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绝密★启用前
浙江省“新高考•新思维”名校资源优化卷
语文(七) 命题学校:
考生注意:本卷共 8 页,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 20 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被称为主子的人背对沉默,玉树般挺拔的身躯俨如高垣( yuán )睥睨的城墙巍然屹立。面容被一张
雍华威武的金模面具掩盖着,黑洞洞的眼眶(kuàng)有说不出的森冷。
B.在遵规守纪者心目中,“物之来者自不能遁其妍媸(chī)矣”,什么鬼域伎俩都无所遁形。而不知腐
者如果“自蒙双目”,自欺欺人,终将身陷囹圄(yú)悔当初。
C.长期以来,以户籍(jí)制度为代表的城乡二元结构,像一块坚冰横亘(gèn)在城与乡之间,阻碍着
人口的自由流动,也造成了资源配制的严重失衡。
D.朦胧间,一溜(liū) 晓光穿过户牖,悠悠然在地下游走,烟尘恣(zì) 肆地伴着流光起舞,像极了
旧时扬子江头的春絮。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3 题。(5 分 )
“人生八苦”之说俗矣! [甲]“八苦”之中有“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实是一理,大约
描摹出为情所苦的滋味:愈是处于分离之际,愈是爱恋难舍;愈是朝夕聚合,愈是易生怨憎;愈是
不能尽为已有,愈是求心炽烈。“围城”或“鸟笼”被看作婚姻之隐喻,钱锺书反复申说,今人也耳
濡目染了。而在朱光潜的《文艺心理学》里,曾名之日“彼岸意识”,谓人身在一境,辄慕他方,总
觉得“对岸”的风景殊胜。换用俚语述之,则说“这山望着那山高”,显然不只是视觉的问题。[乙]
在此岸,观彼岸,至彼岸,又窥此岸,总觉得另一个结局比较好。
人生不可逆,唯择为难。行迹在东,不能复西。[丙]王国维“人生过处唯存悔”之句,将“挂
一漏万”的懊恼,将对“生活在别处”的倾慕说得多么透彻——显得他自己对的下句“知识增时只
益疑”反而境界逼仄,落于下乘。
2.文段中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描摹 B.耳濡目染 C.则 D.挂一漏万
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 分)
A.甲 B.乙 C.丙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 分)2
A.美国《国家利益》网站直白地宣称,之所以五角大楼对远程反舰导弹的需求如此迫切,就是因为
希望它能作为“中俄舰艇杀手”,遏止中俄海上力量的快速兴起。
B.业内预计,展望 2020 年,围绕提振消费、补基建短板、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等,政策力度可能更大,
以释放红利,提振信心,保持经济运营在合理区间。
C.海南三亚,每到冬季就吸引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不仅“候鸟老人”领略了南方的艳阳下四季
如春的美好,还享受了少有病痛打扰的高质量生活。
D.参保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慢性病特殊病种备案医师,可为慢性病特殊病种参保人员开具慢性病长
期处方,一次处方医保用药量可根据病情需要最多放宽至 12 周。
5.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答题。(4 分 )
材料一:电视报道了一则成都一女子虐待殴打母亲而遭到周围群众强烈谴责的新闻。当记者采访她
时,她居然说:“来拍嘛,拍近点!这下我就出名了,比李宇春都还要出名。
材料二:一学生在做值日时,积极劳动,不料招来“假积极”的讥讽,让其觉得“很受伤”。
到底什么是荣,什么是耻?人们在认识上存在着不少的困惑。由此看来,在全社会开展荣辱观教育
是很有必要的。作为中学生,针对上面材料中妇女的言辞和学生招致的结果,你会对两人分别说些
什么呢?要求:注意说话对象,语言要得体,每项不超过 30 字。
(1)面对虐待母亲的女人,你会对她说:
(2)面对受到讥讽的学生,你会对他说:
6.老树的漫画意趣天成,于平实散淡之中显其人生况味。请以“待到春风吹
起”开头,根据漫画作合理想象,描绘画面,表达其中的意趣。要求:语言
形象生动,50 个字以内。(5 分)
待到春风吹起,3
二、现代文阅读(共 30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10 分)
材料一:
20 多年来,网络文学从蹒跚学步到健步前行,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了读者的精神
文化生活、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推动了中华文化走出去,已经成为新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来临,网络文学行业坚定初心、锐意进取,在守正创新中,从内容
创作到商业模式全面探索网络文学健康蓬勃发展之路。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勇于回答时代课题。2012 年以来,中国网络文学读者规模以年均超过 10%
的增速不断壮大,用户规模已达 4.3 亿。作为一种精神文化产品,网络文学依托便利的传播条件,
内提素质、外树形象,已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坚持加强现实题材创作,反映时代精神。《2018 中国网络文学发展报告》显示,在 2442 万部各
类题材网络文学作品中,现实题材作品已超过六成,同比增长 24%,一批反映创新创业、社区管理、
精准扶贫、物流快递、山村支教的现实题材作品脱颖而出,主题格调、内容质量以及社会效益均有
明显提升,并产生出一批既反映现实生活又体现网络文学节奏与特色的优秀作品,实现了表现形式
与作品选题的双重突破。
(摘编王小书《守正创新,探索网络文学健康发展之路》)
材料二:
中国网络文学自诞生起便与优秀传统文化有深切渊源。在其发轫之初,一些网络文学作品就是
模仿经典或戏仿名作的文字,一些早期作者,也是在文学经典指引下,一步步走进网络文学园地。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佳作名篇如浩宇繁星,众多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的
典范之作,既是文学创作技巧的取法宝库,也是作家灵感的不竭源泉。通过化用和改造的方式致敬
经典作品,是网络文学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如莲青漪的《狼毫小笔》,模仿唐诗宋词
情韵兼备,描绘名胜古迹形神俱足,演绎历史传说袭故弥新,广受读者喜爱,这类清新雅丽、古意
悠悠的作品,大都直接受益于经典的熏陶或名作的浸染。古风小说《绾青丝》大量引用唐宋诗词,
颇有“清词丽句必为邻”的意味。小说中《咏柳》《一剪梅》等名篇起到烘托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
展的作用。
还原和再造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意境,也是网络文学的典型创作模式。纵观当红的网络文学作品,
往往营造一种古雅和精致的意境,表现出对民族审美传统和优秀传统美德的追慕和认同。如《琅琊4
榜》《 鹤唳华亭》等轰动一时的作品,从小说文本到影视改编都表现突出。这些作品的成功固然各
有原因,但有一点大致相同,那就是原作者大多是酷爱古典文学的人。他们对诗经楚辞、汉魏乐府、
唐宋诗词中经典意境的巧妙借用和转化,让雅好此道的读者爱不释手。
一些网络文学作品则着力发掘中国传统哲学、传统神话的现代价值,以全新网络文学形态进行
演绎和创新。
(摘编自陈定家《网络文学:开掘宝贵资源打造精品力作》)
材料三:
近年来,网络文学在我国蓬勃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盗版行为的侵害。据有关统计,2018 年我
国网络文学因盗版造成的损失高达 58.3 亿元。打击各种盗版平台花样百出的侵权行为,成为网络文
学发展壮大的重要前提。
与已经在正版化道路上取得很大进展的网络视频和网络音乐相比,网络文学的盗版难题显得格
外突出。这既与文字作品本身的特性有关,也与新技术发展带来的挑战有关。
相比视频和音乐作品,文字作品的存储空间特别小,即使是长达数百万字的作品,也只有几百
个千字节(KB)。文字作品对服务器和带宽的要求也极低,盗版者只需租用一台小型服务器就能下载
成千上万部作品。尤其是随着移动阅读的兴起,盗版网络文学聚合类 APP 应用的监管难度显著增大。
门槛低、获利大、打击难,网文盗版现象因此比较严重。行政、司法和社会多管齐下、形成合力,
是打击侵权盗版的有效途径,其中司法保护尤为重要。实践中,许多权利人即使赢得了诉讼,所获
赔偿也难以填平损失。按照现行有关法规,在权利人的实际损失难以确定的情况下,侵犯著作权的
最高赔偿金额为 50 万元。和权利人的损失相比,与不法分子的违法所得相比,这一赔偿标准明显不
够。
打击侵权盗版,需要完善版权保护制度体系。当前,网络文学已成为诸多文化创意产业的源头,
创造的价值越来越大,侵权盗版所造成的损失也水涨船高。如果不从立法层面加大处罚力度,考虑
引入惩罚性赔偿措施,将不足以对不法分子构成威慑。除此之外,也应从制度上鼓励创新、激发原
创动力,推动优秀作品创作生产;创新版权治理模式,建立协同治理联动机制;推动版权信息共享,
促进交易平台透明化等等。
(摘编自张贺《合力打击网络文学盗版行为》)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网络文学在迅速发展中,守正创新,目前已经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成为新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
部分。
B.中国网络文学注重汲取传统文化的精髓,早期的网络文学作者就是在模仿文学经典中走进文学园5
地的。
C.网络文学面临侵权盗版行为的侵害,损失严重,目前侵权盗版难题无法破解,网络文学发展遭受
重创。
D.材料一倡导网络文学要凸显时代性,材料二则倡导网络文学要开掘古典资源,二者针锋相对,观
点迥然不同。
8.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中国网络文学拥有不断壮大的读者规模和便利的传播条件,内外兼修,已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
体。
B.2018 年我国现实题材网络文学作品数量占比超过半数,优秀作品实现了表现形式与选题的双重突
破。
C.古风小说《绾青丝》大量引用优美的唐诗宋词,既丰富了语言的表达意味,又烘托了人物形象,
推动了情节发展。
D.《琅琊榜》等作品之所以轰动一时,主要是因为这些作品发掘了中国传统哲学、传统神话的现代
价值。
9.请简要概括材料三的论证思路和主要论证方法。(4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3 题。 (20 分)
侯银匠
汪曾祺
侯银匠店是个不大点的小银匠店。从上到下,老板、工匠、伙计,就他一个人。麻花银锈,头
帽上钉的银罗汉、银链子、簪子……侯银匠一天就这样丁丁笃笃地敲,戴着一副老花镜。
侯银匠店特别处是附带出租花轿。这顶花轿平常就停在屏门前的廊檐上,一进侯银匠家的门槛
就看得见。银匠店出租花轿,不知是一个什么道理。
侯银匠中年丧妻,身边只有一个女儿。她小名叫菊子,上学之后学名叫侯菊。他这个女儿很能
干。在别的同年的女孩子还只知道梳妆打扮,抓子儿、踢毽子的时候,她已经把家务全撑了起来。
开门扫地、掸土抹桌、烧茶煮饭,浆洗缝补,事事都做得很精到。
一家有女百家求,头几年就不断有媒人来给侯菊提亲。侯银匠总是说:“孩子还小,孩子还小!”
千挑选万挑选,侯银匠看定了一家。这家姓陆,是开粮行的。弟兄三个,老大老二都已经娶了亲,
说的是老三。侯银匠问菊子的意见,菊子说:“爹作主!”6
侯银匠拿出一张小照片让菊子看,菊子噗嗤一声笑了。“笑什么?”——“这个人我认得!他是
我们学校的老师,教过我英文。”从菊子的神态上,银匠知道女儿对这个女婿是中意的。
侯菊十六那年下了小定。陆家不断派媒人来催侯银匠早点把事办了。三天一催,五天一催,候
菊有点不耐烦说:“总得给人家一点时间准备准备。”
侯银匠拿出一堆银首饰叫菊子自己挑,菊子连正眼都不看,说:“我都不要!你那些银首饰都
过了时。现在只有乡下人才戴银镯子、点翠簪子,我往哪儿戴,我又不梳髻!你那些银五半半现在
人都不知道是什么用的!”侯银匠明白了,女儿是想金的。他搜罗了一点金子给女儿打了一对秋叶
形的耳坠、一条链子、一个五钱重的戒指。侯菊说:“不是我稀罕金东西,大嫂子、二嫂子家里都
是有钱的,金首饰戴不完。我嫁过去,有个人来客往的,戴两件金的,也显得不过于寒碜。”侯银匠
知道这也是给当爹做脸,于是加工细做,①心里有点甜,又有点苦。
爹问菊子还要什么,菊子指指廊檐下的花轿,说:“我要这顶花轿。”“要这顶花轿?这是顶旧
花轿,你要它干什么?”
“我看了看,骨架都还是好的,这是紫檀木的,我会把它变成一顶新的!”
侯菊动手改装花轿,买了大红缎子、各色丝绒,飞针走线,一天忙到晚。轿顶绣了丹风朝阳,
轿顶下一圈鹅黄丝线流苏走水。“走水”这词儿想得真是美妙,轿子一抬起来,流苏随轿夫脚步轻轻
地摆动起伏,真像是水在走。四边的帏子,上绣的是八仙庆寿。最出色的是轿前的一对飘带,是“纳
锦”的。“纳”的是两条金龙,金龙的眼珠是用桂圆核剪破了钉上去的,看起来乌黑闪亮。她又请爹
打了两串小银铃,作为飘带的坠脚。轿子一动,银铃碎响。轿子完工,很多人都来看,连声称赞:
“菊子姑娘的手真巧,也想得好!”
转过年来,春暖花开,侯菊就坐了这顶手制的花轿出门,临上轿时,菊子说了声:“爹!您多
保重!鞭炮一响,老银匠的眼泪就下来了。
花轿没有再抬回来,侯菊把轿子留下了。这顶簇崭新的花轿就停在陆家的廊檐上。
大嫂、二嫂家里都有钱。大嫂子娘家有田有地,二嫂子娘家是开糖坊的。侯菊有什么呢?她有
这顶花轿。她把花轿出租。全城还有别家出租花轿,但都不如侯菊的花轿鲜亮,接亲的人家都愿意
租侯菊的花轿。这样她每月都有进项。她把钱放在迎桌抽屉里。这是她的私房钱,她想怎么花就怎
么花。她对新婚的丈夫说:“以后你要买书订杂志,要用钱,就从这抽屉里拿。”
陆家一天三顿饭都归侯菊管起来。大嫂子、二嫂子好吃懒做,饭摆上桌,拿碗盛了就吃,连洗
菜剥葱,涮锅、刷碗都不管。陆家人多,众口难调。老大爱吃硬饭,老二爱吃软饭,公公婆婆爱吃
焖饭,各人吃菜爱咸爱淡也都不同。侯菊竟能在一口锅里煮出三样饭,一个盘子里炒出不同味道的
菜。7
公公婆婆都喜欢三儿媳妇。婆婆把米柜的钥匙交给了她,公公连粮行账簿都交给了她,她实际
上成了陆家当家媳妇。她才十七岁。侯银匠有时以为女儿还在身边。②他的灯碗里油快干了,就大
声喊:“菊子!给我拿点油来!”及至无人应声,才一个人笑了:“老了! 糊涂了!”
侯银匠常常觉得对不起女儿,让她过早地懂事,过早地当家。她好比一-树桃子,还没有开花,
就结了果子。
女儿走了,侯银匠觉得他这个小银匠店大了许多,空了许多。他觉得有些孤独,有些凄凉。
侯银匠不会打牌,也不会下棋,他能喝一点酒,也不多,而且喝的是慢酒。两块从小店买来的
茶干,二两酒,就够他消磨一晚上。侯银匠忽然想起两句唐诗,那是他錾在“一封书”样式的银簪
子上的(他记得的唐诗并不多)。想起这两句诗,有点文不对题: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选自《汪曾祺全集》,有删节)
10.小说第三段,对全文情节展开有什么作用?请具体说明。(4 分)
11.结合人物情感,赏析文中两处划线句。(4 分)
12.小说题为“侯银匠”,但写侯菊的文字多,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安排的理由。(6 分 )
13.文章最后一句诗真的是“文不对题”吗?联系全文,谈谈你对作者作此结尾的理解。(6 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 40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18 题。 (20 分)
瘞①旅文
王守仁②
维正德四年秋月三日,有吏目云自京来者,不知其名氏,携一子一仆,将之任,过龙场,投宿
土苗家。予从篱落间望见之,阴雨昏黑,欲就问讯北来事,不果。明早,遣人觇之,已行矣。薄午,
有人自蜈蚣坡来,云:“一老人死坡下,傍两人哭之哀。”予日:“此必吏目死矣。伤哉!”薄暮,
复有人来云:“坡下死者二人,傍一人坐叹。”询其状,则其子又死矣。明早,复有人来云:“见坡8
下积尸三焉。”则其仆又死矣。呜呼伤哉!
念其暴骨无主,将二童子持畚、锸往瘗之,二童子有难色然。予日:“嘻!吾与尔犹彼也!”二
童悯然涕下,请往。就其傍山麓为三坎,埋之。又以只鸡、饭三盂,嗟吁涕洟而告之日:“呜呼伤哉!
繄③何人?繄何人?吾龙场驿丞余姚王守仁也。吾与尔皆中土之产,吾不知尔郡邑,尔乌为乎来为
兹山之鬼乎?古者重去其乡,游宦不逾千里。吾以窜逐而来此,宜也。尔亦何辜乎?闻尔官吏目耳,
俸不能五斗,尔率妻子躬耕可有也,胡为乎以五斗而易尔七尺之躯?又不足,而益以尔子与仆乎?
呜呼伤哉!尔诚恋兹五斗而来,则宜欣然就道,乌为乎吾昨望见尔容,蹙然盖不胜其忧者?夫冲冒
霜露,扳援崖壁,行万峰之顶,饥渴劳顿,筋骨疲惫,而又瘴疠侵其外,忧郁攻其中,其能以无死
乎?吾固知尔之必死,然不谓若是其速,又不谓尔子、尔仆,亦遽然奄忽也。皆尔自取,谓之何哉?
吾念尔三骨之无依而来瘗耳,乃使吾有无穷之怆也。呜呼伤哉!纵不尔瘗,幽崖之狐成群,阴
壑之虺如车轮,亦必能葬尔于腹,不致久暴尔。尔既已无知,然吾何能为心乎?自吾去父母乡国而
来此,三年矣;历瘴毒而苟能自全,以吾未尝一日之戚戚也。今悲伤若此,是吾为尔者重,而自为
者轻也,吾不宜复为尔悲矣。吾为尔歌,尔听之!
歌日:“连峰际天兮飞鸟不通,游子怀乡兮莫知西东。莫知西东兮维天则同,异域殊方兮环海
之中。达观随寓兮奚必予宫?魂兮魂兮无悲以恫!”
又歌以慰之日:“与尔皆乡土之离兮,蛮之人言语不相知兮。性命不可期,吾苟死于兹兮,率
尔子仆,来从予兮。吾与尔遨以嬉兮,骖紫彪而乘文螭兮,登望故乡而噓唏兮。吾苟获生归兮,尔
子尔仆尚尔随兮,无以无侣悲兮!道傍之冢累累兮,多中土之流离兮,相与呼啸而徘徊兮。餐风饮
露,无尔饥兮!朝友麋鹿,暮猿与栖兮。尔安尔居兮,无为厉于兹墟兮!”
[注]①瘗(yì):掩埋、埋葬。②王守仁(1472-1528),字伯安,浙江余姚人,明代哲学家、教育家、
文学家。二十八岁中进士,三十五岁因弹劾宦官刘瑾被谪贵州龙场驿丞。③繄(yī):语气助词。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明早,遣人觇之 觇:巡视
B.古者重去其乡. 重:重视
C.夫冲冒霜露 冲:对着
D.亦遽然奄忽也 奄忽:死亡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吾与尔犹彼也 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
B.而益以尔子与仆乎 斧所以时人山林
C.则宜欣然就道 亦若是则已矣9
D.乃使吾有无穷之怆也 今君乃亡赵走燕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有吏目三人从京城来到千里之外的龙场。三人与作者素未谋面,但他们相继意外死去,这让同在
龙场的作者十分悲恸。
B.童仆起初不愿去埋葬吏目三人,后经作者劝说,终于同意了,是因为他们感受到了“同是天涯沦
落人”的滋味。.
C.作者写作本文,旨在批判那些为了区区“五斗米”而丢掉身家性命的官员,奉劝为官的要洁身自
好。言语中不无讥讽之意。
D.本文是一篇祭文,最后的“歌”运用骚体形式,一歌、再歌来解脱死者和生者的悲哀。句法参差,
宣泄了追悼、安慰之意。
1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 分 )
(1)就其傍山麓为三坎,埋之。
(2)达观随寓兮奚必予宫?魂兮魂兮无悲以恫!
18.用“/”给下面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 分)
故凡讦人之短攻发人之阴私以沽直者皆不可以言责善虽然我以是而施于人不可也。人以是而加
诸我,凡攻我之失者,皆我师也。安可以不乐受而心感之乎?
(王守仁《教条示龙场诸生》)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9-20 题。 (8 分)
南歌子
(南唐)李煜
云鬓裁新绿,霞衣曳晓红。待歌凝立翠筵中。一朵彩云何事、下巫峰①。
趁拍鸾飞镜②,回身燕飏空。莫翻红袖过帘栊。怕被杨花勾引、嫁东风。
[注]①彩云:指楚王梦会巫山神女之事。巫山神女,朝为行云,夕为暮雨。②趁拍:合拍。鸾飞镜:
《鸾鸟诗》记载:有人献鸾鸟于罽宾王,三年不鸣,后悬镜于鸟前。鸾鸟见影而“慨焉悲鸣,哀响中
霄”。
19.首句中“绿”字在文中的意思是 。“ ”一句点出了歌女服饰
之美。(2 分)
20.全诗是如何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塑造歌女形象的?请结合诗句分析。(6 分)
10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21-22 题。 (6 分)
子日:“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子日:“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论语•先进》)
子日:“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论话•述而》)
子日:“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论语•子罕》)
21.第一则材料中“升堂”“入室”的意思分别是什么?(2 分)
22.根据第二、三则材料,谈谈你对孔子“学”的理解。(4 分)
(四)古诗文默写。(6 分)
2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只选 3 小题) (6 分 )
(1)士不可以不弘毅, 。 不亦重乎?(《论语》)
(2)遥襟甫畅,逸兴遄飞。 , 。(王勃《滕王阁序》)
(3) , 淡烟暮霭相遮蔽。( 王实甫《长亭送别》)
(4) ,百年多病独登台。 ,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5)风一更,雪一更, , 。 (纳兰性德《长相思》)
四、作文(60 分)
24.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 分)
“把所有烦恼都踩在脚下,没什么大不了……”——《青春舞台》
“破釜沉舟,搏它个日出日落;背水一战,干它个无怨无悔!”——《 青春派》
“真正的死亡是世界上再没有一个人记得你。”——《寻梦环游记》
以上这些出自热播的电视剧里的台词,引发了你怎样的青春联想?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请
你就此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要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 800 字。④不得
抄袭、套作。11
浙江省“新高考•新思维”名校资源优化卷
参考答案及解析•语文(七)
命题学校: 审校统稿:新思维工作室
1.A [解析] B.鬼域伎俩——鬼蜮伎俩,囹圄(yǔ); C.配制——配置;D.一溜(liù)。
2.B [解析]此处应为“耳熟能详”。
3.B [解析]“观彼岸,至彼岸”逗号改为分号。
4.A [解析] B.宾语残缺,“围绕”后缺少宾语中心词“方面”。C.语序不当,“不仅”和“候鸟老人”
互换。D.不合逻辑,“用药量”不能对应时间“周”,应在“用药量”后加“周期”或“12 周”后添
加“的量”。
5.[示例]
(1)美名流传千古,恶名遗臭万年。你想出什么样的名呢?
(2)劳动永远是最光荣的。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6. [示例]待到春风吹起,平野泛绿,江水潺潺,山花烂漫,我要扛着花儿去看你,送你整个春天,
细说满心欢喜,尽享人生乐事。
7.A[解析]B.“早期的网络文学作者就是在模仿文学经典中走进文学园地的”与原文无据;
C.“目前侵权盗版难题无法破解”曲解文意;
D.“材料一”与“材料二”从不同角度论述问题,观点并非针锋相对。
8.D [解析]《琅琊榜》等作品轰动一时,主要是因为“营造一种古雅和精致的意境,表现出对民族审
美传统和优秀传统美德的追慕和认同”。
9.文章首先提出问题,并亮明观点:打击各种侵权行为,是网络文学发展壮大的重要前提。然后分
析问题,分析网络文学盗版现象严重的原因;最后解决问题,指出打击网络文学盗版的有效途径。
文章运用了对比论证和例证法。
10.①从父女相依为命着眼,为下文选女婿,打陪嫁首饰,在女儿出嫁后父亲的孤独这些情节提供依
据。
②从突出侯菊的精细能干着眼,为写侯菊改装花轿,出租花轿,成为当家媳妇等情节提供依据。
11.①通感,把复杂的情感用最简单的味觉直接呈现。“甜” 是因为女儿终于长大成人,嫁了个好人
家;女儿很精明、孝顺,女儿要金首饰,不为攀比,只为尊严,并给当爹的争脸。女儿即将出嫁,
到一个新的大家庭去生活,多年来习惯了父女相依为命,如今剩下自己独身一人,非常失落和不舍,
因此“又有点苦”。12
②神态、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地描写了侯银匠的幻觉及顿醒后的自我慰籍。朴实的语言写出了侯银
匠对女儿深沉的思念和难以言说的孤独。
12.①侯家父女相依为命,侯菊继承了父亲的精细、勤劳等品质,写侯菊就是表现侯银匠。
②女儿出嫁是他生活中的大事,更多描写此时此刻的情景,重点突出,可以避免平铺直叙。
③作者截取侯菊出嫁前后的片段,正面描写侯菊,间接烘托出侯银匠的人生况味。
④更多描写女儿出嫁前后的情景,在人物关系中深刻表现中国传统的人情美、人性美,意味深长。
⑤作者实写侯菊,暗写侯银匠,以有形写无形,更有情趣。
13.①帮助丰富人物形象,增加真实度。侯银匠作为一个工匠,这“文不对题”的诗句契合了他的文
化水平。
②渲染夜深人静孤独念女的氛围,烘托人物情感。诗句写“愁”,氤氲着一层空荡荡、湿漉漉的莫名
哀愁,从侧面写出了侯菊出嫁后侯银匠空家独守的落寞感受。
③升华文章中心,诉说人生感悟。诗人宿在苏州城外的寒山寺,看着月亮落下,听着乌鸦啼叫,对
着江边的枫树渔火,独自一人黯然伤神,这样的情境,不正是此时的侯银匠自己吗?人生,就是一
个孤独的旅程,亲人也只是生命中的过客,孤独才是一个人终究要面对的。
④借助诗句丰富文章内容,引发读者想象。老银匠恰似身在姑苏城外枫桥渡口,客船也许还有返航的
一日,女儿承欢膝下的日子却不会再回来了。
14.A [ 解析]觇:探视、察看。
15. D[解析] A.前者是连词,和;后者是介词,同。B.前者是介词,把、拿;后者是介词,按照。C.
前者是连词,表假设,那么、就;后者是虚词连用,加强语气。D.副词,却、竟然。
16.C[解析]本文旨在借吏目三人的不幸遭遇表达同情,同时抒发自己深受迫害而被贬的悲愤。
17. (1)(主仆仨)靠近那三个人旁边的山脚下挖了三个坑,把他们埋了。(关键点:其,那三个人;傍,
通“旁”;坎,坑;句意)
(2 )想得开的人儿到处为家,何必守住我的房子?魂灵啊,魂灵啊,不要悲伤,也不要惊恐!(关键
点:达观,想得开的人;寓,居住;予宫,守住我的房子;以,连词,表并列)
[文言文参考译文]
在大明正德四年秋季某月初三日,有一名吏目从北京来到这里,不知他姓甚名谁。身边带着一个儿
子、一个仆人,将要上任,路过龙场,投宿在一户苗族人家。我从篱笆中间望见他,当时阴雨昏黑,
想靠近他打听北方的情况,没有实现。第二天早晨,派人去探视,他已经走了。近午时刻,有人从
蜈蚣坡那边来,说:“有一个老人死于坡下,旁边两人哭得很伤心。”我说:“这一定是吏目死了。可
悲啊!”傍晚,又有人来说:“坡下死了两个人,旁边一人坐着叹息。”问明他们的情状,方知他的13
儿子又死了。第二天,又有人来说:“看到坡下堆了三具尸体。”那么,他的仆人又死了。唉,令人
伤心啊!
想到他们的尸骨暴露在荒野,无人认领,于是我就带着两个童仆,拿着畚箕和铁锹,前去埋葬他们。
两名童仆脸上流露出为难的情绪。我说:“唉,我和你们,本像他们一样啊。”两名童仆怜悯地淌下
眼泪,要求一起去。(主仆仨)靠近那三个人旁边的山脚下挖了三个坑,把他们埋了。随即供一只鸡、
三碗饭,一面叹息,一面流着眼泪鼻涕,向死者祭告说:唉,悲伤啊!你是什么人,什么人啊?我是
此地龙场驿的驿丞、余姚王守仁呀。我和你都生长在中原地区,我不知你的家乡是何郡何县,你为
什么要来做这座山_上的鬼魂啊?古人不会轻率地离开故乡,外出做官也不超过千里。我是因为流放
而来此地,理所应当。你又有什么罪过而非来不可呢?听说你的官职,仅是一个小小的吏目而已。薪
俸不过五斗米,你领着老婆孩子亲自种田就会有了。为什么竟用这五斗米换去你堂堂七尺之躯?又为
什么还觉得不够,再加上你的儿子和仆人啊?哎呀,太悲伤了!你如真正是为留恋这五斗米而来,
那就应该欢欢喜喜地上路,为什么我昨天望见你皱着额头、面有愁容,似乎承受不起那深重的忧虑
呢?
一路上常冒着雾气露水,攀援悬崖峭壁,走过万山的峰顶,饥渴劳累,筋骨疲惫,又加上瘴疬侵其
外,忧郁攻其中,难道能免于一死吗?我固然知道你会必死,可是没有想到会如此之快,更没有想到
你的儿子、你的仆人也会很快地死去啊。都是你自己找来的呀,还说它什么呢?
我不过是怜念你们三具尸骨无所归依才来埋葬罢了,却使我引起无穷的感怆。唉,悲痛啊!纵然不
葬你们,那幽暗的山崖上狐狸成群,阴深山谷中粗如车轮的毒蛇,也一定能够把你们葬在腹中,不
致长久的暴露。你已经没有一点知觉,但我又怎能安心呢?自从我离开父母之乡来到此地,已经三
个年头。历尽瘴毒而能勉强保全自己的生命,主要是因为我没有一天怀有忧戚的情绪啊。今天忽然
如此悲伤,乃是我为你想得太重,而为自身想得很轻啊。我不应该再为你悲伤了!我来为你唱歌,
你请听着。
我唱道:连绵的山峰高接云天啊,飞鸟不通。怀念家乡的游子啊,不知西东。不知西东啊,顶上的
苍天却一般相同。地方纵然相隔甚远啊,都在四海的环绕之中。想得开的人儿到处为家,又何必守
住那旧居一栋?魂灵啊,魂灵啊,不要悲伤,不要惊恐!
再唱一只歌来安慰你:我与你都是离乡背井的苦命人啊,蛮人的语言谁也听不懂,性命没指望啊,
前程一场空。假使我也死在这地方啊,请带着你子你仆紧相从。我们一起遨游同嬉戏,其乐也无穷。
驾驭紫色虎啊,乘坐五彩龙;登高望故乡啊,放声叹息长悲恸。假使我有幸能生还啊,你尚有儿子仆
人在身后随从;不要以为无伴侣啊,就悲悲切切常哀痛。道旁累累多枯冢啊,中原的游魂卧其中,与
他们一起呼啸,一起散步从容。餐清风,饮甘露啊,莫愁饥饿腹中空。麋鹿朝为友啊,到晚间再与猿14
猴栖一洞。安心守分居墓中啊,可不要变成厉鬼村村寨寨乱逞凶!
18.故凡讦人之短/攻发人之阴私/以沽直者/皆不可以言责善/虽然/我以是而施于人/不可也
[语段参考译文]
所以凡是当面揭发他人的短处,攻击揭发他的隐私,用来换取正直的名声的人,都不能和他谈论要
求朋友为善的道理。即使这样,我用这种态度对待别人,也是不可以啊;他人用这种态度加在我的
身上,凡是攻击我的过失的人,都是我的老师,怎么可以不乐意接受而且内心感激他呢?
19.乌黑发亮(的颜色) 霞衣曳晓红
20.①色彩渲染,“霞衣”“彩云”“红袖”之红,“新绿”之乌黑发亮,色彩绚丽,浓烈动人,写出了
歌女的美丽、艳丽与青春。②正侧结合,本首词既有对歌女的肖像、服饰、歌、舞动作的正面描绘,
也有观赏者的心理、感受的描绘,正侧结合凸显出歌女之美,舞姿之妙。(答“虚实结合”分析亦可)
③动静结合,“待歌凝立”为静,着意描绘歌女蓄势待发之态,静中有动。“趁拍鸾飞镜,回身燕飏
空”为动,更见活力。动静之间更显其活力与美感。
21.“升堂”喻已有所成就,“人室”喻已得其奥妙。
22.①“学”的内容,不仅指政治道德,也指技能实践。
②“学”的态度,要保持精进之心,循序渐进,坚持不懈,自觉自愿,不要自我满足,否则将前功
尽弃。
③“学”的目的,在“道”和“艺”中,偏重对“道”的追求,强调自我道德完善。
23. (1)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已任
(2)爽籁发而清风生 纤歌凝而白云遏
(3)青山隔送行 疏林不做美
(4)万里悲秋常作客 艰难苦恨繁霜鬓
(5)聒碎乡心梦不成 故园无此声
24.作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