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河南省九师联盟高三核心模拟卷(上)语文试题(解析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0届河南省九师联盟高三核心模拟卷(上)语文试题(解析版)

ID:427343

大小:100 KB

页数:23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华民族的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民族独有的特质。国宝作为 历史文物,承载着民族的记忆与文明,它的诞生与流传皆源于文化血脉的精髓,同时又反哺于发展着的博 大文化。作为一种器物媒介,不仅仅为今天的人们所欣赏和收藏,更是华夏文明的表征。 “历史作为一种记忆,使先民的事迹、经验与思想存活于今,它充当着不同时代的纽带。”每种文化 都会形成一种“凝聚性结构”,历史作为一种“凝聚性结构”,对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归属感起着重要的促 进作用。《国家宝藏》以博物馆的文化底蕴为依托,用文物衔接历史与当下,采用舞台剧与小话剧的展演方 式,集中展现文明古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故事讲述、舞台演绎与观众互动,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激活了 中华民族的文化记忆。 不同的个人和文化通过语言、图像和重复的仪式等方式进行交际,从而互动地建立起他们的记忆。 个人和文化两者都需要借助外部的存储媒介和文化实践来组织他们的记忆。用舞台剧演绎国宝的“前 世传奇”,让观众有身临其境之感,是《国家宝藏》的节目特色之一。如在第五期对国宝辛追墓 T 形帛画的 前世传奇的演绎中,雷佳一开嗓,便将辛追所思之人、所念之世深情道来,听者皆入其境。《帛画魂》是根 据 T 形帛画的内容作的曲,大致分为天国之美、人世之欢、炼狱之苦。通过这三部分的演绎,将辛追经历 生离死别,对命与缘仍留恋与热爱的心境表达得淋漓尽致。通过舞台演绎,借助音乐剧极强的代入感和真 实感,向我们讲述了一段久远的中国记忆。 每种媒介都会打开一个通往文化记忆的通道。文物作为一种媒介,将中华民族的记忆保存了下来,其 中,文物中的文字便是记忆存储的最佳方式之一。“石鼓之文,文字之鼻祖也”,汉字作为我们中华文明的 根,不仅能记录历史,更是我们中国人的魂魄,一笔一画将我们民族的心与心凝聚在一起。就如同一位智 者所言:“欲要亡其国,必先灭其史,欲灭其族,必先毁其文化。”石鼓记录着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保 存下来的石鼓文更是我们民族信仰的象征。正如梁家辉在扮演司马池时所言:“很多人都说我们中华民族 没有信仰,可其实我们的信仰就是自己的文字和历史,如果我们连这点信仰都糊涂,我们何以为人呢?” 通过演员对国宝前世故事的演绎,文物的内涵得以丰富,文化记忆得以再生、更新和建构。 今生故事讲述者的职业多种多样,但都有着相同的守护之心。他们当中有为了赎回皿天全方罍而不遗 余力的文物爱好者;有历时四年潜心研究《千里江山图》的“好色之徒”冯海涛;有一家五代都在故宫供 职的“故宫世家”……他们用自己的坚守讲述着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用一份守护诠释着中华儿女传承历 史文脉的责任与担当。其中最令我们感动的是河南博物院推荐的云纹铜禁中“失蜡法”的传承创新。云纹铜禁是古代中国酒文化中自我约束的一件物证,也是一代霸主楚庄王大国梦的一个缩影。今生故 事对于它的展现,是对古代技艺的传承与创新,同时它的出现向众人高喊着:虽然时间流转,但精湛的技 艺一直没有改变。古代的云纹铜禁与现代的飞机发动机涡轮叶片一脉相承,他们是国人勇于探索、不断创 新的见证者,更为实现强国梦打下了基础。 《国家宝藏》通过国宝的“前世传奇”与“今生故事”,讲述着属于中国人的记忆,传承着中华民族的 历史文脉。 (摘编自张兵娟、刘停停《中华文明的历史记忆传播与文化认同建构》)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华民族的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反哺于承载着民族记忆与文明的历史文物的国宝。 B. 《国家宝藏》节目的最大特色,就是用舞台剧演绎国宝的“前世传奇”,让观众有身临其境之感。 C. 很多文物中的文字都记录了历史,想要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记忆,就需要通过文物这唯一的通道。 D. 《国家宝藏》不仅讲述国宝的“前世传奇”,也讲述国宝的“今生故事”,传承着中华民族的历史文脉 2. 下列对原文相关论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主体部分就《国家宝藏》节目所演绎或讲述的国宝的前世传奇及今生故事 进行了阐述。 B. 文章中运用了大量的举例论证,事实胜于雄辩,这些例证为作者的观点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增强了文章 的说服力。 C. 文章引用智者的话意在强调文化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因此必须对承载中华民族文化记忆的 文物加强保护。 D. 文章将云纹铜禁与飞机发动机涡轮叶片进行了对比,表现了国人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任何一个民族要想促进本民族的向心力、归属感,就必须重视对历史文化的传承。 B. 《国家宝藏》是很成功的节目,其成功的经验十分值得其他艺术工作者学习与借鉴。 C. 衡量一个民族是否真正有信仰,关键是看这个民族是否拥有本民族的文字和历史。 D. 文物的精湛技艺是文物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后世工匠可以以文物为师,推陈出新。 【答案】1. D 2. D 3. C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 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关 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A 项,主客顺倒,原文是“国宝……又反哺于……博大文化”。 B 项,“最大特色”说法有误,“用舞台剧演绎国宝的前世传奇”是《国家宝藏》的特色之一,而非最大特 色。 C 项,“需要通过文物这唯一的通道”说法错误。原文为“每种媒介都会打开一个通往文化记忆的通道”, 文物是其中的一个通道,但不是唯一的通道。 故选 D 【2 题详解】 本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 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相关论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D 项,“文章将云纹铜禁与飞机发动机涡轮叶片进行了对比”分析有误,原文未将云纹铜禁与飞机发动机 涡轮叶片进行对比,只简单提及了飞机发动机涡轮叶片。 故选 D。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并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 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辨 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 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 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C 项,“关键是看这个民族是否有本民族的文字和历史”错,有本民族的文字和历史,不是衡量一个民族有 信仰的充分条件。 故选 C。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6 月 2 日,记者获悉,为促进面向中小学生的校外培训机构规范有序发展,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外 负担,经江西省政府同意,江西省已正式印发《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各地校外培 训机构要依据统一标准进行规范设置,如违反相关规定,将依法依规严肃处理,直至吊销办学许可证,追 究有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意见》规定,各地校外培训机构要依据统一标准进行规范设置。师资条件方面,校外培训机构必须 。有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不得聘用中小学在职教师。对中小学教师“课上不讲,课后到校外培训机构讲”、 诱导或逼迫学生参加校外培训机构培训等行为,要严肃处理,直至取消有关教师的教师资格。坚决禁止中 小学校与校外培训机构联合招生,坚决查处将校外培训机构培训结果与中小学校招生入学挂钩的行为,并 依法追究有关学校、校外培训机枃和相关人员责任。对于违反相关规定,与校外培训机构联合开展与招生 入学挂钩的活动和行为的民办中小学校,要约谈学校举办者,并依法查处。此外,要强化考核问责,对责 任不落实、措施不到位,造成校外培训机构治理不力、中小学生课外负担过重、人民群众反映特别强烈的 地方及相关责任单位、责任人员要严肃问责。 (摘编自“新华网”2019 年 6 月 3 日,《江西为校外培训机构念紧箍咒,下课时间不得晚于 20 时 30 分》) 材料二: 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根据 2017 年中国教育财政家庭调查数据,中 小学阶段学生的校外培训总体参与率为 48.3%(参加学科补习或兴趣扩展类培训),参与校外培训的学生平 均支出约为 5616 元,生均支出为 2697 元。根据各层级在校生的规模估计,全国校外培训行业总体规模达 到 4900 多亿元。 从地域来看,东北部地区生均支出最高,其次为东部地区。此外,一线城市学生的平均校外培训支出 达 7781 元/年,二线城市为 4863 元/年,其他县市(含农村)仅为 2395 元/年。 (摘编自“中国新闻网”,《调查:近半数中小学生参与过校外培训,年均支出 5616 元》) 材料三: 还记得那个暑假要上 11 个培训班的孩子,真的是放假还不如不放假,放假好像更累了。虽然国家禁止 在职教师校外补课,但是暑期培训班招生依旧火热。当高考的指挥棒依然存在,当应试教育依然大行其道, 当整个社会的教育状态依然功利,校外培训杋构就会经久不衰,市场才是发展的硬道理。只要中高考存在 学生对于成绩有要求,家长就会不遗余力的给孩子报培训班,为的就是不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就 算输了,也要利用暑假追回来。 莫名的有点心疼现在的学生,每年上培训班的时间都快和上学的时间差不多了,周末、寒暑假都在补 课,真的是抓住一切时间。同时他们也是幸运的,从小接触的东西就很多,见识方面自然是以前的孩子比 不上的。但还是希望家长能给孩子一点喘息的时间,不要把时间全部用学习填满,也要有休息放松的方式, 这样才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摘编自“上考网”,《在职教师禁止补课,校外辅导班为什么依旧招生火热》) 材料四: 欧盟一份报告显示,在一些欧盟国家超过一半的中小学生聘请了家教,补习热潮正在向欧洲蔓延。巴 西:对里约热内卢公立学校的研究发现,超过 50%的学生接受课外补习。埃及:五年级有 54%学生接受补习,八年级有 74%的学生接受补习。印度:70%的城市学生接受一个或多个科目的课外补习。毛里求斯:中学二 年级有 56%的学生接受补习,中学五、六年级达到 100%。马来西亚:城市学生有 59%接受补习,农村有 28%。 日本:课外补习热已经持续“高烧”了 40 多年。韩国:中小学生参加过补习的比例为 88.8%,课外辅导教 育市场的规模为 33 兆 5000 亿韩元,相当于韩国国内生产总值的 3.95%。 (摘编自“人民网”,《补习热全球蔓延,决策者完善教育内涵科学教育破解》) 4. 下列不属于江西省《意见》要查处的行为的一项是 A. 某些校外培训机构聘用中小学在职教师 B. 某些中小学教师业务不熟,有些内容课上没有讲。 C. 中小学教师诱导学生参加校外培训机构培训。 D. 某些中小学校与校外培训机构进行联合招生。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西省日前正式印发《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表示,对违反相关规定者,将依法 依规严肃处理,追究有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B. 2017 年的相关调查数据显示,仅中小学阶段,就有近半数学生参加过学科补习或兴趣扩展类培训,全国 校外培训行业总体规模达到 4900 多亿元。 C. 北大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的报告显示,就全国而言,中小学生在校外培训的金钱消费方面,城乡之 间的差异并不显著。 D. 有来自欧盟的报告显示,补习热潮也正在向欧洲蔓延,某些欧盟国家中甚至出现了超五成的中小学生聘 请了家教的现象。 6. 请结合材料,分析当下校外培训愈演愈热的原因。 【答案】4. B 5. C 6. ①是家长“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思想促使;②社会上中考高考升学压力过大,想考人理想高校;③管 理不严、制度不全给辅导机构创造了市场机遇;④学生自身为了丰富假期生活,增加见闻,掌握更多技能。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 列不属于江西省《意见》要查处的行为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 出判断。 B 项,该《意见》主要是为了规范校外培训机构,“某些中小学教师业务不熟,有些内容课上没有讲”不 属于《意见》要查处的行为,依据材料一,“对中小学教师‘课上不讲,课后到校外培训机构讲’、诱导或 逼迫学生参加校外培训机构培训等行为,要严肃处理,直至取消有关教师的教师资格”,可见要查处的是上课故意不讲,课后到培训机构讲的行为,而不是因为业务不熟而没有讲的行为。 故选 B。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 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 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 C 项,“城乡之间的差异并不显著”说法有误,由材料二提供的数据来看,“一线城市学生的平均校外培 训支出达 7781 元/年,二线城市为 4863 元/年,其他县市(含农村)仅为 2395 元/年”,城乡差距很大。 故选 C。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这是一道信息筛选的题目,答题时要注意审 清题干,然后锁定区域,概括文意作答,此题是综合筛选的题目,要立足原文。要求概括当下校外培训愈 演愈热的原因,可从不同的主体出发去寻找。 从家长来看,“只要中高考存在学生对于成绩有要求,家长就会不遗余力的给孩子报培训班,为的就是不 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就算输了,也要利用暑假追回来”,可见家长“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的思 想让校外培训有了市场。 从社会来看,“当高考的指挥棒依然存在,当应试教育依然大行其道,当整个社会的教育状态依然功利, 校外培训杋构就会经久不衰,市场才是发展的硬道理”,中高考带来的竞争压力,让学生和家长不得不充分 利用一切时间和机会去提高成绩。 从政策法规方面来看,当前,中小学校外培训的管理存在一些不规范不到位的地方,很多地方缺乏相应的 政策法规来进行管理,管理不严、制度不全给辅导机构创造了市场机遇。 从学生角度来看,很多学生求知欲望强,想要利用课余和假期时间补充知识,增长知识,想要利用校外培 训平台提高自己,这也是促进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一个原因。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 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 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 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 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 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 “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 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来源原文;抓住关键 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摩洛哥王子 徐则臣 要不是碰上个卖唱的,这辈子我都不会关心摩洛哥在哪里。那家伙唱得真不错,嗓子一会儿像刘欢一 会儿像张雨生。模仿田震《自由自在》的时候,我跟上他的那种狭窄、茫然又激越的声音,可以乱真。当 然,跟上之前我给了他十块钱。给钱的时候我脸是红的。我心疼,十块钱不是小数目。但已经掏出来了, 哪好意思再塞回兜里呢。他看出来我喜欢田震的歌,接下来他唱的都是田震的歌,《执着》《干杯朋友》月 牙泉》《未了情》。从地铁的这头唱到那头。地铁在西直门站停下,我得下车了。 他停下弹奏和歌唱,扭着身子指自己后背。他的夹克上印着五个字:摩洛哥王子。 回到平房,我跟行健说:“见着摩洛哥王子了。摩洛哥在哪儿啊?”行健哼了一声:“我还见着西班 牙王妃了呢。” 米萝已经从他的百宝箱里翻出了世界地图,旧书摊上花两块钱买的。“北非,在北非。头顶上就是西 班牙。” 他把地图摊在我们的小饭桌上,我把脑袋也伸过去。摩洛哥头顶上不仅有西班牙,还有葡萄牙。左边 是浩瀚的大西洋,右边是阿尔及利亚。边境之南是我只在地理课本.上见过的毛旦塔尼亚。 聊完就洗洗睡了。很快我们就把摩洛哥和卖唱的小伙子忘到了脑后。不是记不住,是所有激动人心的 事情最终跟我们都没关系。我们还住在北京西郊的一间平房里,过着以昼伏夜出为主的日常生活。我依然 隔三差五地出没在地铁 2 号线沿线,逢人不备的时候,鬼鬼祟祟地帮我办假证的姑父洪三万打小广告。行 健和米萝也是,他们帮陈兴多打小广告,偶尔我们会在同一条街或者同一条地铁线上碰头。 有一天傍晚,我在西直门站地铁口的背风处吃烤红薯,行健从身后拍了我的肩膀,说: “看见你那个‘摩洛哥王子’了。” “那家伙是不是只有一件衣服?”米萝说。他们看见的也是那件印有“摩洛哥王子”的夹克。“他还 带着个头发乱得像草窝的小女孩。他妹妹?”他们看见他的时候,他正从保温杯里倒水给一个脏兮兮的小 姑娘喝。 我哪知道。 “我跟他说起你,”行健说,“他竟然记得。” 我继续吃烤红薯。 “不信?”米萝说,“我们真说起了你。说你给了他十块钱,他没想起来;说你跟着他听田震的歌,从车头听到车尾,他就一下子想起来了。他说,那个哥们啊,背个军用黄书包。” 看来是真的,那天我的确背着一个军用黄书包。其实那几年我背的都是这个包,就一个包。打小广告 的一套家伙都装在里面:刻着洪三万电话号码的一个大印章,墨水瓶,涂墨水的板刷,印有我姑父电话的 假证业务范围的名片,当然还有纸和笔,以备不时之需。能撒名片的时候撒名片,可以直接盖上个大戳的 时候就盖戳,实在不行,用笔在一切可以写字的地方写上我姑父的名字和他的电话号码。 “那是他妹妹么?”米萝又问,“穿得可不如他啊。” 我真不知道。我也只见过那家伙一次。 秋风乍起,纸片和几片树叶被吹进了地铁口。一群人走出来,像这个秋天的黄昏,有种虛弱的单薄。 最后出来的是一串饱满的歌声。“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没有吉他声,但我 知道“摩洛哥王子”来了。果然,摩洛哥王子和一个扎着两个蓬乱小辫的女孩从地铁站走出来。他在教那 女孩唱《让我们荡起双桨》。小女孩六七岁的样子,鼻梁不高,脸有点脏,褂子还是用北方乡村里当被面的 花布做的。摩洛哥王子该有二十出头,看上去比行健和米萝大。 “你们呀——”摩洛哥王子说。“来一根不?”行健挥挥右手夹着的中南海香烟。 摩洛哥王子笑笑,从兜里掏出一把零钱递给那小女孩,说:“过马路注意安全啊。别忘了歌词。” 小女孩犹豫一下还是接住了,然后向他摆摆手:“谢谢哥哥,我记着呢。”跳过马路牙子走到对面去 了。 我们凑在一起抽烟,像一群不良少年。“你妹妹?”我还是问了。 “小花?不是。”摩洛哥王子抽烟的动作很熟练,“地铁里认识的。” “她这样——干啥的?”米萝问。 “要钱的。” “要钱的”就是“乞讨的”。地铁里有各种各样的乞讨者:残疾人;卖艺的,像摩洛哥王子这样;老人; 孩子,比如那个小姑娘,叫小花? “最近老是遇到她。”摩洛哥王子说。 “你为啥要给她钱?”米萝问。 “她说一天下来要不够数,回到家她爸会打她。” 我们都火了,这什么爹!哪天好好修理他一顿。 “稍安勿躁。”摩洛哥王子劝我们。“我也想跟小花的爸爸谈谈,小花不让。怕谈过了挨的揍更多。 你们是干啥的?” 我想告诉他我们是做小广告的,行健瞪了我一眼,说:“你叫啥名字?”“王枫。” “你衣服上印着个‘摩洛哥王子’,算啥?” “一直想整个乐队,叫‘摩洛哥王子’,我是主唱。不过得慢慢来。还有吗?再来一根。”明白了。他只是想象中的“摩洛哥王子”的主唱。但他的广告做得好,八字还没一撇,他就把乐队名 字印到衣服上了。 (选自 2015 年第 9 期《长江文艺》,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小说以“要不是碰上个卖唱的,这辈子我都不会关心摩洛哥在哪里”开头,不仅交代事情的起因,还制 造悬念,易于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B.“我”欣赏王枫歌唱得不错、给他十块钱 时候“我脸是红的”还“心疼”,这样写既表现了“我”对工 枫的欣赏,又写出了 “我”的吝啬。 C. “我”回到平房跟行健说自己“见着摩洛哥王子了”,行健竟然说他“还见着西班牙王妃了呢”,表明他 根本不相信“我”说的话。 D. 小说描写了一群北漂青年的日常生活,也以真实的笔触,反映了这群青年在北京所从事的职业状况,表 现了北漂生活的不易。 8. 小说在刻画王枫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形象特征?请简要分析。 9. 小说写的是一个卖唱的北漂青年的平常事,却用了“摩洛哥王子”这样一个题目,请探究以此为题的作 用。 【答案】7. B 8. ①心地善良。帮助乞讨的小女孩小花。②做事理性。对于“我们”都火了,打算哪天好 好修理小花的父亲一顿,王枫让“我们”稍安勿躁。③热爱音乐。想组建自己的乐队,并给乐队提前想好 了名字。 9. ①制造悬念,吸引读者;贯穿全文,结构严谨。②突出了王枫内心的美好.反映了他的精神追求。③肯定 了王枫对理想的追求,突显了小说的主题。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综合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 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 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B 项,“又写出了‘我’的吝啬”错误,不是吝啬,是因为我只是帮助姑父打小广告的,也没有钱。 故选 B。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的基本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 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 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先总体概括人物形象,然后逐点 的结合文章分析。本题,“摩洛哥王子笑笑,从兜里掏出一把零钱递给那小女孩”“过马路注意安全啊。别 忘了歌词”“小女孩犹豫一下还是接住了” “小花?不是” “地铁里认识的” “她说一天下来要不够数, 回到家她爸会打她”,可以看出王枫心地善良。“我们都火了,这什么爹!哪天好好修理他一顿”“稍安勿 躁”“我也想跟小花的爸爸谈谈,小花不让。怕谈过了挨的揍更多……”,可以看出王枫的理性。“那家伙 唱得真不错,嗓子一会儿像刘欢一会儿像张雨生”“一直想整个乐队,叫‘摩洛哥王子’,我是主唱。不过 得慢慢来……”,可以看出王枫热爱音乐。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探究标题的作用。把握小说标题的作用:贯穿全文,起线索作用;概括小说主要事件;点明时间 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烘托人物的思想性格,突显人物形象;揭示 小说主旨,深化主题;从给读者的带来的感受角度来说,还有吸引读者,引发阅读冲动的作用。概括起来 有情节、环境、人物、主题和效果五个方面。本文讲述了“我”、米萝和行健是每天在大街上昼伏夜出,专 职打小广告、办假证的社会最底层人员,遇到了卖唱的流浪歌手王枫和在街头乞讨的小女孩小花。表达效 果上,“他停下弹奏和歌唱,扭着身子指自己后背。他的夹克上印着五个字:摩洛哥王子”,“摩洛哥王子” 一个具有异域风情的名字和王枫的身份和地位形成鲜明对比,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结构上,从开头到结束, “一直想整个乐队,叫‘摩洛哥王子’,我是主唱。不过得慢慢来。还有吗?再来一根”,这个题目贯穿全 文,结构严谨。人物形象上,王枫虽然生活在社会最底层,可是他的心灵纯洁而美好,他一心想帮小花, 且在生活的底层一直不放弃自己组建乐队的追求。主题上,肯定了王枫对理想的追求,表达了对艺术、对 美的渴求,是没有门槛,也没有阶层之分的。 【点睛】文学类选择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文中字词句段 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 还涉及到了对文章结构、手法的把握。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1)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 全文结构。(2)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抓住关键段把握全文情感主旨。(3)吟咏精读主体段落,抓住表现形 式鉴赏评价语言与情旨。(4)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抓住关键词句揣摩挖掘作者情感内蕴。(5)对照选项一 一排除得出答案。考生可以按照上述方法逐一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耶律曷鲁,字控温,一字洪隐,迭剌部人。祖匣马葛,简宪皇帝兄。父偶思,曷鲁其长子也。太祖为 于越,秉国政,欲命曷鲁为迭剌部夷离堇①。辞曰:“贼在君侧,未敢远去。”太祖讨黑车子室韦,幽州刘 仁恭遣养子赵霸率众来救。曷鲁伏兵桃山,俟霸众过半而要之;与太祖合击,斩获甚众,遂降室韦。太祖 会李克用于云州,时曷鲁侍,克用顾而壮之曰:“伟男子为谁?”太祖曰:“吾族曷鲁也。”会遥辇②痕徳 堇可汗殁,群臣奉遗命请立太祖。太祖辞曰:“昔吾祖夷离堇雅里尝以不当立而辞,今若等复为是言,何 的欤?”曷鲁进曰:“曩吾祖之辞遗命弗及符瑞未见第为国人所推戴耳今先君言犹在耳天人所与若合符契天 不可逆人不可拂而君命不可违也”太祖曰:“遗命固然,汝焉知天道?”曷鲁曰:“闻于越之生也,神光 属天,异香盈幄,梦受神诲,龙锡金佩。天道无私,必应有徳。且遙辇九营棋布,非无可立者;小大臣民 属心于越,天也。昔者于越伯父释鲁尝曰:‘吾犹蛇,儿犹龙也。’天时人事,几不可失。”太祖犹未许。 是夜,独召曷鲁责曰:“众以遗命迫我。汝不明吾心,而亦俯随耶?”曷鲁曰:“在昔夷离堇雅里虽推戴 者众,辞之,而立阻午为可汗。相传十余世,君臣之分乱,纪纲之统隳。委质他国,若缀斿然。羽檄蜂午, 民疲奔命。兴王之运,实在今日,应天顺人,以答顾命,不可失也。”太祖乃许。明日,即皇帝位。已而 诸弟之乱作,太祖命曷鲁总领军事,讨平之,以功为迭剌部夷离堇。时民更兵焚剽,日以抚敝,曷鲁抚辑 有方,畜牧益滋,民用富庶。三年七月,曷鲁得疾,薨,年四十七,诏立石记功。 (选自《辽史·耶律曷鲁传》) 【注】①夷离堇:官名。契丹族各部军事首领的名称。②遥辇,契丹氏族名。 10.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曩吾祖之辞/遗命弗及/符瑞未见第/为国人所推戴耳/今先君言犹在耳/天人所与/若合符契/天不可逆/人 不可拂/而君命不可违也/ B. 曩吾祖之辞/遗命弗及/符瑞未见/第为国人所推戴耳/今先君言犹在耳/天人所与/若合符契/天不可逆/人 不可拂/而君命不可违也/ C. 曩吾祖之辞/遗命弗及/符瑞未见/第为国人所推戴耳/今先君言犹在耳/天人所与/若合符契/天不可逆人/ 不可拂/而君命不可违也/ D. 曩吾祖之辞/遗命弗及/符瑞未见第/为国人所推戴耳/今先君言犹在耳/天人所与/若合符契/天不可逆人/ 不可拂/而君命不可违也/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太祖,先祖称谓,后多指开国帝王的庙号。魏晋后,用“祖”作为庙号已经泛滥。 B. 可汗,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契丹、蒙古等建立的汗国,其最高统治者皆称“可汗”。 C. 羽檄,又称为“羽书”,古代军事文书,插上鸟羽以示万分紧急,必须迅速传递。 D. 薨,古代称皇帝、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及其所生皇子公主、诸侯或封王的贵族死去 12.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耶律曷鲁忠心耿耿。太祖打算任命耶律曷鲁为迭刺部夷离堇,耶律曷鲁以贼人在君主的身边,自己不敢 远离推辞。 B. 耶律曷鲁颇有谋略。辽太祖讨伐室韦,刘仁恭派遣自己养子率兵来救,耶律曷鲁设伏,将室韦的军队打 败。 C. 耶律曷鲁能言善辩。当群臣奉遗嘱迎立太祖为皇帝的时候,太祖推辞,耶律曷鲁寥寥数语便说服了太祖。D. 耶律曷鲁治理有方。耶律曷鲁升为迭剌部夷离堇时,使畜牧业更加繁荣,百姓生活富裕。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曷鲁伏兵桃山,俟霸众过半而要之;与太祖合击,斩获甚众,遂降室韦。 (2)昔吾祖夷离堇雅里尝以不当立而辞,今若等复为是言,何欤? 【答案】10. B 11. D 12. C 13. (1)耶律曷鲁在桃山埋下伏兵,等到赵霸部下过了一半时拦腰截击,和太祖两面联合夹击,斩杀俘获的 敌人很多,于是降服了室韦。 (2)昔日我的祖先夷离堇雅里曾经因为不应当登位而辞让,如今你们又说这种话,为什么呢?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 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 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 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划线句的翻译是:曷鲁进言说:“从 前我们祖先的推辞,是因为遗旨没有提到,符瑞没有出现,只是为国人所拥戴罢了。现在先君言犹在耳, 天赐神瑞,人心所向,天与人如出一辙。天命不可违背,人心不可拂逆,而君命也不得违抗。”根据意思 及句式判断。“第”是“只是”的意思,应属于下句的开头,据此可排除 A、D 两项。“天不可逆”“人 不可拂”形成对偶,据此可排除 C 项。原文标点为:曩吾祖之辞,遗命弗及,符瑞未见,第为国人所推戴 耳。今先君言犹在耳,天人所与,若合符契。天不可速,人不可拂,面君命不可违也。 故选 B。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学文化知识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根据平时的积累,并结 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对比选项,确定答案。需要注意的是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 是较为知名的作家作品、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D 项,薨,不可以用于皇帝,皇帝死去应用“崩”。 故选 D。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 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 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C 项,“耶律曷鲁寥寥数语便说服了太祖”错,原文是“太祖犹未许”,后来再次劝说,“太祖乃许”。故选 C。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 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 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 (1)“俟”,等到;“要”通“腰”,名词活用作动词,意思是拦腰截击;“斩获”, 斩杀俘获。 (2)“以”,因为;“辞”,辞让;“若等”,你们。 【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 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 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 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 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 义。 参考译文: 耶律曷鲁,宇控温,又宇洪隐,是透刺部人。祖父耶律匣马葛,是简完皇帝的哥哥。父亲耶律偶思, 那律高鲁是他的长子。太祖被拜为于越。执掌国家政事,打算任命耶律局鲁为选刺部夷离董。耶律曷鲁推 辞说:“贼人在君主的身边,我不敢远离。”太祖征讨黑车子宣书,幽州刘仁恭派遣他的养子赵霸率部前 来教援。耶律曷鲁在桃山理下伏兵,等到赵霸部下过了一半时拦腰截击,和太祖两面联合夹击,斩杀俘获 的敌人很多,于是降服了室书。太祖在云州会见李克用,当时耶律曷鲁陪待,李克用看到他称赞道:“这 个伟岸男子是谁?”太祖回答:“这是我族的耶律马鲁。” 适逢遥辇痕德堇可汗逝世,群臣奉遗诏请立太 祖。太祖推辞说“:当年我们祖先夷离堇雅里曾经以不该立而加以推辞,现在你们又这样说,是何道理?” 曷鲁进言说:“从前我们祖先的推辞,是因为遗旨没有提到,符瑞没有出现,只是为国人所拥戴罢了。现 在先君言犹在耳,天赐神瑞,人心所向,天与人如出一辙。天命不可违背,人心不可拂逆,而君命也不得 违抗。”太祖说:“遗旨是有,你又怎么知道天命?”曷鲁说“:听说于越您出生之时,神光照天,奇香 布满帷帐,梦中受到神人教诲,皇上钦赐金佩。上天向来不会私恩于人,必应于有德之人。我国衰弱,长 期受邻近部落欺侮伤害,因此天生圣人来兴隆之。可汗知道天意,所以有此遗命。况且遥辇九营,繁密如 棋,并非没有可立之人;臣民们一同倾心于于越您,此乃天意。当年于越的伯父释鲁曾经说:‘我好比是 蛇,侄儿好比是龙。’顺天时成人事,机不可失。”太祖仍不肯答应。当天夜里,特地召见曷鲁,责备说: “众人借遗命逼迫我,你难道不了解我的心,也随大流吗?”曷鲁说:“从前夷离堇雅里尽管推戴之人多, 还是加以推辞,而立阻午为可汗。十几代相传下来,君与臣的名分已乱,法纪之准则也被破坏。委身投靠 别国,好比垂饰物之依附于大旗。战事纷纷扰扰,百姓疲于奔命。兴王之大运,就在今日。应天命顺人心,以报答先君之遗命,实在是机不可失。”太祖便答应了。次日,便登皇帝位。不久诸位兄弗叛乱,太祖任 命耶律昌鲁为总领军事,讨伐平定了他们,耶律曷鲁因为功劳升为迭刺部夷离董。当时百姓历经士兵的烧 杀抢椋,日渐凋敞,耶律曷鲁安抚治理有方,畜轻业更加兴旺。百姓生活富裕。三年七月,那律曷鲁得病 去世。尊年四十七岁,皇帝下诏建石碑记述他的功劳。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采莲曲 李白 若耶溪边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 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袂空中举。 岸上谁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杨。 紫骝嘶入落花去,见此踟蹰空断肠。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一、二写溪边采莲女隔着荷花谈笑风生,给人似有似无的朦胧之美。 B. 三、四句勾勒出一幅人花相映清新明丽的采莲图,节奏轻快,活泼自然。 C. 五、六句写采莲女的欢声笑语吸引了岸上的风流少年,他们借着垂杨暗中窥视。 D. 七、八句写采莲女采莲之后返回,她们骑着紫骝,马儿嘶鸣着,令人断肠。 15. 诗界评价本诗“弥补了六朝以来采莲女形象的苍白与虚饰”,请简要分析诗人是如何塑造采莲女形象的。 【答案】14. D 15. 诗人采用正面与侧面相结合的描写手法,塑造了活泼、明艳、大方的采莲女形象, 人物形象鲜活丰满,极富生活气息正面:(1)诗人将吴越娇艳清纯的采莲女置于青翠欲滴的荷叶丛中加以 表现,通过她们的笑声让人领略到她们内心的欢乐,所谓“菱歌唱不彻,知在此塘中”。(2)描写采莲女的 新妆与香袖,表现她们着装上的明艳。侧面:(3)又用岸上游冶郎的徘徊踯躅不忍离去从侧面来衬托采莲 女们的魅力,同时也表现了采莲女的落落大方。 【解析】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能力。这类题要在理解全诗意思的基础上,对诗歌的主题思想、意象及意境、表现手 法、语言以及作者的情感等方面加以综合考虑,另外知人论世的方法同样不可忽视。解答本题需要关注苏 轼的坎坷经历。 D 项,“七、八句写采莲女采莲之后返回,她们骑着紫骝”错误,诗人骑着紫骝,马儿嘶鸣着,惊花,花 落,空见那一份景色,使人凄怆断肠。这里充斥着诗人对时光飞逝、岁月不饶人的感叹,及对美景易逝的 无奈之情,寄托着作者因怀才不遇、壮志难伸而发出的愁思。 【故选 D。 【15 题详解】 本题是考查诗歌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解答此题,要结合诗句分析手法特点和形象的基本特征。翻译:夏 日的若耶溪傍,美丽的采莲女三三俩俩采莲子。 隔着荷花共人笑语,人面荷花相映红。阳光照耀采莲女的 新妆,水底也显现一片光明。风吹起,衣袂空中举,荷香体香共飘荡。那岸上谁家游冶郎在游荡?三三五 五躺在垂杨的柳阴里。身边的紫骝马的嘶叫隆隆,落花纷纷飞去。见此美景,骚人踟蹰,愁肠空断。首联 是说溪边采莲花的女孩,隔着荷花谈笑风生,互相嬉戏,或是和风细雨,或是娇喘微微。荷叶田田,芙蓉 朵朵,与春风满面的姑娘的粉颊交相辉映,“笑隔荷花”将采莲女纤手拨荷花愉快交谈的神态细腻的表现 出来。颔联是说温和的阳光下,采莲女浓抹的新妆,清澈的流水,风飘香袖的妩媚。采莲女不知是在挥手 还是在故意摆弄,将香袖高举,河面倒映着采莲女精心准备的新妆,最是那一低头的闲花照水,露出她娇 羞的神态,腼腆不胜凉风的吹拂。这是从正面突出采莲女的活泼美丽。颈联两句写欢声笑语吸引了岸上的 游冶郎,不知哪家的公子,三三五五、似隐非隐在垂杨下。诗人将她们置于青翠欲滴的荷叶丛中,又以游 冶郎的徘徊搔首来衬托她们的娇美,使用乐府写罗敷的手法,从而更加委婉传神。全诗采用正面与侧面相 结合的描写手法通过描写精心装扮的采莲少女们在阳光明媚的春日里快乐嬉戏的旖旎美景,以及岸上的游 冶少年们对采莲少女的爱慕。来表达 春日里,少年男女之间微妙萌动的爱情。 【点睛】诗歌单项选择题的解题方法: 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寻找答题点;最后精读相关诗 句,看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诗歌内容合理地推断出来或者是否正确。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孔子在《论语》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说明了学习与思考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将 两者结合起来,方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真知。 (2)苟子在《劝学》中用“木受绳”“金就砺”作类比,从而得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 结论。 (3)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意深沉,十四字含有八层意思,极写了诗人 的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 【答案】 (1). 学而不思则罔 (2). 思而不学则殆 (3).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4). 则知明而行 无过矣 (5). 万里悲秋常作客 (6). 百年多病独登台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理解性默写这种类型,要求考生平时既要注 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情境默写成为近几年高考默写的一种新方式,考生要注意在平时背诵文章时注意理解文章的大意。注意字形复杂字,要在平时默写时反复写。注意重点字 词的写法,如“罔”“殆”“己”“知”等字,默写时要写准确。 【点睛】本考点包括两个要素,即名言和名篇。所谓“名言”,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格言警句之类; 所谓“名篇”,是指在人们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常见的”是为考生 备考限定一个大致范围,意思是所要考的内容并不是漫无边际的,而是日常的阅读和写作活动中常会遇到 的,如中学课本所规定的背诵篇目以及所涉及到的名句名篇。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书法欣赏是书法创作的延伸,不同的________的欣赏层次、手法、识见有很大差距,因此作品被夸大、 误读的现象也存在。尤其是共时性的欣赏,受到此时审美________的影响,有所倾向性,因此需要历时的 递进性欣赏。不管优秀书法作品作为一种审美形态,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但对于欣赏水平不够的人来说, 更多的只是一种感官消遣的作用。譬如“好看”,或者“不好看”,是从日常生活的________出发的,其联 想与想象也是非艺术性的,只是依生活________来理解一件迎面而来的作品。消遣方式各种各样,价值向 度也不同。但展厅空间提供了一种与外界不同的外在形式,陌生的、新奇的,使人感到新鲜。每一个欣赏 者审美层次不一,在面对作品时感觉差异很大,但是让视觉感到顺畅、合适,也就成了最基本的条件。所 谓“外行看热闹”,也是要给外行提供热闹可看。热闹就是形式,可以延宕人的欣赏时间,( )。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创作者 风气 理性 耳濡目染 B. 欣赏者 风气 理解 所见所闻 C. 欣赏者 习气 理解 耳濡目染 D. 创作者 习气 理性 所见所闻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无论优秀书法作品作为一种审美形态,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但对于欣赏水平不够的人来说,更多的只 是起到一种感官消遣的作用。 B. 尽管优秀书法作品作为一种审美形态,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但对于欣赏水平不够的人来说,更多的只 是起到一种感官消遣的作用。 C. 虽然优秀书法作品作为一种审美形态,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但对于欣赏水平不够的人来说,更多的只 是导致一种感官消遣的作用。 D. 尽管作为一种审美形态,优秀书法作品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但对于欣赏水平不够的人来说,更多的只 是--种感官消遣的作用。 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只要是欣赏的外行,使其驻足也没有多大的意义 B. 只有让欣赏的外行能够驻足,才更显得有意义 C. 欣赏的外行能够驻足,也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 D. 尽管是欣赏的外行,但使其驻足也是有意义的 【答案】17. B 18. B 19. D 【解析】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词语)的能力。考查形式有判断成语(词语)使用的正误和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 成语等。掌握常见的成语错误类型:望文生义、重复、褒贬不当、用错对象、矛盾。成语(词语)使用的 正误需要正确理解词语的意义,辨明感情色彩,弄清使用对象以及使用的特殊要求,避免因成语造成病句 等;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成语(词语)填空需要仔细分析语境,理解成语(词语)的意义,同时还要辨明 意义相近的词语的细微差别。解答此题要注意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一般错误的类型不会一样,所以可以 用排除法确定成语的错误类型,错误选项,同时,注意多义成语的积累记忆。 第一空,创作者:文学、艺术作品 创造人。欣赏者:享受美好的事物,领略其中的情趣的人。根据前文“书 法欣赏是书法创作的延伸”,此处选用“欣赏者”。 第二空,风气:社会上或集体中流行的爱好、习惯等。习气:逐渐形成的不好的习惯或作风。此处显然不 是指不好的习惯或作风,故选用“风气”。 第三空,理解:懂;了解。理性:属于概念、判断和推理阶段的认识。这里指对日常生活的了解,故选用“理 解”。 第四空,所见所闻:看到的和听到的。耳濡目染:经常听到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这是生活看到听 到的,故选用“所见所闻”。 故选 B。 【18 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 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 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此题考查辨析病句能力。 要了解病句的类型,并能对句子做语法分析。 “不管优秀书法作品作为一种审美形态,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但对于欣赏水平不够的人来说,更多的只 是一种感官消遣的作用”,两处错误,第一处搭配不当,“不管……但……”不搭配,改为“尽管…… 但……”;第二处成分残缺,“……作用”,改为“起到……作用”。 “尽管优秀书法作品作为一种审美形态,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但对于欣赏水平不够的人来说,更多的只 的是起到一种感官消遣的作用” A 项,“无论……但……”搭配不当。排除 A 项。 C 项,“虽然……但……” 搭配不当;“导致……作用……”搭配不当。排除 C 项。 D 项,“更多的只是--种感官消遣的作用”,成分残缺。排除D 项。 故选 B。 【19 题详解】 此题考查衔接句子的能力。首先认真阅读文段,了解大意;然后可以根据空句的位置来判断,还可以根据 上下文语境的提示来分析衔接的内容。要求选择语意连贯,逻辑严密的句子。 本题结合选文的中心话题和上文语境“热闹就是形式,可以延宕人的欣赏时间”来看,所要填写的内容, 即使是外行,凑凑热闹也是有意义的,排除 A;不是递进关系,只是让不怎么懂欣赏的欣赏者能够驻足也 有意义,排除 BC。 故选 D。 【点睛】病句题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 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 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此题考查辨析病句能力。要了解病句的类型, 并能对句子做语法分析。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最近微博的一条热搜“每天喝 4 升水可能会中毒”引起很多人关注。夏季酷暑难耐,补水是人人需要的。 ①_________?我们知道,人体内 60%以上都是水,这些水对我们无比重要,能运输体内所需要的物质,也 是各种生化反应的载体,比如出汗、排泄、呼气等。但是,②__________。对一个健康成年人而言,如果 短时间内喝过多的水,不仅不会让你变得更健康,还可能会有危害。这是因为,健康的肾脏在正常状态下 每小时可以排出 800—1000 毫升的水(尿液),在这个程度内摄入水分,肾脏“表示毫无压力”。但如果在 短时间内突然饮用了巨量的水,③__________,那些多余的水就会大量进入细胞,导致低钠血症,细胞会 变得“更加吸水”,一个个膨胀成球,这对大脑来说是非常危险的,会导致脑水肿、大脑膨胀,进而导致脑 组织受损,突发昏迷、呼吸抑制、脑疝,甚至死亡。 【答案】 (1). ①喝水真的会中毒吗(意思对即可) (2). ②如果喝水又多又快也可能带来危险 (3). ③ 肾脏来不及排出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补写句子”是综合考点和能 力的考查,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制。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来源文本。具体说,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 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去提炼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补写正确。所补写句子与上下文关系:或引 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词语从文本中来”“引领、总结、衔接”这两层意思一综 合起来,我们会发现答案已呼之欲出,而且答案几乎是唯一的。 第一空,依据标点符号可知此句是一个问句,再结合前后文,可知此处应是对前文提到的微博中的“每天 喝 4 升水可能会中毒”这个观点提出疑问,故应填入和“喝水真的会中毒吗”相类似的表述。 第二空,由关联词“但是”可知后面应该论述和前文存在转折关系的内容,再根据后文“如果短时间内喝 过多的水,不仅不会让你变得更健康,还可能会有危害”,可知,该处应该填入和“如果喝水又多又快也可 能带来危险”相类似的表述。 第三空,结合前文“健康的肾脏在正常状态下每小时可以排出 800—1000 毫升的水”和后文“那些多余的 水就会大量进入细胞”,可知此处应填入与“肾脏来不及排出”相类似的表述。 【点睛】“补写句子”是综合考点和能力的考查,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句子,要求所 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制。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来 源:文本。补句的命题规律:(1)“根据材料内容”要求补写句子应联系前后文语境。(2)空出的句子大 多有特殊位置和性质,(3)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4)不能照抄材料,有字 数限制。有效的答题技巧:(1)阅读全文,了解文段性质和内容,确定中心。(2)分清句间上下文的逻辑 关系,确定句子的性质。(3)注意标点符号的暗示作用:含义、选词、句式。(4)结合文本,根据字数要 求,概括答案。 21.把下面一段话的主要意思压缩成一段话,不超过 25 个字。 当前我国环保维权运动盛行,一些反对垃圾焚烧的人士认为:垃圾分类可以替代垃圾焚烧,搞垃圾分类就 不用建垃圾焚烧厂,搞垃圾焚烧就是否认垃圾分类。如何认识两者之间的关系,影响到垃圾处理行业的发 展方向,事关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其实,生活垃圾“分类”和“焚烧发电”是生活垃圾 处置的两个方面。“垃圾分类”揭示的是其中一部分具备“资源属性”的垃圾所具备的循环再利用价值;“垃 圾焚烧发电”揭示的是大部分无用垃圾通过贡献其热值转换成电能后的“能源价值和剩余价值”。正是基于 生活垃圾中的一部分物品具备上述描述的“资源属性”,在世界上没有垃圾焚烧发电技术之前,“垃圾分类” 也是人们首要提倡并大力推行的做法。 【答案】示例:生活垃圾分类和“焚烧发电”是垃圾处理行业的发展方向。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解答本题,考生要有较强的语言转换能力,这段属于叙述类材料。在 理解材料的基础上对文段进行压缩,压缩语段的过程中要保留主要信息,也就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结果,在压缩信息的过程中要在字数允许的范围内保留更多的信息。本语段由一些反对垃圾焚烧的人士的观点引出垃圾分类和垃圾焚烧之间的关系,并且说到认识二者关系的意义,然后具体说到生活垃圾分类和 焚烧发电是生活垃圾处置的两个方面。所以本段围绕着生活垃圾分类和焚烧发电是垃圾处理行业的发展方 向。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周国平先生说:“人是一种讲究实际的植物,他忙着给自己浇水、施肥、结果,但常常忘记了开花。” 要求: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立意自 定;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答案】【例文】 哪一朵花为自己而绽放 漫步花园,惬意地享受着云树的荫蔽,满目的葱茏,满足的微笑。正欲合上双眸,她却惊异地发现, 原本一贫如洗的绿漠上,那么多的星星点点,那么美,那么耀眼,却似乎没有一朵为自己而绽放。 是不懂花语,还是过于自私? 想想,开花,不就是历练、萃纯么?开花,所经历的吞吐吸纳,难道不就是生命的孕育?日落日出, 悄无声息,或绚丽,或灿烂,或丰韵;渐变,而至突变。弄花非人人可做,花语,亦非人人可懂。花之需 求,花的性情,实在表征着一切生命本原和本质。有道是,“落红不是无情物”。亘古自然与人和谐佳处, 早已缀满无边无际烂漫花形花色花语的动人密码。 这样想着,还有什么可担忧、怀疑,甚至抱怨的? 总有人不依不饶,给出种种理由:播种施肥不就是为了丰收的果实么,花不能吃,整这些好看不中用 的花瓶为的什么?此一态度,看似颇通人情,也许颇有市场,但我们即以井蛙之见浅俗思之,如果没有美 丽的花儿为自己招来蜂蝶与鸟雀,它又何以结果?没有多彩的花儿为这个世界“张灯结彩”,你我又如何把 握前进的方向?历史又怎会如此厚重而灿烂?所以,常有人只会为最直接的目的而埋头苦干,这本无可厚 非,不过正因此,他似乎忘了,某个本不该放弃或忽略的过程或环节,往往却是导致困难、碰壁或者失败 的因缘。 此刻记起,哪位曾给了我们这诗意般哲理点示,“也许,就是那不经意的一转身,命运之神便与你擦 肩而过。它只能哀叹着在你陷下去的洞上附上一层薄薄的春泥,插上一朵蒲公英,承载着下次的希望顺着 朝阳渐行渐远。”因此,在辛勤耕耘的过程中,我们不能迷失自我,不妨常提醒自己:结果,也许不是最 重要的,生命或事物的任何过程和姿态,哪怕开花那一瞬,都不要轻忽,更不要忘记!因为它们,同样的 美好,或者一样的不好,都是我们的机缘遇合,只要你或参与,或注目,或洗礼;只要初衷还在,过程动 人,哪怕有点惊心,有点恍惚,又何妨它们依旧风神。其实,我们本不需如此纠结徘徊,在我们的内心深处,一直都盛开着一朵洁白的雪莲,这个十足物质 化的社会,我们也渐渐物质和实际化了。孩子们抛开了童真,少年郎抛开了梦想,中年人抛开了希望,老 年人抛开了回首。如果有一天,我们在贫瘠的原野上看到了一束花,一丛绿,那是不是还会感到惊喜,顿 觉心颤?为什么不让这惊喜持续,这心颤留守?!灿耀漫山的花朵,何尝不是永恒的乐趣与希望?! 浮生若梦,无妨就当它是梦,尽兴地梦它一场;世事如花,无妨就当它是花,从容地赏它无限。无论 如何,不忘却开花和畅梦的所有过程和姿态,同于我们欣赏云起云落,仰观朝霞万千变化。 【解析】 【详解】(一)审题:材料作文审题很重要。审题原则有:整体性原则、多角度原则和限定性则。审题的步 骤:明确材料中的主要对象;抓住关键词句揣摩主旨;根据相关信息因果分析;联系生活实际确立中心。 对于寓意型材料,首先,审题思维意识要更灵活、开阔。一般地,当把握不准材料寓意时,材料中的每个 字句都是解开密码的“钥匙”,但同时也可能是“羁绊”。你看, “浇水、施肥、结果实”都是动词,“开 花”,也是动词,而且跟“结果实”相对,都是事物发展的必然阶段和结果,但似乎有本质区别,“结果实” 一般比喻有收获,出成绩,那么“开花”是什么意思呢?于是,解读往往陷入困境。怎么办?强调两个意 识:第一,类比迁移中的事理提升意识。即在构思立意的时候,便首先要把这个哲理类材料所涉“事物” 提升到“人”这个层面,这是哲理类材料立意分析的基本策略,也是审题的基本要求。第二,文体意识。 像这类名言,本就高度哲理思辨化,审读材料,学生往往受惯性影响,一味执拗于议论文文体,结果是大 量作文立意雷同近似。其实,擅长抒情文的学生不妨换一思路,去写写夹叙夹议的散文或抒情文,或许是 上策。具体怎么做?在化实为虚的意识下,适当注意表达方式的选择运用。比如在对“开花”语义和寓意 进行挖掘的时候,化实为虚,不再从本身去寻找,而去寻找发掘“开花”的一般象征义、比喻义,如“开 花”比喻象征生命成长的重要过程如吸纳吞吐、生命的节律,或展示呈现成长的精彩,等等。然后沿着这 样的思路去想像,演绎,对比,抒情,注意语言的运用和主旨的“形散神聚”,一般就可能比较有特色和新 意了。其次,寻找暗示语。名言哲理类材料作文往往言简意深,多用比喻,或有暗示等思考线索。如本材 料,就有暗示语。周国平先生这段话的前面部分,就有个判断句,“人是一种讲究实际的植物”。这句看似 无关紧要,所以很容易被同学们忽略,其实它非常关键。“讲究实际”四字,实际上是暗示和提醒读者, 后文所示的各种做法,诸如“浇水”“施肥”“结果实”云云,就是“讲究实际”的表现。但有同学可能 有疑惑了:不少人就是空想幻想太多,而讲究实际的想法和做法恰恰是我们需要的,为什么要否定或有微 词?不错,让你辩证看待这个问题,正是材料命意所在。所以,论证时不能走向另一个极端,必须依据材 料作出正确合理的解读。根据这个思路,作者略带否定的“讲究实际”一语,暗示的意图,或者说,“讲 究实际”的对立面或反面是什么?这就需要我们“抽象”一下(这个“抽象”比较关键)。原来可能是类似 于“拥有幻想、理想”“看得远点、开点”之类,是一种人生态度或工作策略。经过如此多维分析思考发 现,原来,材料的深层寓意与中央电视台那句比较经典的广告词“人生只是一段旅途,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沿途欣赏风景的心情”的含义大体吻合一致。“结果实”就是“结果”,而“开花”就是“沿途的风景 和心情”,也就是说,这里要你谈论的是,在人生的旅途中,不要忘却生成、关注、呵护或欣赏自我生命的 任何过程和姿态等。最后,把握好论点和分论点的层次展开。需要特别提醒的是,从学生普遍水平推测, 不排除少数学生思虑过多,延伸过度,比如,把“开花”仅仅看成是展示自己,从而大谈“生命的价值和 意义”等。立意于“展示自己”本来不错,但不少学生论着论着,立意重心就很快过度偏移了。因为,从 事理逻辑说,“开花”象征生命的美好和精彩,难道,“结果”就不是“展示自己”,就不“美好”“精 彩”?实际上,“开花”和“结果”都是事物发展成长的阶段,具有同等价值和意义。因此,严格地说, 材料的寓意就不完全指向“价值和意义”,而更多指向“过程和状态(姿态)”,如上分析。那么,分析议 论的全过程,就需要关注“过程和姿态”这样的内涵来展开,比如,正面推论,关注过程和姿态就是关注 生命事物质量,关注内涵发展,就是关注细节,关注结果;反面分析,就是自我修炼,就是提防毁败,等 等。因此,对名言哲理类短材料的审题立意,提炼论点固然重要,但“多个心眼”,多点思路,衍生好分论 点,也着实不可小觑。 (二)立意: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有如下立意:①过程更美。②展示自己③关注内涵发展。④沿途的风 景。⑤享受生命的过程。 (三)写作思路:“花为自己(我)开放”,那么富于争议,行文逻辑由此展开。开头设置一幅浪漫惬意的 花下休憩图,化虚为实,新颖,视觉冲击力不小。人的情绪随花流动,下段一句,主观性一转,紧扣文题, 引发下文强烈审思。接下,紧紧围绕“开花”做文章,阐释“开花”的重大意义和深刻启迪,并推衍得出“生 命或事物的任何过程和姿态”,都“一样的美好”的主旨性结论。第7 自然段承上所言行文逻辑,寻找“没 有一朵(花)为自己开放”的原因,丰沛了文章内涵。末段再次表明“不要忘却花和梦的所有过程和姿态” 的强烈意愿,强化主旨。文章想象力较为丰富,语言优美,雅洁,也是一大优点。交替熟练使用各种表达 手段,如疑问、假设、排比和对偶句,无学生腔,显扎实的语文基础。精美词句,富有一定的哲理性和画 面美感。如“其实,我们本不需如此纠结徘徊,在我们内心的深处,一直都盛开着一朵洁白的雪莲”,如引 用“也许,就是那不经意的一转身,命运之神便与你擦肩而过。它只能哀叹着在你陷下去的洞上附上一层 薄薄的春泥,插上一朵蒲公英,承载着下次的希望顺着朝阳渐行渐远”等等,都令人浮想联翩。 (四)可用素材 1、为他人开一朵花,只因为当初那小小的一点善意,或许你会收获整片花园。曾有一个老人和他的儿子都 热爱收藏世界各地的奇珍异宝。不幸的是,老人的儿子在战争中死去。当一个士兵将儿子的肖像画给人时, 痛苦万分的老人从此将儿子的肖像画视为最珍贵的东西。多年后他逝去了,他的收藏品以拍卖会的形式拍 卖,而第一件拍卖品,就是他儿子的肖像画。全场寂静,无人肯买,但在一阵骚动后,人们强烈要求拍卖 老人的收藏品。而在这时,老人的一个朋友却愿意买下这幅肖像,虽然他不富有,只能出 10 美元的价格, 但就是这个举动,让他收获了全场所有价值连城的拍卖品,他的生命,因此收获了如海的花园。2、为他人开一朵花,需要海纳百川的胸襟。蔺相如笃定回应"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不计较轻视的目 光,不在乎背后的嘲讽,不去管别人的评价,以"宰相肚里能撑船"的气度为廉颇开了一朵宽容之花,才成 就了"将相和"的千古美谈。人生在世,熟能无过?唯有博大的胸怀才能剪除污瑕疵的利刺,绽放馥郁的包 容馨香。 3、其实,为他人开一朵绚丽的花并不是很难的事,只要你以一颗真诚的心,真心地想要帮忙别人,我相信, 这朵花必须会开得绚丽多彩,芳香四溢。在公车上,一个孕妇挺着大肚子艰难的上了车,但是人山人海, 在这时,一个好心人把位子让给了她,这位孕妇两忙说谢谢。这一声声的谢谢,就是最好的肥料,让这朵 花更加生长地飞快,引领更多的人加入到这行列中来,做一次公益宣传,让到处都是一片花团锦簇,姹紫 嫣红的景象。为他人开一朵绚丽的花,把爱洒满人间。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