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 2020 年高三适应性考试(一)
理科综合·生物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溶酶体膜破裂后释放出的酶会造成细胞结构的破坏
B. 细胞膜两侧的离子浓度差是通过自由扩散实现的
C. 细胞的体积增大,有利于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D. 细胞骨架与细胞分裂有关,它的组成成分与生物膜基本支架相同
【答案】A
【解析】
【分析】
1、细胞骨架是真核细胞中由蛋白质聚合而成的三维的纤维状网架体系。细胞骨架包括微丝、微管和中间纤
维。细胞骨架在细胞分裂、细胞生长、细胞物质运输、细胞壁合成等等许多生命活动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
作用。
2、细胞的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叫做相对面积,细胞越小该比值越大,细胞与外界的物质交换速率越快,有
利于细胞的生长。
【详解】A、溶酶体膜破裂后释放出的酶会造成细胞结构的破坏,A 正确;
B、细胞膜两侧的离子浓度差是通过主动运输实现的,B 错误;
C、细胞的体积增大,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效率越低,C 错误;
D、细胞骨架只由蛋白质组成,生物膜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D 错误。
故选 A。
2.在光合作用中,某种酶能催化 CO2+C5→2C3。为测定该酶的活性,某学习小组从菠萝叶中提取该酶,在
适宜条件下,用其催化 C5 与 14CO2 的反应,并检测产物 C3 的放射性强度。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该酶催化 上述反应过程为 CO2 的固定
B. 该酶存在于菠菜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基质
C. 该酶催化的上述反应需要在黑暗条件下进行
的D. 单位时间内 C3 的放射性越高说明该酶活性越强
【答案】C
【解析】
【分析】
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
(1)光反应阶段在叶绿体囊状结构薄膜上进行,此过程必须有光、色素、化合作用的酶。具体反应步骤:
①水的光解,水在光下分解成氧气和还原氢。②ATP 生成,ADP 与 Pi 接受光能变成 ATP。此过程将光能变
为 ATP 活跃的化学能。
(2)暗反应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有光或无光均可进行,反应步骤:①二氧化碳的固定,二氧化碳与五碳
化合物结合生成两个三碳化合物。②三碳化合物的还原,三碳化合物接受还原氢、酶、ATP 生成有机物。
此过程中 ATP 活跃的化学能转变成化合物中稳定的化学能。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了[H]和 ATP,[H]和 ATP
能够将三碳化合物还原形成有机物。
【详解】A、该酶能催化 CO2+C5→2C3,为 CO2 的固定过程,A 正确;
B、该酶催化暗反应中的二氧化碳的固定,该过程发生在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基质中,B 正确;
C、暗反应有光无光都能进行,C 错误;
D、C3 属于反应产物,单位时间内 C3 的放射性越高说明反应越快,该酶活性越强,D 正确。
故选 C。
3.关于“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及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在同一分生组织中可以看到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分裂间期的细胞最多
B. 通过统计视野中不同时期的细胞数目,可比较细胞周期不同时期的时间长短
C. 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染色体数目不变,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保持相似性
D. 培养洋葱根尖时添加适量 DNA 合成可逆抑制剂,可使细胞停滞在细胞周期的分裂期
【答案】D
【解析】
【分析】
1、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 DNA 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
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
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2、有丝分裂的意义: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保持了细胞的亲子
代之间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详解】A、分裂间期所占时间最长,故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中分裂间期的细胞最多,A 正确;
B、视野中不同时期的细胞数目与细胞周期不同时期的时间长短成正比例,B 正确;
C、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染色体数目不变,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保持相似性,C 正确;
D、DNA 复制发生在分裂间期,培养洋葱根尖时添加适量 DNA 合成可逆抑制剂,可使细胞停滞在细胞周期
的分裂间期,D 错误。
故选 D。
4.切除幼年小狗的甲状腺后,小狗发生的生理变化正确的是( )
A. TSH 分泌减少 B. 小狗脑的发育迟缓
C. 小狗的耗氧量上升 D. 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提高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甲状腺激素调节过程: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随
血液运输到甲状腺,促使甲状腺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
又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进而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详解】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代谢活动;促进生长发育(包括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
奋性。切除幼年小狗的甲状腺后,甲状腺激素减少,小狗脑的发育迟缓,好氧量上升,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降低,通过负反馈调节,使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ACD 错误,B 正确。
故选 B。
5.下列不能作为病人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确诊指标是( )
A. 检测病人体内是否有病毒的表面蛋白
B. 检测病人体内是否有相应抗体
C. 检测病人体是否出现发热症状
D. 检测病人体内是否有病毒核酸
【答案】C
的【解析】
【分析】
体液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 B 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
,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 T 细胞,再由 T 细胞呈递给 B 细胞;(2)反应阶段:B
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
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详解】AD、该病毒的表面蛋白和核酸都是该病毒特有的物质,检测病人体内是否含有该物质可作为病人
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确诊指标,AD 错误;
B、抗体和抗原是特异性结合的,检测病人体内是否有相应抗体可作为病人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确诊指标
,B 错误;
C、很多病原体都会引起病人发热,故其不能作为病人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确诊指标,C 正确。
故选 C。
6.下图表示雪兔和猞猁在不同年份种群数量变化曲线,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猞猁 存在不利于该地区群落的相对稳定
B. 种间关系属于种群水平上 研究问题
C. 猞猁和雪兔的关系可改变群落中能量流动的方向
D. 猞猁和雪兔相互制约,使它们的种群数量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答案】D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雪兔和猞猁之间属于捕食关系,根据被捕食者(先增加着先减少)、捕食者(后增加者后减少)
进行判断,雪兔是被捕食者,猞猁是捕食者。
【详解】A、捕食者猞猁的存在有利于维持该地区群落的相对稳定,A 错误;
的
的B、种间关系属于群落水平上的研究问题,B 错误;
C、能量只能由低营养级传到高营养级,猞猁和雪兔的关系不能改变能量流动方向,C 错误;
D、猞猁和雪兔相互制约,使它们的种群数量在一定范围内波动,D 正确。
故选 D。
二、非选择题
7.请回答下列何题:
(1)种子萌发过程中产生的 CO2 中的氧元素来自______________(填“葡萄糖和水”或“葡萄糖”或“水
和氧气”)。
(2)小麦种子吸水萌发的初期,CO2 释放量比 O2 的吸收量多了 3~4 倍,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农田生产中松土能促进农作物根系的生长,进而促进植株生长,从根的生理活动角度分析,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是在农业上也提倡免耕法,即在农业生产中尽量少用松土措施,因为农田松
土易造成水土流失,并可能加剧温室效应,试分析农田松土加剧温室效应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葡萄糖和水 (2). 无氧呼吸强度大于有氧呼吸强度 (3). 松土可以促进根的有氧呼
吸,有利于根吸收矿质离子,促进根系的生长,进而促进植株生长 (4). 由于松土促进了土壤微生物的
有氧呼吸,增加了二氧化碳的分解和排放,从而使温室效应变得更加严重
【解析】
【分析】
1、有氧呼吸总反应方程式:6O2+C6H12O6+6H2O 6CO2+12H2O+能量。
无氧呼吸的反应式为:C6H12O6 2CO2+2C2H5OH+能量;
有氧呼吸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
反应式:C6H12O6(葡萄糖) 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2ATP);
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
反应式:2C3H4O3(丙酮酸)+6H2O 20[H]+6CO2+少量能量(2ATP);
第三阶段:在线粒体的内膜上。
→酶
→酶
→酶
→酶反应式:24[H]+6O2 12H2O+大量能量(34ATP);
2、用透气的纱布包扎伤口,可抑制厌氧菌的繁殖,种子储藏时要降低自由水含量,进而使细胞呼吸减弱,
以减少有机物的消耗,而蔬菜、水果的储存要保持适当水分。松土可以提高土壤中氧气的含量,有利于根
细胞的有氧呼吸,从而为根吸收矿质离子提供更多的能量。
【详解】(1)种子萌发过程中会进行有氧呼吸,由有氧呼吸反应方程式可知,产生的 CO2 中的氧元素来自
葡萄糖和水。
(2)由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反应方程式可知,当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相等时,CO2 释放量与 O2 的吸收量之
比为 4:3,若 CO2 释放量比 O2 的吸收量多了 3~4 倍,说明无氧呼吸强度大于有氧呼吸强度。
(3)松土可以促进根的有氧呼吸,有利于根吸收矿质离子,促进根系的生长,进而促进植株生长。由于松
土促进了土壤微生物的有氧呼吸,增加了二氧化碳的分解和排放,从而使温室效应和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变
得更加严重。此外,农田松土易造成水土流失,还增加了农业生产的成本。为此,农业生产上应当提倡免
耕法。
【点睛】本题考查呼吸作用过程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掌握相关知识,结合题意答题。
8.马拉松长跑过程中机体会发生相应的生理变化。回答下列问题:
(1)运动时产生较多的___________________ 可以作为调节因子作用于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 的呼
吸中枢促使呼吸频率加快。产生的热量主要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方式散出。
(2)长跑过程中大量消耗葡萄糖,而血糖含量基本保持稳定,不会影响运动,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长跑过程中,血液中抗利尿激素含量增加,能提高肾脏______________。
【答案】 (1). CO2 (2). 脑干 (3). 汗液的蒸发、皮肤毛细血管的散热 (4). 肝糖原的分解和非
糖物质的转化补充消耗的葡萄糖 (5). 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促进水的重吸收
【解析】
【分析】
调节血糖的激素:
(1)胰岛素:(降血糖)。分泌部位:胰岛 B 细胞.作用机理:①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并在组织细胞
内氧化分解、合成糖元、转变成脂肪酸等非糖物质。②抑制肝糖元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抑制 2
个来源,促进 3 个去路)。
(2)胰高血糖素:(升血糖)。分泌部位:胰岛 A 细胞。作用机理:促进肝糖元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
→酶萄糖(促进 2 个来源)。
人体的水平衡调节过程: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
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
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
【详解】(1)运动时产生较多的 CO2 可以作为调节因子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脑干的呼吸中枢促使呼吸频率
加快。产生的热量主要通过汗液的蒸发、皮肤毛细血管的散热方式散出。
(2)长跑过程中大量消耗葡萄糖,机体可以通过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补充消耗的葡萄糖,从而
使血糖含量基本保持稳定。
(3)长跑过程中,大量出汗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血液中抗利尿激素含量增加,能提高肾脏肾小管、集
合管对水 通透性,促进水的重吸收。
【点睛】本题考查体温调节、血糖调节、渗透压调节等相关知识,掌握相关知识结合题意答题。
9.请回答下列问题:
(1)立体农业是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原理,为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农业生产模
式。
(2)海南省某林场采用的桉树—菠萝结构是立体农业中一种模式。桉树是一种深根性树种,而菠萝绝大部
分根系分布在地表 10~20cm 范围内;幼桉树一般高度在 2m 左右,而菠萝高度在 1m 以下。桉树喜光,菠萝
属于半阴性植物。
①桉树和菠萝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都属于______________,绿色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根据信息分析,该农业生产模式的优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个方面即可)。
【答案】 (1). 群落的空间结构 (2). 生产者 (3). 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将太阳
能转化为化学能。(合理叙述给分) (4). 根系深浅搭配,合理地利用了不同层次土壤的水分和养分;
两种植物高矮结合,充分利用了不同层次的光能(合理叙述给分)
【解析】
【分析】
1、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立体农业主要利用了群落的空间结构原理。
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无机环境);
的(2)生产者(自养型):主要是绿色植物,还有少数化能合成型生物;
(3)消费者(异养型):主要是动物,还有营寄生生活的微生物;
(4)分解者(异养型):主要是指营腐生生活细菌和真菌,还有少数动物。
【详解】(1)立体农业运用了群落的空间结构原理。
(2)①桉树和菠萝属于绿色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都属于生产者,生产者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通过
光合作用把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②根据信息分析,该农业生产模式的优点有根系深浅搭配,合理地利用了不同层次土壤的水分和养分,充
分利用空间和资源;两种植物高矮结合,充分利用了不同层次的光能,提高能量利用率。
【点睛】本题考查群落和生态农业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群落的空间结构;识记生态农业的优点,能
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的知识合理答题。
10.1903 年,美国遗传学家萨顿用蝗虫(染色体为 2n=24,约有 17000 多个基因)细胞作材料,通过显微镜
技术研究精子、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和受精作用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请回答:
(1)萨顿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假说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也有人提出“染色体在基因上”,请结
合所学知识写出“染色体在基因上”假说不成立的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
(2)已知蝗虫体色的黑色由隐性基因控制,但不知道控制黑色性状的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还是 X 染色体上
。现欲通过调査方法初步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①方案:寻找种群中足够数量的黑色蝗虫个体进行调査,统计__________。
②请写出预测结果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 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2). 染色体可在显微镜下观察,而基因不
能;基因比染色体小;控制性状的基因的个数比染色体的数目多 (3). 雌雄个体数量比 (4). 若后代
黑个体的雌雄数量相当,则控制黑色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若后代黑个体的雌雄数量有明显差异(黑色雌性数量少于黑色雄性数量),则控制黑色性状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
【解析】
【分析】
1、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与性别无关,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总是与
性别相关联,即表现出伴性遗传的特点。
2、应用统计调查判断基因位置方法:统计具该性状的个体,观察该性状在雌性个体、与雄性个体中的比例
,看是否具有显著差异,如果具有显著差异,则是伴性遗传,伴性遗传分为伴 X 显性遗传、伴 X 隐性遗传,伴 Y 遗传,若是隐性性状雄性个体多于雌性个体,是伴 X 隐性遗传,如果雌性个体多于雄性个体,是伴
X 显性遗传,如果只在雄性个体中出现,则是伴 Y 遗传;如果在雌雄个体间的比例无显著差异,则是常染
色体遗传。
【详解】(1)萨顿在观察蝗虫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现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从而提出“
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因为染色体可在显微镜下观察,而基因不能,故基因比染色体小,控制性状的
基因的个数比染色体的数目多,故可判断“染色体在基因上”假说不成立。
(2)已知蝗虫体色的黑色由隐性基因控制,要判断控制黑色性状的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还是 X 染色体上。
可寻找种群中足够数量的黑色蝗虫个体进行调査,统计雌雄个体数量比。
若后代黑个体的雌雄数量相当,则控制黑色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若后代黑个体的雌雄数量有明显差异(黑色雌性数量少于黑色雄性数量),则控制黑色性状基因位于 X 染
色体上。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常染色体遗传、伴 X 隐性遗传的特点,通过调查统计方法确定基因的位置,旨在
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并学会应用调查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生物——选修 1 生物技术实践]
11.研究小组为了从土壤中筛选淀粉分解菌需使用以淀粉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将某土壤稀释液涂布接种一
个平板培养后,若细菌能分解淀粉,培养平板经碘液处理,会出现以菌落为中心的透明圈(如图)。为研
究其分解淀粉的能力,测量菌落和透明圈直径(如下表):
菌种 菌落直径(mm) 透明圈直径(mm)
细菌Ⅰ 5.1 11.2
细菌Ⅱ 8.1 13.0(1)上图所示接种微生物的工具是_______________,图中菌落数_________(填“可以”或“不可以”)
作为淀粉分解菌的计数结果,原因是______________。
(2)测量时应__________(填“打开皿盖测量”“直接在皿盖上测量”或“直接在皿底测量”)。结合表
中数据分析得到,分解淀粉能力最强的菌种是_________。
(3)以淀粉为原料釆用固定化技术生产葡萄糖,一般选择固定化酶,而不选择固定化细胞,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涂布器 (2). 不可以 (3). 同一土壤稀释液浓度下需涂布三个平板,以三个平板上
菌落数的平均值作为统计结果;且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选择菌落在 30~300 的平板进行计数。 (4).
直接在皿底测量 (5). 细菌Ⅰ (6). 固定化酶技术,酶既能与反应物接触,又能与产物分离,同时,
固定在载体上的酶还可以反复利用;固定化细胞技术,固定后的细胞与反应物不容易接近,可能导致反应
效果下降(淀粉是大分子物质,难以自由通过细胞膜使催化反应受限)
【解析】
【分析】
1、营养构成:各种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无机盐,此外还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 pH、特殊营
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
2、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
①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
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
②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
【详解】(1)由上图所示可知,接种该微生物的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所用的工具是涂布器。图中菌落
数不可以作为淀粉分解菌的计数结果,原因是同一土壤稀释液浓度下需涂布三个平板,以三个平板上菌落
数的平均值作为统计结果;且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选择菌落在 30~300 的平板进行计数。
(2)为避免杂菌污染,要测量菌落和透明圈直径应直接在皿底测量。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细菌 I 的 H/C
值(周围透明圈直径和菌落直径的比值)最大,说明其分解淀粉能力最强。
(3)以淀粉为原料釆用固定化技术生产葡萄糖,一般选择固定化酶,而不选择固定化细胞,理由是固定化
酶技术中酶既能与反应物接触,又能与产物分离,同时,固定在载体上的酶还可以反复利用;而固定化细胞技术中固定后的细胞与反应物不容易接近,可能导致反应效果下降。
【点睛】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要求考生识记培养基的营养构成及种类,掌握接种微生物的两种
方法,能结合表格中信息准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生物——选修 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12.苯丙酮尿症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由于 PKU 某因突变导致患者尿液中含有大量苯丙酮酸。基因定点整
合可替换特定某因用于该病治疗,即将正常 PKU 基因定点整合到 PKU 基因突变的小鼠胚胎干细胞的染色
体 DNA 上,替换突变基因。简要过程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注:图中 neoR 为新霉素抗性基因,HB1 和 HB2 为小鼠胚胎干细胞染色体 DNA 上突变的 PKU 基因两侧的
一段 DNA 序列。
(1)构建重组载体时,需要根据_____________序列分别合成 HB1'和 HB2',在二者之间除了插入正常的
PKU 基因和 neoR 基因以外,还必须含有_____________。此过程常用的工具酶有____________,neoR 基因
的作用是___________。
(2)可用________技术将重组载体导入小鼠胚胎干细胞,诱导相应区域互换,完成胚胎干细胞的基因改造
。胚胎干细胞的特点有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3)现用完成基因改造后的胚胎干细胞进行个体生物学水平鉴定,写出鉴定思路、结果及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HB1 和 HB2 的碱基 (2). 启动于、终止子 (3). 限制酶、DNA 连接酶 (4). 鉴定
与筛选含有正常 PKU 基因的胚胎干细胞 (5). 显微注射 (6). 能大量增殖;具有发育的全能性;体积
小、细胞核大、核仁明显;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可以增殖而不发生分化。 (7). 将该胚胎干细胞培育成
小鼠,检测小鼠尿液中苯丙酮酸含量,若小鼠尿液中不含大量苯丙酮酸,说明 PKU 基因成功表达,基因治
疗成功,反之,则不成功。【解析】
【分析】
结合题图可知,互换后的小鼠染色体 DNA,与小鼠染色体 DNA 比较,HB1 和 HB2 的碱基分别替换成了重
组载体的 HB1'和 HB2',并且增加了重组载体的 neoR 为新霉素抗性基因,原来突变的 PKU 基因,替换成了
正常的 PKU 基因。
【详解】(1)据图分析,构建重组载体时,需要根据小鼠染色体 DNA 上 HB1 和 HB2 的碱基序列分别合
成 HB1'和 HB2',并且在二者之间除了插入正常的 PKU 基因和 neoR 基因以外,还必须含有启动子和终止子
等组件。此过程常用的工具酶有限制酶、DNA 连接酶,neoR 基因可用来鉴定与筛选含有正常 PKU 基因的
胚胎干细胞。
(2)可用显微注射技术将重组载体导入小鼠胚胎干细胞,诱导相应区域互换,完成胚胎干细胞的基因改造
。胚胎干细胞的特点:能大量增殖;具有发育的全能性;体积小、细胞核大、核仁明显;在体外培养条件
下,可以增殖而不发生分化。
(3)完成基因改造后的胚胎干细胞进行个体生物学水平鉴定思路、结果及结论:将该胚胎干细胞培育成小
鼠,检测小鼠尿液中苯丙酮酸含量,若小鼠尿液中不含大量苯丙酮酸,说明 PKU 基因成功表达,基因治疗
成功,反之,则不成功。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基因工程、胚胎干细胞以及动物细胞工程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获取
信息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