了解此事,当面表示敬佩之情。 D.叶秀发一心爱民,筑堤疏水永解灾患。叶秀发建石堤解水患,调节蓄放功能而成永久循环之势, 改变了高沙三十六湖水高田下、堤防溃决而百姓受灾的局面。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此正臣子竭力致身之日,苟先去之,如一邑百姓何? (2)同列来问疾,整襟对坐,拳拳唯究心边事,无他言。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题。琴王昌龄 孤桐秘虚鸣,朴素传幽真。 仿佛弦指外,遂见初古人。 意远风雪苦,时来江山春。 高宴未终曲,谁能辨经纶?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琴用特生的梧桐制作而成,虽然它外表质朴无华,琴声却分外幽远、清雅。 B.听者的思绪被带到遥远的古代,以此衬托出演奏技艺赋予琴声的特殊魅力。 C.诗人善于将无形的琴声具体化,以风雪、江山等景象绘出琴声情调的变化。 D.宴席上琴声一曲未终,本来谈论国家大事的人们早已忘记说话而沉醉其中。 15.诗人在听琴的体验中,寄寓着自己的心志,请结合诗句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孟子·鱼我所欲也》中以食物关乎人的生死来说理,但若“”,饥饿的路人也会拒绝;若 “”即便是乞丐也不会接受。 (2)王维《使至塞上》中“,”两句将诗人情感推向高潮,抑郁孤寂之情即刻转变为兴奋昂扬的 爱国之情。 (3)苏轼在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时,由明月江水感悟到“变”与“不变”的道理:从“变”的角度 看“”,从“不变”的角度看“”。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故宫博物院的文创品牌因一次关键的转向而大放异彩。最初,故宫博物院开发的文化衍生产品______ 等同于旅游纪念品,价格高昂,质量一般,没有新意,口碑不佳。直到 2013 年,( )。图案是乾隆皇 帝比剪刀手的购物袋、印着“朕不能看透”的桑蚕丝眼罩,“奉旨旅行”的行李牌……这些文创产品, ______中透着俏皮,圈粉无数,爆款不断。炸裂的口碑加上良好的经济效益,故宫博物院文创品牌开发 的成功,示范作用是巨大的。一直生存于“体制内”的博物馆不再捧着金饭碗还饿肚子,开始纷纷“破 圈”,集体上线“卖萌”。 两年前,“文创网红”还只有故宫______,如今已经有全国数十家博物馆、 美术馆、艺术机构加入文创品牌的开发大军,玩法众多,______十足。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曾经新奇一枝独秀创造性 B.曾经新颖一家独大创新性 C.一度新颖一家独大创造性 D.一度新奇一枝独秀创新性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向是(3 分) A.故宫淘宝店以颠覆性的“卖萌”姿态出现,让大众开始重新认识文创品牌的力量 B.以颠覆性的“卖萌”姿态出现的故宫淘宝店,让大众开始重新认识文创品牌的力量 C.故宫淘宝店以颠覆性的“卖萌”姿态出现之后,大众开始重新认识文创品牌的力量 D.看到故宫淘宝店颠覆性的“卖萌”姿态之后,大众才开始重新认识文创品牌的力量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炸裂的口碑加上良好的经济效益,彰显故宫博物院文创品牌开发的成功,其示范作用是巨大的 B.故宫博物院文创品牌的开发,成功获得炸裂的口碑和良好的经济效益,其示范作用是巨大的 C.炸裂的口碑加上良好的经济效益,使故宫博物院文创品牌开发成功,其示范作用是巨大的 D.故宫博物院文创品牌开发的成功,不但口碑炸裂而且经济效益良好,其示范作用是巨大的 20.请结合试卷现代文阅读部分中的“论述文阅读”文本的相关内容,给“图尔敏论证模式”下定义。 要求:符合下定义的基本格式,字数(含标点)在 80 字以内。(5 分) 21.根据下面的漫画,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与 漫画贴合,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6 分) 在认真贯彻领导人“精准扶贫”工作要求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杜绝“空话扶贫”之风。两者明显的 区别是:“空话扶贫”者目中无人,依着个人想法夸夸其谈,而“精准扶贫”者①;“空话扶贫”者 ②,而“精准扶贫”者从实际出发,解决群众生活难题;“空话扶贫”者③,而“精准扶贫”者工作切 实有效,受到群众一致欢迎。 四、写作(60 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从冬天到春天,时光走了两季;因感染新冠病毒住院 78 天、经历了凶险之极的彭博,因为人间大爱, 战胜了死神。出院时,彭博对救命恩人再三鞠躬致谢。他说:“治病救人,在你们看来,是尽职尽责; 但在我看来,是给了我生命。” 彭博感恩的话语中含有多元视角:“治病救人”在医者的自我视角中也许微不足道,在患者的他人 视角中却无比伟大。自我视角中很普通的人,如果做了该做的事,也能获得他人视角的点赞;自我视角 很伟大的人,如果做了不该做的事,也难逃他人视角的差评。 当然,普通人也不妨因自我视角的伟大而写就非凡人生,伟大的人更可能因自我视角的普通而更加 伟大。 那么,一个人应该有什么样的自我视角,又渴望获得怎样的他人视角,这值得每一个人深思。 要求:结合材料,联系现实;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2020 年深圳市普通高中高三年级第二次线上测试 语文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1.D(A 项,论辩者并非有意忽略软化对方,而是论辩这种方式的实际效果无法软化对方;B 项,不 是为了获得更多民众支持,而是为了获得客观中立的第三方的支持。C 项,形式逻辑说服力并不是一直 都弱,也不是因为不重视说理对象就变弱,只是在大前提有误时难以服人) 2.C(将法官与作为第三方的公众比较,意在引出公众的不同作用,并不能强调后者同等重要的地位) 3.B(第三方具有中立立场、不偏袒任何一方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此外还要有独立的思考与判断力, 才能使公共说理的结果趋于公正)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4.B(依据材料一“纵观世界上垃圾分类做得好的国家和地区,严格的法律罚则与执法行为都是‘标 配’”及后面的举例。A 项,“以刚性的法律约束”为辅不对,依据材料一“深圳市民垃圾分类由此将 步入法治时代,由‘倡议分类’变为‘强制分类’”可以推断,之前缺乏刚性的法律约束。C 项,“而之前的倡议分类没有见到效果”于文无据,原文的意思是倡议分类虽然有一定效果,但这种效果来得慢, 且不明显;另外,因果关系表述得不恰当, 构成紧密因果关系的应该是文中说的“超大城市本身面临 着较繁重的垃圾处理问题,‘垃圾围城’已经成为绕不过去的槛,超大城市已然没有多少时间再等着靠 倡导出效果了,必须要出立竿见影的实招硬招”,选项所说的“设施不够”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原因。D 项,“建成了环境负荷小的‘循环型社会’”歪曲文意,根据材料三“日本政府认为……需要……建设 环境负荷小的‘循环型社会’”,可知这并未实现,仍是一种愿景。) 5.B(推断有误,“超大城市更容易形成对垃圾分类的广泛关注与热烈讨论”作为超大城市先行先试 垃圾强制分类的一个有利因素,但并非其必不可少的条件;因此不能推出中小城市缺少这方面的优势, 就会造成开展垃圾强制分类无法启动,即使中小城市开展垃圾强制分类的时机确实不成熟,也不是因为 这个非必要的因素,更有可能是因为,它们还缺少像超大城市“垃圾围城”而必须做出改变的紧迫性) 6.参考答案: (1)学习《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知法守法。(根据材料一) (2)开设相关课程,指导垃圾分类实践活动。(根据材料三) (3)结合本校特色,制订具体的规章制度。(根据材料一) (4)利用宣传栏、网络等,加强宣传普及工作。(根据材料二) (5)建立奖惩制度,提供反面教材,树立正面典型。(根据材料二、材料三) (6)听取师生意见,征集垃圾分类的好点子。(根据材料二) (三)文学类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7.C(少年人与看瓜人对话一幕,属情节的“摇摆”,是作者故意荡开的一笔,起到减缓情节发展的 节奏、增强其曲折性的作用,所以,并没有推动情节的向前发展。) 8.参考答案: (1)传说灯影下老狼吃人,少年却平安无事。 (2)少年找到灯影村,却因求学而被迫离开。 (3)少年回过灯影村,做官后却打听不到了。 (4)他按记住的路径找,却始终找不到村子。 (5)他失望而归,却发现前面出现一点光亮。 (6)老人说灯影村仍在,他却再也找不见了。 (每点1分,意思相近即可,共6分)9.参考答案: “厚实”体现在: (1)作者把故事放在历史、民俗的氛围中,使小说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2)灯影村的失落寓示着人们失去纯真的天性,故事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3)天真勇敢的少年变成庸俗功利的大人,这一角色有着很强的典型意义。 (4)对灯影村的描写反映作者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向往,情感真挚而热烈。 “轻灵”体现在: (1)小说描写的灯影村具有强烈的奇幻色彩,是轻灵飘逸的精神世界。 (2)小说语言平易流畅,情节环环相扣,引人入胜,给人一气呵成之感。 (“厚实”和“轻灵”只需答出其中三点,意思相近即可,共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10.A(原句为“调安庆府桐城丞,金人犯蕲、黄二州,桐城为邻壤,万目睽睽不相保,骑兵将迫, 家人号泣求避。”) 11.A(“文中指被叶秀发顶替的桐城城防官员”于文无据。) 12. C(第三段写到“史弥远当国,人有自桐城来者,弥远以秀发事为问,……”这属于侧面描写, 没有当面……) 13.译文:(1)这正是臣子竭尽全力(为国)献身的时候,如果我们先撤离了,那么全城的百姓怎 么办呢? (2)同僚来探问他的病情,秀发整理衣襟(和他们)对坐,言辞恳切地专心研讨的边防事务,不说 其他的话。 参考译文: 叶秀发,字茂叔,是浙江金华人。秀发师从吕祖谦、唐仲友,极其深入地研究了性理之学,用余力 来写作文章,就于庆元丙辰年考中了进士。年幼者(或求学之人)很仰慕他,跟从他读书求学的人每年 多达数百人。最初任福州长溪主簿,遭遇父亲的丧事回家。服丧结束,转任庆元府学教授。任职期满后 按资历经核准升为从政郎、建宁府政和令。遭遇母亲丧事,服丧结束后,调任安庆府桐城县丞。金兵侵 犯蕲、黄二州,桐城县与二州接壤,众目睽睽之下不能保全。金人的骑兵将要迫近,秀发的家人哭喊着 想要避逃,叶秀发呵斥他们说:“这正是我竭尽全力以身报国的时候,即使死了又有什么遗憾呢,如果我们先离开了(这里),那么全城的百姓该怎么办呢?”于是修筑城墙、挖深护城河,每天为战备防御 谋划。恰逢金人派出的间谍来到,秀发抓获了他,立刻在城门前斩首示众。金人的计划失败不能够接近 桐城,桐城得以保全。事情结束后,将帅忌恨这功劳非己出,就上奏朝廷说叶秀发擅自杀金国间谍是非 法的。降职为迪功郎。没多久,又被授予宣教郎,担任徽州休宁县知县。不久因追究先前的事被革去官 职。秀发退居十多年,没有丝毫怨恨,唯独对李诚之的冤屈感到激愤,上书朝廷(为他)争辩。当初, 诚之守卫蕲州,蕲州陷落,全城的士兵全部战死没有投降的人,诚之望着京城的方向拜了两次,拔剑自 刎。议论的人不记取他的忠勇,反而责难他不能保全百姓,因此秀发不平则鸣为他争辩。言辞激愤,听 到的人都为之感叹。史弥远掌权的时候,有从桐城来的人,弥远拿秀发的事向他询问,这个人遍言秀发 安抚百姓安定社会的详细事迹,并且说:“我们能够活到现在,都是受叶桐城的恩赐,否则桐城沦陷已 经很久了。”弥远点头称许,随口问参知政事宣缯,他说的话也一样。弥远感叹说:“差点错失贤才 啊!”高沙有三十六个湖,水位高而田地低,堤防不坚固,形同千里之地为一个大沟壑,百姓遇水会绝 收的。叶秀发建立石坝来疏导水势,蓄水泄水能稳定下来,没有旱涝的担心了。不久转任承议郎,秀发 发病,上书朝廷请求辞职,朝廷特升他为朝奉郎。不久,秀发的病情加重,他极力弹劾贪官。下属(胥 吏差役)劝他何必这样辛苦自己,秀发说:“不行,(否则)我死之后,他们一定会逞能残害百姓的。” 同僚来探问他的病情,秀发整理衣襟(和他们)对坐,言辞恳切地专心研讨的边防事务,不说其他的话。 他的忠义出于天性,到死没有改变。庚寅年九月去世,享年七十岁。死的时候,只留下几箱书籍,一套 破衣服,到了无法殓葬的地步。 (二)古诗鉴赏(本题共 2 小题,9 分) 14.D(这一联的意思是,宴席上琴声一曲未终,谁又能明白琴声之中寄寓的才华抱负呢?) 15.参考答案:(1)琴材料不凡,外表质朴而声音清雅,诗人亦以雅而不俗、才华拔萃为追求。 (2)琴声怀古思远、富于变化,诗人志在体验种种不同的人生经历或精神境界(或:诗人也有追思先 贤之志,悲欢离合之情)。(3)琴声高妙却少人理解,诗人也流露出怀才不遇之叹。 (每点 2 分,共 6 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的,亦可酌情给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呼尔而与之 蹴尔而与之 (2)萧关逢候骑 都护在燕然 (3)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每句 1 分,有错别字即不得分,共 6 分) 三、语言运用(20 分) 17.D(“一度”包含曾经怎样,现在却不再怎样的意味,更合语境;“曾经”只是陈述过去怎样。 新奇,不但新鲜,还带有奇特之处,文中指奇思妙想,更合语境;新颖只是强调新鲜。一枝独秀,意思 是其他花都没有开放,只有这一枝在开着,比喻技高一筹,优势明显,这里指故宫博物院在文创品牌开 发上的先行优势十分突出,更合语境;一家独大,指处于垄断地位,没有人可以相提并论,文中强调的 是,故宫博物院引领,后来者跟上,而不是故宫博物院的垄断地位。“创新性”强调在原来基础上改变 翻新,更符合语境;“创造性”强调从无到有的创造属性。综上,选 D) 18.A(首先要突出表述的主体——故宫淘宝店, C、D 两项的主体都是“大众”,排除。其次,要 突出“最初”与“直到 2013”之间的对比,表述格式应当是开始故宫博物院如何如何,后来它又如何如 何,这样才能与句首“一次关键的转向”相呼应。综上,选 A) 19.B(原来句子的语病是:前两个分句间缺少衔接,没有揭示两句的内在关连,造成句意断裂;这 也使得“口碑”“效益”“成功”并列起来,都作“示范作用”的限定语,导致谁的“示范作用”表意 不清。A 项,光从句子来看没有语法问题,但与 B 项比较,两个“其”指代内容不一样,一个强调“口 碑和效益”,一个强调“故宫博物院文创品牌的开发”,相比之下,B 项更符合本段所说的“示范作用”。 C 项存在逻辑不通的问题,不是“口碑和效益”使“品牌开发成功”,而是“品牌开发成功”后获得“口 碑和效益”,因果倒置了。一家独大,就是处于垄断地位,没有人可以相提并论,文中强调的是,故宫 博物院引领,后来者跟上,而不是故宫博物院的垄断地位。综上,选 B) 20.答案示例: 图尔敏论证模式是英国哲学家图尔敏提出的,由主张、资料、正当理由、支援、限定和反驳等要素 构成,可被对方诘问和质疑,旨在说服中立的第三方的(或:由中立的第三方裁决谁有理的)说理分析 模式。 评分标准:语序、标点、完整、连贯、格式,每个要点 1 分。每超 3 个字扣 1 分,扣完为止。共 5 分。 (1)语序:提出→构成→可被质疑→说理目的,如缺少说理目的,语序不得分。 (2)标点:前面三个定语用逗号分层,“构成”这一定语内部的并列用顿号。 (3)完整:有四个定语,提出,构成,可被质疑,目的。“第三方”前缺少“中立的”,完整不得分。 (4)连贯:要把定语转述为“由……构”“被……”“旨在……”等格式,使语气贯通。(5)格式:被下定义的对象+是+限定语+中心语,中心语是“说理分析模式”或“论证模式”。 21.答案示例: ①心系群众,少说空话而多干实事 ②不调查研究,计划变成空中楼阁 ③工作流于形式,令群众反感厌恶 (每空 2 分,意思相近即可,共 6 分。每超出 1 字扣 1 分,扣完该空的分数为止)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