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共 6 页 第 2 页,共 6 页
学校 姓名 班级 得分
……………………………………密…………………………………………………封……………………………………………线……………………………………………… …… ﹌﹌﹌﹌﹌﹌﹌﹌﹌﹌﹌﹌﹌﹌答﹌﹌﹌﹌﹌﹌﹌﹌﹌﹌﹌﹌﹌﹌﹌﹌﹌﹌﹌题﹌﹌﹌﹌﹌﹌﹌﹌﹌﹌﹌﹌﹌﹌﹌﹌﹌﹌线﹌﹌﹌﹌﹌﹌﹌﹌﹌﹌﹌﹌﹌﹌﹌﹌﹌﹌﹌﹌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制第二单元测试卷
一、填空。(30 分)(每空 1 分)
1.地球为人类生活提供了所需要的( )、( )和( )等。
2.地球出现了( )、( )和( )等问题。
3.我国把( )列为基本国策。
4.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于( )起施行。
5.保护环境是每个人应尽的义务,让我们行动起来,让天( )、山
( )、水( )。
6.我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主要的自然灾害有( )、
( )、( )、( )、( )、( )和病虫害
等。
7.除了自然原因外,人类在( )、( )中不合理的( )也
会诱发或加重自然灾害。
8.具备( )意识、( )的知识和能力,可以预防自然灾害的发
生,减轻其带来的损失。
9.为了减轻自然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危害,我国不仅建立了( )、
( )、( )及( )等灾害监测、预警系统,还建立了牢固的
( )工程。
10.在人类防御自然灾害的过程中,( )是约束人们行为、减少自然灾害危
害的重要手段。
11.自然灾害始终伴随着人类的生活,人类也一直在与自然灾害进行着斗争。正在这
一过程中,人们形成了( )、( )的抗灾精神。
二、选择。(20 分)(每题 2 分)
1.下列避险方式正确的一项是( )。
A.雷雨交加时,在大树下避雨;
B.山区山洪、泥石流的高发期,在山区露营时,选择山谷扎营;
C.当地震发生时,如果有条件,及时、有序地撤离到安全空旷的地带;如果不能及时
撤离,暂时躲在小房间的墙角,护住头部;
D.同学溺水时,奋不顾身跳下河去营救。
2.没有诱发和加重自然灾害的行为是( )。
A.森林被破坏,无法涵养水源,造成洪涝灾害;
B.合理规划,植树造林,会造成土地沙漠化;
C.乱砍滥伐,开垦荒地;
D.保护耕地,退耕还林。
3.为了保护地球家园,人们设立了很多保护环境的节日,其中,哪一个节日不是环境
保护的。( )
A.2 月 2 日
B.4 月 22 日
C.6 月 5 日
D.7 月 1 日
4.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我们年纪很小,那是大人们的事;
B.我们可以宣传垃圾分类的好处,在自己家里做好垃圾分类;
C.我发明了一个节水装置,可以给家里节省不少水;
D.我每天乘公交车上下学。
5.下列不是新能源的一项是( )。
A.太阳能发电;
B.海浪发电;
C.汽油燃烧产生热量;
D.地热发电。
6.下列哪一个不包括在循环经济里。( )
A.把树砍了又栽上;
B.产品的清洁生产;
C.资源的循环利用;
D.废物的高效回收;
7.下列能源不属于清洁能源的是( )。
A.太阳能;
B.风能;
C.柴油;
D.生物能。
8.下列对《巴黎协定》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为了安排 2020 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
B.2019 年 12 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近 200 个缔约方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
一致通过;
C.2016 年 4 月 22 日,175 个国家签署《巴黎协定》;
D.2016 年 11 月 4 日,《巴黎协定》正式生效。
9.下列不属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项是( )。
A.人在屋中居,屋在水中游;
B.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C.森林-村寨-梯田-水系
D.乱砍滥发,开荒种地。
10.对地球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地球是人类美好的家园,大自然是我们的母亲;
B.地球生产充足的食物,供我们果腹充饥;
C.地球奉献丰富的土石和森林,供我们建房造物;第 3 页,共 6 页 第 4 页,共 6 页
D.地球上资源丰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可以无休止的开采。
三、判断。对的打“√”,错的打“×”。(20 分)
1.近百年来,随着人口的增长和人类需求的增加,地球越来越不堪重负。( )
2.生物赖以生存的森林、湖泊、湿地等没有因为人口增长和人类需求而变化。( )
3.如果人类尊重自然,就可以随意破坏默默奉献的地球。( )
4.为了更有效地保护地球,实现可持续发展,世界各国通过签订协定、制定法律等方式
来限制人类对地球的伤害。( )
5.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危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 )
6.我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
7.自然灾害只会造成资源破坏、直接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不会带来各种间接损失。
( )
8.据资料显示,我国自然灾害造成损失最大的是地震。( )
9.《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七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侵占、毁损水
库大坝、堤防、水闸、护岸、抽水站、排水渠系等防洪工程和水文、通讯设施以及防汛
备用器材、物料等。
10.一批批救灾物资、一笔笔捐款、一袋袋血液,凝聚着全国人民对灾区人民的牵挂,
让灾区人民感受到了温暖和力量。
四、简述。(20 分)
1.人类的行为对自然环境有哪些影响?
2.假如离开了地球,人类还能生存吗?
3.日本的水俣病告诉了我们什么?
4.保护赖以生存的地球,我们小学生能做些什么?
5.请结合学校实际,设计一份班级环保公约。(5 条以上)
五、材料分析。(10 分)
近期,湖北省武汉市等多个地区发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截至截至 1 月 21 日 24 时,
国家卫健委收到国内 13 省(区、市),累计报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 440 例,死亡 9 例。
疫情发生后,牵动社会各界的人心。
1 月 22 日上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
新型冠状病毒的来源可能是野生动物,诸如蝙蝠。根据目前的流行病学认知,新型冠状病毒对
于儿童等年纪小的人不易感。
一般症状:发热、乏力、干咳、逐渐出现呼吸困难;部分患者起病症状轻微,可无发热,
严重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凝血功能障碍,多数
患者为中轻症,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
用肥皂和清水或含有酒精的洗手液洗手;咳嗽和打喷嚏时,用纸巾或屈肘遮住口鼻;避免
与任何有感冒或类似流感症状的人密切接触;将肉和蛋类彻底煮熟;避免在未加防护的情况下
接触野生或养殖动物。
1.从材料来看,新型冠状病毒的来源是什么?(2 分)
2.感染新型冠状肺炎严重者有何症状?(2 分)
3.如何防控型冠状肺炎?(3 分)
4.从环境保护角度来看,你认为造成新冠病毒肺炎的原因可能是什么?(3 分)第 5 页,共 6 页 第 6 页,共 6 页
参考答案
一、填空:
1.空间 环境 资源
2.资源短缺 环境污染 生态破坏
3.环境保护
4.2015 年 1 月 1 日
5.更蓝 更绿 更清
6.旱灾 台风 洪涝 地震 滑坡 泥石流 病虫害
7.生产 生活
8.防灾避险 自护自救
9.气象 海洋 地质 生物
10.法律
11.不屈不挠 团结互助
二、选择
1.C 2.D 3.D 4.A 5.C 6.A 7.C 8.B 9.D 10.D
三、判断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简述
1.人类的行为对自然环境有哪些影响?
答:人类在生产、生活中不合理的行为会诱发或加重自然灾害。
如洪涝、滑坡、泥石流、沙漠化等。再如:乱砍滥发,森林被破坏,无法涵养水源,易
造成洪涝灾害,水土流失加重,易引发山体滑坡。
2.假如离开了地球,人类还能生存吗?
答:不能。因为目前为止,在距离地球 40 万公里的地方还没有找到适合人类居住的星
球。(可结合语文:《只有一个地球》来回答)
3.日本的水俣病告诉了我们什么?
答:日本水俣病是 20 世纪 50 年代,日本一家肥料公司把没有经过处理的废水排到了海
湾中。这些废水里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汞,严重污染了海水和鱼类,也使食用鱼类的人和
动物中毒。
告诉了我们:环境保护的重要,如果人类不爱护环境,将会受到地球的惩罚。
4.保护赖以生存的地球,我们小学生能做些什么?
答:我们可以宣传垃圾分类的好处,在自己家里做好垃圾分类;乘公交车或骑自行车或
走路上下学;节约用水,不乱扔垃圾等。
5.请结合学校实际,设计一份班级环保公约。
(1)不伤害树木;(2)节约用水;(3)不乱扔垃圾;(4)不捕捉小鸟;(5)看到
破坏环境的行为,主动劝说。
五、资料分析
1.新型冠状病毒的来源可能是野生动物,诸如蝙蝠。
2.一般症状:发热、乏力、干咳、逐渐出现呼吸困难;部分患者起病症状轻微,可无发热,严
重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凝血功能障碍,多数患
者为中轻症,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
3.用肥皂和清水或含有酒精的洗手液洗手;咳嗽和打喷嚏时,用纸巾或屈肘遮住口鼻;避免与
任何有感冒或类似流感症状的人密切接触;将肉和蛋类彻底煮熟;避免在未加防护的情况下接
触野生或养殖动物。
4.从环境保护角度来看,你认为造成新冠病毒肺炎的原因可能是什么?我们该怎么做?
可能是人类乱捕杀食用野生动物。我们应该保护野生动物,和野生动物和谐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