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泛在七中2020届高三历史阶段性测试试题
加入VIP免费下载

成都泛在七中2020届高三历史阶段性测试试题

ID:425902

大小:121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成都泛在七中 3 月 12 日 2020 届高三阶段性历史测试 本试卷分第 I 卷(选择题)和第 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 100 分,考试用时 60 分钟。务必严格 按要求作答及拍照上传非选择题答案。 第 I 卷(选择题,共 48 分) 本卷共 24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中国传统的宗教,无论是原始的自然崇拜、神灵崇拜,还是三代秦汉时的祖先崇拜与天帝鬼神祭祀,乃 至后来中国土生土长的道教,无不以现世人生的生存与幸福为出发点和归宿。这说明中国宗教(  ) A.脱胎于自然崇拜 B.反对追求来世 C.受儒家思想影响 D.富含人文精神 2.根据考古发现证实商代和西周墓葬中经常采用海贝作为随葬品,如殷墟妇好墓殉贝多达六千枚,可是到 春秋晚期和战国时代贵族墓葬中很少用贝作为随葬品。这种变化的原因最可能是( ) A.人们审美观念的改变 B.分封制瓦解贵族没落 C.海贝的数量大量减少 D.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 3.战国后期,诸侯国君已普遍用玺印作为凭证以任免官吏、传达政令等,逐渐形成玺印制度。战国时期诸 侯国的官印如燕国“平阴都司徒”印齐国“东武城功师鈢(玺)。这表明战国时期( ) A.封建体制开始崩溃 B.集权体制初现雏形 C.诸侯争霸战争频繁 D.玺印具有统一风格 4.司马迁在《史记》设有《平准书》,主要记述“货”的问题。班固在《汉书》中将之改为《食货志》,将 “食”、“货”并提,认为“二者,生民之本”。此后,“食货”成为中国古代经济的代名词。这反映了 两汉时期( ) A.确立重农抑商政策 B.史书体例得以创新 C.封建经济初步发展 D.经济学派成为显学 5.北魏孝文帝将鲜卑八姓和汉族四姓位列士族之首,又将地方上的强宗豪族全部编入士族。而唐高宗、武 则天修《氏族志》,“使军功入五品者,皆入士流”。这一改变( ) A.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 B.强化了门阀士族政治 C.引发了选官制度变革 D.确立了官僚政治体系 6. 有史籍对唐代官员的出身与科第(进士)结果做了详细统计,见下表(单位:人)表中数据反映出唐代(  ) 唐代士、庶登科对比表(部分) 科 目 出 身 618- 649 650- 683 684- 709 710- 732 733- 755 756- 779 780- 805 806- 826 827- 846 847- 873 874- 906 合计 士 族 3 14 34 32 23 37 45 72 131 128 70 589 进 士 庶 族 2 5 21 19 7 11 15 21 18 4 9 132 A.官员文化素质得到提高 B.科考成为官员入仕的主渠道 C.士族依然存在政治影响力 D.科举加速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7.陆九渊、王阳明相信人心就是理的根源,也是道德法则的根源。他们提出“心即是理”,相信自己的内 在价值更胜于外在权威。据此可知,陆王“心学”( ) A.摆脱儒学思想束缚 B.彰显人的自我意识 C.维护纲常伦理道德 D.批判君主专制统治 8. 1382 年,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宋讷出任文渊阁大学士。一次,宋讷烤火打盹,火“燎胁下衣,至肤始 觉”,太祖制文警讷:“胁者,协也。岂尔居内相,不能协助人主为政,致神怒若此邪?”此言主要反映 了明太祖(  ) A.对皇帝权威的刻意神化 B.对宫室安全的高度重视 C.对帷幄近臣的倚重心态 D.对大臣擅权的防范心理 9.下表为 19 世纪 40—90 年代中国工业投资变化。据此可知,19 世纪后半期中国( ) 年代 工业部门 投资中心 19 世纪 40—60 年代 船舶修造业 广州、香港、上海 19 世界 60 年代中期—70 年代末 出口加工业(包括丝、蔗糖、牛皮、棉花等) 汉口、九江、福州 19 世纪 80 年代—90 年代中期 丝出口加工业、军事工业、制糖工业、公用 事业(煤气、供水等) 上海、天津、香港、南 京、福州、武汉 A.工业部门结构齐全 B.洋务事业遇到了严重挫折 C.工业布局得到调整 D.工业投资根植于社会环境 10. 据统计,从 1860 年到 1894 年,朝鲜向中国朝贡的年份有 25 年,琉球有 8 年,越南有 5 年,尼泊尔向 中国朝贡了 4 次,缅甸朝贡了 1 次。1894 年以后这一现象还有些残留,但未能构成一种国际秩序。这 表明近代中国(  ) A.宗藩心态已被完全破除 B.传统外交体制难以存续C.积极顺应近代化的潮流 D.努力维护独立自主地位 11.1906 年,孙中山等人在《军政府宣言》中提出“国民革命”,以区别于前人的“英雄革命”。1924 年, 国民党在其“一大”宣言中,强调国民革命运动必须联合工农才能取得胜利。这表明( ) A.民主革命内涵不断丰富 B.国民革命性质发生变化 C.孙中山转变为共产主义者 D.民众的革命觉悟显著提高 12. 下图反映的是近代中国反侵略斗争中的一次重要战役。下列对此次战役理解正确的是(  ) A.鼓舞了民族抗战的士气 B.日本大规模南下的企图被阻止 C.中原解放区遭到了突袭 D.山东解放区的范围进一步扩大 13.图 11 是一幅创作于 1953 年的宣传画《我们也要修一条水渠》。该画反映了当时我国( ) 图 11 A.贯彻党的全面教育方针 B.重视农田基本水利建设 C.开始建立少年先锋队组织 D.大规模工业建设正在展开 14.20 世纪 60 年代,美国约翰逊政府主张政治上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个存在的政权,与中国进行除战 略物资外的贸易往来。由此可见( ) A.中国重返联合国时机已经成熟 B.美国全球战略重点转移到亚洲 C.中美关系开始从对抗走向合作 D.美国奉行孤立中国的政策松动 15. 中国大量的农业劳动力对社会经济发展来说,是一笔可以动员的财富,但需要适当地加以激励和引导, 关键在于如何提供必要的动力,而“解决的办法”很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主要“办法”是(  ) A.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B.扩大农业集体化规模C.调整农村的生产关系 D.调整、升级传统产业 16. 1982 年宪法序言特别提出:“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 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这一条款蕴含的理念是(  ) A.民权与理性交融 B.自由与平等并存 C.民主与法治并行 D.自由与法治互补 17. 雅典公民大会制度规定,以下几类人不得在公民大会上发言:殴打父母的人:不赡养父母的人;未按 指令服兵役和从战场脱逃的人;挥霍掉从其父母或从其他人那里继承下来的财产的人。这些规定( ) A.深受中国儒家伦理道德的影响 B.体现制度的构建渗透责任意识 C.保障了社会政治秩序规范有序 D.反映雅典民主的形式主义特征 18.罗马人坚持公民法专适用于罗马公民,而不适用于外国人或异邦人。公元前 242 年外事大法官的设置, 说明涉外案件已极纷繁,须由专职处理,此后此类处理逐渐形成一套规范。这一变化表明当时罗马( ) A.重视司法程序 B.法官群体专业化发展 C.领土急剧扩张 D.万民法取代了公民法 19. 十四世纪以来,画家能够把自己的形象画入宗教作品中,一方面是生动地表明创作者的身份,另一方 面是这一时期画家享有一定程度的“自由创作”权利,他们可以像赞助人一样出现在重大宗教场合,表 现了他们与赞助人一样高贵的想法。材料表明了这一时期(  ) A.以人为中心的自我意识日益强烈 B.自画像成为普遍的艺术表现手法 C.人与人的社会经济地位日趋平等 D.教会的神权统治受到了沉重打击 20.英国诗人蒲伯写道:“自然及其法则,隐藏在黑暗中。上帝说:让牛顿出世吧!于是,一切都沐浴在光 明之中。”这说明 17 世纪欧洲的科学革命( ) A.颠覆了中世纪神学理论 B.催生了宗教改革浪潮 C.与基督教精神密切关联 D.高举理性主义的旗帜 21. 法兰西第二帝国末期,由于拿破仑三世减轻赋税的诺言没有兑现,农民对帝制感到失望,特别是 1870 年普鲁士军队入侵,从根本上动摇了农民对帝制的信念。这一形势客观上有利于(  ) A.传统等级观念的动摇 B.民族革命任务的完成 C.法国共和体制的确立 D.国内君主派势力的分化 22.1848 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宜言》中提出了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使命。1875 年,德国社 会主义工人党成立(后更名为德国社会民主党),它以争取普选权和合法的议会活动为目标。这反映出 德国工人运动( ) A.顺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 B.继承了巴黎公社的革命原则C.背弃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 D.引领着社会主义运动的潮流 23.20 世纪 50 年代末,美国将可携带核弹头的“朱庇特”导弹部署在土耳其。但在古巴导弹危机期间,美 国决定撤走“朱庇特”导弹来换取苏联撒走古巴导弹,引起土耳其的不满。这反映了( ) A.超级大国主导世界格局 B.美苏矛盾趋于尖锐化 C.“北约”集团开始分化 D.核战争威胁世界和平 24. 苏联农业集体化期间,许多农民屠宰牲口,已经被充公的“富农”的牲口由于无人照管而死亡。直到 苏联解体,牲畜总数也没有恢复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 1913 年的水平。材料说明农业集体化(  ) A.长期忽视畜牧业发展 B.制约了苏联经济发展 C.受到国家工业化制约 D.降低了人民生活水平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52 分) 第 25、26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 27、28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 37 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 分) 材料一 荷兰商人资本崛起于波罗的海,成长于地中海,兴盛于海外殖民地。16、17 世纪,荷兰商人 资本逐步主宰了波罗的海的贸易,并使之成为荷兰的“母体贸易”。此后荷兰商人资本大肆抢占威尼斯、热 那亚“富源贸易”市场份额,运用自己的海上优势,逐渐控制了地中海世界的转运贸易。17 世纪初,荷兰 商人紧随葡萄牙、西班牙的海外扩张步伐,在大西洋和印度洋上开辟新的贸易路线,并先后创建东印度公 司、西印度公司,荷兰商业体系扩展到东西印度,把全球贸易中具有战略意义的物资如白银、香料控制在 自己手中。荷兰人发展出近代的信贷、金融、簿记体系,把阿姆斯特丹建成世界上第一个现代意义的资本 市场。到 17 世纪中叶,阿姆斯特丹成为欧洲新的国际转运贸易中心与货币金融中心。 ——摘编自罗翠芳《荷兰商人资本探微——兼谈西欧商人资本》 材料二 1925—1933 年,经上海港完成的外贸进出口货值平均占全国港口的 55%,国内贸易货值平均 占全国港口的 38%。1933 年仅上海 30 人以上的工厂已达 3485 家,占全国 12 个大城市总数的 36%,资本 总值为 19087 万元,占全国 12 个大城市总资本额的 60%。近代上海确立了其在全国棉纺织业、面粉加工业 等多种轻纺工业的统治地位。 ——摘编自张仲礼主编《城市进步、企业发展和中国现代化(1840—1949)》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 17 世纪中叶阿姆斯特丹成为欧洲国际转运贸易中心与货币金 融中心的原因。(12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上海在全国经济格局中的地位。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上海和阿姆斯特丹这两座城市的发展所体现的不同时代特征。(13 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 对于一百多年的中国近代史,美国著名的汉学家费正清说:“从根本上说,是一场最广义的文 化冲突。”是西欧的新兴文明对中国封建的以小农经济为主体的文化的冲击。然而这次文化之间的碰撞与汉 唐以来东西方文化交流大有不同。这次文化冲突在中国近代史上写下了沉痛而悲壮的一页,从此中国人的 文化结构和文化心理有了重大转变。 ——摘编自许结《中国文化史(插图版)》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有关史实,围绕“文化冲突”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 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二)选考题:共 15 分。请考生从 2 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27.【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78 年之前,中国建立了高度集中的、以行政管理为主的国家垄断外贸体制,中央直接管理少 数的专业性贸易公司进行进出口。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开始给地方更多的外贸经营权,有外贸经营权的 企业数有了明显的增加,实行指令性、指导性和市场调节相结合,以调动外贸企业的经营积极性。1988 年 后,开始实行外贸企业的承包责任制,扩大外贸经营自主权,弱化行政管理,强化经济杠杆的作用。1991 年以后,对外贸体制进行比较系统的改革。实行外贸企业的自负盈亏,打破外贸专业化经营的界限,引进 竞争机制,大量民营企业进入外贸经营领域;注意发挥市场的作用,逐步减少指令性计划的商品范围;对 部分外贸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革,组建了各种形式的股份制企业。 ——佟家栋《中国外贸体制改革探讨》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 20 世纪 90 年代我国外贸体制改革的背景。(6 分)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简析 20 世纪 90 年代我国外贸体制改革的特点。(9 分) 28.【历史一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 分) 材料 段绳武早年为行伍出身,在军阀混战的年代里,他目睹军阀混战所造成的生灵涂炭,迫切希望 化戈为帛。……到绥西河套地区实地勘察后,他请求全师官兵解甲归田,开发边疆,为国防造一“活的长 城”,但不为上级所准,愤而辞职。1933 年至 1935 年,在社会各界人士赞助下,他先后四次从河北灾区移 民一千人,在包头、五原建立“河北新村”。他变卖财产,把家眷搬到新村,与村民同甘共苦,“河北新村” 建设蒸蒸日上,欣欣向荣。段绳武弃官为民,甘愿到塞外荒原开发建设边疆,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可以说“绝 无仅有”。 ——摘编自张世明《法律、资源与时空建构:1644—1945 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段绳武致力于开发边疆地区的原因。(6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段绳武开发边疆的举动在历史上“绝无仅有”的理由。(9 分)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