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 学年第二学期第二次学段检测
高一年级历史试题
一、单选题(每个 1.5 分,共 69 分)
1.西周以前,丝织品主要被人们用作奉献给鬼神的礼物。到了西周时期,丝织品更多地成为
人们相互赠送的礼物,亦被用于贵族举行的各种仪式的道具上,甚至连屏风、垫席这样
的物品也用丝织品。这反映了( )
A.丝织品失去等级意义 B.西周礼制开始遭破坏
C.丝织品与礼制的互动 D.桑蚕文化起源于礼制
2.唐朝白居易在《朱陈村》中写道:“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润中水,男采山
上……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这反映了我国古代( )
A.农业灌溉方式的变化 B.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C.手工工场的生产方式 D.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
3.南宋初年,政府加强农业管理,清理土地,规范赋税,出现了土地赋税造册制度。明朝建
立后清丈土地,核定天下田赋,其数额记入《黄册》即户口册中,其后进一步将全国的
土地详细登记,编制成《鱼鳞图册》。可见明代( )
A.开始实行以资产为标准的税制 B.基于土地的赋税管理逐步规范
C.土地清理与户籍管理相分离 D.赋税种类由繁多到逐渐减少
4.清朝唐英《陶冶图说》记载景德镇“商贩毕集,民窑二三百区,终岁烟火相望。工匠人夫
不下数十余万,靡不借瓷资生”。这反映了当时( )
A.政府放弃了抑商政策 B.瓷器出口量大幅增长
C.私营制瓷业发展迅速 D.手工业分工日益细密
5.宋元丰年间,政府颁发了我国第一部外贸法规 《市舶法》,它规定:外船入港后,市舶官
员登舶验货,按比例抽取实物,以“贡品”交政府;“禁榷”物资由市舶司统购包销;
“博易”物资由中外商人市价买卖,运销内地。这反映出当时( )
A.中外朝贡贸易体制 B.海上丝绸之路繁荣
C.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D.确立工商皆本思想
6.1715—1749 年,由广州入口的洋船为 262 只,平均每年约 11 只,以英法船只最多。英国
船只多装载各种本土货物,货物之外“亦有银两”;法国船只多“无货,装载番银来广置
货”。这反映出( )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 B.一口通商阻碍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C.工业革命开展影响国际贸易格局 D.清政府已经放弃闭关锁国的政策
7.当今出租房屋是一种正常的社会现象,但在北宋并非如此。北宋有个姓陶的书生,盖了几
座房子出租经营,结果出门就被人称为“小人”,挣的钱被叫着“痴钱”。产生这种现象
的原因可能是( )
A.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B.“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
C.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D.“重商主义”观念的盛行
8.研究表明,明代隆庆元年(1567 年)开放海禁,允许民间与外国进行自由贸易,此后外国白
银大量输入中国。
表 2 外国白银输入中国统计表
1570—1579 年 5 万两
1580—1589 年 89 万两
1590—1599 年 70.3 万两
1600—1609 年 104.1 万两
1610—1619 年 103.7 万两
表 2 中的数据统计说明,当时( )
A.农产品商品化冲击了自然经济 B.白银大量流入影响了国内市场
C.朝贡贸易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D.中国传统手工业仍然具有活力
9.在 1757 年乾隆皇帝宣布撤销宁波、泉州、松江三个海关的对外贸易之前,清朝政府规定
的通商口岸有 4 个,每个口岸每年平均只有 1 艘西方商船靠岸。只留 1 个广州口岸时,
每年平均靠岸 64 艘西方商船,是开放 4 个口岸年代的 16 倍。由此可知,一口通商( )
A.不利于中国开展对外交往 B.推动了海关管理体制的近代化
C.并没能缓解西方经济侵略 D.客观上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10.下表为轮船招商局部分盈余支出统计(1890—1911 年)(单位:银两)
总计:1628400
上缴商部 北洋兵轮军费
南洋公学、北洋公学、达
成馆及出洋肄业经费
赈灾、慈禧太后万
寿庆典等其他项
32400 600000 700000 296000
这反映出轮船招商局( ) A.控制了国家的经济命脉 B.促进了近代教育的发展
C.缓解了清政府财政压力 D.成为了清政府主要财源
11.19 世纪六七十年代,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中国人经办新式企业的做法,在通商口
岸较为盛行。这一做法( )
A.冲击了洋务企业的运作 B.客观上促进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C.反映西方列强资本输出的要求 D.反映了中外的平等共处
12.表 1 为 19 世纪 40—90 年代中国工业投资变化。据此可知,19 世纪后半期中国( )
表 1
年代 工业部门 投资中心
19 世纪 40—60 年代 船舶修造业 广州、香港、上海
19 世纪 60 年代中期
—70 年代末
出口加工业(包括丝、蔗糖、牛皮、棉
花等)
汉口、九江、福州
19 世纪 80 年代—90
年代中期
丝出口加工业、军事工业、制糖工业、
公用事业(煤气、供水等)
上海、天津、香港、
南京、福州、武汉
A.工业部门结构齐全 B.工业投资根植于社会环境
C.工业布局得到调整 D.洋务事业遇到了严重挫折
13.1935 年,南京国民政府废止银本位货币制度,统一发行称为法币的纸币,这一举措( )
A.解决了国民政府的财政危机 B.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制止了白银外流 D.为抗日战争作了充分的金融准备
14.1912—1919 年,新建厂矿企业 470 多家,新增资本达到 1.3 亿元。促成这种增长的原因
是( )
A.政府鼓励及实业救国思潮影响 B.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外国资本主义企业的利润刺激 D.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15.根据下列图表信息推断,国统区重工业的变化( )
国统区重工业概况简表
年份 工厂总数占比 工业资本总 工人人数占比
1937 年 18% 4.4% 7.3%
1942 年 58% 78% 49%
A.有利于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B.为抗战胜利奠定了一定物质基础C.是“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结果 D.表明重工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
16.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将日伪纺织企业合并,成立了国有的中纺公司。政府高层称,商
民在抗战之后,对于所接收之敌伪纱厂,“即便有人承购,事实上仍需由政府予以维持,等于
仍由政府自行拨款接办,国库并不因出售纱厂而有大量之收入”。这反映了( )
A.政府加强对经济的主导 B.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C.国家恢复轻工业的发展 D.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陷入绝境
17.民国时期,有学者认为,“在发展过程中,为着帝国主义间,彼此有矛盾,所以中国民族
资本主义有某限度的蓬勃,但总不能蓬勃到可以脱离半殖民地的地位”。在他看来( )
A.民族资本主义在当时的中国没有发展空间
B.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依赖于帝国主义间矛盾
C.民族资本主义蓬勃发展以民族独立为前提
D.民族独立以民族资本主义蓬勃发展为前提
18.晚清人士郭嵩焘说:“轮船之为便利,天下所共知也。愚劣如湘人,亦习焉而知其利。
是以十年以前,阻难在士绅;十年以来,阻难专在官。凡三次呈请……独不准百姓置
造。”据材料可知,阻碍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因素是( )
A.晚清官府 B.顽固士绅 C.封建势力 D.西方列强
19.晚清民国时期,女子的社会地位不断发生变化,而评价女人“美丽”的标准也不断演化。
下表反映了( )
时间 美丽女人标准
1900-1909 年 会说洋话的大脚女人
1910-1919 年 敢于婚姻自由的女人
1920-1929 年 才华横溢的女人
1930-1939 年 穿着时髦的名媛
1940-1949 年 投身政治的名女人
A.女性经济地位得到提高 B.近代教育推动男女平等
C.社会价值风尚发生变化 D.女子开始关心国家命运
20.《申报》1912 年 4 月 15 日曾报:“试一游都市,触于吾人之眼帘者,簇簇然几乎无一不
头戴洋帽。”5 月 13 日又报,汉口工商业宣传大会上,随县程君玉登台演说外洋衣帽畅销
全国之害,说毕,即抽刀断指血书“请用国货”四字。材料现象反映出民国初年( )A.中国传统服饰逐步消失 B.民族服饰工业发展迅速
C.中外服饰文化难以兼容 D.政治变革促进生活变迁
21.“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大型成就展”中写到:“1999 年 12 月,中国发放第一张社会保障卡。
全国逐步推行社会保障卡制度,人民群众从此可以享受到更加便捷高效安全的社会保障
服务。截止到 2018 年底,社会保障持卡人数达到 27 亿人。”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完善的条
件有( )
①综合国力提升 ②信息技术推广 ③法制建设进步 ④城乡差别消失
A. 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22.《孙中山全集》中记载:“此等衣式,其要点在适于卫生,便于动作,宜于经济,壮于观
瞻。”据此,孙中山对服装样式提出的标准是( )
A.注重实用美观 B.突出等级观念 C.体现传统文化 D.彰显西式风格
23.1880 年,开平矿务局以“非由铁路运煤,诚恐终难振作”和“恐误各兵船之用”等理由,
得到清政府许可,从矿区所在的唐山动工修筑一条铁路到胥各庄,名唐胥铁路,这是中
国第一条国际标准轨距铁路。该铁路的修建( )
A.体现了近代化与传统观念的融合 B.推动了中国交通运输近代化
C.实现了近代矿业的独立自主 D.反映了社会核心价值观念的变化
24.1880 年刘铭传奏请修建铁路,刘锡鸿等众多官员纷纷反对,理由是修建铁路“不可行者
八,无利者八,有害者九”。如每造铁路“山川之神不安,即旱潦之灾易召”;火车飞行,
“路稍不平,则或激轮而全车皆碎’;仿西洋造火车,借英、法等国金钱,无由归还,“诸
强邻遂相凌逼,几至亡国。”清政府认可“铁路断不宜开”,遂搁置修路倡议。据此分析,
近代中国铁路自主建设的困境包括( )
①封建顽固势力的阻挠 ②资金和技术的缺乏 ③封建迷信思想的影响 ④列
强的侵略与争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25.下图为中国电影局档案记载的新中国成立前后上海市上映影片变化情况。据此可知( ) A.欧美电影在中国已丧失了市场 B.国产电影制作技术得到迅猛发展
C.新中国初期文化氛围相对宽松 D.国家意识形态影响影视艺术发展
26.《万国公报》编辑范玮曾言:“至每月发行之《万国公报》,尤明目张胆讲平等,说自由,
推美国之民主主义与立宪政体,而叹息痛恨于满洲朝廷之不进步。后来种族思想勃发而
不可遏,中华民国成立于一举之间,则广学会之书报与之有劳也。”据此可知( )
A.舆论宣传促进戊戌变法运动 B.公共传媒具有启迪民智的作用
C.清政府注重舆论构建与引导 D.《万国公报》是近代报刊的先驱
27.1958 年,全国掀起了大招工的浪潮,职工总数从上年度的 3100 万剧增至 5194 万。1961
年,中央又作出大幅度精简职工的决策。随后两年,全国共减少城镇职工 2546 万人。这
一变化( )
A.不利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B.是“左”倾错误发展的结果
C.导致了中央对国民经济的调整和整顿
D.说明当时生产力不足以支撑快速城市化
28.下图为 20 世纪 50 年代我国的某一宣传画。该画( )
A.宣传了“一五计划”取得巨大成就 B.表明人民群众拥护社会主义改造
C.赞美了“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D.反映了人们改变落后面貌的渴望29.下图展现了我国某一时期工业和交通建设的主要成就,这一时期是( )
A.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B.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C.“大跃进”运动期间 D.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30.阅读下表,说明农业总产值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变化的原因是( )
年代 农业总产值(亿元)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978 年 1397 133.6
1988 年 3666.9 544.9
1990 年 7662.1 686.3
A.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B.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
31.20 世纪 80 年代初,火车、轮船和长途汽车上到处是拎着装有建筑材料、纺织品和食品等
商品样本的大包小包的乡镇企业推销员,形成了“推销员满地跑”的景象。这一景象( )
A.表明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 B.反映出商品市场的活跃
C.直接推动了国有企业改革 D.体现了私营企业的活力
32.20 世纪 80 年代初,我国农村盛传一些民谣:“全家一起干,不到天黑不吃饭。”“交够国
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农业实行大包干,粮食年年都翻番。”下列与这
些民谣最相关的是( )
A.三大改造的完成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C.八字方针的提出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33.下图为北京市百货零售网点数量统计示意图,对图中改革开放以来数据变化的原因分析
正确的是( ) A.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增强了经济发展的活力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使商品供应增加
C.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了百货零售业的发展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商品供应更加丰富
34.邓小平在《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中指出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
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
不得。……当然,随着实践的发展,该完善的完善,该修补的修补,但总的要坚定不
移。”这一谈话( )
A.明确提出了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B.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C.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 D.标志我国已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5.下反映了 1983—2007 年中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情况(单位:亿美元)1990—1995 年出
现高速增长主要得益于( )
图 7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B.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召开
C.对外开放格局全面形成 D.和平与发展的国际形势
36.图 2 为学者估算的公元 200 年至 1851 年中国人口数量变化示意图。下列相关解释较为准
确的是( ) 图 2
A.首次过亿得益于生产技术的革命性变化
B.16 世纪以后人口一直呈上升趋势
C.世界联系加强背景下首次达到两亿
D.国家分裂时期人口都呈现下降趋势
37.导致下面图文材料中的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①新航路开辟及早期殖民扩张 ②中国丝、茶、瓷器等商品享誉国际市场 ③中国
已经成为世界金融中心 ④明清时期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发展
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④
38.图 7 是不同时期威尼斯每年从亚历山大里亚(埃及地中海沿岸港口)进口香料数量的变化
情况。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 图 7
A.商业危机的爆发 B.商业革命的发生
C.美洲被发现开发 D.传统商路被断绝
39.有学者在评论 15、16 世纪的欧洲菜肴时,称其“完全消失在调料(以胡椒、桂皮、豆蔻
花为主的香料)里了,食物本身已经无足轻重,它成了稀奇古怪的调料的附庸”。这说明
( )
A.欧亚贸易的拓展影响欧洲人的口味 B.美洲的开发改变了欧洲的饮食风尚
C.价格革命使欧洲人的生活水平下降 D.新航路开辟使民众消费观转向奢侈
40.16 世纪末,每年约有 25~30 艘来自澳门、福建、宁波的华商船将丝料、瓷器、茶叶和其
他货物运至被西班牙人控制的马尼拉,西班牙船队横越太平洋运抵西哥西海岸的卡普罗
港,将其中一部分货物换取当地的黄金、白银,其余货物再连同黄金、白银一起运往欧
洲。据此可知,当时( )
A.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东西方贸易交往 B.全球各地建立起直接的商贸关系
C.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D.三角贸易的路线与内容发生了变化
41.下图反映了西欧部分国家商船队运载量变化情况,图中曲线①所代表的国家( )
A.入侵我国海疆并且最早殖民领土 B.拥有数量庞大的商船和近代工厂
C.设立具有垄断性质的东印度公司 D.在北美的加拿大拥有大块殖民地
42.大英博物馆中某单元的展品主要有:基督雕像、莫卧儿(印度王朝)王子的细密画、贝宁(西
非国家)饰板、马尼拉钱币、爪哇皮影戏偶、夏威夷编篮头盔,等等。该展览单元的主题
可能为( )
A.贸易与侵略(300—1100 年) B.邂逅与连结(1500—1800 年)
C.变革与调整(900—1550 年) D.创造与征服(1800 年至今)
43.如下图所示,19 世纪英国铁路里程迅速增加。这一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A.蒸汽机的广泛应用 B.石油的大规模开采
C.发电厂的广泛建立 D.城市人口迅速增长
44.据学者统计,城市人口方面,大城市曼彻斯特在 18 世纪早期只有 9000 人,而到了 1831
年则增加到 14 万人;苏格兰工业中心格拉斯哥的人口 1755 年只有 2300 人,到 1831 年
则有 202000 人。这一现象反映了( )
A.城乡贫富差距逐渐拉大 B.城市人口开始超过农村人口
C.工业化促进城市化发展 D.议会改革影响城乡人口结构
45.1820 年英国纺织领域手工工匠的数量有 24 万人,1856 年只剩下 2.3 万人。在其他传统
领域,手工工匠的数量也有类似的变化。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圈地运动的进行 B.机器使用的推广
C.电气时代的到来 D.经济危机的发生
46.1500~1800 年美洲人口结构发生变化,欧洲人、印欧混血人、非洲人、非欧混血人数量
不断增加,并最终超过美洲原住民。造成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美洲原住民遭到大量屠杀 B.欧洲人对美洲不断的探险和征服
C.外来疾病导致美洲原住民大量死亡 D.欧洲人在美洲大陆的分布越来越广泛
二、材料阅读(共 31 分)
47.茶叶的故乡在中国,但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茶叶逐渐被世界所共享,并在不同时
期、不同地域酝酿了不同内涵的茶文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9 分)
材料一 中国俗语中有“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的说法,在中国人民的日常生活
中,茶是一种不可或缺的食品。陆羽在《茶经》里曾对茶具中颇为知名的“三才杯”做过描述,上有盖、下有托、中有碗,其寓意是盖为天、托为地、碗为人……以茶敦亲、
以茶为媒、以荼敬客、以茶睦邻、以茶交友均在社会中影响甚广。
——摘编自宋时磊《唐代茶史研究》
材料二17 世纪之后,茶叶开始了大规模的西行之旅。1669 年,英国东印度公司获得对华
茶叶贸易专营权,自此中国茶叶大量出口到欧洲市场。与此同时西印度群岛糖业的发展
为英国饮茶习惯的形成提供了条件。1730 年,苏格兰医生托马斯·肖特发表论文称“糖
不但可以遮掩苦涩之味道,使茶水更为适口,而且有清肺之良效,亦能增益肾脏功能”。
1774 年,茶叶成为东印度公司在中国购买的最主要商品,茶叶走私贸易亦非常盛行。1786
年,一名法国人到英国旅行时注意到:即使是贫困百姓家,一天也能喝上两次茶。因为
廉价而且能够迅速补充能量,茶饮特别受工人阶层的欢迎。
——摘编自刘章才《饮茶在近代英国的本土化论析》
材料三 据统计,目前中国仍然是世界茶叶出口大国,但中国茶叶贸易,特别是高端红茶
贸易的世界市场份额却远低于英国。英国虽然不直接生产茶叶,但英国的红茶出口贸易
额却居于世界前列。英国进口茶叶的 20%以上用于加工再出口,出口价格是进口价格的 2
倍以上。英国红茶以先进独特的加工工艺、现代化的市场营销和文化底蕴厚重的品牌(如
立顿红茶)而享誉世界。
——摘编自英国麦克法兰《绿金:茶叶帝国》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茶文化的特点。(6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17—18 世纪茶叶在英国社会逐渐普及的原因。(8
分)
(3)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在现代国际市场上如何提高中国茶叶经济的竞争力?
(5 分)
48. (12 分)材料:近代早期(1500~1750 年),海道大通打破了地区间闭塞和隔绝的状态,
给商业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英国抓住机遇,实施重商主义政策,迈入了“商业资本
主义”的时代。商人建立贸易公司,探寻新的贸易路线,积极从事海外贸易等活动,使
英国的各条商路大开,英国的贸易触角深入世界各地。随着商业贸易的广泛开展,商人
财富迅速增加,促进了商人资本的积累,商人将商业资本投向农业和工业。英国商人在
城市政权中几乎是一统天下,控制伦敦政权的主要是伦敦 12 大同业公会的成员及各贸易
公司的主要人物。商人在议会中的总人数在 15%~17%之间。商人在议会中人数增加,就有优势维护自身的阶级利益,并通过种种措施促使议会通过有利于本阶级的议案。
——据钱乘旦主编《英国通史》等
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指出材料所反映的一个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
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一、单选题(每个 1.5 分,共 69 分)
1C 2B 3B 4C 5B 6A 7B 8D 9D 10C 11B 12B 13B 14A 15B 16A
17C 18C 19C 20D 21B 22A 23B 24C 25D 26B 27D 28D 29D 30C
31B 32B 33C 34C 35B 36C 37B 38B 39A 40A 41C 42B 43A 44C
45B 46B
二、材料阅读题(共 31 分
47、(19 分)
(1)渗透于日常生活中;历史悠久,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与儒、道等思想交融;
颐养心性,侧重于追求精神享受;成为中国人交往沟通的媒介。(6 分)
(2)英国东印度公司取得茶叶贸易的垄断权,大量茶叶进口到欧洲市场;茶叶的补养功能和保
健功能被认可;美洲殖民地种植园经济的发展,糖业促进了饮茶推广;茶叶走私贸易盛行;
工业革命推动。(8 分)
(3)重视中国传统茶文化的传承并应大力宣传;虚心学习外国先进经验,提高中国企业的管理
与经营水平;大力研制新品种,尤其是中高端产品,提高制茶工艺水平;树立民族企业品牌,
政府应给予足够重视与保护;努力营造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等。(5 分)
48、(12 分)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