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2020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加入VIP免费下载

宁夏2020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ID:426091

大小:45.97 KB

页数:16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 11 2020 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 语 文 (全卷满分 150 分 考试时间 150 分钟) 注意事项: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內。写在试题卷、 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中国旧小说的第三人称全知视角,是指叙述人并不进入作品,而是站在 统揽全局的位置上,仿佛世间万事万物无所不知晓、无所不能表现。如此, 虽便于展现广阔的生活场景,自由地刻画、剖析人物,但失掉了文学联系生活 和读者的最宝贵的东西:真情实感。 鲁迅对全知全能的外视角叙事的突破和改造,运用的是限制叙述原则。 所谓限制叙述,是指叙事者所知道的和书中的人物一样多,这就从根本上破除 了作者那种居高临下妄断一切的专制态度,以有限的职能和平等态度建立起作者 与读者的新型关系,从而赋予作品以真诚性和逼真感。 第一人称小说在《呐喊》和《彷徨》中超过半数。第一人称叙事的一种 情况是内部第一人称叙述,“我”是故事的主人公或当事人,如《狂人日 记》。 鲁迅在必须真实的体裁——日记中去虚构一个“迫害狂”的文学故事。当狂人成 了小说的叙述者后,立刻把读者引入到他自己观察和体验到的世界, 他对世俗社 会、历史文化的“吃人”本质的认识,他的浓重的“罪感”意识 和容不得吃人的 人、救救孩子的精神挣扎,在常人看来是语无伦次甚至荒唐 的格调中显示出惊人 的真实性。以第一人称叙述所冲淡和消解的文学故事的 虚构性也许是《狂人日记》 的最大艺术成功。 第一人称叙事的另一种情况是,“我”虽是故事的讲述人,却以旁观者的 身份出现。这可称之为外部第一人称叙述。如《孔乙己》。《孔乙己》中的 “我”只是咸亨酒店的一个很不起眼的小伙计,他对周围的世界和社会世相没 有多少明确的冷暖感受和是非观念,但孔乙己的穷酸、迂腐、落魄、善良和痛苦 ,以及这个世界对社会“苦人儿”的态度,都在他的带有童真的眼光和心灵中被 不动声色甚至朦朦胧胧地折射出来。读者自然会伴随着叙述人, 开始以一种超 然的、调侃的态度对待孔乙己,说不定还会“附和着笑”。最后随着孔乙己的惨 死而“我”的叙述口吻反倒越发轻松、平静起来时,表层叙述与真正意义的矛盾 冲突也达到了高潮。这种矛盾所产生的压力和张力往2 / 11 往能产生比正面的、直接的引导更强烈的艺术效果。最终必然会使读者从表 面的“误导”中走出来,发现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和矛盾,感受到社会的不平以及建 立在不平和矛盾基础上的人心的“冷漠”,从而以内省的态度思考自己与悲 剧故事的关系和应负的道德责任。 内部第一人称叙述大多以充沛情感、激越语调和明确的思想倾向性构成 直 接作用于读者的力量,外部第一人称叙述则是借助叙述者的超然的或近乎 “无言”的存在,把作家自身的心理经验经由完全中立的叙述间接转移到读者 的灵魂波动中。无论“内部”或“外部”,第一人称“我”的“当事人”和“ 在场者”的身份,使小说这种虚构的形式具有了极大的艺术真实性。 (摘编自姜振昌《:中国小说叙事方式的深层嬗变》)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中国旧小说的第三人称全知视角的优点是便于展现社会生活,自由地 刻画人物形象,能统揽全局。 B.小说叙述者扮演的不是无所不知的角色,而是与作品中的人物一样所 知有限,这符合限制叙述原则。 C.《狂人日记》虚构了一个“迫害狂”的形象,“狂人”向读者叙述了一个 他体验到的“吃人”的世界。 D.在作者看来,小说叙述者的叙述口吻越是轻松、平静,就越能给小说 带来更大的戏剧张力。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以《狂人日记》和《孔乙己》为例,论述了内部第一人称叙述和 外部第一人称叙述的区别。 B.文章是在明确了概念的基础上,通过举例论证,论述了鲁迅作品对中 国旧小说的突破和改造。 C.文章重点论证了鲁迅小说的艺术成就,即用第一人称叙述赋予作品“真情 实感”,消解了小说的虚构性。 D.文章的开头两段和结尾部分对概念进行了具体阐释,以突出第一人称 限制叙述在小说中的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只有让小说中的叙事者所知有限,才能充分调动读者去体会文学故事 所表现的社会现实。 B.鲁迅创作小说,把叙述的任务统统交给“我”这个第一人称,“我”实则 是作者抨击社会的代言人。 C.以旁观者的身份进行外部第一人称叙述,更容易在故事中激发矛盾冲 突,达到更好的艺术效果。 D.第一人称叙述无论是“外部”还是“内部”,都会使虚构的故事具有艺3 / 11 术的真实性,让读者受到触动。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2014 年 11 月,中国在浙江乌镇举行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首届世界互 联网大会”,这一盛会吸引了全球目光。“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名字 从一开 始就很“响亮”。中国接入国际互联网 20 年来,由中国倡导并举办世界互联 网盛会,还是第一次,彰显了互联网大国的自信。参加这次盛会的嘉宾可谓“ 明星云集”。 作为分析全球互联网行业趋势动向,梳理全球互联网阶段性发展成果, 共商互联网业发展前景的高端会议,此次大会第一次汇集了来自全世界近 100 个国家和地区 1000 多名网络界领军人物共商发展大计。此次大会设置了 8 大板块、13 个分论坛,涵盖网络空间各领域的重大问题、关键问题。在分 论坛议题的设置中,不仅第一次全景展示中国互联网发展理念和成果、全方位 展示中国网络企业的发展成就,而且就世界性的互联网热点议题进行头脑风暴。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4 年 11 月 18 日) 材料二: 乌镇与世界互联网大会结缘,古老历史与未来技术牵手,赋予“万物智 能互联”丰富内涵——站在屏幕前,便可通过人工智能为自己量身定制一幅 有世 界名画特色的艺术照;走上传送带,就能跟随交互设计穿越到 5000 年前的良渚 古城;听机械臂灵巧拔动“手指”演奏《茉莉花》,化身航天员登 陆“月球”…… 今年也是中国全功能接入互联网 25 周年。最新发布的《中 国互联网发展报告 2019》显示,截至 2019 年 6 月,中国网民规模为 8.54 亿人;2018 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 31.3 万亿元,占 GDP 比重达 34.8%。 然而迈向“万物智能互联”,有喜亦有忧。互联网领域发展不平衡、规则不 健 全、秩序不合理等问题日益凸显,世界范围内侵害个人隐私、侵犯知识产权、 网络犯罪等时有发生,网络监听、网络攻击、网络恐怖主义活动等成为 全球公害 。中国始终发挥着负责任网络大国的作用,努力做网络空间发展的4 / 11 贡献者、网络空间开放的推动者、网络空间安全的捍卫者、国际网络空间治 理 的建设者。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9 年 10 月 23 日) 材料三: 今年是互联网发展五十周年,截至目前中国已经连续成功举办了六届世 界互联网大会。在这个历史和未来的交汇点,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有望成为 全球互联网再出发的新起点。 全球互联网极大激发了社会传播能力,但是这个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 格局充满着悖论。一方面,互联网的跨界发展嵌入在传统、现代、后现代相混杂 的整体政治经济格局中,延续着不均衡、不对等、不具代表性的全球秩序。另一 方面,发达国家主导的霸权话语却推崇同一性的发展与治理模式, 漠视全球各地 差异化的历史文化与发展诉求,其结果是该话语体系与现实层面的断裂,既无法反 映也无法解决全球范围内日益尖锐的危机和抗争。互联网发展正进入下半场,技 术发展需要追求更具代表性的道义标准。只有克服遏制论、威胁论等零和思维和 霸权模式,互联网才能成为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催化剂。 (摘编自洪宇《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光明网》) 4.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3 分) A.从“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名字来看,这个名字从一开始就很“响 亮”,吸引了全球目光,这充分彰显了我国作为互联网大国的自信。 B.从参会的规模来看,首届互联网大会为分析全球互联网行业趋势动向和梳 理全球互联网阶段性发展成果搭建了共享平台。 C.从大会涵盖的内容来看,这次盛会不仅全景展示了中国互联网和中国网 络企业发展状况,而且对世界互联网热议问题产生重要意义。 D.全方位展示了第一次世界互联网大会的主要情况,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 对我国首次举办这一世界性盛会的自豪感。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材料二用形象的描写和翔实的数据,阐述了“万物智能互联”对推动我 国 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也表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 B.材料三用客观审慎的态度分析了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格局已经无法 解决全球互联网背景下的全球范围内的问题。 C.截至 2019 年,我国已经连续成功举办了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充分彰 显了我国作为互联网大国和强国的责任和担当。 D.综合三则材料来看,以世界互联网大会为主线将材料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并辩证地分析了全球互联网发展中的喜与忧。 6.从哪些方面加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 分)5 / 11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失落在水中的秘密 (加拿大)洛.卡里埃 我上小学以后,父亲变得少言寡语。我陶醉于学习拼写,把它当作新颖 的 游戏,而父亲对此却几乎一窍不通,我家的信都由母亲执笔。 有一天,他带我来到一丛枝繁叶茂的灌木前,“你要学会挑选桤木。”父亲 说。我不明白他的意思。他小心翼翼地抚摸着一根一根的桤木枝条,样子 十分虔 诚。 “你要挑一根十全十美的,像这根一样。” 我看了看,那根枝条和别的并没有什么两样。 父亲打开折叠小刀,割下那根精心挑选的枝条。他剥掉上面的叶片,露 出 赤裸的枝子,那枝子呈完美的 Y 字形。 “你看,”父亲说,“这枝子有两条臂,现在你用两手攥住这两臂,用力挤压 。” 我按照他的吩咐,握住 Y 形枝的两叉。 “闭上眼睛,”父亲命令道,“再使点劲挤……别睁眼!你觉出什么了吗 ?” “枝子在动!”我惊讶地喊道。 桤木枝在我握紧的手指间扭动,宛如一条受惊的小蛇。父亲看出我想扔 掉它。 “攥住,别动!” “枝子在扭动,”我又说一遍,“我听见一种声音,像小河流水!” “睁开眼。”父亲命令。 我猛地一惊,好像从梦中被他唤醒。 “这是怎么回事?”我问父亲。 “这就是说,在我们脚下,有个小小的淡水泉。如果我们挖下去,就能 喝 到泉水。我刚才是教给你怎样找泉水。这是我父亲教我的,你在学校里根 本学不 到的。再说这本领绝不会没有用:人不写字不做算数能过日子,可要 是没水就不 行。” 很久以后,我才发现父亲在这一带颇有名气,因为人们说他有一种“天 生的才能”。他们打井之前总要请教我父亲。他们总是看着他闭着眼睛,紧6 / 11 握桤木枝的两叉,在田野里或山岗上四处走动,探测水源。父亲停在什么地方 ,他们就在那里做上记号,然后向下挖掘,清泉水就会从那里喷涌出来。 许多年过去了;我又上过几所学校,到过一些国家,生儿育女,撰文著 书 ,而可怜的父亲此时已长眠地下,安息在他多次找到过清泉的地方。 一天,有人着手摄制一部记录我的村庄和乡亲的影片。我和摄制组的工 作人员一起去访问一位农场主,以便留下他伤心的形象:他花费了毕生精力为 子女准备下一份遗产──当地最好的农场,可是他们却不愿意继承。在技师们安 放摄影机和扩音器的时候,那位农场主搂住我的肩膀说:“我过去和你父亲很 熟呢。你脚下有一眼井。打井之前我请来农业部门的专家。他们调查了一番, 还分析了一锹泥土,最后写出报告说我的地里没有水。我有一大家子人,有牲口 ,有庄稼,我需要水啊。看到那些专家什么都没找到,我就想起你的父亲,于是 请他来一趟。他走进地里,割下一根枝条,然后闭上眼睛在四处转了一阵。他忽 然停下来,注意听一种我们听不见的声音,然后对我说:‘你就在这里挖吧,水有 的是,足够你饮牲口用,还够淹死那些专家。’我们挖下去,找到了水,而且是没有 污染过的净水。” 摄制组已做好准备,他们招呼我就位。“我要给你看一样东西,”农场主 说 。他钻进一间一直用来存放杂物的小屋,然后拿着一根树枝走回来,把树 枝递给 我。 “我从来不扔东西。我一直保存着你父亲帮我找水时割下的桤木枝。我 真不明白,它竟然没有干枯。” 我抚摸着主人出于一种莫名的虔诚保存下来的树枝,心情十分激动,觉 得父亲就站在我身后看着我。我站在父亲发现的泉水之上,紧闭双眼,等待 枝子 扭动。我希望耳边能响起潺潺的水声。 桤木枝在我手中纹丝不动,地下的泉水也拒绝歌唱。 在从童年的村庄开始的生活道路上,不知从哪里开始,我忘却了父亲教 我的本领。 “不要难过,”农场主说,他肯定是联想起自己的农场和自己的童年, “现在父辈有什么也难传给下一代了。” 随后,他从我手中拿走桤木枝。 7.下面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开头写“我”陶醉于现代文明,可父亲对此一窍不通,甚至连写 信 都不会,暗示“我”和父亲的分歧,为下文设下铺垫。 B、农场主最后从“我”手中拿走桤木枝的举动很有深意,表现了他对身7 / 11 怀绝技的民间匠人的尊重。 C、小说按照时间顺序记述父亲的生平事迹,歌颂父亲的为人,含蓄地批 判 了现代文明对传统文化的戕害,呼吁人们尊重传统文化。 D、桤木枝是父亲寻找泉水的重要道具,它贯穿小说的始终,对刻画人物 形 象、展开故事情节、表达情感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8.父亲对拼写一窍不通,认为“人不写字不做算数能过日子”,小说写这些 内容有怎样的用意?(6 分) 9.文中的“我”上过几所学校,到过一些国家,撰文著书,却忘记父亲教 “我”利用桤木枝找水的本领,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谈谈你的看法。(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荀彧字文若,颍川颍阴人,少有才名。南阳何颗见彧而异之,曰:“王 佐才 也。”中平六年,举孝廉。董卓之乱,弃官归乡里。比至冀州,袁绍待 彧以上.宾.之.礼.。彧每怀匡佐之义。度绍终不能定大业,乃去绍从操。操与语大 悦,曰:“吾子房也。”兴平元年,操东击陶谦,使彧守甄城。会张邈、 陈宫以兖.州.反操,而潜迎吕布。邈使人谲彧曰:“吕将军来助曹使君击陶谦, 宜 亟供军实。”彧知邈有变,即勒兵设备,故邈计不行。陶谦死,操欲遂取 徐州, 还定吕布。彧谏曰:“昔高祖保关中,光武据河内,皆深根固本,以 制天下。将 军本以兖州首事故能平定山东此实天下之要地也宜急分讨使不得 西顾乘其间 而收热麦约食菱谷以资一举则吕布不足破也。”操于是大收熟麦, 复与布战 ,兖州遂平。建安元年,献帝自河东还洛阳,操议欲奉迎车驾,徙 都于许。众 多以未可卒制。彧乃劝操曰:“昔晋文公纳周襄王,而诸侯景从; 汉高祖为义帝缟 .素.,而天下归心。自天子蒙尘,将军首唱义兵,徒以山东扰 乱,未遑远赴,虽 御难于外,乃心无不在王室。因此时奉主上以从人望,秉 至公以服天下,扶 弘义以致英俊。”操从之。操保官渡,虽胜而军粮方尽, 书与彧议,彧报曰 :“情见势竭,必将有变,此用奇之时,不可失也。”操 乃坚壁持之。遂以奇 兵破绍。十七年,董昭等欲共进操爵国公,九.锡.备物, 密以访彧。彧曰:“曹 公本兴义兵,以匡振汉朝,虽勋庸崇著,犹秉忠贞之 节。君子爱人以德,不宜 如此。”事遂寝。操心不能平。会南征孙权,表请 彧劳军于谯,帝从之。至濡 须,彧病留寿春,操馈之食,发视,乃空器也, 于是饮药而卒。帝哀惜之,祖 日为之废乐。谥曰敬侯。明年,操遂称魏公8 / 11 云。 (节选自《后汉书·荀彧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 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将军本以兖州首事/故能平定山东/此实天下之要地也/宜急分讨/使虏 不得西顾/乘其间而收熟麦/约食蓄谷/以资一举/则吕布不足破也 B. 将军本以兖州/首事故能平定山东/此实天下之要地也/宜急分讨/使虏 不得西顾/乘其间而收熟麦/约食蓄谷以资/一举则吕布不足破也 C. 将军本以兖州/首事故能平定山东/此实天下之要地也/宜急分讨/使虏 不得西顾/乘其间而收熟麦/约食蓄谷以资一举/则吕布不足破也 D. 将军本以兖州首事/故能平定山东/此实天下之要地也/宜急分讨/使虏 不得西顾/乘其间而收熟麦/约食蓄谷以资/一举则吕布不足破也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上宾之礼,是古代社会生活中对待尊贵宾客的礼节。这种礼节和《史 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的“九宾礼” 一样。 B. 兖州,古“九州”之一,包括今山东、河北、河南等的部分地区。《尚书 ·禹贡》称:大禹治水,划天下之地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 雍等九州 。 C. 缟素,缟与素都是白色的生绢,故可引申指“白色”,也可代指“丧 服”,还可代指“书画”,有时也喻指“俭朴”。文中指的是穿上白色的丧服 为义帝戴孝。 D. 九锡,即“九赐”,是我国古代皇帝赐给有殊勋的诸侯、大臣的九种礼 器,象征最高的礼遇。古代一些权臣常接受“九锡”,后来“九锡”成了 篡逆的 代称。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荀彧富有才学,深得众人赏识。南阳何颙见到他,称他有“王佐之才”; 袁绍 对他敬重有加;他投奔曹操,曹操称他是张良一样的策士谋臣。 B. 荀彧胸有谋略,颇有远见卓识。他怀有匡正之心,选择英明 的人去辅 助;向曹操献计,把皇帝迎到许都,为“胁天子以令诸侯”打下了基础。 C. 荀彧敏于决断,善于把握局势。他识破张邈的阴谋,整顿军队做好防 备,避免了变乱发生;官渡之战,他建议用奇计破敌,助曹操取得了胜利。 D. 荀彧性格刚直,事主保持忠节。他从忠贞德义出发,不支持曹操进爵 国公,为自己埋下灾祸;他在病中看到曹操送的“空器”,于是饮药而死。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因此时奉主上以从人望,秉至公以服天下,扶弘义以致英俊。 (2)“情见势竭,必将有变,此用奇之时,不可失也。”操乃坚壁持之。9 / 11 (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 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 14~15 题。(9 分) 【双调】寿阳曲·江天暮雪 [元]马致远 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江上晚来堪画处,钓鱼人一蓑归去。 江天暮雪 [元]陈孚 长空卷玉花,汀洲白浩浩。 雁影不复见,千崖暮如晓。 渔翁寒欲归,不记巴陵道。 坐睡船自流,云深一蓑小。 14.下列对这两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两首诗都“诗中有画”,“一蓑”二字增添了画面的纵深之感,寄托 了 诗人落寞悲凉的情感。 B.马诗以“天将暮”起笔,点明时间,为整个画面点染了幽深的色彩, 奠定了全诗的基调。 C.陈诗“寒欲归”三字,隐透出暮雪的影响;“不记”二字含有大雪弥漫 遮蔽江路的意味。 D.陈诗尾联活现出一个顺适环境的渔翁形象,这与柳宗元《江雪》中“蓑笠 翁”的形象不同。 15.两首诗描摹暮雪都很传神,有同工之妙,亦各具特色,请结合诗句进 行 赏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描写山间春夏景物的句子是 “ , ” 。 (2)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抒写与琵琶女素昧平生却同病相怜的句子是: “ , !” (3)屈原在《离骚》中,用“ , ”两句表达了只要自己的本心 确实是美好的,就不要在乎别人是不是了解自己的心志。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教育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卫健委共同发布的《学校食品安全与 营养 健康管理规定》(以下简称新《规定》)亮点纷呈,直抵人心。无论是规10 / 11 定之细,还是针对性之强,乃至措施之实,都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 执行”。如果不聚焦、聚神、聚力抓落实,做到紧之又紧、细之又细、实之 又实,其结果就会让新《规定》沦为银样镦枪头,看起来煞有介事,实则不 中用、不实用。 校园食品安全之所以时有发生,一大原因就是由于监督失灵,想监管的 监管不了,该监管的不监管。纵观新《规定》,在监管方面至少有三个新的 特点。一是强化学校严格落实食品安全管理主体责任;二是明确了食品安全 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学校集中用餐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三是重视学校食品 安全的社会共管共治。( )如果家长也能参与食品采购、食堂管理、供餐 单位选择等 学校集中用餐的重大事项并拥有尺寸之柄,准确 食 品进货来源、供餐单位等信息,那么校园食品安全就会多重保障。 , 道德自觉是靠不住的,多一些监管才会少一些隐患,校园食品安全的重锤须 “砸”进监管者的心里。 17.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可圈可点 涉及 掌握 一言以蔽之 B.可圈可点 关涉 掌管 一言以蔽之 C.乏善可陈 关涉 掌握 归根结蒂 D.乏善可陈 涉及 掌管 归根结蒂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最有动力行使监督权的是家长,从一定程度上说,他们最关心孩子健 康。 B.最关心孩子健康的是家长,从一定程度上说,他们最有动力行使监督 权。 C.从一定程度上说,家长最关心孩子健康,最有动力行使监督权。 D.从一定程度上说,家长最有动力行使监督权,最关心孩子健康。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校园食品安全之所以时有发生,一大原因就是监督失灵,想监管的监 管不了,该监管的不监管。 B.校园食品安全之所以时有发生,一大原因就是由于监督失灵,该监管 的不监管,想监管的监管不了。 C.校园食品安全事件之所以时有发生,一大原因就是监督失灵,该监管 的不监管,想监管的监管不了。 D.校园食品安全事件之所以时有发生,一大原因就是由于监督失灵,想 监管的监管不了,该监管的不监管。 20.下面文段有三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 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6 分)11 / 11 ①《国务院办公厅对于悬挂部门名称牌子等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②新组建、设立的机 构均须悬挂书写有部门、单位名称的牌子。③部门、单位 名称应采纳国务院有关机构设置文件 规定的名称,不能使用简称。④根据建筑物的大小确定牌子的尺寸。⑤牌子为白底黑字,字体 为标准宋体或美术宋体,⑥一律竖写,⑦不得使用繁体字或不规范的简化字,⑧牌子悬挂于机 关正门左侧,⑨材质不作统一要求。”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 超过 60 个字。(5 分) 2019 年 6 月 6 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广电正式 颁发 5G 牌照,批准四家企业经营“第五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业务”,我国正式进入 5G 商 用元年。华为官方微博发文表示,华为公司自 2009 年起着手 5G 研究,已实现全系列业界 领先自研芯片的规模商用,包括全球首款 5G 基站芯片组天罡、5G 终端基带芯片巴龙以及终 端处理器芯片麒麟 9821。华为公司将凭借全面领先的 5G 能力,全力支持中国 5G 建设。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基辛格在《论中国》中说过:“中国人总是被他们之中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 最近,抗疫前线的一名年轻护士这样说:“非典来临的时候,全世界都在保护我们‘90 后’。现在,换我们‘90 后’保护你们!” 2020 年 3 月 5 日,世卫组织紧急项目技术主管玛丽亚·范·科霍夫表示,让她最感 动的是中国每个人都清楚自己在疫情中的角色,有着绝对驱动力,知道如何保护自己和家人 。 同学们,在这次疫情当中,你肯定是一个保护者或者是被保护者,对于上面这些话你肯 定有着自己真实的感受和深刻的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谈 谈自己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 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12 / 11 2020 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答案 1.D(“小说叙述者的叙述口吻越是轻松、平静,就越能给小说带来更大的戏剧张力”错误,结 合文本内容“最后随着孔乙己的惨死而我地叙述口吻反倒越发轻松、平静起来时,表层叙 述与 真正意义的矛盾冲突也达到了高潮。这种矛盾所产生的压力和张力往往能产生比正面的、 直接的引导 更强烈的艺术效果”分析可知,应是:叙述者口吻越轻松,矛盾冲突越激烈,才 能带来更大张力。 选项中的“小说”也扩大了范围,原文仅以《孔乙己》为例,并非所有小 说如此) 2.C“消解了小说的虚构性”夸大作用。结合文本内容“以第一人称叙述所冲淡和消解的文 学故事的虚构性也许是《狂人日记》的最大艺术成功”分析可知,原文只是说冲淡和消解文 学 故事的虚构性,并非彻底消解了小说的虚构性。 3.D(A. 结合文本内容“鲁迅对全知全能的外视角叙事的突破和改造……从而赋予作品以真 诚性和逼真感”分析可知,选项中 “只有……才能”太绝对 B.范围扩大。原文是“第一人 称小说在《呐喊》和《彷徨》中超过半数”C.无中生有,结合“最后随着孔乙己的惨死而“我” 的 叙述口吻反倒越发轻松、平静起来时……从而以内省的态度思考自己与悲剧故事的关系和应负的 道德责任”分析可知。) 4.A(A.曲解文意、推断错误。“这个名字从一开始就很‘响亮’,吸引了全球目光”,不是“彰 显 我国作为互联网大国的自信”的依据,依据是“中国接人国际互联网 20 年来”,由中国第一次倡 导并举办世界互联网盛会。) 5.C(C.有两个错误:一是夸大其词,根据材料二“中国始终发挥着负责任网络大国的作用” 一句可知,“网络强国”于文无据;二是错把“并列关系”当作“因果关系”,“截止……大会 ”是从材料三第一句得出的,意在说明中国正在推动互联网新格局的建设,而此项后半句 “彰显……责任和担当”是从材料二概括出来的,意在说明中国针对互联网,领域相关问题, 尤 其是“世界范围内侵害个人隐私、侵犯知识产权、网络犯罪、网络监听、网络攻击、网络恐怖 主义活动”等互联网全球公害,始终发挥着负责任网络大国的作用。两者之间,是分列陈述关 系,而不是证明与被证明关系。) 6.①保障 互联网安全,消除网络公害,促进互联网领域均衡发展;②要在全球范围内克服遏制论、威 胁论等零和思维和霸权模式;③中国要继续发挥负责任网络大国的作用,在网络空间发展方面 发挥积极作用;④推动互联网格局的重构,健全互联网合理秩序,使技术进步与更具代表性的道 义标准相匹配。(以上四点答对三点即可,每答对一点给 2 分) 7. C 项“按照时间顺序记述父亲的生平事迹”不恰当,且主题归纳并不全面。 8 写这些是为了显示父亲的“缺点”,展示其与现代文明相矛盾的性格特征,塑造身怀绝技 的民间匠人形象,借以引发人们对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关系的思考。 9.(一)子女要尊重与爱惜父亲的“绝技”和“遗产”。父辈的许多东西,子女未必能在 阅历不足的年轻时期明白、领会,等到意识到它的作用时往往悔之晚矣。因此,对父辈以及父辈 的“遗产”或“绝技”,年轻人应多一些理解,多加学习和接纳,不能动辄扣上“落后”或 “落伍”的帽子。 (二)父辈在创造事业的时候也要与时俱进,紧紧跟上现代文明的步伐,而不能封闭、保守, 尽可能消除两之间的代沟或隔阂。同时,父辈在传承遗产时,应该扩大“下一代”的范围,13 / 11 不能局限于自己的子女,而应该把自己的财产看作是人类共同的财产,否则,社会就会因为 子女对“遗产”缺少兴趣而难传给下一代。 (三)如何绾结传统文明和现代文明,是文化传承的重大问题。父亲的“天生才能”卓越超 凡,但没有找出其中的科学原理,仅仅局限于父子口手相传,是难以发扬光大的。传统文明 与 现代文明应该走近,相互交融,而不应该疏远,甚至敌视,这样只能导致更多的文化或文明“失落 ”,许多民间艺术或民间技艺正是这样有逐渐失传而消失的。 【10 题详解】本句找出句中名词代词“将军”“兖州”“ 首事”“山东”“ 此”“天 下 ”“ 要 地 ”“ 虏 ”“ 熟 麦 ”“ 食 ”“ 谷 ”“ 吕 布 ” , 虚 词 “以”“之”“也”“其”“而”“则”,“熟麦”意思是“成熟的麦子”,作“收”的宾 语,意思是“抢收成熟的麦子”,为完整动宾结构,其后断开,排除 C 项;“约”的意思是 “节约”,“蓄”的意思是“储存”,“食”和“谷”都是粮食的意思,分别作“约”和“蓄”的宾语 ,意思是“节食蓄粮”,意思完整,结构独立,前后断开;“资”的意思是“帮助, 资助”,“一 举”指“军事行动”,“一举”作“资”的宾语,意思是“助军事行动”,中 间不能断开,排除 BD 两项;再结合本句意思:将军本以兖州为根本,所以能平定山东,这实在是天下的要地啊!应 立即分兵讨伐,使敌寇不能西顾,乘机收割成熟的麦子,节食蓄粮, 以助军事行动,则吕布不难 击败。句子可以断开为:将军本以兖州首事/故能平定山东/ 此实天下之要地也/宜急分 讨/使虏不得西顾/乘其间而收熟麦/约食蓄谷/以资一举/ 则吕布不足破也。故选 A。 【11 题详解】题中 A 项,“这种礼节和《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 , 设九宾于廷’的‘九宾礼’一样”说法错误,上宾之礼用于接待宾客,九宾礼是接待外 交使者,两者不同。故选 A。 【12 题详解】B 项,“向曹操献计,把皇帝迎到许都”说法错误,原文为“建安元年,献帝 自河东还洛阳,操议欲奉迎车驾,徙都于许。众多以未可卒制。彧乃劝操曰……”,由此可 以 看出迎皇帝到许都是曹操的想法,荀彧表示支持。故选 B。 【13 题详解】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1)中“因”,趁着;“奉”,奉迎;“以” , 连词,表目的;“从”,顺应;“从人望”,顺应百姓(万民)心愿;“秉”,秉持,执 ; “至”,最大的;“服”,使动用法,使……信服;“致”,招致,网罗;“英俊”,指英 才;“致英俊”,网罗英才。(2)中的“见”,同“现”,显现,败露;“情见”,情形败 露;“竭”,衰竭;“势竭”,声势衰竭;“此用奇之时,不可失也”,判断句,这是使用 非常之计的时候,不可错失良机;“乃”,于是,就;“坚壁”,指坚守壁垒;“持”;相持( 对抗);“之”,代词,代指袁绍;“操乃坚壁持之”,曹操于是坚守壁垒(和袁绍)相 持。 (1)趁此时奉迎主上以顺应万民心愿,执最大的公正来使天下信服,扶持大义来网罗英才 。 (2)“情形败露,声势衰竭,一定会有转机,这是使用非常之计的时候,不可错失良机。” 曹操于是坚守壁垒(和袁绍)相持。 参考译文: 荀彧(yù)字文若,颍川颍阴人,青少年就凭才识出名。南阳人何颙见到荀彧认 为他奇异不凡,说:“这是帝王的辅佐之才啊。”中平六年,被推举为孝廉。董卓作乱时,弃官 回到家乡。等荀彧到了冀州,袁绍用贵宾的礼遇对待荀彧。荀彧每每有匡正之心。估计袁绍14 / 11 最终不能成就大事,就离开袁绍投奔曹操。曹操和他交谈后大喜,说:“你是我的张良啊。” 兴 平元年,曹操东击陶谦,派荀彧守甄城。赶上张邈、陈宫据兖州反曹操,而暗地迎接吕布。 张邈派 人欺骗荀彧说:“吕将军来帮助曹使君打陶谦,应赶紧供应他军需物资。”荀彧知道张邈有变, 就整顿军队做好防备,因此张邈的计谋不能得逞。陶谦死,曹操想马上攻取徐州, 回兵后平定吕布 。荀彧劝谏说:“以前高祖占据关中,光武帝占据河内,都是先巩固根本, 以控制天下。将军本 以兖州为根本,所以能平定山东,这实在是天下的要地啊!应立即分兵讨伐,使敌寇不能西顾, 乘机收割成熟的麦子,节食蓄粮,以助军事行动,则吕布不难击败。” 曹操于是大力抢收成熟的麦子 ,又和吕布交战,兖州于是被平定。建安元年,献帝从河东回到洛阳,曹操打算迎接车驾,迁都 到许昌。众人大多认为不可仓促行事。荀彧于是鼓动曹操说:“晋文公曾接纳周襄王而使得诸 侯们如影随形,汉高祖为义帝戴孝而使得天下人心尽归。自从天子遭难,将军首举义兵,只是因 为山东纷扰混乱,没有顾得上接驾,虽然在外平定祸乱,但心里却无时不在挂念着王室。趁此 时奉迎主上以顺应万民心愿,执最大的公正来使天下信服,扶持大义来网罗英才。”曹操听从 了他的意见。曹操守官渡,虽然得胜但军粮就要吃完,写信与荀彧商议,荀彧回信说:“情形 败露,声势衰竭,一定会有转机,这是使用非常之计的时候,不可错失良机。”曹操于是坚守壁 垒(和袁绍)相持。终于用奇兵打败袁绍。 建安十七年,董昭等人要联名推戴曹操晋封国公 ,赐予九锡仪仗器物,秘密地征询荀彧的意见。荀彧说:“曹公本是发动义兵,以振兴汉朝, 虽然功勋卓著,还保持忠贞之节。君子爱人要合于道德,不应该这样。”事情就这么搁置下来 。曹操心里难以平静。等到南征孙权, 曹操上表请荀彧到谯郡劳军,皇帝答应了他。到了濡须 ,荀彧因病留在寿春,曹操赠送他食物,打开一看,却是空盒,于是荀彧服毒而死。皇帝为他难过 痛惜,祭祀之日因此而不奏乐。 谥为敬侯。第二年,曹操终于晋封魏公。 14.A 解析 “两首诗都……寄托了诗人落寞悲凉的情感”错,陈孚的《江天暮雪 》没有体现落寞悲凉之感。 15. 解析 马诗中写暮雪的诗句主要有“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雪乱舞” 运用动词“舞”字写出了天将要黑的时候雪花借助风势纷纷扬扬飘落的状态,“半梅花半 飘柳絮”把纷飞的雪花比喻为盛开的梅花和飘飞的柳絮,具体形象地表现了日暮之时,风 中“雪乱舞”的景象,是动景,属于正面描写。陈诗前四句传神地描绘出一幅潇湘江上的 雪景图, 首联出句“长空卷玉花”中的“玉花”化用梁昭明太子的“玉雪开六出之花”, 以“玉”喻雪,形象地写出雪的晶莹剔透之态,形容绝妙;“卷”字展现出雪花被风席卷 、纷纷扬扬的飞舞之情态,是动态之景。对句“汀洲白浩浩”的意思是远远望去,整个汀洲白 茫茫的一片, 这属于静景。颔联“雁影不复见,千崖暮如晓”意思是天空见不到归雁, 将暮时,千山之间如破晓时那么宁静,凸显宁静的氛围。“千崖暮如晓”写出了暮天雪景 所特有的那种朦朦胧胧的风韵,在诗中既点明题目中的“暮”字,又为后面写人的活动提供背 景,属于侧面烘托。 答题时,结合具体诗句,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即可。 答案 ①两首诗动词使用都很传神。马诗着一“舞”字,陈诗着一“卷”字,写出 了风助雪势、雪花纷纷扬扬的飞舞之态。②两首诗都善用比喻状写暮雪之形态。马诗把 纷飞的雪喻为盛开的梅花和飘飞的柳絮,具体形象地写出了“雪乱舞”的景象;陈诗以“玉 ”喻雪, 形象地写出雪的晶莹剔透之态。③马诗写的是动景,正面描写。陈诗用动静 结合、侧面烘托的手法写出暮雪的美妙。“卷玉花”写出大雪纷扬的动态之美,“汀洲白 浩浩”写出雪境15 / 11 静寂之美;“千崖暮如晓”烘托了暮雪所特有的朦朦胧胧、半幽半明的色调与风韵。 16(1)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2)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3)不吾知其亦已兮 苟余情其信芳 17.A[解析]可圈可点文章精彩,值得加以圈点,形容表现好,值得肯定或费扬 。 乏善可陈说不出有什么优点,没有什么好的地方可以称道。前文是无论是規定 之,还是针对性之强,乃至措施之实”,应用“可圈可点”。涉及:牵涉到,关 联到;关涉:有所关联,牵涉,这两个词的区别明显在“及”上,根据用法和搭配 ,此处用涉及“更合语境。掌握:了解事物,因而能充分支配或运用。掌管:负责管 理,主持。从搭配上来看,此处用“掌握” 最合适。一言以蔽之:蔽,原意为遮 蔽,引申为概括。指用一句话来概括。归根结底,归结到根本上。这里是“总之 ”的思,应用“一言以蔽之”。 18.C[解析]从语意逻辑来看,“最关心孩子健康”应在前,“最有动力行使监督 权”应在后,可排除 A、D 项;为了使表达更严密,“从一定程度上说”应放在句 首,可排初 B 项。 19.C[解析]第一分句的搭配不当,主语应为“校园食品安全事件”;第二分 句句式杂糅。应删掉“由于”;最后两个分句的语序应该为“该监管的不监 管,想监管的监管不了”。 20.【答案】①“对于”改为“关于”。 ③“采纳”改为“采用”。 ④“根据建筑物的大小确定牌子的尺寸”改为“牌子的尺寸根 据建筑物的 大小确定”。 【解析】本文段为国务院办公厅的通知,是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发出的通知 ,为机关文件, 也是普发公文的一种。写法力求简明扼要,条理清楚,实事求 是,合乎文法,切忌冗长杂乱。 ①“国务院办公厅对于悬挂部门名称牌子等有关事项的通知”中“悬挂部门名 称牌子等有关事项”是通知的核心内容,用“对于”不合语境。对于:表示指 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对象, 指的是相对某人、某事、某物的关系。通知的接收 对象明显不能是“悬挂部门名称牌子等”,故“对于”改为“关于”。 ③“部门、单位名称应采纳国务院有关机构设置文件规定的名称”中“采纳”不合 语境。“采 纳”的对象大多是比较抽象的事物。“采用”的对象多是具体的,如某项 技术、某种教材、某篇稿件等。此处改“采纳”为“采用”。 ④“根据建筑物的大小确定牌子的尺寸”成分残缺,缺主语。此处改为“牌子的16 / 11 尺寸根据建 筑物的大小确定”。 21【答案】2019 年 6 月 6 日,工信部向四部门颁发 5G 牌照,中国进入 5G 商用元年。华为公司凭借全面领先的 5G 能力,全力支持中国 5G。 【解析】本段有两句,第一句交代了时间“2019 年 6 月 6 日”,涉及对象是工 信部和四家企业,事件是“正式颁发 5G 牌照”,意义是“我国正式进入 5G 商 用元年”。第二句介绍华为公司,最核心的信息在最后一句“华为公司将凭借全面 领先的 5G 能力,全力支持中国 5G 建设”。考生依据以上分析,压缩概括,注意字数 限定。 22.写作提示: 写作的角度很多,可以写民族脊梁、民族英雄,可以写像白衣天使这样的平凡 的英雄,也 可以写普通的志愿者、普通的民众;也可以总起来写英雄的 传承,中国人的责任感等等。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