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高二语文测试 共 7 页
天津市耀华嘉诚国际中学 2019-2020 学年第二学期线上学习
阶段性评估检测高二年级语文试卷
第Ⅰ卷
一、基础知识。(16 分,每题 2 分)
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的读音无误的一组是( )
A.曲肱.(gōng) 社稷.(jì) 稽.首(jī) 鲜.克有终(xiǎn)
B.踰矩.(jǔ) 弑.君(shì) 信禀.(bǐng) 什伯.之器(bǎi)
C.远徙.(xǐ) 戚.戚.(qī) 忿懥.(zhì) 观其徼( jiǎo )
D.孝悌.(tì) 舟舆.(yú) 布橐.(tuó) 靡.不有初(mǐ)
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驰骋 正言若反 憔悴 气如悬丝
B.敖惰 无为而治 典籍 灯火澜珊
C.褒贬 格物致知 哀矜 血气方钢
D.梵语 克己复理 信禀 矫柔妆束
3、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庸其.至矣乎 其,表揣测语气
B.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就:就是
C.甘其食,美.其服。 美:使……觉得美
D.率.性之谓道 率,遵循,按照。
4、下列各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 )
A.彼且奚适也? B.天下未之有也。
C.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 D.何以利吾家?
5、读下文,选出画线文句翻译正确的一项( )
大学之道(1),在明明德(2),在亲民(3),在止于至善。知止(4)而后有定,定而
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5)。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
近道矣。
A.大学的根本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亲近;在于使人停止 “至善”。
B.大学的根本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在于使人知道
要达到的最高境界“至善”。
C.大学的根本宗旨在于明白德育;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在于使人知道要达到的最
高境界“至善”。
D.大学的根本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在于到达善良第 2 页高二语文测试 共 7 页
之地。
6、“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最重要的是‘四书’,”一句中“四书”指的是( )
A.《诗经》《尚书》《礼记》《易经》 B.《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C.《春秋》《论语》《孟子》《礼记》 D.《韩非子》《列子》《孟子》《庄子》
7、下列各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语》所体现的孔子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论语》中关于仁的含义的阐述有很多,
综合起来就是要以仁爱的精神协调人际关系,并由此解决社会问题。
B.《老子》又称《道德经》《道德五千言》,主要反映了老子的道家思想。道家思想将“道”
作为“众妙之源”“万物之宗”。在政治上提倡“小国寡民”“无为而治”。其政治理想虽然不
可能实现。但是儒道思想存在一定的互补性,道家思想“超然通达”“静观待时”的思想对
现代人的思想生活也有一定的帮助。
C.“春秋笔法”也称“微言大义”,是我国古代一种历史叙述方式和技巧。是指在记录历史
事件时,秉笔直书,明确表达记录者的褒贬,不畏当权者的诠释,也不因为是自己的亲人就
为其隐晦。
D.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非常发达,北魏时期的《齐民要术》标志着古代农学体系的成熟。明
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是汉代以来本草学的巅峰之作。
8、下列各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佛教传入中国后,对中国文化的很多方面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我们现在常用的一些成语
也来源于佛教,如“天花乱坠”“大千世界”“鹦鹉学舌”等。
B.中国古代史书的体例也比较丰富,最主要的有编年体、纪传体、纪事本末体。比如最早的
史书《国语》就是运用了编年体的体例。而以《史记》为首的正史,采用的都是纪传体的体
例。
C.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唐太宗统治的“贞观”年间社会逐步走向“盛世”。吴
兢对“贞观”盛世的治国经验加以总结,写出了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的经典作品《贞观政要》。
D.明代宋应星编撰的《天工开物》是对明代各类科学技术进行了全面总结。传入西方后,被
欧洲人称为“中国 17 世纪的技术百科全书”。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练习。(6 分)
材料一:
低碳顾名思义就是碳排放量低,碳是指二氧化碳。低碳理念是指在生活、经济建设等方面
实现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可持续性发展。自工业革命以来,中国的城市化步伐明显加快,
随之而来的是一些高耗能产业的发展。工厂对大量能源的开采没有节制,随意排放未经处理的
污染物。除此之 外,人类人口日益增多,生活需求越来越大,消耗的能源越来越多。种种原
因导致了碳排放量越来越大,环境被严重污染,很多城市甚至常年笼罩在雾霾之中。人类对于
低碳生活的诉求日益增长,因 此,低碳园林的建设迫在眉睫!第 3 页高二语文测试 共 7 页
随着低碳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园林景观与低碳理念的融合已是大环境下的一种趋势。低
碳园林就是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园林建设与运营模式,在园林建设过程中(包括前期
设计规划,材料选用、施工过程及后期园林绿化养护等各个环节)最大程度上减少使用石化
能源,并应用新的清洁型服务能源来有效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达到低碳和生态的要求。
(摘编自马艳红《低碳理念在园林景观中的实践运用探析》,《防护工程》2018 年第 17 期)
材料二:
上海世博园区规划、建设、运营中低碳减排措施已得到全面落实。园区内绿化覆盖率达到
50%以上;80%以上场馆采用屋顶绿化,立体绿化和室内绿化;老建筑的保护和利用占园区总建
筑面积的五分之一;60%以上的路面由建筑垃圾和钢渣制成;园区内目前已投用新能源汽车 432
辆;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达到 50%以上。
园区内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累计达到 120 万千瓦时,江水源/地源热泵累计供冷量达到 564 万
千瓦时,各类新能源技术的实际应用相比传统能源技术累计节能 5152 吨标煤,累计减排 1.27 万
吨二氧化碳。
除了太阳能,世博会的场馆还通过江水直接冷却水系统,直接从黄浦江取水,经加药控
制微生物和藻类生长后,作为冷却用水供水源热泵机组使用,使用后的温热水排入黄浦江。
采用江水源热泵技术与燃气供热相比,年运行能耗可减少 40%~60%,年运行费用可降低
50%-70%,年运行能耗节省约
5740 兆瓦时,折合约 1000 吨标准煤,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 2600 吨。
另外,上海世博会积极响应国家倡导的公交优先战略,电—电混合超级电容车、混合动力
等各类新能源汽车的规模运用将超过 1000 辆。这些在上海世博会期间进行示范应用的新能源交
通工具, 将引领未来城市交通发展方向并成为先进制造业的新宠。
(摘编自《传播“低碳理念”,实践“低碳行动”》,新华社 2010 年 6 月 5 日)
材料三: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之后,“低碳”的概念如雨后春笋般兴盛起来。一时间,“低碳
经济”“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地产”“低碳生活”等新名词,以崭新的姿态高调
亮相,融入了所有人的生活,未来人们的生活方式也会发生深刻的变化。
大力倡导低碳经济,建设生态文明,成为当今时代的主旋律。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
国家,虽然我国还面临着工业化和生态化的双重任务,但未雨绸缪,大力推动低碳经济发展,
建设资源节约 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已经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之相
应,在生活层面,倡导和践行低碳生活,已成为每个公民在建设生态文明时代义不容辞的环保
责任。 (摘编自《低碳环保生活》)
9.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中,环境付出的“高代价”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B.低碳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更有利于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第 4 页高二语文测试 共 7 页
C.上海世博园“低碳行动”各种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正全面进入“低碳发展”。
D.“低碳”概念的兴盛,催生出许多新名词,也将深刻地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10.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低碳园林建设是低碳社会的组成部分,它一方面带来生活环境的改变,一方面促进了低碳经
济的发展。
B.上海世博园区 60%以上的路面由建筑垃圾和钢渣制成,这说明我国废物利用的水平迈上了一
个新台阶。
C.园区使用的太阳能,冷却水系统、新能源交通以及绿化等,都是成功的案例,可以在其他相
关领域推广。
D.中国的生态化建设往往受制于工业化发展,其低碳生活的到来任重道远,每个人必须对社会
负责,有所担当。
11.请结合材料,分析下列哪个选项不是导致环境恶劣的原因( )
A.高耗能产业的发展
B.没有节制地开采能源,排放未经处理的污染物
C.人口增加,碳排放量增大
D.大力推广运用新技术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练习(20 分)
杜环小传
杜环,字叔循。其先庐陵人,侍父一元游宦江东,遂家金陵。环尤好学,工书,重然诺,
好周人急。
父友兵部主事常允恭死于九江,家破。其母张氏,年六十余,哭九江城下,无所归。有识
允恭者, 怜其老,告之曰:“今安庆守谭敬先,非允恭友乎?盍往依之? ”母如其言,附舟诣谭。
谭谢不纳。母大困,从人至金陵,因访一元家所在,问:“一元今无羔否? ”道上人对曰:“一元
死已久,惟子环存。其家直鹭洲坊中。”
母服破衣,雨行至环家。环方对客坐,见母,大惊,因问曰:“母非常夫人乎?何为而至于此?
“母泣告以故。环亦泣,扶就座,拜之,复呼妻子出拜。妻马氏解衣更母湿衣,奉糜食母,抱
衾寝母。母问其平生所亲厚故人及幼子伯章。环知故人无在者,不足付,又不知伯章存亡,姑慰
之曰:“天方雨,雨止为母访之。苟无人事母,环虽贫,独不能奉母乎?愿母无他思。”母见环家
贫,雨止,坚欲出问他故人。环令媵女从其行。至暮,果无所遇而返,坐乃定。
环购布帛,令妻为制衣衾。自环以下,皆以母事之。越十年,环异地逢其子伯章,泣谓之曰:
“太夫人在环家,日夜念少子成疾,不可不早往见。”伯章若无所闻,第曰:“吾亦知之,但道远不能
至耳。”环归半岁,伯章来。母见少子,相持大哭。既而伯章见母老,恐不能行,竟绐以他事
辞去,不复顾。环奉母弥谨。然母愈念伯章,疾顿加。后三年,遂卒。环具棺椁殓殡之礼,买
地城南钟家山葬之,岁时常祭其墓云。第 5 页高二语文测试 共 7 页
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
者多矣况既死而能养其亲乎?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今人不逮
古人,不亦诬天下士也哉! (选自明·宋濂《杜环小传》,有改动)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重 然 诺 , 好周.人急 周:周济
B.母如其言,附舟诣.谭 诣:往见
C.谭谢.不纳 ,母 大 困 谢 : 道 歉
D.奉糜食.母,抱衾寝母 食:给……吃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竞绐以.他事辞去 以.乱易整,不武
B.因.访一元家所在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C.至暮,果无所遇而返,坐乃.定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D.环购布帛,令妻为.制衣衾 秦王为.赵王击缶
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游宦:指远离家乡在官府任职。在西汉初年,游宦制度的发达和影响力达到高峰。这与王
勃《杜少府之任蜀州》“同是宦游人”中的宦游不是一个意思。
B.拜:用一定的礼节授与某种名位或官职。这里是表示敬意的礼节。
C.媵女:古代指陪嫁的人,这里是指家中的婢女。
D.传:文体名,是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传文作者在记述传主事迹过程中,可能会渗透自己
的某些情感、想象或者推断,因此传也可以像小说那样进行虚构的艺术加工。
1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
背去者多矣
B.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
背去者多矣
C.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
去者多矣
D.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
背去者多矣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常允恭之母张氏因突然变故而无家可归,只好投奔故旧,但是未被谭敬先接纳,万般无奈
之下, 找到了故人之子杜环。
B.杜环见到张氏,深感惊讶,随即殷勤接待张氏。他和家人都像对待母亲一样服侍张氏,使
张氏在杜家无忧无虑地度过了晚年。第 6 页高二语文测试 共 7 页
C.常伯章担心母亲年老不能走远路,竟然找了个借口来欺骗母亲,丢下她不管,离开了杜家。
D.作者被杜环关爱他人、善始善终的事迹所感动,因而撰文予以表彰,并在文中再用对比手
法表现杜环重情重义的高尚情操。
第Ⅱ卷
17.请翻译文中划线句子(10 分)
(1)今安庆守谭敬先,非允恭友乎?盍往依之?(3 分)
(2)母服破衣,雨行至环家。(3 分)
(3)伯章若无所闻,第曰:“吾亦知之,但道远不能至耳。(4 分)
四、默写句子。(5 分)
18.默写诗句。
(1)女娲炼石补天处, 。
(2) ,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3) ,于我如浮云。
(4) ;观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5)博学之, ,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五、阅读下面文章并回答问题。(13 分)
记忆像铁轨一样长
舒 翼
①“我深深怀念那个摩肩抵肘的时代。站在今日画了黄线的整洁月台上,总觉得少了一
点什么,直到记起了从前那一声汽笛长啸。”
②这是作家余光中先生在散文《记忆像铁轨一样长》中的一段话。
③正值春节,汽笛送来亲情的召唤,迎回游子们归乡。在这场一年一度的中国人口大迁
移中,火车是绝对的运输主力。在诸多交通工具中,人们乘坐最多的,还是火车。火车,对
于许多中国人来说,记忆,像铁轨一样长。
④有人说,在空间上有两种东西永远让人类迷恋,一是故乡,一是远方。故乡安放着心
灵的安宁,远方寄托着对未知的向往。火车——正是一边驶向故乡,一边驶向远方。
⑤坐过无数次火车,但印象最深刻的,或许还是返乡那一趟车。那一列列返乡的火车停
靠在站台边,熙攘的人流中,匆忙的脚步里,张望的目光下,涌动着的都是思乡的情绪。每
一次看见返乡那趟火车,总觉得是那样可爱与亲切,仿佛看见了千里之外的故乡。在车轮与
铁轨碰撞的“况且”声中,思乡的情绪便陡然在车厢里弥漫开来,它将驶向的,是你最熟悉
也最温暖的故乡。
⑥火车是故乡,火车也是远方。速度的提升,铁路的延伸,让人们通过火车实现了向远
方自由流动的梦想。今天的中国人,坐着火车,可以去往祖国土地上的天南地北,来到祖国第 7 页高二语文测试 共 7 页
东部的平原,到达祖国南方的海边,走进祖国西部的沙漠,踏上祖国北方的草原,去观三山
五岳,去看大江大河。火车的车窗仿佛一条长胶卷,让人们欣赏到一幅又一幅陌生而斑斓的
画面。有了火车,远方已不再遥远。
⑦火车与空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与时间的关系也颇有意味。那长长的车厢,仿佛一头连
着中国的过去,一头连着中国的未来。
⑧一节节火车车厢,装载过多少过往的岁月。这岁月的起点,要上溯到一百多年前。
今天的中国铁道博物馆里,有一件镇馆之宝——“0 号”机车。因为它的机身上有一个大大
的“0”字,所以人们称其为“0 号”机车,这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机车。从那时候起,火
车便奔驰在中国的大地上,见证着历史。一百多年来,一列又一列火车呼啸而过,在那些火 车
上,发生过多少难忘的故事啊!一本以“火车上的中国人”为主题的摄影集,记录着 20
世纪 90 年代中国火车车厢内外的人生百态。当看到那一列列绿皮火车、一个个熟悉的场景
、 一张张鲜活的面孔时,远去的时光与遥远的记忆仿佛一下子都回到眼前。这些与火车有
的 影像,定格的,正是中国人曾经一步一步走过的日子。
⑨在我们怀念旧日时光的同时,也不能不感慨今天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于中国这
个古老的国度而言,火车这一诞生于西方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代的机械交通工具,是个完全的
舶来品。然而,今日中国的火车和铁路的发展,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⑩中国人对火车有着强烈“情结”,它不仅仅是一种交通工具,也是历史的亲历者,更是历
史的见证者。火车,又收纳着中国人的精神世界里难忘的时代记忆与丰富的个人情感,承载
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沉甸甸的梦想。记忆像铁轨一样长,而梦想,也会随着铁轨伸向新的远
方。 (选自《人民日报》2018 年 2 月 17 日,有删改)
19.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第⑦段是文章的过渡段,承上总结了火车与空间的密切联系,开启了下文对火车与时间
的关系的叙述。
B.作为春节运输主力的火车,人们坐的次数多,所以总让人觉得可爱与亲切,给人们的印
象最为深刻。
C.作者主要从空间和时间维度展开分析,分析火车与人们情感的关系,以及火车与中国的
发展关系。
D.本文以火车为载体,写出了火车不仅是一种交通工具,也与中国人的精神世界,特别是
情感世界紧密联系。
20.结合全文,分析文章最后一句话的含意。(4 分)
21.“火车”在全文表达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6 分)
六、作文。(40 分)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来势汹汹,举国“既过年关,也过难关”!从古至今,
中华民族不乏为民请命、拼命硬干的脊梁,请以“敬畏”为题写一篇文章。第 8 页高二语文测试 共 7 页
要求:议论文文体,不少于 800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