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长沙望城区 2020 届高三语文联考试卷
总分:150 分 时量:150 分钟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华文明的基本特质决定了历代的中国政体、中国人的“内”“外”观和中
国域的历史发展轨迹。即使中国在近代受到西方文明的强力冲击,中华文明体系
及其持质也仍然持续深刻影响中国的文化与社会演变,包括价值伦理的演化、话
语体系的转变和国家体制的重新构建。
中华传统文化索尚的是包括天下万物运行规则在内的“天道”,也被有些学
者概括地表述为“天、地、君、亲、师”,这就是中国人的传统信仰。孔子曰: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
归。”几千年来,历代中国人理想中的“大同世界”,就是这样一幅尘世间人尽
其オ、遵守公德、各得其所、和谐有序的社会图景。中国人坚信“天下大同”的
人类理想与“天道秩序”的终极力量,认为人应“畏天命”,而在“有教无类”
宗皆指导下的“教化”过程则是“天下”人类各群体感悟并接受“天道”的过程,
而且坚信所有的人群迟平都应能接受这一“天道”。
与西方文明不同,中华文明不提侣个人主义,强调的是社会公德和万物众生
都应遵循的天道”,这是另一种道德伦理体系。中国人所说的“得民心者得天
下”,讲的决不是西方式“民主选举”中的多数,而是顺应天理、持合“为公而
思”的公心,这种“公心”所考虑的是天下之人,不是某个派别的信众,不是某
个政权下辖的国民,也不是某个小群体或个人。
中华传统文化虽然强调社会公德和集体伦理,不强调个人权利,但并非没有
平等观念。
中国人的“平等”观念,既体现在与并文化异群体的交流中,体现在尊重境
内不同族群传统和地方文化的多样性,也体现在财产继承制度中。中原地区的财
产继承是男性子均分制,而不是欧洲或日本社会的长子继承制。中国人没有歐洲社会那种国化的家获“世袭”概念,不仅皇朝世系可以“改朝換代”,民众和士
人可以接受那些尊崇开继承中华文化的异族治者(亡国而不亡天下);贵胄世家
也是“君子之译,五世而新”“王候将相,宁有种乎",中原皇朝历代选拔贤能
的主要果道是面向全体臣民的科举制。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秦十分赞赏中国的科
举制,认为比欧洲各国的舟位领地世制更加体现出平等精神。
直至今日,政府各级部门的顿导在中国社会仍在一定程度上被视为“父母
官”,国内任何地区如果在经济财政、民生拢业、物供应、抢险牧灾、基设施建
设、医疗保健、教育质量、社会保牌、道德治安甚至坏境生态等方面出现问题,
中国国民都会指责政府部门的失职,而政府官员也会被问责。在两方国家中的政
府,主要责任限于国防。(“兵”)和执法(”州”)。中华传統文化中的“天
道”观和民众对执政者角色功能的期望完全不同于再方社会,我们在理解古代基
至今天的中国社会时,要认识列中国政府与西方国家政府之间的本质。
(摘编自马戎《中华文明独一无二的特质》)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在受到两方文明神时,中华文明体系及其特质仍影响着中国文化,以及
价值伦理和话语体系。
B. 中国人认为天命可畏,相信“天道秩序”的终极力量,任何人都应能通
过教化来感悟并接受”天道”。
C. 与两方文明不同,中华文明强调的是社会公德和万物众生都应遵的“天
道",所以不提倡个人主义。
D. 直至今日,中华传统文化 “天道观”依然严重影响着国民对政府职责的
认识和政府对官员的评价。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先强调中华文明基本特质的影响,再分析其内,最后阐述其对理解
中国社会的意义。
B. 文章从正反两方而阐述了中华传统文化所崇尚的“天道”的概念,体现
了唯物辩证法的思想。
C. 文在二、三段运用引用、对比论证,突出中华文明崇尚“天道”而非个
人主义的独一无二的特质。D. 文中以中原历代皇朝 科举制为例,证明了中华文化虽不强调个人权利,
但还是有平等精神。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传统信仰角度来看,部分学者概述的“天、地、君、亲、师”的概念,
与“天道思想是相通的。
B. 在 2018 年的台湾县市长选举中,虽然国民党大获全胜,但是并不意味着
他们得到了“民心”。
C. 中国人因为在与异文化异群体交流中讲究“平等”观念,所以会尊重境
内不同族群传统和地方文化的多样性。
D. 我们如果认识到中国政府与西方国家政府之间的本质性差别,就能更好
地理解古代甚至今天的中社会。
【答案】1. B 2. B 3. C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煤改电”工程收官。北京平原地区基本实现“无煤化”。截至今年 10 月
底,北京已完成 2279 个村庄,85.81 万户的“煤改清洁能源”任务,其中“煤
改电”村庄占比八成“煤改气”村庄占比两成。
天津市坚持统筹兼顾温暖过冬与清洁取暖,因地制宜确定改造技术路线,今
年新增 20.6 万户农村居民散煤清洁能源替代。对未实施清洁取暖的,做好无烟
型煤招标、生产,供应工作,确保无烟型煤替代全覆盖。
与此同时,天津突出抓好煤质监管,监督煤炭经营企业建立购销台账,禁止
销售不符合天津煤炭经营使用地方质量标准的劣质煤。今年年底前实现散煤实际
经营户清零。天津市环保局大气处处长杨勇介绍,2017 年天津已实现城市居民
散煤清零,2019 年将实现除山区外全市散煤清零。
河北省委常委会明确提出,持续用力治理农村散煤,积极稳妥推进“气代
煤”“电代煤”工程,严格督查考核问责,打赢打好冬季清洁取暖硬仗。“以前,我家里取暖都是用燃煤锅炉,夜里那么冷,至少得起床两三次去添
煤;现在用天然气取暖,只需用按钮设定好温度。屋子里就一直很暖和,既方便
又干净。”河北廊坊市香河县东太平庄村村民王文忠告诉记者,“政府每年还给
我们取暖补贴,每立方米天然气补贴 1 元钱,算下来花费反而少了!”
清洁取暖成效几何,天然气供应问题至关重要。京津冀都将天然气保供摆在
突出位置,多措并举,抓紧抓实。在国家发展改革委 11 月 15 日举行的新闻发布
会上,新闻发言人孟玮的话让大家心里有了底:“目前已落实的资源量能够足额
保障民生用气需求。”同时,国家发改委将加强价格监测,切实维护民生用气价
格稳定。
(摘编自《京津冀清洁取暖再加力》,《人民日报》2018 午 11 月 25 日)
材料二:
清洁取暖是热点,农村清洁取暖是难点。因此,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
教授倪维斗提出“六个合适”原则,即把合适的能源放在合适的地方,在合适的
时代,合适的系统中和其他能源合适的配合,最终发挥合适的作用。在广大农村
地区因地制宜地发展利用生物质能符合“六个合适”原则。
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吴吟力主在农村地区推广利
用生物质能清洁取暖。他认为当前“肥料化,原料化,饲料化,基料化”利用不
足以消化大量的生物质资源,能源化作为生物质能利用的兜底方式应加大推广力
度。
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民用清洁炉具专委会副秘书长任彦波表示,经济性是
影响农村清洁取暖的首要因素,“燃料适配炉具”是实现农村清洁取暖最经济,
最有效的措施。生物质专用炉具配套成型燃料作为一种重要的技术路径,经济效
益,环保效益,社会效益显著,可在农村清洁取暖中发挥更大作用。
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副会长,宏日新能源集团董事长洪浩表示,全球生物
质能源利用在可再生能源中已达到 73%,但我国仍以煤,石油为主要能源,其能
源利用占比在总能源消费中高达 84%,这样的能源结构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
同时,我国总碳排放量超过美国和欧盟总和,中国人均碳排放量为 7.5 吨,高于
世界 53%,发展利用生物质能是我国能源转型和减少碳排放的必要措施。(摘编自《农村清洁取暖应大力发展生物质能》,“中国炉具网”2018 年 11
月 22 日)
材料三:
督察组在山西核查发现,太原市迎泽区在禁煤过程中,采用强制禁煤方式推
行清洁取暖,无法保障人民群众温暖过冬。督察组认为这是一起典型的打着大气
污染治理旗号却影响民生的“一刀切”行为。
据督察组通报,迎泽区是太原市中心城区,辖区内的康乐片区现有 400 余户,
1500 余名居民,60 岁以上老人 300 余名,属于待拆除改造区域。太原市迎泽区
在不具备集中供热“煤改气”的条件下,通过设置“康乐街片区环保检查工作办
公室”,禁止燃煤进入社区。社区内一些居民舍不得长时间使用电暖气,就通过
烧柴,烧废旧家具等方式进行采暖。督察组认为,群众面临挨冻局面,且当地空
气污染并未得到遏制。
督察组已要求当地加快整改,确保人民群众温暖过冬。
(摘编自《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禁煤”一刀切”,影响群众温暖过冬》《参
考消息》2018 年 11 月 16 日)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北京地区基本实现了“无煤化”,截至 2018 年 10 月底,其中“煤改电”
村庄占比八成,“煤改气”村庄占比两成。
B. 从河北廊坊农村百姓的反映来看,用天然气取暖与用燃煤锅炉取暖相比,
天然气取暖既暖和、干净、方便、又便宜。
C. 清洁取暖是热点,农村清洁取暖是难点,为此,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
大学教授倪维斗提出了“六个合适”原则。
D. 推行清洁取暖不能搞“一刀切”,若采用强制方式禁煤,而配套设施和
配套政策跟不上,很可能就会影响百姓冬季取暖。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如果不能保障天然气供应。清洁取暖就不能实现,因此,京津冀都将天
然气保供摆在突出位置,同时国家发改委切实维护民生用气价格稳定。
B. 经济性是影响农村清洁取暖的首要因素,生物质专用炉具配套成型燃料
作为一种重要的技术路径,有必要在农村清洁取暖中优先选择。C. 我国的能源结构以煤和石油为主,总碳排放量和人均碳排放量均非常高,
因此有必要发展利用生物质能,促进能源转型和减少碳排放。
D. 太原市迎泽区禁煤“一刀切”的做法,无法保障人民群众温暖过冬,且
当地空气污染并未得到遏制,被督察组通报,并被要求整改。
6. 在农村地区清洁取暖应该怎样施政才会得民心,顺民意?请结合材料简
要分析。
【答案】4. A 5. A
6. ①统筹兼顾温暖过冬与清洁取暖,因地制宜确定煤改气、煤改电改造技
术路线,切勿不顾条件搞“一刀切”,影响人民群众温暖过冬。②在欠发达地区
和不富裕的农村家庭实施煤改气、煤改电清洁取暖要有适当的补助。③保障天然
气的供应及价格的稳定。④在广大农村地区因地制宜地发展利用生物质能取暖方
式。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稻 香
符浩勇
李群忙完应酬,从亿丰商厦出来时已是晚上八点。他驱车走在繁华的街道上,
心里并不平静。刚才酒桌上同行的话还响在耳边:这些年,市县里只要有人进了
省城站稳脚跟,你就无法摆脱市县来人的烦扰或者纠缠。你帮他把事办了,孝敬
菩萨的话也会说;可要是帮砸了事,当面甩脸就走人。
他正步入中年,已是省城商业总公司的副总经理,就拿这次人力资源部门招
聘来说,应聘者各显神通,各个渠道途径的招呼铺天盖地,应接不及。而二十多
年前,他只身来到这座城市,却是举目无亲……
那年,家乡遭荒,娘给他一个地址,让他进城来找一个叫贾良的人,说他在
家乡当过知青,会帮忙的。走的前夜,他和青梅竹马的稻香道别,他动情地说:
“等我在城里站稳脚,就回来接你。”稻香却婉拒了:“你进城去了,就好好为前程奔,别惦记我了。”说罢转身就走。他没有去追她,却暗暗下了决心,在城
里有出息了一定好好待她,就像他曾发誓不会忘记秋天田野的稻香。
次日,他挤上客车一路颠簸到了省城,好不容易转折打听到一家门牌下。他
敲开门,门里挤出一张中年男人的长脸,警惕地盯着他:“你找谁?”他说:“我
来找贾良,他在我们家乡当过知青……”那张长脸皱了皱眉说:“贾良不住这里
了,他早搬走了。”他急忙问:“那他搬到哪里去了?”长脸回答说:“城里这
么大,找一个人就像大海捞针,哪里去找他,你还是回家去吧。”说罢关上了门。
他提着行囊像一只无头苍蝇走在宽阔繁华的街上,看着四周林立的高楼大厦,却
找不到自己的立足之地。出来时,他只带了单程的路费,只得找了家小旅馆住下
再作打算。
第二天他去找工作,准备先挣回家的盘缠。他走过几条街道,问了好多家店
铺,找工都没着落;饥肠辘辘,看着店铺里熏蒸出笼的包子,他记起了家乡田野
的稻香。忽然,他发现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在街边哭着,看样子显然是迷了路,
一副又饿又怕的样子。许多人停下来看她,却又都走开了。他想起小时候有一次
稻香上山打柴迷路的情景,就上前去,用他身上仅有的钱买了一块烧饼给了她。
女孩不哭了,跟着他又拐过一个街口,却说不清家到底在哪里,他正焦急,女孩
的父亲突然从天而降,问清缘由,对他谢天谢地。他已身无分文,正犹豫索要回
家路费,没想到女孩父亲问:“你是进城找工的吧?要不到我们公司来干吧。”
他喜出望外,差些流泪跪了下去。
在公司,他的勤勉和上进,很快在对外营销方面独当一面。在兼并一家公司
时,他在一张人员花名册上看到了贾良的名字。起初他还想天下之大,同名同姓
的人多了,等到真正见到贾良,居然正是当初自己刚进城时敲门后见到的那个长
脸的中年男人。贾良见到他时,脸上也“唰”地红透了,不敢正视他。哦,当初
他为何不愿意相认?是怕会给他带来麻烦,还是像稻香说的那样城里的人情比纸
薄。而偏偏在这以后,他就是贾良的上司,虽然同在一家商厦里上班,在各种场
合常常逢面,但却形同陌路;有好几次,他感觉到贾良似乎要跟自己和解打破僵
局,但一想起当初的境遇,就懒得理睬他……
如今二十年过去,李群当上了公司的副总经理,有了一个温馨而安逸的家庭,
妻子勤勉贤惠,女儿争气上了大学。尽管这些年在城里打拼滚爬,疲于奔波,但每当驱车回到居住小区,看到楼上亮着柔和灯光的窗户,还有妻子倚窗期待的身
影,他就感到无限幸福和温暖。
他开车缓缓滑进车库,刚走出来,有个女孩就上前拦住他。他认为是为这次
公司招考找他的,故作惊讶地问:“你找谁?”
女孩说:“我来找李群叔,是我娘叫我来的,我娘叫稻香。”他凝眼一怔,
仿佛看到稻香轻盈的身影。刚进城两年时,他回家乡,还带了城里的礼品去见稻
香,她却已经嫁人了,山里的风霜削走了她的俊俏;她衷心祝贺他在城里站稳了
脚跟。再后来,母亲过世,他就很少回家乡了。这些年因为业务忙于应酬,一次
次盛宴的记忆荡然无味,也早忘却秋天田野的稻香。现在莫非家乡又遭了灾,稻
香才想起了他,让女儿来投靠他?眼下已不是二十年前了,农民工涌进城来,就
业机会竞争激烈。况且找工作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她要住多长时间?家里的房
间也不宽敞。他不动声色地对女孩说:“李群已经不住这里了,他早搬走了。”
女孩急问:“那他搬到哪里去了?”他说:“在城里,找一个人就像大海捞针,
你找不到他的,还是回家去吧。”刚一说完,他就觉得这句话似曾耳闻,竟出自
自己的嘴里。
女孩向他道谢准备离去。他忽然想起这与多年前自己来找贾良时的遭遇是何
其相似。贾良鄙视他的那副嘴脸在心里生了根。贾良早已退休了,他却始终都不
原谅他。而现在他怎么也成了这样!他心里一抖,记起稻香当年的温情,对女孩
说:“我刚才没认出来,我就是你李群叔;先进家里住下吧,进城找工也不是一
时半刻的事。”
女孩听了,向他嫣然一笑,说:“李群叔,你误会了,我不是来找工作的,
我去年大学毕业,在一家公司上班,这次家乡要修大桥,我回去一趟,我娘让我
给你带土特产来了。”
他听着很羞愧,一脸窘态。待女孩走后,他忽然记起前不久接到家乡一个庆
典请柬,他原打算找个借口搪塞过去,但此刻他决计了,不管多忙也要回一趟乡
下去。
(摘自《小说选刊》2018 年第 6 期)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小说同时运用心理、语言描写和反衬等多种手法对李群形象作了较为精
细的刻画,充分表现了人物形象的特点。
B. 小说以“稻香”为题,因为“稻香”既是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又是主人
公思乡情绪的寄托,更象征李群家乡人民的淳朴、善良、温情、宽厚。
C. “你误会了,我不是来找工作的……我娘让我给你带土特产来了。”小
说这一安排使故事情节陡起波澜,侧面展示了稻香的美好品质,也推动了情节的
发展,为李群决计回乡做了铺垫。
D. 小说穿插回忆了李群进城碰壁的遭遇,为下文写李群内心世界的变化作
了铺垫,同时与稻香的女儿进城寻人的情节相照应。
8. 结合文本,概括李群的心理变化过程。
9. 文中两处划线的人物语言几乎一样,这样写有何作用?
【答案】7. B 8. 下定决心在城里立足——失落迷茫——喜出望外——
感到幸福、温暖——冷漠自私——羞愧。
9. 内容上:表现人物的冷漠无情,讽刺和批判城市化过程中人性的冷漠和
扭曲。结构上:前后呼应,使故事情节更富有趣味性和戏剧性。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张禹字伯达,赵国襄人也。禹性笃厚节俭。父卒,汲吏人赙送前后数百万,
悉无所受。又以田宅推与伯父,身自寄止。永平八年,举孝廉,稍迁;建初中,
拜扬州刺史。当过江行部,中土人皆以江有子胥之神,难于济步。禹将度,吏固
请不听。禹厉言曰:“子胥如有灵,知吾志在理察枉讼,岂危我哉?”遂鼓楫而
过。历行郡邑,深幽之处莫不毕到,亲录囚徒,多所明举。吏民希见使者,人怀
喜悦,美德怨恶,莫不自归焉。元和二年,转兖州剌史,亦有清平称。三年,迁
下邳相。徐县北界有蒲阳坡,傍多良田,而堙废莫修。禹为开水门,通引灌溉,
遂成孰田数百顷。劝率吏民假与种粮亲自勉劳遂大收谷实邻郡贫者归之千余户室
庐相属其下成市后岁至垦千余顷民用温给。功曹史戴闰,故太尉掾也,权动郡内。
有小谴,禹令自致徐狱,然后正其法。自长史以下,莫不震肃。永元十五年,南巡祠园庙,禹以太尉兼卫尉留守。闻车驾当进幸江陵,以为不宜冒险远,驿马上
谏。诏报曰:“祠谒既讫,当南礼大江,会得君奏,临汉回舆而旋。”及行还,
禹特蒙赏赐。延平元年,迁为太傅,录尚书事。永初元年,以定策功封安乡侯,
食邑千二百户。与太尉徐防、司空尹勤同日俱封。其秋,以寇贼水雨策免防、勤,
而禹不自安。上书乞骸骨,便拜太尉。后连岁突荒,府藏空虚,禹上疏求入三岁
租税,以助郡国禀假。诏许之。五年,以阴阳不和策免。七年,卒于家。除小子
躍为郎中,长子盛嗣。
(选自《后汉书?张禹列传),有删节)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劝率吏民/假与种粮/亲自勉劳/遂大收谷实/邻郡贫者归之千余户/
室庐相属其下/成市后岁/至垦千余顷/民用温给/
B. 劝率吏民/假与种粮/亲自勉劳/遂大收/谷实邻郡/贫者归之千余户
/室庐相属/其下成/市后岁至垦千余顷/民用温给/
C. 劝率吏民/假与种粮/亲自勉劳/遂大收谷实/邻郡贫者归之千余户/
室庐相属/其下成市/后岁至垦千余顷/民用温给/
D. 劝率吏民/假与种粮/亲自勉劳/遂大收/谷实邻郡/贫者归之/千余
户室庐相属/其下成市/后岁至垦千余顷/民用温给/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举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人才举荐制度,即推举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
人为官。
B. 功曹史主管记录功过、职掌吏员赏罚任免事宜,功曹的权力在汉代最盛。
C. 食邑是古代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或皇帝大臣作为世禄的田邑,盛行于
周。
D. 乞骸骨是古代官吏因罪责请求退职的一种说法、意即使自己骸骨得以归
葬故乡。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张禹性情忠厚,生活勤俭节约。他父亲去世,当地官员百姓所赠办丧事
的钱财很多,他都不接受;又把田产住宅推让给伯父,自己寄住在伯父家。B. 张禹巡视辖区,平反冤假错案。任杨州刺史时,要过江视察,很多人都
认为江中有水神,难以渡过,但张禹信念坚定,表明志向,顺利过江。
C. 张禹心系百姓,要求下属严格。徐县有许多废弃的良田,张禹兴修水利,
引水灌溉,修成良田;对弄权有过的官员绳之以法,整肃风气。
D. 张禹位高权重,时常进谏言事。皇上南巡,张禹谏言被采纳,受到皇帝
的赏赐;更任太尉时后,连年灾荒,上书请求减免三年租税,以缓解地方困难。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课本中选出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祠谒既讫,当南礼大江,会得君奏,临汉回舆而旋。
(2)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答案】10. C 11. D 12. D
13. (1)祠庙拜谒已经结束,应往南边去祭拜长江,正好得到你的奏报,
(皇上)巡幸汉水就掉转车舆回来。
(2)燕太子丹及知道这件事的宾客,都穿上白衣戴上白帽来为他送行。
参考译文:
张禹字伯达,是赵国襄国人。张禹性情忠厚节俭。父亲死后,汲县官吏百姓
赠送办丧事的钱财前后达数百万,他全部没有收受。又把田宅推让给伯父,自己
寄居在伯父家。永平八年,被举荐为孝廉,渐渐获得升迁。建初年间,被任命为
杨州刺史。当他过江巡视部属,中原百姓都认为长江中有水神,很难渡过。张禹
即将过江时,官吏坚决请求不要渡江,张禹不听从。并且厉声说:“子胥如果在
天有灵,知道我的目的在于审察冤假错案,难道还会害我吗?”于是划桨过去了。
走遍所属郡县,深渊幽暗的地方没有不全部走到的,亲自(审查)记录囚徒(罪
状),把很多情况弄明白,提出来处理了(冤情)。当地官民很少见过使者,百
姓心怀喜悦,不管是心怀怨恨的还是品行恶劣的,没有不自行归案的。元和二年,
转任兖州刺史,也有政治清明公平的美称。三年,升为下邳相。徐县北界有蒲阳
坡,旁边有很多良田,却荒废没人修整。张禹替他们开挖水门,通渠引水灌溉,
于是改造成了数百顷熟田。劝导并带领官吏百姓,借给他们种子,亲自勉励劳动,
使谷物大获丰收。邻郡贫困来归附的有千多户,房屋相连,下面成了集市。后来每年开垦千余顷,百姓的财物用度富足。功曹史戴闰,是以前太尉的掾吏,权柄
倾动郡内。有小罪,张禹叫他自行到徐县相关部门投案,然后绳之以法。自长史
以下,没有不感到震惊肃然的。永元十五年,皇上南巡祠园庙,张禹以太尉兼卫
尉的身份在朝留守。听说皇帝车驾将到江陵,张禹认为不应冒险远行,用驿马送
去谏言。诏书回复说:“拜谒祠园庙已经结束,应当往南祭拜大江,正好得到你
的奏报,(皇上)驾临汉水就掉转车舆回来。”等到回朝之后,张禹特别受到赏
赐。延平元年,张禹升为太傅,总领尚书事宜。永初元年,张禹因策立天子之功
封为安乡侯,食邑一千二百户,与太尉徐防、司空尹勤同日受封。这年秋天,因
寇贼之患和水雨之灾,皇帝下旨免去徐防、尹勤之职,而张禹内心不安,上书请
求退休,又被授予太尉的官职。后来连年灾荒,府库空虚,张禹上疏请求捐献自
己领地三年的租税,来帮助郡国粮食的供给和钱财借贷,朝廷下诏许可了。永初
五年,因为君臣不和而被皇帝下诏免职;永初七年,死在家中。授予小儿子张曜
郎中官职,长子张盛继承他的食邑。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青玉案 被檄出郊题陈氏山居
张榘①
西风乱叶溪桥树,秋在黄花羞涩处。满袖尘埃推不去。马蹄浓露,鸡声淡月,
寂历荒村路。
身名都被儒冠误,十载重来漫如许。且尽清樽公莫舞②。六朝旧事,一江流
水,万感天涯暮。
【注】①张榘:南宋词人。②辛弃疾有词“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
土”。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深秋清晨,天边淡月,板桥浓霜,瑟瑟西风,枯叶漫舞,菊花含羞;悠
远的鸡鸣声中,“嘚嘚”的马蹄,朝那宁静的山野之村行去:一幅荒村行旅图首
先呈现于眼前。
B.“马蹄”三句,化用温庭筠《商山早行》诗“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之意境,一词一景,使本不相关的景物组合起来,构成一幅感情浓烈的图画。C.“秋在黄花羞涩处”一句,“羞涩”二字极妙。以拟人、动作描写和双
关手法写出黄花经一夜浓霜摧打,还没有抬起头来,有些羞答答、苦涩涩的情状,
又表达出词人无限愁苦的心情。
D.时隔十载,词人旧地重游,已是物是人非,“身名都被儒冠误”。杜甫
诗云:“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词人借杜甫诗意来表达自己际遇,“身”
与“名”都为儒冠所误,可见愤慨之深。
(2)词作表现了作者复杂的感情,试结合全词简要概括。
【答案】(1)C;(2)①误入仕途的怨恨与懊悔。②被檄出郊的苦痛、郁
闷与无奈。③对官场得势小人的讽刺警告。④人生无常的深沉感慨。⑤对国家命
运及个人前途的伤感。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8 分)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携来百侣曾游,_____________________ 。(《沁园春•长沙》)
(2)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记念
刘和珍君》)
(3)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________________ 。(《荆轲刺秦王》)
(4)_____________________,忧伤以终老。(《涉江采芙蓉》)
(5)总角之宴,_____________。信誓旦旦,_______________。(《氓》)
(6)满载一船星辉,_______________。(《再别康桥》)
(7)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
般的眼光,_______________。(《雨巷》)
【答案】 (1).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2). 流言 (3). 尤使我耳
不忍闻 (4). 发尽上指冠 (5). 同心而离居 (6). 言笑晏晏
(7). 不思其反 (8).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9). 丁香般的惆怅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18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舞台,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也许,你只是理所当然地享受着父母的关爱,却从来就无心注意他们两鬓日
益斑白的发丝;也许,你只是运用自己过人的智慧,将商场上的对手攻击得
,甚至倾家荡产,而此时你会说“这就是竞争”,但你可曾想过,
这会招来更多的“虎视眈眈”。
也许,你只是为了自己的一些 而欺诈行骗,到头来
,却喜滋滋地沉醉于苦心赚得的“战利品”上。
也许,在自己心的舞台上,你一直是一个独舞者。
宇宙由一个微小粒子爆炸开来,从此浩浩苍穹间出现了一个美丽的地球,人
类出现、繁衍,从茹毛饮血的时代渐渐发展而来,形成了社会,拥有了文明。
( )然而,事物往往都有一个“度”,人总是生活在一个群体
之中,如果眼中只有自己,而不给别人留下 的话,那么,他将
永远生活在“自我”之中,直至孤独地死去。
我们生活在人群中间,我们总希望得到别人的关爱,那么,就别做那个独舞
者,看到自己的同时也看到别人吧。
凭栏回首,我们得到了什么付出了什么,赠与了什么收到了什么也无关紧要,
即使心中装着他人,也可以无怨无悔了。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舞台,上面的舞蹈者,要看一看舞台有多大;而舞台
有多大,就要看你的心有多大!
16.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A. 狼狈不堪 蝇头小利 众叛亲离 立足之地
B. 体无完肤 蝇头小利 分崩离析 弹丸之地
C. 狼狈不堪 蜗角虚名 分崩离析 立足之地
D. 体无完肤 蜗角虚名 众叛亲离 弹丸之地
17.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他不可能心中只装着自己而不看到别人,他也会有
私欲。B. 人“个体”的本性,决定于他不可能心中不装着自己或只看到别人,他
也会有私欲。
C. 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他不可能心中不装着自己而只看到别人,他也会有
私欲。
D. 人“个体”的本性,决定了他不可能心中不装着自己而只看到别人,他
也会有私欲。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是
A. 凭栏回首,我们付出了什么得到了什么,赠与了什么收割了什么也无关
紧要,只有心中装着他人,才可以无怨无悔了。
B. 凭栏回首,我们得到了什么付出了什么,赠与了什么收割了什么都无关
紧要,只要心中装着他人,就可以无怨无悔了。
C. 凭栏回首,我们付出了什么得到了什么,赠与了什么收获了什么都无关
紧要,只要心中装着他人,就可以无怨无悔了。
D. 凭栏回首,我们得到了什么付出了什么,赠与了什么收获了什么都无关
紧要,只有心中装着他人,才可以无怨无悔了。
【答案】16. A 17. D 18. C
19.下面是一封推荐函,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
推荐函
XX 大学招生处:
兹有我校高三(一)班叶寒同学,拟参加贵校自主招生考试。该生学习成绩很
好,综合素质优良;热爱文学,爱好写作,一直荣任我校雏鹰文学社社长,曾在全国
第十三届“叶圣陶”杯作文决赛中得了一等奖,并有多篇大作发表在省级以上文
学刊物上。希望该生能得到贵校文学院的看好。
XX 中学
2019 年 X 月 X 日
【答案】①“很好”改为“优秀”;② “荣任”改为“担任”;③“得了”
改为“荣获”或“获得”④“大作”改为“作品”⑤“看好”改为“垂青”或“垂
爱”。20.仿照下面的示例,根据提供的信息,补出横线处的对联。
示例:
黄鹤楼:
崔颢《黄鹤楼》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何时黄鹤重来,且自把金樽,看洲渚千年芳草;
今日白云尚在,问谁吹玉笛,落江城五月梅花。
岳阳楼:
杜甫《登岳阳楼》
戎马关山,______________;
江湖廊庙,瘁心忧国范希文。
【答案】涕泗凭轩杜子美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选用、仿用、变换句式的能力。本题考查对联的仿写,属
于仿用句式的能力。仿写时,一定要注意形似和神似两方面,即仿修辞,仿句式,
仿内容,并且掌握对联的相关规则,如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
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做题时要注意审清
题干要求,审准是写好答案的前提。示例中,下联“今日白云尚在,问谁吹玉笛,
落江城五月梅花”与上联“何时黄鹤重来,且自把金樽,看洲渚千年芳草”结构
相同,“今日白云尚在”“何时黄鹤重来”都是时间状语+主谓短语,“问谁吹
玉笛”“且自把金樽”都是动宾结构,“落江城五月梅花”“看洲渚千年芳草”
都是动宾结构,字数相等,词性相对,且内容与“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
梅花”相关,“问谁吹玉笛”出自“黄鹤楼中吹玉笛”,“落江城五月梅花”出
自“江城五月落梅花”;可知,补横线处的对联,既要做到与下联的结构相同,
字数相等,词性相对,还要内容与杜甫、《登岳阳楼》相关,“戎马关山”出自
杜甫《登岳阳楼》“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中的“戎马关山北”,下句应出
自“凭轩涕泗流”,下联相同位置“瘁心忧国范希文”,是并列结构+作者的姓
与字,可以写出“涕泗凭轩杜子美”。四、写作(60 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有这样三个母亲,她们都有两个孩子,只有一个苹果。第一位母亲用孔融让
梨的办法,让小儿子得到了苹果。第二位母亲布置两个孩子完成规定的任务,谁
完成的快谁得到苹果,结果大儿子得到了苹果。第三位母亲干脆把苹果平分,两
个孩子是一样的。
你觉得哪一位母亲分苹果的方法最合理,对孩子成长的意义最大?请根据材
料,从自己的体验出发,比较上述三位母亲分苹果的方法,阐述你的见解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标题自拟,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和含意。立意明确,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