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普通中学 2019~2020 学年度高中毕业班第三次调研测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注意: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 30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量:H 1 C 12 N 14 O 16 S 32 Fe 56 Cu 64 I 127
第 I 卷(共 126 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13 个小题,每小题 6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电视剧《活色生香》向我们充分展示了“香”的魅力。低级酯类化合物是具有芳香气味的液体,下列说法中
,利用了酯的某种化学性质的是
A. 用酒精可以提取某些花香中的酯类香精,制成香水
B. 炒菜时加一些料酒和食醋,使菜更香
C. 用热的纯碱液洗涤碗筷去油腻比冷水效果好
D. 各种水果有不同的香味,是因为含有不同的酯
【答案】C
【解析】
【详解】A. 用酒精可以提取某些花香中的酯类香精,制成香水,利用酯类易溶于酒精,涉及溶解性,属于
物理性质,A 不符合;
B. 炒菜时加一些料酒和食醋,发生酯化反应生成酯,利用挥发性和香味,涉及物理性质,B 不符合;
C. 用热的纯碱液洗涤碗筷去油腻比冷水效果好,因为碳酸钠在较高温度时水解程度大,氢氧根浓度大,更
有利于酯类水解,生成易溶于水的羧酸钠和醇类,水解属于化学性质,C 符合;
D. 各种水果有不同的香味,涉及的是所含酯的物理性质,D 不符合;
答案选 C。
2.某有机物 X 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X 的分子式为 C12H16O3
B. X 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加成、加聚、取代、消去等反应C. 在催化剂的作用下,1 mol X 最多能与 1 mol H2 加成
D. 可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区分苯和 X
【答案】D
【解析】
【详解】A. X 的分子式为 C12H14O3,故 A 错误;
B. 羟基邻位碳上没有 H 原子,不能发生消去反应,故 B 错误;
C. 在 Ni 作催化剂的条件下,1 mol X 最多只能与 4 mol H2 加成,故 C 错误;
D. 苯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有机物 X 含有碳碳双键,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 D 正确。
答案选 D。
3.设 N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含 1mol H2SO4 的浓硫酸和足量的锌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 2NA
B. 常温下 1 L 0.1 mol·L-1 NH4NO3 溶液中的氮原子数为 0.2NA
C. 标准状况下 2.24 L 己烷分子中含有 1.9NA 对共用电子
D. 以 Mg、Al 为电极,NaOH 溶液为电解质溶液的原电池中,导线上经过 NA 个电子,则正极放出 H2 的体
积为 11.2 L
【答案】B
【解析】
【详解】A. 含 1mol H2SO4 的浓硫酸和足量的锌先发生反应:2H2SO4(浓)+Zn=ZnSO4+SO2↑+2H2O,该反应
中消耗 1mol H2SO4,转移的电子数为 NA,硫酸浓度下降后,Zn+H2SO4=ZnSO4+H2↑,该反应中消耗 1mol
H2SO4,转移的电子数为 2NA,则含 1mol H2SO4 的浓硫酸和足量的锌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介于 NA 和 2NA
之间,A 错误;
B. 常温下 1 L 0.1 mol·L-1 NH4NO3 溶液中含有铵离子、一水合氨分子以及硝酸根离子,因为 N 元素守恒,
所以氮原子总数为 0.2NA, B 正确;
C. 1 摩尔己烷分子含 19NA 对共用电子,然而标准状况下己烷呈液态,2.24 L 己烷分子物质的量并不是 1mol
,故 C 错误;
D. 该原电池中,导线上经过 NA 个电子时,则正极放出 H2 的物质的量为 0.5mol,但是不知道温度和压强条
件,故体积不一定为 11.2 L,D 错误;
答案选 B。
【点睛】C、D 容易错,往往误以为 1mol 物质的体积就是 22.4L,换算时,一定要明确物质是不是气体,求
气体体积时一定要注意气体所处的状态。4.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离子方程式的是
A. 用惰性电极电解熔融氯化钠:2Cl-+2H2O=Cl2↑+H2↑+2OH-
B. 硫酸溶液中加入足量氢氧化钡溶液:Ba2++OH-+H++SO42-=BaSO4↓+H2O
C. Fe(NO3)3 溶液中加入过量的 HI 溶液:2Fe3++2I-=2Fe2++I2
D. NaNO2 溶液中加入酸性 KMnO4 溶液:2MnO4-+5NO2-+6H+=2Mn2++5NO3-+3H2O
【答案】D
【解析】
【详解】A. 用惰性电极电解熔融氯化钠而不是电解食盐水,A 错误;
B. 硫酸溶液中加入足量氢氧化钡溶液,沉淀完全的同时恰好中和,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 Ba2++2OH-+2H
++SO42-=BaSO4↓+2H2O,B 错误;
C. Fe(NO3)3 溶液中加入过量的 HI 溶液,大量氢离子的环境中,硝酸根的氧化性更强,碘离子优先和硝酸根
、氢离子反应,多余的碘离子才接着和铁离子发生 2Fe3++2I-=2Fe2++I2 反应,C 错误;
D. NaNO2 溶液中加入酸性 KMnO4 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2MnO4-+5NO2-+6H+=2Mn2++5NO3-+3H2O,
D 正确;
答案选 D。
【点睛】C 项为易错点,注意硝酸根离子与氢离子大量共存时有强氧化性。
5.X、Y、Z、W 为原子序数递增的四种短周期元素,其中 Z 为金属元素,X、W 为同一主族元素,Y 是地
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X、Z、W 分别与 Y 形成的最高价化合物为甲、乙、丙。结合如图转化关系,下列判
断错误的是
A. 反应③为工业制粗硅的原理
B. Z 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ⅡA 族
C. 4 种元素的原子中,Y 原子的半径最小
D. 工业上通过电解乙来制取 Z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题干信息分析可知 X 为 C、Y 为 O、Z 为 Mg、W 为 Si,甲为 CO2,乙为 MgO,丙为 SiO2,丁为 CO;【详解】A. 反应③ ,为工业制粗硅的原理,A 正确;
B. Z 即镁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ⅡA 族,B 正确;
C. 4 种元素的原子中,Y 原子即氧原子的半径最小,C 正确;
D. 工业上通过电解熔融氯化镁而不是氧化镁来制取镁,D 错误;
答案选 D。
6.海洋动物海鞘中含有种类丰富、结构新颖的次生代谢产物,是海洋抗肿瘤活性物质的重要来源之一。一种
从海鞘中提取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天然产物的流程如下:
下列关于该流程中各步骤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选项 步骤 采用装置 主要仪器
A ① 过滤装置 漏斗
B ② 分液装置 分液漏斗
C ③ 蒸发装置 坩埚
D ④ 蒸馏装置 蒸馏烧瓶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流程可知,步骤①是分离固液混合物,其操作为过滤,需要漏斗、烧杯等仪器;步骤②是分离
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需进行分液,要用到分液漏斗等仪器;步骤③是从溶液中得到固体,操作为蒸发,
需要蒸发皿等仪器;步骤④是从有机化合物中,利用沸点不同用蒸馏的方法得到甲苯,需要蒸馏烧瓶等仪
器,则错误的为 C,故答案选 C。
7.25 ℃时,将 0.10 mol·L-1 CH3COOH 溶液滴加到 10mL 0.10mol·L-1NaOH 溶液中,lg 与 pH
的关系如图所示,C 点坐标是(6,1.7)。(已知:lg5=0.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2C SiO Si 2CO+ = +高温
-
3
3
c(CH COO )
c(CH COOH)A. Ka(CH3COOH)=5.0×10-5
B. Ka(CH3COOH)=5.0×10-6
C. pH=7 时加入的醋酸溶液的体积小于 10 mL
D. B 点存在 c(Na+)-c(CH3COO-)=(10-6-10-8)mol·L-1
【答案】A
【解析】
【分析】
醋酸的电离常数 ,取对数可得到 ;
详 解 】 A. 据 以 上 分 析 , 将 C 点 坐 标 (6,1.7) 代 入 , 可 得 lg
Ka(CH3COOH)=1.7-6=-4.3,Ka(CH3COOH)=5.0×10-5,A 正确;
B. 根据 A 项分析可知,B 错误;
C. 当往 10 mL 0.10 mol·L-1 NaOH 溶液中加入 10 mL 0.10 mol·L-1 醋酸溶液时,得到 CH3COONa 溶液,溶
液呈碱性,故当 pH=7 时加入的醋酸溶液体积应大于 10mL,C 错误;
D. B 点 ,又 lg Ka(CH3COOH)=1.7-6=-4.3,则由 得,
pH=8.3,c(H+)=10-8.3 mol·L-1,结合电荷守恒式:c(CH3COO-)+ c(OH-)=c(H+)+c(Na+)知,
c(Na+)-c(CH3COO-)=c(OH-)-c(H+)=(10-5.7-10-8.3) mol·L-1,D 错误;
答案选 A。
8.活性氧化锌(ZnO)广泛用于橡胶、涂料、陶瓷、电子等行业,以粗氧化锌(主要成分为 ZnO,还含有少量 MnO
、CuO、FeO、Fe2O3 等)为原料经深度净化可制备高纯活性氧化锌,其流程如图所示:
【
- +
3
3
(CH COO ) (H )
(CH COOH)
c cKa c
=
-
3
3
(CH COO )lg lg pH(CH COOH)
cKa c
= −
-
3
3
(CH COO )lg lg pH(CH COOH)
cKa c
= −
-
3
3
(CH COO )lg =4(CH COOH)
c
c
-
3
3
(CH COO )lg lg pH(CH COOH)
cKa c
= −几种难溶物的 Ksp:
物
质
Mn(OH)2 Fe(OH)2 Fe(OH)3 ZnS CuS
Ksp 1.9×10-13 8.0×10-16 4.0×10-38 2.5×10-22 6.4×10-36
(1)将大小为 66nm 的高纯活性氧化锌粉末分散到水中,所得分散系为______。
(2)“浸取”过程中 ZnO 与 NH3·H2O、NH4HCO3 反应生成可溶性的 Zn[(NH3)n]CO3 和 H2O。若有 1mol ZnO 溶
解,则在该转化反应中参加反应的 NH3·H2O 和 NH4HCO3 物质的量之比的最大值为___________(已知:
1≤n≤4)。
(3)“深度除锰”过程中双氧水可将“滤液 1”中的 Mn(OH)2 转化为更难溶的 MnO2·H2O,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滤渣 2”中存在的物质除了 MnO2·H2O 还可能含有_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4)“深度除铜”过程中当溶液中 ≤2.0×10-6 时,才能满足“深度除铜”的要求,若溶液中 Zn2+浓度为
1mol/L 时,则最终溶液中 S2-的浓度理论上的最小值为____mol/L。
(5)“蒸氨”过程中 Zn[(NH3)n]CO3 分解为 ZnCO3·2Zn(OH)2·H2O、NH3 和 CO2。为了提高经济效益,请设计循
环利用 NH3 和 CO2 方案_____________。
(6)“煅烧”时 ZnCO3·2Zn(OH)2 转变为高纯活性氧化锌,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答案】 (1). 胶体 (2). 3:1 (3). Mn(OH)2+H2O2=MnO2·H2O↓+H2O (4). Fe(OH)3 (5). 3.2×10
-30 (6). 用水吸收 NH3 和 CO2 使之转化为 NH4HCO3 (7). ZnCO3·2Zn(OH)2 3ZnO+CO2↑+2H2O
【解析】
【分析】
(1) 按分散质粒子高纯活性氧化锌粉末大小为 66nm 判断所得分散系类型;
(2) 按“浸取”过程中提供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信息,书写方程式,据此判断在该转化反应中参加反应的 NH3·H2O
和 NH4HCO3 物质的量之比的最大值;
(3)按提供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信息书写“深度除锰”过程中双氧水与 Mn(OH)2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从流程和题
给信息判断“滤渣 2”其它的沉淀;
(4)根据 ≤2.0×10-6、溶液中 Zn2+浓度为 1mol/L 以及溶度积常数,可求的最终溶液中 S2-的浓度的最
小值;
2+
2+
c(Cu )
c(Zn )
煅烧
2+
2+
c(Cu )
c(Zn )(5)循环利用 NH3 和 CO2,主要考虑氨水吸收二氧化碳时生成什么物质,结合流程图中相关物质回答;
(6)“煅烧”时 ZnCO3·2Zn(OH)2 转变为高纯活性氧化锌,参考碳酸盐和不溶性碱或碱式盐受热分解的产物书写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详解】(1)分散质粒子高纯活性氧化锌粉末大小为 66nm,在 1 nm 到 100nm 之间,所得分散系为胶体;
答案为:胶体;
(2) 按信息,“浸取”过程中反应:ZnO+(n-1)NH3·H2O+NH4HCO3=Zn[(NH3)n]CO3+nH2O,在该转化反应中,
若有 1mol ZnO 溶解,则参加反应的 NH3·H2O 和 NH4HCO3 物质的量之比为(n-1):1,当 n=4 时,比值达最大
值;
答案为:3:1;
(3)按提供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信息,“深度除锰”过程中双氧水把 Mn(OH)2 氧化得到 MnO2·H2O 沉淀,双氧水
是绿色氧化剂,故该化学方程式为 Mn(OH)2+H2O2=MnO2·H2O↓+H2O;
答案为:Mn(OH)2+H2O2=MnO2·H2O↓+H2O;
从流程看,滤液 1 中含有亚铁,也被双氧水氧化为 Fe(OH)3 沉淀,故滤渣中也含有氢氧化铁沉淀;
答案为:Fe(OH)3;
(4)根据 ≤2.0×10-6、溶液中 Zn2+浓度为 1mol/L,则 c(Cu2+)≤2.0×10-6,CuS 的溶度积常数为6.4×10-
36,则 ,故 S2-的浓度的最小值为 3.2×10-30 mol/L ;
答案为:3.2×10-30 ;
(5)要循环利用 NH3 和 CO2,结合流程图中可知把它们转变为碳酸氢铵,故循环利用 NH3 和 CO2 的方案为用
水吸收 NH3 和 CO2 使之转化为 NH4HCO3 ;
答案为:用水吸收 NH3 和 CO2 使之转化为 NH4HCO3 ;
(6)“煅烧”时 ZnCO3·2Zn(OH)2 转变为高纯活性氧化锌,因为碳酸盐和不溶性碱或碱式盐受热分解生成金属氧
化物、二氧化碳和水,则该反应方程式为 ZnCO3·2Zn(OH)2 3ZnO+CO2↑+2H2O;
答案为:ZnCO3·2Zn(OH)2 3ZnO+CO2↑+2H2O。
9.过氧乙酸(CH3COOOH)是一种高效消毒剂,性质不稳定遇热易分解,可利用高浓度的双氧水和冰醋酸反应
制得,某实验小组利用该原理在实验室中合成少量过氧乙酸。装置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2+
2+
(Cu )
(Zn )
c
c
2+
36
2- 30SP
6(Cu )
(CuS) 6.4 10(S ) 3.2 102.0 10
K
c
c
×= ≥ = ××
-
-
-
煅烧
煅烧已知:①常压下过氧化氢和水的沸点分别是 158℃和 100℃。
②过氧化氢易分解,温度升高会加速分解。
③双氧水和冰醋酸反应放出大量的热。
(1)双氧水的提浓:蛇形冷凝管连接恒温水槽,维持冷凝管中的水温为 60℃,c 口接抽气泵,使装置中的压
强低于常压,将滴液漏斗中低浓度的双氧水(质量分数为 30%)滴入蛇形冷凝管中。
①蛇形冷凝管的进水口为___________。
②向蛇形冷凝管中通入 60℃水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
③高浓度的过氧化氢最终主要收集在______________(填圆底烧瓶 A/圆底烧瓶 B)。
(2)过氧乙酸的制备:向 100mL 的三颈烧瓶中加入 25mL 冰醋酸,滴加提浓的双氧水 12mL,之后加入浓硫
酸 1mL,维持反应温度为 40℃,磁力搅拌 4h 后,室温静置 12h。
①向冰醋酸中滴加提浓的双氧水要有冷却措施,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
②磁力搅拌 4h 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3)取 V1mL 制得的过氧乙酸溶液稀释为 100mL,取出 5.0mL,滴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至溶液恰好为浅红色(
除残留 H2O2),然后加入足量的 KI 溶液和几滴指示剂,最后用 0.1000mol/L 的 Na2S2O3 溶液滴定至终点,消
耗标准溶液 V2mL(已知:过氧乙酸能将 KI 氧化为 I2;2Na2S2O3+I2=Na2S4O6+2NaI)。
①滴定时所选指示剂为_____________,滴定终点时的现象为___________。
②过氧乙酸与碘化钾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
③制得过氧乙酸的浓度为________mol/L。
【答案】 (1). a (2). 使低浓度双氧水中的水变为水蒸气与过氧化氢分离 (3). 圆底烧瓶 A
(4). 防止过氧化氢和过氧乙酸因温度过高大量分解 (5). 使过氧化氢和冰醋酸充分反应 (6). 淀粉溶
液 (7). 滴入最后一滴标准溶液,溶液蓝色刚好褪去,且半分钟不再改变 (8). CH3COOOH+2H++2I
-=I2+CH3COOH+H2O (9).
【解析】
2
1
V
V【分析】
①蛇形冷凝管的进水口在下面,出水口在上面;
②向蛇形冷凝管中通入 60℃水的主要目的从实验目的来分析,该实验目的是双氧水的提浓;
③高浓度的过氧化氢最终主要收集哪个圆底烧瓶,可从分离出去的水在哪个圆底烧瓶来分析判断;
(2)①向冰醋酸中滴加提浓的双氧水要有冷却措施,从温度对实验的影响分析;
②磁力搅拌 4h 的目的从搅拌对实验的影响分析;
(3)①滴定时所选指示剂为淀粉,滴定终点时的现象从碘和淀粉混合溶液颜色变化、及滴定终点时颜色变化
的要求回答;
②书写过氧乙酸与碘化钾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注意产物和介质;
③通过过氧乙酸与碘化钾溶液反应、及滴定反应 2Na2S2O3+I2=Na2S4O6+2NaI,找出过氧乙酸和硫代硫酸
钠的关系式、结合数据计算求得过氧乙酸的浓度;
【详解】①蛇形冷凝管的进水口在下面,即图中 a,出水口在上面;
答案为:a;
②实验目的是双氧水的提浓,需要水分挥发、避免双氧水分解,故向蛇形冷凝管中通入 60℃水,主要目的
为使低浓度双氧水中的水变为水蒸气与过氧化氢分离;
答案为:使低浓度双氧水中的水变为水蒸气与过氧化氢分离;
③圆底烧瓶 B 收集的是挥发又冷凝后的水,故高浓度的过氧化氢最终主要收集在圆底烧瓶 A;
答案为:圆底烧瓶 A ;
(2)①用高浓度的双氧水和冰醋酸反应制过氧乙酸,双氧水和冰醋酸反应放出大量的热,而过氧乙酸性质不
稳定遇热易分解,过氧化氢易分解,温度升高会加速分解,故向冰醋酸中滴加提浓的双氧水要有冷却措施,
主要防止过氧化氢和过氧乙酸因温度过高大量分解;
答案为:防止过氧化氢和过氧乙酸因温度过高大量分解;
②磁力搅拌能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便于过氧化氢和冰醋酸充分反应;
答案为:使过氧化氢和冰醋酸充分反应;
(3)①硫代硫酸钠滴定含碘溶液,所选指示剂自然为淀粉,碘的淀粉溶液呈特殊的蓝色,等碘消耗完溶液会
褪色,滴定终点时的现象为:滴入最后一滴标准溶液,溶液蓝色刚好褪去,且半分钟不再改变;
答案为:淀粉溶液;滴入最后一滴标准溶液,溶液蓝色刚好褪去,且半分钟不再改变 ;
②过氧乙酸与碘化钾溶液反应的离子反应,碘单质为氧化产物,乙酸为还原产物,故离子方程式为:
CH3COOOH+2H++2I-=I2+CH3COOH+H2O;
答案为:CH3COOOH+2H++2I-=I2+CH3COOH+H2O ;
③通过 CH3COOOH+2H++2I-=I2+CH3COOH+H2O 及滴定反应 2Na2S2O3+I2=Na2S4O6+2NaI,找出过氧乙酸和硫代硫酸钠的关系式为: ,
,得 x=5.000×V2×10-5mol,则原过氧乙酸的浓度
;
答案为: 。
10.(1)汽车尾气中 CO、NO、NO2 等有毒气体会危害人体健康,可在汽车尾部加催化转化器,将有毒气
体转化为无毒气体。
已知:①2NO(g)+O2(g)=2NO2(g) △H1=-112.3kJ·mol-1
②NO2(g)+CO(g)=NO(g)+CO2(g) △H2=-234kJ·mol-1
③N2(g)+O2(g)=2NO(g) △H3=+179.5kJ·mol-1
请写出 CO 和 NO2 生成无污染气体的热化学方程式___。
(2)若将 CO 和 NO 按不同比例投入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CO(g)+2NO(g) N2(g)+2CO2(g) △H=-
759.8kJ·mol-1,反应达到平衡时,N2 的体积分数随 n(CO)/n(NO)的变化曲线如图 1。
①b 点时,平衡体系中 C、N 原子个数之比接近___;
②a、b、c 三点 CO 的转化率从大到小的顺序为___;a、c、d 三点的平衡常数从大到小的顺序为___。
③若 n(CO)/n(NO)=0.8,反应达平衡时,N2 的体积分数为 20%,则 CO 的转化率为__。
(3)若将 NO2 与 O2 通入甲中设计成如图 2 所示装置,D 电极上有红色物质析出,则 A 电极处通入的气体
为____(填化学式);A 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一段时间后,若乙中需加 0.2molCu(OH)2 使溶液复原,则
转移的电子数为___。
(4)已知:25℃时,H2C2O4 的电离常数 Ka1=5.9×10—2,Ka2=6.4×10-5,则 25℃时,0.1mol·L-1NaHC2O4
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若向该溶液中加入一定量 NaOH 固体,使 c(HC2O4-)=c(C2O42-),
的
3 2 2 2 3CH COOOH ~ I ~ 2Na S O
3 2 2 2 3
3
2
CH COOOH ~ I ~ 2Na S O
1mol 2mol
0.1000mol/L V 10 Lx −× ×
5
2
2
3
1 1
100mL5.000 10 mol 5.0mL mol/L10
V Vc V L V
−
−
× × ×
= =×
2
1
V
V
则此时溶液呈___(填“酸性”“碱性”或“中性”)。
【答案】 (1). 4CO(g)+2NO2(g)=CO2(g)+N2(g) △H=-1227.8 kJ·mol-1 (2). 1:1 (3). a>b>c
(4). a=c>d (5). 75% (6). NO2 (7). NO2-e-+H2O=NO3-+2H+ (8). 0.8NA (9). c(Na+)>c(HC2O4-)
>c(H+)>c(C2O42-)>c(OH-) (10). 酸性
【解析】
【 详 解 】 (1) 依 据 盖 斯 定 律 , 由 ②×4+①-③ 可 得 4CO(g)+2NO2(g) 4CO2(g)+N2(g) ΔH=(-234
kJ·mol-1)×4-112.3 kJ·mol-1-179.5 kJ·mol-1= -1 227.8 kJ·mol-1。
答案为:4CO(g)+2NO2(g)=CO2(g)+N2(g) △H=-1227.8 kJ·mol-1;
(2)①当反应物按化学计量数之比加入时,平衡时 N2 的体积分数最大,故 b 点时平衡体系中 C、N 原子个数
之比接近 1∶1。
答案为:1:1
②增大 n(CO)/n(NO),CO 的转化率降低,所以转化率:a>b>c。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所以 a 点与 c 点的
平衡常数 K 相同。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升温平衡逆向移动,N2 的体积分数减小,所以 T1>T2,d 点的平衡常
数小于 a 点和 c 点。
答案为:a>b>c;a=c>d;
③设 CO 起始物质的量为 0.8 mol,反应达平衡时,CO 转化了 x mol,则有:
2CO(g)+2NO(g) N2(g)+2CO2(g)
n(始)/mol 0.8 1 0 0
n(转化)/mol x x x
n(平)/mol 0.8-x 1-x x
平衡时,N2 的体积分数为 ×100%=20%,解得 x=0.6。所以,CO 的转化率为
×100%=75%;
答案为:75%。
(3)甲为原电池,乙为电解池,D 电极上有红色铜析出,则 A 为负极,A 电极处通入 NO2,发生氧化反应,电极
反应式为 NO2-e-+H2O NO3-+2H+。电解时阴极先电解析出铜,后又电解水产生氢气,若加 0.2 mol Cu(OH)2
可使溶液复原,则转移电子数为(0.2×2+0.2×2)NA=0.8NA。
答案为:NO2 ;NO2-e-+H2O=NO3-+2H+ ;0.8NA;
2
x
2
x
x x
2 2=x x0.8-x+1-x+ +x 1.8-2 2
0.6
0.8(4) HC2O4-的水解常数 Kh= = =1.69×10-13,Khc(OH-),溶液呈酸性。
答案 :c(Na+)>c(HC2O4-)>c(H+)>c(C2O42-)>c(OH-);酸性。
【点睛】
11.铁、铝、铜三种金属元素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最为广泛。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 Fe 原子的简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
(2)常温下,Fe(CO)5 为黄色液体,易溶于非极性溶剂。写出 CO 的电子式_________;Fe(CO)5 分子中 σ 键与
π 键之比为_______。
(3)硝酸铜溶于氨水形成[Cu(NH3)4](NO3)2 的深蓝色溶液。
①[Cu(NH3)4](NO3)2 中阴离子的立体构型是_______。NO3-中心原子的轨道杂化类型为________。
②与 NH3 互为等电子体的一种阴离子为_______(填化学式);氨气在一定的压强下,测得的密度比该压强下
理论密度略大,请解释原因________。
(4)金属晶体可看成金属原子在三维空间中堆积而成,单质铝中铝原子采用铜型模式堆积,原子空间利用率
为 74%,则铝原子的配位数为________________。
(5)铁和硫形成的某种晶胞结构如图所示,晶胞参数 a=xpm,则该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A 原子距离 B
原子所在立方体侧面的最短距离为______pm(用 x 表示);该晶胞的密度为____g·cm-3。(阿伏加德罗常数用
NA 表示)
【答案】 (1). [Ar] 3d64s2 (2). (3). 1:1 (4). 平面三角形 (5). sp2 (6). CH3-
(7). NH3 通过氢键形成“缔合”分子,分子间作用力增强,分子间距离减小,导致密度反常增大 (8). 12
(9). FeS (10). 0.25x (11).
【解析】
【分析】
(1)基态 Fe 原子的简化电子排布式结合电子排布规律,按要求书写;
为
( )
( )2 2 4 W
-
a12 4
c(OH) c H C O K= KHC O
× 14
2
1 10
5.9 10
−
−
×
×
( ) ( )
( )
+ 2
2 4
-
2 4
c H c C O
c HC O
×
32
3
A
3.52 10
x N
×
×(2) 应用等电子体原理书写一氧化碳电子式;求出 Fe(CO)5 分子中 σ 键与 π 键,即可求比值;
(3)①通过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求出价电子对数即可知道[Cu(NH3)4](NO3)2 中阴离子的立体构型以及 NO3-
中心原子的轨道杂化类型;
②应用等电子体原理,找出与 NH3 互为等电子体的一种阴离子;氨气在一定的压强下,测得的密度比该压
强下理论密度略大,结合密度的定义,以及氨气的结构特点来分析;
(4)单质铝中铝原子采用铜型模式堆积,从铜型模式堆积的结构特点找出铝原子的配位数;
(5)已知铁和硫形成的某种晶胞结构,用均摊法计算晶胞内原子的数目,从而求出该物质的化学式,结合 A
原子的位置,从而确定 A 距离 B 原子所在立方体侧面的最短距离;该晶胞的密度可以通过计算该晶胞的质
量以及晶胞的体积求得;
【详解】(1) Fe 原子序数为 26,按电子排布规律,基态 Fe 原子的简化电子排布式为[Ar] 3d64s2;
答案为:[Ar] 3d64s2 ;
(2) 氮气和一氧化碳为等电子体,故它们的结构相似、电子式相似,一氧化碳电子式为 ; Fe(CO)5
分子中 σ 键与 π 键均为 10 个,即可求比值为 1:1;
答案为: ; 1:1 ;
(3)①通过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求出 NO3-价电子对数为 ,即可知道[Cu(NH3)4](NO3)2 中阴离子
NO3- 立体构型为平面三角形,NO3-中心原子的轨道杂化类型 sp2;
答案为:平面三角形;sp2 ;
②应用等电子体原理,找出与 NH3 互为等电子体的一种阴离子,应具有相同价电子数和原子数,CH3-满足
条件;
答案为:CH3-;
NH3 通过氢键形成“缔合”分子,分子间作用力增强,分子间距离减小,故体积偏小质量偏大,导致在一定的
压强下氨气密度反常增大;
答案为:NH3 通过氢键形成“缔合”分子,分子间作用力增强,分子间距离减小,导致密度反常增大;
(4)单质铝中铝原子采用铜型模式堆积,即为面心立方堆积结构,则铝原子的配位数为 12;
答案为:12 ;
(5)已知铁和硫形成的某种晶胞结构,铁原子在晶胞内,有 4 个,硫原子在顶点和面心,用均摊法计算晶胞
内 S 原子的数目= ,铁硫原子数目比 1:1,从而求出该物质的化学式为 FeS;
答案为:FeS;
根据晶胞示意图,A 原子位于小立方体的中心,把晶胞均分为八个小立方体,它距离 B 原子所在立方体侧
的
5 1 32
+ =
1 18 6 48 2
× + × =面的最短距离为晶胞边长的四分之一,则 A 原子距离 B 原子所在立方体侧面的最短距离为 0.25x;
答案为:0.25x;
该晶胞的密度 ,即密度为 g·cm-3;
答案为: 。
12.香料 G 一种合成工艺如图所示。
已知:①核磁共振氢谱显示 A 有两个峰,其强度之比为 1∶1。
②CH3CH2CH=CH2 CH3CHBrCH=CH2
③CH3CHO+CH3CHO CH3CH=CHCHO+H2O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 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 ,G 中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_。
(2)检验 M 已完全转化为 N 的实验操作是______
(3)有学生建议,将 M→N 的转化用 KMnO4 (H+)代替 O2,你认为是否合理______(填“是”或“否”)原因是
_________(若认为合理则不填此空)。
(4)写出下列转化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反应类型:K→L________,反应类型________。
(5)F 是 M 的同系物,比 M 多一个碳原子。满足下列条件的 F 的同分异构体有_____种。(不考虑立体异构)
①能发生银镜反应 ②能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加成 ③苯环上只有 2 个对位取代基
(6)以丙烯和 NBS 试剂为原料制备甘油(丙三醇),请设计合成路线______(其他无机原料任选)。请用以下方
式表示:A B 目标产物
【答案】 (1). (2). 碳碳双键、酯基 (3). 取少量 M 于试管中,滴加稀 NaOH 至溶液呈碱性,
再加新制的 Cu(OH)2 加热,若没有砖红色沉淀产生,说明 M 已完全转化为 N (4). 否 (5). KMnO4(H+
) 在 氧 化 醛 基 的 同 时 , 还 可 以 氧 化 碳 碳 双 键 (6). +CH3CHO
的
-3A
10 3
884
= g cm(x 10 )
Nm
V
ρ −
×
= ⋅×
32
3
A
3.52 10
x N
×
×
32
3
A
3.52 10
x N
×
×
NBS→
稀碱→ Δ→
反应试剂
反应条件
→ 反应试剂
反应条件
→
稀碱→ (7). 加成反应 (8). 6 (9). CH2=CH-CH3 CH2=CH-CH2-Br
BrCH2-CHBr-CH2-Br
【解析】
【分析】
由 流 程 : E 和 N 发 生 酯 化 反 应 得 到 的 G 为 , 则 E 、 N 分 别 为
和 中的一种,C 反应得到 D,D 发生卤代烃水解反应得到 E,故 E
属于醇,E 为 ,则 N 为 ,逆推出 M 为
、L 为 ,结合信息③,逆推出 K 为 ,由 E 逆推出 D 为 ,
结合信息②,逆推出 C 为 ,C 由 B 在浓硫酸加热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所得、B 为 ,又知 A
催化加氢得 B,核磁共振氢谱显示 A 有两个峰,其强度之比为 1∶1,即 A 分子内有 2 种氢原子且二者数目
相同,则 A 为 ;
(1)据上分析,写出 A 的结构简式及 G 中官能团的名称;
(2)检验 M 已完全转化为 N,主要检验醛基即可,碱性环境下检验;
(3)该学生建议是否合理,主要通过用 KMnO4 (H+)代替 O2 发生转化时,有没有其它基团也被氧化,如果有,
那么就不可行;
(4) K 为 ,则 K→L 的反应可通过信息类推,按反应特点确定反应类型;
(5)F 是 M 的同系物,M 为 ,而 F 比 M 多一个碳原子。求满足下列条件的 F 的
同分异构体数目,主要找出满足条件的基团进行有序组合就可以了,条件①能发生银镜反应,意味着有—CHO
,条件②能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加成意味着有碳碳双键,③苯环上只有 2 个对位取代基,且取代基中碳原
子数目为 4,据此回答;
(6)以丙烯和 NBS 试剂为原料制备甘油(丙三醇),则主要通过取代反应引入一个溴原子,通过加成反应引入 2
NBS→
溴水→ NaOH溶液
Δ
→个溴原子,再水解即可;
【详解】(1)据上分析,A 为 ,;
答案为: ;
G 为 ,G 中官能团为碳碳双键、酯基;
答案为:碳碳双键、酯基;
(2)M 为 ,N 为 ,N 呈酸性,检验 M 已完全转化
为 N,主要检验醛基即可,碱性环境下检验,故检验操作为:取少量 M 于试管中,滴加稀 NaOH 至溶液呈
碱性,再加新制的 Cu(OH)2 加热,若没有砖红色沉淀产生,说明 M 已完全转化为 N;
答案为:取少量 M 于试管中,滴加稀 NaOH 至溶液呈碱性,再加新制的 Cu(OH)2 加热,若没有砖红色沉淀
产生,说明 M 已完全转化为 N;
(3)学生建议用 KMnO4 (H+)代替 O2 把 M 转化为 N,醛基确实被氧化为羧基,但是碳碳双键同时被氧化,那
么建议就不可行;
答案为:否; KMnO4(H+)在氧化醛基的同时,还可以氧化碳碳双键 ;
(4) K 为 ,则 K→L 的反应可通过信息③类推,反应为: +CH3CHO
,从反应特点看是加成反应;
答案为: +CH3CHO ; 加成反应;
(5)F 是 M 的同系物,M 为 ,而 F 比 M 多一个碳原子。F 的同分异构体,要满
足条件——条件①能发生银镜反应,意味着有—CHO,条件②能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加成意味着有碳碳双
键,③苯环上只有 2 个对位取代基,且取代基中碳原子数目为 4,由此可把 2 个位于对位的取代基分成以
下几种情况:①—CHO、 ②—CHO、 ③—CHO、
④—CH2CHO、 ⑤ 、 ⑥ 、 ;故共有 6 种;
答案为:6;
(6)由流程图知,C 和 NBS 试剂可通过取代反应引入一个溴原子而碳碳双键不变,故以丙烯和 NBS 发生取
稀碱→
稀碱→
3-CH=CH-CH 2 2-CH -CH=CH 3 2-C(CH )=CH
2-CH=CH 3-CH -CH=CH-CHO 3-CH代反应,引入一个溴原子,得到 CH2=CH-CH2-Br,通过加成反应引入 2 个溴原子,得到 BrCH2-CHBr-CH2-Br
,水解即可制备甘油(丙三醇),流程为:CH2=CH-CH3 CH2=CH-CH2-Br
BrCH2-CHBr-CH2-Br ;
答案为:CH2=CH-CH3 CH2=CH-CH2-Br BrCH2-CHBr-CH2-Br
。
NBS→ 溴水→
NaOH溶液
Δ
→
NBS→ 溴水→ NaOH溶液
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