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宜春宜丰中学2020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Word版附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江西宜春宜丰中学2020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Word版附解析)

ID:425834

大小:1.47 MB

页数:20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9—2020 学年(上)高三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 一、选择题(25×2 分=50 分)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 2000~2013 年人口变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 下列年份中该城市人口净迁入最少的是( ) A. 2003 年 B. 2006 年 C. 2009 年 D. 2012 年 2. 该城市人口变动将导致( ) A. 平均预期寿命缩短 B. 城市基础设施的负担减轻 C. 老龄化的进程延缓 D. 文化和价值取向趋向单一 【答案】1. D 2. C 【解析】 本题考查人口数量变化及其影响。 【1 题详解】 读图,图中常住人口数量线在逐年增加,但 2010-2013 年间,每年人口增长最少。结合人口 自然增长率曲线,该地人口多数年份是负增长,只有 2012 年人口自然增长是正增长。所以该 城市人口净迁入量最少的是 2012 年,D 正确。 【2 题详解】 结合前面分析,该城市人口变动是人口自然增长率提高,人口迁入量减少,导致该城市老龄 化的进程延缓,C 对。不会影响平均预期寿命,A 错。自然增长率提高,儿童增加,城市基础 设施的负担加重,B 错。人口迁入会使文化和价值取向趋向复杂,D 错。 目前,我国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加,人口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为应对这种变化,我国正逐步完善各种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下图为我国 1990~2005 年老年人口居住方式统计图。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3. 有关我国 1990-2005 年老年人口居住方式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我国老年人口居住方式一成不变 B. 我国老年人口大量地向城市迁移 C. 与子女分居的老人占比逐年增大 D. 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正逐步减轻 4. 导致老年人口居住方式变化的原因,最可能是 A. 子女“啃老”问题愈发严重 B. 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明显改善 C. 家庭“代沟”影响愈发突出 D. 我国养老保险体系逐步完善 【答案】3. C 4. 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我国人口问题以及读图分析能力。 1.根据图示信息,“与子女居住在一起”曲线呈下降趋势,“与配偶居住在一起”和“独居” 曲线呈上升趋势。 2.根据上题可知,老年人与子女居住在一起越来越少,主要得益于国家养老保险体系的完善。 【3 题详解】 A.据图可知,“与子女居住在一起”曲线呈下降趋势,“与配偶居住在一起”和“独居”曲 线呈上升趋势,我国老年人口居住方式并不是一成不变,A 错误; B.我国向城市迁移的人口主体是青壮年,图中“与子女居住在一起”曲线呈下降趋势,说明 老年人口向城市迁移较少,B 错误; C.图中“与子女居住在一起”曲线呈下降趋势,说明与子女分居的老人占比逐年增大,C 正确; D.材料中无法获知中国人口老龄化减轻,D 错误。 故选 C 【4 题详解】A.根据图中曲线,1990-2005 年我国老年人口选择与子女居住在一起的比重下降,说明“啃老” 问题减轻,故 A 错误; B.通过材料信息无法获知老年人健康状况变化,故 B 错误; C.老年人与子女居住在一起的比重下降的主要原因主要是我国养老保险体系逐步完善,老年 人可以独自生活,与家庭“代沟”问题关系不大,故 C 错误; D.根据材料信息,1990-2005 年我国老年人口选择与子女居住在一起的比重下降,最可能原因 是国家养老制度的完善,老年人独自生活的能力提高。故 D 正确。 故选 D 【点睛】本题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准确提取图示有效信息,结合中国人口方面的国情分 析。 下图示意我国中部平原地区某村庄的土地利用情况。该村将不同位置的农用地按人口进 行均分,图中①②③④分别示意某农户分到的地块。该村主要种植粮食作物和蔬菜。与粮食 作物相比,蔬菜种植的劳动投入较多。随着农民进城落户,该村农用地逐步向种田专业户集 中。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该农户分到的地块中,最便于种植蔬菜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6. 该农户不购置大型农用机械种植农作物,主要原因是该农户的地块 A. 形状规整 B. 地形差异小 C. 分散细碎 D. 距离村庄近 7. 农用地向种田专业户集中后,该村 A. 农产品商品率提高 B. 农用地面积减少 C. 农产品种类多样化 D. 农产品质量下降 【答案】5. B 6. C 7. A 【解析】 本题根据图示和材料,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的知识点为农 业的区位因素和生产特点。 【5 题详解】 材料中提到:“与粮食作物相比,蔬菜种植的劳动投入较多”,说明蔬菜种植所需劳动力较多, 劳动时间长,劳动频次高,为了便于田间管理,增加生产活动的时间,提高生产效率,最适 合种植蔬菜的是距离宅基地最近的②,①③④距离宅基地较远,不方便进行平时的管理,故 B 对,ACD 错误。 【6 题详解】 大型机械化作业适用于土地平坦开阔,农作物集中连片,且种植作物相同的地区。该农户的 四个地块,虽然土地形状规整,地形均为平原,但面积不大,且比较分散,不利于大型机械 化作业,故 AB 错误, C 正确。距离村庄远近不同,故 D 错误。 【7 题详解】 材料提到:“随着农民进城落户,该村农用地逐步向种田专业户集中”,说明该村人口总数减 少,但农业用地面积不变,因此,单位人口的耕地面积大大增加,有利于提高农产品的商品 率,故 B 错误,A 正确。土地集中起来由种田专业户经营,为了便于管理,和提高市场占有率, 农产品品种更会趋于单一化,故 C 错误。随着商品率的提高,农产品受市场的影响会越来越 大,为了扩大市场,获得更多的经济利润,种田专业户会更加注重农产品质量,故 D 错误。 在城镇化进程中,城市人口、土地利用和产业需要协调发展。根据协调发展水平,将长 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由高到低分为Ⅰ、Ⅱ、Ⅲ、Ⅳ四个等级类型。图 1 为 2001 年至 2016 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协调发展水平变化,图 2 示意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范围及城市分 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2016 年协调发展水平Ⅰ型中的多数城市 A. 海港规模大 B. 沿长江分布 C. 集聚长江口 D. 行政等级较高 9. 以上海为核心,协调发展水平Ⅳ型的城市,在空间分布上呈现 A. 均衡性 B. 边缘性 C. 集中性 D. 对称性 10. 与 2001 年相比,2016 年协调发展水平上升的城市,多数与上海 A. 空间位置邻近 B. 发展模式相同 C. 城市性质相似 D. 产业部门接近 【答案】8. D 9. B 10. A 【解析】 考查长三角城市群内各城市的特征、分布及变化情况。 【8 题详解】 读左图,2016 年协调发展水平Ⅰ型的城市为上海、南京、合肥(注意常州 2001 年属于Ⅰ型, 但 2016 年已经下降为Ⅱ型);读右图,三个城市只有上海临海且海港规模大,南京、合肥没 有临海也没有海港,A 错;上海、南京沿长江分布,但合肥没有沿江,B 错;只有上海位于长江入海口,合肥距离长江入海口距离较远,C 错;结合右图图例可知,合肥、南京为省级行政 中心,上海为直辖市,行政级别都较高,D 对。 【9 题详解】 协调发展水平Ⅳ型的城市主要是盐城、滁州、安庆、池州、宣城、舟山等城市,其中盐城和 滁州位于上海的西北部,安庆、滁州、宣城位于上海的西部,舟山位于上海的东南部,以上 海市为中心,这些城市分布分散于长三角的不同地区、不同方向,总体分布为西部多、东部 少,空间分布不均,也没有对称性,故 A、C、D 错;它们的共同点是处于以上海为核心的长 三角城市群的边缘地带,空间分布上都呈现出边缘性,B 对。 【10 题详解】 读左图,2016 年呈上升的城市有苏州、杭州、宁波(由Ⅱ型变为Ⅰ型)、扬州、嘉兴(由Ⅲ型 变为Ⅱ型)、舟山(由Ⅳ型变为Ⅲ型)等;结合右图可知这些城市与长三角的其他城市相比, 邻近上海,与上海距离都较近,A 对;上海是长三角城市群中的核心城市(为直辖市),而这 些城市中有省会城市也有地市级城市,因此职能、城市性质不同,C 错;城市级别不同、规模 不同,城市经济的发展模式、产业部门往往也不相同,上海经济最发达,其发展主要是依靠 位置、雄厚的经济基础、交通、科技优势等,产业部门中第三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所占比重 大,而扬州、嘉兴等城市的发展主要依靠产业转移、劳动力资源、上海等城市的辐射带动等, 第三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所占比重小,B、D 错。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发生概率增大。局部地区的相对海平面变化是 区域性陆地升降与海平面升降共同作用的结果。下左图为黄浦江部分江段示意图,下右图为 上海市黄浦江防汛墙高度变化示意图。 完成下列各题。11. 黄浦江沿岸地区易受内涝威胁,主要因 ①降雨较多,蒸发量小②河网密度小,河道较狭窄 ③地势低平,流速缓慢 ④受台风影响,易发生暴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2. 不考虑防汛标准提高,造成黄浦江防汛墙高度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 河流淤积加剧,河岸高度升高 B. 相对海平面升高,风暴潮位升高 C. 陆地构造抬升,河床高度升高 D. 相对海平面升高,地下水位升高 【答案】11. D 12.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自然灾害及防治,意在考查学生读图分析及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难度一般。 11 题详解】 黄浦江沿岸地区纬度低,蒸发量大,①错。河网密度小,汇集地表径流少,不易发生内涝,② 错。地势低平,流水缓慢,洪水下泄不畅,容易发生内涝,③对。夏秋季节多发台风,暴雨 导致短时间内流量增大,形成内涝,④对。故选 D。 【12 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由于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相对海平面升高,风暴潮位升高,使得黄浦 江防汛墙高度变高,B 对。黄浦江流经地区植被覆盖率高,含沙量较小,河流淤积少,A 错。 在短时间内,陆地构造不会发生明显抬升,C 错。地下水水位升高,与防汛墙没有关系,D 错。 故选 B。 下图示意我国东北某区域铁路线的分布,该区域铁路修建的年代较早,近些年几乎废弃。据 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该区域铁路线主要沿 A. 等高线分布 B. 河谷分布 【C. 山脊线分布 D. 山麓分布 14. 该区域修建铁路主要是为了运输 A. 原木 B. 农产品 C. 工业品 D. 石材 15. 近些年来,该区域铁路几乎废弃的主要原因是 A. 设施陈旧 B. 运速太慢 C. 线路过密 D. 运输需求太小 【答案】13. B 14. A 15. D 【解析】 【13 题详解】 从图中信息来看,早期铁路分布明显沿河流河谷分布,主要是由于河谷地区地势平坦,有利 于铁路修建及运营,B 对,ACD 错。故选 B。 【14 题详解】 图示地区有海拔 1300m 以上的山地,图示地区地势变化应该是中部较高,河流放射状流向四 周,该地区平原面积较小,图示地区不是平原的主体部分,农产品运量较小,B 错误;该区域 铁路建设目的主要是为了运输原木,因为东北地区是我国三大林区之一,林木资源丰富,人 口较少,本地需求量小,主要向外运输,A 正确;图示区域位于长白山地区,东北地区的工业 主要集中在辽中南地区,该区域工业品运输量小,C 错误;东北地区主要的山地是大小兴安岭 和长白山,森林资源广布,平地土层深厚肥沃,石材资源较少,应不是运输主要对象,D 错误。 故选 A。 【15 题详解】 读图,结合上题分析,铁路的修建主要是为了运输原木。而经过多年的砍伐,林木蓄积量减 少以及近年来,我国环保力度的加大,对于森林的开采和砍伐进入严格限制阶段,原木生产 量减少,所以导致铁路废弃,D 对。近年来我国铁路建设飞速发展,设施及运速慢等问题均可 以进行技术改造,并非是铁路废弃的原因,AB 错。铁路密度大小主要取决于经济发展的需求, 其废弃原因与密度大小无关,C 错误;故选 D。 怀化市沅陵县某乡山地多,为打造精品油茶基地,在清除其他林木后,当地在 300 米以 上的众多宜林山地上全部按同等标准种上了油茶林。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16. 调查发现,该乡某山地海拔 700—800 米范围内的油茶树植株数比 600---700 米的范围内 的油茶树植株数要少得多,其原因最不可能是海拔 700—800 米范围内的山体 A. 地表裸岩多,宜林地少 B. 地形坡度小,适种面积小 C. 海拔高度大,山体范围小 D. 限制因素多,种植密度小 17. 在海拔 900 米以上的山地顶部,油茶树的植株大多矮小而紧密,其原因是山地顶部 ①大风天气多,对树木的破坏大 ②云雾天气多,蒸发小,土壤湿度过大 ③气温较低,热量偏少,茶树生长缓慢 ④土层瘠薄,涵水条件差,高大树木难以生存 ⑤空气稀薄,多强光暴晒 A. ①②③ B. ③④⑤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16. B 17. 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1.相对来说,海拔 700—800 米范围内的山体水热条件、地形条件较差,对油茶树生长限制较 大。 2.900 米以上的山地顶部,油茶树的植株大多矮小而紧密,可能与山地的光照。热量、水分等 条件较差有关,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解答。 【16 题详解】 A.700—800 米范围内的山体,海拔相对较高,土层较薄,地表裸岩多,宜林地少,A 说法正 确,不选; B.700—800 米范围内的山体,比 600—700 米区域海拔高,坡度可能更大。如果地形坡度小, 适种面积应该更大,故该说法错误,B 选项符合题意; C.一般情况,海拔越高,山体表面积越小。700—800 米范围内的山体,海拔高度较大,有可 能山体范围小,C 说法正确,不选; D.700—800 米范围内的山体,海拔高度较大,水热条件可能更差,限制因素多,种植密度小, D 说法正确,不选; 故选 B【17 题详解】 ①山地顶部周围空旷,障碍物少,对风的摩擦力小,故风力较大,对树木(特别是高大树木) 的破坏大,①正确; ②山地顶部坡度大,水土保持能力差,土壤含水量较小,②错误; ③山地顶部海拔高,气温较低,热量偏少,茶树生长缓慢,③正确; ④山地顶部坡度大,水土保持能力差,土层薄且较为贫瘠,水分条件差,高大树木难以生存, ④正确; ⑤山顶空气稀薄,光照强,更有利于油茶树生长,⑤错误。 故①③④正确。 故选 C 【点睛】本题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山地垂直地域分异的影响因素第二小题为组 合选择题,宜采用排除法解答,排除明显错误项②⑤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港珠澳大桥全长 55 千米,是迄今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主体工程由 6.7 千米的海底沉管 隧道和 22.9 千米的桥梁组成,沉管隧道是将预先制成的管道沉入开挖好的海底稳定地层中再 将其连接而成,海底隧道两端各建一个人工岛。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8. 在港珠澳大桥中间段修建海底隧道,主要是为了 A. 缩短通行时间 B. 方便大船通过 C. 降低施工难度 D. 利于珠江泄洪 19. 港珠澳大桥通车后,受益最显著的产业是 ①建材行业 ②信息产业 ③物流业④旅游业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18. B 19. D 【解析】 【分析】 1.港珠澳大桥是跨海大桥,附近经常有大型船只来往,大桥中间段修建海底隧道,避免了对 大型船只航行的影响。 2.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省的东南部,毗邻港澳,与东南亚地区隔海相望,很多地方是侨乡, 被称为我国的“南大门”,该地区依靠优越的地理位置、政策的优惠及人文因素的优势,重点 发展了外向型经济。 【18 题详解】 港珠澳大桥将香港、珠海和澳门三个城市中心连在一起。因为广州、深圳中国两个大的海港 的大通道,海运非常繁忙,船舶众多,采用隧道形式,就是确保不影响轮船通行。所以本题 B 为 正确选项。 故选 B 【19 题详解】 港澳地区旅游资源丰富,港珠澳大桥建成后,必然使珠江三角洲区域连为一体,运输条件更 加便捷,加强了深圳、珠海的经济联系和物流业的发展,有利于形成深港、广佛、珠澳核心 都市圈等,最有利于港澳地区旅游业和物流业的发展。 故选 D 【点睛】本题难度较低,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港珠澳大桥所在区域的地理背景,明确建设港珠 澳大桥的初衷。 近年来我国农村电商发展势头迅猛,但物流配送成本高、效率低是很大的制约因素。为 此,部分物流企业将无人机(下图)配送视为解决农村电商配送“最后一公里”的方案之一, 但也面临着续航时间短、安全性不高等困扰,目前只是在少数地区进行了试点。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0. 农村电商物流配送成本高、效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农村 A. 人口外流,缺配送人员 B. 交通拥堵,配送费时长 C. 订单分散,人口密度小 D. 地形崎岖,道路密度小 21. 和传统的配送方式相比,无人机配送的优势是 ①速度快 ②载重大 ③人力成本低 ④受天气 影响小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20. C 21. B 【解析】 【20 题详解】 农村也有很多的青壮年,配送人员不缺,A 错。农村交通拥堵的情况很少,B 错;由于农村地 区网络基础设施不完善,网购普及率相对较低,没有形成一定规模,再加上村镇相对分散, 人口密度小,配送效率低;高速运输成本居高不下导致农村物流配送成本过高。C 对。农村不 一定全部在山区,D 错。故选 C。 【21 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农村电商物流配送成本较高、效率较低。与传统的人工配送方式相比,无人 机配送速度快,所需的人工成本低,①③正确;据图可知,无人机载重小,排除②;无人机 配送受天气的影响大,④错误。综上可知,B 正确,ACD 错误。故选 B。 随着人们生活价值观的改变及对自己生活环境质量的关注,“绿色”作为一个概念已经 的成为一个时尚的名词。“绿色食品”和“绿色消费”是当今的热门话题。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22. 为了生产“绿色食品”,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是 ①使用农药防治病虫害 ②引进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 ③在面粉等食品中添加防腐剂 ④利用作物病虫的天敌防止病虫害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23. 下列对“绿色消费”行为的理解,错误的是 A. 要求人们购买、使用带有绿色食品标志的物品 B. 在外就餐尽可能使用一次性碗筷 C. 外出购物尽量自备购物袋 D. 鼓励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答案】22. C 23. B 【解析】 【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的相关知识。宜采用排除法解答,农药、防腐剂的使用明 细不符合“绿色食品”的要求。 2.本题考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的知识。一次性碗筷的使用会增加森林资源的消耗,同时产生 大量的污染,不符合“绿色消费”理念。 【22 题详解】 ①使用农药防治病虫害来生产食品,不利于保护环境,不利于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实现和 谐发展,不符合生产“绿色食品”的要求,故①错误; ②引进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有利于保护环境,保护消费者健康,这符合生产“绿色食品"的要 求,故②正确; ③在面粉等食品中添加防腐剂来生产食品,不利于保护消费者健康,不符合“绿色食品"的要求, 故③错误; ④利用作物病虫的天敌防止病虫,可以保护环境,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实现和谐发展,符合 生产“绿色食品"的要求,故④正确; 故 C②④正确,ABD 错误。 故选 C 【23 题详解】A.绿色消费是指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 消费行为的总称,购买、使用带有绿色食品标志的物品,属于“绿色消费”行为,故 A 正确; B.在外就餐使用一次性碗筷,增加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也不符 合“绿色消费”的要求,故 B 错误,符合题意; C.外出购物尽量自备购物袋,有利于绿色生活,节约资源,减少白色污染,符合可持续发展的 原则,符合“绿色消费”的要求,故 C 正确; D.鼓励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和资源浪费,符合“绿色消费”的要求,故 D 正确。 故选 B 【点睛】本题难度较低,解答本题需要明确“绿色食品”和“绿色消费”的概念,掌握可持 续发展的内涵,结合生活的体验来回答。 太湖流城 Z 镇植桑养蚕、丝绸纺织的历史悠久。近年来,Z 镇积极发展桑蚕及相关产业, 形成了特色小镇。 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小题。 24. 据上图中信息判断,对该镇特色产业发展方式最准确的概括是( ) A. 扩大丝绸服装制造业,形成规模优势 B. 新增蚕丝被制造业,培育新的产业链 C. 基于植桑养蚕,逐步形成多元化产业 D. 传播桑蚕文化,发展丝绸专题旅游业 25. 该特色小镇实现了社会与经济协调发展,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A. 特色产业发展与城镇建设互动并进B. 利用地域文化吸引外来人口 C. 通过延长桑蚕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 D. 在城镇化过程中保护了环境 【答案】24. C 25. A 【解析】 【24 题详解】 从 Z 镇特色产业 发展过程示意图得知,原有桑蚕产业链终点只有丝绸服装、服饰,后新增 加了蚕丝被制造业,后又进一步增加了桑蚕文化、旅游业和服务、创业等产业。综合来看, 产业链都是基于植桑养蚕而形成的,再此基础上的多元化延伸。A、B 和 D 项概括较为片面, 只能概括产业发展过程的一个流程,不能从全面概括该镇特色产业的发展方式。故本题选择 C。 【25 题详解】 从题干中提取关键词“特色小镇”,说明定位的是城镇建设。基于植桑养蚕,逐步形成多元化 特色产业,促进了城镇经济发展。而城镇经济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有推动了特色地域文化的 保护和传承。A、B 和 C 项概括较为片面,只是单方面说明了特色小镇的作用,没有体现特色 小镇和社会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故本题选择 A。 二、综合题(50 分) 2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云南素有"地质博物馆"之称,云南及其周边的石灰岩分布区是我国最大的婚姻迁出区, 累计有 56.7 万人(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以新娘外嫁东部沿海地区的形式迁出,被人戏称为 “喀斯特新娘”输出区,但地处云南省西北部的丽江古城却是众多东部沿海省市人们向往的 旅游胜地,该城坐落在丽江坝子中部,北依象山、金虹山,西枕狮子山,为玉龙雪山下的一 块高原台地,海拔 2416 米。下图分别是云南省的铁路分布、地形分布和地形构成图。 的(1)与云南省东部相比,云南省西部的铁路线路分布有何特点?试分析其形成原因。 (2)“喀斯特新娘”从红水河及其上游 周边地区迁出对当地有何影响? 【答案】(1)铁路线路的数量少,密度小。 原因:与东部地区相比,西部多高山峡谷,地势起伏大,铁路建设工程量大;处于板块交界 地带,地质灾害多,生态脆弱,建设难度大;开发时间晚,经济落后,运输需求最小;与内 地联系不便,客货运输量小。 (2)利:可加强与外界的社会经济等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缓解当地人地矛盾;减 轻资源环境承受的压力。 弊:导致当地人才外流,劳动力不足;性别比例失衡,从而不利于当地的社会稳定与经济发 展和资源开发。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交通区位及其影响。 【详解】(1)铁路线路的数量少,密度小。 从图中可以看出,云南西部与东部地区相比,西部位于横断山区,多高山峡谷,地势起伏大, 铁路建设工程量大;处于板块交界地带,地形起伏大,地质灾害多,生态脆弱,建设难度大; 开发时间晚,经济落后,人口少,运输需求最小;与内地联系不便,客货运输量小。 (2)对当地的影响包括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人口迁出可加强与外界的社会经济等联系,有 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当地人口减少,缓解当地人地矛盾;人类活动减少,减轻资源环境承 受的压力,为有利影响。人口迁出导致当地人才外流,人口减少,劳动力不足;迁出为女性, 造成性别比例失衡,从而不利于当地的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和资源开发。 的2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白俄罗斯(下左图)重工业发达,汽车生产以重型汽车、拖拉机为主,民用轿车全部依 赖进口。2017 年,中国浙江 J 公司和白俄罗斯当地企业合资,建成了民用轿车组装厂 B 厂。B 厂位于明斯克郊外 25 千米的中白工业园区内(下右图),生产依托 J 公司的核心技术,所用 的零部件大多来自本土。根据当地气候特点,B 厂对 J 公司原有车型进行改造。目前,B 厂的 产品除了在白俄罗斯国内销售外,还销往作为关税同盟国的俄罗斯等国。 (1)分析 B 厂选址在中白工业园区的原因。 (2)分析 B 厂将俄罗斯作为重点推销市场的原因。 【答案】(1)毗邻国际机场、欧洲国际公路,交通便利,便于零部件的输入和产品的输出; 位于远郊,地租较低;工业园区基础设施较好,生产协作条件好。 (2)俄罗斯人口众多,民用轿车消费能力较强;两国相邻且交通便捷,产品运费较低;关税 同盟国,可以避开关税壁垒;两国气候条件相近,易对改造后的车型具有认同感。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工业区位。 【详解】(1)B 厂为民用轿车组装厂,零部件的运输量大,从图中可以看出中白工业园区毗邻 国际机场、欧洲国际公路,交通便利,便于零部件的输入和产品的输出;离城区较远,位于 远郊,地租较低;工业园区基础设施较好,生产协作条件好。 (2)俄罗斯人口超过 1 亿,人口众多,民用轿车消费能力较强;从图中可以看出,两国相邻 且有铁路相连,交通便捷,产品运费较低;为独联体国家,关税同盟国,可以避开关税壁垒; 两国位置相近,气候条件相近,易对改造后的车型具有认同感。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莲的地下茎在生长前期叫“走茎”,生长后期膨大成我们熟悉的藕。它横卧于泥 中生长,一边朝着前方增节延长,一边不断分枝。地下茎的节与节之间,向上抽叶,向下生 根。空气从叶柄传来后,再通过地下茎密布的气孔道继续向下,输送到根部,这也是为何藕 的横截面上有那么多孔。过去有经验的种藕人,为了让藕长得更好,在初夏时节,便把未长 好的莲蓬轻轻掐掉。下图自左向右为莲藕的生长过程。 材料二:湖北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被誉为“千湖之省”,莲藕种植面积及产量居全国第 一,其中种植面积达 200 万亩,产量约占全国莲藕总产量的三分之一,但大多只低价外销泥 巴藕。湖北菜“排骨藕汤”久负盛名。 材料三:“夏采莲子冬挖藕”。每年的冬季,在湖北嘉鱼县,有来自湖南、安徽、广西、 江西、湖北等地近千农民,他们以湖为家,结队组合,哪里有藕挖,就到哪里挖。 (1)简析挖藕主要在冬季的原因。 (2)请你对湖北莲藕产业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措施。 【答案】(1)冬季湖塘水位低,有利于采挖;冬季气温低,有利于储存与运输;冬季人们喜 煨汤,市场需求大;冬季 农闲季节,劳动力充足。 (2)加大科技投入,培育优良品种,提高莲藕品质;延长产业链,实行深加工,提高附加值; 加大宣传,提升知名度,创立品牌;构建莲藕网络营销平台,拓宽销售渠道。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农业区位。 【详解】(1)莲藕横卧于泥中生长,冬季湖塘水位低,有利于采挖;莲藕不利于储存与运输, 冬季气温低,有利于储存与运输;“排骨藕汤”久负盛名,莲藕是非常好的煨汤原料,冬季 为人们喜煨汤,市场需求大;冬季气温低,不利于农作物生长,为农闲季节,劳动力充足。 (2)加大科技投入,培育优良品种,提高莲藕品质,提高莲藕的竞争力;大多只低价外销泥 巴藕,延长产业链,实行深加工,提高附加值;湖北莲藕种植面积及产量居全国第一,其中 种植面积达 200 万亩,产量约占全国莲藕总产量的三分之一,加大宣传,提升知名度,创立 品牌;构建莲藕网络营销平台,拓宽销售渠道,增加销量。 2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距今 5.6 亿年前,柴达木盆地曾是一片浅海环境,此后,强烈的地壳构造运动导致地壳 抬升,海水消退,柴达木盆地隆起为陆地。受海陆变迁和气候变干的影响,柴达木盆地形成 了多种矿床(化石燃料、金属矿、盐湖及 盐类矿床),且储量丰富。 循环经济是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活动。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是目前 国内面积最大、资源 丰富、唯一布局在青藏高原少数民族地区的循环经济产业试点园区,“试 验区”重点构建了盐湖化工、油气化工、 有色金属、煤化工等七大循环经济主导产业,根据 《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总体规划》,到 2020 年,“试验区” 将发展成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 区。下左图为柴达木盆地资源分布图,下右图为盐湖化工、油气化工耦合发展模式图。 (1)简要评价柴达木盆地发展循环经济产业的效益。 (2)根据材料判断,制约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资源开发可持续发展的自然条件。 【答案】(1)环境效益:减少了废弃物排放,减少环境污染。经济效益:实现盐湖资源、油 气资源等的综合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延长了产业链,增加了附加值;促进产业结构的升 级,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为当地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促进少数民族地区脱贫致富。 (2)制约条件:生态环境脆弱(或植被稀少,荒漠化严重);水资源短缺;自然灾害众多。 【解析】 【详解】(1)柴达木盆地发展循环经济产业匠影响主要从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的角度分析, 从环境效益看,废弃物重复利用,可减少了废弃物排放,减少环境污染。从经济效益看,充 分利用了当地资源,实现盐湖资源、油气资源等的综合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延长了产业链,增加了附加值;促进了初级产品的再加工,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提高经济效益。从社 会效益看,工业企业的增加,为当地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提高了经济收入,促进少数民 族地区脱贫致富。 (2)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位于青藏高原地区,植被稀少,荒漠化严重,生态环境脆弱;降 水稀少,水资源短缺;自然条件恶劣,自然灾害众多。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