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高考数学二模试卷(文科)
一、选择题
1.已知集合 ,集合 ,则 (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集合 ,
所以 ,故选 B.
2.若复数 ( )是纯虚数,则复数 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位于(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答案】B
【解析】
分析】
化简复数 ,由它是纯虚数,求得 ,从而确定 对应的点的坐标.
【详解】 是纯虚数,则 , ,
,对应点为 ,在第二象限.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复数的除法运算,考查复数的概念与几何意义.本题属于基础题.
3.在平行四边形 中, ,则 的值为( )
A. B. C. 2 D. 3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 是平行四边形得 , ,然后代入数量积结合 即
可求出结论.
【详解】解:∵ ,
【
【
( )A { | lg 2 }x y x= = − { }2 2B x x= − ≤ ≤ A B∩ =
{ | 2}x x ≥ − { | 2 2}x x− ≤ < { }2 2x x− < < { }2x x <
{ }A | 2x x= < { }B | 2 2x x= − ≤ ≤
A B { | 2 2}x x∩ = − ≤ <
2 2
1
a i
i
+
+ a R∈ 2 2a i+
2 2
1
a i
i
+
+ a 2 2a i+
2 2
1
a i
i
+
+
2( )(1 ) 1 (1 )(1 )(1 )
a i i a a ii i
+ −= = + + −+ −
1 0
1 0
a
a
+ =
− ≠ 1a = −
2 2 2 2a i i+ = − + ( 2,2)−
ABCD 2, 1AB AD= = AC BD⋅
3− 2−
ABCD AC AB AD= + BD BA AD= + 2, 1AB AD= =
2, 1AB AD= =∴ .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向量的数量积,解题时利用向量的加减法法则用 表示出 ,再由数量积的
运算律计算.
4.定义运算 ,则函数 的图象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已知新运算 的意义就是取得 中的最小值,
因此函数 ,
只有选项 中的图象符合要求,故选 A.
5.在明代程大位所著的《算法统宗》中有这样一首歌谣,“放牧人粗心大意,三畜偷偷吃苗青,苗主扣住牛
马羊,要求赔偿五斗粮,三畜户主愿赔偿,牛马羊吃得异样.马吃了牛的一半,羊吃了马的一半.”请问各
畜赔多少?它的大意是放牧人放牧时粗心大意,牛、马、羊偷吃青苗,青苗主人扣住牛、马、羊向其主人
要求赔偿五斗粮食(1 斗=10 升),三畜的主人同意赔偿,但牛、马、羊吃的青苗量各不相同.马吃的青苗
是牛的一半,羊吃的青苗是马的一半.问羊、马、牛的主人应该分别向青苗主人赔偿多少升粮食?( )
A. B. C. D.
2 2 2( ) ( ) ( ) ( ) 1AC BD AB AD BA AD AB AD AB AD AD AB⋅ = + ⋅ + = + ⋅ − + = − = 22 3− = −
,AB AD ,AC BD
( )
( )
a a ba b b a b
≤⊕ = > ( ) 1 2xf x = ⊕
a b⊕ ,a b
( ) 1, 01 2 2 , 0
x
x
xf x x
>= ⊕ = ≤
A
25 50 100, ,7 7 7
25 25 50, ,14 7 7
100 200 400, ,7 7 7
50 100 200, ,7 7 7【答案】D
【解析】
【分析】
设羊户赔粮 升,马户赔粮 升,牛户赔粮 升,易知 成等比数列, ,结合等
比数列的性质可求出答案.
【 详 解 】 设 羊 户 赔 粮 升 , 马 户 赔 粮 升 , 牛 户 赔 粮 升 , 则 成 等 比 数 列 , 且 公 比
,则 ,故 , , .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数列与数学文化,考查了等比数列的性质,考查了学生的运算求解能力,属于基础题.
6.若 P 是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则 p 是 q 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B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通过逆否命题的同真同假,结合充要条件的判断方法判定即可.
由 p 是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知“若 p 则 ”为真,“若 则 p”为假,根据互为逆否命题的等价性知,
“若 q 则 ”为真,“若 则 q”为假,故选 B.
考点:逻辑命题
7.阅读下侧程序框图,为使输出的数据为 ,则①处应填的数字为
1a 2a 3a 1 2 3, ,a a a 1 2 32, 50q a a a= + + =
1a 2a 3a 1 2 3, ,a a a
1 2 32, 50q a a a= + + = 1(1a q+ )2 50q+ = 1 2
50 50
1 2 2 7a = =+ + 2 1
1002 7a a= = 2
3 1
2002 7a a= =
q¬ ¬
q¬ q¬ q¬
p¬ p¬
31A. B. C. D.
【答案】B
【解析】
考点:程序框图.
分析:分析程序中各变量、各语句的作用,再根据流程图所示的顺序,可知:该程序的作用是利用循环求 S
的值,我们用表格列出程序运行过程中各变量的值的变化情况,不难给出答案.
解:程序在运行过程中各变量的值如下表示:
S i 是否继续循环
循环前 1 1/
第一圈 3 2 是
第二圈 7 3 是
第三圈 15 4 是
第四圈 31 5 否
故最后当 i<5 时退出,
故选 B.
8.已知 满足 ,则 的取值范围为( )
A. B. C. D.
4 5 6 7
,x y
0
0
1
x y
x y
x
−
+
3
2
y
x
−
−
3 ,42
(1,2] ( ,0] [2, )−∞ +∞ ( ,1) [2, )−∞ ∪ +∞【答案】C
【解析】
【分析】
设 ,则 的几何意义为点 到点 的斜率,利用数形结合即可得到结论.
【详解】解:设 ,则 的几何意义为点 到点 的斜率,
作出不等式组对应的平面区域如图:
由图可知当过点 的直线平行于 轴时,此时 成立;
取所有负值都成立;
当过点 时, 取正值中的最小值, ,此时 ;
故 的取值范围为 ;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简单线性规划的非线性目标函数函数问题,解题时作出可行域,利用目标函数的几何意
义求解是解题关键.对于直线斜率要注意斜率不存在的直线是否存在.
9.抛物线方程为 ,一直线与抛物线交于 两点,其弦 的中点坐标为 ,则直线的方程为(
)
A. B. C. D.
【答案】A
3
2
yk x
−= − k ( , )x y (2,3)
3
2
yk x
−= − k ( , )P x y (2,3)D
D x 3 02
yk x
−= =−
3
2
yk x
−= −
A 3
2
yk x
−= −
1 (1,1)0
x Ax y
= ⇒ − =
3 1 3 22 1 2
yk x
− −= = =− −
3
2
y
x
−
− ( ,0] [2, )−∞ +∞
2 4y x= A B、 AB (1,1)
2 1 0x y− − = 2 1 0x y+ − = 2 1 0x y− + = 2 1 0x y− − − =【解析】
【分析】
设 , ,利用点差法得到 ,所以直线 的斜率为 2,又过点 ,再
利用点斜式即可得到直线 的方程.
【详解】解:设 ,∴ ,
又 ,两式相减得: ,
∴ ,
∴ ,
∴直线 的斜率为 2,又∴过点 ,
∴直线 的方程为: ,即 ,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直线与抛物线相交的中点弦问题,解题方法是“点差法”,即设出弦的两端点坐标,代
入抛物线方程相减后可把弦所在直线斜率与中点坐标建立关系.
10.已知变量 x 与变量 y 的取值如下表所示,且 ,则由该数据算得的线性回归方程可能是(
)
x 2 3 4 5
y 2.5 m n 6.5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由回归方程必过样本中心 ,且 ,以及正负相关性,代
( )1 1,A x y ( )2 2,B x y 1 2
1 2
4 22
y y
x x
− = =− AB (1,1)
AB
( ) ( )1 1 2 2, , ,A x y B x y 1 2 2y y+ =
2
1 1
2
2 2
4
4
y x
y x
=
=
( )2 2
1 2 1 24y y x x− = −
( ) ( ) ( )1 2 1 2 1 24y y y y x x+ − = −
1 2
1 2
4 22
y y
x x
− = =−
AB (1,1)
AB 1 2( 1)y x− = − 2 1 0x y− − =
2.5 6.5m n< < <
ˆ 0.8 2.3y x= + ˆ 2 0.4y x= + ˆ 1.5 8y x= − + ˆ 1.6 10y x= − +
( ),x y ( ) ( )13.5 6.5 2.5 3.5 5.54x y m n= = × + + + ∈, ,入选项即可得到结果.
【详解】由回归方程必过样本中心 , ,
又 ,所以 ,由表格,可得为正相关,排除 C,D;代入选项 A,B,可知 A
满足.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回归直线方程的求法,回归直线方程的特征,属于基础题.
11.已知点 ,若点 在曲线 上运动,则 面积的最小值为( )
A. 6 B. 3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求得直线 的方程,画出曲线表示的下半圆,结合图象可得 位于 ,结合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和
两点的距离公式,以及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得所求最小值.
【详解】解:曲线 表示以原点 为圆心,1 为半径的下半圆(包括两个端点),如图,
直线 的方程为 ,
可得 ,由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知 在 时, 到直线 距离最短,即为
,
则 的面积的最小值为 .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面积最值,解题关键是掌握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确定半圆上的点到直线距离的
最小值,这由数形结合思想易得.
( ),x y ( )13.5 6.5 2.54x y m n= = × + + +,
2.5 6.5m n< < < 3.5 5.5y∈( , )
( 3,0), (0,3)A B− P 21y x= − − PAB△
9 3 22 2
− 9 3 22 2
+
AB P ( 1,0)−
21y x= − − O
AB 3 0x y− + =
| | 3 2AB = P ( 1,0)− P AB
| 1 0 3| 2
2
− − + =
PAB△ 1 3 2 2 32
× × =12.f(x)是 R 上 偶函数,f(x+2)=f(x),当 0≤x≤1 时,f(x)=x2,则函数 y=f(x)-|log5x|的零点个数
为( )
A. 4 B. 5
C. 8 D. 10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题意得函数 的周期为 2,再结合函数为偶函数可画出函数 的图象,然后根据函数 的图
象和函数 的图象的公共点的个数进行判断即可.
【详解】∵f(x+2)=f(x),
∴函数 的周期为 2.
由题意可得 ,
在同一坐标系内画出函数 和 的图象,如下图,
由图象得,两函数图象有 5 个交点,
所以函数 y=f(x)-|log5x|共有 5 个零点.
故选 B.
【点睛】本题考查函数的性质和函数零点的综合,解题的关键是将问题转化为函数图象公共点的个数问题
出处理,画图时要结合函数的性质求解,不要忘了函数的奇偶性和周期性的应用.
二、填空题(共 4 小题)
13.函数 ( ,且 )恒过点_____.
【答案】 或 .
【解析】
【分析】
令对数的真数等于 1,求得 的值,即为定点 的坐标.
的
( )f x ( )f x ( )f x
5y log x=
( )f x
( ) 5f x log x=
( )y f x= 5y log x=
2log ( 5) 1ay x= − + 0a > 1a ≠
(4,1) (6,1)
x y、 P【详解】解:令 得, 或 6,
此时 ,
所以函数过定点 或 ,
故答案为: 或 .
【点睛】本题考查对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掌握对数函数的性质是解题关键.
1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已知△ABC 的顶点 A(-6,0)和 C(6,0),若顶点 B 在双曲线 的左支
上,则 ________.
【答案】
【解析】
【分析】
由定义得到 , 结合正弦定理角化边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由条件知 ,且 .又在△ABC 中,有 (R 为△ABC
外接圆的半径),从而 .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利用双曲线的定义以及正弦定理的角化边的应用,属于中档题.
15.在直三棱柱 内有一个与其各面都相切的球 ,若 , ,则球
的表面积为______.
【答案】
【解析】
【分析】
三棱柱的内切球的半径等于底面三角形的内切圆的半径,由题意求出三角形的内切圆的半径即可求解结论.
【详解】解:由题意知内切球的半径为 与底面三角形的内切圆的半径相等,
而三角形 为直角三角形, ,所以 ,
设三角形内切圆的半径为 ,由面积相等可得: ,所以 ,
2( 5) 1x − = 4x =
1y =
(4,1) (6,1)
(4,1) (6,1)
2 2
125 11
x y− =
sin sin
sin
A C
B
− =
5
6
10BC BA− = 12AC =
10BC BA− = 12AC = 2sin sin sin
BC AB AC RA C B
= = =
sin sin 5
sin 6
BC ABA C
B AC
−− = =
5
6
1 1 1ABC A B C− 1O , 3AB BC AB⊥ = 4BC = 1O
4π
R
ABC , 3, 4AB BC AB BC⊥ = = 5AC =
r 1 1(3 4 5) 3 42 2R + + = × × 1R =所以内切球的表面积 ,
故答案为: .
【点睛】本题考查三棱柱内切球问题,确定内切球的半径为 与底面三角形的内切圆的半径相等是解题关
键.
16.在数列 中, ,则数列 的通项公式 _____.
【答案】
【解析】
【分析】
由题意可得 ,又 ,数列 的奇数项为首项为 1,公差为 2 的等差数列,对
分奇数和偶数两种情况,分别求出 ,从而得到数列 的通项公式 .
【详解】解:∵ ,
∴ ①, ②,
①﹣②得: ,又∵ ,
∴数列 的奇数项为首项为 1,公差为 2 的等差数列,
∴当 为奇数时, ,
当 为偶数时,则 为奇数,∴ ,
∴数列 的通项公式 ,
故答案为: .
24 4S Rπ π= =
4π
R
{ }na 1 11, 2n na a n a+= = − { }na na =
,
1,
n n
n n
−
为奇数
为偶数
1 1 2 ( 2)n na a n+ −− = 1 1a = { }na n
na { }na ,
1,n
n na n n
= −
为奇数
为偶数
1 2n na n a+ = −
1 2n na a n+ + = 1 2( 1) ( 2)n na a n n−+ = −
1 1 2 ( 2)n na a n+ −− = 1 1a =
{ }na
n na n=
n 1n − 12( 1) 2( 1) ( 1) 1n na n a n n n−= − − = − − − = −
{ }na ,
1,n
n na n n
= −
为奇数
为偶数
,
1,
n n
n n
−
为奇数
为偶数【点睛】本题考查求数列 通项公式,解题关键是由已知递推关系得出 ,从而确定
数列的奇数项成等差数列,求出通项公式后再由已知求出偶数项,要注意结果是分段函数形式.
三、解答题
17.从某高三年级男生中随机抽取 50 名测量身高,测量发现被测学生身高全部介于 和 之间,
将测量结果按如下方式分成 6 组:第 1 组 ,第 2 组 ,…,第 6 组 ,如图是
按上述分组方法得到的频率分布直方图.
(1)由频率分布直方图估计该校高三年级男生身高的中位数;
(2)在这 50 名男生身高不低于 的人中任意抽取 2 人,则恰有一人身高在 内的概率.
【答案】(1) .(2)
【解析】
【分析】
(1)由频率分布直方图得 频率为 0.48, 的频率为 0.32,由此能求出中位数.
(2)在这 50 名男生身高不低于 的人中任意抽取 2 人, 中的学生人数为 4 人,
中的学生人数为 2 人,可用列举法求出基本事件总数,恰有一人身高在 内包含的基本
事件个数,再由概率公式计算出概率.
【详解】解:(1)由频率分布直方图得 频率为:
,
的频率为: ,
∴中位数为: .
(2)在这 50 名男生身高不低于 的人中任意抽取 2 人,
的 1 1 2 ( 2)n na a n+ −− =
160cm 184cm
[160,164) [164,168) [180,184]
176cm [180,184]
168.25 8
15
[160,168) [168,172)
176cm [176,180)
[180,184) [180,184]
[160,168)
(0.05 0.07) 4 0.48+ × =
[168,172) 0.08 4 0.32× =
0.5 0.48168 4 168.250.32
−+ × =
176cm中的学生人数为 人,编号为 ,
中的学生人数为 人,编号为 ,
任意抽取 2 人的所有基本事件为 , , , 共
15 个,
恰有一人身高在 内包含的基本事件有 , , , 共 8 个,
∴恰有一人身高在 内的概率 .
【点睛】本题考查频率分布直方图,考查中位数的概念,及古典概型,古典概型问题的关键是求出所求概
率事件含有的基本事件的个数.可用列举法写出所有基本事件,然后计数.
18.已知函数 .
(1)当 时,求函数的值域;
(2) 的角 的对边分别为 且 , ,求 边上的高 的最大值.
【答案】(1) .(2)
【解析】
【分析】
(1)由题意利用三角恒等变换化简函数的解析式,再利用正弦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得出结论.
(2)由题意利用余弦定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基本不等式求得 的最大值,可得 边上的高 的最大值
.
【详解】解:(1)∵函数 ,
当 时, , .
(2) 中, , ∴ .
由余弦定理可得 ,当且仅当 时,取等号,
即 的最大值为 3.
[176,180) 0.02 4 50 4× × = , , ,A B C D
[180,184) 0.01 4 50 2× × = ,a b
, , , ,AB AC AD Aa Ab , , ,BC BD Ba Bb , ,CD Ca Cb , ,Da Db ab
[180,184] ,Aa Ab ,Ba Bb ,Ca Cb ,Da Db
[180,184] 8
15P=
23 1( ) sin cos , ( )2 2 2
xf x x x R= + − ∈
[0, ]x π∈
ABC , ,A B C , ,a b c 3c = ( ) 1f C = AB h
1 ,12
−
3
2
ab AB h
23 1 3 1 cos 1( ) sin cos sin sin2 2 2 2 2 2 6
x xf x x x x
π+ = + − = + − = +
[0, ]x π∈ 7,6 6 6x
π π π + ∈
1sin ,16 2x
π + ∈ −
ABC 3c = ( ) 1 sin 6f C C
π = = + 3c
π=
2 2 2 2 23 2 cosc a b ab C a b ab ab= = + − ⋅ = + − a b=
ab再根据 ,故当 取得最大值 3 时, 取得最大值为 .
【点睛】本题考查降幂公式、两角和的正弦公式,考查正弦函数的性质,余弦定理,三角形面积公式,所
用公式较多,选用恰当的公式是解题关键,本题属于中档题.
19.如图 1,等腰梯形 中, , 是 的中点.将 沿
折起后如图 2,使二面角 成直二面角,设 是 的中点, 是棱 的中
点.
(1)求证: ;
(2)求证:平面 平面 ;
(3)判断 能否垂直于平面 ,并说明理由.
【答案】(1)答案见解析.(2)答案见解析(3) 与平面 不垂直,理由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证明 ,只需证明 平面 ,利用 与 E 是等边三角形,即可证明;
(2)证明平面 平面 ,只需证明 平面 ,只需证明 平面 即可;
(3) 与平面 不垂直.假设 平面 ,则 ,从而可证明 平面 ,可得
,这与 矛盾.
【详解】(1)证明:设 中点为 ,连接 ,
∵在等腰梯形 中, , , , 是 的中点,∴ 与
都是等边三角形.
∴ , .
∵ , 、 平面 ,
∴ 平面 .
∵ 平面 ,∴ .
(2)证明:连接 交 于点 ,∵ , ,∴四边形 是平行四边形,∴
1 13 sin2 2 3ABCS h ab
π= ⋅ ⋅ = ⋅
ab h 3
2
ABCD / / , , 60AD BC AB AD ABC °= ∠ = E BC ABE△ AE
B AE C− − F CD P BC
AE BD⊥
PEF ⊥ AECD
DE ABC
DE ABC
AE BD⊥ AE ⊥ BDM ABE△ ADE
PEF ⊥ AECD PN ^ AECD BM ⊥ AECD
DE ABC DE ⊥ ABC DE AB⊥ DE ⊥ ABE
DE AE⊥ 60AED °∠ =
AE M BM
ABCD / / AD BC AB AD= 60ABC °∠ = E BC ABE△
ADE
BM AE⊥ DM AE⊥
BM DM M∩ = BM DM ⊂ BDM
AE ⊥ BDM
BD ⊂ BDM AE BD⊥
CM EF N / / ME FC ME FC= MECF N是线段 的中点.
∵ 是 的中点,∴ .
∵ 平面 ,∴ 平面 .
又∵ 平面 ,
∴平面 平面 .
(3)解: 与平面 不垂直.
证明:假设 平面 ,则 ,∵ 平面 ,∴ .
∵ , 、 平面 ,∴ 平面 .
∵ 平面 ,∴ ,这与 矛盾.
∴ 与平面 不垂直.
【点睛】本题考查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考查证明面面垂直,掌握面线面、面面垂直的判定定
理与性质定理是解题关键,解题时注意定理的灵活运用,即线线垂直与线面垂直、面面垂直的相互转化.
20.
设椭圆 的左右焦点分别为 ,离心率 ,右准线为 , 是 上的两
个动点, .
(Ⅰ)若 ,求 的值;
CM
P BC //PN BM
BM ⊥ AECD PN ^ AECD
PN ⊂ PEF
PEF ⊥ AECD
DE ABC
DE ⊥ ABC DE AB⊥ BM ⊥ AECD BM DE⊥
=AB BM B AB BM ⊂ ABE DE ⊥ ABE
AE ⊂ ABE DE AE⊥ 60AED °∠ =
DE ABC
( )2 2
2 2 1, 0x y a ba b
+ = > > 1 2,F F 2
2e = l ,M N l
1 2 0F M F N⋅ =
1 2 2 5F M F N= = ,a b(Ⅱ)证明:当 取最小值时, 与 共线.
【答案】(Ⅰ)
(Ⅱ)证明见解析.
【解析】
由 与 ,得 ,
, 的方程为 .
设 ,
则 ,
由 得
. ①
(Ⅰ)由 ,得
, ②
, ③
由①、②、③三式,消去 ,并求得 ,
故 .
(Ⅱ) ,
当且仅当 或 时, 取最小值 ,
MN 1 2F M F N+
1 2F F
2, 2a b= =
2 2 2a b c− = 2
2
ae c
= = 2 22a b=
1 2
2 20 02 2F a F a
−
, , , l 2x a=
( ) ( )1 22 2M a y N a y, , ,
1 1 2 2
3 2 2
2 2F M a y F N a y
= =
, , ,
1 2 0F M F N⋅ =
2
1 2
3 02y y a= − <
1 2 2 5F M F N= =
2
2
1
3 2 2 52 a y
+ =
2
2
2
2 2 52 a y
+ =
1 2,y y 2 4a =
22, 2
2
a b= = =
( )22 2 2 2
1 2 1 2 1 2 1 2 1 2 1 22 2 2 4 6MN y y y y y y y y y y y y a= − = + − ≥ − − = − =
1 2
6
2y y a= − = 2 1
6
2y y a= − = MN 6
2 a此时, ,
故 与 共线.
21.设函数 , .
(1)求函数 最大值;
(2)求证: 恒成立.
【答案】(1) .(2)答案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先求导函数,通过导数判断单调区间,进而求最值,
(2)由(1)知函数 的最大值,通过单调性求不等式另一边 的最小值,进而得证.
【详解】解:(1) ,
令 ,解之得 ,
当 ,函数单调递增;
当 ,函数单调递减;
∴ 时, 取最大值 ,
(2)由(1)知 ,
而且函数 在 上单调递增,
∴ ,
∴ 恒成立.
【点睛】本题考查用导数求函数的单调区间,考查用导数求函数的最值.掌握导数怀单调性的关系是解题
关键.在证明不等式 时,证明 也是一种方法,实际上这种不等式一般是证
明 .
( ) ( )1 2 1 2 1 2 1 2
3 2 2 2 2 , 2 2 ,0 22 2F M F N a y a y a y y a F F
+ = + = + = =
, ,
1 2F M F N+
1 2F F
( ) 1 lnf x x x x= − − ( )2( ) 1 xg x e e−= +
( )f x
( ) ( )f x g x<
21 e−+
( )f x ( )g x
( ) 1 ln 2 2 ln , ( 0)f x x x x′ = − − − = − − >
( ) 0f x′ = 2x e−=
( )20, , ( ) 0x e f x− ′∈ >
( )2 , , ( ) 0x e f x− ′∈ +∞ <
2x e−= ( )f x ( )2 2 2 2 21 ln 1f e e e e e− − − − −= − − = +
2( ) 1f x e−+
( )2( ) 1 xg x e e−= + (0, )+∞
( ) ( )2 2 0 21 1 1xe e e e e− − −+ > + = +
( ) ( )f x g x<
( ) ( )f x g x< max min( ) ( )f x g x<
( ) ( ) 0f x g x− 1t 2t
t 1 2 1 2 2 5MA MB t t t t+ = + = + =
( ) | | | |f x x a x b= + + − 0a > 0b >
( )f x M(2)若 ,求证: .
【答案】(1) .(2)答案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利用绝对值不等式的性质即可求得最小值 ;
(2)利用分析法,只需证明 ,两边平方后结合 即可得证.
【详解】(1) ,当且仅当 时
取等号,
∴ 的最小值 ;
(2)证明:依题意, ,
要证 ,即证 ,即证 ,即证
,即证 ,又 可知, 成立,故原不
等式成立.
【点睛】本题考查用绝对值三角不等式求最值,考查用分析法证明不等式,在不等式不易证明时,可通过
执果索因的方法寻找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完成证明,这就是分析法.
2c M> 2 2c c ab a c c ab− − < < + −
+a b
M
2| |a c c ab− < − 2 , 0c a b a> + >
( ) | | | | |( ) ( ) | | |f x x a x b x a x b a b a b= + + − + − − = + = + ( )( ) 0x a x b+ −
( )f x M a b= +
2 0c a b> + >
2 2c c ab a c c ab− − < < + − 2| |a c c ab− < − 2 2 22a ac c c ab− + < −
2 2 0a ac ab− + < ( 2 ) 0a a c b− + < 2 , 0c a b a> + > ( 2 ) 0a a c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