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盐城市 2020 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
生 物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细胞内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血红蛋白中不同肽链之间通过肽键连接
B. 淀粉、糖原、麦芽糖彻底水解后得到的产物相同
C. RNA 分子彻底水解后能得到四种核糖核苷酸
D. DNA 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核酸是细胞中重要的有机物之一,包括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脱氧核糖核酸是细胞生
物的遗传物质,而 RNA 与基因的表达有关。组成脱氧核糖核酸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组成核糖核酸的
基本单位是核糖核苷酸。脱氧核苷酸是由一分子含氮碱基、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磷酸组成。核糖核苷
酸是由一分子含氮碱基、一分子核糖和一分子磷酸组成。前者所含的碱基为 A、T、C、G,后者所含的碱
基为 A、U、C、G。
【详解】A、血红蛋白中不同肽链之间通过氢键、二硫键等连接,A 错误;
B、淀粉、糖原、麦芽糖彻底水解后得到的产物相同,均为葡萄糖,B 正确;
C、RNA 分子初步水解后能得到四种核糖核苷酸,彻底水解得到磷酸、核糖、4 种含氮碱基(A、U、G、
C),C 错误;
D、DNA 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之间通过氢键连接,D 错误。
故选 B。
2.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醋酸菌的线粒体是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B. 大肠杆菌的核糖体是噬菌体蛋白质外壳的合成场所
C. 蓝藻的细胞壁可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水解
D. 洋葱的中心体可参与细胞分裂中纺锤体的形成
【答案】B
【解析】
【分析】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主要差别是有无成形的细胞核或者有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原核生物包括细菌、蓝
藻、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等,原核生物仅有的细胞器为核糖体。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存在于拟核区。
真核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真菌)等,植物和动物最大的区别是植物有细胞壁、叶绿体,高等植
物没有中心体等。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核中的染色体、细胞质中的 DNA 上。
【详解】A、醋酸菌是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A 错误;
B、噬菌体是病毒,没有独立的新陈代谢能力,必须借助于宿主细胞大肠杆菌的核糖体合成噬菌体的蛋白质
外壳,B 正确;
C、蓝藻的细胞壁成分是肽聚糖,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只能水解植物的细胞壁(纤维素和果胶),C 错误;
D、洋葱为高等植物,没有中心体,D 错误。
故选 B。
3.将 A、B 两种物质混合,T1 时加入酶 C。下图为最适温度下 A、B 浓度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该反应体系中酶促反应速率先慢后快
B. 酶 C 提高了 A 生成 B 这一反应的活化能
C. 实验中适当提高反应温度可使 T2 值减小
D. T2 后 B 增加缓慢是由于 A 含量过少导致
【答案】D
【解析】
【分析】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或 RNA。酶活性受强酸、强碱、高温、重金属盐等多种因素
的影响,酶的特点有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较温和。从图中可以看出 A 为反应物,B 为产物。化学反
应想要发生需要能量,酶作为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从而加快反应的进行。
【详解】A、该反应体系中酶促反应速率先快后慢,反应物逐渐减少,A 错误;
B、酶 C 降低了 A 生成 B 这一反应的活化能,B 错误;C、该反应已经是最适温度下进行,若适当提高反应温度,可使 T2 值增大,反应时间变长,C 错误;
D、T2 后产物(B)增加缓慢是由于底物(A)含量过少导致,D 正确。
故选 D。
4.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衰老表现为核体积变小,色素含量增加,细胞膜的通透性降低
B. 细胞凋亡受遗传机制决定,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属于细胞坏死
C. 细胞癌变是细胞内正常基因突变为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的结果
D. 细胞在分化、衰老、凋亡、癌变过程中都涉及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答案】D
【解析】
【分析】
细胞衰老是指细胞在执行生命活动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细胞增殖与分化能力和生理功能逐渐发生衰
退的变化过程。细胞衰老主要有以下特征:①细胞内的色素会出现积累的现象。②细胞内的水分会减小,
体积相应的也会变小,人体的新陈代谢速度也会减小。③细胞的呼吸速度会减慢,细胞核的体积会增大等。
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
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
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细胞坏死是由外界不利因素引起的,对生物体不
利。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其中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
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详解】A、细胞衰老表现为核体积变大,色素含量增加,细胞膜的通透性降低,A 错误;
B、细胞凋亡受遗传机制决定,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属于细胞凋亡,B 错误;
C、细胞癌变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的结果,C 错误;
D、细胞在分化、衰老、凋亡、癌变过程均为受基因控制,都涉及基因的选择性表达,D 正确。
故选 D。
5.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龙胆紫溶液染色后,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质壁分离现象更明显
B. 醋酸洋红染液配置时需使用乙酸,溶液呈酸性,所以为酸性染料
C. 苏丹Ⅳ为脂溶性物质,可直接进入细胞,将花生子叶脂肪染成红色
D. 经盐酸水解处理的洋葱表皮细胞,其线粒体易被健那绿染色
【答案】C
【解析】【分析】
染色质(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即“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
实验时,需要使用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溶液等碱性染色剂。通常情况下,这些染色剂是以龙胆紫或洋红
溶解于醋酸溶液中配制而来的,配制后的染液其 pH 值约小于 7,呈酸性。然而,实验过程中却把它们称之
为碱性料,之所以说是碱性染料,其实说的是这类染料的助色基团,在染料的命名上是根据助色基团的酸碱
性来命名的。由此可见,酸性(碱性)染色剂的界定,并非由染料溶液的 pH 值决定的,而是根据染料物质
中助色基团电离后所带的电荷来决定。一般来说,助色基团带正电荷的染色剂为碱性染色剂;反之则为酸
性染色剂。
【详解】A、龙胆紫溶液染色后,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已死亡,不能发生质壁分离,A 错误;
B、染料的酸碱性并不是由溶液的酸碱性决定,醋酸洋红为碱性染料,B 错误;
C、苏丹Ⅳ为脂溶性物质,与磷脂相似相溶,可直接进入细胞,将花生子叶脂肪染成红色,C 正确;
D、线粒体易被健那绿染色,无需盐酸处理,D 错误。
故选 C。
6.下图表示细胞内部分物质的转变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过程 1、2 的进行需要不同酶的催化 B. 叶肉细胞生物膜上可以完成过程 5、6
C. 过程 5、6、7、8 中同时进行了过程 2 D. HIV 病毒的增殖过程中包含 3、4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细胞的代谢都伴随着能量的转移和转化,细胞中的反应可分为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ATP 不仅是细胞中放
能反应和吸能反应的纽带,更是细胞中的能量通货。ATP 在 ATP 水解酶的作用下水解生成 ADP 和 Pi,为
其它反应提供能量;ADP 和 Pi 在 ATP 合成酶的作用下脱水形成 ATP,其它形式的能量贮存在 ATP 中。ATP
的合成本身是个吸能反应。真核细胞内存在着丰富的膜结构,他们将细胞内部划分成相对独立的区室,保
证多种生命活动高效有序的进行,这些膜结构又可以相互转化,在结构和功能上构成一个统一整体。细胞
膜、核膜及多种细胞器膜,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详解】A、1 为 ATP 水解,需要 ATP 水解酶,1 为 ATP 合成,需要 ATP 合成酶,A 正确;B、叶肉细胞的类囊体膜上可发生水的光解(6),线粒体内膜上可发生水的合成(5),两者都为生物膜,B
正确;
C、5、6、8 都有 ATP 的生成,都进行了 2,7 消耗 ATP,进行的是 1 过程,C 错误;
D、HIV 病毒 增殖过程包括 RNA 逆转录变成 DNA 以及 DNA 转录得到 RNA,包含 3、4,D 正确。
故选 C。
7.下列关于在探索遗传物质过程中相关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格里菲思实验中从病死小鼠中分离得到的肺炎双球菌既有 S 型菌也有 R 型菌
B. 艾弗里的实验中出现 S 型菌落的原因是 R 型细菌发生基因重组的结果
C. 在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保温时间过短或过长,32P 标记组上清液的放射性会变强
D. 烟草花叶病毒的重建实验中证明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RNA
【答案】A
【解析】
【分析】
在探究遗传的分子基础道路上,有很多科学家做了相关的实验,其中著名的三大实验为:①肺炎双球菌转
化实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分为活体转化和离体转化,活体转化得到 S 型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使得 R
型转成 S 型;离体转化实验分别将 S 中的物质转入到 R 型中,得到 DNA 是 S 型菌的遗传物质的结论。②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用同位素示踪法分别标记噬菌体外壳和噬菌体的 DNA,得出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
DNA 的结论。③烟草花叶病毒实验:分别将烟草花叶病毒的外壳和 RNA 去感染烟草,得出烟草花叶病毒
的遗传物质是 RNA 的结论。
【详解】A、格里菲思实验中,只注射活的 S 型菌的病死小鼠体内只能分离出活的 S 型细菌;注射加热杀死
的 S 型菌和活的 R 型菌的病死小鼠体内可分离出活的 S 型菌和活的 R 型菌,A 错误;
B、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的原理是基因重组,所以艾弗里的实验中出现 S 型菌落的原因是 R 型细菌发生基
因重组的结果,B 正确;
C、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32P 标记组若保温时间过短,则部分噬菌体未侵入大肠杆菌,导致上清液放
射性变强;若保温时间过长,则部分子代噬菌体释放出来,也会导致上清液放射性变强,C 正确;
D、烟草花叶病毒的重建实验是将 RNA 和蛋白质分开,重新构建新的病毒,观察下一代病毒的类型,可以
证明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RNA,D 正确。
故选 A。
8.在一个蜂群中,少数幼虫一直取食蜂王浆而发育成蜂王,而大多数幼虫以花粉和花蜜为食将发育成工蜂。
DNMT3 蛋白是 DNMT3 基因表达的一种 DNA 甲基化转移酶,能使 DNA 某些区域添加甲基基团(如下图
所示)。敲除 DNMT3 基因后,蜜蜂幼虫将发育成蜂王,这与取食蜂王浆有相同的效果。下列有关叙述错误
的的是( )
A. 被甲基化的 DNA 片段中遗传信息发生改变,从而使生物的性状发生改变
B. 蜂群中蜜蜂幼虫发育成蜂王可能与体内重要基因是否甲基化有关
C. DNA 甲基化后可能干扰了 RNA 聚合酶等对 DNA 部分区域的识别和结合
D. 胞嘧啶和 5′甲基胞嘧啶在 DNA 分子中都可以与鸟嘌呤配对
【答案】A
【解析】
【分析】
少数幼虫一直取食蜂王浆而发育成蜂王,而大多数幼虫以花粉和花蜜为食将发育成工蜂。这说明蜂王和工
蜂的差别并不是由遗传物质不同造成的,而是由食物的差异造成的,是环境对表型的影响。敲除 DNMT3
基因后,蜜蜂幼虫将发育成蜂王,这与取食蜂王浆有相同的效果。说明这个基因的表达产物与环境因素类
似,也能改变蜜蜂的表型。对于这些不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生物表型的改变的研究,称为表观遗传学。
【详解】A、从图中可知,被甲基化的 DNA 片段中遗传信息未发生改变,A 错误;
B、DNMT3 蛋白是 DNMT3 基因表达的一种 DNA 甲基化转移酶,敲除 DNMT3 基因后,蜜蜂幼虫将发育
成蜂王,这说明蜂群中蜜蜂幼虫发育成蜂王可能与体内重要基因是否甲基化有关,B 正确;
C、DNA 甲基化后能使 DNA 某些区域添加甲基基团,可能干扰了 RNA 聚合酶等对 DNA 部分区域 识别
和结合,C 正确;
D、胞嘧啶和 5′甲基胞嘧啶在 DNA 分子中都可以与鸟嘌呤配对,D 正确。
故选 A。
的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是一种急性感染性肺炎,其病原体为 2019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 注:国
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命名),属于单股正链 RNA 病毒。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人体的细胞能为 SARS-CoV-2 的繁殖提供模板、原料和能量等
B. SARS-CoV-2 病毒侵入人体后,在内环境中不会发生增殖
C. 该病毒在人体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多肽链需要 RNA 聚合酶的催化
D. 患者在感染初期须要用抗生素进行治疗以阻止 SARS-CoV-2 病毒的扩散
【答案】B
【解析】
【分析】
抗生素,是指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
或其他活性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能干扰其他生活细胞发育功能的化学物质。临床常用的抗生素有微生物
培养液中的提取物以及用化学方法合成或半合成的化合物。抗生素等抗菌剂的抑菌或杀菌作用,主要是针
对“细菌有而人(或其他动植物)没有”的机制进行杀伤,包含四大作用机理,即: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增
强细菌细胞膜通透性,干扰细菌蛋白质合成以及抑制细菌核酸复制转录。
【详解】A、人体的细胞能为 SARS-CoV-2 的繁殖提供原料和能量等,模板来自病毒本身,A 错误;
B、病毒需寄生在宿主细胞内才能繁殖,SARS-CoV-2 病毒侵入人体后,在内环境中不会发生增殖,B 正确;
C、RNA 聚合酶催化的是 RNA 的形成,是转录的过程,而该病毒在人体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多肽链是翻译,
需要合成多肽链的相关酶来催化,C 错误;
D、抗生素对病毒无效,D 错误。
故选 B。
10.无过氧化氢酶症和半乳糖血症是两种人类单基因隐性遗传病,不同个体酶活性范围(酶活性单位相同)
见下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酶活性
疾病名称 相关酶
患者 患者父母 正常人
无过氧化氢酶症 过氧化氢酶 0 1.2~2.7 4.3~6.2
半乳糖血症
磷酸乳糖尿苷转移
酶
0~6 9~30 25~40A. 测定酶活性一定程度上可诊断胎儿是否患病
B. 表现型正常的人的酶活性也可能会较低
C. 仅通过化验酶量无法判断某个体是否为携带者
D. 据表格可推知两病的遗传均表现出交叉遗传现象
【答案】D
【解析】
【分析】
从表中数据可知,无过氧化氢酶症和半乳糖血症患者不能产生该酶,酶活性为 0 或极低,携带者由于一个
基因表达酶活性降低,而正常人为显性纯合体,两个基因均表达,酶的活性最高。交叉遗传:男性患者的 X
连锁致病基因必然来自母亲,以后又必定传给女儿,这种遗传方式称交叉遗传。
【详解】A、磷酸乳糖尿苷转移酶活性为 0~6 时是半乳糖血症患者,过氧化氢酶活性为 0 时是无过氧化氢
酶症患者,所以通过测定相关酶活性能准确诊断胎儿是否患无过氧化氢酶症或半乳糖血症,A 正确;
B、表现型正常的人的酶活性也可能会较低,如半乳糖血症的正常人酶活性在 25~40,B 正确;
C、由于携带者的磷酸乳糖尿苷转移酶活性为 9~30,纯合子的磷酸乳糖尿苷转移酶活性为 25~40,所以通
过测定相关酶活性不能准确判断胎儿是否为半乳糖血症携带者,C 正确;
D、据表格无法推知两病的遗传为伴性遗传,因此无法推出表现出交叉遗传现象,D 错误。
故选 D。
11.某海岛有一种中地雀,原来没有竞争者。在记录的时间段内,1977 年和 2004 年发生了 2 次旱灾;2005
年以大型种子为食具有大鸟喙的大地雀入侵。下图记录了中地雀鸟喙平均尺寸的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 该岛上中地雀鸟喙平均尺寸的变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B. 1977 年的旱灾诱发了基因突变,进而造成鸟喙尺寸的增大
C. 2005 年后中地雀很可能主要以大地雀不吃的小种子为食
D. 2005 年后该海岛上两种地雀的种群基因频率都在发生改变
【答案】B【解析】
【分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
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
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
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A、1977 年和 2004 年发生了 2 次旱灾以及有新物种进入,该岛上中地雀鸟喙平均尺寸的变化较大,
平均尺寸的变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A 正确;
B、造成鸟喙尺寸的增大的原因是旱灾的选择作用,不是旱灾诱发了基因突变,B 错误;
C、2005 年以大型种子为食具有大鸟喙的大地雀入侵,使中地雀很可能主要以大地雀不吃的小种子为食,C
正确;
D、2005 年后共存于一个海岛上的两种地雀之间由于相互选择基因频率都在发生改变,D 正确。
故选 B。
12.某实验小组探究一定浓度的萘乙酸(NAA)溶液和激动素(KT)溶液对棉花主根长度及单株侧根数的影
响,结果如下图所示。据此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NAA 和 KT 都是植物自身产生的具有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
B. 乙、丙分别与甲组比较,说明 NAA 抑制主根生长和侧根发生,KT 则相反
C. 丙、丁组与甲组比较,可以说明 KT 对侧根的发生具有两重性
D. 甲、乙、丁组比较,说明 KT 能增强 NAA 对侧根生长的促进作用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柱形图: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施加试剂的种类,因变量是主根长度和侧根数,甲乙组对比来看,NAA 能
抑制主根生长,甲丙组对比来看,KT 能促进主根生长;乙、丁组对比可知,一定浓度的 KT 对 NAA 促进侧根生长的效应具有增强作用。
【详解】A、激动素是一种内源的细胞分裂素,NAA 是生长素类似物,是人工合成的, A 错误;
B、乙、丙分别于甲组比较,说明 NAA 抑制主根生长和促进侧根发生,KT 则相反,B 错误;
C、丙组的实验结果与甲组比较,可以说明 KT 对侧根的发生具有抑制作用,而丁组的实验结果与甲组比较,
可以说明 NAA 和 KT 共同对侧根的发生具有促进作用,C 错误;
D、甲、乙、丁组实验结果比较,说明 KT 能增强 NAA 对侧根生长的促进作用,D 正确。
故选 D。
13.半乳糖凝集素 3(Gal3)是某种吞噬细胞合成分泌的糖蛋白,可与胰岛素竞争结合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
体。研究发现,某些患糖尿病的实验小鼠血浆中 Gal3 水平过高。据此推测,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A. 吞噬细胞分泌 Gal3 时需载体蛋白协助并消耗 ATP
B. Gal3 与胰岛素受体结合后促进组织细胞摄取葡萄糖
C. 该实验小鼠胰岛 B 细胞不能正常合成分泌胰岛素
D. 抑制 Gal3 基因表达能缓解该实验小鼠的糖尿病症状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Gal3 的本质是糖蛋白,通过胞吐的方式分泌出细胞,不需要载体的协助,A 错误;
B、胰岛素的作用是促进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Gal3 与胰岛素受体结合后,胰岛素不能与受体结合,则细胞
对葡萄糖的利用降低,B 错误;
C、该实验小鼠胰岛 B 细胞可以正常合成分泌胰岛素,只是不能正常的与受体结合,从而不能正常的发挥作
用,C 错误;
D、抑制 Gal3 基因表达,则不能 Gal3 合成与分泌,胰岛素可以与受体正常结合,从而能缓解该实验小鼠的
糖尿病症状,D 正确。
故选 D。
14.某些效应 T 细胞在癌组织环境中会合成两种细胞膜蛋白(CTLA-4、PD-1),这两种膜蛋白对效应 T 细胞
的杀伤功能具有抑制作用。2018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两位科学家,是因为他们发现了以上两种
膜蛋白的特殊抗体,并成功将其用于癌症的治疗。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人体内癌变的细胞会成为抗原,被效应 T 细胞攻击B. 提高 CTLA-4、PD-1 的活性,细胞免疫功能将增强
C. 通过使用两种膜蛋白的特殊抗体可直接杀灭癌细胞
D. 癌细胞一定是诱导效应 T 细胞发生基因突变后合成了 CTLA-4、PD-1
【答案】A
【解析】
【分析】
免疫是指身体对抗病原体引起的疾病的能力,特异性免疫包含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对抗被病原
体感染的细胞和癌细胞,此外也对抗移植器官的异体细胞。体液免疫为效应 B 细胞产生和分泌大量的抗体
分子分布到血液和体液中,体液免疫的主要目标是细胞外的病原体和毒素。这些病原体和毒素在组织和体
液中自由的循环流动时,抗体与这类细胞外的病原体和毒素结合,致使病毒一类的抗原失去进入寄主细胞
的能力,使一些细菌产生的毒素被中和而失效,还可使一些抗原(如可溶的蛋白质)凝聚而被巨噬细胞吞
噬。
【详解】A、人体内癌变的细胞会成为靶细胞,被效应 T 细胞攻击,A 正确;
B、CTLA-4、PD-1 这两种膜蛋白对效应 T 细胞的杀伤功能具有抑制作用,提高 CTLA-4、PD-1 的活性,细
胞免疫功能将减弱,B 错误;
C、抗体不能直接杀灭癌细胞,C 错误;
D、从题干中无法看出癌细胞一定是诱导效应 T 细胞发生基因突变,也有可能是影响了基因选择性表达,使
其合成了 CTLA-4、PD-1,D 错误。
故选 A。
15.改造盐碱化草原是利用多种恢复生态学技术治理退化的生态系统,使这一区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恢
复到或接近受干扰前的状态,如图所示为一个简化的技术流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改造盐碱化草地的过程主要利用的是生物群落演替理论
B. 决定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外部环境条件的变化
C. 演替过程中优势物种被替代主要是植物之间竞争的结果
D. 人为恢复生态系统时需要向生态系统输入物质和能量
【答案】B
【解析】【分析】
生态系统 结构包括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群落演替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
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
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
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即自我调节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详解】A、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盐碱化草原治理的三个阶段反映了群落的演替过程.从类型来看,
重度盐碱化草地中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所以该过程属于次生演替,A 正确;
B、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的内部变化,也受外部环境的影响,B 错误;
C、演替过程中优势物种被替换主要是植物之间竞争的结果,C 正确;
D、由于盐碱地植被少,所以人为恢复生态系统时需要向生态系统输入物质和能量,D 正确。
故选 B。
16.“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整体”是生物学基本观点之一。根据这一观点和生态学知识判断,下列叙述错
误的是( )
A. 种植玉米的田中栽种大豆运用了群落的空间结构原理
B. 雾霾天气影响环境温度、光照时间等,可导致种群数量减少
C. 某有翅昆虫种群中出现的无翅类型一定不利于其生存
D. 丹顶鹤雌雄双双起舞的行为信息有利于维持种群的繁衍
【答案】C
【解析】
【分析】
雾霾污染使生物多样性丧失,具体表现在:雾霾污染因其持续性的特点,则更易造成生物体重金属元素的
富集,铅镉汞等重金属即使在浓度很低时也会对生物产生较强的遗传毒性,对生物 DNA 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并随着基因的世代传递导致整个种群遗传多样性水平降低,引发种群规模的缩小乃至灭绝。
【详解】A、在垂直结构上,玉米较高,大豆较矮,种植玉米的田中栽种大豆运用了群落的空间结构原理,
A 正确;
B、雾霾天气影响环境温度、光照时间、pH 值等条件,从而破坏物种的生育与繁殖环境,导致种群数量的
减少甚至物种灭绝,B 正确;
C、某有翅昆虫种群中出现的无翅类型不一定不利于其生存,如果在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无翅类型却能生存
下来,C 错误;
D、丹顶鹤求偶时的双双起舞属于行为信息,有利于维持种群的繁衍,D 正确。
的故选 C。
17.用 Xhol 和 SaII 两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别处理同一 DNA 片段(限制酶在对应切点一定能切开),酶切
位点及酶切产物分离结果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 1 中两种酶识别的核苷酸序列不同
B. 图 1 中酶催化反应的化学键是磷酸二酯键
C. 图 2 中②可能是用 XhoI 处理得到的酶切产物
D. 用 XhoI 和 SalI 同时处理该 DNA 电泳后得到 7 种产物
【答案】D
【解析】
【分析】
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 PCR 技术扩增和人工合
成。(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
标记基因等。(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
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
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
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 DNA 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 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
录出了 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
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
【详解】A、酶具有专一性,不同的限制酶识别并切割不同的核苷酸序列,A 正确;
B、图 1 中酶用来切割 DNA,DNA 单链是脱氧核苷酸通过磷酸二酯键相连,因此酶催化反应的化学键是磷
酸二酯键, B 正确;
C、分析图 1,限制酶 XhoI 有 2 处切割位点,切割后产生 3 个 DNA 片段,泳道②中是用 XhoI 处理得到的
酶切产物,C 正确;
D、从图 1 可知,用 XhoI 和 SalI 同时处理该 DNA 电泳后得到 6 种产物,D 错误。
故选 D。18.研究表明渐冻症是因为突变基因使神经元合成了毒蛋白,从而阻碍了轴突内营养物质的流动;将诱导多
功能干细胞(iPS 细胞)移植给渐冻症实验鼠,能延长其寿命。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可通过 DNA 分子杂交技术对渐冻症进行诊断
B. 可通过替换控制合成毒蛋白基因来进行基因治疗
C. iPS 细胞分化过程涉及到有关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D. iPS 细胞与胚胎干细胞全能性高,都属于多能干细胞
【答案】D
【解析】
【分析】
DNA 分子杂交的基础是,具有互补碱基序列的 DNA 分子,可以通过碱基对之间形成氢键等,形成稳定的
双链区。在进行 DNA 分子杂交前,先要将两种生物的 DNA 分子从细胞中提取出来,再通过加热或提高 pH
的方法,将双链 DNA 分子分离成为单链,这个过程称为变性。然后,将两种生物的 DNA 单链放在一起杂
交,其中一种生物的 DNA 单链事先用同位素进行标记。如果两种生物 DNA 分子之间存在互补的部分,就
能形成双链区。由于同位素被检出的灵敏度高,即使两种生物 DNA 分子之间形成百万分之一的双链区,也
能够被检出。
【详解】A、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通过 DNA 分子杂交技术对渐冻症进行诊断,A 正确;
B、基因治疗是指将外源正常基因导入靶细胞,以纠正或补偿缺陷和异常基因引起的疾病,以达到治疗目的,
可通过替换控制合成毒蛋白基因来进行基因治疗,B 正确;
C、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C 正确;
D、动物体细胞没有全能性,或者说由于目前的技术限制,全能性很难体现,D 错误。
故选 D。
19.某同学在观察果蝇细胞中的染色体时,发现一个正常分裂的细胞中,共有 8 条染色体,呈现 4 种不同的
形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若该细胞此时存在染色单体,则该果蝇的性别是雌性
B. 若该细胞此时没有染色单体,则该细胞可能取自卵巢
C. 若该细胞正处于分裂前期,则不可能在发生基因重组
D. 若该细胞正处于分裂后期,其子细胞的大小可能不同
【答案】C
【解析】
【分析】
果蝇体细胞中有 4 对同源染色体,8 条染色体,性染色体组成为 XX 或 XY。一个正在分裂的果蝇细胞,共有 8 条染色体,呈现 4 种不同的形态,说明有两个染色体组。该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可能处
于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详解】A、若该细胞此时存在染色单体,则该细胞应处于有丝分裂前、中期或者是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中,
由于细胞中染色体呈现 4 种不同的形态,则该细胞只能来自雌果蝇,如果是雄果蝇则有 5 种不同的形态,A
正确;
B、若该细胞此时不存在染色单体,则该细胞应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则该细胞可能取自卵巢,B 正确;
C、若该细胞此处在分裂前期,则该细胞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前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前
期可能发生交叉互换(基因重组),C 错误;
D、若该细胞正处在分裂后期,则该细胞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若为卵原细胞
的分裂过程,其子细胞的大小可能不同,D 正确。
故选 C。
20.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流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腐乳制作:豆腐长毛霉→加盐腌制→加卤汤装瓶→密封腌制
B. 制作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临时装片:解离→染色→漂洗→制片
C. 血球计数板 使用:盖盖玻片→滴培养液→等待沉降→镜检计数→刷洗
D. 果酒果醋制作:挑选葡萄→冲洗→榨汁→果醋发酵→果醋→酒精发酵→果酒
【答案】A
【解析】
【分析】
酵母菌计数方法-抽样检测法: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
自行渗入,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稍待片刻,待细菌细胞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
的中央,计数一个小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再以此为根据估算试管中的酵母菌总数。腐乳制作过程主要是:
让豆腐上长出毛霉、加盐腌制、加卤汤装瓶、密封腌制。让豆腐上长出毛霉的主要条件是温度保持在 15~
18℃;加盐腌制时,为防止污染将长满毛霉的豆腐放在瓶中,并逐层加盐,接近瓶口表面的盐要铺厚一些,
大约 8d 以后,豆腐因水分大量被析出而变硬;卤汤中酒的含量一般控制在 12%左右。
【详解】A、腐乳制作的流程:豆腐长毛霉→加盐腌制→加卤汤装瓶→密封腌制,A 正确;
B、制作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临时装片的流程:解离→漂洗→染色→制片,B 错误;
C、血球计数板的使用:盖盖玻片→滴培养液→等待沉降→镜检计数→清洗,C 错误;
D、果酒果醋制作流程:挑选葡萄→冲洗→榨汁→酒精发酵→果酒→果醋发酵→果醋,D 错误。
故选 A。
二、多项选择题
的21.下图为某种细菌体内氨基酸 R 的生物合成途径。已知野生型细菌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而甲、乙两种突
变型细菌都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在基本培养基上若添加中间产物 2,则甲、乙都能生长;若添加中间
产物 1,则甲能生长而乙不能生长。在基本培养基上添加少量 X,乙能积累中间产物 1,而甲不能积累。下
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甲中酶 a 的功能丧失,但酶 b 和酶 c 的功能正常
B. 甲中酶 c 的功能丧失,但酶 a 和酶 b 的功能正常
C. 乙中酶 a 的功能丧失,但酶 b 和酶 c 的功能正常
D. 乙中酶 b 的功能丧失,但酶 a 和酶 c 的功能正常
【答案】AD
【解析】
【分析】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或 RNA。酶活性受强酸、强碱、高温、重金属盐等多种因素
的影响,酶的特点有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较温和。酶的专一性指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少数几种相
似的底物。
【详解】根据题意,在基本培养基上若添加中间产物 2,则甲、乙都能生长,说明甲、乙的酶 c 都正常。若
添加中间产物 1,则甲能生长说明甲的酶 b 正常,而乙不能生长说明乙的酶 b 不正常。在基本培养基上添加
少量 X,乙能积累中间产物 1,说明乙的酶 a 正常,而甲不能积累,说明甲的酶 a 不正常。因此,甲的酶 aa
的功能丧失,但酶 b 和酶 c 的功能正常;乙中酶 b 的功能丧失,但酶 a 和酶 c 的功能正常。
故选 AD。
22.下列有关生物实验研究课题与实验方法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 卡尔文循环的发现、DNA 复制的方式——同位素标记法
B. DNA 双螺旋结构的发现、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模型建构法
C. 细胞器的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分离——差速离心法
D. 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的观察——对比实验法
【答案】ABD
【解析】
【分析】
放射性同位素可用于追踪物质的运行和变化规律。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化学性质不改变,通过
追踪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可用弄清化学反应的详细过程;沃森和克里克发现 DNA 双螺旋结构用的是模型建构法;分离细胞器的方法是差速离心法,叶绿体色素的分离原理是根据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
不同。
【详解】A、卡尔文循环的发现用到了 14C、DNA 复制用到了 15N,都使用了同位素标记法,A 正确;
B、DNA 双螺旋结构的发现采用了物理模型建构法,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也采用了数学模型建构法,B 正
确;
C、细胞器的分离用到了差速离心法,叶绿体中色素的分离是根据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C 错误;
D、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的观察用到了自身前后对照,D 正确。
故选 ABD。
23.下图甲、乙为某哺乳动物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图,丙图为该动物细胞分裂时相关物质或结构数量变
化的部分曲线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图细胞含有两个四分体,其中发生的变异是由基因突变导致的
B. 乙细胞名称为次级精母细胞,分裂后形成子细胞的基因型是 AB 或 aB
C. 丙图中曲线变化可表示减数分裂某段时期染色单体数的变化
D. 若丙图中曲线表示睾丸中某细胞分裂时染色体组的数目变化,则 a 值为 1 或 2
【答案】CD
【解析】
【分析】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形式,是有性生殖生物的原始生殖细胞(如动物的精原细胞或卵原细胞)
成为成熟生殖细胞(精、卵细胞即配子)过程中必须经历的。它的特点是细胞经过两次连续的分裂,但染
色体只复制一次。因此,生殖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为体细胞的一半。四分体指的是在动物细胞减数第一次
分裂(减 I)的前期,两条已经自我复制的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的四条染色单体的结合体。甲为某哺乳动物
体细胞中部分染色体及其上的基因示意图;乙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
【详解】A、甲图细胞没有四分体,A 错误;
B、乙细胞名称为次级精母细胞,也可能为次级卵母细胞或极体,B 错误;
C、丙图中曲线 I→II 的变化可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细胞中染色单体数的变化,C 正确;
D、若丙图中曲线表示有丝分裂,则 a 为 2,若表示减数分裂,则 a 为 1,D 正确。
故选 CD。
24.有甲、乙、丙、丁四种信息分子,它们运输到靶细胞后,检测发现:甲与受体结合后,肝脏细胞加速合
成多糖;乙与受体结合后,靶细胞上的钠离子通道开放;丙生成后,与靶细胞受体结合后,人体浆细胞的
数量增加、抗体数量增多;丁与靶细胞结合后,人体尿量减少,维持了人体血浆渗透压的稳定。下列叙述
错误的是( )
A. 甲可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B. 乙的合成和分泌都离不开高尔基体
C. 生成丙的细胞既参与体液免疫也参与细胞免疫
D. 丁的效应可能是促进了肾小球细胞对水的重吸收
【答案】ABD
【解析】
【分析】
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
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内环境是
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详解】A、甲与受体结合后,肝脏加速合成多糖,说明甲是胰岛素,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而与斐
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的是还原糖,A 错误;
B、乙与受体结合后,靶细胞上的钠离子通道开放,说明乙是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的合成与高尔基体无必然
的联系,B 错误;
C、丙生成后,与靶细胞受体结合后,人体浆细胞的数量增加、抗体数量增多,说明丙是淋巴因子,生成丙
的细胞(辅助性 T 淋巴细胞)既参与体液免疫也参与细胞免疫,C 正确;
D、丁与靶细胞结合后,人体尿量减少,维持了人体血浆渗透压的稳定,说明丁是抗利尿激素,丁引起的反应是促进了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D 错误。
故选 ABD。
25.三亲婴儿有三个亲代,可避免夫妻将某些致病基因传递给婴儿,下图是三亲婴儿培育流程示意图,有关
叙述错误的是( )
A. 精子和两种卵母细胞取出后需要用获能液处理
B. 受精卵发育成囊胚或原肠胚都能移植到母亲子宫内且不会发生排斥
C. 三亲婴儿 DNA、染色体都由母亲、父亲、捐献者共同提供
D. 三亲婴儿的培育需要使用核移植、早期胚胎培养、胚胎移植等技术
【答案】ABC
【解析】
【分析】
体外受精的原理:人工模拟体内环境(包括营养、温度、pH 等),使来初级卵母细胞成熟和精子获能,最
终完成受精和胚胎保存。体自外受精主要操作步骤:①卵母细胞的采集和培养:
方法一:对小型动物一般用促性腺激素处理,使其排出更多的卵子,然后,从输卵管中冲取卵子,直接与
获能的精子在体外受精。方法二:对大型动物是借助超声波探测仪、腹腔镜等直接从活体动物的卵巢中吸
取卵母细胞百,在体外经人工培养成熟后,才能与获能的精子受精(或从刚屠宰母畜的卵巢中采集卵母细
胞)。②精子的采集和获能:在体外受精前,要对精子进行获能处理。③受精:获能的精子和培养成熟的卵
细胞在获能溶液或专用的受精溶液中完成受精过程度。
【详解】A、只有精子取出后需要用获能液处理,A 错误;
B、受精卵发育成原肠胚不适宜移植到母亲子宫内,B 错误;
C、三亲婴儿 DNA、染色体都由母亲、父亲共同提供,C 错误;
D、三亲婴儿的培育需要使用核移植、早期胚胎培养、胚胎移植等技术,D 正确。
故选 ABC。
【点睛】熟悉胚胎过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三、非选择题26.2019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了揭示人体细胞的氧气感知通路及信号机制的科学家。下图表示氧气
供应正常时,细胞内低氧诱导因子(HIF-1a)会被蛋白酶降解;氧气供应不足时,HIF-1a 将转移到细胞核
中。该项研究不仅在基础科研上极具价值,更有望为癌症等多种疾病的治疗打开思路。请据图回答下列问
题:
(1)正常条件下,氧气通过_____________的方式进入细胞,细胞内合成 HIF-1a 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
(2)云南呈贡训练基地海拔 2000 多米,中国田径队常在此集训以提高成绩。高海拔地区氧气供应不足,
运动员细胞中的 HIF-1α 将通过_____进入细胞核,和其他因子(ARNT)一起与 EPO 基因上游的调控序列
结合,_____________(选填“促进”、“抑制”)EPO 基因的表达,EPO 可刺激骨髓造血干细胞,使其
____________,从而提高氧气的运输能力。
(3)由上述信号机制可知,干扰 HIF-1α 的_____________是治疗贫血的新思路。
(4)为了进一步探究 HIF-1a 的作用,研究人员进行了以下实验,请分析回答。
肿瘤质量(g)
注射物
培养 9 天 培养 21 天
实验鼠 HIF-1α 基因缺陷型胚胎干细胞 0.7 0.8
对照鼠 野生型胚胎干细胞 1.7 5.2
肿瘤细胞的_____________将导致肿瘤附近局部供氧不足,请从打破癌细胞缺氧保护机制的角度提出治疗癌
症的新思路:_____________。
【答案】 (1). 自由扩散 (2). 核糖体 (3). 核孔 (4). 促进 (5). 增殖分化出大量红细胞
(6). 降解 (7). 增殖(迅速增殖) (8). 降低癌细胞中 HIF-1a 的含量,或阻断 HIF-1a 与 ARNT 的结合【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识图分析可知,在正常氧条件下,HIF-1a 在脯氨酸羟化酶、蛋白酶体和 VHL 的作用下被降解;
而在缺氧条件下,HIF-1a 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内,促进 EPO 基因的表达,而使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增
加,使得细胞适应低氧环境。
【详解】(1)氧气进入细胞的方式为自由扩散。HIF-1a 是蛋白质,合成场所在核糖体。
(2)若氧气供应不足,HIF-1a 是大分子,将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HIF-1a 与 ARNT 一起与 EPO 基因上游
的调控序列结合,增强该基因的表达水平,使 EPO 合成和分泌增加。EPO(促红细胞生成素)可刺激骨髓
造血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生成大量红细胞,从而提高氧气的运输能力。
(3)由题意可知,氧气供应不足时,HIF-1a 会提高氧气的运输能力,因此干扰 HIF-1a 的降解是治疗贫血
的新思路。
(4)肿瘤细胞的增殖需要能量,将导致肿瘤附近局部供氧不足。打破癌细胞缺氧保护机制,从本题可知,
HIF-1a 会提高氧气的运输能力,因此降低癌细胞中 HIF-1a 的含量,或阻断 HIF-1a 与 ARNT 的结合,可为
治疗癌症提供新思路。
【点睛】学会处理图片和文字信息并能和基本的知识点如细胞呼吸、细胞增殖等联系起来是解答本题的关
键。
27.细胞代谢中 ATP 合成酶的三维结构(原子分辨率)在 2018 年被测定,其工作机 2019 年有了突破性进展。
下图 1 是光合作用部分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并回答
(1)图 1 中①侧所示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物质甲从产生部位扩散至细胞外需要经过______________
层磷脂分子。
(2)ATP 合成酶也是运输 H+的载体,其在跨膜 H+浓度梯度推动下合成 ATP,由此可推测 H+跨膜运输方式为______________;若膜两侧的 H+浓度梯度突然消失,其他条件不变,短时间内暗反应中五碳化合物含量
会______________。
(3)植物细胞中含有 ATP 合成酶的生物膜还有______________。
(4)为进一步了解植物代谢机制研究人员在密闭恒温玻璃温室内进行植物栽培试验。连续 48h 测定温室内
CO2 浓度及植物 CO2 吸收/释放速率,得到图 2 所示曲线(整个过程中呼吸作用强度恒定)。请据图分析并回
答:
①实验的前 3 小时叶肉细胞产生 ATP 的场所有______________;如改用相同强度绿光进行实验,c 点的位
置将______________。
②图 2 中植物呼吸速率与光合速率相等的时间点有______________个;实验中该植物前 24 小时有机物积累
量______________(选填“”)后 24 小时有机物积累量。
【答案】 (1). 叶绿体基质 (2). 8 (3). 协助扩散 (4). 减少 (5). 线粒体内膜 (6). 细胞质
基质、线粒体 (7). 上移 (8). 4 (9). <
【解析】
【分析】
分析曲线图:前 3 小时内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3~6 时,呼吸速率大于光合速率;6~18 时,呼吸速率小
于光合速率;18~21 时,呼吸速率大于光合速率;21~27 时,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27~30 时,呼吸速率
大于光合速率;30~42 时,呼吸速率小于光合速率;42~45 时,呼吸速率大于光合速率;45~48 时,植物
只进行呼吸作用。在 6、18、36、42 时,呼吸速率与光合速率相等。
【详解】(1)图 1 中①侧为类囊体的外侧,所示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物质甲为氧气,产生于叶绿体的类
囊体腔内,从叶绿体的类囊体腔(1 层膜)扩散至细胞(1 层膜)外需要经过叶绿体膜(2 层),因此一共穿
过 4 层膜,8 层磷脂分子。
(2)ATP 合成酶也是运输 H+的载体,其在跨膜 H+浓度梯度推动下可以合成 ATP,由此可推测 H+跨膜一定
是顺浓度梯度,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若膜两侧的 H+浓度梯度突然消失,其他条件不变,光反应减弱,暗
反应中的二氧化碳固定是照常进行的,C5 去路正常,但是来源减少,因此短时间内暗反应中的 C5 会减少。
(3)植物细胞中含有 ATP 合成酶的生物膜还有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三阶段能产生大量 ATP)。(3)①实验的前 3 小时叶肉细胞只进行呼吸作用,产生 ATP 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使用相同强度
绿光进行实验时,光合作用减弱,呼吸作用不变,吸收 CO2 将减少,所以 c 点上移。
②图 2 中植物呼吸速率与光合速率相等的时间点有 4 个,在 6、18、36、42 时。呼吸速率与光合速率相等。
从图中 CO2 含量的差值比较可知,实验中该植物前 24 小时差值比后 24 小时的小,有机物积累量小于后 24
小时有机物积累量。
【点睛】熟悉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8.神经病理性疼痛是躯体感觉神经系统的损伤或疾病而直接造成的疼痛,是由于脊髓的 SG 区发生功能障
碍所致,科研人员对其发病机理进行了研究。
(1)图 1 中______________是感受器(填图中字母),其受到刺激后,兴奋沿传入神经传导,传至位于 SG
区的神经纤维末梢,引起储存在______________内的谷氨酸(一种兴奋性递质)释放。谷氨酸引起突触后
神经元的细胞膜外电位发生的改变是______________。突触后神经元受到刺激后,经一系列神经传递过程,
最终在______________产生痛觉。
(2)SG 区神经纤维末梢上分布有离子通道 N(见图 1),该通道与神经病理性疼痛密切相关科研人员利用
通道 N 抑制剂处理 SG 区神经元,给予突触前神经元一定的电刺激,测定突触后膜的电信号变化,得到图 2
所示结果。据图 2 可知,抑制剂处理导致突触后神经元的电信号幅度______________,突触后膜的电信号
频率______________,推测通道 N 开放,会引起突触前神经元谷氨酸释放量增加,导致 SG 区对伤害性刺
激的反应增强,出现痛觉敏感。
(3)SG 区的神经元包括兴奋性神经元与抑制性神经元两大类。为进一步研究谷氨酸所作用的神经元类型,
科研人员用绿色荧光蛋白标记了抑制性神经元,用通道 N 激活剂处理小鼠的 SG 区神经元,在突触前神经
元施加刺激,分别检测有绿色荧光和无荧光的神经元细胞膜的电信号变化。若带绿色荧光的神经元电信号
频率和幅度均无明显变化,不带绿色荧光的神经元电信号频率显著增加,则可判断谷氨酸作用对象为
______________神经元。
(4)依据本研究,开发减缓神经病理性疼痛药物的思路是______________。
【答案】 (1). A (2). 突触小泡 (3). 由正电位变成负电位 (4). 大脑皮层 (5). 无明显变化 (6). 降低 (7). 兴奋性 (8). 开发抑制通道 N 活性的药剂
【解析】
【分析】
反射弧结构:感受器、传入神经、突触、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突触: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
触后膜;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对后膜的作用兴奋或抑制。静息电位:钾离子外流造成的,外正内负;
动作电位:钠离子内流造成的,外负内正。
【详解】(1)据图 1 可知,感受器是 A(有神经节)。神经递质由突触小泡释放。谷氨酸是一种兴奋性递质,
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的细胞膜电位发生的改变是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痛觉在大脑皮层产生。
(2)据图 2 可知,抑制剂处理导致突触后神经元的电信号幅度无明显变化,使得下一个神经元不兴奋。突
触后膜的电信号频率降低,导致 SG 区对伤害性刺激的反应增强,出现痛觉敏感。
(3)绿色荧光蛋白标记了抑制性神经元,若带绿色荧光的神经元电信号频率和幅度均无明显变化,不带绿
色荧光的神经元电信号频率显著增加,则可判断谷氨酸作用对象为兴奋性神经元。
(4)根据题意可知,抑制通道 N 活性,可以减缓神经病理性疼痛。
【点睛】熟悉神经冲动的传导和传递、反射弧的结构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9.下图 1 为某地区苹果种植户发展生态果园模式图,图 2 是该生态系统内能量流动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
列问题:
(1)该生态果园中的所有生物构成______________,食用菌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________,图 1
中属于第二营养级的有______________。
(2)果园中花天牛以果树 花和叶为食,肿腿蜂可以将卵产在花天牛幼虫的体表,吸取幼虫的营养,肿腿的蜂和花天牛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__。
(3)从物质循环角度分析,碳元素在该生物群落内部以______________形式传递。
(4)图 2 中的 A 代表______________,能量从生产者传递到植食动物的效率为______________。
(5)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较,农业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低,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群落 (2). 分解者 (3). 害虫、鸡、鸭 (4). 寄生 (5). (含碳)有机物
(6). 呼吸作用散失的热能 (7). 12.7% (8). 物种数量较少,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差
【解析】
【分析】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成分包含生物成分(生
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气候、能源、无机物、有机物)。生态系统各生物之间通过一系列
的取食与被取食关系,不断传递着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这种单方向的营养关系,叫做食物链。在一个生
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的复杂营养关系叫做食物网,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
界干扰的能力就越强。
【详解】(1)群落是指在一定空间内所有生物种群的集合体,该生态果园中的所有生物构成群落。食用菌
属于真菌,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分解者。图 1 中果树、杂草属于第一营养级,属于第二营养级的有害虫、
鸡、鸭。
(2)肿腿蜂可以将卵产在天牛幼虫的体表,吸取幼虫的营养,则可推知肿腿蜂和花天牛的种间关系是寄生
关系。
(3)从物质循环角度分析,碳元素在该生物群落内部以有机物形式(取食和被取食)传递。
(4)各营养级(顶级除外)的能量有 4 个去向:①该生物呼吸作用散失;②流入下一营养级;③流入分解
者;④暂未被利用。图 2 中的 A 代表呼吸作用散失的热能。植食动物流向肉食动物的能量为:
5.1+2.1+0.25+0.05-5=2.5,生产者流向植食动物的能量为:2.5+0.5+9+4-2=14,生产者的同化量为:
14+3+70+23=110,能量从生产者传递到植食动物的效率,14÷110=12.7%。
(5)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较,农业生态系统物种数量较少,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差,因此抵抗力
稳定性较低。
【点睛】熟悉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能量流动的计算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0.“渥堆”是普洱茶生产过程中的一道特殊工序,是形成普洱茶品质特征最关键的一步。在“渥堆”过程
中,曲霉、青霉、酵母菌、细菌等微生物的活动使茶叶所含茶多酚等成分发生了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
变化,促使了普洱茶甘滑、醇厚和陈香等良好品质特征的形成。请回答下列问题:
(1)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可用于“渥堆”茶样中细菌的分离,其中的牛肉膏、蛋白胨可为细菌生长主要提
供______________。配好的培养基常用______________法灭菌。接种培养后可根据______________颜色、形态、大小等特征及菌体革兰染色情况细胞形态特征等进行初步鉴定。
(2)下图为“渥堆”茶样分离出的某种微生物亚显微结构意图,可根据图中______________(填序号)结
构判断其肯定不是细菌。
(3)茶多酚中的儿茶素(C)有一定的抗菌作用,但作用较弱。研究人员用稀土离子 Yb3+对儿茶素(C)
进行化学修饰,形成配合物 Yb3+一 C,并探究其抗菌效果。将金黄色葡萄球菌制成菌悬液,分别加入等量
的 C、Yb3+和一定浓度的 Yb3+-C,测定 24h 内金黄色葡萄球菌存活数量变化(用 A600 值表示,数值越大,
表示细菌数量越多),结果如下图。
由图可以看出,______________能最有效缩短灭菌时间。
研究人员利用透射电镜观察了各组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显示:
(a)未加抗菌剂:细菌菌体较小,其细胞质分布均匀;
(b)C 处理:细胞壁和细胞膜等结构不光滑,略显粗糙;
(c)Yb3+处理:细胞质出现较明显的固缩及空泡化现象;
(d)Yb3+-C 处理:细胞壁及细胞膜等结构发生破裂,细胞质出现了严重的固缩及空泡化现象。
由此可见,儿茶素(C)作用的主要位点是______________,推测 Yb3+-C 具有更强抗菌作用的机理是
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碳源、氮源 (2). 高压蒸汽灭菌 (3). 菌落 (4). ②③⑥⑦ (5). Yb3+-C (6).
细胞壁和细胞膜(或细胞膜/细胞表面) (7). 儿茶素作用于细胞表面,使 Yb3+更容易进入细胞内,破坏
细胞结构,导致细胞死亡【解析】
【分析】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是微生物培养中常用的培养基,其中的蛋白胨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了碳源、氮源、维
生素(特殊营养物质)等营养物质.制备的培养基一般用高压蒸汽灭菌方法进行灭菌。欲将所取的金沙江
水样品进行大肠杆菌的分离与计数,可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来完成。
培养基的营养构成:各种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无机盐,此外还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 pH、特
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①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
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
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②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
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菌落,是指由单个或少数微生物细胞在适宜固体培养基表面或
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形成以母细胞为中心的一团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构造等特征的子细胞集
团。
【详解】(1)含有碳(氮)元素且能被微生物生长繁殖所利用的一类营养物质统称为碳(氮)源,牛肉膏、
蛋白胨营养丰富,可为细菌生长主要提供碳源、氮源。培养基常用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菌落,即是由一
个单细胞繁殖而成,细菌体积小肉眼看不见,一般通过菌落来鉴定细菌。
(2)原核生物仅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且原核生物没有完整的细胞核,②为细胞核,③为内质网,⑥为线
粒体,⑦为液泡,因此可根据图中②③⑥⑦结构判断其肯定不是细菌。
(3)从图中可知,数值越小,表示细菌数量越少,因此 Yb3+-C 组能最有效缩短灭菌时间。a 和 b 相比,自
变量是是否经 C 处理,可见,儿茶素(C)作用的主要位点是细胞壁和细胞膜(或细胞膜/细胞表面)。a 和
c 相比,自变量是是否经 Yb3+处理,可见,儿茶素 Yb3+作用的主要位点是细胞质。结合 d 组的结果可知,
Yb3+-C 具有更强抗菌作用的机理可能是儿茶素作用于细胞表面,使 Yb3+更容易进入细胞内,破坏细胞结构,
导致细胞死亡。
【点睛】熟悉微生物的培养与分离、学会处理图形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1.下图中亲本植物的基因型为 Aa(染色体数为 2n),A、B、C、D 表示以亲本植物为材料进行的四种人工
繁殖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外植体需要进行消毒处理。利用图中的部分叶片进行植物组织培养时,需将其
先用______________消毒 30s 后,用无菌水清洗 2-3 次,再用次氯酸钠处理 30min 后,立即用无菌水清洗 2-3
次。
(2)经过 B 过程获得的子代植株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子代再连续自交 2 代后,A 的基因频率和 AA
基因型频率分别为______________。
(3)图中①需经过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______。
(4)②过程表示将该植物的两个原生质体进行融合,与杂交瘤细胞的制备方法相比,该过程不能用
______________;图中 A、B、C、D 过程都能得到一种高度液泡化的薄壁细胞组成的结构是
______________,某同学取上述薄壁细胞制成临时装片观察中期细胞,可观察到的染色体组数目分别为
______________。
(5)D 过程获得植株是可育的,若让其和原植株进行人工杂交,其后代中基因纯合的类型所占比例为
______________。
【答案】 (1). (体积分数为 70%)酒精 (2). Aa (3). 50%、37.5% (4). 脱分化、再分化
(5). 灭活病毒诱导 (6). 愈伤组织 (7). 1、2、2、4 (8). 1/6
【解析】
【分析】
消毒是指杀死病原微生物、但不一定能杀死细菌芽孢的方法。通常用化学的方法来达到消毒的作用。用于
消毒的化学药物叫做消毒剂。灭菌是指把物体上所有的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在内)全部杀死的方法,通
常用物理方法来达到灭菌的目的。A 过程为取玉米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植株的过程。B 过程为
叶片→脱分化,愈伤组织→胚状体→个体,经过有丝分裂。C 过程为离体组织先长芽后长根的组织培养。D
过程为原生质体培养。
【详解】(1)常用(体积分数为 70%)酒精消毒对植物组织进行消毒。
(2)B 过程只涉及有丝分裂,基因型与原来的植株相同,因此获得的子代植株基因型为 Aa。子代自交 1 代后,基因型为 1/4AA、1/2Aa、1/4aa,再自交 1 代后,基因型为:AA:1/4+1/2×1/4=3/8,Aa:1/2×1/2=1/4,
aa:1/4+1/2×1/4=3/8,A 的基因频率为 3/8+1/4×1/2=1/2(50%)。AA 基因型频率为 3/8(37.5%)。
(3)图中①需经过的生理过程是脱分化变成愈伤组织,再分化为胚状体。
(4)灭活病毒诱导常用于诱导动物细胞融合,不用于植物细胞(原生质体)融合。愈伤组织是指原植物体
的局部受到创伤刺激后,在伤口表面新生的组织。它由活的薄壁细胞组成,可起源于植物体任何器官内各
种组织的活细胞。图中 A、B、C、D 过程都能得到愈伤组织。A 过程为花药得到的单倍体,染色体组数为
1。2、3 过程都是体细胞进行有丝分裂,与原来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相同,因此染色体组数为 2。D 为原生
质体融合,染色体加倍,染色体组数为 4。
(5)D 过程获得植株基因型是 AAaa,产生配子及比例为 AA∶aa∶Aa=1∶1∶4,若让其和原植株(Aa)
进行人工杂交,其后代中基因纯合的类型(AAA、aaa)所占比例为 1/2×1/6+1/2×1/6=1/6。
【点睛】熟悉植物组织培养及育种的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2.PCR 是利用体内 DNA 复制的原理,进行生物体外复制特定 DNA 片段的核酸合成技术。请回答有关问题:
(1)PCR 反应的基本步骤是______________。
(2)科学家研究发现 DNA 聚合酶只能催化______________方向的聚合反应。图 1 表示细胞内染色体 DNA
的复制过程,有一条子链是先合成短的 DNA 片段(称为冈崎片段),再形成较长的分子,可推测参与以上
过程的酶有______________。在 PCR 过程中无冈崎片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双脱氧核苷三磷酸(ddNTP)与脱氧核苷三磷酸(dNTP)的结构如图 2 所示。已知 ddNTP 按碱基互
补配对的方式加到正在复制的子链中后,子链的延伸立即终止。某同学现有一些序列为 5’- GCCTAAGATCGCA-3’的 DNA 分子单链片段,通过 PCR 技术获得以碱基“C”为末端(3’为碱基 C)
不同长度的子链 DNA 片段,将以上子链 DNA 片段进行电泳分离可得到______________种不同长度的子链
DNA 片段。为使实验顺利进行,在 PCR 反应管中除了单链模板、引物、DNA 聚合酶和相应的缓冲液等物
质外,还需要加入下列哪组原料:______________。
A. dGTP、dATP、dTTP B. dGTP、dATP、dTTP、dCTP、ddCTP
C. dGTP、dATP、dTTP、dCTP D. ddGTP、ddATP、ddTTP、ddCTP
(4)以下为形成单链 DNA 后,再进行 PCR 扩增示意图。据图分析回答
催化①过程的酶是______________;核酸酶 H 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如果某 RNA 单链中一共有 80 个
碱基,其中 C 有 15 个,A 与 U 之和占该链碱基含量的 40%,经过以上若干过程后共获得 8 个双链 DNA,
此过程中至少需加入 G 参与组成的核苷酸数量为______________(以上过程不考虑引物)。
【答案】 (1). 变性、退火(复性)、延伸 (2). 5'→3' (3). 解旋酶、DNA 聚合酶、DNA 连接酶
(4). 细胞内是边解旋边复制,PCR 复制过程是先完全解旋再复制 (5). 3 (6). B (7). 逆转录酶
(8). 切除 RNA(水解 RNA) (9). 384 个
【解析】
【分析】
DNA 聚合酶催化 DNA 的复制,沿模板的 3'→5'方向,将对应的脱氧核苷酸连接到新生 DNA 链的 3'端,使
新生链沿 5'→3'方向延长。新链与原有的模板链序列互补,亦与模板链的原配对链序列一致。DNA 分子结
构中,两条多脱氧核苷酸链围绕一个共同的中心轴盘绕,构成双螺旋结构。脱氧核糖-磷酸链在螺旋结构的
外面,碱基朝向里面。两条多脱氧核苷酸链反向互补,通过碱基间的氢键形成的碱基配对相连,形成相当
稳定的组合。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为 A-T、G-C,因此嘌呤数目(A+G)=嘧啶数目(T+C)。
【详解】(1)PCR 全称为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的 DNA 片段的核酸合成技术,基本
步骤是变性、退火(复性)、延伸。
(2)DNA 聚合酶只能识别 DNA 的 3'端,因此催化 5'→3'方向的聚合反应。图 1 表示细胞内染色体 DNA
的复制过程,因此需要解旋酶、DNA 聚合酶,并且还要将冈崎片段形成较长的分子,因此还需要 DNA 连
接酶。细胞内是边解旋边复制,PCR 复制过程是先完全解旋再复制,因此在 PCR 过程中无冈崎片段形成。(3)序列为 5’-GCCTAAGATCGC-3’的 DNA 分子单链片段,通过 PCR 技术获得以碱基“C”为末端(3’为碱
基 C)不同长度的子链 DNA 片段,能得到 3 种不同长度的子链 DNA 片段(-C-、-TAAGATC-、-GC-)。通
过 PCR 技术获得以碱基“C”为末端(3’为碱基 C)不同长度的子链 DNA 片段,需让其在“C”点终止,因此
需加入 dGTP、dATP、dTTP、dCTP、ddCTP(终止用)。
(4)①过程是 RNA 逆转录合成 DNA 的过程,催化①过程的酶是逆转录酶。核酸酶 H 的作用下,DNA 和
前面的模板 RNA 分离。某 RNA 单链中一共有 80 个碱基,A 与 U 之和占该链碱基含量的 40%,因此 G+C
占 60%,一共为 80×60%=48,对应的 DNA 分子中,G+C=2×48=96,DNA 中 G=C,因此 DNA 中 C 为 48
个。则合成 8 个 DNA 分子,一共需消耗 8×48=384 个 G 参与组成的核苷酸。
【点睛】熟悉 DNA 的结构以及相关计算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3.已知果蝇有灰身(A)与黑身(a)、长翅(B)与残翅(b)、刚毛(F)与截毛(f)、细眼(D)与粗眼
(d)等相对性状。如图甲为某果蝇的四对等位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图,图乙为其中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实验。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甲判断果蝇灰身、黑身与长翅残翅这两对相对性状是否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_____________
(填“是”或“否”),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
(2)将图甲果蝇与表现型为______________的果蝇杂交,即可根据子代果蝇的刚毛与截毛情况判断性别。
(3)将基因型为 AaBb 的雌雄果蝇相互交配,若不考虑交又互换,得到的子代中_____________(填“一定”
或“不一定”)出现两种表现型;若雌雄果蝇均发生交叉互换,子代出现____________种表现型。(4)将纯合的细眼果蝇与粗眼果蝇杂交得 F1,在 F1 雌雄果蝇杂交产生 F2 时,由于环境因素影响,含 d 的
雄配子有 1/3 死亡,则 F2 中果蝇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_____。
(5)图乙所示的实验中,亲本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F2 雌性个体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
为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否 (2). 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3). 截毛
(4). 不一定 (5). 4 (6). 细眼∶粗眼=4∶1 (7). BBXFXF、bbXfYf (8). 3/4
【解析】
【分析】
孟德尔在做两对杂交实验的时候,发现 F2 的分离比为 9∶3∶3∶1。提出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并且两对等
位基因独立遗传。F1 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产生四种不同的配子,进而雌
雄配子结合得到 F2 分离比 9∶3∶3∶1。
【详解】(1)已知果蝇有灰身(A)与黑身(a)、长翅(B)与残翅(b),根据图甲可知这两对等位基因在
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因此判断果蝇灰身、黑身与长翅残翅这两对相对性状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刚毛(F)与截毛(f),图甲果蝇为刚毛雄性(XFY),与表现型为截毛的雌果蝇(XfXf)杂交,即可
根据子代果蝇的刚毛与截毛情况判断性别,后代雌性为刚毛(XFXf)、雄性为截毛(XfY)。
(3)将基因型为 AaBb 的雌雄果蝇,若 AB 连锁、ab 连锁,则产生的配子为 AB∶ab=1∶1,得到的子代为
AABB、AaBb、aabb,出现 2 种表现型,若 Ab 连锁、aB 连锁,则产生的配子为 Ab∶aB=1∶1,得到的子
代为 AAbb、AaBb、aaBB,出现 3 种表现型,因此不一定出现两种表现型。若雌雄果蝇均发生交叉互换,
能产生 4 种配子(AB、Ab、aB、ab),子代出现 4 种表现型。
(4)将纯合的细眼果蝇(DD)与粗眼果蝇杂交得 F1(Dd),在 F1 雌雄果蝇杂交产生 F2 时,雌配子的比例
为 D∶d=1∶1,由于环境因素影响,含 d 的雄配子有 1/3 死亡,则雄配子的比例为 D∶d=3∶2,因此 F2 中
果蝇的基因型为 3/10DD、5/10Dd、1/5dd,表现型及其比例为细眼(D_)∶粗眼(dd)=4∶1。
(5)长翅(B)与残翅(b)、刚毛(F)与截毛(f)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图乙所示的实验中,F1
全为长翅刚毛,因此亲本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 BBXFXF、bbXfYf 。F2 雌性个体中纯合子(BBXFXF、bbXFXF)
所占的比例为 1/4×1/2+1/4×1/2=1/4,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 3/4。
【点睛】熟悉遗传的基本规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