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2019-2020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附解析Word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江苏省南京市2019-2020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附解析Word版)

ID:428154

大小:352.8 KB

页数:25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南京市 2019-2020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调研测试卷 高二语文 2019.11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 8 页。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 2.答案写在答卷纸上的指定位置。考试结束后,交回答卷纸。 一、语言文字运用(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睡眠是人体生理现象之一,人生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当我们无法保证一 次完整的 6-8 小时睡眠时,稍稍打个盹的确可以缓解疲劳,但是持续这样就不能达到高效休息 的目的。用这个办法代替睡眠,是一件 的事情。这种睡眠方法破坏人体的昼夜节律,剥 夺人的正常睡眠需求。当人无法正常睡眠时,情绪紧张、 、免疫力下降等不良反应症状 就会悄然降临,即使当时没有感到身体不适,健康风险也在潜滋暗长。一旦积累到一定程度, 就会暴发疾病,让人 。因此,我们要遵循睡眠规律,听从脑内生物钟的指令,养成良好 的作息习惯。理想的状态是:睡足觉,不透支。提高睡眠质量,首先要对手机及其他电子产品 的使用进行限制,睡前一小时尽量不要玩手机,可以选择听音乐、看书来替代刷手机。其次, 白天坚持锻炼。不仅锻炼会减少我们的压力,而且能提高睡眠质量,有助于我们的健康。但需 要注意的是,( )。睡前可以做一些和缓的伸展运动,让身心慢慢平静下来,有助于 更快地入睡。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因小失大 心力交瘁 一筹莫展 B. 得不偿失 筋疲力尽 一筹莫展 C. 得不偿失 心力交瘁 措手不及 D. 因小失大 筋疲力尽 措手不及 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锻炼不仅会减少我们的压力,而且能提高睡眠质量。 B. 不仅锻炼将我们的压力减少,而且睡眠质量能提高。 C. 锻炼不仅会减少我们的压力,而且睡眠质量能提高。 D. 不仅锻炼会减少我们的压力,还能提高我们的睡眠质量。 3.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肾上腺素会让你保持清醒状态,所以睡前 3 小时不要锻炼。 B. 睡前 3 小时不要锻炼,因为肾上腺素会让你保持清醒状态。 C. 睡前 3 小时如果进行锻炼,肾上腺素会让你保持清醒状态。 D. 睡前清醒是因为肾上腺素,所以睡前 3 小时不要锻炼。 【答案】1. C 2. A 3. B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 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第一处:“得不偿失”指所得的利益抵偿不了所受 的损失。“因小失大”指为了小的利益而失去大的利益。此处表示得到的抵偿不了损失的之 意,而不是为了小的利益而失大的利益,应选“得不偿失”。第二处:“心力交瘁”指精神和 体力都极度劳累。“筋疲力尽”形容非常疲乏,一点力气也没有了。此处表示由于睡眠不足, 精神和体力都很疲劳,而不是一点力气也没有,应选“心力交瘁”。第三处:“措手不及”指 事出意外,一时无法对付。“一筹莫展”指一点计策也施展不出;一点办法也想不出来。此 处表示突然暴发疾病时的慌乱,应选“措手不及”。 故选 C。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 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然后比对 选项,找出选项间的不同之处再比较。文中画线句前后主语一致应将主语“锻炼”放在“不 仅”的前面,排除 B、D 两项。前后句式结构保持一致,应是“减少我们的压力,提高睡眠质 量”,排除 C 项。 故选 A。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也考查选用句式的能力,题型是语句复位题。做题时要从话 题是否统一、句间逻辑关系是否合理、语言风格是否一致、句式是否合适等角度综合考虑。 括号前面的文字是“需要注意的是”,说明该句一开始就要开门见山地提出主张。A 项先说原 因,后说主张,与上文不衔接。C 项为假设关系的复句,与上下文不衔接。D 项为因果复句, 但没有先提出主张,与上下文不衔接。 故选 B。4.下列加点的交际用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小李和朋友即将分别,临行前说:“你送给我的礼物,我一定会好好惠存的。” B. 小赵给某论坛回信:贵处寄来的会展经济论坛邀请函已经收到,我一定拨冗出席。 C. 周先生应邀在大会上作报告,结束时致谢说:“感谢大家倾听,恳请批评斧正。” D. 某汽车销售广告:活动期间,各种型号汽车让利高达 1 万元,欢迎新老客户垂询。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得体。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依据语言 使用的场合、使用的对象以及对象之间的关系辨析正误。A 项中“惠存”是敬词,意思是请保 存。多用于赠人照片、书籍等时所题的上款。不合语境,可改用“保存”。B 项中“拨冗”指 (对方)于繁忙中抽出时间,属敬辞。用于自己不当,可改为“准时”。C 项中“斧正”是指 请别人修改文章的敬辞。用于自己不得当,可改为“指正”。 故选 D。 【点睛】所谓“得体”,就是根据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各种情境条件, 如: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目的、话题、使用语言流露出的情感色彩等)选用恰当的语 句来表情达意表达方式适合特定的语境,包括文体色彩、语体色彩(口语与书面语)、感情色 彩(褒义与贬义)、交际目的、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手段的差异,还要注意敬词、谦词 的使用(用语要注意礼貌的要求)、转述语言得体等等。语言表达得体:一要思索在某种特定 的语境中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说什么好,说什么不好;怎样说有分寸,怎样说没有分寸; 怎样说效果好,怎样说效果不好。二要考虑说话人的地位、身份、文化素养、生活阅历等方 面的差异;更要考虑听话人的诸多情况三要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做 到有的放矢、准确得体、恰到好处。 二、古诗文阅读(28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高祖已从豨军来,至,见信死,且喜且怜之,问:“信死亦何言?”吕后曰:“信言恨不 用蒯通计。”高祖曰:“是齐辩士也。”乃诏齐捕蒯通。蒯通至,上曰:“若教淮阴侯反乎?” 对曰:“然,臣固教之,竖子不用臣之策,故令自夷于此。如彼竖子用臣之计,陛下安得而 夷之乎!”上怒曰:“亨之。”通曰:“嗟乎,冤哉亨也!”上曰:“若教韩信反,何冤?”对曰:“秦之纲绝而维弛,山东大扰,异姓并起,英俊乌集。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 材疾足者先得焉。跖之狗吠尧,尧非不仁,狗因吠非其主。当是时,臣唯独知韩信,非知陛 下也。且天下锐精持锋欲为陛下所为者甚众,顾力不能耳。又可尽亨之邪?”高帝曰:“置 之。”乃释通之罪。 (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乙】 初,楚人季布为项籍将,数窘辱帝。项籍灭,帝购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三族。布乃 髡钳为奴,自卖于鲁朱家。朱家心知其季布也,买置田舍;身之洛阳见滕公,说曰:“季布 何罪臣各为其主用职耳项氏臣岂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而以私怨求一人,何示不广也! 且以季布之贤,汉求之急,此不北走胡,南走越耳。夫忌壮士以资敌国,此伍子胥所以鞭荆 平之墓也。君何不从容为上言之!”滕公待间,言于上,如朱家指。上乃赦布,召拜郎中, 朱家遂不复见之。 布母弟丁公,亦为项羽将,逐窘帝彭城西。短兵接,帝急,顾谓丁公曰:“两贤岂相厄 哉!”丁公引兵而还。及项王灭,丁公谒见。帝以丁公徇军中,曰:“丁公为项王臣不忠, 使项王失天下者也。”遂斩之,曰:“使后为人臣无效丁公也!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三》) 5.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故令自夷于此 夷:诛灭 B. 敢有舍匿,罪三族 舍:安置 C. 滕公待间,言于上 间:间隙 D. 帝以丁公徇军中 徇:巡视 6.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季布何罪/臣各为其主用/职耳/项氏臣岂可尽诛邪 B. 季布何罪臣/各为其主/用职耳/项氏臣岂可尽诛邪 C. 季布何罪/臣各为其主/用职耳/项氏臣岂可尽诛邪 D. 季布何罪臣/各为其主用/职耳/项氏臣岂可尽诛邪 7.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陛”可特指帝王宫殿的台阶,群臣奏事不能直呼帝王,故以“陛下”作为尊称。 B. “山东”是指太行山以东的地区;“越”泛指南方的各民族,文献中也称“百越”。 C. “髡钳”是古代的两种刑罚:“髡”是指剃去头发,“钳”是指以铁圈束住颈项。D. “荆平”即楚平王。他杀害了伍子胥的父兄,子胥复仇时平王已死,故鞭墓泄恨。 8.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 (2)今上始得天下,而以私怨求一人,何示不广也! (3)短兵接,帝急,顾谓丁公曰:“两贤岂相厄哉!” 【答案】5. D 6. A 7. B 8. (1)秦朝失去政权,天下英杰都来抢夺它,于是才智高超行动敏捷的人率先得到它。 (2)而今皇上刚刚夺得天下,却因为私人的仇怨(举国)搜捕一个人,为什么向天下人显示 胸怀不广呢? (3)两人短兵相交,皇帝惶急之下,转头对丁公说:“咱们都是贤能的人,为什么要互相为 难呢?” 【解析】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可以根据词语在文言语句中的位置,推断它 的词性,根据词性结合语境进行推断。有的词可分析结构辅助推断词义。同时要考虑词类活 用现象。除了在平时学习中多积累之外,我们还要注意在具体环境中对实词的意义进行揣测。 本题 D 项中“徇”指示众,句意是:高帝随即把丁公拉到军营中示众。 故选 D。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 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 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司,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 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 “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要特別注意。 解答本题先推知句子大意,本题句意是:季布有什么罪啊!臣僚各为他的君主效力,这是常 理。项羽的臣下难道可以全都杀掉吗?“季布”“臣”分别做前两句的主语 ,所以“何罪” 之后应停顿,排除 B、D 两项。“各为其主用”是臣子“职也”,这里一定要理清句意,排除 C 项。 故选 A。 【7 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 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 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 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 B 项说法有误,“山东”指崤山以东,也就 是函谷关以东地区。 故选 B。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要结合语句所在语境,整体把握大意,注意关键词 的落实翻译,另外要关注是否有特殊语法现象,比如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本题关键词 有:(1)鹿,比喻政权,爵位;逐,竞争;高材,才能高;疾足,迈步快;高材疾足形容人 才能出众,反应快,行事敏捷;焉,代词,它。(2)始,刚刚、才;而以,却因为;何,为 什么;示,让人看、显示;不广,气度不大。(3)短兵,刀剑等短兵器;兵,兵器;接,交 战;短兵接意思是车轴相撞,刀剑相碰,作战时近距离厮杀,后来也比喻双方面对面进行尖 锐的斗争;顾,回头看;岂,用在句中或句首,表示反问;相厄,互相困辱、彼此妨碍。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 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 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 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 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高祖从平叛陈豨的军中回到京城,见韩信已死,又高兴又怜悯他,问:“韩信临 死时说过什么话?”吕后说:“韩信说悔恨没有采纳蒯通的计谋。”高祖说:“那人是齐国的 说客。”就诏令齐国捕捉蒯通。蒯通被带到,皇上说:“你唆使淮阴侯反叛吗?”回答说:“是。 我的确教过他,那小子不采纳我的计策,所以有自取灭亡的下场。假如那小子采纳我的计策, 陛下怎能够灭掉他呢?”皇上生气地说:“煮了他。”蒯通说:“哎呀,煮死我,冤枉啊!” 皇上说:“你唆使韩信造反,有什么冤枉?”蒯通说:“秦朝法度败坏,政权瓦解的时候,山 东六国大乱,各路诸侯纷纷起事,一时天下英雄豪杰象乌鸦一样聚集。秦朝失去了他的帝位, 天下英杰都来抢夺它,于是才智高超,行动敏捷的人率先得到它。跖的狗对着尧狂叫,尧并 不是不仁德,只因为他不是狗的主人狗于是就叫。正当这时,我只知道有个韩信,并不知道 有陛下。况且天下磨快武器、手执利刃想干陛下所干的事业的人太多了,只是力不从心罢了。 您怎么能够把他们都煮死呢?”高祖说:“放掉他。”就赦免了蒯通的罪过。当初,楚地人季布是项羽手下的将领,曾多次窘困羞辱汉王。项羽灭亡后,高帝刘邦悬 赏千金捉拿季布,下令说有敢收留窝藏季布的,罪连三族。季布于是剃去头发,用铁箍卡住 脖子当奴隶,把自己卖给鲁地的大侠朱家。朱家心里明白这个人是季布,就将他买下安置在 田庄中。朱家随即到洛阳去进见滕公夏侯婴,劝他道:“季布有什么罪啊!臣僚各为他的君 主效力,这是常理。项羽的臣下难道可以全都杀掉吗?如今皇上刚刚取得天下,便借私人的 怨恨去寻捕一个人,怎么这样来显露自己胸襟的狭窄呀!况且根据季布的贤能,朝廷悬赏寻 捕他如此急迫,这是逼他不向北投奔胡人,便往南投靠百越部族啊!忌恨壮士而以此资助敌 国,这是伍子胥要掘墓鞭打楚平王尸体的缘由呀。您为什么不从容地向皇上说说这些道理 呢?”滕公于是就待有机会时,按照朱家的意思向高帝进言,高帝便赦免了季布,并召见他, 授任他为郎中。朱家从此也就不再见季布。 季布的舅父丁公,也是项羽手下的将领,曾经在彭城西面追困过高帝刘邦。短兵相接, 高帝感觉事态危急,便回头对丁公说:“两个好汉难道要相互为难困斗吗!”丁公于是领兵 撤还。等到项羽灭亡,丁公来谒见高帝。高帝随即把丁公拉到军营中示众,说道:“丁公身 为项王的臣子却不忠诚,是使项王失掉天下的人啊!”随后就把他杀了,并说:“让后世为 人臣子的人不要效法丁公!”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宿济州西门外旅馆 晁端友 寒林残日欲栖乌,壁里青灯乍有无。 小雨愔愔人假寐,卧听疲马齧残刍。 9.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句实写白日西斜、乌鸦投林,却仿佛可见马上驱驰抬头远眺的诗人形象。 B. 诗中巧用凿壁偷光的典故,描绘出了自己灯下苦读的情状,真切感人。 C. 尾句中“听”字既照应了上句的“人假寐”,也折射出作者内心的波澜。 D. 整首诗平实流畅,一句一景,有动有静,不事雕琢却颇具艺术感染力。 10. 全诗是如何扣“宿”字逐层展开的?从中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答案】9. B 10. 第一问:首句写日暮投宿所见,次句写夜宿客房所见,三句写自己夜深 难眠,末句写深夜客房所闻。第二问:旅途奔波的疲倦,寒灯独宿的凄凉。 【解析】【9 题详解】 本题是综合性考查题目,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内容、手法、主旨等的能力,采用了客观选 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逐句翻译诗句,把握诗歌的意象,分 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 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并得出答案。本题要求选出“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 项”。本题 B 项“诗中巧用凿壁偷光的典故,描绘出了自己灯下苦读的情状,真切感人”理解 有误。诗句“壁里青灯乍有无”中,“青灯”,即油灯,其光发青,故名。“乍有无”即乍有 乍无,也就是灯光忽闪忽闪,时亮时暗。这是由于灯芯小,且有风吹的缘故。 故选 B。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体会作者情感态度的能力。 本题分两问,解答第一问,首先要认真审读题干要求;然后结合题干要求翻译并理解诗句内 容;最后梳理层次,斟酌词句,概括作答。本题题干要求回答“全诗是如何扣‘宿’字逐层 展开的”。本诗大意是:清冷的野外黄叶零落,林木萧疏,红日西沉,暮霭弥漫,乌鸦想要归 巢了;屋里的油灯乍有乍无,灯光忽闪忽闪,时亮时暗;外面下起了淅淅小雨,周围一片寂 静,我和衣打盹;时间久了,解衣躺在床上,但怎么也不能入眠,听到槽头疲倦的马在嚼着 草料。所以诗中围绕“宿”写了傍晚投宿,夜宿客房,和衣而卧,夜深难眠,据此整理答案 即可。 解答第二问,首先要翻译诗句并理解诗歌内容;然后结合创作背景、标题、注释、关键词句 等分析揣摩诗人的态度观点;最后组织语言作答。作答时注意结合内容,切忌空泛的写几个 词语。本题要求回答“从中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心境”,从诗歌标题可看出诗人旅居在外,“寒 林残日”,乌鸦归巢,再加上明灭的油灯营造出的冷清气氛,体现了诗人孤寂的心情;从“假 寐”到“卧听"的动作转换可见诗人深夜难以入眠,心情纷乱惆怅;“疲马”“残刍”表现马 非常疲倦,这也表现了诗人旅途之中的奔波劳累。 三、名句名篇默写(8 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诗三百篇,___________ 。(司马迁《报任安书》)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____,茕茕独立,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3)___________,泉涓涓而始流。(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4)忧劳可以兴国,_____________。(欧阳修《伶官传序》)(5)事不目见耳闻,_____________,可乎?(苏轼《石钟山记》) (6)桂影斑驳,风移影动,___________。(归有光《项脊轩志》) (7)《过秦论》中,作者总结秦朝灭亡教训,指出施行仁义重要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 (8)《种树郭橐驼传》中说:“其莳也若子,___________。”育人与种树相似,既要精心呵 护,又要及时放手。 【答案】 (1). 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2).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3). 木欣欣以 向荣 (4). 逸豫可以亡身 (5). 而臆断其有无 (6). 珊珊可爱 (7). 仁义不施而 攻守之势异也 (8). 其置也若弃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 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 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本题既有直接填写上下句又有情境默写,答题 时注意认真审读题干要求,选准所填语句,并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比如“底”“僮”“逸 豫”“臆”“珊”等字词。 【点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看清要求,答题时从最有把握的题做起;要看清出处,根据出 处提示回想原文信息,搜索所需语句。确定语句后,默写要注意易错字、生僻字及语气词的 写法,学生记忆时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四、现代文阅读(一)(本题共 3 小题,13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梦 [意] 戈•帕里塞 大鼻子彼耶罗是个银行经理,一天夜里他做了个梦:他在寻找一支笔。他越找越着急,像 孩子似的绝望和痛苦,几乎都要哭出来了。 平日里只要他看到这支笔,当年的情景过电影似地展现在他眼前。 他的目光盯着文具店的玻璃橱窗:那支钢笔与其它的几支笔放在一起,一根橡皮圈把它固 定在紫红色丝绒作衬垫的小盒子里。笔杆是用蓝白相间的电木制作的,深蓝色的底子配上孔 雀石的各色花纹,非常好看,那上面的纹路令人想到珍珠贝母。有一天,外祖父发现了他眼中 流露的这种怯生生的羡慕的神情。 “你真的喜欢这支笔吗?” “是的,我很喜欢。”彼耶罗说道。他的声音轻微而颤抖,外祖父几乎听不清他的话,但老人充满柔情的双眼闪出一道共鸣的光。他们走进了文具店。 那天是 1944 年 1 月 22 日。文具店坐落在威尼斯城阴暗而又弥漫着烟雾的一条小巷子里。 空中飘落着什么东西,不知是雨丝还是灰尘。或许是烟筒里冒出来的煤烟微粒,或许是下午降 雾。彼耶罗不懂当时发生的事。 老板从彼耶罗手里把笔拿了过去灌上蓝黑墨水。笔尖被浸在截棱锥形的佩利康牌的墨水 瓶里,彼耶罗听见钢笔橡皮管的吸墨水声。随后,老板就把那支笔装在仿鳄鱼皮制作的硬纸笔 盒中。 岁月流逝,过去快 40 个年头了,彼耶罗还记得出店门时听到的一声枪响,看到三个德国警 察步履艰难地消失在小巷的浓雾之中。而今,那烟筒里喷出的煤烟微粒,以及那潮湿的石板路 面,重又浮现在梦中。 从那时起,那支自来水钢笔陪伴着他来到学校,与他共同完成了拉丁文和希腊文等所有的 课程。那支笔还随同他去外祖父住的乡下。在一间用炉子取暖的小屋子里,里面有一张床,一 张桌子,一本字典。当他听见机枪对着一位英国战俘扫射的声音时,彼耶罗的上衣口袋里就装 着那支自来水笔。那个英国人是浅黄色的头发,脸色苍白,衣衫褴褛,脸朝着别墅的围墙。彼耶 罗想,要是他处在那个英国人的位置上,那么,他的那支钢笔就会被打得粉碎了。 随后的几年,彼耶罗一直生活在农村里,那时他吮吸到的是乡村的气息,看到的是小巷中 滴着烟油的烟筒,感受到冬天的寒冷,体验了农民的生活。他跟外祖父一起生活,令人难忘的 是采萄萄季节和萄葡酒的醇香味。彼耶罗觉得少年时代统统寄托在这支自来水笔之中。他觉 得,笔丢失了,他的生命消逝了。 彼耶罗绝望地哭出声来了。身边的妻子睡得正甜呢。隔壁房间里是两个儿子。他很爱他 们。他们都生活得很好。现在,他忽然觉得他们与自己的差距是那么大、那么遥远。那蓝底白 条的欧洛牌金笔跟他们有何相干?那墨水瓶和各色各样的墨水瓶,与他们有何相干?毫不相干。 再往后,再往后……要是那支钢笔不再在床头柜里的话,那以后发生过的一切又如何存在呢。 他从床上爬起来。妻子眯缝着那珐琅般明亮的天蓝色的眼睛,埋怨地哼了一下。彼耶罗没 听见,在绝望中他是什么也听不见的。他冲到床头柜跟前,像在梦中似地急忙打开了第二个抽 屉,在几块手绢和换洗的衣服旁边,那支自来水钢笔在那里呢!电木制作的笔杆,蓝白相间, 只是五彩的杂色已发白,贝母色也发黄了。 彼耶罗戴上眼镜,把笔捏在两个手指中间。他先是哭,后又笑。他手里拿着小记事本走到 厨房里去,就像他祖父一样每天在银行在他那个小记事本上记着一些日常琐事。他在上面写道: “1979 年 7 月 17 日夜里。梦见找不到外祖父送我的那支欧洛牌金笔。痛苦至极,以为自己肯定要死了。到床头柜里去找,找到笔后,我吻了它。笔还在,我亲爱的笔还在。” 他回去睡觉,像平时一样,很快就入睡了,没再做梦。早晨,他像往常一样步行去银行,心情 像往常一样好。除了喝杯咖啡以外,他还津津有味地吃了块甜点心。点心涨价了:一块要 250 里拉。 12.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 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以“梦”总绾全篇,以主人公梦中寻笔、梦醒找笔为主线,中间穿插文具店买笔、少 年求学、乡村生活等内容,结构紧凑。 B. 小说采用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叙述故事不受限制,笔触自由,便于展示主人公的人生轨迹、 生活状态和心理活动。 C. 小说虽然描写到街头枪声和屠杀场面,但并没有大肆渲染而是点到为止,这和一般的描写 战争的小说有所不同。 D.小说善用细节传情达意,妻子“睡得正甜”“埋怨地哼了一声”,暗示了妻子对他的不理解, 夫妻感情隔阂比较深。 13. 请分析小说结尾一段的妙处。 14. 请结合小说有关情节,探究“笔”承载 丰富内涵。 【答案】12. D 13. 结构上,呼应题目“梦”,照应前文“做梦”情节;内容上,借助于喝 咖啡吃点心这一生活细节,含蓄地表达了主人公找到笔后的欣慰,笔法含蓄,耐人寻味。 14.祖父送笔,笔是亲情的载体;笔引发了“我”对战争的回忆,暗示战争给我带来的心理阴 影;笔伴我成长,是少年时代的寄托;失去笔绝望,找到笔踏实,笔是精神的支撑。 【解析】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 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 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本题选“对小说相 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D 项“暗示了妻子对他的不理解,夫妻感情隔阂 比较深”理解有误。将题干提及的细节描写回归原文,结合上下文语境分析可知,对妻子的 细节描写应该是暗示笔对他的重要,是他的精神支撑。同时文中并未表现夫妻感情隔阂比较 深,属主观臆断。 故选 D。 【13 题详解】 的 的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章重点段落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整体感知并理解文章内容; 准确把握文章主旨;再从内容主旨、结构思路、语言手法、阅读效果的角度分析其妙处作用。 结尾段赏析的一般思路是:(1)将结尾段与开头、题目比照,看结构上是否照应题目、照应开 头(首尾呼应);(2)将结尾段与全文内容、主旨比照,理清二者关系看是否总结全文、点明主 旨、暗示主题、深化中心;(3)看结尾段是否委婉含蓄,意在言外,有发人深思,强化作者感 情的作用;(4)从读者角度看,是否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言有尽而意无穷。从内容上看, 本文结尾段借助生活细节的描述,写主人公找到笔后的状态心情,含蓄表现其内心的轻松欣 慰。从结构上,“他回去睡觉,像平时一样,很快就入睡了,没再做梦”照应标题“梦”,并对 文章做梦情节有了具体交代。整理作答时注意结合内容,条理清晰。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作品中形象的丰富内涵的能力。解答阅读题目一定要重视读的环节,因为 读的水平决定着答题的质量。这里说的读不是对文字表面的浏览,而是对内容的理解分析, 对文意的准确把握,对语言手法的赏析品评,对文章现实意义的延伸思考。解答本题要在理 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梳理文章思路并归纳内容要点,再结合内容,由表及里,从人物、情 节、主题情感等角度深入分析其丰富内涵。从内容上看,本文写了祖父送笔,买完笔后跟战 争相关的见闻,笔陪伴他学习和生活,梦到笔丢了的绝望和又见到笔的欣慰。从这些内容来 看笔之于彼耶罗已不仅仅是自己儿时喜欢的一个物品,它承载着亲情,记录着回忆,成为他 精神的支柱。据此整理作答即可。 五、现代文阅读(二)(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随着“互联网+”日渐融入生活,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既获得技 术进步的红利,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个人信息泄露风险。 近年来,个人信息的内涵与范围均在不断延伸。与姓名、职业、通讯记录、家庭住址等 传统信息相较,如今,个人上网痕迹、位置轨迹等数据日益重要,人脸、指纹、声纹等生物 特征信息应用日益广泛,相关信息保护工作难度加大。比如,当人们积极拥抱人脸识别技术、 享受着“刷脸”带来的便利时,不久前一则 17 万“人脸数据”在某网络商城公开售卖的消息, 就给人们敲响了一记警钟。另据媒体报道,即便是拍照时比“剪刀手”,也有可能会被不法分 子获取指纹信息。 未来,当新技术、新业态和新应用不断涌现,一切皆可能被数字化。应当说,个人信息 既关乎个人的隐私和尊严,又天然具有社会公共属性,“数字化生存”需要个人让渡部分个人信息。人们的担忧,主要在于个人信息收集、使用过程中的不透明与不确定性。因此,在 加强隐私保护成为共识的背景下,怎样处理好维护个人权益与合理使用信息的关系,成为信 息社会必须直面的现实课题。 解答好个人信息保护这道难题,需要正视不同立场,理解其中可能蕴含的内在冲突。以 人脸识别为例:很多人希望,在任何情况下脸部信息的收集、使用,都应以“充分告知+明示 同意”为前提;企业或机构则担心,如果个人被过度赋权,会影响信息的合理收集与利用, 有碍增进公共利益。事实上,从产业发展角度看,大数据时代的个人信息是国家基础性战略 资源。凝聚众智、集聚众力,综合考量社会、产业、个人等不同层面的诉求,求取最大公约 数,才能与时俱进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同时促进相关产业健康发展。 其实,个人信息保护的多元化诉求,并不意味着必须以牺牲个人隐私或产业利益为代价。 相反,以保护个人权益和促进信息流通为准绳,找到信息利用和安全的平衡点,有助于数字 经济的长远发展。以安全为导向、以场景为基础,划定安全风险边界,是治理的基石;严厉 打击非法利用或售卖个人信息的行为,防止“劣币驱逐良币”,净化数据产业生态,才能让信 息更有价值。致力于为行业营造良好环境、让公众安心共享信息,我们的数字产业就会行稳 致远,前景更加可期。 多元的利益诉求,也给治理提出新考题。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会一蹴 而就、一劳永逸。强化监管,对违法行为加大惩治力度;借助市场的力量,探索建立安全市 场的第三方制衡机制;运用技术手段,为隐私保护架起坚实屏障……政府、市场和技术协同 发力,才能构筑个人信息安全的立体防护网。 发展数字经济,我国在很多方面已是领跑者,难免遭遇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在探索中 奋进,努力走出一条与数字时代相适应的个人信息保护路径,我们就能培厚高质量发展的土 壤。 (选自喻思南《数字时代如何保护个人信息》) 15.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数字时代,个人信息的内涵已大大突破,传统信息已经被生物特征信息取代。 B. 要享受信息时代的便利,就必须让渡部分个人信息,甚至公开部分个人隐私。 C. 数字产业要想健康发展,须综合考量社会、产业和个人不同的信息使用诉求。 D. 只有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才能兼顾各方利益,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16.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论题新颖,针对数字化生存的现实,回答了数字时代如何保护个人信息这一难题。B. 文章中两次以人脸识别为例,一是论述信息保护难度加大,一是证明个人和企业立场不同。 C. 文章以“劣币驱逐良币”比喻数据产业中利用信息的非法行为所造成的产业破坏,形象有 力。 D. 文章集中论证了个人信息保护的多元诉求必须服从发展数字经济的基础性战略和市场机制。 17.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新技术不断涌现后,存在一定的风险:刷脸会泄露人脸数据,拍照则泄露指纹信息。 B. 未来一切都可能被数字化,个人信息使用过程中的不透明性与不确定性也可能增加。 C. 保障信息安全,要强化政府的监管功能,对非法收集和利用信息行为加大惩罚力度。 D. 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既是系统工程,需要协同发力;也是长期工程,需要与时俱进。 【答案】15. C 16. D 17. A 【解析】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 C 级。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 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 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本题要求选出“关于原文内容的 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A 项中“传统信息已经被生物特征信息取代”理解有误。原文第 二自然段中只是说“近年来,个人信息的内涵与范围均在不断延伸”,但文中未提及“传统信 息已经被生物特征信息取代”,于文无据。B 项中“甚至公开部分个人隐私”错误,原文中只 是说“‘数字化生存’需要个人让渡部分个人信息”,而且文章一直在阐释的问题便是信息社 会要怎样加强个人隐私保护。D 项用“只有……,才能……”,将“加强个人信息保护”理解 成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唯一条件,说法过于绝对。 故选 C。 16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先要整体感 知并理解文章内容,梳理文章思路,准确把握作者观点倾向;然后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 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再比对每一分 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本题选“对 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D 项说法有误,文中集中论述的应是怎样满足平衡“个 人信息保护的多元诉求”,来促进信息社会数字经济的长远发展,而非题干中所说“个人信息 保护的多元诉求必须服从发展数字经济的基础性战略和市场机制”。 【故选 D。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 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 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本题选说法不正确的一项。A 项“刷脸会泄露人脸数据,拍 照则泄露指纹信息”说法有误。原文第二段中说“即便是拍照时比‘剪刀手’,也有可能会被 不法分子获取指纹信息”,把“可能”说成了必然。 故选 A。 六、现代文阅读(三)(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04 年中国就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垃圾生产国。目前全国生活垃圾年产量为 4 亿吨左右, 并以大约每年 8%的速度递增。 垃圾在不分类的情况下,往往只有两种处理方式,填埋和焚烧。然而,填埋浪费土地资 源,产生有害渗滤液,存在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的隐患;焚烧会产生有害的灰渣和气体。那些 未经安全处理的垃圾,兜兜转转,甚至可能回到我们的身体内。美国 CNN 做过一个调查,追 踪 8 名志愿者的一周饮食,在他们体内发现了几乎所有的塑料类型。当我们还在为站在食物 链最顶端而沾沾自喜的时候,殊不知,链条的底端早已一片疮痍。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 无辜的。所以,垃圾分类,不仅是分类,更是在自救。有分类,才可能更好地无害化处理。 最近,网络上嘲笑上海强推垃圾分类的段子铺天盖地,因为对很多人来说,垃圾分类的 最大影响就是自己的生活变得不那么便捷了。其实早在 2000 年,北京、上海、南京等城市就 被确定为全国首批 8 个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但 19 年过去了,收效甚微。看来,垃圾分类 绝非只是“政府重视,资金到位”就能快速达成的。 (摘编自新浪微博 2019 年 8 月 21 日《垃圾分类,刻不容缓》) 材料二1962 年,林恩(Lynn W.R.)提出废弃物综合管理理念,其中垃圾管理的“金字塔”优先度 层级已被全世界广泛接受。2017 年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简易处理比例为 2.3%,卫生填埋处理比 例为 55.9%,焚烧处理比例为 39.3%,生物处理比例为 2.5%。 (摘编自《垃圾处理与利用的“金字塔”层级》,《科学世界》2019 年第 9 期) 材料三 垃圾生命周期管理的策略依次为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尤以减量化为优先。减量化 要求从产品的设计、生产过程中就要考虑产品废弃后可能带来的环境影响,例如通过减少材 料用量、降低重量和缩小体积等一系列手段减少产品废弃后的生活垃圾产量。在产品的消费 过程中推进可持续消费模式,通过缩减不必要的消费、减少不必要的包装以及尽可能重复利 用产品等策略,减少消费过程产生的生活垃圾。生活垃圾处理要坚持大力推进资源化,尽可 能回收资源和能量,例如从电子废弃物中提炼金、银、铜等金属资源,废弃塑料进行再生和 建材化处置,有机垃圾进行堆肥和厌氧发酵等生物处理回收有机肥和生物燃气,生活垃圾焚 烧发电等。对于最终无法资源化的生活垃圾要进行安全的填埋处置,实现生活垃圾的无害化。 (摘编自杨建新《生活垃圾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科学世界》2019 年第 9 期) 材料四 垃圾随意抛掷意味着社会文明还没起步;能够集中堆放,可认定社会文明的开始;如果 进行分类处理,就算融入现代文明;只有精细化管理,该国家和地区方能进入先进社会行列。 德国是世界上垃圾分类回收做得最好的国家之一,其垃圾循环利用率达 65%左右。其城市 垃圾分类实施开始于 1904 年,至今累计出台与垃圾管理相关的法律 800 余项、行政管理条例 近 5000 条。从前端收集到末端处理,德国实现了全覆盖和全方位垃圾管理。配有专门的环境警察,每天展开专项巡逻,每周抽查各居民区的垃圾分类情况。 日本人认为“资源使用不当是垃圾,垃圾利用恰当是资源”,所以日本的垃圾分类环保教 育从幼儿园开始,小学四五年级还专门开设了垃圾分类的课程。日本每户家庭的墙上都贴有 两张时刻表——《电车时刻表》和《垃圾回收时间表》;每个社区都有垃圾分类的咨询电话; 政府编有详细的《垃圾分类手册》。如果乱丢垃圾,很可能被处以 5 年以下有期徒刑,最高罚 款可达 1000 万日元。 (摘编自汪中求《垃圾分类背后的真相》,《企业管理杂志》2019 年 7 月) 18. 依据前三则材料,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垃圾管理的“金字塔”优先度层级中,“减量化”在最顶端,具有最高综合效益;“简易 处置”处于最底层,对环境影响也最大。 B. 依据林恩的废弃物综合管理理念,目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约 95%都采用卫生填埋和焚烧的 处理方式,已基本实现“无害化”。 C. “减量化”意味着先从源头减量,在产品设计、生产时就要考虑可能带来的环境影响,后 续消费过程中也要尽量减少垃圾的产生。 D. 我们要坚持大力推行生活垃圾处理“资源化”,对其中可以成为资源的部分尽可能地提取、 回收、再生、利用,变废为宝,循环使用。 19.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垃圾生产国,垃圾处理方式和分类意识还处于落后阶段,因而推行垃 圾分类管理是一件迫在眉睫的大事。 B. “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是说垃圾造成的环境问题,每个人都脱不了干系,所 以参与垃圾分类管理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 C.日本人认为“资源使用不当是垃圾,垃圾利用恰当是资源”,由此可见,垃圾和资源可以相 互转化,不存在无法资源化的垃圾。 D. 垃圾处理的水平反映了社会文明程度,对垃圾进行精细化管理,是国家和地区进入社会先 进行列的前提。 20. 结合材料四,说说我国推行垃圾精细化管理还需在哪些方面加以改进。 【答案】18. B 19. C 20.政府重视立法,严格执法;社区积极参与,重视指导;学校重视宣传,开设课程;民众自 觉进行垃圾分类。 【解析】【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 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 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本题选“依据前三则材料,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B 项中说目前我国城市“已基本实现‘无害化’”理解有误。 材料三中说“垃圾生命周期管理的策略依次为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尤以减量化为优 先”“生活垃圾处理要坚持大力推进资源化,尽可能回收资源和能量”“最终无法资源化的 生活垃圾要进行安全的填埋处置,实现生活垃圾的无害化”,我国目前只是将大量的生活垃圾 进行初步的“卫生填埋和焚烧”,根据林恩的废弃物综合管理理念还未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 故选 B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如本题 问的是“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内容, 进行比对分析。本题 C 项不正确,“日本人认为‘资源使用不当是垃圾,垃圾利用恰当是资 源’”不能得出“不存在无法资源化的垃圾”的结论。而且材料三中说“对于最终无法资源 化的生活垃圾要进行安全的填埋处置,实现生活垃圾的无害化”,由此可知是存在无法资源化 的垃圾的。 故选 C。 【20 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然后根 据题干要求锁定答题区间,梳理层次关系,再把握关键语句,具体辨别,从而抓住主要信息。 作答时要具备一定的抽象分析和归纳概括能力。本题要求“结合材料四,说说我国推行垃圾 精细化管理还需在哪些方面加以改进”。根据题干提示可知答案涉及内容在材料四中。材料四 中二三自然段介绍了德国和日本的垃圾精细化管理举措,抓住关键句“德国……累计出台与 垃圾管理相关的法律 800 余项、行政管理条例近 5000 条。……德国实现了全覆盖和全方位垃 圾管理。配有专门的环境警察,每天……,每周……”“日本的垃圾分类环保教育从幼儿园 开始……日本每户家庭……每个社区……如果乱丢垃圾,……”进行概括,即可整理出答案。 七、名著阅读(8 分) 21.(1)根据作品内容填空 。《边城》中, 代表的是一种自由的、出于心灵互相吸引的爱情观, 代表的是功 利的、崇尚金钱地位的爱情观。二老傩送宁可要前者,不要后者。小说中三次有关端午节的 描写都与翠翠的爱情紧密相关。第一次写她初遇傩送,第二次写她没有见到傩送,却遇到天 保,第三次写 。 (2)简答题 阅读下列三则《论语》中的文字,概括子路的形象特点。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 我,无所取材。” (《公冶长第五》)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 憾。” (《公冶长第五》)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 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述而第七》) 【答案】(1)渡船 碾坊 傩送邀请翠翠看赛船 (2)忠诚,好勇,重友轻财,冲动鲁莽。 【解析】 【详解】(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学作品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注意要在整体感 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对作品进行深阅读。力求做到准确把握文意,理解作品中形象内涵, 理清人物情节间的关系,探究出作品的现实意义等,这样才能读有所获。《边城》是 20 世纪 中国小说最美的收获之一,被誉为“一颗千古不磨的珠玉”。《边城》由三个端午节事件贯穿 始终,“端午”成为这篇小说发展的一条主要时间线索。其文与“端午事件”有关的篇幅占 到全文的三分之二左右。在作品中,作家还选用的“碾坊”和“渡船”这两个意象,写出了 在一种古朴的乡风中,少年男女爱的方式,爱的选择,以及爱的阴差阳错的悲哀。“渡船” 和“碾坊”已经不是单纯意义上的渡船与碾坊,而是具有了更加深刻的寓意。如果说“渡船” 是苗族文化的象征,那么“碾坊”很显然就是城市文明的变形。碾坊代表的是碾坊主的女儿, 选择碾坊,就意味着接受衣食无忧的平淡小康生活,选择物质的丰足;渡般代表的是撑船老 人的孙女翠翠,选择游船,象征着选择爱情。(2)本题考查概括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翻译理解选文基本内容并概括段 落大意;然后勾画人物描写的语句,结合具体事件或他人评价进行分析;最后选择词语作答。 从第一则材料孔子的话语“从我者,其由与”“由也好勇过我”,可以看出子路的忠诚、好勇。 从第二则材料对子路的语言描写“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可以看出他重友 轻财。从第三则材料师徒对话,可以看出孔子愿意与颜渊共事,喜欢他的“临事而惧,好谋 而成”,言外之意不喜欢子路的“暴虎冯河,死而无悔”,由此可看出子路为人冲动鲁莽。 【点睛】参考译文:孔子说:“我的主张行不通,乘着小竹筏到海上漂浮,跟从我的大概只 有仲由(子路名叫仲由)了吧?”子路听到这话很高兴。孔子说:“子路喜好勇武超过了我, 没有选取合适人材的办法了。” 颜渊、季路侍立在孔子身旁。孔子说:“何不各自谈谈你们的志向呢?”子路说:“(我) 愿将我的车马、衣服和朋友共同享用,用坏了也不抱怨。” 孔子对颜渊说:“用我就出去;不用我就归隐,这只有我和你才能做到吧!”子路问孔子 说:“如果您统帅三军,那么您愿意和谁共事?”孔子说:“赤手空拳和老虎搏斗,徒步涉水 过河,死了都不会后悔的人,我是不愿意与其共事的。我希望共事的人遇事能小心谨慎,善 于谋划而成功。” 八、作文(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打卡”原指上下班的考勤方式,现在打卡的含义则有所拓展。有人在 APP 上打卡红店 打卡消费,有人往健身房打卡锻炼,有人到热门景点打卡旅游……对这种“打卡式”的现代 生活,你有怎样的经历、见闻或思考? 请结合以上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 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答案】“打卡”莫要本末倒置 “打卡”通常指工作人员上下班时把考勤卡放在磁卡机上记录到达和离开单位的时间,如 今,“打卡”的含义延伸到诸多领域。在社交媒体发达的当下,“打卡”早已成为微信朋友 圈中的常态:背单词、健身、品尝美食、旅游、掌握新技能等等,“打卡”截个屏,大家在 朋友圈里“晒”起生活来乐此不疲。 很多人“打卡”是想用这种方式记录当天的收获,也是为了让朋友见证和监督自己的学 习和锻炼,这本身是一种很好的督促方式。其实,“打卡”并不是现代人的专利,前人也会 用“日注”“日录”等形式来记录当天的经历或所思所得。“打卡”作为一种主动的心理暗 示和行为承诺,无论对于好习惯的养成、坏习惯的戒除,以及新技能的习得都能起到一定的 的促进作用。比如,记录一下今天 5 公里跑又提速了多少秒,或者今天又掌握了多少个英文新 单词等等。当回望取得的成绩时,内心便不禁增加了一分继续努力的动力。 然而,现实中也有人本末倒置,把“打卡”获赞当成了一种满足自我虚荣心的途径。一 些人草草完成学习或锻炼后便急于在微信朋友圈发状态“打卡”,不见得有了多大的成长和收 获;也有人不顾能力贪多冒进,穿梭于各个目标间“打卡”而疲惫不堪,“消化不良”;更有 人“先上车再补票”甚至“无中生有”。虽然一样获得了朋友们的点赞,但是有了“面子”却 没有实质性收获的“里子”,多少有种自欺欺人的味道。 学习和锻炼本应是基于一种内在的成长需求而作出的自发努力,“打卡”本身也只是为 了记录和激励自己的进步,如果舍弃或歪曲了“打卡”的价值取向,为了“打卡”而“打 卡”,甚至用虚假的“打卡”来代替真实的付出,用别人的点赞来满足虚荣心,这无异于掩耳 盗铃。 说到底,盲目“打卡”、虚假“打卡”其实是内心浮躁的表现。试想,人到了工作单位, 只是满足于打个“卡”报个到,却没有认真深入地面对工作的内容,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取得成绩,而是水过鸭背。“卡”虽然打了,成效却未必大。 准确把握好“打卡”的度,我们就能做好应该做的事情。做一个踏踏实实的行动者,“打 卡”打得货真价实,人生才会收获大大的“赞”。 【解析】 【详解】审题: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在 写作之前必须认真审读材料,而且学生要清楚审读材料不仅仅是看材料,而是对材料进行分 析理解的思维过程。阅读材料,需明确材料的主要内容,要抓住关键点,把握命题人的意图, 准确理解题意,按要求作文。本则材料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指出“打卡”的原本含义并点明 其现在含义已拓展;第二层列举当今人们种种打卡行为;第三层提出构思要求。本次作文话 题指向对“打卡式”现代生活的见闻思考。构思之前先要结合材料和自己的生活实际对生活 中的“打卡”有辩证的认识。“打卡”是现代信息社会的产物,有它积极的作用,比如督促 人自律,激励人上进,给人前进的动力等。但若盲目“打卡”,目的不纯,反而会滋长社会浮 躁之风。所以我们要清楚,“打卡”始终只是形式,真正的生活还要靠真实行动去支撑和创 造。根据提示,本文可写成记叙文或议论文。 参考立意:1、让“社交打卡”化为自律习惯 2、“打卡”是方式不是目的 3、“打卡”督促成长,只为遇见更好的自己4、封杀朋友圈“打卡”一点也不冤 5、年轻人为什么喜欢“打卡” 可用素材:1、有人说,梦想与现实之间只差一个奋斗的距离。树目标易,坚持攀登难。倘若 盯着目标“咬定青山不放松”,一步一个脚印摘取胜利果实,固然可喜。怕就怕目标天天有, 行动迟迟不落地,或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让理想止步于“三分钟热情”。 独行快,众行远。其实,“社交打卡”是一种社群化成长方式。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圈子, 认识有共同价值观和目标的人,借助他人的赞赏与督促,一群人相互鼓气、相互监督,就容 易引燃个体内心奋斗的激情,进而生成执行力、节奏感、成就感与归属感,促使自己确立具 体的行为规范,有助于良好习惯的养成。 2、通过社交打卡来“自律”,比不了精神思想上真正的自律。为心向往之的目标定一张 时间表、规划一份路线图,一步一个台阶、一步一个脚印地扎实前行,才是成长的迷人之处。 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根据自身条件、外在环境的变化,有步骤、分阶段完成,才能成功走 出一条适合自己的成长之路。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其实一个人真正的成功,不必先寻求结果, 而要学会享受奋斗的过程。制定目标需要干劲满满,奔向目标的过程中遭遇挫折也要泰然处 之,及时调整好心态。当回过头来看这段“漫长的旅程”,那种追梦的感觉是一生无法忘却的 宝贵财富,也将敦促我们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远。 3、很多年轻人花钱购买的“读书打卡”“早起社群”等产品,看似游戏,实则反映了一 种成长需求。用好了,对生活和学习应该有所裨益。 古有“头悬梁、锥刺股”。自律的强化需要外力的辅助,但也需要有为自己未来投资的决 心。事实上,正是许多看似“多此一举”的行为,在一点一滴地改变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 活。比如看书是一种个人习惯,但很多人却会花钱“听一段”提升体验;又比如在一次次早 起打卡中,生活习惯和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从本质上说,打卡也好,付费也罢,都是辅助手 段,善用这些方式为成长助力,何乐而不为? 4、所谓“打卡”,说的是天天上下班的人,都要用考勤卡在磁卡机上擦一下,表示按时 工作。古代也有这个做法,官衙官员查点到班人数,叫“点卯”。“卯时”为早上 5 时到 7 时。 吏役听候点名叫“应卯”,点名册称为“卯册”。若需签到,则称为“画卯”。因为执行制度严 格,使每个人都自觉养成遵守制度的习惯,成为每天必做的事情。 5、事业“打卡”。从事每一项事业,首先要有打卡精神。像每天上下班必做的程序一样, 认真对待和做好每一个环节。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对自己事业发展有利的契机,及时去“打卡”;也不放过任何一次提高本领增长知识的时机,立刻去“打卡”…… 6、文明“打卡”。早上起床,晚上睡觉,别忘记给父母亲道个安;见到同事和朋友,别 忘记打个招呼问声好;出外办事,或在公共场所,别忘记多使用文明用语;遇到有困难需要 相助的人,别忘记出手相助。用友善、礼貌、温馨、互爱等这些“卡”,来连接人与人之间的 桥梁,营造和谐团结的社会氛围。 7、“打卡”由上下班遵守制度的做法开始,演绎为人人自觉做好事情的正能量。但是, 却要防止走向另一个极端。譬如:敷衍了事。古人所说的“点卯”,后来慢慢演变成不少投机 取巧者的挡箭牌,包含了敷衍了事的意思。上班打个照面,应付一下,然后溜之大吉,或者 无所用心,怠慢工作。 8、狭义来讲,微信朋友圈出现的“学习类打卡”主要包括英语单词打卡、阅读打卡、口 语打卡等。但广义来说,网红景点打卡、展览馆打卡、健身房打卡等“地点类打卡”,以群内 签到为主的“签到类打卡”,都属打卡文化的范畴。利用打卡督促自身、构建形象、记录成就 逐渐成为年轻人打卡的重要动力。 美国传播学家戈夫曼认为,人际传播的实质是人们利用符号进行自我表演的过程。在人 际交互中,我们每一个人都按照一定的角色要求在舞台上表演,呈现出我们想让观众看到的 舞台形象。如若把微信朋友圈看作一个舞台,每一条状态的设计、地点、内容其实都可以被 看作是精心设计的表演形态。我们通过“打卡地点”让观众知晓我们想让他们知道的行程,“打 卡学习”显示我们想让人看到的学习状态,“打卡签到”表明我们的群体状态。在这个自我 呈现过程中,观众看到的形象其实是我们想让他们看到的样子。当呈现结束,演员回到后台, 或者我们离开手机屏幕,演员才恢复到“本我”的状态。而后台是观众看不到的地方,在手 机屏幕之外,我们可能并没有在度假,只是在厕所修好了图片;并没有在认真学习,只是为 了打卡而点进去囫囵吞枣看了 3 分钟;并没有合群,只是出于拿回押金等从众心理签到。用 通俗的文字描述,可以被理解成现在偶像圈的流行用语“人设”,即人通过一系列设计好的特 定行为给自己塑造一种公众性格和形象。 9、美国传播学者罗森布尔指出,仪式传播指的就是“作为仪式现象的传播”。他认为,“仪 式是适当的规范行为的自愿表演,以象征性地影响和参与严肃生活。”在社交媒体时代,“打 卡”通过一定的规范设置,强化了分享人或者观众对某一事物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加强个体 与个体之间、个体与社会组织之间的联系。 但仪式若使用得不好,也会导致另一种程度的形式主义。归根到底,仪式感只能在主动 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激励和补充。如若没有真心读书、分享的念头,打卡的“仪式感”也只能沦为形式主义。过度沉迷人设而忽略现实生活中的“真我”,反而会对个体的真实形象产生认 知偏差。如果你真的认真学习的话,为何还需要“打卡”让别人知道呢? 10、近日,杭州一公交站因为叫“立马回头”,吸引无数路过的游客打卡。“立马回头站” 位于杭州市梅灵北路,相传,清朝乾隆皇帝曾经在这里立马驻足,因此得名。杭州公交集团 表示,这个公交站原来叫“石莲亭”,2014 年改成“立马回头”,主要是为了让大家回味经典。 随着智能手机的全面普及,越来越多人喜欢在网络媒体上晒旅游照片和视频,而点赞评 论等“互动场景”也激发人们想发布更多新奇的东西,试图来证明自己的与众不同。长此以 往,人们的社交和人际关系将日益虚幻化甚至虚假化。社交平台赋予人们展示生活机会的同 时,也给不少人炫耀“格调”提供了机会。 无论是景区、影视剧取景地,还是餐馆、奶茶店,甚至连公交站点都成了打卡地。排队 5 个小时,只为打卡西湖音乐喷泉;排号 20000 桌,只为打卡一家网红餐厅;堵车半小时,只 为打卡一个名叫“立马回头”的公交站……“打卡式旅游”除了满足好奇心慕名欣赏美景外, 更多是为了刷“我看到、我来过、我拍过、我走了”的存在感,而不是因为喜欢。 “打卡式旅游”,让旅游变得功利和浮躁,偶尔打卡无伤大雅,但不要过度沉迷,更不要 深陷其中。希望我们的旅游度假,能够在讲求效率的同时汲取更多的营养,多一些沉心静气 和闲庭信步的内涵之美。 参考结构:“打卡”莫要本末倒置 本文分三个部分,摆现象,挖根源,明做法,层层深入的阐明观点。 第一部分,引述材料,列举现状,铺垫蓄势。 第一层,先说明“打卡”的原本意义,并指出如今其含义在不断延伸,进而列举出在社 交媒体发达的当下“打卡”早已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很多人乐此不疲的一项活动。 这样使文章下文论述更有现实意义。 第二层,首先指出“打卡”的初衷其实是一种很好的督促方式。并指出也并非现代人的 专利,是有历史渊源的。进而阐释其积极意义。 第二部分,笔锋转换,点明题意。深层挖掘,指出危害。 第一层,首先笔锋一转,自然引出观点:现实中也有人本末倒置,把“打卡”获赞当成 了一种满足自我虚荣心的途径。然后分三种情况,层递式举出其表现。最后总结:虽然一样 获得了朋友们的点赞,但是有了“面子”却没有实质性收获的“里子”,多少有种自欺欺人的 味道。 第二层,紧承上文指出这种为了“打卡”而“打卡”,甚至用虚假的“打卡”来代替真实的付出,无异于掩耳盗铃。然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源,呼应开头,并指明其危害。 第三部分,指明做法,升华中心。把握好“打卡”的度,做一个踏踏实实的行动者,“打 卡”打得货真价实,人生才会收获大大的“赞”。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