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福州市一中2019-2020高一历史下学期在线测评试题(带答案word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福建福州市一中2019-2020高一历史下学期在线测评试题(带答案word版)

ID:429080

大小:160.5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2020 学年第二学期网课期间质检考试 高一历史必修一模块试卷 (完卷 60 分钟 满分 60 分) 一、单选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请将所选答案填涂答题卡上。) 1.下图是周代世系略图,它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三公九卿制 D.三省六部制 2.唐朝孔颖达在《春秋左传正义》中写道:“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服章之美,谓之 华。”这说明春秋时期(  ) A.各诸侯国臣服于夏的统治 B.各民族都推崇华夏文明 C.该时期少数民族势力增强 D.华夏认同观念初步形成 3.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 郡县政治”。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 A.二者都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B.前者贵族政治后者官僚政治 C.二者都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D.二者都实现了权力高度集中 4.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 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使相权。其目的是(  ) 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 B.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 C.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 D.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 5.2018 年 2 月《天路文华——西藏历史文化展》在首都博物馆隆重开幕。下列展品中,能 够说明元朝对西藏实施有效管辖的是(  ) A.金城公主进藏图 B.宣政院印 C.驻藏大臣令牌 D.达赖喇嘛金印 6.1839 年 12 月,林则徐写了一封信让人转交给英国女王。信中写到“贵国王历次进表文 云:凡本国人到中国贸易,均蒙大皇帝一体公平恩待……我天朝君临万国,尽有不测神 威,然不忍不教而诛…接到此文后,即将杜绝鸦片缘由,速行移覆,切勿诿延。”该信(  ) A.直接导致了鸦片战争的爆发 B.反映鸦片战争前的传统观念 C.体现了林则徐“睁眼看世界” D.说明当时英国女王掌握实权 7.“它发端于广东一隅而最终进入华北,使上国帝京一时成为夷狄世界,夷夏之大防因之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完全崩溃。……昔日京华景象正如洪水过地,荡然无存。”它使中国被迫签订(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8.1895 年《马关条约》中规定:“中国认朝鲜国确为完全无缺之独立自主国,故凡有亏损 其独立自主体制,即如该国向中国所修贡献典礼等,嗣后全行废决。”这一规定的主要 目的是(  ) A.结束了中国与朝鲜间的外交关系 B.废除清朝与朝鲜间的不平等条约 C.使朝鲜成为真正独立的民族国家 D.使日本清除了清朝在朝鲜的影响 9.面对列强提出的和议大纲,清政府宣布今后的对外方针是“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 心”,更厚颜无耻地说:“今兹议约不侵我主权,不割我土地,列邦之见谅,疾愚暴之 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随后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  )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二十一条》 10.《时报》记载:“是故今日之列国,对于此次鄂乱,苟能严守中立,相约不肯发难,则 此次革命结果,无论两造孰胜孰败,吾国民皆知感激大义……”。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 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国民革命运动 C.辛亥武昌首义 D.八一南昌起义 11.据《每周评论》(1919 年 5 月 11 日)记载:学生们边行进,边宣传,“许多人民看见掉泪, 许多西洋人看见脱帽喝彩,又有好些巡警也掉泪”。这说明五四运动(  ) A.得到了西方国家的支持 B.青年学生是运动的主力 C.激发了人民的广泛觉悟 D.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 1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适应了近代以来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相比于中共“一 大”的党纲,中共“二大”党纲的最大变化是(  ) A.暂时放弃了实现共产主义的目标 B.进一步认清了当时中国的具体国情 C.直接为国共两党合作奠定了基础 D.明确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13.下列为中国近代某一历史时期,一些阶层占国民党党员的比例统计表(整理自王建朗、 黄克武主编的《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这一历史情形,最有可能出现于 (  ) 阶层 农民 工人 学生 商人 军、警、法、政、自由职业者等 占国民党党员的比例 40% 23% 25% 10% 极低 A.辛亥革命时期 B.五四运动时期 C.国民革命时期 D.土地改革时期 14.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认为“民族战争而不依靠人民大众,毫无疑义将不能取得 胜利。”国民党则在抗战建国纲领中提出“欲求抗战必胜,建国必成,固有赖于本党同 志之努力,尤须全国人民戮力同心,共同担负”。可见国共两党(  ) A.都强调全民族抗战的重要性 B.都实施了全面抗战路线 C.都注意到抗日战争是持久战 D.都认为兵民是胜利之本 15.1954 年 6 月以后,全国各地报纸、杂志都以极大的篇幅登载阐明宪法草案的通俗文章, 广播电台连续举办宪法草案讲座,各出版机关一共出版了 1184 万册宪法草案单行本和 大量有关宪法知识的书籍。民族出版社还将宪法草案译成蒙、藏等民族文字。这些做法 (  ) A.完善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使人民群众真正成为了国家主人 C.推动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D.有利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 16.1952 年,中国代表团团长南汉宸在莫斯科国际经济会议上指出,“我们深信不同政治制 度的国家是可以和平共处、发展国际经济贸易关系的。”南汉宸指示中国代表团,在对 外贸易上不能向苏一边倒。中国和英法等国签订了一系列贸易协定。这反映出(  ) A.社会主义阵营内部出现分化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促进外贸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美国在西方世界影响力下降 D.中国经贸政策突破意识形态因素 17.1950、1953、1958 版中国护照均为中俄文对照;1971、1975 版为中法英文对照。这两 个时期因私护照几乎为零。1980 版将 1975 版的“本护照前往下列国家和地区有效”修 改为“本护照前往世界各国有效”。到 2005 年我国签发的 400 万本护照中,有 80%是 因私护照。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中法英文对照的出现是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的结果 B.修改的内容是为了方便与发展中国家的交流与合作 C.护照演变反映了我国外交事业随国内外形势而调整 D.因私护照的增多推动我国外交向全方位的方向发展 18.雅典城邦规定五百人会议代表任期为一年,不得连任,公民一生任代表不能超过二年。 据学者估计当时雅典城邦公民约 3 到 4 万人。这说明,古雅典(  ) A.民主制不符合城邦实际 B.公民广泛参与城邦管理 C.人人都能直接管理城邦 D.政治权力仍被贵族把控 19.2017 年 6 月,保守党人特蕾莎·梅(Theresa May)成为英国首相,并对内阁进行改组。 特蕾莎·梅作为英国首相(  ) A.任职与国王毫无瓜葛 B.由议会上院议长兼任 C.尊崇议会下院选举结果 D.由两院联合选举产生 20.虽然 1871 年宪法规定德意志帝国皇帝是国际交往中国家主权的唯一体现者,但事实上 巴伐利亚等国的君主在对外关系上仍然保留了派遣和接受对外使节的权利。这表明当时 德国(  ) A.厉行专制主义 B.奉行联邦体制 C.确立君主立宪 D.处于分裂状态 二、非选择题(共 20 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21.(12 分)史料实证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阅读下列关于“火烧赵家楼”的材料: 材料一 只知道他是“五四”运动火烧赵家楼的英雄,后来才知道他是把毕生精力奉献 给青年教育的好老师。 ——巴金《怀念匡互生先生》(注:巴金不是五四运动的亲历者) 材料二 匡互生把曹宅窗户打开,我在下面托了他一把,他就从小窗口爬进曹宅……放 火烧了赵家楼。 ——周予同《火烧赵家楼》 材料三 匡见曹家朱门紧闭,警卫守门,便攀上大门旁的小窗,击碎玻璃,掰开铁栏, 挤进院内。匡在曹院内寻找曹汝霖,未见人影,即从卧室取出被褥等物,举火焚烧,火 焰冲天而起。 ——熊梦飞《忆亡友匡互生》 材料四 当走到曹宅前面的时候,那些预备牺牲的几个热烈同学,却趁着大家狂呼着的 时候,早已猛力跳上围墙上的窗洞,把铁窗冲毁,进入曹汝霖的住宅里去……因为他们 到处搜不出那确实被大家证明在内开会未曾逃出的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只得烧了 他们借以从容商量作恶的巢穴,以泄一时的愤怒。 ——匡互生《五四运动纪实》 请回答: (1) 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火烧赵家楼”事件中,放火的是匡互生吗?从史料可信度 的角度说明理由。(7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919 年梁漱溟指出,对五四运动中“火烧赵家楼”的学生第一要提起公诉,第二要 当庭特赦。请分析此观点的合理性。(5 分)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 分) 材料 中国共产党历次重要会议情况(1921 年—1949 年) 会议 时间 地点 介绍 一大 1921 年 上海 嘉兴 建党;通过党纲、宣言;强调与第三国际的联系。 二大 1922 年 上海 制定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明确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 主革命纲领。 三大 1923 年 广州 讨论同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问题。 四大 1925 年 1 月 上海 明确提出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 五大 1927 年 4 月 武汉 批评了陈独秀错误,但对无产阶级如何争取领导权,如何领 导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及建立革命武装未能作出回答。 八七会议 1927 年 8 月 汉口 确立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六大 1928 年 6 月 莫斯 科 认真总结了大革命失败以来的经验教训。解决了中国的社会 性质与革命性质问题,提出了党的总路线是争取群众。 遵义会议 1935 年 遵义 纠正错误军事路线,改组中央领导机构,毛泽东回到中央领 导岗位。 七大 1945 年 延安 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确定了毛泽东思想为全 党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产物, 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七届二中 全会 1949 年春 延安 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城市、转移到恢复和发展生产,并提出 革命胜利后由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的任务。 ——来源:中国共产党历次代表大会数据库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中自行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明确写出 所拟论题,史论结合,逻辑清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 高一下网课期间质检考试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材料图示呈现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关系, 反映的是分封制,故选 A 项;郡县制是地方制度,且正式确立于秦朝,与材料图示无 关,排除 B 项;三公九卿制是秦朝的中央官制,并非周代制度,排除 C 项;三省六部 制是隋唐时期的中央官制,并非周代制度,排除 D 项。 2.【答案】D 【解析】该句强调对礼仪和服饰的推崇,体现了华夏观念的认同,故选 D 项; 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形式上服从周王的统治,排除 A 项;材料强调对先进文化的推崇, 但无法得出“都”推崇,过于绝对,排除 B 项;材料中不能体现少数民族势力的增强, 排除 C 项。 3.【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秦之前,其地方行政制度是分封制,在秦之 后,其地方行政制度是郡县制,分封制在本质上属于贵族政治,郡县制在本质上属于官 僚政治,故选 B 项;中国进入封建专制制度是在秦朝统一六国之后,在这之前属于还 没有出现封建专制统治,排除 A 项;在分封制之下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而郡县制 是以皇帝的任免为基础的,不是血缘关系,排除 C 项;在秦朝建立之后,才实现了权 力的高度集中,排除 D 项。 4.【答案】B 【解析】“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增加了宰相的人数,分割了相权,从而强 化了君权,故选 B 项;分割相权跟科举取士无关,排除 A 项;三省之间是分工协作, 提高行政效率,排除 C 项;朋党之争是在唐朝的后期进行的,排除 D 项。 5.【答案】B 【解析】元朝宣政院管理西藏地区,故选 B 项;唐朝金成公主与吐蕃和亲, 排除 A 项;驻藏大臣在清朝雍正时期设立的,排除 C 项;清朝顺治时期设达赖喇嘛, 排除 D 项。 6.【答案】B 【解析】据题干“凡本国人到中国贸易,均蒙大皇帝一体公平恩待……我天 朝君临万国,尽有不测神威,然不忍不教而诛…接到此文后,即将杜绝鸦片缘由,速行 移覆,切勿诿延”,林则徐的语气不是近代国际法的外交辞令,好像上级对下级下命令 一样,体现了林则徐的“天朝上国”心理,故选 B 项;鸦片战争的爆发的导火线是中 国的禁烟运动,不是这封信,排除 A 项;林则徐“睁眼看世界”是了解世界形势,而 此信却还是盲目自大,排除 C 项;1839 年英国已是君主立宪制,实权掌握在议会,排 除 D 项。 7.【答案】B 【解析】第二次鸦片战争,交战双方是中国和英法,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中 国北京天津,被迫签订了《北京条约》,故选 B 项;第一次鸦片战争,交战双方是中国和 英国,中国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排除 A 项;甲午战争不是从广州开始的,交 战双方是中国和日本,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排除 C 项;八国联军侵华是 直接侵犯北京天津,侵略国不只是英国和法国,排除 D 项。 8.【答案】D 【解析】“中国认朝鲜国确为完全无缺之独立自主国,故凡有亏损其独立自主 体制,即如该国向中国所修贡献典礼等,嗣后全行废决。”中国在朝鲜的影响被清清除, 故选 D 项;“外交关系”无法进行结束,排除 A 项;根据所学,清朝与朝鲜没有不平 等的条约,排除 B 项;“1895 年《马关条约》中规定”可见只是方便日本单独占领朝 鲜,排除 C 项。 9.【答案】C 【解析】材料“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今兹议约不侵我主权,不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土地,列邦之见谅”表明,这是八国联军侵华以后清政府的对外方针,结合所学可知 当时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条约是《辛丑条约》,故选 C 项;A 项与史实不符,排除 A 项; B 项与史实不符,排除 B 项;D 项与史实不符,排除 D 项。 10.【答案】C 【解析】由材料“鄂(湖北)乱,苟能严守中立,相约不肯发难,则此次革命 结果,无论两造孰胜孰败,吾国民皆知感激大义”,反映了资产阶级革命派幻想列强能 对湖北武昌起义能严守中立,故选 C 项;太平天国运动兵抵湖北时,并没有引起帝国 主义的武装干预,排除 A 项;国民革命运动将矛头指向吴佩孚等军阀,实现国家统一, 排除 B 项;八一南昌起义是发 1927 年的南昌,地点不符,排除 D 项。 11.【答案】C 【解析】据材料“许多人民看见掉泪……又有好些巡警也掉泪”说明五四运 动深刻影响了人民,激发了人民的广泛觉悟,故选 C 项;据材料“西洋人”可知不是 西方国家,排除 A 项;据所学,五四运动的主力是工人阶级,排除 B 项;材料说明群 众受到影响不是群众的参与,排除 D 项。 12.【答案】B 【解析】“相比于中共‘一大’的党纲,中共‘一大’党纲”提出民主革命 纲领,是对中国国情的认识,故选 B 项;中共“二大”党纲又叫作最低纲领,是近期 奋斗目标,没有放弃最高纲领,排除 A 项;“国共两党合作”的直接基础是国民党新 三民主义,排除 C 项;“一大”的规定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排除 D 项。 13.【答案】C 【解析】“国民党党员的比例统计表”中“农民、工人、学生”所占比例相 对较高,与国民大革命时期情况符合,故选 C 项;辛亥革命时期农民不可能有高比例, 它是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排除 A 项;五四运动时期的农民还没有被充分发动,不可 能积极参与到革命中去,排除 B 项;土地改革时期国民党走向反动,农民成为土地革 命的受益者,反对国民党反动派,排除 D 项。 14.【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内容可知,共产党主张“民族战争要依靠人民大众”,国 民党也认为“要取得抗战的胜利以及建国都需要全国人民戮力同心,共同担负”据此说 明国共两党都认为要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必须实行全民族的抗战,故选 A 项;根据 所学知识可知,在抗日战争过程中,共产党实行全面抗战路线,而国民党则主要依靠军 队,即实行片面抗战路线,二者的抗战路线方针是不一样的,排除 B 项;题干之意在 于强调国共两党都认为在抗战过程中人民的重要性,其着重点不在于抗战的持久性,排 除 C 项;通过题干内容可知,国共两党都强调全民族抗战的重要性,而没有涉及抗战 胜利的根本保证是“兵民”,排除 D 项。 15.【答案】D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国家宣传宪法草案知识,为群众了解和遵守宪法奠定 基础,故该做法有利于新中国民主政治的建立和发展,故选 D 项;多党合作和政治协 商制度是中国政党制度,与材料中宣传普及宪法草案知识不符,排除 A 项;人民群众 真正成为了国家主人是指中国建立了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政权,即新中国的成立,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 B 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主要是少数 民族当家作主的制度,与材料中广泛宣传宪法草案知识不符,排除 C 项。 16.【答案】D 【解析】题干所提及的时间是 1952 年,可知题干所述发生在建国之初,再 根据题干中南汉宸团长的指示——“在对外贸易上不能向苏一边倒”以及在此基础之 上,“中国和英法等国签订了一系列贸易协定”可知在建国之初,中国的经济贸易政策 已经突破了“意识形态”这一因素,故选 D 项;中国与苏联关系出现恶化是在 20 世纪 50 年代末期,这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 A 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是在 1953 年提出的,这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 B 项;中国与英法等国“签订了一系列 贸易协定”,不能把该问题扩大为“美国在西方世界影响力下降”,并且在 20 世纪 50 年 代,美国经济高速发展,其综合国力的影响力不容小觑,排除 C 项。 17.【答案】C 【解析】按照时间顺序可以看出不同时期外交调整主要涉及的对象苏联、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国、美国和全方位外交,故选 C 项;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是在 1972 年尼克松访华,不 符合“1971 年”,排除 A 项;涉及苏联、法国及世界各国,不能体现是为了与发展中国 家交流,排除 B 项;因私护照增多是民间交流,不能推动外交向全方位的发展,排除 D 项。 18.【答案】B 【解析】由材料“五百人会议代表任期为一年,不得连任,公民一生任代表 不能超过二年”、“雅典城邦公民约 3-4 万人”可知在雅典公民人数并不多的情况下实 行任期制,可以确保更多公民参与民主政治,故选 B 项;雅典民主制符合小国寡民的 城邦实际,排除 A 项;“人人都能直接管理”表述过于绝对,排除 C 项;材料强调的 是雅典民主政治的广泛性而非局限性,排除 D 项。 19.【答案】C 【解析】材料英国首相是下院多数党的领袖,尊崇议会下院选举结果,故选 C 项;英国首相需要得到国王形式任命,排除 A 项;英国首相是下院多数党的领袖, 与议会上院议长无关,排除 B 项;英国首相由下院选举产生,排除 D 项。 20.【答案】B 【解析】通过题干内容可知,德意志帝国的皇帝是“国际交往中国家主权的 唯一体现者”,同时,巴伐利亚等国的君主也具有“派遣和接受对外使节的权利”,说明 在德意志邦联体制之下,帝国中央政府有一定的权力,各地方政府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权 力,故选 B 项;既然巴伐利亚等国的君主也具有“派遣和接受对外使节的权利”,说明 德意志帝国并不是实行严厉的专制主义,排除 A 项;通过所学知识可知,1871 年宪法 规定德国实行君主立宪制,但是在题干内容中并没有体现,排除 C 项;德国通过三次 王朝战争,于 1871 年完成了国家的统一,不再处于四分五裂状态,排除 D 项。 21.【答案】(1)不是。(1 分)巴金不是五四运动亲历者,提供的材料可信度较低;(2 分)材料 二、三中亲历者的回忆可能有误;(2 分)材料四中匡互生自己未提及此事。(2 分) 是。(1 分)材料二、三的作者作为亲历者可信度比较大;(2 分)材料一、二、三相互印证。 (2 分)材料四中匡的回忆有意识隐藏自己参与放火的史实。(2 分) (只作判断的不给分。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分层赋分。合理阐释可酌情给分,但总分不 得超过 7 分。) (2)理由:学生要在法律框架内理性表达爱国情感,不公诉不足以维持民国初年刚建立 的法治。(2 分) 理由:当时北洋政府反动卖国,学生的行为是爱国的,不特赦不足以维护学生的爱国热 情,因此应予以特赦。(3 分)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合理阐释可酌情给分,但总分不得超过 5 分。) 22.【答案】示例一 论题: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中日益走向成熟 论述:中共一大提出要打倒资产阶级,但二大结合中国实际修改了奋斗目标,提出反帝 反封的民主革命纲领;建党初期以城市工人运动为重心,根据形势发展,四大提出无产 阶级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表明对中国革命有了进一步认识;在大革命失败后中共通过 八七会议和六大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发动武装起义并将革命重心转移到农村,开辟农村 包围城市的正确革命道路;遵义会议上妥善处理好党内矛盾和分歧;在抗日战争中提出 全民族抗战路线并取得抗战的伟大胜利;在解放战争胜利前夕,党提出了工作重心由农 村向城市的转移。 结论:中国共产党从中国革命的具体情况出发,坚持实事求是,根据时局的变化不断调 整方针、政策和策略,由幼稚走向成熟,领导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示例二 论题:中共会议地点的变化反映了民主革命历程的曲折。 论述:上海是近代中国工人阶级集中的地方,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国共产党在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海诞生,前两次大会都在此举行,确定把开展工人运动作为党的中心任务之一;三大在 广州召开,确立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的方针;国民革命失败,八七会议确立中国 革命重心转向农村,中共六大在莫斯科举行,对以后革命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长征途 中的遵义会议使革命形势转危为安,长征胜利结束后,延安成为革命新局面的中心,指 导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结论:民主革命时期历次党全国大会地点的变化都与时局相关,根据时局不断调整党的 任务和方针以适应新的革命需要,反映了中国革命的艰难和曲折历程。 示例三 论题:会议内容影响了中国共产党革命道路 论述:中共一大决定党的工作重心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但由于力量悬殊, 工人运动民失败告终,使中共在三大确立了同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决定,促进了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和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由于国民党叛变革命,导致大革命失败, 中共八七会议确立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使中国革命重心转向农 村,从而找到了一次适合中国国情的民主革命道路,最终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结论:民主革命时期中共根据时局不断调整党的任务和方针以适应新的革命需要,最终 取得革命的胜利,说明中共会议内容影响了中国共产党革命道路。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