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说的环境
一、知识整合
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驱使其活动的场所。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自
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描写。
(一)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是是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
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1、环境方面 (1)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2)暗示社会环境,如背景、习
俗、思想观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3)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2、人物方面 (1)烘托心情;(2)体现身份、地位、性格等:
(3)暗示命运。
3、情节方面 (1)暗示或推动情节发展;(2)为后文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制造悬
念;(3)作为情节发展的线索;(4)与标题相呼应,诠释标题的内
涵;(5)开头的环境描写,引出下文××内容(为下文××作铺垫),
与结尾相呼应;结尾的环境描写,与上文××内容相呼应,结构完整。
4、主题方面 (1)揭示主题;(2)深化主旨。
(二)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描写指人物活动和情节发生发展的社会背景、历史条件、风土人情、时
代风貌、社会关系、政治经济等状况的描写,主要是交待人物生存的环境、社会
关系等。
环境描写的作用:
1 展示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背景。
2 揭示形成人物性格的社会基础。
3 揭示影响人物活动的因素。
4 预示人物或悲或喜的命运。2
5 揭示社会本质特征,凸显小说主题。
二、考题类型
类型一 概括特点,分析作用型
“概括特点,分析作用型”主要有以下考查形式:
1 文中某段的环境描写有什么特点?请分析其作用。
2 本文第×段(一般为文章的第一段或最后一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
用。
例(2014 重庆卷)阅读下文,完成 14-18 题。
东坛井的陈皮匠
何晓
①一个地方只要历史长了,就会产生些离奇的故事。
②古城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当你花费了比去欧洲还要多的时间,从大城市曲
里拐弯地来到这里时,疲惫的身心会猛然因眼前远离现代文明的古奥而震颤:唐
宋格局、明清街院,这化石 一样的小城里,似乎每一扇刻着秦琼尉迟恭的老木门
后面,都有一个传承了五千年的大家族在繁衍生息而每一个迎面过来的人,他穿
得越是普通,你越是不敢小瞧他,因为他的身上自然地洋溢着只有在这样的古城
里生长的人才有的恬靜和自信,哪怕他只是一个绱鞋掌钉的小皮匠。
③沿袭着食不过午老规矩的,似乎只有传统小吃。但古城里曾经严格遵守另
一种做生意时不过午老规矩的,却还有一个人,那就是东坛井的陈皮匠。
④东坛井是一条老街,街头有一口叫东坛井的千年老井。老井现在是文物,
周围砌了台子,被重点保护了。陈皮匠的家就是陈家大院子,在老井东边,大院
有两套天井一个后花园,一 栋小巧的绣楼,后面一套天井是皮匠的藏书室。陈家
大院子的正门在与街面丁对着的巷子里, 除了家人进出,平时总关着。隔了街
道,皮匠的摊子在老井西面的醋吧街沿上。皮匠从十九岁开始就在那里摆摊,没
人说他不能在那里摆摊,他是这条街上最正宗的土著。
⑤皮匠的手艺好,补的鞋既巴适又牢实。了解他的人都说:可惜呦,一个老
高中生,灵巧得能绣花,随便做啥也能成气候嘛,去当皮匠。皮匠才不这样想,3
他悠闲自在地守在摊子上,不管生意好坏,中午十二点都要准时收摊。他上午挣
了多少钱,下午就要买多少钱的书。古城收售旧书和收藏旧书的人,都认得他,
晓得他在意哪一类书,只要看到他来了,立马抱一摞出来任他选。钱不够,也没
关系,第二天拿来就是了。古城的人都爱老书,或者自己读,或者倒来倒去当古
董卖。
⑥晚上,皮匠一般都待在他的藏书室里。至于他在里面干些啥,皮匠娘子从
不过问。要休息的时候,只是在外面喊:老汉,等你哈。皮匠听了,先咳嗽一声,
然后才出来。
⑦皮匠的生活一直都像这样,很平靜。古城其他人的生活也很平静直到上个
月皮匠的女儿回来。
⑧女儿是在上飞机的时候才打电话说要回来的。黄昏时,女儿回来了,后面
还跟了一个干巴老头。女儿一进屋就介绍说:这是我的导师,历史学家牟汉达教
授。爸爸,老教授想看看我们的族谱。
⑨皮匠一听来人是历史专家,心里就已经有数了。第二天,皮匠和女儿陪着
教授在藏书室里整整待了六个小时,这六个小时里,从《续〈资治通答〉长编》
《宋人轶事汇编》《宋史选举 志》到《南充史志》《保宁府志》《将相堂记》《重
修三陈书院记》《陈氏家谱》教授一直在翻书,皮匠的女儿一直在拍照,皮匠直
在回答教授的提问。
⑩他们终于从藏书室里出来时,教授说:你已经有了我想有的一切。
皮匠回应说:我这一辈子,就等这一天哩。
数月后,一篇学术论文震惊了整个历史学界:《南宋三陈故里之重考》。而
同时被震惊的还有古城的官员、文人和实业家:那么著名的历史人物原来是古城
人啊!于是,古城迅速掀起了一股宜传、发现、挖掘的热浪,无限的商机突然摆
在了眼前,安靜的古城人一下子变得疯狂了!一批又一批的游客被导游带来参現
陈家大院,一批又一批的说客拥来劝皮匠合伙开发陈家大院皮匠想:这东坛井陈
家大院的大门,怕是再也关不上了。
⒀收到女儿寄回的报纸、杂志,皮匠认认真真地把老教授的论文和与论文相
关的评论文章,读了一遍又一遍。然后他歇了十多天业,把家里的藏书整理出来,
重新造册,一一核对之后,全部送给了牟汉达教授。
(14)从此,陈皮匠和古城的其他皮匠一样,下午也要补鞋了。4
(有刪改)
15.文中第②段的环境描写,突出了古城怎样的特点?这对塑造陈皮匠的形象有何
作用?(5 分)
解析本题包括两个问题,实际上是一个问题,都是在讨论环境描写的作用。分析环
境描写的作用,可抓住一些关键字眼进行分析。“远离现代文明”“古爽”“唐宋
格局”“明清街院”“五千年的大家族”“自然地洋溢着”,这些词句中所表现出来
的正是中国五千年的文化传统和丰厚的历史底蕴。写这些内容是为塑造陈皮匠这
个人物形象服务的,也为陈皮匠的活动提供了一个环境依据,同时也是为表现文章
的主题服务的。
参考答案:①突出了古城鲜明的中国传统文化的色彩和丰厚的历史底蕴。②为陈
皮匠鲜明的性格特征的形成,提供了环境依据。
解题指津:
关于解答概括环境特点的试题:
首先,根据题干要求,分清环境描写的种类,是自然环境还是社会环境。
其次,找出环境描写的句段。自然环境描写语句很好找,在找社会环境描写语句时
需要关注人物活动的场所、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人物的身份、人物的对话、
情节发展过程以及写作时间等。
再次,根据句段,重新组合画面并在脑海中再现画面,想象、品味画面的整体特色。
最后,具体分析所写环境的特点,用几个形容词概括环境的特点。看这些景物有什
么共同特征,要特别注意揭示景物特点的形容词。如果没有这些词语,则需要自己
选用词语概括。
至于分析景物的寓意,则要关注写景时所运用的手法,或隐喻,或象征,并结合小说
背景和主旨准确理解其寓意。
1、解答自然环境描写类试题应遵循以下步骤
第一步:找到描写自然环境的具体语句,分析其特点。为自然环境的特点与作者
写此环境的作用往往是一致的。
第二步:找到分析自然环境描写作用的思维角度。分析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可以
从人物、情节、主题以及环境本身等多角度去考虑。
第三步:组织语言,规范答案。5
模式一:自然环境本身(交代×X 时间,交代 xX 背景,营造××氛围,渲染×x 气氛)→情
节(推动、暗示、铺垫)一人物(烘托、映衬)→主题(表达、寄托、暗示、揭示)。
模式二:×X 具体描写了×X 景色,营造(创设)了一种 x×气氛;渲染(定下)了 x×的抒
情基调;烘托了人物 xx 的思想感情;为下文××的情节展开作了铺垫,推动的情节
发展。
2、解答社会环境描写类试题应遵循以下步骤
第一步:找出体现社会环境的语句。
第二步:明确分析社会环境作用的思维角度。
第三步:组织语言,规范答案。
模式一:突出(烘托、描写、交代)了 x×,为为××活动提供了背景,与 x×(情节)形
成对比。
模式二:烘托(衬托、映衬)了了 X×(思想品质、精神神世
界),有助于塑造 xX 的形象。
模式三:触发×X 思想(情感)的转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模拟训练:
(2013 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9-22 题。
活 着
余 华
我遇到那位名叫福贵的老人时,是夏天刚刚来到的季节。
那天午后,我走到了一棵有着茂盛树叶的树下,看到近旁田里一个老人和一
头老牛。这位老人后来和我一起坐在了那棵茂盛的树下,在那个充满阳光的下午,
他向我讲述了自己。
这辈子想起来也是很快就过来了,过得平平常常,我爹指望我光耀祖宗,他
算是看错人了。我啊,年轻时靠着祖上留下的钱风光了一阵子,往后就越过越落
魄了,可寿命长,我认识的人一个挨着一个死去,我还活着。
孙子死后第二年,我买牛的钱凑够了,看看自己还得活几年,我觉得牛还是
要买的。牛是半个人,它能替我干活,闲下来时我也有个伴,心里闷了就和它说
说话。牵着它去水边吃草,就跟拉着个孩子似的。6
买牛那天,我把钱揣在怀里走着去新丰,那里是个很大的牛市场。路过邻近
一个村庄时,看到晒场上转着一群人,走过去看看,就看到了这头牛,它趴在地
上,歪着脑袋吧哒吧哒掉眼泪,旁边一个赤膊男人蹲在地上霍霍地磨着牛刀,围
着的人在说牛刀从什么地方刺进去最好。我看到这头老牛哭得那么伤心,心里怪
难受的。想想做牛真是可怜。累死累活替人干了一辈子,老了,力气小了,就要
被人宰了吃掉。
我不忍心看它被宰掉,便离开晒场继续往新丰去。走着走着心里总放不下这
头牛,它知道自己要死了,脑袋底下都有一滩眼泪了。
我越走心里越是定不下来,后来一想,干脆把它买下来。
我赶紧往回走,走到晒场那里,他们已经绑住了牛脚,我挤上去对那个磨刀
的男人说: “行行好,把这头牛卖给我吧。”
赤膊男人手指试着刀锋,看了我好一会才问:“你说什么?”我说:“我要
买这牛。”
他咧开嘴嘻嘻笑了,旁边的人也哄地笑起来,我知道他们都在笑我,我从怀
里抽出钱放到他手里,说:“你数一数。”赤膊男人马上傻了,他把我看了又看,
还搔搔脖子,问我:“你当真要买。”
我什么话也不去说,蹲下(禁止)子把牛脚上的绳子解了,站起来后拍拍牛的
脑袋,这牛还真聪明,知道自己不死了,一下子站起来,也不掉眼泪了。我拉住
缰绳对那个男人说:“你数数钱。”
那人把钱举到眼前像是看看有多厚,看完他说:“不数了,你拉走吧。”
我便拉着牛走去,他们在后面乱哄哄地笑,我听到那个男人说:“今天合算,
今天合算。”
牛是通人性的,我拉着它往回走时,它知道是我救了它的命,身体老往我身
上靠,亲热得很,我对它说:“你呀,先别这么高兴,我拉你回去是要你干活,
不是把你当爹来养着的。”
我拉着牛回到村里,村里人全围上来看热闹,他们都说我老糊涂了,买了这
么一头老牛回来,有个人说:“福贵,我看它年纪比你爹还大。”
会看牛的告诉我,说它最多只能活两年三年的,我想两三年足够了,我自己
恐怕还活不到这么久。谁知道我们都活到了今天,村里人又惊又奇,就是前两天,
还有人说我们是“两个老不死”。7
牛到了家,也是我家里的成员了,该给它取个名字,想来想去还是觉得叫它
福贵好。定下来叫它福贵,我左看右看都觉得它像我,心里美滋滋的,后来村里
人也开始说像,我嘿嘿笑。
福贵是好样的,有时候嘛,也要偷偷懒,可人也常常偷懒,就不要说是牛了。
我知道什么时候该让它干活,什么时候该让它歇一歇。只要我累了,我知道它也
累了,就让它歇一会,我歇得来精神了,那它也该干活了。
老人说着站了起来,拍拍屁股上的尘土,向池塘旁的老牛喊了一声,那牛就
走到老人身旁低下了头,老人把犁扛到肩上,拉着牛的缰绳慢慢走去。
两个福贵的脚上都沾满了泥,走去时都微微晃动着身体。
老人和牛渐渐远去,我听到老人粗哑的令人感动的嗓音从远处传来,他的歌
声在空旷的傍晚像风一样飘扬。炊烟在农舍的屋顶袅袅升起,在霞光四射的空中
分散后消隐了。女人吆喝孩子的声音此起彼伏,一个男人挑着粪桶从我跟前走过,
扁担吱呀吱呀一路响了过去。慢慢地,田野趋向了宁静,四周出现了模糊,霞光
逐渐退去。
(节选自余华《活着》,有删改)
21.请简要分析小说最后一段景物描写的作用。(4 分)
【答案】①点出了老人的乡间生活环境;②透露出乡间的生活都顺应着自然的规
律;③以此结尾深化主题,增添了小说的意味;④照应开头环使文章结构完整。
类型二 景物描写,赏析技巧型
“景物描写,赏析技巧型”主要有以下考查形式:
1 文中画线部分描写了××,分析其特色。
2 从修辞手法角度,对文中画线句子的景物描写进行赏析。
3 小说中某段景物在描写上有何特点。
例(2010 江苏卷)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1-14 题。
溜索
阿城
一个钟头之前就听到这隐隐闷雷,初不在意。雷总不停,才渐渐生疑,懒懒8
问了一句。领队也只懒懒说是怒江,要过溜索了。不由捏紧了心,准备一睹纵贯
滇西的怒江,却不料转出山口,依然是闷闷的雷。见前边牛死也不肯再走,心下
大惑,就下马向前。行到岸边,抽一口气,腿子抖起来,如牛一般,不敢再往前
动半步。
万丈绝壁垂直而下,驮队原来就在这壁顶上。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
远似涓涓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一派森气。俯望怒江,蓦地心中一颤,再不敢
向下看。
领队稳稳坐在马上,笑一笑。那马平时并不觉得雄壮,此时却静立如伟人,
晃一晃头,鬃飘起来。牛铃如击在心上,一步一响,驮队向横在峡上的一根索子
颤颤移去。那索似有千钧之力,扯住两岸石壁,谁也动弹不得。
领队下马,走到索前,举手敲一敲那索,索一动不动。领队瞟一眼汉子们,
一个精瘦短小的汉子站起来,走到索前,从索头扯出一个竹子折的角框,只一跃,
腿已入套。脚一用力,飞身离岸,嗖地一下小过去,却发现他腰上还牵一根绳,
一端在索头,另一端如带一缕黑烟,弯弯划过峡谷。一只大鹰在瘦小汉子身下十
余丈处移来移去,翅膀尖上几根羽毛在风中抖。再看时,瘦小汉子已到索子向上
弯的地方,悄没声地反着倒手拔索,横在索下的绳也一抖一抖地长出去。
大家正睁眼望,对岸一个黑点早停在壁上。不一刻,一个长音飘过来,绳子
抖了几抖。三条汉子站起来,拍拍屁股,一个一个小过去。领队哑声问道:“可
还歇?”余下的汉子漫声应道:“不消。”纷纷走到牛队里卸驮子。
牛早卧在地上,两眼哀哀地慢慢眨。两个汉子拽起一条牛,骂着赶到索头。
那牛软下去,淌出两滴泪,大眼失了神,皮肉开始抖。汉子们缚了它的四蹄,挂
在角框上,又将绳扣住框,发一声喊,猛力一推。牛嘴咧开,叫不出声,皮肉抖
得模糊一层,屎尿尽数撒泄。过了索子一多半,那边的汉子用力飞快地收绳,牛
倒垂着,升到对岸。这边的牛哀哀地叫着,汉子们并不理会,仍一头一头推过去。
之后是运驮子,就玩一般了。这边的汉子也一个接一个飞身小过去。
我战战兢兢跨上角框,领队吼一声:“往下看不得,命在天上!”猛一送,
只觉耳边生风,僵着脖颈盯住天,倒像俯身看海。自觉慢了一下,急忙伸手在索
上向身后拔去。这索由十几股竹皮扭绞而成,磨得赛刀。手划出血来,黏黏的反
倒抓得紧。手一松开,撕得钻心一疼,不及多想,赶紧倒上去抓住。猛然耳边有
人笑:“莫抓住不撒手,看脚底板!”方才觉出已到索头。慎慎地下来,腿子抖
得站不住,脚倒像生下来第一遭知道世界上还有土地,亲亲热热跺几下。
猛听得空中一声唿哨,尖得直入脑髓。回身却见领队早已飞到索头,抽身跃9
下,走到汉子们跟前。
牛终于又上了驮,铃铛朗朗响着,似是急急地要离开这里。上得马上,才觉
出一身黏汗,风吹得身子抖起来。顺风出一口长气,又觉出闷雷原来一直响着。
11.文中画线部分描写了峡谷险峻气势,请分析其表现特色。(5 分)
【解析】析】这段环境描写出现在第 2 段,作者定点(壁顶上)换景,变换说角。“万
线壁垂直而下”“深远似细流”两句描绘了怒江绝壁的“形”; “隐喧声腾上来,
一派森气”描绘了人仰望怒江的“声”;“蓦地心中一颤,再不敢向下看”描绘了
人俯望怒江的“感受”。由近及远再到近,分别从视觉、听觉、内心感受多方面
描写所处的环境,极具感染力。参考答案:以壁顶为观察点,变换视角,从视党、听觉、
内心感受多方面描写,使人如临其境。
解题指津
环境描写手法题“三步骤”
第一步:审读题干,明确考向。
通过审读题干中的关键词,把握题目考查的是描写手法,还是写景的修辞手法。
第二步:根据考向,思考答题角度。这就需要掌握环境描写的常见手法。
环境描写的常见手法:
从描写技巧
角度看
(1)细节描写,场面描写,白描与细描。
(2)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点面结合、色彩渲染、衬
托。
(3)借助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描写。
从写景角度
看
(1)感觉角度;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等。
(2)观察角度:定点观察、移步换景。
(3)写景顺序:远近结合、高低结合、内外结合等。
第三步;根据题干要求,确定方法并结合文本判断分析。
2、认识环境描写的特殊性
注意区分题干要求分析“环境特点”和“环境描写特点”的不同,“环境描写特
点”要等描写技巧的。10
模拟训练:
(2011 江苏卷)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1-14 题。
“这是你的战争!”
宗 璞
①昆明下着雪。红土地、灰校舍和那不落叶的树木,都蒙上了一层白色。
几个学生从校门走出,不顾雪花飘扬,停下来看着墙上的标语:“这是你的战争!
This is your war!”
②前几天,学校举行了征调大会,盟军为中国抗战提供了大批新式武器和
作战人员,由于语言不通,急需译员。教育部决定征调四年级男生入伍,其他年
级的也可以志愿参加。
③历史系教授孟弗之从校门走出,他刚上完课。无论时局怎么紧张,教学
必须坚持到最后一刻。一起走的几个学生问:“做志愿者有条件吗?”弗之微笑
答道:“首先是爱国热情。英语也要有一定水平,我想一个大学生的英语水平足
够对付了。”他看着周围的年轻人。谁将是志愿者?他不知道。可是他知道那些
挺直的身躯里跳动着年轻的火热的心。
④弗之走了一段路,迎面走来几个学生,恭敬地鞠躬。弗之不认得。一个
学生走近说:“孟先生,我们是工学院三年级的,愿意参加翻译工作。”弗之想
说几句嘉奖的话,却觉得话语都很一般,只亲切地看着那几张年轻而带几分稚气
的脸庞,乱蓬蓬的黑发上撒着雪花,雪水沿着鬓角流下来,便递过一块叠得方整
的手帕。一个学生接过,擦了雪水,又递给另一个,还给弗之时已是一块湿布了。
⑤雪越下越大了。弗之把那块湿布顶在头上,快步往回走。这时,一个年
轻人快步跟上来,绕到前面,唤了一声:“孟先生。”弗之认得这人,是中文系
学生,似乎姓蒋。他小有才名,文章写得不错,能诗能酒,也能书能画。“孟先
生。”那学生嗫嚅着又唤了一声。弗之站住,温和地问:“有什么事?”蒋姓学
生口齿不清地说:“现在四年级学生全部征调做翻译,我……我……”弗之猜道:
“你是四年级?”“我的英文不好,不能胜任翻译。并且我还有很多创作计
划……”“无一例外。”弗之冷冷地说,并不看他,大步走了。 蒋姓学生看着弗
之的背影,忽然大声说:“你们先生们自己不去,让别人的子弟去送死!”弗之
站住了,一股怒气在胸中涨开,他回头看那学生。学生上前一步:“只说孟先生
是最识才的,叫人失望。”弗之转身,尽量平静的说:“你,你无论怎样多才,
做人是不能打折扣的,一切照规定办。”弗之走得很慢,自觉脚步沉重,回到住11
处时,只见院子里腊梅林一片雪白。
⑥此刻,弗之的外甥、生物系学生澹 台玮正在萧子蔚老师的房间里。玮是
三年级,但学分已够四年级。师生两人对坐在小木桌旁,讨论着生物学的问题。
子蔚感到玮有些心不在焉,已有点猜到他的心思。待讨论告一段落,玮道:“也
是商量。”他停顿了一下,说:“我只是觉得战场和敌人越来越近,科学变得远
了,要安心念书似乎很难。” “可是你并不在征调之列。生物化学是新学科,需
要人开拓,要知道得到一个好学生是多么不容易。我也很矛盾。”子蔚站起身,
走到窗前。学已停了,腊梅林上的雪已消了大半。玮也走到窗前,默默地望着窗
外。过了一会儿,玮转身向着子蔚:”我会回来的。”“那是当然。”子蔚说。玮
向子蔚鞠了一躬。子蔚向前一步,拉着他的手郑重地说;“我尊重你的决定。”
玮再鞠一躬,走出房间,回头说:“萧先生,我回去了。”子蔚默默地看着他下
楼,又到窗前,看他出了楼门,沿小路往腊梅林中去了。
(节选自长篇小说《西征记》,有删改,标题为选者所拟。)
14、请探究文中自然景物叙写的深刻寓意,以及对表现人物的作用。(6 分)
参考答案:(1)深刻寓意:①雪:昆明很少下雪,用下雪天寒渲染气 氛,暗示
战事紧急,形势严峻。
②腊梅林:用傲雪的腊梅,象征爱国知识分子的高洁品格。
(2)表现人物:①孟弗之见到雪白的腊梅林,暗喻他路遇蒋姓学生后的沉 重心
情。
②萧子蔚、澹台玮面对雪已消了大半的腊梅林,暗示他们消解了内心的淡淡纠结,
彼此之间理解更深了。
③澹台玮走入腊梅林,人与梅相映,隐喻坚贞人格。
小说的语言
小说的语言可以分为两种:一是人物语言,即文中人物对话、独白等,人物语言应该
是个性化的语言,要能充分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现人物的心理状态;二是叙述
人语言,即作者在小说中叙述事件、描绘人物、发表评论、抒发感情时使用的语
言。
鉴赏小说的语言有两层含意:一是鉴赏小说中人物的个性化语言,二是鉴赏小说中
作者的语言风格。
小说中的语言赏析题主要有以下考查形式:12
1 分析文中指定词语的含义。
2 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3 赏析文中某些段落的表达特色。
4 全文语言风格、艺术效果进行分析或探究。
例(2015 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5 题。
捡烂纸的老头
汪增祺
烤肉刘早就不卖烤肉了,不过虎坊桥一带的人都还叫它烤肉刘。这是一家平
民化的回民馆子,地方不小,东西实惠,卖大锅菜。炒辣豆腐,炒豆角,炒蒜苗,
炒洋白菜。比较贵一点是黄焖羊肉,也就是块儿来钱一小碗,在后面做得了,用
脸盆端出来,倒在几个深深的铁罐里,下面用微火煨着,倒总是温和的。有时也
卖小勺炒菜:大葱炮羊肉,干炸丸子,它似蜜……主食有米饭、馒头、芝麻烧饼、
罗丝转;卖面条,浇炸酱、浇卤。夏天卖麻酱面。卖馅儿饼。烙饼的炉紧贴着门
脸儿,一进门就听到饼铛里的油吱吱喳喳地响,饼香扑鼻,很诱人。
烤肉刘的买卖不错,一到饭口,尤其是中午,人总是满的。附近有几个小工
厂,厂里没有食堂,烤肉刘就是他们的食堂。工人们都在壮年,能吃,馅饼至少
得来五个(半斤),一瓶啤酒,二两白的。女工们则多半是拿一个饭盒来,买馅饼,
或炒豆腐、花卷,带到车间里去吃。有一些退休的职工,不爱吃家里的饭,爱上
烤肉刘来吃“野食”,爱吃什么要点儿什么。有一个文质彬彬的主儿,原来当会
计,他每天都到烤肉刘这儿来。他和家里人说定,每天两块钱的“挑费”都扔在
这儿。有一个煤站的副经理,现在也还参加劳动,手指甲缝都是黑的。他在烤肉
刘吃了十来年了。他来了,没座位,服务员即刻从后面把他们自己坐的凳子搬出
一张来,把他安排在一个旮旯里。有炮肉,他总是来一盘炮肉,仨烧饼,二两酒。
给他炮的这一盘肉,够别人的两盘,因为烤肉刘指着他保证用煤。这些,都是老
主顾。还有一些流动客人,有东北的,山西的,保定的,石家庄的。大包小包,
五颜六色,男人用手指甲剔牙,女人敞开怀喂奶。
有一个人是每天必到的,午晚两餐,都在这里。这条街上的人都认识他,是
个捡烂纸的。他穿得很破烂,总是一件油乎乎的烂棉袄,腰里系一根烂麻绳,没
有衬衣。脸上说不清是什么颜色,好像是浅黄的。说不清有多大岁数,六十几?
七十几?一嘴牙七长八短,残缺不全。你吃点儿软和的花卷、面条,不好么?不,13
他总是要三个烧饼,歪着脑袋努力地啃噬。烧饼吃完,站起身子,找一个别人用
过的碗,自言自语(他可不在乎这个):“跟他们寻一口面汤。”喝了面汤:“回
见。”没人理他,因为不知道他是向谁说的。
一天,他和几个小伙子一桌,一个小伙子看了他一眼,跟同伴小声说了句什
么。他多了心:“你说谁哪?”小伙子没有理他,他放下烧饼,跑到店堂当间:
“出来!出来!”这是要打架。北京人过去打架,都到当街去打,不在店铺里打,
免得损坏人家的东西搅了人家的买卖。“出来!出来!”是叫阵,没人劝。压根儿
就没人注意他。打架?这么个糟老头子?这老头可真是糟,从里糟到外。这几个小
伙子,随便哪一个,出去一拳准把他揍趴下。小伙子们看看他,不理他。
这么个糟老头子想打架,是真的吗?他会打架吗?年轻的时候打过架吗?看样
子,他没打过架,他哪里是耍胳膊的人哪!他这是干什么?虚张声势?也说不上,
无声势可言。没有人把他当一回事。
没人理他,他悻悻地回到座位上,把没吃完的烧饼很费劲地啃完了。情绪已
经平复下来——本来也没有多大情绪。“跟他们寻口汤去。”喝了两口面汤:“回
见!”
有几天没看见捡烂纸的老头了,听煤站的副经理说,他死了。死后,在他的
破席子底下发现了八千多块钱,一沓一沓,用麻筋捆得很整齐。
他攒下这些钱干什么?
13、赏析文中画线部分。
解析:赏析语言类试题的解答,首先是要准确判断出画线句子所运用的表现手法,
然后分析表达效果。答题时,应立足于上下文这个具体的语境。
参考答案:①运用神态动作和语言等多种描写手法,揭示了“老头”从愠怒失意到
自我宽慰的情绪变化,描写细腻生动,富有戏剧效果。②交代“打架”事件的结局;
“老头”的行为、情绪、言语恢复故态,与之前的叫阵形成对照,也与前文的惯
常言行呼应,强化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解题指津:
1.鉴赏小说中人物的语言特点
不同性格的人,在不同的场合,面对不同的对象,说话的语言风格不一样。有的幽
默,有的庄重;有的委婉含蓄,有的直来直去;有的简洁,有的啰唆;有的羞羞答答,
有的大大方方;有的粗野,有的文雅。14
2.鉴赏小说作者的语言特点
不同的作者,会有不同的语言特点。这里的特点有时是指作者的语言风格,如平实、
朴素、华丽、冷峻、热烈、简洁、明快、晓畅、典雅、清丽、幽默、辛辣、含蓄;
有时是指在特定的作品中表现出来的遣词造句等修辞方面的特点,如炼字、长短
句、整散句等等。另外,也包括作者语言的地域色彩、语体色彩。如 2010 年山东
卷第 19 题考查的就是对老舍小说语言的京味、口语化特点的掌握。特别要注意
的是,小说作者的语言特点与小说中人物的语言特点是不能等同的。
3.鉴赏语言(语句)“四角度”
角度一:从语言表达的丰富内函角度品味。答题要点:赏析语言在简洁传神、细腻
通真、生动形象地描人物动作、神态与内心世界时表现出独特的个性特征这一方
面的艺术魅力。
角度二:以语言的个性化角度品味。答题要点:个性化的人物语言,能显示人物独
特的性格,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角度三:从语言的表达形式角度品味。答题要点:赏析语言运用的修辞,其中词语
的选用特点(如叠字叠词、动词、形容词、量词的选用等),句式特点(整句散句、
长句短句等)等都要注意。
角度四:从语言风格角度品味。答题要点:幽默风趣、典雅
庄重、含蓄蕴藉、清新明快、自然质朴、绚丽华美等。
答题规范:确认技巧(特色)+例证分析+作用效果。
模拟训练:
(2015 安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4 题。
蓑 衣
张炜
秋天,刚刚收获过的土地湿润、疏松,可爱极了。稼禾的秸秆都拉走了,香
气却留在田埂上。杂生在玉米和豆棵里的草叶儿显露出来,又绿又嫩。蚂蚱在草
棵间蹦跳、起飞,很欢快的样子。15
人们都忙着整理自己的土地,准备又一次播种。
小格细心地揪掉青青的草叶,整齐地堆放在一块儿。她觉得这么嫩的草叶,
扔掉怪可惜的,留着回家喂小兔子吧。那些蚂蚱碰到她手上,她就把它们逮住了;
很肥大的,用一根草棒串了,别在衣襟上。
邻地里的达子走过来,搓着手上的草汁和泥巴,站在那儿笑。
小格不看他,只顾拔草。
达子还是看着她笑。
小格往一边看着她笑。
小格往一边看了看,好像有些喘息。……达子的脚上穿了一双又结实又漂亮
的胶鞋,鞋帮上好像还印了一只鹰!她瞥了一眼,禁不住又瞥了一眼。这个达子
和她在小学一块读过书的,现在正用一辆轻骑贩卖葡萄,听人说去年一年就挣了
五千元……一个大灰蚂蚱用生了刺的双腿猛劲儿蹬了她一下,她的手背上立刻渗
出了小血珠。她使劲摔了它一下,说:“一变肥,你就浑!”
达子蹲下来,吸着了一支烟说:“歇歇吧,又逮植物又逮动物,这个活儿太
累。”
“一变肥,你就浑!”
小格干脆仰起脸,看着笑吟吟的达子。她已经不歇气地在地里忙了三天。父
亲病了,这么多的活儿全是她一个人做的。她不光有些累,还有些烦呢。她觉得
达子在看她的笑话。
达子和她对看着,一瞬间神情严肃起来。他看到她那双从来都很美丽的眉毛,
这时候微微皱着——她好像有些恼怒……他眨了眨眼睛,把目光移开,仰脸看天
了:“天快下雨了,嗯……快下雨了!”他咕哝着。
“下吧!”她的眼睛盯着他,赌气似地说道。
达子站起来,活动了一下穿着“鹰鞋”的脚,说:“我是说,下了雨,你的
地也快整好了,我明天雇来一辆小拖拉机,咱们一块儿耕地。”
①小格的心里一热。但她还是垂下眼睫,有些执拗地说:“不,不。还是我
自己用铁锹翻吧……”
达子笑了笑,走开了。16
停了一会儿,天真的下雨了。雨丝先是细细的,后来就变粗了,变密了。田
野的人们都跑回去拿雨具了,小格踌躇了一会儿,最手也跑回家了。
她回到田里来时,披了一件蓑衣。这件蓑衣很旧了,可是还能遮雨。别人都
穿了塑料雨衣,戴了斗笠。那雨衣有蓝的,红的,还有淡黄的,迷茫的雨雾里望
去,多么好看呵。邻地的达子穿得更高级一点:军用雨衣。
小格有些不好意思了。
她蹲在田埂上做活,一低头就能看见蓑衣襟上粗粗的草绳儿结。她在心里恨
起自己来:怎么就穿了它来!可是她心里明明知道:家里没有雨衣,只有一把塑
料雨伞……
达子向这边望着,好长时间也没动一下。
他看到千万条雨丝洒向她的蓑衣,蓑衣的毛儿拄着,在雨丝中轻轻弹动着。
有时小格站起来,那球成一团的蓑衣立刻放展开来,似一件漂亮的草做的披风。
蓑衣毛儿又多又规整,都朝一个方向斜着……她禁不住喊了一声:
“小格——!小格——!”
小格重新蹲下去,像似逮一个蚂蚱,身子向前一伏一伏的。达子好像看到了
她那被蓑衣遮住一边的脸庞变得彤红彤红,就像石榴花的颜色。
天暗下来,雨也变得小多了。田野里的人们开始收工了。
小格将草叶捆到一起,提起来往回走去。田头小路上的人很多,各种雨衣摩
擦着,发出声音。人们高声地谈笑着,议论庄稼,也议论人。小格默默地往前走
去,一次也没有回头。
可是有几个老头子谈论起她的蓑衣了:“蓑衣这东西好!我过去夜里看秋、
雨天排涝,都穿蓑衣!”“蓑衣比塑料雨衣可好,它又能遮雨又能当草荐子铺,穿
到身上人也暖和。”“哎哎,一时一兴,自从兴了塑料雨衣这洋玩艺儿,蓑衣你贵
贱也买不着了……”“蓑衣好!蓑衣好!……”
最后两声呼喊像是达子的声音,小格不由得加快了步子,一会儿就把他们甩
在身后的黑影里了……
第二天早晨,小格很早就来到了自己的田里。
②这片土地变得漂亮了,耕过、耙过,就像蓬乱的头发被耐心地梳理过一样
——达子的头发倒变得蓬乱了,正在他的地上忙着。17
小格知道这是达子的小拖拉机耕的。她问:”达子,你一夜都守在这地里
吗?”
“啊……达子!”
小格想:这土地要让我一个人用锨翻,不知要多少天呢!她心里感激达子,
可又不知道说些什么才好。……她很想告诉他:雇拖拉机的钱两家一起拿吧!但
她就是说不出口。她怕达子笑话她小气。达子有钱呢一一雇拖拉机这点钱,在他
来说可算不了一回事。
她在靠近他的地边上做着活儿。
达子忙了一会儿,伸着懒腰走过来。她注意地瞥了瞥他的鞋子:老鹰上沾了
稀泥。他说:“趁着土湿,今天就把种播上吧……嘿嘿!明天地里就没活儿了,
真棒!”
小格问:“没活了再做什么?”
“驾上我的轻骑!”
小格不作声了。
达子问:“你做什么?”
“我……”小格轻轻咳了一声,“不做什么。”
“你编蓑衣吧!”
小格恼恨地看了他一眼。
达子的脸有些红,微皱着眉头说:“我可不是跟你开玩笑,真的!你没听老
人们说到处买不到蓑衣吗?我想了想,真是的,这一年我到处去,就是没见到蓑
衣……你编吧,会赚钱的,芦青河湾那儿一片一片蓑衣草……”
“哼,鬼主意……”小格将身子转向一边。
达子失望地看了她一眼,接着嘴角挂上了一丝笑容:“你不懂——‘信
息’……明白了吗?明年我准备好好研究一下‘信息’……”
小格笑了。她将两手插进衣兜里,身子轻轻摇晃着。她望着他,问:“你还
准备做什么呀?”
达子侧着身子,一边往旁移动,一边说:“我还准备用轻骑载上你,乱跑乱18
跑!……”
“你!”小格跺了一下脚,威胁地瞪了他一眼。他跑开了。
“朝霞很红。她望着朝霞,又往前走了几步。她觉得这样似乎离朝霞近了些。
夜晚,月亮很早就升起来了。小格在里屋坐了一会儿,听到院子里有露水滴
落的声音,就走了出来。
大地朦朦胧胧,一片白色。她觉得心上不知怎么热乎乎的,很想往远处走一
走……走着走着,她的脚步急了起来;再后来她听到河水的声音了。
她来到芦青河湾了。
月光下,河湾的浅水处一片油绿。那柔软细长的草叶儿像人工整出的一般齐、
一般好,茂盛极了。
“啊!蓑衣草……多么好的蓑衣草啊!”她在心里说。
(2)画线 2 处运用了比喻和对比手法,请分别作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把耕过耙过的土地比喻成梳理过的头发,写出了达子的辛苦劳作的成
果。注重仪表的达子此时头发蓬乱,写出了达子的幸苦劳作与真诚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