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濂溪一中2019-2020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附答案Word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江西省濂溪一中2019-2020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附答案Word版)

ID:429415

大小:207.19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0 年高一下学期期中阶段性评价考试 历 史 试 卷 卷首语: 因疫情影响无法开学,本次考试采取网络阅卷方式,每科试卷与答题卡都提前两小时通过班 级群发送,请下载打印,考试中,自觉遵守纪律,做到家校统一,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拍照上 传。 注意:考试时间 100 分,试卷总分 100 分,本卷由高三历史教研组命题,考试范围为必修+选修 全部内容,试卷格式与高考一致。 第Ⅰ卷 本卷共 24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 1.炎帝是我国传说中的英雄,又称神农氏。据传他使用“焚林而田”的耕作方法,还发明耒、耜等 生产工具。这些传说( ) A.折射出中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 B.可作为中国原始农耕的直接证据 C.证明了炎帝在历史上真实存在 D.是一种没有任何史料价值的想象 2.明朝中后期,江浙、福建一带大量引种番薯以及玉米等高产粮食作物,棉花是种植地域最广的经 济作物,在政府的鼓励下,出现“地不分南北,遍种于天下”的情况。这说明当时( ) A.农产品结构变化明显 B.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 C.南北的饮食结构趋同 D.明政府强力干预经济 3.匣钵技术的发明,可将火焰与制品隔离,避免了粘釉、火刺变形等缺陷。陶瓷研究者劳法盛早已 指出;越窑因匣钵的使用,产品器形端正,器壁减薄,釉面晶莹光润,极大地提高了瓷器质量, 所以唐代越窑有如冰似玉的质感,成为全国瓷器之冠。这表明( ) A.中国古代科技应用十分广泛 B.中国古代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形成 C.中国古代手工业水平享誉世界 D.中国古代技术创新推动了手工业发展 4.从明万历十六年至清朝灭亡止,前后有过五次不同程度对规定“雇工人”涵义的条例进行修改, 这反映出明清时期( ) A.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B.新的经济因素不断成长 C.人身依附关系彻底瓦解 D.家庭手工业日益市场化 5.据考古发现,南宋国都临安的城市规划异于前代。临安的城市中心成为资本和商业集中地,皇宫 反倒偏居一方。这反映出当时( ) A.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分离 B.专制皇权受到削弱 C.工商业发展影响城市布局 D.政府鼓励发展商业 6.明朝以来“人有恒产,多奢少俭”,清朝以后“今则家无担石者十居其五,而饮食服饰竞以侈靡 相尚”。这一变化反映了明清时期( ) A.社会生活商业资本日益活跃 B.商品经济发展引发奢侈风尚盛行 C.奢侈消费盛行浪费社会财富 D.社会习俗逾越礼制现象趋普遍 7.福建士绅蓝鼎元道:“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人足。游手无赖,亦为欲富所驱,尽入番岛,鲜 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日蹙。……沿海居民,富者贫,穷者 困。”据此可知( ) A.海禁政策阻碍中西经济交流 B.海禁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C.海禁导致沿海民生凋敝 D.海禁带来了中国的贫穷落后 8.明朝规定“滨海居民不许与外洋番人贸易;敢有私下诸番互市者,必置之重法”;清初规定“今 后凡有商民船只私自下海,不论官民,俱奏闻处斩;不许片帆入口”。此类法规( ) A.明清两朝任何时期都得到了严格执行 B.禁绝了包括外贸在内的一切对外交往 C.断送了自汉唐以来中国造船业的发展 D.滞缓了中国融入世界经济发展的进程 9.图 5 所述历史活动( ) 图 5 A.推动了亚非拉对外贸易的兴起 B.给亚非拉带去了灾难 C.标志着英国确立海上霸权地位 D.促进了西班牙的社会转型 10.1651 年,克伦威尔领导的英国议会通过了第一个保护英国本土航海贸易的法案,规定凡从欧洲 运往英国的货物,必须由英国船只或商品生产国的船只运送。结果引发了一场殖民战争。这场殖 民战争( ) A.使西班牙失去了海上霸主地位 B.英国夺取了北美的新阿姆斯特丹 C.英国确立了世界殖民霸主地位 D.推动了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 11.1801 年,英国伯明翰只是一个 7.1 万人的小城,到了 1851 年人口迅速增加到 5 万。这一时期伯明翰人口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A.工业革命不断推进 B.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 C.手工工场得到普及 D.资本主义代议制确立 12.近代早期,在伽利略等人的研究基础上,制造出怀表,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钟表价格昂贵,属 于奢侈品。1850 年前后,英国社会各个阶层都拥有了钟表。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工业革命 B.英国成为殖民帝国 C.福利政策 D.对外推行炮舰政策 13.19 世纪最后 30 年,美国作为一个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以其资本积聚之神速、工业发展之迅 猛,最先完成了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成为“资产阶级文明的榜样和 理想”。这主要得益于( ) A.早期的殖民掠夺 B.蒸汽动力的普及 C.工厂制度的出现 D.第二次工业革命 14.“合并牺牲了市场竞争而获得进展,大商业和大企业牺牲了较小的商业和企业而获得进展,而这 种集中显示出由一小撮支配性实业或企业控制市场的倾向。”这一现象开始于( ) A.第一次工业革命后 B.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C.第二次工业革命后 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15.按照美国人马士的说法,“在该口岸(福州)的历史上,第一年(1844 年)没有外国船只进口;第 二年有 765 吨的航运进口,贸易价值是 375000 元;但是在第三年和第四年又没有一只船了”。马 士所述现象从侧面说明( ) A.中国传统经济结构的顽固 B.中国卷入了世界市场 C.西方列强打开了中国市场 D.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 16.下表记载的是 1867—1892 年中国进口棉花和棉纱价格变动情况。表内记载情况表明,当时( ) 年代 棉花进口价格(关两/担) 棉纱进口价格(关两/担) 1867 13.79 43.29 1870 13.25 38.21 1874 8.34 62 1880 10.33 08 1886 8.03 46 1892 10.85 97 A.各类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不断加深 B.进出口贸易以棉花和棉纱产品为主 C.洋棉和洋纱已占据市场的主体地位 D.农民家庭棉纺织业受冲击日益严重 17.据民国初年农商部总务厅统计科所编《第一次全国农商统计表》1913 年 11 月 9 日的统计,全 国在 1912 年开设的公司有 988 家,工厂 2001 家,这是我国有史以来举办工商实业最多的年份。 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 ) A.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B.辛亥革命改变民族工业发展环境 C.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D.欧美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侵略 18.如表是 1938﹣1942 年国统区钢铁产量统计表(单位:吨)这一状况( ) 年份 1938 1939 1940 1941 1942 生铁 41000 41466 55182 66836 77499 钢 900 1944 1500 2011 5793 A.推动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开展 B.顺应了战时经济的需要 C.抑制了官僚资本迅速膨胀势头 D.导致民族工业陷入困境 19.如图是反映某时期生产劳动场景的一幅漫画。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科学技术不断进步 B.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 C.人民群众积极劳动 D.片面追求经济高速度 20.表 1 记载了我国 1961 年提高农业收购价格的基本情况。此外,国家还对棉花等经济作物实行奖 励政策。 表 1.新中国 1961 年农业收购加价统计 种类 粮食 油料 生猪 禽蛋 提价幅度 20% 13% 26% 37% 以上信息表明我国( ) A.“大跃进”取得成功 B.正在调整国民经济 C.轻工业发展十分迅速 D.统购统销成效显著 21.1949 年解放后,我国农业生产经历了分田单干、互助组、合作社、人民公社、包产到户等模式。 1980 年 1 月,安徽省委书记万里说:“包产到户原则上不同于分田单干,虽然形式上与分田单 干相似……”包产到户与分田单干的根本不同在于( )A.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高 B.土地属于集体所有 C.农业产量大幅度提高 D.生产资料归农民所有 22.1992 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校的优势,就必须 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 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据此,他提出( ) A.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3.1990 年擅长打桥牌的邓小平在改革开放的十字路口打出了一张“中国王牌”,用实际行动打消 了国内外对中国是否继续改革开放的疑虑,也回答了中国将以何种步伐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的问题。 这张“王牌”是( ) A.设立深圳经济特区 B.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C.开放海南经济特区 D.发表“南方谈话” 24.1992 年初,中央给上海扩大 5 类项目的审批权,同时给予了上海 5 个方面配套资金的筹措权。 3 月,国务院批准海南吸收外商投资、开发建设洋浦开发区,批准黑河、绥芬河、珲春、满洲里 为开放城市。这些现象反映出( ) A.改革开放不断深入 B.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C.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D.经济体制改革的起步 第 II 卷 本卷包括 25、26、27 三个大题,共计 52 分,考生根据每个题目的要求在答题纸上作 答。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 分) 材料一 世界市场的发展和形成与资本主义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统一的 世界市场总体的形成大约经历了 400 年的时间……18 世纪 60 年代到 19 世纪 70 年代是世界市场迅 猛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整个世界市场联系在一起。由于机器大工业的发展,产业资本取代了商业 资本……19 世纪 80 年代到 20 世纪 30 年代是世界市场总体的形成时期,这一时期的世界市场垄断 资本占主导地位……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短短几年,英国输华商品比战前增加了 3.5 倍,其中棉纺织品占总值的 70% 以上,增加了 4 倍多。1845 年,福州官员奏称,洋货“充积于厦口”。洋布、洋棉“其质既美,其价复 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因此,“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闽产之土布土棉……不能 出口”“松太布市,削减大半”。……外国人还从中国收购大量农、副、土特产品。其中以丝、茶为大 宗。中国丝茶的大量出口,刺激了国内丝、茶生产的发展。 ——摘编自《中国近现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8 分) (2)材料一中的“机器大工业的发展”和材料二中的现象有什么关系?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 其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10 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7 分) 材料一 中唐以后,整个社会资源开始了打破重组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一部分人积累了大 量的财富,成为社会上的富裕阶层——“富民”阶层,而另一部分人则丧失了土地财富,成为贫苦者。 宋代以后,虽然朝代鼎革,但“富民”阶层的发展一直贯穿整个历史过程,成为社会经济关系和阶级 关系的核心,这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富民阶层始终是宋元明清的社会基础;国家与富民的关系是 社会治理的核心问题;富民是国家乡村控制的主要依靠力量。 因此可以认为,宋元明清的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具有高度整体性的社会,即“富民社会”。 ——摘编自林文勋、杨瑞璟《宋元明清的“富民”阶层与社会结构》 材料二 近代中国社会结构处于转型期,呈现出独特的二元性。社会上既存在着古老的地主阶 级和佃农阶级及传统社会的自耕农、商人、手工业者阶层,也有残余的奴婢、半奴婢阶层;既有演 变中的古代的阶级和等级,又产生出新兴的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阶级裂变的同时,也进行着阶级 改组,知识阶层、工商阶层、军人阶层已开始成长为新型的社会集团。传统的组织不断演化,新的 社会群体激增,政治团体、经济团体已登上历史舞台,并且在社会生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二元性 表现在社会区域内,是城市与农村、沿海与内地的二元格局出现并愈益明显,一方面,沿海与城市 现代性日渐凸显,而另一方面,内地与农村保留着传统,踯躅不前。 ——摘编自栾爽《震荡与冲突:近代中国社会结构转型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中唐以后“富民社会”的基本特征及其形成的历史 背景。(8 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社会结构的变化及其历史意义,并谈谈你对古 今社会结构变化的认识。(9 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7 分) 材料一 18 世纪英国手工业生产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为英国提供了大量资金和技术。随着 飞梭的应用,棉纺织业纺与织两大部门间的平衡被打破。经过一系列机器的发明和应用,纺纱部门 机械化技术革新已基本完成。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蒸汽力取代水力作为机械动力,生产要素得以 突破地域限制。蒸汽鼓风设备的发展完善了焦炭冶铁法,使英国的冶铁业出现了新的飞跃。铁路运 输业的兴起和发展,对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到 19 世纪 40 年代,机器制造业开始发 展起来,为机器大工业生产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摘编自王觉非《近代英国史》 材料二 经过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和农民起义的冲击,统治集团一部分官僚主张改弦更张,学 习西方长技。自 19 世纪 60 年代始,洋务派官僚先后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局等军事工业。 这些军事工业虽然就生产关系而言还不能说是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但它们从外国购进设备来生产 船舰、枪械、弹药。这一时期洋务派还委派商人招揽民间资金创办上海机器织布局、汉阳铁厂等民 用工业。除制造业外,洋务派还创办了上海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总局,从而建立了 中国自己的近代采矿、航运和通讯事业。 ——摘编自刘芃《历史学习精要》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英国工业革命与中国洋务运动开展的时代背景。(8 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洋务运动的特点(6 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洋务运动特点的形成原因。(3 分)历 史 答 案 与 解 析 第Ⅰ卷 1.【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炎帝使用耕作方法和发明生产工具的传说,可知炎帝在早期农业领域里 作出的贡献,折射出中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故选 A 项;关于炎帝的传说,并没有考古学发 现的实物依据作支撑,不能作为中国原始农耕的直接证据,排除 B 项;关于炎帝的传说只是 人们的口口相传,并没有考古学发现的实物依据作支撑,并不能证明炎帝的真实存在,排除 C 项;炎帝是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一,关于炎帝的众多传说对于研究早期历史具有一定的史料 价值,排除 D 项。 2.【答案】A 【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明中后期,高产粮食作物被引进、棉花经济作物广泛种植,这 说明与之前相比,农产品结构有新变化,故选 A 项;高产作物引进、棉花广泛种植,只能说 明衣食有所变化,无法推断出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排除 B 项;材料说的是棉花在南北方的广 泛种植,与饮食结构无关,排除 C 项;“在政府的鼓励下”不等同于政府强力干预,排除 D 项。 3.【答案】D 【解析】“越窑因匣钵的使用,产品器形端正,器壁减薄,釉面晶莹光润,极大地提高了 瓷器质量,所以唐代越窑有如冰似玉的质感,成为全国瓷器之冠”属于技术推动生产发展的 典型,故选 D 项;“匣钵技术的发明,可将火焰与制品隔离,避免了粘釉、火刺变形等缺陷” 属于专技应用,不能说明“广泛”,排除 A 项;“越窑因匣钵的使用,产品器形端正,器壁减 薄,釉面晶莹光润”无法知道北方的制工艺,排除 B 项;“所以唐代越窑有如冰似玉的质感, 成为全国瓷器之冠”不能判断“享誉世界”,排除 C 项。 4.【答案】B 【解析】“雇工人”是指自己失去土地,受雇于他人,从事家庭内劳动的人,属于服侍人 的性质,不是生产劳动性质,与雇主存在严格的人身隶属关系。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 时期对“雇工人”的条例进行修改,其总的趋势是将更多的雇佣劳动者剥离出“雇工人”的 范畴,这样就势必出现更多的自由劳动者,以使他们从事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这样就适应了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这一新的经济因素的出现,故选 B 项;明清时期依然实行严 格的重农抑商政策,排除 A 项;明清时期的“雇工人”对雇主是一种严格的人身依附关系, 排除 C 项;题干中“雇工人”的身份变化与家庭手工业无关,排除 D 项。 5.【答案】C 【解析】由材料“南宋国都临安的城市规划异于前代。临安的城市中心成为资本和商业集 中地,皇宫反倒偏居一方”可知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城市布局发生变化,故选 C 项;中国 古代国都既是政治中心又是经济中心,排除 A 项;南宋时期专制皇权不断强化,排除 B 项; 封建社会政府限制商业的发展,排除 D 项。 6.【答案】B 【解析】明朝以来“人有恒产,多奢少俭”,清朝以后“今则家无担石者十居其五,而饮 食服饰竞以侈靡相尚”这种社会风气与商品经济的发展相符合,故选 B 项;“今则家无担石 者十居其五”不能说明商业资本的发达,排除 A 项;明朝以来“人有恒产,多奢少俭”,清朝 以后“今则家无担石者十居其五,而饮食服饰竞以侈靡相尚”仅说明存在这种现象,没有对 其价值评价,排除 C 项;“明朝以来人有恒产,多奢少俭”无法体现等级制度的关系,排除 D 项。 7.【答案】C 【解析】通过题干可知,在没有实行“海禁”之前,“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在 实行“海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日蹙”、“富者贫,穷者困”,这充分说明“海禁”政策 导致沿海居民民生凋敝,故选 C 项;“海禁”政策虽然阻碍了中西方经济的交流,但在题干 中没有涉及,排除 A 项;“海禁”政策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进而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 成长,但在题干中没有涉及,排除 B 项;“海禁”政策导致沿海居民民生凋敝,但没有涉及 其给中国带来了贫穷落后,排除 D 项。 8.【答案】D 【解析】题干中提及的是明清时期的“海禁”政策,不利于中外正常交往和学习外来先进 技术和文化,故选 D 项;A 项中“任何时期”不妥,例如“隆庆开关”就有有限的开放,排除 A 项;B 项中“禁绝”太绝对,应该是限制,排除 B 项;断送一词不妥,大船等远洋船只受影 响,但内河船只技术还是有继承和发展的,排除 C 项。 9.【答案】B 【解析】通过图片可知,该图片所反映的内容是新航路的开辟,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 航路开辟之后,殖民国家对该地区进行了残酷的殖民侵略和掠夺,对其来说是一场严重的灾难,故选 B 项;新航路开辟之后,殖民国家对该地区进行残酷的殖民侵略和掠夺,并没有促 进该地区的对外贸易发展,排除 A 项;在 18 世纪六七十年代,英法之间进行了战争,法国战 败,英国确立了海上霸主地位,这与题干无关,排除 C 项;新航路的开辟并没有使西班牙实 现社会的转型,排除 D 项。 10.【答案】B 【解析】由材料“克伦威尔领导的英国议会通过了第一个保护英国本土航海贸易的法案, 规定凡从欧洲运往英国的货物,必须由英国船只或商品生产国的船只运送”可知为英荷战争, 荷兰战败英国夺取了北美的新阿姆斯特丹,故选 B 项;1588 年英国与西班牙的战争使西班牙 失去海上霸主的地位,排除 A 项;18 世纪中期英国确立世界殖民霸权,排除 C 项;18 世纪中 期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排除 D 项。 11.【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1801 年英国伯明翰只是一个 7.1 万人的小城,到了 1851 年人口迅速 增加到 26.5 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工业革命推动下,工业在国民经济的比重上升,农 业下降,造成农村人口大量进入城市,加快城市化进程,故选 A 项;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一 定程度上加快城市化进程,但不是人口增加的主要原因,排除 B 项;当时实行的是工厂制而 不是手工工场,排除 C 项;资本主义代议制的确立是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并非城市人口增 加的主要原因,排除 D 项。 12.【答案】A 【解析】据材料近代早期钟表价格昂贵,但到了 19 世纪中期以后却得到普及,主要原因 在于随着工业革命开展,劳动生产率提高,钟表价格降低,各个阶层都能买得起,故选 A 项; 钟表的普及得益于科技进步而不是英国成为殖民帝国,排除 B 项;工业革命推动钟表的普及 而不是福利政策,排除 C 项;对外推行炮舰政策与国内钟表的普及无关,排除 D 项。 13.【答案】D 【解析】19 世纪最后 30 年,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 段过渡,故选 D 项;早期的殖民掠夺始于 1500 年前后的新航路的开辟,时间不符,排除 A 项; 19 世纪上半期,在工业革命推动下,蒸汽动力得以普及,排除 B 项;18 世纪中后期,伴随工 业革命的开展,工厂制度出现,排除 C 项。 14.【答案】C 【解析】“合并牺牲了市场竞争而获得进展,大商业和大企业牺牲了较小的商业和企业而 获得进展,而这种集中显示出由一小撮支配性实业或企业控制市场的倾向。”材料体现的是垄断的产生,据所学知识可知,垄断是在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产生的,故选 C 项;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形成的是工厂制,排除 A 项;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垄断组织已经产生, 排除 B 项;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垄断组织已经产生,排除 D 项。 15.【答案】A 【解析】鸦片战争后,随着外国商品的大量涌入,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但自然经济 的抵御依然强大,材料中显示在鸦片战争开放“该口岸(福州)”后“但是在第三年和第四年 又没有一只船了”不是政治原因而是经济原因,故选 A 项;卷入了世界市场,与材料中“但 是在第三年和第四年又没有一只船了”不符,排除 B 项;鸦片战争后列强打开了中国市场, 但与材料中“但是在第三年和第四年又没有一只船了”不符,排除 C 项;自然经济的抵御依 然强大而非解体,排除 D 项。 16.【答案】D 【解析】据表格信息可知,进口到中国的棉花和棉纱价格大体上逐渐下降,从而促使大量 棉花和棉纱进入中国,进而冲击农民家庭棉纺织业,故选 D 项;材料是进口到中国的产品, 不涉及中国产品,体现不出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不断加深,排除 A 项;材料只是 1867—1892 年中国进口棉花和棉纱价格变动情况,没有其他数据得不出进出口贸易以棉花和棉纱产品为 主,排除 B 项;材料能体现价格和大量棉花和棉纱进入中国,但不能说明洋棉、洋纱占主体 地位,排除 C 项。 17.【答案】B 【解析】1912 年国民政府成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地位,改变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环境,故选 B 项;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1935 年提出,1936 年正式实行,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 A 项;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排除 C 项;1914 年一战爆发列强暂时放 松对中国的侵略,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 D 项。 18.【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938 年到 1942 年国统区钢铁产量增加,其原因为全面抗日战争 的爆发,顺应了战时经济的需要,为抗战胜利奠定物质基础,故选 B 项;1927—1936 年进行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 A 项;材料主旨为钢铁产量的增长,与四大家族 为主的官僚资本膨胀无必然联系,排除 C 项;日本的入侵导致民族工业陷入困境,排除 D 项。 19.【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钢产“十五年赶美”可知,当时是“大跃进”时期大炼钢铁的浮夸风现 象,片面追求经济的高速度,故选 D 项;“大跃进”时期大炼钢铁的浮夸风现象是“左”倾错误,并非科学技术进步的结果,排除 A 项;“大跃进”时期大炼钢铁的浮夸风现象是“左” 倾错误,并非正确领导,排除 B 项;“大跃进”时期大炼钢铁的浮夸风现象是左倾错误,并 非人民群众的成果,排除 C 项。 20.【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1961 年提高农业收购价格”,结合所学,1960 年提出“八字方针”对 国民经济进行调整,故选 B 项;“大跃进”取得成功,与历史事实相悖,排除 A 项;“大跃 进”时期优先发展重工业,排除 C 项;“提高农业收购价格”,与统购统销无直接关联,排除 D 项。 21.【答案】B 【解析】由所学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相关史实可知,分田单干是指新中国建立初 期的土地改革中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私有制,实行农民土地私有制,而包产到户时土地属于 集体共有,这是它与分田单干的根本区别,故选 B 项;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高是二者的共同点, 排除 A 项;包产到户与分田单干都曾使农业产量提高,虽提高程度不同,但这并不是二者的 根本不同,排除 C 项;生产资料归农民所有是分田单干时的特征,包产到户时是生产资料公 有制,排除 D 项。 22.【答案】D 【解析】“南方谈话”明确提出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选 D 项; “1992 年”改革开放已经实行了很长时间了,排除 A 项;“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十 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排除 B 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源自 1982 年中 共十二大的理论,排除 C 项。 23.【答案】B 【解析】1990 年我国决定开发上海浦东,作为 90 年代对外开放的重点和标志,故选 B 项; 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是在 1980 年,排除 A 项;开放海南经济特区是 1988 年,排除 C 项;邓 小平发表“南方谈话”是在 1992 年,排除 D 项。 24.【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1992 年初,中央给上海扩大 5 类项目的审批权,同时给予了上海 5 个 方面配套资金的筹措权”“国务院批准海南吸收外商投资、开发建设洋浦开发区,批准黑河、 绥芬河、珲春、满洲里为开放城市”可知,中国改革开放的程度和范围在不断深入和扩大, 故选 A 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在 21 世纪初,排除 B 项;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是以 1997 年中共十五大为标志的,排除 C 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起步是在 1978 年,排除 D 项。第 II 卷 25. (18 分) 【答案】(1)过程: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开始形成;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使世界市场 进一步拓展;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 场最终形成。(8 分) (2)关系: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为满足急剧扩大的生产和商品销售的需 要,列强加紧对外扩张。(4 分) 影响:政治上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上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中国逐步卷 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思想上出现了向西方学习的思潮。(6 分)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回答即可,注意对世界市场形成过程 的总结。第(2)题,第一小问关系,根据材料一“由于机器大工业的发展,产业资本取代了商 业资本”和材料二“鸦片战争后短短几年,英国输华商品比战前增加了 3.5 倍”“外国人还 从中国收购大量农、副、土特产品”等关键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将前述几点贯穿起来概括回 答;第二小问影响,据材料二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回答。 26.(17 分) 【答案】(1)特征:富民阶层是影响中国古代社会中后期诸王朝(宋元明清)经济和社会 的核心因素;富民阶层是中后期诸王朝的统治基础,是王朝治乱的关键,是朝廷借以控制基 层社会的力量。(4 分) 形成背景:中唐以后世家大族势力的衰落(富民取代士族);科举制的实行;社会经济的 发展;土地兼并导致土地和财富日益集中的趋势。(4 分) (2)变化:社会结构呈现新旧交替的二元性特征。旧的社会成分仍然存在,又出现新的 社会阶级和阶层;城市与农村、沿海与内地发展呈现不平衡性。(5 分) 意义:一方面推动了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促进了近代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变化,促进中 国的现代化转型。另一方面旧的社会成分又造成对现代化进程的阻碍,使中国社会变革艰难 曲折。(2 分) 认识:一定时期的社会结构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发展密不可分,又反过来影 响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2 分) 【解析】(1)根据材料“宋代以后,虽然朝代鼎革,但‘富民’阶层的发展一直贯穿整个历史过程,成为社会经济关系和阶级关系的核心,”可知,富民阶层是影响中国古代社会中 后期诸王朝(宋元明清)经济和社会的核心因素;根据材料“富民阶层始终是宋元明清的社 会基础”可知,富民阶层是中后期诸王朝的统治基础。结合材料“中唐以后,整个社会资源 开始了打破重组的过程”与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的实行对于富民阶层崛起有较大的影响; 根据材料“在这一过程中,一部分人积累了大量的财富,成为社会上的富裕阶层——‘富民’ 阶层”可知富民崛起的背景是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土地兼并导致土地、财富日益集中的趋势。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富民阶层属于庶族地主,庶族地主地位的上升,说明世家大族势力的衰 落。 (2)根据材料“近代中国社会结构处于转型期,呈现出独特的二元性。”可知,中国近 代社会结构呈现新旧交替的二元性特征;根据材料“既有演变中的古代的阶级和等级,又产 生出新兴的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可知,中国近代社会结构呈现旧的社会成分仍然存在,又 出现新的社会阶级和阶层的特征;根据材料“一方面,沿海与城市现代性日渐凸显,而另一 方面,内地与农村保留着传统,踯躅不前。”可知,中国近代社会结构呈现城市与农村、沿 海与内地发展呈现不平衡性的特征。对于中国近代社会结构的变化,需要结合变化的表现进 行分析,既要看见其积极的一面,如促进中国近代化、推动社会转型、经济发展等方面,也 要看见其消极的一面,如旧的社会成分又阻碍社会发展。通过上述分析可知,社会结构的变 化与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密切相关。 27.(17 分) 【答案】(1)时代背景:英国:君主立宪制度建立;殖民扩张,成为“日不落帝国”;市 场扩大,商品供不应求;自然科学和生产技术迅速发展。 中国:西方入侵加剧,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封建制度没落,农民起义不断;西学东渐,传 统思想受到冲击。 (2)特点:从重工业到轻工业;政府起主导作用;民用企业官督商办。 (3)原因:内忧外患严重;缺乏资本原始积累和市场;政府资金短缺。 【解析】本题考查英国工业革命和中国洋务运动,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 力和结合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1)英国工业革命开展的时代背景,可以根据材料中的“18 世纪英国手工业生产已经达 到相当高的水平,为英国提供了大量资金和技术”等信息,并结合所学从政治、经济、技术 和市场等方面来回答。中国洋务运动开展的时代背景,可以根据材料中的“经过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和农民起义的冲击,统治集团一部分官僚主张改弦更张,学习西方长技”等信息, 并结合所学从民族危机加深、封建统治没落和西学东渐的影响等方面来回答。 (2)中国洋务运动的特点,可以根据材料中的“洋务派官僚先后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 金陵机器局等军事工业”“这一时期洋务派还委派商人招揽民间资金创办上海机器织布局、 汉阳铁厂等民用工业”等信息,并结合所学有关内容来回答。 (3)洋务运动特点的形成原因,可以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从内忧外患严重、缺乏 资本原始积累和市场、政府资金短缺等方面来回答。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