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数学试卷
(考试时间:120 分钟)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5 分,总分 60 分)
1. 以下四个命题既是特称命题又是真命题 是( )
A. 锐角三角形的内角是锐角或钝角 B. 至少有一个实数 x,使
C. 两个无理数的和必是无理数 D. 存在一个负数 ,使
2.水平放置的 的斜二测直观图如图所示,若 , 的面积为 ,则
的长为( )
(A) (B) (C) (D)
3.以下命题中真命题的序号是( )
①若棱柱被一平面所截,则分成的两部分不一定是棱柱;
②有两个面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平行四边形的几何体叫棱柱;
③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三角形的多面体一定是棱锥;
④当球心到平面的距离小于球面半径时,球面与平面的交线总是一个圆 .
(A)①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4.若曲线 表示椭圆,则 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或
5.已知双曲线 的实轴长、虚轴长、焦距长成等差数列,则双曲线的
离心率 e 为 ( )
A. 2 B. 3 C. D.
6.如图,平面 α∥平面 β,过平面 α,β 外一点 P 引直线 l1 分别交平面 α,平面 β 于 A、
B 两点,PA=6,AB=2,引直线 l2 分别交平面 α,平面 β 于 C,D 两点,已知 BD=12,则 AC
的长等于( )
A.10 B.9 C.8 D.77.函数 在区间 上 最小值是( )
A. B. C. D.
8.在三棱锥 PABC 中,已知 PC⊥BC,PC⊥AC,点 E、F、G 分别是所在棱的中点,则下面结论
中错误的是( )
A.平面 EFG∥平面 PBC
B.平面 EFG⊥平面 ABC
C.∠BPC 是直线 EF 与直线 PC 所成的角
D.∠FEG 是平面 PAB 与平面 ABC 所成二面角的平面角
9. 函数 的一个单调递增区间为 ( )
A. B. C. D.
10.已知抛物线关于 轴对称,它的顶点在坐标原点 ,并且经过点 .若点 到该
抛物线焦点的距离为 ,则 ( )
A. B. C. D.
11. 已知双曲线 的一个顶点到它的一条渐近线的距离为 ,则 ( )
A. 1 B. 2 C. 3 D. 4
12. 已知 的三个顶点在以 为球心的球面上,且 , ,
,三棱锥 的体积为 ,则球 的表面积为( )
A. B. C. D.
二、 填空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5 分,总分 20 分)
13.设曲线 y=ax2 在点(1,a)处的切线与直线 2x﹣y﹣6=0 平行,则 a 的值
是 .
14.动点 到点 距离比它到直线 的距离大 1,则动点的轨迹方程为
.
15.一个长方体被一平面截去一部分后,所剩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
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
16.已知函数 ,现给出下列结论:① 有极小值,但无最小值
② 有极大值,但无最大值
③若方程 恰有一个实数根,则
④若方程 恰有三个不同实数根,则
其中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为
三、 解答题(本大题共 6 小题,第 17 题 10 分,其余各小题均 12 分)
17.设命题 : ,命题 :关于 的方程 有实根.
(1)若 为真命题,求 的取值范围.
(2)若“ ”为假命题,且“ ”为真命题,求 的取值范围.
18.如图,在四棱柱 中,底面 为正方形,侧棱 底面 ,
为棱 的中点, , .
(Ⅰ)求证: ;
(Ⅱ)求三棱锥 的体积.
19. 在直角坐标系 中,圆 的方程为 .
(Ⅰ)以坐标原点为极点, 轴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求 的极坐标方程;
(Ⅱ)直线 的参数方程是 ( 为参数), 与 交于 两点, ,
求 的斜率.
20.已知椭圆 的离心率为 ,其中左焦点为 .
(1)求椭圆 的方程;
(2)若直线 与椭圆 交于不同的两点 、 ,且线段 的中点 在圆
上,求 的值.21. 如 图 , 在 三 棱 锥 中 , 平 面 平 面 , ,
, .
求:(Ⅰ)求三棱锥 的体积;
(Ⅱ)求点 到平面 的距离.
22.已知:函数 ,其中 .
(1)当 时,讨论函数 的单调性;
(2)若对于任意的 ,不等式 在 上恒成立,求 的取值范围文科数学答案
一、1.B 2.B 3.A 4.D 5.D 6.B 7.A 8.D 9.A 10.C 11.D 12.C
二、13. 1 14. 15. 48
16. ②④
【解析】
所以当 时, ;当 时,
;当 时, ;
因此 有极小值 ,也有最小值 ,有极大值 ,但无最大值;若方程
恰有一个实数根,则 或 ; 若方程 恰有三个不同实数根,
则 ,即正确结论的序号为②④
三、17.【答案】(1) (2)
18.【解析】(Ⅰ)证明:因为侧棱 底面 , 底面 ,
所以 ,
因为底面 为正方形,所以 ,
因为 = ,所以 平面 ,
因为 平面 ,所以 ;
(Ⅱ)因为侧棱 底面 于 , 为棱 的中点,且 ,
所以 ,即三棱锥 的高为 ,
由底面正方形的边长为 ,得 ,
所以 .
19.解析:(Ⅰ)化圆的一般方程可化为 .由 , 可
得圆 的极坐标方程 .
(Ⅱ)在(Ⅰ)中建立的极坐标系中,直线 的极坐标方程为 .
2 12y x=
2( ) ( 2 3) 0 1 3xf x x x e x= + − = ∴ = −′ 或
3x < − 3( ) 0, ( ) (0,6 )f x f x e−∈′ > 3 1x− < <
3( ) 0, ( ) ( 2 ,6 )f x f x e e−< ∈ −′ 1x > ( ) 0, ( ) ( 2 , )f x f x e∈ −′ > +∞
( )f x ( )1f ( )1f ( )3f −
( )f x b= 36b e−> 2b e= − ( )f x b=
30 6b e−< <
[ ]0,3a∈ ( )1 ,0 3,4a ∈ − ∪
+∞
1AA ⊥ ABCD BD ⊆ ABCD
1AA ⊥ BD
ABCD AC ⊥ BD
1AA ∩ AC A BD ⊥ 11 AACC
CA1 ⊆ 11 AACC CABD 1⊥
1AA ⊥ ABCD A E 1AA 41 =AA
2=AE ABDE − 2
3 2
9332
1 =××=∆ABDS
33
1 =⋅⋅== ∆−− AESVV ABDABDEBDEA
2 2 12 11 0x y x+ + + = cosx ρ θ= siny ρ θ=
C 2 12 cos 11 0ρ ρ θ+ + =
l ( )Rθ α ρ= ∈设 , 所对应的极径分别为 , ,将 的极坐标方程代入 的极坐标方程得
.
于是 , .
.
由 得 ,
所以 的斜率为 或 .
20.【详解】(1)由题意可得 , ,则 ,
因此,椭圆 的方程为 ;
(2)设点 、 ,
将直线 的方程与椭圆 的方程联立 ,得 ,
,解得 .
由韦达定理得 ,则 , .
所以,点 的坐标为 ,
代入圆的方程得 ,解得 ,合乎题意.
综上所述, .
21.【解析】(Ⅰ)因为 , ,
所以 , , ,
A B 1
ρ 2
ρ l C
2 12 cos 11 0ρ ρ α+ + =
1 2 12cosρ ρ α+ = − 1 2 11ρ ρ =
( )2 2
1 2 1 2 1 24 144cos 44AB ρ ρ ρ ρ ρ ρ α= − = + − = −
10AB = 2 3cos 8
α = 15tan 3
α = ±
l 15
3
15
3
−
2 2
2a
= 2 2a∴ = 2 22 2b a= − =
C
2 2
18 4
x y+ =
( )1 1,A x y ( )2 2,B x y
AB C 2 2
18 4
y x m
x y
= + + =
2 23 4 2 8 0x mx m+ + − =
( )2 2 216 12 2 8 96 8 0m m m∆ = − − = − > 2 3 2 3m− < <
1 2
4
3
mx x+ = − 1 2 2
2 3
x x m+ = − 1 2 1 2
2 2 3
y y x x mm
+ += + =
M 2 ,3 3
m m −
2 22 13 3
m m − + =
3 5
5m = ±
3 5
5m = ±
PDAP ⊥ 2== PDAP
22=AD 2=BD 32=AB所以 ,又因为 平面 ,所以 平面 ,
所以 = = ;
(也可以直接取 中点和 点连接,即为三棱锥的高,底面积为三角形 的面积来算)
(Ⅱ)由(1)得: 平面 ,所以 , ,
因为 ,即 ,
得 .
22.【解析】
(1)解: .
当 时,
.
令 ,解得 , , .
当 变化时, , 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 极小值 ↗ 极大值 ↘ 极小值 ↗
所以 在 , 内是增函数,在 , 内是减函数.
(2)解:由条件 可知 ,从而 恒成立.
ADBD ⊥ PAD ⊥ ABD ⊥BD PAD
PADBABDP VV −− = BDS PAD ⋅⋅ ∆3
1
3
42222
1
3
1 =××××
AD P ABD
⊥BD PAD PABD ⊥ 2241222 =−=−= APABPB
PADBPABD VV −− =
3
4
3
1 =⋅⋅ ∆ dS PAB
2
2222
1
44 =
××
==
∆APBSd
3 2 2( ) 4 3 4 (4 3 4)f x x ax x x x ax= + + = + +′
10
3a = −
2( ) (4 10 4) 2 (2 1)( 2)f x x x x x x x= − +′ = − −
( ) 0f x′ = 1 0x = 2
1
2x = 3 2x =
x ( )f x′ ( )f x
x ( 0)−∞, 0 10 2
, 1
2
1 22
, 2 (2 ),+ ∞
( )f x′ − 0 + 0 − 0 +
( )f x
( )f x 10 2
, (2 ),+ ∞ ( 0)−∞, 1 22
,
[ ]2 2a∈ − , 29 64 0a∆ = − < 24 3 4 0x ax+ + >当 时, ;当 时, .
因此函数 在 上的最大值是 与 两者中的较大者.
为使对任意的 ,不等式 在 上恒成立,当且仅当
即
在 上恒成立.
所以 ,因此满足条件的 的取值范围是 .
0x < ( ) 0f x′ < 0x > ( ) 0f x′ >
( )f x [ ]11− , (1)f ( 1)f −
[ ]2 2a∈ − , ( ) 1f x ≤ [ ]11− ,
(1) 1{ ( 1) 1
f
f
≤
− ≤
,
,
2{ 2
b a
b a
≤ − −
≤ − +
,
[ ]2 2a∈ − ,
4b ≤ − b ( ]4−∞ −,