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地理10月月考试卷(Word版附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辽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地理10月月考试卷(Word版附解析)

ID:425837

大小:992.68 KB

页数:21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沈阳铁路实验中学 2019-2020 学年度上学期 10 月月考试题高三地理 第Ⅰ卷(选择题) 2016 年 3 月 9 日,全球最大太阳能飞机“阳光动力 2 号”的环球飞行从阿布扎比启程, 向东途经重庆等 11 城市后再次回到阿布扎比,总里程约 3.5 万千米,历时约 25 天。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 下列四城市中太阳辐射能最丰富的是 ( ) A. 夏威夷 B. 纽约 C. 阿布扎比 D. 重庆 2. 飞行期间,重庆与纽约相比 ( ) A. 重庆的正午太阳高度较高 B. 重庆的白昼始终较短 C. 两地日出方位角始终相同 D. 两地正午物影方向不同 【答案】1. C 2. A 【解析】 【1 题详解】 由题目可知,四个城市纬度相差不大,那么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中,天气的影响就显得非常 重要了。夏威夷终年高温多雨;纽约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高温,降水较多;阿布扎比为 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少雨;重庆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比较各地的气候可 知,阿布扎比晴朗日数多,日照时数长,太阳辐射能最丰富。 故选:C。 【2 题详解】 飞行期间太阳直射点不断的北移,四城市都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四城市的正午太阳高度不 断增大,从图中可看出重庆的纬度低于纽约,正午太阳高度重庆大于纽约,A 正确;在飞行期间是从 3 月 9 日到 4 月初,春分前,纬度越高昼越短,故重庆的昼长长于纽约,春分后,纬 度越高昼越长,重庆的昼长小于纽约,故 B 错;春分前两地都是东南升,西南落。春分后都 是东北升,西北落,但两地的昼长不同,所以日出的方位虽大致相同,但并不是全相同,C 错; 正午时两地物影均在正北,因其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其正南。故选 A。 “登高观日出”,面对悬崖,目睹太阳从正前方地平线上升起,让游者心旷神怡,这是很多 山地景区所拥有的游览项目。某重庆游客于 2018 年 5 月 1 日登临图中的甲地,观赏到了正前 方壮观的日出景象。 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3. 图中丙地和丁地之间最大高差约为 A. 299 米 B. 399 米 C. 499 米 D. 599 米 4. 若该游客希望在乙地也欣赏到与甲处一样的日出景象,其日期应该选择在 A. 2 月 9 日 B. 4 月 1 日 C. 8 月 13 日 D.11 月 11 日 5. 大规模的火山爆发可能造成地表温度下降。其合理的解释是火山爆发导致 A.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 B. 大气逆辐射减弱 C. 地球表面长波辐射增强 D. 到达地面的短波辐射减弱 【答案】3. D 4. A 5. D 【解析】 本题考查等高线的判读和大气的受热过程。 【3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等高线地形图中相对高度的计算技能的理解掌握。读等高线地形图可以 看出,该等高线的等高距为 200 米,图中丙地海拔在 500 米以上,图中丁地的海拔在 1100 米 以下,所以丙处和丁处的最大相对高度应小于 1100 米-500 米=600 米,两地之间的最小高差 要大于(1100 米-200 米)-(500 米+200 米)=200 米。故 D 符合题意,A、B、C 错误。【4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与日期之间关系的理解掌握。读图可知,图中甲、 乙两处都是陡崖上部,根据指向标可知,在甲地看到前方的日出,应为东北日出。乙地正对 东南,如果乙地看到正前方日出,则需太阳东南日出,太阳直射南半球。甲地和乙地的地形 走势基本对称,故应以春分日对称的时间在可见此景观,甲地在 5 月 1 日看正前方日出,故 可推知乙地应在春分日前 40 天左右可见此景观,故为 2 月 9 日左右,A 符合题意。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本题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的相关知识。二氧化碳具有保温作 用,不会使地表温度下降,A 不对;大规模的火山爆发产生大量漂浮的火山灰,大气能更多地 吸收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增强,B 不对;大规模的火山爆发产生大量漂浮的火山灰,阻挡太 阳辐射,地面吸收热量减少,地面辐射减弱,C 不对;大规模的火山爆发产生大量漂浮的火山 灰,阻挡太阳辐射,使到达地面的短波辐射减弱,D 正确。 下图为长江河谷某地地形剖面图及冬季某时刻等温面(等温面是指空间中气温相同的各 点连接成的面)分布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 据图分析,该时刻河谷中部等温面向上弯曲的主要原因有 ①白天因地形阻挡,谷地内部获得太阳辐射少,谷地气温较低 ②黑夜因散热不畅,谷地内部气温偏高 ③白天因江水比热容大,升温慢,谷地气温较低 ④黑夜因江水比热容大,降温慢,谷地气温较高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7. 此时,图中四地之间的气流应该是 A. 甲流向乙 B. 乙流向丙 C. 丙流向丁 D. 丁流向甲【答案】6. D 7. A 【解析】 试题考查山谷风 【6 题详解】 图中河谷中部等温面向上弯曲,说明河谷中部气温高于两侧,①③是谷地气温低的原因,可 直接排除;原因是黑夜因散热不畅,谷地内部气温偏高;黑夜因江水比热容大,降温慢,谷 地气温较高,D 正确。 【7 题详解】 图中河谷中部等温面向上弯曲,说明河谷中部气温高于两侧,谷地中部气流上升,上升后向 两侧流,然后从甲流向乙,从丁流向丙,乙和丙向谷地中部流,A 正确。 气温的日变化一般表现为最高值出现在 14 时左右,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图示意某区域某 日某时刻的等温线分布,该日丙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读图回答题。 8. 下列时刻中,最有可能出现该等温线分布状况的是 A. 6 时 B. 9 时 C. 12 时 D. 14 时 9. 该日 A. 日落时刻甲地早于乙地 B. 日落时刻甲地晚于乙地 C. 正午太阳高度甲地大于乙地 D. 正午太阳高度甲地小于乙地 【答案】8. B 9. B 【解析】 【8 题详解】由图中纬度和海陆分布可以看出该区域位于北半球大陆东岸,等温线的弯曲变化会受到太阳 辐射和海陆分布的影响,图中三条等温线平直,说明海洋和陆地近地面气温基本没有差异, 不可能是在海陆气温差异最大的 6 时(日出前后)和 14 时(午后),12 时(正午)太阳辐射 强烈,陆地升温比海洋快得多,会形成较大的海陆温度差异,等温线发生弯曲,一般在 9 时~10 时,海陆温度差异最小,等温线较为平直,最有可能该等温线分布状况的是 B 选项 9 时,故答案选 B。本题考查气温日变化,主要考查考生读图能力和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 题的能力。 9 题详解】 从纬度上看,该地为北半球,且位于赤道和北回归线之间,丙地(20°N)该日的正午太阳高 度达一年中最大,应为 90°,即太阳垂直照射,甲地(21°N)和乙地(19°N)分别位于丙 地南北两侧,与丙地纬度都是相差 1°,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应该相同(都是 89°),可以排 除 C、D 选项;该日太阳直射在北半球,越往北白昼越长,日落时间越往北越晚,所以日落时 刻甲地晚于乙地,故答案选 B。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主要考查考生读图能力和调动、 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点定位】该题组考查等值线和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下图表示地球上某两个区域等压线分布状况,图中数值 a>b>c。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0. 以下关于两图的正确说法是(   ) A. 甲、乙两天气系统在同一季节达到强盛 B. 甲冬季强盛,乙夏季强盛 C. 甲是由副热带高压北移形成 D. 乙是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形成的 11. 当乙达到强盛时期(   ) A. 我国华北处于雨季 B. 非洲南部动物向北部迁徙 C. 地中海沿岸炎热干燥 D. 全球海洋上等温线向北凸出 【答案】10. A 11. D 【解析】 【 的【分析】 该题组主要考查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 【10 题详解】 结合经纬网图,甲地位于亚欧大陆内部,乙地位于北太平洋;根据等压线的数值递变,甲地 是高压,乙地是低压;冬季,因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亚欧大陆内部形成冷高压即甲图,切 断副极地低气压带,保存在太平洋上的低压中心即乙图,故甲、乙两天气系统在同一季节达 到强盛正确。选 A。 【11 题详解】 结合上题分析,乙达到强盛时期是北半球冬季,我国华北地区冬季降水少,A 错;此时非洲北 部热带草原气候的干季,动物没有向北迁徙,B 错;地中海沿岸冬季温和多雨,C 错;冬季陆 地等温线向南凸出,海洋上等温线向北凸出,D 正确。选 D。 【点睛】北半球冬季因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亚欧大陆内部形成冷高压,切断副极地低气压 带,低压仅保存在海洋上,形成低压中心。 图为甲地所在区域某时刻高空两个等压面 P1 和 P2 的空间分布图,其中,甲、乙两地经 度相同。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2. 此时,甲地近地面的风向为 A. 西南风 B. 东北风 C. 西北风 D. 东南风 13.此后几天内,来自乙地的气团使甲地的天气发生明显变化。造成此次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 是 A. 气旋 B. 反气旋 C. 冷锋 D. 暖锋 14. 若该日甲、乙两地同时日落,则甲地该日 A. 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 B. 为夏至日 C. 日出时间为世界标准时 6 时 D. 昼夜等长【答案】12. A 13. C 14. D 【解析】 【12 题详解】 甲处高空等压线向下凹陷,说明高空气压较同高度其它地方低压低,说明此处气流下沉,近 地面形成高压,因此图中甲地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向左(自南向北),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 风向向右偏转,形成西南风,故 A 项正确。 【13 题详解】 乙地纬度较高,来自乙地的气团为冷气团,遇甲地相对较暖的气团相遇而形成冷锋,在其影 响下,甲地天气发生明显变化,故 C 项正确。 【14 题详解】 甲乙两地位于同一经度,其地方时相同;两地位于不同纬度地区,若同时日落,则说明此时 两地昼长相同,则此时全球各地均昼夜等长,D 正确,此日为二分日,B 错;此日全球各地 6: 00 日出,甲地日出时为当地(115.5°E)地方时的 6:00,C 错;甲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值出 现在冬至日,故 A 项错误。 15.索马里东部沿海洋流受季风影响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如下图),据此完成下题。 ①洋流盛行时 A. 我国大部分地区秋高气爽 B. 我国东部河流处于枯水期 C. 地中海气候地区炎热干燥 D. 天山雪线 位置不断上升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季风洋流的相关知识。 【详解】由图中信息可知,该图为北印度洋海域的季风洋流,由于①洋流是由西南流向东北, 可判定该地区受西南季风影响,索马里东部海洋的季风夏季为西南季风。此时为北半球夏季, 的故 A 错误;我国东部地区为季风气候区,夏季为降水多的河流丰水期,故 B 错误;地中海气 候区在南北半球均有分布,故无法判定,C 错误;天山雪线位置因夏季气温高,冰川融化量大 而上升,故 D 正确。 麦盖提县位于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西部地区,气候极度干旱,年平均降水量为 42.3 毫米,平均蒸发量 2 349 毫米。在麦盖提分布着美丽的沙漠千岛湖——刀郎千岛湖。该沙 漠千岛湖即使在流经的叶尔羌河及周边湿地干涸、盐碱化的情况下也同样波光粼粼。湖中布 满了无数大大小小的岛屿,土质黏稠,水域面积广阔,水草茂盛。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 沙漠千岛湖湖水的主要补给水源是(  ) A. 叶尔羌河河水补给 B. 冬季季节性积雪补给 C. 山地降水 D. 地下水 17. 沙漠千岛湖地区土质黏稠对水量的影响作用主要体现在(  ) A. 提供养分,供给植被生长 B. 阻隔湖水下渗 C. 黏稠土壤吸水性强,减少水分蒸发 D. 黏稠土壤阻滞水体流动,减缓地表径流 【答案】16. D 17. B 【解析】 【16 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该沙漠千岛湖即使在流经的叶尔羌河及周边湿地干涸、盐碱化的情况下也同 样波光粼粼。”这说明该湖泊的补给稳定而可靠,是地下水补给的体现,不是河水补给,选 D。从“气候极度干旱,年平均降水量为 42.3 毫米,平均蒸发量 2349 毫米”可知,该地冬季 降雪和山地降水量有限,不是主要补给水源,故 ABC 项错误。 【17 题详解】 该地蒸发强,但水量稳定,说明沙漠千岛湖地区土质粘稠可以阻隔湖水下渗,使得水量可以保持,选 B。土壤提供养分不影响湖泊水量;粘稠土壤隔水性强;湖泊中的粘稠土壤阻滞水体 流动,但对湖泊水量无影响。故 ACD 项错误。 下图为我国秦岭山区一河流某季节示意图及从甲地到乙地流水沉积物平均粒径变化曲线 图。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8. 图中信息显示出 A. 河流由甲地流向乙地 B. 该河流全河段都有凌汛现象 C. 丘陵山地的等温线向北凸出 D. 河道 b 处为侵蚀岸,沉积物少 19. 近年甲处河流颗粒物粒径变小,可能是该区域 ①耕地面积扩大 ②山区修建水库 ③植被覆盖率提高 ④山区违法修建别墅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18. D 19. B 【解析】 【分析】 1.本题考查读图能力和河流沉积的分选性特征。河流沉积过程中,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 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据此判读河流流向和相关水文特征。 2.本题考查流域治理。甲处河流颗粒物粒径变小,说明流水的携带能力减弱了,据此回答该 题。 【18 题详解】 从沉积物的平均粒径变化曲线可以看出,甲到乙的平均粒径在增大,说明河流是从乙流向甲, 因为粒径大的沉积物先沉积。故 A 错误;丘陵山地海拔较高,气温比平行的其他地区较低,所 以其等温线应该向气温高的方向即南凸出。故 C 错误;从河流处 1 月份 0℃等温线弯曲的方向可以看出,该区域的气温由南向北递减,所以说甲到乙河段的气温在 1 月份高于 0℃,因此其没 有结冰期。故 B 错误;由图可知,b 处在河流弯道处,该地的冲刷作用比较大,所以其沉积物少。 故 D 正确。 故选 D 【19 题详解】 甲处河流颗粒物粒径减小,说明地表表层的大颗粒物质很少被带入河流。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 可能是植被覆盖率提高,减少了水流的冲刷能力;也有可能是降水量减少,地表水的汇集量减 小,水流携带能力减弱;耕地面积扩大和山区违法修建别墅只会导致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和流 水的冲刷能力增强,河流颗粒物粒径变大,故①④错误,②③正确,故 B 正确,ACD 错误。 故选 B 【点睛】解答该题要通过沉积物颗粒的粒径变化推测出河流水文特征和流向,还需要掌握人 类活动对河流颗粒物粒径大小变化的影响。 马拉维湖(如图)位于东非大裂谷最南端,是非洲第三大淡水湖,最深处 706 米。四周 有众多河流注入。马拉维湖湖水透明度因受温度和降水的影响,随季节的变化较为剧烈,12 月份透明度不足 1 米。马拉维湖湖中生物种类丰富,仅慈鲷鱼就有 850 多种。慈鲷鱼生活在 湖底,且只有沿湖岸线的狭窄区域才有分布。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 马拉维湖的形成原因是 A. 流水侵蚀作用 B. 碰撞挤压作用 C. 地壳断裂下陷 D. 冰川侵蚀 作用 21. 马拉维湖 12 月份透明度低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 径流量较大,入湖泥沙多 B. 风力较弱,湖水流动性差 C. 气温相对较低,蒸发微弱 D. 污染严重,湖水富营养化 【答案】20. C 21. A【解析】 本题考查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及气压带风带移动对气候的影响。 【20 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马拉维湖位于东非大裂谷最南端,由于内力作用,地壳断裂下陷,裂谷深的地 方积水形成湖泊。故 C 正确,流水侵蚀作用、冰川侵蚀作用为外力作用,故 A、D 不符合题意; 板块分离形成裂谷,故 B 错误。所以选 C。 【21 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马拉维湖四周有众多河流注入,湖水的透明度因温度和降水的影响,随季节的 变化较为剧烈,流域属于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区;12 月份赤道低气压带南移而降水多,因 降水对地表侵蚀而使河流含沙量较高,因此雨季节注入湖泊的河流比较浑浊,导致湖泊水透 明度低。故 A 正确;湖泊的透明度与风力无关,故 B 错误;蒸发强弱不影响湖水透明度,故 C 错误;由材料可知,湖内物种丰富,说明污染不严重,故 D 错误。所以选 A。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人口迁移日渐频繁,老龄化现象也日趋严重,下图为 2014 年 我国部分省区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统计。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 图中甲省简称 A. 赣 B. 冀 C. 闽 D. 粤 23. 该图反映了我国人口迁移特点是 A. 由农村到城市 B. 由内地到沿海 C. 由东部向中西部 D. 向工矿区集聚 24. 我国人口迁移,导致 A. 迁入省人口老龄化加剧 B. 迁出省人口老龄化减轻 C. 迁出省留守儿童增多 D. 全国老龄化更加严重【答案】22. D 23. B 24. 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人口迁移。 【22 题详解】 分析坐标图,横坐标是户籍人口,纵坐标是常住人口。图中斜线左上的省份常住人口多于户 籍人口,说明经济发达吸引人口迁入,多为沿海经济发达省份;斜线右下的省份情况则相反, 多为内地经济欠发达省份.故甲为沿海经济发达省份,且人口超过 1 亿,为广东,简称粤。 故选 D。 【23 题详解】 图中斜线左上的省份常住人口多于户籍人口,说明经济发达吸引人口迁入,多为沿海经济发 达省份;斜线右下的省份情况则相反,多为内地经济欠发达省份,反映了我国人口迁移特点 是由内地到沿海,由中西部到东部。无法反映由农村到城市和向工矿区集聚。故选 B。 【24 题详解】 我国人口迁移以青壮年为主,导致迁入省人口老龄化减缓,A 错误。迁出省人口老龄化加重, B 错误。迁出省留守儿童增多,C 正确。对全国老龄化没有影响,D 错误。故选 C。 【点睛】80 年代中期以来的人口迁移 1.表现特点--流动人口大量增加并逐年上升 2.人口迁移和流动方向--①从农村到城市,②从内地到沿海工矿区 3.人口迁移和流动的原因和目的--城乡差距、农村劳动力过剩等。 南宋都城临安城三面环山,一面临江,河流穿城而过;南宫北市,南北狭长,形似“腰 鼓”。其选址与布局体现了与地形、水文、气候等自然要素的高度融合。下图示意南宋临安城 的位置及布局。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5. 临安城选址于山环水绕之地,其主要原因是 A. 气候适宜,可缓解热岛效应 B. 减少城市防御设施建设,利于防卫 C. 地势起伏和缓,可减轻洪涝灾害 D. 交通便利,便于对外贸易 26. 当时的商业网点和住宅在布局上,最可能是 A. 沿河分布 B. 沿城区界分布 C. 沿山麓分布 D. 沿湖分布 27. 现在的临安(杭州市临安区)已成为杭州市的“硅谷”,这主要得益于 A. 深厚的传统文化 B. 众多的高等院校 C. 较高的知名度 D. 优美的生态环境 【答案】25. B 26. A 27. D 【解析】 本题组以南宋都城临安城为背景,设置三道试题,涉及城市区位、功能区分布、工业区位等 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25 题详解】 南宋时期,没有现代工业和汽车,房屋建筑不高,热岛效应不明显,排除 A。南宋时期,政局 不稳,经常受到外来势力的威胁,因此临安城选址于山环水绕之地可心减少城市防御设施建 设,利于防卫,选项 B 符合题意。地势起伏和缓,更容易受到洪涝灾害威胁,排除 C。材料信 息表明,临安城三面环山,这样的地形会阻碍对外交通,排除 D。【26 题详解】 南宋时期,临安以水运交通为主,因此当时的商业网点和住宅应布局在交通便利地区,最可 能是沿河分布,选项 A 符合题意。城区界往往是城墙,对外防御之地,排除 B。图中显示,山 麓临近湖泊,空间较小,排除 C;图中显示,湖泊三面环山,对外联系不便,排除 D。 【27 题详解】 杭州市的“硅谷”表示该地高新技术产业集聚,高新技术产业对科技人才、交通和环境要求 很高,对传统文化和知名度要求较低,因此排除 A、C。杭州的高等院校主要集中在下沙区、 滨江区等地,临安区相对较少,因此排除 B。 临安区临近西湖,山环水绕,具有优美的生 态环境,利于高新技术产业布局,D 符合题意。 树莓被西方人誉为“贵族水果”,采摘机械化程度低,且存储条件要求高,价格高昂。2008 年以前,我国树莓种植主要分布在江浙一带,内陆省份种植规模较小。国家级贫困开发重点 县封丘县位于河南省东北部黄河滩区,树莓种植始于 2000 年中国林科院 948 科技项目,种植 户数变化不定。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8. 2008 年以前内陆省份种植树莓较少的主要原因有 A. 当地市场较小 B. 气候条件限制 C. 地形地质复杂 D. 机械化水 平低 29. 促使封丘县开始树莓种植的主导因素是 A. 市场 B. 政策 C. 土壤 D. 交通 【答案】28. A 29. B 【解析】 本题考查农业区位条件。 【28 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价格高昂”“2008 年以前,我国树莓种植主要分布在江浙一带”,可推测在内 陆种植少是因为价格昂贵,仅在经济发达地区有消费市场广阔。故 A 符合题意;江浙和内陆 的季风气候区,气候条件差异不大,故 B 错误;内陆地区也有地形平坦的地区,故 C 错误; 由材料可得,“采摘机械化程度低”,对机械化要求不高,故 D 错误。所以选 A。 【29 题详解】 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气候、地形、水源、土壤、市场、技术、交通运输、政策、劳动力等,但主导因素为其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树莓价格昂贵,消费市场不是当地,故 A 错误; 从材料信息中“中国林科院 948 科技项目”可以判断其开始种植的主导因素是政策,故 B 符 合题意,C、D 不符合题意。所以选 B。 下图所示国家历史上被誉为海上马车夫,如今是一个高度发达的国家。风车、木鞋、奶 酪等是该国的文化符号。其首都北部的“风车村”—桑斯安斯,在 200 多年前矗立着 800 多 座风车, 如今仍有 5 座以传统方式运转。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0. 推测风车在当地人最初改造自然环境方面的作用( ) A. 排水 B. 灌溉 C. 发电 D. 磨粉 31. 桑斯安斯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区,俄国的彼得大帝曾于 1697 年带领考察团到此学习。鼎 盛时期的桑斯安斯,主导产业是( ) A. 造纸业 B. 制鞋业 C. 纺织业 D. 造船业 32. 首列义乌—伦敦的中欧班列,于当地时间 2017 年 1 月 18 日 13 时抵达英国伦敦巴金 车站,这意味着中英贸易的物流运输实现了全陆地运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索马里沿岸盛行离岸风,渔业资源丰富 B. 附近的著名海峡风浪大,危害海上航行 C. 东亚地区的水循环活跃,河流进入汛期D. 与该国同一日期的范围约占全球的一半 【答案】30. A 31. D 32. B 【解析】 【30 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图示国家为欧洲西部的荷兰,位于盛行西风带,全年温和多雨,该地降水量大, 且地势低平,风车最早的作用应为排水,A 对。温带海洋性气候区不适宜发展种植业,不会有 灌溉和磨粉的需求,BD 错。由于该地风车为传统的方式,利用风力发电是较为现代的利用方 式,C 错。故选 A。 【31 题详解】 由题目可知,该地为世界最早的工业区,该地位于大西洋沿岸地区,交通运输方式以水运为 主,所以最早的工业部门应当以造船业为主,故选 D。 【32 题详解】 由题目可知,该列车抵达时为北半球冬季,索马里沿岸盛行离岸风是在夏季,受西南季风的 影响形成的,A 错。英国伦敦附近的海峡冬季受西风带影响,风大浪急,B 对。东亚地区为冬 季,盛行西北风,降水少,水循环不活跃,河流在枯水期,C 错。伦敦时间为 13 点,180°经 线为 1 点,与英国同一日期的区域占全球的二十四分之二十三,D 错。故选 B。 第Ⅱ卷(非选择题) 3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每年春季,太平洋海域 5 亿多条大马哈鱼开始洄游到北美西海岸(从加利福尼亚一直到 阿拉斯加)的江河溪流产卵繁殖,沿海地区沿存世界最大的温带雨林。大马哈鱼在北美西海 岸最远可以沿河上溯 3200 千米,它们要迎向瀑布,跳过陡坎,逆流而上,越过浅滩,到达产 卵地。洄游途中许多大马哈鱼成为了北美棕熊越冬的主要食物来源。大马哈鱼的洄游是把森 林和海洋联系起来的唯一外链条,它们生于淡水,长于海洋,在海洋,它们获得了成长所需 的各种养分,又重返“故乡”。下图为大马哈鱼淡水流域分布区位置示意图。(1)与同纬度欧洲西部相比,分析北美西海岸温带雨林分布较广的自然原因。 (2)指出弗雷泽河径流量的季节变化特点。 (3)氮元素是树木生长的重要元素之一,该雨林区 80%的氮元素来自海洋。分析氮元素由海 洋到林木迁移过程。 (4)棕熊冬眠之前必须储存足够越冬的能量,其主要来源于大马哈鱼。试推测棕熊在河流何 处可以大量捕捉到大马哈鱼,并分析其原因。 【答案】(1)这里有高大的西北一东南走向的山脉;山脉对盛行西风抬升作用强,降水多; 冬季高大山脉阻挡了陆地冷气流侵入,气温较高。 (2)季节变化大;有春汛;夏季径流量最大;冬季径流量小(为枯水期)。 (3)洄游鱼类在海洋中生长,洄游至内陆,产卵、死亡分解,将氮元素释放到水中;水中的 氮元素再通过水循环和陆地食物链进入土壤,被林木吸收。 (4)河流的浅水区、陡坎处。浅水区大马哈鱼游动速度慢,水浅有利于棕熊站在水中捕捉; 陡坎处,大马哈鱼洄游受阻,数量多。 【解析】 【详解】(1)与同纬度欧洲西部相比,北美西海岸温带雨林分布较广。自然原因主要从地形、 气候等方面考虑。这里有高大的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山脉对盛行西风抬升作用强,降水多。 冬季高大山脉阻挡了陆地冷气流侵入,受冷空气影响小,气温较高。 (2)图中弗雷泽河位于海岸山脉和落基山脉之间,应是高山高原气候。径流量的季节变化特 点是季节变化大。春季气温回升,积雪融化,形成春汛。夏季高山冰川融水量大,径流量最大。冬季为枯水期,冰川融化少,径流量小。 (3)该雨林区 80%的氮元素来自海洋。洄游鱼类在海洋中生长,洄游至内陆,产卵、死亡分 解,将氮元素释放到水中。水中的氮元素再通过水循环和陆地食物链进入土壤,被林木吸收。 从而实现了氮元素由海洋到林木迁移过程。 (4)棕熊在河流的浅水区、陡坎处,可以大量捕捉到大马哈鱼。主要原因是河流浅水区大马 哈鱼游动速度慢,且水浅有利于棕熊站在水中捕捉。在陡坎处,大马哈鱼洄游受阻,集聚数 量多,容易捕捉。 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墨西哥城位于萎缩消失的特斯科科湖的沉枳平原上,大部分城区是填湖造陆而 成,长期以来城市供水紧张,城内随处可见有些倾钭的老建筑。图 1 为墨西哥地形和城市分 布图,图 2 为墨西哥城内某倾钭的教堂。 材料二 一直以来,墨西哥辣椒品种丰富产量高。但是由于小規模手エ生产,生产方式 落后且效率低下,面对国际市场价格更优忠的辣椒,墨西哥农民不得不缩小自己的种植面积, 墨西哥不得不大量进口辣椒。 (1)分析墨西哥城市分布特点形成的主要因素。 (2)图中甲城周边龙卷风多发,分析其原因。 (3)简析墨西哥城内建筑物发生倾钭的原因。 (4)针对墨西哥辣椒产业发展面临的现状,请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答案】(1)特点:内陆高原多,沿海平原少;南多北少。原因:地处热带,内陆高原海拔高,气候凉爽;北部为热带沙漠气候,气候干旱,水源稀少。 (2)濒临墨西哥湾,水汽充足;纬度低,气温高,多对流运动;受西侧山地影响,气流抬升 明显。(任写两点) (3)填湖建城,地基较软;过度开采地下水,地面沉降严重;地处板块边界,地壳运动频繁。 (任写两点) (4)加大科技投入,改进生产方式;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 产品竞争力。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墨西哥城市分布、气候特点、地理环境对城市建筑的影响及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等 知识点。 【详解】(1)人类往往聚集在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区。该地位于中美洲附近,虽然地处沿海低 地,但该地纬度低,受赤道上升气流的影响,终年炎热多雨,这种湿热的环境不利于人类的 居住,而内陆高原地区,由于地势高,改变了水热分布状况,气温温和,居住条件优于沿海 低地;再加上南部地区降水相对多,气候湿润,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因此,城市多分布在 南部内陆高原。 (2)从图中可知, 甲城东临墨西哥湾, 附近有暖流,纬度低,蒸发强,水汽丰富; 纬度低, 气温高,多对流运动;东北信风受西侧山地抬升,气流上升强烈,易发龙卷风。 (3)据材料信息“墨西哥城位于萎缩消失 特斯科科湖的沉枳平原上,大部分城区是填湖造 陆而成,长期以来城市供水紧张”判断,地基较软,难以承重,供水紧张可能导致过渡抽取 地下水、地面沉降;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建筑物受影响大。 (4)农业可持续发展,一般要靠科技、延长生产链采取措施,并结合墨西哥的问题采取措施; 墨西哥辣椒产业发展面临的现状是:品种丰富产量高、小規模手エ生产、生产方式落后且效 率低下、价格高。宜采取的措施是:发展科技,培育良种;扩大生产规模,提高机械化水平; 改进生产方式,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高质量,提高竞争力;加强宣传,提高知名度。 【点睛】辣椒原产于中拉丁美洲热带地区,原产国是墨西哥。在中国主要分布在四川,贵州, 湖南,云南,陕西、河北省鸡泽县和内蒙古托克托县等地。辣椒适宜的温度在 15-34 度之间。 种子发芽适宜温度 25-30 度,发芽需要 5-7 天,低于 15 度或高于 35 度时种子不发芽。苗期 要求温度较高,白天 25-30 度,夜晚 15-18 度最好,幼苗不耐低温,要注意防寒。辣椒如果 在 35 度时会造成落花落果。辣椒对条件水份要求严格,它即不耐旱也不耐涝。喜欢比较干爽 的的空气条件。 35.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图示意某区域多年平均降雪量与雪期(从当年初雪日到次年终雪日的天数)的空间分布。该区 域内丘陵区每年因融雪径流造成的土壤侵蚀较为严重。 (1)根据等雪期线的分布,分析沿 MN 一线的地形分布特点。 (2)比较甲、乙两地雪期与降雪量的差异,并解释原因。 (3)分析位于丘陵区的丙地融雪侵蚀较乙地严重的原因。 【答案】(1) 等雪线在中部地区向北(东北)凸出.表明沿 MN 一线中部雪期短于东西两侧地区. 即东西部气温持续低于 0°摄氏的时间较长;中部气温持续低于 0°摄氏的时间较短.因此,中 部地势较低(为平原),东西地势较高(为山地)(东西高,中间低). (2)甲地雪期比乙地地雪期短,原因是甲地纬度低于乙地,甲地降雪量比乙地多,主要是因为 甲地比乙地距海近,水汽更为充足。 (3)丙地属于丘陵地形,地势低于乙地,融雪径流量大于乙地;丙地比乙地更多受到人类的影 响(如林地被毁,过度垦荒等)丙地更易被侵蚀。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 区域地理和等值线的综合分析。(1)根据等雪期线可判断出:中部降雪期较 短,两侧降雪期较长,而影响雪期长短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影响温度高低的主要因素是纬度 和地形,题中 MN 一线纬度接近,所以排除;因此可知主要因素是地形,地势高海拔高,温度 低,降雪期长,反之降雪期短。(2)根据图中数据可判断出:甲乙两地的差异,依据上题分 析,两地雪期差异由热量(纬度)体现,降雪量则与水汽多少距海远近有关。(3)受融雪侵 蚀有自然原因,主要是积雪量和地形地势;人为原因人类破坏植被。 的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