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马坝高级中学2019-2020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必修)试卷(附解析Word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江苏省马坝高级中学2019-2020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必修)试卷(附解析Word版)

ID:428097

大小:6.83 MB

页数:25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江苏省马坝高级中学 2019-2020 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地理试题(必修) 第Ⅰ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 4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计 8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嫦娥四号”于北京时间 2019 年 1 月 3 日 10 时 26 分成功降落在月球背面,实现了世界 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及巡视勘察,并传回了月球背面影像图。下图为“嫦娥四号着落区影像 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从天体系统看,地球不属于( ) A. 总星系 B. 地月系 C. 太阳系 D. 河外星系 2. 直接获取“嫦娥四号”着落区影像所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 数字地球 B. 全球定位系统 C. 地理信息系统 D. 遥感 3. 下列不属于天体的是( ) A. 人类的家园——地球 B. 待发射的“嫦娥四号” C. 轮廓模糊的星云 D. 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 【答案】1. D 2. D 3. B 【解析】 【1 题详解】地球包含在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中,河外星系是指类似于银河系的许多天体系 统,不包括地球。故选 D。 【2 题详解】 遥感广泛应用于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的防御等领域。遥感获得资料速度快,受地 面限制少等优势,题干中主要任务即是“获取着落区影像”,D 正确。数字地球不具备获取信 息的功能,A 错误;全球定位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定位、导航,B 错误;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用于 查询、分析等功能,C 错误。故选 D。 【3 题详解】 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叫天体,天体的主要类型包括:恒星、星云、行星、卫星、流星体、 彗星、星际物质等。人类的家园――地球属于行星,故属于天体,A 不符合题意;待发射的“嫦 娥四号”属于地球的一部分,不属于天体,B 符合题意;星云是最基本的天体,C 不符合题意; 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为星际物质,故属于天体,D 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故选 B。 4.2013 年 4 月 20 日,四川雅安芦山县发生 7.0 级地震。在震后救灾中,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 发挥了重要作用。BDS 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定位与短波通信系统,是继美国全球定位系 统(GPS)和俄罗斯格洛纳斯(GLONASS)之后的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BDS 在抗震救灾中发 挥的主要作用有( ) ①提供灾区的影像 ②统计灾区的经济损失 ③确定救灾人员的位置 ④提供短波联络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该题考查 3S 技术的应用。 【详解】BDS 属于空间定位系统,其主要功能是定位和导航,因此在救灾过程中可用来确定救 灾人员的位置,从文中材料可以看出,该系统还能提供短波联络的功能。所以选 D。 地球是太阳系八颗行星中唯一适合生物生存和繁衍的行星。下表为太阳系其它行星与地 球的质量和体积比,以及距离太阳中心的平均距离。 读下表回答下列各题。5. 比较八大行星的质量、体积、距日距离,说明地球具有的特征是(  ) A. 特殊性 B. 周期性 C. 普通性 D. 生命性 6. 液态水的存在是地球生命起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下列叙述中与地球“液态水存在” 有密切关系的是(  ) ①太阳光照稳定 ②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 ③地球处于一种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 ④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比较适中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答案】5. C 6.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5 题详解】 从八大行星的质量、体积、距日距离来看,地球没有特殊的地方,说明地球具有普通性,故 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C。 【6 题详解】 ①太阳光照稳定,为地球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使得地球上有适宜的温度,才有“液态水存 在”,故①正确。 ②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形成适宜呼吸的大气,与液态水没有直接关系,故②错误。 ③地球处于一种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使得地球有一个安全的外部环境,与液态水没有 关系,故③错误。 ④太阳是一颗能发光发热的恒星,围绕它运行的行星的温度都来自太阳。地球与太阳的距离 比较适中,适宜地球上有适宜的温度,才有液态水存在。故④正确。 综上①④正确,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D。 7.下列人类活动中,所利用的能源最终不是来自太阳辐射的是(  )A. 行进中的赛车 B. 西气东输管道 C. 羊八井地热发电站 D. 太阳能热水器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详解】A.赛车的行进需要燃烧汽油,汽油是从原油中加工提炼出来,而原油作为矿物燃料 能量来自于太阳辐射。故 A 错误。 B. 天然气和煤炭石油类似,都是地质时期的太阳能转化为矿物能。故 B 错误。 C. 地热能量来自于地球内部。故 C 正确。 D. 太阳能热水器直接利用的太阳能,能源当然来自太阳辐射。故 D 错误。 本题正确答案为 C。 【点睛】能源中来自太阳辐射的有: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能,煤炭,石油,天然气; 来自地球内部的有:地热能,核能; 来自万有引力的有:潮汐能。 8.下列城市太阳辐射最丰富的是( ) A. 西藏 B. 四川 C. 江苏 D. 北京 【答案】A 【解析】 【详解】青藏地区因地势高耸而成为一个独特的地区,有“世界屋脊”之称,青藏地区自然 环境的主要特点是高寒,晴天多,光照强,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青藏高原上的 拉萨因此被称为“日光城”,所以我国年太阳辐射量最丰富的省区是西藏自治区,故选 A。 【点睛】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 ①总体特征 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从总体上看,是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逐渐增强。高值中 心在青藏高原,低值中心在四川盆地。具体分布如下图所示:②特例分析 青藏高原成为太阳辐射高值中心的原因: 纬度较低,太阳高度大;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晴天多,日 照时间长;大气中尘埃含量少,透明度高,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多。 四川盆地成为低值中心的原因: 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散发,空气中含水汽多,阴天、雾天较多,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 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宣布,新一轮为期 11 年的太阳黑子活动周期已经到来。南京紫金山 天文台太阳黑子研究专家向记者表示,太阳黑子活动预计 2011、2012 年达到峰值。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图中四种现象与太阳活动无关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10. 某年正值太阳活动高峰期,地球上可能出现的现象有( ) ①地球各地出现极光 ②地球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③卫星电视节目、移动电话信号受影响 ④地球自转速度加快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②③ 【答案】9. A 10. D 【解析】 【9 题详解】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引起电离层扰动,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产生磁暴现象;产生极光 现象;对地球气候产生影响,太阳黑子活动周期往往与地球各地年降水量变化周期有相关性。 所以图片中乙丙丁均与太阳活动有关。楼间距离是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与太阳活动无关。 故选 A。 【10 题详解】 极光是由于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冲击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并与那里的稀薄大气相 互碰撞而成的,因此只有高纬度两极地区能观赏到极光,故①错误;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 电粒子会扰乱地球磁场,使地球磁场突然出现“磁暴”现象,影响短波通讯,干扰电子设备, 故②、③均正确。地球自转速度加快并不是由太阳活动引起的,故④错误。综上所述,本题 应选择②③,故选 D。 科学家对“信使号”探测器第三次飞越水星的观测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水星表面 有火山活动迹象,以及磁场磁暴等信息,并且在水星超稀薄外大气层中首次发现电离钙元素。 下图为“太阳系局部图”,图中 M 是地球的天然卫星。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 美国“信使号”探测器考察的星球是(  ) A. M B. N C. P D. Q 12. 与 P、Q 相比,地球上生命形成的优越条件是(  ) ①太阳光照一直比较稳定  ②表面温度适于生物生存  ③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④有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 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11. B 12. B 【解析】 考查太阳系八大行星的分布位置,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11 题详解】 根据太阳系八大行星的位置关系可知,N—水星,P—金星,Q—火星。读材料可知,美国“信 使号”探测器考察的星球是水星,B 正确。故选 B。 【12 题详解】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自身条件主要有:适宜的温度、适宜的大气、液态水等,②④正确。太阳 光照一直比较稳定和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属于外部条件,太阳系中其他行星也具备该条 件。故选 B。 读“太阳外部大气层结构图”。完成下面小题。 13. 对图中信息判读正确的是( ) A. ①——色球层 B. ②——日冕层 C. ③——光球层 D. ④——黑子 14. 对图中⑤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A. 温度较周围低 B. 是太阳辐射强弱的标志 C. 活动周期为 11 年 D. 比周围区域暗 【答案】13. D 14. 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太阳大气分层与太阳活动。太阳大气由里往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光球 层上的太阳活动类型为黑子,色球层上的太阳活动类型为耀斑。黑子数目和耀斑大小变化的 周期大约都为 11 年,黑子数目的多少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 【13 题详解】 根据太阳大气分层与太阳活动分布,①②③分别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④⑤分别为黑 子和耀斑;故选 D。 【14 题详解】 图中⑤现象为耀斑,耀斑爆发是突然发光发亮,AD 均为黑子的特征,黑子和耀斑是太阳活动 强弱的标志,不是太阳辐射强弱的标志,B 错,黑子和耀斑变化的周期大约都为 11 年,故选 C。 【点睛】1.太阳大气层结构及太阳活动 2.主要影响 (1)扰动地球上空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 (2)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3)高能带电粒子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产生“极光”现象。 (4)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也与太阳活动有关,如地震、水旱灾害等。 下图是“秀丽的黄果树瀑布景观图”,完成下列各题。15. 该图景观体现出的地球圈层的个数是( ) A. 2 个 B. 3 个 C. 4 个 D. 5 个 16. 属于地球内部的圈层是(  ) A. 生物圈 B. 水圈 C. 岩石圈 D. 大气圈 17. 该景观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了(  ) A. 图中各圈层都是连续而不规则的 B. 图中的各圈层之间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化 C. 图中的各圈层是独立发展变化的 D. 图中各圈层的内部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能 【答案】15. C 16. C 17.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球的结构。 【15 题详解】 该图中有瀑布,属于水圈;瀑布从陡崖处落下,陡崖属于岩石圈;瀑布旁的树木为生物圈; 空中有大气,为大气圈,所以体现出 4 个地球圈层。本题正确答案为 C。 【16 题详解】 A. 生物圈属于地球的外部圈层。故 A 错误。 B. 水圈属于地球的外部圈层。故 B 错误。 C. 岩石圈属于地球内部的圈层,它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故 C 正确。 D. 大气圈属于地球的外部圈层。故 D 错误。 本题正确答案为 C。 【17 题详解】 A.连续而不规则的只有水圈。故 A 错误。B. 图中的各圈层之间存在着物质迁移,物质迁移过程中伴随着能量转化,故 B 正确。 C.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图中的各圈层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不是独立发展变化的。 故 C 正确。 D. 岩石圈的内部物质运动能量来自地球内部,故 D 错误。 本题正确答案为 B。 图 1 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其中③为岩浆发源地),图 2 为自然环境四大圈层联系图。据此 完成下面小题。 18. 关于图 1 中地球圈层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②+a=岩石圈 B. ③+②+a=岩石圈 C. 地球上所有 天气现象都发生在①层 D. 图 1 中④层物质状态为固态 19. 关于图 2 中自然环境四大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A 层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B. B 层是岩石圈 C. C 层占有大气圈底部、水圈全部、岩石圈上部 D. D 层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答案】18. A 19. 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地球圈层结构,根据各圈层的数值范围可以判断:①为平流层;②为地壳;③为软 流层;④为外核;⑤为内核;a 为上地幔顶部;b 为对流层。根据各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可以 判断:A 为水圈;B 为大气圈;C 为生物圈;D 岩石圈。 【18 题详解】 根据各圈层的数值范围可以判断:①为平流层;②为地壳;③为软流层;④为外核;⑤为内 核;a 为上地幔顶部;b 为对流层。②+a 即为岩石圈,A 正确,B 错误;地球上的天气现象均 的发生在对流层即 b,C 错误;外核④为液态,D 错误。故选 A。 【19 题详解】 根据各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可以判断:A 为水圈;B 为大气圈;C 为生物圈;D 岩石圈。C 为地 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选项 A 错误;D 为岩石圈,选项 B 错误;生物圈 C 占有大气 圈底部、水圈全部、岩石圈上部,选项 C 正确;A 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选项 D 错误。故选 C。 【点睛】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 1.A 大气圈: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它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氧。 2.B 水圈: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3.C 生物圈:广泛分布于岩石圈、大气圈和水圈中,主要占有大气圈底部、水圈全部、岩石 圈上部。 熏烟驱霜是指晚霜来前点火生烟,以减轻晚霜冻害,如图 1 所示,图 2 是大气受热过程示意 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0. 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1. 熏烟能够减轻霜冻的原因是(  ) A. 削弱① B. 削弱② C. 增强③ D. 增强④ 【答案】20. B 21. C【解析】 本题考查大气受热过程及应用,抓准箭头指示方向,准确判断的箭头的名称是解题的关键。 【20 题详解】 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根据图中箭头指示,①④为太阳辐射,②为地面辐 射,③为大气逆辐射。故选 B。 【21 题详解】 深秋或早春的晴夜,农民往往在田间熏烟以防霜冻,其原理是熏烟能增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含量,二氧化碳能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增强了大气逆辐射(即图中③),从而起到保温作用。 故选 C。 2019 年 4 月 16 日晚,日本熊本县阿苏山发生了火山喷发,形成壮现的火山烟柱。图 1 为 “阿苏山火山喷发景观”,图 2 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2. 此次火山喷发的物质主要来自于 A. 甲、乙 B. 乙、丙 C. 丙、丁 D. 丁、戊 23. 火山喷发期间火山灰漫天飞扬,对当地地理环境的显著影响是 A. 气温日较差变大 B. 大气能见度降低 C. 物种大幅减少 D. 地形发生明显变化 【答案】22. C 23. B 【解析】 本题组考查的主要内容为地球的圈层结构及火山喷发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试题难度较易。 【22 题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岩浆主要来自于软流层,而软流层位于上地幔的上部,据图 2 可判断,丁 为地幔,莫霍界面以上的丙为地壳,火山喷发的岩浆来自软流层,经过地壳出露地表,所以 火山喷发的物质主要来自于地幔及地壳,故选 C。 【23 题详解】火山喷发期间火山灰漫天飞扬,白天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晚上大气逆辐射强,所以昼 夜温差小,A 排除;火山灰弥漫,大气能见度下降,B 正确;火山喷发期间火山灰漫天飞扬, 物种不会大幅减少,地形也不会发生明显变化,CD 排除;故选 B。 24.下图是厦门市鼓浪屿西南沙滩上屹立着的一块巨岩,中间有一个大岩洞,潮涨潮落,海浪拍 打这个岩洞时,发出咚咚声响,俨如击鼓,人们称它为“鼓浪石”。读图,完成下题。 形成鼓浪石的地质作用,主要是( ) A. 海水侵蚀 B. 风化和风蚀 C. 冰川侵蚀 D. 流水侵蚀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及图片可知,“鼓浪石”屹立海边,是海水侵蚀作用而成,选 A。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5. 图示景观中主要是风力堆积形成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6. ②景观最可能分布的地区是( ) A. 湿润地区 B. 江南地区 C. 海南 D. 我国西北 【答案】25. C 26. D 【解析】 【25 题详解】 根据图片内容,可判断各地貌的形成作用。①为冰川侵蚀和堆积作用;②为风力侵蚀;③为 风力堆积;④为流水侵蚀。故选 C。 26 题详解】 ②图所示雅丹地貌主要为干旱地区风力侵蚀作用形成,最有可能分布在我国西北干旱地区。 故选 D。 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019 年 10 月 28 日 10 时 53 分在甘肃甘南州夏河县(北纬 35.09 度,东经 102.67 度)发生 3.0 级地震,震源深度 12 千米。下图为“地震发生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7. 该地震发生在( ) A. 地壳 B. 软流层 C. 地幔 D. 地核 28. 地震发生时,合理避灾的方法是( ) A. 躲避在高大建筑物附近 B. 通过电梯及时转移 C. 跳楼逃生 D. 有序撤到空旷地带 【答案】27. A 28. D 【解析】 【27 题详解】 陆地上,地壳的平均厚度为 33km,根据题干,此次地震震源深度 12 千米,故发生在地壳,A 正确;软流层位于地下 80—400km,B 错误;地幔位于地下 33—2900km(此处为陆地,地壳平 均 33km),C 错误;地核位于地下 2900km 以下,D 错误。故选 A。 【28 题详解】 当地震来临时,要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及时将身边的书包或柔软的物品顶在头上;有时 间时快速离开教室,跑到空旷地方去;来不及外逃时,双手抱头躲避在卫生间墙角或坚实的 家具下,亦可转移到承重墙较多、面积较小的房间内。假如地震时迅速于高处跳楼逃生或乘 电梯快速下楼都是不正确的,那样有生命危险,在高压电线附件有触电的危险,陡坡处有坠 物滚落的危险。如不幸被埋压在废墟下,应该保持体力,不要大声呼喊,最好用敲击的方式 求救。综上所述,故选 D。 29.目前人类生产、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是( ) A. 江河水、湖泊水、冰川 B. 江河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C. 江河水、冰川、地下水 D. 潜水、深层地下水、冰川 【答案】B 【解析】 【详解】我们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它是由江河及湖泊中的水、高山积 雪、冰川以及地下水等组成的。目前,目前人类生产、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是利用难度较小 的江河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故选 B。 30.下图为海绵城市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海绵城市”建设对水循环环节影响有(  ) A. 地下径流减弱 B. 蒸腾减弱 C. 地表径流增强 D. 下渗增强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人类活动对水循环 影响,仔细对比观察图片中顺循环环节的变化即可。 【详解】“海绵城市”建设吸收、滞留水分,对水循环各环节影响最显著的是减少地表径流, 增加地表水的下渗,从而地下径流增加,蒸发量增加。故选 D。 31.十一长假期间,某学校地理小博士学习小组来到江苏省骆马湖畔做了一次研学旅游。该湖 面积很大,约 370 平方千米。学习小组对湖边的风向进行了观测,观测的结果如下图所示。据 此完成问题。 的上面景观图没有标注拍摄的时间,标注正确的一组是( ) A. 甲一 12:00 乙一 14:00 B. 甲一 20:00 乙一 4:00 C. 甲一 21:00 乙一 14:00 D. 甲一 13:00 乙一 21:00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湖陆风”。白天陆地增温比湖泊快,造成近地面的陆地 气压低于湖泊,于是风就由湖泊吹向大陆,形成湖风,甲图吹湖风,时间可能是气温最高的 14:00;夜晚陆地降温快于湖泊,近地面形成高压,风由大陆吹向湖泊,形成陆风,乙图吹陆 风,可能是夜间 21:00。综上所述,时间必须满足甲图为白天,乙图为夜晚,ABC 错误,故选 D。 32.读图“等压线图”(单位:hPa),完成问题。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F1 为风向 B. F2 水平气压梯度力 C. 甲的风力比乙大 D. A 地的风向为西南风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图示:F1 垂直于等压线,且由高压指向低压,故为水平气压梯度力,AB 错误;V 与等压线相交,且位于水平气压梯度力附近,故为近地面风向,为东北风,D 错误;F2 与风 向垂直,为地转偏向力;F3 与风向相反,为摩擦力;与乙处相比较,甲处等压线密集,水平 气压梯度力大,故甲的风力比乙大,C 正确,故选 C。 下图“我国台风登陆”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3. 台风主要影响我国的( ) A. 东北 B. 西北 C. 内陆 D. 东南沿海 34. 防御台风所采取的措施不恰当的是(  ) A. 加强监测预报 B. 及时发布台风预报和警报 C. 建设沿海防护林 D. 沿海地区人口迁移到内陆 【答案】33. D 34. D 【解析】 【33 题详解】 由图示内容可以看出,台风登陆次数较多的省份为广东、台湾、海南、福建、浙江、广西等, 主要位于我国的东南沿海,故选 D。 【3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台风的防御措施。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加强台风的监测和预报,及时发布预警和警 报,可以减轻台风带来的灾害;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建设沿海防护林,加固重点地区 提防均是恰当的防御措施,ABC 均不和题意。我国东南沿海,人口众多,将沿海人口迁移到内陆,可行度不大,故选 D。 读图,回答问题。 35. 洪涝灾害的成因是( ) A. 降水偏多 B. 降水偏少 C. 植被多 D. 排水畅通 36. 不是洪涝危害的是( ) A. 淹没房屋 B. 造成人员伤亡 C. 导致地震 D. 农业减产 【答案】35. A 36. C 【解析】 【35 题详解】 降水多且集中,地表径流多,易产生洪涝灾害,A 正确;降水少,地表径流少,不易产生洪涝 灾害,B 错误;植被多,涵养水源能力强,可以调节径流,削减洪峰,C 错误;地势低平,排 水不畅,是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排水畅通,地表径流汇集少,不易产生洪涝灾害,D 错误。 故选 A。 【36 题详解】 洪涝会淹没房屋和农田,给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威胁,ABD 不符合题意;地震多为构造地 震,洪涝并不能导致地震,故选 C。 百度迁徙地图是基于手机用户的地理位置及其在某时段的迁徙所形成的大数据进行计算 分析,并采用可视化呈现方式,全程、动态、实时、直观地展现人口迁徙的轨迹与特征。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7. 图中的人口迁徙(  ) A. 主要迁徙方向是自沿海到内陆 B. 迁入热度最高的是上海 C. 节后人口迁徙主要因素是经济 D. 与半月前的迁徙方向大致相同 38. 关于图示人口迁徙的影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改善了人口迁入区的环境状况 B. 使迁出区留守儿童大量增加 C. 改变了劳动力的空间分布状况 D. 加强了迁入区与迁出区联系 【答案】37. C 38. A 【解析】 【37 题详解】 读图可知,时间为春节后,内陆人流将会到沿海发达地区务工,所以人口迁徙方向为从内陆 到沿海,影响因素为经济因素。而半个月前正值春节前,在沿海务工的人流大多回家乡年, 所以人口迁徙主要方向是由沿海到内陆,与现在迁徙的方向大致相反,A、D 错误,C 正确; 由图可知,热度最高的城市为北京,B 错误; 故选 C。 【38 题详解】 人口迁徙加强了潜入区域迁出区的联系,改变了劳动力的空间分布,但迁出区往往产生人才 流失、留守儿童等社会问题,故 ABD 不符合题意;人口大量涌入,增加了迁入区的环境压力, A 符合题干要求。故选 A。 【点睛】人口迁移的评价读“某城市 2018 年人口容量木桶效应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9. 图中该城市 2018 年的人口容量为(  ) A. 351 万 B. 105.6 万 C. 97.3 万 D. 85.4 万 40. 制约该城市人口容量首要因素是(  ) A. 资源 B. 对外开放程度 C. 受教育水平 D. 消费水平 【答案】39. C 40. A 【解析】【39 题详解】 由图可知,该城市的劳动就业人口容量为 97.3 万,在各项目中是最小的;根据木桶效应可知, 最小环境承载力即为环境人口容量,因此该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 97.3 万。故选 C。 【40 题详解】 一个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由该地区的资源状况决定的,资源越丰富,环境人口容量就越大。 因此,制约该城市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是资源。故选 A。 第Ⅱ卷 二、综合题:共 3 答题,共计 20 分。 41.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①中,甲地空气 (上升或下沉),地面甲气压 (高于或低于)丁。 (2)请在图①中 a、b、c 线段上分别补画箭头,完成甲—乙和甲—丙之间的热力环流示意图。 (3)图②所示的山谷热力环流现象通常出现在 (白天或夜间)。 (4)热力环流是由地面 不均引起而形成的。 【答案】(1)上升 高于 (2)热力环流示意图 (3)夜间 (4)冷热 【解析】 【详解】(1)从近地面空气水平运动方向(高压指向低压)看出甲地为低压,故甲地空气垂 直方向上上升,甲地近地面形成低压;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越低,故近地面甲气压高 于丁。(2)热力环流的过程为:近地面温度高气体膨胀上升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近地面温度 低气体收缩下沉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大气在水平方向上从高压流向低压,从而形成热 力环流,故 ab 为向下箭头,c 为向上箭头。 (3)图②中,为山风。夜晚,山谷气温降温慢,气温高,气流上升,山坡降温快、空气冷却 下沉,顺山坡流入山谷,从而形成山风。故时间为夜间。 (4)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42.下图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图和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水循环①是______环节,②是______环节。 (2)人们修建水库主要对图中______(填图中字母)环节的影响较大。为了促进水资源的持 续利用,人们采取的开源措施有______、______等。 (3)丙地貌是______,丁地貌是______。 (4)以下对水循环重要意义 叙述,正确的有______。(单项选择) A.只在水圈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 B.使全球各地的降水量保持相同 C.使地表趋于高低不平 D.使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答案】 (1). 蒸发 (2). 水汽输送 (3). ④ (4). 跨流域调水 (5). 海水 淡化、修建水库、收集雨水、废水利用或污水净化。 (6). 山前冲积扇 (7). 河口三角 洲 (8). D 的【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水循环的过程与意义。 【详解】(1)循环①②③④沟通了海洋与陆地,为海陆间循环。依据图中箭头,①代表蒸发 环节,②代表水汽输送环节。 (2)修建水库主要体现人类活动对地表径流的影响,为图中④环节。为了促进水资源的持续 利用,人们采取的开源措施有海水淡化、修建水库、收集雨水、废水利用或污水净化等。 (3)依据丙处放大图,该处地貌位于河流出山口,且形态呈扇形,故为山前冲积扇。 (4)水循环的意义: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海陆间 联系的主要纽带;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水循环沟通和连接了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 圈层,并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A 错误;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某一地区降水可能存在 变化,B 错误;水循环属于外力作用,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平缓,C 错误;结合水循环的意 义,D 正确,故选 D。 43.读下面四幅图回答下列问题。(1)分析图 1-3,世界人口分布具有集中于地势________地区、_________纬度地区和______ 地区的趋向性。 (2)中国人口分布的特征为_______、______。 【答案】 (1). 低平 (2). 中低 (3). 沿海 (4). 东多西少 (5). 南多北少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人口的分布,结合图片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1)从图 1 中可以看出,世界 80.5%的人口分布在海拔 500 米以下,即地势低平地 区;从图 2 中可以看出,世界绝大部分人口分布在 60°N-40°S 地区,即中低纬地区;从图 3 中可以看出世界各大洲人口大部分集中在距离海岸 200km 以内,即沿海地区。 (2)我国人口以黑龙江的黑河和云南的腾冲为界,此线以东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气候 适宜、交通便利、水源充足、经济发达,人口较多,以西地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气候干 旱、经济欠发达,人口较少,故东多西少;南方地区(尤其东南沿海)近年来由于经济发展 速度快,吸引大量人口迁入,故呈现出相对的南多北少。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