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届高三语文黄金考点测试卷(4 月第一期)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文化的价值之大小,归根到底取决于它能够满足时代需要的程度。马克思说:“理论在
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文化也是如此。今天,
我们只能立足于当代中国去甄别并择取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摒弃那些不能与时俱进的消
极成分。这应该成为衡量一切文化遗产的基本坐标。偏离了它,我们就有可能陷入相对主义
的泥淖,要么“食古不化”,要么“喝祖骂宗”。对传统文化采取原教旨主义态度,也是不符
合历史辩证法的。这种复古读经的做法,抹杀了当代人类生存方式的新特点,难以适应新的
文化需要。同时,对于历史上的中国,我们更不能采取虚无主义态度。但也应看到,今天的
中国毕竟是经历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洗礼,经历了社会主义历史实践的重构,经历了近四十
年改革开放的激荡,经历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因此,中国传统文化不可能在本来意
义上被复制和再现。
中国传统文化只有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才能适应时代发展,从而显示出它的
当代价值。传统文化如何才能“活”起来,活在当代人的观念和生活实践中,而不是仅仅存
在于典籍、文物古董和博物馆中?传统文化只有在不断回应时代的挑战、质询和诉求中才能
真正得以弘扬光大。所以,它只能“活”在不断的损益中,这恰恰是一种文化的常态。不然
的话,传统文化就有可能沦为现代新儒家所焦虑的“木乃伊”或死古董。传统文化只有通过
创造和创新,才能实现有活力的传承。
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我们应采取“神似”而非“形似”的态度。譬如中国传统社会
提倡的“二十四孝”,今天的人们既不可能也不应该拘泥于模仿它所描述的具体情形,而是
借鉴和继承“二十四孝”所体现出来的孝道精神。不然的话,就难免走向“愚忠愚孝”之类
的愚昧。冯友兰当年所提出的“抽象继承法”,在一定意义上也是包含着这层用心的。道德
的具体表征会随着不同民族、不同时代而呈现出多种多样的具体形态;但道德之为道德的那
个“理”,却能纵贯古今中外、超越时空限囿。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为当代中国人重新发现文化上的自我提供内在依据。在现代化的
狂飙突进中,我们很容易在文化上陷入自我迷失,从而找不到“我是谁、我从何而来、我又
到何处去”的答案。不解决这个前提性问题,就无法真正回应“谁的现代化”“为谁的现代化”之类的根本性问题。重新找回现代人的自己,重建现代人的自我,就不能不进行一番文
化上的“寻根”,重新接续我们同传统文化之间脐带般的关系。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缓解人与自然的紧张、重建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能够提供启迪。
当代人类社会正面临着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变,这意味着人类必须调整自身同自然的
关系。在工业文明中,人类对自然的占有,乃是引发生态失衡和环境危机、使人类生存陷入
困境的深刻文化原因。它所孕育的现代技术取代了古典技术。古典技术所体现的基本理念是
“天人合一”,而现代技术所体现的基本理念则是“以人克天”。摆脱现代技术带来的危机,
唯一可能的出路,从文化上说,在于恢复技术的古典品格,即“天人合一”的智慧。正是在
这个方面,中国传统文化理念显示出它的积极意义。
(何中华《在创造创新中彰显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对传统文化采取相对主义态度,就有可能不甄别、不择取、不摒弃地对待传统文化。
B.对传统文化采取原教旨主义态度的做法,是不顾当代人类生存方式新特点的复古读经。
C.对传统文化既不能采取虚无主义态度,也不能无视历史的变化而机械地复制和再现。
D.传统道德的表征多种多样,其“理”却亘古不变,对此我们要“神”“形”兼备地继承。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第一段有立有破,既提出了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做法,又批判了三种错误做法。
B.第二段从正反两方面来说理,论证了传统文化只有通过转化和创新,才能适应时代。
C.第三段以“二十四孝”为例论述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要用冯友兰的“抽象继承法”。
D.最后两段,分别从两个方面阐述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理念在现代社会的积极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社会是发展变化的,传统文化不可能在本来意义上被复制,而应与时俱进地弘扬其优秀
成分和正能量。
B.传统文化不能存在于典籍、文物古董和博物馆中,而应在回应时代的挑战、质询和诉求
中创造和创新。
C.人们如果拘泥于传统文化具体形式上的模仿,就会走向“愚忠愚孝”,传统文化也会变
成“木乃伊”。
D.现代技术恶化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使得现代人无法真正回应“谁的现代化”“为谁的现
代化”之类的问题。
【答案】1.D 2.C 3.A【解析】
1.D 项,“对此我们要‘神’‘形’兼备地继承”曲解文意。据原文第三段“对传统文化
的批判继承,我们应采取‘神似’而非‘形似’的态度”,应该是取其“神”,而不是
“神”“形”兼备。故选 D。
2.C 项,错在“要用冯友兰的‘抽象继承法’”这个地方,文章其实论述对传统文化的批
判继承,我们应采取“神似”而非“形似”的态度,而引用冯友兰的观点只是作为佐证,并
不是“要用冯友兰的‘抽象继承法’”。故选C。
3. B 项,“传统文化不能存在于典籍、文物古董和博物馆中”的说法错误,表述绝对化。
原文第二段是“而不是仅仅存在于典籍、文物古董和博物馆中”。C 项,以偏概全。原文中
走向“愚忠愚孝”是针对“二十四孝”而言的,并非是说所有从形式上模仿传统文化的结果。
D 项,强加因果。据原文最后两段可知,“使得”前后并不存在这种因果关系,即“现代技
术恶化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并不是现代人无法真正回应“谁的现代化”“为谁的现代化”
之类的问题的原因。故选 A。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
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集群,壮大数字经济。”这是自 2017
年“人工智能”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后,连续三年被写入报告。
2016 年 3 月,人工智能阿尔法狗战胜世界围棋冠军李世石,引发全球对“人工智能”
的关注。人们惊奇地发现,人工智能已在不知不觉中成长,其学习能力和智能化程度远超人
们的想象。如今,在社会各领域,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技术被应用,深刻改变了产业形态、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摘编自人民网 2019 年 3 月《人工智能连续三年被写入报告新技术正改变未来》)
材料二:(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2017 年人工智能行业创业投资情况分析》)
材料三:
2013 年以来,美、德、法、英、日、中等国都纷纷出台了人工智能战略和政策。各国
人工智能战略各有侧重:美国重视人工智能对经济发展、科技领先和国家安全的影响;欧盟
国家关注人工智能带来的安全、隐私、尊严等方面的伦理风险;日本希望人工智能推进其超
智能社会的建设;而中国人工智能政策聚焦于实现人工智能领域的产业化,助力中国的制造
强国战略。各国政策在研发重点和重点应用领域也存在着较大差异。
从 2009 年至今,中国人工智能政策的演变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其核心主题词也在不断
变化,体现了各阶段发展重点的不同。国家层面政策早期关注物联网、信息安全、数据库等
基础科研,中期关注大数据和基础设施,而 2017 年后人工智能成为最核心的主题,知识产
权保护也成为重要主题。综合来看,中国人工智能政策主要关注以下六个方面:中国制造、
创新驱动、物联网、互联网+、大数据、科技研发。
地方政府积极响应国家人工智能发展战略,其中(《中国制造 2025》处于人工智能政
策引用网络的核心,在地方人工智能政策过程中发挥着纲领性的作用。通过政策发布情况来
看,目前我国人工智能活跃的发展区域主要集中在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地区。
(摘编自清华大学中国科技政策研究中心《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报告 2018》)
材料四:
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为安全防护提供了一条全新思路,但与众多强大的工具一样,人工
智能平台可以为善也可以为恶,更可能受到网络不法分子的利用。由于人工智能推动设备智能向场景智能演进,主动调动各种场景的功能为人们提供服务,这就让安全问题变得非常复
杂,不法分子有可能通过“机器人黑客”来发动精确的漏洞攻击。
同时,由于物联网的发展,联网设备大量增加,在家里和办公室,所有智能设备间实现
互连的情况也将带来更多的安全漏洞,
面对越来越复杂的安全形势,单一设备、单一领域和单一系统的安全解决方案哪怕再强,
也无法适应新形势下的安全需求。构建以人工智能为基础的系统化安全防护方案,通过自主
学习解决不同的安全问题,对企业构建安全防护墙至关重要。
(摘编自科技世界网 2019 年 3 月《用人工智能解决信息安全问题?》)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人工智能”连续三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这预示着它将在未来得到进一步发展。
B.2014~2018 年,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持续高速增长,说明相关行业已经看准了人工智
能技术的发展前景。
C.中国人工智能行业经历了几年缓慢发展期后,2014 年开始强势攀升,至 2017 年投资事
件出现少许回落。
D.中国人工智能政策主要关注六个方面,《中国制造 2025》在地方人工智能政策过程中发
挥着纲领性的作用。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既让人们始料未及,也让人们多了些安全方面的担忧。
B.不同国家人工智能战略的差异较大,而同一国家不同阶段也会因国情的变化调整策略。
C.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对于壮大中国经济,使我国早日成为制造强国有着重要的作用。
D.使用人工智能让安全问题变得更加复杂,会让“机器人黑客”的漏洞攻击更加精确。
6.今后应该如何更好地推动人工智能的发展?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 分)
【答案】
4.B
5.D
6.(1)政府及相关部门制订相关的政策法规。(2)加大对人工智能行业的资金投入。(3)深化
人工智能在各行业的研发及应用。(4)构建以人工智能为基础的系统化安全防护方案。
【解析】
4. B 项,“相关行业已经看准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前景”不合文意,根据材料二可知人
工智能市场前景广阔,但并不代表“相关行业已经看准了……”,选项无中生有,曲解文意。故选 B。
5. D 项,“会让‘机器人黑客’的漏洞攻击更加精确”不合文意,原文相关表述为“不法
分子有可能通过‘机器人黑客’来发动精确的漏洞攻击”,原文用的是“有可能”,选项表述
过于绝对。故选 D。
6.根据材料一“人工智能连续三年被写入报告新技术正改变未来”以及材料三中“2013 年
以来,美、德、法、英、日、中等国都纷纷出台了人工智能战略和政策”“地方政府积极响
应国家人工智能发展战略,其中(《中国制造 2025》处于人工智能政策引用网络的核心,
在地方人工智能政策过程中发挥着纲领性的作用。通过政策发布情况来看,目前我国人工智
能活跃的发展区域主要集中在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地区”可概括为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制
定相关的政策法规;根据材料二图表中的数据,可知中国人工智能发展前景广阔,政府应加
大投资力度;根据材料三“各国人工智能战略各有侧重:美国重视人工智能对经济发展、科
技领先和国家安全的影响;欧盟国家关注人工智能带来的安全、隐私、尊严等方面的伦理风
险;日本希望人工智能推进其超智能社会的建设;而中国人工智能政策聚焦于实现人工智能
领域的产业化……中国人工智能政策主要关注以下六个方面:中国制造、创新驱动、物联网、
互联网+、大数据、科技研发”可概括出应协调和深化各产业之间的关系,促进人工智能更
快发展。根据材料四“构建以人工智能为基础的系统化安全防护方案,通过自主学习解决不
同的安全问题,对企业构建安全防护墙至关重要”可概括出“构建以人工智能为基础的系统
化安全防护方案”。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补天(节选)
鲁迅
粉红的天空中,曲曲折折的漂着许多条石绿色的浮云,天边的血红的云彩里有一个光芒
四射的太阳,如流动的金球包在荒古的熔岩中。地上都嫩绿了,便是不很换叶的松柏也显得
格外的娇嫩。桃红和青白色的斗大的杂花,在眼前还分明,到远处可就成为斑斓的烟霭了。
轰!!!
在这天崩地塌的声音中,女娲猛然醒来,同时也就向东南方直溜下去了,伊伸了脚想踏
住,然而什么也踹不到,连忙一舒臂揪住了山峰,这才没有再向下滑的形势。
但伊又觉得水和沙石都从背后向伊头上和身边滚泼过去了,略一回头,便灌了一口和两
耳朵的水,伊赶紧低了头,又只见地面不住的动摇。章而这动摇也似乎平静下去了,伊向后一移,坐稳了身子,这才挪出手来拭去额角上和眼睛边的水,细看是怎样的情形。情形很不
清楚,遍地是瀑布般的流水;大概是海里罢,有几处更站起很尖的波浪来。可是终于大平静
了,大波不过高如从前的山,像是陆地的处所便露出棱棱的石骨。
伊正向海上看,只见几座山奔流过来,一面又在波浪堆里打旋子。伊恐怕那些山碰了自
己的脚,便伸手将他们撮住,望那山坳里,还伏着许多未曾见过的东西。伊将手一缩,拉近
山来仔细的看,只见那些东西旁边的地上吐得很狼藉,似乎是金玉的粉末,又夹杂些嚼碎的
松柏叶和鱼肉。他们也慢慢的陆续抬起头来了,女娲圆睁了眼睛,好容易才省悟到这便是自
己先前所做的小东西——先前用泥造的人,只是怪模怪样的已经都用什么包了身子,有几个
还在脸的下半截长着雪白的毛毛了,虽然被海水粘得像一片尖尖的白杨叶。
“上真救命…….”一个脸的下半截长着白毛的昂了头,一面呕吐,一面断断续续的说,
“救命……臣等……是学仙的。谁料坏劫到来,天地分崩了……现在幸而……遇到上真……
请救蚁命……并赐仙……药”他于是将头一起一落的做出异样的举动。伊都茫然,只得又说,
“什么?”他们中的许多也都开口了,一样的是一面呕吐,一面“上真上真”的只是嚷,接
着又都做出异样的举动。伊无法可想的向四处看,便看见有一队巨鳌正在海面上游玩,伊不
由得喜出望外了,立刻将那些山都搁在他们的脊梁上,嘱咐道:“给我驼到平稳点的地方去
罢!”巨鳌们似乎点一点头,成群结队的驼远了。
伊嘘一口气,心里较为轻松了,再转过眼光来看自己的身边,流水已经退得不少,处处
也露出广阔的土石,伊又仰了脸去看天。天上一条大裂纹,非常深,也非常阔。伊站起来,
用指甲去一弹,一点不清脆,竟和破碗的声音相差无几了。伊皱着眉心,向四面察看一番,
又想了一会,便拧去头发里的水,分开了搭在左右肩膀上,打起精神来向各处拔芦柴:伊已
经打定了“修补起来再说”的主意了。
伊从此日日夜夜堆芦柴,柴堆高多少,伊也就瘦多少。芦柴堆到裂口,伊才去寻青石头。
当初本想用和天一色的纯青石的,然而地上没有这么多,大山又舍不得用,有时到热闹处所
去寻些零碎,看见的又冷笑,痛骂,或者抢回去,甚而至于还咬伊的手,伊于是只好掺些白
石,再不够,便凑上些红黄的和灰黑的,后来总算将就的填满了裂口,只要一点火,一熔化,
事情便完成,然而伊也累得眼花耳响,支持不佳了。
这时昆仑山上的古森林的大火还没有熄,西边的天际都通红。伊向西一瞟,决计从那里
拿过一株带火的大树来点芦柴垛。伊回手便从火树林里抽出一株烧着的大树来,要向芦柴堆
上去点火。
伊就去点上火,而且不止一地方。火势并不旺,那芦柴是没有干透的,但居然也烘烘的响,很久很久,终于伸出无数火焰
的舌头来,一伸一缩的向上舔,又很久,便合成火焰的重台花,又成了火焰的柱,赫赫的压
倒了昆仑山上的红光,大风忽地起来,火柱旋转着发吼,青的和杂色的石块都一色通红了,
饴糖似的流布在裂缝中间,像一条不天的闪电。
风和火势卷得伊的头发都四散而且旋转,汗水如瀑布一般奔流,大光焰烘托了伊的身躯,
使宇宙间现出最后的肉红色。
火柱逐渐上升了,只留下一堆芦柴灰。伊待到天上一色青碧的时候,才伸手去一摸,指
面上却觉得还很有些参差。
“养回了力气,再来罢……”伊自己想。
伊于是弯腰去捧芦灰了,一捧一捧的填在地上的大水里,芦灰还未冷透,蒸得水渐渐的
沸涌,灰水泼满了伊的周身。大风又不肯停,夹着灰扑来,使伊成了灰土的颜色。
“吁!”伊吐出最后的呼吸来。
天边的血红的云彩里有一个光芒四射的太阳,如流动的金球包在荒古的熔岩中。这时候,
伊以自己用尽了自己一切的躯壳,便在这中间躺倒,而且不再呼吸了。
有一日,天气很寒冷,却听到一点喧嚣,那是禁军终于杀到了。他们左边一柄黄斧头,
右边一柄黑斧头,后面一柄极大极古的大纛①,躲躲闪闪的攻到女娲死尸的旁边,却并不见
有什么动静。他们就在死尸的肚皮上扎了寨,因为这一处最膏腴,他们检选这些事是很伶俐
的。
(注)①大纛(dào),古代军队里的大旗。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女娲一舒臂揪住了山峰,一伸手撮住那些山,回头从火树林里抽出一株大树,这些情节
想象大胆,使文章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B.文中有许多生动的场景描写,天崩地塌之后,天地之间地动山摇、洪水横流,人们狼狈
不堪,与小说开头的场景形成鲜明对比。
C.女娲为人类炼石补天,到热闹处去寻石头,有些人看见又是冷笑,又是痛骂,还咬女娲
的手,写出了人类的自私、狭隘。
D.文中写女娲恐怕山碰了自已的脚,炼石补天疲惫不堪,甚至最后劳累而死,表明女娲作
为上古大神,也有人类脆弱的特点。
8.请概括小说中女娲的形象特点,并谈谈小说是如何塑造女娲形象的。(6 分)
9.鲁迅先生的小说主题深刻而丰富,他能洞察并揭示社会、人性最深刻的东西,让人警醒。你能从文中读出哪些丰富的主题?请结合小说分析。(6 分)
【答案】
7.D
8.形象特点:勤劳、善良,具有献身精神(担当)的人类圣母形象。小说主要通过以下方
式塑造女娲形象:①正面描写,主要通过对女娲的动作,心理等的具体描写塑造人物形象。②
环境烘托,开头和结尾的景物描写都烘托了女娲的形象。③小人物的衬托,通过人类的渺小、
脆弱、愚昧、自私衬托女娲形象的高大。
9.①赞美了女娲勤劳、善良的品质和牺牲自我、无私奉献的精神。②批判了民众的愚昧、
自私、忘恩负义。③通过民众的行为,表现出女娲的孤独、无人理解,表达了对奉献者的同
情。
【解析】
7. D 项,“表明女娲作为上古大神,也有人类脆弱的特点”错。“女娲恐怕山碰了自己的
脚”属于正常反应,谈不上脆弱,“炼石补天疲惫不堪,甚至最后劳累而死”是因为这项工
作太过繁重,也体现了女娲为人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大光辉形象。故选 D。
8.本题考查鉴赏作品文学形象、把握小说艺术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题,应先明确人物描写
手法——直接描写和侧面烘托,然后结合文中叙述性的语句,分析概括小说人物形象特点。
正面描写:“在这天崩地塌的声音中,女娲猛然醒来,同时也就向东南方直溜下去了,伊伸
了脚想踏住,然而什么也踹不到,连忙一舒臂揪住了山峰,这才没有再向下滑的形势”“女
娲圆睁了眼睛,好容易才省悟到这便是自己先前所做的小东西——先前用泥造的人”“伊无
法可想的向四处看,便看见有一队巨鳌正在海面上游玩,伊不由得喜出望外了,立刻将那些
山都搁在他们的脊梁上,嘱咐道:‘给我驼到平稳点的地方去罢’”“伊从此日日夜夜堆芦
柴,柴堆高多少,伊也就瘦多少。芦柴堆到裂口,伊才去寻青石头”等。侧面烘托:环境烘
托——“粉红的天空中,曲曲折折的漂着许多条石绿色的浮云,天边的血红的云彩里有一个
光芒四射的太阳,如流动的金球包在荒古的熔岩中。地上都嫩绿了,便是不很换叶的松柏也
显得格外的娇嫩。桃红和青白色的斗大的杂花,在眼前还分明,到远处可就成为斑斓的烟霭
了。轰!!!在这天崩地塌的声音中”“ 天边的血红的云彩里有一个光芒四射的太阳,如
流动的金球包在荒古的熔岩中”;小人物烘托——“‘上真救命……’一个脸的下半截长着
白毛的昂了头,一面呕吐,一面断断续续的说,‘救命……臣等……是学仙的。谁料坏劫到
来,天地分崩了……现在幸而……遇到上真……请救蚁命……并赐仙……药’”“有时到热
闹处所去寻些零碎,看见的又冷笑,痛骂,或者抢回去,甚而至于还咬伊的手,伊于是只好掺些白石”“ 有一日,天气很寒冷,却听到一点喧嚣,那是禁军终于杀到了。他们左边一
柄黄斧头,右边一柄黑斧头,后面一柄极大极古的大纛,躲躲闪闪的攻到女娲死尸的旁边,
却并不见有什么动静。他们就在死尸的肚皮上扎了寨,因为这一处最膏腴,他们检选这些事
是很伶俐的”。 开头和结尾的景物描写都烘托了女娲的形象;小人物的衬托,通过人类的渺
小、脆弱、愚昧、自私衬托女娲形象的高大。形象特点:“伊已经打定了‘修补起来再说’
的主意了”“伊从此日日夜夜堆芦柴,柴堆高多少,伊也就瘦多少。芦柴堆到裂口,伊才去
寻青石头。当初本想用和天一色的纯青石的,然而地上没有这么多,大山又舍不得用”“‘养
回了力气,再来罢……’伊自己想”“这时候,伊以自己用尽了自己一切的躯壳,便在这中
间躺倒,而且不再呼吸了”等句子可以看出女娲勤劳、善良,具有献身精神(担当)的人类
圣母形象。
9.本题考查理解作品内容和把握主旨的能力。文本主题需要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梳理情节
发展,把握时代背景和环境描写,理解小说标题和整体思想等进行分析概括。①女娲是一个
勤劳、善良,具有献身精神(担当)的人类圣母形象,在天地分崩之时,凭借一己之力炼石
补天,救助渺小的人类,赞美了女娲勤劳、善良的品质和牺牲自我、无私奉献的精神。②在
遇到危难时,民众去向女娲求救,在女娲补天时却又“冷笑,痛骂,或者抢回去,甚而至于
还咬伊的手”,在女娲补天逝世后,民众“就在死尸的肚皮上扎了寨,因为这一处最膏腴,
他们检选这些事是很伶俐的”,批判了民众的愚昧、自私、忘恩负义,同时,本文通过民众
的行为,表现出女娲炼石补天时的孤独、无人理解,表达了作者对奉献者的同情。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蔡)廷庆字仲远,中进士第。神宗初,以集贤校理历开封府推官。有卫士告黄衣老卒
筒火入直,延庆察卒色辞,疑焉,询之,果为所诬,即反坐告者。事闻,帝重之,知河中府。
王韶进师河州,羌断其归路。延庆曰:“兵事非吾所宜预,然主帅在难,不急援之,恐
败国事。”遂檄兵赴救,羌解去,韶得全师还。转运判官蔡曚劾其擅兴,朝廷问知状,易曚
他道。韶入朝,延庆摄熙帅。元夕张灯,羌乘隙伏兵北关下,遣二十九人伪请来属,将举火
内应。延庆觇知,悉斩以徇,伏者宵溃。蕃官诈称木征欲降,邀大将景思立来迎。延庆悉之,
命毋辄出,即违节制,虽有功亦诛,思立不从,卒败死。
徙知成都府兼兵马都钤辖。本道旧不置都钤辖,至是特命之。茂州羁縻州蛮族九,自推
一人为将统其众,将常在州听要束。州居群蛮中,无城堑,惟树鹿角为固。蛮屡夜入剽人畜,徼货来赎;民患苦,诣郡守李琪请筑城。琪上于朝,诏延庆度其利便,延庆下其事,琪已去。
后守范百常以为利,筑之。蛮酋诉谓侵其土地,乞罢筑,不许。蛮数百奄至,拒却之。
夏人禹臧苑麻疑边境有谋,使人入塞卖马,吏执以告。延庆曰:“彼疑,故来觇。执之,
是成其疑。”约马直授之使去。疆吏入敌境攘羊马,得而戮诸境上,且告之曰:“两境不相
侵,则相保以安,故戮以戒。若有之,亦当尔也。”夏人悦服。
延庆有学问平居简嘿遇事能别白是非所至有惠政既为伯父齐后齐晚得子乃归其宗籍家
所有付之无一毫自予莱人义焉。尝得《安南行军法》读之,仿其制,具为书上之。时鄘延吕
惠卿亦分画兵,延庆条其不便,神宗善其议。元祐中,卒,年六十二,官庀其葬。
(选自《宋史·蔡延庆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延庆有学问/平居简嘿/遇事能别白是非/所至有惠政/既为伯父齐后/齐晚得子/乃归其宗
/籍家所有付之/无一毫自予/莱人义焉
B.延庆有学问/平居简嘿/遇事能别白/是非所至有惠政/既为伯父齐后/齐晚得子/乃归其宗
/籍家所有付之/无一毫自予莱人/义焉
C.延庆有学问平居简嘿/遇事能别白/是非所至有惠政/既为伯父齐后/齐晚得子乃归/其宗
籍家所有付之/无一毫自予/莱人义焉
D.延庆有学问/平居简嘿/遇事能别白是非/所至有惠政/既为伯父齐后/齐晚得子乃归/其宗
籍家所有付之/无一毫自予莱人/义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进士:指古代科举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如明清时必须通过殿试。
B.檄(文):是一种只能由皇帝发布的用于征召、晓谕的公告或声讨、揭发罪行等的文书。
C.元夕: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故称元宵节。
D.蕃官:对宋代边境地区少数民族所任朝廷官职的称呼,职位由枢密院与兵部掌管。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蔡延庆有正义感。卫士告发黄衣老兵拿着筒火值班,蔡延庆调查后发现是被人诬陷,于
是他便按照法律给那位卫士定罪。
B.蔡延庆很有预见。木征诈降要景思立去迎接,但蔡延庆洞悉其阴谋,下令不许擅自出城,
但是景思立不听,最终兵败而死。
C.蔡延庆讲究策略。夏人禹臧苑麻派人进塞内卖马,蔡延庆放了被抓住的人;对擅入敌境
偷抢羊马的小吏则将其杀死,让夏人心悦诚服。D.蔡延庆敢于进言。王韶被围困,他向皇帝进言,使其得救;李琪离职后,他又上奏皇帝
请求筑城,打败了数百蛮人。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羌乘隙伏兵北关下,遣二十九人伪请来属,将举火内应。
(2)蛮屡夜入剽人畜,徼货来黩;民患苦,诣郡守李琪请筑城。
【答案】
10.A
11.B
12.D
13.(1)羌人趁机在北关下埋伏兵马,派遣二十九人假装请求归属,准备点火作为内应。
(2)蛮族人屡次在夜里窜人抢劫百姓的牲畜,让百姓用财物来赎取;百姓饱受其害,就到
郡守李琪那里请求筑城。
【解析】
10.“是非”是“别白”的宾语,前面不能断开,应在“是非”后面断开,可排除 BC;“莱
人义焉”“义焉”主语是“莱人”“莱人”前要断开,可排除 BD。故选 A。
11. B 项,“是一种只能由皇帝发布的用于征召、晓谕的公告或声讨、揭发罪行等的文书”
错误,古代官府也可以发布檄文。故选 B。
12. D 项,“李琪离职后,他又上奏皇帝请求筑城,打败了数百蛮人”错误,分析不当,不
是李琪离职后才开始筑城;筑城的事情也没有请求皇帝,而是蔡延庆自己下达的命令;“打
败了数百蛮人”的也不是蔡延庆,而是李琪后任范百常。故选 D。
13.(1)“乘隙”,趁机;“伏兵北关下”,省略了介词“于”,介词结构后置,应是“于北
关下伏兵”;“伪请来属”,假装请求归属,即投诚;“举火内应”,点火作为内应;(2)
“剽”,抢劫;“徼”,通“缴”,交纳,交出;“民患苦”,省略“之”,即“民患苦之”,意
动用法,对这件事感到悲苦;“诣”,到……去。
【参考译文】
蔡延庆,字仲远,考中进士。神宗初年,以集贤校理担任开封府推官。有卫士告发一个
黄衣老兵拿着筒火值班,蔡延庆观察老兵的脸色和言辞,心存怀疑,仔细讯问,果然是被人
诬陷,便按法律给告发者定罪。事情让皇帝听到了,皇帝看重他,任命他为河中知府。
王韶率师进军河州,羌人断绝了他的归路。蔡延庆进言:“军事本来不是我所应该参与的,然而军队被困主帅危难,若不赶快救援,恐怕坏了国家大事。”于是皇帝传令调兵援救,
羌人解围而去,王韶得以保全军队归来。转运判官蔡矇弹劾他擅自起兵,朝廷问明情况,将
蔡矇调到其他地方。王韶回来后入朝,蔡延庆代理熙河兵马统帅。元宵节全城张灯结彩,羌
人趁机在北关下埋伏兵马,派遣二十九人假装请求归属,准备点火作为内应。蔡延庆窥探得
知羌人的阴谋,将这批人全部斩杀示众,外边伏兵连夜溃逃。又有蕃人官员诈称木征想要投
降,让大将景思立前去迎接。蔡延庆清楚地知道他的阴谋,命令众将不许擅自出城,谁违犯
了命令,即使有功也要杀头,可是景思立不听,最终兵败而死。
蔡延庆后来又调任成都府兼兵马都钤辖。本来那里从不设置都钤辖,到了蔡延庆任命属
于特例。茂州管辖州属九个少数民族地区,他们自己推选一人为将统领众人,将常到茂州听
约束。羁縻州就处在群蛮中,没有城池,只有树立鹿角来让领地坚固。蛮族人屡次在夜里窜
入抢劫百姓的牲畜,让百姓用财物来赎取;百姓饱受其害,就到郡守李琪那里请求筑城。李
琪上奏朝廷,皇帝下诏让蔡延庆权衡利弊来处理,蔡延庆下达筑城的命令,李琪已离职。后
任郡守范百常认为有利,便开工筑城。蛮族首领前来诉说筑城侵占了他们的土地,乞求停止
筑城,没得到同意。数百蛮人四面而来,被赶走了。
夏人禹臧苑麻怀疑蔡延庆在边境有阴谋,派人进入塞内卖马,被守吏抓住报告了蔡延庆。
蔡延庆说:“这是他们怀疑,所以来窥视。抓了而不放,这就证实了他们的疑虑。”于是让
人与他商议好价钱,留下马给了钱后让他回去。有个边疆小吏入敌境偷抢羊和马,蔡延庆抓
住将他杀死在边境上,并且告诉夏人说:“两国互不侵犯边境,就能互保平安,所以我们把
这个小吏杀死来警示告诫。如果再有这种事,我们仍然也依此处理。”夏人心悦诚服。
蔡延庆有学问,平常居住简单而沉默,遇事能分辨是非,所到达的地方都有惠政。过去,
做了伯父蔡齐的继承人之后,又因蔡齐晚年有了儿子,于是回归他的本宗,将家中的所有全
部交付给蔡齐的儿子,自己没有留一点东西,莱州人认为蔡延庆很仁义。蔡延庆曾经得到一
本《安南行军法》研读,效仿书中的办法,将此法详细书写上奏。当时鄺延吕惠卿也分头谋
划兵事,蔡延庆分条陈述其中的不便利,神宗赞同蔡延庆的意见。元祐年间,蔡延庆去世,
享年六十二岁,官府备办他的葬礼。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4—15 题。
汴岸置酒赠黄十七①
黄庭坚
吾宗端居丛百忧,长歌劝之肯出游。黄流不解涴②明月,碧树为我生凉秋。
初平③ 群羊置莫问,叔度④千顷醉即休。
谁倚舵楼吹玉笛?斗杓⑤寒挂屋山头。
[注]①此诗为诗人离京赴太和县任时告别友人之作。黄十七:黄介,字几复。②涴:
污染。③初平:即黄初平,《神仙传》曾记其牧羊成仙事。④叔度:即东汉黄宪,志向高洁,
不应官府征辟,时人赞其气度“汪汪若千顷陂”。⑤斗杓:指北斗星。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首联写黄介心情极为烦闷,作者理解其愁虑繁深,因而邀他出游以消心忧。
B.颔联写明月倒映于浑黄的汴河却依然澄明,岸上碧树让人感到秋天的凉意。
C.颈联用典,写黄初平牧羊成仙之事虚诞渺茫,也很难像叔度那般一醉方休。
D.尾联勾画出一幅秋夜图,楼船笛声,北斗高挂,无限情愫融入静夜笛声里。
15.本诗与《赠别几复》均运用了“月”这一意象,作者在两诗中运用该意象所抒发的情感
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 分)
赠别几复
[宋] 黄庭坚
风惊鹿散豫章城,邂逅相逢食楚苹。佳友在门忘燕寝,故人发药①见平生。
只今满坐且樽酒,后夜此堂还月明。契阔愁思已知处,西山影落暮江清。
[注]①发药:意为善言劝人以当药石。
【答案】
14.C
15.(1)《汴》诗中的“月”是实写的明月,与“黄流”意象合用,意指澄明的秋月倒映在
汴河中,河水一片浑黄,而明月依然澄明。作者在邀请朋友出游以消其忧的情境下写到不能
被浑浊的汴河水污染的明月,是在含蓄劝勉友人要保持明月般澄明高洁的情怀。(2)《赠》
诗中的“月”,是虚写之明月(是诗人想像中的明月),诗人想象别后明月空照今天与友人邂
逅倾谈之地,而相遇倾谈已成往事,心生对友人的不舍与离别愁情。
【解析】
14. C 项,“也很难像叔度那般一醉方休”错误,诗歌原意为“不如像叔度那般一醉方休”,
指不妨酒中陶醉而内心澄澈清明,如东汉黄宪的怀抱。故选 C。
15.此题中,两首诗均运用了“月”这一意象,题干要求分析“作者在两诗中运用该意象所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在作答时要先分别分析两首诗中的形象特点,意境风格,然后再比
较其中的异同点。从意象着手,《汴岸置酒赠黄十七》诗中的“月”是真实的明月,与诗中“黄
流”这一意象合用,“黄流不解涴明月”指秋月倒映在汴河中,浑浊的河水也不能污染澄清
的明月,表现了一种不为世俗所污的自信心,也暗含劝勉友人黄十七要保持高洁的情操。再
看诗人的第二首诗《赠别几复》,这是寄赠友人的一首七言律诗,诗中的“月”这个意象并
不是现实的月,而是作者想象中的明月,属于虚写,“只今满坐且樽酒,后夜此堂还月明”
指诗人想象与友人离别之后的情景,明月照在照今天诗人与友人倾心交谈的地方,而倾谈之
事则已成往事,想象离别朋友旅行中的孤寂和在孤寂环境中的愁苦之情,虚实结合,更能表
达诗人不舍的愁绪,也表达了对友人的留恋与关切。在答题时,注意结合意象和具体是诗句
进行赏析,特别是意象对诗人怎样表达情感方面的作用。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白居易的《琵琶行》中“_________”一句,写出琵琶女半夜醒来满脸泪痕的凄苦;
“_________”一句,写出诗人听闻琵琶女遭遇后泪洒衣襟。
(2)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描写又冷又硬的被子
以及小孩蹬破被子表现了诗人生活条件的艰苦。
(3)《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与成语“方枘圆凿”意思相似,表达了“道
不同不相为谋”的处世态度。
【答案】(1)梦啼妆泪红阑干 江州青马青衫湿 (2)布衾多年冷似铁 娇儿恶卧踏里
裂 (3)何方圜之能周兮 夫孰异道而相安
【解析】注意以下词语的书写:阑、衾、圜、孰。
三、语言基础与应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甲骨文发掘整理研究缺乏标准,造成的 是丢失了很多古人留下的信息,甚至
造成文物损毁。缺乏标准也不利于资料和文本的比对和电子化。经过几代学者努力,已积累
了研究甲骨文的很多成功经验,需要被更好地运用和推广。在发掘清理甲骨的程序和工具、
甲骨的拍照和墨拓、甲骨的著录、甲骨的隶写及符号使用等方面,都需要 ,加以
标准化,推动学术发展和研究实力的整体提升。
甲骨文发现 120 年以来,有约 16 万片的甲骨收藏遍布世界各地。以往 有过一
些普查和采集工作,但既不彻底,又没有利用最新技术手段,因此 ,效果不佳。建议重新启动对全球甲骨文资料的全面普查和采集,( )。在这方面,近些年相继启
动的如“海外藏中国青铜器调查”和“海外中华古籍调查与数字化回归”等工程可以提供借
鉴。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结果 集思广益 即使 良莠不齐
B.结果 同心协力 虽然 参差不齐
C.后果 集思广益 虽然 参差不齐
D.后果 同心协力 即使 良莠不齐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利用最新科技手段,获取甲骨的拓本、彩色照片、尺寸、收藏信息等,如有条件,最好
还要对甲骨进行三维扫描
B.如有条件,最好还要对甲骨进行三维扫描,利用最新科技手段,获取甲骨的拓本、彩色
照片、尺寸、收藏信息等
C.如有条件,利用最新科技手段,获取甲骨的拓本、彩色照片、尺寸、收藏信息等,最好
还要对甲骨进行三维扫描
D.利用最新科技手段,最好还要对甲骨进行三维扫描,获取甲骨的拓本、彩色照片、尺寸、
收藏信息等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甲骨文研究经过几代学者的努力,已积累了很多成功经验,这些经验需要被更好地应用
和推广。
B.经过几代学者的努力,甲骨文研究已积累了很多成功经验,这些经验需要被更好地推广
和应用。
C.经过几代学者的努力,已积累的很多甲骨文研究的成功经验,这些经验需要被更好地推
广和应用。
D.甲骨文研究经过几代学者的努力,需要被更好地推广和应用,因为学者们已积累了很多
成功经验。
【答案】
17.C
18.A
19.B【解析】
17.“后果”一般指有害的或不幸的结果,或者做某件事的后效。“结果”在一定阶段,事
物发展所达到的最后状态。“后果”一般为不好的结果,根据语境“丢失了很多古人留下的
信息”用在此处更好。“同心协力”,倾向于“同心”,指团结一致,共同努力。“集思广
益”,是指集中大家的智慧,广泛吸收有益的意见。根据语境“加以标准化,推动学术发展
和研究实力的整体提升”,强调的是出策略,所以选“集思广益”。
“即使”表示让步假设,“有过一些普查和采集工作”是事实存在了的,所以只能用“虽
然”。“参差不齐”原意是长短、高低、大小不一致,形容很不整齐或水平不一。“良莠不
齐”指的是好人坏人混杂在一起。根据语境“效果不佳”,选“参差不齐”。故选 C。
18.分析选项内容,“利用最新科技手段”后,应该是“获取……”,这样可选 A 或 B;在
根据括号前文“没有利用最新技术手段……效果不佳”,所以“建议重新启动对全球甲骨文
资料的全面普查和采集”应该可以采用最新技术手段,所以“如有条件,最好……”是对前
文的进一步阐述。故选 A。
19. A 项,语序不当,“应用和推广”,并列关系语序不当。C 项,“已积累的很多甲骨文
研究的成功经验”中途易辙。D 项,搭配不当,“甲骨文研究”“需要被更好地推广和应用”
不对。强加因果。故选 B。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密。每处不超过 15 字。(6 分)
柠檬是世界上最有药用价值的水果之一,它富含维生素 C、糖类、钙、磷、铁、维生素
B1、维生素 B2、烟酸奎宁酸、柠檬酸、苹果酸、橙皮苷、柚皮苷、香豆精、高量钾元素和
低量钠元素等,① 。维生素 C 能维持人体各种组织和细胞间质的生成,并保持他们正常
的生理机能。人体内的母质、粘合和成胶质等, ② 。当维生素 C 缺少了,细胞之间的间
质——胶状物也就跟着变少。这样,细胞组织就会变脆,失去抵抗外力的能力,人体就容易
出现坏血症; ③ ,如预防感冒、刺激造血和抗癌等作用。
【答案】①对人体十分有益 ②都需要维生素 C 来保护 ③它还有更多用途
【解析】第一空由下文的功能可知,应从对人体的益处角度组织答案;第二空由后面的标点
符号及人体的需要可知,此处应从对维生素 C 的需要角度来组织答案;第三空,由后面的
预防感冒等可知,它还有更多的用途,以此作为答案即可。
21.概括下面一则新闻报道的主要内容。(要求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 35 个字)(5 分)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饶子和、王祥喜团队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步志高团队联合上海科技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所、南
开大学等单位,于 2018 年 12 月开始对非洲猪瘟病毒颗粒和相关抗原分子开展从基础科研到
临床检测以及高效疫苗多方面的联合攻关研究。
2019 年 10 月,饶子和、王祥喜团队和步志高团队合作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上发表
了学术论文。据介绍,该研究阐明了非洲猪瘟病毒独有的 5 层结构特征。同时,该研究新鉴
定出非洲猪瘟病毒多种结构蛋白,阐述了结构蛋白复杂的排列方式和相互作用模式,提出了
非洲猪遍病毒可能的组装机制,为开发效果佳、安全性高的新型非洲猪瘟疫苗奠定了坚实基
础。
【答案】我国非洲猪瘟病毒科研攻关取得进展,为开发非洲猪瘟疫苗奠定了基础。(或“我
国非洲猪瘟病毒攻关取得重要进展,为新型疫苗开发创造了条件。”)
【解析】
这则新闻陈述的对象是: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饶子和、王祥喜团队和中国农业科学院
哈尔滨兽医研究所步志高团队联合上海科技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中国科
学院武汉病毒所、南开大学等单位。时间是:2018 年 12 月。事件是:对非洲猪瘟病毒颗粒
和相关抗原分子开展从基础科研到临床检测以及高效疫苗多方面的联合攻关研究。第二段是
对这件事件影响的介绍“提出了非洲猪遍病毒可能的组装机制,为开发效果佳、安全性高的
新型非洲猪瘟疫苗奠定了坚实基础”。最后保留主要事件和额影响就比较完整,所以,这则
新闻压缩后保留的关键信息为:我国非洲猪瘟病毒科研攻关取得进展,为开发非洲猪瘟疫苗
奠定了基础。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2020 年春节前后,一场可能由贪食野生动物而引爆的疫情,从武汉开始,蔓延到湖北、
全中国,乃至世界各地。至今已有两三万名医护人员从全国赶赴湖北,其中三千多名感染,
一些医生和护士为此献出生命.....
此时,疫情数字不再凶猛增长但每天依然上升。许多地方人们已急不可耐地走出家门,
赶集、逛商场,坐露天茶馆;诸多企业陷入困境,纠结着何时复工;毕业班家长和学生焦急
万分,期待着早日开学。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通知,学校纷纷大搞网络授课。我们
不去多想疫情为何而来,却急切盼望疫情赶快结束,恢复忙碌和急切的生活。也许藉由这场
大疫,我们真该“停课不停学”,学着去重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
当你终于走出家门,重新走在熙熙攘攘的街道和校园,你最深切的感受和愿望会是什么?请自拟标题,写作成文,字数不少于 800 字。
【参考例文】
不负芳华,且行且珍惜
疫情突袭,城市按下暂停键,忙碌的人们也只得“宅家做贡献”。时隔 70 多天,再次踏
入熟悉的校园,竟有失而复得之感。老师说过,疫情本身就是一节需要铭记在心的课堂。于
我而言,对“珍惜”一词的深刻理解,也许是疫情给我上的最深刻的一课。
珍惜人生每分每秒。疫情肆虐的湖北,医护人员没日没夜地在死神手里争抢生命;做为
高三学子,大考在即的我们焦急万分,期盼能立马返校;为响应“停课不停学”,老师们开
始网上授课;即使在家中,没有老师的时刻监督,即使身处困境,没有窗明几净和高大上的
教学设备,学生们也不敢有丝毫怠慢,分秒必争吸收着新的知识——有患病学子在病房里奋
笔疾书;有乡村的学童借着微弱的灯光席地而坐……在紧张焦虑的外界环境下,也不乏很多
沉浸于学习把握时间的心在为自己点亮人生的远方。疫情是劫难亦是试金石,只有扛过懒散
走向自律的人才会获得未来的奖励。
珍惜天地间的生命。白衣天使,逆光而行,担起国家的希望。看到他们与病痛顽强抗争,
看到他们脸上头上的压痕和剪短的青丝,我潸然泪下。更何况,有些人的白衣却真实地化作
羽翼,离开了这个世界。生命无比脆弱,人类从未比其它的生物来得更有价值,我们也没有
权利扼杀其他的生灵来满足自己的欲望,自然再次强有力地警醒我们不可试图征服它。“枪
响之后,没有赢家”,疫情的祸源是否是因为食用野生动物而起我们不得而知,但我们应该
明白,野生动物丰富了生物的多样性,每一种生命都值得我们去善待与尊敬。经此一役,与
自然的平衡发展应成为我们的重要关注点。
珍惜逆行者的奉献。当国家的一级警报拉响,全社会好似愈拧愈紧的绳,从各省各地到
五湖四海,散落在每个角落的炎黄子孙以自己的力量来支持抗疫,成吨的物资源源不断的运
往湖北。国家紧急招工,很多人害怕病痛而选择躲避甚至逃离,越是如此,我们越是对奔赴
一线的战士们充满敬意。四万多医护人员主动请缨,奔赴一线;火神雷神山医院建造之际,
更有劳动者们丢下年夜饭上得饭碗,穿着睡衣赶来工地;无数志愿者、快递小哥不愿留名,
穿梭在各个需要帮助的地方……每一天都有这样感人的故事上演。
窗外,学校的樱花自顾自地开得烂漫无比,仿佛一切只是一场虚幻的梦。武汉亦是美景
一番,“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的愿景马上要实现。对于“生于非典,考于肺
炎”的特殊一代,我们在成人之际接受了疫情的洗礼,使我对未来、生命、社会有了更多的
感悟,生命中的点点滴滴更显珍贵。未来,我愿自己能用无尽的热血,拥抱六月的璀璨;余生,我愿人们珍惜生命的每一瞬间。愿所有人能不负韶华,不负家国你我,且行且珍惜。
【参考立意】
春天里的凝思疫后沉思真正的“不停学”;疫情之下,我们到底该学什么;疫情,是一本深
刻的大书,我们何以告慰英雄;反思比赞歌更重要;一堂宝贵的生命教育课;既然不能重启,
那请努力继续;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又到春天播种时;重温城市的烟火味 ;关不住
的满国春色;但愿一切能如初;请眼中有笑,心中有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