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 2020 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精编仿真卷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
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用诗意理解世界,是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
陈鹏举
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为什么总是离不开诗呢?那是因为诗和我们的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我们这个民族把诗意看作自己
民族文化的本质。说到底,西方人是用科学的方式来理解世界,而我们中国人则是用诗意的方式理解世界,这是我们特有的思
维方式。
苏东坡的策论《刑赏忠厚之至论》提到了一个典故:尧统治天下时,手下的法官皋陶要杀犯人,但尧反对了三次,主张不
杀。主考官欧阳修特地问苏东坡这个典故的出处苏东坡坦然回答:“何需出处!”他是根据策论的需要,自己编造出来的。还
有个例子是《史记》。《史记》是司马迁写的史书,但鲁迅对它有这样的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里鲁迅
非常含蓄地指出,《史记》其实不是真实的史书,它是散文、是诗。譬如“鸿门宴”,写得如此精彩,所有的细节都栩栩如生,
但鸿门宴在历史上有没有如此真切地出现过呢?其实司马迁只是非常合理地写了一段可能是真实的历史。这就是我们中国人,那
么重要的一位史学家,也是用一种诗意的方式,在为我们民族留下那样一段可能存在的历史。
我们中国文化史的核心就是诗意,或者说诗意是中国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这就是为什么诗像梦一样一直缠绕着我
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我们民族的每个母亲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从小能够读几首诗、背几首诗,因为诗可以说是我们中华民族血脉
里的东西。
纵观我们民族的文学史,应该说它也是一部诗的历史。大家可能很熟悉胡适先生关于文学史的观点,那就是唐诗宋词元曲
明清小说,他认为中国文学是这样发展的。但你要知道,当时胡适提倡白话文,他的意思是说文学是发展的、是进化的,白话
文代替文言文完全是有理由的。为此,他需要寻找一个根据、一个史实,所以提出了关于文学史的这个观点。然而事实上,他
的这个观点把中国文学史中诗的重要地位给抹杀了。诗在我们中国文学里,实际上从来都是主导文学的,唐诗不谈,宋也是以
诗为主。称苏东坡为诗人他很开心,叫他词人就未必,因为词是诗之余。元明也是如此。到了清代,晚清出现了一批非常优秀
的诗人,在文字狱的背景下,这批文人实际上保存了汉文化的经典,清诗用了很多的文学典故,他们把诗写得非常含蓄、非常
精彩。即便是小说《红楼梦》它之所以精彩,也是因为它的诗意。整部《红楼梦》,写了许许多多的诗,但曹雪芹是根据小说
中每个人的身份在写诗,因此小说中的这些诗并不能代表曹雪芹本人的最高水准。曹雪芹真正以自己的身份写的诗,流传下来
的只有两句:“白傅诗灵应喜甚,定教蛮素鬼排场。”这两句诗很明显有“诗鬼”李贺的味道,这也说明曹雪芹本人其实是一
个诗人,而且是个非常好的诗人。
(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从鲁迅的评价“史家之绝唱,无的之《离骚》”可以看出,鲁迅认为《史记》其实是散文,甚至可以说是诗,而不是真
正的史书。
B.根据文章的需要可以編造一些历史事件这属于用诗意的方式理解世界的一种形式,是我们特有的思维方式。
C.史学家可以通过一种诗意的方式,即合理的想象描写一些历史的细节来完成史书,为我们留下那段可能存在的历史。
D.诗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诗意或可称为中国文化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这就是前人为我们留下大量诗歌的原因。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文章采用先总后分的论证结构,提出中心论点后,再分别从不同角度对论点进行了论证。
B.文章首段将西方人与中国人理解世界时的不同思维方式进行比较,强调了我们思维的特别。
C.第二段运用例证法,举鲁迅评价《史记》的例子论证中国史书中都只是可能存在的历史。
D.文章反驳胡适的观点时,把重点放在清代.有力论证了中国文学史也是一部诗的历史。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从思维方式看,西方人理解世界偏于理性,而中国人理解世界则偏于感性。
B.《红楼梦》之所以精彩,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小说里写了许多诗,很有诗意。
C.用“唐诗末词元曲明清小说”来概括中国唐以来的文学史,是值得商椎的。
D.晚清诗人在诗歌理论上已经有了自觉的选择,即诗歌要含蓄,要多用典故。(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一座天台山,半部全唐诗。”自钱塘江入绍兴古镜湖,向南经曹娥江至剡溪,最终溯源石梁而登天台山,全长约 200 公
里的“浙东唐诗之路”,留下诗篇无数,天台就是诗路的目的地。《全唐诗》及《全唐诗续拾》收载的诗人 2200 余人中,先后
有近 300 多人吟诵天台山,留下 1300 多首诗歌。
特色小镇建设加快了唐诗“物化”的步伐。天台以北,在琼台仙谷光怪陆离的崖壁上,一首首描绘天台山风光的诗句将人
拉回千年前的盛世大唐,以石梁景区为核心,天台“云端·唐诗小镇”呼之欲出;天台以西,唐代诗僧寒山子曾隐居 70 余年,
著《寒山集》,依托寒岩、明岩、寒山寺等景区集中的资源优势,“寒山小镇”跃然纸上。刻石立碑、建馆塑像、景观复原、
影视拍摄、建立唐诗书院、制作创意产品,该县通过多种方式,使“诗路文化”在特色小镇中再现。
(摘自《“诗与远方”犹在 随唐诗游天台》,《光明日报》2019 年 2 月 17 日)
材料二:
国家级特色小镇分类占比情况
特色小镇分类很多,其中文旅特色小镇受到欢迎。文旅特色小镇的最初形态是以江南六大古镇和丽江古城、平遥古城等为
代表的古城古镇,这个时期对古城古镇以观光为主。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可自由支配收入的增加,人们对文旅小镇的需求
升级为休闲度假游,无论是人文景观的游览还是风俗文化的体验都可以在文旅小镇享受的。
(摘编自《文旅特色小镇发展及开发模式分析》)
材料三:
特色小镇是聚集特色产业,融合文化、旅游、社区等功能的创新创业发展平台。在发展特色产业的同时,特色小镇压坚持
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统筹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布局,完善城镇功能、优化城镇环境、提升城镇品质。从这个意义上说,
特色小镇建设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载体,是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有机结合。我们应以新发展理
念为引领,充分发挥政府在产业发展、空间布局、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引导作用,推动资源要素的整合集成与优化重组,走出一
条特色鲜明、产城融合、惠及群众的新型小城镇发展之路。
(摘编自曾志敏《特色小镇建设须走出新路》,有删改)
材料四:
政府的创新理念和明确的政策支持对于推动特色小镇建设和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英国政府从 20 世纪 50 年代起实施的乡
村小镇建设,经历了由“单纯强调中心村建设”到“因地制宜进行村镇建设”的过程,政府改变过去单一的建设中心村的做法,
使村镇建设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局面。
纵观闻名全球且具有持续发展能力的特色小镇发展轨迹,我们可以发现,构建“特而强”“小而精”的产业生态系统,找
准“产业生态位”是特色小镇核心竞争力得以发挥的关键。产业生态位决定了资源要素甚至产业性质的差异,是产业间共生互
补或竞争关系的基础和前提。特色小镇不必追求像大城市那样的产业体系,更不用贪大求全、面面俱到,而应聚焦某个优势产
业,围绕其来打造完整的产业生态链,确保形成主题性强的特色小镇。
(摘编自白关峰《国外如何建设特色小镇》,有删改)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材料一中浙江天台县建设“云端·唐诗小镇”“寒山小镇”等特色小镇是将唐诗“物化”的重要过程,同时也凸显了
“诗路文化”的特点。
B.从“国家级特色小镇分类占比情况”看,我国国家级特色小镇功能类型多样,发展态势良好,而且比例分配均匀。
C.特色小镇建设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载体,搞好特色小镇建设有利于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发展动能转换。
D.特色小镇不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特有产物,借鉴国外建设特色小镇的经验,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建设我国的特色小镇。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浙江天台县在唐诗上做文章,其特色小镇的刻石立碑、建馆塑像、景观复原、影视拍摄等活动都融入了唐诗元素。
B.居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人们到文旅特色小镇旅游,由最初对古城古镇的观光游升级为休闲度假游。
C.国外建设特色小镇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只要找准“产业生态位”就可以构建特色小镇“小而精”“特而强”的产业
生态系统。
D.四则材料虽侧重点不同,但都围绕建设文化特色小镇这一中心,分别谈到它的发展状况,发展前景,发展意义,并介
绍了国外成功的经验。
6.我们应该如何建设特色小镇?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出警
弋舟
那天在所里做笔录,报案人是个姑娘,说是“心爱的”电动车被盗了。刚写好,又接到社区的电话,说他们晚上有个群众
活动,可能参与的人比较多,需要我们帮助维持秩序。
那天晚上社区的活动就是广场舞表演,实际上围观的人并没有那么多,他们高估了自己的风头。过去看了看情况,安排几
个保安维持秩序,我独自去人员密集的场所巡逻,而同事小吕去了片区。因为又有人报警说邻居在家里制毒,我没怎么考虑就
把这案子交给了小吕。
在小吕心目中,警察就该是神探,破大案,捕顽凶,除暴安良。这情绪我也有过。直到今天,我也不太跟妻子说我每天都
忙活些什么。我不做英雄梦了,但希望我妻子还接着做,那样回了家,我才可以心安理得地喊累。所以有时候遇着邻里纠纷之
类的事儿,我都不忍心让小吕去处理。
开始小吕挺兴奋的,像是张网以待,翘望已久,终于来了条大鱼。涉案的小区是教师新村,里面住的都是教师。报案人是
位退休多年的小学校长,信誓旦旦地说,以他所掌握的丰富的化学知识,完全能够通过阳台上飘来的怪味儿做出判断。他的邻
居也是一对教师,两口子带着个十多岁的孩子,女主人倒还真是个教化学的。可查来查去,一点儿证据都没有。小吕不太甘心,
加上老校长半年报了五十多次警,这个案子就成了小吕的心事。他不觉得我们就只能维持秩序、追回一辆“心爱的”电动车。
回来后小吕眉头不展,说他又爽在老校长家的阳台上闻了半天,隔壁飘来的只有红烧肉味儿。我想的却是正值炎夏,这会
儿的阳台上怕是得有五十度的高温。
那天算得上是平安无事,我们本来可以在宿舍睡个好觉,假如我没有说起老查的事。
老查七十多岁,老伴十几年前过世了,他一直独自过活。膝下只有一个女儿,她早年外出打工后,就一去不返。老查经济
状况还过得去,有两套房子,住一套,租出去一套。如今这一片的房价可不低。
先是他突然失踪,发了协查函,一城里寻不到,以为他可能不在人世了。半个月后的一天夜里,他却突然打来电话报警,
说是自己在家摔倒了,现在根本爬不起来。
等我们赶到时,他正坐在屋子中间的矮凳上,根本不曾摔倒,更不会爬不起来。我们哭笑不得。撤警的时候,他突然抓住
了我的手,一刹那,我有着突然被什么抓牢了的感觉。
几天后老查又报假警了。还是说他摔得起不来了。等我赶到的时候,老查照旧坐在小板凳上,臊眉耷眼,像个坐在黑暗舞
台中央的老猿猴。
这回,老查主动说他之前是去找打工的闺女了。
走的时候,老查送了送我。他颤巍巍地踅到门前替我开门。手伸出去,捞一把,又捞一把,第三把才捞到门把手上。
又过了几天,还是在半夜,老查的求助电话又来了。我让一个协警过去看看。小伙子回来跟我说,老查点名要我去。这我
的气就不打一处来了。问明白他没什么事儿后,干脆就置之不理了,谁知第二天一大早老查竟然找上门来。
他一拐到我前面坐下,第一句话就是:“我要自首。”我按接警程序示意他进来说时,他的脸上竟然有一种掩藏不住的幸
福感。
果然,这又是他的恶作剧,案情很快排除。
就这样他反反复复地闹了有小半年,我们都被折腾得够呛。
这一年的除夕,为了防止他再“闹事”,我们主动邀请他来所里参加新年聚会。他好像被一种氛围感染了。突然挨近我,
嘀咕了一句:“就是孤单么,想跟人说话。”
老查的事讲完了,半天都没听到声音。我以为小吕已经睡着了。
“孤单。”他突然发出了一声叹息般的回味。
我探出头,看到小吕的头枕在自己胳膊上,一脸若有所思的样子。又过了一会儿,小吕跳了起来。临出门他还没忘记戴上
帽子。
天边露出鱼肚白的时候小吕才回来。我迷迷糊糊地被他吵醒,看见他兴奋地从在我床沿上,腋窝下全是汗渍。
“没错,老校长承认是报假案了。”他说,“本来问清楚我就打算回来,可老头硬是拽着我说了一宿的话。他儿子去美国
三年了,平时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小吕的眼睛里布满血丝,着实像一只兔子。
“他那是诬陷,”我说,“涉嫌犯罪了。”
“算了,我教育过他了。”他说,“老头就是见不得邻居家三口其乐融融,说是看了堵心。”我想,我没看错人,这小伙
子能当个好警察。
(有删改)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小说开头两段既交代了“我”的身份,也表现了当今部分警察的职业现实,在看似平静的叙述中,其实弥漫着“我”壮
志难酬的愤懑情感。
B.“我”不忍心让小吕去处理芝麻蒜皮的小事,是因为“我”虽然不做英雄梦了,但还是想托举别人的英雄梦,这个细节
表现了“我”的善意。
C.“老查的故事”告诉读者,人的幸福不是靠物质充裕就能得来的,情感的交流和心灵的慰藉也特别重要,尤其对于年迈
孤独的老人来说。
D.“我”比小吕有工作经验,告诉他“老查的故事”以及说老校长“涉嫌犯罪”,本身可能都包含一点试探小吕的成分,
结果都让“我”很满意。
8.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我”认为小吕能“当个好警察”的主要原因。(6 分)
9.小说在叙述“老校长的故事”时,又穿插了“老查的故事”。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 分)
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张释之,字季,南阳堵阳人也。与兄仲同居以货为骑郎事文帝十年不得调亡所知名释之曰久宦减仲之产不遂欲免归。中郎
将爱盎知其贤,惜其去,乃请徙释之补谒者。释之既朝毕,因前言便宜事。文帝曰:“卑之,毋甚高论,令今可行也。”于是
释之言秦、汉之间事,秦所以失,汉所以兴者。文帝称善,拜释之为谒者仆射。从行,上登虎圈,问上林尉禽兽簿,十余问,
尉左右视,尽不能对。虎圈啬夫从旁代尉对上所问禽兽薄甚悉,欲以观其能口对响应亡穷者。文帝曰:“吏不当如此邪?尉亡
赖!”诏释之拜啬夫为上林令。释之曰:“今陛下以啬夫口辩而超迁之,臣恐天下随风靡,争口辩,亡其实。且下之化上,疾
于景响,举错不可不察也。”文帝曰:“善。”乃止不拜啬夫。项之,太子与梁王共车入朝,不下司马门,于是释之追止太子、
梁王毋入殿门。遂核不下公门不敬,奏之。薄太后闻之,文帝免冠谢曰:“教儿子不谨。”薄太后使使承诏赦太子、梁王,然
后得入。文帝由是奇释之,拜为中大夫。拜释之为廷尉。其后人有盗高庙座前玉环,得,文帝怒,下廷尉治。案盗宗庙服御物
者为奏,当弃市。上大怒曰:“人亡道,乃盗先帝器!吾属廷尉者,欲致之族,而君以法奏之,非吾所以共承宗庙意也。”释
之免冠顿首谢曰:“法如是足也。且罪等,然以逆顺为基。今盗宗庙器而族之,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抔土,陛下且何以加其法
乎?”文帝与太后言之,乃许廷尉当。是时,中尉条侯周亚夫与梁相山都侯王恬启见释之持议平,乃结为亲友。张廷尉由此天下
称之。
(选自《汉书·张释之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与兄仲同居/以货为骑郎事/文帝十年/不得调/亡所知名/释之曰/久宦减仲之产/不遂/
B.与兄仲同居/以货为骑郎事/文帝十年/不得调/亡所知名/释之日/久宦减仲之/产不遂/
C.与兄仲同居/以货为骑郎/事文帝/十年不得调/亡所知名/释之日/久宦减仲之/产不遂/
D.与兄仲同居/以货为骑郎/事文帝/十年不得调/亡所知名/释之日/久宦减仲之产/不遂/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字:指在本名之外另取的和本名意思通常有某种关系的称呼。
B.免冠:脱去帽子,我国古时可以表示敬意,也可以表示谢罪。
C.廷尉:官名,掌军事。秦汉至北齐时期主管军事的最高官吏。
D.弃市:古时死刑之一,是在人群聚集的闹市对犯人执行死刑。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张释之素有贤能,才华出众。张释之要辞官回乡,中郎将爱盎知道他贤能,奏请补授张释之谒者的职位;张释之在朝
廷上分析秦汉之间的事,受到汉文帝的称赞。
B.张释之理性睿智,眼光长远。汉文帝因啬夫熟知禽兽簿,对答如流,要授予啬夫上林令,张释之以担心上行下效,误
导天下人崇尚浮夸,不讲求实际来劝止皇帝。
C.张释之不惧权贵,刚毅严正。张释之阻止过司马门不下车的太子、梁王进人殿门,并弹核他们的不敬之罪,薄太后批
评汉文帝教子不严,又传令赦免太子、梁王。
D.张释之执法公正,得到认可。汉文帝要将盗取高祖庙内玉环的人诛灭全族,张释之据理力争,要求按照法律规定判处
死刑;张释之议论公正,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且下之化上,疾于景响,举错不可不察也。(5 分)
(2)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抔土,陛下且何以加其法乎?(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4~15 题。
春日客怀
于谦
年年马上见春风,花落花开醉梦中。
短发轻梳千缕白,衰颜借酒一时红。离家自是寻常事,报国惭无尺寸功。
萧涩行囊君莫笑,独留长剑依长空。
【注】这首诗是作者任山西、河南两省巡抚时所作。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诗歌标题中的“春日”点明了季节时间,“客怀”即身处异乡的情怀,点明了诗歌的题材。
B.首联写年复一年,花开花落,诗人奔波劳碌,不知不觉中又见春风送暖,顿时百感交集。
C.颔联写诗人头发斑白,借酒消愁,与杜甫“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表意相近。
D.颈联抒发感慨,离家别乡已经是寻常之事,只因报国无功而惭愧,这是诗人的谦逊之语。
15.诗歌的尾联有什么含意?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在《师说》中将“古之圣人”的“____________”与“今之众人”的“____________”作对比,指出尊师重道与
否是圣愚有别的原因所在。
(2)沈从文《边城》中“水中游鱼来去,皆如浮在空气里”的描写与《小石潭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
有异曲同工之妙。
(3)《水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面对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不禁遥想当年刘裕“______
____,_________”的北伐壮举。
第 II 卷 表达题
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近年来,各类翻拍剧 。统计显示,《神雕侠侣》已被翻拍了 11 次,《倚天屠龙记》被翻拍了 9 次;而一些爱情、都
市、励志类的当代剧,“不是已经被翻拍,就是在被翻拍的路上”。当然,翻拍本身无可非议。经典有值得被不断回望的价值,
但好的翻拍应该是“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创作者应随着时代生活进行新的创造,赋予作品新的内涵,让经典作品
不断与当下进行对话,与一代一代的受众产生新的心灵碰撞、情感 。从这个角度来说,翻拍本身是重现经典甚至再造经
典的过程。
其实,翻拍是一件难事。原作 ,本就树起了较高的标准,再加上观众的“回忆滤镜”,想要出新出彩并不容易,它
需要付出更多的匠心与努力。但从另一个角度讲,翻拍又是一件容易的事。( ),这样一来,就大大降低了创作和宣发
成本。创作者如果没有高远的追求,只想着尽快把作品变现,那翻拍就被当作一条“赚快钱”的方法,这也正是之所以目前市
场上翻拍剧扎堆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
翻拍是艺术的再创作,创作人员不能在亦步亦趋中 了自己,更不能在市场大潮中迷失了自己。对经典多一些敬畏,
对观众多一些诚意,对作品多一些感情,才是创作应有的态度。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不一而足 共享 妙语连珠 束缚
B.不一而足 共鸣 妙语连珠 桎梏
C.层出不穷 共享 脍炙人口 桎梏
D.层出不穷 共鸣 脍炙人口 束缚
也正是之所以目前市场上翻拍剧扎堆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故事已经有了,不用从头开始创作剧本,观众基础也有了,甚至自带话题和热度
B.已经有了故事,不用从头开始创作剧本,观众基础也有了,甚至自带话题或热度
C.不用重新创作剧本,因为已经有了故事,进而观众基础也就有了,甚至自带热度
D.观众基础已经有了,故事也已经有了,所以不用从头开始创作剧本,且自带热度也正是之所以目前市场上翻拍剧扎堆出
现的一个重要原因。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如果创作者没有高远的追求,只想着尽快把作品变现,那翻拍就被当作一条“赚快钱”的方法,这也正是目前市场上翻
拍剧扎堆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
B.创作者如果没有高远的追求,只想着尽快把作品变现,那翻拍就被当作一条“赚快钱”的方法,这也正是目前市场上翻
拍剧扎堆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
C.如果创作者没有高远的追求,只想着尽快把作品变现,那翻拍就被当作一条“赚快钱’的捷径,这也正是目前市场上翻
拍剧扎堆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
D.创作者如果没有高远的追求,只想着尽快把作品变现.那翻拍就被当作一条“赚快钱”的捷径,这也正是之所以目前市场
上翻拍剧扎堆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
20.对下面一段话中的画线部分进行改写。要求:以“儒家学者”为主要陈述对象,不改变句子原意,语序可变动。(5
分)《诗经》一开始没有被赋予儒家经典的意义,人们习惯地称它为“诗三百”,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本来面目逐步被儒
家学者所掩盖,它被断章取义、歪曲篡改,被拿去附会剥削阶级所需要的道德伦理观念。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8 个字。(6
分)
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全民健康活动状况调查显示,我国 20~69 岁居民的经常锻炼率仅为 14.7%。① ,是锻炼
率低的客观原因之一。倡议全民健身,首先要给市民提供合适的运动场地,最好出门 15 分钟,② 。学生放学后,
学校体育场地很多本身就是闲置的,特别是寒署假期间,③ ,既能实现物尽其用,又能促进全民健身,济南的做
法值得大力提倡。
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2019 年 9 月 10 日,20 岁的阿里巴巴公布“新六脉神剑”,全面升级使命愿景价值观。“新六脉神剑”由六句阿里“土话”
组成:客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因为信任,所以简单;唯一不变的是变化;今天最好的表现是明天最低的要求;此时
此刻,非我莫属;认真生活,快乐工作。
据悉,六句“土话”,59 个字,历时 14 个月出炉,前后修改过 20 多稿。1999 年,阿里巴巴确立了“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
意”的使命;2004 年,形成“六脉神剑”的文化和价值观。从六脉神剑到“新六脉神剑”,价值观始终是阿里最独特的底色。
阿里巴巴公司的价值观带给你怎样的思考?请在阿里巴巴的“新六脉神剑”中至少选择两条,阐述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参 考 答 案
1.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仔细对照原文和选项,
重点是注意选项的表述和原文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A 项,“鲁迅认为《史记》其实是散文,甚至可以说是诗,而不是真
正的史书”分析错误,由原文“这里鲁迅非常含蓄地指出,《史记》其实不是真实的史书,它是散文、是诗”可知,鲁迅强调
的是《史记》不是“真实”的史书,而不是强调不是“真正”的史书。B 项,“编造一些历史事件”说法有误,原文是“非常
合理地写了一段可能是真实的历史”而不是编造一些历史事件。D 项,“这就是前人为我们留下大量诗歌的原因”于文无据,
属无中生有。故选 C。
2.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
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C 项,文章举此例是为论证如可
马迁一样重要的史学家撰写史书也是用了诗意的方式,从而论证中心论点:且“中国史书记载的都只是可能存在的历史”说法
错误。故选 C。
3.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应首先通读全文明确论述话题,然后筛选出每一段的关
键句,尤其是首段的中心句,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最后将选项信息归位,与原文对比分析,找出正
确答案。D 项,“自觉的选择”说法错误,晚清诗人的含蓄诗风与文字狱的政治背景有关,并非自觉的选择。故选 D。
4.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
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本题 B 项,“而且比例分配均匀”不合文意,根据材料三中图标可知,文化
旅游类特色小镇站 62.8%,而民族聚居型只占 3.2%,比例悬殊,特色小镇分类占比不均匀,文旅特色小镇占比较大,因此各项
比例分配并不均匀。
故选 B。
5.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
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主题、结构思路、观点态度、句段
含义、创作意图等进行分析概括。本题 B 项,“居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不合文意,原文相关表述为“随着城市
化的快速发展和可自由支配收入的增加,人们对文旅小镇的需求升级为休闲度假游”,选项只涉及一个方面,以偏概全;C 项,
“只要……就可以……”表述过于绝对;D 项,四则材料谈论的中心是特色小镇而不是文化特色小镇。故选 A。
6.【参考答案】(1)立足区域资源,结合本地特色,打造具有独特风格的特色小镇。(2)适应大众需求,不断创新升级。
(3)完善城镇功能、优化城镇环境、提升城镇品质。(4)建设特色小镇,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导外,应该充分发挥政府的引
导作用。(5)找准“产业生态位”是特色小镇核心竞争力得以发挥的关键。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一般的答题模式为:第一步,找出题干中的
关键词语,确定筛选对象;第二步,在把握全文内容要点的基础上,在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对应的语句或段落并加以概括。根据
材料一“寒山小镇”的例子可得出要建设特色小镇,必须立足区域资源,结合本地特色,打造出自己独特风格;根据材料二国
家级特色小镇分类占比情况统计表以及开发模式分析,以及文中相关语句“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可自由支配收入的增加,
人们对文旅小镇的需求升级为休闲度假游,无论是人文景观的游览还是风俗文化的体验都可以在文旅小镇享受的”,可得出建
设特色小镇要适应大众需求,不断升级,走创新之路;根据材料三“在发展特色产业的同时,特色小镇压坚持以人为本的新型
城镇化,统筹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布局,完善城镇功能、优化城镇环境、提升城镇品质”可得出,建设特色小镇要完善城镇
功能、优化城镇环境、提升城镇品质;根据材料三“我们应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充分发挥政府在产业发展、空间布局、资源
配置等方面的引导作用,推动资源要素的整合集成与优化重组,走出一条特色鲜明、产城融合、惠及群众的新型小城镇发展之
路”可得出建设特色小镇要以新理念为引导,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根据材料四“我们可以发现,构建‘特而强’‘小而
精’的产业生态系统,找准‘产业生态位’是特色小镇核心竞争力得以发挥的关键”可总结出建设特色小镇要找准“产业生态
位”。考生根据以上分析,分条作答即可。
7.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
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
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A 项,“壮志难酬的愤懑情感”曲解文意。结合前两节内容分析,主要讲警察的主要工作内容,也
为后面写小吕及“老查的故事”以及说老校长“涉嫌犯罪”等内容作铺垫。故选 A。
8.
【参考答案】①有远大的职业理想。小吕当警察是为了破大案,捕顽凶,除暴安良。②有较强的职业素养。夜里、冒着高
温处理警情,并能触类旁通,悟出老校长报警的真实原因。③有情融于法的善良心地。不顾奔波劳累,同情谎报警情的老校长
并替他说情。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小说内容、人物形象及理解小说主旨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简要分
析‘我’认为小吕能‘当个好警察’的主要原因”,实际上是在考查人物形象,区别是在考查“带有一定主观色彩的人物形象
特点”。从“我”的眼里看小吕,更多理想性而非客观性,有“情人眼里出西施”的嫌疑。要紧扣“好警察”的基本特征,结
合文本合理分析。要注意,圆形人物不同于扁形人物,前者的形象特征是随着情节的不断发展而陆续呈现的,所以要有迅速把
握情节、有效划分层次的能力。结合“在小吕心目中,警察就该是神探,破大案,捕顽凶,除暴安良”分析,小吕有远大的职
业理想。结合“回来后小吕眉头不展,说他又爽在老校长家的阳台上闻了半天,隔壁飘来的只有红烧肉味儿。我想的却是正值
炎夏,这会儿的阳台上怕是得有五十度的高温”“又过了一会儿,小吕跳了起来。临出门他还没忘记戴上帽子”“天边露出鱼
肚白的时候小吕才回来。我迷迷糊糊地被他吵醒,看见他兴奋地从在我床沿上,腋窝下全是汗渍”等分析,小吕有较强的职业
素养。结合“‘没错,老校长承认是报假案了。’他说,‘本来问清楚我就打算回来,可老头硬是拽着我说了一宿的话。他儿
子去美国三年了,平时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小吕的眼睛里布满血丝,着实像一只兔子……‘算了,我教育过他了。’他说,
‘老头就是见不得邻居家三口其乐融融,说是看了堵心’”等分析,小吕有情融于法的善良心地。
9.
【参考答案】①“老查的故事”穿插其中,既避免对“老校长的故事”平铺直叙,又为小吕破解案情提供契机,使情节更
曲折有致;②两则故事相互映衬,既表现老查和老校长的孤寂,也表现“我”和小吕认真工作的态度,使人物形象更鲜明突出;③两
则故事悲喜交织,既引发读者对空巢老人生存状态的思考,更赞颂公安民警热心为民的精神,使主题更丰富深刻。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对文学作品构思技巧及效果的赏析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小说在叙
述‘老校长的故事’时,又穿插了‘老查的故事’。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本题考查交织、穿插这一“叙述方式”,可
以从情节、人物、主题这三个角度论述其“好处”。结合“突然挨近我,嘀咕了一句:‘就是孤单么,想跟人说话’”“‘孤
单。’他突然发出了一声叹息般的回味”分析,丰富文本内容,为小吕破解案情提供契机,使情节更曲折有致。结合“等我们
赶到时,他正坐在屋子中间的矮凳上,根本不曾摔倒,更不会爬不起来。我们哭笑不得。撤警的时候,他突然抓住了我的手,
一刹那,我有着突然被什么抓牢了的感觉”“又过了几天,还是在半夜,老查的求助电话又来了。我让一个协警过去看看。小
伙子回来跟我说,老查点名要我去”“就这样他反反复复地闹了有小半年,我们都被折腾得够呛”“我们主动邀请他来所里参
加新年聚会”“我探出头,看到小吕的头枕在自己胳膊上,一脸若有所思的样子。又过了一会儿,小吕跳了起来。临出门他还
没忘记戴上帽子”等分析,既表现老查和老校长的孤寂,也表现“我”和小吕认真工作的态度,使人物形象鲜明。结合“本来
问清楚我就打算回来,可老头硬是拽着我说了一宿的话。他儿子去美国三年了,平时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老头就是见不
得邻居家三口其乐融融,说是看了堵心。”“老伴十几年前过世了,他一直独自过活。膝下只有一个女儿,她早年外出打工后,
就一去不返”等分析可知,既引发读者对空巢老人生存状态的思考,更赞颂公安民警热心为民的精神。
10.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
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尤其要关注“曰”“乎”“于”“而”“之”“也”
“矣”“焉”“耳”
“则”这些关键词。原文标点:与兄仲同居,以赀为骑郎,事文帝,十年不得调,亡所知名。释之曰:“久宦减仲之产,
不遂。”其中“事”是“侍奉”的意思,其宾语是“文帝”,故此处不能断开,排除 AB 项;“之”在此处是“的”的意思,
不放在句末,排除 C 项。故选 D。
11.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此类文化常识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
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
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C 项,本题设错点在官职上,检测考生
是否掌握古代各官职的职责。“廷尉”掌刑罚,不是主管军事。故选 C。
12.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
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
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C 项,
“教子不严”是汉文帝自责之语,并非薄太后的批评之语,原文是“薄太后闻之,文帝免冠谢曰:‘教儿子不谨。’”。故选
C。
13.
【参考答案】(1)况且下面仿效上面,比影子随形和回响的应声还要快,陛下任用与罢黜不能不谨慎啊。
(2)假设愚民偷挖了长陵上的一捧土,陛下将又怎样施加给他刑罚呢?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
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
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本题关键词有(1)下、上,名词作动词,上面、下面;化,仿效;景,通“影”,
影子;响,动词做名词,回声;疾于景响,状语后置句;举错,任用与罢黜;察,明察、谨慎。(2)一抔土,一捧土;且,
将;何以,宾语前置,以何,拿什么;加,施加。
【参考译文】
张释之,字季,南阳堵阳人。和哥哥张仲一起生活,他用家财买了个骑郎之职,侍奉文帝,十年来未能升迁,没有名气。
张释之说:“长久做郎官耗减哥哥的家产,于心不安。”想自动请求免职回家。中郎将爰盎知道他贤能,舍不得他离去,于是
奏请调迁张释之补谒者之职。张释之朝见完毕,趁机上前陈述便国宜民的事。文帝说:“浅显一些,不要说一些过高难行的意
见,要讲当前能够实行的。”于是张释之就谈论起秦、汉之间的事,讲起秦朝之所以灭亡,汉朝之所以兴起的原因。文帝称好,
便提升张释之为谒者仆射。张释之跟随皇上出行,皇上参观虎圈,询问上林尉禽兽册子的情况,提了十几个问题,上林尉左右
瞧看,都回答不出来。看管虎圈的啬夫在旁边代替上林尉回答了皇上所问的禽兽册子,很详细,想以此来显示自己对答如流犹
如回响应声一样无穷。文帝说:“官吏不应该像这样吗?上林尉不行!”于是命张释之授予啬夫为上林令。张释之说:“如今
陛下因啬夫口齿伶俐就越级提拔他,我担心天下人会跟随附和这种风气,争相施展口舌,而不讲求实际。况且下面仿效上面,
比影子随形和回响的应声还要快,陛下任用与罢黜不能不谨慎啊。”文帝说:“好。”于是不再提拔啬夫。不久,太子与梁王
同乘一辆车入朝,经过司马门没有下车,当时张释之追上去制止太子、梁王,不让他们进入殿门。并弹劾他们在司马门不下车
为不敬罪,汇报上去。薄太后知道了这事,文帝摘下帽子赔罪道:“怪我教导儿子不严。”薄太后这才派使者传令赦免太子、
梁王,然后他们才得以进宫。文帝因此认为张释之与众不同,授予他为中大夫。升张释之为廷尉。后来有人偷了高祖庙内座前
的玉环,被捕,文帝大怒,交给廷尉治罪,张释之依照法律中偷盗宗庙服饰器物的条文上奏,判处斩首。皇上勃然大怒道:
“那人胡作非为,居然偷盗先帝宗庙中的器物!我交付给廷尉你审理,是想灭他全族,而你却按照通常的法律条文奏请,这不
是我用来恭敬承奉先人的本意。”张释之脱帽叩头谢罪说:“按照法令这样判处已经足够了。况且斩首与灭族同是死罪,但以
逆顺轻重的程度为根据。今日偷盗宗庙的器物便诛灭他的全族,假设愚民偷挖了长陵上的一捧土,陛下将又怎样施加给他刑罚
呢?”文帝和薄太后谈论了这件事,才批准了廷尉的判决。当时,中尉条侯周亚夫和梁相山都侯王恬启看到张释之议论公正,
就同他结为亲密的朋友。张释之由此受到天下人的称颂。
14.
【答案】C
【解析】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
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
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C 项“借酒
消愁”错误,“衰颜借酒一时红”是衰老容颜借助酒浆才会一时绯红的意思。诗中并无借酒消愁之意,而是指容颜衰老,只是
喝了酒以后才能有些红晕,所以表意也与杜甫的“登高”不同,杜甫“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属于借酒消愁。故
选 C。
15.
【参考答案】①尾联意思是:不要笑我囊中羞涩,我只有报效祖国的一柄长剑,倚青空而立。②尾联慷慨述志,表明白己
为官清廉,不耻寒酸,只愿能长剑倚天,报效国家,表现了作者不谋私利、赤胆报国的高尚情怀。【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解读诗歌的能力,涉及炼词炼句,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把握,手法的判断等多个层面。解答该
种题型时,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中写了什么景、什么人、什么事,抒发了哪些情感,用了哪些手法。本题:开头两
句写年复一年,眼见秋花凋落,春花盛开,自己却劳碌奔波,在马背上度过。今天又见春风送暖,不知不觉中,春天已悄然来
临。目睹这美好的春景,诗人却百感交集,思绪万千,感叹人生如梦如醉,流年似水,岁月也正在悄然逝去。一种急于盼望为
国建功立业的感情溢于言表。颔联两句,感叹岁月无情,人生易老。诗人长期离开家乡,宦游在外,倏忽间,已到五十岁上下,
头发已经稀疏变白,苍白衰老的容颜也只能借助酒力才泛出一点红润。以上四句充分表现了诗人忠于职守、勤于国事,多年为
民奔走效力的情况;后面四句则表现了作者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和不谋私利,赤心报国的高风亮节。颈联二句紧承前面的内容而
发,说明“离家”的目的正是为了“报国”,然而离家多年却寸功未建,又深感羞惭。尾联两句,诗人请求不要笑他多年为官
而囊中空空,表明他只有报效祖国的长剑一柄,倚青空而立。尽管诗人多年位居高官,却一生清白自守,两袖清风,行囊羞涩。
以至于这位始终保持高风亮节,“只留清白在人间”的民族英雄遇害时,朝廷派人去抄他的家,也只发现他“家无余资,萧然
仅书籍耳。”这在当时贿赂成风的黑暗官场里,难得可贵。那独倚青空的耿耿长剑,正是忧国忧民,顶天立地的诗人胸中的赤
胆忠心和凌云壮志的象征。所以,尾联是在“慷慨述志”。
16.
【答案】(1)(犹且)从师而问焉 (而)耻学于师
(2)潭中鱼可百许头 皆若空游无所依
(3)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本题属于理解性情境默写,要求学生平时要注意记忆、积累。
在做题时首先要读懂题干,明确要求。其次要镇定作答,规范写字。此题要注意的易错字有:焉、潭、戈。
17.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辨析和正确运用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从成语的使用对象、范围、感情色彩等方
面区别近义成语,然后分析成语所在的语境,从中选择一个最合乎语境的成语。
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不一而足:不止一种或一次,而是很多。根据语境“《神雕侠侣》已被翻拍了 11
次,《倚天屠龙记》被翻拍了 9 次”,表明近年来,各类翻拍剧次数多,所以选用“层出不穷”。共鸣:由别人的某种情绪引
起相同的情绪。共享:共同享有。共同享用。根据语境“经典作品不断与当下进行对话,与一代一代的受众产生新的心灵碰撞”
可知,此处是说在情感上引起相同情绪,所以选用“共鸣”。脍炙人口:美味人人都爱吃,比喻好的诗文或事物,人人都称赞。
妙语连珠:形容精彩的话语句接着一句,好像珠子串在起。根据使用对象“原作”,所以选用“脍炙人口”。束缚:使受到约
束、限制,使停留在狭窄的范围里。桎梏:脚镣和手铐,比喻束缚人或事物的东西。语境是说狭窄创作范围使翻拍的“创作人
员”受到限制,所以选用“束缚”。故选 D。
18.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补写句子。这是考核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重点考核语句连贯,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
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
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
的逻辑顺序的角度选取。此题注意语意的衔接。本题,由后面“创作和宣发成本”可知,前半句讲“创作成本”,后半句讲
“宣发成本”。“故事已经有了”和“观众基础也有了”,这两句若句式相同,更符合表达习惯,排除 C、D、B 项。故选 A。
19.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
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本题,关联词位置不当,“如果”应放在“创作者”前。排除 B、D 项。“一条”与“方法”搭配不当。排除 A 项。
故选 C。
20.
【参考答案】儒家学者拿《诗经》去附会剥削阶级所需要的道德伦理观念,对它断章取义、歪曲篡改,逐步掩盖了它的本
来面目。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句子的整合的语言表达的连贯的能力。这类试题一般要先看清变换句式的要求,然后结合所给语
段进行充分的理解和把握,要注意不要改变原来句子的意思。本题根据对所给语段的理解,说的是《诗经》本来面目逐步被儒
家学者掩盖、断章取义、歪曲篡改,被拿去附会剥削阶级所需要的道德伦理观念。接着注意题干的要求是:①以“儒家学者”
为开头;②不改变句子的原意,可变动语序。最后考生按照要求去完成句子的整合即可。
21.
【参考答案】①住所附近无处锻炼;②就有地方锻炼;③让空荡荡的操场成为居民的运动乐园。
【解析】本题考查语句的连贯性。做题时,要注意行文内容前后一致与衔接,也要注意语意表达的前后勾连。要注意提示
性词语,总结性词语,还要注意句中的标点符号,要在感知语段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具体的语境分析概括。这段文字是
讲居民没有地方锻炼的原因和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根据“居民的经常锻炼率仅为 14.7%”“给市民提供合适的运动场地”可
知,第①处应是说居民住所附近没有地方可以锻炼。针对这样的情况,采取的措施是市民最好出门 15 分钟找合适的运动场地,这样就会“有地方锻炼”,这句话可以填写在第②处。根据“学生放学后,学校体育场地很多本身就是闲置的,特别是寒署假
期间”,第③处可以填写“空荡荡的操场成为居民的运动乐园”。本题答案不强求统一,只要基本符合要求即可。
22.
【写作指导】本题考查学生写作能力。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要求关键在于识别并完成任务,
在任务的驱动下发表对材料的看法。写作考场作文的第一步是审题,即审读题干要求和审读材料内容。本作文题目由两个部分
组成,提示语和要求。结合题干要求“阿里巴巴公司的价值观带给你怎样的思考?请在阿里巴巴的‘新六脉神剑’中至少选择
两条,阐述你的认识和思考。”分析,注意“至少选择两条,使之形成有机关联”已经规定了范围。
审题:
1.客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
诠释:这就是我们的选择,是我们的优先级,只有持续为客户创造价值,员工才能成长,股东才能获得长远利益。
行为描述:心怀感恩;尊重客户;保持谦和;面对客户,即便不是自己的责任,也不推诿;把客户价值当做我们的最重要
的 KPI;洞察客户需求,探索创新机会。
2.因为信任所以简单:
诠释:世界上最宝贵的是信任,最脆的的也是信任;阿里巴巴成长的历史是建立信任、珍惜信任的历史;你复杂,世界便
复杂;你简单,世界便简单;阿里人真是不装,互相信任,没那么多顾忌猜忌,问题就简单了,事情也因此高效。
行为描述:诚实正直;言行一致;真实不装;不唯上欺下;不抢功甩锅;不能只报喜不报忧;善于倾听,尊重不同意见;
决策前充分表达,决策后坚决执行;敢于把自己的后背交给伙伴,也能赢得伙伴的信任。
3.唯一不变的是变化:
诠释:无论你变不变化,世界在变,客户在变,竞争环境在变。我们要心怀敬畏和谦卑,避免“看不见、看不起、看不懂、
追不上”,改变自己,创造变化,都是最好的变化。拥抱变化是我们最独恃的 DNA。
行为描述:面对变化不抱怨,充分沟通,全力配合;对变化产生的困难和挫折,能白我调整,并正面影响和带动同事;在
工作中有前瞻意识,建立新方法、新思路;创造变化,带来突破性的结果。
4.今天最好的表现是明天最低的要求:
诠释:在阿里最困难的时候,正是这样的精神,帮助我们渡过难关,活了下来;逆境时,我们懂得白我激励;顺境时,我
们敢于设定 dream target;面对未来,不进则退,我们仍要敢想敢拼,自我挑战,自我超越。
行为描述:认真踏实,完成本职工作;保持好奇,持续学习,学以致用;不为失败找借口,只为成功找方法,全力以赴拿
结果;不满足现状,不自我设限,打破“不可能”的边界。
5.此时此刻非我莫属:
诠释:这是阿里的第一个招聘广告,也是阿里第一句土话,是阿里人对使命的相信和“舍我其谁”的担当。
行为描述:独立思考,独立判断,不随波逐流;工作中敢于做取舍,敢于担责任;打破边界,主动补位,坚持做正确的事;
在需要的时候,不计较个人得失;挺身而出,勇于担当。
6.认真生活,快乐工作:
诠释:工作是一阵子,生活才是一辈子;工作属于你,而你属于生活,属于家人。像享受生活一样快乐工作,像对待工作
一样认真的生活;只有认真的对待生活,生活才会公平的对待你。阿里因你而不同,家人因你而娇傲。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
工作和生活态度,我们尊重每个阿里人的选择。这条价值观的考核,留给生活本身。
分类组合举例:
第一组:1、2 句,提取:信任;
第二组:3、4 句,提取:改变自己,创造变化;自我挑战,自我超越;
第三组:1、2、6 句,提取:尊重;
第四组:5、6 句,提取:勇于担当;
第五组:4、6 句,提取:认真对待工作和生活。
立意:
1.因为信任;
2.改变自己,创造变化;
3.自我挑战,自我超越;
4.尊重;
5.勇于担当;
6.认真对待工作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