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凤城市一中2020届高三地理10月月考试卷(Word版附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辽宁凤城市一中2020届高三地理10月月考试卷(Word版附解析)

ID:425835

大小:930.77 KB

页数:24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9-2020 学年度上学期凤城一中高三 10 月份月考 地理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 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 一、本题共 40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计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9 年第七届世界军运会将在武汉(30°N,114°E)举行。组委会为方便其他大洲足球球 迷欣赏本国军人风采又不对本地球迷欣赏球赛产生冲突,灵活安排赛程。世界各地球迷看球的 最佳时间段是当地时间 13 时至次日 1 时,比赛时长约 2 小时。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为了同时照顾英国和中国球迷市场,中国队开始球赛时世界时为 A. 14 点 B. 16 点 C. 19 点 D. 21 点 2. 里约热内卢军运会在 7 月份举行 A. 温度较高,利于考验军人品质 B. 别国运动员需要适应季节差异 C. 风速小,对比赛影响小 D. 降水较少,利于军人水平发挥 【答案】1. A 2. D 【解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时间的计算以及巴西的气候等相关知识 【1 题详解】 英国和中国分别采用中时区和东八区的区时,由材料可知,世界各地球迷看球的最佳时间段 是当地时间 13 时至次日 1 时,比赛时长约 2 小时。中国队开赛时,世界时若为 14 点,则英 国球迷观看比赛的时间为 14-16 点,此时中国球迷观看比赛时间为 22-24 点,均在最佳观赛 时间内,且能将比赛看完,A 正确;世界时若为 16 点,则英国球迷观看比赛的时间为 16-18 点,此时中国的时间为 0-2 点,有 1 小时比赛无法观看,B 错;世界时若为 19 点,则英国球 。迷观看比赛的时间为 19-21 点,此时中国的时间为 3-5 点,无法观看,C 错;世界时若为 21 点,则英国球迷观看比赛的时间为 21-23 点,此时中国的时间为 5-7 点,无法观看,D 错。 【2 题详解】 里约热内卢位于南半球,为热带雨林气候,7 月太阳直射北半球,该地气温相对较低,A 错; 全球气压带风带北移,该地受东南信风影响,风速较大,降水一年中最少,有利于运动员水 平的发挥,C 错,D 正确;7 月为北半球的夏季,里约热内卢虽然地处南半球,但纬度较低, 地处热带,和北半球夏季温度差别不是很大,别国运动员无需考虑季节差异,B 错误。 下图为图上面积 15 cm×15 cm 的云南省昆明市(25°N,103°E)某楼盘平面户型图。读图,完 成下列各题。 3. 该图的比例尺大约为 A. 1∶10 B. 1∶100 C. 1∶1 000 D. 1∶10 000 4. 三个卧室相比(  ) A. 主卧室冬暖夏热,采光较差 B. 主卧室冬暖夏凉,采光较好 C. 次卧室冬暖夏凉,采光较好 D. 次卧室冬暖夏热,采光较好 【答案】3. B 4. B 【解析】 【3 题详解】 结合现实生活中房屋户型面积,结合比例尺的计公式=图示距离\实际距离,可推出该图的比 例尺大约为 1∶100。故选 B。 【4 题详解】 昆明在北回归线以北,因此南面为阳,北面为阴。据图中指向标可判断,主卧室在阳面,冬 暖夏凉,采光较好。故选 B。某日,到开罗(东二区)旅游的小明在当地时间 22:50 收到同学在山东青岛拍摄后立即 传来的照片(如图:青岛著名的“石老人”日出景观)。略去网络传输时间。 结合图文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5. 拍照时,北京时间可能是 A. 6 月 8 日 4:50 B. 12 月 8 日 4:50 C. 6 月 9 日 16:50 D. 12 月 9 日 16:50 6. 小明在开罗游玩了一个星期,回到青岛后,也想在同一地点同一时刻拍摄同样景象的照片 (不考虑天气状况),那么,拍摄日期可以选择在 A. 6 月 15 日 B. 12 月 15 日 C. 7 月 6 日 D. 1 月 5 日 【答案】5. A 6. C 【解析】 本题考查地球自转意义、日出日落方位。 【5 题详解】 拍照时开罗(东二区)的当地时间为 22:50,北京时间在其东侧,位于东八区,与之相差六 小时,运用东加西减,北京时间为:22:50+6=28:50,即为第二天 4:50,此时为青岛日出,北 半球昼长夜短,为夏半年,12 月为冬半年,A 对,BCD 错。故选 A。 【6 题详解】 结合上题可知拍照时间为 6 月 8 日,想在同一地点同一时刻拍摄同样景象的照片就必须太阳 直射点位于同一纬度,结合答案,只有 7 月 6 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和 6 月 8 日距夏 至的时间大致相等,说明其太阳直射点应位于同一纬度,太阳升落及昼夜长短相同,此时才 能拍摄出同样景象的照片,C 对,ABD 错。故选 C。下图所示沙漠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不超过 150mm,冬季稳定积雪日数 l00~160 天,积雪深 度可达 20cm 以上,其植被覆盖率较我国其他沙漠高。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 该沙漠冬季存在稳定积雪的影响因素有 ①植被 ②大气环流 ③地形 ④水文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8. 关于该沙漠积雪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增强地面辐射,增加大气湿度 B. 增强地面反射,增加大气温度 C. 冬季绿洲区空地雪面蒸发量大于沙漠区 D. 一年中积雪期土壤含水量最高 【答案】7. B 8. C 【解析】 【7 题详解】 根据图示经纬度判断,该沙漠位于我国准噶尔盆地中,盛行西风将大西洋的水汽带到该地, 受地形抬升作用,形成地形雨,冬季气温低,多降雪,故该沙漠冬季存在稳定积雪主要影响 因素是大气环流和地形,与植被、水文关系不大。故 B②③正确。 故选 B。 8 题详解】 近地面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地面,积雪反射太阳辐射,会使地面辐射减弱,大气温度降低, AB 错; 绿洲区植物蒸腾作用强,空气湿度较大,在太阳辐射相当的情况下,绿洲区雪面蒸发量大于 沙漠区,C 对; 积雪会增加土壤湿度,积雪融化期间土壤含水量最高,积雪期土壤含水量并不是最高,D 错。 故选:C 【 。湖水含盐量变化可以反映湖泊水位和气候变化。青海湖是以降水补给为主的封闭湖泊。下图 为青海湖距今 1.2 万年来湖水含盐量变化过程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9. 青海湖 1.2 万年来最低水位出现的时间距今约(  ) A. 3700 年 B. 3900 年 C. 6900 年 D. 8300 年 10. 距今 2000 年以来,青海湖的气候变化趋势是 (  ) A. 变暖变干为主 B. 变冷变干为主 C. 变暖变湿为主 D. 变冷变湿 为主 【答案】9. D 10. A 【解析】 【9 题详解】 水位最低时湖水的含盐量最高,据图可知,最低水位出现的时间距今约 8300 年,故选 D。 【10 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青海湖是以降水补给为主的封闭湖泊。据图可知,距今 2000 年以来,青海湖含 盐量逐渐上升,说明可能是湖泊水位下降,雨水补给逐渐减少,蒸发逐渐加剧,气候有变暖 变干趋势。故选 A。 下图为汉中盆地的北部秦岭山区、中部平川平原地区以及南部巴山山区三个地区的气温 资料。读“汉中盆地三地冬夏季节气温随海拔变化趋势图”。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11. 三个地区气温最接近的季节和地点是 A. 夏季,海拔 600 米左右 B. 冬季,海拔 400 米左右 C. 夏季,海拔 1 000 米左右 D. 冬季,海拔 700 米左右 12. 影响上述地区不同气温递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 地形 B. 河流 C. 人类活动 D. 土壤、植被 【答案】11. D 12. A 【解析】 【11 题详解】 结合两图同一高度气温知,上、下两图分别为冬季和夏季气温随海拔变化趋势图。在冬季图 示中,三条气温线有一个交点,气温最接近,读图知其海拔约 700 米。故选 D。 【12 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知,越往高空,空气越稀薄,大气的温室作用越差,越不保温,空气中的热量 越容易向外太空散射,使大气温度越低,影响气温垂直递减的因素主要是地形。故选 A。 (2016·苏南部分名校 10 月联考)下图是“我国西南部分地区锋面位置示意图”,所示天气系统冬季较长时间控制该地区,锋面云层向东可延伸到贵阳上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3. 此时,昆明 A. 以晴天为主 B. 气压较贵阳高 C. 降水量较大 D. 气温日较差小 14.就贵阳市区而言,“天无三日晴”的现象除受图中天气系统控制外,还要受下列四图中哪 幅图代表的大气运动的控制 A. B. C. D. 【答案】13. A 14. C 【解析】 【13 题详解】 读图知,图中区域形成了准静止锋,根据准静止锋降雨主要在冷气团一侧,则可知昆明此时 受暖气团控制,气温较高,天气晴朗。 【14 题详解】 受城市热岛效应影响,城市气流上升,气温降低,利于形成降水或雾,多阴雨天气。 一般情况下,近地面大气中的水汽是向上输送的,表现为蒸发过程。而在特定情况下, 水汽可能会在地表或土壌中凝结而向下输送,这就是逆湿现象。 荒漠中的绿洲在夏季是一个冷源和水汽源。绿洲周边存在绿洲风。 读我国西北某地区夏季逆湿出现概率图,完成下列各题。 15. 下列地区,最容易出现逆湿现象的是() A. 绿洲中心 B. 荒漠中心 C. 绿洲边缘的荒漠 D. 荒漠边缘的绿洲 16. 夜晚逆湿出现概率大,原因是夜晚 A. 绿洲风最弱,水汽不容易消散 B. 地表温度低,蒸发弱,易凝结 C. 绿洲风最强,由绿洲输送的水汽多 D. 地表温度低,近地面大气中水汽多 17. 我国西北地区的逆湿现象可能( ) A. 导致沙漠扩大 B. 改善土壤条件 C. 加剧风力侵蚀 D. 导致降水增多 【答案】15. C 16. B 17. B 【解析】 【15 题详解】 根据题意,逆湿表现为下湿上干的大气结构(空气为水平运动)。根据材料,荒漠中的绿洲在 夏季是一个冷源和水汽源,从热力环流角度可知绿洲风在近地面是从绿洲吹向荒漠,绿洲的 水汽带向绿洲边缘的荒漠,使其最容易出现下湿上干的逆湿现象。绿洲中心和荒漠中心空气 非水平运动,水汽表现为蒸发过程,且绿洲中心和荒漠边缘的绿洲大气层上下水汽都充足, 荒漠中心上下水汽都缺乏。故选 C。 【16 题详解】 绿洲风弱会导致水汽输送量小,逆湿出现概率会降低,因此不选 A;夜间荒漠气温下降快,与 绿洲之间气压差减小,绿洲风较白天弱,因此 C 选项表述错误,不选 C;绿洲边缘的荒漠中的 水汽来自于绿洲风携带的水汽,地表温度低会导致绿洲风减弱,近地面大气中水汽含量减小, 因此不选 D;相比于绿洲,荒漠比热容小,夜间地温和近地面气温下降快,地表和土壤中水汽更易冷却凝结,水汽向上输送的蒸发过程减弱,从而增大逆湿出现概率,故选 B。 【17 题详解】 逆湿现象把绿洲水汽带向边缘荒漠,出现水汽在地表或土壤中凝结而向下输送的逆湿现象, 可以使该地区的土壤中水分含量增加,从而使土壤更进一步的发育,也有利于植被的生长, 改善土壤条件,故选 B,而 AC 错误。逆湿产生的条件是大气水平运动,降水(一般指垂直降 水)一般与气流上升有关,观 D 错误。故选 B。 下图示意 R 河流域,R 河最终注入 L 湖。L 湖后期因面积缩小一分为二。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8. R 河径流量从源头到河口 A. 逐渐增大 B. 逐渐减小 C. 先增大后减小 D. 先减小后增大 19. L 湖“一分为二”的原因不包括 A. 人类过度引用河水 B. 流域内蒸发量增大 C. 源头冰川融水增加 D. 湖泊中部地势较高 20. L 湖萎缩对周边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为 A. 农业灌溉水源减少 B. 空气水汽含量增加 C. 当地气温日趋升高 D. 土地的荒漠化加剧 【答案】18. C 19. C 20. D 【解析】 本题以为我国西北地区某区域为例,考察河流径流量的变化、湖泊水文特征及面积变化对地 理环境的影响 【18 题详解】本题考查河流流量的变化,据图分析 R 河发源于祁连山两山之间,有高山冰雪融水的补给, 水量不断增加,逐渐流出山后,由于气候干旱蒸发增加及人类活动的影响,水量减少,并出 现断流,据此判断 R 河流量:先增大后减少,故选 C。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湖泊水量变化的原因,L 湖“一分为二”说明湖泊水量减少,面积萎缩,结合选项, 人类过度引用河水、流域内蒸发量增大、湖泊中部地势较高都会造成湖泊一分为二,A、B、D 错误;而源头冰川融水增加会增加湖泊的水量,湖泊水位上升,不会造成一分为二, C 正确, 故选 C。 【20 题详解】 据材料分析,L 湖萎缩,说明水量减少,会导致农业灌溉水源减少,但不是对自然地理环境的 影响,A 错;湖泊面积减少,导致蒸发量减少,空气中水汽含量减少,B 错;当地气温的变化 与气候变化一致,C 错;当地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湖泊面积萎缩会加剧当地土地的荒漠化, D 正确。 某旅客于 2017 年 8 月 14 日,在河西走廊最西端的国家某地质公园进行考察,该地质公 园约位于 93ºE、40.5ºN,属于古罗布泊的一部分。公园中的特殊地貌,东西长约 15 千米,南 北宽约 2 千米,土质坚硬,呈浅红色,与黑色的戈壁滩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下图为该游客于 14∶30(北京时间)拍摄该地貌的局部景观照片。 请回答下列各题。 21. 图中特殊地貌主要形成于 A. 风化作用 B. 风力侵蚀作用 C. 流水侵蚀作用D. 断裂抬升作用 22. 图中特殊地貌的物质组成主要来源于 A. 风力堆积作用 B. 固结成岩作用 C. 流水沉积作用 D. 冰川堆积作用 23. 拍摄者位于该地貌的 A. 东北方向 B. 西北方向 C. 西南方向 D. 东南方向 【答案】21. B 22. C 23. D 【解析】 本题考查西北地区外力作用和方位的判断。 【21 题详解】 图中特殊地貌位于西北干旱区域,主要形成于风力侵蚀作用,B 对。风化作用不是酷似地貌形 成的主要作用,A 错。干旱区流水侵蚀作用较少,C 错。图示不能体现断裂抬升作用,D 错。 故选 B。 【22 题详解】 图中特殊地貌的岩层层次清晰,土质坚硬,物质组成主要来源于流水沉积作用,C 对。风力堆 积作用形成岩层土质疏松,A 错。 固结成岩作用形成岩石,不是物质组成来源,B 错。 冰川 堆积作用物质没有分选性,无层次,D 错。故选 C。 【23 题详解】 根据材料中公园经度,该地位于东 6 区,北京时间 14:30,该地区时是 12:30,此时太阳约位 于正南天空,影子朝向接近正北方向。拍摄者位于该地貌的东南方向,D 对。A、B、C 错。故 选 D。 锡林河是流经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一条内流河。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约为 300 毫米,降水 集中在 6~8 月,4 月存在春汛,但伏汛不明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 锡林河春汛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 A. 地下水 B. 大气降水 C. 冰川融水 D. 冰雪融水 25. 锡林河伏汛不明显的主要原因是夏季A. 冻土融化,下渗量大 B. 生活用水量大 C. 植被繁茂,蒸腾量大 D. 生产用水量大 26. 该区域典型的自然景观是 A. 森林 B. 草原 C. 荒漠 D. 湿地 【答案】24. D 25. D 26. B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河流的补给水源,影响河流水量的主要因素,区域的典型植被等自然地理内容。 【24 题详解】 地下水是常年补给且最稳定的补给形式,所以春汛补给水源不是地下水,故 A 错误。“降水 集中在 6~8 月”,说明大气降水补给在夏季,故 B 错误。内蒙古为高原地形,冰川较少,故 C 错误。该地降水虽然集中在夏季,但因为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冬季也有一定的降雪,春 季气温回升,冰雪融化,形成春汛,故正确答案为 D。 【25 题详解】 冻土融化始于春季,如果冻土融化对河流流量有影响,也应该是影响春汛,而不是伏汛,故 A 错误。生活用水量受季节变化的影响较小,故 B 错误。该地“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约为 300 毫米”,可见水分条件较差,植被不会特别繁茂,而且河流附近的植被蒸腾作用非常有限,不 会导致“伏汛不明显”这样的结果。故 C 错误。该地主要为牧区,部分地区为种植业,夏季 农业用水量较大,导致河流中的水被大量使用,因此 D 正确。 【26 题详解】 该地“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约为 300 毫米”,可见为半干旱地区,典型植被为草原,故 B 正 确。我国季风气候区的植被一般以森林为主,年降水量一般大于 400 毫米。年降水量小于 200 毫米的地区一般植被以荒漠为主。故 AC 错误。区域典型的自然景观一般为森林草原和荒漠, 故 D 错误。 【点睛】河流补给水源中,形成春汛的一般为积雪融水,形成夏汛的一般为降水或者高山冰 雪融水。地下水补给是最稳定的,有些湖泊与河流之间存在相互补给,河流汛期,河流补给 湖泊,河流枯水期,湖泊补给河流。 泥炭是一种经过几千年所形成的天然沼泽地产物,是煤化程度最低的煤。其绝大部分分 布于高纬度、高海拔冷湿环境。位于欧洲西部的爱尔兰,以出产优质泥炭而闻名于世。结合图示信息回答下列各题。 27. 与爱尔兰 1 月份多年平均气温、降水量最符合的是 A. -5 ℃,97mm B. -3 ℃,221mm C. 3 ℃,95mm D. 5 ℃,333mm 28. 爱尔兰最典型的自然带类型是 A. 亚寒带针叶林带 B.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 温带草原带 D. 苔原带 【答案】27. C 28. B 【解析】 本题考查欧洲西部自然环境特征。 【27 题详解】 爱尔兰位于欧洲西部,受盛行西风及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1 月份多年 平均气温应在 0 ℃以上,可排除 A、B 项;温带海洋性气候年降水量为 700~1 000 mm, 全年降水均匀,如果不是位于较高山脉的迎风坡,降水量通常不能达到 333 mm,D 错误。故 选 C。 【28 题详解】 爱尔兰为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典型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 正确, ACD 错误。故选 B。 下图为某山脉南、北两城气候资料图,实线表示气温,虚线表示降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9. 该山脉山麓自然植被所具有的特征是 A. 耐干热 B. 喜温凉 C. 耐低温 D. 喜湿热 30. 关于该山南北坡气温垂直递减率的判断正确的是 A. 1 月南坡大于北坡 B. 7 月北坡大于南坡 C. 南坡和北坡都是 7 月大于 1 月 D. 相等 【答案】29. A 30. A 【解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气候类型图的判断等相关知识 【29 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山麓地带无论南坡或北坡,1 月气温小于 7 月气温,且 1 月山麓地带气温大于 0℃,说明该地位于北半球亚热带地区,山麓地区降水,无论南坡北坡,1 月降水多雨 7 月, 且 1 月降水量在 100mm 左右,为冬雨型气候,故该地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自然植 被具有耐干热的特征,A 正确。喜温凉属于寒温带地区的植被特征;耐低温属于高纬度或高海 拔地区植被的特征;喜湿热属于水热搭配条件好的气候(如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 等)下的植被特征,BCD 错误。 【30 题详解】 在图中分别作 1 月、7 月山顶和南坡山麓关于气温的垂线,如下图:读图可知,无论 1 月还是 7 月,南坡的气温垂直递减率大于北坡,A 正确,BD 错误;且南坡 1 月气温垂直递减率大于 7 月,C 错误,故选 A。 2016 年 1 月 1 日,我国正式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该政策对我国未来劳动力 年龄人口规模影响甚大。读我国 15-59 岁劳动年龄人口规模的未来走势示意图,回答下列问 题。 31. 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将使我国劳动年龄人口降至 8 亿人到来的时间延迟约 A. 24 年 B. 20 年 C. 16 年 D. 12 年 32. 我国未来 10 年劳动人口数量的变化将导致 A. 老龄人口增加 B. 用工成本上升 C. 环境承载力降低 D. 人才外流 严重 【答案】31. D 32. B 【解析】 试题分析: 【31 题详解】 读图可知,保持原有政策不变,我国劳动年龄人口降至 8 亿大约在 2038 年,而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劳动年龄人口降至 8 亿大约在 2050 年,比原有政策推迟 12 年,故选 D。 【32 题详解】 由图可以看出,未来 10 年劳动人口数量在减少,将导致用工成本上升。故选 B。 【考点定位】人口政策对人口增长的影响 人口数量变化对社会的影响 【知识扩展】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 2015 年 10 月 29 日闭幕,会议决定: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 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 化行动。这是继 2013 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启动实施“单独二孩”政策之后的又一次人口 政策调整。 全面放开二孩,为几何?(1)单独两孩实践遇冷、生育率低到危险;(2)“银发危机” 人 口老龄化加剧;(3)“刘易斯拐点”隐忧(人口红利慢慢消失);(4)“失独”社会之殇, 许多独生子女面对沉重的养老负担,常感到有心无力、独木难支,而老人“失独”不仅是家 庭灾难,也是社会之殇。(5)男女比例失衡。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我国许多城市人口与就业分布时空变化明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33. 上海市远郊人口就业增速快,是因为(  ) A. 制造业的外迁 B. 市区环境污染 C. 城郊农业发展 D. 城市用地 不足 34. 据图推测,1990~2010 年,上海市(  ) A. 中心城区空心化明显 B. 近郊区失业率上升C. 人口就业呈现分散化趋势 D. 远郊区人口老龄化加速 【答案】33. A 34. C 【解析】 试题分析: 【33 题详解】 人口就业区域的变化主要是随着工业布局中变化而变化的。随着上海市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 进,会使中心城区用地紧张、地价上升、环境污染加剧,因此为减轻城区污染,获取廉价土 地等制造业会逐步向远离中心城区的郊外迁移。导致郊区人口就业机会增多,但城市化推进 会挤占郊区农业发展区间,故选 A。 34 题详解】 1990-2010 年上海市中心城区人口比重和就业比重下降,是因为郊区城市化吸引人口和就业 外迁的结果,可缓解中心城区人口过度集中带来的压力,为中心城区其他经济活动预留空间, C 对。而中心城区空心化是发达国家逆城市化造成的,会导致内城衰落,与上海现阶段情况不 符,A 错。制造业向郊区的扩散,使郊区就业机会增多,失业率下降,B 错。人口就业也从前 期的相对集中到后期的相对分散。郊区制造业发展需要大量青壮年迁入,郊区的人口老龄化 趋势会缓解,D 错。故选 C。 【考点定位】城市化及影响 【知识拓展】城市化的标志 城市化标志。衡量城市化水平主要有三个标志: ①、城市人口增加 ②、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③、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第一,城市化是城市人口比重不断提高的过程。城市化 首先表现为大批乡村人口进入城市,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逐步提高。第二,城市化是 产业结构转变的过程。随着城市化的推进,使得原来从事传统低效的第一产业的劳动力转向 从事现代高效的第二、第三产业,产业结构逐步升级转换,国家创造财富的能力不断提高。 第三,城市化是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城市是高消费群体聚集所在。城市化使得大 批低收入居民群体转变为高收入居民群体,因此城市化过程又是一个市场不断扩张、对投资 者吸引力不断增强的过程,也是越来越多的国民在发展中享受到实惠的过程。 在地图上取消陆地和海洋,仅画出人类密集地区,面积较大的人类密集区被称为人类大陆。 世界上共有四个人类大陆。读“世界人口分布的人类大陆图”,完成下列小题。 【35. 图中未出现的人类大陆名称是 A. 欧洲 B. 南亚 C. 东亚和东南亚 D. 北美东部 36. D 处只形成了一个孤岛的原因是 ①D 处深居内陆,环境承载力小,难以形成大面积人口稠密区 ②D 处地处沿海,寒流强大,高温干燥,人烟稀少  ③D 处利用高山冰川融水发展绿洲农业,形成人口稠密区 ④D 处高温多雨,环境承载力强,形成人口稠密的孤岛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35. D 36. B 【解析】 【35 题详解】 根据图中轮廓和相对位置可知,A 表示欧洲,B 表示南亚,C 东亚和南亚,北美东部人类大陆 没有出现,D 正确。 【36 题详解】 D 位于中亚,深居内陆,气候干旱,降水少,环境承载力小,难以形成大面积人口稠密区,人 类生产生活中主要利用高山冰川融水发展绿洲农业,形成人口稠密区,①③正确,选 B。 【点睛】该题考查学生读图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需要学生熟悉世界人口的主要分布地区及 影响因素。 东北地区是我国人口流出最明显、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区域之一(下表),2015 年东北三省经济 增速均低于中部、西部和东部。回答下面小题。 2015 年全国及部分省市人口自然增长率比较表(‰)37. 东北地区人口流出多、自然增长率低,对其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是( ) ①后备劳动力不足 ②耕地资源压力减轻 ③养老负担更加沉重 ④公共设施利用率提高 ⑤经济逐渐失去活力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⑤ D. ②④⑤ 38. 上海市常住人口自然增长率远高于户籍常住人口自然增长率,这说明上海市( ) A. 对户籍与非户籍人口采取不同人口政策 B. 总体上比东北地区老龄化问题更为严重 C. 户籍人口中青壮年大量移居国外,户籍常住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D. 迁入人口数量大且以青壮年为主,使得常住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答案】37. C 38. D 【解析】 试题分析: 【37 题详解】 大量年轻人口流出,而自然增长率低,这会使得未来的东北老龄化严重,导致养老负担更加 沉重;劳动力补给不足,会因缺乏劳动力,导致后备劳动力不足,经济逐渐失去活力。东北 地区本身就是地广人稀的地区,耕地资源压力不大,由于人口数量减少,公共设施利用率降 低。故选 C。 【38 题详解】 户籍人口增长不大反映人口自然增长率不大,而常住人口不断上升,反映为人口迁入的影响, 上海为经济发达的地区,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较高,因此外来人口的比重主要集中于年轻人 口部分,人口迁入既为迁入地提供了大量廉价劳动力、促进资源开发、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 等,同时也使得人口自然增长率提高。故选 D。 【考点定位】人口问题及人口迁移 影响 【名师点睛】人口迁移的影响 ①对迁出地: 有利的:加强了和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思想、和文化联系,减轻了人口压力,缓解当地人 的地矛盾,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经济收入保护生态环境等产生积极地影响。 不利的:造成了人才外流。 ②对迁入地: 有利的:弥补了劳动力不足,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节约了教育和培训费,利于自然资源的开发, 带动经济的发展。 不利的:引发种族冲突,影响社会治安,给自然和生态环境、人口与城市带来巨大的压力(如 西部大开发对西部经济、生态、环境的影响)。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39. 假设下图表示某国人口自然状态下的增长模式变化图,M 表示增长初期,N 表示末期,则 从 M 到 N 转变的轨迹一般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40. 该国人口增长模式由 M 型向 N 型转变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①生产力水平②国家政策③社会福利④自然环境⑤文化观念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⑤ D. ②④⑤ 【答案】39. A 40. C 【解析】 试题分析: 【39 题详解】 人口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经历了高高低、高低高、低低低三种不同的阶段,根据出生 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那么该国人口自然增长从 M 到 N 转变的轨迹一般应该是曲线①,所 以 A 正确。 【40 题详解】 当人口自然增长发展到 N 阶段,即三低模式,老龄化现象严重,劳动力不足,该国人口的数量变化是从 M 到 N,主要原因是生产力水平、社会福利和文化观念的转变,所以 C 正确。 考点:人口的数量变化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计 40 分) 4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16 年 8 月份,山西吕梁山区遭遇短时强降雨,一处位于海拔 1300m、坡度 40°的南向 坡地发生严重水土流失,中石化榆济天然气管道 JLS149 号桩出现 42 米外露。为防止管道外 防腐层长期暴露以致降低使用寿命,需要及时对管道进行覆盖。下图为该次水土流失和管道 覆盖工程示意图。示意图中所用生态袋是由优质塑料原料制成的网格状袋子,具有透水透气 不透土的特性。在工程中,就地取土或其他填充物将生态袋填装满后,码砌到高陡山坡地表, 用以防治水土流失。从施工后至 2017 年 7 月,近一年的监测,生态袋覆盖区达到“工程和生 态效果良好”,预计 5~7 年后,该工程所用“生态袋”将发生大批量破损,需在破损前补种 灌木等树种。 (1)说出短时强降雨后吕梁山区河流的水文变化。 (2)分析上述工程所选草种需具备“常年耐旱”特性的原因。 (3)指出监测人员得出“工程和生态效果良好”的依据。 (4)说出后期补种灌木等树种的目的。 【答案】(1)流速加快;径流量增大;河水含沙量增大;洪峰提前。 (2)地处内陆的温带季风气候区,年降水量较少;坡度较大,地表径流快,地表存水量少; 位于阳坡,夏秋季光热充足,地表水蒸发量大;位于冬季风背风坡,冬季降雪较少,冬春季节干旱;海拔高,地处偏远,难以进行人工灌溉和养护;土壤干旱,地下水位低。 (3)山体坡度保持稳定;水土流失得到控制;内部管道保护完好;地表植被得以恢复。 (4)灌木适合当地的干旱环境;提高植被对水土保持的能力;增加和保持生物多样性。 【解析】 【分析】 考查河流水文特征,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水土保持的生态袋工程措施及效果,灌木的特点及 生态环境效益。 【详解】(1)读材料可知,山西吕梁山区遭遇短时强降雨,坡度 40°的南向坡地发生严重水 土流失,使吕梁山区河流水文特征发生明显变化,首先严重水土流失会直接导致吕梁山区河 流水文的含沙量增加,同时短时强降雨后,山地坡度大,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大且入河速 度加快,短时间内汇入河流水量增多,使径流量增大,流速加快,洪峰提前。 (2)地域环境差异导致植被不同,植被对环境具有适应性,山西吕梁山区位于黄土高原地区, 地处内陆的温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较少,土壤干旱,地下水位低。读材料可知,该工程位 于吕梁山区海拔 1300m、坡度 40°的南向坡地,地形坡度较大,降水形成的地表径流快,下 渗量少,表层土壤储水少;吕梁山南向坡地位于阳坡,夏秋季阳坡蒸发量大,冬季位于背风 坡,降雪较少,冬春季干旱;地处海拔 1300m,地势较高,且地处偏远,灌溉条件差,养护不 便。综上所述可知,工程所选草种需具备“常年耐旱”的特性。 (3)“工程和生态效果良好”的依据是破坏后的生态环境经整治后生态环境稳定,生态效果 良好。生态袋是优质塑料原料制成的网格状袋子,具有透水透气不透土的特性,覆盖区地表 植被得以恢复,控制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山体坡度保持稳定,将中石化榆济天然气管道保护 完好。 (4)读材料可知,几年后工程所用“生态袋”将发生大批量破损,需在破损前补种灌木等树 种,其目的是灌木的环境适应性强及灌木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效益。当地的环境干旱,灌木 耐旱,需水量较少,利于存活,以致提高植被覆盖率,增强水土保持能力,使生态环境得以 逐渐恢复,有利于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巴黎地处法国北部,是法国最大城市(如左下图),也是世界上最繁华的都市之 一,整个巴黎大区面积约为 12000km2,人口近 1200 万人。 材料二 巴黎地铁是法国巴黎的地下轨道交通系统(如右下图),从 1900 年开始运行,至今地铁长度已达 215 千米,有 14 条主线和 2 条支线,另有两条线路还在规划中,是世界上最 繁忙的地铁之一。 材料三 近年来,我国大城市地铁建设发展迅速,投入力度大,据统计大城市的地铁平 均等造价为 7 亿-8 亿元/km,有的城市甚至高达 12 亿元/km。 (1)从自然条件的角度分析为什么巴黎是法国最大的城市。 (2)分析巴黎大力发展地铁的原因。 (3)我国一些中小城市欲发展地铁,但有人持反对意见,试阐述其理由。 【答案】(1)地势平坦,平原面积广阔;河网密布,水源充足,城市发展所需用水能得到满 足;位于中纬度,离海洋近,气候温暖湿润,适宜人类居住;土地资源丰富,有利于城市空 间扩展。 (2)减少地面交通拥堵;引领城市空间的扩展;方便出行(速度快、运量大、时间准);减 少环境污染(噪声污染、大气污染);节约土地资源和能源。 (3)地铁建设成本高,中小城市财政支付困难;城市规模较小,人口较少,需求较小;地铁 运营成本高,盈利困难。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详解】(1)从图中可以看出,海拔在 200 米以下,地势平坦,平原面积广阔;处在河流交 汇处,河网密布,水源充足,城市发展所需用水能得到满足;位于北纬 50 度左右,为中纬度, 离海洋近,受西风影响大,气候温暖湿润,适宜人类居住;整个巴黎大区面积约为 12000km2, 土地资源丰富,有利于城市空间扩展。 (2)地铁位于地下,占用地面空间少,减少地面交通拥堵;地铁口往往是城市发展的重心, 引领城市空间的扩展;地铁独立运行,受外界影响小,速度快、运量大、时间准,方便出行;位于地下,以电力为动力,减少噪声污染、大气污染等环境污染,节约土地资源和能源。 (3)地铁建于地下,基础建设成本高,中小城市财政支付困难;城市规模较小,人口较少, 运输距离和运输量小,需求较小;市场小,地铁运营成本高,盈利困难。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