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市 2019 年高三年级九月份统一联考
地理试题
考生注意:
1.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
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療标号小涂黑如需敌动,
用皮擦千净后,再选涂其他标号回答非择题时,将淾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写在试卷上无效
4.本试恙满分 100 分,测试时间 90 分钟
5.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 44 分)
一、本卷共 22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4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
题目要求的
2019 年 8 月 6 日,国务院《上海自由贺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公布.图为上海自
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位置和范国图按照规划,将在上海大治河以南、金汇港以东以及小
洋山岛、淸东国际机场南例区城设辽新片区,面积为 119.5 平方公里将支持新片区以授资自
由、贸易自由、资会自由、运输自由、人员从业自由等为重点,推进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
目前特斯拉等明星企业已经落户建厂,正在为正式投产做准备,但这里整体开强度还比较低,
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建设空间。
据此完成下列小題。
1. 按照规划设计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建设的主要目的是A. 进一步扩大上海市的城市规模,形成具有世界重要影响力的城市
B. 转移上海市的城市职能,缓解上海市不断出现的城市问题
C. 打造更具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
D. 充分利用上海港的河海联运优势,促进上海市制造业的持续发展
2. 当前,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建设中,需要进一步完善的是
A. 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 B. 规划和建设住宅小区
C. 规划和建设公众休憩场所 D. 职工教育和培训场所
3. “这里整体开发强度还比较低”,主要反映的是
A. 临港新片区土地的开发利用程度低,有大量的闲置土地
B. 临港新片区内从业者的文化素质较低,需要加强职业培训
C. 沿海港口、码头建设不完善,与规划要求距离大
D. 临港新片区现有产业与规划目标有差距,需要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与调整
【答案】1. C 2. A 3. D
【解析】
【1 题详解】
结合材料规划设计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将实现授资自由、贸易自由、资会自由、
运输自由、人员从业自由等为重点,推进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据此推断上海自由贸易区
临港新片区的目标是建成具有较强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打造全球高
端资源要素配置的核心功能,成为我国深度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故选 C。
【2 题详解】
上海自由贸易区临港新片区的建设中,为了进一步吸引企业和产业进驻,需要不断的完善交
通等基础设施直观重要,这样能够便于企业设备的安装、原料的输入等,故选 A。
【3 题详解】
结合材料可知,上海自由贸易区临港新片区的目标是建成具有较强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
的特殊经济功能区,打造全球高端资源要素配置的核心功能,成为我国深度融入经济全球化
的重要载体,据此推断目前整体开发强度还比较低,主要反映的是临港新片区现有产业与规
划目标有差距,需要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与调整,D 正确。
下图为我国某省人ロ出生率、死亡率变化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題。4. 2000 年后,该省人口增长的特点是
A. 总量呈下降态势,但下降速度慢 B. 总量仍呈增长态势,增长遠度较慢
C. 总量仍呈增长态势,培长速度较快 D. 总量星零增长态势,增长模式没有变
化
5. 造成从 1990 年到 1992 年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的原因最可能的是
A. 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严格推行 B. 大量青壮年人口外迁
C. 受上一个生育低谷的影响 D. “多子多福”生育观的改变
【答案】4. B 5. C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人口增长图的判断能力,与上世纪 90 年代相比 2000 年以后,人口出生率下
降,死亡率基本没变,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增长速度在减慢,但是由于出生率高于死亡率,
人口总量仍然增加,故选 B。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人口增长的问题。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我国从 1971 年开始推行计划生育政策,
受其影响该阶段出生人口数量得到控制,而到 1990-1992 年间,70 年出生的人口在此阶段即
将迎来结婚生子,由于在 70 年代出生人口数量小,进而导致 1990-1992 年间人口的出生率下
降,C 正确,A 错误;结合该省近年来的出生率判断,该省经济发达,人口应为迁入,B 错误;
而 “多子多福”生育观的改变影响应该是一个长时期,并不是几年,D 错误,故选 C。
生漆,一种从树皮层采集的汁液,一种用途广泛的天然涂料。生漆中的漆酚、水分、油
分的多少,是術量生漆品质的重要指标,优质的生漆,漆酚含量高,油分、水分含量低,目
前,我国漆树生长到最佳割漆年份却无人割漆的情况日淅增多。下图为生漆品质与漆树所在
【山地坡向的关系图。
据此完成下列小題。
6. 生漆品质与漆树所在山地坡向关系密切,上图中生漆品质最佳的坡向是
A. 东坡和东南坡 B. 东坡和东北披
C. 东南坡和东北坡 D. 北坡和东北坡
7. 目前,我国生漆产区无人割漆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 人工合成油漆的广泛使用 B. 制漆工作辛苦,技术难度大,经济收
益低
C. 国家政策支持力度较小 D. 生态保护的需要,地方政府禁止割漆
【答案】6. A 7. B
【解析】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生漆的品质判断,重点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结合材料优质的生漆,漆酚含量高,
油分、水分含量低,对此进行判断,东坡和东南坡的水分和油分含量最低,因此其品质最高,
故选 A。
【7 题详解】
结合材料可知生漆是一种通过人工从树皮层采集的汁液,一种用途广泛的天然涂料,因此生
漆的收割劳动力需求量大,收割过程艰辛,而且生漆对人身体的伤害很大,要做好严格的保
护,技术难度大,目前,我国生漆产区无人割漆主要是由于制漆工作辛苦,技术难度大,经济收益低,B 正确;而人工合成油漆的广泛使用应该影响的是生漆树种植规模,A 错误;割漆
并只是再特定的季节对漆树表面的汁液进行采集,并没有对其进行大量的破坏,D 错误;导致
无人割漆主要原因应该是经济效益引起的,国家政策支持力度主要影响漆树色种植规模,C 错
误,故选 B。
新疆的山地牧场自南向北,分别由昆仓山、天山、阿尔泰山组成,基于山地地形变化,
山上、山下、山南、山北,四季气温与莩场资源均不相同,牧场也依循山上山下、山南山北
不断变换场所。阿尔杰山位于中国新疊与蒙古、俄罗斯交界处,山体起伏多变,由数条支脉
组成,冬季没长而酷寒,夏季却短促而凉爽。读 “阿尔泰山山地季节牧场分布剖面图”。
据此完成下列小題。
8. 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可以做冬季牧场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9. 乙地作为秋季山地牧场,在放牧中最可能存在的困难是
A. 位于山间谷地,夜间山地多雨,有发生洪满灾害的危险
B. 秋季白天气温高,山谷间空气流动性差,牲畜易生病
C. 秋季谷地牧草较少,草量不能满足牲畜贴秋腺的需要
D. 夜间受逆温影响,谷地气温较低,牲畜容易被低温冻伤
【答案】8. C 9.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为:新疆地区冬夏牧场的分布
甲地区海拔大 3000m 左右,由于海拔高,气温低,气候凉爽,适合夏季放牧。故新疆牧民夏季放牧地点最可能的是:甲地区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为:新疆地区冬夏牧场分布的因素
甲地区海拔大 3000m 左右,由于海拔高,气温低,气候凉爽,适合夏季放牧。冬季时海拔低
处相对来说气温较高,且相对封闭,大风影响小。故新疆牧民随着季节的转换进行转场,夏
季上山,冬季下山,其中主要影响因素是:热量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 “区域地理环境特征的判读”。
从图中可以看出,丙地位于阳坡,冬季比较暖和,阿尔泰山区冬季气温很低,山谷中的向阳
坡上气温较高,有利于牲畜越冬,丙地可以作为冬季牧场的选址;
丁和乙地位于谷底,夜晚冷空气汇集,易受低温冷害影响,不利于冬季牧场的选址;
而甲地位于山顶,冬季气温低,风力强,不利于作为冬季牧场的选址,故选 C。
【9 题详解】
结合区域地理特征进行分析:
D. 进入秋季,夜间山顶气温较低,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夜晚冷空气汇集,山谷区域易受低
温冷害影响,D 正确;
A. 乙地位于山间谷地,根据热力环流原理,夜间山谷多夜雨,但此时已经秋季,降水强度较
小,发生洪涝灾害的危险较小,A 错误;
B. 秋季白天气温高,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白天吹山风,山谷间空气流动性强,牲畜不易生
病,B 错误;
C. 乙地位于海拔较高的区域,秋季谷地牧草正直丰收的季节,丰富的牧草能够满足牲畜的需
求,C 错误;
下图为甲乙两地某时刻因热力原因形成的 5000 米等高面与对应近地面间的垂直气压差等值
线,近地而不考虑地形起伏。据此完成下列小題。
10. 下列关于 F 点附近大气状况,描述正确的是
A. 图示区域为中纬环流图的一部分,F 点附近空气的运动是热力作用的结果B. F 点处为中纬环流高空,风向为西风
C. F 点处为中纬环流高空,风向为东北风
D. F 点处在高空,可以形成独立高压
11. 此后,来自甲地的气团使乙地的天气发生明显变化,乙地天气变化情况最可能是
A. 气温升高,气压降低,出现强度较大的降水
B. 气温升高,气压升高,出现睛朗天气
C. 气温降低,气压降低,出现持续低温
D. 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出現浮尘扬沙天气
【答案】10. B 11. D
【解析】
本题考查等压线的判读及天气系统的判断,题目难度较大,对学生要求较高。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等压线图的判断,图中甲地位于 60°N 附近,乙地位于 38°N 附近,其中甲地对应
的 5000 米高空气压较乙地同海拔上空气压高,为高压,则甲地近地面为低压,乙地近地面为
高压,结合维度判断,该环流为北半球中纬度环流圈,是由于大气运动形成的属于动力环流,
A 错。F 点处于高空,介于甲地上空高压和乙地上空低压之间,属于高空西风带,风又甲地上
空吹响乙地上空,风力大小和风向只受地转偏向力和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最后风向与等
压线平行,据此判断风向为西风,B 正确、C、D 错误;故选 B。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天气特征 判断,甲地纬度高,气团为冷气团,乙地纬度低,气团为暖气团,根据
题目信息“来自甲地的气团使乙地的天气发生明显变化”可知,甲地冷气团主动向乙地暖气
团移动,因此乙地的天气受冷锋的影响,冷锋过境,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如果此时暖气团
较干燥,会出現浮尘扬沙天气,D 正确,故选 D。
海归”指有国外学习和工作经验的留学归国人员,海归一词的出现,可以追溯到 20 世纪
90 年代末.尤其是十九大以来,大批“海归”回国创业,这对我国经济发展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据此完成下列小題。
12. 与上世紀 90 年代相比,十九大以来,“海归”回国创业的主要原因是
A. 全球经济不景气,中国经济一枝独秀 B. 中国国内市场大,创业收益高
C. 中国缺少创业人オ,科学技术落后 D. 中国国家政策扶持和经济形势的助推
的13. 作为归国创业者,“海归”带来的影响是
A. 使我国劳动者年齡结构趋向年轻化 B. 大幅度増加了我国劳动者数量
C. 使我国劳动者素质和技术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D. 使劳动者性别结构更加合理
14. “海归”给我国最先带来的社会效益是
A. 提高公共管理水平,完善营商环境 B. 提高我国经济总量,改善环境质量
C. 有效缓解我国过去人才大量流失现象 D. 促进我国工业的现代化和专业化发展
【答案】12. D 13. C 14. C
【解析】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海龟回国创业的原因,实则是考查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结合材料分析,与上世纪 90
年代相比,十九大以来,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及国家发展的需要,
国家对人才的重视越来越重要,采取各种优惠政策引进各种高素质人才,进而吸引“海归”
回国,D 正确。目前全球经济形势较好,A 错;中国与欧美发达国家而言,国内市场虽然广阔,
但是由于发展水平的差异,中国产业经济效益较低,B 错误;目前中国制造业较发达,甚至一
些领域已经达到甚至超过欧美发达国家的水平,C 错误,故选 D。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海归”的影响,“海归”指有国外学习和工作经验的留学归国人员,开始回国创
业,一大批高素质人才回国,给我带来的影响,促使我国劳动者素质和技术得到一定程度的
提升,C 正确;由于材料中未涉及海归人才的性别结构、年龄结构及数量等,因此对我国劳动
者年龄构、性别结构及数量的影响无法体现,ABD 错误,故选 C。
【14 题详解】
“海归”人口属于高素质劳动者,该现象最先带来的社会效益是缓解了过去人才大量流失现
象,C 正确;提高公共管理水平,完善营商环境是海归人才逐渐取得的成就,而提高我国经济
总量,改善环境质量及促进我国工业的现代化和专业化发展属于海归创业带来的社会经济效
益,ABD 说法错误,故选 C。
读手机微信广告(部分)内容),据此完成下列小題。
15. 据悉,与春季大棚草莓采摘相比,此次去黎城采摘核桃的人更多。其原因最可能是
A. 草莓采摘的价格更高,经济上不划算
B. 核桃以野生为主,极少使用化肥农药,质量好
C. 本地居民有食用核桃的喜好
D. 采摘核桃的旅游体验更好
16. 核祧采摘活动中,最可能出现的问题是
A. 核桃全部被采光,农民无核桃可卖 B. 部分采摘者毁坏树木,影响来年挂果
C. 采摘者食用核桃,果壳大量丢弃,污染环境 D. 采摘过程中出现采摘者受伤现象
17. 下列地区的人们,最可能参加采摘活动的是
A. 潞州区居民 B. 黎城县城居民
C. 郎庄村村民 D. 上遥镇居民
【答案】15. B 16. B 17. A
【解析】
【15 题详解】
春季大棚草莓与秋季的核桃相比,春季的草莓主要是利用温室改善热量条件及施用化肥、农
药的基础上生长出来的,而核桃是露天种植,主要以野生为主,化肥农药使用少,与草莓相比品质好,对人们更有吸引力,B 正确;由于草莓的价格与核桃的价格无法获知,因此经济效
益无法比较,A 错误;本地居民是否有食用核桃的喜好也无法获知,C 下午;采摘核桃和草莓
都有相应的旅游体验,本题中无法对比,D 错误,故选 B。
【16 题详解】
结合材料进行分析,由于核桃属于木本植物,且核桃果子是生长在核桃树的枝丫上,由于核
桃树较高,人们在采摘的过程中可能毁坏树木,影响来年的挂果,B 正确;一般情况下,开展
一次核桃节是不可能采摘完所有的核桃,就算人特别多,核桃全部被采光,农民也获得了相
应的经济效益,A 错误;采摘者食用核桃,丢弃果壳腐烂后可以用作肥料,对环境污染小,C
错误;采摘过程中一般不会采摘者受伤现象,D 错误,故选 B。
【17 题详解】
结合材料进行判断,要参加此次采摘活动的人群一般是距离黎城较远且平时无法参与,只能
借核桃采摘节的机会参加,下列地区中黎城县城居民、郎庄村村民和上遥镇居民距离核桃采
摘地距离近,平时或周末都可以随时参与,而潞州区居民距离核桃采摘地较远,因此最可能
参加核桃采摘活动,故选 A。
澳大利亚墨尔本海岸沿线,有一处被称作“十二门徒石”的奇岸怪壁。它们实际上是突
出在南太平洋海画上的 12 块砂岩石(图七),经过千年的自然洗礼;被大自然鬼斧神工地雕凿
成酷似人面,而且表情迥异的 12 块岩石,看似悲哀,恰似温柔,巧夺天エ。
据此完成下列小題。18. 形成“十二门徒石”之前的岸壁,经历了
A. 高温变质 B. 地壳抬升 C. 挤压碰撞
D. 断裂下陷
19. 下列地质作用中,与“十二门徒石”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相同的是
A. 海水的溶蚀作用 B. 海风侵蚀作用
C. 海水的侵蚀作用 D. 海冰的侵蚀作用
【答案】18. B 19. C
【解析】
本题组考查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及作用类型的判断。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十二门徒石”是在海岸边岸壁的基础上受海水的
侵蚀作用形成,因此在,形成“十二门徒石”之前的岸壁是由于地壳抬升,海水的侵蚀作用
(下蚀作用)形成了海蚀崖,后期在海水的侵蚀作用下再形成海石柱即十二门徒石,故选 B。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地质作用的判断:“十二门徒石”实际是海岸侵蚀地貌中的海蚀柱,是海蚀崖受海水
长期冲蚀后,崖壁中疏松的货材质柔软的被海水侵蚀,坚硬的部分得以保留,进而以不同造
型风姿卓越地屹立海上,故选 C。花椒树是经济价值较高的优良木本粮油树种之一,喜温、喜光、耐寒、耐千旱、耐贫瘠,
在中性和酸性土壤中生长良好,短期积水可致死亡.因八甲地区是全国最早栽培花椒的地区,
被称为“中国大红袍花椒之乡”生产的花椒皮厚、顔色纯正、香味扑鼻,是一种上等的调哮
佳品,该地花檄产登约占全省花叔总产量的三分之一,产品畅销国内外。
据此完成下列小題。
20. 甲地区盛产花椒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①地势低平,热量丰富②土壤适宜,无霜期较长
③海拔较高,光照充足④亚热带季风气候,水资源丰富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21. 影响甲地区花椒生产的主要自然灾害是
A. 洪涝 B. 寒潮
C. 干旱 D. 沙尘暴
22. 甲地区花椒畅销国内外的主要原因是
①品质优 ②价格低
③规模大 ④品种多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20. B 21. A 22. C
【解析】
本题以黄土高原地区花椒种植产业发展为背景,考查农业的区位条件、农业生产面临的灾害
及农业地域的形成等基本知识。
【20 题详解】本题考查农业的区位条件,结合图中经纬度可知甲地位于黄土高原地带,节花椒喜温、喜光、
耐寒、耐干旱、耐贫瘠扥生长习性进行分析,该地发展花椒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是位于温带
季风气候区,无霜期较长,光照充足,晴天较多,有利于花椒的生长;黄土高原海拔较高,
光照强,同时该区域处于森林和草原的过渡带,土壤的酸碱度适宜花椒生长,因而花椒的品
质高。因此②③正,①④错误,故选 B。
【21 题详解】
根据花椒喜温、喜光、耐寒、耐干旱、耐贫瘠,在中性和酸性土壤中生长良好,短期积水可
致死亡的生长习性可知,位于黄土高原的甲区域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多暴雨,可能引
发洪涝灾害,导致花椒树积水死亡,故选 A。
【22 题详解】
结合材料可知,甲地区被称为“中国大红袍花椒之乡”生产的花椒皮厚、顔色纯正、香味扑
鼻,是一种上等的调味佳品,说明花椒的品质优良;同时该地花檄产登约占全省花叔总产量
的三分之一,说明花椒种植规模大,①③正确,故选 C。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56 分)
2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由于受到地势起伏的影响,山谷不同位置自然环境差异较大。下图是我国东北某山谷农
作物分布图。
(1)分析说明东北山区植物种类丰富的原因。
(2)比较 A 处与 B 处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差异,并说明原因。
(3)与山谷底部农作物相比,说明半山坡农作物不易受冻害的原因。
【答案】(1)东北地区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热量和水分丰富,为植物生长提供了必要条件;
山区相对高度大,气候垂直差异明显(不同的海拔形成不同的水热组合),形成了适合多种植物生长的环境。
(2)A 地土壤有机质含量比 B 地少(A 地土壤有机质少,B 地土壤有机质多)。东北山区植
被丰富,地表枯枝落叶多,微生物分解枯枝落叶产生的有机质丰富;受地表径流的影响(搬
运),A 处的有机质容易随水流动到 B 处,增加了 B 处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所以 A 地土壤有
机质含量比 B 地少(B 地土壤有机质含量比 A 地多)。
(3)冬季夜晚,山坡降温快,冷空气下沉至谷底;冷空气将谷底暖空气抬升至半山坡,使半
山坡气温相对较高,农作物不易受到冻害。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我国东北某山谷农作物分布图为例,考查影响植物多样性的因素、影响土壤有机质含
量差异的因素及热力环流原理在山区农业生产的中的应用。
【详解】(1)本题考查影响植物丰富的原因从气候和地形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气候方面东北
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为植物生长提供必要的水热条件;从地形
来看,东北地区多山地,海拔垂直高差大,垂直地带性显著,山体气候类型多样,为植物的
多样性生长提供有力条件。
(2)本题考查影响土壤有机质的影响因素。结合图中,A 地位于山地,B 地位于山谷,造成
两地之间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最主要的因素应该从地形进行分析,东北处于温带季风气候区,
冬季气温低,植物的枯枝落叶多,在微生物分解下,产生的有机质多;由于 B 地为山谷,海
拔较低,山上的有机质在流水的搬用作用下会顺着地表被搬运到 B 处,进而增加了 B 处的有
机质,因此 B 地土壤有机质含量比 A 地多。
(3)结合热力环流的原理进行分析,冬季夜晚,山坡海拔较高降温快,空气收缩下沉;山谷
气温较高,空气上升,因此在山谷与山坡之间就产生了热力环。山上的冷空气沿着山坡下次
出至山谷,导致山谷气温低,农作物易遭受冻害;而山谷气温被山坡下来的冷空气抬升,上
升至山坡,增加了山坡的气温,从而使山坡农作物不易遭受冻害。
2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佛山是广式酱油的发源地,佛山酱油的古法酿造技术从 300 多年前开始,一直流传至改
革开放后。古法諾油有成香、醇厚、绵顺的口感。我国最大的调味品集团就位于佛山,其就
是在多家古酱园合并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造酱油的主要原料是大豆,佛山酱油酿造所需的
大豆主要来自东北,也有部分来自广西得郁平原等地。珠江水系中的西江、北江、绥江在三水区交汇,佛山近海,处在河运和海运交汇地,航运极为繁忙。不同于北方推广的固态无盐
发酵法及低盐固态发酵的速酿工艺,广式酱油最大的特点是高盐稀态发薛与天然晒制的方式,
西制出的天然酱油可长期保存。图十为佛山酱油生产与辐射传播图。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简述佛山酱油生产 区位条件。
(2)试分析改革开放后多家古酱园合并为调味品集团的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为促进佛山调味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的建议。
【答案】(1)地处亚热带,常年温度较高,利于酱油晒制;三水交汇处,水资源丰富,水质
好;位于河海交汇处,水运交通便利,利于原料(大豆)和产品(酱油)的输出;佛山是珠
三角的中心位置,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佛山为南国瓷都,可为酱油生产提供大量定
制的陶瓷缸;熟练的技术工人多,酱油制作技艺精湛;产品质量好,知名度高,国内外市场
广阔。
(2)有利于扩大酱油生产规模,增加产量,降低成本低,提高利润;生产的酱油更加多样化,
满足了人们更多的调味需要;有利于增加酱油市场占用率;有利于产品品牌效应的确立;有
利于降低生产过程中污染物的处理成本;政府政策的支持与鼓励。
(3)进一步合理扩大酱油生产规模,增加产量;不断改进和提高生产技术,提高酱油的质量,
增加酱油的种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注重古法酱油生产的技艺的传承和创新,发扬传统
文化;树立品牌意识,扩大佛山酱油的宣传,扩展国内外市场;加强企业职工的技术培训,
保证酱油生产;采用先进的污染防控技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解析】
【分析】
本题组以佛山酱油产业的发展为依托,考查工业的区位条件,企业合并的意义及工业可持续
发展你的措施,要求学生掌握工业区位分析的一般方法,产集聚及工业可持续发展的一般分
的析思路。
【详解】(1)本题考查工业的区位条件分析,从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个方面进行作答。自
然方面,广东位于亚热带地区,气温高,为酱油的制作提供优越的气候条件(广式酱油最大
的特点天然晒制);广东省位于西江、北江、绥江在三水区交汇区,水质优良、为酱油生产加
工提供优质的水源;社会经济方面,广东省位于西江、北江、绥江在三水区交汇,佛山近海,
处在河运和海运交汇地,优越的交通条件有利于大豆的输入与酱油的输出;广东省位于我国
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人口众多、市场广阔,为酱油制作提供充足的劳动力;广东省酱油制作
历史悠久,工艺精湛,酱油品质好,知名度高,市场占有率高。
(2)多家古酱园合并能够直接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量,降低生产成本;多家古酱园合并,
在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的基础上,能够加强信息的交流与技术协作,便于开发和生产更多的
产品,树立品牌效益,以满足市场多元化的需求和提高市场的占有率;多家古酱园合并能够
降低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节约生产成本;多家古酱园合并能够充分利用基础设施,有利于
降低生产过程中污染物的处理成本;同时多家古酱园合并也有政府政策的支持。
(3)本题考查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措施,一是加强科技的投入和新技术的研发,努力开发适应
市场需求的产品同时还要加强对原有制作技术的改进,不断提高酱油的质量;二是可以适当
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量,提高市场的占有率;三是加强宣传力度,树立品牌意识,拓展市
场;四是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加强对工人的培训;五是政府加大扶持力度。
25.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囊谦县位于青海省最南端,降水充沛,年降水量约为 526.4 毫米。从大的地质构造背景
看,囊谦盆地位于两条西北偏西向的特大型区域断裂带之间,在主断裂周围还发育了很多次
一级的断裂。据《青海省志・盐业志》记载,囊谦县已发现盐泉 29 处,其中 8 处建为盐场(见
图甲)。这些盐泉矿化度极高,是世界上已发现矿化度最高的盐泉(见图乙)。与我国西南地区
多见的于地下凿井汲取卤水的方式不同,囊谦地区的卤水多是自涌成泉(见图丙)。每个盐泉
有一个至数个不等的泉口涌水,最小的泉口出水量大约为 0.01 升/秒,最大的可达 1.7 升/秒,
流出的卤水或天然汇聚成塘,或注入人工修筑的储卤池中。
正是盐的生产和交易,使囊谦成为玉树地区经济和商贸中心,600 余年未曾改变。岁月荏
苒,时过境迁。囊谦盐场的生产条件、交通条件都有了很大改善,但 8 家盐场基本仍在沿用
传统的生产工艺,受其他多种因素影响,产量不稳,盐场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
(1)根据材料分析说明囊谦县盐泉形成的条件。
(2)分析说明囊谦县 29 处盐泉中,只有 8 处修建了盐场的原因。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目前制约囊谜县盐场泉盐产量不稳的原因。
【答案】(1)受盆地西部地形抬升 阻挡,山区形成了丰富的降水;丰富的大气降水在盆地
西北部海拔较高的地区沿地层裂隙渗入地下;地下水在下渗过程中经过地下盐层,溶解了大
量盐分;富含盐分的地下水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沿岩石裂隙上升到地表,形成盐泉。
(2)8 处盐泉出水量大且稳定;矿化(盐)度高;盐泉下方地势相对平缓,适合修建盐场;
气温较高,风力较大,晒盐条件好;交通条件相对较好,便于泉盐运输;囊谦地区人口较少,
劳动力有限;周边地区人口少,泉盐销售市场较小。
(3)生产工艺落后,成本高,利润低;当地工业基础薄弱,尤其是化工业落后,缺乏泉盐深
加工能力;盐场工作辛苦,收入低,造成劳动力短缺,影响泉盐生产率的提高;产品品种单
一,不适应多样化市场的需要;产业结构单一,没有形成多元化产业链;区外盐品对本地泉
盐销售的冲击。
【解析】
【分析】
的本题以囊谦县泉盐产业发展的历程为背景,考查泉盐成的条件、盐场的区位条件及影该地泉
盐发展的因素,题目整体难度较大,对学生综合分析能力要求极高,特别是第一题,要求学
生掌握地理过程。
【详解】(1)本题考查盐泉形成的条件,结合材料进行分析,首先囊谦盆地位于两条西北偏
西向的特大型区域断裂带之间,西部受地势的抬升,形成丰富的降水;然后丰富的雨水随着
地裂缝或断裂构造带渗入地下,与地下盐层相接处,且将盐层溶解,形成盐度比较高的地下
水;最后由于囊谦盆地位于两条西北偏西向的特大型区域断裂带之间,地势较低,两侧的地
下水较高,在强大的压力作用下(根据承压水的原理),富含盐分的盐水沿着岩石裂隙喷出地
表,形成盐泉。
(2)本题考查盐场形成的区位条件(即工业的区位因素),一般而言修建盐场需要有盐度高
的盐水、适合于晒盐场、晴天且风力较大的天气、良好的交通运输条件、劳动力及市场等。
结合材料进行分析,这 8 处盐泉中盐水的盐度极高,且易于开采;8 处盐泉所在区域地形平坦
开阔为晒盐提供宽广的场所;8 处盐泉具有适宜晒盐的天气(晴天多、风力大);8 处盐泉交
通运输便利,方便对盐的运输;囊谦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人口稀少,本地市场狭小,
若开辟更多的盐场将出现销售压力大的局面,同时,泉盐加工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开辟更多
的盐场,可能劳动力不足等。
(3)结合材料可知,目前 8 家盐场基本仍在沿用传统的生产工艺,导致泉盐产品种类单一,
市场竞争力不强;传统的上产工艺基本上靠人工进行生产,生产技术落后,生产效率不高,
生产规模不大,造成泉盐产品产量低,成本高,利润低的形势;当地主要以泉盐产业为主,
呈现出产业结构单一,缺乏其他支撑产业,区域产业风险大;当地经济落后,科技水平低下,
工业落后,缺乏对泉盐进行深加工的企业;随着科技水平的提升合计交通条件烦人改善,其
他地区的优质的盐产品进入本地,挤占本地泉盐的市场,进而对本地泉盐产生冲击。
请考生从 26、27 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毎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做答时请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目题号的方框涂黑。
26.[地理一一选修 3:旅游地理]
莫高窟,意为开凿于沙漠高处的石窟,也称“千佛洞”,是世界上历史延续最悠久保存较
完整、内容最丰高、艺术最精美的佛教艺术遗存。1987 年,莫高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
中国第一批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从 2014 年 8 月 1 日起对游客开放。每一
位到此的游客在前往洞窟之前,都会先在这里观赏高清数字电影《千年莫高》和球幕电影《梦幻佛宫》,了解莫高窟自然、历史、文化背景和数字化洞窟景观。
分析游客到洞窟游览之前,莫高窟景区安排他们先通过数字媒体与寞高窟近距离“接触”的
原因。
【答案】安排游客先通过数字媒体与莫高窟近距离“接触”,可以提升莫高窟的单日游客数量;
适当减少了洞窟开放数量,利于文物保护;适当减少了进入洞窟游客的数量和游览时间,减
轻洞窟内温度、湿度变化对文物古迹的危害;有利于游客在短时间内更全面了解洞窟文物古
迹,缓解了古迹旅游开放与文物保护之间的矛盾;缩短游客滞留时间;减轻了景区基础设施
的压力;进一步提高景区接待能力;进一步提升景区的服务质量。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集合莫高窟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莫高窟景区安排他们先通过数字媒体与寞高窟近
距离“接触”为背景,分析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
【详解】结合材料可知莫高窟,意为开凿于沙漠高处的石窟,也称“千佛洞”,是世界上历史
延续最悠久保存较完整、内容最丰高、艺术最精美的佛教艺术遗存。因此莫高窟无论是文化
价值还是从欣赏价值等方面对游客都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让人们在游览实体洞窟之前,先通
过数字媒体与莫高窟近距离“接触”,了解莫高窟自然、历史、文化背景和数字化洞窟景观。
这样做一是可以直接提高莫高窟单日游客承载量,(据悉由 3000 人次提升至 6000 人次);二
是一部分洞窟在数字化洞窟景观中已经对其进行全方位了解,可以不用再一次开放,可以起
到保护文化的作用;三是通过电影,游客对莫高窟的自然、历史、文化背景等有了全方位的
了解,可以直接减少游客游览时间,减少对莫高窟洞窟内文化的破坏;四是通过这样的方式
可以减少进入洞窟内的游客数量,进而进一步提高景区的旅游接待能力;五是可以缓解了古
迹旅游开放与文物保护之间的矛盾。
27.[地理一选修 6:环境保护]
厨余垃圾是家庭、宾馆、饭店等饮食单位抛奔的剩余饭菜的称,主要包括米类和面粉类
食物残余、蔬菜、植物油、动物油、肉骨、鱼刺等。其化学组份主要为淀粉、纤维素、蛋白
质、脂类和无机盐等。目前世界各国绝大部分城市垃圾中 40%为厨余垃圾,而我国一些主要
城市厨余垃圾的产生量以每年 10%的速度递增,厨余垃圾的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处理日
益受到各界的关注。
针对厨余垃圾数量大、种类多特点,说明乱丢乱弃厨余垃圾带来的危害。
【【答案】造成大量资源浪费;厨余垃圾成分复杂,极易腐烂变质,产生恶臭,带来大气污染;
微生物分解后的产物容易进江河湖泊、土壤,造成地表水污染和土壤污染;厨余垃圾分解过
程中产生大量细菌和病毒,扩散在空气地易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厨余垃圾堆放会占用大量
土地;厨余垃圾中的有毒有害成分随雨水下渗,会造成地下水受到污染。
【解析】
【详解】本题以厨余垃圾为背景,实则考查环境污染,结合材料可以从资源浪费、水污染、
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及危害人体健康等方面进行分析,首先出现大量的剩饭、剩菜直接造成
资源浪费;其次数量巨大和种类繁多的厨余垃圾堆放会占用大量土地,且一部有害的垃圾会
直接造成土壤污染;其次发酵腐烂后为释放出有害气体,直接造成大气污染;再次,大量的
厨余垃圾被分分解后随着雨水进入江河、湖海及土壤中,直接造成水污染和土壤污染;最后
大量厨余垃圾经过发酵后会产生很多病菌,会危害人体健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