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十校联盟 2019 年 3 月适应性考试
生物(选考)试题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人类与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生物圈所有的生物构成了生物的多样性
B. 外来物种引入不一定增加当地生物的多样性
C. 防治酸雨最有效的办法是限制 SO2 和 NO 的排放
D. N、P 过多排放入水体可能导致湖泊中的植物全部死亡
【答案】A
【解析】
【分析】
1、生物的多样性: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
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2、生物多样性的保护:(1)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是保护物种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2)
易地保护:动物园、植物园。(3)利用生物技术对生物进行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如建立精子库、种
子库等。(4)利用生物技术对生物进行濒危物种进行保护。如人工授精、组织培养和胚胎移植等。
【详解】A、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A 错误;
B、外来物种引入不一定增加当地生物的多样性,若引入不当可造成生态入侵,导致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
B 正确;
C、防治酸雨最有效的办法是限制 SO2 和 NO 的排放,C 正确;
D、N、P 过多排放入水体可能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藻类大量繁殖,最终导致湖泊中的植物全部死亡,D 正确。
故选 A。
2.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高胆固醇血症的发病率男性远高于女性
B. 猫叫综合征是由于 5 号染色体的长臂片段缺失引起的
C. 苯丙酮尿症患者的苯丙氨酸代谢异常会影响其智力发育
D.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结构改变引起的疾病为性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答案】C
【解析】
【分析】人类遗传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1)单基因遗传病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并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伴 X 染色体隐
性遗传病(如血友病、色盲)、伴 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 D 佝偻病)。
(2)多基因遗传病是由多对等位基因异常引起的,如青少年型糖尿病。
(3)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包括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如猫叫综合征)和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如 21 三
体综合征)。
【详解】A、高胆固醇血症为多基因遗传病,发病率与性别无关,A 错误;
B、猫叫综合征是由于 5 号染色体的短臂缺失引起的,为染色体异常的遗传病,B 错误;
C、苯丙酮尿症患者产生的有害物质苯丙酮酸会损害脑细胞,影响其智力发育,C 正确;
D、性染色体上的基因结构改变属于基因突变,引起的疾病为基因遗传病,D 错误。
故选 C。
3.下列关于植物体内化合物的特点和作用叙述正确的是( )
A. 茎细胞中的水分子之间具有氢键,使得水具有缓和细胞内温度变化的作用
B. Mg2+是叶绿素的必需成分,镁的这种存在形式是多数无机盐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
C. 叶绿体基质能利用三碳糖磷酸合成蔗糖,并运输到果实进行储存
D. 富含油脂的花生种子在密闭空间中产生和消耗气体相等时,其细胞内只存在需氧呼吸
【答案】A
【解析】
【分析】
1、由于水分子间的氢键,使得水具有缓和温度变化的作用。氢键使水分子蒸发时需要消耗大量的热,是因
为水分蒸发时要破坏氢键,因此出汗能有效的降低体温。水温的升高也需要较多的热,因为先要破坏氢键
才能促进分子的运动,反之,水温的降低会形成较多的氢键,而氢键的形成又会释放热量,这就使得细胞
内的温度变化比较缓和。
2、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少数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如叶绿素中的 Mg、血红蛋白中的 Fe
等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
【详解】A、根据上述分析可知,由于水分子间的氢键,使得水具有缓和细胞内温度变化的作用,A 正确;
B、Mg2+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镁在叶绿素中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的,但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是以离子的
形式存在的,B 错误;
C、叶肉细胞中碳反应产生的三碳糖大部分运至叶绿体外,并且转变成蔗糖,C 错误;
D、富含油脂的花生种子,其呼吸底物有脂肪,由于脂肪氧化分解时消耗 O2 的体积大于产生 CO2 的体积,所以富含油脂的花生种子在密闭空间中产生和消耗气体相等时,细胞中既存在需氧呼吸还存在无氧呼吸,D
错误。
故选 A。
4.分布在热带稀树灌丛或稀树草丛中的梅花雀,雌雄在灌丛中活动的空间不一样,雄性个体偏好上层活动,
雌性个体偏好下层活动。对于此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A. 热带地区四季温度较高,梅花雀所在的群落没有时间结构
B. 雌雄雀活动空间的差异可能是对光照的需求不同引起
C. 雌雄雀活动空间的差异与群落的垂直结构有关
D. 雌雄雀活动空间 差异不利于他们繁殖后代
【答案】C
【解析】
【分析】
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都有明显的分层现象,群落中植
物的垂直结构为动物创造了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在水平方向上,常呈镶嵌分布。
【详解】A、梅花雀所在的群落没有季节变化,也可能会有昼夜变化,A 错误;
B、雌雄雀活动空间的差异主要是气息空间和食物条件引起的,B 错误;
C、雌雄雀活动空间的差异与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有关,C 正确;
D、雌雀和雄雀活动的空间不同但不影响他们产生后代,D 错误。
故选 C。
【点睛】群落的空间结构特点:具有分层现象。
5.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种群之间的双向迁移使种群内变异量增大
B. 一个群落中全部生物所含的基因总和称为基因库
C. 自然选择对种群内可遗传变异均能发挥作用
D. 人工选择不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
【答案】A
【解析】
【分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是:①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②
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③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④隔离导致物种形成。
【详解】A、两种群间的双向迁移,会增加个体间的基因交流的机会,引起种群内变异量增大,A 正确;
的B、一个种群中全部生物所含的基因总和称为基因库,B 错误;
C、只有变异的性状影响了个体的存活和繁殖,自然选择才可能发生作用,C 错误;
D、无论是自然选择还是人工选择,都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D 错误。
故选 A。
6.如图 DNA 分子结构示意图,下列对该图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 1、2、3 代表的结构交替连接构成 DNA 的基本骨架
B. 图中 1、2、3 结合在一起为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C. 图中碱基对的配对方式遵循卡伽夫法则
D. 图中 4 和 5 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相连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为 DNA 分子结构示意图,其中 1 为磷酸,2 为脱氧核糖,3、4、5 为含氮碱基。C 和 G 之
间为三个氢键,3、5 为胞嘧啶,4 为鸟嘌呤。
【详解】A、图中 1 磷酸、2 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 DNA 的基本骨架,A 错误;
B、3 为胞嘧啶,图中 1、2、3 结合在一起为胞嘧啶脱氧核苷酸,B 正确;
C、图中碱基的配对方式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碱基的含量遵循卡伽夫法则,C 错误;
D、图中 4 和 5 之间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相连,D 错误。
故选 B。
7.温度是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重要因素。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不同 pH 条件、不同反应物浓度时,某种酶分子的最适温度不会改变
B. 超过一定温度,酶本身会随温度升高而发生热变性,温度越高酶变性速率越快
C. 温度升高,酶促反应加快的原因有酶分子的活性升高、温度直接提高反应速率D. 最适温度下酶的活性最高,因此该温度有利于酶的长期保存
【答案】D
【解析】
【分析】
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主要有:温度、pH、底物浓度和酶浓度。
(1)温度(pH)能影响酶促反应速率,在最适温度(pH)前,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增强,酶
促反应速率加快;到达最适温度(pH)时,酶活性最强,酶促反应速率最快;超过最适温度(pH)后,随
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降低,酶促反应速率减慢。另外低温酶不会变性失活,但高温、pH 过高或过
低都会使酶变性失活。
(2)底物浓度能影响酶促反应速率,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底物浓度的升高,酶促反应速率逐渐加快,但由
于酶浓度的限制,酶促反应速率达到最大值后保持相对稳定。
(3)酶浓度能影响酶促反应速率,在底物充足时,随着酶浓度的升高,酶促反应速率逐渐加快。
【详解】A、一种酶的最适温度和最适 pH 是不变的,所以不同 pH 条件、不同反应物浓度时,某种酶分子
的最适温度不会改变,A 正确;
B、一定范围内酶的活性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超过一定温度,酶本身会随温度升高而发生热变性,温度越
高酶变性速率越快,直到失去活性,B 正确;
C、温度不仅能直接提高反应速率,也能使酶分子的活性升高,所以一定范围内温度升高,酶促反应能加快,
C 正确;
D、低温时,酶的活性很低,但酶的空间结构比较稳定,并且在需要时可以升高到最适温度,酶的活性也会
随之升高,因此酶适于在低温下长期保存,D 错误。
故选 D。
8.下列关于育种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杂交育种的基本程序是杂交、选择、纯合化
B. 诱变育种的基本原理之一是染色体畸变
C. 单倍体育种时秋水仙素作用于单倍体幼苗
D. 青霉素高产菌株与雄性家蚕的选育过程中采用的诱变方法相同
【答案】D
【解析】
【分析】
四种育种方法的比较如下表: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单倍体育种 多倍体育种
方
法
杂 交 → 自
交→选优
辐射诱变、激光诱变、
化学药剂处理
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
加倍
秋水仙素处理萌发
的种子或幼苗
原
理
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
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
染色体变异(染色
体组成倍增加)
【详解】A、杂交育种能够将同种生物不同的优良性状组合到一个新品种上来,其基本程序一般是杂交、选
择、纯合化,A 正确;
B、诱变育种的基本原理是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B 正确;
C、单倍体育种过程需要进行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然后用秋水仙素处理其幼苗,C 正确;
D、雄性家蚕的选育过程中采用的是辐射诱变,青霉素高产菌株培育采用的是辐射诱变和化学诱变,二者采
用的诱变方法不一定相同,D 错误。
故选 D。
9.下列有关 ATP 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①为腺嘌呤,①+②为腺苷
B. ①+②+③构成的物质是转录和逆转录的原料之一
C. 肌细胞形状改变过程中有④的断裂发生
D. 剧烈运动时细胞的 ATP 含量保持动态平衡
【答案】B
【解析】
【分析】
ATP 又叫三磷酸腺苷,简称 ATP,其结构式是:A-P~P~P。A 表示腺苷、T 表示三个、P 表示磷酸基团。
“~”表示高能磷酸键。ATP 是一种含有高能磷酸键的有机化合物,它的大量化学能就储存在高能磷酸键
中。ATP 水解释放能量断裂的是末端的那个高能磷酸键。ATP 是生命活动能量的直接来源,但本身在体内
含量并不高。图示表示 ATP 的结构示意图,①表示腺嘌呤,②表示核糖,③表示磷酸基团,④表示末端的
高能磷酸键。
【详解】A、①为腺嘌呤,②表示核糖,①+②为腺苷,A 正确;
B、①腺嘌呤+②核糖+③磷酸基团组成的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转录形成 RNA 的原料之一,不是逆转录形成 DNA 的原料之一,B 错误;
C、肌细胞形状改变过程中需要 ATP 水解供能,故有④末端的高能磷酸键的断裂发生,C 正确;
D、剧烈运动时细胞的 ATP 与 ADP 相互转化,使其含量保持动态平衡,D 正确。
故选 B。
【点睛】本题考查 ATP 的结构、ATP 和 ADP 之间的相互转化,意在考查学生识图和理解能力,解题的关
键是理解相关知识。
10.一定范围内,胃癌细胞的凋亡率随蜂毒素浓度的增大而上升。如图表示胃癌细胞在不同浓度的蜂毒素培
养液中培养一定时间后凋亡基因 Bax、Bcl-2 的表达率。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
A. 由图可知,细胞凋亡是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B. 蜂毒素培养液中的胃癌细胞凋亡是基因引起的细胞发育中的必然步骤
C. 一定浓度的蜂毒素能诱导胃癌细胞凋亡且随蜂毒素浓度增大诱导效应增强
D. 蜂毒素通过促进 Bax 蛋白产生和抑制 Bcl-2 蛋白产生来诱导胃癌细胞凋亡
【答案】B
【解析】
【分析】
图示为胃癌细胞在不同浓度的蜂毒素培养液中培养一定时间后,胃癌细胞中的凋亡基因 Bax、Bcl-2 的表达
率随蜂毒素浓度的变化,由图可知随蜂毒素浓度的升高,Bax 基因表达增强、Bcl-2 基因表达减弱。
【详解】A、由图可知,不同蜂毒素浓度通过影响相关基因的表达影响细胞凋亡,说明细胞凋亡是基因与环
境共同作用的结果,A 正确;
B、由图可知:随着蜂毒素浓度的升高,Bax 基因表达增强、Bcl-2 基因表达减弱、胃癌细胞凋亡率升高,
说明蜂毒素诱导胃癌细胞凋亡与 Bax 基因、Bcl-2 基因表达有关,胃癌细胞凋亡是基因引起的细胞凋亡中的
步骤,B 错误;
C.由题意可知,一定浓度的蜂毒素能诱导胃癌细胞凋亡,并随浓度增大诱导效应增强,C 正确;
D.分析图示可知,在一定的范围内,蜂毒素能促进 Bax 基因表达、抑制 Bcl-2 基因表达,且随蜂毒素浓度
增加 Bax 基因表达率升高、Bcl-2 基因表达率降低,由此可以看出蜂毒素通过促进 Bax 蛋白产生和抑制 Bcl-2蛋白产生诱导胃癌细胞凋亡,D 正确。
故选 B。
【点睛】本题结合胃癌细胞在不同浓度的蜂毒素培养液中培养一定时间后,胃癌细胞的凋亡率随蜂毒素浓
度的变化曲线图、胃癌细胞中的凋亡基因 Bax、Bcl-2 的表达率随蜂毒素浓度的变化曲线图,考查癌细胞的
特征的知识,考生识记癌细胞的特征、通过分析题干和曲线图获取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11.如图表示下丘脑和垂体在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 )
A. 细胞 A 能分泌调节激素,通过垂体门脉定向运输至垂体前叶
B. 细胞 B 与垂体后叶之间通过突触联系
C. 垂体前叶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调节甲状腺分泌相关激素
D. 垂体前叶能分泌生长激素,促进肝细胞和肌细胞生成糖元
【答案】A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细胞 A 为下丘脑中的神经分泌细胞,细胞 B 是下丘脑垂体束。据此分析结合各选项相关问题判
断。
【详解】A、下丘脑中的神经分泌细胞分泌的多种调节激素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作用于垂体前叶
的细胞,A 错误;
B、看图可知:细胞 B 与垂体后叶之间通过突触相联系,B 正确;
C、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能促进垂体前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可作用于甲状腺,
调节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C 正确;
D、垂体前叶能分泌生长激素,生长激素能够促进肝细胞和肌细胞内糖元的生成,因而减少了糖的利用,还能促进脂肪分解,D 正确。
故选 A。
12.下列关于酵母菌需氧呼吸叙述正确的是( )
A. 将糖类等有机物彻底水解成无机物且释放能量
B. 糖酵解过程中葡萄糖的大部分能量以热能形式散失
C. 丙酮酸在线粒体基质中释放二氧化碳需要通过多个化学反应
D. 产物水中的氢全部来自于葡萄糖
【答案】C
【解析】
【分析】
1、需氧呼吸:细胞在氧气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
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大量能量的过程。
2、需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的分解,产生丙酮酸、还原氢和少量能量,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
还原氢、二氧化碳和少量能量,第三阶段是还原氢和氧气反应生成水,并释放大量能量。
【详解】A、酵母菌通过需氧呼吸将糖类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不是水解)成无机物且释放能量,A 错误;
B、糖酵解过程中葡萄糖中的大部分能量还未释放(储存在丙酮酸中),其释放的少量能量中大部分以热能
形式散失,B 错误;
C、丙酮酸在线粒体基质中释放二氧化碳需要经过多个化学反应,C 正确;
D、产物水中的氢来自葡萄糖和水,D 错误。
故选 C。
13.下列关于膝反射过程的分析,错误的是
A. 反射弧不包括抑制性中间神经元
B. 脊髓受损后伸肌可能会出现收缩反射
C. 伸肌既是感受器分布的部位又是效应器
D. 反射中枢是传入神经元与传出神经元之间的突触
【答案】B
【解析】
【分析】
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详解】A、膝反射的反射弧中,只有感觉神经元和一个运动神经元,不包括抑制性中间神经元,A 正确;
B、脊髓作为神经中枢,受损后伸肌可能会收缩,但不属于反射,因为反射弧不完整,B 错误;C、伸肌既是感受器分布的部位又是效应器,神经中枢位于脊髓,C 正确;
D、在膝反射中,反射中枢是传入神经元与传出神经元之间的突触,D 正确。
故选 B。
14.下图为一只果蝇两条染色体上部分基因分布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果蝇的眼色受多对基因控制且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 四种基因在果蝇的体细胞中均成对存在
C. v 基因的遗传不一定与性别相关联
D. w 基因是一段包含完整遗传信息单位的 DNA 片段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左图为一条常染色体上标有朱红眼基因(cn)和暗栗色眼基因(cl)两种基因;右图为 X 染色体
上标有辰砂眼基因(v)和白眼基因(w)两种基因;等位基因是指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相同位置的基
因,此题中的朱红眼基因和暗栗色眼基因位于一条染色体上,不属于等位基因,同理辰砂眼基因和白眼基
因也不是等位基因。
【详解】A、果蝇的眼色受多对基因控制,但这些基因之间不都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如朱红眼基因(cn)和
暗栗色眼基因(cl)位于一条染色体上,它们的遗传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A 错误;
B、由于 X、Y 染色体的大小不同,X 染色体上的基因在 Y 染色体上不一定含有,因此在雄性果蝇的体细胞
中,辰砂眼基因(v)和白眼基因(w)两种基因不一定成对存在,B 错误;
C、v 基因在 X 染色体上,其遗传一定与性别相关联,C 错误;
D、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因此 w 基因是一段包含完整遗传信息单位的 DNA 片段,D 正确。
故选 D。
15.下列关于染色体组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男性和女性的 23 对染色体均可分为 7 组
B. 染色体组型体现了生物染色体的数目和形态特征
C. 染色体组型具有种的特异性,可用来判断生物亲缘关系
D. 二倍体生物的一个配子中含有的全部染色体称为一个染色体组型
【答案】D【解析】
【分析】
1、染色体组: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
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做一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含有控制该生物性
状的全套基因。
2、染色体组型是描述一个生物体内所有染色体的大小、形状和数量信息的图象;这种组型技术可用来寻找
染色体畸变同特定疾病的关系,比如:染色体数目的异常增加、形状发生异常变化等。
【详解】A、根据染色体大小、形状和着丝粒位置的不同,可将人类的染色体分为 A~G 共 7 组,其中 X 染
色体被列入 C 组,Y 染色体被列入 G 组,A 正确;
B、染色体组型体现了该生物染色体的数目和形态特征的全貌,B 正确;
C、染色体组型具有种的特异性,因此可用来判断生物的亲缘关系,也可以用于疾病的诊断,C 正确;
D、二倍体生物的一个配子中含有的全部染色体称为一个染色体组,不是一个染色体组型,D 错误。
故选 D。
【点睛】本题考查染色体组型和染色体组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识记染色体组型和染色体组的概念,并能
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和判断。
16.下图是在黑暗条件下对植物生长物质研究的一组实验,其中去尖端的幼苗经处理不含内源生长物质。据
图分析错误的是( )
A. 该组实验若在有光条件下进行,实验结果没有显著差异
B. 琼脂块上放足够多的尖端,去尖端幼苗有可能往左弯曲
C. 该组实验还不能说明幼苗的尖端产生了促进生长的物质
D. 该组实验能作为解释植物向光生长 一个证据
【答案】B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去掉幼苗尖端,放在琼脂块上,一段时间后再将琼脂块放在去掉尖端的胚芽鞘的左侧,会使胚
芽鞘向放含有琼脂块的对侧弯曲生长。生长素的作用特点为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
的长,但都会生长,只是在原有生长的基础上长得快和慢的区别。
【详解】A、有光条件下进行,影响生长素在尖端的横向运输,但不影响生长素在琼脂块中的运输,所以有
光、无光对本实验的结果基本不影响,A 正确;
B、由于去尖端的幼苗经处理不含内源生长物质,所以没有放置琼脂块的一侧不生长,而生长素促进生长和
抑制生长是在自然生长的基础上的表现,不可能使原有长度变短,所以就算琼脂块上放足够多的尖端,去
尖端幼苗也不可能往左弯曲,B 错误;
C、该组实验还不能说明幼苗的尖端产生了促进生长的物质,因为不能排除琼脂块的作用,需要设立放置不
接触尖端的等体积的琼脂块组做对照实验,C 正确;
D、植物弯曲生长是因为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因此该组实验能作为解释植物向光生长内因的一个证据,D 正
确。
故选 B。
17.下列关于“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的经典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将 S 型肺炎双球菌的 DNA 与活的 R 型菌一起注入到小鼠体内,会使小鼠患肺炎死亡
B. 从 S 型活菌中抽提 DNA 与 R 型活菌混合悬浮培养,可观察到光滑型菌落
C. 32p 标记的 T2 噬菌体和大肠杆菌混合后未经过搅拌,则沉淀物中放射性下降
D. 单独使用 TMV A 的 RNA 感染烟草,可从烟草细胞中分离出 TMV A
【答案】D
【解析】
【分析】
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
明 S 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 型细菌转化为 S 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 DNA 是遗
传物质。
2、T2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 35S 或 32P 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
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3、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和重建实验,证明了 RNA 是遗传物质。
【详解】A、S 型肺炎双球菌的 DNA 与活的 R 型菌一起注入到小鼠体内,转化形成的 S 型肺炎双球菌会使
小鼠患败血症死亡,A 错误;
B、从 S 型活菌中抽提的 DNA 与 R 型活菌混合悬浮培养后,需接种到固体培养基上才可观察到光滑型菌落,
B 错误;
C、32P 标记的是 T2 噬菌体的 DNA,该噬菌体和大肠杆菌混合后,DNA 进入细菌,并随着细菌离心到沉淀
物中,无论搅拌还是不搅拌都不影响沉淀物中放射性的强弱,C 错误;D、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RNA,故单独使用烟草花叶病毒 TMV A 的 RNA 感染烟草,会使烟草感染
烟草花叶病毒,最终可从烟草细胞中分离出 TMV A,D 正确。
故选 D。
【点睛】本题考查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
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现象及结论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18.紫色洋葱 A 和 B 的外表皮细胞分别制成 5 组临时装片,在装片上依次滴加 5 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当
原生质体体积不再变化时统计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A 与 B 对照得出,A 的细胞液平均浓度大于 B
B. 5 种蔗糖溶液中,浓度从高到低依次为乙、丁、甲、戊、丙
C. 甲中 A 的体积没有发生变化,说明甲组的蔗糖溶液浓度等于 A 的平均浓度
D. 丙中 A 的体积增大的过程中,细胞发生渗透吸水直至细胞液的平均浓度等于外界溶液浓度
【答案】D
【解析】
【分析】
1、质壁分离的原因分析:
(1)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
(2)内因: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
(3)表现:液泡由大变小,细胞液颜色由浅变深,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
2、据图分析,当原生质层的体积大于 1,说明细胞吸水;当原生质层的体积等于 1,说明细胞吸水和失水
处于动态平衡;当原生质层的体积小于 1,说明细胞失水。
【详解】A、据图分析,将紫色洋葱 A 和 B 的外表皮细胞分别放在五种同一浓度的外界溶液中,A 的外表皮
细胞的原生质体的体积都比 B 的外表皮细胞的原生质体的体积大,说明洋葱 A 的外表皮细胞吸水较多或失
水较少,进而说明 A 的细胞液平均浓度大于 B,A 正确;
B、观察紫色洋葱原生质体的体积变化,体积越小,说明外界溶液浓度越大,则甲~戊五种蔗糖溶液浓度的
大小关系是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