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百师联盟高三开学摸底大联考全国卷数学(理)试题(解析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0届百师联盟高三开学摸底大联考全国卷数学(理)试题(解析版)

ID:428287

大小:1.92 MB

页数:20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百师联盟 2020 届全国高三开学摸底大联考全国卷理科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 ,集合 ,则 (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题意 ,再由集合并集的概念直接计算即可得解. 【详解】由题意 , 所以 .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和集合并集的运算,属于基础题. 2.已知命题 , ,则命题 的否定为( ) A. , B. , C. , D. ,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全称命题的否定是特称命题,可直接得出结果. 【详解】命题 , 的否定为“ , ”. 故选 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全称命题的否定,只需改写量词与结论即可,属于基础题型. 3.已知实数 满足 则 的最大值为( ) A. 7 B. 5 C. 4 D. { }| 3 1A x x= − < ≤ { }2| 2B x y x= = − A B = 2,1 −  ( 2,1−  3, 2 −  ( 3, 2−  { }| 2 2B x x= − ≤ ≤ { } { } { }2 2| 2 | 2 0 | 2 2B x y x x x x x= = − = − ≥ = − ≤ ≤ { } { } { } (| 3 1 | 3| 2 2 2 3, 2x xA B x x x x ∪ = − − < ≤ = − < ≤ =≤ ≤ ∪ −  : , (0,1)∀ ∈P x y 2x y+ < P , (0,1)∀ ∈x y 2x y+ ≥ , (0,1)∀ ∉x y 2x y+ ≥ 0 0, (0,1)∃ ∉x y 0 0 2+ ≥x y 0 0, (0,1)∃ ∈x y 0 0 2+ ≥x y : , (0,1)∀ ∈P x y 2x y+ < 0 0, (0,1)∃ ∈x y 0 0 2+ ≥x y ,x y 2, 2, 1 0, y x y x y   +  − +    3 2x y+ 9 2【答案】A 【解析】 【分析】 画出已知约束条件对应的可行域,求出直接,代入目标函数,得到结果. 【详解】解:实数 , 满足 对应的可行域如下图所示: 由 解得 , 经过可行域的 时, 目标函数取得最大值. 当 , 时, , 故 的最大值为 7,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简单线性规划的应用,其中利用角点法是解答线性规划类小题最常用的方法, 属于基础题. 4.某商场开展转转盘抽奖活动,每抽奖一次转动一次转盘(转盘如图),经测量可知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 奖所在扇形区域的圆心角分别为 , 和 ,则抽奖一次中一等奖的概率为( ) x y 2 2 1 0 y x y x y   +  − +    2 1 0 y x y =  − + = (1,2)A 3 2z x y= + A 1x = 2y = 3 2 7z x y= + = 3 2z x y= + 20° 50° 60°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测度比是圆心角的弧度数比求解. 【详解】解: 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所在扇形的圆心角分别为: , 和 , 且三等奖对应等圆心角的两个区域,转动一次转盘指针指向位置是等可能的, 抽奖一次中奖的概率 .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几何概型概率的求法,明确测度比是圆心角的弧度数比是关键,属于基础题. 5.已知 为圆 上任一点, , 为直线 : 上 两个动点,且 , 则 面积的最大值为( ) A. 9 B. C. 3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计算出圆上点到直线的最远距离为 ,利用面积公式即可得解. 【详解】由题意知圆 的圆心为 ,半径为 1, 则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为 , 所以圆上的点到直线的最大距离为 , 所以 的最大值为 . 故选:B. 的 13 36 17 36 19 36 5 9  20° 50° 60° ∴ 20 50 2 60 190 19 360 360 36P ° + ° + × °= = =° P ( )2 21 1x y+ + = A B l 3 4 7 0x y+ − = 3AB = PAB∆ 9 2 3 2 3 ( )2 21 1x y+ + = ( )1,0− 2 2 3 7 3 7 253 4 − − − −= = + 2 1 3+ = PABS∆ 1 93 32 2 × × =【点睛】本题考查了圆上点到直线距离最值的求解,考查了转化化归思想,属于基础题. 6.元代数学家朱世杰编著的《算法启蒙》中记载了有关数列的计算问题:“今有竹七节,下两节容米四升, 上两节容米二升,各节欲均容,问逐节各容几升?”其大意为:现有一根七节的竹子,最下面两节可装米 四升,最上面两节可装米二升,如果竹子装米量逐节等量减少,问竹子各节各装米多少升?以此计算,第 四节竹子的装米量为( ) A. 1 升 B. 升 C. 升 D. 升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题意得 ,由等差数列的性质即可直接得解. 【详解】设竹子自下而上的各节容米量分别为 , … , 则有 ,由等差数列的性质可得 ,所以 .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差数列的应用,关键是对于题目条件的转化,属于基础题. 7. 梯形 中, ,设 ,则 (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利用向量的三角形法则得出 ,进而求出 ,最后利用 ,即可求解 【详解】 , , , , 答案选 D 【点睛】本题考查向量的线性运算,属于基础题 8.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则输出 的值为( ) 在 3 2 2 3 4 3 1 2 6 7 6a a a a+ + + = 1a 2a 7a 1 2 6 7 6a a a a+ + + = 1 7 42 3a a a+ = = 4 3 2a = ABCD 2 ,BC AD DE EC= =    ,BA a BC b= =   BE = 1 1 2 4a b+  1 5 3 6a b+  2 2 3 3a b+  1 3 2 4a b+  AC CE BE BC CE= +   AC AB BC a b= + = − +     AC AD DC− =   2 2 b ba b a= − + − = − +     2 2 4 CD a bCE = = −    2 4 a bBE BC CE b= + = + −      1 3 2 4a b= +  SA. 3 B. 2020 C. 3030 D. 1010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已知中的程序语句可知:该程序的功能是利用循环结构计算并输出变量 的值,模拟程序的运行过程, 分析循环中各变量值的变化情况,可得答案. 【详解】解:模拟程序的运行,可得 , , , , , 可知 , 当 时, .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程序框图的应用问题,解题时应模拟程序框图的运行过程,以便得出正确的结论,属 于基础题. 9. 的展开式中,含 项的系数为( ) A. 100 B. 300 C. 500 D. 110 【答案】A 【解析】 【分析】 转 化 条 件 得 , 则 可 写 出 其 通 项 公 式 ,通过分别给 、 赋值令 ,即可得解. S 1 0a = 2 3a = 3 2a = − 4 5a = 5 4a = − 6 7a = … 1 2 3 4 3a a a a+ = + =…= 2020i = 1010 3 3030S = × = ( ) ( )5 102 2 2 1x x x x+ − + 7x ( ) ( ) ( ) ( )5 10 5 202 2 22 1 1x x x x x x x+ − + = + − ( ) ( )30 1 1 5 201 k r kr k r kT T C C x − + + + = − r k 23r k+ =【详解】由题意 , 则其通项公式为: , 其中 , ,则 , 所以可取 , ,此时 ; , ,此时 ; , ,此时 ; 所以 项的系数为 .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二项式定理的应用,考查了计算能力和分类讨论思想,属于中档题. 10.已知函数 在 上有且仅有三个零点,则 的取值范围是 (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利用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化简函数的解析式,利用函数的零点个数,转化为方程的根的个数,利用三角 函数的有界性,转化求解即可. 【详解】解:函数 , 函数 在 上有且仅有三个零点, 就是 在 上有且仅有三个解,则 或 ; ,解得 .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函数的零点的判断三角函数的图象与形状的应用,考查转化思想以及计算能力,属于中 ( ) ( ) ( ) ( )5 10 5 202 2 22 1 1x x x x x x x+ − + = + − ( ) ( ) ( ) ( )5 302 20 1 1 5 20 5 201 1r k k r kr r k k r k r kT T C x x C x C C x − − +− + + = ⋅ − = − 0 5r≤ ≤ 0 20k≤ ≤ 23r k+ = 3r = 20k = ( )20 3 20 5 201 10C C− = 4r = 19k = ( )19 4 19 5 201 100C C− = − = 5r 18k = ( )18 5 18 5 201 190C C− = 7x 10 100 190 100− + = ( ) sin 3cos 3( 0)f x x xω ω ω= + − > 0, 2 π     ω 10 14,3 3     10 14,3 3    144, 3      144, 3    ( ) sin 3cos 3 2sin( ) 33f x x x x πω ω ω= + − = + − ( ) sin 3cos 3( 0)f x x xω ω ω= + − > 0, 2 π     3sin( )3 2x πω + = 0, 2 π     23 3x k π πω π+ = + 22 3k ππ + ∴ 22 23 2 3 3 π ωπ π ππ π+ + < + 144, 3 ω  ∈  档题. 11.如图,四棱锥 中,底面为直角梯形 , , 为 上靠近 点 的三等分点,则三棱锥 与四棱锥 的体积比为(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等积法可知, ,再根据点 到面 的距离等于点 到面 的距离的 ,以 及 ,即可求出. 【详解】设点 到面 的距离为 ,所以点 到面 的距离等于 . 又 ,所以 .而 , 故 . 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等积法的应用,以及棱锥的体积公式的应用,意在考查学生的转化能力,属于基础 题. 12.双曲线 : , , 为其左、右焦点,线段 垂直直线 ,垂足为点 ,与 交于点 ,若 ,则 的离心率为( ) A. B. 2 C. 3 D. P ABCD− 90BAD ADC °∠ = ∠ = 2 3AB CD= E PC C B CDE− P ABCD− 1 9 1 5 1 6 1 3 B C D E E B C DV V− −= E ABCD P ABCD 1 3 3 5 BCD ABCD S S = P ABCD d E ABCD 1 3 d 2 3AB CD= 3 5 BCD ABCD S S = B C D E E B C DV V− −= 1 1 1 3 13 3 1 3 5 5 3 BCD B CDE E BCD P ABCD P ABCD ABCD d SV V V V d S − − − − × × = = = × = × ×  C ( )2 2 2 2 1 0, 0x y a ba b − = > > 1F 2F 2F A by xa = A C B 2F B BA=  C 2 3【答案】A 【解析】 【分析】 由题意 , 所在的直线方程为 ,求出点 ,进而求得 , 代入双曲线的方程化简后得 ,利用 即可得解. 【详解】由题意 , 线段 垂直直线 , , 所在的直线方程为 ,与直线 的交点为 , , 为线段 的中点, , 代入双曲线方程得 ,得 , .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双曲线离心率的求解,考查了计算能力,属于中档题. 二、填空题:本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 13.若复数 ,则 _____. 【答案】 【解析】 【分析】 利用复数代数形式的乘除运算化简,再由复数模的计算公式求解. 【详解】解: , ( )2 ,0F c 2F A ( )ay x cb = − − 2 ,a abA c c      2 2 ,2 2 c a abB c c  +    2 22c a= 2 2 ce a = ( )2 ,0F c  2F A by xa = ∴ 2F A ak b = − ∴ 2F A ( )ay x cb = − − by xa = 2 ,a abA c c       2F B BA=  ∴ B 2F A ∴ 2 2 ,2 2 c a abB c c  +    ( )22 2 2 2 2 2 2 2 2 24 4 a c a bb a a bc c + × − × = 2 22c a= ∴ 2 2 2ce a = = 2 2 21 iz i −= ++ | |z = 2 2 22 2 2(1 )2 2 2 21 (1 )(1 ) i iz ii i i − −= + = + = − ++ + −. 故答案为: . 【点睛】本题考查复数代数形式的乘除运算,考查复数模的求法,属于基础题. 14.在一次考试后,为了分析成绩,从 1,2,3 班中抽取了 3 名同学(每班一人),记这三名同学为 、 、 ,已知来自 2 班的同学比 成绩低, 与来自 2 班的同学成绩不同, 的成绩比来自 3 班的同学高.由 此判断,来自 1 班的同学为______.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题意先确定 C 来自 2 班,再根据“来自2 班的同学比 成绩低, 的成绩比来自 3 班的同学高”,即可得 解. 【详解】由题, 不是来自 2 班, 不是来自 2 班,所以 来自 2 班, 又 的成绩比来自 2 班的同学高, 的成绩比来自 3 班的同学高, 所以 不能来自 3 班,只能来自 1 班. 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考查了简单的逻辑推理的应用,属于基础题. 15.数列 中,其前 项和为 且 ,则 _____. 【答案】9217 【解析】 【分析】 首先利用递推关系式求出数列的通项公式,进一步利用乘公比错位相减法求出数列的和. 【详解】解:数列 中,其前 项和为 且 ,①当 时,解得 .当 时, 且 ,②, ② ①得 ,整理得 (常数),故数列 是以 为首项 为公差的等 差数列, 所以 ,整理得 所以 ①, ②, 2 2| | 2 ( 2) 2 2z∴ = + − = 2 2 A B C B A C B C B A C B C B { }na n nS 2 2 1n n nS a= − + 10S = { }na n nS 2 2 1n n nS a= − + 1n = 1 1a = 2n 1 1 12 2 1n n nS a + + += − + − 1 1 2 2 2n n n na a+ + − = − 1 1 1 2 2 2 n n n n a a+ + − = { }2 n n a 1 2 1 2 1 1 1( 1)2 2 2 2 n n a n n= + − = 12n na n −=  0 1 11 2 2 2 2n nS n −= + +…+   1 22 1 2 2 2 2n nS n= + +…+  ① ②得 ,整理得 , 所以 . 故答案为:9217 【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要点:数列的递推关系式的应用,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求法及应用,乘公比错位相 减法的应用,主要考查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转换能力,属于中档题. 16.若函数 在其定义域上的最小值为 0,则 最小值为_____. 【答案】 【解析】 【分析】 由题意 ,当 时, 恒成立,不存在最小值. 当 时,则存在 使得 ,得到 ,可得: .令 ,利用导 数研究其单调性即可得出. 【详解】由题意 ,当 时, 恒成立, 单调递增,∴ 不存在最小值. 当 时,则存在 使得 ,即 ,使得 在 上单调递减, 在 上单调递增,∴ , 可得: . 令 , , 当 时, 取得极小值: . 故答案为: . 【点睛】本题考查了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极值与最值、方程与不等式的解法、等价转化方法,考查 了推理能力与计算能力,属于中档题. 三、解答题:共 70 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眀过程或演算步骤.第 17~21 题为必考题,每 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 22、23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 60 分. − 1(1 2 2 ) 2n n nS n−− = + +…+ −  ( 1) 2 1n nS n= − + 10 10 9 2 1 9216 1 9217S = + = + = 1( ) xf x e x ba = − − 2a b 2 1 e − 1( ) xf x e a ′ = − 0a < ( ) 0f x′ > 0a > 0x 1( ) 0xf x e a ′ = − = 0 1xe a = 0 2 01 x xa b e −= 1( ) t th t e −= 1( ) xf x e a ′ = − 0a < 1( ) 0xf x e a ′ = − > 1( ) xf x e x ba = − − 0a > 0x 1( ) 0xf x e a ′ = − = 0 1xe a = 1( ) xf x e x ba = − − 0(0, )x 0( , )x +∞ 0 0 0 1( ) 0xf x e x ba = − − = 0 2 01 x xa b e −= 1( ) t th t e −= 2( ) t th t e −′ = ∴ 2t = ( )h t 2 1 e − 2 1 e −17.在 中,三个内角 , , 所对的边分别为 , , ,且 . (1)求 ; (2)若 ,三角形的面积 ,求 . 【答案】(1) .(2) 【解析】 【分析】 (1)由题意结合正弦定理得 ,再由余弦定理可得 ,即可得解; (2)由(1)结合三角形面积公式可得 ,则利用余弦定理可得 ,计算即可得解. 【详解】(1)由 得 , 由正弦定理得 即 , , , 由 可得 . (2)由(1)知 , 则 ,解得 , 又 , , 解得 . 【点睛】本题考查了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综合应用,属于中档题. 18.如图所示的多面体的底面 为直角梯形,四边形 为矩形,且 , , , , , , 分别为 , , 的中点. ABC∆ A B C a b c ( ) ( )sin sin sina c A c A B b B− + + = B 8a c+ = 4 3ABCS∆ = b 3 π 4 2 2 2a c b ac+ − = 1cos 2B = 16ac = ( )22 2 2 2 cos 3b a c ac B a c ac= + − = + − ( ) ( )sin sin sina c A c A B b B− + + = ( )sin sin sina c A c C b B− + = ( ) 2 2a c a c b− × + = 2 2 2a c b ac+ − = ∴ 2 2 2 1 2 2 a c b ac + − = ∴ 1cos 2B = ( )0,B π∈ 3B π= 3B π= 1 sin 4 32ABCS ac B∆ = = 16ac = 8a c+ = ∴ ( )22 2 2 2 cos 3 16b a c ac B a c ac= + − = + − = 4b = ABCD DCFE DE BC⊥ AD DC⊥ AD AB⊥ 1 22AB AD DE CD= = = = M N P EF BF BC(1)求证: 平面 ; (2)求直线 与平面 所成角的余弦值. 【答案】(1)答案见解析.(2) 【解析】 【分析】 ( 1 ) 先 证 明 平 面 , 可 得 , 取 中 点 , 利 用 等 腰 三 角 形 的 性 质 可 得 ,由线面垂直的判定即可得证; (2)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求出各点坐标后,再求出平面 的一个法向量 和直线 的方向向量 , 求出两向量夹角的余弦值后利用平方关系即可得解. 【详解】(1)证明: , 分别为 , 的中点, , 四边形 为矩形, , 又 , , , 平面 , 平面 , 平面 , , 取 中点 ,连接 , , ,则 , 点 , , , 同在平面 内. 在 中, , , 为 中点, , 又 , , 平面 , 平面 . (2)由(1)知 , , 三条直线两两垂直且交于点 ,以 为原点, , , 分别为 , ,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 则 , , , , , 分别为 , 中点,可得 , , , , , BC ⊥ MNP MN BCF 3 3 PN ^ ABCD PN BC⊥ CD H HP BC⊥ BCF n MN MN  P N BC BF ∴ / / / /PN CF DE  EDCF ∴ DE CD⊥  DE BC⊥ BC CD C∩ = BC CD ⊂ ABCD ∴ DE ⊥ ABCD ∴ PN ^ ABCD ∴ PN BC⊥ CD H PH BH MH / / / /MH CF PN ∴ M N P H MNP BHC∆ 2BH AD= = 2CH CD AB= − = P BC ∴ HP BC⊥  PN HP P∩ = PN HP ⊂ MNP ∴ BC ⊥ MNP AD DE CD D D DA DC DE x y z ( )2,2,0B ( )0,4,0C ( )0,0,2E ( )0,4,2F  M N EF BF ( )0,2,2M ( )1,3,1N ∴ ( )2,2,2BF = − ( )2,2,0BC = − ( )1,1, 1MN = −设平面 的一个法向量为 ,则 ,即 , 令 ,可得 , , , 所以 . 所以 与平面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 【点睛】本题考查了线面垂直的判定和利用空间向量求线面角,属于中档题. 19.移动支付(支付宝支付,微信支付等)开创了新的支付方式,使电子货币开始普及,为了了解习惯使用 移动支付方式是否与年龄有关,对某地 200 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得到数据如下:60 岁以上的人群中,习惯 使用移动支付的人数为 30 人;60 岁及以下的人群中,不习惯使用移动支付的人数为 40 人.已知在全部 200 人中,随机抽取一人,抽到习惯使用移动支付的人的概率为 0.6. (1)完成如下 列联表,并判断是否有 的把握认为习惯使用移动支付与年龄有关,并说明理由. 习惯使用移动支付 不习惯使用移动支付 合计(人数) 60 岁以上 60 岁及以下 合计(人数) 200 (2)在习惯使用移动支付的 60 岁以上的人群中,每月移动支付的金额如下表: 每月支付金额 300 以上 的 BCF ( ), ,n m n p= 0 0 n BC n BF  ⋅ =  ⋅ =   2 2 0 2 2 2 0 m n m n p − + = − + + = 1m = 1n = 0p = ∴ ( )1,1,0n = 6cos , 3 n MNn MN n MN ⋅= =      MN BCF 2 6 31 3 3  − =    99.9% [100,2000] (1000,2000] (2000,3000]人数 10 20 30 现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中抽取 9 人,再从这 9 人中随机抽取 4 人,记 4 人中每月移动支付金额超过 3000 元的人数为 ,求 的分布列及数学期望. 附: ,其中 . 0.100 0.050 0.010 0.001 2.706 3.841 6.635 10.828 【答案】(1)列联表见解析,有,理由见解析;(2)分布列见解析, . 【解析】 【分析】 (1)根据题意填写列联表,计算 的值,对照临界值得出结论; (2)由题意知 的可能取值,计算对应的概率值,写出分布列,求得数学期望值. 【详解】解:(1)列联表如图: 习惯使用移动支付 不习惯使用移动支付 合计(人数) 60 岁以上 30 40 70 60 岁及以下 90 40 130 合计(人数) 120 80 200 . 所以有 的把握认为习惯使用移动支付与年龄有关. (2)由(1)得 ,所以在抽取的 9 人中,月支付金额在 的有 1 人,在 的为 2 x Y Y 2 2 ( ) ( )( )( )( ) n ad bcK a b c d a c b d −= + + + + n a b c d= + + + ( )2 0P K k 0k 4 3 2K Y 2 200 2400 2400 1200 13.187 10.82870 130 120 80 91K × ×= = ≈ >× × × 99.9% 30x = [100,1000] (1000,2000]人,在 的为 3 人,3000 以上的为 3 人,则 , , . , 所以分布列为 0 1 2 3 . 所以 的数学期望为 . 【点睛】本题考查了列联表与独立性检验的应用问题,也考查了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与数学期望问题, 属于中档题. 20.函数 . (1)讨论函数 的单调性; (2)若 ,证明:当 时, 恒成立. 【答案】(1)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对 求导,令 ,可得 或 ,然后分 , 和 三种情况求 的单调区间; (2)由(1)可知 时, 的单调性,然后分 和 两种情况分别求出 的最大值, 证明 的最大值小于 0 即可. 【详解】解:(1)因为 定义域为 , (2000,3000] 4 6 4 9 5( 0) 42 CP Y C = = = 3 1 6 3 4 9 10( 1) 21 C CP Y C = = = 2 2 6 3 4 9 5( 2) 14 C CP Y C = = = 1 3 6 3 4 9 1( 3) 21 C CP Y C = = = Y P 5 42 10 21 5 14 1 21 5 10 5 1 4( ) 0 1 2 342 21 14 21 3E Y = × + × + × + × = Y 4 3 2 ( ) ln 6 ( )af x a x x ax = − − ∈R ( )f x 0a > 2( ]0,x∈ ( ) 0f x < ( )f x ( ) 0f x′ = 2 ax = 3 ax = − 0a = 0a > 0a < ( )f x 0a > ( )f x 0 4a< < 4a ( )f x ( )f x 2 ( ) ln 6af x a x xx = − − ( )0 +∞,则 . 令 ,得 , 解得 , . ①当 时, ,所以 在 上单调递减. ②当 , , , 在 上单调递增,在 上单调递减. ③当 时, , , 在 上单调递增,在 上单调递减. (2)当 时,由(1)得 在 上单调递增,在 上单调递减. ①当 ,即 时, 在 的最大值 . 因为 ,所以 . 所以 , ②当 ,即 时, 在 内单调递增. . 因为 , . 所以 ,所以 . 综合①②可知当 时, 恒成立. 【点睛】本题考查了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与最值和不等式恒成立问题,考查了分类讨论思想和转化 2 2 2 2 2 6( ) 6a a x ax af x x x x − + +′ = + − = ( ) 0f x′ = 2 26 0x ax a− + + = 1 2 ax = 2 3 ax = − 0a = ( ) 6 0f x′ = − < ( )f x (0, )+∞ 0a > 02 a > 03 a− < ( )f x 0, 2 a     ,2 a +∞   0a < 02 a < 03 a− > ( )f x 0, 3 a −   ,3 a − +∞   0a > ( )f x 0, 2 a     ,2 a +∞   22 a < 0 4a< < ( )f x (0,2] max( ) ln 5 ln 52 2 2 a a af x f a a a   = = − = −       0 4a< < ln ln2 ln 12 a e< < = ln 5 02 aa −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