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一次调研试题(含答案Word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黑龙江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一次调研试题(含答案Word版)

ID:428461

大小:141.3 KB

页数:16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0 届高三学年第一次调研考试 语文科试卷 (考试时间: 150 分钟试卷满分: 150 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消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 在条形码区域内。 2.选择题必须使用 2B 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 0.5 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 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 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 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我国古代的全民文化水准低,识文断字的是少数,老百姓的文学创作和享受几 乎与文字无缘,而文学史又只能由文字来写,能写的又只有所谓君子和士大夫这 一类人。所以,留传下来的古代文学作品和古代文学史其主流就是贵族文学史, 也就是所谓高雅文学的文学史。 这并不意味着我国古代就没有劳动人民的文学,或日之为俗文学。由于古代劳 动人民口口相传的民谚、诗歌、史诗之类的客观存在和一些贵族文人自觉不自觉 的保护、保存、培育和发展,我们还是能把握出其明显的脉络的。应该说,我国 古代俗文学的第一个高潮在“诗经”时代。 东周之前的三代,虽有战争,但对经济和社会生活的破坏程度比后来“礼崩乐 坏”的战国、汉魏晋等朝代要小得多,中央集权专制较之后的时代为弱,意识形 态上也比“焚书坑儒” 和“独尊儒术”以后要宽松得多。人民在相对稳定的社会 环境下男耕女织,夫唱妇随,偶有战争,也不至于引起较大范围的社会动乱,且 人民也能以正确和平和的心态待之。而这一切,都反映在那个时代的民歌集大成之 著作——《诗经·国风》中。《国风》是我国古代俗文学第一个高潮的标志。读“国风”,我们既可以欣赏 到先民们那发自内心的愉悦、痛快淋漓的愤怒,又可以由此对当时的社会状况作 一个广泛而比较细致的了解。那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不自觉而然的全民诗歌运动, 是后来人为发起的如唐代的“新乐府运动”所不可比的。《诗经》 中的“雅、 颂”,属于高雅文学,但其文学表现手法和音乐形制同“国风”没有很大的区别和 对立,“风” 和“雅”“颂” 三而合一作为诗经“六义”中的三义一并称之,这 实在是阶级矛盾在一定程度上调和甚至是相触在文学上曲折的反映。 汉时,乐府的民间采诗活动在目的上和诗的规模、内容以及语言的丰富性上,与 《诗经·国风》不可同日而语。以后,随着语言文白的分野,城市的发展,作为广 大农民参与创作和流 传的、以口头文学形式出现并被记录下来的俗文学便再也没 有缓过劲来。到了唐宋时代,虽出现了“说书”和由此而产生的话本,但作为文 学样式而终不能成一定的气候,更不用说成 为文学的主流了。这是历史对俗文学 的第一个否定。 俗文学的又一个高潮是从元朝的杂剧开始的。随着城市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和完 善,市民 阶层出现了,有了文艺消费的需要加之诗歌文学本身抒情叙事功能的进 一步发展,以及元朝政权的民族歧视和轻视知识分子的政策,汉民族知识分子的 仕途被堵死、其社会地位便一落千丈,他们的知识能量释放到了民间,这便引起 了俗文学第二个高潮的开端,杂剧的兴起。 明清时,俗文学走向高峰。元杂剧以后,又有明传奇,这是戏剧一路。另一路 由说书的 有声语言艺术发展到话本进而再有“话本小说”和“拟话本小说”,再 发展到章回体小说,至《红楼梦》,便到了登峰造极的阶段。这便是俗文学戏剧 与小说的二水分流、双峰并峙。这又是对前面俗文学低谷的一个否定。到这里, 正好完成了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有人以“从《诗经》到《红楼梦》”的说法 来概称我国整个古代文学史,而这古代文学史一头一尾的标志性著作却都是俗文 学呢! (摘编自王泽清《古代俗文学的兴衰及其意义》)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古代俗文学产生的一个原因是古代人大多是文盲,不能用文字来写所谓的高 雅文学的文学史。 B.古代劳动人民口口相传的民谚、诗歌、史诗之类的客观存在是古代俗文学存 在的有力证据。 C. 《诗经·国风》产生于一个不自觉而然的全民诗歌运动中,阅读这些诗歌 可以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 D.汉以后的语言文白分野及城市发展在很长时间使得俗文学没有振兴起来,无 法成为文学的主流。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 (3 分) A.文章先明确概念,由高雅文学的介绍引出俗文学概念,并对两种文学的产 生原因分别进行论证分析。 B.文章在论证俗文学的第一个高潮时,既有与“新乐府运动”的比较,又有与 高雅文学“雅”“颂”的比较。 C.文章从城市发展、文学发展、政治制度以及文人自身这几方面论证了引发 俗文学另一个高潮的原因。 D.文章用两次高潮两次否定概括俗文学的发展脉络,即两次高潮的波峰和两 次否定的波 谷的起伏发展。 3.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古代俗文学的第一次高潮的出现与夏商西周时代的战争破坏力小、中央集 权专制程度较轻有关。 B.人们把“风”与“雅”“颂”在“诗经六义”中并称,表明在一定的历史 阶段里,高雅文学和俗文学是相融相和的。 C.“新乐府运动”在创作的主观自觉性上高于《诗经·国风》,《诗经·国 风》在诗歌 规模、内容和语言丰富性上超过了汉乐府。 D.古代俗文学的发展受很多因素影响,其中,城市的发展对俗文学既有推动 作用,也有制约作用。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4~6 题。 材料一: 近年来,近百部古装剧涌进荧屏,中国灿烂的历史成为创准者取之不尽、用之 不竭的资源库。然而与此成反比的,却是精品剧难见,而华丽空洞的视听垃圾居 多。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历史文化博大精深。传承历史文化,传播历史文化,古装 剧是一个很好的载体。但是,既然选择了拍摄古装剧,就应该好好研究历史,认 真推敲时代,让古装剧能真正把观众带进真实的古代,让观众了解历史、认识历 史、丰富历史文化知识。千万不可让现代人穿上古代的服装说现代话、做现代事, 这样的“古装剧”就没有“古代模样”, 只有“滑稽模样”罢了。 拍摄古装剧是为了传承古代文化,启迪今日征程,丰富公众精神生活。拍摄古 装剧不能背离“古代模样”,只有回归古代“初心”,才能赢得今人“爱心”。(摘自《尊重历史,传承文化》,作者:张琼) 材料二: 不论是“戏说”还是“历史正剧”,早年的清宫剧几乎都有共同的价值指向一 从宫廷斗争透视家国命运,更多体现的是对国家命运以及民族未来的一种思考和 想象,借古鉴今的目的比较明显。而近些年的清宫剧逐渐趋向内在、特别是演变 为“后宫女人”的争宠戏后, 不仅失去了从前清宫戏宏大的历史叙事和人文情怀, 反而以架空历史的方式来讲一些小情小爱、勾心斗角,借此隐射当下职场的那点 “小九九”和是是非非,而这也正是当下生活即刻化、碎片化的一种投射。 文艺要讲好中国故事,必然呼唤现实主义传统、求真务实的制作态度的回归。 而这里所说的中国故事,既包括当下的社会现实,也包含了中国历史故事。需要 指出的是,优秀古装剧即便不是严谨的历史再现,也需要通过虚构情节之下的民 族精神和传统文化底蕴来昭彰历史,抵达一种虚拟外壳下的真实内核,从而获得 观众的情感认同和价值肯定。这中间,见章法、见功力,也见人心。 (摘自《光明日报》,作者:张凡) 材料三: 历史剧在“大事不虚”的前提下,应允许必要的虚构和杜撰。司马懿是否“妻 管严”、 纪晓岚是否真的“铁齿铜牙”、魏璎珞是否跟富察·傅恒有感情,都不 妨“戏说”。历史剧的主要价值是为观众提供一种历史想象,并经由这一历史想 象传递一种历史观和价值观,告诉观众历史运行的规律,或者启迪观众对现实进 行思考。比如《大明王朝》《琅琊榜》之所以成为经典,就在于其传递的历史观 之于现实强烈的借鉴意义。 但时下的历史剧之所以鲜有佳作,归根结底,它们大多摒弃了历史思考,只不 过是借助历史剧的外壳拍言情剧,在虚构中凌空高蹈。表面上这是创作技法的问 题,实际上是历史观的问题,它折射的是一种虚无主义的历史观。历史不过是一 块幕布,宋朝唐朝清朝不过是背景,是主人公卿卿我我、为所欲为的空间,它们 并没有什么值得探究或者检视的。这种轻薄的历史观会对年轻人产生深远的影响, 当历史在他们的眼中变成了空洞、轻薄、虚无的存在,他们也将成为“轻飘飘” 的一代人,少了历史的负荷,很难迈出坚定有力的步伐。 (摘自《南方周末》,作者:话剧人) 材料四: 但凡备受好评的古装剧,对古代礼仪的考究都是精益求精。《甄嬛传》 中的 第一个镜头——太监执鞭三响、群臣上朝的画面,至今令人记忆深刻。这一镜头 就是严格按照史实而拍,而非大多清装剧中太监们那句拖长尾音的“上——朝 ——”。《甄嬛传》中还有许多类似的纠偏,包括上朝的时候群臣是在乾清门御 门听政,而不是像众多清宫戏里演的在太和殿或乾清宫,太监、侍卫路遇皇帝或妃嫔时须躬身面壁,宫女夜晚侍寝时,只能抱膝和衣而坐随时听候召……类似的礼 仪都需要事先由札仪老师教会演员,拍摄时还需现场监控,避免演员因为紧张或者 忘记而犯错。 在《甄嬛》里,后宫的嫔妃们身穿旗装,踏着“花盆底”,身姿婀娜。为了更 好地找到走路的感觉,孙俪在开拍前一个月就向剧组借了花盆底鞋,自己在家中 暴走练习。尽管如此,由于横店有不少路都是用鹅卵石铺的,走路时摔倒、崴脚 仍时有发生。 (摘自《乐读网》) 4.下列对材料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 分) A.拍摄古装剧,应认真研究历史,把握改革开放新时代精神,确保不背离“古 代模样”,才能把观众带进真实的古代。 B.好的古装剧可以是严谨的历史再现,也可以通过虚构情节之下的民族精神和 传统文化底蕴来昭彰历史。 C.历史剧在“大事不虚”的前提下,可以有必要的虚构甚至杜撰,但好的历史 剧不可以缺少历史思考。 D.《甄嫂传》受到好评,与其对古代礼仪的高度还原和演员的勤恳敬业分不开, 这在当下浮躁的娱乐圈是难能可贵的。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近年来,大量古装剧与观众见面,可如果华丽空洞的垃圾剧偏多,那么,精 品剧就必然不可能出现了。 B.拍摄古装剧不能没有“古代模样’,不可让现代人穿上古装说现代话做现代 事,否则,很难赢得现代观众喜爱。 C.早年的清宫剧是借古鉴今,从宫廷斗争透视家国命运。而近年的清宫剧全是 表现“后宫女人”的争宠,以历史叙事隐射当下职场的是非。 D.历史剧只要为广大观众提供一种历史想象,就能传递一种历史观和价值观, 并进而启迪观众对现实问题进行思考。 6.围绕历史剧的拍摄这一话题,后三则材料分别是侧重从哪些角度阐述的?请概括 并简要分 析。(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 7~9 题。喝晃汤 江岸 无论如何,大过年的,总得让老婆、孩子高高兴兴吃上一顿猪肉,一家人总得 围在一起热热闹闹包一次饺子! 可是,有一年,快过年了,周全明还没有想好,怎样弄到过年要吃的那几斤猪 肉。有十多年了吧,他家就没有杀过年猪。黄泥湾这十几户人家,虽然不是家家 户户每年都杀年猪,但多数家隔个三年两载也要杀一头。整个湾子十多年没杀过年 猪的,只有周全明一家。他上有偏瘫老娘,下有三个嗷嗷待哺的孩子,他和老婆 两人在生产队挣工分,粮食都不够吃,还能吃猪肉?他家年年向集体借粮,才不至 于挨饿。 好在黄泥湾有一个老辈子传下来的习惯,没有杀年猪的人家,可以向杀年猪的 人家赊一块肉来吃,等到自己家杀年猪了,再还上就是了。每一年,周全明点头 哈腰地从别人手里接过称好的猪肉,满面笑容地说,今年吃你家的,明年吃我家 的。这句话,被他重复说了十多年。后来,他再开口赊肉的时候,要么热脸贴了人 家凉屁股,人家干脆不理睬他,要么他赊五斤,人家只肯给三斤,而且还是猪后 裆处的囊囊膪①。 周全明几乎欠了整个湾子所有人家的猪肉,今年找谁借呢?找谁借,都难以启 齿。他到姐姐家串门,他姐不忍心,悄悄塞给他五元钱,对他说,你到公社食品 站去买几斤猪肉,给娘和孩子们过年吃吧。 周全明攥紧五元钱,手心里汗津津的,走到食品站的时候,竟将一张钞票都捂 湿了。食品站却排着一个长龙似的买肉的队伍,他只好站在队尾,焦急地看着案 板上的半扇猪肉被一点点肢解,一点点被人头走。 突然,一个年轻人径直走到肉案前,也不言语,卖肉的赵师傅却挥刀砍下一一 大块好肉,递给年轻人。 我们排半天队了,凭什么他不排队? 还讲不讲先来后到…… 人群里响起纷乱的抗议声。 赵师傅叭一声把刀砍在肉案上,双手往腰间围裙上一叉,傲慢地说,他是我儿 子。谁喊我一声爹,我也给他砍一块肉! 大家顿时沉默下来。 周全明慢慢走到肉案前,对着赵师傅响亮地喊了一声,爹! 赵师傅愣了,所有等待买肉的人都愣了。周全明不由分说,从肉案上拔起刀,砍下一块好肉,拎起来,大步流星地走了。 分田到户那一年,周全明家田地分得多,打下的粮食堆积如山。他家不仅能吃 饱饭了,而且过年要杀年猪了!还要请众乡邻喝晃汤。 黄泥湾人把猪血叫做猪晃子,杀了年猪,往往要开一两桌席面,把每家家长请 来坐席,俗称喝晃汤,席上的主菜就是猪肉、猪肠、猪心肺、猪血放在一起的乱炖, 就是晃汤。另外还要给每家每户送一海碗炖好的晃汤。这种杂烩为什么不叫别的 名字,而叫晃汤,可能和猪血最廉价有关。这应该是一个乡间的谦词。 喝晃汤这天,周全明家少有地热闹起来。 酒至半酣,有人笑道,老周,你家的猪拱进萝卜地里了吗? 还有一个更促狭的人,竟然踢了一脚桌下抢吃骨头的狗,对着席面说,睁开你 的狗眼看看,够不够人吃的?你们还想抢? 虽然是开玩笑,但是周全明的脸立马红到了耳根。他讪笑着,吱吱唔唔地说, 俺家欠大伙儿十多年的肉账呢,还清以后,一头猪就剩下头蹄和下水了。明年一 定让大家吃个痛快, 保证一块萝卜不兑,全炖好肉。 你还让我们等到明年?我看见你家厨房里还挂着一块好肉呢,怎么不炖上?肯定 是留到过年自己吃吧!有人不依不饶。 周全明解释道:这块肉,是留下来还给公社食品站卖肉的赵师傅的。 赵师傅已经退休了。 当周全明敲开他家大门时,他问,你找谁?有事吗? 周全明毕恭毕敬地说,我就找您,今天专门过来还几年前借您的猪肉。说着, 双手递过猪肉,深深胸了一躬,转身走了。 赵师傅接过沉甸甸的猪肉,死活想不起来周全明是谁,更想不起来自己何时借 给他这么一大块猪肉。 (选自《2017 中国年度作品微小说》,有删改。) [注]①囊囊膪[口语 nāng nāng chuài]猪胸腹部肥而松的肉。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小说融入民俗、民风,过年赊肉、杀年猪后请“喝晃汤”的传统,体现出了黄 泥湾独有的乡土气息,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B.周全明还清了肉账,还请乡亲们喝晃汤,却因为汤里肉少萝卜多,被乡亲开 玩笑而很不好意思,他还是没有拿出厨房的那块好肉。C.小说具有很强的时代感,食品站排着长龙似的买肉队伍,人们争购猪肉的场 面真实反映了那个物质匮乏的时代特点。 D.结尾“沉甸甸的肉”照应了前文“砍下一块好肉”,意味深长,此时“沉甸 甸”的不仅仅是猪肉,更是为了突出周全明的感激之情。 8.小说中的周全明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 分) 9.“喝晃汤”的情节在文章后半部分才出现,作者却以此为题,请结合作品分 析其原因。(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富弼,字彦国,河南人。初,母韩有娠,梦旌旗鹤雁降其庭,云有天赦,已而 生弼。少笃学有大度,范仲淹见而奇之,曰:“王佐才也。”以其文示王曾、晏殊, 殊妻以女。 仁宗复制科,仲淹谓弼:“子当以是进。”举异等,授将作监丞、签书河阳判 官。通判绛州,迁直集院。康定元年,日食正旦,弼请罢宴彻乐。执政不可,弼曰: “万一契丹行之,为朝廷羞。”后契丹果罢宴,帝深海之。 时禁臣僚越职言事,弼因论日食,极言应天变莫若通下情,遂除其禁。庆历二 年,为知制语,纠察在京刑狱。会契丹屯兵境上,遣其臣萧英刘六符来求关南地。 朝廷择报聘者、皆以其情叵测,莫敢行。夷简①因是荐弼。欧阳修引颜真卿使李 希烈事,请留之,不报。弼即入对,叩头曰:“主忧臣辱,臣不敢爱其死。”帝为 动色,先以为接伴。英等入境,中使迎劳 之,英托疾不拜。弼曰:“昔使北, 病 卧车中,闻命辄起。今中使至而君不拜,何也?”英矍然起拜。 河朔大水,民流就食。弼劝所部民出粟,益以官廪,得公私庐含十余万区,散 处其人,以便薪水。官吏自前资待缺寄居者皆赋以禄使即民所聚选老弱病瘠者廩 之仍书甚劳约他日为奏请受赏率五日,辄遣人持酒肉饭糗慰藉,出于至诚,人人 为尽力。山林陂泽之利可资以生者,听流民擅取。死者为大冢葬之,曰“丛冢”。 明年,麦大熟,民各以远近受粮归,凡活五十余万人,募为兵者万计。帝闻之, 遗使褒劳,拜礼部侍郎。弼曰:“此守臣职也。”辞不受。前此,救灾者皆聚民城 郭中,为粥食之,蒸为疾疫,及相蹈藉,或待哺数日不得粥而仆。自弼立法简便 周尽,天下传以为式。弼为相,守典故,行故事,而傅以公议,无容心于其间。 当是时,百官任职,天下无事。六年三月,以母忧去位,诏为罢春宴。故事,执政遭丧皆起复。帝虚位五起 之。弼谓此金革变礼,不可施于平世,卒不从命。英宗立,召为枢密使。后请老, 加拜司空,进封韩国公致仕。元丰六年八月,薨,年八十。 (节选自《宋史·富弼传》) 注:①夷简:吕夷简,时任宰相。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官吏自前资/待缺/寄居者/皆赋以禄使/即民所聚/选老弱病瘠者廪之/仍书 其劳约/他日为奏/请受赏/ B.官吏自前资/待缺/寄居者/皆赋以禄/使即民所聚/选老弱病瘠者廪之/仍书 其劳/约他日为奏/请受赏/ C.官吏自前资/待缺/寄居者/皆赋以禄使/即民所聚选老弱病瘠者/廩之/仍书 其劳/约他日为奏/请受赏/ D.官吏自前资/待缺/寄居者/皆赋以禄/使即民所聚选老弱病瘠者/廪之/仍书 其劳约/他日为奏/请受赏/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正旦,即春节,每年的正月初一日。农历每年的第-一个月成为正月,且, 为旭日东升, 农历的初一日。 B.执政,执掌朝政之意,为执政官。宋代称参知政事、门下侍郎、尚书左右丞、 枢密使等为执政官。 C.河朔,泛指黄河以东的广大地区。河,古代特指蕒河;朔,在表示方位时指 东方,如朔风即东风。 D.虚位,指特意空出职位,表示期待贤能。原为宴席之上空出座位,等待贤者 到来,表示尊重。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富弼热衷学习,才华横溢。富弼从小就热爱学习,气量大度;被范仲淹认为 是辅佐帝王的良才;晏殊看了他的文章,很欣赏富弼,并将女儿嫁给他。 B.富弼见识卓越,虑事周详。康定元年发生日食之后,他建议撒除宴会舞乐, 执政者未采纳此建议,而契丹果然不参加宋朝宴乐,令朝廷蒙羞。 C.富弼忠于朝廷,勇于担当。契丹屯兵边境,派遣使者前来谋取关南的土地, 富弼挺身而出,为主分忧,接待应对契丹使者,据理力争。D.富弼变革创新,救民水火。河朔大水,灾民流离,贪宿无着,他一改前人聚 民施粥的陈旧方式,调动官民之资,养生丧死,成效显著。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朝廷择报聘者,皆以其情叵测,莫敢行。(5 分) (2)弼谓此金革变礼,不可施于平世,卒不从命。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