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马坝高级中学 2019-2020 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地理试题(选修)
(考试时间:75 分钟 试卷满分:100 分)
第Ⅰ卷
一、选择题(共 60 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 18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计 3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嫦娥四号”于北京时间 2019 年 1 月 3 日 10 时 26 分成功降落在月球背面,实现了世界
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及巡视勘察。
回答下列各题。
1. 下列不属于天体的是( )
A. 人类的家园——地球 B. 待发射的嫦娥四号
C. 轮廓模糊的星云 D. 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
2. 从天体系统看,地球不属于( )
A. 总星系 B. 地月系 C. 太阳系 D. 河外星系
【答案】1. B 2. D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天体和天体系统。
【1 题详解】
A. 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行星,属于天体。故 A 错误。
B. 待发射的嫦娥四号在地球表面,属于地球的一部分,不是天体。故 B 正确。
C. 轮廓模糊的星云和恒星都是银河系的组成部分。所以星云属于天体。故 C 错误。
D. 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属于宇宙中的一部分,是天体。故 D 错误。
本题正确答案为 B。
【2 题详解】
A. 总星系包括银河系和河外星系,地球属于太阳系的组成部分,太阳系属于银河系的组成部
分,所以地球属于总星系。故 A 错误。
B. 地月系包括地球和月球,所以地球属于地月系。故 B 错误。
C. 地球属于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所以地球属于太阳系。故 C 错误。 D. 河外星系是指银河系以外的天体系统,所以地球不属于河外星系。故 D 正确。
本题正确答案为 D。
【点睛】在我们所学的各级天体系统中,唯一不包括地球的是河外星系。
地球是太阳系八颗行星中唯一适合生物生存和繁衍的行星。下表为太阳系其它行星与地
球的质量和体积比,以及距离太阳中心的平均距离。
读下表回答下列各题。
3. 比较八大行星的质量、体积、距日距离,说明地球具有的特征是( )
A. 特殊性 B. 周期性 C. 普通性 D. 生命性
4. 液态水的存在是地球生命起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下列叙述中与地球“液态水存在”
有密切关系的是( )
①太阳光照稳定
②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
③地球处于一种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
④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比较适中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答案】3. C 4.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3 题详解】
从八大行星的质量、体积、距日距离来看,地球没有特殊的地方,说明地球具有普通性,故
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C。
【4 题详解】
①太阳光照稳定,为地球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使得地球上有适宜的温度,才有“液态水存
在”,故①正确。
②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形成适宜呼吸的大气,与液态水没有直接关系,故②错误。③地球处于一种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使得地球有一个安全的外部环境,与液态水没有
关系,故③错误。
④太阳是一颗能发光发热的恒星,围绕它运行的行星的温度都来自太阳。地球与太阳的距离
比较适中,适宜地球上有适宜的温度,才有液态水存在。故④正确。
综上①④正确,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D。
读下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5. 当地球运行至图中 d 点时,北半球的节气为( )
A. 春分日 B. 夏至日 C. 秋分日 D. 冬至日
6. 当地球公转至远日点时( )
A. 地球公转的角速度最慢 B. 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最快
C. 地球公转的线速度最快 D. 地球自转的角速度最慢
【答案】5. D 6. 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球的公转运动。
【5 题详解】
A. 春分日为 3 月 21 前后,在一月初以后。故 A 错误。
B. 夏至日为 6 月 22 日前后,在一月初以后大约半年位置,故 B 错误。
C. 秋分日为 9 月 23 日前后,在一月初以后大约 9 个月位置,故 C 错误。
D. 冬至日为 12 月 22 日前后,在一月初之前,并且距离一月初很近,所以 d 点为冬至日,故
D 正确,
本题正确答案为 D。
【6 题详解】
A. 当地球公转至远日点时地球的公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是最慢,与自转速度无关。故正确
答案为 A。B. 地球自转的线速度与公转位置无关。故 B 错误。
C. 地球公转至近日点时的线速度最快。故 C 错误。
D. 地球自转的角速度与公转无关。故 D 错误。
本题正确答案为 A。
北京时间 2015 年 6 月 22 日 0 时 38 分,我国迎来 2015 年的夏至。下图为进入夏至时甲、
乙、丙、丁四地的昼夜长短状况图。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7. 2015 年夏至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 )
A. (23°26’N,136°W) B. (23°26’S,100°E)
C. (23°26’N,70°W) D. (23°26’S,136°W)
8. 关于四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丙地一年中昼夜长短不变
②丁地自转线速度最大
③甲、乙两地纬度数相同,但分属南北半球
④四地的纬度值丁>乙=甲>丙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7. C 8. D
【解析】
【分析】
该题组主要考查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确定和夏至日昼长的纬度分布规律。
【7 题详解】
夏至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 23°26’N,北京时间即 120ºE 地方时是 0 时 38 分,70°W 的
地方时大约是 12 点,故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23°26’N,70°W),选 C。
【8 题详解】
夏至日昼长的纬度分布规律是南极圈到南极点极夜现象,北极圈到北极点极昼现象,从南极
圈向北到北极圈,昼渐长,赤道昼夜等长。可以判断丙地位于赤道,一年中昼夜长短不变,①正确;丁地位于南极圈或以南,纬度高,自转线速度小,②错误;甲地位于北半球,乙地位
于南半球,因为两地昼夜对称,故两地纬度数值相同,③错误;结合以上判断,四地的纬度
值丁>乙=甲>丙,④正确。故选 D。
【点睛】夏至日昼长的纬度分布规律是南极圈到南极点极夜现象,北极圈到北极点极昼现象,
从南极圈向北到北极圈,昼渐长,赤道昼夜等长。
9.下图中①②③是甲、乙、丙、丁四地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光线。如果只考虑日照条件,则
甲、乙、丙、丁四地楼间距最近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答案】B
【解析】
最低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最长影长越短,楼间距近。图中显示乙地最低正午太阳高度角大,
故选 B。
【点睛】楼间距的确定依据的是最长的影长。影子最长,正午太阳高度最小。
下图是“秀丽的黄果树瀑布景观图”,完成下列各题。
10. 该图景观体现出的地球圈层的个数是( )
A. 2 个 B. 3 个 C. 4 个 D. 5 个11. 属于地球内部的圈层是( )
A. 生物圈 B. 水圈 C. 岩石圈 D. 大气圈
12. 该景观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了( )
A. 图中各圈层都是连续而不规则的
B. 图中的各圈层之间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化
C. 图中的各圈层是独立发展变化的
D. 图中各圈层的内部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能
【答案】10. C 11. C 12.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球的结构。
【10 题详解】
该图中有瀑布,属于水圈;瀑布从陡崖处落下,陡崖属于岩石圈;瀑布旁的树木为生物圈;
空中有大气,为大气圈,所以体现出 4 个地球圈层。本题正确答案为 C。
【11 题详解】
A. 生物圈属于地球的外部圈层。故 A 错误。
B. 水圈属于地球的外部圈层。故 B 错误。
C. 岩石圈属于地球内部的圈层,它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故 C 正确。
D. 大气圈属于地球的外部圈层。故 D 错误。
本题正确答案为 C。
【12 题详解】
A.连续而不规则的只有水圈。故 A 错误。
B. 图中 各圈层之间存在着物质迁移,物质迁移过程中伴随着能量转化,故 B 正确。
C.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图中的各圈层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不是独立发展变化的。
故 C 正确。
D. 岩石圈的内部物质运动能量来自地球内部,故 D 错误。
本题正确答案为 B。
13.下列人类活动中,所利用的能源最终不是来自太阳辐射的是( )
的A. 行进中的赛车 B. 西气东输管道
C. 羊八井地热发电站 D. 太阳能热水器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详解】A.赛车的行进需要燃烧汽油,汽油是从原油中加工提炼出来,而原油作为矿物燃料
能量来自于太阳辐射。故 A 错误。
B. 天然气和煤炭石油类似,都是地质时期的太阳能转化为矿物能。故 B 错误。
C. 地热能量来自于地球内部。故 C 正确。
D. 太阳能热水器直接利用的太阳能,能源当然来自太阳辐射。故 D 错误。
本题正确答案为 C。
【点睛】能源中来自太阳辐射的有: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能,煤炭,石油,天然气;
来自地球内部的有:地热能,核能;
来自万有引力的有:潮汐能。
14.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宣布,新一轮为期 11 年的太阳黑子活动周期已经到来。南京紫金山
天文台太阳黑子研究专家向记者表示,太阳黑子活动预计 2011、2012 年达到峰值。据此回答
下题。
某年正值太阳活动高峰期,地球上可能出现的现象有( )
①地球各地出现极光
②地球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③卫星电视节目、移动电话信号受影响
④地球自转速度加快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②③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详解】①极光只能在高纬地区看见,故①错误。
②耀斑爆发会引发磁暴,使得磁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故②正确。
③耀斑爆发会引起电离层的扰动,使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影响,从而导致卫星电视节目、移动
电话信号受影响,故③正确。
④太阳活动不会影响地球自转速度,故④错误。
综上,正确的是②③,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 D。
下图为“某峡谷形成的地质过程示意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5. 该峡谷形成的地质过程顺序正确的是( )
A. 甲—乙—丙 B. 乙—甲—丙 C. 丙—甲—乙 D. 乙—丙—
甲
16. 该峡谷形成的原因是( )
A. 风力堆积 B. 海浪侵蚀 C. 冰川侵蚀 D. 流水侵蚀
【答案】15. D 16.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外力作用。
【15 题详解】
峡谷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随着流水侵蚀时间的延长,峡谷的宽度会越来越宽,所以正确的
顺序是乙—丙—甲。本题正确答案为 D。
【16 题详解】
A. 风力堆积形成的典型地貌比如:黄土高原的形成,沙丘等。故 A 错误。
B. 海浪侵蚀形成的典型地貌比如:海蚀崖。 故 B 错误。
C. 冰川侵蚀形成的典型地貌比如:U 型谷,角峰等。故 C 错误。
D. 流水侵蚀形成典型地貌比如:瀑布,峡谷,黄土高原上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等。此处峡谷的形成原因就是流水侵蚀作用。故 D 正确。
本题正确答案为 D。
左图为某地 10 月 4 日—15 日气温变化,右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7. 最可能为降水天气的日期是( )
A. 4—5 日 B. 6—8 日 C. 12—13 日 D. 14—15 日
18. 据右图判断,14 日昼夜温差大的原因是( )
A. 白天①强,夜晚③弱 B. 白天②强,夜晚④弱
C. 白天②弱,夜晚④弱 D. 白天②强,夜晚③弱
【答案】17. B 18.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
【17 题详解】
降水天气时,为阴天,空中有云,白天云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所以白天气温低;晚上
大气逆辐射比较强,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比较强,所以晚上温度会较高;因此昼夜温差会
比较小。根据图中气温变化,可以得知最可能为降水天气的日期是 6—8 日。
本题正确答案为 B。
【18 题详解】
据左图判断,14 日白天升高,说明为晴天。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所以白天气
温高;晚上大气逆辐射比较弱,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比较弱,所以晚上温度会较低;因此
昼夜温差会比较大。右图中①为未进入大气圈的太阳辐射,②为受大气削弱之后的太阳辐射,
③为地面辐射,④为大气逆辐射。根据前面分析可知,白天②强,夜晚④弱。
本题正确答案为 B。
(二)双项选择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计 24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选两项且全选对者得 3 分,选错、少选或不选均不得分。在科幻电影《流浪地球》中,设定人们利用地球发动机反向喷射使地球停止自转,再开
动全部发动机让地球加速至逃逸速度脱离太阳系,到达距太阳系最近的比邻星系的合适轨道,
维系人类的生存。
下图为地球“流浪”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9. 如果地球停止自转,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
A. 地球上昼夜交替周期变长 B. 地转偏向力变强
C. 地球的昼夜现象依然存在 D. 五带消失
20. 研究发现,地球到达比邻星系后合适轨道距离比邻星小于 1 个天文单位(1 个天文单位为
日地距离)。据此推断比邻星( )
A. 比太阳的级别低 B. 温度比太阳低
C 质量比太阳小 D. 体积比太阳大
【答案】19. AC 20. B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球的运动和地球的宇宙环境。
【19 题详解】
A.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之一就是出现昼夜交替,如果地球停止自转,地球上昼夜交替周期 24
小时就不存在了。但是因为地球在公转过程也会出现昼半球和夜半球,所以昼夜交替周期就
会变为 1 年。故 A 正确。
B. 地转偏向力是受地球自转出现的,如果地球停止自转,地转偏向力会变弱。故 B 错误。
C. 地球的昼夜现象是由于地球不发光也不透明导致的。所以不管有没有地球自转,昼夜现象
依然存在。故 C 正确。
D. 五带是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与地球自转无关。故 D 错误。
本题正确答案为 AC。
【20 题详解】
A. 比邻星也是一颗恒星,与太阳的级别是一样的。故 A 错误。
.B. 如果地球要继续维持人类生存,温度不可以发生太大变化。“地球到达比邻星系后合适轨
道距离比邻星小于 1 个天文单位”说明温度比太阳低,所以要距离近些,才能得到合适的温
度。故 B 正确。
C. 如果比邻星质量比太阳小,地球需要足够的万有引力来围绕这颗恒星运行,所以就要距离
近些。故 C 正确。
D. 如果体积比太阳大,万有引力会更大,地球就需要离比邻星更远些,与题意不符合。故 D
错误。
本题正确答案为 BC。
21.下图分别是两条大河河口图,图中小岛因泥沙不断堆积而扩展,最终将与河流的哪岸相连?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答案】AD
【解析】
【分析】
该题考查地转偏向力。
【详解】读图,根据图中纬度,左图位于南半球,受向左的地转偏向力影响,左岸侵蚀,右
岸堆积,将与河岸相连的是甲岸,A 对,B 错。右图位于北半球,受向右的地转偏向力影响,
右岸侵蚀,左岸堆积,将与河岸相连的是丁岸,C 错,D 对。所以选 AD。
【点睛】先根据纬度变化特征,判断所在的半球。根据北半球向右偏 ,南半球向左偏,判断
哪侧河岸受侵蚀,哪侧泥沙沉积。泥沙沉积的一侧,最终将与所邻河岸相连。注意判断向左、
向右偏 时,要顺着水流前进方向,即是沿水流方向,地转偏向力向左、向右偏。或北半球用
右手判断,南半球用左手判断。判断时,手心朝上,四指指水流方向,拇指与四指垂直,指
向偏转方向。
22.读下图以极点为中心的光照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回答下题。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此图以北极点为中心
B. A、B、D 三点的自转线速度,A 点最大
C. 发炮弹从 D 点射向乙点,可能会落到 D 乙东侧
D. E 点的地方时为 0 点
【答案】BC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球的运动。
【详解】A. 地球自转方向呈顺时针,得知此图以南极点为中心,故 A 错误。
B. 地球自转的线速度随着纬度升高而变小,A、B、D 三点中 A 点纬度最低,所以自转线速度
最大。故 B 正确。
C. 发炮弹从 D 点射向乙点方向是向南,因为这是南半球,所以会向左偏,可能会落到 D 乙东
侧,故 C 正确。
D. E 点处在昼弧的中点,即白天的中间,为正午 12 点。故 D 错误。
本题正确答案为 BC。
读下图“太阳外部大气层结构图”。回答下列各题。23. 对图中信息判读正确的是( )
A. ①——日冕层 B. ②——色球层 C. ③——光球层 D. ④——黑
子
24. 对图中⑤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A. 是核聚变导致的 B. 是太阳辐射强弱的标志
C. 活动周期为 11 年 D. 比周围区域亮
【答案】23. BD 24. C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23 题详解】
A. 太阳外部结构从里到外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①最靠里,所以①为光球层,故 A 错
误。
B. ②是从里往外的中间层,所以②为色球层,故 B 正确。
C. ③为最外层,所以③为日冕层,故 C 错误。
D. ④在光球层,所以④为黑子,故 D 正确。
本题正确答案为 BD。
【24 题详解】
因为②为色球层,所以⑤为耀斑。
A. 核聚变反应是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与太阳活动无关。故 A 错误。
B. 耀斑不是太阳辐射强弱的标志,尤其对于地球表面来说,太阳辐射强弱主要取决于受大气
削弱的多少。故 B 错误。
C. 黑子和耀斑的活动周期均为 11 年,故 C 正确。
D. 耀斑比周围区域亮突然增大增亮的斑块,能量巨大。故 D 正确。本题正确答案为 CD。
25.读地貌景观图,回答下题。
主要受内力作用而形成的地貌景观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AC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详解】A. ①为火山,是地球内部能量的爆发导致的,属于内力作用形成的。故 A 正确。
B. ②为峰林,是流水的溶蚀作用形成的,属于外力作用形成的。故 B 错误。
C. ③为褶皱,是地球内部受挤压形成,属于内力作用形成的。故 C 正确。
D. ④为峡谷,是流水侵蚀形成,属于外力作用。故 D 错误。
本题正确答案为 AC。
26.下图为“地球的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丙为地壳 B. 甲为地幔
C. 丁为岩浆发源地 D. 乙为液态
【答案】AC
【解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球的内部结构。
【详解】A. 丙在莫霍面以上,为地壳。故 A 正确。
B. 甲在古登堡界面以下,为地核,故 B 错误。
C. 丁为软流层,一般认为这里是岩浆的发源地,故 C 正确。
D. 乙在古登堡界面以上,莫霍界面以下,为地幔,横波和纵波都可以通过,说明为固态。故
D 错误。
本题正确答案为 AC。
第Ⅱ卷
二、综合题:共 3 答题,共计 40 分。
27.下图为二至日某日光照图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夜,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显示的北半球节气为__________,其日期为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甲位于_____________(填晨线或昏线),乙地地方时为_____________,乙地此日
昼长为__________小时,此刻,北京时间为________________。
(3)此时,给图中甲、丙、丁三地正午太阳高度从大到小排序_____、_____、_____
(4)此日后三个月内,淮安日出会_________(提前或推迟),其日出方向为______。
(5)此日,丙地正午太阳高度角为__________。
(6)此季节,江苏( )(双选) A.昼长夜短 B.正值小麦生长 C.出现极昼现象 D.物体影子较短
【答案】 (1). 夏至 (2). 6 月 22 日 (3). 昏线 (4). 2:00 (5). 20
(6). 20:00 (7). 丁 (8). 甲 (9). 丙 (10). 推迟 (11). 东北 (12). 43°08′
(13). AD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球的运动及地理意义。
【详解】(1)因为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所以得知图示显示的北半球节气为夏至,其日
期为 6 月 22 日。
(2)自西向东越过甲,由白天进入黑夜,说明图中甲位于昏线。因为甲为昏线,且甲也位于
赤道上,所以甲位于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为 18 点。所以甲点所在经线,也为 18 点;甲地经
度为东经 90°,乙地经度为西经 150°,二者相差 240°,所以乙地比甲地晚 16 小时,因此
乙地的地方时为 2:00。因为此时乙点处于晨线上,即代表日出,根据前面分析可以得知乙地 2
点日出,所以乙地上午从 2 点到 12 点,一共 10 个小时,下午同样也是 10 个小时,所以乙地
此日昼长为 20 小时。甲地的经度为东经 90°,为东六区,因为北京时间为东八区,比东六区
早两个小时,所以此刻,北京时间为 20:00。
(3)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丁甲丙距离北回归
线越来越远,所以丁甲丙的正午太阳高度越来越小,所以图中甲、丙、丁三地正午太阳高度
从大到小排序为丁、甲、丙。
(4)此日后三个月内,即从夏至到秋分,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淮安昼长会变短,所以日出
会推迟,因为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所以其日出方向为东北方。
(5)此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丙地位于南回归线,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角=90°-纬度差,此日,
丙地与北回归线的纬度差为 23°26′+23°26′=46°52′,所以丙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
90°-46°52′=43°08′。
(6)
A. 此季节为夏季,江苏昼长夜短,故 A 正确。
B. 此季节为夏季,正值小麦收获季节。故 B 错误。
C.江苏没有极昼现象,因为极昼极夜现象只出现在极圈及极圈内部。故 C 错误。
D. 此季节为夏季,正午物体影子在一年中相比较而言较短。故 D 正确。
所以正确答案为 AD。28.下图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地质构造看,戊为_____,乙为_______;从地貌类型看,甲为_____,丙为_______。
(2)从地质作用看,乙处由____作用形成,丙、丁处由_____作用形成。
(3)甲、乙、戊中,寻找地下水应在___________处,寻找油气应在__________处。
(4)如果要在甲、乙、丙、戊四处选址修一条南北向的隧道,宜选择_____处,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
【答案】 (1). 向斜 (2). 断层 (3). 谷地 (4). 冲积扇 (5). 内力
(6). 流水冲击(或外力) (7). 戊 (8). 甲 (9). 甲 (10). 甲处背斜;背斜顶部
天然拱形,支撑力强,地质构造稳定;不易积水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质构造。
【详解】(1)从地质构造看,戊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乙处岩层断裂,为断层;从地貌
类型看,甲地势低,为谷地,丙为山前冲积扇。
(2)从地质作用看,乙处由内力作用挤压断裂形成,丙为山前冲积扇、丁处为河口三角洲,
他们都是由流水沉积作用形成。
(3)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背斜是良好的储油储气构造,所以甲、乙、戊中,寻找地下水
应在戊处,寻找油气应在甲处。
(4)背斜顶部天然拱形,支撑力强,地质构造稳定;不易积水,适合修建隧道,在甲、乙、丙、戊四处中只有甲处为背斜,故选址就应该在甲处。
29.图甲为“岩石圈物质循环图”(数字为地质作用,字母为岩浆和三大类岩石),读图回答下
列问题。
(1)A_______,B________,C_______,D______________。
(2)①______,②_______________,③______,④______________。
(3)图乙中 “浮石”属于图甲中字母____________,图丙中“翡翠玉石”(翡翠玉石是矿
物在高温、极高压力条件下(岩浆强烈挤压)重新结晶变质形成的。它是台北故宫博物馆的
镇馆之宝。)属于图甲中字母_________。图丁中岩石属于图甲中字母_________。
(4)简述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地理意义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岩浆 (2). 岩浆岩(或侵入岩) (3). 变质岩 (4). 沉积岩
(5). 冷却凝固 (6). 变质作用 (7). 固结成岩 (8). 重熔再生 (9). E
(10). C (11). D (12). 形成了地球上丰富的矿产资源;改变了地形,塑造出了千姿百
态的地貌景观;实现了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传输,改变了地表的环境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详解】(1)地幔中的软流层,一般认为是岩浆的发源地,所以 A 为岩浆。岩浆向上喷出,
冷却凝固形成 E 喷出岩,或者侵入到地壳上部,冷却凝固形成 B 侵入岩。沉积物会经过固结
成岩作用形成 D 沉积岩。各类岩石在高温高压的变质作用下形成 C 变质岩。
的(2)根据上题分析,①冷却凝固,②变质作用,③固结成岩,④为重融再生,各类岩石都可
变成岩浆。
(3)图乙中的“浮石”有气孔,为喷出岩,属于图甲中字母 E。图丙中“翡翠玉石”(翡翠玉
石是矿物在高温、极高压力条件下(岩浆强烈挤压)重新结晶变质形成的。说明它属于变质
岩,属于图甲中字母 C。图丁中岩石含有化石,属于沉积岩,对应图甲中字母 D。
(4)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地理意义是形成了地球上丰富的矿产资源;在内外力共同作用下,改
变了地形,塑造出了千姿百态的地貌景观;伴随着岩石圈物质循环,实现了地区之间,圈层之
间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传输,改变了地表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